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论文

2024-11-03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论文(精选8篇)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论文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动物咬抓伤暴露后三级损伤者注射人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护理方法, 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生。方法:对本科2011年1月-2012年2月2215例动物咬抓伤暴露后三级损伤者进行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注射前及时、彻底、规范处理伤口, 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 准备好抢救物品和器械;注射时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注射后要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结果:2215例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动物咬抓伤暴露后三级损伤者进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并在注射前、中、后进行了相应的护理, 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动物咬抓伤,人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护理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可防不可治愈的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主要传播途径是咬伤和抓伤[1]。根据WTO推荐的处理方案,对暴露后三级损伤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要应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马)抗狂犬病血清治疗。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高效价特异性被动免疫的球蛋白制剂,且能迅速中和狂犬病病毒,阻止病毒感染伤口周围神经鞘细胞和神经内膜,防止病毒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移行扩散,迅速保护患者[2]。本科2011年1月-2012年2月对动物咬抓伤暴露后三级损伤者2215例进行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并进行了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为桂林市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定点注射点,患者的药物由市疾控中心提供。2011年1月-2012年2月2215例动物咬抓伤引起的暴露后三级损伤在本科应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其中男1208例,占54.5%;女1007例,占45.5%。18岁以下385例,占17.4%;18~60岁1374例,占62%;60岁以上456例,占20.6%。犬咬抓伤1702例,占76.8%;猫咬抓伤386例,占17.4%;猪咬伤83例,占3.8%;鼠等咬伤44例,占2%。四肢受伤1028例,占46.4%;躯干部受伤695例,占31.4%;头面部受伤492例,占22.2%。

2 护理

2.1 注射前护理

2.1.1 及时、彻底、规范地处理伤口

咬伤后伤口应及时用20%肥皂水或大量的清水反复冲洗,重复清洗15~30 min,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拭干;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然后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也可以用3%碘伏消毒。面部或黏膜则禁用碘酒消毒,可用75%酒精或3%碘伏消毒。眼内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予以清除。未伤及大血管等要害部位,处理后的伤口应保持开放,不宜缝合和包扎[3],以利于病毒排出。如伤口较大或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者时,应当先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做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数小时后(不少于2 h)再行缝合和包扎[4]。

2.1.2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受伤过程、有无过敏史、是否进食,让患者提供与市疾控中心签订的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知情同意书,以免产生医疗纠纷。

2.1.3 准备好抢救药品、物品和器械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异体蛋白,注入个别特异体质人体内后会出现如青霉素样的过敏性休克症状,国内外已有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报道,应予以高度重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与常规的肌肉注射不同,是在受伤部位做皮下浸润注射,部位神经比较敏感,且注射过程长、部位多,增加了刺激,疼痛感加强,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尽量安排患者卧位进行注射[5]。

2.2 注射时护理

2.2.1 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越早越好,最多7 d内仍然有效,剂量按20 IU/kg体重计算(或遵医嘱)注射。如解剖学结构可行,应将药物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上肢、胸部以上躯干时,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如暴露部位位于下肢及胸部以下躯干时,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大腿外侧肌群。如计算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全部伤口时,可用生理盐水将药物稀释2~3倍后再进行浸润注射。及时彻底清创后,首先视创面大小在伤口内滴数滴药物,然后距伤口缘约0.5~1 cm处进针进行浸润注射,避免直接从伤口内进针,以免将病毒带入深部组织。进针深度应超过伤口的深度,先进针至伤口基底部,边注射药液边退针,并转换方向于伤口边沿做12点6方位注射(取对应两点呈垂直和左右方向做环形全层注射),避免多次重复进针,避免将药物注入血管内。注意不要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混合在一个注射器内使用。对于黏膜暴露者,应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涂抹到黏膜上,剩余的药物参照前述方法进行肌肉注射。

2.2.2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注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注意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2.2.3 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狂犬病的严重危害性,加之伤口疼痛出血,患者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烦燥,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护士在给患者进行注射时,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告之只要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和全程规范免疫接种,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注射后护理

2.3.1 做好健康教育与指导

注射完毕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30 min,确认无异常反应和不适后方可离开,回家后如有不适要及时电话联系。利用休息观察时间向患者讲解狂犬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让患者知晓暴露后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告诉患者在预防接种期间,忌饮酒、吸烟、喝浓茶、喝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

2.3.2 做好记录

建立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生产厂家、药物批号、住址、联系方式、执行人、患者家属签字及注射过程中出现的反应等。

3 小结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伤口暴露后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和全程规范免疫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中,2215例动物咬抓伤引起的暴露后三级损伤患者在本科应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并在注射前、中、后进行了全面的护理,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顾美华.动物致伤患者伤口处理及免疫注射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2) :35.

[2]王建伟, 富小飞.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狂犬病疫苗对暴露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9, 27 (8) :493-494.

[3]张尔康, 吴亚松, 薛乐洋, 等.典型狂犬病91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1) :1680.

[4]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S].2009.

[5]孔剑, 陈友宝, 陈红.4例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引发晕针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44) :210.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论文 篇2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核实接种对象,询问接种者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等。

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制度。

四、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时要核查疫苗是否有效后,充分摇匀,吸取至注射器内。

五、狂犬病疫苗接种部位选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度角,快速注入针头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棒稍加按压针眼部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抗狂犬病血清按每公斤体重40个国际单位进行计算注射。不得把被动免疫制剂与狂犬病疫苗注射于同一部位,禁止使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六、向接种对象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15~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论文 篇3

1 推行国产狂犬病疫苗免费免疫的背景

近年来,我市犬、猫的饲养量快速增加,被犬、猫伤害的人数也不断攀升。据市疾控部门介绍:我市每年都有十余例患者死于狂犬病,在所有伤人动物中,接种过兽用狂犬疫苗的仅占30.9%。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低收入家庭无能力支付犬类动物的免疫费用;二是流浪犬类动物无人管理,得不到及时的扑杀或救助;三是长沙市城区免疫点设置过少, 不能满足宠物饲养者的需求;四是宣传力度不够,宠物饲养者对如何科学预防狂犬病等问题认识不足。

2 主要工作举措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我市城区犬类动物狂犬病免疫率,维护广大市民公共卫生安全。经充分酝酿,借鉴合肥、杭州、深圳等兄弟城市犬类动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适合推出了城区国产狂犬病疫苗免费免疫举措,坚持“四化”管理。

2.1 申报自主化

我们按照“自愿申报,合理布局,方便市民”的原则,从申报的宠物诊疗机构中择优选择城区宠物医院作为授权免疫点。

2.2 服务统一化

为规范宠物诊疗行业和宠物诊疗机构,我们与各个授权免疫点签订了《长沙市城区犬类动物授权免疫协议》和服务承诺书,明确各授权免疫点的责、权、利,实行授权免疫点的“四统一”即:统一在显著位置悬挂“长沙市城区犬类动物免疫点”牌匾;统一使用长沙市城区专用宠物免疫证;统一由市疫控中心提供国产狂犬病疫苗;统一填写免疫档案、上报免疫情况。

2.3 管理动态化

为提高授权免疫点服务质量,强化授权免疫点竞争意识, 我们会对原来免疫点进行定期调整,吸收符合条件的宠物诊疗机构入列, 实行动态化管理,形成“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激励城区宠物诊疗机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4 监管痕迹化

我们制定了《长沙市城区犬类动物授权免疫点监督检查记录表》 ,该表一式两份,一份留档,一份交由免疫点留存。不定期对其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实行痕迹化管理,每次检查结果都会作为调整的重要依据。

3 主要工作成效

3.1 解决了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全市城区推行犬类动物国产狂犬病免费免疫,解决了低收入家庭无力承担免疫费用的问题;我们按照“自愿申报,合理布局,方便市民”的原则,在全市城区设置18个授权免疫点,基本覆盖全市城区,大大方便了宠物饲养者的免疫需求,解决了城区免疫点设置过少的问题;4月、7月, 分别在《长沙晚报》和《三湘都市报》 对我市免费防疫政策进行了宣传报道, 向社会公示授权免疫点联系电话、地址和法人代表,提高群众对免费免疫政策的知情度,普及了狂犬病防控知识。

3.2 自实施国产狂犬病疫苗免费免疫以来, 防控效果明显

据统计,2013年度全市城区共计免疫犬只较2012年( 2012年全市共免疫犬只12 000余只) 同比增长64.2%;2014年度全市城区免疫犬只较2013年同比增长41.7%。

4 存在的问题

4.1 活毒疫苗存在散毒风险

目前长沙市免疫的疫苗为国产狂犬病疫苗,是狂犬病活毒疫苗,给犬类动物免疫,存在极大的散毒风险。同时,根据两年来我们在市民间的调查表明,市民对国产狂犬病疫苗的疫苗质量、免疫效果等方面均存在疑虑,导致很多市民宁愿自行掏钱免疫进口疫苗,导致这个惠民政策没有根本落到实处。建议全面实施狂犬病灭活疫苗免费免疫,降低活疫苗散毒的风险。

4.2 市民意识、 宣传教育和社区参与等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狂犬病问题不止是动物疫病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建议强化对犬主狂犬病防控意识教育及流浪狗的控制等工作

4.3 城区提供免费免疫的宠物诊疗机构分布不均

城区宠物诊疗机构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芙蓉区、雨花区和天心区,像开福区、岳麓区和高新区宠物诊疗机构设立的则普遍较少或者软硬件不足,导致在区域布局方面无法充分满足市民要求。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宠物饲养数量的快速增加,犬、猫伤人和感染人兽共患病事件也不断升高。为有效提高城市犬类动物狂犬病免疫率,维护广大市民公共卫生安全,长沙市于2013年4月1日起在城区实施国产狂犬病疫苗免费免疫政策。城区犬类动物狂犬病免疫率有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介绍了近年长沙市城区防控狂犬病的工作举措和经验,并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探讨。

狂犬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篇4

1 流行现状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易感, 狂犬病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犬科和猫科等动物, 野生动物可作为狂犬病病毒的储藏宿主。蝙蝠、野鼠等野生啮齿类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比较易感, 这些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成为该病的潜在危险疫源。

2010年, 全国报告发病数最多的5个省区, 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和贵州省, 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发病数的67.86%。而广西是中国狂犬病高发区[3], 狂犬病已逐渐成为广西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我国南方地区犬类有1~3成的狂犬病隐性带毒, 如此高的隐性带毒率是狂犬病传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 狂犬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目前对控制狂犬病感染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 一旦受感染而发病, 病死率几乎可达100%, 高居各类传染病病死率之首, 严重威胁着人畜的健康。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危害, 科研人员不断对狂犬病的免疫机制、致病机理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攻关, 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2.1 细胞免疫

尽管狂犬病病毒的所有结构蛋白均表现出抗原性, 但是并非所有的蛋白都起相同的作用。研究表明, 纯化了的G蛋白 (糖蛋白) 诱导产生的抗原能够保护狂犬病病毒对脑的脑内攻击, 是唯一能够持续诱导产生病毒中和抗体的狂犬病病毒抗原, 是制备疫苗的重要成分。过去人们认为, 只有糖蛋白才是提供抗狂犬病保护性免疫的抗原。但是近些年来的研究证明, 狂犬病毒诱导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和核蛋白。

最近研究表明, 狂犬病毒内部的RNP (核糖核蛋白) 或NP (核蛋白) 在诱生保护性免疫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4]。因为NP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和RNP相同似, 且NP的抗原性比G蛋白的抗原性稳定。狂犬病毒RNP或G蛋白注射动物 (如小鼠、犬和猴等) 可诱生抗脑外途径致死性攻击的免疫保护力, 诱生大量特异性Th细胞, 在诱生抗狂犬病免疫保护上起决定性作用。因为特异性中和抗体只能在感染初期即病毒未进入肌细胞及神经通路时发挥作用。

2.2 体液免疫

狂犬病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的病毒裂解颗粒或狂犬病病毒蛋白被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和递呈的抗原, 可间接刺激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G蛋白是镶嵌于狂犬病病毒双层脂质包膜上的刺突, 长约10 nm, 是狂犬病病毒唯一暴露在表面的、糖基化的蛋白, 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N蛋白、P蛋白、L蛋白位于狂犬病病毒内部, 紧密包裹病毒RNA, 构成病毒的衣壳, 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核衣壳抗体, 这种抗体是非中和抗体, 不具有抵御狂犬病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N蛋白抗体在体外具有抑制狂犬病病毒复制的功能[5]。

3 狂犬病综合防制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的死亡率极高, 但就目前来看, 犬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犬是狂犬病的传播宿主, 也是狂犬病病毒的储藏宿主, 预防人类狂犬病的根本所在就是有效控制犬的狂犬病。近年来, 狂犬病疫苗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1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对犬狂犬病的控制, 包括对家养犬和宠物犬进行免疫接种、消灭野犬和捕杀可疑病犬和病猫是预防人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 世界上很多控制和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已证实了这点。普及防治狂犬病知识, 提高狂犬病防疫意识, 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3.2 咬伤后防止发病的措施

人被可疑动物咬伤后, 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发病, 其中包括及时而妥善地处理伤口、个人免疫接种以及对咬人动物的处理。

3.3 免疫接种

对家养犬进行登记, 并给予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最根本措施。在消灭家犬狂犬病的基础上, 目前防制重点转移至对野生动物的免疫。而对于咬伤前的预防性免疫, 免疫接种对象仅限于受高度感染威胁的人员, 因为目前的疫苗还有一定的副作用, 不推荐采用大规模集体免疫接种的办法。

4 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

4.1 弱毒疫苗

1885年, 巴斯德首次用兔脑脊髓制备成狂犬病弱毒疫苗[6]。狂犬病弱毒疫苗在我国狂犬病的防制工作中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弱毒疫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据相关报道, 动物在接种弱毒疫苗后可在其口腔中检出残毒。

4.2 灭活疫苗

狂犬病疫苗株先在体外用细胞进行繁殖培养, 灭活后与佐剂按一定的比例制备成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近年来, 灭活疫苗的研制取得很大的进步。灭活苗从神经组织灭活苗、鸭胚疫苗到细胞疫苗, 逐步克服了各种不足, 使狂犬病灭活疫苗的效力变得更稳定。鉴于弱毒疫苗存在的安全隐患,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用狂犬病灭活疫苗代替弱毒疫苗, 最终消灭人和动物狂犬病。

4.3 基因工程疫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狂犬病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毒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科研人员基本研究清楚了狂犬病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使得基因工程疫苗成为当前开发研制经济、安全、有效的新型热门疫苗。

目前, 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主要围绕糖蛋白和核蛋白展开, 主要有重组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我国第一株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天坛株痘苗病毒已研制成功, 但痘苗重组病毒接种人类后, 可长期抑制再次免疫接种, 因此狂犬病重组痘苗载体疫苗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5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切断狂犬病的传染途径、消灭一切可能的病原, 对犬科和猫科动物全面免疫, 提高人的思想素质, 提高人对狂犬病的认识, 做到群防群控。人一旦被猫犬类动物咬伤或抓伤, 马上对伤口进行处理, 12 h内进行疫苗注射, 减少发病几率。控制好犬类动物的养殖数量, 减少隐性带毒的病毒宿主;对鼠类常年进行灭控, 减少带毒传染。因此, 要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疫意识, 还需研制出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疫苗。

摘要:狂犬病作为我国二类动物疫病, 病死率高, 一旦发病, 无药可医, 成为危害公共卫生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介绍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简要介绍了狂犬病免疫学、综合防制、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 以有效降低狂犬病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狂犬病,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盛圆贤, 赵德明.狂犬病流行态势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 2009, 39 (9) :835-838.

[2]梁秀梅, 于潜.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J].生物学通报, 1994, 29 (6) :23.

[3]陆立权, 郭建刚, 刘棋, 等.外观健康家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状况调查[J].广西农业科学, 2006, 37 (1) :88-89.

[4]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85-90.

[5]葛宪民.狂犬病的防治与监测[M].1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9-50.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论文 篇5

为了评价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 挑选了3个厂家生产的猪伪狂犬病疫苗, 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不同的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对比试验, 评价不同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 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疫苗和试验动物

选择三家不同厂商生产的猪伪狂犬病疫苗作为试验疫苗, 其中:A疫苗 (批号1504004B) , 由洛阳某公司生产;B疫苗 (批号2014041) , 由上海某公司生产;C疫苗 (批号1501004) , 由湖南某公司生产。

选择长沙附近的两个猪场 (猪伪狂犬病净化项目示范场) 作为试验猪场, 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场编号为猪场Ⅰ, 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阴性场编号为猪场Ⅱ, 每个试验猪场选取40头体重相当的健康仔猪作为试验猪。

1.2 试验分组

分别在两个猪场选择母源抗体相近的6头母猪所产仔猪为试验对象, 共40头仔猪, 分为4组, 每组10头仔猪, 分别注射A、B、C疫苗, 另设10头为试验对照组, 以上试验猪分别标记耳标跟踪。

1.3 试验方法

试验猪场均根据各自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所有试验猪分别在免疫前1天、二免前1天和二免后28天全群采血, 进行猪伪狂犬病g E抗体和g B抗体检测。

1.4 检测试剂

PR-g E抗体检测试剂盒 (批号为99-09836) , 由美国IDEXX公司生产;PR-g B抗体检测试剂盒 (批号为FS6233) , 由荷兰Biocheck公司生产。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分别按照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书进行。

1.5 试验猪场背景及免疫程序

猪场Ⅰ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阳性场, 阳性率为80%, 本场商品仔猪的免疫程序为56日龄首免, 84日龄进行二免。

猪场Ⅱ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阴性场, 阳性率为0%, 本场商品仔猪的免疫程序42日龄首免, 70日龄进行二免。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阳性场仔猪伪狂犬病g E抗体检测结果

从表1可知, 空白组和实验组的猪群猪伪狂犬病g E抗体的阳性率均是下降的, 表明猪群没有受到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疫苗免疫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推移, 抗体水平下降, 育肥后期是否感染不确定。从检测结果来看, 猪群是比较稳定的, 说明疫苗免疫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猪伪狂犬野毒的感染。

2.2 阴性场仔猪伪狂犬病g E抗体检测结果

从表2可知, 所有试验仔猪在不同的阶段都为猪伪狂犬病g E抗体阴性, 猪伪狂犬病g E抗体阳性率均为0。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阴性猪场仍然维持阴性, 猪群中没有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2.3 野毒感染抗体阳性场仔猪伪狂犬病g B抗体滴度变化规律

从图1可知, 疫苗一免后的猪伪狂犬病g B抗体没有上升, 反而下降, 但二免之后抗体水平开始上升, 较一免后有明显提升, 其中免疫A疫苗组的猪只抗体提升最明显。空白组猪只的猪伪狂犬病g B抗体一直在下降, S/P值从0.881降到0.286, 从猪伪狂犬病g B抗体阳性转为阴性。所有试验猪只猪伪狂犬病g E抗体的阳性率也一直在下降, 由此可以推断出疫苗免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猪群的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从二免后28天 (112日龄) 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3个疫苗之间的差异, 其中A疫苗产生抗体比较明显, B疫苗和C疫苗相差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 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疫苗免疫两次是有必要的。同时, 从空白组的猪只推测, 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的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大约持续到70日左右。

2.4 阴性场仔猪伪狂犬病g B抗体滴度变化规律

从图2可知, 空白组的猪伪狂犬病g B抗体一直在下降, 结合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阴性场g E抗体的检测结果, 目前猪场没有野毒感染。同时从图2可以看出疫苗一免后抗体没有上升, 但二免后抗体上升明显, 与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阳性场的结果是一致的。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阴性场进行疫苗对比实验, 排除了猪伪狂犬病野毒的干扰, 更能体现出疫苗的效果。检测结果表明, A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优于其他两种疫苗。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阴性场同样建议免疫两次, 这样能保证育肥后期猪只的抗体水平比较高。同时, 根据空白组检测结果可以推测出阴性场的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持续时间可达到40日龄左右。

3 讨论

通过疫苗试验对比, 从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和猪伪狂犬病阴性场的猪伪狂犬病g B和猪伪狂犬病g E抗体的检测结果看, A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个厂商。

通过对比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和猪伪狂犬病阴性场之间的免疫效果发现, 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严重程度不同, 但疫苗免疫效果上的抗体增长规律有相似之处, 疫苗一免后抗体没有上升, 二免后抗体上升明显, 但上升幅度不高, 可能与试验的检测时间点有关, 有文献报道, 免疫后40~60天达到抗体高峰[3]。猪伪狂犬病g B抗体出现这种先降后升的情况, 可能与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免疫抗体产生有关[3]。从猪伪狂犬病阴性场空白组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有文献提到, 最长可以持续到56日龄左右[4]。高母源抗体导致疫苗在体内增殖受阻, 没有产生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 但产生了免疫记忆, 所以, 疫苗二免后抗体上升明显。从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的检测结果看, 疫苗免疫在一定程度能降低猪群的野毒的感染, 同时也间接说明疫苗免疫能减少猪群散毒的风险, 降低猪群感染压力[5]。同时猪伪狂犬病阴性场没有野毒的感染压力, 猪只对疫苗免疫应答的反应更接近理想情况。

由于养殖环境复杂, 猪只除免疫伪狂犬疫苗外, 还需接种其他相关传染病的疫苗。在免疫猪伪狂犬病和其他疫苗时, 应根据本场自身要求,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同时避免病原抗原相互干扰而影响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6]。

参考文献

[1]毕峻龙, 杨培昌, 肖俊, 等.2009年-2013年云南省楚雄地区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措施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 2015, (4) :117-120.

[2]张建永, 祖立岩.猪伪狂犬活疫苗基因缺失株综述[J].北方牧业, 2007, (23) :27.

[3]朱玲, 郭万柱, 徐志文.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 (SA215) 免疫母猪后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首免日龄[J].中国兽医学报, 2004, 24 (4) :320-322.

[4]孙圣福, 陈静, 马慧玲, 等.不同日龄猪伪狂犬抗体跟踪监测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 2011, (4) :232-234.

[5]陈陆, 郭万柱, 徐志文, 等.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SA215抗强毒潜伏感染能力[J].动物医学进展, 2005, 26 (5) :52-56.

建德市家犬养殖及狂犬病强制免疫 篇6

关键词:家犬,狂犬病,免疫,浙江建德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 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烈性传染病[1]。其特征是犬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高度兴奋, 意识扰乱, 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人类感染狂犬病主要是由于病犬咬伤、抓伤或舌舔而引发的。人感染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等, 1~2 d后, 伤口发痒、疼痛, 出现恐水症。有些患者会一反常态, 突然伤人或自残, 内心极其痛苦, 情绪很不稳定, 最终因呼吸困难和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该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一旦发病, 死亡率几乎为100%[2]。由于该病严重威胁家畜和人类的生命安全, 为了减少或消除狂犬病的危害, 笔者对建德市近年来家犬养殖现状、狂犬病对人类的危害及狂犬病的强制免疫情况进行初步调查, 以为狂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建德市家犬养殖现状

建德市是杭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 位于杭州市西部, 行政区域面积2 321 km2, 2010年全市总人口430 750人, 家庭总户数156 151户。笔者对2010年春、秋2季和2011年春季全市232个行政村村级动物防疫员对家犬狂犬病进行强制免疫登记的数字进行了统计汇总, 汇总数据显示, 2010年春季全市家犬存栏15 486只, 秋季21 372只, 2011年春季21 650只。每季的户均养犬数分别是0.099 2、0.136 2、0.138 7只, 户均养犬数呈逐季上升趋势。特别是农村大多数农户都有养犬看家护院的习惯, 因而家犬养殖普遍。

2 犬类养殖对人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养犬的方式和目的也不尽相同, 平常百姓养犬是为了看家护院;专业养犬户养犬是为了发展经济, 寻求致富门路;贵族养宠物犬是为了欣赏;富豪养藏獒既是为了看家护院, 同时又是一种经济地位的象征。随着养犬方式的改变和家犬养殖种类及饲养数量的不断增多, 犬类对人类的危害也日益加剧[3]。当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 经常会在路边、公园看到犬只及其粪便以及经常发生犬咬人伤人的情况, 这严重影响清洁卫生和市容市貌。笔者从建德市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到, 2008—2010年被犬 (猫) 咬伤抓伤而注射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免疫血清进行预防治疗的人数分别为5 085、4 593、4 642人, 因狂犬病致死的病例分别为1、0、3例。进入2011年以来, 截至8月6日, 该市已发生狂犬病死亡病例2例。从统计数据分析, 因狂犬病致死的人数有着不确定性。

3 建德市狂犬病实施强制免疫情况

为了减少或消除狂犬病对人类的危害,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0年杭州市将家犬狂犬病列入强制免疫范围。建德市对全市范围内的家犬, 选用吉林正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准文号为兽药生字 (2006) 070227043的某几个批号的狂犬病疫苗实施强制免疫。2010年春、秋季和2011年春季家犬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注射数分别为13 184、19 862、19 976只, 免疫率分别达到85.14%、92.94%、92.29%, 这对防止人类狂犬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4 预防人类发生狂犬病的建议

(1) 要加大对狂犬病的宣传力度。

(2) 要坚决扑杀患狂犬病的病犬。

(3) 制订犬类限养措施, 规定1户最多只能养1只犬。

(4) 加强养犬管理, 规范养犬行为, 进行养犬登记或由公安部门统一发放犬类准养证。

(5) 按照犬类的免疫程序实施家犬狂犬病的强制免疫, 进一步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6) 一旦被犬、猫等动物 (含自家的宠物) 咬伤或抓伤后, 不要心存侥幸心理, 要尽快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病疫苗, 必要时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 最好在24 h内注射, 以免贻误最佳预防治疗时机[4]。

(7) 狂犬病疫苗不是一次注射终生免疫的, 每次犬猫等动物咬伤后都必须注射。具体的注射方法可与当地的防疫部门联系。

(8) 狂犬病疫苗种类很多, 一定要选用通过国家药监部门审核通过的狂犬病疫苗。鉴于目前出现过假药, 注射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防疫部门[4]。

(9) 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是15~60 d, 虽然曾经报道过有长达20年的, 但就目前的情况, 潜伏期真正超过1年的患者非常少。

(10) 如果以前被犬、猫咬伤后, 未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的, 要抓紧时间补注, 仍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毅, 李文刚, 饶宝, 等.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3) :154-157.

[2]高世成, 任可.狂犬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11) :145-147.

[3]吴非.狂犬病的发生与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5) :173-174.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论文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苗及免疫血清与用法

①疫苗: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成大速达;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维尔博人用狂犬病疫苗 (Vero细胞) ≥2.5 U/支。血清: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精制抗狂犬病血清, 效价为400 U/支。②用法:凡被动物致伤者, 严格按《北京市狂犬病管理技术规范》进行, 于0、3、7、14、28 d各注射1针[4]。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资料来源于平谷区2007年狂犬病门诊动物致作登记表。

2 结果

2.1 免疫接种时间

3316例免疫者均为暴露 (被动物致伤) 后, 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者, 24 h接种者3238人, 占97.65%, 2、3 d接种58人, 占1.75%。见表1。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别分布

男性2108例, 占63.57%, 女性1208例, 占36.43%, 男女两性之比为1.75 ∶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2 年龄分布

8~14岁和40~49岁2组为多, 8~49岁共2562例, 占77.26%, 最小的5个月, 最大的为85岁。见表3。

2.2.3 职业分布

以农民和学生为多, 约占30.34%和38.78%。见表4。

注:χ2=254.31, P<0.01。

2.3 暴露人群被动物致伤的部位分布

下肢1533例, 占46.23%, 手922例, 占27.81%。见表5。

2.4 3316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致伤时间分布

4—10月份相对集中, 8月最多, 为392例, 占11.82%, 11月开始下降。见图1。

2.5 致伤人的动物种类分布

犬致伤为3076例, 占92.76%, 猫致伤232例, 占7.00%, 其他为驴、猴、狐狸等。伤人动物家养的占91.24%, 流浪的占3.32%。伤人犬1年内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占25.20%, 未种或不详的占74.80%。

2.6 伤口处理情况

3316例中3238人均能到狂犬病门诊及时规范处理伤口, 78人不能及时规范处理伤口, 且仍有少数用创可贴, 烧狗毛处理者有16人。

3 讨论

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 但主要分布在亚州, 约占98%, 其中75%的病例发生在农村[5]。我区自1994年以来, 已连续13年无狂犬病发生。但由于与北京相邻的河北省、天津市, 近3年狂犬病发病数迅速回升, 极易造成因动物流动 (带毒的流浪犬) 导致疫情扩散可能, 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暴露后24 h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占97.65%, 说明随着预防狂犬病知识的普及, 人们对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意识增强了, 据国内报道, 全程免疫15~20 d, 狂犬病血清抗体达高峰。因此被动物致伤后, 接种狂犬病疫苗越早越好, 才能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

从性别上分布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由于男性生理特点, 户外活动范围大, 社会接触面广, 又多喜欢戏耍动物, 所以被动物致伤的机会多, 而女性沉稳胆小和男性相比, 户外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且女性生来就有自我保护意识, 所以被动物致伤的机会就少。年龄以8~14岁和40~49岁为多。8~49岁共2562例, 占77.26%, 与国内外研究相似;8~14岁属儿童少年时期, 身体矮小、生长发育尚未成熟, 体力有限, 防止被动物致伤自我保护意识及知识缺乏, 又多喜欢戏耍动物, 诸多因素受动物侵袭时, 往往措手不及, 所以容易被动物致伤, 提示我们对此年龄组人群应重点加以保护和教育, 40~49岁年龄组和户外活动范围大, 社会接触面广有关, 易被动物致伤, 应加强自我保护。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多, 原因是与农民活动范围大, 生活水平提高, 养犬观赏和看家护院的犬多有关;学生生性活泼相对好动, 对犬好奇, 又喜欢玩耍, 所以被犬咬伤的机会就多。致伤部位主要为下肢和手, 可能与二者暴露机会多, 被动物致伤后, 用手和脚抵挡有关, 此外, 头面部182例, 我们均采取了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联合免疫。因为, 头面部血管丰富又是中枢神经所在, 危险较其他部位更高, 更易发生狂犬病。动物致伤时间分布在4—10月份相对集中共2305例, 占全年的69.51%, 4月份逐渐上升, 6、7、8、9、10月为高峰, 11月开始下降, 冬春季较少, 夏秋季较多, 夏秋季由于气候温暖, 外出串门机会多, 又衣着单薄, 四肢暴露在外, 易被动物致伤, 且因天气炎热, 动物兴奋性高, 易烦躁有关。致伤动物种类主要有犬约占92.76%, 其原因随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盛行饲养宠物, 且绝大部分随意放养, 人们与其接触机会增加, 同时动物致伤后就诊人数每年以30%幅度增长等因素有关;且伤人动物近1年内接种狂犬疫苗只占25.20%, 这与犬的疫苗接种率达到80%就足以阻断犬的狂犬病传播链的指标相差甚远, 犬只免疫率低, 对动物带毒率和动物疫情监测不到位, 都极易造成狂犬病发生[6]。特别是对伤口的处理, 仍有少数人不知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存在盲区, 有待加强宣传。

4 建议

(1) 加强预防狂犬病知识宣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尤其是对0~19岁青少年和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

(2) 加强对饲养动物的管理, 对所有犬只实行强制性免疫, 特别是流浪犬 (猫) 的管理, 并佩戴免疫标识。

(3) 尽快建立犬间狂犬病带毒率调查监测工作, 因为它是预防狂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4) 对长期饲养宠物、畜牧兽医人员及与动物接触密切的人群应开展暴露前免疫。

(5) 狂犬疫苗采用政府采购限价销售, 纳入农村医疗医保报销范围, 扩大免疫人群, 规范狂犬病门诊接种。

参考文献

[1]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127.

[2]李兴旺, 张雪春.狂犬病迎奥运传染病防治知识简明读本.北京市卫生局.北京预防医学会, 2008:85-86.

[3]董关木.狂犬病的防治.疫苗和抗血清的安全性探讨.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7 (4) :362-365.

[4]贺雄, 孙美苹.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25-129.

[5]吴疆.狂犬病预防控制指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3.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论文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 血清。

被检血清样品共352份, 由6个规模化猪场提供。

(2) 检测试剂。

猪伪狂犬病毒gB抗体试剂盒、猪伪狂犬病毒gpI抗体试剂盒、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猪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均由美国IDDEXX公司提供;PRV PCR检测试剂盒由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3) 主要仪器设备。

采血器、微量移液器, 1次性微量移液器使用的吸头、蒸馏水、洗板机、温箱、DNM-9602型酶标分析仪、TGL-16G高速台式离心机。

(4) 实验方法。

按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008年9月份, 笔者及兽医工作人员对该猪场分别进行猪伪狂犬病毒gB抗体、猪伪狂犬病毒gpI抗体、猪瘟抗体、猪蓝耳病抗体检测, 被检样品352份, 阳性样品分别为241份、36份、249份、256份, 阳性率分别为68.5%、10.2%、70.7%、72.7%, 结果见表1。

11月份, 通过调整免疫程序以及提高综合管理之后, 再次对该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毒gB抗体、猪伪狂犬病毒gpI抗体、猪瘟抗体、猪蓝耳病抗体检测, 被检样品331份, 阳性样品分别为278份、25份、280份、255份, 阳性率分别为83.9%、7.6%、84.8%、77.0%, 结果见表2。

为了解和掌握猪场疫病混合感染情况, 9月份和11月份分别对本猪场有繁殖障碍的猪群进行猪伪狂犬病、猪瘟病原学检测。混合感染阳性率结果见表3。

3 讨 论

(1) 9月份免疫抗体结果显示, 该猪场猪伪狂犬病毒gB抗体、猪瘟抗体、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较低, 猪伪狂犬病毒gpI抗体阳性率较高, 同时对有繁殖障碍的67头猪进行猪伪狂犬及猪瘟病原学检测, 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猪伪狂犬与猪瘟混合感染情况, 猪伪狂犬病、猪瘟和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群的免疫效果。

(2) 11月份, 正值秋防时期, 通过调整该猪场免疫剂量和首免日龄等免疫程序, 及时改善饲养管理, 再次对本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猪瘟、猪蓝耳病免疫抗体进行监测, 结果显示:猪群猪伪狂犬病抗体、猪瘟抗体、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均有提高, 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有所下降;病原学检测结果也显示:猪伪狂犬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猪伪狂犬与猪瘟混合感染情况均有下降, 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病原学检测的结果基本上与血清学检测结果一致。

(3) 为获得较高的免疫保护率, 猪场应建立免疫监测制度, 了解母源抗体下降规律, 选定首免日龄, 从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另外,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及发病情况与饲养管理的好坏密切相关, 即养殖密度小、饲养环境优良、免疫措施到位, 消毒严格的猪场,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好, 猪伪狂犬病发生与流行的机率减小。

(4) 猪瘟和猪蓝耳病病毒的存在, 是本猪群猪伪狂犬病免疫效果差, 免疫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猪伪狂犬病毒等免疫抑制的存在, 一方面导致猪只免疫应答能力低甚至免疫失败, 严重影响了猪群的免疫效果, 尤其是仔猪;另一方面, 猪伪狂犬病毒等免疫抑制的存在也是造成猪生殖-呼吸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故猪伪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4 小 结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猪场应重视以下几点:

(1) 通过检测野毒感染抗体发现野毒感染猪, 必须淘汰所有带毒猪只, 尤其是种猪;对于引入的种猪必须隔离饲养30 d后, 经检测合格方可混群饲养, 同时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良好的饲养治理等综合措施。

(2) 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疫苗免疫是防治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管免疫疫苗后不能完全阻止猪体强毒的感染、病毒排出以及潜伏感染, 但可以阻止猪发病、减少强毒扩散, 且接种疫苗后可促进育肥猪群的生长和增重。当然, 每个猪场应通过长期实验室监测找到适合本猪场的免疫程序。

上一篇:一次性输注泵下一篇:全球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