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

2024-06-10

狂犬病病毒(共9篇)

狂犬病病毒 篇1

2011年3月, 贵州省瓮安县平定营镇平定营村某养猪场发生疫情, 生猪急性发病, 急性死亡。通过对该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场现有存栏生猪323头, 其中能繁母猪81头, 种公猪2头, 哺乳仔猪81头, 商品猪134头。2011年3月2日以来, 5天内发病91头, 其中母猪1头, 其余均为保育仔猪和商品育肥猪, 死亡25头 (80~150日龄) , 发病率为28.17% (91/323) , 死亡率为7.74% (25/323) 。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病猪不食, 精神沉郁, 喜卧, 消瘦, 体温升高至41.5 ℃左右。部分病猪表现呼吸困难, 下颌及颈部炎性水肿, 后期体下腹部皮肤发红、耳尖发绀。有6头猪鼻孔流出鲜红血液, 死亡猪中有1头鼻盘歪斜。病程1周左右。

2.2 病理变化

肝脏坏死;肺苍白肉变, 并有点状出血;脾脏黑色;肾脏苍白;心肌有点状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3 实验室检验

将3头病猪和无菌采集的14份病猪血清送贵州大学动物疫病研究所进行病原及抗体检测。

3.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送检病猪的肝、肾、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接种至鲜血琼脂平板, 置37 ℃需氧培养12~48小时。结果:肝脏病料培养基上生长出1个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隆起的中等大小菌落, 不溶血。其细菌检出率为25% (1/4)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至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纯培养, 24~48小时后观察, 生长出中等大小的粉红色菌落, 涂片染色镜检均呈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经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

3.2 猪圆环病毒

(PCV2) 免疫抗体监测 采用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猪圆环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生产批号:090503) , 以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判定标准:以样品D630 nm值大于0.42判为阳性, 小于0.38判为阴性, 在0.38~0.42之间判为可疑。结果:阳性率为71.43% (10/14) , 见表1。

3.3 猪伪狂犬病抗体监测

采用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伪狂犬病病毒乳胶凝集抗体检测试剂盒 (生产批号:081105) , 以凝集检测血清伪狂犬病病毒抗体。判定标准:全部乳胶凝集, 颗粒聚于液滴边缘, 液体完全透明为“++++”;大部分乳胶凝集, 颗粒明显, 液体稍浑浊为“+++”;约50%乳胶凝集, 但颗粒较细, 液体较浑浊为“++”;有少许凝集, 液体呈浑浊为“+”;液滴呈原有的均匀乳状为“-”。以出现“++”以上凝集者判为阳性凝集。结果:阳性率为85.71% (12/14) , 见表1。

3.4 猪细小病毒抗体检测

采用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猪细小病毒乳胶凝集抗体检测试剂盒” (生产批号:090502) , 以凝集检测血清细小病毒抗体。判定标准与伪狂犬病抗体监测相同。结果:阳性率为42.86% (6/14) , 见表1。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 确诊该起疫病为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5.1 迅速隔离发病猪, 严格消毒猪群及周围已被污染的环境, 避免疫情蔓延和扩散。

5.2 在饲料中按说明书剂量添加氟苯尼考粉, 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葡萄糖, 连用7天。

5.3 对该场临床健康的其它妊娠母猪接种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疫苗, 接种过程中严格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5.4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营养水平, 严格消毒制度, 保持猪体和环境卫生。清除带毒猪, 净化猪群疫病。

通过以上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半月后, 该群其他母猪产仔逐步恢复正常。

6 小结

6.1 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它们的共同致病特征是能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征及猪繁殖障碍。 (1)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主要感染8~13周龄猪, 其特征为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和呼吸困难, 出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1,2]。 (2) 猪伪狂犬病主要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 (60日龄前) 发病死亡, 成年猪也可见发病死亡[2,3,4]。 (3) 细小病毒可感染不同年龄阶段的猪, 但其危害主要是使初产母猪发生繁殖障碍 (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 其余日龄的猪群特别成年猪几乎不表现临床症状或者只表现轻微的亚临床症状[2,3]。

6.2 此次疫情检测结果, 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1.43%、85.71%和42.86%, 另分离出大肠杆菌, 为多种疫病混发, 病情重, 应加强此类疫病的免疫接种。

参考文献

[1]吕艳丽, 杨汉春, 等.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 2004, 40 (2) :14~18.

[2]王泽州, 余勇, 等.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概况[J].中国兽医科技, 2007, 37 (9) :823~826.

[3]李小康, 赵丽, 等.多重PCR检测猪细小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9, 29 (3) :227~230.

[4]陈世界, 李原, 等.区别伪狂犬病毒野毒株和gE-MGB-TaqMan PCR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7, 29 (7) :550~554.

狂犬病病毒 篇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两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毒性的.传染病.而引发PR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构建基因工程疫苗优良的活病毒载体[1].已有报道将表达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 HCV)囊膜蛋白E1基因的重组PRV(rPRV)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猪后, 能同时抵抗HCV和PRV的强毒攻击[2],显示了PRV作为活病毒载体的可行性和“一针防两病”的独特优点.由ORF5基因编码的囊膜糖蛋白GP5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最主要的免疫保护性抗原蛋白[3].

作 者: 赵武 肖少波 方六荣 江云波 宋云峰 严琳 余晓岚 陈焕春 ZHAO Wu XIAO Shao-bo FANG Liu-rong JIANG Yun-bo SONG Yun-feng

刊 名: 病毒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年,卷(期): 2006 22(1) 分类号: Q786 关键词: 牛疱疹病毒1型VP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5M基因   重组伪狂犬病毒

★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防制

★ 基于动态自适应滤波的移动机器人障碍检测

★ 圈养小熊猫几种病毒的PCR检测

★ 高血脂检测方法有哪些

★ 狗与病毒想象作文

★ 与瑜珈的心情随笔:瑜珈的呼吸

★ 草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识别病毒文件的四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 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例猪伪狂犬病毒病的诊治报告 篇3

研究表明,发病的猪、潜伏感染排毒的猪为本病重要传染源。除此之外,实验动物中兔、小鼠、大鼠、豚鼠等也是猪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引起该病的发生与流行。笔者将成功治疗的一例猪伪狂犬病诊疗过程记叙如下,旨在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提供借鉴。

1 发病情况介绍

广西某猪场,存栏猪1 000余头。4月5日,猪场内出现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新生仔猪出生第一天表现正常,第二天开始发病,体温41℃以上,精神极度萎顿,身体发抖,运动不协调,死亡高峰期出现在发病后的3~5 d内。明显的神经症状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一旦发病,1~2 d内死亡。新生仔猪的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也有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死亡率在10%。怀孕母猪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儿。

2 病例变化及实验室检测

对病死猪及濒死猪进行了解剖,眼观病变主要有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脑膜明显充血,有些在肝、脾等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脑、脾、肝等器官取样进行实验室的细菌学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猪细小病毒(PPV)、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的检测。

无菌采取病料后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后未发现有细菌;同时对病料在血琼脂平板培养,37℃培养24 h未见有细菌增殖,排除了该病由细菌引起。对所采取的病料进行RCR/RT-PCR检测,在病猪的脑组织中检测到PRV的核酸物质(见图1),而在其他组织均为检测到PPV、JEV、PRRSV、CSFV等病毒的核酸物质。

3 诊断结果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该猪场发生了由PRV病毒引起的猪伪狂犬病毒。

4 治疗及预防措施

1)建议淘汰发病小猪,病对猪舍的污染物、器具进行消毒,两种消毒剂轮换使用,消毒一周。

2)对出生仔猪3日龄以内的滴鼻猪伪狂犬病毒活疫苗,1头份/头,每个鼻孔半头份;3日龄以上的仔猪全群肌注猪伪狂犬活疫苗,每头猪1头份;在饮水中加入免疫增效剂。

3)做好灭鼠工作,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等;对猪场种猪进行采血,检测PRV野毒感染抗体,疑似感染猪伪狂犬病毒的猪进行隔离,3周后再进行检测一次,若仍为阳性进行淘汰。其它猪的检测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1周后回访,猪群回复正常。

5 讨论

通过本次诊治,发现疫苗免疫对于成功防控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现在大多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中,因为操作麻烦都忽略了3日以内的滴鼻免疫,而滴鼻免疫对预防猪伪狂犬病效果影响很大。原因有二:一是,黏膜免疫对成功预防猪伪狂犬病毒的感染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采用猪伪狂犬疫苗滴鼻免疫可以有效刺激机体的产生抗PRV黏膜免疫保护抗体,而黏膜免疫抗体产生的过程不会受到仔猪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中母源抗体的影响,反之,黏膜免疫的疫苗活病毒也不会消弱仔猪的母源抗体,不会影响母源抗体在预防仔猪感染PRV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二是,滴鼻免疫还起到占位效应,即已感染PRV的细胞将不会被其它PRV所再次感染,对出生当天的仔猪滴鼻免疫猪伪狂犬基因缺失活苗,疫苗毒抢先“感染了”仔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断绝了猪伪狂犬野毒感染仔猪的途径。与此同时,先前“感染”的黏膜上皮中的基因缺失PRV,很快被抗原提呈细胞捕获、加工处理和呈递给T、B细胞,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进而产生保护性抗体,抵御PRV野毒感染。因此,用基因缺失PRV疫苗滴鼻免疫过的仔猪相当于有了双重保护作用,一方面是来源于母猪的母源抗体,另一方面是后天滴鼻免疫获得基因缺失病毒,也就是常说的“伪军”,这两个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互相补充,互相增强的作用,大大增强了仔猪抗猪伪狂犬病毒强毒感染的能力。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篇4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疫苗研究正逐渐从传统的灭活和弱毒疫苗向基因工程疫苗过渡, 特别是以病毒和细菌为活载体的疫苗研制, 以期克服常规疫苗在免疫时出现的毒力返强、散毒、免疫效率较低、过敏反应、用量较大等弊端。伪狂犬病病毒作为重组病毒载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愈来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疫苗的研究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重组疫苗

田志军等以Bartha-K61株为载体构建了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CH-1a株GP5基因的rPRV-GP5, 结果重组病毒对绵羊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 TCID50/只, 可以完全抵抗剂量为1×103 LD50/只伪狂犬病强毒S株的攻击, 在仔猪体内免疫能产生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免疫应答。江云波等[1]用修饰的ORF5基因代替天然ORF5基因, 构建了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GP5m蛋白的rPRV TK-/gG-/GP5m+, 免疫小鼠后不仅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中和抗体, 而且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也显著增强。Jiang Y B等以弱毒伪狂犬病病毒为载体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GP5和M基因, 获得4个重组病毒:rPRV-GP5、rPRV-GP5m、rPRV-GP5-M和rPRV-GP5m-M, 免疫小鼠后均能对致死剂量的伪狂犬病病毒产生完全保护。赵武等以PRV TK-/gE-/LacZ+株为载体, 以BHV1 VP22蛋白为免疫增强佐剂分子, 构建了2个rPRV, 一个是表达VP22 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E及M蛋白的rPRV TK-/gE-/VP22E+/ VP22M+, 另一个是表达VP22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5m 基因的rPRV TK-/gE-/VP22GP5+, 结果免疫小鼠后均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与细胞免疫应答。

1.2 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重组疫苗

吴凤笋等[2]构建了表达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转移载体pPR-VP2。吕建强等将猪细小病毒VP2基因插入pUSK中构建转移载体, 与伪狂犬病病毒TK-/gG-/ LacZ+株基因组共转染, 获得rPRV TK-/gG-/VP2+, 结果表达蛋白可以与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反应。罗燕等构建了表达猪细小病毒VP2的重组病毒SA215 (B) , 其增殖能力比亲本株低,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石谦等进一步对SA215 (B) 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株在细胞培养上具有泛嗜性;按规程试制的疫苗, 在4~8 ℃下保存期为1年;用不同剂量接种新生仔猪、断奶仔猪和妊娠母猪均安全;用于预防猪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的免疫期分别为26周和24周, 最低免疫剂量为1×105 PFU。Hong Q等利用伪狂犬病病毒 TK (-) /gE (-) /LacZ (+) 缺失株构建了表达口蹄疫病毒 P1-2A和猪细小病毒VP2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株, 结果重组病毒对小鼠安全性良好, 可诱导小鼠对3种病毒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

1.3 猪圆环Ⅱ型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重组疫苗

琚春梅等以伪狂犬病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 同源重组后获得rPRV TK-/gG-/ ORF2+。重组病毒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针对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对致死剂量的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株的攻击具有100%的保护。王印等构建了表达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的转移质粒pPI-2.EGFP-ORF2, 重组后获得rPRV SA215 (C) , 将重组病毒按规程制成疫苗, 该疫苗免疫鼠能完全抵抗致死剂量的伪狂犬病病毒强毒的攻击;对断奶仔猪接种后, 能诱导其产生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的中和抗体。

1.4 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重组疫苗

潘兹书等将gG/CSFV E2/SV40 poly A表达盒插入伪狂犬病病毒 TK基因中构建转移载体pTKE2, 结果在BHK21细胞中E2和GFP基因获得表达, 无细胞毒性。范伟兴等[3]构建了含猪瘟病毒E2基因的伪狂犬病病毒 Bartha-K61株转移载体。徐志文等获得含猪瘟病毒E2基因的rPRV SA215 (A) 。结果发现:该毒株致细胞病变能力和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最低免疫剂量为1×105 PFU, 以SA215 (A) 为种毒制成重组活疫苗, 在4~8 ℃保存期为1年, 免疫期为28周。

1.5 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重组疫苗

Hong Q等构建了表达口蹄疫病毒 P1-2A基因和3C基因的rPRV TK-/gE-/P1-2A-3C, 其增殖效价与亲本株相当, 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 免疫小鼠后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Li X等将口蹄疫病毒 P1基因插到弱毒株[TK (-) /gG (-) /LacZ (+) ]gG基因内获得rPRV, 免疫猪后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He Y等将多价抗原决定簇基因FHG插到伪狂犬病病毒的gE/gI基因内, 构建一新的FHG/P1/PRV 重组病毒, 对仔猪进行免疫特性研究发现, FHG/P1/PRV增强了口蹄疫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1.6 其他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重组疫苗

宋岩[4]将猪轮状病毒vp4主要抗原位点基因 (vp4-MASG) 插到构建的gG 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上, 与弱毒株Bartha-K61基因组共转染, 获得rPRV vp4-MASG-PRV, 肌肉免疫小鼠后可激发产生特异性抗体, 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倪建强等以缺失gE基因的伪狂犬病病毒为载体构建了表达猪流感病毒 (SIV) HA基因的重组病毒 (rPRV-HA) , 结果rPRV-HA在培养细胞中稳定表达。此外, 倪建强等还建立了区分重组病毒疫苗和伪狂犬病病毒及猪流感病毒自然感染的鉴别方法。郑宝亮等构建了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的rPRV-HA, 试验发现用此重组病毒免疫小鼠和猪均可抵抗同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攻击。徐高原等构建了表达乙型脑炎病毒 (JEV) NS1基因的rPRV TK-/gG-/NS1+, 经检测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NS1蛋白。Yuan Z等构建了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rPRV/EGFP/rgp, 接种5周后所有犬体内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超过0.5 IU/mL, 病毒效价维持6个月以上。

2 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伪狂犬病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发现其具有很多其他病毒载体不具备的优点, 如外源基因容量大、安全性好、免疫期长、宿主范围广、低成本、人类对伪狂犬病病毒没有易感性等。应用弱毒疫苗株获得重组病毒, 免疫动物后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甚至黏膜免疫。由于该类型载体可以同时插到多个外源基因中, 从而实现了一针多防的目的。因此, 这种多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是未来疫苗研制与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构建一个成功而实用的病毒活载体疫苗并不是仅仅依据理论即可完成的, 还必须考虑病原特性、发病机理、免疫保护机制及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等。为了让极具潜力的病毒活载体疫苗早日进入临床, 还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江云波, 方六荣, 肖少波, 等.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修饰型GP5m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小鼠的免疫反应[J].生物工程学报, 2005, 21 (6) :859-864.

[2]吴凤笋, 李文刚, 樊淑华, 等.表达猪细小病毒VP2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3) :102-104.

[3]范伟兴, 张雪莲, 魏荣, 等.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猪瘟E2基因的伪狂犬病毒Bartha-K61株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J].中国兽医杂志, 2003, 39 (3) :3-8.

狂犬病病毒 篇5

滦南猪场高某存栏30头母猪, 2头公猪, 从2009年11月份开始, 陆续出现死胎流产。主要是怀孕后期出现流产, 产弱仔, 产下弱仔几小时后死亡, 流产仔猪发育正常。还有几头母猪正常分娩, 仔猪出生后挺正常, 陆续有死亡, 有个别仔猪表现为后肢劈叉, 个别猪有尖叫。当地兽医诊断为圆环病毒病, 并采取黄芪多糖等药物的治疗, 效果不明显。

2 临床症状

流产仔猪皮毛发育健全, 有的产下后还活着, 不能站立, 尖叫, 四肢滑动, 不能吃奶, 几小时内死亡。正常分娩仔猪, 出生后第一天一切正常第二天第三天有仔猪出现不能站立, 后肢麻痹, 拉黄色黏稠稀粪, 个别猪尖叫, 怕惊吓刺激, 两耳竖立, 倒地抽搐, 四肢呈划水状。发病后12~24小时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死亡猪, 主要病变是肾脏有针尖大小的弥漫性出血点, 呈“麻雀肾” (伪狂犬的典型病变) 肺脏有出血, 淋巴结切面呈灰白色, 脑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扁桃体坏死, 后肢腹部皮下有胶冻样渗出。

4 鉴别诊断

⒋1镜检

采病猪肝脏直接触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无细菌感染。

⒋2抗原试剂盒诊断

采病猪血液离心机1000转3分钟, 采血清滴入试剂盒, 伪狂犬阳性, 圆环病毒阳性, 猪瘟、细小病毒、蓝耳病阴性。

⒋3鉴别诊断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猪瘟:哺乳期仔猪一般不会发生猪瘟, 因为在哺乳期间仔猪能从母乳中得到母源抗体。而且细小病毒是在妊娠后50~70天左右感染, 因而本病会出现木乃伊胎, 而且木乃伊胎个体大小不一, 母猪的胎盘有钙化。蓝耳病:蓝耳病不但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 而且还会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根据流行病学, 发病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病混感。

5 防治措施

狂犬病病毒 篇6

目前WHO推荐暴露后机体免疫程序包括5针法接种程序和四针法的2-1-1接种程序[11]。浙江省丽水市以往采取的是传统的5针法接种程序, 自2011年9月开始采用四针法的2-1-1程序。至今, 在全市范围内使用2-1-1程序已达4.6万人份, 犬伤暴露者经2-1-1程序全程接种后没有病例发生, 达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2012~2013年, 丽水市发生了多起明确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伤人事件, 导致29例高危暴露, 本研究采用2-1-1程序为高危暴露者进行免疫, 成功地达到了预防目的, 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2013年在丽水市的遂昌、松阳、景宁、云和4个县发生7起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伤人事件, 共有高危暴露者29例, 平均年龄 (42.29±4.22) 岁, 其中男16例, 女13例;男性平均年龄 (41.36±4.62) 岁, 女性平均年龄 (43.44±3.68) 岁,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2, P>0.05) 。29例高危暴露者中, Ⅲ级暴露19例 (Ⅲ级暴露组) , 平均年龄 (43.12±4.07) 岁;Ⅱ级暴露10例 (Ⅱ级暴露组) , 平均年龄 (40.72±3.78) 岁,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6, P>0.05) 。根据我国法律18岁为成人和结合WHO发展中国家大于60岁为老年等进行分组, 本次研究未成年组 (<18岁) 18例、青壮年组 (18~<60岁) 7例和老年组 (≥60岁) 4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用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 (Vero细胞) ;四川远大蜀阳药业生产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1.2.2 高危暴露后处置方法

针对Ⅲ级暴露组采取标准伤口清创+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疫苗的方法;针对Ⅱ级暴露者采取标准伤口清创+狂犬病疫苗的方法;疫苗接种采用2-1-1程序, 即分别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一剂疫苗, 然后分别在接种后第7、21天各接种1剂疫苗。

1.2.3 犬携带狂犬病病毒检验方法

犬脑组织直接免疫荧光法 (DFA) 检测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抗原法。采用犬枕骨大孔快速采样法采集犬脑组织标本, 经印片、晾干, 丙酮固定后, 加入1%牛血清白蛋白 (BSA) 的磷酸盐缓冲液 (PBS) 溶液1∶50稀释的狂犬病病毒单克隆荧光抗体 (Chemicon) 70μL于印片上, 然后经由37℃孵育30 min, 取出后缓流冲洗3~5 s, PBS振洗2次, 再用蒸馏水振洗1次, 每次2 min, 自然晾干;然后90%甘油封片, 最后在荧光显微镜 (Olympus CX41) 下观察结果。

1.2.4 人群血清抗狂犬病中和抗体检测方法

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攻击后, 即为高危暴露者, 使用2-1-1程序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病疫苗。离首针第45天, 采集血清进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 (RFFIT) 。即:将固定剂量的已适应细胞培养的标准攻击毒株 (CVS毒株) , 与系列稀释的被检血清和已知效价的血清标准品孵育;血清与病毒混合物孵育后, 接种易感细胞并培养24 h。细胞单层用丙酮固定, 用荧光素标记的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抗体染色, 检测未中和的残余病毒 (即呈灶性分布的荧光斑点) 。计算中和50%病毒量的最高血清稀释度, 并与已知效价的血清标准品对照计算出效价[12]。判断标准: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低于0.5 U/m L为阴性[13]。

1.3 观察指标

Ⅱ级暴露组注射狂犬疫苗后检测狂犬病中和抗体滴度, Ⅲ级暴露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后检测中和抗体滴度, 分别计算平均滴度、阳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暴露者暴露部位情况

两组主要暴露部位为上肢和下肢, 有的暴露者发生多部位暴露, 详见表1。

2.2 犬携带狂犬病病毒检测结果

对攻击29人的可疑犬采用脑组织DFA法检测抗原均呈强阳性。荧光显微镜视野可见荧光闪亮, 尼基氏小体清晰, 且范围广泛;其中一次强阳性图片和阴性对照图片见图1、2。

2.3 高危暴露者均渡过狂犬病一般潜伏期

经过观察, 所有暴露者均度过狂犬病的一般潜伏期, 为1~3个月[14]。其中有7例安全度过8个月, 6例度过9个月, 4例度过12个月, 6例度过21个月, 6例度过26个月。

2.4 高危暴露者狂犬病中和抗体阳转情况

高危暴露者中和抗体阳转率29例高危暴露者, 接种疫苗后距首针第45天采集血清, 使用RFFIT检测, 中和抗体阳性率达100%, 中和抗体平均滴度为 (7.94±2.27) U/m L。

2.5 不同暴露级别、性别、年龄者抗体滴度情况

Ⅱ级暴露者仅接种狂犬疫苗, 共有10例, 血清中和抗体全部阳转, Ⅲ级暴露19例, 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同时接种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血清中和抗体也都呈阳性, 两者平均滴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6, P>0.05) 。男性与女性高危暴露平均滴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9, P>0.05) 。对高危暴露者进行年龄分组后, 未成年组、青壮年组和老年组抗体滴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5, P>0.05) 。见表2。

3 讨论

WHO推荐犬伤暴露后采取经典的机体免疫程序为5针法, 也称“Essen”方案, 该方案早在1965年开始在全球使用。考虑到疫苗成本、供应量以及依从性等因素, 许多专家提议了一些替代方案以减少接种次数。“2-1-1”程序也称作“Zagreb”方案, 是WHO在前南斯拉夫制订[15], 我国于2010年10月正式批准该方案在国内应用。浙江省丽水市于2011年9月开始实施2-1-1疫苗接种方案,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6万人份执行该程序的疫苗, 其中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29人份。

浙江省丽水市为狂犬病疫区, 经过采用2-1-1程序对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接种成大人用狂犬病疫苗后, 狂犬病中和抗体阳转率达到100%, 其抗体的阳转情况与传统的5针法相类似[16]。高危暴露者顺利度过了一般潜伏期, 达到了预防的目的, 这结果与泰国所针对100例疯犬咬伤暴露者使用2-1-1程序接种取得的保护效果一致[17]。

对Ⅲ级高危暴露19例, 采取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高危暴露者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 抗体的平均滴度达 (8.27±2.39) U/m L, 达到了保护水平 (大于0.5 U/m L为阳性) 。原卫生部规定, 对Ⅲ级高危暴露者在接种首针疫苗的同时, 按20 U/kg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如果按体重的7%~8%是血液[18], 以及血液的比重[18]是1.05~1.06推算, 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达到约0.30 U/m L, 即被动免疫达到了约0.30 U/m L的浓度。结合抗体在人体当中与抗原的中和以及半衰期的消耗的原理, 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本次观察的中和抗体平均滴度8.27 U/m L影响不大, 也不产生阳性结果的判断。这和国外文献报道, 2-1-1程序不会引起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HRIG) 诱导的免疫抑制相一致[15]。

对Ⅱ级高危暴露10例, 采用伤口清创+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 平均滴度达 (7.31±2.03) U/m L, 说明也达到了免疫预防目的 (大于0.5 U/m L为阳性) 。Ⅲ级暴露与Ⅱ级暴露者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 (t=1.16, P>0.05) , 也进一步说明了Ⅲ级暴露者抗体滴度达到8.27 U/m L, 与应急处置时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无关。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影响中和抗体产生及滴度水平, 其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9]。

2-1-1程序对不同性别的免疫原性基本相同, 与文献报道的5针次结果基本一致[20,21]。本次观察男16例, 女13例, 按2-1-1程序接种后, 阳转率达到了100%, 且男女阳转的抗狂犬病中和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9, P>0.05) , 反映不同的性别对4针次 (2-1-1程序) 的免疫应答基本一样。

2-1-1程序对不同年龄段免疫原性基本相同, 也与文献报道的5针次结果基本一致[22,23]。本研究将暴露者29例分成三组, 即未成年组、青壮年组、老年组, 三组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 且三组的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5, P>0.05) , 显示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对2-1-1程序的免疫原应答基本一样。

2011年9月以来, 人用狂犬疫苗2-1-1程序在丽水市开始使用, 特别是在本次研究中成功地对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进行了预防接种。本研究认为2-1-1程序与5针法免疫效果一致;可用于狂犬病Ⅱ级、Ⅲ级暴露者的预防;对Ⅲ级暴露者采用疫苗结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不影响抗体水平的产生[24], 对暴露者的预防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 2-1-1程序可减少就诊次数和接种剂数, 可提高患者依从性[25,26], 同时可以减轻医生工作负荷, 节省时间, 节约成本, 值得推广使用。

狂犬病中和抗体是有效的保护性抗体, 本次研究中的中和抗体滴度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完成, 在此致谢。全国目前能检测中和抗体的实验室非常少, 很难满足基层预防狂犬病的实际需要, 其检测的新技术有待于有关科技工作者不断研究和创造。

摘要:目的 探索人用狂犬病疫苗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1-1程序能否对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达到预防效果。方法 把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按照原卫生部处置规范分成Ⅱ级暴露组 (n=10) 、Ⅲ级暴露组 (n=19) , 其中Ⅱ级暴露组按2-1-1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检测抗狂犬病中和抗体;Ⅲ级暴露组首次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还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同组采用狂犬病中和抗体阳转率及平均滴度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狂犬病高危暴露者全程使用2-1-1程序后有效得到保护;针对29例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处置后调查, 两组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Ⅲ级暴露组 (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与Ⅱ级暴露组 (不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 (7.31±2.03) U/mL和 (8.27±2.39) U/mL,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6, P>0.05) ;不同年龄段均产生较相近的阳性滴度,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5, P>0.05) ;不同性别暴露者产生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9, P>0.05) 。结论 结合正规的伤口处置, 人用狂犬病疫苗2-1-1程序对狂犬病病毒高危暴露者能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狂犬病病毒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血清:

2013年7—9月份在豫东6个县 (市、区) 未进行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的镇、村养猪场随机采集了210份血样, 分离血清, -20℃保存备用。随机抽取了156份进行试验。

1.1.2 诊断试剂:

酶联免疫试剂盒购自郑州中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包括:PRV-coated板、阴阳性对照血清、显色剂A液、B液、TMB终止液、样品稀释液、酶标记物等。

1.1.3 仪器及材料:

酶标仪 (Elx800型) 、冰柜、台式高速低温离心机 (Universal 32R型) 、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高压灭菌锅、超纯水系统、稀释样品的玻璃或塑料管等。

1.2 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5]对分离的血清进行检测。ELISA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便、可靠性好等特点, 且能自动化操作, 并能迅速地检测大量样品, 在PR诊断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已成为国际上检测猪PR的常规方法之一[6]。

1.2.1 样品的制备:

用血清样品稀释液将被检样品血清稀释2倍。

1.2.2 洗涤液的制备:

浓缩洗涤液应在使用前恢复至室温并使沉淀的盐溶解。使用前浓缩洗涤液应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10倍稀释 (例如:每块板用浓缩液180 m L加水20 m L) 。

1.2.3 操作步骤:

使用前所有试剂应恢复至室温, 试剂应轻轻旋转或震荡予以混合。取1个autigencoated plates, 并在Herdchek上记录下样品的位置。在A1、A2、A3中置入阴性对照血清100μL (稀释成1∶2) 。在A4、A5中置入阳性对照血清100μL (稀释成1∶2) 。每孔置入稀释了的样品100μL, 在常温下作用1 h或于2~7℃置放1夜。弃去酶标板孔中液体, 每孔加入洗涤液300μL (使用前将洗涤液做10倍稀释并恢复至室温) 洗涤3~5次, 每次每孔均应彻底装满和清洗干净, 最后1次用吸水纸拍干。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PRV gpi抗体, 在室温下作用20 min。依照前面洗涤酶标板的方法, 重复洗涤。置入TMB底物100μL于每个测试孔中, 在室温下作用15 min。置入终止液50μL于每个孔中使反应停止。调整酶标仪, 测量并且记录被检样品和对照的A (650) , 计算出结果。

1.2.4 试验成立所需的条件:

阴性对照A (650) 的平均值减去阳性对照A (650) 的平均值必须≥0.3试验方能有效。如果试验无效, 试验操作可能有误, 试验应重做, 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首先通过计算每个样品的S/N值, 判定其g E抗体的有无。

1.2.5 结果的判定:

(1) 如果S/N值≤0.60, 样品应判定为PRV g E抗体阳性。 (2) 如果0.60<S/N值≤0.70, 样品应重测;如果实验结果不变, 间隔一段时间重新采样、检测。 (3) 如果S/N值>0.70, 样品应判定为PRV g E抗体阴性。

1.2.6 计算方法:

(1) 阴性对照平均值:NCX=Al A (650) +A2A (650) +A3A (650) /3。 (2) 阳性对照平均值:PCX=A4A (650) +A5A (650) /2。 (3) 样品/阴性对照比率:S/N=样品A (650) /NCX。

2 试验结果

156份被检血清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血清32份, 阳性率20.51%。其中兰考县阳性率最低, 为19.05% (4/21) ;民权县阳性率最高, 阳性率为23.53% (4/17) , 见表1。

3 小结

目前猪伪狂犬病是1种没有特效药治疗的病毒病。本试验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非免疫猪群中的伪狂犬病病毒血清抗体结果:伪狂犬病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51% (32/156) , 表明豫东地区猪群中普遍存在伪狂犬病病毒的隐性感染, 并有随时爆发的风险。为预防豫东地区6县 (市、区) 猪伪狂犬病的发生, 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合理免疫程序

猪场所有猪群都应注射疫苗,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注射伪狂犬病灭活苗, 怀孕母猪在产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病灭活苗;种公猪每年春秋各注射1次;仔猪出生后1月用活苗滴鼻, 4~6周后再加强1次。猪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和灭活油乳剂苗在控制伪狂犬病流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但不能完全预防感染发生和强毒扩散, 致使伪狂犬病难以控制与根除[7,8]。

3.2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猪场地面、墙壁及用具等要定期消毒, 不留死角, 最好使用2%烧碱或酚类试剂, 一旦发生疫情2~3天要消毒1次。粪便要进行发酵处理, 猪场内进行定期灭鼠, 防止鼠类带毒传播疾病的危害。

3.3 培育健康猪群

对猪群要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 阳性猪及时淘汰。坚持自繁自养, 不从疫区购种猪, 对引进猪要严格进行g E抗体检测, 阴性作为引种对象。

3.4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 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对病猪及时隔离处理, 严禁与猪场无关人员随意进场, 禁止外来猪场养殖人员串门、探访, 拒绝不同种类的动物混养, 控制犬、猫及禽类进入猪场。

参考文献

[1]蒋红, 龚建军, 尹晨辉.规模猪场成年公猪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 (gPI抗体) 的检测结果初报[J].湖南畜牧兽医, 2011, 162 (2) :18~19.

[2]张立昌.通过免疫控制猪伪狂犬病[J].养猪, 1999, (3) :44~45.

[3]曾新斌, 王隆柏, 陈小权, 等.福建省部分规模猪场诸位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及后备母猪的初步净化[J].福建畜牧兽医, 2011, 33 (3) :74~77.

[4]戴爱玲, 李晓华, 黄思琼, 等.福建省龙岩市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龙岩学院学报, 2011, 29 (2) :80~83.

[5]邱德新, 陈焕春, 何启盖, 等.间接ELISA检测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J].中国兽医学报, 2002, 22 (2) :149~152.

[6]Sc hoenbaum M A, Beran G W, M urpky D P.A study comparingthe immunologic responses of swine to pseudorabies viral antigensbased on the EllSA.serum virus neutralization, and latex agglutination[J].J Vet Diag Invest, 1990, (2) :129~134.

[7]何启盖, 陈焕春, 邱德新, 等.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 1999, 29 (1) :7~9.

狂犬病病毒 篇8

关键词:育肥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混合感染

1 发病情况

2014年3月2日新疆奎屯市徐某从石河子垦区某团猪场购进60日龄断奶仔猪105头, 该猪群曾经免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水肿伤寒灭活苗和链球菌蜂胶灭活苗, 饲喂新疆乌鲁木齐正大猪的浓缩料, 并在饲料中加入泔水, 发病之前生长良好。4月11日该批猪发生一种以进行性消瘦, 腹式呼吸, 体温升高, 犬坐姿势为主要临床症状, 以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脑膜尤其是小脑呈现树枝状充血、岀血为主要剖检变化的疫病, 畜主发现病情后应用青霉素、安乃近、热毒金刚 (磺胺) 、御度天尊 (黄芪多糖) 、肺毒清 (泰乐菌素) 、重症咳喘王 (替米考星) 等药物进行治疗, 均无疗效, 4月16日前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五团畜牧兽医站就诊, 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确诊为育肥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 发病数为42头, 发病率为40%, 死亡数10头, 死亡率为9.52%, 病程3~5 d。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2 临床症状

患猪病初主要表现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气喘、腹式呼吸, 湿性啰音, 流鼻液喜卧, 渐进性消瘦, 皮肤苍白, 2头35 kg左右育肥猪出现皮炎症状。后期病猪极度消瘦, 体表淋巴结肿大, 倒提后明显可见腹部皮下肿大的腹股沟淋巴结。严重的患猪出现张口呼吸, 犬坐姿势, 肌肉震颤, 步态不稳, 四肢运动不协调, 卧倒时呈游泳状。口吐白色泡沫, 耳朵背部颜色呈青紫色, 整个病程体温在40.5~41.5℃。

3 病理剖检

共计剖检病死猪4头, 全身淋巴结肿大, 切面硬实, 3头病死猪腹股沟淋巴结, 肠系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肿大2~5倍;肾脏肿大, 色苍白, 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肺间质增宽, 肺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呈肉样变化;小肠薄、细, 表面颜色发白, 呈萎缩状;脑膜尤其是小脑呈现树枝状充血、岀血, 肝脏表面有灰白色米粒大小的坏死灶;脾等其他脏器未见特征性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取病死猪脑、肝、肾等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 经37℃培养24 h, 均无细菌生长。血清学检测:采集10头份病猪的血液, 经3 000转/min离心3 min, 分离出血清, 使用猪伪狂犬乳胶凝集试剂盒 (检验试剂盒由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20140108) , 结果为阳性数为8头, 阳性率为80%。取10份病猪血液, 经3 000转/min离心3 min, 分离出血清, 应用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检验 (检验试剂盒由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20140204) , 结果为阳性数为9头, 阳性率为90%。

5 防治措施

根据以上诊断, 对发病猪场提出以下防治方案:

将病猪和健康猪隔离, 对猪场所有健康猪立即接种圆环病毒 (PCV2) 疫苗, 肌肉注射圆健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苗, 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131201) 每头注射2 m L, 间隔5 d注射猪伪狂犬活疫苗 (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131125, 含猪伪狂犬病毒 (HB-98株) 双基因缺失株) 每头2 m L。

深埋死猪, 隔离病猪, 加强消毒, 每日消毒1次, 地面墙壁用2%氢氧化钠, 带猪消毒可用复合酚、聚维酮碘等, 适当加大用量。

连用14 d, 加强灭鼠工作, 杜绝饲喂泔水。注猪伪狂犬苗24 h后, 饲料加入10%黄芪多糖粉, 饮水中加电解多维。连用7 d。

经过7 d全群恢复正常。

6 讨论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育肥猪圆环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

6.1 病因分析

外购仔猪来源于圆环病毒病发病较多石河子垦区, 由于圆环病毒疫苗价格昂贵, 卖主和畜主都没有购买该疫苗给猪免疫, 畜主自行购入, 也有可能携带病原传入猪场。

饲喂的泔水未加消毒, 直接与饲料混在一起, 病原有可能由此带入猪场, 另一方面猪场内老鼠较多, 也有可能携带病原传入猪场。该场未严格消毒, 外来人员自由出入, 也有可能携带病原传入猪场。另外PCV2能引起免疫抑制, 导致猪伪狂犬疫病并发, 因此, 在制定防治措施时要考虑增加圆环病毒和猪伪狂犬免疫。

6.2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抗体阴性仔猪, 在出生后1周内滴鼻或肌注免疫;具有猪伪狂犬病活疫苗母源抗体的仔猪, 在45日龄左右肌肉注射, 每头份2 m L, 每6个月注苗一次。经产母猪, 每4个月免疫1次。后备母猪, 6月龄左右肌肉注射1次, 间隔1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 产前1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6.3 圆环病毒病的推荐免疫程序

狂犬病病毒 篇9

人用皮卡佐剂狂犬病疫苗临床前的研究结果以“基于Toll样受体3激动剂的皮卡佐剂狂犬病疫苗在动物实验中展现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英文题目:A novel rabies vaccine based-on toll-like receptor 3 (TLR3) agonist PIKA adjuvant exhibiting excellent safety and efficacy in animal studies) ”的题目发表在美国《病毒学》2016年1月的期刊上 (Virology:489 (2016) 165-172) 。据悉:单独使用狂犬病疫苗无法对暴露后人群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 常导致免疫失败, 原因在于现有疫苗产生中和抗体较慢且难以诱导细胞免疫。因此, 亟需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在该研究中, 将皮卡佐剂引入狂犬病疫苗, 成功制备了皮卡狂犬病疫苗。皮卡佐剂作为一种生化合成的双链RNA类似物, 是TLR3的激动剂。试验结果显示, 皮卡狂犬病疫苗能够增强动物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皮卡狂犬病疫苗对病毒暴露后免疫的保护率高达70%-80%, 而无佐剂疫苗的保护率仅为20%-30%。毒理试验结果显示皮卡佐剂与皮卡狂犬病疫苗在小鼠中安全性良好。该研究表明皮卡狂犬病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 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狂犬病疫苗, 建议进入临床试验。

上一篇:江苏光伏下一篇: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