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时间

2024-09-21

口服时间(共5篇)

口服时间 篇1

根据时间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方法, 对提高疗效, 节省药物, 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特殊意义, 能真正做到按“时”给药, 合理用药。

1需清晨服用的药物

1.1 降压药

高血压有明显昼夜节律性的特点, 无论是正常人或高血压患者, 在每日清晨的短短几小时内, 血压都将较大幅度升高。血压波动性越大, 导致心血管意外发生的几率越大, 控制血压昼夜波动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故1 d服用一次降压药多在清晨7时左右, 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 复方降压0号, 氨氯地平, 缬沙坦等;若一日两次用药宜在清晨7时, 下午4时, 不可临睡觉前服用, 以免夜间血压下降, 血压波动过大, 容易引起并发症。

1.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昼夜节律相当明显而恒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高峰是上午8时左右, 中午开始下降。长期使用该类药物会出现很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抑制垂体分泌, 导致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用药方法违反了时间药理学原理, 药物的应用干扰了人体自身皮质激素释放的昼夜节律。将传统的每日分次给药改为清晨7~8 h一次给药, 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 副作用最小, 可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 也很少发生停药危象。这类药物常用的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1.3 盐类泻药

如硫酸钠、硫酸镁等口服后应多饮水使药物迅速入肠道发挥作用, 服后4~5 h致泻。

2需晚上服用的药物

2.1 催眠药

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 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地西泮、艾司唑仑等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2.2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

人体内的胆固醇合成有昼夜节律性:在午夜至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 故对于降血脂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采用每日睡前顿服, 代替3次/d服药效果佳。

2.3 抗哮喘药物

与正常人相比, 哮喘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加, 通气功能下降, 并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所以当夜间或清晨气道阻力增加时即可诱发哮喘。哮喘多在夜间凌晨发作, 故1 d服用一次的抗哮喘药物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常用的药物有氨茶碱缓释片,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班布特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需服用2~3次, 可采用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 以利于药物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达到较高血药浓度。

2.4 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抗酸药

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 从中午开始升高, 夜间20时急剧升高, 22时达峰值。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都有极强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一般在疾病的急性期早晚服一次, 待疾病缓解稳定后改为每晚一次维持量。

2.5 阿片类镇痛药

曲马多、二氢埃托啡、哌替啶等镇痛作用昼夜节律主要受组织敏感性的影响。因人体的感觉以上午最为迟钝, 而夜间至凌晨最为敏感, 这与脑中存在内原性脑啡肽等止痛物质有关。这类药物夜间临睡前服用为好。

2.6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

清晨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交感肾上腺能系统兴奋, 促进体内代谢转化和排泄速度, 而晚上各组织器官松弛, 激素水平较低, 异烟肼个体化代谢影响较小, 有利于增强抗结核作用。故异烟肼夜间顿服较早晨顿服效果好。

2.7 其他

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需睡前服用, 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氟桂利嗪, 有嗜睡副作用, 需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润肠通便药, 如酚酞、液体石蜡等, 服用后8~10 h见效, 需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利于早晨排便。

3需餐前服用的药物

3.1 消化系统药物

①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 西沙必利大多在餐前服用;②胃肠道解痉药, 溴丙胺太林;③助消化药物, 多酶片, 乳酸菌等;④胃黏膜保护药, 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硫酸铝等。

3.2 降血糖药

为控制餐后高血糖, 降血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故格列吡嗪、格列奇特等;一日服用一次的降糖药则在早晨餐前半小时服用。

3.3 抗微生物类药物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等;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 吸收迅速应餐前服用。

3.4 其他空腹服用的药物

肠溶片均需空腹服用, 另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抗结核药如物利福平、异烟肼;普利类药物卡托普利等。

4需餐后服用的药物

4.1 食物可使其生物利用度增加的药物

有些药物由于其吸收部位及吸收方式的原因, 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利于药物吸收, 如维生素B2、普萘洛尔、氢氯噻嗪等需餐后服用。

4.2 刺激性的药物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H1受体阻滞要如异丙嗪等;化痰平喘药如氨溴索等;中和胃酸药如铝碳酸镁、胃舒平需餐后服用, 因进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总之, 苦味健胃药, 抗酸药, 胃肠解痉药, 肠道抗感染药, 利胆药等多为餐前服;驱虫药, 盐类泻药多空腹或半空腹服用;催眠药多睡前服用外, 其余都可在餐后服用。

5口服药注意事项

5.1 口服给药,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较静脉输注方法略差, 易受机体食物等方面多种方面意识的影响, 不适用于危重患者及胃肠道反应大的患者和吞咽有困难的老人和婴儿、及其他不宜口服用药的患者。

5.2 口服用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服药间隔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物作用机制选择适宜的服药物时间。

5.3 服药后稍活动然后再卧床休息, 服药时宜取站位, 多饮水送下, 以防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如口服抗生素、抗肿瘤药、抗胆碱药等如果饮水太少, 服药后立即卧床, 尤其容易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

5.4 肠溶、缓释、控释制剂口服时应整片吞服。将缓释、控释片、胶囊咬碎或到出服用会使其优点尚失, 甚至导致不良反应。有些药物如胃舒平最好嚼碎服, 有利于这些药物有效成分迅速溶出吸收, 较快发挥药效。

依据时间合理使用口服药物 篇2

关键词:时间,合理,使用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通常使用的药物有口服制剂、注射剂、膏药、酊剂等。口服是一种最简便最安全的给药方法。依据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给药, 既可降低毒性和提高疗效又可节省药物。本文对依据时间合理使用口服药物进行综述。

1 一天服用1次的药物

1.1 需早上服用的药物

1.1.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高峰是上午8时左右在血中达峰值, 每日分次给药方案改为每晨7~8时1次给药, 可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包括可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去炎松、倍他米松等药。

1.1.2 降压药。高血压疾病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特点, 1天服用

1次的降压药多在7:00左右服用。常用药物有可乐定、胍乙定、哌唑嗪、普萘洛尔、依那普利、拉西地平、坎地沙坦、利血平、胍乙啶、硝苯地平等。

1.1.3 盐类泻药。盐类泻药主要适应于治疗大肠便秘和消除肠道毒物, 主要有硫酸钠、硫酸镁等。使用盐类泻药应多饮水。

1.2 需晚上服用的药物

1.2.1 他汀类调血脂药。

人体内的胆固醇合成在午夜至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 应采用每日睡前顿服。他汀类调血脂药主要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1.2.2 抗哮喘药。

哮喘在睡眠时为高发期, 每晚8时口服1次的平喘效果显著优于每日2次给药方案。1日服用1次的抗哮喘药多在睡前半小时口服[2]。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孟鲁司特、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片等。

1.2.3 催眠药。催眠药需睡前半小时服用。常用催眠药有安定、硝基安定、阿普唑仑、咪唑安定、劳拉西泮、苯巴比妥、安泰乐等。

1.2.4 轻泻药。治便秘的温和泻药均需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次日早晨排便。

1.2.5 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均有极强的抑制胃肠分泌的作用。H2受体拮抗剂可制止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和疼痛。所以在疾病的急性期早晚各服1次。H2受体拮抗剂睡前顿服与分次疗效相同, 可减少不良反应。

1.2.6 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以夜晚临睡前服用为好, 因为午夜至凌晨最为敏感。阿片类镇痛药主要有二氢埃托啡、曲马朵等。

2 一日服用数次的药物

2.1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 决定服药时间, 半衰期短的药物, 一般每日3~4次, 半衰期长的药物一般每日1~2次, 。每日3次服药时间, 只有每8 h服药1次, 才能保证药物体内的血药浓度的稳定。

2.2 餐前服用的药物

2.2.1 降血糖药。降血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适合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有格列吡嗪控释片、罗格列酮等。

2.2.2 消化系统药物。

适合在餐前服用有潘立酮、甲氧普胺、西沙比利大多。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胶体次枸橼酸铋等均需餐前服用。

2.2.3 抗菌药物。空腹服用头孢克洛、环丙沙星等、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于餐后服用。

2.2.4 另外需空腹服用的药物。需空腹服用还有泛昔洛韦、利福

平等。

2.3 餐后服用的药物

2.3.1 普萘洛尔、螺内酯、氢氯噻嗪、维生素B2等, 餐后食物可使其生物利用度增加的药物, 餐后服用。

总的来说, 苦味健胃药, 增效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 利胆药, 多为饭前服;驱虫药, 盐类泻药多空腹或半空腹时服;催眠药, 缓泻药多睡前服以外, 其余都可以在饭后服[3]。

2.3.2 刺激性药物。

如阿斯匹林、萘普生、富马酸亚铁、氨溴索、氯化铵、氨茶碱、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苯海拉明、特非那丁、铝碳酸镁等避免对胃肠产生刺激, 需餐后服用。

3 口服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服药后要稍活动然后再卧床休息, 不宜服药后立即卧床, 同时服药时宜取站位, 应多饮水送下, 以防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容易引起药物性食管溃疡的药物服药后立刻卧床如抗生素、抗肿瘤药、抗胆碱药、铁剂等。应整片吞服和肠溶缓释、控释制剂不可咬碎, 应整片吞服。将缓释、控释片, 胶囊咬碎或倒出服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口服给药,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较注射方法略差, 不适用于危急、胃肠反应大的病人。口服给药不适合吞咽有困难的老人和婴儿。

4 结论

口服是一种最简便, 最安全的给药方法, 正确掌握口服药物的最佳服用方法和时间, 是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重要基础。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 选择最佳服药时间, 达到最佳疗效并可避免某些不良反应[1]。药物服用有餐前、餐后、空服、睡前服用等多种。使用口服药需根据药物与食物的关系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来决定的。服用药物还应该注意所吃食物与药物的关系, 如白酶与茶相克;硫酸亚铁片与食用油相克;抗贫血药与鲜枣相宜;扑热息痛与酒相克;抗生素与咸肉、奶油相克;先锋霉素与酒相克;黄连素与茶相克;抗过敏药与奶酪相克;抗过敏药与柑橘类相克;优降宁与牛奶相克;强心药与牛奶相克。复方降压片与芹菜相宜等。

参考文献

[1]刘玉才, 张军.临床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83~284.[1]刘玉才, 张军.临床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83~284.

[2]张奇志, 蒋新国, 裴元英.时辰药物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 10 (6) :405.[2]张奇志, 蒋新国, 裴元英.时辰药物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 10 (6) :405.

口服时间 篇3

我公司产品盐酸克林霉素片经过处方研究,现已进入中试放大阶段,在放大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各工序针对批量放大后,是否需要调整工艺参数。由于批量的成倍放大,导致物料混合时流动和翻转的模型发生变化,所以混合的最佳时间和混合均匀性均需要在当前批量下进行摸索。利用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可以轻松分析中试结果,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2. 最佳混合时间研究

所谓最佳混合时间,即指物料经过混合达到变异系数最小的时间,理论上物料含量的变异系数与混合时间的关系曲线类似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最佳的混合时间理论上应该是抛物线的最低点,但是在实际研究中,设计的取样点不可能是连续的,所以我们需要选用的最佳混合时间应该是我们所设计的变异系数最小的取样时间点。

盐酸克林霉素片产品计划生产3个批次,批量为120kg,其中活性成分投料30kg(折干折纯),辅料投料90kg,总混分活性成分含量为250mg/g。每个批次均进行最佳混合时间以及混合均匀性的研究,通过3批的研究结果观察该工序的重现性。

该产品进行总混前所有物料均已投入,总混设备为HTD600型柱式料斗混合机,总混时间设计为20分钟,并且分别在混合10、15、20分钟时停机进行取样,取样点按下图分布进行。

每个点取样3份,取第一份样品检验,另外两份样品封存备用。按上述过程生产后,3批抽样检验结果如下:

对于以上结果利用minitab软件分别对其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95%,分析结果p值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得知,3个批次的各个时间段抽样的样品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并且等方差(p>0.05),可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

方差分析结果得知,3批中试过程中,总混工序在15min抽样检验的结果变异系数最小,所以在设计的3个时间段内,15分钟为最佳混合时间。

在理论中,最佳的混合时间应该在15分钟左右。但在实际试验中,无法做到在连续时间段内取样,并不能把变异系数与混合时间的相关曲线通过无限多个试验点描绘出来。而且,这个相关曲线只是类似抛物线构型,并没有固定的函数关系,利用少量的试验点建立函数,推算其他的结果也并不精确。所以我们设计了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时间点来描绘这个模型。

3. 混合均匀性分析

确定了最佳混合时间为15min,但混合15分钟后,混合料仓内的物料是否混合均匀了呢?因为我们试验设计的是独立的时间点,没有模拟出整个时间段的数据,所以15分钟的时间点虽然在设计点中是变异系数最小的,但不一定在该时间点物料就混合均匀了。对此应该通过检验结果对3个批次的混合均匀性进行统一评价。通过假设检验确认3批混合15分钟的产品,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含量均值是否等于理论处方含量250mg/g。

上面已经对每次抽样的结果进行了正态性检验,所以不需要在重复进行,仅针对15分钟的抽样结果进行单样本的t检验即可。检验结果见下表:

由t检验结果得知,3个批次的均值与处方理论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可认为均值等于250mg/g。

经过统计学的检验,可以确认最佳混合时间15分钟下,物料是均匀的。通过这次试验找到了混合工艺中最合适的时间。从理论上来说,15分钟这个时间点并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在实际试验中几乎不可能找到那个准确的时间点。理论上通过无数次试验是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但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向理论的最佳时间点靠近一小段都要付出巨大的资金。虽然15分钟是相对有所偏离的参数,但是通过统计学检验可知,结果已经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所以权衡两边的条件下,我们选用了混合15分钟作为日常生产的固定工艺参数。

4. 结论

利用方差分析可以快速并准确的判断总混工序的最佳混合时间,通过对各时间段变异系数的比较能直观的反应出各时间段样本的离散程度,把最佳混合时间的结果直接量化出来,利于人工比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佳混合时间下的样本虽然是变异系数最小的样本,但是变异系数最小并不能代表整批产品是否混合均匀。我们通过参数检验,在一定水平上检查样本均值是否等于处方理论均值,可以直观的得出是否等于的结论,这个为我们判断总体的均一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判断途径。

在药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据,这些数据均符合各种各样的统计学分布,利用合适的统计学工具可以有效的分析这些数据,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给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根据。

参考文献

[1]关蕾.统计过程控制(SPC)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运用[M].中国医药指南.2013-02-28.

[2]乐健,刘文英,杨静化,安登魁.多元线性模型预测药物的稳定性[N].药学学报.1996-11-28.

[3]陈思源,董敏,樊树海.基于正交试验的新药中试工艺参数设计[J].工业工程.2010-12-15.

[4]王明娟,胡晓茹,戴忠,马双成.新型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源于设计”[J].中国新药杂志.2014-05-12.

[5]田祥学,韩文.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统计学方法及案例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25.

口服时间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结肠镜检查病人180例,男96例,女84例;年龄21岁~72岁(46.5岁±2.0岁)。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21岁~70岁(45.5岁±3.0岁)。B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25岁~72岁(48.5岁±2.0岁)。C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2岁~69岁(45.5岁±3.0岁)。3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肠道准备方法

3组病人肠道准备前采用相同的治疗饮食,即在检查前2 d 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前1 d 进流质饮食,检查当天晨禁食。A 组于检查前1 d 20:00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盒(含A、B、C各1小包)完全溶解于1 000 mL温开水中首次服用500 mL,以后每隔10 min~15 min服用1次,每次250 mL,直至服完。1 h后服用另一盒。B 组于检查当日06:00开始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每盒配制成溶液1 000 mL,服用药液的方法同A组。C 组于检查前1 d 20:00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盒配制成溶液1 000 mL,之后于检查当日06:00再服用1次,服用药液的方法同A组。3组饮用水温以30 ℃~40 ℃为宜,服用过程中均来回走动并轻揉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排泄。

1.2.2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2.2.1 肠道清洁效果评定

Ⅰ级(肠道准备满意):肠腔内无粪便或残渣,无粪水潴留,肠液清亮,操作顺利,观察良好;Ⅱ级(肠道准备比较满意):肠腔内无粪便残渣,肠腔内有污浊粪水,操作比较顺利及观察基本清晰;Ⅲ级(肠道准备不满意):肠腔内有粪便残渣或粪块,操作不顺利,甚至因肠道准备不足,检查或治疗被迫停止[2]。

1.2.2.2 病人主观耐受度分级

优: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良:腹胀、轻微腹痛或头晕乏力;差:有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出冷汗等表现[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肠道清洁程度比较

3组病人肠道准备均符合要求,3组病人肠道清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病人主观耐受度比较

3组病人主观耐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良率高于A组、B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肠道准备方法较多,使用时要考虑经济、方便、副反应少、多数病人易接受、清洁效果较好的方法。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非吸收性非分泌性等渗的口服肠道清洗液,其组成成分为每袋含氯化钠1.46 g、无水硫酸钠5.68 g、氯化钾0.74 g、碳酸氢钠2.93 g、聚乙二醇4000 散剂59 g及蒸馏水,用硫酸根代替氯离子的吸收而主动吸收,保持肠腔内粪水近似等渗液,短时间内不被肠黏膜吸收,也不至于引起大量外渗而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4]。因此,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通过对3组不同时间段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方法的观察,发现3组清肠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3组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比较,发现3组病人都要求2 000 mL左右液体的摄入量,A组和B组在短时间内摄入2 000 mL液体可造成胃扩张,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C组将2 000 mL分隔开时间服用,既达到了肠道清洁作用,也不会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且无腹痛。 A组于检查前1 d 20:00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排泄次数的增多一定程度影响了病人夜间的休息。B组于检查当天06:00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多数病人由于担心肠道准备不充分,造成心理负担而产生紧张情绪。C组于检查前1 d 20:00及检查当天06:00分2次各服用1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能够保证病人的睡眠时间,也有利于缓解病人检查前的紧张情绪。

理想的肠道准备应安全、迅速、清洁效果好、简便、经济、不良反应及对病灶刺激少[5]。本文中C组时间段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达到了镜检所需的肠道清洁标准,且不良反应少,容易为病人接受,减轻了病人的思想负担,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而且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本研究显示,C组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好、服药后伴随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甚至虚脱等不适)少,临床评价效果好,是较理想的结肠镜前肠道准备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180例结肠镜检查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A组检查前1d20:00服用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B组检查当天06:00服用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C组检查前1d20:00及检查当天06:00各服用1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比较3组病人肠道清洁度和主观耐受度。[结果]3组病人肠道准备均符合要求,3组病人肠道清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主观耐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良率高于A组、B组(P<0.05)。[结论]检查前1d20:00及检查当天06:00各服用1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病人易于接受,是比较理想的结肠镜前肠道准备方法。

关键词:肠道准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结肠镜检查

参考文献

[1]朱爱红.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研究[J].中华医药指南,2008,6(7):55-56.

[2]张宏博,成晓娟,李军昌,等.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1):37-39.

[3]林承琼.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3种方法效果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3):312-313.

[4]Herves,Leroiam,Mathier,et al.Effects of polyethylene glycd 4000on 24hmanometric recordings of left colonic motor activity[J].EurJ Castroenterd Hepatol,2001,13(3):664-654.

口服时间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收集了符合人选条件的115例患者,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0岁.有明确的持续性无排卵病史,无卵巢、子宫肌瘤及生殖系统畸形病史。月经周期正常者18例,月经稀发78例,闭经者9例,月经频发者5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例。所有入选病例均无氯米芬、达英-35药物禁忌证。

1.1.1 女性激素水平

自月经第3天,取空腹血检查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所有病例FSH、E2趋于正常,T、FSH偏高LH/FSH≤2。我院采用进口罗氏1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名免疫分析仪,全配套进口E2、P、FSH、PRL和试剂盒及相关试剂,按说明书操作。

1.1.2 子宫内胰病理改变

所有病例未用任何激素药物前,或停用性激素2个月后,自月经来潮6h内来院做诊断性刮宫,刮出子宫内膜送病理均报:增殖期子宫内膜.

1.1.3 卵巢形态

早卵泡期阴道超声(TVS)检查,卵巢体积比正常增大,卵泡是呈“链珠串”样,10个以上,直径2~9mm,治疗前2个周期TVS监测无优势卵泡生长。

1.1.4 其他

监测基础体温(BBT)均为单相,男方精液常规检查表现正常,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的均通畅。

1.1.5 促排卵史

符合以上条件的病例入选至少3个周期常规剂量氯米芬(50~100mg/d,共5d),促排卵失败或一个周期大剂量(150mg/d,共5d)促排卵失败。

1.2 用药方案

达英-35自月经来潮(即阴道流血)第5天开始,1片/d,连续服用21d,每天在同一时间口服,连续用至少3个周期,复查性激素、T、LH水平正常后停药.停止服用达英-35后的第1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氯米芬50mg/d,月经第11天开始行TVS监测。形成优势卵泡(最大卵泡直径>14mm)则停服氯米芬;虽有卵泡生长,但未形成优势卵泡者继续服用氯米芬50~100mg/d,直到出现优势卵泡为止,连续服用超过12~14d仍未见优势卵泡形成或原已生长的卵泡不再增大或反而缩小则停药。待优势卵泡生长到直径18~20mm左右,用半定量尿LH试纸,(昆明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出现阳性者,当日HCG500uim qd,2d,以促卵泡排出。

1.5 观察指标

我院采用TVS是美国GE公司生产V730,探头频率5~9MHz,具有丰富B超经验的人员传人操作。服药后常卵泡监测。见到优势卵泡后每天TVS监测,注意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是否与卵泡大小同步,卵泡数目及大小,卵巢体积。

1.6 氯米芬临床效果判断标准[1]

①促排卵失败;a.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尿LH峰出现48~72h仍无排卵迹象,或者反而见卵泡不断增大;b.卵泡闭锁:尿LH阴性,优势卵泡直径<14mm卵泡即缩小;C.无卵泡发育:卵巢原有窦状卵泡未见增大,无优势卵泡形成。②促排卵成功:尿LH峰出现24~48h后TVS证实卵泡消失或明显缩小变形,或伴子宫直肠窝液性暗区。

1.7 统计学处理

根据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常规服药组(氯米芬50mg/d,共5d)和延长服药组两个部分。相关指标用表示,并对用药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U检验。

2 结果

2.1 服药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

服用达英-35后均有阴道流血,有9例发生恶心、呕吐,此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余无明显不适症状。不良反应率占7.7%。其中T、LH有明显下降,值分别为(30.47,54.73,P<0.01),LH/FSH显著下降(μ=12.00,P<0.01).而FSH略有下降,E2无明显改变,采用t检验与服药前激素水平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接近正常,见表1。

服药前后比较:*P<0.01

2.2 两种服药方法促排卵情况的比较

服达英-35后,约1/3患者对氯米芬的耐药性消失,延失服药后又有约1/3的患者成功排卵,少部分发生LUFS,而且延长服药组明显偏多,部分患者有卵泡生成,但未形成优势卵泡。与常规服药组相比,延长服药能明显提高总体促排卵的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3 讨论

3.1 两种药物治疗原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

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它的每个环节均有其独特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并且互相调节、互相影响。由于许多原因形成下丘脑的异常反馈信号,使GnRH分泌频率增加。LH增多,并进一步刺激卵泡膜细胞和间质细胞分泌大量的雄激素。而高雄激素可以抑制卵泡发育,促进卵泡闭锁,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时应先降低激素水平,减少LH的分泌,阻断恶性循环。有个别报道连续服用避孕药2个月,同期可以对将近100%的患者成功抑制HpoA轴的反馈活动[2],使LH/FSH降低,并在卵泡早期明显降低雄激素水平,这种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善卵巢的微环境和功能活动,提高氯米芬的作用[3]。达英-35口服抑制LH分泌,降低雄激素水平,从表1中可看出用药后比较P<0.01,有明显可比性。同时具有极强的周期控制能力,对恢复HpoA有调节作用。常规氯米芬用药为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连续5d可以促进垂体持续分泌Gn[4],从而有效募集优势卵泡[3]。我们选用的达英-35,氯米芬两种药物相结合,可以从多个方面对不排卵的原因进行纠正,提高排卵率。在115例受试病例中,约1/3的病例排卵成功,这说明两种方法都有促排卵作用,值得应用。

3.2 对促排卵的探讨

卵巢对氯米芬耐药使促排卵失败,而延长服药时间可以监测卵泡的大小调整剂量和时间,保持用药浓度始终在较高水平,使得发育迟缓的卵泡有时间充分发育,由于氯米芬影响颗粒细胞的黄素化,并影响LH峰值和黄体功能,导致LUFS的发生。从表2中证实,延长服用氯米芬使LUFS和卵泡闭锁的发生率更高,但是有盆腔粘连,卵巢皮质过厚的患者也可引起排卵障碍。因此LUFS的发生不一定完全与服用氯米芬有关。

通过我们的临床研证,初步认为口服达英-35配合氯米芬延长服药时间,对部分持续性无排卵患者可调整HpoA,提高促排卵率,且时间短,剂量小。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临床研证中,由于子宫内膜情况记录不够详细,未列入重点研究之内。部分病例因种种原因后期加用辅助生育技术,使妊娠率难以统计。总之,我们认为此法方便简单,安全可靠,在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文军,陈晓燕,曹缵孙.阴道超声扫描对多囊卵巢综合的诊断价值[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1):60-62.

[2]Branigan EF,Estes MA,et al.Trestment of chronic anovu- lation resistant to clomiphene citrate(CC)by using oral contraceptive ovarian suppression followed by repeat cc treatment [J].Fertil Steril,1999.71(3):544-546.

[3]Gysler C,March D,Mishell R,et al.A decade,s experience with the individuaLized clomiphene treatment regimen in- cluding its effect of the postcoital test[J].Fertil Ster,1982,37 (2):161-167.

上一篇:财政资金运作下一篇:设备材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