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光伏

2024-06-10

江苏光伏(精选6篇)

江苏光伏 篇1

1998~2004年, 是江苏光伏产业快速起步期, 主要是诞生了常州天合首家光伏企业、成立了无锡尚德、南京中电等数十家公司, 太阳电池产量和产能快速增长, 2005年底总产量和总产能跃居中国第一。2010年以来, 江苏光伏产业增长速度持续加快,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工程应用力度加大, 呈现出新一轮快速发展态势, 光伏产业发展举世瞩目, 形成了“全国光伏看江苏”的格局。

1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概况

1.1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江苏光伏产业多项技术指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无锡尚德自主研发的冥王星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9%, 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第一, 徐州中能多晶硅生产成本降到了国际领先的30美元/公斤, 光伏核心装备气相沉积设备、高温扩散炉等实现自主制造, 光伏产业装备国产化率已达70%, 初步构建了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1.2 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2002~2007年江苏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500多倍, 2008年太阳电池总产量为1580MW, 产值780亿元, 占全国的70%、占世界的20%。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 江苏光伏产业增速有所放缓, 2009年第四季度起开始回升。2010年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 全省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988亿元, 同比增长81%;产能占全国1/4, 晶硅电池产量占全国55%以上。

1.3 骨干企业不断壮大。

2006年至目前, 是江苏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期, 主要是在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一光伏产业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影响下, 苏南、苏中、苏北光伏企业竞相发展、产业链上中下游齐头并进的格局迅速形成, 太阳电池总产量与总产能均呈几何级数增长。2010年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南通林洋出口同比增长分别达112%、364%、189%, 主要骨干企业产值平均提升了50%左右。目前, 全省光伏产业企业超过600家, 从业人员12万人, 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有26家, 超50亿元有3家, 超100亿元有1家, 超200亿元有1家。全省有8家企业在海外上市, 销售排名全球前20强中江苏有5家, 形成了独特的“江苏太阳能海外板块”现象。

1.4 工程应用步伐日益加快。

南京、无锡、扬州、盐城等地23个太阳能项目获得国家“阳光屋顶计划”, 2010年底省内建成57MW光伏电站。国际工程承包能力快速提升, 尚德中标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泰国曼谷34.5MW太阳能电站;南京辉伦为捷克一家光伏电站提供全部组件35MW, 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五大单体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泰州中盛开发太阳能巡日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效率提高40%以上, 成为全球光伏电站总承包知名企业。

2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光伏产业过于依赖国外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 江苏的高纯硅提纯的企业投产的比较多, 改良西门子法的工艺也已基本掌握, 国产的高纯硅的产量急剧提升, 2009年江苏的多晶硅材料主要供应国内企业, 已能满足我国和江苏的晶硅电池所需要的高纯硅大约一半的需要。但从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 江苏的高纯硅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江苏晶硅电池产量的需要, 2009年上半年实际产量2532.04吨, 缺口达到5000吨, 大约有2/3的高纯硅仍然需要从省外或国外进口。从江苏的发展规划来讲, 在近2~3年内, 晶硅材料的短缺依然是困扰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09年我国和江苏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 扶持光伏并网发电, 我国和江苏的光伏并网发电规模大幅度上升, 预计2010年, 高纯硅依赖进口的局面会进一步改变, 但是98%以上的太阳能电池仍然用于出口, 光伏产业发展高度依赖国际市场, 一旦国际市场有变, 将面临较大风险。

2.2 部分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一是受西班牙市场动荡以及欧元汇率下跌影响, 部分以欧洲市场为主, 以欧元结算的企业损失巨大。二是多晶硅价格的快速下跌也给上游企业以及原料库存过大的企业带来了很大负担, 多晶硅原料价格已从最高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三是不少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 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 普遍处于减缓或观望状态。

2.3 系统集成技术和关键设备技术急待创新。

系统集成和安装工程技术是江苏光伏产业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急需在光伏系统优化设计与配置技术、跟踪系统技术 (单轴系统、双轴系统) 、发电系统平衡技术、伺服系统技术及光伏电站并网安装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和经验。由于一直没有掌握真正核心的多晶硅生产技术, 我国多晶硅生产能耗和成本较高, 成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中的一道“硬伤”。江苏光伏产品生产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 进口设备费用约占江苏光伏生产企业总设备费的80%。我国当前多晶硅行业大型企业的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35~50美元/千克, 少数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高达70~80美元/千克, 而国际7大厂商生产成本最低可以控制在15~20美元/千克。一旦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外7大集团集体降价, 我国现有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将面临巨额亏损。经过多年发展, 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但设备质量、性能及技术标准与国外同类产品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加大科技攻关, 推进国产化和本土化生产进程。值得一提的是, 在单晶炉方面江苏主要使用国产设备, 国产率占95%。

2.4 共性创新平台缺位。

从国外光伏技术开发的实践来看, 光伏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光伏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已形成由政府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组成的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 服务领域涉及光伏行业标准制定与共性技术研发、光伏产业各环节实验测试平台等各方面。目前, 江苏光伏产业缺乏公共服务平台, 如检测服务、共性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和推广应用服务等方面, 造成各企业根据自身产品进行相关实验室的重复建设, 缺乏资源共享与互动性。在光伏领域应用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缺乏创新性。

2.5 光伏技术人才依然不足。

江苏是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的省份, 拥有众多国家“985”和“211”高等院校, 光伏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和研究基础。在半导体材料研究方面,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具有很强的实力;在薄膜电池的研究方面,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均有一定实力, 东南大学光电子实验室是全国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与建筑结合的城市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力。然而, 江苏的光伏技术人才在国内外均不具有优势。目前, 江苏内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科学研究方面在国内不具备一流水平, 滞后于江苏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在光伏技术人才培养方面, 除了二流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还没有任何国家级的“985”和“211”高校设置光伏技术专业, 开设光伏技术应用课程, 这与江苏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称。

3 加快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快出台上网电价法, 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

参照德国光伏市场的发展经验, 出台上网电价法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办法。在《上网电价法》中规定较为合理的上网电价, 明确操作程序和操作办法, 使光伏电站投资者有一定的投资收益, 有利于调动社会资金投资的积极性。同时, 上网电价是唯一的考核和结算指标, 简单易行, 可操作性强。应当在可再生能源法中对光伏并网发电的电价补贴建立相应的基金, 国家统一每年在电价中提纯5厘, 允许各地政府再提纯5厘, 用于光伏并网发电的电价补贴。按照江苏省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3118.32亿千瓦时计算, 可以获取31亿元的基金, 按照2009年江苏省提出的目标上网电价, 这笔钱, 可以补贴约8.4亿千瓦时, 如果按照分十年进行补贴的模式, 这笔钱每年可以补贴0.84亿千瓦时, 按照江苏地区平均有效日照1100小时计算, 每年可以装机约76MW, 即江苏地区光伏电池的每年产量的5%左右在本土, 而不必外销, 同时, 可以大大推进江苏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境品质的优化。

3.2 加强光伏产业技术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光伏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 加速突破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提升江苏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光伏技术的研究开发投入大、周期长, 为提高效率, 要采取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战略。一方面, 国外基本成熟的技术, 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根据江苏的资源特点进行再改进, 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 具有江苏特色的光伏技术要坚持自主开发要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 重点突破太阳能电池技术逆变器技术、光伏控制技术、并网技术中制约光伏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为江苏光伏提供持续的竞争力。

3.3 加快光伏技术产业化和装备制造能力的发展。

进一步推进江苏光伏科研成果的转化, 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大装备扶持项目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光伏专项, 大力扶持技术的产业化和装备制造。同时, 有目标地安排技术的产业化和装备制造为新能源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创造条件。集中一定财力重点支持新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性、前沿性的研发, 也可通过招标形式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的力量攻关新能源关键技术;与先进国家签订光伏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 对光伏技术的引进实行进口税减免, 从而提升江苏省光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将来抢占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抓好光伏相关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组织专业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销路。

3.4 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加快重大技术突破。

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设立江苏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解决光伏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 克服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并逐步形成我国在光伏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企业应更专注于产品的价值和质量, 继续增大研发投资以实现技术进步, 降低运营成本。不能通过依赖价格下降从而达到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依托有一定基础的高校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 在省内重点扶植10个左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和光伏产业技术联盟。

3.5 培育龙头企业,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从2009年国际光伏产品市场看, 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关系在转变, 竞争越来越激烈, 国际化大型企业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竞争优势。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常熟阿特斯等大公司在金融危机中产品销售渠道依然畅通, 且价格相对较高, 充分显示了品牌效应。江苏光伏产业配套基础好, 产业链完整, 具有雄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要着力培养和扶植几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有资源条件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实行重点支持, 建设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光伏产业群, 打造国际知名产品品牌, 带动产业群的共同发展, 提升光伏产品的国际、国内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植和价格杠杆, 鼓励企业兼并做大做强。

3.6 支持和帮助企业开拓光伏产品市场。

江苏光伏产业要做大做强最大的问题是产品销售市场和产品应用。我们一方面要组织研究国外光伏市场、政策以及准入门槛, 为企业服务, 积极鼓励企业探索新的生产管理和销售模式, 重点突破国际贸易保护壁垒, 在保住既有市场的情况下, 大力开拓欧美、东南亚等国外新兴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挖掘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需求, 比照首台 (套) 设备政策, 将光伏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 并对采用新产品的项目给予贴息或补助。此外,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 是理想的地面电站建设地, 要积极参与国内兄弟省区光伏建设, 重点支持江苏企业在西部地区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3.7 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培养人才、稳定队伍是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的人力基础。目前, 江苏的光伏产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端人才较少, 知识结构老化严重, 且数量不足, 不能适应江苏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一方面, 要加快引进人才, 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另一方面, 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改善人才成长环境。要与本省的主要大专院校建立广泛联系, 在高校增设光伏专业, 鼓励企业参与光伏技术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 有计划培养光伏专业人才。支持企业引进国外智力和光伏技术研发机构, 对于光伏技术高端人才、团队的引进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

参考文献

[1]石定寰.加快发展光伏产业保障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J].太阳能, 2011 (10) .

[2]陈蓉.湖北光伏产业发展定位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 2011 (23) .

[3]马宁, 董俐.全球价值链下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研究[J].中国市场, 2011 (23) .

[4]任鸿雁.内外并举我国光伏产业前景可期[J].中国贸易救济, 2011 (5) .

[5]赵勇.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企业, 2011 (4) .

[6]李俊峰, 常瑜.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太阳能, 2011 (8) .

江苏光伏 篇2

“光伏电站贷”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倡导使用绿色环保电力,共同建设绿色家园,实现环境保护和金融服务的有机融合,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根据《贷款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江苏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规定,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光伏电站贷”是指江苏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为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需求、享受用电优惠,并网售电且符合贷款条件的个人、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各类经济组织,提供用于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可分期还款的贷款业务。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三条

贷款对象。光伏电站贷款对象包括:

(一)本行服务区域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且贷款到期日男性不得超过65周岁,女性不得超过60周岁;

(二)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或其他

— 1 — 各类经济组织。

第四条

贷款条件。光伏电站贷款条件包括:

(一)申请“光伏电站贷”业务的个人客户必须自愿申贷且主要家庭成员自愿参与担保,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本地常住户口且拥有自主产权的住房;

2、借款人家庭和谐稳定,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3、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相匹配;

4、借款人无不良信用记录;

5、借款人在本行开设专用售电结算账户,自愿接受本行的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6、借款人同意以自有的光伏电站并网售电收入作为借款还款担保;

7、本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申请“光伏电站贷”业务的企(事)业法人或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作为借款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贷款通则》关于借款人的基本条件;

2、符合本行客户准入标准;

3、借款人在本行开设专用售电结算账户,自愿接受本行的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4、借款人同意以自有的光伏电站并网售电收入作为借款还款担保;

5、本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

个人客户应如实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一)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

(二)已婚的借款人提供夫妻双方结婚证及其复印件;

(三)载有借款人家庭成员的户口簿、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

(四)借款人及家庭成员自主产权的房产权证及其复印件或证明其拥有产权的相关资料;

(五)借款人自有的光伏电站并网售电协议。

第六条

企(事)业法人或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交下列材料:

(一)基本资料: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特许经营许可证、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等;

(二)生产经营情况资料:主要包括反映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的各类产销合同资料、有权机构核准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明细、各类税费、水电费缴纳以及工资发放资料等;

(三)申请贷款资料:主要包括光伏电站并网售电协议、股东会或董事会借款决议、各类授权文件、权属证明等。

第三章

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

第七条

根据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客户可选择发电全额上网、发电自用余电上网两种模式,原则上本行信贷服务的客户应采取发电全额上网模式。

第八条

贷款额度。本行发放光伏电站贷款金额不得高于装机总金额的相应折率比例(装机总金额测算参照附件1)。贷款比例具体如下:

装机金额在1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金额不超过80%;

— 3 — 装机金额在10万元至100万元(含)的,贷款金额不超过70%; 装机金额在100万元至500万元(含)的,贷款金额不超过60%; 装机金额500万元以上的,贷款金额不超过50%。第九条

贷款方式与贷款期限。

“光伏电站贷”采用按揭或分期还款方式,也可采用按月付息、到期还本方式。

按揭或分期还款方式的,应根据光伏电站售电收入、补贴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合理测算贷款期限,其中个人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8年,企业(单位)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年。采用按月付息、到期还本方式的,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

第十条

贷款利率按同期同档次基准贷款利率上浮10%,遇基准利率调整时,每年年初作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

贷款本息的归还由本行与借款人约定采取按月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的方式归还贷款。

在借款期限内,借款人向经办营业机构提出提前还款申请,经经办营业机构同意后,可提前部分还本或清偿全部贷款本息。

第四章

贷款担保方式

第十二条

“光伏电站贷”的担保方式主要采用客户担保和第三方合作提供保证相结合的方式,个人客户需提供家庭成员亲情担保,企业客户需提供其他有效担保,同时借款人需承诺并网售电收入全部用于归还贷款,贷款未结清前,不得使用售电收入资金或变更售电收入结算账户(详见附件

2、附件3)。

(一)并网售电收入权利质押:借款人通过建设的分布光伏电

— 4 — 站的发电,通过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并网售电协议,并约定售电收入支付至借款人在本行开立专用售电收入结算账户,由本行自动扣划用于归还贷款本息(包括罚息、违约金、赔偿金),质押期限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人结清全部借款本息及有关费用止。

(二)第三方合作:分布式光伏电站承建单位或其关联企业或其他有担保能力的单位均可作为第三方合作保证机构,为借款人用于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范围为借款人借款本息(包括罚息、违约金、赔偿金)以及本行为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期限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人结清全部借款本息及有关费用止。

第五章

第三方合作

第十三条

分布式光伏电站承建单位或关联企业或其他有担保能力的单位可作为第三方合作单位,为借款人用于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在出现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本息的情形下,第三方合作单位须提前偿还贷款剩余本息。

第十四条

第三方合作单位需经我行审核准入,合作单位可以为专业担保机构或具有核心技术的生产型企业,专业担保机构需符合本行担保单位准入规定,生产型企业准入条件如下:

1、企业具备较强实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光伏发电产品核心技术,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70%;

2、需有供电部门核准的电力施工三级或以上资质资料;

3、合作单位应为该产品成熟企业,有已安装项目成功案例。第十五条

第三方合作单位需获得本行第三方授信额度方可合— 5 — 作,第三方授信额度≤[资产(剔除无效资产)-负债-对外担保、对外承诺]×3倍,对专业担保机构或合作单位担保能力不足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专项保证金模式提供担保,专项保证金保证贷款放大倍数不超过保证金额的5倍。本行每年对第三方合作单位重新进行授信额度测算,对授信额度有变化的,签约支行须及时提交调整额度报告,并根据调整后的授信额度开展合作业务。

第十六条

分布式光伏电站承建单位或关联企业或其他有担保能力的合作单位,与本行签订第三方授信合作协议,由该合作单位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客户向我行借款提供保证,具体操作时,可由该合作单位书面授权其在江都区的销售分公司,代表合作单位在保证合同上盖章确认同意提供保证。合作单位应提供如下资料:

(一)营业执照、各类资质证书、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证明文件;

(三)产品专利权证书;

(四)上一财务报表及近期财务报表;

(五)股东会(董事会)同意就该项目与本行合作并为借款人承担阶段性连带责任保证的决议;

(六)已开展过光伏电站业务的成功案例证明材料;

(七)其他相关资料。

第六章

贷款操作流程

第十七条

贷款申请:借款人提供相关资料向本行营业网点申请借款,除提供正常所需贷款资料外,售电户还需提供与供电部门

— 6 — 签订的售电协议。

第十八条

贷款调查:经办营业机构受理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后,根据授信贷款流程安排贷前调查,实行面谈面签,对借款人的资信、职业、收入(含家庭收入)来源、生产经营情况、自住房产情况等进行调查,并核实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现场调查装机情况,验证由供电部门安装的发电表及上网表是否正常运转。

第十九条

贷款审批:根据对借款人的调查情况,通过信贷管理系统提交审查审批,授信评审部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进行审批通过。

第二十条

签订合同:对审批通过的贷款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保证金质押合同等。

第二十一条

并网售电收入权利质押办理:对审批通过的贷款需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的其他约定事项中明确借款人以其在本行开立的专用售电收入结算账户中并网售电收入用于归还贷款,由本行自动扣划。

借款人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的并网售电协议中应明确:(1)本行开立的专用售电收入结算账户为售电收入汇转账户;(2)借款人贷款如违约,该结算账户的扣划贷款本息权在贷款本息未结清前属本行。

第二十二条

贷款发放:经办营业机构按提款申请书和受托支付书的约定,将贷款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并受托支付到分布式光伏电站承建单位或关联企业在本行开立的指定账户,不得自主支付。

第二十三条

贷后管理:

(一)认真做好贷款档案资料的收集。

(二)担保期间客户经理应按贷后检查要求跟踪借款人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情况和并网售电收入汇转情况,确保正常扣收贷款本息。

(三)对第三方合作保证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贷后检查,跟踪企业的运营情况,对出现经营风险的,要及时发出预警。

第二十四条

贷款归还:贷款结清后,分布式光伏电站承建单位或关联企业为该户的贷款担保责任自动终结,贷款存续期间,若客户由于房屋搬迁等原因导致光伏电站不再发电,须提前结清我行贷款。

第二十五条

在办理贷款过程中,本行经办人员因主观原因致使贷款形成不良或造成损失,按本行有关规定处罚。对有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有关贷款调查、审批、发放、支付、收回等未尽事宜,严格按本行相关信贷制度、流程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江苏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 8 — 附件1:

江苏地区光伏发电成本收益分析表电站规模(KWP)3456屋顶占用面积(m2)19253238投资成本(万元)2.43.244.8年发电量(KWH)***0年补贴收益(0.42元/度)***03528年售电收益(0.378元/度)1587.62116.826463175.2年发电总收益(元)3351.64468.855866703.2 — 9 — 附件2:

个人光伏电站贷款承诺书

苏州银行:

根据本人与贵行经办营业机构签订的号《个人担保借款合同》,现作如下承诺:

1、本人自愿向贵行经办营业机构申请“光伏电站贷”业务,且家庭主要成员提供担保。

2、本人同意申请贷款并以家庭综合收入、并网售电收入为还款来源,因任何原因致并网售电收入不能偿还贵行贷款的,本人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偿还贵行贷款本息。

3、本人在贵行经办营业机构开设个人专用售电结算账户,自愿接受贵行的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同时个人专用售电结算账户(账号)为贵行扣款贷款本息的账户。

4、本人承诺在贷款未结清前,不变更售电收入结算账户。

借款人签字:

年月日

— 10 — 附件3:

单位光伏电站贷款承诺书

苏州银行:

根据本单位与苏州银行支行签订的编号为:

号《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号《保证合同》,现作如下承诺:

1、我单位自愿向苏州银行经办营业机构申请“光伏电站贷”业务。

2、我单位在苏州银行经办营业机构开设单位专用售电结算账户,自愿接受苏州银行的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同时单位专用售电结算账户(账号)为贵行扣款贷款本息的账户。

3、我单位同意申请贷款并以生产经营收入、并网售电收入为还款来源。

4、我单位承诺在贷款未结清前,不得变更售电收入结算账户。

借款人签章:

屋顶计划给江苏光伏业带来春天 篇3

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省人大代表荀建华等建议制定和实施《江苏省百万光伏屋顶计划》, 给江苏光伏产业带来春天。据不完全统计, 去年江苏省光伏产业规模大, 约占全国的60%, 总产值超过1 500亿元。

荀建华等代表认为, 发展光伏屋顶计划是最便捷可行的途径。除了政策支持之外, 实施该计划的资源充足。据江苏省建设厅统计, 2008年江苏城镇工业生产性和公共建筑面积分别为5.7亿和3亿m2, 乡村工业生产性和公共建筑面积分别为1.5亿和0.7亿m2, 合计工业生产性和公共建筑面积分别为7.2亿和3.7亿m2, 折合成可用屋顶面积约为4亿m2。按可用于屋顶发电的有效面积40%计, 装机容量可达20 GW以上。此外, 在财力方面, 如果按新能源发电补贴全网分摊的办法, 按照去年全社会用电3 000亿度计, 每度电加收0.001元用于补贴新能源发电, 每年可用的资金为3亿元。如果每度新能源电力补贴0.5元, 则仅此一项, 每年可补贴装机容量近600 MW。

江苏光伏 篇4

发布时间: 2014-03-11 来源: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打印此文】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如何报审备案

为推进我省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规范和加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江苏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该项工作由省财政厅与省经信委负责,办法第七条明确“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节能服务公司向公司注册所在地市级节能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初审,汇总上报省经信委、财政厅。对符合国家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由省经信委会同财政厅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由国家审定公布。”具体事项请与上述部门联系。

二、居民能否享受光伏发电补贴

以自然人身份在个人屋顶建设的光伏项目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在《关于继续扶持光伏发电政策意见》(苏政办发〔2012〕111号)扶持范围之内。

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价格,国家出台了实行全电量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含税),可向地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或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申请并网,并提供如下材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个人户口本、土地证、房产证等项目合法性支持性文件;

3、其他相关材料。

三、需要由发改部门立项审批、核准、备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体含义如何

江苏光伏 篇5

珠江供电所光伏电站所发电量全部上网,享受1元/(k W·h)的标杆电价,是南京首个享受此政策的低压并网光伏电站。

该项目利用珠江供电所300 m2的屋顶,采用380 V并网方式,光伏板总面积在108.7 m2,投资16万元,设计寿命25 a,累计可发电48.1万k 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43 t、减排二氧化碳480 t和二氧化硫2.91 t。按照江苏省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计算,该项目投资回收周期约为8.3 a。

江苏光伏 篇6

与依靠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一般产业集群相比, 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伴随市场、资源、利益分配等方面发育不足, 大都呈现出快速成长、快速衰退的短暂生命体征, 一旦环境出现变化 (如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政府原有的扶持政策和职能定位就很难继续助力集群的发展。 主要原因是, 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漫长的自适应、自调节和自增强, 当集群所处的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育不足、创新能力匮乏时, 很难培育出集群生长所需要的稳定的组织网络和治理结构,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集群就会失去应变能力而走向衰退因此, 深入探讨江苏省光伏产业集群动态发展进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和角色演化, 对于推动光伏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产业集群相关文献回顾

唐凯江 (2008) 从微观结构入手, 划分了集群内外部环境中蕴含的进化和退化因素, 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曲线的决定模型, 认为集群生命周期曲线是集群成功克服每一阶段退化因素的作用后形成的。 胡竹枝 (2010) 将集群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界定为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力量博弈的结果, 并指出要消除负外部性, 地方政府不仅要通过标准和税收约束企业行为, 还要界定产权, 引导外部性的内部化, 协调使企业、中间组织共同治理。

已有研究大都针对产业集群某一特定的、相对静态的层次从资源配置、外部环境、制度文化及创新机制等方面静态分析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发展, 对产业集群动态发展脉络涉及较少。

有效的集群治理对推动产业集群持续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作为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因素, 是地方利益主体与宏观管理层的统一体, 一方面有自身的利益诉求, 另一方面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提供服务, [1]为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支柱。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园区、英国剑桥工业园就是政府成功调节的典型。[2]目前对政府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政府对集群的政策性引导作用。 吴金希 (2012) 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 认为政府在抢抓机遇、应对市场失灵、承担战略使命、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 (2) 政府在集群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作用。 王其和 (2010) 从集群治理的角度, 考虑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萌芽、显现、稳定、衰退四个阶段中应采取相匹配的政府行为, 并指出产业集群成长越成熟, 政府的直接干预应减弱, 引导职能应加强。

虽然已有学者开始关注集群各个生命周期的政府治理模式, 但对政府在产业集群动态发展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及演化路径研究较少。 作为产业集群的“领导”, 政府如何在产业集群的动态演进中完成角色演化的任务帮助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二、政府角色演化路径选择

Porter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健全的集群网络、完善的创新机制、稳定的市场环境则是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来源。[3]通过建立如图1 所示的集群竞争力分析模型, 可以为明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政府角色定位提供依据。 其中, 集群网络包括上下游企业联结、横向企业合作、中介机构作用等;创新能力不仅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而且涵盖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以及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市场则包括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政府通过转化对集群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集群网络、创新能力和集群市场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度助力集群持续的竞争能力。

基于前述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并结合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模型, 本文对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从导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政府所应发挥的职能进行了定位并给出了角色演化路径 (如图2 所示) , 认为在政府正确的角色演化后集群步入成熟期以后不再衰退, 而是具备更加强劲的竞争能力。

1、导入期注重产业引导、开辟道路。 集群的导入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概念的出现无论在企业家和消费者中都需要一定的接纳时期。 政府首先要做的是识别产业, 即基于对当地文化环境、地域优势、经济条件的深刻认识, 从宏观上对产业集群的初步发展进行整体性规划, 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环境相匹配。 从市场角度看, 导入期的产业技术和产品前景巨大, 但市场需求一般较小政府应帮助集群培育市场, 利用其特有优势加大宣传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视角, 使得产业获得更多的机会吸引投资者和购买者的注意。

2、成长期减少约束、鼓励创新。 政府有意识地为企业提供一个自由、 宽松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 使其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我调节。 从创新角度看, 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费用要大于模仿创新, 企业难免出现“搭便车”现象, 造成集群内产品差异化程度降低, 阻碍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 此时政府应大力支持并协调集群内成员加快互动创新交流。[4]

3、 成熟期鼓励开拓新思路、 注重内涵式发展成熟期的集群网络同质化比较严重, 企业对知识的学习和转化能力减弱。 政府的作用相较于上一阶段应是强化的。 政府要扮演集群“再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寻求创新以实现主动适应, [5]为集群发展重新注入活力;帮助集群企业重新连接产品市场, 弱化外源式发展、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6]有意识地进行内涵式发展;加大力度支持集群内企业另辟蹊径、二次创业甚至三次创业, 集群内企业高度协同、良性竞争, 形成更稳固的模式来适应环境变化。

三、政府角色演化的实现机制

产业集群内的行为主体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机制, 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承担相应的主体功能[7]共同组成一个相互合作和制衡的自适应系统, 从而建立和维护集群持续的竞争力。 政府作为系统中特殊的成员, 在内部自适应过程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之下, 根据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调整自身职能定位。

1、集群内部的政府角色演化实现机制

从集群内部角度看, 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政府角色演化是一个自适应的过程。 政府作为系统特殊的行为主体更加关注集群全局的发展, 通过制定各种策略完成作为“服务者”的任务, 与集群内的其他成员共同学习推动集群健康成长。 虽然不断进行变化不是最优的学习策略, 但政府通过不断变换自身角色会激发出更有效的学习, [8]从而克服集群发展的路径依赖。

动态监测集群整体竞争力, 关注集群内企业的异常情况, 如突发性大规模减产、创新活动持续停滞等不正常态势, 及时引导集群内企业进行调整, 以免波及产业链条的连贯性。 包括政府在内的集群成员在集群发展过程中及时审视、反思, 政府不断调节各个时期的角色定位, 在市场机制不完备的地方发挥作用, 从而形成一种双环学习的循环模式, 集群呈现螺旋上升发展状态。

2、外部约束下的政府角色演化实现机制

如果单纯靠市场因素驱使地方经济增长发展, 高素质人才、产业价值链上利润最丰富的环节就会集中在凝聚力较强的大中型城市。 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主要是当地的GDP、就业和税收, 在逐步完善的政绩考核机制下对政府的考核也更加注重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9]单纯地依靠规模扩张、低成本竞争来增加GDP和税收已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 政府基于长期利益视角对集群进行全局性的优化配置, 避免产业链条过度集中、规模盲目扩张带来的GDP短期增长, 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对企业尤其是优质企业提供支持, 鼓励创新投入和冒险精神。

四、江苏省光伏产业提升策略

光伏产业是江苏新能源产业的主导产业, 也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具国际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 江苏省光伏产业园区集中分布在苏州、无锡、南通、徐州、南京、常州等苏南和沿海地区, 全省有600 多家相互配套的特色企业, 并拥有无锡尚德、中电光伏等多家龙头企业, 光伏总产量与产能均居全国首位, 光伏电池产能占到国内总量的七成、全球总量的1/4。 2010 年, 江苏光伏产业境外投资项目共20 个, 占全省同期境外投资总量的17.2%。 2011 年, 江苏省光伏并网发电新增300MW, 总量达400MW, 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国的58%以上,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产品占到全国产量的50%, 太阳能电池出口量达到52.3 亿美元。

1、江苏省光伏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发展初期, 具备商业前景的光伏产业并不具备充分的资金和市场, 江苏省地方政府独具眼光地识别出光伏产业并为其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招商引资提供土地、信贷担保、税费补贴及创新基金等各种扶持政策。 以无锡尚德为例, 无锡政府为尚德初期发展争取了11 个项目, 计3700 万元。 无锡政府明确的产业导向以及包括资金、土地、税收优惠等方面深厚的投入, 恰恰体现了政府在光伏产业成长初期的关键性作用, 对日后江苏省光伏产业的领军地位奠定了基础。

快速发展的背后, 问题也在日益凸显。 首先, 从光伏产业集群分布来看, 由于区域经济的行政分割, 江苏省光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集群的发育模式, 产业集群相互封闭、同质化严重, 产业优势大都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环节。 其次, 从市场环境来看, 欧美市场占98%, 大大增加了江苏省光伏产业的国外竞争风险。 最后, 从集群创新能力来看政府对网络创新的关注度并不高, 在初期成功引导光伏产业园区发展后开始出现介入企业内部运营的弊端, 把自己视作“风险投资商”并希望集群企业迅速做大甚至给出具体的扩张规划, 政府过多干预本该由市场主导的产业规模、集中度及淘汰机制而产生的负面效果不容忽视。

2、对策建议

(1) 完善光伏产业信息交流平台的功能。 依托于论坛、网站等形式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提供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更好地渗透到企业的研发中, 企业随时掌握最新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 集群根据各个区域的特色和优势发展具有根植性的价值链环节。

(2) 建立光伏产业共性创新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共性创新评估机制可以引导企业更加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地着眼于关键性的技术研发。 这种有选择性的投入创新支持而引发的良性竞争压力则更加有利于产业共性技术合作, 并构成集群发展持续的创新动力。 另外, 政府还可以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集群网络的完善与稳固, 为集群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琳.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治理与集群产出的传导机制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 2010, (2) :136—139.

[2]周泯飞, 魏江.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0, (1) :95—103.

[3]张忠湘.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 2010.

[4]Eisingerich A, Falck O, Heblich S, Kretschmer T.Cluster Innovation A long the Industry Lifecycle[R].Jena Economic Research Papers.Working Papers, 2008.

[5]郑文智.集群演化与区域产业根植性[J].工业经济研究, 2006, (1) :41—46.

[6]Martin R, Sunley P.Path dependence and regional economic evolu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6, (4) :395—437.

[7]Langen P.D..Governance in Seaport Clusters.Maritime Economics&Logistics, 2004, (2) :141—156.

[8]拉尔夫·D·斯泰西.组织中的复杂性与创造性[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江苏光伏】推荐阅读:

光伏扶贫05-11

光伏材料06-06

光伏照明06-08

屋顶光伏06-15

聚光光伏06-16

光伏行业06-18

光伏工程07-27

光伏波动08-24

光伏组件08-24

光伏农业09-02

上一篇:如何上好制图课下一篇:狂犬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