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不良反应

2024-06-26

严重不良反应(精选11篇)

严重不良反应 篇1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66岁, 身高158 cm, 体重63 kg, 因眼部流泪不适, 于2013年5月13日于当地医院静滴替硝唑0.8 g1次/d, 抗感染治疗。治疗1 d后, 患者手部及外阴皮肤开始出现红色水肿性斑疹, 逐渐增大, 伴轻度疼痛, 无发热、头痛, 无关节疼痛等症状。2013年5月14日患者改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抗感染治疗2 d, 症状无好转, 于2013年5月16日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7℃, 眼结膜轻度充血, 心、肺、腹无异常发现。专科情况:手、足背部可见大小不等红色斑片, 呈水肿性, 中央为紫红色, 呈靶样损害, 触痛及压痛明显。口腔颊黏膜、舌部、口唇内侧及外阴皮肤可见糜烂、渗出, 有触痛。口唇部肿胀, 表面可见淡黄色结痂。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 L×7 d抗炎;提高免疫力, 补充多种微量元素4 m L×7 d;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7 d抗过敏止痒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20 m L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硼酸湿敷收敛止痒治疗。2013年5月26日患者病情好转通知出院, 院外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

2 讨论

替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药物, 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和各科手术后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1]。也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中性粒细胞减少、双硫仑反应及黑尿, 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 高剂量时也可引起癫痫发作和周围神经病变。因此, 使用该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选择给药人群, 在使用替硝唑前, 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个人和家族过敏史, 对硝基咪唑类中任何一种药物曾经过敏者都应慎用替硝唑。 (2) 严格掌握适应证, 给药种类不宜过多, 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法, 防止滥用。 (3) 有过敏史人应慎用,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禁用, 长期使用会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不良反应。替硝唑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临床上少有报道, 本例患者提醒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应用替硝唑注射液时, 应密切观察, 如出现皮疹、胸闷、憋气等症状时, 应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果断撤换药液, 采取合理准确的措施, 抢救患者的生命[2]。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5-96、110-111.

[2]杨丽.静脉滴注替硝唑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4) :845.

严重不良反应 篇2

输液质量问题和输液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在本院范围内反伤输液质量问题和输液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或保留静脉道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医师、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护理部,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进行封存。调查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如为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评价、处理,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进行报告,将该输液药品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时通报全院临床科室,引起警惕;如为操作不当引起,临床科室应高度重视,并有相应的整改措施;如怀疑为输液质量问题,应立即上报药剂科,对该批号输液药品进行控制,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警惕,加替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等 篇3

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显示,超适应症用药、输液速度过快、禁忌症用药等临床不合理使用加替沙星,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其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为:

1. 血糖异常:表现为高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和血糖紊乱(血糖双向改变或不规则波动),占加替沙星总报告数的1.6%。高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乏力、多饮、多食、多尿、尿糖等。低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多汗、心悸、胸闷、面色苍白、乏力、站立不稳、饥饿感、肢体颤抖、抽搐、烦躁等。

2. 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多,占严重病例报告的26.7%。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晕、痉挛、抽搐、晕厥、意识模糊、昏迷、癫痫、精神异常等,其中以晕厥病例最多,占严重病例报告的5%。

3. 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喉水肿、心律失常、伪膜性肠炎、肝功能异常、重症药疹等。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醒糖尿病患者和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加替沙星,过敏体质、肾功能不全、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冠心病(多伴有高血糖)患者及老年患者慎用加替沙星。使用加替沙星须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1日内2次给药应间隔一定时间,输液时滴速不宜超过30滴/分钟。同时,加强用药监护,包括血糖监测,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和血糖异常症状,及时停药。

关注穿琥宁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穿琥宁注射剂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穿琥宁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超剂量使用、超适应症使用等均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约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43%;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重症药疹等;其他损害包括血小板减少、紫癜、急性肾衰竭等。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醒对穿琥宁注射剂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穿琥宁注射剂,用药期间,患者应该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药,接受救治。另外,鉴于目前儿童用药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儿童慎用穿琥宁注射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价中心)

违法广告

2009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了违法情节严重、违法发布广告频次高的药品广告。这些广告均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并使用消费者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等内容,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1.红鹿参片

* 宁波诚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红鹿参片”,其功能主治为“补益气血,活血通滞”。

违法行为:该药品为处方药,擅自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广告宣称“买了一疗程,服用后,头不晕了,吃饭也不怎么呛,口水也不流了,手抖动也减轻了……”等。

结论: 2.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

* 陕西省科学院制药厂生产的药品“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其功能主治为“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肿瘤的辅助治疗,减轻放、化疗对造血系统的副作用”。

违法行为:广告宣称“5-10天精神好转,饮食、睡眠明显改善,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等。

3.乙肝舒康胶囊

* 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乙肝舒康胶囊”,其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用于湿热淤阻所致的急、慢性乙型肝炎,见有乏力、肝痛、纳差、脘胀等症”。

违法行为:该药品为处方药,擅自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广告宣称“五个月后,肝病各项功能竟然全部转阴,肝功能正常,HBV-DNA也是阴性”。

严重不良反应 篇4

关键词:不良反应, 严重,药物,调查,分析

近年来, 临床上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频频发生,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研究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笔者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汇总2007-2009年我院通过电子承报系统报告的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表359份, 下载、提取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报表45份。根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一制定的因果关联性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其中肯定20例;很可能23例;待评价2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45份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 临床转归

45例严重不良反应经治疗或停药后, 治愈31例 (68.89%) , 好转10例 (22.22%) , 留有后遗症3例 (6.67%) , 死亡1例 (2.22%) 。

2.2 严重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本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0例, 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各年龄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 其中51~60岁13例 (28.89%) , >60岁17例 (37.78%) 。见表1。

2.3 给药途径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经静脉给药39例 (86.67%) , 口服5例 (11.11%) , 局部外用1例 (2.22%) 。

2.4 严重不良反应类型

45例严重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中, 血液系统发生率最高为48.89%, 其次为全身性损害22.22%, 皮肤及其附件居第3位为11.11%。见表2。

2.5 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

45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所用药物中, 抗肿瘤药物居首位, 其中紫杉醇、长春瑞滨、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较为突出。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3.1 年龄、性别与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以≥51岁患者居多。老年患者各系统生理功能衰退, 尤其是肝脏和肾脏功能下降, 加上恶性肿瘤及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消耗, 直接影响到抗肿瘤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从而更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产生[1]。

3.2 给药途径与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86.67%) 。静脉给药方式成为临床用药最大隐患, 其与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特殊性 (无首过效应) 及广泛应用有关, 且注射剂的pH值、渗透压、内毒素、微粒、杂质、滴注速度等均可能成为诱发因素[2]。

3.3 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 (48.89%) 和全身性损害 (22.22%) 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过敏性休克, 与抗肿瘤药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易引发病理性免疫反应有关[3]。化疗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组织细胞也会造成损害, 引起骨髓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破坏了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而易发生感染。

3.4 重点药物与不良反应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这是由于紫杉醇的溶媒聚氧乙基蓖麻油输入人体后, 易导致组胺释放, 引起过敏反应。虽然临床在输注紫杉醇前会进行预处理, 但仍会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 使用时仍需密切监测患者情况[4]。吉西他滨也是极其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其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与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一般在用药7d后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因此用药后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对粒细胞显著减少者予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5 临床应用与严重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虽然有些因素是不可预测的, 但若在临床用药中加以注意是可以预测和避免的。因此临床医师应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史、家族过敏史,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等,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则应注意向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护士在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立即汇报医师, 另外不能忽视患者自发的报告。总之, 在宣传和完善严重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同时, 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才能真正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甘戈, 孙俊.1956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 (4) :231-235.

[2]黄道秋.1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 (12) :1014.

[3]朱雅艳, 华俊彦, 田伟强.2006~2007年我市288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 2008, 20 (10) :160-162.

严重不良反应 篇5

【关键词】 尼美舒利 肝脏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07-01

尼美舒利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其能够对环氧合酶Ⅱ产生选择性的抑制作用,故具有较明显的抗炎、镇痛以及解热的作用[1],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疼痛、急性炎症、发热以及原发性痛经等,其解热镇痛作用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相比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当[2]。近年来,国内外均出现尼美舒利严重肝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现将发现的尼美舒利致不良反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中国知网》在2008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容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收集相关“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将不同时期相同病例的重复报道剔除,整理、统计和分析设计肝损害患者的性别、年龄、肝脏损害程度等信息。

2 结果

检索共发现相关尼美舒利严重不良反应文献56篇,其中涉及肝脏损伤的共有22例,死亡4例。

2.1 一般情况

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75岁,易发年龄段为48-62岁;男8例,占36.4%,女14例,占63.6%;用药剂量为25-100mg,每天两次,用药方式均为口服,用药时间最短2d,最长3个月平均用药时间为44.8d;用药原因中,头痛或着发热8例,关节炎5例,腰痛2例,关节痛4例,骨折2例,腰间盘突出1例;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反应,无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惯,无输血史,未曾患有肝炎等疾病。

2.2 肝损害不良反应情况

22例患者在服用尼美舒利后发生肝损害不良反应的最短时间为1d,最长时间为90d。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恶心呕吐、水肿、黄疸、皮疹等症状,对患者进行生化检查,其肝功能均显示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对患者进行影视学检查其结果显示,患者胆囊壁呈增厚现象,胆汁出现淤积,肝脏表面不均匀,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细胞坏死以及外周小动脉桥坏死情况,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重型肝炎、肝坏死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

2.3 药物不良反应转归情况

按照不良反应的治疗进程以及结局可以将其分为治愈、好转、出现后遗症以及死亡四项。本研究中的22例肝损害不良反应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后,18例治愈,4例死亡,2例死于急性肝坏死造成的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重型肝炎,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3 讨论

本研究中收集的22例尼美舒利不良反应报告均为个案报道,其中女性比例明显较男性高,在48-62岁的年龄段多发,发生不良反應的时间为2-90d。患者最小用药剂量为25mg,最大为100mg,而患者药物性肝炎、重型肝炎、肝坏死的发生时间均在一个月以上,这说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用药剂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是和患者的特异质相关的。本研究中的22例患者对药物均不过敏,均未患有肝炎疾病,患者用药后肝功能均显示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持续增高,发生药物性肝炎或者肝损害,是迟发反应。临床上对患者应用尼美舒利治疗疾病时,医师首先要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根据尼美舒利的病理、毒理、安全性特点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合理应用,应用时间最好控制在15d内[3],对儿童用药以及对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时必须要慎重考虑,在患者用药期间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适时调整剂量,将药物对肝损害的危险程度降到最低。

尼美舒利具有磺酰苯胺活性基团,其能够对环氧合酶2(COX-2)产生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对金属蛋白酶的合成以及组胺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4],能够降低由多形核白细胞激活而形成的活性过氧化物,起到解热、消炎止痛的效果。欧洲药管局对尼美舒利进行过3次风险/效益的评估工作,结果认为其效益要大于风险[5],但由于其能够对肝脏产生损害,故制定出了一系列加强尼美舒利的使用管理措施,我国的药物管理据制定的尼美舒利用药加强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2岁以下儿童禁止应用;适应症仅限于骨管炎等慢性关节炎的疼痛症状、原发性痛经、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症状;只能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类体抗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使用;最大单次剂量不要超过100mg,疗程控制在15d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最小合适剂量以及最短的疗程,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医师为患者进行治疗时,要严格掌握尼美舒利的适用指征,尽量将用药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孔陈苏,张洪燕.滥用尼美舒利颗粒致不良反应7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26(28):25-27.

[2]陈莉.尼美舒利致严重手足表皮剥脱1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1,06(22):02-04.

[3]江周虹,李春梅.尼美舒利致儿童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1,62(10):22-24.

[4]汤世玲.尼美舒利导致严重肝肾损害二例报告[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5):121-124.

利福平致严重不良反应文献复习 篇6

1 不良反应

1.1 利福平致肺水肿

王华钧等[1]报道:患者, 男57岁。因肺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抗结核治疗。1月后, 突感呼吸困难、胸闷、面色微红, 予地塞米松、吸氧后好转, 停用利福平, 继用其他三药无异常, 回家用药。1月后复查痰涂片结核菌阳性, 为加强抗结核效果予利福平0.45g, 每天1次;异烟肼0.3g, 每天1次;吡嗪酰胺0.5g, 每天3次。用药2h后, 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胸闷不适、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体检:T37℃, HR 140次/min, BP 90/83mm Hg (1mm Hg=0.133k Pa) ;气促、半卧位、心律齐, 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 考虑为肺水肿, 经吸氧、肌内注射呋喃苯胺酸及地塞米松后有所好转, 7h后恢复到服药前水平, 后服用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未出现类似现象。

1.2 利福平致腹痛、急性喉头水肿

熊灿等[2]报道, 患者老年男性, 因“呕血、黑便1d”入院。查胸部CT提示: (1) 双肺继发性结核并空洞形成。 (2) 食管裂孔疝。痰涂片抗酸杆菌 (++) 。初步诊断: (1) 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待查。 (2) 肺结核。 (3) 食管裂孔疝。予禁饮禁食、抑酸护胃等治疗, 并拟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首日, 予利福平0.45g口服, 30min后出现腹痛、喉部轻微疼痛、发痒, 并很快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 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到45%~50%。立即予高浓度吸氧, 苯海拉明20mg肌内注射, 地塞米松静脉注射15mg, 经耳鼻喉科会诊, 考虑急性喉头水肿, 行气管插管。10min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 30min后患者腹痛症状完全缓解, 50min后患者心率下降, 血压较前降低, 呼吸困难缓解。

1.3 利福平致急性支气管哮喘

刘忠明[3]报道, 患者, 女, 53岁。因肺结核予A1、15板 (每板含异烟肼0.6g, 利福平0.6g, 吡嗪酰胺2.0g, 乙胺丁醇1.25g) 四联组合抗结核治疗, 每天一板, 隔天1次, 患者服药一板15min后出现胸闷、心悸、气喘、呼吸困难、神志不清。T 36℃, P 110次/min, R 30次/min, BP90/58mm Hg。双肺满布喘鸣音, 经吸氧、解痉、平喘、抗炎等治疗症状逐渐减轻, 2d后恢复正常, 采用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服用1个月, 未见不良反应。

1.4 利福平致流感样综合征伴持续低血压

陈超[4]报道, 患者, 女, 39岁。因继发性肺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氟罗沙星抗炎、热退治疗, 症状逐渐减轻。用药10d再次出现发热, 体温39℃, 伴畏寒、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经抗炎、退热等治疗无效, 体温38.5~40.8℃, 停用抗结核药物, 次日体温恢复正常, 咳嗽、咯痰缓解, 无胸闷不适、无恶心呕吐。5d后恢复服用利福平0.45g, 30min后出现恶心呕吐、1h后出现畏寒发热, 体温39.7℃, 伴呼吸困难、头痛及周身肌肉酸痛, 血压下降, 心率增快 (最高136次/min) , 经吸氧、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退热等治疗呼吸困难改善, 次日体温、心率恢复正常, 经用多巴胺等, 第3天血压恢复正常, 精神明显好转, 无咳嗽、咯痰、胸闷等不适。

1.5 利福平致急性胰腺炎

黄茂平等[5]报道, 患者, 男, 61岁。因肺结核予2HREZ/4HR治疗, 服药第5周, 突然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不适, 伴频繁恶心、呕吐, 行B型超声检查, 胰腺轻度肿大, 丙氨酸氨基转肽酶117U/L (正常值≤40U/L) , 总胆红素 (TBIL) 38μmol/L (正常值0~26μmol/L) , 直接胆红素 (DBIL) 13μmol/L (正常值0~7μmol/L) 。血常规:白细胞 (WBC) 10.7×109/L, 血淀粉酶870U/L (正常值≤200U/L) , 尿淀粉酶1600U/L (正常值≤600U/L) , 既往无消化道病史, 近1月无暴饮暴食、饮酒史, 考虑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停用抗结核药物、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6d病情好转, 血淀粉酶正常。继服抗结核药物。因肝功能异常, 未用利福平。1周后肝功能正常, 加服利福平。用药5d, 患者突然又出现中上腹疼痛, 恶心、呕吐, 查血淀粉酶730U/L, 胰腺炎复发。考虑利福平引起, 停用利福平, 改用左氧氟沙星, 后未再复发。

1.6 利福平致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

刘蔚莎[6]报道:患者, 女, 70岁, 既往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史。因自发性气胸、肺结核予HRZE抗结核治疗, 第2天出现恶心, 经对症治疗好转, 第3天服药后出现恶心、胸闷、乏力、活动后心悸, 经吸氧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第4天服药后2h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123次/min, 双肺底闻及湿性啰音,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供血不足、肺性P波, 考虑为急性左心衰, 经吸氧、强心、利尿、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好转。停用抗结核药物2d无不适, 经使用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无不适, 加用利福平再次出现急性左心衰。后加用利福喷丁, 亦出现类似症状。

1.7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韩骏锋等[7]报道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 均为肺结核男性患者。入院后规律应用利福平450mg/d, 均未应用其他肾损害药物, 6例在2周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例在1个月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6例既往曾间断不规则应用过利福平0.5个月~0.5年。8例均予及时停药、利尿、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 行血液透析治疗7例, 好转7例, 因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死亡1例。确切机制尚未明确, 一般认为是变态反应, 并强调利福平过敏反应与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大剂量间歇疗法有关。

1.8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低并肝功能异常1例

白大鹏等[8]报道, 患者, 男, 30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咳嗽10余天, 加重1d”入院, 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入院前8个月因肺结核, 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规律抗结核治疗。入院后给予异烟肼0.3g口服, 每天1次;乙胺丁醇0.75g口服, 每天1次;利福平0.45g口服, 每天1次;吡嗪酰胺0.5g口服, 每天3次;链霉素0.75g, 每天1次肌内注射抗结核;头孢西丁2.0g静脉滴注, 每8小时1次, 抗感染;并给予化痰、营养支持、降糖等治疗, 症状好转。于入院第8天复查肝功能TBIL 65.9μmol/L, DBIL 19.4μmol/L, 不除外利福平致肝功能异常, 停用利福平, 加用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停用利福平后4d,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均正常, 出院。患者于停用利福平后第5天加服利福平0.225g, 0.5h后突发高热, 体温39℃, 伴乏力, 头晕, 恶心、呕吐, 腰痛, 茶色尿, 就诊于当地医院, 测血压70/40mm Hg, 血常规WBC 16.4×109/L, 血红蛋白 (HGB) 132g/L, PLT 328×109/L, 肝功能TBIL 131.7μmol/L, DBIL47.5μmol/L, AST 85 U/L, 肾功能尿素氮 (BUN) 8.4mmol/L, 血肌酐 (CRE) 137μmol/L;服药后约9h血常规WBC 25.04×109/L, 红细胞 (RBC) 、HGB、PLT正常, 镜检发现破碎RBC, TBIL 147.5μmol/L, BUN 10.43mmol/L, CRE 213.1μmol/L, 血钾正常, 尿常规示胆红素、潜血、蛋白均阳性。考虑利福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损害, 停用利福平, 给予糖皮质激素、保肝, 保肾、营养支持、静脉补液及对症治疗。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第2天, 发热、恶心、呕吐、腰痛消失, 尿色较前减轻;第3天, 茶色尿消失, 复查血常规WBC 17.19×109/L, RBC 2.98×1012/L, HGB 101g/L, PLT 74×109/L, 肝功能恢复正常, BUN 13.7mmol/L, CRE 365μmol/L, 血钾正常, 尿常规胆红素阴性、蛋白 (±) 。第7天, 患者一般状态良好, 出入量均衡, 复查血常规:RBC、HGB正常, PLT 91×109/L, BUN 11.3mmol/L, CRE 255μmol/L, 尿常规胆红素及蛋白均阴性;第17天, 除BUN 8.8mmol/L, CRE 123μmol/L偏高外余均正常, 病情平稳出院。

1.9 利福平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黄书然[9]报道, 患者, 女, 70岁。因结核性胸膜炎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入院查RBC 2.98×1012/L, HGB 90g/L。用药1周后患者面色苍白, 气促, 复查RBC 2.49×1012/L, HGB 70g/L, 2周后RBC 2.03×1012/L, HGB降至45g/L。骨髓穿刺检查示“骨髓细胞增生活跃”,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正常, 出、凝血时间正常。追问患者无输血史, 孕5产5, 均顺利。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近1个月, 用药前RBC 4.15×1012/L、HGB 129g/L, 用药后因出现面色苍黄、乏力, 查RBC 3.02×1012/L, HGB 71g/L, 怀疑利福平引起的贫血, 停用利福平, 继续服用异烟肼、乙胺丁醇至今。遂行交叉配血实验, 发现主侧在盐水介质中无溶血、无凝集;聚凝胺介质中, 主侧出现明显凝集, 证明是抗-E抗体。经筛选配血后予输血等综合治疗, 患者贫血症状稍有缓解, 2周后RBC 3.56×1012/L, HGB 95g/L。考虑为利福平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抗-E抗体产生。

1.1 0 急性全血细胞减少

宋越[10]报道, 患者, 女, 26岁。因肺结核入院, 当天查血常规:RBC 2.84×1012/L, HGB 86g/L, WBC 4.1×109/L, 淋巴细胞0.8×109/L, 中性粒细胞2.0×109/L, PLT 150×109/L。尿常规无异常。入院后给予利福平0.45g静脉滴注, 每天1次。异烟肼0.3g口服, 每天1次;乙胺丁醇0.75g口服, 每天1次;阿米卡星0.4g静脉滴注, 每天1次, 抗结核药物治疗。3d后, 穿刺处出现瘀斑。急查血常规:RBC 2.05×1012/L, HGB 61g/L, WBC 1.9×109/L, 淋巴细胞0.5×109/L, 中性粒细胞1.2×109/L, 血小板75×109/L。尿常规:尿蛋白2+, 胆红素2+。立即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 予口服利可君、输血、皮下注射集落细胞刺激因子、补充液体等治疗。骨髓穿刺检查:无明显异常, 排除血液系统疾患。7d后复查血常规:RBC 3.0×1012/L, HGB 94g/L, WBC 4.5×109/L, 淋巴细胞1.0×109/L, 中性粒细胞2.6×109/L, PLT 137×109/L。基本恢复至未用药前水平。7d后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0.3g口服, 每天1次;乙胺丁醇0.75g口服, 每天1次;吡嗪酰胺0.5g口服, 每天3次。用药1个月复查血常规正常, 考虑为利福平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1.1 1 利福平致严重眩晕及平衡失调

夏云静[11]报道, 患者, 女, 35岁。因继发性肺结核并咯血入院, 给予HRZE方案抗结核治疗。用药2周后出现眩晕, 视物旋转, 不敢睁眼, 平衡失调, 与转头及体位无明显关系。无耳鸣、恶心、呕吐, 无肢体麻木。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正常。脑CT、颈椎X线均正常, 脑多普勒血流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略减慢。考虑: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脑动脉供血不足。给予维生素B6及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 继续抗结核治疗2周, 症状无缓解, 遂停用全部抗结核药。3d后症状减轻, 2周后症状消失。逐个加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无不适, 再加用利福平0.6g口服, 每天1次, 第3天出现眩晕, 平衡障碍, 至第7天加重如前。停用利福平, 3d后症状明显减轻, 1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其他抗结核药治疗至疗程结束, 无类似不良反应发生。

1.1 2 利福平致双目失明

王林生[12]报道, 患者, 男, 42岁。因结核性胸膜炎予异烟肼、链霉素抗结核治疗2周后加服利福平0.4g口服, 13d后出现视力障碍, 并进行性加重, 停用利福平, 2周后视力好转。因病情需要再次服用利福平, 剂量同前。1周后双目完全失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眼科检查, 双眼无光感, 眼底检查示双侧视神经轻度萎缩, 中心视网膜炎性变, 停用利福平, 继用异烟肼、链霉素, 辅以泼尼松、维生素B族, 7d后眼有光感, 27d后1m处可分清颜色, 至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随访2月, 视力无进一步好转。

2 讨论

利福平为一种人工半合成强效抗生素, 是主要的抗结核药物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起广泛应用于临床结核病的治疗, 效果显著。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与菌体RNA聚合酶结合, 干扰DNA和蛋白质合成, 属全效杀菌药, 对细胞内外结核菌均有杀灭作用, 特别是对间歇突发生长的细菌亦有杀灭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脏损害、变态反应和胃肠道不适, 多为轻、中度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但后果严重, 需特别重视。较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血液和泌尿系统受损, 有报道显示分别占总不良反应例数的23.81%、18.04%。泌尿系统受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 血液系统以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13], 且可共同存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连续给药能够及时中和体内的抗体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予以清除;而间断给药时由于体内抗体蓄积浓度高, 再次给药时容易诱发强烈过敏反应[14]。利福平作为一种半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致敏机体免疫系统, 当再次用药时, 进入机体的半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进一步与RBC、PLT、粒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 (MHCI) 抗原结合, 激活补体, 导致靶细胞损伤, 临床即出现溶血性贫血、PLT减少、粒细胞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 利福平所致过敏性反应主要出现于反复间断用药的患者。韩骏锋等[7]曾总结8例利福平相关急性肾衰竭均在服药后1个月内出现, 且6例既往有利福平使用史, 本文3例发生血液系统受损的患者既往均有利福平使用史。

严重不良反应 篇7

1临床资料

2010年01月一2014年09月共发生复合利福平过敏反应22例,其中恶心、胃部不适、不思饮食12例;发热、四肢酸痛3例;四肢、面部出现荨麻疹3例;全身遍布荨麻疹部分融合成片并有散在出血点2例;过敏性休克1例;剥脱性皮炎1例。

2护理

2.1首先是防范过敏反应的发生,医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用药史,责任护士在宣教时要全面了解患者来院前的用药情况、过敏史、是否是过敏体质,及时与医生沟通,对过敏体质和/或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提供抗结核联合用药时,要单品种逐一试验用药,护士在为患者进行药疗时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副作用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如有不适及时与医护联系。

2.2正确实施救治,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熟练掌握抢救过敏性休克应急措施,备齐抢救过敏性休克药品、器械,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体征时正确实施救治。对出现皮肤破损的及时进行妥善的局部处理,降低对患者的身体损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3心理护理: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精神会高度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甚至对任何药物治疗都会产生排斥心理,没有安全感,护士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不能因噎废食,让患者知晓需要临床治疗的结核病没有药物治疗自愈的机会是没有的。在给发生一般不良反应的患者再次试用利福平药物过程中,责任护士要多陪伴患者,勤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能应用利福平而担心影响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知晓利福平不是唯一的抗结核药物,新的抗结核药物不断被应用于临床,医生会及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既保证安全又不会影响治疗效果,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4口腔护理:对出现口腔疱疹或口腔溃疡者及时进行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局部涂口腔溃疡散或抗生素软膏,促进创面愈合。饮食要进清淡的软食以减少对口腔的刺激。

2.5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内衣要柔软,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过敏皮肤涂新肤轻松软膏,减轻皮肤瘙痒症状,嘱患者勿搔抓皮肤必要时给患者戴柔软透气的手套,避免抓伤皮肤而继发感染。有皮肤破损的患者采用局部消毒、涂营养液,保持创面干燥,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感染。

3讨论

2例患者应用利福平静滴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同一批患者使用同一批号该药物时均无此现象发生,同时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符合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和剥脱性皮炎的症状体征。因此,该2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考虑为个体应用利福平导致过敏反应[2]。

既往报道有关利福平的不良反应多以单系统表现,且均以口服制剂为主。随着临床用药途径的改变,静脉滴注利福平能保证血药浓度,发挥作用充分而被普遍推广。因而当发生不良反应时,表现会更迅速,更严重,更突出、病情进展快,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方案不妥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并且会对原发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给患者初次使用利福平时,特别在给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时,应及时巡视、严密观察,在抢救过敏性休克过程中,除对症治疗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扩容、升压是重要的抢救措施。剥脱性皮炎的治疗要注重发热、瘙痒及破损皮肤的护理,预防继发皮肤感染。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增进患者舒适感,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消除患者紧张、不安情绪。

参考文献

[1]武风华.256例利福平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15):49-50.

严重不良反应 篇8

讨论

此次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在使用万古霉素后, 未实施全麻诱导情况下, 结合以上临床表现, 因万古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诊断成立。万古霉素其分子式为C66H74Cl N9O24, 其半衰期:4~8h, 肾衰竭9d, 对厌氧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没有效果, 万古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对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作用强。有文献[1]报道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万古霉素的药物浓度及输注速度有关。因此, 使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时应先使用注射用水溶解, 静脉滴注时间>1h, 静脉滴注过快易发生皮肤反应, 浓度过高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研究证实, 预先服用抗组胺药可明显减少万古霉素因给药浓度与速度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建议医护人员应不断更新和学习用药知识,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 纠正和总结, 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官东秀, 俸小平, 冯祚臻.万古霉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 2007.16 (1) :42.

严重不良反应 篇9

1 不良反应

1.1 过敏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过敏反应, 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皮疹、哮喘, 严重的可能出现药物过敏性休克, 甚至于死亡[4]。比如:使用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患者皮疹的发生率大概为2.3%、1.2%和1.8%, 这3种药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几率为13.4%、11.5%和17.6%。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原因除了与患者身体状况有关外, 还可能是由于药物的代谢产物与人体内一些大分子的载体发生了结合。过敏反应一般在患者停药后就会逐渐消退, 如果在临床上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症状, 必须及时抢救。

1.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近些年来, 有许多关于患者用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报道, 据统计,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 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概为5%左右, 头孢哌酮的发生率最高,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泻。之所以出现这种不良反应, 可能是由于药物抑制或破坏了肠道内能够合成维生素K的菌群, 进而使得机体生成凝血酶原复合物量减少的原因。

1.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椎体外系反应、头痛、头晕、脑水肿、神经炎、惊厥、癫痫、抽搐, 严重者可能出现幻觉, 发生率大概为1.5%。发生这种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常规剂量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候, 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其对氨基丁酸与受体的结合起到拮抗作用, 进而引发神经中毒反应[5]。

1.4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本身就有一定的肾毒性, 使患者出现尿血, 具体原因是由于它们一方面能够通过抑制和干扰肾小管中一些酶的活性, 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 另一方面, 还能抑制或破坏了肠道内能够合成维生素K的菌群, 使得机体的凝血功能出现障碍。

1.5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血小板与白细胞的数量下降、血小板凝集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性溶血性贫血等。主要原因是这类药物在人体内可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迅速降低血小板的含量或破坏骨髓早期聚合细胞, 使得机体的凝血功能出现障碍, 这与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

2 临床对策

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为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应采取一定的临床对策,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临床事故发生。

2.1 重视临床诊断

全面了解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证, 针对不同的症状合理选药并控制好用药途径和用药量, 禁止盲目用药,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这类药物的结构和青霉素药物一样都含有内酰胺环,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中有大约20%的患者也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 故在用药前应该先询问患者的病史, 对于体弱多病的患者及年幼儿更要慎重。另外, 在患者病原菌不明确时候, 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 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病情及免疫学状态, 经验性选药。

2.2 加强临床监护

患者用药过程中, 要做好临床监护工作, 包括药效、耐药性、不良反应、患者病情的变化及血液及一些生化治疗的监测。由于这类药物和青霉素结构上的相似性, 在用药后如出现了不良反应, 应立即换药或停药。如出现过敏反应, 立即联系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 小结

总之, 医务人员在看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感染方面的优势的同时, 也必须重视它带来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 做到正确、规范、合理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对策

参考文献

[1]郭红仙, 郑成中, 左扬萍.5例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J].医院药学杂志, 2004, 10 (10) :655-656.

[2]梁兰青, 列才华, 黄海, 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5) :489.

[3]植少娟, 袁碧, 区正红.门诊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52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 20 (20) :119-120.

[4]罗玲.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11例抢救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5) :754-755.

严重不良反应 篇10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最初以抗代谢药物运用于肿瘤化疗中,随着风湿病的研究进展,MTX被广泛运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硬皮病、银屑病、皮肌炎等,尤其作为二线药物的首选,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不同患者对MTX敏感性及耐受性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小剂量MTX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尤其老年及肾功能不全患者[1]。本文就RA患者误服小剂量MTX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例及其治疗预后作一阐述。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2012年出现四肢多关节肿痛伴晨僵,2014年6月21日因双手多关节肿痛明显就诊于本院,实验室检查示类风湿因子

369.9 IU·mL-1,双手X线片示双手近指关节间隙变窄、破坏,确诊为RA收治入院,予以双氯芬酸钠,每次50 mg,每日2次,口服;来氟米特,每次10 mg,

每日2次,口服;MTX,每周10 mg,口服;其他药物治疗。7月10日出院后误将医嘱MTX每周10 mg按每日10 mg口服,7月13日出现咽喉部疼痛,广泛口唇黏膜溃烂,饮水进食困难,7月

15日出现腹痛、腹泻、便血伴里急后重,体温最高达38 ℃,于当地县医院检查白细胞0.3×109·L-1,

予以补液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急入本院。查体:T 38.9 ℃,P 88次·min-1,R 20次·min-1,BP 130/80 mm Hg(1 mm Hg = 0.133 kPa),神志清楚,轮椅推入,急性病容,贫血貌,痛苦表情,张口受限,广泛口腔及唇黏膜糜烂溃疡,腹部压痛,双手近指、掌指、双腕关节轻度肿胀伴压痛。急诊辅助检查示WBC 0.45×109·L-1,中性粒细胞0.28×109·L-1,RBC 3.3×1012·L-1,Hb 96 g·L-1,PLT 300×109·L-1,大便隐血试验OB(+),ALT 98 U·L-1,AST 55 U·L-1,BUN 9.0 mmol·L-1,Cr 102 μmol·L-1,尿常规正常。诊断:①MTX毒性反应致骨髓抑制;②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上停用MTX,同时用亚叶酸钙静脉滴注3 d解毒;生理盐水250 mL、亚叶酸钙及利多卡因5 mL配液漱口,每日5次,减轻口腔疼痛,改善口腔溃疡;针对白细胞极低予以隔离,紫外线消毒,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3 d;同时采用头孢孟多抗感染、止血、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1周后口腔黏膜糜烂逐渐好转,白细胞恢复正常,各关节肿痛完全消失,于8月1日

痊愈出院。

2 讨 论

MTX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四氢叶酸是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酸的重要辅酶。MTX作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阻断嘌呤合成对于抗细胞增殖意义重大[2]。小剂量MTX治疗RA,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的病理生理层面均发挥着不同的抗炎作用。

目前,MTX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RA发挥了显著成效,其起效相对快,作用强,经济适用,成为大多数RA患者二线药物的首选;但其副作用如口腔溃疡,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3],尤其是老年患者误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病例为老年患者,短期服用小剂量MTX即出现严重口腔溃疡、便血伴有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性肾功能减退,MTX排泄减慢而在体内蓄积,导致老年患者易出现MTX不良反应。另外,本病例联合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影响MTX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增加游离MTX,从而增加其毒性。MTX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进而抑制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导致DNA合成全面抑制,而亚叶酸钙进入细胞后能转化为DNA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四氢叶酸,且亚叶酸钙溶液含漱可保护增殖迅速的黏膜细胞不受MTX的细胞毒性作用[4]。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MTX治疗前,应对每一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全面分析,尤其对老年患者,应更加慎重,并在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尤其是亚叶酸钙的应用,能使应用MTX更加安全。

3 参考文献

[1]马丽,林冰,赵孟君,等.小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不良反应一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1):61.

[2]Genestier L,Paillot R,Fournel S,et al.Immunosuppressive properties of methotrexate:apoptosis and clonal deletion of activated peripheral T cells[J].J Clin Investig,1998,102(2):322-328.

[3]邓蓉,沈爱宗,朱继业.甲氨喋呤的不良反应[J].安徽医药,2008,12(9):876-877.

[4]赵婧.碳酸氢钠及亚叶酸钙溶液含漱预防甲氨蝶呤致口腔溃疡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67-368.

严重不良反应 篇11

讨论通过翻阅病历记录及调查了解到, 患者是在使用胺碘酮2min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给予停用及常规治疗后, 症状缓解,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与给药时间有明确相关关系, 因此可认为此不良反应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可达龙) 使用有关。胺碘酮有降血压效应, 可引起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射血分数的改变, 造成或加重肾脏、心肌组织局部供血障碍, 导致缺血缺氧性损伤[1]。本例患者可能因对此药过敏致平滑肌强烈痉挛导致急性呼吸窘迫。查询文献未见报道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明, 也可能与患者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不同等因素有关,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

胺碘酮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肺毒性, 胃肠道反应, 肝、皮肤、神经等损害, 眼睛不良反应, 心脏毒性等, 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几乎涉及集体的各个系统[2,3,4]。Fransi等[5]报道1 例静脉使用胺碘酮300mg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患者喉头水肿, 心脏停搏, 推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并吸氧后好转;亦曾有非常罕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热潮红的报道[6], 与本例相近而又不完全一致, 故提醒临床医师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应用胺碘酮时应提高警惕, 加强用药监护, 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应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及过敏史, 有不良反应史者应禁用;在用药时, 需密切关注患者全身情况, 尤其是开始用药的前30min内,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药, 并及时抢救。

参考文献

[1]陈春海, 田旭.胺碘酮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纵横, 2013, 42 (2) :77-78, 73.

[4]马玉英, 牛玉芹.胺碘酮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临床荟萃, 2009, 24 (1) :80-81.

[2]Moralcs AI, Barata JD, Bruges M, et al.Acute renal toxic effect of amiodarone in rats[J].Pharmacol Toxicol, 2003, 92 (1) :39-42.

[3]曾照秋.胺碘酮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5) :74-75.

[5]Fransi S, Briedis J.Anaphylaxis to intravenous amiodarone[J].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4, 32 (4) :578.

上一篇: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下一篇:降压药物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