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例分析

2024-10-20

狂犬病病例分析(精选7篇)

狂犬病病例分析 篇1

摘要:目的 调查2009年陕西省汉中市突发的狂犬病疫情情况,分析其发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有效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汉中市医疗机构诊断报告的24例狂犬病病例,收集病例临床诊疗资料,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3—9月,汉中市辖区毗邻的6个平川县区先后发生24例狂犬病病例,发病率为0.63/10万。24例狂犬病例中农民23例(95.83%),其中有2例(8.33%)及时接受了伤口处理并接种了狂犬疫苗,2例(8.33%)接受了狂犬病疫苗接种但不及时,20例(83.33%)未进行规范的伤口消毒处理或未进行伤口处理。24例狂犬病例均为犬只暴露,以流浪犬为主,当地犬密度为1只/10人。结论 犬只饲养量大,管理工作不到位,群众对狂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缺乏认知,暴露后未接受处置或处置不及时不规范是造成本次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狂犬病,调查,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我国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华南、西南、华东地区[1]。陕西省15年来无狂犬病发病。2009年陕西省汉中市突发狂犬病疫情,3—9月共发生24例狂犬病病例,通过对24例狂犬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分析发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有效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汉中市医疗机构诊断报告的24例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逐个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填写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撰写流调报告;收集病例临床诊疗资料。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狂犬病诊断标准》WS 281-2008

1.3 分析方法

1.3.1

对所有病例按照地区、职业、年龄分布,暴露犬只种类及方式、暴露部位、暴露后接受处置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可能的影响狂犬病发病的因素。

1.3.2

所有数据统计均使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

2 结果

2.1 汉中市基本情况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省、四川省、安康市、西安市、宝鸡市等省市毗邻,总面积2.72×104km2,中部为盆地,其中盆地占6%,浅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植被覆盖良好,有野生动物280多种。全市共有11个县(区),平川县6个、山区县5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5个。人口约为380万。

2.2 狂犬病既往情况

汉中市曾于1985—1992年发生过狂犬病疫情,疫情波及全市西部、中部、东南部等7个平川及山区县,共报告35例狂犬病病例。1993—2008年连续15年无狂犬病病例发生。

2.3 2009年狂犬病疫情

3月21日出现首例狂犬病病例,截止9月30日,全市共发生狂犬病病例24例,发病率为0.63/10万。表现为如下流行病学特征:

2.3.1 年龄分布

最大70岁,最小4岁,年龄中位数50岁。其中40岁以下3例,41~50岁6例,50岁以上15例,依次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2.50%、25.00%、62.50%。

2.3.2 职业分布

农民23例(95.83%),儿童1例。

2.3.3 暴露时间和发病时间分布

从病例暴露时间看,病例暴露高峰为3月份8例(33.33%),4月份5例(16.67%),其他月份为3例及以下,未出现在夏秋季节与狂犬病疫情发生后采取的犬只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有关。

2.3.4 地区分布

分布在汉中市毗邻的6个平川县区,波及18个乡镇23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东南部西乡县出现首例病例,随后由东向西5个相邻平川县区陆续出现病例,疫区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报告2例及以上病例的有3个县的3个乡镇。山区县无发病,是否与汉中市属盆地,山区县存在大山等阻止狂犬病空间传播的自然生态障碍有关[2]。

2.3.5 暴露犬只种类及暴露方式

24例狂犬病例均为犬只暴露,分别为流浪犬14只(58.33%),邻家犬5只(20.83%),自养犬5只(20.83%)。暴露方式12例(50.00%)系路途中、农作时遭攻击被咬伤,2例(8.33%)系捡拾表面健康流浪幼犬后抱怀中被伤及面部,5例(20.83%)系串门或走亲戚被咬伤,5例(20.83%)系喂食、喝水、逗狗被咬伤,病例以路途、农作时受攻击为主。

2.3.6 犬伤部位、暴露级别

犬伤部位以上肢为多,共12例(50%)、下肢咬伤6例,头面部咬伤5例,不详1例。暴露级别为Ⅲ级(22例),Ⅱ级1例,不详1例。

2.3.7 潜伏期、病程

潜伏期最短12 d,最长123 d,平均56.5d。其中平均潜伏期面部为27 d、上肢为53.58 d、下肢为76.83d,显示暴露部位越接近神经中枢潜伏期越短。病程最短1 d,最长16 d,平均4.96 d。

2.3.8 暴露后接受处置情况

2例(8.33%)及时接受了伤口处理并接种了狂犬疫苗;2例(8.33%)接受了狂犬病疫苗接种但不及时;20例(83.33%)未进行规范的伤口消毒处理或未进行伤口处理,均未接种狂犬疫苗。

2.3.9 典型病例

24例狂犬病例中,1例病例被犬咬伤左侧颞部及左眼角处,暴露后1 h到医疗机构接种门诊规范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6 h注射了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共接种3针次,于暴露后第10天发病死亡。可能与暴露于头面部,伤口距离中枢神经系统较近,潜伏期短有关,这可能使得暴露后即使接种狂犬病疫苗也起不到保护作用有关。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城市宠物犬、农村看家护院犬在养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汉中市犬只总量达38.22万只,犬密度为1只/10人。犬只饲养数量大,以散养为主,被遗弃的流浪犬数量增多,导致人群暴露机会增加,调查显示,截止2009年8月底,全市各级接种门诊接诊犬伤人数累计达14 283例。而犬只管理不到位,犬的买卖运输使犬流动性增大造成病原传播机会增加,大大增加了狂犬病潜在的流行机会[3]。因此,采取犬类“管、免、灭”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狂犬病发生的根本。

对24例狂犬病病例调查分析显示发病呈现以50岁以上年龄较多、农村地区较多与全国狂犬病流行特征一致[1]。病例农村地区为多(95.83%)与农村犬只密度高、以散养为主,农民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有关,提示农村是狂犬病防控工作的重点。病例以50岁以上年龄较多(62.50%),主要与青壮年外出打工,当地农村常住人口结构有关。病例暴露犬只种类以流浪犬为主、暴露方式以路途、农作时受攻击为主,提示改变犬养方式,实施圈养、拴养,对流浪犬进行彻底捕杀是狂犬病防制的关键。

24例狂犬病例中20例(83.33%)未进行规范的伤口消毒处理或未进行伤口处理,均未接种狂犬疫苗,反映出当地群众对狂犬病缺乏基本的认知或对狂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就诊意识。另外,狂犬疫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昂贵的费用也是导致狂犬疫苗接种率低下的原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合理设置、规范犬伤接种门诊,实施全天候值守,培训医务人员,提高犬伤暴露后规范处置率、及时率,才能有效预防犬伤暴露后狂犬病的发生。另外,有2人捡拾外观健康幼犬抱怀中时被咬伤面部发病死亡。提示存在外观健康犬感染狂犬病毒现状,外观健康犬带毒状况可以发生[4],这种情况也是造成狂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自然宿主,犬等家养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5]。汉中市植被覆盖良好,有野生动物280多种。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各级政府、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汉中市自然植被及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增加,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狂犬病的野生宿主数量随之上升,加之,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及十天高速、宝汉高速开工建设,狂犬病野生宿主与人类生产生活接触紧密,接触频率大大增加。汉中市间隔15年再次发生狂犬病疫情,究其原因,系带病毒犬只交易输入还是本地野生宿主传入,由于缺乏监测系统,无法认定。因此,建立监测网络显得尤为重要。汉中市疾控中心已采集部分犬脑组织标本,配合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陕西省疾控中心开展病原监测,寻找本次疫情可能传染来源及当地犬只带毒率。

针对本次疫情,当地政府采取了从完善犬只管理工作,到暴露后规范处置等综合性措施。但面对狂犬病防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工作出现反弹。进一步强化农业、卫生、公安等部门职责,扎实落实犬只管理工作,针对性的实施以农村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控措施,以及能否通过将狂犬疫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费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范围,降低暴露后处置费用,提高接种率,值得进一步思考、落实。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10-11(4).

[2]顾春英,曹广文,王群.狂犬病病毒时空进化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8):818-820.

[3]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3):223-224.

[4]唐青.狂犬病病毒致病机制研究概况[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8):814-817.

[5]张永振.中国狂犬病病毒及其传播流行规律[N].健康报,2009-09-28(4).

狂犬病病例分析 篇2

1 发病情况

从2008年11月份起, 江山市淤头镇某猪场经常发生怀孕母猪不明原因流产, 而后在12月底发生新生仔猪整窝发病, 出现下痢和神经症状, 死亡快, 死亡率高, 该场共饲养母猪81头, 其中5头母猪所生的60头仔猪陆续出现拉稀, 仔猪出生3 d左右拉黄色稀粪为主, 3~10日龄仔猪开始发病, 死亡5头, 2月20号左右有两窝仔猪发生死亡, 死亡10头, 3窝仔猪的37头死亡23头, 死亡率高达63%以上, 发病初期呈用庆大霉素, 青链霉素, 卡那霉素, 复方磺胺嘧啶钠针剂, 加中药针剂, 治疗, 用药后开始几天症状有所缓解, 但随后病情日益加重, 衰竭死亡, 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

病初仔猪体温升高至41~42℃, 病猪呈现呼吸困难, 有气喘, 发抖现象, 精神极度萎靡;有的病例出现呕吐, 腹泻, 整窝堆积在一起, 食欲减少, 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症状, 先间歇性抽搐, 转圈, 间隔几分钟后又重复发作, 发病仔猪腹下皮肤有少量蓝紫色米粒大小斑点;有的病例呆立不动或头触墙壁, 进而四肢麻痹, 不能站立, 呈游泳状划动, 前躯抖动, 眼睑肿胀, 粪便呈糊状, 颈部或腹部出现紫色血斑, 约有50%以上的猪极度消瘦, 严重者后肢瘫痪, 呈犬坐姿式, 最后衰竭死亡, 如图1。

2.2 母猪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产出的小猪都是木乃伊或死胎, 流产后母猪阴户不断流出脓性液体, 乳区及乳头发红。

3 检查结果

3.1 剖检结果

病理变化呈多样性, 鼻腔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咽喉部粘膜水肿、出血, 肺水肿并有出血点, 淋巴结充血, 肾脏颜色变浅, 郁血肿大, 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或出血斑点, 肾乳头和肾髓质部均有出血点, 病程长者肝、脾脏周边有杨梅粒状突起, 呈出血性梗死病变;胆囊充盈, 胆汁变薄, 胆囊壁有出血点;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出血;膀胱颈黏膜有出血点, 胃底有出血点, 如图2。

3.2 实验室检验

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剖检结果, 初步诊断为猪伪狂犬病和猪瘟混合感染。为确诊, 该猪场进行了如下实验室检查:

3.2.1 细菌分离培养:无菌采集4头病死猪的心、肝、脾、肺、淋巴结等组织接种于普通肉汤、血琼脂平板作细菌培养, 未见有细菌生长。

3.2.2 血清学检查:从10头空腹的发病仔猪中, 无菌采血2 mL/头, 分离血清, 采用ELISA法检测 (试剂由海博莱公司提供) , 10份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猪瘟、伪狂犬病全部呈阳性, 阳性率为100%。

4 防治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 诊断为猪瘟与伪狂犬混合感染, 因此对猪场的所有猪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

4.1 紧急免疫

发病后猪场立刻对新生仔猪接种疫苗, 两种疫病的接种程序如下:对于刚出生的仔猪进行猪瘟乳前免疫, 剂量为2头份, 免疫后过两小时再喂初乳。35~40日龄进行二免, 70日龄进行三免, 母猪断奶时以6头份的剂量进行接种。另外对0~3日龄的仔猪用伪狂犬弱毒苗 (美国辉瑞公司生产) 1头份的剂量进行滴鼻免疫, 20~30日龄以2头份剂量进行加强免疫1次。

4.2 防止继发感染

为防止其他继发性细菌疾病的发生, 仔猪分别在3日、7日、21日用得米先 (美国辉瑞公司生产) 进行注射, 剂量分别是0.5、0.7、0.8~1.0 mL;母猪产后注射15 mL的得米先, 母猪产前产后1周在饲料里添加80%支原净125 mg kg和15%的金霉素1 000 mg/kg, 连续进行饲喂,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该场仔猪发病和死亡率逐渐减少, 疫情得以控制。

4.3 加强隔离消毒

对猪舍及周围环境和饲养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 1种消毒药连用3次后就更换成另一种药物消毒, 以便能够杀死更多的病菌, 该猪场所使用的消毒药为:烧碱和百胜 (美国辉瑞公司生产) 等。

4.4 做好预防工作

进一步完善免疫程序, 强化技术规范, 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本病再次发生的根本。该猪场用扑伪佳 (美国辉瑞公司生产) 对全场的母猪进行普免3次, 母猪临产前20~30 d加强免疫1次。

5 讨论

5.1 该场这次流行的疫病为猪瘟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 是由于两病毒协同致病, 造成了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2 该猪场环境比较差, 每幢猪舍间隔很近, 猪舍里面空气不流通, 而且排污设施简陋, 一旦发病, 很难控制下来。因此要想长期控制猪瘟与伪狂犬病的爆发, 该猪场还应加大改善环境的力度。

5.3 猪伪狂犬病病毒通过破坏机体免疫系统, 会干扰猪瘟整体抗体水平提高, 从而使整体正常接种过猪瘟疫苗的猪群抗体水平下降, 易受猪瘟病毒侵入, 因此在进行猪瘟免疫接种的时候要重视猪伪狂犬病的的免疫工作。

5.4 用猪瘟疫苗接种哺乳母猪和健康仔猪后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显示, 两者的抗体效价都很低, 而仔猪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 不能够获得免疫保护, 导致猪瘟流行。因此对任何猪场而言, 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条件或猪群不同的健康水平内其免疫程序应有所不同, 应根据猪体内抗体效价情况及时调整接种时间和接种计量, 而不应盲目照搬人家的免疫程序。

摘要:江山市淤头镇某猪场于2008年11月至12月间许多10-1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生疾病, 该病以整窝猪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死亡快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诊断, 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 并通过紧急免疫, 防继发治疗和隔离消毒等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

关键词:仔猪,猪瘟,伪狂犬病,混合感染

参考文献

[1]黄武成.一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治报告.福建畜牧兽医, 2008, 30 (6) :55

[2]何海健.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辽宁畜牧兽医, 2002 (2) :13~14

[3]马智.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措施.辽宁畜牧兽医, 2004 (12) :22~23

狂犬病病例分析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年浦东医院犬伤门诊8 015例狂犬病暴露就诊者。

1.2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3年浦东医院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记录、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知情同意书。

1.3 犬伤门诊病例暴露分级标准

根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 (试行) 》, 暴露分级标准为Ⅰ级暴露:触摸动物, 被动物舔及无破损皮肤。Ⅱ级暴露: (1)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 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Ⅲ级暴露: (1)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2) 破损皮肤被舔; (3) 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 Data 3.2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并核错, 再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 (%) 表示;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逐步回归, 以α=0.05为入选标准, α=0.10为排除标准) 分析犬咬伤的相关危险因素, 双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狂犬病暴露病例的三间分布

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 共接诊8 015例狂犬病暴露者, 狂犬病暴露率为801.5/10万, 均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无一例发生狂犬病。

2.1.1 性别和年龄分布:

8 015名暴露者中, 男性3 891例, 女4 124例, 男女之比为0.94∶1;各年龄组均有暴露病例, 年龄最小的仅2个月, 最大的为94岁, 中位数为44岁;51~岁年龄组最高, 占17.77%;11~岁年龄组最低, 占6.74%, 见表1。

2.1.2 狂犬病暴露病例月份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狂犬病暴露发生, 7月份最多, 占11.99%, 夏季为高峰, 6~10月份占全年病例数的53.45%, 见图1。

2.1.3 暴露地点分布:

暴露地点类型:家内5 019例, 占62.62%;马路2 394例, 占29.87%;小区475例, 占5.93%;其他121例, 占1.51%;野外6例, 占0.07%。

2.2 暴露的相关因素

2.2.1 暴露的部位及分级:

暴露肢体部位:下肢5 304例, 占66.18%;手部2 222例, 占27.72%;上肢384例, 占4.79%;头面部53例, 占0.66%;混合22例, 占0.28%;其他30例, 占0.37%。暴露分级:1级11例, 占0.14%;2级7 617例, 占95.03%;3级387例, 占4.83%。

2.2.2 动物特征:

动物种类:犬伤7 249例, 占90.44%;猫伤516例, 占6.44%;鼠伤197例, 占2.46%;人伤17例, 占0.21%;兔伤16例, 占0.20%;其他伤14例, 占0.18%;猴伤5例, 占0.06%;蝙蝠伤1例, 占0.01%。接种情况:未接种5 134例, 占64.05%;曾接种1 385例, 占17.28%;不详1 496例, 占18.67%。动物归属:自养4 082例, 占50.93%;他养3 148例, 占39.28%;无主615例, 占7.67%;不详170例, 占2.12%。

2.2.3 暴露后处置情况: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情况:未用7 710例, 占96.19%;使用305例, 占3.81%;伤口处置情况:自行处理285例, 占3.56%;门诊处理7 730例, 占96.44%。

2.3 狂犬病暴露级别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将动物状态分为正常和疑似狂犬病两种;动物归属分为自养和其他两种;性别为男和女;暴露地点分为家中和其他;动物种类分为犬类和其他;狂犬暴露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暴露。将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 动物种类和动物状态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多因素回归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筛选出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进入分析的研究变量, 将变量同时引入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 结果发现动物种类和动物状态进入模型, 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3 讨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全世界每年报告的狂犬病死亡人数约有5.5万例。亚洲和非洲是人狂犬病发生最严重的地区, 占全世界死亡总人数的99.00%。在正式报告狂犬病的国家中, 印度每年有3万人以上死于狂犬病, 居首位;我国近2年每年统计到的死亡人数超过3 000例, 居第2位。

大部分狂犬病病例发生在农村, 江苏省、河南省和云南省等地[2,3,4]的研究显示, 90.00%以上的人狂犬病病例发生在农村地区, 我国农村人口是狂犬病的高发人群, 因此应该作为狂犬病防控的首要目标人群。与农村相比, 城里人有更多机会了解犬咬伤后的潜在危险, 并有条件完成全程的暴露后治疗是狂犬病发病与死亡城乡差别巨大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用狂犬疫苗和免疫血清生产和质量的改善, 我国狂犬病疫苗的价格呈直线增长趋势, 而大多数农村狂犬病暴露者为低收入者, 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过高费用明显降低了被咬伤者暴露后免疫的比例。农民受经济、交通和时间等因素制约, 部分狂犬病患者暴露后不能及时正确清洗伤口、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造成了农村狂犬病报告病例居高不下的情况。

农村地区狂犬病暴露发生率更高, 农村地区较之城镇, 犬密度更高, 且免疫率更低, 这和病例主要出现在农村的疫情特点相符。农村地区养犬普遍, 与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 家中养犬保障安全的风俗有一定关系。无论是生态法还是人户法, 调查的犬免疫率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70.00%~80.00%的覆盖率[5]。2013年上海浦东南部农村地区狂犬病暴露率约为801.5/10万, 高于山东济宁 (445.0/10万) 、山东枣庄 (647.6/10万) 、深圳 (395.9/10万) 和宜春市 (498.5/10万) [6,7,8,9]。

狂犬病暴露时间和狂犬病病例报告时间在季节上有一定的一致性。狂犬病暴露病例时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夏季明显高发。可能与夏季人们衣着单薄、外出活动多, 增加了与犬接触机会及高温时犬狂躁容易攻击人等有关, 这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10,11]。狂犬病报告病例的暴露时间主要是夏、秋季。聚类结果提示的全国狂犬病高发省份为海南、广西、贵州、重庆、湖南和广东等省份和自治区。这些省份有其共同的特点, 均属于南方城市, 温度较高, 室外活动频率较高, 这些因素可能与狂犬病高发率有关[12]。

狂犬病的致伤动物与引起狂犬病暴露的动物一致, 均为犬和猫。我国人狂犬病95.00%以上由犬咬伤引起, 犬在我国狂犬病流行中起着主要作用。犬、猫暴露是中国目前动物暴露导致狂犬病的主要形式[12], 本次研究中96.88%狂犬病暴露由狗和猫引起。

狂犬病病例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2013年绵阳市涪城区所有狂犬病暴露门诊就诊病例。各门诊在狂犬病暴露患者就诊时填写《绵阳市涪城区狂犬病暴露处置就诊登记表》。内容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伤口情况、伤人动物、诊前伤口处理、暴露分级、就诊伤口处理、狂犬病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使用等情况。在本次分析中剔除了狂犬病暴露前接种狂犬病疫苗者、被判定为Ⅰ级暴露者, 因为这些情况实质上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狂犬病暴露。

1.2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方法

所有参与处置医务人员均接受了预防接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对所有狂犬病暴露者, 均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 》要求进行处置。区疾控中心定期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进行督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处置门诊录入到统一制作的Epi Data数据库中。然后将数据导出,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就诊情况

3年共有5439例暴露就诊患者, 截至2015年3月31日尚未有狂犬病暴露就诊者被诊断为狂犬病。

2.2 暴露人群分布

2.2.1 性别分布

男性2773例, 女性2666例, 性别比为104∶100。

2.2.2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暴露。最小5个月, 最大93岁。暴露人群0~9岁为最多, 占23.00% (1251/5439) , 其次为40~49岁, 占18.97% (1032/5439) , 见表1。

2.2.3 职业分布

农民占31.73% (1726/5439) , 工人占24.82% (1350/5439) , 学生占19.38% (1054/5439) , 散童占9.49% (516/5439) , 其他占14.58% (793/5439) 。

2.3 暴露时间分布

每月均有狂犬病暴露发生, 3~8月就诊人数较多, 占61.61% (3351/5439) , 见图1。

2.4 致伤动物情况

致伤动物犬占90.72% (4934/5439) , 猫占6.27% (341/5439) , 鼠占2.32% (126/5439) , 其他动物占0.69% (38/5439) 。致伤动物免疫了狂犬疫苗占23.37% (1271/5439) , 未免疫占76.63% (4168/5439) 。咬伤动物认为是疯动物占0.09% (5/5439) , 可疑疯动物占1.18% (64/5439) , 正常者占46.52% (2530/5439) , 不详者占52.21% (2840/5439) 。

2.5 暴露部位分布

暴露部位按构成比高低排序分别是四肢占46.18% (2512/5439) 、手占34.29% (1865/5439) 、足占9.05% (492/5439) 、躯干占7.08% (385/5439) 、头面部占3.40% (185/5439) 。

2.6 暴露性质

咬伤占73.95% (4022/5439) , 抓伤占25.43% (1383/5439) , 舔舐占0.49% (27/5439) , 其他占0.13% (7/5439) 。

2.7 暴露分级

Ⅱ级暴露占46.46% (2527/5439) , Ⅲ级暴露占53.54% (2912/5439) 。

2.8 暴露后就诊时间

中位数为3 h, 暴露后3 h到狂犬病暴露门诊就诊者占50.54% (2749/5439) , 24 h内就诊者占88.80% (4830/5439) , 48 h内就诊者占94.80% (5156/5439) , 72 h内就诊者96.64% (5256/5439) , 超过1个月就诊者占0.74% (40/5439) 。

2.9 就诊前处置情况

在到达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前, 由患者、医务人员对伤口冲洗者占68.43% (3722/5439) , 未冲洗者占31.57% (1717/5439) ;消毒占33.90% (1844/5439) , 未消毒占66.10% (3595/5439) ;对伤口进行挤压占28.46% (1548/5439) , 未进行挤压占71.54% (3891/5439) ;伤口未缝合占99.50% (5412/5439) , 因伤口较大等原因缝合占0.50% (27/5439) 。

2.1 0 就诊后处置情况

2.1 0. 1 伤口处理情况

都由经过培训医务进行, 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 》要求都进行了伤口冲洗和消毒等处置措施, 正确处理率达到了100%。

2.1 0. 2 狂犬疫苗使用情况

狂犬疫苗规范使用率都达到了100%。

2.1 0. 3 狂犬免疫球蛋白使用情况

Ⅲ级暴露者中使用狂犬免疫球蛋白率为26.17% (762/2912) 。

3 讨论

通过对2011-2013年绵阳涪城区狂犬病暴露就诊人群分析, 年龄以小于10岁最多, 占23.00%, 可能与现在经济改善、家养犬较多、儿童喜与动物逗玩、缺乏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有关;其次40~49岁人群也较多, 占18.97%, 可能与参与社会事务较多有关。但60岁以上人群暴露也不少, 占13.62%, 狂犬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由于免疫力低下, 狂犬病暴露率较高而就诊率较低, 更易发病, 60~79岁老年人常常是中国狂犬病高发病率的年龄[2,3,4]。农民、工人和学生是狂犬病暴露主要人群, 分别占31.73%、24.82%、19.38%。农民或者居住在农村的居民, 仍然是狂犬病防治重要人群[5,6]。

狂犬病暴露就诊人群高峰在6月份, 上半年呈现从1~6月逐月升高, 6~12月逐月下降态势, 最低月份为12月, 上半年上升速度比下半年下降速度要快。3~8月就诊病例最多, 占61.61%。这也提示狂犬病防治密集宣传教时间应以2~5月开展为宜。

致伤动物主要犬和猫, 分别占90.72%和6.27%。咬伤动物中狂犬病疫苗免疫率为23.37%, 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通过强化犬只狂犬病疫苗免疫, 以达到控制和消除犬狂犬病进而降低、消除人的狂犬病策略所要求犬的狂犬病疫苗覆盖率要达到70%相距甚远[7,8], 这说明了绵阳市涪城区动物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 提高动物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暴露后3 h到狂犬病暴露门诊就诊者占50.54%, 24 h内就诊者占88.80%, 48 h内就诊者占94.80%, 反映了狂犬病暴露就诊者希望及时得到规范正确处理, 暴露处置可及性较好, 主要源于较好的交通基础条件和较合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机构布置。

暴露后, 伤口处理、消毒、狂犬病疫苗接种这些处置措施都达到了100%。对于Ⅲ级暴露就诊者, 除注射狂犬病疫苗外还应当注射狂犬被动免疫制剂[9]。Ⅲ级暴露者, 狂犬免疫球蛋白使用率为26.17%, 与发达地区使用率尚有较大差距[10,11], 但高于同处四川省的成都市[12], 也高于四川省狂犬病高发地区如双流县、武胜县、仪陇县、东坡区等区县[13]。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率低除了与意识不够外, 还可能与价格高对于群众经济压力大、注射技术要求高而造成有注射能力医务人员在狂犬病暴露患者时不能在现场等情况时有发生、持续供应及获取狂犬免疫球蛋白在基层门诊不稳定等有关。

狂犬病病例分析 篇5

1 病例介绍

芒市风平镇法帕村某奶水牛养殖户饲养奶水牛4头。2010年5月28日, 其所饲养的1头4岁的奶水牛产下1头健康公犊, 产后母牛一切正常。畜主为提高奶产量和增加母牛的抵抗力, 又为增加母牛的适口性, 食盐还可以去湿热, 每日早晚各用500kg红糖水加适量食盐兑水给该母牛饮用, 计划连用1周。前4d一直在用红糖兑水, 后因红糖用完改用白糖与适量的食盐。第5日开始改喂白糖盐水, 第6日早糖盐水喂2.5个小时后, 该牛出现兴奋不安, 走起路来身体左右摇摆, 并有一直向前乱冲, 站立不稳倒地又站起来;头颈向前直伸, 头高抬, 张口、流涎, 哞叫, 眼睛潮红, 时会出现前肢刨地和后肢踢腹现象。

2 临床症状

临床上除见到患牛的上述症状外, 还可见到患牛磨牙、两眼怒视前方, 两耳竖立, 对外界动静反应极为敏感, 呼吸快而急, 惊恐而不愿人靠近, 听诊和测量体温无法进行。初诊为伪狂犬病, 逐按症先用药治疗。用药后, 病情不但无好转, 反而越来越重, 出现腹泻、鼻腔分泌液增多、排尿次数和尿量减少、四肢无力、肌肉痉挛、卧地不起等症状。急追溯该牛发病时, 可见其他未产犊母牛饮食和反刍正常, 询问畜主后得知饲喂糖盐水情况, 并根据越来越加重的病情表现, 开始怀疑该牛是由食盐引起的中毒, 急按食盐中毒治疗。治疗程序为:立即给病牛灌服12L的温热水, 灌完温热水后, 又给该牛灌服1L菜籽油, 在灌服的同时给该牛静脉注射3000ml的5%葡萄糖溶液、肌肉注射200mg的双氢克尿噻注射液, 肌肉注射安溴注射液90ml。经用药近2h后, 病情逐步得到控制。

3 病例分析

3.1 误诊的原因

该病是由于食用了过量的食盐而引起的中毒, 误诊的原因主要为: (1) 主观和经验影响病例的分析。在临床上, 奶水牛发生食盐中毒的病例很少出现, 本地还没有发生过这类的病例。因而在分析病例时就没有考虑到该牛是由食盐中毒; (2) 忽视了问诊仍在兽医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从该病一开始诊断起, 不起调查发生的原因, 完善临床诊断判断的必要症状和引发因素的分析, 仅根据几个非典型症状表现就急于作出初诊、急于治疗, 忽视传染病的三要素的必要信息的追溯, 即发病季节、传染来源、易感动物、发病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等相互对证联系; (3) 只重临床症状, 轻信畜主的讲述, 诊断思路被畜主讲述的临床症状所局限, 因而发生误诊。

3.2 发病原因

食盐是机体生命活动中的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各种畜禽对食盐的耐受性各不相同, 猪、禽对食盐的耐受性小, 在一般情况下易引起中毒, 而牛、羊对食盐的耐受性比猪、禽要强得多, 在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中毒。牛食盐中毒的致死量一般在1~3kg。可由于采食食盐量逐渐增多, 在临床上会先出现慢性食盐中毒, 如喂腌腊水、酱渣等含食盐量较高饲料, 主要表现口渴、脱水、饮水量大、慢性胃肠炎、流产等。在诊断时应与病毒性或细菌性引起的胃肠炎相区别。

3.3 治疗方法探讨

狂犬病病例分析 篇6

1病例情况

患者,45岁,女性,缙云县方溪乡人。2月7日,患者在抓捕一只闯入家中的鼬獾时,中指被咬伤出血。 当时用碘酒擦拭伤口,再将伤口用布包扎止血。事后没有再去医院进行伤口处理,也未注射狂犬疫苗与免疫球蛋白。3月13日开始出现乏力、手麻,3月15日出现发热、怕水、进食困难等症状。3月16日凌晨,家人将其送到县医院就诊。随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怕水、惧风、流涎及意识模糊等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诊断为狂犬病。患者于16日上午9时死亡,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4天。

2调查与处置

患者所在地位于本县东南部山区,村庄周边灌木丛生,平时有大量鼬獾等野生动物出没,时常会有鼬獾闯入村民家中。村民也有捕食鼬獾的习惯。通过搜索,发现还有2人也于近期因抓捕鼬獾而被咬伤。

对与死者有密切接触史的5名家属,以及其他2名近期被鼬獾咬伤的村民给予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 并对医院有关的接诊科室、患者住家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终末消毒。组织村民集中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宣教;告知村民不要捕食鼬獾,尽可能地扑杀家养犬、猫等宠物。被动物咬伤后要及时规范进行伤口处理,并免疫接种。

3讨论

狂犬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潜伏期的长短与咬伤程度、暴露部位及感染病毒的剂量等因素有关[1]。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短到10天,长至1年甚至数十年[2]。该患者暴露的部位为手指,属于比较危险的区域。暴露后伤口未进行冲洗处理,还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更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在机体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伤口内不能有效去除的残留病毒,迅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发病死亡[3]。在被狂犬病病毒阳性的动物暴露后,如能及时彻底地清洗、消毒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暴露者仍可显著降低甚至避免狂犬病发生的风险[4]。

现已证实许多野生动物都携带有狂犬病病毒,包括鼬獾、蝙蝠及野鼠等。有报道认为鼬獾和蝙蝠等野生动物在种群间已能形成循环感染并使之流行,这一现状对人类及家养动物构成了很大的威胁[5]。我县地处浙南山区,鼬獾数量繁多。周边莲都、青田等县市已有多起报道从鼬獾中检出狂犬病病毒[6,7],提示本地的鼬獾也极有可能会因相互迁徙、交往而感染狂犬病病毒。这也为该病例因抓捕鼬獾而感染狂犬病的结论提供了佐证。2008年6月,本县有一土狗连续攻击咬伤2人,第二天下午自行死亡;后在该犬脑组织中检测到狂犬病病毒毒抗原[8]。结合这二起动物伤人事 件,提示在本县区域内的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中,都有携带狂犬病毒的情况存在,人类狂犬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通过对本起事件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1患者及村中其他有同样暴露经历的村民, 暴露后都没有到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处置,提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不完全到位。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村民对狂犬病的认识非常有限,缺乏就诊意识[9]。另外,大部分村民都认为只有被犬类咬伤,才会得狂犬病;而对鼬獾等野 生动物也 会传染狂 犬病的知 识知之甚 少。以往的狂犬病 防治宣传,都侧重于 伤口的规 范化处理,而轻视了 传染源的 识别与防 控。在以后的 健康教育中,应注重防 治结合,城乡结合,才能有效 提高群众的狂 犬病防治 知识知晓 率。2现在的III级暴露很常见,注射一次 狂犬病免 疫球蛋白 就要上千元。这昂贵的医药费用也就成为家庭经济较差的这部分人群主动 就诊的巨 大阻碍[10]。在医改中,应将狂犬病疫苗接 种费用纳 入到医保、农保或其 他商业保险范围。3为了保证能规范地开展犬伤的处置工作,绝大多数犬伤 门诊都设 置在规模 较大的医 疗卫生机构。我县共有9家犬伤门 诊,开展狂犬 病免疫球蛋白注射 的只有县 疾疾控中 心犬伤门 诊一家, 这也给犬伤暴露人群的求诊带来极大不便。该病例地处交通不便的 偏远山区,也有可能 是因不方 便就诊而抱侥幸心理 放弃接种[11]。因此,应结合当 地实际,将门诊的规范化与就诊的方便性有机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置 犬伤门诊 的布局。4现今,家养犬猫 的免疫接种率逐年 上升,也就会导 致狂犬病 毒向野生动物转移[12]。鉴于本地有野生动物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现状,应及时开 展野生动 物狂犬病 病毒携带 和传播的调查研究,为制定人 类狂犬病 疫情的防 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做好狂犬病知识的宣传,减低相关治疗费用,合理设置犬伤门诊,以及动物间的疫情监测等方面的工作, 才能对人类狂犬病疫情起到更好的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永成,饶华祥,刘桂香,等.青海省首例实验室确诊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30(6):659-662.

[2]雷永良,王晓光,张守峰,等.1例潜伏期长达39年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J].疾病监测,2009,24(6):471.

[3]景永峰,惠跃龙,高靖桉.庆阳市首例人感染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29(3):52.

[4]章瑛.一起狂犬伤多人事件调查处置报告[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9):56-57.

[5]王力华,唐青,梁国栋.野生动物在狂犬病流行病学中的作用[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6):39-42.

[6]曾永,蔡爱红,陈利雄,等.青田县首例因捕食鼬獾引起的狂犬病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3):298.

[7]雷永良,陈秀英,叶夏良,等.鼬獾狂犬病毒感染首次检测报告[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5):341-342.

[8]章国宝,王晓光,雷永良,等.缙云县首次犬狂犬病毒检测报告[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0):2436.

[9]王玮,柴程良,孙继民,等.浙江省2008-2010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4):320-323.

[10]李幸乐,黄学勇,孙建伟,等.一例狂犬病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及其启示[J].疾病监测,2014,29(3):186-190.

[11]李奕新,田建三,徐志春.鼬獾咬伤引发7例狂犬病[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20(12):1103.

狂犬病病例分析 篇7

1 发病情况

2014年4月27日, 龙陵县龙新乡黄草坝村的部分农户饲养的猪大面积发病, 病初食欲不振或废绝, 精神沉郁, 被毛粗乱, 高热, 体温稽留在41~42℃。眼结膜苍白, 后期黄染, 皮肤发绀, 贫血。患猪四肢末端、耳尖及腹下出现大面积红色斑块, 成为"红皮猪"。耳廓边缘皮肤发绀明显, 喜喝脏水, 部分病猪气喘、呼吸困难, 呈犬坐姿势。有的病猪先腹泻后干燥。空怀母猪表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妊娠母猪多发生流产。有的仔猪在出生后排黄白色油状稀便, 一般在1~10 d内死亡。经深入发病村寨、农户进行流行病学、防疫情况、治疗用药调查, 并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采集血样和病料血清学、细菌学检查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

据调查, 这次发生在龙新乡黄草坝村疫情, 流行速度快、面积广、发病猪数量多, 2个月内疫情基本遍及整个行政村。全村共有发病猪167头, 死亡8头, 死亡率为0.486%。但病猪发病期长, 一般在10~15 d才可痊愈。

2 症状与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病猪初期精神沉郁, 被毛粗乱, 食欲不振或废绝, 体温稽留在41~42℃。结膜初期苍白, 后期黄染, 患猪四肢末端、耳尖及腹下出现大面积紫红斑块, 成为"红皮猪"。有些病猪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症状, 呈犬坐姿势。部分病猪出现了先腹泻后干燥现象。空怀母猪多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乳房、阴门水肿, 妊娠母猪多发生流产。有的仔猪出生后排黄白色粪便, 一般在1~10 d内死亡。母猪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40~41.7℃, 厌食, 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 产仔后奶量少, 缺乏母性行为。慢性感染的母猪身体衰弱, 黏膜苍白及黄疸, 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2.2 病理剖检变化。

典型的溶血性贫血及黄疸。黏膜苍白, 血液稀薄, 全身黄疸。溶血性黄疸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剖检个体表现为皮下大面积瘀血、出血, 皮下脂肪黄染;肌肉苍白, 水肿;血液稀薄, 凝固不良;胸腔、腹腔积水, 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心肌松弛;肺水肿或肺实质性病变, 缺乏弹性, 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肿大质脆, 呈棕黄色, 出血黄染, 有的肝脏有黄色条纹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胀, 内充满明胶样或墨绿色胆汁;脾肿大变软, 色暗红有出血点;肾肿大, 外观颜色发白, 髓质可见有出血点;膀胱黏膜增厚, 有少量出血点;胃底部黏膜充血、出血;小肠黏膜脱落, 并有较多出血点;脑充血水肿, 脑脊髓增多, 有时淋巴水肿。

3 治疗方案

3.1对症治疗。对病猪首先采取对症治疗, 主要是解热镇痛、抗休克, 可选用安乃近、地塞米松等。对重症母猪、种公猪可采取补液疗法, 症状缓解后即可暂停用药。可选用新胂凡纳明、三氮脒 (血虫净、贝尼尔) 等制剂进行肌肉注射, 或用四环素类抗生素, 其中土霉素 (饲料添加及肌肉注射) 效果最好。添加土霉素的量至少要达到600~800 mg/kg, 连用2周。考虑到该病的病程长、有反复, 可按说明书要求和治疗1个疗程后, 间隔3~4 d再治疗1个疗程。对1个疗程症状不见缓解甚至加重者应考虑是否继发感染其他疫病。

3.2维持治疗。经上述治疗症状已消失的, 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土霉素碱和阿散酸, 维持治疗15~20 d。

3.3 综合疗法。

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紧急接种猪伪狂犬疫苗, 并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由于患病猪通常出现贫血, 因此除了应用上述药物外, 还应配合注射铁制剂和复合维生素B, 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初生仔猪和慢性感染的猪进行补铁。

3.4 对未发病的猪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750 g、阿散酸250 g, 连用7~15 d, 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饲料应营养全面。管理方面注重降暑防寒、防潮, 减少不良应激。这是预防该病和减少发病的重要措施。

4.2注意检疫。一是在引进外地猪种时应注意检疫, 限制疫区内生猪出入, 避免该病传入。若周边已有疫情发生, 则应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预防;二是疫区内要及时淘汰带有该病病原的母猪, 同时做好各屠宰场点的检疫工作, 严禁病猪进入屠宰场点。

4.3 切断传染途径。

对养猪场和农户畜舍, 夏秋季必须搞好消灭蚊蝇工作, 严格控制蚤与虱子等吸血昆虫和疥螨的滋生。重视外科器械和注射器的消毒。

4.4 做好消毒工作。

对患畜、畜舍、垫草和粪便、工具等要彻底消毒, 无患畜也要搞好消毒工作。对病死猪要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财务杠杆应用及其作用下一篇: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