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免疫球蛋白

2024-10-17

人免疫球蛋白(共11篇)

人免疫球蛋白 篇1

手足口病在儿科中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具有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病情发展迅速等临床特点。主要常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个别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儿死亡, 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1]。有关研究表明早期静脉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封闭病毒抗原, 阻断病毒在体内的复制, 同时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阻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我院儿科从2012年5 月开始应用丙种免疫球蛋白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 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2 年5 月-2014 年2 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 例, 入选病例均符合2008 年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重症早期的诊断标准: (1) 精神差、呕吐、持续高热不退; (2) 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 (4) 末梢循环不良; (5)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6) 高血压和高血糖[2]。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男46 例, 女32 例, 年龄从1.0~5.5 岁, 平均年龄3.2 岁。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及多参数监测。同时给予患儿退热、抗病毒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如果患儿有继发性细菌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伴有呕吐的患儿应给予止吐药物和保护胃肠黏膜药物。伴有躁动的患儿在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发热的患儿给予降温处理, 防止高热惊厥。另外, 应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 防止病房内发生交叉感染。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处理的基础上早期给予患儿人免疫球蛋白2.0~5.0 g静脉注射。注射前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预防过敏反应[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平均体温消退时间、平均食欲改善时间、平均精神症状改善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4 个评定指标[4]。

1.4 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肌阵挛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体温下降至38℃以下, 肌阵挛症状好转。无效:患者体温无明显降低或升高, 肌阵挛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 ( 显效+ 有效) / 总例数 ×100%。其主要判定指标为发热情况[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或率之间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在平均体温消退时间、食欲改善时间、精神症状改善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评定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其常见致病菌为肠道病毒71 型和柯萨奇病毒A16 型, 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切断其传播途径。但是对于感染的患儿主要采取常规的降温、抗病毒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来控制病情。早期静脉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封闭病毒抗原, 阻断病毒在体内的复制, 同时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阻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7]。该研究观察组的平均体温消退时间 (1.5±1.1) d、平均食欲改善情况时间 (1.4±1.9) d、平均精神症状改善进时间 (2.4±1.0) d和平均住院时间 (5.5±0.8) d, 总有效率为84.62%。王芳等[8]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临床观察提到其治疗的具有一定的副反应, 该研究未涉及副反应方面的研究, 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 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具有症状恢复快、出院时间缩短等优势, 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熊燕.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8:134-135.

[2]陈葵, 曹贵兵.早期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6:236-237.

[3]钟秀华, 陈普拉, 慕容三群等.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9) :64-65.

[4]曹海丽, 李园园, 张涛.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1:167.

[5]罗北海, 谢冬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3, 5:297-299.

[6]马辉, 郁文龙.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11, 8:1030-1031.

[7]黄联飞.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12) :1805-1806.

[8]王芳.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7) :97.

吸烟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篇2

[关键词] 吸烟;IgG;IgM;IgA

[中图分类号] R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46-01

据WHO 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90 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香烟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1-3],可对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吸烟与非吸烟肺人群体液中IgG、IgM、IgA的含量,从而探讨吸烟对人体免疫球蛋白造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名志愿者均为男性,40名吸烟者年龄28~39岁,平均(32.3±6.2)岁;吸烟时间4~10年,平均(6.2±2.4)年;每天吸烟0.5~1包。40名不吸烟者年龄29~38岁,平均(33.5±4.9)岁。所有调查对象均排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及呼吸道疾病,无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

1.2 方法

所有检测对象于晨间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 左右,采血后立即分离血清采用速率透射比浊法测定,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上海长征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40名吸烟人群和40名不吸烟人群免疫球蛋白IgG 、IgA、IgM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吸烟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IgA、IgM)指标均大于吸烟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众所周知,烟草中含有约4 500种有机物成分,包括苯并芘、亚硝胺、焦油、丙烯醛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导致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病[4]。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可致人体免疫球蛋白较少,其原因可能是以下因素:(1)研究发现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在高浓度的烟溶液中活性受到抑制,同时细胞内游离Ca2+水平也会下降,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受到抑制而干扰B淋巴细胞的增殖,或者可能是由于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对细胞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故不利于B淋巴细胞生长增殖。(2)Faber[5]研究发现,烟草中的苯并芘可干扰DNA的复制,烟草中所含的致畸、致突变物质,可导致细胞的DNA损伤,另外烟溶液中某些物质可产生活性氧和活性氮间接作用于DNA[6],造成DNA 损伤,从而抑制B淋巴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的功能。(3)燃烧时的烟草会产生很多氧化剂,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当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不能够抑制氧化应激时,就会出现氧化/抗氧化失衡,而造成自由基的产生[7]。自由基通过对核酸进行一系列强氧化作用,严重影响蛋白质遗传信息的表达,使蛋白质表达量降低甚至消失,从而使免疫球蛋白生成减少。

本研究发现吸烟可致人体免疫球蛋白减少,吸烟是否为易引起许多系统疾病的病理基础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功焕.中国人群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1-60

[2] 虞凤祥.被动吸烟的危害[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3:148.

[3] 全国烟草工业科技情报站.吸烟与健康译文集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6:107-108.

[4] 赵贤四,熊振虹,廖晖.香烟烟雾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及遗传毒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16(5):287-288.

[5] Farber E.Cell proliferation a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cancer:a concept of doublful validity[J].Cancer Res,1995,55(17):3579-3762.

[6] Nakayama T,Kaneko M,Kodama M,et al.Cigarette smoke induce DNA single-strand breaks in humna cells[J].Nature,1985,314(6010):462-464.

[7] Ozguner F,Koyu A,Cesur G.Active smoking causes oxidativestress and decreases blood melatonin levels[J].Toxicol Ind Health,2005,21(1-2):21-26.

(收稿日期:2012-02-27)

人免疫球蛋白 篇3

1 临床资料

2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2008年住院患者, 男18例, 女8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48岁, 小于20岁4例, 20岁~30岁5例, 31岁~40岁6例, 41岁~50岁6例, 50岁~70岁4例, 71岁~80岁1例。其中耐药性结核3例,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例, 合并糖尿病4例, 其他均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26例患者均在积极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5 g/次, 间断或连用2~3次。与以往未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肺结核患者相比较, 发现有如下特点: (1) 结核中毒症状消失快, 提前5 d~10 d. (2) 治愈好转率高, 未见复发患者。 (3) 对耐药肺结核有显著疗效, 基本达到治愈。其中1例80岁患者达到治愈, 现已停用抗结核药物。 (4) 治疗费用相对高, 但是绝对值不高。 (5) 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以往显著提高, 情绪好转, 对战胜结核病有信心。 (6) 传染源:由于治愈率高, 成为传染源的几率绝对降低, 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

2 临床体会

具有抗体活性的血清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 又称为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分裂而成的一组特殊球蛋白, 在人体至少有五种免疫球蛋白, 即Ig G、Ig A、Ig M、Ig D、Ig E.免疫球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血清和其他体液中, 它们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都不相同。Ig G分布在血管内外, 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能保护出生3个月内的新生儿不受微生物的感染;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眼结膜等黏膜表面分布的是局部抗体;Ig A、Ig D在正常人血清中极少, 功能尚不清楚;Ig M的分子量最大, 仅存在于血液中;Ig E与过敏反应有关。人体内具有多道抗感染的防线, 在抗体产生和代谢过程中, 有多种因素参与, 并经历多种环节。在某些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 免疫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故障, 均可造成免疫蛋白异常而发生疾病。

本品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 G抗体, 另外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 所以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 能迅速提高患者血液中的Ig G水平, 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结核病变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参与, 是以杀伤性T细胞及单核和巨噬细胞活化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或迟发型变态反应[5]。这与多数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参与抗感染的过程不同。

许多学者提出, 结核病之所以卷土重来, 是与其病变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密切相关的。肺结核患者发病原因多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反复呼吸道感染, 气道的黏液-纤毛系统功能异常所致, 有一定的难治性。若不及时控制病情, 会造成患者肺功能下降及影响预后, 治疗费用及作为传染源的影响将扩大, 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大受影响, 对个人及对社会都没有好处。在治疗肺结核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 还应积极提高患者自身的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力, 以期尽快控制病情, 恢复肺功能,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1) 免疫替代作用, 静滴大剂量该药后, 可迅速提高患者血液中Ig G抗体水平, 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与抗结核药有协同作用。 (2) 免疫调节作用, 双向调节自身免疫, 迅速减轻患者结核中毒症状, 短期内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当然, 由于治疗患者例数相对较少, 不能够说明其在治疗结核病的显著作用, 但有一点可用来提示同道, 那就是对那些耐药性肺结核患者, 为提高其治愈率, 尽快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情绪, 不妨在临床上使用,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碧涯.警钟长鸣:防治结核病和艾滋病[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6, 19 (3) :131.

[2]屠德华.耐药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 (6) :342

[3]侯恕.呼吸疾病的营养支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6, 19 (3) :134.

[4]杨玉.老年肺结核[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6, 19 (4) :199.

人免疫球蛋白 篇4

肌球蛋白-Va是最具典型特征的肌球蛋白-V.肌球蛋白-Va参与细胞内小泡的`运输和在缺少微管的的神经区域的小泡运输机制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马达蛋白.本文以杭州当地水产品市场的成熟的雄性中华绒螯蟹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并发现肌球蛋-Va在中华绒螯蟹精巢中表达.

作 者:何莹 侯林 杨万喜 作者单位:何莹(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精子实验室)

侯林(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杨万喜(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精子实验室)

输白蛋白增强免疫力?误会! 篇5

白蛋白并非營养品

许多人将医疗上常用的白蛋白制剂当做营养品使用,认为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一旦觉得自己体质虚弱、精神不振或有其他不适时,便要求医生为自己输注白蛋白。

实际上,临床上使用白蛋白具有严格的适应证,把它当成包医百病的万能药或补品是不对的。蛋白是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物质,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具有维持血液正常渗透压、运输、解毒和抗休克等作用,也是组织修复再生的必要成分。它的功能主要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容量及抗休克等作用。在人体中,肝脏是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只要肝功正常,同时白蛋白没有消耗和丢失,人体是不需要额外补充白蛋白的。

白蛋白与球蛋白大不同

据了解,对于人血白蛋白的认识,人们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误区,认为人血白蛋白既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又能为人体提供丰富营养。其实,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分属不同种类的蛋白,球蛋白与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息息相关,而白蛋白并不参与机体抗体的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纯属无稽之谈。并且,在大剂量输注时,白蛋白制剂中的若干生理活性物质,偶有可能反而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其次,对于正常人来说,应用白蛋白补充营养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没有什么差别,应用过多反而弊多利少。因为白蛋白不仅缺乏一些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而且输入人体分解后,再利用率相当低,并可能促进自身原有白蛋白的分解。白蛋白注射进体内所分解的氨基酸,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能量燃料进行利用,重新合成蛋白质的比率较低。这意味着,目前一支三四百元的人血白蛋白制剂,普通人输注后,只能任其分解,供身体发热,这对医疗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美国联合保健联盟标准也指出,“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来说,白蛋白不能作为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用不用,医生说了算

白蛋白主要适用于急性低血容量患者,如失血性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白蛋白可作为扩容的首选药物。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腹泻、肝硬化、肝移植、肾病综合征、严重肺水肿、血浆置换、肿瘤、营养不良等时,患者同时伴有低蛋白血症,可输注人血白蛋白。还有就是在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肿中的应用,如脑水肿、肺水肿、肝硬化腹水等。

白蛋白作为药品,应用该由医生掌握,没有医嘱不能擅自使用。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史者、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患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贫血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白蛋白都是禁用或至少是慎用的。千万不要因为盲从而踏进滥用的陷阱里,否则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您的健康。

编辑/张宇 jtyy6727@163.com

人免疫球蛋白 篇6

关键词:婴儿重症下呼吸道,人免疫球蛋白,真菌,感染

呼吸道深部发生真菌感染较危险, 主要由于患儿机体免疫力差, 先天性免疫缺陷, 或者医院内各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繁殖引起[1], 此类患儿多数患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 如败血症、先天畸形、肺透明膜病等。此外与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显示使用超过两种抗生素、激素使用时长超过2周都是患儿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总之小儿深部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特点不明显但病情严重, 病死率高, 治疗棘手。近年来我院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治疗重症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婴儿具有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 我院ICU收治的46例重症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婴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病原学检测患儿血、尿、粪等涂片培养及涂片找菌丝两次或以上阳性及尸检后病理诊断确诊为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 其中治疗组男16例, 女7例, 平均 (4.2±2.5) d;对照组男11例, 女12例, 平均 (4.1±2.9) d。排除具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 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其他药物过敏史。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白细胞数等基线信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入院后立即常规给氧, 建立静脉通道,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每日1次推注氟康唑3~4mg/kg, 口服5-氟尿嘧啶100~150mg/kg分3次。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每日1次静脉点滴人免疫丙种球蛋白 (pH 4) 10g。起始速度为50mg/min保持15min无不良反应, 逐渐加速。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发热、有无皮疹、哭闹严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用药后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1.3 效果判定[4]

(1) 将临床疗效分为3个等级, 痊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痰真菌培养连续2次阴性;有效:患儿绝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 痰真菌培养检查连续2次阴性;显著纠正;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痰真菌培养阳性, 死亡。

1.4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痰菌阴转时间 (20.4±2.2) d, 对照组痰菌阴转时间 (25.9±3.2) d, 两组恢复时间具有显著差异 (t=3.341, P<0.01) ;治疗组病死率为8.7%, 对照组病死率17.4% (χ2=14.685, P<0.0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效应。治疗期间未见患儿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病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呼吸道深部发生真菌感染较危险, 主要由于患儿机体免疫力差, 先天性免疫缺陷, 或者医院内各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繁殖引起, 此类患儿多数患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 例如败血症、先天畸形、肺透明膜病等。此外与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 研究显示使用超过两种抗生素、激素使用时长超过2周都是患儿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总之小儿深部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特点不明显但病情严重, 病死率高, 治疗棘手未经及时治疗会出现一定的呼吸道症状, 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时双肺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部分病例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现象。如有合并感染的病例, 往往其病情较重有死亡的危险[2]。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对于患儿的康复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发生真菌性感染多与出生体质量、胎龄不足、分娩时状况有重要关系。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患儿、败血症、肺透明膜病等都是常见的基础病。新生儿发生真菌感染多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造成病情延误, 常见治疗方案既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结合, 但临床报道其发生副作用几率较高。针对此类重症新生儿使用抗真菌药物临床无统一方案, 发生耐药的概率也较大。我院采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此类患儿减少了真菌耐药的发生, 提高了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比单用抗真菌类药物效果显著,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儿具有安全、高效、副反应少的优点, 故可以作为临床优选。

参考文献

[1]叶华, 李莉符, 少萍清, 等.外科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2例临床观察[J].中广东医药, 2011, 32 (13) :1731-1733.

[2]王建文, 唐锁勤, 吕善根, 等.小儿深部真菌感染53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 11 (6) :431-432.

人免疫球蛋白 篇7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人免疫球蛋白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过敏性多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存在针头或黄豆大小瘀点、瘀斑和荨麻疹样皮疹,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皮肤破损和溃疡,还可累积肾脏、胃肠道和关节等器官,导致过敏性肾炎、消化道出血、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诱发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1]。因此,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治疗对保护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及时去除病因,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是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但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欠佳[2]。为此,本文探讨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佐治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男61例,女41例;年龄2~11(4.3±2.6)岁。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2~11(4.5±2.7)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和血生化检验确诊为小儿过敏性紫癜,分级重度;(2)患者符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适应证,可接受大剂量使用;(3)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治疗研究[3]。排除标准:(1)患者属非过敏性紫癜,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类似疾病;(2)患者存在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或免疫功能紊乱;(3)患者存在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内外科基础疾病或先天性发育异常、畸形等。

1.3 方法

2组患者收入院后首先给予重症护理,监测患者体液和电解质水平变化,指导卧床休息和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辛辣食物和牛奶、鸡蛋、鱼虾等易过敏食物。并给予抗组胺类药物扑尔敏或盐酸异丙嗪抗过敏、维生素C或钙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常规对症治疗,若患者消化道出血严重可给予西咪替丁抑制胃酸。试验组额外给予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即人免疫球蛋白[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g(5%,200ml),批号:国药准字S20103006]剂量1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入院后连用2d。对照组予人免疫球蛋白0.4g/(kg·d)静脉滴注,连用5d。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和尿常规、便常规等生化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儿接受治疗3d后未发现新的皮肤紫癜,紫癜症状和关节肿痛症状等其他伴随症状于治疗14d后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隐血试验阴性;缓解:患儿接受治疗14d后皮肤紫癜症状基本消失,关节肿痛症状等其他伴随症状有所改善,肾损害患儿尿蛋白、尿红细胞明显减少;无效:患儿接受治疗14d后紫癜症状不消失或反复出现,伴随其他并发症并加重[4]。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常见并发症包括肾炎、哮喘、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发病多见于幼儿和青少年,其典型代表为皮肤瘀斑、荨麻疹、破损和溃疡等皮肤症状,往往累及肾脏、消化道和关节等器官,具有多器官危害性,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出现中枢性昏迷等症状[5]。病因学研究认为过敏性紫癜与链球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药物、食物、虫咬等过敏原相关。其病理学发生基础是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通过补体激活途径导致其沉积部位的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壁及其周围发生特异性炎性反应,并显著升高血管壁通透性[6]。

因此,去除发病因素和过敏原,给予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和抗生素是其治疗的基本措施。此外,由于患者往往伴随多系统性病变,需额外给予消化道保护剂、关节功能药物等,造成用药过多,成分复杂,极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并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7]。为此,本文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药物和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针对性用药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药物。

大量免疫学研究证实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严重低下的症状,即多克隆性B细胞异常活化,而T细胞亚群紊乱。人免疫球蛋白提取自健康人血清,含有健康人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可直接弥补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抗体不足,使患儿从低或无免疫保护状态迅速达暂时免疫保护状态。人免疫球蛋白通过体内抗体抗原相互作用清除或杀死病原微生物,中和毒素,从而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并减轻变态反应所致的小血管炎,减少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缓解浆液外渗诱发的组织水肿[8,9]。

此外,人血免疫球蛋白还具有血液作用,通过封闭巨噬细胞受体以阻止其与血小板的结合,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破坏血小板,并通过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以抑制血液中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的结合,从而提高血液中血小板水平,提高凝血功能,避免微血管和毛细血管渗漏、出血形成皮肤瘀斑、破溃等症状。因此,人血免疫球蛋白是作用直接、有效迅速的免疫调节药物,可有效改善重度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情,本文效果证实其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蔡远芳,张能敏,叶水仙.两种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度、极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7):5694.

[2] 李秡.扑尔敏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61-62.

[3] 刘成胤.人免疫球蛋白、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9):85-86.

[4] Vcrmeench N,Stolm C,Fostier K,et al.An unusual case of hyperglycemia,abdominal pain and increased anion gap acidasis[J].J Emerg Med,2010,39(4):449-453.

[5] 陈淑侠,张伟.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3):62,91.

[6] 李惠丽.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254,255.

[7] 施建琴.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264-265.

[8] 向荣.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皮肤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289-290.

人免疫球蛋白 篇8

关键词:ABO溶血症,新生儿,人免疫球蛋白

最近几年,儿科疾病诊断中ABO溶血症成为多发疾病,以出生1~7 d新生儿为常见,且伴有多种突发性病症。医学研究认为,新生儿刚与母体分离,其身体免疫能力较弱,各个器官尚处于成长阶段,若患有ABO溶血症是极为不利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有效方式,可根据患儿病况有效控制相关病症。本次结合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录的50例患儿资料进行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ABO溶血症患儿50例,年龄1~7 d,平均(4±2.8)d;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5±1.9)d,女20例,平均年龄(4±2.6)d。临床初步观察,新生儿存在黄疸、贫血、呼吸异常、心跳加快等症状,初步诊断为ABO溶血症,与临床诊断标准一致。

方法:采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方式,一次大剂量疗法1 g/kg,于6~8 h内静脉滴入。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标准,将ABO溶血症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于治疗后2个月,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判断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具体效果。本次具体疗效评估标准:(1)治愈: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完全消失;(2)显效: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基本消失;(3)有效: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明显消失;(4)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结果

ABO溶血症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综合征。本次治疗后,治愈32例(64%),显效13例(26%),有效3例(6%),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本次2例患儿病情严重,短期无效,延长治疗时间后恢复正常。

从发病症状来说,ABO溶血症患儿通过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临床主要症状变化显著,治疗前,黄疸48例、贫血37例、呼吸急促33例、心跳加快28例;治疗后,黄疸1例、贫血2例、呼吸急促1例、心跳加快1例,对比前后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ABO溶血症临床表现: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于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多见于母亲的血型O型,婴儿A型或B型。疾病并不少见,但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则很少。通过研究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法,能够对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治疗效果。(1)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大多数出现在生后2~3 d。生后第1天内出现黄疸者占1/4左右。4~5 d黄疸达到高峰,以中度为主,少数为重度。可有拒食、反应差、尖叫等症状。(2)贫血:程度较轻,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在100 g/L以下)仅占5%左右。早期症状可能不重,但到生后2~6周发生晚期贫血,或到生后8~12周生理性贫血。(3)呼吸异常: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肝脾肿大骨髓及髓外造血组织呈代偿性增生,故引起不同程度肝脾肿大,镜检可见散在髓外造血灶。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在怀孕期或分娩时可有为数不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若彼此血型不合,母亲体内缺乏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母亲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ABO溶血症可发生在第一胎,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人免疫球蛋白是取健康献血员的新鲜血浆或保存期不超过2年的冰冻血浆,每批最少应由1 000名以上健康献血员的血浆混合。提取免疫球蛋白组分,经处理免疫球蛋白纯度应不低于90%,配制成蛋白浓度为10%的溶液。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本次治疗后,共48例有效,总有效率96%,本次2例患儿病情严重,短期无效,延长治疗时间后恢复正常,说明了此方法的治疗效果。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ABO溶血症疾病缺乏足够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异常心理,影响了治疗过程的畅通性,医护人员治疗期间需做好相关准备,护士需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避免不良心理或情绪阻碍了整个治疗过程[1,2]。

总之,ABO溶血症对新生儿健康发育有不利影响,临床可引起黄疸、贫血等常见症状。为了更好地抑制病症,需及时采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方式,为患儿创造更为有利的治疗环境,避免各种因素对患儿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3]。

参考文献

[1]阎进晓,李怡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8):2598-2599.

[2]洪艳,刘丹.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2):170-171.

人免疫球蛋白 篇9

关键词: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手足口病,护理观察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可引起口腔溃疡, 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 最终可能导致死亡。2008年4月至今我科采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5例, 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均为住院病人, 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男10例, 女5例, 年龄1.2~3.5岁, 平均1.8岁。病程10~18d, 均使用过抗炎、抗病毒及营养药物但疗效不满意者。无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过敏史。

1.2 治疗方法

遵循用药原则, 给予抗炎抗病毒以及营养支持药物, 重症患儿使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剂量为200~400mg/ (kg·d) , 连续3~5d。

2 护理对策

2.1 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 应及时就医, 避免与外界接触, 一般需要隔离2周。用过的物品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 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房间, 禁止吸烟, 防止空气污浊, 避免继发感染。

2.2 饮食营养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 胃口较差, 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让宝宝多喝水。

2.3 口腔护理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 要保持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不会漱口的宝宝, 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4 皮疹护理

衣服、被褥要清洁, 衣着要舒适、柔软, 经常更换。指甲不宜过长, 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宝宝, 应随时清理大小便,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 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防止感染。

2.5 发热的护理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 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 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退热后, 及时擦干汗液, 更换内衣, 避免着凉。

2.6 应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期间的观察与护理

2.6.1 严格掌握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禁忌证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禁忌证包括: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它严重过敏史者, 有抗Ig A抗体的选择性Ig A缺乏者。在使用之前, 应常规询问以上禁忌证, 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2.6.2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不良反应观察

一般无不良反应, 极个别病人可能出现头痛、心慌、恶心和轻微发热等反应, 通常与输注速度或个体差异有关。上述反应大多轻微、减慢输注或暂停输注即自行消失, 不影响继续用药。输注过程中应定期观察, 如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给予相应治疗。

2.6.3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 本品一旦开启应立即使用。未用完的部分应废弃, 不能再用。若溶液混浊或被冰冻后请勿使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2) 本品应单独输用, 不宜与其它药物或液体混合。 (3) 仅作静脉输注用。

3 结果

15例患儿经正规治疗全部治愈。4讨论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系由健康人血浆提取, 主要成分蛋白质中的95%以上为免疫球蛋白, 辅料为麦芽糖。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高疗效作用。从观察中得知, 使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效果良好, 并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在使用过程中, 应严格掌握其禁忌证、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而保证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人免疫球蛋白 篇10

如何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远离疾病困扰呢?通过日常饮食为宝宝补充适合的营养素无疑是个持续有效的办法。不少妈妈发现,商场奶粉区的导购员经常会提到——特别添加“乳铁蛋白”,可有效提升宝宝免疫力。“乳铁蛋白”这个词让妈妈们很好奇。育婴专家表示,适当补充乳铁蛋白可预防病毒感染、抑制细菌生长、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通过这三道防线提升宝宝免疫力,全面呵护宝宝健康。

防线一、构筑预防病毒感染的“屏障”

乳铁蛋白稀珍且益处颇多。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不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母乳中含有的乳铁蛋白能促进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感染。据中时健康网报道,在一定浓度下,乳铁蛋白几乎可达百分之百的抑制病毒效果,此结果已发表在著名国际医学期刊《Emercging lnfectiousDisease》上。浙江大学儿科研究所的俞惠民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与普通奶粉喂养的婴儿相比,食用乳铁蛋白强化配方奶粉的婴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防线二、打造抑制细菌生长的“利器”

除了抗病毒外,乳铁蛋白亦具有抑制多种细菌的效果。它能够结合铁元素,减少细菌对铁这种必需元素的吸收,抑制细菌的生长。乳铁蛋白还能与微生物菌体发生凝集作用,隔断外界营养物质进入菌体,致使菌体死亡,并对变异链球菌、霍乱弧菌等有直接致死作用。乳铁蛋白可限制特定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或杀灭动物的多种肠道有害菌,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对于宝宝们尚在发育的稚嫩身体来说,有了这把“利器”,自然就有了捍卫身体健康的抵抗力。

防线三、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杠杆”

乳铁蛋白能够促进黏膜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在机体免疫防疫系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约在1岁左右才发育成熟,他们的抗感染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肠道疾病,使营养摄入受影响。大量研究证明,婴幼儿的眼、呼吸道、消化道每天都有大量病源微生物入侵,乳铁蛋白能促进人体的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战斗力的作用和调节作用,对机体免疫反应起调节作用,为婴幼儿构筑起健康的免疫防线。

你的宝宝拥有免疫三重防线吗?

人免疫球蛋白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至2011年收入我院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 男16例, 女19例, 年龄0.5~6岁, 平均 (4.2±1.5) 岁。实验组40例, 男17例, 女18例, 年龄0.75~5岁, 平均 (3.8±1.2) 岁。两组在身高、体质量、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80例患儿均均符合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 (试行) ”中重症病例诊断标准[2]。80例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白细胞和心肌酶等均出现明显异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密切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呼吸的变化, 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 行消炎退热、抗病毒、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物理降温的同时, 可以肛门给乙酰氨基酚或口服布洛芬颗粒进行退烧。用青霉素或头孢对于疱疹多且形成溃疡同时伴有白细胞计数偏高的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静脉注射利巴韦林, 剂量为10mg/kg患儿体质量, 分2次静脉滴注给药。每次滴注时间在0.5h以上, 根据患儿病情连续给药3~7d。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患儿, 快速静脉注射甘露醇液, 降低颅内压。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重症早期就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免疫球蛋白, 每日给药剂量为2g/kg患儿体质量, 分2次进行静脉滴注给药。注射免疫球蛋白之前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0.3 mg/kg患儿体质量, 防止过敏。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的症状进行统计, 包括体温消退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1.4 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标准0.05, 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实验组体温消退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总时间分别为 (1.7±0.4) 、 (2.7±1.1) 、 (5.7±1.1) d。对照组体温消退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总时间分别为 (3.5±0.6) 、 (5.3±0.4) 、 (8.4±1.4) d。实验组体温消退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总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单位:d)

3 讨论

手足口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 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近年来, 该病在我国有流行增多的趋势[4]。轻症患儿早期有类似上感的症状如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 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患儿发热1~2d后开始在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 在口腔粘膜出现疱疹。轻症患儿病情较轻, 大多数可在一周内退烧、症状消退, 恢复健康。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 在发病1~5d左右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可致死, 存活下来也会留下严重后遗症。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 很容易危及患儿生命, 病死率很高。

治疗手足口病的原则是对症治疗[5]。目前并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临床主要采用消炎退热、抗病毒、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控制症状, 减少并发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 可以迅速控制病情, 防止恶化。人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可以和抗原起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从而阻止抗原危害人体, 可以帮助患儿迅速获得免疫保护, 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在本次实验中, 实验组体温消退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总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说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 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缩短病程, 加快患者恢复, 效果良好, 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体温恢复正常, 改善精神状况,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1年收入我院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治疗前症状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40例, 采用消炎退热、抗病毒、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结果 实验组体温消退时间、精神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总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体温恢复正常, 改善精神状况,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人免疫球蛋白,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熊燕.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 :45.

[2]王为达, 贾晓君, 马秀玲.手足口病2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4) :556.

[3]武玲.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2, 16 (5) :168.

[4]徐安然.重症手足口病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4) :274.

上一篇:旅行社变革管理研究下一篇:解决汽车常见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