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物选择

2024-06-01

降压药物选择(精选10篇)

降压药物选择 篇1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因其发病机制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时要兼顾降压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显得至关重要[1]。为此我们通过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情况,来探讨不同降压药物的药物学特性对血糖的影响,研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效降压药物的选择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患者273例,男121例,女152例,年龄40~80岁,平均(56.5±0.8)岁,病程1~6年,平均(3.5±2.4)年;临床应用一种降压药物,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影响患者血压的疾病和妊娠妇女;具有临床意义的胃肠道疾病、血液学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科或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危险的疾病;任何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异常发现、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精神残疾患者、伴有可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已知对试验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对其治疗方案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ISH推荐的标准和中国高血压指南(2004年版)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动态血压检测诊断标准:根据2014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发布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糖尿病、糖耐量受损诊断标准。

方法: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血糖等,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高血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研究中对患者血糖和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注意血压和血糖的日常监测。高血压诊断方法:①门诊即时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门诊即时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标准。②动态血压测定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白昼每隔30 min自动充气测压,夜间每隔60 min自动充气测压,并贮存所有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值,血压测量采用压力示波震荡法,监测时间从上午9:00-11:00至次日上午9:00-11:00时,血压可接受范围:SBP70~260 mm Hg,DBP 40~150 mm Hg,脉压20~150 mm Hg。24 h血压有效读数>85%为合格。动态血压检测指标:24 h收缩压均值,24 h舒张压均值、24 h平均动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24 h平均脉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糖监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数据采集:成立专门调查小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药物类型、剂量、不良反应及患者身高、体重、使用降压药状况及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2]。

统计学方法:对数据采用SPSS 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实验结果采用[n(%)]或(±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次研究中,48例(17.6%)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32例(11.70%)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4例(8.8%)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28例(10.26%)服用坎地沙坦酯,22例(8.06%)服用缬沙坦,15例(5.49%)服用厄贝沙坦,20例(7.33%)服用依那普利,15例(5.49%)使用贝那普利,17例(6.23%)服用卡托普利,15例(5.49%)服用吲达帕胺,10例(3.66%)服用呋塞米,27例(9.89%)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

本次研究中,273例血压控制情况良好,患者用药后收缩压(127.4±6.9)mm Hg,舒张压(74.4±7.9)mm Hg,血糖发生变化,273例患者中,14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见表1~4。

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数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约10%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血压者的2.5倍[3]。高血压常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1.5~3倍,可高达20%~60%。糖尿病的并发症35%~75%与高血压有关。使糖尿病患者提前病残并提高死亡风险7.2倍[4]。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类降压人群。目前,医学界对这类人群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且常规降压药物类型也比较多,不同药物间疗效、不良反应等差异较多。

同时,高血压患者半数以上有肥胖或超重,这类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紊乱和较严重的靶器官损害,降压药的疗效减低,控制血压的能力受影响,构成一种特殊类型高血压[5]。从心血管病事件链引出的心血管危险新概念角度,这类患者属于心血管危险的高危群体。

本次研究中,48例(17.6%)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32例(11.70%)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4例(8.8%)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28例(10.26%)服用坎地沙坦酯,22例(8.06%)服用缬沙坦,15例(5.49%)服用厄贝沙坦,20例(7.33%)服用依那普利,15例(5.49%)使用贝那普利,17例(6.23%)服用卡托普利,15例(5.49%)服用吲达帕胺,10例(3.66%)服用呋塞米,27例(9.89%)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结果类似[6]。

目前临床常用降压药物药学特性及对血糖的影响如下:①利尿药是高血压患者中使用最多的一线药物,多为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患者用药后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压。但由于我国人群日常钾的摄入量较少,仅为西方国家人群的1/2~1/3,噻嗪类利尿剂更易导致低钾血症,并可激活RAAS以及对糖、脂肪和电解质代谢有不利影响,“ALLHAT”和“SHEP”试验都提示,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剂治疗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倾向[7]。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种类繁多,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作用。但由于盐敏感性是我国人群高血压主要类型,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低且对盐的反应迟钝,ACEI或ARB类药物对该类患者降压效果不佳,所以对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血压疗效有部分影响。③β受体阻滞剂能通过降低心输出量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降压作用,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等,本药可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但β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有研究认为,β受体阻滞剂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基化血红蛋白值升高并加剧胰岛素抵抗现象[8]。“ASCOT-BPLA”和“ALLHAT”研究都提示,β受体阻滞剂有提高新发糖尿病的倾向[9],β受体阻滞剂防治脑卒中的疗效不佳。本药适用于年轻、心率快、伴冠心病或心绞痛、心力衰竭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10]。④钙拮抗剂(CCB)的降压机制为阻止钙离子进入人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力下降,降压疗效明显,而且对糖脂代谢没有影响,且有肾脏保护作用。日本2型糖尿病高血压研究(J-MIND)发现[11],CCB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对肾脏同样有保护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我国高血压人群高盐、低钾摄入、盐敏感性高、低肾素等造成我国人群,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变异性增大,夜间血压下降不足,而这又是导致我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研究证明,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有细胞内钠、钙及镁的代谢异常,服用钙拮抗剂有助于对抗盐介导的细胞内离子改变和升压反应。因此,钙拮抗剂特别适用于有着高卒中风险的人群,例如亚洲人以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但是短效的CCB,如硝苯地平有负性肌力及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快的作用,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由于其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变异性,故临床不易使用。

本研究结论基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我国高血压人群,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以长效钙拮抗剂为最基本选择。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且不同的降压药物差异较大,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综合分析其危险水平、降压疗效、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时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心、脑、肾等生命重要器官,并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血糖变化,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加剧,从而最大程限度地减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及总死亡风险,为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全面治疗带来新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效降压药物的选择方法。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73例,分析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选择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48例(17.6%)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32例(11.70%)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4例(8.8%)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28例(10.26%)服用坎地沙坦酯,22例(8.06%)服用缬沙坦,15例(5.49%)服用厄贝沙坦,20例(7.33%)服用依那普利,15例(5.49%)使用贝那普利,17例(6.23%)服用卡托普利,15例(5.49%)服用吲达帕胺,10例(3.66%)服用呋塞米,27例(9.89%)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273例血压控制情况良好,患者用药后收缩压(127.4±6.9)mm Hg,舒张压(74.4±7.9)mm Hg。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且应用不同降压药物差异较大,患者在治疗时应坚持个体化原则,注意动态监测血糖和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血管事件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降压药物,选择方法,药物学特性

降压:非药物治疗不可少 篇2

一、吃的讲究

1. 戒烟少酒:尤其是白酒,男子每天不能超过30毫升酒精,女子不能超过15毫升。

2. 低盐:一般主张每日用盐控制在5克以下,最好是3克,即食物中有轻度咸味(俗称口味轻)即可。如果出现浮肿,食盐更应严格控制,每日限制在2克以下,或不用食盐,用10毫升酱油代替(1汤匙为15毫升)。限制含钠多的食品,如腌熏食品(包括咸肉、咸鱼、咸菜、酱菜等)和含钠高的调料(如味精),以及加碱或发酵粉、小苏打制成的面食、糕点等。

3. 多选用含钾、镁、碘和锌较高的食物。这类微量元素有降压、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含钾高的食物:柑橘、苹果、杏、红枣、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等。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钾量也高。含镁高的食物:各种干豆类及鲜豆、苋菜、桂圆、豆芽等。含碘高的食物:海产品类、海带、紫菜等。含锌高的食物:瘦牛肉、瘦猪肉、黄鱼、花生、荔枝等。

4. 选用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可适当吃些鱼和大豆及其豆制品。鱼类蛋白质含丰富的蛋氨酸和牛磺酸、能影响血压的调节作用,使尿内钠排出量提高,能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鱼类的脂肪,含高级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能预防血栓形成;大豆是植物蛋白质,对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5. 饮食节制而有规律。饮食勿过饱,晚餐饮食尤其要清淡易于消化。饮适量温开水(最好清晨喝一杯白开水),有调节血液黏度的作用,可以净化血液,又能通大便。同时应注意"平衡膳食",即呈酸或呈碱的食物都应有(荤素搭配),主食中最好粗细粮相结合。

二、饮疗方

▲ 鲜芹菜汁将鲜芹菜250克洗净,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有平肝镇静、降压利尿的作用。

▲ 栀子茶源自《本草纲目》。牙茶、栀子各30克。加水适量(800~1000毫升),煎浓汁1碗(400~500毫升)。每日1剂,分上、下午2次温服。能泻火清肝,凉血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等、

▲ 决明茶草决明250克,蜂蜜适量。用蜜炙草决明,待冷后贮于玻璃瓶中。每用10克,泡水代茶饮。本方能清头目、通大便,可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目昏等症。

▲菊花乌龙茶杭菊花10克,乌龙茶3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可清肝明目。菊花性味苦凉,其气清轻上达,善能平肝潜阳,清利头目;乌龙茶甘苦性凉,醒脾开胃,亦清利头目。此茶对肝阳上亢之眩晕有效。

▲菊楂决明饮菊花10克,生山楂15克,草决明15克,冰糖适量,三药同煎,去渣取汁,调入冰糖,代茶饮。可清肝疏风,活血化瘀。菊花、草决明清肝明目而降压,山楂活血化瘀而降脂,草决明还能润肠通便。对阴虚阳亢之眩晕兼大便秘结有效。

▲天麻橘皮饮天麻10克,鲜橘皮20克,两药水煎,代茶饮。可燥湿化痰,平肝熄风。天麻甘温,平肝熄风。橘皮辛温,可健脾燥湿,化痰和中。对痰浊内蕴之眩晕有效。

▲海带决明饮海带20克,决明子15克。用适量水煎煮,食海带饮汤。可消痰散结利水,清肝明目润肠。本品具有降压、降脂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伴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

▲夏枯草煲猪肉夏枯草20克,瘦猪肉50克。将猪肉洗净切片与夏枯草一起,文火煲汤。每次饮汤约250毫升,每日2次。可清肝泻火明目。适用于肝火上炎、痰火郁结所致的头痛、眩晕等。

三、粥疗方

▲荷叶粥鲜荷叶一张,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洗净煎汤,将汤与粳米同煮成粥,调入白糖。每日1次。可清热生津止渴。有降压、调脂、减肥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患者。

▲荠菜粥荠菜250克,粳米100克。将荠菜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粥。每日1次。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高血压病属肝火上炎者。

▲ 车前子粥车前子20克,粳米100克。将车前子装入布袋,加水浓煎取汁,入粳米同煮成粥。可利水消肿,养肝明目。适用于高血压、肥胖患者。

▲ 葛根粉粥葛根粉15克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食用。能清热生津,止渴止泻。适用于高血压烦躁口渴者。

四、 松弛疗法

1. 尽量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一天当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2. 学会放松。心理紧张时,不要在房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钟。

3. 血压正常或偏高(尤其夜间睡眠少)者,睡眠时可把腿部垫高7至10厘米。这有助于迅速入睡和睡觉香甜。开始,可能会有血液流向头部的感觉,但很快就会消失。

五、运动疗法

1. 散步。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各种高血压者均可采用。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至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

2. 慢跑或长跑。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长期坚持,可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宜慢,切忌快跑。

3. 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有显著作用,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打太极拳有三大好处。第一,太极拳动作柔和,促使全身肌肉和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第二,打太极拳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第三,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太极拳种类繁多,有繁有简,可根据每人状况自己选择。

4. 气功。用气功治疗高血压的近期有效率可达90%左右。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气功锻炼时,注意不要做动作过猛的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过大以及用力屏气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老年人由于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气功锻炼时更应注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特别提醒:

肥胖是高血压病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中,50%-60%都有肥胖。因此,通过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适当运动等保持标准体重至关重要。

降压药物选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门诊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 男45例, 女35例, 年龄60岁~80岁, 平均年龄 (70.5±11.5) 岁;病程5年~25年, 平均病程 (15±5.6)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规定的老年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 舒张压 (DBP) >90 mm Hg, 收缩压 (SBP) >140 mm Hg。患者的平均DBP为 (93.23±3.12) mm Hg, 平均SBP为 (160.12±5.23) mm Hg, 平均脉压 (PP) 为 (71.32±4.14) mm Hg。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精神紧张状态, 且情绪激动时会出现全身乏力、心悸、失眠、耳鸣、眼花、头痛、面色潮红、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16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于健康检查时确诊, 占20%;23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占28.75%。

1.3 治疗方法

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层次和病情, 选择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 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长效钙拮抗剂及利尿剂。若患者存在心率过快或心肌梗死症状, 则需同时接受抗血小板、降血糖、调脂、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药物治疗依从性

使用Morisky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 其中, 32例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其余48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

2.2 并发症

共有60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 发生率为75%, 主要的并发症类型包括肾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心功能障碍、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等。41例患者有合并症, 比率为51.25%, 主要合并症类型包括痛风、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症、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3 血压控制情况

经过药物治疗, 患者的平均DBP降至 (83.45±5.12) mm Hg, 平均SBP降至 (120.22±12.23) mm Hg, 平均脉压 (PP) 降至 (51.12±3.14) mm Hg。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疾病, 具有特殊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该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具有下述特点:第一, 脉压加大, 以高收缩压为主。第二,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受到体位改变影响,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较高, 尤其是在平卧位或蹲位改为站立位时, 晕厥现象更加严重, 且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存在直接联系。第三,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主要表现为周围血管病以及肾、脑、心病变等。第四,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主要脏器功能衰退和心脏功能减弱, 且自主神经功能较差, 因而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其生存时间[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注意下述几点问题:第一, 降压药物的服用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大,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和血压控制效果, 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一般情况下, 在使用2种以上降血压药物进行小剂量联合治疗时, 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第二, 加强其他原发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包括胃肠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加强药物联合使用的管理, 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药、气管扩张药、消炎药等, 防止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2]。第三, 治疗方案的制定要尽量简化, 最好选择长效药物, 以降低药物用量, 保持血压平稳, 主要的临床治疗目标在于改善肾、心、脑等关键器官的血流, 降低外周阻力, 因此, 首选的药物类型为ACEI和长效钙拮抗剂。第四, 通过用药指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 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传授原发性高血压的有关知识, 使其形成对疾病和治疗转归的正确认识,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另外, 还应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有效、及时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树立治疗的信心[3]。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老年高血压患病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该疾病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所以, 应依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以保证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从整体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其致残率和临床病死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宗梅.6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特点分析及降压药物选择[J].山东医药, 2009, 49 (32) :76-77.

[2]安红梅.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 11 (14) :23-24.

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物的指导 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08-02

高血压病人长期血压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我院高血压科门诊2012年1月-5月共诊治520例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物420例,由于严格按照降压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的服用药物,并注意做好饮食控制和卫生宣教,420例病人血压均降至正常,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0例高血压病人,男320例,女100例,年龄32-79岁。420例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物情况;服用双氢克尿噻加心痛定加倍他乐克80例,心痛定30例,开搏通30例,开搏通加倍他乐克加双氢克尿噻190例,开搏通加倍他乐克60例,心痛定加倍他乐克30例。

2 服用降压药物的指导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四大类,即交感神经阻滞药;血管舒张药;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和作用的药;利尿药。420例病人由于病情各异,以及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为使降压药物发挥最佳效果,减少副作用,必须根据病人的原有疾病及各类药物的作特点指导病人在不同阶段用药。

2.1 血管舒张药 此类药物又分为:直接舒张血管药如肼屈嗪,硝普钠;钙通道阻滞药如心痛定,络活喜;钾通道开放药如米诺地米等。临床上门诊常用的为钙通道阻滞药,其中以心痛定最为常用,该类药物阻滞钙通道,使进入细胞内的钙总量减少,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随之降低。此类药物对高血压者降压显著,对血压正常者不明显,短效制剂有可加重心肌缺血,长期大量应用可提高心肌猝死率。笔者曾遇2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心痛定4个月后,心肌供血不足加重,因此对老年合并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患者,慎用此药,可选用长效制剂络活喜治疗。

2.2 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和作用药 此类药物又分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开搏通、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本类药物由于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或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导致动脉、静脉舒张,外周阻力下降,使动脉平均压、舒张压及收缩压降低。本类药物部分患者服用后有胃肠道不适,应指导患者餐后服用。本组420例中有330例服用了开搏通,由于该药价格适中,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前景十分乐观,建议初服此药由小剂量开始,即6.25mg/次,每日三次,待适应后根据血压水平调整剂量。据我们观察,开搏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咳嗽,占5-10%,与计量无关,女性多于男性,常在用药一周至六个月内出现,有时需要停药,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此类药物无此不良反应。

2.3 利尿药 临床上主要应用小剂量的双氢克尿噻治疗高血压。此药通过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降压作用温和持久,长期应用无明显耐受性,单独应用治疗轻度高血压。常与其它降压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因其能增高血浆肾素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增高,而不利于降压,建议合用开搏通或β受体阻断药即可消除此特点。此药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高血糖;血中总胆固醇、甘油天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建议定期检查血糖、电解质、血脂,以便及时调整药物。

2.4 中枢神经阻滞药 本类药中临床用的为β受体阻断药,如心得安、阿替洛尔、倍他乐克等,该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等多种途经使血压降低,本组共400例者服用了倍他乐克,余20例因有慢性气管炎、高血脂、窦性心动过缓而未选用,β受体阻断剂有可能掩盖个别糖尿病人的低血糖症状,故糖尿病人要慎用。因本类药物个体用量差异大,建议初次服用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用量,由于存在反跳现象,停药时也应逐渐减量。

3 非药物方面的指导及注意事项

3.1 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合理膳食;②适量运动;③戒烟限酒;④心里平衡;⑤自我管理;⑥按时就医。

3.1.1 饮食对高血压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有效的控制脂肪、盐的摄入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因素,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些病人在服用降压药物后不控制饮食,结果导致血压不降。我们曾遇到2例病人经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不降,后经了解其未控制饮食,在经过劝解帮助其控制饮食后,血压逐渐控制在正常范围。

3.1.2 适量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常言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防止肌肉、骨骼和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的。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运动时要注意量,勿过量或太强,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开始运动。

3.1.3 戒烟限酒 吸烟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因烟中的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过量饮酒肯定是有害的,高濃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为此,高血压的病人应戒烟限酒。

3.1.4 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如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学会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对高血压病人应沟通、安慰、鼓励、疏导为主,让他们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让他们树立同疾病斗争的信心,使他们生活在最佳的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3.1.5 自我管理 培养自我检测能力。自我检测血压是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之一,在病人了解血压测定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学会正确使用血压表并且掌握测量血压的基础知识。血压测量时要心情平静,做到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定部位,并做好记录,以此来评定降压药的使用效果。辨别出每一种降压药物,注意药物的不同厂家、剂型、生产日期、失效期。适时准确足量的服用降压药物。这样不但能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高血压病患者是长年累月的服用降压药物,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是首要的,但也要参考参考其价格,以便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降压药物选择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80例青年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各90例。甲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15~24岁,平均年龄(18.57±2.63)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83±1.42)年。乙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16~24岁,平均年龄(19.46±2.75)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3.73±1.3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年龄15~24岁;告知患者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患者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为95~110 mm Hg[2]。排除标准:当患者收缩压>180 mm Hg时[3],考虑患者安全需退出研究;患者拒绝参加研究;患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或者肾脏类疾病。

1.3治疗方法甲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科索亚,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40]进行治疗,患者初始剂量为50 mg/d[4],后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乙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59)进行治疗,2.5 g/d,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变化情况酌情调整用药剂量。对两组患者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后停止用药,如果对患者用药4周后未达标将增加用药剂量[5]。在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力度,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监督指导患者规范用药、正确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合理性。对患者加强饮食、运动、生活指导。

1.4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FINS、2 h INS及ISI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2 h INS及ISI水平比较甲组患者治疗后FINS及IS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往往会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交感神经发生异常,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产生[6]。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在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使用降压药物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综合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本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治疗后FINS及IS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在降压药物选用方面需慎重,对患者使用氯沙坦钾片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更能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缓解胰岛抵抗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摘要:目的 探究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对降压药物选择的影响。方法 180例青年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各90例。甲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乙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血压达标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2 h后胰岛素(2 h INS)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治疗后FINS及IS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在降压药物选用方面需慎重,对患者使用氯沙坦钾片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更能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缓解胰岛抵抗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1]梁德贤,李庆军,陈康荣.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疑难病杂志,2014,13(5):469-471.

[2]周伟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14-16.

[3]韦德标,钟友凤,刘丽玉.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对社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的影响.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2):1603-1604.

[4]雷玲.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医学综述,2013,19(18):3434-3436.

[5]陈立萍,王颖波.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蛋白尿的影响.中国药业,2013,22(22):15-16.

浅析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篇6

1 利尿剂

适用于老年患者, 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肾素活性低、血浆容量相对较多。不良反应以低钾和低钠血症最为多见。目前国内常用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此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低钾血症, 据报道, 门诊患者低血钾发生率为2.1%, 住院患者发生率为15.7%[1]。老年患者的这种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此类药物还可引起血尿酸升高。金智敏[2]对182例高血压应用吲哒帕胺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有引起血尿酸及血肌酐升高现象。另外, 此类药物还可引进低钠血症、糖耐量降低、影响脂蛋白的代谢、反射性引起肾素活性升高等。有痛风及肾功能不全者, 慎用噻嗪类利尿剂, 肾功能衰竭、高血钾患者禁用。

2 β-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或青少年高血压患者, 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失眠、疲乏、眩晕、肢端循环障碍、低血糖反应等, 还可产生腹泻、恶心、胃痛、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因选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由于β2受体被阻断, 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呼吸道阻力增加, 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伴有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应列为禁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慎用。有报道1例患者服用普萘洛尔造成支气管痉挛, 虽经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治疗, 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3]。

3 钙离子拮抗剂

适用于伴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患者, 对有传导阻滞、心动过缓者亦较为安全。常用药物第一代主要有硝苯地平;第二代主要改为缓释片, 如心痛定缓释片等;第三代是长效药物, 半衰期长, 如络活喜、氨氯地平等。主要不良反应为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抑制心肌收缩力、便秘、胫前、踝部水肿、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头痛、颜面潮红、多尿、皮疹和过敏反应等。因此类药物有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的副作用, 可加重心脏负担, 诱发心肌缺血, 既往有心肌梗死史患者对这类药物慎用。心力衰竭、用药前基础心率较快的患者、合并有心房颤动或其他导致心率加快的心律失常的患者, 应慎用或禁用此类药物。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不良反应以干咳最常见, 发生率1%~30%, 发生的时间一般为服药后的3~6周。干咳夜间发生较重, 症状持续、剧烈者需停止用药, 选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4]。最严重而罕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引起一时性蛋白尿、高血钾、窦性心动过缓和头痛等, 随着用药时间逐步延长, 这些不良反应会很快消失, 一般不用作出处理。重度血容量减少、重度主动脉、二尖瓣窄、限制性心包炎、有血管杂音的老年吸烟者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肾功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此类药物。

5 α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哮喘病及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主要药物有两类, 第一类是短效α受体阻断药, 常用的有妥拉唑啉和酚妥拉明等;第二类为长效类α受体阻断药, 有哌唑嗪和酚苄明等。第一类药物不良反应可引起体位低血压, 还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如静脉注射速度过快, 也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诱发或加剧心绞痛;第二类药物不良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 还可引起低血压、心悸、鼻塞等, 少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等中枢抑制症状。一般服用数次后首剂低血压可消失。第一类药物胃炎、溃疡病、冠心病患者慎用;第二类药物冠心病及肾功能不全慎用。

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常用的药物为洛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和坎地沙坦等。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晕眩、头痛、高钾血症, 偶见首剂直立性低血压、皮疹、腹泻、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肌痉挛、肌痛、背痛、失眠、血色素降低、肾功能损伤、咽炎和鼻塞等。

7 复合制剂

此类药物主要有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等。复方罗布麻片由胍乙啶、双肼苯达嗪及氢氯噻嗪组成, 应注意胍乙啶与双肼苯达嗪都具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 因此复方罗布麻片主要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 忌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珍菊降压片由可乐定与氢氯噻嗪组成, 可乐定可引起大脑认知障碍, 不建议做一线降压药物。复方降压片由利血平、双肼苯达嗪及氢氯噻嗪组成, 由于利血平由于可能引起抑郁、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在我国为濒临淘汰药品。北京降压0号在复方降压片的基础上加用了氨苯蝶啶与氯氮卓, 因也含有利血平, 其安全性有待检验。

8 小结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服药, 但长期服药易产生不良反应。应根据血压高低、有无并发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合理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 同时联合用药时应适当的调整剂量,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及停药, 从而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远航, 蒋峻, 郑竞霞, 等.门诊和住院病人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及依从性调查.科技通报, 2002, 18 (3) :247-250.

[2]金智敏.吲哒帕胺对高血压高危患者血清肌酐、尿酸、血钾及左室肥厚的长期影响.高血压杂志, 2002, 10 (3) :235-238.

[3]娄元红.心得安引起支气管痉挛致死1例.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 1 (11) :1611.

高血压降压药物临床应用体会 篇7

1 高血压降压治疗原则

高血压即是独立的疾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同时, 必须干预相关的可逆性危险因素, 包括吸烟、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以及治疗并存的临床疾病, 降低心血管总危险和死亡率。降血压治疗使血压达到控制目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策略。高血压治疗应根据治疗目标、达标要求、危险分层及靶器官保护来进行治疗。

2 常用降压药物及应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六类: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2]。对高血压的患者能否采取合理用药方案, 首先取决于患者基础血压水平, 如轻度高血压或高血压病程较短的患者, 只需服用1种药就能控制血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可服用1种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服用1种降压药物仅25% ~40%达标。其次, 取决于患者有无心脑、肾血管疾病或并发症, 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对无明显并发症或无并发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应首选单一用药, 无效时再选择联合用药。

3 合理选择高血压降压药物

3.1

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 治疗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 选择利尿剂和 (或) β受体阻滞剂具有最好的成本-效果比值。由于各类一线药物在降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 控制血压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根据TOMHS试验的经济学评价结果, 对于新诊断为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 起始治疗选择利尿剂和 (或) β受体阻滞剂, 还是新型钙拮抗剂或ACEI, 将节约大量成本。

3.2

高危人群的高血压 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用价格较贵的ACEI、ARB、CCB, 因减少了并发症的处理费用, 实际上节约了总的成本, 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其成本-效果比值优于其他药物。

3.3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 首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或长效钙拮抗剂。可使肾血流增加、尿酸, 血肌肝、尿素氮下降、延缓肾功能减退。如有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孤立性肾衰。应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

3.4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 ①高血压合并脑出血, 可选乌拉地尔或拉贝洛尔, 同时用脱水剂降低颅内高压。②高血压脑病时, 血压升高、脑循环障碍, 导致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应首选乌拉地尔、尼莫地平、拉贝洛尔, 用速尿降低颅内压, 用安定控制抽搐。③缺血性脑卒中或脑动脉急慢性痉挛时, 应用尼莫地平。

3.5

高血压合前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 心肌梗死后的危险性及并发症增加, 病死率上升。且控制血压可缓解冠心病症状。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获益较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ACEI, 且与钙拮抗剂合用特别有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为首选。

3.6

高血压伴有高血脂 首选α-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要选择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因为这两种降压药物有加重血脂紊乱的不良反应。

3.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可首选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长剂钙拮抗剂或哌唑嗪, 应慎用吲达帕胺 (因可增加胰岛素抵抗) β-R阻滞剂 (可阻止脂肪分解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而抑制胰岛素释放) 噻嗪类利尿剂 (减少胰岛素分泌和干扰糖的利用) 。

3.8

高血压伴有前列腺增生;首选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等, 此类降压药物除降压外, 对前列腺增生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4 体会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消除患者的用药误区,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不但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以达到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发展的目的。所以, 临床医生要想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不仅需要了解每一种药物的药性特性, 而且还要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情况辨症施治、因人而异地合理搭配进行个体化用药, 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

村卫生室应用降压药物现状分析 篇8

资料与方法

对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辖区14位村卫生室医生应用降压药物的现状进行调查。

方法:对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个人基本信息调查;查询村卫生室医生2013年6月-2014年5月所有高血压患者处方, 统计用药情况;利用《杭州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统计相应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结果

村卫生室医生个人基本信息统计, 见表1。

高血压药物治疗情况:14位村卫生室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1 992例, 药物治疗患者1 731例, 服药率86.9%, 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患者62.3%。排在前5位的常用药物是复方利血平片 (403例) 、卡托普利片 (372例) 、尼群地平片 (327例)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281例) 、吲达帕胺缓释片 (257例)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26.4%。

讨论

WHO2002年的世界健康报告中指出, 大约半数30岁以上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高血压的治疗是健康生活方式与服用降压药物二者缺一不可, 健康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 合理使用降压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

基层医务人员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2], 本镇村卫生室医生总体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低, 缺乏学习, 高血压防治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 其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 服药的长久性和药物的昂贵使部分患者难以长期依从是其中的一个因素[3]。高血压患者缺乏高血压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部分人在血压得到控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时, 擅自减量或停药;部分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 对所用的各种药品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及时间易模糊不清, 在缺乏亲属提醒的情况下, 可出现误服、漏服、多服等情况[4];某些降压药物价格相对偏高, 超出农村患者的承受能力, 导致无法按医嘱服药。短效制剂每天需服2~3次, 易发生漏服或错服, 使血压波动, 不利于重要脏器的保护, 单一用药且大量使用短效药, 不易血压平稳达标、长期达标。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低的原因与医生业务素质、患者服药依从性、药物制剂等有关。目前我镇村卫生室的降压药物比较陈旧, 未很好执行用药原则。应加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农村的宣传力度, 加快基层医生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更新, 充分考虑当地农村实际经济承受能力, 优化用药结构, 使患者血压达标, 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总体危险[5]。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7) :579-615.

[2]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年基层版)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 (1) :11-30.

[3]李慧, 刘懿卿, 田丹, 等.农村高血压患者认识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11) :1349-1351.

[4]曾海波.农村老年高血压用药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 14 (3) :40-48.

降压药物选择 篇9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护理;降压药物

【中图分类号】R437.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32-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高血压致病原因十分复杂,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诱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因此,单纯靠药物治疗高血压,并不能达到治疗预期效果。针对高血压发病因素,笔者选取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检查患者收缩压均高于140mmHg,舒张压均高于90mmHg。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年龄(71.05±3.84)岁;病程为5~16年,平均(9.66±6.31)年。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即口服卡托普利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41711)12.5mg/次,3次/d。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①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家庭、工作和生活情况,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劝慰疏导,指导患者以深呼吸、与朋友交流倾诉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②帮助患者培养画画、唱歌等兴趣以陶冶情操,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③护理人员还可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为患者营造一个愉快而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和家属的支持作用,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④以一对一指导、讲座和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和不健康生活习惯在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让患者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和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药物研究指导原则》[1]判定治疗效果:①优:患者经过治疗,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上或者降到正常范围;②良:患者舒张压下降范围10~19mmHg,但没有达到正常范围;③患者通过治疗血压没有改变,或者下降程度不明显。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1]检验患者治疗后心理焦虑情况,分值最高为100分,且分值越高,患者心理焦虑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計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观察组优良率为97.3%,对照组优良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焦虑状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理焦虑分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焦虑平均分值为(40.15±3.74)分,对照组心理焦虑平均分值为(63.44±6.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病情反复发作而产生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负担,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还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明显,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是一种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疗法。

参考文献

[1]张建艾.老年科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0,20(6):99.

[2]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44.

降压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篇10

1 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方式

(1) 减少循环血量及血中的钠离子:如氢氯噻嗪、氯噻酮等利尿降压药。 (2) 阻断α1-受体:如哌唑嗪。 (3) 减少心输出量:β-受体阻滞剂。 (4) 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如血管舒张药、钙拮抗剂。 (5) 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如利血平、胍乙啶。 (6) 抑制肾素释放:如β-受体阻滞剂。 (7) 作用于较高级中枢的血压调节机制:如甲基多巴、可乐定。 (8) 阻断植物神经节:如美加明。 (9)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2 常用降压药物及应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六类: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的患者能否采取合理用药方案, 首先取决于患者基础血压水平, 如轻度高血压或高血压病程较短的患者, 只需服用1种药就能控制血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可服用1种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服用1种降压药物仅25%~40%达标。其次, 取决于患者有无心脑、肾血管疾病或并发症, 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对无明显并发症或无并发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应首选单一用药, 无效时再选择联合用药。

2.1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 阶梯治疗:一级: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二级:在一级的基础上增加1种药, 如可乐定、利血平、甲基多巴、哌唑嗪、吲哒帕胺等。三级:在西药基础上再加药, 如肼屈嗪、米诺地尔及上述其他药物。四级:三药基础上加胍乙啶或米诺地尔。90年代后高血压病治疗方针将阶梯治疗方案转为个体化治疗。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首先选用利尿剂、β1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和AT (血管紧张素) 。

(2) 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

(3) 为了防止靶器官损害, 要求24h内降压平稳。为此, 最好选用1d1次给药而可持续24h降压作用的药物。其标志之一是降压高峰比值 (T/P) >50%, 即给药后24h仍维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 此种药物还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4) 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用低剂量单药物治疗疗效不够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2.2 药物的选用

2.2.1 利尿剂

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 尤其在老年高血压或并发心衰者, 但痛风患者禁用,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慎用。药物常用氢氯噻嗪12.5mg, 每日1~2次;吲哒帕胺1.25~2.5mg, 每日1次。上述药物作用温和持久, 基本作用是排钠利尿, 故可引起低血钾、高血糖、高尿酸及脂质代谢紊乱。临床常将氢氯噻嗪与其他降压药组成复方使用, 既可增加疗效, 又可减少不良反应, 并提高患者依从性。

2.2.2 β1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 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 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2型糖尿病患者慎用。可选用美托洛尔50mg, 每日l~2次;阿替洛尔25mg, 每日1~2次;比索洛尔2.5~5mg, 每日1次;倍他洛尔5~10mg, 每日1次。

2.2.3 钙拮抗剂

适用于各级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二氢吡啶类拮抗剂禁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时禁用。速效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应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如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 每日1次;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每日1次;氨氯地平5~10mg, 每日1次;拉西地平4~6mg, 每日1次;维拉帕米缓释片120~240mg, 每日1次。一般情况下也可少适用硝苯地平或尼群地平普通片10mg, 每日2~3次。

2.2.4 ACEI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或者并发心脏功能不全, 肾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妊娠和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可选用卡托普利12.5~25mg, 每日2~3次;依那普利10~20mg, 每日1~2次;培哚普利4~8mg, 每日1次;西拉普利2.5~5mg, 每日1次;苯那普利10~20mg, 每日1次;雷米普利2.5~5mg, 每日1次。

2.2.5 AT拮抗剂适应证与禁忌证与ACEI相同, 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2.3 有并发症的高血压病选药

合并有肾功能损害者, 宜选用对肾功能无影响的药物, 如甲基多巴、硝苯地平、可乐定、ACEI或用强利尿药。而噻嗪类、胍乙啶不宜选用。合并冠心病者, 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哌唑嗪也适用。肼屈嗪能增加心率、心输出量及耗氧量, 有诱发心绞痛危险。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的患者, 不宜选用中枢性降压药, 以免引起昏睡。胍乙啶致体位性低血压, 故不宜选用。可用肼屈嗪加β受体阻滞剂, 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以免引起血脂代谢紊乱。伴有妊娠者不宜用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可选用甲基多巴。合并支气管哮喘、抑郁症者, 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痛风患者不宜选用利尿剂;心脏传导阻滞者, 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综上所述, 临床医生要想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不仅需要了解每一种药物的药性特性, 而且还要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情况辨症施治、因人而异地合理搭配进行个体化用药, 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摘要:通过对常用降压药物作用方式及应用原则的分析, 提出对降压药物需合理搭配用药,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粘土心墙下一篇:企业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