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电影作业,关于中外心灵电影的观后感(精选11篇)
心灵电影作业,关于中外心灵电影的观后感 篇1
1飞越疯人院
电影观看完后,其实我很困惑,我们该如何去定义精神病?
麦克默菲从农场送到精神病院的原因是:有暴力倾向,经常打架因斗殴至少并关押过五次;滥交,与未成年少女性交,或许在主人公看来,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大事,简单说,在人们看来一些违反道德、悖于常理的事 情在他看来他一点也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自己一点也不认为自己的脑子有问题。”我们还可通过影片中看球赛的情节设置找到一个有趣的证据。这一情节是:麦克默菲向拉齐德护士提出看全国垒球赛的要求遭遇拒绝后,独自一人恼怒坐在电视机 前,突然麦克默菲对着电视机像个体育主持人栏目开始为球赛点评起来,原本已经散退的人群陆续重新聚在一起,大家对着电视机一齐为球赛欢呼呐喊,而当镜头转 向电视机时,观众看到的仍是一个未接通电源的屏幕。也就是说,麦克默菲扮球赛解说员向病人们解说一场并不存在的球赛。
个人认为这些自己的幻想随虽是幻想,但它为所有的病人带来了快乐,主人公没有进入病院之前虽然有些逃避工作,只是追求自己的快乐。但是在这里,我觉得他学会了很多,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哪怕这快乐是虚构的。学会关爱他人,即使是被人一直看不起的酋长。他们一起逃离去钓鱼,这些所做的事情让我更为感动,他只是在尽自己的力量去尝试让这些所谓的病人能够有正常的生活,得到一些乐趣而已。
相对而言,瑞秋护士和其他人物就太过不近人情了,他们在心底歧视这些人,喜欢威胁恐吓别人,他们杀死了比利,比利瑟缩着恢复成那个惧怕母亲惩罚的孩子,并在强烈自卑感和负罪感控制下杀死 了自己。他的悲剧正在于,他尽管渴望长大并离开疯人院。但他却只有滞留在有“母亲”庇护的疯人院里才能安全。
当麦克默菲要带他一块走的时候,他说“事情不 是那么简单。我还没准备好。”是的,他是没有准备好。他的心理尚未成熟,他的自我还没有摆脱来自超我的负罪感,所以他还不具备飞越出疯人院的能力。而他的 死证实了脆弱的自我可以被超我彻底摧毁。在影片中,这一场景激发了酋长和麦克默菲决心与勇 气,正如影片中描述的那样麦克默菲去掐护士长的脖子。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自我权利的搏斗。护士长没有死,麦克默菲被切除了脑白质,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白 痴,这让人很痛心。
酋长杀死麦克默菲,意味着他知道麦克默菲是绝对不会过这样的生活,他也不想,酋长终于能够成功地飞越了疯人院,挣脱了 内心枷锁,开始了新生活。2人工智能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故事,并由此而衍生的两者之间伦理道德,生存竞争等等问题。不过我更愿意认为,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在讲述人类自己的故事,对人类存在意义与人类自我寻求的一次深刻反思。
人类与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或许应该就是人类是有自我意识的,有情感的,有动机的,并能运用由此而产生的生命动力去进行更高一层的自我实现。而机器人的一切都是被设定的,被程序化的,没有自我意识的,也无法独自完成自我的更高升级。虽然拥有一样的外表,但是仍然取代不了真正的孩子马丁。在马丁回家后,大卫的地位一落千丈,很快的,他被莫妮卡抛弃在森林中,尽管很是不忍心,但事情毕竟发生了,机器人的命运无法改变。
影片中,怀着对妈妈莫妮卡矢志不渝的爱,抱着实现愿望的执着和艰定,大卫踏上了艰难寻找蓝仙女的道路,他不要做机器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真实的男孩。正是这样的举动,使他的“父亲”,教授哈比发自内心地告诉大卫,他
就是真实的,因为只有真实的“人”,才会进行这样一种自我寻求的举动。也正是因为这点,大卫成为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影片最后,更高级的生物为了实现大卫的愿望,用妈妈莫妮卡的头发复制了她的DNA,将她复活,虽然她只能存活一天。大卫和莫妮卡渡过了愉快完美的一天,莫妮卡在睡去前,告诉大卫,她其实一直都爱着他。大卫流下眼泪,拉着妈妈的手,躺在她的身边,第一次睡去,开始去到遥远的梦开始的地方……
这样的结局我觉得已经很完满了,大卫不必纠结于自己倒是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他有了母亲的爱,已经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了。
3暹罗之恋
《暹罗之恋》,或许这是一个关于青春与成长的故事,《暹罗之恋》里有三组镜头(或称三个情节)让我动容。第一个情节毫无疑问是MEW在TONG的家庭Party上演唱,整个世界都是MEW的,而MEW眼里的整个世界只有TONG,所以他忘情地歌唱,忘情地倾诉心声,内心的波动化作眼里的柔情,千言万语融化在歌声里,那样赤裸裸地本性的表达,唯一的理由只有爱。爱会使一个人忘乎所以,忘记伤害和防范伤害,美丽与错误,温暖与忧伤,一切或许不必纠结,那一刻世界静得只剩下一个人的声音,因此,获得的一记亲吻,重得胜似生命。第二个情节是TONG在家里帮妈妈往圣诞树上挂木偶,反复询问挂在什么地方合适,妈妈不耐烦地说“我都说了随便啊”,他说了句“我是怕如果我挂不好,妈会生气”。这时候我的心疼得,象有只手在撕,软软的手,慢慢地撕,并不是因TONG的乖巧,而是因其的努力——一个少年正在学习承担,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带给亲人欢欣,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所做出第一本性的选择便是“尽量不添麻烦”,这时候便已知道他必定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了。第三个情节便是影片末尾,并不合适的木偶鼻子插上,MEW望着它,哭泣。我非常喜欢看人哭,无论是怎样的哭,仿佛不哭便不足以化解心绪一般,因为到了最后,我们什么也得不到,眼泪总还是自己的吧。
“我只剩TONG一个儿子了,所以我不会让他走错路……这样说吧,将来TONG毕业了,他会有一份好工作,有好收入,然后找个好女孩,接着结婚生子,照顾他的父母,这才是他的前途……”
“为TONG考虑一下吧,MEW,不要再和他继续了,不管你多爱他,都应该希望他得到幸福,你们这样下去会有结果么?”
深入浅出的简短谈话,让少年如雷轰顶,这正是他的软肋。同样,这也是万千同志的软肋。或许,也是所有非同的鏖战在情场爱河的男女们在思考的课题。是啊,爱一个人,应该希望他得到幸福,否则这份爱还有什么价值与意义?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平等的,如果不幸,那是因为把自己看得过高或者太低。事实上,有爱就有希望,希望与现实的一步之遥,有人会走一生。4第六感
我想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里,最印象深刻的一部。第一次看的时候,那个结局曾让我惊讶到说不出话来。所以当看到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奉为同类片里的鼻祖时,我一点都不觉得言过。
还有那个拥有鬼眼的小男孩。一口缠绵的美式英语,纤瘦柔弱,长得那么漂亮。导演在这个小男孩的刻画上显得很用心:在他出场的时候,便让他下意识地戴一副没有镜片的眼睛,他知道这个举动没有任何意义,但无法控制;他每次从教堂出来都会随手拿走一个圣像,在他的红色帐篷里堆满了一个个从教堂偷回来的圣像,他内心渴望受到上帝的庇护,而在手电的光照下,上帝的面孔却显得怪
异而模糊。
他内心里巨大的恐惧不被知晓,所有的一切统统变作沟通的壁垒。很多人看得悲伤,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童年或者少年时光里的点点阴影。
在你还很小的时候,你会不会独自蜷缩在被子里思考关于死亡的种种,它应该比打针更疼一些,应该比刀割更疼一些,应该比从学校教学楼顶摔下来更疼一些,应该比父母死去更疼一些,应该比骨头抽空了更疼一些,还应该比漂浮在宇宙空间里更疼一些。他身上那么多的伤口,只不过自己提前在臆测死亡的痛苦 “柯尔知道麦坎是鬼魂吗?”
这是每个人的疑问。其实柯尔从头至尾都不知道麦坎是鬼魂,影片开头他跑是因为他不认识这个人他也不相信任何人,最后的那个建议充满童趣,柯尔也曾安慰过说梦话的母亲。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导演们为另一个世界所设计的规则,比如当鬼魂生气时,空气会变冷。而他们为麦坎设计的规则是不让他像别的鬼魂一样穿临死时穿的衣服,所以柯尔看不见他的枪伤。另一个规则是麦坎能影响现实世界,比如愤怒地踢门。与规则相对应的是线索,麦坎去餐厅吃饭时没有拖动椅子,结婚录像,抗抑郁药和我们认为的“第三者”。柯尔在医院里对着所有观众在说:“我看得见死人,像正常的人一样走来走去,他们互相看不见,只看得见他们想见的,并不知道自己死了。”而此时镜头照向的是麦坎。
很多人讲这是一部恐怖片或者惊悚悬疑片,这也是我在最初目睹其电影海报时的感觉,但是在影片开始之后,我却渐渐发现它的节奏并不似一般的恐怖或悬疑片那样紧张和压抑,甚至可以说它的节奏很有些舒缓和悠扬,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温情与淡淡的忧伤。
心灵电影作业,关于中外心灵电影的观后感 篇2
一、三个八零后无家可归的孤独心灵
由范冰冰饰演的南风, 父亲早死, 母亲改嫁, 继父却是一个酒鬼, 常年酗酒以致到住院治疗的程度, 于是, 眼不见心不烦的她离开了那个没有爱的家, 跑到另一个城市去独自生活, 在酒吧做起了歌女, 以卖唱为生。
影片一开始就是在夜店酒吧里的摇滚场面, 南风在疯狂地甩头唱歌, 失手将喇叭丢到了一个男人的胯下, 引发一阵风波, 结果是这份工作没有了, 还要赔偿伤者各种费用两万元。此时, 母亲打来电话向她要钱, 南风快要撑不住了。命运就是这么不公, 越是弱势越受伤。影片通过南风的悲伤痛哭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度无助, 那是一种无处安放的孤独。
这时候, 由陈柏霖饰演的丁波, 卖掉自己唯一值钱的摩托车, 给南风凑钱, 也为她带去了些许心灵的慰藉。丁波也是个孤独的孩子, 母亲因病无钱医治而早早去世, 父亲续弦大办婚宴, 他的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恨。从家里出来, 是一种对心灵压抑的释放。为了凑够那些钱, 丁波偷拿了房东压箱底儿的钱, 把假钱塞了进去。南风的事件平息之后, 他们开始努力赚钱, 把偷拿的钱不知不觉地一点一点还回去。这两个孤独的灵魂, 互相支撑着安慰着。他们只能在纷乱的现实下孤独迷茫地游荡在喧嚣闹市, 尽情宣泄着消极颓废的情绪。
在整部影片里, 由肥龙饰演的肥皂, 在其中扮演着开心果的形象, 为大家带来欢笑。有他的点缀, 压抑与阴郁的气氛变得明朗许多。多数时间, 他都很快乐, 快乐得很单纯很直接, 不需要内涵, 只是乐呵呵的。肥皂的快乐在于他没失去多少, 也不指望获取更多, 只要能让他吃饱喝足, 他就能给周围的朋友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快乐。就是这样一个形象, 映衬了南风的极端做法, 而南风的种种极端做法正是其内心极度悲痛绝望无助的一种宣泄, 影片的真实性也彰显无遗。
影片中, 我们看到的是孤独的沉重与生命的脆弱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对比, 三个年轻人的孤独来自于青春, 而生命的脆弱源于青春的无根。
二、一个中年女人的心灵抉择
人老珠黄的京剧名角儿常月琴, 一开场就是以脾气古怪的房东形象出现的, 命运的不公让她对这个世界是充满恨的, 年轻一代就沦为夺走其全部生活的替代牺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也是她未给完的爱可以寻求的唯一寄托。割腕那场戏是全篇的一个转折点, 三个年轻人和这个中年女人之间突然通过一股“血浓于水”的暧昧粘在一起。三个孩子扮作天使、大谈上帝哄她开心, 把她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故事从这里开始不再那么抑郁和苦闷, 而是变成略带俏皮的任性, 色调转暖, 甚至温馨得有些刻意。
代表老一代的常月琴, 最终再次选择了离去, 她的身影消失在观音山, 得到了大慈大悲, 普救人间疾苦的观音的救度;而代表年轻一代的南风, 则在观音山获得了新生, 她抛弃了种种纷繁的往事, 走向新的生活。常月琴的两次自杀, 第一次是为死而死, 是无信仰的前提下对生命的了结, 这里的死是尸体腐烂, 灵魂破散的死, 只为了告别痛苦;第二次则显然是经过大师点化之后, 信仰确立, 为重逢而死, 这时已不是自杀了, 而是奔向另一个世界, 与家人团聚, 这是在信仰层面的一种精神寄托。
三、寻找彼此心灵的慰藉
片中很多场景都是主人公在走动, 加上跟拍的压迫感, 在技术上强调了被导演削弱的故事性, 但是晃动的镜头显示的也正是这些角色们身处的生存状态。回头看, 拆迁, 城管, 夜店, 原来我们的社会早就已经面目全非。影片前半部分夹杂着直观故事性的另一个暗示是:他们从未停留。但常月琴是个例外, 她已经走不出被现实禁锢的心理创伤, 所以影片后半段安排了三个青少年身边另一个伴:老去的青春和残破的人生。在这个让人绝望的环境里, 人们彼此都在寻找各自心灵的慰藉, 当南风因为爱情的失望向常越琴寻求庇护时, 她拿开点烟的手说我怕烟熏到你, 然后抱着这个“女儿”, 问她是不是想家了。这是电影极其脆弱的一幕, 它比起结尾处自主追求死亡的时刻更让人心寒。它是活的生命体用残缺的形骸和灵魂, 向远走的“爱”的概念提出质疑, 并且在这无尽的等待与被否定里, 迷失于孤独。可以说, 三位年轻人与一位老人家通过生活在一起的种种, 互相明白了岁月中各自的心灵堵塞口, 并试图以各自的方式互相弥补着那个缺口。
影片最后, 常月琴说:“孤独不是永远的, 在一起才是永远的。”而这种永恒是只有在天堂才能实现的, 她也许找到了亲人团聚的最好归宿, 从此不再被纷扰的世事缠绕。再看南风、丁波、肥皂三个年轻人, 满脸迷惘地仰躺在火车上, 火车穿过隧道, 阳光下的景象因曝光过度而显得失真, 随即火车又进入下一个隧道, 黑暗中, 身后的光明逐渐远去缩小为一个飘忽的圆点, 就在火车即将走出黑暗拥抱光明之际, 影片戛然而止。这是否就是“垮掉的一代”迷惘青春的一种缩影呢?三个八零后青年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迷惘与无为, 这些弱势的孩子, 他们没有所谓的理想或追求, 没有改变当下生活的丝毫条件, 更没有一个轮廓清晰的未来;他们期望寻找到一丝丝的慰藉, 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张笑脸。这些人真实地存在着, 可能不是“你”、或者“我”, 但却一定是正在迷惘着的某个“他”……
摘要:80年代已经成为一种标记, 承载着太多青春的苦涩与回忆。影片《观音山》通过三个年轻人的忧愁与散漫的抒情, 一个中年女人有关生死的抉择, 向观众呈示了孤独与永恒的生命意义, 可以看做是人类信仰的崩塌与重建, 但更多的是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同属八零后的我, 在今天观看到这样一部影片, 不得不对其进行一场心灵的解读。
关键词:《观音山》,孤独,心灵,慰藉
参考文献
[1]郭越华语电影的美学革命与文化汇流——大陆.香港.台湾新电影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 篇3
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五一勞動節連續假期的第一天,下午我決定留給自己,偶然亂轉電視下,我看了這部hbo播映的電影《心靈點滴》(patch adams),也明白了男主角名字中--patch象徵的修補之意。這部片和男主角羅賓威廉斯主演的另外兩部電影:《美夢成真》、《心靈捕手》一樣,都是令我回味再三,膾炙人口的好片。
男主角派奇是位傳統醫界視為「不走正道」的醫學院學生,雖然他的醫學院成績優秀無比,卻在操行成績上落得了個「過度快樂」的評語。
他認為醫生不該被社會過度的神格化,享受過多的尊榮和敬畏,而使為人醫者漸漸失去原本從醫助人的初衷。稱一句「xxx醫生」,不代表這個人放的屁就比較香,走路大家就要讓一邊。「醫生」二字,實際上是代表對自己堅持助人的一種宣誓。
所以他在醫院實習時,看遍了傳統醫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離人性之後,內心產生覺悟,下定決心要開一間夢想中的醫院。於是他和理念相同的伙伴們,在風景優美的山間,建立了一所「以家為本」的免費看診醫院。
在這些外界考驗前,他是個勇者;但來自內部的挫折卻一度重擊了他,幾乎不支倒地。同為醫學院學生,也是他的親密愛人--凱琳,一路跟著他一起實現夢想,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心目中的愛心醫院。與派奇的相識相戀,更讓凱琳逐步嘗試讓自己告別本身不為人知的傷痛。只是沒想到,助人這件事,它可貴和可嘆的就是,它是一種冒險。
因為聽了派奇自身走出憂鬱的經驗分享,她決定從幫助別人中找回幫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覺地有些擔心害怕,仍然決定信任他人地隻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視了病患本身精神狀態並不穩定的潛在高度風險。最後,她遭遇了嚴重的不幸。這使我想起有部電視影集《er》(急診室的春天)的某一段情節。
一位年輕急診醫生--大衛,平時對一位好發問又好管閒事的醫學院實習生又愛又恨。兩人之間很不對盤,但又有一種微妙的好感情愫。有次,來了個病人,本身精神情況也是很不穩定,在急救過程中需要從脊椎打麻醉針,照理這應該由醫生來做,但這位醫生卻故意讓實習生練習,想讓實習生出糗以知難而退,結果她果然技術不佳,弄得病人痛得要命幾乎抓狂。
但更嚴重的事卻在後面。沒想到這位病人一直記恨在心,妄想醫生都要害他,趁著醫生們忙著放假過節的鬆懈,以預藏的刀將認真學習,立志成為一名好醫生的女實習生,一刀封喉斃命。電影中的派奇和電視影集裡的大衛醫生一樣,他們原本飛揚的自信和旺盛的生存鬥志,一夕之間完全被這樣的意外事件所擊潰,從此陷入自責沮喪的深淵。
所幸,生命的無常,可貴的便是它讓人絕望的同時,它也給了人無限的希望。自責難過到曾經也想輕生的派奇,終於在山頂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樂的信心和勇氣。
他堅信,醫病之間也是一種人際關係,不應該照著傳統教科書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貼切相連。所以醫生不該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實驗,或是開藥動手術,而是要儘早地學會和人相處,學習傾聽和交談。
同時,在他的定義中,醫生就是廣義的助人者,而所謂醫療行為,要治療的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人。
對抗疾病可能會失敗,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對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濟的精神,則幫助病人,陪伴病人度過疾病苦痛,這件事是永遠都不會失敗的。
這部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片尾敘述這位派奇醫生在電影拍攝結束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醫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醫生,正排隊準備加入他的行列。這部片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對白,例如:「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而派奇對女主角深情款款朗讀了一段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的情詩,收錄在100 love sonnets/cien sonetos de amor(聶魯達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短詩 17(sonnet 17),我也很喜歡。
買了這本書也蠻久的了,看了這部片,也激發了我讀這些詩的念頭了,它們真美。抄了詩,和大家分享如下:
我愛你,但不把你當成玫瑰,或寶石,或火炮射出的箭。
我愛你,像愛戀某些神秘事物,秘密地跟在你靈魂左右。
我愛你,如同一株從不開花,但自身隱含著花朶花芒的植物;
感謝你那帶著充實的香味的愛,自大地昇起,靜靜地存在於我的軀體中。
我愛你,不知道如何去愛,何時去愛,又從何地去愛,我直接了當地愛你,不複雜也不傲慢;
我是如此愛你,因為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法。還有什麼方式: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如此親密,所以你放在我胸前的手便是我的手,如此親密,所以你閉上眼睛的時候,我也睡著了。篇二: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领悟心灵点滴,感受心灵交流。
心灵点滴围绕着对待病人的两种治疗态度的医生的故事展开叙述。其中,主人公帕奇代表的是不仅仅关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给病人带来快乐,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具有人文关怀的一类医生;另一类是以华克院长为代表的自认为高高在上以传统的治疗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的一类医生。在帕奇与华克院长的一次次争执中,我看到了一个好医生身上所拥有的三样法宝:热情、微笑、信念。
心灵点滴中,帕奇主动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帮病人们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愿,他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病人。在他的世界里,我看不到被动的做法与消极的情绪。他主动帮室友如迪驱赶幻想出的松鼠以让如迪敢出去上厕所;他主动与病人玛姬打招呼并与之握手;在华克院长的再三劝阻下,他依然去医院看望病人??乍一看,他表现出的是固执行为,然而,这是由他内心的热情以及对病人的爱的驱使所产生的崇高行为。对帕奇来说,热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他的热情之余,他给病人带来了快乐,成为了他们最要好的朋友。这样一来,他不仅帮助病人避免死亡,更重要的是增进了病人的生活品质。然而,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类似于帕奇内心充满热情的人已经凤毛麟角。我们的生活中,热情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以冷漠的心对待我们,我们就必须先用自己的热情温暖融化别人心中的冰。对一个将来从事医生行业的人群来说,热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群呈现出各种类型病状的人群,他们的身后还要关心他们的家属。我相信,医生的热情不仅能驱赶病人的病痛,也能抚平病人家属心中的焦虑感。微笑,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字眼,似冬日里温暖我们身躯的阳光,也似黑夜里照亮我们前进路途的灯塔。在电影中,帕奇是个乐天派,在华克院长眼中,他是个小丑;在米契眼中,他是个幼稚园老师;但在病人的眼中,他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帕奇将微笑诠释的淋漓尽致。在面对华克院长的为难,他这样解释道:“笑能促进脑下腺素的分泌,因而能促进血的带氧性缓和血管,促进心跳,降低血压,对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有正面的效果,同时也能加强免疫系统反应。”的确,笑对病人有这么多好处,但医生中有几人者做到了面对病人时面带微笑,更不用说逗病人微笑。帕奇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他为了把病痛缠身的病人逗笑,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把体温表、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让这些稚嫩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他有时扮成天使,逗笑了医生护士都不敢靠近的身患绝症的比尔;甚至为了替肯尼迪太太实现梦想,他还在游泳池放满面条,让她如愿在面汤里游泳。他用他诙谐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带给病人欢乐和希望。帕奇用微笑和病人拉近距离,让病人敞开心扉,而不再专注病痛,甚至不会感受到病痛。他的的确确做到了用欢笑减轻甚至治愈他们的病痛。
在离开费尔法斯医院后,帕奇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他决定去帮助别人,用心灵的交流给病人带来帮助。他相信,欢笑对于病人是最好的处方。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不论你们如何决定,我还是会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你们有不让我毕业的权力,你们能不让我得到头衔及白外衣,诸位,你们不能控制我的心灵,你们不能阻止我学习,你们不能阻止我进步??我这根刺不会消失的。”这是他对世界的宣言,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定。他认为治病不一定要按照老的套路走,在给病人解除病痛时,更要解除他们的本,在心灵上让他们也同时得到安慰。他不避讳感情转移,以人性的方法与病人进行心灵交流,增进他们的生活品质。他不曾怀疑自己的方法,因为自己实践的结果验证了自己的理论。帕奇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看到了别人因为恐惧懒惰而不愿看到的,他让他的病人有尊严的活着。如果医生的心灵理念都能如此,世间的病痛会减少一半。帕奇用自己的信念去挑战制度的勇气也值得我们学习。
心灵点滴中,医生在大三之前不能接触病人。然而,在我看来,学习的过程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我们不能只埋头学习课本知识,等到想实践的时候为时已晚;也不能只想着实践,等到想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已无多大用处。在我看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作为医学生,与病人密切接触才可能学到更多,懂得更快。
仅医护人员身体要健康,心灵要健康。快乐是指医护人员自己要快乐,也能给病人带来快乐。和谐是指医护人员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在促使病人身体与环境和谐的同时达到自己心灵与病人心灵的和谐。
看完心灵点滴,感触颇深。现在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将来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医治病人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灵。像影片中说,增进生活品质。或许很多病症,现在医学还无法治愈。但作为病人,最想得到的是心灵上的快乐,如果药物无法减轻他们的痛苦,请用我们善良、仁慈、幽默的心灵去温暖他们吧!食品092刘阳
精卫1005 陈思静 篇三: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主人公帕奇亚当斯怀着帮助病人的满腔热忱,从医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实践他的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穷困的人们服务的故事。亚当斯以先驱者的身份提出了医生应该治疗人,而不是疾病,他坚信,同情、加入和心灵相通对医生来说与灵丹妙药和技术进步一样重要。
影片将放映的重点放在了亚当斯怎样做不是为什么这样做,开始没有多少人赞成亚当斯的观点,学院院长瓦尔考特尤其反对他的方法,而亚当斯的室友米奇也认为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家伙。但同时他也影响了一些人,包括护士乔蕾塔、同学楚门和卡琳。当你看到最后,深刻了解了亚当斯的行为后,那种人性光辉照耀下的温暖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凡是有过较长时间住院经历的人都曾体验过,那些冷冰冰的医疗器械,令人沮丧、厌烦,甚至恐惧,而片中当亚当斯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把体温表、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时。给病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接近或纯粹的欢笑,相信是每一个来医院的病人所最期望得到的,更别说对那些小孩子了。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4
拥有一颗永恒的心,拥有着自己最深刻的秘密,即使那样的秘密是不为世人所认同的,即使那样的秘密甚至是不真实的,即使那样的秘密给你带来的仅仅是一直以来的困扰和苦痛。但那终究是你的,秘密是你的,精神是你的,心是你自己的。这颗永恒的心是可以让自己做主的。
在那样的迷茫的过去,主宰着我们思维行动以及整个生命的心,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呢 ?它是否为了自己的真知而执着,他是否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是否对自己的信念甚至是是信仰坚持不懈?问问我们自己的心,是否,是否?
在那样的不可知的未来,我们将面对如何的变数?那么,我们又会以怎样的心来面对这一切呢?如果遭遇阻挠,我们是否会一如既往?如果不被身边甚至是最亲的人误解,我们是否会坚持开始的路?如果希望在瞬间崩塌,那么,我们又是否会有承受的勇气?
一颗永恒的心,一颗执着着永不言弃的心。那么,他在一意孤行的同时,又是否能够接纳正确的建议和指导呢?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拷问一下自己,怎样拥有一刻永恒的心。
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5
男主角威尔是位绝顶聪明却叛逆不羁的年轻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他的爱好就是与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人。某天,威尔随意解答出数学系蓝勃教授所留下的数学难题,引起蓝勃注意。蓝勃爱才,将监禁的威尔保释出来,期望他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可是威尔毫不在意。
后来,蓝勃教授的大学好友尚恩出马,开导并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尔,开启了这个天才的封闭又脆弱的心灵……
故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情节,主要的看点是天才威尔的心灵如何被尚恩开启。游鱼觉得电影中的对话尤其精彩,充满人生智慧。尚恩在公园里对威尔所说的话,值得所有书呆子深思。
允许游鱼摘录这段话:
“你可以如数家珍地评论米开朗基罗地作品,却没有闻过西斯汀教堂地气味;轻慢地提出有关女人的偏好谬论,却说不出在女人身旁醒来的幸福心情;随意地引用莎士比亚的诗文来谈论战争,却从来没有参加过战役,未曾眼见好友躺在自己怀中咽下最后一口气;浪漫地引述十四行诗来称颂爱情,却未见过女人地脆弱与坚强;更不了解真正的情感失落,因为从未爱过别人胜过爱过自己……”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所谓的“精英”,对于一切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都可以夸夸其谈。世界好像是方程式,或者股票指数,可以分析的。
威尔就是这样,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用书籍上的知识来解释周围的世界。尼采没有接触过几个女人,却大谈特谈女人,结果这一切都成为后人的笑谈。
威尔不但仅仅用书籍来解释世界的,而且拒绝用心灵来感受世界。因为儿童时期所受到的伤害,使得威尔的心灵防御性地封闭着,好像藏在一座黑暗的房子里,害怕打开窗户,让阳光进来。所以,威尔只看到世界的负面。
为了不被这些负面伤害,威尔就把一些正面的美好东西也抛弃了。好像害怕失恋,就疏远爱情。
威尔无法信任世界,所以对一切试图走进他内心的人,百般嘲讽。正是这个原因,威尔气走许多妄想辅导他的心理医生,也逼走了女友。
就因为威尔过多地依赖于使用书籍上的知识来分析世界,而不是用心灵来感觉世界,这使得威尔没有心灵伴侣,彳亍于红尘。也正因为这样的孤独,惊人的智力反而成为威尔融入世界的障碍。一个天才的惊人才华没有心灵来牵引时候,这些才华就伤害了天才本人。譬如梵高就是这样。
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6
威尔跟人打架被关进少管所,数学教授看中他的才华把他保出来,在自己身边工作并且接受心理治疗。他前面“治”跑了5个心理师,直到遇到肖恩。当第一次与肖恩的接触,我看到的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少年把一个阅历丰富,经验老道的老教授说到动粗,睡不着的时候,我在想,这样的孩子需要如何治?当看到威尔与肖恩的第二次见面,肖恩对威尔说出的那一段长长的话时,“我不能靠任何书籍认识你,除非你想谈自己,你是谁?”威尔沉默了。不要通过任何一样你看到的事物去评价别人的人生,这也许是威尔在肖恩那学到的第一课。第二次见面后,往后的几次见面,肖恩都在等待威尔说话,而威尔同样也在期待肖恩这个有趣的老头开口。直到有一天他们以飞机上的笑话做了开场白。他们从肖恩的太太聊到棒球,聊到爱情聊到未来。当看到肖恩与威尔聊到,你热爱什么?你想要什么?你真正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威尔顾左右而言他惹恼了肖恩,他把肖恩赶了出去。(这就是我们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吧)。当威尔再次回来,肖恩让威尔认识本心,克服自我,找到真正的自我。肖恩的执着,他的欲擒故纵,他真正走进威尔的心,没有放弃,这正是成就威尔的关键。其实,我们的父母,老师,他们就是我们导师,但大多数都是没有耐心的。过几年,也许我也是我孩子的妈妈,作为孩子的导师,期望自己遇到事情时,能像肖恩一样,有足够的耐心倾听,也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
通过一幅画就能够看懂一个人的心。对数学是如此敏感,艺术又能有所了解,历史从古至今能条条是到。感觉就是一个全才。正如他女友对他说的,我们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你因为好玩而去学习化学,却在一个小时就能把公式解答出来,还是一个把时间分配给到练球场和酒吧的人,这实在是太疯狂了。威尔的天赋,这也许是上天给他的礼物,而他的童年,同时也是上天给他的另一种历练。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正如她女友一样,聪明,上进,漂亮又有钱的孩子。但13岁失去了父母。她宁愿用所有的遗产来换回父亲的在世,但一切都不可能了。她只有接受,并且想办法让自已活的更好。我们是上天赐予生命的普通一员,幸好父母姊妹家人健康,没有经历那些苦难,那我们更应该把生活过的简单舒适。
肖恩与威尔的关系,两人更像是两个病友,他们同时也是对方的治疗师。
数学教授对于来说,他是一个伯乐,同时也是一个投机者。他看中肖恩的才华,把自己的想走的路强加给威尔。但到最后的统协,与你们肖恩和好,让我看到了中国父母。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精选 篇7
美丽心灵这部片从大一开始就知道了它的存在。也知道了它的知名度。其实是我out了,这部片就已经上映,只是以前没有多大注意,读了心理学这专业后,才关注起心理学电影。
从大众的角度看,这是一部励志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部讲精神分裂和自闭症的片。我是这样觉得的。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来总结描述它,觉得挺有意思:一只肥猪,我们可以在家养着当宠物,可以卖给人家杀了吃肉,也可以把它摆在别人面前来做个类比。它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那要看你追求什么!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人物传记片,故事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是他出众的直觉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历程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他妻子的相助下,毫不畏惧。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登上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领奖舞台,在发表感言时。纳什注视着他的妻子说:他的一切是妻子给的。在看这部片的过程中,除了主人公向学术追求的执着激励着我之外,他妻子对他的付出也感动着我,其实他的妻子想过要放弃,但最终没有,这就是爱的力量,要是她的妻子放弃了,那么可能不会有纳什的伟大成就。
电影《转山》观后感:心灵之旅 篇8
看名字可能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的确这类的文章一直不知该起个什么样的名字。直接叫影评,又没那么专业,不过是自己看过电影的一些感触罢了。叫观后感,又显得过预俗气。所以,干脆就以电影的名字为题吧。电影《转山》根据谢旺霖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真人真事为蓝本。 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来自百度百科
似乎,每个人的心中存在着一种西藏情节,就像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台iphone一样。相信其实有很多的人并不清楚西藏意味着什么,只是受到了媒体的洗脑,才觉得内心对西藏充满向往,便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召唤了。
电影中,主人公张书豪一开始也并不清楚自己去西藏的目的,只是觉得那是哥哥的遗愿,自己要提哥哥完成这段西藏之旅。骑车去西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如电影中一名进藏自驾游的哥们说的那句话“牛X,我坐车里都喘”,由此也可见途中的艰辛。主人公也曾崩溃,也曾想放弃。当他一个人在湖边昏迷的时候,他意识里还是想着他哥哥,想着他哥哥的规划的西藏之旅。还是好心的藏民医生点醒了主人公,“有些病可以用药治,有些病要是治不好的。心病只能心来治”。
随后,路上遇见的徒步赶往拉萨朝拜的信徒们,主人公内心受到了感化。拉萨早已不再是一个遗愿,一个目的地,拉萨是一种信仰。电影的最后,主人公完成拉萨之行,回到了台湾。但从拉萨回来的早已不再是哪个内向羞涩的男孩子,而变得自信如高原雪山上折射出的阳光。
电影中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主人公途中结识的同伴李晓川。李晓川是一个热心的云南小伙子,比主人公略大,满口的云南口音。李晓川曾多次骑车进过藏,所以算作前辈,会说一些藏语,所以一路上给了主人公不少帮助。他最大心愿就是能够骑车到珠峰脚下。然而,在过一段险峻的路段时,不慎翻落山谷中。庆幸的是,人并没有死。影片的结尾,主人公收到了晓川寄来的照片。照片里是珠峰脚下立着的碑,旁边放着晓川的车。照片背面有句话很感人,“......我不想死,我而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必须走出去......”。
生命是什么,仅仅维持着新陈代谢那不是生命。生命就要有价值,就要有信仰。就像故事中途中偶遇的那些朝圣者,那样叩拜这前行这的`信徒们,内心有怎样强大的信仰才能成为他们不惜一切前行的动力呢。
西藏是属于有信仰的生命的。那样纯净的蓝天,那样圣洁的雪山,那样明朗的阳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淳朴。没有信仰的人,是无法参透这雪山河流间的神秘与玄机的。
医患关系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 篇9
第一,按照剧中众人的表现,patch是下课绝不复习,整天表现得不务正业然后考试考了近满分全班第一的成绩。这种情况有可能吗?医学绝对是要投入大量时间去记忆背诵才能掌握的学科,除非是过目不忘的人,但是在剧中这方面并没有提及,所以我想patch的设定应该是一个普通天资的人。也许编剧想表现出因为patch对医患关系之间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所以具备了做一个成功的医生的素质,所以就可以在考场上也一帆风顺了,我们要注意到医患平等属于一种观念,是医德的范畴,而考试考的是基础知识,是医术的范畴。并不会因为你认为医患平等就可以无师自通的知道四型超敏反应的机制。编剧的目的也许是为了凸显出这种观念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才夸张地表现了这种观念带来的成绩上的不同,然而,这种做法简单粗暴地鼓吹了观念的重要,忽视了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学习的努力。
第二,片子将近结尾,我也没有看到patch在治疗病人上展现除了插科打诨,扮丑逗乐以外的能力。医生之所以为医生,最重要还是因为他有医术吧。而patch在片中没有任何和医术有关的行为。反而将医疗器械作为取乐的工具,他的行为是肯定会对器械造成损害和污染的。病人要将自己的生命放心地交给医生是要付出多么重的信任,如果我们是病人,看到医生像patch这样的`行为,会认为他是一个谨慎,医术高超的医生吗?看电影时patch的表现确实可乐,但是如果一个医院里每一个医生都是像这样的,那该有多吵闹,多混乱呢。记得曾经一个临床心理方向的老师和我们说,为什么现在医患关系这么差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生的权威被打破了。主任医师现在只要给红包就会和你勾肩搭背,喝酒吃饭了。以前的主任医师都是病人不怎么见得到的。就是因为有这种距离感,所以病人觉得医生很权威,很信任他,不像现在的病人不相信医生的医术,觉得是他们的无能才造成亲人的死亡。我认为,在这位老师看来,patch的行为就大大破坏了医生的权威。医患平等,并不该通过医生扮丑角逗笑病人来做到。
第三,在片中,我认为把过多本不应该由医生负责的责任划分在医生身上,加重了医生的工作负担。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职业的细化。比如说当病人不愿意吃饭时,这个问题该不该医生负责呢?我觉得应该由看护或者医院里的心理科承担起来。医生应该记住病人的名字,在和病人对话时要与病人对视,要用平等的态度和病人交往,这些我认为确实有道理。但是这不代表医生就该对病人的一切了若指掌,对他的生活事无巨细。The future shock里面提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不是每一个方面,这是由人员流动加大等现代社会的不可避免的特点决定的。医患关系在课本中也有提到,具有时限性,这种特殊的关系只局域于医生治疗病人的这一段时间。
电影《心灵奇旅》观后感优秀 篇10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叫乔的爵士乐手,他本是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但他始终梦想成为一个爵士乐演奏家。一次偶然,他有了一个能和全国最有名的爵士乐队表演的机会,但却因太兴奋不小心掉进了下水道中,灵魂出窍来到了一个叫“生之彼岸”的地方,后来又被带到灵魂研究所,成为22号灵魂导师。他与22号共同经历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最后懂得了人们都要有自己的火花,那是生命的火花,可以很伟大,也可以很平凡。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便是乔了。乔的灵魂来到“生之彼岸”,将要被超度,他不愿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生命的火花还未绽放就要超度,所以乔逆着那些准备超度的人向前奔跑,想回到自己的身体中,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如果被超度,就不能参加演出了。看到这一幕时,我惊呆了,因为这个桥并不确定自己能否躲过超度光圈,但他依旧去尝试,他告诉自己,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要参加演出,实现梦想,不要带着遗憾死去。
这又使我想到了自己,我也有生命的火花,就是写作。我一直都知道我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是我的一大天赋,通过想象力我可以去发现、去创作,因为写作对我来说并不痛苦,反而能让我静下心来投入其中,去感受文字构建新世界的喜悦。我喜欢写作,它使我快乐。每一次创作,都是我的生命火花的一次绽放。
心灵电影作业,关于中外心灵电影的观后感 篇11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与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全通过意志的力量,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也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我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的心理电影,并且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第59届金球奖戏剧类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8项大奖。其出彩之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简要介绍。 首先是剧情方面。
《美丽心灵》是约翰-纳什教授生平的传记,或者说,一个真正的天才的故事。是的,约翰-纳什正是一个100%的天才,27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不幸的是伴随着他的成功,一种精神分-裂症已经与它如影相随,。他是一个事业的强者,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际,谈女朋友时往往出言不逊遭人侮辱与溪落。更严重的是思维和感觉出现障碍,身体有被植入异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幻觉、幻听与幻想。当最初看到这些剧情简介时我没有信心看下去了。这样一个剧情固然感人或者煽情,但实话说有点点平淡无奇,类似的电影一抓一大把,比如《汪洋里的一条船》、《典子》,基本上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除了感动之外没什么感觉。我所猜到的情节是这样的:由于解密码工作过于复杂,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而妻子和朋友们对他不离不弃,帮助他与疾病斗争,最终病情好转,在学校任教还获了诺奖,大团圆结局。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纳什或许是不幸的但是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尽职尽责的医生们没有放弃他,挚爱的妻子没有放弃他,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没有放弃他,整个社会没有放弃他! 爱情上他是幸运的!在他已经患上精神病但不很严重时,美丽姑娘艾丽西娅出于美女爱英雄的情愫,接纳并爱上了纳什。在纳什发病并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时,她把孩子送回娘家,自己不弃不离,她理解丈夫不愿意去精神病医院治疗的担心,把丈夫留在身边,在住家休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并顶住巨大的精神压力支撑着一个家庭走过忧患。这又是一曲爱情挽救生命与拯救健康的颂歌,这是美丽心灵最生动的诠释。为此,饰演妻子的女演员在该片获得四项奥斯卡大奖中占有其一:最佳女配角奖。
当纳什患病经常被幻觉引导,不自学地到自己所在学校普林斯顿大学讲学时,大学同事们给予了一个精神病人相当的包容与理解,配合纳什重新找回自我。影片后部,他的同行们在一个茶馆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摆放在纳什的桌前,这是对一个科学科学家最尊贵的敬意,是对一个精神病人最温馨的抚慰,这也应该是美丽心灵的群芳谱吧。纳什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与理解的家庭与大学校园里,这是精神病患者运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质战胜疾病的客观条件。
纳什患病后,除了产生幻觉让他分不清生活中的真实与虚假外,庆幸他有一定自知力。在亲人的关怀与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和电休克疗法下,他自己始终有一个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战胜心理或精神疾玻他没有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始终配合治疗。直到老年,虽然这种分-裂症没有得到根治,但他仍然坚强地治与生活,直到1994年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应该说,纳什不管是事业上的成功,还是与病魔抗争,最终主要靠他自己。来自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许是编剧与导演给我们的深层启示。
影片取名为《美丽心灵》真是恰到好处。纳什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药。并在别人的嘲笑与医生的不赞同下,坚强地活着与心理疾病做斗争。他的心是洁净的,他的坚强意志使他的心灵得到美化。艾丽西娅是个美丽的天使,拥有着美丽的心灵,守护着她的爱人。
面对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面临受伤的威胁,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她丝毫没有退缩,坚强地承担起了这个在风雨中摇曳的家。纳什的朋友阿芬问她:“你还撑得住吗?”她说:“有的时候我恨纳什,恨上帝。但每当看者纳什并告诉自己他是我的白马王子时,我便成了一个爱他的人,虽然这样的时候不多,但却足够了。”多么伟大的女人,至少也该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是美丽的,她神圣的爱使她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马丁-汉森等给予纳什帮助和鼓励及关怀的人都拥有一颗美丽心灵,他们用自己宽广并温暖的胸怀接纳了一个有着心理疾病的人。纳什、艾丽西娅、汉森等人都在用自己的爱架起了一座通往美丽心灵的桥梁。
其次从电影本身欣赏价值来看,《美丽心灵》无论是情节设计和拍摄手法都不落俗套,出乎观影人的预想。
而罗素的精湛演技也将纳什的内心世界演绎的极度逼真,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本片都可以作为电影艺术的教学片。演绎精神病患者和酒鬼是有很大难度的,也是演技派演员的试金石。原因在于,精神病患者和酒鬼不是希特勒那样的人人公认的混球加坏蛋,他们首先是或者说本质上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病人,所以,极端地表现他们令人厌恶的表象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另一方面,他们的所作所为的确给人们,特别是亲人和朋友带来直接的伤害,所以,过多地以同情的心态表现他们也是不准确的。
在这样一个两难困境中,《美丽心灵》采用了首先以主观视角(即纳什的幻想、幻听等)进行描述,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纳什幻想的世界,同时造成观众的错觉,以为那就是真实的情景。然后又重回客观视角(即纳什所处的真实环境),使观众恍然大悟,而又深深地同情纳什的遭遇。在这一过程中,罗素的领袖气质和忧郁神情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
【心灵电影作业,关于中外心灵电影的观后感】推荐阅读:
电影心灵捕手的观后感09-21
看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600字10-09
电影美丽心灵 中英剧本全翻译09-01
关于触动心灵的中考作文08-09
思修作业书籍、电影和事件观后感07-20
关于雷锋电影书籍的观后感该如何写05-25
美丽心灵大三学生的观后感08-19
关于电影开国大典的观后感1000字作文11-12
《穿越天空的心灵》读后感06-01
关于《辛德勒的名单》电影的观后感500字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