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甘露

2024-06-07

心灵的甘露(精选4篇)

心灵的甘露 篇1

在工作实践中, 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更喜欢与老师之间是平等、民主的朋友关系, 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处处体贴、爱护他们的老师。学生需要爱, 需要爱的滋润。

一、以“爱心”感化学生

俄国诗人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学生都有向师性, 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时, 他们就会相应地更加尊敬和爱戴老师。作为班主任, 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 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 用自己的心灵去“碰撞”学生的心灵, 达到育人目的。我刚接手新班时, 班中有不少问题学生。特别是一名叫刘晓的男同学非常好动, 自控能力比较差, 一开学就有很多的学生向我报告他的“丰功伟绩”:他上美术课的时候把同桌的颜料盒藏起来了;午睡的时候他偷溜出来, 还把全班脸盘的水都给打翻了;他下课的时候把隔壁班的同学打哭了……总之, 就是只要班级中有人闯祸, 肯定就少不了他的一份。我运用多种方法对他展开教育, 但是他好像都无动于衷。我觉得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多次去他家进行家访才得知, 原来刘晓是一个留守儿童, 平常都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 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了找到教育的最佳方案, 我辗转反侧, 难以入睡。于是, 在生活上, 我对他更是关怀备至, 每天中午给他亲自倒热水、送热饭。有一次, 他闹肚子, 拉了一裤子屎, 我不怕脏, 亲自动手给他擦干净。在学习上, 对这位同学进行“重点保护”, 要求班干部及其他同学也帮助他, 给予他集体的温暖。课堂上, 我尽可能多给他发言的机会, 增强他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我们惊喜地发现, 刘晓逐渐起了变化, 上课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不再招惹其他的同学了, 课外参加班级整体活动多了, 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期末的时候, 我班也被评为“先进班级”。

二、以“爱心”滋润学生

爱是阳光, 能融化冰雪, 爱是春雨能滋万物, 它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我班有一名女同学王蕾整天一言不发, 与同学从不交流, 胆小怕事。我就用爱去呼唤她, 经常与她心对心交流, 耐心地教, 让她一点一点跟着说, 说话有些连贯时, 就真诚地鼓励她, “你回答很好”“你再给同学们说一遍”, 通过这样不厌其烦的鼓励诱导, 她渐渐地爱说话了, 回答课堂问题积极了, 学习成绩也有质的突破。师爱开启了她的心灵!我们班的学生来自十多个村, 学生离家都很远。班上许多学生蒸饭, 可是, 一开始班上经常有同学找不到饭盒, 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 我教他们每天把自己的饭盒放在固定的位置, 中午陪他们去买饭, 等把每个学生都安顿妥当了, 我才回家吃饭。每次回家, 饭菜早已凉透了, 但是我还是一心记挂着我的学生, 都是匆匆扒完饭, 马上赶往学校, 看到学生们尽情地玩着、跳着, 我的心才放下来。为了辅导差生, 增强学习信心, 我放弃了很多休息的时间。为了上好一堂课, 我修改教案到深夜。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 我不顾嗓子嘶哑, 身体疲惫, 坚持上讲台……我以自己的行动“用心”滋润着我的学生, 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以“爱心”宽容学生

宽容, 给学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班主任要用爱心、同情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如果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不动就批评、斥责, 往往会使学生变得消极自卑, 对老师失去信心, 而以宽容带来的情感效应则相反。由于学生在犯错误后, 得到的是老师的谅解和宽容, 势必会感情上愿意与老师接触, 乐意接受老师教育。宽容不等于迁就和放任不管, 宽容是爱学生, 严格管理也是爱学生。宽容适度方能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俗话说:“春风化雨, 水滴石穿, 人非草木, 熟能无情。”只要教师有持之以恒的爱, 有一颗宽容的心, 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四、以“爱心”欣赏学生

那是一个星期三下午,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又开始播音了。忽然从点歌台里传来了“二 (1) 班的李梅要把歌声带给老师, 并说, 老师, 您辛苦了。”第二天, 班会课上, 讲台上是学生为我亲手制作的一张张贺卡, 卡上用稚嫩的笔写满了他们的真切祝福。好像被什么东西触碰到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 我一下热泪盈眶, 这是世上最纯真的祝福, 这是心与心的交汇。那一刻, 我用心享受着孩子的这份情和这份爱。我内心大喊:为学生苦, 为学生累, 值!花有花的光彩, 叶有叶的荣耀, 根有根的感受。作为班主任, 我真的很快乐, 很感动。我领悟到,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 就必须做到理解孩子, 欣赏孩子。欣赏是一种理解, 更是一种激励。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 她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离开爱心,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需要爱心, 孩子渴望关爱, 让我们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去关爱孩子。让我们怀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给孩子滴滴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灵, 让孩子有一颗爱心, 能行善举;有一种能力, 收获成功!

心灵的甘露 篇2

记得那是在小学即将毕业的日子里,那是一段你追我赶的日子。而我正好在一场极为重要的考试中失利了,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讥讽以及父母的不理解,我的内心仿佛跌至了谷底,如晴天霹雳一般,整个人的精神也因此而变得萎靡不振,在学习上更是提不起多大的干劲。因为这次失利对我的内心来说,就好像是一片乌云,笼罩在我的心头,久久也不散去。

我的状态陷入了低迷,一连几天都是如此。直到有一天,我的恩师书记发现我最近的状态不佳,怏怏不乐的样子,便在课间叫我去他的办公室里面谈话。

我忐忑不安、硬着头皮的走了进去,等待书记对我的“狂风暴雨”般的批评,不料,他并没有,而是一反既往的请我坐下,推心置腹的与我交谈,我与他谈了许多,但其中有一句我永远也忘不了:“人生就像一枚硬币,你永远不知道这次经历对你来说是正面还是反面。”最后,他充满深意的对我说:“只要做出正确的决定,人生就会变得灿烂起来。”

这些饱含深意的教诲,无一不是我心灵的甘露,滋润着我的心田,燃起我战胜困难的火焰,抚平我心灵的创伤,带我成长。它,就是我心灵的甘露!,

也许是那件事给了我力量吧,我一扫几日无力的状态,回到了原来生龙活虎的样子,并暗下决心,要对得起老师的教诲,对得起心中的那瓶甘露。同学们都说我变了,我像换了一个人,至少换了一颗心,换了一台发动机。

于是,课堂上多了一双积极思考的眼睛;办公室里多了一个追根问底的身影;台灯下多了一个孜孜苦读的少年;图书馆多了一颗如饥似渴的心灵。我用心去对待每一分钟,不放过一点疑问模糊。因为心灵的甘露在提醒着我,朝着目标努力。老师说的没错,只要做出正确的决定,人生就会变得灿烂起来。它,就是我心灵的甘露!

这是我学习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可以说,我现在的一切成绩,都是在老师的教诲之后产生的,它如同我心灵的甘露,不仅滋润着我的心灵,也助我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音乐滋养孩子心灵的甘露 篇3

音乐的益处

品尝快乐还是获得技巧

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这些形式均是孩子接触音乐的基本途径。不同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活动会给孩子赋予音乐上的收获,而收获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音乐活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更与家长对音乐作用的认识程度深浅直接相关。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喜欢音乐,经常手舞足蹈,能从其中品尝到快乐,就愿意让孩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不为别的,就图一个乐。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学习音乐,获得一定的音乐技巧,如果让孩子学习唱歌,则期待他声线优美、气息浑厚,有歌唱家的气场;如果学习乐器演奏,则期望他手到之处泛起轻快灵动、行云流水之音,一曲奏罢激发回肠荡气之感。假如能靠着长年累月的练习,走通音乐特长生的升学捷径,那可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最好解读了,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应该不在少数。

提升气质还是滋养心灵

为什么让孩子接触音乐,还有一些流行的说法,如音乐开发智力、提升专注力等各种出于现实需求的理由,在这些说法中,抱着提升气质的想法让孩子接触音乐是最为常见的。接触音乐多了,举手投足自然改变,那些曾经听过、唱过、演奏过的音乐也许不能马上信手拈来,但是它们潜在的韵味,会在孩子以后的谈吐、文字、胸襟以及生活中不断地闪现,这就是家长们所追求的音乐对气质的培养。

气质的内化塑造与外化表现,是通过感觉来实现的。人们通常说弹钢琴能培养人的高雅气质,这个气质获得过程是通过长期接触古典音乐、一遍遍体悟作品的情感、一次次在不同场合中演出而逐渐完成的。这种高雅气质不仅只在音乐活动中突出,也会不同程度地泛化到生活的其他层面。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是培养人类具有真正优美的心灵与感觉。”当感觉逐渐丰满时,心灵也会不断地丰盈,所以,音乐就像甘露一样,给人带来的是心灵的滋养。

对于孩子,音心更是相通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当《幸福拍手歌》的欢快旋律响起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和着音乐拍手;当轻柔的《摇篮曲》唱起来时,孩子们会逐渐地安静下来。音乐为什么能给孩子带来不同体验?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纯净而敏感的,他们对于爱、善良、美等特质有直接的感知和捕捉能力,能判断出外界事物对他们是接纳还是拒绝,从而选择自己的应对措施,找到自己的舒适空间。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也是如此。

比如林林是一个3岁的男孩,爸爸妈妈出于对孩子音乐素养的熏陶,平时也会经常在家里播放音乐给他听。妈妈很快发现,孩子对音乐是有喜好选择的,他特别喜欢听贝多芬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为了多听几遍这首曲子,他还学会了使用循环播放的按键。不懂音乐的爸爸得意地认为儿子有鉴赏力,直接听大师的作品;懂音乐的妈妈则认为,《致爱丽丝》这首曲子表达了亲切柔美的感情,与其说林林有鉴赏力,不如说孩子与这首曲子产生共鸣更准确。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从周围环境中得到夸奖和呵斥等信息,这种喜悦和沮丧等感觉不仅是情绪的累积,也会左右孩子心灵的成长,不同风格和情感的音乐就像一把把钥匙,可以让孩子心灵中所累积的各种感受得到释放和宣泄。

释放天性才“开心”

心灵是在与外界不断地互动中塑造的。心灵成长需要什么?爱、自由、真诚、美善、热情、勇敢、坚强、幽默……一切有滋养的美好特质都是心灵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家长可以反观孩子的成长环境,能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心灵养分吗?有多少时候以成年人的标准,压抑了孩子天性的释放,忽略了孩子心灵成长的需求。但是,音乐为弥补这种缺憾提供了渠道。弹琴、唱歌、音乐剧等活动,为孩子释放天性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合。当孩子大声歌唱时,他的声音多么洪亮;当孩子投入地在架子鼓上敲出砰砰的鼓点时,孩子在演奏中挥洒帅气与豪放……音乐让孩子发现另一个自我和另一个世界,无论是自娱自乐,还是集体表演,都是孩子天性的释放和心灵的敞开。

如何让音乐滋养心灵

孩子心灵成长比身体成长更重要,心灵不像身体那样一目了然,心灵出问题也不易被家长察觉。因而,家长更应在平时注重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关注。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它能给人们带来多重体验,快乐、温柔、勇敢、热烈等各种心灵所需的特质都可以在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找到。家长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发挥音乐对孩子心灵滋养的作用。

放下功利,成为一个欣赏者

让孩子接触音乐,无论是简单参与,还是从事歌唱、演奏等专业学习,请家长放下功利心,淡化孩子考到几级,拥有何种证书等外在技巧的收获,听孩子谈谈音乐给他带来的各种感受,欣赏他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和体悟。家长的爱与欣赏,是孩子能够从音乐中得到长期滋养的保障。

打破束缚,成为一个设计者

很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学习,总觉得音乐遥不可及,其实,孩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音乐。清晨唤醒孩子可以有起床音乐,一日三餐可以有佐餐音乐,带孩子做游戏可以有运动音乐……只要家长打破观念上的束缚,让音乐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当他长大时,那些音乐都会像看过的绘本、去过的景点一样,成为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温暖着他的生活。

音乐,让孩子收获一个更丰盈的自我。

(杜丽丽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

心灵的甘露 篇4

人生的书我还依旧翻阅着,偶然兴起从头开始读起,满脑子除了时光的匆匆流逝外,便

是浓浓的回忆。

那是咸味,也是泪水……

照片从泛黄的时光中挣脱出来,再次散发出光彩。阳光穿过雨露显现出了七彩,我也重回往事走了一圈,看到的是难以忘怀的一切。

记得那时,我13岁。

刚刚跨入校门的我已经卸下心灵的包袱,正一步一步走向那向往已久的新教室,新同学。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但现实是无法改变的。

也许被人冷落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语言表达有问题的我交往出点状况其实也没有什么。但当初稚嫩的心却总过不去,难以安下心来面对世界。

也许因为宅,我不善交往,也许就是有的人自以为是,也许是我不合群。但我认为只是不熟而已。

也许世界就是这样,但是总算没有让我彻底失望,至少,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

灰暗的心灵终于看到了光明,同学的关心也渐渐把我唤醒,我知道春雨即将来临。

再后来,我改变了。学会交往的我也将心底的黑暗上了锁,因为我知道我再也不用去那里了。

心底充满暖意,一切变得美好起来。

荒芜的心被爱浇灌,变成了绿野,阳光也不再被遮挡,我多么希望这不是梦。

上一篇:政务下一篇:地面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