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2024-08-22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精选8篇)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单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预防乳腺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124例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前1小时、术后16天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静脉点滴, 10mg/天, 但不给予任何抗生素。对照组患者术前1小时、术后16天静脉点滴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且不给予任何抗生素。观察记录患者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术前两组免疫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对照组CD3+、CD4+、CD4+/CD8+、NK细胞、C3、C4明显下降, 但试验组术后各项免疫学指标较术前、术毕明显升高, 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 术后7天更为明显, 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61, P=0.26) 。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37) , 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提高乳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 能有效预防手术创口感染, 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乳腺手术,手术感染

据调查, 我国育龄妇女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有各种乳腺疾病, 其中以乳腺增生发病率最高。乳腺外科手术属I类切口手术, 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若需要使用时, 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时机。但临床仍普遍使用抗生素, 其不合理性可导致院内感染、增加患者医疗负担, 以及耐药菌株的产生。本文拟观察单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不给予抗生素) 预防乳腺手术创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以探讨多抗注射液预防乳腺手术感染的可靠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124例, 全部为女性, 年龄27~55岁, 平均年龄为 (31.72±17.94) 岁, 其中乳腺增生16例, 脂肪瘤7例, 囊肿4例, 纤维腺瘤85例, 其他12例, 均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按照区组随机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62例, 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机体免疫状态、手术时间、床上范围、流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术前1小时开始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规格:2ml:5mg, 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081020) 10mg/天, 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直至术后一周, 治疗期间不给予任何抗生素。对照组仅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治疗中如采用其他抗生素或免疫调节剂的患者应排除, 其他基础治疗方式均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后切口周围皮肤和组织有无红、肿、热、痛, 和其他并发症, 并于术后4、7天检测白细胞数量和分类、病原学检查, 并于术前、术毕、术后4、7天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 检测补体C3、C4, 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数量。

1.4 疗效评定标准

结合患者术后症状、体征、检测结果, 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和分级: (1) 痊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均完全恢复; (2) 显效:细菌学检查为阴性, 但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有一项未完全恢复; (3) 进步: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有好转; (4) 无效:患者用药后病情未见好转或反而加重。痊愈和显效之和为治疗有效。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见表1和表2)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试验组与对照组, 术前、术毕两个时间点各项指标检测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在术毕、术后第4天和术后第7天三个时间点, 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C3、C4方面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 , 试验组术后第4、7天CD3+、CD4+、CD4+/CD8+、NK细胞、C3、C4较术前明显升高, 同时也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 。术后第4、7天两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试验组术后第4、7天临床总有效率 (87.10%, 95.16%) 在趋势上高于对照组 (85.48%, 88.71%) , 但两者差距无统计学差异 (P=0.61, P=0.26) 。

2.3 对住院时间的影响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明, 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3.15±1.23) 天, 较对照组 (3.64±1.38) 显著缩短 (P=0.037) 。

2.4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患者有1例出现咽喉肿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 有1例出现尿痛、尿急等尿路感染;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1例出现尿路感染。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均未发现感染, 且均未发现其它感染并发症。两组比较, 试验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4.84%, 但无统计学意义 (χ2=0.21, P=0.65) 。

3 讨论

据调查, 我国育龄妇女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有各种乳腺疾病, 其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1~3], 其中以乳腺增生发病率最高。乳腺外科手术属I类切口手术,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外科手术如乳腺手术属清洁手术, 大多数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 除非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创面大, 手术时间长, 渗血多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可考虑使用, 且不要超过一种[4]。但据调查, 在我国乳腺手术中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现象仍很严重, 抗生素使用率高达60%~70%、选择用药时间不当甚至没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在使用抗生素[5,6]。

为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本文观察了单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预防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效果。药理实验证实[7~9], 多抗®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作为新型免疫增强剂注入人体后, 能激活吞噬细胞,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迅速改善细胞免疫, 提升淋巴细胞转化率, 诱生干扰素和白介素。本研究发现,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2天、术毕CD3+、CD4+、CD4+/CD8+、NK细胞、C3、C4均无明显差异, 但对照组术后4、7天CD3+、CD4+、CD4+/CD8+、NK细胞、C3、C4均出现下降, 其中CD3+、CD4+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表明手术应激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10]。而试验组术后4、7天各项指标和术毕比较有明显提升, 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表明围手术期应用多抗能保护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试验组术后第4天、第7天总有效率分别为 (87.10%、95.16%) ,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85.48%、88.71%) , 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61, P=0.26) 。不过在患者住院时间和感染并发症方面, 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其中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37) 。实验结果表明, 多抗注射液能保护并提升乳腺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增加CD3+、CD4+、NK细胞数量, 调节手术应激刺激所致免疫功能紊乱, 增强患者机体防御能力。

综上所述,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提高乳腺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 可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且安全性良好, 是临床预防乳腺手术创口感染的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桂玲.女性乳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4 (29) :174~175

[2] 田艳琴.乳腺疾病调查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06;4 (1) :69~73

[3] 钟文莲, 吴双, 史晓蓉, 等.已婚妇女乳腺增生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29 (2) :205~207

[4] 陈宜锋, 李碧峰, 蒋少红, 等.乳腺手术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J].海峡药学, 2012;24 (3) :220~222

[5] 刘敏, 温成泉, 姜新道, 等.乳腺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调查分析.中国临床医生, 2011;39 (1) :43~44

[6] 吴奕生, 林嘉民, 周圆.乳腺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状况分析.海峡药学, 2011;23 (10) :192~193

[7] 宋刚, 干信.甘露聚糖肽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7;24 (4) :14~15

[8] 王钊, 吴荣聪, 林琳.多抗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18 (4) :374~378

[9] 王允生, 王晓燕.甘露聚糖肽 (多抗甲素) 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中国药师, 2004;7 (4) :302~305

[10] Neises M, Nebe T, Schiller A, et al.Coping with illness/quality of life and immunologic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ma and benign tumors[J].Gynakol Geburtshilfliche Rundsch, 1995;35 (suppl 1) :166~171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篇2

【英文名称】MannatideOralSolution

【拼音全码】GanLuJuTangTaiKouFuYe(FangShiTai)

【主要成份】a-甘露聚糖肽。

【性状】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方氏态)为几乎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或轻微混浊的液体。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肿瘤治疗的辅助治疗,减轻放、化疗对造血系统的副作用和胃肠道反应。

【规格型号】(10mg:10ml)*10支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日3次,一次10毫升(1支),4~6周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一过性发热,偶见皮疹。

【禁忌】风湿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方氏态)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肿瘤、白细胞减少等疾病的辅助治疗药品,第一次使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方氏态)前应咨询医师。2.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4.对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方氏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方氏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6.请将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方氏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方氏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免疫增强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激活吞噬细胞,升高外周白细胞的作用。能提高骨髓造血机能和机体应激能力。

【药代动力学】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方氏态)吸收快而完全,吸收后可被机体利用,参与机体的代谢活动。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包装】口服玻璃瓶装。3×10毫升/支/小盒。

【有效期】24月

【执行标准】WS1-XG-054--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34

【生产企业】西安必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本院2008年4月~2011年12月肿瘤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共180例,其中男114例,女66例,恶性肿瘤患者121例,其中Ⅱ期36例,Ⅲ期72例,Ⅳ期13例,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59例,胃部肿瘤106例,结直肠肿瘤74例,年龄34~70岁,中位年龄53岁。两组肿瘤侵袭程度及发生部位,机体的免疫状态,病情,体力状况,手术时间,创伤范围等,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将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多抗®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多抗,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80113,20090320,20100405,20110104)术前3天,10mg肌肉注射,术前2天~术后1周改为20mg/d,溶于5%葡萄糖250ml中静滴,同时术后每日给予头孢曲松钠1.0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2次,至术后3天停用;对照组82例仅给予头孢曲松钠滴注。

1.3 观察指标

术后每天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并详细记录切口红肿、压痛或化脓等症状和体征,切口感染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切口感染诊断标准[5]。患者分别于手术当天,术后1周抽外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细胞因子(IL-2,IL-6 IL-10,TNF-a)浓度变化,另于术前、术后1周分别抽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内毒素含量用偶氮显色法测定,购自上海医化所;IL-2、IL-6、IL-10和TNF-α测定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购自晶美公司T淋巴细胞群及NK细胞使用FAcscallbe4流式细胞仪,购自贝克曼库尔特香港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数据包,计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率

两组比较,治疗组胃部肿瘤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4.833,P=0.028),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结直肠肿瘤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42,P=0.004),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注:*两组术前和术后自身比较,P<0.05,#两组术后比较,P<0.05

注:*两组术前和术后自身比较,P<0.05,#两组术后比较,P<0.05

注:#治疗组胃部肿瘤患者切口感染与对照组相比,χ2=4.833,P=0.028;*治疗组接种肿瘤患者切口感染与对照组相比χ2=8.142,P=0.004

2.2 T淋巴细胞群及NK细胞水平

治疗组胃部肿瘤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分别为(69.0±5.4)、(43.5±3.6)、(1.8±0.3),(28.0±2.3)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亦高于对照组胃部肿瘤术后水平分别为(63.2±4.2),(37.2±2.1),(1.4±0.1),(20.9±3.0),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甚至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组结直肠肿瘤术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分别为(42.7±2.2),(28.9±3.2),(1.8±0.1),(29.8±2.4),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术后水平(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则无变化,并有下降的趋势,见表2。

2.3 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部肿瘤及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内毒素、IL-6、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胃肿瘤、结直肠肿瘤患者IL-2、IL-10显著升高,并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L-2,IL-10则无显著变化,见表3。

3 讨论

外科切口感染严重威胁着肿瘤外科手术患者的生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外科切口感染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6~8],外科根治性手术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可导致外科切口感染,其机制主要是受抑制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切口处入侵的细菌有关。何国产[9]研究发现,胃癌患者术后2~3天,CD4+T细胞下降的感染率为43.5%,CD4+T细胞增高的感染率为13.3%,有统计学差异,即术后2~-3天Th下降的患者易发生感染,Th升高的感染机会少。此外另有研究表明[10],胃肠道肿瘤的发展可产生的大量免疫抑制因子亦会引起免疫功能的抑制,并与肿瘤的发展呈正相关,且肿瘤的发展会间接引起手术时间延长,加重创伤,使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本研究显示,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与术前3天~术后1周,切口感染率无论是胃部肿瘤(6.34%)或者是结直肠肿瘤(5.71%)均低于对照组(22.64%、28.2%)并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检测机体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发现治疗组胃肠道肿瘤的T淋巴细胞群(CD3+,CD4+,CD4+/CD8+)、NK细胞、IL-2,IL-10水平术后均有升高,并高于对照组术后水平(P<0.01),而对照组变化则不明显,甚至有降低的趋势,因此提示我们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减少切口感染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通过升高T淋巴细胞水平来增加病原菌的清除,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对如何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机体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与肿瘤扩散、复发率开展研究在肿瘤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免疫功能评估,对术前即有免疫下降的患者早期进行免疫支持治疗;术后检测免疫功能指标,并辅以免疫调节个体化治疗,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尽快恢复,减少抗生素得应用可能导致的耐药现象产生。对于完整根治切除肿瘤,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或进行微创手术同时给予术前应用免疫调节剂,以减小手术对机体免疫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胃肠术后抗感染中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组98例和对照组82例,均行外科肿瘤根治术,治疗组术前3天至术后1周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20)mg/d,对照组不予应用,术后均选用抗生素滴注,观察两组的感染情况、内毒素、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a)水平的变化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部肿瘤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34%、22.64%,结直肠肿瘤患者发生率分别为5.71%、28.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胃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NK细胞、IL-2、IL-10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胃肠肿瘤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胃肠道肿瘤,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阮戈.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6):749~752

[2]孙光,彭勃,徐超.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两种早期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9):1119~1122

[3]王琳,李玉峰.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17

[4]李广森,吴俊霞,叶尔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20~5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6]Tashiro T,Yamamori H,Takagi K,et al.Changes in immune function following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J].Nutrition,1999;15(10):760~766

[7]李鹤飞,王海波,李永辉.甘露聚糖肽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6):29~32

[8]虞先浚,徐近,傅德良.免疫调节剂在外科感染及大手术中的作用机制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3):170~172

[9]李俊,梁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13(4):216~218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204例, 其中男115例, 女89例, 年龄16~73岁, 平均年龄 (34.12±4.08) 岁。纳入标准: (1) 烧伤创面深度在浅Ⅱ度至深Ⅱ度之间。排除标准: (1) 患者体质为过敏体质; (2) 吸入性损伤; (3) 伴有严重的心、肺、肾等并发症者; (4) 患有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者。烧伤性质:热力烧伤126例;化学烧伤57例;其他类型烧伤21例。烧伤部位:面部烧伤18例, 四肢烧伤109例, 胸腹部烧伤55例, 合并烧伤22例。烧伤深度:浅Ⅱ度89例, 深Ⅱ度115例。烧伤总面积5%~35%, 平均烧伤面积 (25.47±5.19) %。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A、B、C三个组, 其中A组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单用治疗组, B组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组, C组为碘伏对照组, 每组各68例,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烧伤深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三组患者首先均进行常规清创, A组:将纱布以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21104, 20130608, 20131210) 渗透, 敷于创面, 再以油纱布覆盖, 外加厚层无菌纱布, 绷带加压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一次。B组:用磺胺嘧啶银涂于创面, 再将纱布以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渗透, 敷于创面, 再以油纱布覆盖, 外加厚层无菌纱布, 绷带加压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一次。C组:纱布以碘伏浸透, 敷于创面3, 再以油纱布覆盖, 外加厚层无菌纱布, 绷带加压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一次。

1.3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

每日换药分别观察三组患者以下指标。 (1) 创面愈合时间:从受伤当日开始 (手上当日为第1天) 直至创面无渗出物、创面自主覆盖有新生表皮组织的时间; (2) 渗液量评估:以患者烧伤创面出现渗血或渗液为评价指标, 设定渗透纱布层数为渗出评分的分数, 每渗透一层纱布记为1分, 依次类推; (3) 感染病例:主要以患者烧伤创面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1.4 不良反应的监测

术前对所有患者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检查。使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和磺胺嘧啶银后, 有不良反应者复查肝肾功能。对有皮疹出现者, 请皮肤科专家会诊确定。

1.5 统计学处理

各组连续性变量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直接计数,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所有统计检验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

2 结果

2.1 平均愈合时间

A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21.73±4.29) 天, 与C组 (26.28±5.28) 天相比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5天, 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B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17.11±3.81) 天比C组缩短9~10天, 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极显著差异 (P<0.01) , 说明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烧伤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 但与磺胺嘧啶银合用后效果更为显著。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P<0.01

2.2 渗液量评估

渗液量评估选择药物治疗患者第7天时的数据整理、统计, 作为典型结果展示。渗液量评估以患者烧伤创面出现渗血或渗液为评价指标, 设定渗透纱布层数为渗出评分的分数, 每渗透一层纱布记为1分, 依次类推。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烧伤创面的渗液量情况, 结果显示, A组的渗液量明显比C组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当与磺胺嘧啶银联用后效果更佳, 渗液量减少更为显著 (P<0.01) 。结果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 *P<0.05;**P<0.01

2.3 感染率

A组6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8例, 感染率为11.76%, C组6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7例, 感染率为239.71%;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患者经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后能显著降低患者创面发生感染的几率。当甘露聚糖肽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后, 68例患者中仅发生1例感染, 感染率仅为1.47%, 抗感染效果比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单用更为显著。结果见表3。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2.4 不良反应

观察三组患者发现均未出现恶心, 食欲差等胃肠道不适及皮疹等不良反应。说明烧伤患者在使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后不会引起毒副作用, 且与磺胺嘧啶银联用后也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结果见表4。

3 讨论

目前, 局部应用改善烧伤创面愈合效果的外用药物层出不穷, 临床上对于烧伤创面外用药的选择, 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明显的抗菌杀菌作用; (2) 对机体不产生毒副作用或对创面不形成强烈刺激性; (3) 药物不易被吸收进入体内, 即使进入体内能迅速代谢和排出体外; (4) 不会引起耐药菌株; (5) 使用方法简单, 易操作; (6) 药源丰富、价格低廉[4]。

甘露聚糖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免疫增强剂, 是从正常人咽喉部分离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33#株的深层培养液中经乙醇提取精制而成[5]。它具有激活具有免疫原性的NK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功能, 能快速有效地提升机体内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 增强脾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调节机体内肿瘤生长因子、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释放, 进而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 因此临床上广泛用于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6~8]。磺胺嘧啶银是一种有硝酸银和磺胺嘧啶弱酸反应生成的一类磺胺的银盐, 其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9,10], 且抑菌范围广, 不仅对一半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有作用, 还对霉菌也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原理为磺胺嘧啶银与人体体液接触后会慢慢分解为银离子和磺胺嘧啶, 而银离子可与细菌内的DNA结合, 从而达到破坏细菌结构的作用。且临床研究发现其还具有一定收敛作用, 对创面无刺激性, 能促进烧伤创面尽快的干燥结痂, 因此也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烧伤创面药物。

本研究比较了三组患者在烧伤创面愈合情况的差异, 结果发现, A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21.73±4.29) 天, 与C组 (26.28±5.28) 天相比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5天,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B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17.11±3.81) 天比C组缩短9~10天, 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极显著差异 (P<0.01) 。A组患者在治疗第7天时渗液量评分为 (5.6±1.1) 分, 较C组渗液量评分 (7.9±2.0) 分减少了2.3分;B组渗液量评分为 (3.1±0.7) 分, 与C组相比减少了4.8分, 具有极显著差异 (P<0.01) 。对三组患者发生感染例数进行统计, 发现A组中发生感染的患者比率为11.76%, 与C组感染率39.71%相比感染率显著降低,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当与磺胺嘧啶银联用后, 感染率大大降低, 仅为1.47%, 比甘露聚糖肽单用效果更佳。最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监测, 均为发现不良反应者, 说明采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与磺胺嘧啶银对烧伤创面进行治疗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烧伤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 但与磺胺嘧啶银合用后效果更为显著。两者联用后不仅能保持创面湿润, 研究证实湿润有利于保护间生态组织从而利于创面修复, 而且磺胺嘧啶银的强抗菌作用与甘露聚糖肽增强免疫、促进创面愈合功能协同作用, 更能加快创面恢复, 大大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减少感染发生率。此种治疗方法治愈率高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磺胺嘧啶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204例, 随机分为A、B、C三组, 其中A组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单用治疗组, B组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组, C组为对照组, 每组各68例, 其中给予A组创面湿敷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给予B组先创面均匀涂抹磺胺嘧啶银糊剂后再湿敷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给予C组创面湿敷碘伏, 分别观察三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渗液量、疼痛感、感染率及发生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1) A组与C组相比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0.05) ;B组与C组相比平均愈合时间缩短更为显著 (P<0.01) ; (2) A组与C组比较, 患者烧伤创面渗液量明显减少 (P<0.05) ;B组与C组相比渗液量减少更为明显 (P<0.01) ; (3) A组与C组相比, 患者烧伤创面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 (P<0.05) ;B组与C组相比感染发生率下降更为明显 (P<0.01) ; (4) 患者经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单独治疗后, 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且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亦未出现不良反应者。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与磺胺嘧啶银联合应用比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单独使用对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疗效更为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烧伤创面愈合快, 效果满意。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磺胺嘧啶银,烧伤,创面愈合

参考文献

[1] 罗鉴兰, 张刚, 吴泽勇.护理干预对降低烧伤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1;6 (8) :207~208

[2] 肖文明, 刘鸿雁, 白倩, 等.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烧伤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 2014;16 (1) :143~144

[3] 薛容花, 叶卫国, 徐伟, 等.金因肽合并磺胺嘧啶银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9;13 (33) :973~975

[4] 叶志芳.磺胺嘧啶锌软膏、美宝湿润烧伤膏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混合治疗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2;24 (8) :176~177

[5] 王正元, 惠明, 杜小波, 等.甘露聚糖肽生产技术研究现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3;34 (4) :105~109

[6] 王红雁.甘露聚糖肽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0;26 (21) :3284~3286

[7] 沈兰瑛, 张黎明.甘露聚糖肽在皮肤科的合理应用[J].甘肃医药, 2010;29 (1) :98~100

[8] 史鸣, 张勇华, 揭明强, 等.甘露聚糖肽联合抗菌药物预防烧伤患者严重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3;15 (11) :1837~1838

[9] 张坚, 黄仕雄, 张仲如.美宝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2 (21) :42~43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开放性骨折患者96例,按区组随机划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6~60岁,平均年龄(33.18±6.45)岁,四肢长管状骨骨干骨折33例,干骺端骨折8例,指趾骨骨折7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5~60岁,平均年龄(32.07±5.92)岁,四肢长管状骨骨干骨折31例,干骺端骨折9例,指趾骨骨折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对症选择抗菌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多抗®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多抗,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90319,20100320,20110209),术前1天开始,10mg/次,1次/d溶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7天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患者体温、伤口临床表现,检测患者术后第4天、第7天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细菌学检查。(2)采用SAP免疫酶桥联法检测患者术毕、术后4、7天外周静脉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的数量。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检测结果综合判定临床疗效:(1)痊愈:临床体征、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为阴性。(2):显效:病原学检查为阴性,临床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其中一项未完全恢复。(3):进步:临床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有好转。(4):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临床总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与总例数比的百分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创口和感染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见表1。对照组在术后第1、2、3天分别有3、5、6例患者创口红肿,且有分泌物,而试验组仅有1例患者创口有分泌物。两组术后第3天创口分泌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49)。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有2例、7例创口出现疼痛,红肿,或有分泌物,诊断为创口感染;分别有1例、2例患者出现高热,咳嗽,呼吸急促,诊断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尿痛,诊断并发尿路感染。两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3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见表2。试验组术毕时CD3+、CD4+、CD4+/CD8+和NK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4、7天时试验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术毕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住院时间的比较

结果见表3。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12±3.97)天,较对照组(23.89±4.05)天缩短了2.77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临床疗效的比较

结果见表4。

3 讨论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我国首创的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3],化学成分为甘露聚糖肽,是从健康人口腔分离的一株α-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i)33#菌株经深层培养,发酵提取而得到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和抗肿瘤作用的多糖肽类物质,属于一种糖蛋白[4]。甘露聚糖肽能激活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R)、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5]。药理研究证实[6,7],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CTL和NK细胞,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IL-2、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

骨折和手术等创伤性损伤会影响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分泌抗体与吞噬功能。创伤性骨折后CD3+、CD4+、CD8+数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更低于骨折后6天。而手术后90分钟的各项免疫指标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也低于手术前的骨折患者。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预防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观察到,开放性骨折患者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均低于正常值,表明开放性骨折因严重创伤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8],但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后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显著提高,且与没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的对照组比较,术后4、7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改善骨折和手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临床也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免疫低下患者的反复感染。张红岩等[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现,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感染复发率,而且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避免耐药菌生产。于![10]应用甘露聚糖肽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现,甘露聚糖肽能显著提高患儿CD3+、CD4+、CD4+/CD8+比值等免疫指标,缩短患儿急性期发热、咳嗽、肺部!音消失时间。本研究观察发现,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同时,也能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使创口感染率由14.58%下降至4.17%,并发感染率由20.83%降低至6.26%。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12±3.970天,较对照组(23.89±4.05)天缩短了2.77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7天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62.50%,虽与对照组(39.58%、5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趋势上高于对照组,提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够还能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有助于机体康复。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作为免疫增强剂,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患者机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总之,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用于预防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颜志坚,杨雪英,麦伟.182例骨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55~157

[2]蒋劲松,李传杰.267例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775~777

[3]刘忠山,王铁君,吴国民,等.甘露聚糖肽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56~4357

[4]李鹤飞,王海波,李永辉,等.甘露聚糖肽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6):29~32

[5]何慧,潘育芳.甘露聚糖肽片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1):12~13

[6]王钊,吴荣聪,林琳.甘露聚糖肽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4):374~378

[7]王允生,王晓燕.甘露聚糖肽(甘露聚糖肽甲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04;7(4):302~305

[8]钟慧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146~148

[9]张红岩,孙亚琴.甘露聚糖肽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23):3363~3363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篇6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 并符合国际妇产联盟确诊分期标准, 属IIb以上病理分级, 最近三个月内未进行放射治疗。同时排除放疗耐受性差、合并有心肝肾严重疾病及过敏体质患者。

1.2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符合上述病例选择标准的宫颈癌患者80例, 其中年龄 (25~60) 岁, 平均年龄 (41.20±10.62) 岁, 病程9个月~7.5年, 平均 (3.51±2.75) 年, 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理分级、预期生存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治疗方法

对照患者采用单纯Co照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Co照射治疗的同时, 在瘤体局部注射甘露聚糖肽 (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070415, 20090816, 20111023) , 10mg/d, 注射前先皮试, 30天为1个疗程, 直至放疗全程结束。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精神状态的变化, 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用增强CT检查病灶变化, 计算肿瘤全消率。

1.5 疗效标准

近期疗效评价参照实体瘤疗效通用评价标准, 目标病灶变化情况采用增强CT检测。疗效评价分为四级: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进展 (PD) 。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增大, 或有新的病灶出现者为PD。无新的病灶出现, 且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 目标病灶体积较治疗前缩小一半以下者为SD。目标病灶较治疗前缩小一半以者为PR。目标病灶完全消失者为CR。CR+PR为总有效病例。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 略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9) 。

2.2 肿瘤全消率比较

治疗组肿瘤全消率为62.50%, 对照组肿瘤全消率为4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4) 。

2.3 不良反应比较

由表2可见,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降低和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7.50%, 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12.50%, 对照组分别为25.00%、35.00%, 两组白细胞降低、消化道反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18、0.034) 。

3 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 约占世界新发病例 (每年约有50万新发病例) 的三分之一[4]。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和放射治疗[5], 其中约70%的宫颈癌患者需要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直接杀灭肿瘤细胞, 和利用氧形成超氧离子杀死肿瘤两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富氧细胞对放射治疗敏感, 而乏氧细胞对放射治疗敏感性差。据报道,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生长迅速, 易至肿瘤细胞缺氧而生长乏氧细胞;乏氧细胞数量约占中晚期宫颈癌瘤体细胞总数的 (10~50) %。因此, 可能因为放射治疗不能效清除乏氧肿瘤细胞, 或患者可能已经存在全身亚临床转移病灶, 或不能有效控制肿瘤周边的亚临床病灶, 约有25%~60%宫颈癌未被完全控制或复发, 远期生存状况仍不理想[6]。I I期、I I I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 0%~7 0%、30%~50%, 多是因为肿瘤局部未得到有效控制, 或复发, 或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提高放疗的剂量能增加局部病灶控制率, 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晚期宫颈癌的并发症较多, 限制了放疗剂量的高度, 而且放射治疗的范围有限, 只能清除放射野以内的目标病灶, 而其范围以外的病灶无法清除。因此, 笔者考虑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应用免疫增强剂甘露聚糖肽治疗宫颈癌, 一是甘露聚糖肽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作用[7,8]。二是甘露聚糖肽能降低肿瘤对放射损伤的耐受性, 达到放疗增敏的效果[9]。贾玉玲等[10]报道, 甘露聚糖肽能提高放疗病人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减轻癌痛和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 治疗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CR有25例, PR有12例, 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CR有16例, PR有18例, 总有效率为85.00%。同时治疗组肿瘤全消率为62.50%, 对照组肿瘤全消率为40.00%。结果表明,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提示甘露聚糖肽通过提高宫颈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能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提高临床疗效。

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 治疗组患者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12.50%, 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7.50%, 而对照组患者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35.00%, 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25.00%, 提示甘露聚糖肽还能降低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与文献报道一致。

总之, 甘露聚糖肽能有效提高放疗宫颈癌患者肿瘤全消率, 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消化道反应、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由于本组病例本样纳入较小, 观察时间相对较短, 本组研究试验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有待笔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延长观察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晓兰.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并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2例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3) :228~229

[2] 孟志英.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1) :63~64

[3] 杨艳红, 张继刚, 索慧梅, 等.介入治疗用于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2006:1

[4] 赵潇, 周桂霞, 解传滨, 等.早期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近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32 (5) :16~20

[5] 袁红香.体外放疗在宫颈癌术前治疗的意义[J].中外医疗, 2010; (27) :12~13

[6] 孔蕾, 于甬华, 黄伟, 等.宫颈癌调强放疗新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 (5) :426~428

[7] 郭凤, 张天慧, 彭红, 等.甘露聚糖肽对Ⅳ期卵巢癌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2) :328~329, 333

[8] 朴素宙.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并注入甘露聚糖肽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5) :6615~6616

[9] 樊锐太, 胡勇, 刘俊启, 等.两种分割模式下甘露聚糖肽联合放疗对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12) :2072~207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门体静脉分流术病例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34~65岁,平均(43.62±5.27)岁,酒精性肝硬化11例,不明原因肝硬化4例,肝炎后肝硬化65例。上述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均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术前1小时、术后1~6天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ml:5mg,生产批号:080124;081013;090618;091213;100612),静脉点滴,10mg/天,但不给予任何抗生素。对照组患者术前1小时、术后1~6天静脉点滴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且不给予任何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术后每天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切口红肿、压痛或化脓等症状变化,并于术后第4、7天做血常规检查和细菌学检查。采用SAP免疫酶桥联法检测患者术前、术毕、术后外周静脉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数量的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治疗前、术后第7天门静脉压。

1.4 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2)显效:细菌学检查为阴性,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尚有一项未完全恢复。(3)进步:各项指标有明显好转。(4)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反应加重。痊愈和显效均为治疗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计量资料结果以表示。应用SPSS11.0软件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的关系,采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

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术前2天、术毕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NK细胞等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毕时较术前2天明显降低。试验组术后第4、7天CD3+、CD4+、CD8+、NK细胞等各项指标较术前2天明显升高,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临床疗效

结果见表2。两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第4、7天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56,P=0.50)。

2.3 住院时间

结果见表3。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25±3.18)天,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见表3。试验组患者有2例肺部感染,有1例并发尿路感染;对照组患者有1例并发尿路感染,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并发妇科感染。两组比较,试验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9)。

2.5 门静脉压的变化

结果见表4。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门静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门体静脉分流术,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降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手术治疗过程中做好切实可靠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预防术后并发感染。

按照卫生部新近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和《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3],门体静脉分流术属于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严格遵循手术操作流程,预防并发感染,而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由于门体静脉分流术主要用于肝硬化等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4],临床中仍常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术后并发感染。

本研究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对比观察了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和不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门体静脉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恢复状况。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我国首创的新型免疫增强剂[5],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世界首创原研药品之一,有效成份为甘露聚糖肽,是从健康人口腔分离的一株α-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i)33#菌株经深层培养,发酵提取而得到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和抗肿瘤作用的多糖肽类物质,属于一种糖蛋白。甘露聚糖肽能通过激活MR和MBL两条途径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6,7]。药理研究证实,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激活NK细胞、TB细胞亚群和吞噬细胞,并能诱生细胞介素、干扰素及肿瘤坏因子等细胞因子,激活补体系统,增强免疫功能[8~10]。

手术创伤可刺激激发机体的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10]。本研究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术前2天、术毕各项免疫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患者术后各项免疫指标较术前明显下降,而试验组各项指标较术前不但没下降,反而升高,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比统计学意义,提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恢复手术创伤所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且能进一步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虽然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没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势较为明显,而且患者手术恢复能力和感染防御能力更强,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对于门体静脉分流术患者,应用免疫增强剂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增强免疫能力,预防手术感染,且促进创口愈合,不但能给患者减少痛苦,也能降低经济负担,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晏中锦.70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77~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1:9~14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

[4]王仲朴,吴朝阳,王茂强.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研究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1999;8(1):45~50

[5]刘忠山,王铁君,吴国民,等.甘露聚糖肽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56~4357

[6]李鹤飞,王海波,李永辉,等.甘露聚糖肽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6):29~32

[7]何慧,潘育芳.甘露聚糖肽片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1):12~13

[8]王钊,吴荣聪,林琳.多抗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4):374~378

[9]王允生,王晓燕.甘露聚糖肽(多抗甲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04;7(4):302~305

[10]李克宁,杨忠耀,李秀杰.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灌注甘露聚糖肽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3):326~328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篇8

1961年, 随着塞替派通过膀胱灌注首次应用于预防膀胱癌患者手术后复发取得良好疗效以来, 随后出现了多种应用于膀胱灌注的药物, 包括5-FU、阿霉素、丝裂霉素, 但不良反应大,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 现代临床希望寻找有效预防膀胱癌复发且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或联用方案, 近年来, 我们观察甘露聚肽糖联合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取得良好结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名, 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均行TUR-BT治疗。所有资料真实、完整。女性12例, 男性48例;年龄58~78岁, 平均年龄 (64.17±8.35) 岁。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2组, 每组30人。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1.2 临床诊断

症状:患者可感觉间歇性或持续性的无痛的血尿;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膀胱内有突起的囊肿物或膀胱内壁的肿块;CT检查:经盆腔CT检查可见平扫膀胱壁显著增厚, 膀胱壁呈现上乳头状或菜花状的软组织肿块;膀胱经检查:可见乳头状肿块。

1.1.3 病例选择

经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符合以下标准者纳入实验: (1) 实行了TUR-BT术。 (2) 手术后心、肺、肾等各项功能基本正常。 (3) 同意并承诺按要求完整记录相关指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 年龄在80岁以下。符合以下标准者排除实验: (1) 有严重其它疾病者。 (2) 手术前两周内使用过免疫增强剂的患者。 (3) 对治疗中所用药物过敏者。 (4) 癌症终末期无治疗价值者。符合以下标准者提出病例: (1) 失访者。 (2) 资料不全者。 (3) 治疗期间未按规定用药者。 (4) 治疗期间更换治疗方案者。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吡柔比星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20410) , 将本品溶于1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 经导尿管灌注膀胱内, 配合左侧位、右侧位、仰卧位和俯卧位四个体位, 每个体位30min。治疗组吡柔比星加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吡柔比星给药方法同上, 甘露聚肽糖 (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20516) , 给药方法一次5~10mg, 加入100ml生理盐水, 给药方法同吡柔比星。患者一年内没3个月检查一次, 一年以后6个月检查一次, 随访3年, 记录复发病例数。

1.3 含量测定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和膀胱灌注1~5次后两小时内取患者尿样20min。1 5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用于实验。采用ELISA方法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患者血清中IL-8含量的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 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组间均采用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不同时间的复发率的影响

吡柔比星组患者一年内复发率为26.67% (8例) , 吡柔比星+甘露聚肽糖联用组患者一年内复发率为13.3% (4例) , 与吡柔比星组比较复发率明显降低 (P<0.05) ;治疗二年内, 联用组复发率 (23.33%, 7例) 与吡柔比星组 (33.3%, 10例) 比较复发率显著降低 (P<0.05) ;治疗三年内, 吡柔比星组复发率为46.67% (14例) , 连用组复发率为26.67% (8例)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

与吡柔比星组比较, *P<0.05

2.2 治疗不同时间对IL-8的影响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液中IL-8含量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第一次灌注后, 联用组IL-8含量 (417.65±67.46) 与吡柔比星组 (487.23±90.66) 比较显著降低 (P<0.05) , 且优于治疗前 (655.46±84.89) (P<0.01) 。第二次灌注后, 联用组IL-8含量 (326.36±98.36) 与吡柔比星组 (364.83±79.50) 比较显著降低 (P<0.01) , 且低于治疗前 (P<0.01) 。第三、四、五次灌注后, 联用组IL-8含量 (分别为178.26±51.98、150.45±35.32、140.56±37.23) 与吡柔比星组 (256.34±97.99、240.33±23.54、223.55±46.45) 比较显著降低 (P<0.01) , 且均低于治疗前 (P<0.01) 。

从折线图看。两组患者治疗后尿液中IL-8含量均逐渐减低, 到第三次后逐渐稳定, 但联用组降低趋势更明显 (见表2) 。

与吡柔比星组比较, *P<0.05, **P<0.01;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吡柔比星组发生尿频/尿急发生率为56.67% (17例) , 而联用组尿频尿急发生率 (36.67%、11例) 显著降低 (P<0.05) 。联用组恶心呕吐发生率 (40%、12例) 与吡柔比星组 (63.33%、19例) 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联用组血尿发生率 (33.33%、10例) 吡柔比星组 (46.67%、14例)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吡柔比星组尿常规异常发生率为50% (15例) , 而联用组则显著降低 (30%、9例) (P<0.01) 。两组腹泻、低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与吡柔比星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甘露聚肽糖是由甲型链球菌培养产生的具有免疫性α甘露聚肽糖, 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其对肿瘤化疗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损伤有显著作用, 广泛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吡柔比星为常用抗癌药, 为第一代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 其机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 是肿瘤细胞终止在G2期, 干扰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4], 是临床常用的预防膀胱癌复发化疗药, 吡柔比星具有半衰期短、肿瘤细胞能迅速摄取等优点[5], 本研究证实甘露聚肽糖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以显著减低术后一年、两年及三年内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 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吡柔比星比较更优。表明甘露聚肽糖联合吡柔比星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浅表性膀胱癌是复发率很高的恶性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是临床主要手术治疗方法[6], 有资料显示, 实行TUR-BT术后, 有10%~67%的患者在一年之内复发, 术后5年有24%~84%的患者复发。据统计, 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高峰期是100~200d和术后600d, 其复发主要原始系手术中肿瘤细胞散播。膀胱灌注术是目前治疗和预防膀胱癌的主要手段, 是抗癌药物通过膀胱灌注术直接注入膀胱内起到直接抗肿瘤作用。

白介素8 (IL-8) 是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IL-8通过细胞膜上受体 (CXCR) 发挥促进细胞有丝分裂, 血管形成, 促进肿瘤的生长、侵润和转移等生物学效应, 其促进肿瘤作用的机制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发挥促肿瘤生长作用[7]。IL-8通过促进血管外基质降解、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从而间接促进膀胱癌的复发。本研究证明, 甘露聚肽糖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显著降低患者尿液中IL-8的含量, 且随着灌注次数的增加, IL-8的含量减低, 到底四次灌注后含量基本稳定。表明联用组通过降低患者IL-8降低膀胱癌复发率,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上一篇:农业机械管理农业发展下一篇:改革攻坚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