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压药论文(共4篇)
口服降压药论文 篇1
高血压是一种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以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1]。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长,“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是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笔者对我院门诊2006~2010年口服降压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加强药品的管理、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2月从我院“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资料,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一品两规的药品进行分别统计,如缬沙坦片和缬沙坦胶囊按两种药品统计。
1.2 分析标准与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2],从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与用药频度的排序比4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16版)[3]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为准;DDDs=该药品年消耗量/该药品的DDD值;DDC=该药品的总金额/该药品的DDDs;金额与用药频度的排序比=药品金额序数/DDDs序数,此比值反映药品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时,表示同步情况良好,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值高于1时,说明该药品在同类中相对价格低廉,社会效益好于经济效益;比值低于1时,说明该药市场份额大于用药频度,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
2 结果
2006~2010年我院门诊口服降压药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钙通道阻滞剂(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的销售金额增长情况尤为明显,见表1。DDDs排名前10位的降压药中,CCB和ARB类降压药DDC值相对较高,见表2。门诊销售金额前10位的口服降压药普遍存在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的问题,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降压药的销售金额已由2006年的451.96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1 158.08万元,CCB类降压药位居榜首。CCB因其不会造成血钾、血糖、尿酸或脂质代谢紊乱,不需定期行血生化检查和能更好地预防脑卒中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ARB有心力衰竭、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3个强适应证,对防止冠心病的病情进展和缓解心绞痛发作,疗效确切。除此之外,为提高血压达标率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多的患者需二联或三联用药,CCB和ARB联用能更好地降压,这也是造成两大类药品快速增长的原因。
在DDDs排序中,绝大部分降压药只需每日口服1次,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增加。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在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其减少脑卒中的作用弱于其他降压药并可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因此,在治疗高血压时,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二线降压药物,但妊娠、心率快、合并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仍为首选。比索洛尔因每日只口服1次,目前用药频度已超过美托洛尔。利尿剂和ARB联合应用可增强降压疗效,增加靶器官保护作用,抵消或减少不良反应[4]。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中含有12.5 mg的氢氯噻嗪,每日只需服用1片,即可达到联合用药的效果。
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与氢氯噻嗪的复合制剂统计入ARB中
本研究结果(表3)显示,金额排序前10名的部分药品比值低于1,说明其市场份额大于用药频度,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目前口服降压药的长效剂型绝大部分已纳入医疗保险,因此,医生和患者在选择药品时更多地注重疗效、依从性和减少不良反应,往往忽略了药品费用,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作用相似,但ACEI的药品价格低于ARB,如果符合指征,应优先选用价廉的降压药。高血压患者一般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医保规定门诊患者需长期服用同一种降压药时,该药品可开具1个月的用量,而长效降压药以7片、10片的包装为主,如能将药品改为1个月用量的包装,也将降低药品费用。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口服降压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062010年我院门诊口服降压药的年销售金额和用量数据,运用药物频度分析法对其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我院门诊口服降压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两类降压药的销售金额增长尤为明显;销售金额位于前10位的药品普遍存在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的问题。结论:在选择降压药时,应重视用药频度的排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的日均费用。
关键词:口服降压药,应用分析,用药频度
参考文献
[1]王宣淇(综述),李宁秀(审校).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J].医学综述,2011,17(11):1674-1677.
[2]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
[3]陈学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8-410.
[4]吴宏.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83-184.
降压表:告别口服药 一戴就见效 篇2
永安降压能量表平稳降压,当天见效,不经肠胃吸收,不损害身体,安全高效,绿色降压新治疗。经权威医院对3万例病患者临床跟踪表明:佩戴永安降压能量表,前后平均收缩压从140/175降至120/140;平均舒张压从90/100降至80/90;15天摆脱药物依赖,30天稳定血压,60天不易反弹,长期佩戴防治并发症……
永安降压能量表五大优势:①五磁共振净化血液温度降血压;②磁灸六穴调节血压长期稳定;③融入锗元素多重功效保健康;④深山磁石20年磁波强度不减;⑤瑞士机芯走时精准全钢锻造。
“永安降压能量表”上市以来,好评不断,为让更多低收入的高血压患者也能彻底康复起来,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代售的永安降压能量表只收取相应成本手续费138元。汇款单附言请注明代号和电话,收到邮局包裹单后即可凭身份证件在当地邮局领取!
邮购汇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号附1号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
邮编:330009
电话:0791-86616743
86635947
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的护理指导 篇3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1~2012年收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5例, 其中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208人, 高血压1~2级未有靶器官损害患者67人;年龄31~88岁之间, 平均年龄60岁, 应用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控释片、福辛普利、美托洛尔、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等, 根据医嘱给予降压药物, 并通过口服降压药的护理指导, 采取健康教育、书面材料、护患沟通、定期随访等方法, 评价得出降压效果较好, 患者掌握降压药物的应用, 坚持长期服药, 血压控制平稳, 达到目标血压。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我科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 即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 (1mmHg=0.133kPa) 和舒张压≥90mmHg, 以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为依据或通过动态血压测定即可诊断, 通过护理宣教让患者以此为依据判断自己血压是否降至正常, 是否需要治疗, 提高知晓率。诊断后根据医嘱治疗, 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3口服降压药物的种类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压药有六类, 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合理选择以有效控制血压, 适宜长期治疗、不引起明显副作用的, 不影响生活质量为宜。
3.1利尿剂: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塞米片、螺内酯等,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使用小剂量利尿剂效果较好, 氢氯噻嗪使用较多, 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补钾, 防止低钾血症, 护士向患者宣教多食用含钾较高的食物, 比如香蕉、马铃薯、山药、绿豆、菠菜等;还可服用药物氯化钾缓释片来补钾。如服用利尿剂时感到乏力, 腹胀, 双腿无力、心悸等, 应怀疑低血钾发生, 立即就医。
3.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ACEI的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同时抑制激肽酶, 使缓激肽降解较少而有利于血管扩张, 使血压降低。我科短效药有卡托普利, 长效药有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 护理指导ACEI类药的不良反应常有干咳、乏力、头晕等。
3.3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滞钙离子通过, 抑制血管平滑肌, 使其松弛, 血压下降。我科常用短效尼群地平、长效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 此类药降压迅速, 作用稳定, 可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 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 护士可告知这类药副作用可引起心率加快、充血、面色潮红、头痛、下肢浮肿等。
3.4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心排血量, 抑制肾素释放, 而使血压降低。常用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其作用缓慢温和适用于轻、中高血压, 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患者, 护士指导应注意其抑制心肌收缩力, 因而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痉挛者禁用。
3.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滞, 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的收缩, 水钠潴留等达到降压作用, 作用平稳, 适用于对ACEI类降压药不能耐受其干咳等副作用的患者, 可与大多数降压药合用。我科常用缬沙坦、替米沙坦等。
3.6α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有哌唑嗪等, 我科临床应用较少。
4我科在口服降压药物的使用中一般遵循以下几点
4.1合并有心力衰竭者, 宜选择ACEI制剂 (福辛普利) 及利尿剂 (氢氯噻嗪) 。
4.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择利尿剂、长效的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控释片) 。
4.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可选用ACEI类。
4.4对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 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4.5对合并支气管哮喘、心脏起搏传导障碍者、抑郁症患者, 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 痛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
5使用口服高血压药物的护理指导
5.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 及其危害, 以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 长期坚持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5.2告知患者降压的目标:通过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即在140/90mmHg以下, 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 对于中青年患者 (<60岁) 、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 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0mm Hg (1mmHg=0.133kPa) 以下, 用药治疗效果应以此为标准。
5.3临界高血压和Ⅰ级高血压患者如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 开始只需非药物治疗:低钠低脂饮食 (每日食盐量<6g) 、控制体质量、加强规律运功 (每周3~5次, 每次持续20~60分钟) , 改变生活方式等, 经过3~6个月后不能达到目标血压时, 应考虑药物治疗。
5.4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而且坚持长期的非药物治疗, 即饮食、运动,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护士应指导患者低盐 (每日食盐量<6g) 、低脂 (以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为主) 、低胆固醇 (<200~300mg/天) , 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类食物, 补充适量蛋白质, 多食蔬菜水果, 控制体质量;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做广播操等运动;戒烟、禁酒、保持乐观情绪,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配合药物治疗[1]。
5.5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定, 多数需要终身服药, 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宜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 2~3周后如血压未能满意控制可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类药, 必要时可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如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或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与ACEI。联合用药可减少每种用药剂量, 减少副作用, 还可增强降压作用, 我科常用:氢氯噻嗪和福辛普利或硝苯地平控释片、替米沙坦等联合[2]。
5.6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并提供书面资料, 嘱患者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 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撤换药物, 因撤换的新药起效使血压降至正常需要一段时间, 造成血压不平稳, 且不知是否降压效果理想;而停药可使血压迅速升高, 出现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烦躁、多汗, 心动过速等, 合并冠心病者易引起心肌缺血发作及心律失常发生。
5.7培养自我监测血压的能力, 早晚各监测一次, 判断用药后降压效果, 并观察药物副作用, 家庭条件允许可在家中备用一个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为宜) 及时测量, 教会患者使用血压计, 做好记录, 定期在我院门诊复查。
5.8尽可能使用降压药中每日1片的长效制剂, 维持1d的血压稳定, 减少波动, 且每天服药一次不易忘记, 便于长期治疗, 嘱患者控释片或缓释片不能掰开, 只能整片服用, 否则破坏控释片均衡释放药物的作用, 失去长效降压作用[3]。
5.9警惕急性低血压反应, 服用降压药后如有头晕、晕厥、恶心、乏力时, 立即平卧, 头低足高位, 以促进静脉回流, 增加脑部血流量, 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5.10在家中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 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应警惕高血压危象, 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8-290.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04.
口服降压药论文 篇4
l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70例实施综合干预的出院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女比例为38∶32;年龄48~83岁, 平均 (61.56±11.53) 岁;高血压病程2~30年, 平均 (11.53±4.69) 年, 应用降压药1~4种, 平均 (1.64±0.32) ;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65例出院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女比例为34∶31;年龄45~82岁, 平均 (62.08±11.98) 岁;病程2~32年, 平均 (12.12±4.67) 年, 降压药1~4种, 平均 (1.59±0.37) ,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1SH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至140mmHg和 (或) 舒张压90mmHg], 年龄、性别、病程、降压药种类、出院时血压参数、依从性等两组之间分别均衡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 (2) 观察组:建立健康档案, 发放电话联系卡;每周给予1~2次电话随访;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具体干预内容包括。
1.2.1 健康教育
向患者宣传高血压、降压药物知识, 详细说明未坚持治疗会造成血压波动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增加, 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坚持、规律用药治疗的重要性[3]。
1.2.2 用药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用药, 合理用药, 解释所用药物的药名、剂量、作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相关原因, 使患者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 不致惊慌而导致停止药物治疗[4]。
1.2.3 自我血压监测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连续血压监测并记录, 有助于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 每次就诊携带记录, 可作为医生调整药量或选择用药的依据[5]。
1.2.5 心理支持
由于高血压病情长, 易反复, 易产生许多并发症, 患者易出现急躁情绪及忧郁等消极心理, 对治疗失去信心, 针对患者消极心理, 积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形成医疗意向, 落实遵医行为, 同时向患者说明消极心理与病情的关系, 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积极配合治疗。
1.2.6 简化治疗方案
如病情许可, 能单独用药, 避免多种多次用药, 或采用长效剂、控释剂和缓释剂, 有利于于促进患者遵医嘱服药的积极性, 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同时简化的治疗方案便于患者记忆。
1.3 观察指标
(1) 血压变化情况; (2) 依从性评判时[6]。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1.0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出院时血压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随访8个月~26年, 平均 (10.34±2.76) 个月, 观察组收缩压 (126.43±11.03) mmHg、舒张压 (81.54±7.51) mmHg低于对照组的 (132.85±12.63) mmHg、 (84.97±8.03) mmHg (P<0.05) ;血压达标88.57%、服药依从性好81.43%高于对照组的72.31%、47.69%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病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 又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发病率多, 并发症高, 是心血管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这要求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即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7], 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医务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依从性好, 但出院后依从性明显下降, 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因素是多方面的:医疗意向不明确, 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 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以及并发症的关系不了解, 认为日常工作, 生活方式不影响疾病的治疗, 对坚持服药, 预防其并发症认识不足, 过分相信降压表等未得到循证医学证实的器械治疗或所谓的单方、秘方[8];缺乏正常的心理应对能力;治疗复杂难以坚持药物品种、剂型的增多, 有的药物生产厂家不同具有不同的商品名, 有的药物闲剂型的改变, 用药次数和剂量也随之改变, 如各种长效剂和控释片等, 患者对此分辨不清影响遵医行为[9];经济条件限制, 部分报销及自费的患者因经济拮据而放弃治疗[10]。
本文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用药行为干预、自我血压监测指导、心理支持、简化治疗方案等等综合干预措施, 并且通过电话随访、健康讲座和患者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 不仅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服药情况, 也可以对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结果出院时血压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随访8个月~26年, 平均 (10.34±2.76) 个月, 观察组收缩压 (126.43±11.03) mmHg、舒张压 (81.54±7.51) mmHg低于对照组的 (132.85±12.63) mmHg、 (84.97±8.03) mmHg (P<0.05) ;血压达标88.57%、服药依从性好81.43%高于对照组的72.31%、47.69% (P<0.05) , 因此, 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工作, 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 有效控制了血压水平,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实施综合干预对出院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的影响, 探讨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70例实施综合干预的出院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 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65例出院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建立健康档案;每周给予1~2次电话随访;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具体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行为干预、自我血压监测、心理支持、简化治疗方案。结果 出院时血压情况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随访 (10.34±2.76) 个月, 观察组收缩压 (126.43±11.03) mmHg、舒张压 (81.54±7.51) mmHg低于对照组的 (132.85±12.63) mmHg、 (84.97±8.03) mmHg (P<0.05) ;血压达标88.57%、服药依从性好81.43%高于对照组的72.31%、47.69% (P<0.05) 。结论 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工作, 能够提高高用药依从性, 有效控制了血压水平。
关键词:出院,高血压,降压药物,依从性,综合干预
参考文献
[1]石焕阶.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医药导报, 2008, 27 (12) :1527-1528.
[2]许卫华, 王奇, 梁伟雄.问卷或量表在患者依从性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l5 (4) :403-405.
[3]黄振文, 张菲菲.高血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233-242.
[4]刘力生.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6) :483-486.
[5]肖灿, 黄萍芳, 李华.高血压病社区卫生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710-711.
[6]谢秀梅, 余国龙, 何劲, 等.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 7 (22) :389-391.
[7]万伟.高血压综合干预治疗临床并发症的追踪观察与分析[J].海南医学, 2012, 23 (14) :7-8.
[8]马宜贤, 顾玉霞.健康干预对高血压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 2012, 34 (7) :657-658.
[9]吴云霞, 姚德飞, 叶现洪.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9) :2647-2648.
【口服降压药论文】推荐阅读:
降压汤内服治疗论文11-08
降压药09-14
降压药的辩证应用10-10
痛风患者的降压药选择09-04
降压药的联合用药课件05-27
降压起动08-02
降压增注05-18
降压药物选择06-01
牛黄降压丸07-07
电机降压起动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