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物用药分析(通用3篇)
降压药物用药分析 篇1
高血压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心、脑、肾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原因。随着病程的进展,重要脏器发生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通过小剂量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及长效降压制剂的应用,可以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及靶器官损害程度,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还与血压平稳性相关,血压变异性大加重脏器损害并伴随血管结构的改变。所以降压治疗除了要有效降压,还要平稳降压,以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对患者采取睡前加服一次的给药方法,通过降低反杓型患者的基础血压,使血压恢复正常的昼夜波动规律,方法简便、有效,增加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0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入选标准:(1)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的诊断和分级标准[1],选择高血压病Ⅱ~Ⅲ级患者。(2)经一种降压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晨服治疗1周,动态血压检测24h平均血压大于135mmHg/85mmHg同时24h血压波动曲线呈反杓型的患者。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药物过敏禁忌者。(4)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5)通过动态血压检测夜间平均血压低于125mmHg/75mmHg的患者。入选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晨起服药组)22例,B组(睡前服药组)29例。A组有1例因出现出现刺激性咳嗽退出,完成试验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高血压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改变生活方式,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晨服,1天1次。2周后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共51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继续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同时,A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晨服1次,B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睡前服1次,继续观察2周,每周测量血压至少2次,对明显不适及血压下降过低的患者退出试验,2周后再行24h动态血压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1.4 评判标准 有效: 动态血压检测24h平均血压低于130mmHg/80mmHg、大于125mmHg/75mmHg,同时24h血压波动曲线呈杓型改变。无效:动态血压检测24h平均血压高于130mmHg/80mmHg或24h血压波动曲线非杓型改变。
2 结果
2.1 两组动态血压指标比较
在治疗2周后,24h动态血压检测显示两组白昼SBP、DBP及夜间SBP、DBP值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血压波动曲线呈杓型改变B组较A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间有效率比较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差值比较☆P<0.05。
3 讨论
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有外因如环境因素、劳累、情绪变化等,亦有内因如年龄、性别及神经、体液、内分泌的调节。去除外因后,血压在一天中的波动受丘脑视上核在昼-夜(明亮-黑暗)的刺激下所分泌的激素不同的影响。深夜时分泌最高峰的激素是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褪黑素等,晨间分泌最高峰的激素是皮质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起升压的作用。正常人或没有脏器功能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的变化是凌晨血压开始上升,到傍晚开始下滑,夜间最低。血压的昼夜节律是否正常是判断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目前,国内学者把血压昼夜变化分为4型:杓型(夜间血压下降10%~20%),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反杓型(夜间血压不下降反升),极度杓型(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有研究发现[2],有重复性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是加重心脏及大动脉损害的重要因素。理想的血压波动是夜间平均血压较白天平均血压低10%~20%。血压增高、血压波动过大、夜间血压增高均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要兼顾以上各方面。
目前,降压治疗面临药物种类繁多,临床指导众多,降压治疗有效率不一的局面。如何应用指南,针对不同患病群体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每个临床医生都应思考的问题。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非洛地平缓释片是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达到降压目的。降压治疗安全有效。
贝那普利是一种长效ACEI,两种药物同时还有许多降压外的保护作用,如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皮素-1的合成和分泌,并抑制其缩血管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十分有利。但两种药物单独应用,均只能使小部分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根据“高血压最佳治疗方案(HOT)研究”提示,大部分患者(大约70%)需要联合用药[4]。同时,两药虽然都是长效制剂,但是不能保证患者24h的降压效应[5],故将其分开服用,特别是睡前服用一次的给药方法,使血压更易降至正常,降压更加平稳,恢复血压的正常波动曲线,增加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了治疗费用。疗效显著。
通过动态血压的监测,根据夜间血压的水平把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对于初发高血压或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的波动曲线正常,可给予常规的白天服药方法,选择高覆盖率的降压药物,如非洛地平缓释片5mg,1天1次,晨服。对于夜间血压较低即夜间平均血压较白天平均血压降低>20%的患者,由于过低血压可引起灌注不足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应选择半衰期相对较短的药物,如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25mg,1天1次,晨服。对于夜间血压较高及全天血压均增高的患者,应在睡前加服第二剂或其他降压药物治疗,在降低夜间血压的同时,使白天血压更易恢复正常的水平[6]。
综上所述,治疗高血压要兼顾血压、血压波动及夜间血压的水平。根据24h动态血压,对血压顽固增高及夜间血压水平增高的患者,采取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晨服加贝那普利10mg睡前加服一次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降压药睡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0例经一种降压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5mg晨服,经动态血压(ABPM)检测24h平均血压大于135mmHg/85mmHg(1mmHg=0.133kPa),同时24h血压波动曲线呈反杓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白天加服另一种降压药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10mg晨服,另一组把加服药物贝那普利10mg放在睡前服用。结果:睡前服用药物组血压控制更为理想。结论:对于较顽固的高血压及夜间血压增高的患者,在给予长效降压药物的同时,于睡前加服一次的给药方法,能有效降压,并恢复正常的血压波动曲线。
关键词:夜间高血压,血压波动曲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2]汪德娴,赵伟,孙燕淑,等.动态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06,28(3):135.
[3] Ramon C Hermida,Diana E,Ayala,等.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8):620-622.
[4]于金德.心血管疾病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5-96.
[5]崔立然,翟伟宇,刘树民.不同服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J〕.中国药师,2009,12(5):566-569.
[6]陈维洲.心血管病治疗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82.
降压药物用药分析 篇2
长期服用降压药,最担心的就是药物的副作用,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减轻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呢?我为大家总结了以下5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点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物的种类或者加大药物剂量:每一类降压药物都有它最适合的人群和禁忌人群,比如普利类药物的适应征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衰、心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利血平能够使胃酸分泌增加,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就不宜选用利血平;另外药物之间还有相互作用,吃的越多,发生副作用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咱们要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要随意增加药物的剂量或者更换药物的种类。
第二点必要时联合用药:有时候单用一种降压药,血压降不下来,加大药量以后所起的效果有限,但是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却会增加,这时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联合用药,一方面可以增强降压效果,起到1+1>2的作用,另一方面不但能减少大剂量降压药物引起来的副作用,而且还能抵消掉一部分药物的副作用;例如地平类加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氨氯地平+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噻嗪类利尿剂加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
第三点选择长效的降压药物:短效降压药物的作用时间短,每天吃药次数多,服药不规律,因此血压波动性比较大,容易导致心梗、脑卒中等等心脑血管意外。而一天只需要吃一次的长效降压药,血压可以在24小时都保持比较平稳,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对我们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会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第四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说戒烟戒酒、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少熬夜等等。良好的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药物的剂量,药吃的少了,副作用自然也就少了。
联合用药降压用药分析 篇3
1常规用药
治疗一般是从1种药的小剂量开始的, 经过一段时间, 医生再根据药效, 修改剂量或换用其他降压药, 但切忌频繁更换药物。因为, 有的长效降压药需2~4周才能起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当然, 在急诊治疗高血压病时, 为了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血压, 以免引起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医生一般会采用起效快的短效降压药, 如卡托普利 (开搏通) 、硝苯地平等。一般在15 min左右起效, 使血压下降, 以便再作进一步治疗。但在日常治疗中, 还是服用长效药为好。
2联合用药
2.1 联用导致疗效降低
2.1.1 例1:
某男, 48岁。诊断为高血压, 胃溃疡。 (1) 医嘱:奥美拉唑20 mg, 口服, 2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患者用药后血压波动, 控制不好。 (2) 用药分析:奥美拉唑可强烈抑酸, 造成胃内偏碱性环境, 而缓控释制剂一般受pH值影响较大。奥美拉唑可使缓控释系统受到破坏, 造成硝苯地平溶出加快, 药理作用增强, 并失去长效缓释作用, 因此造成患者血压出现波动, 控制不好。 (3) 建议停用奥美拉唑, 改用枸橼酸铋钾冲剂110 mg, 4次/d治疗。换药两天后患者血压控制平稳。
2.1.2 例2:
某女, 52岁, 因双膝关节疼痛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目前血压160/100 mm Hg。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高血压。 (1) 医嘱: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 用以降压;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 口服, 2次/d, 用以抗风湿。治疗1天后, 患者刚有所缓解的血压出现反弹, 控制不好。 (2) 用药分析:布洛芬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达到镇痛作用, 但它同时也会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扩血管活性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从而削弱或完全消除此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其他降压药, 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与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联用也会受到类似影响, 而钙拮抗剂则不会。此时宜停用卡托普利, 改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或用风湿骨痛胶囊代替布洛芬, 仍用以前的降压药。
2.2 联用导致药物副作用增加
某女:69岁, 因高血压, 心绞痛, 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2次/d。后出现心衰症状, 医嘱予以加服地高辛0.25 mg, 口服, 1次/d。第五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 (1) 用药分析:硝苯地平能改变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及重吸收, 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25%~45%。地高辛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 两药联用会影响地高辛的肾排出, 且地高辛治疗窗较窄, 血药浓度在1.8 μg/L以上就有10%的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两药合用时应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一旦接近中毒浓度时应立即停药;联用时还需减少地高辛用量。也有人认为先服硝苯地平, 隔两小时后用地高辛, 可避免地高辛引起的心律紊乱。硝苯地平为短效制剂, 降压不平稳, 可致心率加快, 对心衰不利, 此例患者可停用硝苯地平改用ACEI/ARB制剂。
2.3 不合理的中西药物联用
某男, 71岁, 因患高血压, 一直用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吲达帕胺2.5 mg, 口服, 1次/d。用药能平稳控制血压。此次因感冒咳嗽入院, 医嘱予以康泰克1粒, 口服, 2次/d;克咳胶囊两粒, 3次/d。用药后, 患者出现头昏头痛, 测血压为180/105 mm Hg。
用药分析:克咳胶囊中含麻黄、甘草;康泰克胶囊中含麻黄碱。麻黄、麻黄碱具拟肾上腺作用, 甘草具类固醇激素样作用, 两药联用使肾上腺素内分泌活性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建议立即停用康泰克、克咳胶囊, 服用不含麻黄、甘草制剂的急支糖浆或肺力咳合剂止咳。
2.4 重复给药
某男, 63岁, 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检验尿蛋白 (+) 。医嘱: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缬沙坦80 mg, 口服, 1次/d。用药分析:在上述用药中, 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降压作用强, 发挥作用快,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类药物缬沙坦联用, 能弥补后者降压温和、起效缓慢的弱点, 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基础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时使用。另外, 钙离子拮抗剂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降压药物用药分析】推荐阅读:
降压药物选择06-01
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08-13
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08-19
联合用药降压用药分析07-27
降压药的联合用药课件05-27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06-01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10-20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用药08-26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05-28
降压起动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