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口服

2024-10-18

甘露醇口服(共5篇)

甘露醇口服 篇1

清洁肠道是妇科手术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是确保手术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也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腔镜、阴式手术在妇科手术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 但肠道准备在术前准备中的作用并未因此而降低, 反而有增高的趋势。传统的清洁肠道的方法很多, 如:口服硫酸镁、番泻叶, 反复清洁灌肠等, 往往肠道残留粪便、气体较多且副作用多, 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口服硫酸镁、番泻叶等可导致病人恶心、呕吐、腹痛或因腹泻次数较多, 出现脱水现象而反复清洁灌肠操作繁琐、病人痛苦而不易被病人接受。我科自2006年以来, 采用口服甘露醇后再灌肠的方法清洁肠道,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6月, 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 年龄17~75岁, 其中子宫肌瘤53例, 子宫脱垂并阴道壁脱垂23例, 附件肿瘤14例, 子宫腺肌病10例。

1.2 方法

术前日下午14时用20%甘露醇250ml加温开水1 000ml分次服用, 1h内服完。一般口服1.5~2h开始腹泻, 平均腹泻次数为6次, 持续2~3h。同时配合术前3~4h行温水灌肠, 至排出液与灌肠液一样清洁为止, 一般1~2次即可。

1.3 结果

经口服甘露醇并配合灌肠的患者, 无1例出现手术视野不清、术中排便污染手术区及术中损伤肠管。

2优点及注意事项

(1) 用此法清洁肠道成本低、作用快, 患者痛苦小, 有效率高, 患者无明显的副作用。偶有恶心、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尚能忍受。嘱患者可间隔服用并卧床休息。 (2) 术中肠胀气发生率低,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减少了患者的不适, 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3) 护士工作量减少, 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4) 注意年老体弱者用药后应及时补充水分, 以防止血容量不足和血压过低而致虚脱。

3讨论

20%甘露醇注射液属高渗溶液, 静脉给药有很强的脱水利尿作用。口服甘露醇后, 因其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 在肠腔形成高渗环境, 不但可阻止肠腔内水分的吸收, 还可使肠道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肠腔, 从而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 加速大便排泄, 达到排空肠道的目的。但个别对药物敏感者, 口服甘露醇后腹泻次数明显增多, 有的甚至可导致出汗、虚脱、影响睡眠等, 所以在口服甘露醇前, 除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外, 还应做好心理护理, 多关心、安慰患者, 老年人及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尤其应注意观察, 腹泻较重的要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综上所述, 口服20%甘露醇用于妇科手术前清洁肠道是患者和临床医护工作者均乐意接受的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甘露醇口服 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8-02

[摘要]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甘露解热口服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1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点滴,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甘露解热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转为符合住院标准的病例比率。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转为符合住院标准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甘露解热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定,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利巴韦林气雾剂;甘露解热口服液;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2008年5月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属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无特效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2009年4月-5月本院手足口病隔离区留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病人总数218例,其中男130例,女88例,年龄6月~7岁,其中<1岁42例,1~3岁120例,3~5岁41例,>5岁15例,体温<37.5℃179例,37.5℃~38.5℃39例,所有病人均符合手足口病病人门诊留观标准:病程48小时内,体温375℃~38.5℃之间;睡眠时间正常;无呕吐,肌阵挛、烦躁、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可见典型皮疹,精神可,面色正常,呼吸、脉搏在正常范围,心肺听诊正常,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3岁以内者除外);外周血象WBC<12×109/L;不合并其他感染。

1.2方法:将21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08例,其中男66例,女42例,年龄<1岁20例,1~3岁57例,3~5岁21例,>5岁7例,体温<37.5℃88例,37.5℃~38.5℃20例;治疗组110例,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1岁22例,1~3岁63例,3~5岁20例,>5岁8例,体温<375℃91例,37.5℃~38.5℃19例,两组发病年龄、体温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首次使用1小时内喷4次,一次2-3揿,以后每2小时1次,共4次(下午起喷)或8次(上午起喷),第2天,每2小时1次,共喷10次,第3、4、5天每天4次,每次2-3揿,联用甘露解热口服液,年龄1~3岁10mlq6h,年齡4~6岁20mlq6h,两组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C及多饮水,补充液体等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呕吐、多睡、精神差、肌阵挛、烦躁、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面色苍白、呼吸快,脉博快超过正常范围,心肺听诊无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3岁以内者除外);外周血象WBC>15×109/L,合并其他感染;有以下项中任何2项者收入住院;病程72小时之内,体温虽不超过38.5℃,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睡眠时间虽不多,但精神萎靡;外用血WBC在12×109/L-15×109/L之间,呕吐1~2次。

2结果

见表1。

统计学结论:经u检验,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皮疹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转为符合住院标准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空气飞沫、唾液、粪便、污染水和食物等多途径进行传播,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

手足口病发生于夏秋季,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一两岁小儿多见,年长儿感染症状较轻,除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外,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纳呆、腹痛、大便秘结或不畅等。

症状轻者1周左右皮疹消退,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而痊愈,中医学认为,手足口病是外感时邪疫毒与肺心脾经内蕴湿热(毒)相搏,“随其虚处而所著”外泄郁结肌表所致。肺主表,人身之华盖,风湿疫邪,首犯肺卫,肺气失宣,邪正交争则发热,脾主肌肉四肢,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时疫之邪与脾经内蕴湿热相搏结,外泄于体表,则可见手、足、口红斑或疱疹,咽喉为胃之门户,时疫之邪与内蕴湿毒相搏结,上蒸口腔、咽喉,故口腔粘膜,咽喉见疱疹或溃疡,舌为心之苗,心脾两经湿热与邪毒循经上犯,则见舌面疱疹。湿热病毒和时邪疫毒多从口鼻而入,自鼻而入者,首犯肺卫,肺气失宣,出现肺卫表证;从口而入者,先犯脾胃,出现纳运失调等脾系症状,本病多发于夏秋季,中医学认为,夏季暑邪当令,最易伤人,特别是小儿时期,神怯气弱,气血未充,脏腑未坚,不能抗御暑邪,一旦被暑邪所侵,正不胜邪时可卒然发病[1]。邪毒初犯,肺气失宣,卫阴被遏,脾气失健,胃失和健,则发热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邪毒蕴郁,气化失司,水湿内停,与毒相搏,外透肌表,则发疱疹。感邪轻者,疱疹仅见于手足,肌肤及口咽部,分布稀疏,全身症状轻微,若感邪较重,毒热内盛。则疱疹波及四肢、臀部,且分布稠密,根盘红晕显著,全身症状深重。

甘露醇口服 篇3

1 口服甘露醇肠道清洁的作用原理和和禁忌证

1.1 作用原理

甘露醇注射液是高渗透性结晶溶液。由口服进入肠道后导致肠腔内高渗环境, 水分自肠壁渗至肠腔内, 使肠腔内容物含水量迅速增加, 肠腔内容量骤增, 刺激肠壁传入神经末梢, 反射性促进肠道蠕动, 使肠壁压力感受器产生排便反射, 达到加速通便和清洁肠道效果。口服甘露醇注射液后一般15~30min开始排便, 持续时间3~5h。

1.2 禁忌证

国内外文献[1,3]详细说明了口服肠道清洁剂的绝对和相对禁忌证。除此以外, 口服甘露醇肠道清洁时, 其禁忌证还应该包括以下几点[4]: (1) 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 (2) 充血性心衰、代谢性水肿、中枢神经器质性病变、严重失水者; (3) 除颅内手术以外的颅内活动性出血者; (4) 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淤血者; (5) 孕妇, 甘露醇可透过胎盘屏障, 引起胎儿水肿。

2 口服甘露醇肠道清洁的主要方法

2.1 口服甘露醇前的饮食控制和缓泻剂使用

给相关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 可提高肠道清洁有效性。目前, 日常操作流程中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 一般患者检查前1~2d进食低渣半流质, 如稀饭、线面、肉汤等, 不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 上午检查者, 检查前1d晚餐后至检查当日晨起禁食、可不禁水[5~8]。下午检查者, 检查当日早餐进食流质, 中午禁食[8]。 (2) 便秘患者要求检查前1~3d低渣、低脂、半流质饮食, 禁食肉类和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 检查当日晨开始禁食[5,6,9,10], 必要时根据医嘱服用轻质液体石蜡[10], 或其他缓泻剂[11,12]。

2.2 甘露醇口服方法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1]建议检查前4~8h, 10%甘露醇溶液1000ml于30min内口服完毕。但临床实践中, 由于患者具体病情和肠镜检查时间等不同, 产生了诸多不同方法: (1) 检查前4~8h口服20%甘露醇250m1, 然后30min内服温开水1500~2000ml[13]。 (2) 检查前4~6h口服20%甘露醇250m1, 10min内服完, 紧接着服用补液盐500ml, 之后每隔10~15min服250ml, 总量不超过4L[8];或间隔30min后口服兑温开水的补液盐2000ml[14]。 (3) 分别于检查前1d晚8:00[5]、检查当日晨5:00[15,16]、9:00[17]口服20%甘露醇250ml, 接着口服5%葡萄糖盐水500ml[15];或5%葡萄糖盐水、10%葡萄糖各500ml在30min内服完[15];或5%葡萄糖盐水2000ml于2h内服完, 并适当饮水[17];或以750ml/h的速度加饮5%葡萄糖盐水2000ml以上[5]。 (4) 检查前5h将20%甘露醇250ml加入等量温开水口服, 15~20min内服完, 再口服5%葡萄糖盐水, 直至排出水样便[18];或将25%甘露醇注射液250ml与温开水2L混合, 1.5h内服完[19]。 (5) 检查前2~3d半流少渣饮食, 并口服10ml轻质液体石蜡, 3次/d, 检查当日禁食, 8:30口服20%甘露醇250ml, 30min内口服糖水或盐水1500ml[10]。 (6) 检查前2d口服酚酞片300mg/d, 检查前1d晚19:00口服25%甘露醇250ml, 10min内喝完, 之后喝温水2500ml, 检查当天凌晨禁食, 5:00再次口服25%甘露醇250ml, 后喝温水500~100ml[11]。 (7) 检查前1d晚21:00口服蓖麻油40ml, 检查当天凌晨4:00口服20%甘露醇250ml, 并服用2000ml温开水, 2h内服完[12]。

2.3 不同方法之间的异同

上述方法中, 多数采用的饮食调节方法是:一般患者检查前1~2d、便秘患者检查前2~3d低渣、半流质饮食至检查前1d晚, 检查当日晨禁食;便秘患者于检查前1d晚餐后1~2h给予酚酞片 (果导片) 、蓖麻油或轻质液体石蜡等缓泻剂。

大多数研究在检查前4~8h口服甘露醇和辅助液体 (葡萄糖、糖盐水、生理盐水、温开水) [9,10,13,15,16,18], 且以20%甘露醇+糖盐水的组合方法较为多用。甘露醇多数1次使用250ml注射液1瓶[5,8,9,10,12,13,14,15,16,17,18], 也有用25%甘露醇溶液者[11,19]。不同方法、不同组成成分辅助液体的服用量差别较大, 500~4000ml不等。笔者认为, 应该结合患者的体质状况、检查时间和服药过程中的反应情况等, 密切观察和调整口服液体总量。除混合服用外, 多数研究要求甘露醇注射液在5~10min内喝完, 间隔20~30min后服用辅助液体, 且多数要求在1~2h内全部喝完。但应当注意的是, 服药速度过快, 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缓泻剂+甘露醇组合方法主要适用于便秘患者。

3 口服甘露醇肠道清洁效果评价

虽然Boston肠道准备量表是一种评价肠道清洁度有效和可靠的方法[20], 但国内评价标准并不统一, 尚缺乏对肠道清洁剂最优化使用的随机对照研究[2]。目前对于肠镜检查口服甘露醇肠道清洁程度的评价多数分为:Ⅰ级 (优, 完全清洁) ;Ⅱ级 (良, 清洁) ;Ⅲ级 (差, 不清洁) 。其中Ⅰ级+Ⅱ级为清洁合格或有效, 多数以排便近于清水, 或接近透明状态视为检查前的可接受状态[5,6,8]。也有研究[10,12]将上述第Ⅲ级 (差, 不清洁) 细分为“中等”和“差”两级。但笔者认为此二者并无本质差别, 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断结果, 原则上需要重新清洁肠道。

近期资料表明, 其总体清洁有效率为53.33%~95.71%, 平均80.56%[6,7,8,9,10,11,12,14,15,16,17,18,19,21,22,23]。可见, 不同研究之间差异较大。可能与患者所患疾病、肠道清洁后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同以及实施者个人的主观判断等有关。

4 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的不良反应

甘露醇注射液口服给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以轻度 (恶心无呕吐, 不伴腹痛) 、中度 (轻度腹痛, 伴有恶心无呕吐) 、重度 (明显腹痛, 排便后仍感隐痛, 有恶心、呕吐) 评估[9]。近期文献表明, 其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86.70%[6,8,10,12,13,14,16,18,19,21,22,23], 平均39.40%。从单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 恶心:3.75%~16.67%, 平均9.73%;呕吐:2.5%~14.58, 平均6.67%;腹痛:6.25%~11.1%, 平均9.42%;腹胀:2.43%~53.3%, 平均21.08%;头晕:1.0%~4.17%, 平均2.59%;乏力:2.43%~61.67%, 平均17.40%;饥饿感:17.07%~35.71%, 平均23.15%;里急后重:3.33%~7.78%, 平均5.56%。其中, 饥饿感、腹胀和乏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变态反应 (1.4%, 3/210) [21]也有报道。此外, 尽管有研究[7]表明口服甘露醇前、后血清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 但以低钾为主[12,18]的电解质紊乱及其相应临床症状的发生较为常见, 患者一般感觉乏力。

由上可见, 不同研究之间口服甘露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较大。笔者认为可能与患者所患疾病、体质状况、对甘露醇的敏感程度、甘露醇和辅助液体的服用方法和总量等有关。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个体差异。

5 口服甘露醇肠道清洁的注意事项

5.1 其他禁用情况

除明确列出的上述甘露醇使用禁忌证以外, 长期的临床实践应用和研究表明, 尚有以下情况应禁用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 (1) 已有脱水等内环境紊乱、高血压、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危重患者[5,12,16]; (2) 准备行高频电凝、电切等内镜下治疗者[1,12]; (3) 已知肠腔狭窄所致不全肠梗阻或临床怀疑存在低位结肠或直肠狭窄者[13]。

5.2 其他注意事项

(1) 服药前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清洁有效率[5]。 (2) 呕吐患者应视情况给予甘露醇补充。 (3) 口服不宜过快, 以防止恶心、呕吐;服药后可适当走动[10~12]。 (4) 便秘患者服用轻质石蜡油等, 可减少因粪便硬结导致肠梗阻发生[10], 但酚酞片所致腹痛等可能增加患者的抗拒心理[11], 而口服蓖麻油+甘露醇有可能导致急性肠梗阻[12]。 (5) 服药结束至检查开始的时间间隔尽量不超过4h。若行无痛肠镜, 其间隔则需延至6h[1]。

甘露醇口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 均为本院2010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泌尿系肠道准备的患者, 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20例, A组口服10%甘露醇150 ml, B组为200 ml, C组为250 ml, D组为肥皂水清洁灌肠。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年龄19~51岁, 平均 (42.4±2.7) 岁。病变类型包括前列腺癌、膀胱肿瘤、神经源性膀胱、间质膀胱炎、泌尿系结石等。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取10%甘露醇溶液150 ml口服, 由温开水75 ml+20%甘露醇75 ml配制而成;B组取10%甘露醇溶液200 ml口服, 由温开水100 ml+20%甘露醇配制而成;C组取10%甘露醇溶液250 ml口服, 由温开水125 ml+20%甘露醇125 ml配制而成[3];D组先用0.1%肥皂水500 ml灌入, 刺激肠蠕动, 将溶液排出后再用等渗盐水灌洗, 反复多次, 直至排出无粪渣的清洁液为止。配制好的甘露醇在检查前一晚需检查, 确保无结晶分布, 指导并协助患者于20 min内服完, 用药后为促进肠道蠕动, 需适当活动, 对患者开始排便的时间进行观察, 并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排便次数。第2日禁饮食, 8时送患者检查[4]。

1.3 效果判定标准

按三级划分结果, 甲级:双侧腰大肌、肾影清晰显示, 肠道无气体和内容物或仅有少量气体或肠内容物;乙级:双侧腰大肌、肾影可分辨, 对诊断未构成影响, 肠道内有少量气体及内容物;丙级:双侧腰大肌、肾影不能分辨, 对诊断造成影响, 肠道内有大量气体及内容物。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腹部X线摄片甲级率与A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排便时间及次数与A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呕吐、腹痛、腥胀) 显著低于A组、C组, 但高于D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排便情况及摄片结果上, B组情况明显优于A组、D组, 但同C组比较, 差异并不明显, 可能和甘露醇服用的剂量相关, 灌肠刺激肠道与肛门括约肌引起排便次数增加排便速度较快, 刺激肠道气体增加有关。大部分甘露醇在肠道内不被吸收, 而诱导高渗透压形成, 为单糖类渗透压利尿剂, 可阻止肠内水分吸收, 增加肠蠕动, 诱发渗透性腹泻, 剂量服用较少时, 作用发挥较慢, 未起到理想的肠道清洁效果, 摄片不理想。

甘露醇口服应用易引起腹胀、恶心、腹痛、呕吐等副作用。相关研究显示, 甘露醇口服的副作用与饮水量、服药剂量紧密关联, 结合本次结果显示, 剂量>200 ml时, 药物服用10 min内患者即有呕吐、恶心出现, 可能与大量、快速进食胃内压力增高、胃容量急性扩张、反射性引起呕吐、恶心相关[5]。甘露醇属一种高分子糖类聚合物, 细菌在肠道内可对其分解诱导大量气体产生, 故用药0.5~2 h即有腹痛、腹胀和反复排便出现[6]。故需掌握药物应用时间, 以使患者获得充足的睡眠, 提高依从性。而清洁灌肠对老年, 体弱患者灌肠时, 应密切观察病情, 并给予协助。灌肠压力要低, 每次大量清洁灌肠时, 注意观察和记录灌入量与排出量应基本相符, 防止水中毒, 本组病例未发生不良反应。

3.1 口服甘露醇副作用及预防

口服甘露醇主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黄蕾[7]认为口服甘露醇副反应与服药剂量、饮水量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在临床观察发现:餐后1 h内服药、剂量大于200 ml、服用时间在10 min以内的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与快速、大量进食进饮胃容量急性扩张, 胃内压力增高, 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有关[8]。由于甘露醇为高分子糖类聚合物, 在肠道可被细菌分解后产生大量气体, 因此服药0.5~2 h后出现腹胀、腹痛和反复排便[9]。笔者体会:8 pm口服药物, 大便排净约需3 h。用药后督促患者多活动、在床上翻身, 进行腹部按摩以刺激肠蠕动, 11:30 pm大便排净患者即可入睡, 保证有充足的睡眠[4], 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检查日清晨指导患者适当活动, 促进肠道内气体排出, 保证肠道清洁效果。鉴于甘露醇的快速导泻作用, 临床上禁用于习惯性便秘和肠梗阻患者, 防止发生肠破裂[2]。

3.2 甘露醇使用方法要准确

笔者体会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常有护士因夜间工作量大, 提前将药物发放给患者, 口头交代配置和服用方法后让患者或家属自行配置服用。由于个体文化差异, 导致服用方法和剂量误差影响检查结果。建议护士要认真负责, 亲自监督指导患者按时间、药量、温度和方法服用药。

综上所述, 在泌尿系肠道准备中, 采用10%甘露醇200 ml口服, 患者检查前一日晚餐勿需禁食, 可获得理想的肠道清洁效果, 患者痛苦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但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尽量选用肥皂水清洁灌肠以减少肠道准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肠道准备中低浓度、不同剂量甘露醇口服与肥皂水清洁灌肠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 均为本院2010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泌尿系肠道准备的患者, 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20例, A组口服10%甘露醇150ml, B组为200ml, C组为250ml, D组为肥皂水清洁灌肠, 回顾四组临床资料。结果:B组腹部X线摄片甲级率与A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排便时间及次数与A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呕吐、腹痛、腹胀) 显著低于A组、C组, 但高于D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泌尿系肠道准备中, 采用10%甘露醇200ml口服, 可获得理想的肠道清洁效果, 患者痛苦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但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尽量选用肥皂水清洁灌肠以减少肠道准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低浓度,不同剂量,甘露醇,口服,泌尿系肠道准备

参考文献

[1]陆爱金, 陆梅, 陆迎艳.不同方式口服甘露醇对妇科术前肠道准备效果观察[J].右江医学, 2006, 34 (6) :668.

[2]李安琼, 李端明.口服甘露醇行肠道准备致急性肠梗阻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7) :6656.

[3]过玉蓉.口服甘露醇时机对肠镜肠道准备效果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6 (6) :484-485.

[4]张华兵, 李雪峰, 马志强, 等.甘露醇与甘露醇联合番泻叶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6) :43.

[5]王丽花.口服甘露醇和洗肠盐用于大肠癌术前肠道清洁18年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11, 22 (13) :148-149.

[6]徐叔云.现代实用临床药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721.

[7]黄蕾.两种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 2010, 24 (3) :704.

[8]庄玉兰, 陈崧, 郑春英, 等.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肠镜检查影响的护理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 (1) :159-160.

甘露醇口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至2013年11月间临床疑有胃肠道疾患者379例, 其中男229例, 女150例, 年龄13~83岁, 中位年龄55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黄疸、发热、间断黑便、大便习惯改变、消瘦、腹部包块等。排除有碘剂过敏史者及急性肠梗阻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及排尿困难者禁用平滑肌松弛剂。

1.2 仪器与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

嘱患者检查前2d少渣饮食, 检查前日流质饮食, 检查前晚温水冲服番泻叶50mg, 并大量饮水、排便, 至排水样便[3,4];检查当日禁食, 以蒸馏水1250m L稀释20%甘露醇250m L, 配成2.5%甘露醇等渗溶液1500m L, 嘱患者于60min内分6次匀速喝完, 待其稍有便意时肌内注射盐酸山莨菪碱20mg;扫描前嘱患者于20min内匀速饮水1000m L充盈胃、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 总准备时间约80min, 总饮水量为2500m L。

1.2.2 扫描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排螺旋CT机进行容积扫描, 先行平扫, 扫描范围自膈顶部至耻骨联合上缘平面, 球管转速0.33s/r, 管电压120k V, 自动毫安秒, 重建层厚5mm, 矩阵512×512, 准直器宽度64×0.625mm, 螺距0.984;后行动态增强双期扫描, 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 (350mg I/m L) , 流率3.0~3.5m L/s, 腹主动脉CT值达200Hu时自动触发动脉期扫描 (一般约为30s) , 在动脉期基础上延时40s进行门静脉期扫描, 扫描范围及顺序与平扫相同。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 层厚为2mm, 并将重建后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后处理。

1.2.3 评价内容

将全消化道分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观察各段管腔充盈情况, 并分别记为0、1、2、3分, 分别表示适度充盈的肠段部分占所评估肠段比例的30%以下, ≥30%且<50%, ≥50%且<80%, ≥80%。由于小肠迂曲冗长, 参照X线解剖将小肠分为:十二指肠 (1段, 位于右上腹) , 空肠近段 (2段, 位于左上腹) , 空肠远段 (3段, 位于左上中腹部) , 回肠 (4、5、6段位于盆腔及右中下腹部) 。由3名以上放射科主治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 分别对各段空肠、回肠的管腔扩张程度及管壁厚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双盲法对各段小肠进行评分[2]。

2 结果

379例患者均能按要求饮用等渗甘露醇溶液及所需水量, 仅个别需耐心解释、鼓励, 无明显不适症状。379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胃肠道平扫检查, 331例患者进行了动态双期增强扫描。

采用分次口服分段充盈法胃肠总体充盈良好, 全胃肠道管腔充盈扩张度评分及管壁厚度见表1。胃部充盈后胃底、胃体、胃窦及胃角部解剖结构清晰, 正常胃、肠壁厚约3mm, 超过5mm属异常;十二指肠及空肠管径约2~5cm, 黏膜环状皱襞密而多, 肠蠕动快而有力, 肠腔充盈稍差, 管壁相对较厚;回肠管径为1.5~2.5cm, 环状黏膜皱襞稀疏, 肠蠕动慢而相对较轻, 内容物排空慢。

1) 379例中检出胃间质瘤9例, 小肠间质瘤4例, 结肠及直肠间质瘤3例, 肠系膜间质瘤1例, 均仅手术、胃镜及穿刺活检证实, 男性10例, 女性7例, 发病年龄37~69岁, 中位年龄47.3岁, 肿块大小为3.8~16.4cm, 均为单发;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5例, 不规则形2例;肿块向胃肠道腔内生长者4例, 有1例发生肠套叠继发不全肠梗阻;向腔外生长者7例;跨胃肠道壁内外者5例;位于胃肠道外 (肠系膜) 者1例。良性者6例, 肿块最大径4.3cm;恶性者11例, 肿块最大径为16.4cm;

2) GIST的CT表现。平扫呈软组织密度肿块, CT值46HU, 密度均匀者8例, 9例肿块内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坏死区。较大的肿块腔内侧见大小不一的溃疡, 其中2例恶性间质瘤溃疡大而深, 气体及造影剂进入形成气液平面;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CT值增加27~77HU, 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 囊变坏死区无强化。本组病例肝转移2例, 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1) 胃肠道疾病检查一直影像学的难题。MSCT问世以来,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大力开发、胃肠对比剂的研究推广, 胃肠道CT成像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胃肠道解剖、生理充盈及排空特点, 本研究采用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 扫描过程中首次口服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将下行至结直肠, 其后陆续口服的等渗甘露醇溶液顺次叠加、分段充盈肠道;加上扫描前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使其饮用足量的水, 充分充盈胃及十二指肠、即解决了患者短时间内饮用大量对比剂难以耐受的问题, 又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口服溶液充盈纡曲冗长的小肠及远段结肠, 胃肠道充盈后得以充分舒展, 小肠盘曲重叠状态减轻, 肠节段定位准确。

胃肠腔在无内容物充填时处于收缩状态, 在CT长轴像上表现为腊肠样影像, 横断位上呈圆形软组织影, 肠壁、肠腔缺乏对比, 通过引入对比剂使胃肠充盈扩张, 清晰显示腔壁、肠腔及黏膜结构, 从而衬托出病变。本研究采用等渗甘露醇作为低密度对比剂, 嘱患者分次口服充盈全胃肠道, 胃肠道充盈满意, 胃肠扩张度评分较高;共检出胃肠道间质瘤17例, 定位及诊断准确, 通过增强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肿块血供, 增强方式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 对于恶性间质瘤周围组织浸润及腹腔转移情况全面了解, 给临床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

2) 临床GIST发病率约为 (1~2) /10万人, 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0.1%~3%,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5], 本组40岁以上者占88% (15/17) , 男性稍多于女性, 本组男性11例, 约占64.71% (11/17) , 平均发病年龄为47.3岁, 与文献报道一致。肿瘤好发生于胃部, 约占GIST的60%~70%, 其次为小肠约20%~30%, 不到10%发生于其他部位 (食管, 结肠, 直肠) , 偶尔可原发于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5,6]。本组资料发生于胃占52.9% (9/17) ;小肠占23.5% (4/17) , 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肠及直肠分别占17.6% (3/17) , 肠系膜5.9%、 (1/17) , 与文献报道稍多, 可能是病例数过少;因肿瘤发生部位不同, 临床症状也不同, 发生于胃肠道者可有反复发作的腹部隐痛, 慢性消化道出血及腹部肿块等症状。本组以腹痛就诊7例, 消化道出血3例, 腹泻2例, 黑便5例。GIST多为恶性, 可通过血行和种植转移到肝脏、腹膜和肺等部位, 淋巴结转移少见。本组2例发生肝脏转移, 未见淋巴结转移。

3) GIST的螺旋CT表现。GIST多表现为跨腔内外生长或以腔外生长为主, 也可向腔内生长, 边界大多清楚, 肿块的形态和密度与大小和位置相关, 肿瘤小, 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密度均匀, 增强后均匀强化, 发生于十二指肠的间质瘤多较小[7]。肿瘤较大时, 形态常不规则, 呈分叶状, 密度不均, 中心可见小片或大片状低密度区, 病理证实为囊变、坏死和出血。实质部分不同程度强化, 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 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大于动脉期, 多数呈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局部溃疡或与胃肠腔相通而见气体或气液平面。本组恶性病变中, 出现囊变坏死的约占81.81% (9/11) , 而良性肿瘤中未见低密度坏死区。恶性肿瘤中2例可见液-气液平面。肿瘤钙化发生率较低, 多呈散在斑点状, 本组无见钙化。发生于胃的GIST可见胃黏膜向腔内隆起, 黏膜面可见溃疡。GIST的另外一CT特征是肿瘤即使很大, 由于浆膜层限制, 邻近组织多受压推移, 侵犯相对较少, 极少发生邻近血管侵犯。MSCT的多平面重建可较好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邻近结构的受侵情况。GIST最常发生的转移部位是肝和腹膜, 淋巴转移和腹水极少见, 也有文献报道可发生骨转移。本组中有2例发生肝脏转移, 表现为环形强化, 未见淋巴结转移。当肿块向外生长时, 仅细蒂与胃肠道壁相连, 此时定位困难, 常按就近原则推测起源部位[8]。

4) 鉴别诊断。GIST需与其他胃肠道常见的肿瘤鉴别, 主要包括: (1) 胃肠道癌:病灶起源于黏膜层, 黏膜皱襞破坏、中断, 邻近胃壁增厚僵硬, 胃壁不均匀性增厚, 局部侵犯明显, 伴有胃周、肝门区和腹腔淋巴结肿大, 而GIST的瘤体与胃壁相连部以外的管壁结构层次正常; (2)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好发于小肠, 病变范围广, CT显示肠壁广泛增厚呈夹心面包样改变和 (或) 肠腔动脉瘤样扩张等征象,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邻近常见到肿大的淋巴结, 而GIST淋巴结肿大很少见[9]; (3) 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与GIST极为相似, 鉴别困难, 确诊依靠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检查[10]。

参考文献

[1]章士正, 任小军.应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提供小肠疾病诊断水平[J].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 (5) :301-302.

[2]张联合, 章士正, 胡红杰, 等.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39 (4) :423-427.

[3]尚芸芸, 赵新湘, 袁曙光, 等.甘露醇作为口服液对比剂用于小肠MR检查的技术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 (增刊1) :113-115.

[4]龚红霞, 朱炯, 殷焱, 等.正常小肠的MS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 25 (7) :1225-1228.

[5]章士正, 方松华.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1, 7 (2) :126-129.

[6]Miettinen M, Monihan J, Sarlomo Rikala M, et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smooth muscle tumors (GISTs) primary in the omentum and mesentery: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26 cases[J].Am J Surg Pathol, 1999, 23 (9) :1109-1118.

[7]曹殿波, 史东光, 牛春波, 等.胃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病理对照{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6, 17 (3) :127-129.

[8]毕纯龙.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7, 7 (2) :166-168.

[9]沈蓓蕾, 朱时锵, 蒋家康.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 22 (3) :228-230.

上一篇:企业的文化自信下一篇:早期裂缝危害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