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预防课后反思(精选12篇)
狂犬病的预防课后反思 篇1
狂犬病的预防——课后反思
——安继琴
《狂犬病的预防》是五年级的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两点。第一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狂犬病是一种很危险的急性传染病。第二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家畜都有可能带有狂犬病的病毒。教学难点是是学生了解狂犬病的一般症状和狂犬病的预防。教学难点是对狂犬病的预防知识的学习。
做教学本课时,我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搜集了许多关于狂犬病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使学生在视频与文字的结合下,更形象的了解狂犬病的有关知识,能引起学生对狂犬病更深刻的认识,做好预防和保护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视频资料进行分段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有顺序地,阶梯状地,从易到难的进行学习。
本节课我设置的难点是对狂犬病的预防知识的学习,也是学习的重点。在学习本难点时,我让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狂犬病的预防知识,最后用ppt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认识狂犬病的预防知识。
做课堂教学的最后,我用课件出示了相关练习题进行了再巩固学习,使学生把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落到实处,并且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脆弱。
狂犬病的预防课后反思 篇2
1. 狂犬病的流行及传播
据报道, 1996年在中国狂犬病病例只有159例, 到2006年狂犬病病例剧增到3 729例, 增加了20多倍, 狂犬病病例的数目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我国2004年2月死于狂犬病的人数在传染病人数中排在首位。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通报, 春节长假期间, 北京市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共接诊病例2 552人, 可见狂犬病对人类造成的影响非常严峻。
狂犬病亦称恐水症。狂犬病几乎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 主要宿主是犬、猫、蝙蝠、野生食肉动物等。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质、小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毒, 如患病动物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常带有病毒, 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 散播疾病;患病动物的唾液也含有病毒, 如宠物和主人接吻、舔舐或者咬伤、抓伤时, 病毒随着唾液进入人体内, 使人感染;或者人误食被宠物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等, 都可以传播疾病。
2. 狂犬病的危害
人得狂犬病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处于癫狂状态, 表情极度惊恐, 最后因呼吸和心脏衰竭而亡, 其惨状给家属和旁观者都带来极度的震撼和恐惧。狂犬病死亡率极高, 使得一些被犬、猫致伤者长期处于忧虑之中, 有沉重的思想负担, 甚至发展成强迫症和“狂犬癔症”, 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发生狂犬病疫情后, 狂犬病患者和患狂犬病动物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 进一步传播疫情, 会在当地群众中引发较大的情绪波动和一定的恐慌。
狂犬病的死亡率为100%, 死亡率极高。1950年—2008年, 我国共报告狂犬病死亡119 983人。近5年, 狂犬病报告死亡数始终处于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3位。狂犬病及其导致的死亡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3. 主要临床症状
不同动物感染同一病原后的临床表现不同, 所呈现的症状也不一样。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主要与年龄、伤口深度、伤口位置、入侵病毒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潜伏期一般是1~2个月, 多数在3个月之内, 最长可达数年。
病犬前期表现为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食欲反常、瞳孔散大、兴奋;中期表现高度兴奋、出现狂暴并攻击人畜, 病犬常在外流浪不归, 狂暴与沉郁往往交替出现。病犬卧地不久又站起, 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恐怖的表情, 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 再次发作;后期意识模糊、狂咬、消瘦、下颌下垂、呼吸困难、见水恐惧、最后因呼吸困难或衰竭而死。
人感染狂犬病后, 最初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发烧、脉搏增快、瞳孔散大、多泪、出汗、见水恐惧、有时候狂躁、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严重时狂暴或麻痹, 最后完全麻痹, 所有的病例都因呼吸衰竭而昏迷和死亡。
4. 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1) 建立安全可行的防疫体系卫生部、农业部和地方政府应建立有关流浪动物、拥有宠物 (犬、猫) 的法律法规, 包括注册和免疫接种登记;还应根据当地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建立有效的检测系统;加强犬、猫出入境检疫, 禁止从狂犬病爆发的地区或国家引种;对引种动物隔离观察, 确认安全无病后方可准许入境;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给犬、猫进行强制性疫苗接种并登记挂牌。
(2) 接种狂犬病疫苗用于预防人类狂犬病的疫苗, 必须符合WHO的生产和管理建议。目前使用的疫苗有神经组织疫苗 (NTVs) 、细胞培养疫苗 (CCVs) 和纯化鸡胚疫苗等。但是由于NTVs伴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每1 000人接种者中, 大约有0.3~0.8人会由于疫苗存在问题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很多国家都停止使用。NTVs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且免疫原性弱于CCVs, WHO要求必须尽快停止生产和使用NTVs。人用疫苗应仅使用细胞培养疫苗和纯化鸡胚疫苗。接种疫苗时要注意兽用疫苗不能用于人体接种。
对狂犬病病毒暴露风险较高的工作人员如狂犬病诊断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兽医、训练动物者、野生动物管理人员以及常去狂犬病高危地区的旅游者需要进行接种疫苗。对有持续狂犬病暴露风险者, 建议定期进行加强免疫注射。有30%~60%的狂犬病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 所以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狂犬病流行的一种有效手段。
(3) 宣传宠物饲养知识, 规范养宠行为宠物会传播狂犬病, 因此防治狂犬病需从宠物着手, 做好健康宠物的饲养管理工作, 控制狂犬病的传播。相关部门应向市民广泛宣传如何正确饲喂和科学管理宠物;积极宣传如何避免被宠物传染、在公共场合避免宠物咬伤他人、正确安全处理宠物的粪便及如何正确消毒等知识;还要积极宣传宠物要进行实名制登记, 人和宠物都要定期进行免疫等。
宠物主人要定期对宠物进行疫苗接种和检查;尽量不与宠物进行同床、亲吻等亲密行为, 保持适当距离;确保宠物生活环境干燥卫生, 禁止宠物乱排粪便, 对粪便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定期对宠物餐具及生活场所消毒;定期对宠物进行驱虫、灭蚊, 减少宠物和跳蚤、蟑螂、螨等传播媒介的接触, 切断传播途径;禁止喂生鱼、虾、肉类等食物, 以防感染寄生虫;宠物到户外活动时候尽量保证宠物不和其他动物接触, 回来要洗澡, 消灭体表寄生虫;尽量不要让儿童与宠物接触, 因为儿童免疫力低下, 自我保护能力差, 容易被宠物咬伤或者抓伤。如果发生宠物咬伤、抓伤儿童的情况, 应迅速、彻底用肥皂、洗涤剂清洗伤口至少15 min;如果没有肥皂或抗病毒制剂, 则用大量的水对其伤口进行冲洗, 然后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另外, 政府应注重流浪动物的管理和免疫措施, 加强对流浪动物的收容管理, 进行有效地免疫, 降低流浪动物携带病毒的概率;对流浪动物进行收容管理限制其繁育能力, 减少流浪动物增多的机会, 相应减少狂犬病的传播。
5. 小结
为了积极预防和消灭狂犬病, 从2007年开始, 每年的9月8日被确定为“世界狂犬病日”, 以提高人们对狂犬病的认识, 降低狂犬病造成的危害。东南亚国际联盟 (ASEAN) 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SAARC) 把狂犬病确认为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卫生的烈性人畜共患病, 并且认识到要消灭狂犬病必须全世界必须联合起来一致行动。ASEAN的终极目标是2020年全部消灭狂犬病。国际非政府组织和人道主义组织积极参加控制狂犬病和接种疫苗活动, 而且WHO还向发起活动的国家和组织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狂犬病的预防诊治措施 篇3
狂犬病毒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
病毒对酸、碱、石炭酸、福尔马林、新洁尔灭等消毒药敏感。1%~2%肥皂水、70%酒精、0.01%碘液、丙酮、乙醚都能使之灭活。病毒不耐湿热,50℃加热15分钟,60℃数分钟,100℃2分钟以及紫外线和X线照射均能灭活。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病毒。在5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4℃下存活数月到1年。
1.流行特点。主要在犬间传播,病毒存在于犬的唾液中,通过伤口感染人,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发病。一旦发病,病程短、病死率100%。人及所有温血动物,包括鸟类都能感染,而野生动物可长期隐匿病毒,是自然界中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狗、猫、猪、牛、马及野生食肉类动物,如狼、狐、貂、臭鼬、豺以及松鼠、家鼠几乎全能感染。此外,吸血蝙蝠以及某些食虫及食果蝙蝠也可成为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人被各种动物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被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伤者占3.3%。
2.症状。狂犬病的潜伏期变动很大,这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一般为2~8周,最短8天,长者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犬、猫、狼、羊及猪平均为20~60天,牛、马30~90天,人为30~60天。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麻痹型两种,我国常见的为狂躁型。犬狂躁型分为前躯期、兴奋期、麻痹期。
前躯期或沉郁期:此期约为半天到两天。病犬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与人接近或不听呼唤。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轻度麻痹,咽物时颈部伸展。瞳孔放大,反射机能亢进,兴奋。性欲亢进,嗅舔自己或其他犬的性器官,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
兴奋期或狂暴期:此期约2~4天。病犬高度兴奋,并常攻击人畜。病犬疲劳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
麻痹期:约1~2天。麻痹急剧发展,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涎显著,不久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
整个病程为6~8天,少数病例可延长到10天。
3.防治。预防狂犬病最主要源头管理是加强犬的管理,必须有证养犬,给犬定期免疫,并实行拴养。
购买犬时必须询问犬的来源并要求出示有关证明。
如果饲养的犬一反常态,出现不认主人、遇人随时扑咬、眼睛发红、尾巴搭拉或夹着尾巴行走等症状时,该犬可能是狂犬,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对犬等动物实施预防性接种,保证动物不携带病毒。
消灭流浪犬。
发现病犬及病畜,一般不易治疗,应立即捕杀。。
特别是在城镇饲养犬时,有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及预防机制。
4.人患狂犬病的症状及处理。人的狂犬病潜伏期为10~30天,长的达1年以上。病初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症状,类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喉头有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高度兴奋,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体温常升高。一般在发病3~4天后,因全身麻痹而死亡。人被病畜咬伤,应迅速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30%碘酊处理伤口。及早接种狂犬病疫苗,结合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还可应用镇静、抗痉等药物治疗。
狂犬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篇4
摘要: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死亡率极高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狂犬病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才能从源头上对狂犬病进行控制。本文简单介绍了狂犬病的特征和发病机理,着重对如何预防狂犬病和采取怎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论述。即对暴露人群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实施有效宣传教育,使其加强预防狂犬病的意识,积极切断传染源,配合预防接种和治疗。有效地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对狂犬病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键词: 狂犬病;预防;健康教育
狂犬病概述
1.1 狂犬病介绍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缩写RABV),一种核糖核酸病毒,为丽沙病毒属,是狂犬病的致病因子。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目前普遍认为狂犬病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并且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1.2特征说明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病毒颗粒外有囊膜,内有核蛋白壳。囊膜的最外层有由糖蛋白构成的许多纤突,排列比较整齐,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病毒含有5种主要蛋白(L、N、G、M1和M2)和2种微小蛋白(P40和P43)。L蛋白呈现转录作用;N蛋白是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核蛋白,是诱导狂犬病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常用于狂犬病病毒的诊断、分类和流行病学研究;G蛋白是构成病毒表面纤突的糖蛋白,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是狂犬病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结构,在狂犬病病毒致病与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M1蛋白为特异性抗原,并与M2构成细胞表面抗原。1.3发病机理
多数动物实验证明,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并不出现病毒血症,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3.1 局部组织内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的横纹肌肌梭感受器神经纤维处聚集繁殖,以后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日以内,(占潜伏期的大部分时间)。1.3.2 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每小时3mm。到达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即在其内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1.3.3 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其中尤以唾液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上可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乃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突然死亡。狂犬病预防
野生动物有可能长期隐匿狂犬病毒,因此该病在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中广泛流行。本病则主要来源于带毒的犬、猫,成为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由于狂犬病毒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应当做好防范工作。对犬、猫等宠物应严加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人被狂犬咬伤,应立即清洗伤口,可用20%肥皂水、去垢剂、含胺化合物或清水充分洗涤。清洗后,尽快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鉴于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加强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蔓延。预防接种,严格执行犬的管理,使发病率明显降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狂犬病进行预防。2.1 管理传染源
捕杀所有野犬,对必须饲养的猎犬、警犬及实验用犬,应进行登记,并做好预防接种。发现病犬的病猫时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天。仍存活的动物可确定为非患狂犬病者可解除隔离。对死亡动物应取其脑组织进行检,切不可剥皮或进食。2.2 伤口处理
早期的伤口处理极为重要。人被咬伤后应及时以20%肥皂水充分地清洗伤口,并不断擦拭。伤口较深者尚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作持续灌注清洗,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2.3 预防接种对象
接种对象为:①被狼、狐等野兽所咬者;②被发病随后死亡(包括观察期内)或下落不明的犬、猫所咬者;③为已被击毙和脑组织已腐败的动物所咬者;④皮肤伤口为狂犬唾液沾污者;⑤伤口在头、颈处,或伤口较大而深者,如咬人动物(指非流行区而言)5日后仍安危无恙,注射即可中止;⑥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为狂犬病病人沾污者等。狂犬病的健康教育
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是利国利民的事情,通过教育宣传活动,可以使得狂犬病的感染率降低,保障了生命安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3.1 加强宣传教育
增加预防狂犬病的知识,特别要教育孩子,尤其是幼儿,不要与狗玩耍和挑逗狗,避免和狗接触。另外,小儿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扑倒,其发病最高最危险。加强动物检疫,及时发现并捕杀患病动物,包括捕杀野犬、野猫以及各种限养犬等动物,加强对犬、猫等动物狂犬病疫苗的强制免疫,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十天,对死动物应将其尸体焚烧或深埋,切断传染源。3.2 实行正确伤口处理
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犬咬伤、抓伤的伤口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轻度咬伤后彻底清洗,并在24h内注射疫苗可降低发病率10-20倍,重度咬伤如伤口处理得当,更短时间内应用免疫血清加狂犬病疫苗,可降低发病率4-6倍。对于局部伤口处理,应立即挤压伤口周围组织,也可先用20%的肥皂水或新洁而灭(切忌二者合用)后,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30min,尽可能多地清除局部感染病毒;后用70%-75%的酒精或2%-3%碘酒消。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如伤口大而深及伤及大血管,用抗狂犬病血清5ml,同时注射抗破伤风注射抗破伤风毒素和抗生素。3.3 合理、安全、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
一旦人被疯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其患狂犬病的危险率30%-70%。如果及时处理伤口及接种疫苗后发病率为0.15%,甚至更低,因此全程、足量注射疫苗是防止狂犬病发作最有效的方法,具体如下指导。
①确立接种人群,根据暴露伤口程度,Ⅰ级暴露无需处理,Ⅱ级暴露应立即接种疫苗,Ⅲ级暴露应立即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②接种的部位选择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幼儿可在大前外侧注射,不能进行血管内注射,禁止针头插入血管。
③接种时间,最佳时间在伤口暴露3h内注射,或在24h到48h内注射亦可,如未及时接种亦应及时接种,只要在潜伏期内注射都有效,接种时间接0、3、7、14、28全程注射。对已接过疫苗者,在一年内可不用接种,五年内再次暴露的应重新接种针。对发热、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活动期待病情稳定后在接种。
④特殊人群的接种,由于狂犬病时致死病疾病,因此,暴露后无任何禁忌症,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应及时、全程注射疫苗。
⑤接种的注意事项,告诫不应作剧烈运动,不喝浓茶、酒、不吃辛辣的食物,同时应避免使用皮质醇类及免疫抑制剂。
⑥保存狂犬病疫苗,保存于2-8℃的冰箱(冷藏)内,避光,防止冻结,如冻结不能用。
⑦使用前注意检查包装容器,标签、外观、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绝不能使用同一只注射器或在同一部位注摄。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饲养宠物也成了一种时尚,而这些宠物主要是狗和猫。在农村有养狗看门的习惯,但是往往不注意动物的管理,缺乏相关的伤口处理和预防接种的意识,致使狂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为此加强暴露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应在日常工作中结合暴露人群进行针对性、实践性的健康教育,促进服务质量提高。通过上述工作,可以从源头上切断传染源。通过掌握初步伤口处理的方法,可以防治病毒扩散的速度。同时到医院进行规范的免疫接种,对狂犬病的发作进一步的预防作用,避免了不必要地伤害,保障了人类的生命,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预防狂犬病教案 篇5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一年级第28课
邾城街中心小学 孙萍
设计理念:
1.本课是以“健康生活,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此单元内容的编排的宗旨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树立健康生活新观念,学习健康生存与生活的基本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一个行为文明、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的小学生。课程以“学习基本技能,养成生活好习惯”为主要目标,一切活动围绕着这一中心而进行。
2.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喜爱,只是凭着他们单纯善良的本性,大多数的孩子却不知道: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与我们亲密接触、带给我们快乐时,也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将致命的病毒(如狂犬病)传染给我们,并夺去我们的生命。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身边、生活中发生的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此类传染病对人的危害,让学生懂得在善待小动物、关爱小动物的同时,也要维护、保证自身的安全与健康。教学中以医生讲述病例及有关预防方法,和师生演的情景短剧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到预防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狂犬病的主要症状和传播途径,以及它对我们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基础的狂犬病的防治方法。3.情感目标:关爱生命,健康生活,和谐共处。4.创新目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人与家养宠物或小动物之间的有趣的事。
老师:1.课前调查本班学生家庭养宠物情况。2.制作ppt课件。
3.联系本地的一位医生或学校的校医。4.师生共同准备四个情景短剧。教学过程:
一、说趣事,谈话导入。
1.师:我了解到我们班有很多养了小猫、小狗、小兔等宠物,谁来讲一讲你和它们之间发生有趣的事?
(学生自由说)
2.师:从这一件件的趣事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与动物们一起时的快乐。有没有人和小动物相处时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学生交流)
3.师:小动物们就像我们小朋友,有各自的脾气,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如果用不恰当的方式与它们相处,就有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被小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容易感染上动物身上的病毒,我们就会生病,甚至会因此失去生命。其中最容易传染给人的“狂犬病”就是最致命的一种传染病。今天,我特意请来区医院在治疗狂犬病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刘医生,他将讲述一些工作中事。并教给我们一些预防狂犬病的方法。
导入本课课题:预防狂犬病
二、听专家讲述,学习预防方法。刘医生讲述医治患者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1.配合ppt介绍狂犬病的症状、病因及传染源、传播途径.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有关知识(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因被病兽咬伤或抓伤而被感染,所以又叫疯狗病。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病毒主要存在于这些病犬的唾液中,在发病前数天已具有传染性。如被病犬咬伤或抓伤,病毒就会通过被咬伤口侵入体内,也可是有病毒的唾液碰到了原来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而感染,另外,狂犬病人的唾液中也含有病毒,因此狂犬病人也具有传染性。
发病早期会出现低热、头痛、咽喉痛、疲倦、恶心等症状,跟感冒的症状非常相似,被咬伤或抓伤的伤口及其周围有麻、痒、痛的感觉,四肢还会有蚂蚁爬的感觉。过后人会进入一个高度兴奋状态,出现恐惧不安,对声音、光线、风、水等刺激非常敏感,喉部发紧,吞咽困难,恐水、怕风、多汗、流口水等现象。其中以恐水症最典型,病人在非常渴的情况下也不敢饮水,因为一看见水或者听到水声甚至提到水字都会引起咽喉部严重的痉挛,进而不敢碰水及饮水。严重的会出现精神失常,幻视幻听,冲撞嚎叫等状况。这样的兴奋期一般会持续1~3天。兴奋期一过,人会慢慢的安静下来,痉挛发作也会停止,但是会出现全身瘫痪的现象,呼吸开始变弱并且没有规律,血压下降,昏迷,最后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如果不慎被小动物咬伤或抓伤,我们应该怎么办? 医生、老师、学生互动 Ppt相机出示预防方法。三、三方互动,巩固预防方法。1.师生合作演生活情景短剧 学生观看,交流。医生做裁判。
(生活情景剧中有是否对宠物进行免疫接种,被猫狗舔到伤口,抓伤或咬伤该怎么办?为什么要注射狂犬疫苗?)
2.教师小结,朗读《狂犬病预防歌》ppt显示。3.师教读、师生同读《狂犬病预防歌》。4.填写课后“我的收获”。
四、学习总结
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狂犬病的危害并重视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我们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受到伤害,与我们动物朋友友好、快乐、和谐地相处。
板书设计: 28 预防狂犬病 给动物接种
预防方法 不被动物咬、抓或舔到
狂犬病预防控制培训总结 篇6
为进一步落实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贯彻和实施《山东省狂犬病预防处置规范化门诊设置标准与工作要求》,加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我院于7月6日在路旺医院三楼会议室进行了狂犬病预防处置培训。此次培训院内临床医生参加,由防疫科长李玲主持,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防疫科长在培训中交流了医院狂犬病暴露后处置门诊的相关处置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经验和注意事宜;详细培训了市疾控中心狂犬病暴露预防登记和操作步骤,并就实际处置中常见的疑问作了解答,强调在实际中工作中要认真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培训结束后对全体学员进行了考核,全部合格。
浅谈狂犬病的护理及预防 篇7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2 月我院收治的狂犬病患者6 例, 其中男5 例, 女1 例, 年龄最大72 岁, 年龄最小8 岁, 平均年龄35 岁;患者均来自农村, 5 例患者未注射疫苗, 6 例均未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 患者入院时均处于兴奋期。
2 护理
2.1 环境病房整洁、安静, 单间隔离, 深色窗帘, 使光线柔和。不使患者闻及水声, 减少声、光、风等不良刺激, 防止咽肌痉挛及抽搐发作。各种诊疗及护理操作动作要轻巧。
2.2 消毒隔离病房每天循环风空气消毒1 h;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时医护人员要戴手套、帽子、口罩、穿隔离衣, 必要时戴护目镜, 防护面具;医疗器械固定使用并严格消毒, 物品表面、地面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每日2 次。呕吐物、排泄物及时处理, 5 000 mg/L含氯消毒液充分混合搅拌放置2 h后倾倒[2]。伤口敷料放入双层医疗垃圾袋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2.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咽肌痉挛、抽搐, 有无胸闷、呕吐, 呕吐物的量及性状。进入麻痹期, 持续吸氧、心电监护, 注意意识、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准备好急救器材及药品。
2.4 基础护理每日按要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 保持患者的皮肤、口腔清洁, 床单元平整无碎屑。多汗流涎者, 应将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并更换衣服, 保持呼吸道畅通, 防止痉挛窒息。吸痰时先放入开口器, 以防患者咬断吸痰管, 动作要轻快, 减少刺激。
2.5 安全防护患者病床加床挡, 专人看护, 所有锐利器械、物品远离患者。一旦有狂躁倾向, 应立即报告医生, 根据情况选用约束带约束并加大镇静剂剂量, 防止患者极度狂躁时创伤及伤人。输液时选用浅静脉留置针, 最好在下肢静脉穿刺, 并固定牢固。
3 预防
3.1 控制传染源对于流浪狗、猫等动物或看起来有病或表现不够正常或发生无端咬人情况, 应立即扑杀, 对死尸进行焚烧或深埋, 不可剥皮食肉。对养狗养猫的人, 一定要按规定到有关部门为宠物做登记, 并定期带宠物接种疫苗, 这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3.2 被咬伤后的预防性处理
3.2.1 伤口局部处理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 可先用20%的肥皂水和流水, 清洗被咬伤或抓伤处15 min~20 min, 挤出污血, 冲洗后用碘伏或75%的酒精反复涂擦。较深伤口冲洗时, 可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 做到全面彻底。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 以便排血引流, 伤口较深, 污染严重者, 则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同时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3.2.2 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接种通常为5 针, 即被咬伤的当天、第3, 7, 14, 30 天各打1 针。接种疫苗的同时, 还可以在伤口附近浸润注射狂犬病病毒抗血清, 必要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鉴于狂犬病的高病死率, 伤口或黏膜受到动物唾液的污染;或被不明来历的动物咬伤或抓伤, 哪怕当时没事, 也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
3.3 预防性免疫接种对一些高危人群可采用安全、有效疫苗实施接触前免疫接种。如对在户外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长时间活动;或是露营或远足活动的旅行者;或直接从事处理狂犬病活病毒以及其他与狂犬病相关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或经常与动物玩耍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更大风险。建议采用预防性免疫接种。
近年来, 狗和猫等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伴侣, 但也可能成为致命元凶。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 狂犬病每年在世界各地导致约5.5 万人死亡, 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区, 每年约有1 000 人死于该病。数据显示, 约90%的病例被狗咬伤, 且多数来自农村, 由于他们对狂犬病预防知识掌握不够, 导致患病。因此, 我们必须要加大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知道被动物咬伤后必须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护理患者时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 有效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饶和平.传染病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39.
预防狂犬病,你究竟了解多少? 篇8
预防狂犬病的知识虽已是老生常谈,但广大群众所掌握的相关常识仍然十分匮乏。
一、 接种狂犬病疫苗有哪些禁忌证?孕妇接种这种疫苗,对胎儿有影响吗?
当人因为某一原因处于某种特定的危险中,比如被疯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就有感染狂犬病的危险,预防医学上将这种情况称为“暴露”。国家药监局2000年颁发的《生物制品规程》中关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说明书明确规定:暴露后免疫没有禁忌证。这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从理论上讲,狂犬病疫苗是一种完全灭活的疫苗,注射后不会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而损害胎儿。大量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孕妇接种狂犬病疫苗与不接种比较,在自发性流产率、死胎发生率、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体重出生发生率、孕期糖尿病发生率等多项指标中,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迄今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孕妇因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导致胎儿损害的报道。二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有效治疗狂犬病的办法,一旦发病便无药可救。所以权衡利弊,还是救命要紧。
二、怎样才算严重咬伤?是否可从其他非咬伤途径感染狂犬病?
因狂犬病毒主要感染中枢神经,所以咬伤部位离头部越近,伤口越多、越深、越大,病情就越严重。“严重咬伤”一般是指:头、脸、颈部咬伤;肢体多部位(三处以上)咬伤;深度咬伤;肌肉撕裂、导致功能障碍。非咬伤的狂犬病病例很少,主要有狂犬病死亡者的角膜误用于移植或由于抓、擦伤,伤口或黏膜被病兽的唾液污染或其他传染物质(如脑组织)污染所致;此外,实验室工作人员吸入雾化的狂犬病毒也是非咬伤感染途径之一,但极罕见。诸如抚摸病兽或接触病兽血液、尿液或粪便等,不形成暴露,也就无需预防。迄今未见消化道途径感染狂犬病的报告,但为慎重起见,患可疑狂犬病死亡的狗肉不宜食用。
三、 接种一次全程狂犬病疫苗后,其产生的效力能维持多久?
当“暴露”后,应按接种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即0(当天)、3、7、14、28天共接种五针(1人份),这就是“全程接种”。如果只接种了一两针,甚至接种了四针,也不是“全程接种”。
同是狂犬病疫苗,剂型不同,产生抗体的时间有所差异:液体剂型的疫苗因加有氢氧化铝凝胶,注入机体后,抗原释放缓慢,产生抗体的时间要稍后一点;而冻干粉剂疫苗产生抗体的时间要早一些。一般地说,接种第一针疫苗10天左右(冻干疫苗可提前3~5天),部分接种者可测出抗体,5~6周抗体阳转率可达96%以上,抗体高峰量时间可维持3~4个月,然后逐渐下降,一年后可降至可检测水平以下。因此,对半年内接种过全程疫苗者,如再次暴露(犬咬伤等),于当天、第三天注射两针(支)就可以了;如果超过半年以上,最好是按正常程序处理伤口和全程免疫。
四、 延时免疫还有用吗?
被咬伤后,必须尽早按正规程序处理伤口、接种疫苗等,但因种种原因,不得已而延时注射总比不注射要好,特别是对那些潜伏期较长的感染者而言,如果延时不是很长,还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五、 被看上去正常的家犬或已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宠物狗、猫等咬伤,是否要打疫苗?
家犬等宠物是否带狂犬病毒,人们用眼睛是难以判断的,有的较长时间带病毒却不发病。在健康家畜中,带病毒的不多,但犬类有5%~10%带病毒,咬人可疑犬的带病毒率甚至在30%以上,尤其是幼犬,却易被忽视。注射兽用狂犬病疫苗后可以保护狗、猫等不发病,但并不能保证它们不携带狂犬病毒。所以在被咬伤后,仍要接种疫苗。
六、狂犬病疫苗贮存时冰冻了,是否可以再用?
狂犬病疫苗作为一种蛋白抗原,按规定必须保存在2~8℃,一旦不小心冰冻,蛋白质内部就会形成冰晶,破坏蛋白结构,影响其抗原性,尤其是液体剂型、安瓶装的疫苗,故不能使用。
七、 为什么人用纯化狂犬病疫苗禁止臀部注射?
纯化狂犬病疫苗是国内目前最新的第三代狂犬病疫苗,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品质狂犬病疫苗。因臀部脂肪较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散,容易影响免疫效果。所以要求成人在上臂三角肌注射,而儿童最好选择大腿前侧区肌内注射,因为此处距参与免疫的淋巴组织最近,能达到最大最足量的刺激效果,最快地产生免疫反应。
八、 用于狂犬病联合预防的抗血清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特异性抗体,作用都是用于被动免疫做紧急预防,中和狂犬病毒,以弥补注射疫苗后短时间内机体尚未产生抗体的空白;使用方法都是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封闭,形成一道屏障,阻止伤口处理后可能残留的病毒进入神经系统;余下部分则注射于同侧大腿肌肉(头部咬伤者则注射于颈背部肌肉)。
不同点:抗血清是狂犬病疫苗免疫马后获得的血清抗体,HRIG是用狂犬病疫苗免疫人后获得的人源性抗体。抗血清属异种血清,纯度不是很高,不少人有过敏反应,故必须先做皮试;如果是阳性,只能用脱敏疗法少量多次注射,费时长,有可能引起血清病,副作用重。HRIG的来源具有同源性,无过敏反应,故不要做皮试,安全性可靠、效价高、稳定性好、冻干品效期可达三年,除偶尔发生局部疼痛和低热外,无血清病和其他不良反应,但价格较贵。
九、 当被狗咬伤后,需要做什么?
预防狂犬病包括三个环节:①彻底清洗处理伤口;②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和特异性抗体(狂犬病抗血清或HRIG);③使用辅助药物干扰狂犬病毒。三个环节在预防狂犬病过程中分别起到40%以上、50%和约10%的作用。面对100%致死的狂犬病,对重度咬伤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多管齐下且强调一个“快”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万一不幸处于被犬及其他动物咬伤等狂犬病“暴露”高度危险时,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一定要以最快速度,先立即就地冲洗伤口数分钟。如情况紧急又找不到干净的水源或无水冲洗,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冲洗伤口。伤口一般不宜止血,相反应将伤口周围的血液压出冲洗,然后迅速就近到正规的狂犬病预防门诊,由医生作进一步处理,并相继完成第二、三环节的工作。
十、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少数人打了疫苗还是发病?
注射疫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参加剧烈运动;忌酒、浓茶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或饮料;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制剂和氯喹等药物,可能会降低疫苗效果,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 篇9
(1988年9月26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6月21日四川省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 《关于<四川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修正案》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逐步消灭狂犬病,保障公民人身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预防控制狂犬病,以预防为主,实行犬只综合管理。对任何犬只都必须进行登记、免疫、检测。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本条例由卫生厅会同公安、工商、畜牧行政部门,按各自的分工,负责实施和监督执行。
第四条 四川省境内的城乡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本条例,并对违反者有权制止、报告。
第二章 犬只管理
第五条 城市(城镇)、近郊区、工矿区、游览区、港口、码头、车站和机场为犬只限养区。
发生人、畜狂犬病的城市街道、农村居民点及其附近一至三公里范围内,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疫点。疫点所在的县(市、区),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疫区。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街道、农村,自发生疫情三年内为狂犬病防护带。
第六条 疫点禁止养犬。
农村的疫区、狂犬病防护带养犬,须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限养区为除警卫犬、军犬、科研犬、观赏犬、演艺犬外,一律禁止饲养其它犬只。限养区饲养的犬只,须经当地县(市、区)公安机关批准。经批准养犬的,由批准机关发给准养证书。
观赏犬的具体种类由省畜牧行政部门会同省公安机关确定、公布。
第七条 饲养犬只,犬主必须带犬到当地畜禽防疫机构进行犬只登记、免疫,领取和拴挂犬只免疫标志,并按规定带其到当地畜禽防疫机构进行定期检测。
兽用狂犬病疫苗由国家批准定点生产,畜禽防疫检疫单位统一经营。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生产、经销。
第八条 犬只管理、免疫和检测,按规定收取费用。第九条 犬只必须拴养或圈养。拴养犬只的绳链不得超过三米。除司法机关因侦查需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带犬进入公共场所。
在限养区除观赏犬外不得携带犬只进行户外活动。
疫区犬只不准携、运出疫区。
第十条 凡未经审批、免疫、检测的犬只禁止交易。非观赏犬严禁在城市的犬只交易市场交易。
第十一条 出售犬只、犬皮、犬肉的,必须出示家犬免疫、检疫证明。
犬只自然死记或被捕杀的,养犬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原发证单位退还家犬免疫证明。
第三章 疫情处理
第十二条 发现人或犬只,其它动物患狂犬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卫生防疫、畜禽防疫检疫单位报告。第十三条 发现狂犬病疫情后,当地人民政府应建立狂犬病预防控制指挥机构,按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确定疫点和疫区,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捕杀疫点的全部犬只和患狂犬病的其它动物,并将疫情及时通报给毗邻地区。
同疫区毗邻的县级人民政府应按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确定防护带,与疫区密切配合,组织有关部门采取联防措施,避免狂犬病传入。
第十四条 狂犬、疑似狂犬病的犬只以及患狂犬病的其它动物被捕杀或自然死亡的,其尸体必须全部火化,严禁剥皮、食用、出售。
第十五条 被狂犬或疑似患狂犬病的其它动物咬伤的人,应当到医疗防疫单位立即诊治,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因狂犬病死亡的人,必须强行火化。
人用狂犬病疫苗由国家批准定点生产,卫生防疫单位统一经营,保障供应;禁止其它单位和个人擅自生产、经销。
第十六条 做好狂犬病患者的隔离、监护工作,避免其抓伤或咬伤他人传播狂犬病。
第四章 奖励和处罚
第十七条 对认真执行本条例,在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表扬或奖励。凡连续三年经省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狂犬病标准的县(市、区),由省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对未按本条例认真开展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的县(市、区)等单位,应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其限期完成任务。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在疫点饲养犬只,或在疫区、狂犬病防护带未经批准饲养犬只,或未按规定拴养或圈养犬只,或非法带犬进入公共场所,在城市(城镇)、工矿区、港口、码头、车站和机场由当地公安机关组织捕杀犬只,并对责任人处以每只犬一百元至一千元罚款;在其它地方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捕杀犬只,并对责任人处以每只犬四十元至五百元罚款。
(二)饲养的犬只不按规定登记、免疫和定期检测,责令责任人限期登记、免疫、检测,在规定限期内拒不履行的,处以每只犬二十元至一百元罚款,并限期办理登记、免疫、检测手续。在城市(城镇)、工矿区、港口、码头、车站和机场由当地公安机关负责处理,在其它地方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处理。
(三)携带、运输犬只出疫区,非法设置犬只交易市场,或买卖、转让无免疫检疫证明的犬只、犬皮、犬肉的,由当地畜牧、工商行政、公安等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非法生产、经销人用或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由当地卫生、畜牧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责任人停止其非法行为,没收其疫苗和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五至十倍的罚款,并追究提供狂犬病疫苗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五)国家工作人员在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六)对检举、揭发不遵守本条例行为的人打击报复的,由责任人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
(七)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在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中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八)以上各款的罚没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
(九)违反本条例的行为造成他人经济损失或致他人伤亡的,责任人应当负责赔偿、承担医药费或丧葬费和抚恤金。
(十)以上各款中,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省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自治州、自治县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办法,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狂犬病的预防课后反思 篇10
1、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级,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置原则。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属于级暴露,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和。
2、人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处理伤口按以下步骤进行:
(1)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分钟。
(2)清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涂擦伤口。
(3)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只要未伤及大血管不可以缝合或包扎。应将被动免疫制剂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若全部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应将其注射到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
3、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同时填写《书》。4、2013年8月15日,王某某,男,35岁,体重60公斤,田间劳动时被一只不明来历的犬咬伤腿部两处,随即就诊于你医院门诊,局部伤口处理后,请你分别按照五针免疫程序和2-1-1免疫程序为其安排狂犬病疫苗接种日期:
五针免疫程序为: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第四针:第五针:2-1-1免疫程序为:第一、二针:
第三针:第四针:
狂犬病疫苗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是否)要联合用人源免疫球蛋白,若需要,剂量 为(IU)。
化学教学的课后反思 篇11
美国明尼芬达州的罗斯福高中是一所具有82年办学历史的优秀校,罗斯福高中主张:反思+实践+研究=教师的成熟,可见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课后反思呢?
一、反思目标是否全面落实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要善于创设化学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空间。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二、反思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如果教学重点、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出现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讲,或误将“难点”知识当成了“重点”讲,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千万不可有容易或是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的想法,这样才能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努力成为—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四、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将教学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注太少,缺乏鼓励。这样,成绩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反而越来越差,导致整体成绩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体。
六、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失败点
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恩、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七、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狂犬病的预防课后反思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鹰潭市CDC预防接种门诊2008年狂犬疫苗接种门诊登记和狂犬病抗体检测登记,共计935人全程接种疫苗。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1.3 疫苗来源
疫苗为江苏延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及部分冻干疫苗,有效期内按0、3、7、14、28d 5针免疫,每支剂量为1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接种。严重咬(抓)伤者在接种疫苗的同时,按20u/kg体重的剂量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Excel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免疫概况
935名狂犬疫苗免疫者均为暴露(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的狂犬疫苗全程免疫者,其中147人为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联合免疫。
2.2 性别、年龄分布和伤口处理情况
2008年鹰潭市CDC预防接种门诊共接诊犬、猫、鼠等动物致伤者935例,其中男性507例,占54.22%;女性428例,占45.78%。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1岁。10岁以下儿童162人,占总人数的17.33%;10~19岁组121人,占12.94%;20~29岁组152人,占16.26%;30~39岁组245人,占26.20%;40~49岁组102人,占10.91%;50~59岁组82人,占8.77%;≥60岁71人,占7.59%。30~39岁的人群是我市狂犬病主要暴露人群。被动物伤后有376人能自行正确处理伤口,占40.21%;559人到狂犬病门诊处理,占59.79%,全部全程接种了疫苗。见表1。
2.3 暴露季节及伤人动物分布
暴露以夏、秋季为多,631人,占67.49%;冬、春季,304人,占32.5%。就诊人群由犬类动物伤851例,占91.02%;猫咬、抓伤48例,占5.13%;鼠咬、抓伤19例,占2.03%;其他动物致伤11例,占1.18%。见表2。
2.4 就诊时间分布
暴露24h内应诊的占85.99%,24~72h就诊的占11.02%,>72h以就诊的占2.99%。见表3。
2.5 暴露部位分布
咬抓伤部位以四肢为多,795人。见表4。
2.6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比较
接种前后进行抗狂犬病抗体检测的有398人,抗体阳性390人,阳性率97.99%。
3 讨论
近年狂犬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主要是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江苏、贵州、安徽、湖北、山东等省,其发病死亡数占全国的80%以上[2]。我市在重灾区之中,根据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了做好我市的狂犬病防控工作,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犬类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狂犬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农业、公安等部门共同努力下,齐抓共管,大力开展对犬等宠物的管理和免疫工作,爱卫会组织好灭鼠工作,加强传染源控制,减少公众暴露机会。(2)调查发现,儿童、青壮年人群是我市狂犬病主要暴露人群,主要为宠物所伤,因此,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养成正确的宠物饲养习惯,并具有基本的防范意识和知识。(3)调查发现85.99%的人能在24h内到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接种,说明经过多年来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预防犬病的意识增强了,被动物咬伤后,首先想到的是接种狂犬疫苗。但还有将近59.79%的暴露人群未在咬伤后及时处理伤口,而是到接种门诊后才进行伤口处理,并且暴露后不规范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3]。伤口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防狂犬病有及其重要意义[4]。所以,广泛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狂犬病预防知识,让公众明白被犬等危险动物伤及后,不但要及时、足量、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而且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同等非常重要。(4)近年来,由于巨大的利润,不断有不合格、假狂犬疫苗事件,为了给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疫苗,要严格按照各项规定进行疫苗管理和注射工作。(5)对狂犬病高危人群进行暴露前狂犬病疫苗注射,暴露前免疫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鹰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鹰潭市CDC)预防接种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鹰潭市CDC接种门诊2008年狂犬病暴露人群935人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因狂犬病暴露到鹰潭市CDC门诊就诊的人数为935人次。30~39岁组245人,占26.20%。559人到狂犬病门诊后进行伤口处理,占59.8%。夏、秋季暴露人数631人,占67.49%。暴露后24h内就诊804人,占85.99%。暴露部位为四肢的795人,占85.03%。抗体阳性率97.99%。结论犬类是目前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政府部门要加强犬类管理和免疫工作。加强公众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正确率,能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并到正规部门接受治疗。
关键词:狂犬病,暴露,流行病学,控制
参考文献
[1]彭文伟,李兰娟,乔光彦,等.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9-72.
[2]陆万专.广西来宾市2004—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117-118.
[3]李靖.我国狂犬病健康教育与暴露后处理现状.江苏卫生保健,2007,9(6):52.
【狂犬病的预防课后反思】推荐阅读:
《预防狂犬病》的教案11-04
狂犬病的危害及其预防09-22
狂犬病的预防诊治措施12-13
专家谈预防狂犬病06-03
预防狂犬病相关知识11-19
狂犬病预防工作汇报12-22
人用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现场考核试题20107-05
狂犬病的误诊分析07-14
狂犬病病人的护理11-25
狂犬病的防制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