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的联合用药课件

2024-05-27

降压药的联合用药课件(通用3篇)

降压药的联合用药课件 篇1

长期吃降压药,牢好这5点,用药更安全

长期服用降压药,最担心的就是药物的副作用,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减轻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呢?我为大家总结了以下5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点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物的种类或者加大药物剂量:每一类降压药物都有它最适合的人群和禁忌人群,比如普利类药物的适应征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衰、心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利血平能够使胃酸分泌增加,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就不宜选用利血平;另外药物之间还有相互作用,吃的越多,发生副作用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咱们要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随意增加药物的剂量或者更换药物的种类。

第二点必要时联合用药:有时候单用一种降压药,血压降不下来,加大药量以后所起的效果有限,但是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却会增加,这时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联合用药,一方面可以增强降压效果,起到1+1>2的作用,另一方面不但能减少大剂量降压药物引起来的副作用,而且还能抵消掉一部分药物的副作用;例如地平类加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氨氯地平+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噻嗪类利尿剂加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

第三点选择长效的降压药物:短效降压药物的作用时间短,每天吃药次数多,服药不规律,因此血压波动性比较大,容易导致心梗、脑卒中等等心脑血管意外。而一天只需要吃一次的长效降压药,血压可以在24小时都保持比较平稳,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对我们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会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第四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戒烟戒酒、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少熬夜等等。良好的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药物的剂量,药吃的少了,副作用自然也就少了。

第五点定期体检:建议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和监测血压,这样可尽早发现异常,有助于医生观察和掌握病情的发展,便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降压药的联合用药课件 篇2

1常规用药

治疗一般是从1种药的小剂量开始的, 经过一段时间, 医生再根据药效, 修改剂量或换用其他降压药, 但切忌频繁更换药物。因为, 有的长效降压药需2~4周才能起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当然, 在急诊治疗高血压病时, 为了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血压, 以免引起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医生一般会采用起效快的短效降压药, 如卡托普利 (开搏通) 、硝苯地平等。一般在15 min左右起效, 使血压下降, 以便再作进一步治疗。但在日常治疗中, 还是服用长效药为好。

2联合用药

2.1 联用导致疗效降低

2.1.1 例1:

某男, 48岁。诊断为高血压, 胃溃疡。 (1) 医嘱:奥美拉唑20 mg, 口服, 2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患者用药后血压波动, 控制不好。 (2) 用药分析:奥美拉唑可强烈抑酸, 造成胃内偏碱性环境, 而缓控释制剂一般受pH值影响较大。奥美拉唑可使缓控释系统受到破坏, 造成硝苯地平溶出加快, 药理作用增强, 并失去长效缓释作用, 因此造成患者血压出现波动, 控制不好。 (3) 建议停用奥美拉唑, 改用枸橼酸铋钾冲剂110 mg, 4次/d治疗。换药两天后患者血压控制平稳。

2.1.2 例2:

某女, 52岁, 因双膝关节疼痛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目前血压160/100 mm Hg。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高血压。 (1) 医嘱: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 用以降压;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 口服, 2次/d, 用以抗风湿。治疗1天后, 患者刚有所缓解的血压出现反弹, 控制不好。 (2) 用药分析:布洛芬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达到镇痛作用, 但它同时也会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扩血管活性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从而削弱或完全消除此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其他降压药, 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与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联用也会受到类似影响, 而钙拮抗剂则不会。此时宜停用卡托普利, 改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或用风湿骨痛胶囊代替布洛芬, 仍用以前的降压药。

2.2 联用导致药物副作用增加

某女:69岁, 因高血压, 心绞痛, 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2次/d。后出现心衰症状, 医嘱予以加服地高辛0.25 mg, 口服, 1次/d。第五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 (1) 用药分析:硝苯地平能改变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及重吸收, 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25%~45%。地高辛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 两药联用会影响地高辛的肾排出, 且地高辛治疗窗较窄, 血药浓度在1.8 μg/L以上就有10%的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两药合用时应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一旦接近中毒浓度时应立即停药;联用时还需减少地高辛用量。也有人认为先服硝苯地平, 隔两小时后用地高辛, 可避免地高辛引起的心律紊乱。硝苯地平为短效制剂, 降压不平稳, 可致心率加快, 对心衰不利, 此例患者可停用硝苯地平改用ACEI/ARB制剂。

2.3 不合理的中西药物联用

某男, 71岁, 因患高血压, 一直用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吲达帕胺2.5 mg, 口服, 1次/d。用药能平稳控制血压。此次因感冒咳嗽入院, 医嘱予以康泰克1粒, 口服, 2次/d;克咳胶囊两粒, 3次/d。用药后, 患者出现头昏头痛, 测血压为180/105 mm Hg。

用药分析:克咳胶囊中含麻黄、甘草;康泰克胶囊中含麻黄碱。麻黄、麻黄碱具拟肾上腺作用, 甘草具类固醇激素样作用, 两药联用使肾上腺素内分泌活性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建议立即停用康泰克、克咳胶囊, 服用不含麻黄、甘草制剂的急支糖浆或肺力咳合剂止咳。

2.4 重复给药

某男, 63岁, 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检验尿蛋白 (+) 。医嘱: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缬沙坦80 mg, 口服, 1次/d。用药分析:在上述用药中, 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降压作用强, 发挥作用快,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类药物缬沙坦联用, 能弥补后者降压温和、起效缓慢的弱点, 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基础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时使用。另外, 钙离子拮抗剂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联合用药平稳降压 篇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因肥胖而致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高血压在临床上大多无特殊不适症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由于不重视健康体检,常常因高血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时才就医,这就是医学界学说的“三高三低”现象,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六大类,能否合理使用,联合用药,使血压平稳达标,有效地降低心管病死亡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联合用药的原则

1.1 选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上可以互补的药物。

1.2 避免联合应用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如ACEL+β-受体阻滞剂。

1.3 联合治疗应较单一药物治疗疗效高,加强靶器官保护。

1.4 减少及抵消不良反应。

1.5 尽可能联合应用长效药物,目前提倡小剂量降压药物应用+控制心率,强调用药个体化。且联合治疗有助于干预各种主要血压维持机制,消除由于个体遗传差异而引起的对药物不同反应,从而防止单一药物治疗时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降低单一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

2临床联合用药的选择

2.1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疗效好、价格低、降低死亡率的效果与ACEL、CCB相似,被列为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长期以来推荐用于无并发症、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有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因此,2006年版的英国高血压指南不建议再将利尿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作为有糖尿病倾向的患者应用。该组合的支持证据包括STOP(瑞典老人高血压试验)MRC(医学研究委员会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研究)。

2.2噻嗪类利尿剂+ARB。逆转左心室肥厚,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高血压合并心衰等。循证医学依据有VALVE(缬沙坦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评估研究)和LIFE(氯沙坦干预降低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研究)等。ARB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可对高血压RASS机制与容量机制进行双重阻断,同时,二者在降压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利尿剂减少血浆容量,从而降低血压,但是血浆容量降低会激活RASS系统。由此导致的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增加会部分抵消利尿剂的降压作用。而ARB可以抑制RASS系统,从而与利尿剂产生降压的协同作用,同时ARB还可以抵消利尿剂因醛固酮增加引起的不良反应,低血钾等。因此,两者合用既加强了降压作用又减少了不良反应。

2.3 ACEL+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衰者,不仅降压,而且是心衰的标准治疗方案,还可以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及老年人高血压。

2.4 ACEL+β—受体阻滞剂。两种降压原理相近,严重心动过缓合并高血压,禁用此类组合,只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以及高血压合并心衰(急性心衰禁用β—受體阻滞剂),心衰纠正后,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2.5 ACEL+ARB。因两种药作用原理相同,且价格昂贵,只适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减少蛋白尿胜于单药,其循证医学证据正在累积中。

2.6 ACEL+CCB。降压效果肯定,疗效迅速,特别是CCB安全,肾功能不全者无需减量,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适用于高血压肾病,高血压伴冠心病及高血压伴粥样硬化患者。支持证据有ELSA(欧洲动脉粥样硬化拉西地平研究)、PREVENT(评估Norvasc对血管性疾病疗效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研究)、IBSIGHT(拜新同抗高血压干预研究)、SECURE(评估雷米普利和维生素E治疗者的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变化研究)等。

2.7 ARB+CCB(二氢吡啶类)。适用于高血压肾病,高血压伴冠心病,高血压伴粥样硬化患者。

2.8 利尿剂+CCB(二氢吡啶类)。降压疗效迅速,降压效果好,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

2.9 β—受体阻滞剂+CCB。此类组合β—受体阻滞剂能消除CCB引起的心动过速,且两者起到了协同降压作用,降压效果好,适用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3讨论

血压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因此,只有血压和长期平稳达标,才能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药物耐受等情况,合理选择以上组合及重新组合,调整药物剂量,使血压达到目标血压值。HOT研究显示,血压控制在138/80mmHg以下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高血压、糖尿病伴或不伴肾病的患者血压应在控制在130/80mmHg或以下。对于尿蛋白>1g/d的患者应将血压降到125/75mmHg以下。

4对于高血压治疗的展望

4.1 大力培训农村地区的医务人员,宣传高血压的危害,提高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加强一级预防力度,在力宣传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降低患病率。

4.2 举办高血压诊治培训班,特别是要提高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率。

4.3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和维持及抗高血压制剂的疗效机制是复杂的,需要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合作,去观察血压治疗能否改善不同类型患者的预后。

上一篇:在全市村庄河塘整治推进工作会议的讲话下一篇:新构想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