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点(精选12篇)
高考知识点 篇1
一、函数
函数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反函数以及具体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因此, 须注意以下几点.
1. 集合是近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集合观点渗透于中学数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所以我们应弄懂集合的概念, 掌握集合元素的性质, 熟练地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同时, 应准确地理解以集合形式出现的数学语言和符号.
2. 函数是中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主要从定义、图像、性质三方面加以研究.在复习时要全面掌握、透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为了提高复习质量, 我们提出下述几个问题:
(1) 掌握图像变换的常用方法 (参照南师大第一学期教材图像变换一节) 特别注意:凡变换均在自变量x上进行.
(2) 求函数的最值是一种重要的题型.要掌握函数最值的求法, 特别注意二次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以及有些问题可能隐藏范围, 因此范围问题是二次函数最值的关键.另外二次分式函数的最值亦应引起注意, 它的基本解法是“Δ”法, 当然有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函数 (a, b>0) 的形式, 而后与基本不等式相联系, 或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3) 学会解简单的函数方程, 认真对待指数或对数中含参数问题的求解方法, 特别注意对数的真数必须“>0”, 注意方程求解时的等价性.
二、三角
三角包括两部分内容:三角函数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变换、求函数解析式、最小正周期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中公式较多, 应在掌握这些公式的内在联系及推导过程的基础上, 理解并熟悉这些公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和、差、倍、半角公式都是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复角 (和、差、倍、半角) 的三角函数.这就决定了这些公式应用的广泛性, 即这些公式可以将三角函数统一成单角的三角函数.
2. 了解公式中角的取值范围, 凡使公式中某个三角函数或某个式子失去意义的角, 都不适合公式.
3. 半角公式中的无理表达式前面的符号取舍, 由公式左端的三角函数中角的范围决定, 半角正切公式的有理表达式中, 无需选择符号, 但与sinα的符号是一致的.
4. 掌握公式的正用、反用、变形用及在特定条件下用, 它可以提高思维起点, 缩短思维线路, 从而使运算流畅自然.
5.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这是中学数学中重要内容之一, 并且与解三角形相集合, 有的还与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相联系, 因此须注意常用方法和技巧:切割化弦、升降幂、和积互化、“1”的互化、辅助元素法等.
三、不等式
有关不等式的高考试题分布极为广泛, 在客观题中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均值不等式的初步应用.经常以比较大小、求不等式的解集、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等形式出现.在中档题中, 求解不等式与分类讨论相关联;特别是近几年来强调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增加了一个代数推理题, 也和不等式的证明相关联.在压轴题中, 无论函数题、还是解析几何题, 也往往需要使用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在复习中应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 掌握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作差、作商、平方作差、图像法.
2. 熟练掌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必须注意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三者缺一不可.
3. 把握解含参数的不等式的注意事项.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 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1) 在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 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2) 在求解过程中, 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 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3) 当解集的边界值含参数时, 则需对零值的顺序进行讨论.
四、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 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 并在此基础上, 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
1.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 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Sn, 则其通项为
若a1=S1满足a1=S2-S1,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an=Sn-Sn-1.
2. 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 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3. 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 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 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 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n的函数, 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2) 分类讨论思想.
已知Sn求an时, 也要进行分类;
求一般数列的和时还应考虑字母的取值或项数的奇偶性.
(3) 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 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 运用整体思想求解.
4. 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 要认真地进行分析, 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 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 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高考知识点 篇2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2
细胞的结构
1.(2014·江苏高考·T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内质网能合成脂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2)隐含信息:膜蛋白有些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
【解析】选A。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A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外排(胞吐)过程中,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所以B正确;膜蛋白中有些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分泌到细胞膜外面,所以C正确;内质网能合成脂质等物质,也参与分泌蛋白的运输,所以D正确。
2.(2014·北京高考·T1)蓝细菌(蓝藻)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蓝细菌(蓝藻)和酵母菌”。
(2)隐含知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能否进行有氧呼吸或光合作用,关键是看是否含有相关的酶及色素。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没有拟核,故A项和C项错误;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但是含有有氧呼吸需要的酶,所以能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故B项正确;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项错误。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00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0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2μg/mL青霉素+
100μg/mL蛋白质H
死亡
3.(2014·天津高考·T5)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解题指南】(1)题表信息:各组中添加物的不同导致MRSA菌的生长情况不同。
(2)关键知识: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故A项错误;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质H可杀死MRSA菌,故B项错误;第3组缺少2μg/mL的对照组,故C项正确;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质H是乳腺细胞产生的,不属于抗生素,故D项错误。
4.(2014·重庆高考·T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用甲基绿染色使细胞核呈绿色,说明细胞核含有DNA。
(2)关键知识: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色素的溶解度与扩散速度呈正相关。
【解析】选A。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显微镜的使用等相关知识。A项,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故正确;B项,光镜下不一定能观察到有丝分裂所有时期,故错误;C项,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扩散速度就越快,故错误;D项,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其结构,观察细胞器的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故错误。
5.(2014·福建高考·T4)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主要与膜蛋白有关,如物质运输——载体蛋白,信息传递——受体蛋白等。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如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受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抗原——抗原受体等。
(2)错误信息:图A细胞膜上O2与血红蛋白结合;图B抗原与抗体结合;图C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
【解析】选D。本题考查细胞的膜蛋白的分布及其相应功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在细胞膜上,A项错误;抗原对T淋巴细胞来说是信号分子,通过T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接受,而不是抗体,B项错误;受体具有特异性,胰高血糖素应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而不是胰岛素受体,C项错误;骨骼肌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上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葡萄糖进入细胞也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项正确。
6.(2014·安徽高考·T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线粒体内膜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关键知识:心肌细胞消耗的能量比腹肌细胞多,精子的运动主要靠尾部的摆动。
【解析】选C。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分布、结构与功能及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线粒体内膜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高,A项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人体心肌细胞需要的能量多于腹肌细胞,因此线粒体含量也较多,C项正确;精子变形过程中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D项错误。
7.(2014·全国卷·T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和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的功能,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2)思维流程:小分子、大分子→核孔;核膜:前期(消失)→末期(重现)。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A项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项正确;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膜,大分子物质如mRNA能通过核孔,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新形成分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8.(2014·广东高考·T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RNA是其结构组分”。
(2)关键知识:各类细胞器的结构组分。
【解析】选B。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组分。B项,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故正确。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的结构组分中都不含核酸。
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错误的”。
(2)关键知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衰老的特征、自由扩散的特点以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原理。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功能、物质运输及细胞衰老特征等知识。A项中,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正确。B项中,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正确。C项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错误。D项中,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正确。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胞间连丝”“糖蛋白”“吸能反应”“动物的细胞”。
(2)关键知识: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作用、ATP水解的意义、动植物细胞中所含糖类的区别。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组成成分与作用、ATP水解的意义、动植物细胞中所含糖类的差别等知识。A项中,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特有的通讯连接,是由植物相邻细胞的细胞膜连通形成的通道,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正确。B项中,如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可见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正确。C项中,细胞耗能时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正确。D项中,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哺乳动物的细胞能合成乳糖而不能合成蔗糖,错误。
11.(2014·江苏高考·T27)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
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
~
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
(写出3项)。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涉及有氧呼吸、光合作用、ATP的合成等。
(1)通过图1,2H++1/2O2→H2O,并且图1过程中产生了ATP,可知为发生在线粒体内膜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的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2)一种受体只能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相结合,说明了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图3通过光能合成ATP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用于暗反应。
(4)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特有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生物膜的信息传递是叶肉细胞和人体肝脏细胞共有的,所以叶肉细胞与肝细胞都有的膜结构是图1、2。
(5)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而生物膜主要的功能活动由蛋白质来参与完成,所以生物膜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通过图1、图3可看出生物膜具有跨膜运输功能和能量转换功能,通过图2可以看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垂体
(3)暗反应(4)1、2
(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跨膜运输、信息交流、能量转换等
聚焦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一) 篇3
易错点1:联系STS(科学、技术、社会)知识模块
错因分析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复述再现常识性的数据和知识.
(1)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 K时活性更强(×)
348K转化摄氏温度75℃催化活性降低.
(2)丙烷比丁烷更易液化(×)
易液化是指沸点高,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3)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碳纤维跟石墨很相近,是由一层层以六角型排列的碳原子所构成,碳纤维也能导电.
(4)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是发现了准晶体,化学式为Al63Cu24Fe13的准晶体不可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Al63Cu24Fe13的准晶体所含元素都能与稀硝酸反应.
(5)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是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催生了现代化学研究手段的一次新飞跃.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研究的手段还有X射线、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
X射线用于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的判断,红外光谱用于获得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质谱法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核磁共振氢谱用于氢原子种类的判断.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混合物属于胶体(×)
含2.5pm颗粒物的空气不能形成胶体,它在空气中混合形成的是浊液,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易错点2:基本概念模块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模块
错因分析分类标准含糊,概念部分文字相似产生混淆.
(1)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4~106,单糖、二糖、氨基酸、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属低分子有机物.
(2)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如果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没有形成分散系,不是胶体.
常见的混合物:漂白粉、铝热剂、水玻璃、氨水、氯水、王水、爆鸣气、水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焦炉气、福尔马林,没有纯净的NO2存在,因存在平衡:2NO2N2O4.纯净物概念是指同种物质组成的,因同素异形现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因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从性质看纯净物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逆命题也成立.
(3)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类似的还有分馏、电泳、盐析、萃取,而干馏、电解、电镀、氧化、钝化、裂化、裂解、炭化、皂化、硫化、氢化(硬化)、酯化、变性是化学变化.
(4)乙二酸乙二酯、乙二酸二乙酯、二乙酸乙二酯属同分异构体(×)
三物质的碳原子数分别为4、6、6,故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类物质、同一物质,宜对同类概念“异”的挖掘.
(5)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从组成上定义的,碱性氧化物从性质上定义的,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类似的还有难溶电解质与强电解质,酸的强弱、酸性的强弱、酸的浓度、pH,列表对比清晰明了.
2.常用物理量模块
错因分析确定结构微粒方法不当,或未察觉隐含微粒.漠视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定律使用的条件.
(1)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0.5NA(√)
石墨烯中每个碳三个六元环共用,平均每个六元环拥有2个碳原子,12 g石墨烯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12 g/12g·mol-1×2NA=0.5NA.晶体结构要用分摊法确定晶胞,气态团簇分子,即是一个大分子,不能用分摊法计算.
(2)可逆反应
①X(g)+2Y(g)2Z(g)
②2M(g)N(g)+P(g)
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 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1,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图1
错解②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不变,压强的变化是反应①引起的.
根据
p1p2=
n1n2,
p后p前=
2.83=
1415.
错因在于此条气体定律成立条件是体积不变,左右两侧体积变化了.
正确解法隔板不动,左右两侧压强相等,
V左V右
=n左n右
2.82.2=
n左2 moln左=
2811,
整体的体积不变,
p后p前=
2+28113+2=1011.
(3)0.5 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2-3数目小于0.5 NA(×)
Na2CO3溶液的CO2-3水解离子浓度降低,但不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确定离子数目是大于还是小于0.5 NA.
3.分散系模块
nlc202309020410
错因分析胶体胶粒不分,主观认为胶体只有氢氧化铁胶体,并将其性质应用到所有胶体,如电泳现象扩展到淀粉有机高分子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它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溶液中溶质若是非电解质,除了水的电离,不会有带电粒子.
(1)在含硅原子数为0.0010NA的硅酸胶体中,胶体粒子为0.0010 mol(×)
胶体中分散质有两种,一种是高分子微粒,一个分子就能达到1 nm~1001 nm,另一种胶体粒子是微粒的集合体,几十或几百个硅酸分子形成一个胶粒,其数目小于0.0010 mol.
(2)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得到胶体: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离子方程式2H++SiO2-3H2SiO3(胶体) (√)
胶体制备实验,将Na2SiO3饱和溶液按1∶2或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酚酞,边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振荡至红色接近消失,化学方程式必须对硅酸标注胶体.水解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至红褐色,停止加热,防止胶体聚沉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易错点3基本理论模块
1.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错因分析质量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不同,在计算物质的量时可以用质量数近似替代摩尔质量.质子数和电子数只有在净电荷为零才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中核外电子数、内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利用它们之间的倍数、分数、和差关系推断易错.理解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标准出现偏差.元素周期律在应用时共性与递变性不能兼顾.位构性推断时特性知识积累不足.
(1)已知A2-核内有x个中子,A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m-x+2)mmol(√)
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m-x,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电荷数,核外电子数=m-x+2.
(2)已知第三周期元素M,其原子最外层达到饱和时所需的电子数小于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第三周期元素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分别为4、6,原子最外层达到饱和所需的电子数分别为4和2小于6,M可能是S,也可能是Si.
(3)Na2S溶液的pH大于NaCl溶液的pH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Na2SO4溶液的pH,小于Na2CO3溶液的pH,非金属性:S>C.
(4) 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 Tl3++2AgTl++2Ag+.推知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铊是第Ⅲ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根据方程式可知Tl3+的氧化性强于Ag+,所以Tl3+的氧化性比Al3+强.(转下期)
(收稿日期: 2014-03-15)
高考知识点 篇4
数学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对每位学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学考察的重点主要在于各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这就体现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目前,对于高考数学知识点的研究大多是分析知识点的考察程度[1],而用算法研究知识点间相关性的文章较少[2]。本文利用著名的Apriori算法来研究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初步展现知识点间最基础的关联规则[3]。
1 关联规则相关理论
1.1 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
关联规则挖掘即给定一组Item和记录集合,挖掘出Item间的相关性,使其置信度和支持度分别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置信度和最小支持度。
1.2 关联规则挖掘的过程
1.2.1 术语
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中,把项目的集合称为项集(itemset),包含有k个项目的项集称为k-项集。包含项集的事务数称为项集的出现频率,简称为项集的频率或支持度计数。如果项集的出现频率大于或等于最小支持度s,则称该项集满足最小支持度s,且称该项集为频繁项集(frequent itemset)。
1.2.2 Apriori算法的基本思想
Apriori算法[3]是一种最有影响的挖掘布尔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的算法。它使用一种称作逐层搜索的迭代算法,k-项集用于探索(k+1)-项集。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
(1)通过扫描数据集,产生一个大的候选数据项集,并计算每个候选数据项发生的次数,然后基于预先给定的最小支持度生成频繁1-项集的集合,该集合记作L1;
(2)基于L1和数据集中的数据,产生频繁2-项集L2;(3)用同样的方法,直到生成频繁n-项集Ln。
2 高考知识体系分析
2.1 高考知识点统计汇总
通过对陕西省2007-2011年数学(理科)的高考知识点整理及分析[8],得出24个知识点,如表1。
2.2 高考知识体系属性分析
2.2.1 表结构分析
分析得出了比较完整的属性信息表结构———章节(zj)、章节号(zjh)、题号(th)、分值(fz)、题型(tx)、年份(nf)和教材(jc),如图1。
2.2.2 高考知识点分析及数据整理
以2011年陕西省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的详细信息为例,利用SQL Server2000进行数据整理,结果见图2。
例如,2011年高考陕西理科数学的第1题是:
该题不仅考察了“常用逻辑用语”,还联系了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所以考察的知识点为:9-平面向量,14-常用逻辑用语。
对于这些知识点,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用Matlab进行算法编程:首先对所有信息进行布尔型(即0-1型)整理,那么第1题的第9个和第14个位置对应的数字应该为1,其余位置对应的数字为0,此时,第1题的矩阵信息为:
我们规定,知识点在所有题目中应至少出现2次,才能进行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由于2011年共有21道题,即有21条记录,所以支持度应约为0.09,方法实现步骤为:
(1)根据matlab编程,扫描题目矩阵,对每一个候选集计数,得出候选1-项集C1;(2)按照最小支持度为0.0476,可以确定频繁1-项集的集合L1;(3)再由L1得到候选2-项集C2;(4)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出候选3-项集C3。(图3)
可以看出:知识点2、4、18以及知识点2、17、18是频繁项集。
3 2007-2011年高考知识点的关联分析
为了得出更确切的关联,下面对2007-2011年的已得出的高考知识点频繁项集进行整理(表2),对这些数据再进行一次关联分析(去掉重复的数据,支持度约为0.18),得到频繁项集为(表3)。
可以看出关联度较大的有: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3-不等式;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8-推理与证明;
3-立体几何初步;11-解三角形;
11-解三角形,18-推理与证明;
13-不等式,18-推理与证明。
4 结束语
本文利用Apriori算法对高考数学知识点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各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也体现了高考对于考生知识的交叉利用能力的考察。另外,由于算法设置的置信度较低,原始数据较少,这样会使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所以还可以通过加大数据的投入和选择合适的支持度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通过SQL Server2000对陕西省2007-2011年理科数学高考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利用Matlab软件实现Apriori算法,得出知识点间的频繁项集。结果表明: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等属于频繁项。
关键词:高考知识点,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1]庄静云,陈清华.基于知识交汇的2010年高考试题探究[J].福建中学数学,2011,(5):31-33.
[2]张峰,胡学钢.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职学生成绩分析应用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13(2):103-106.
高考物理知识点 篇5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
⑴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中电荷,电荷在它的同围空间形成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基本电荷 。
⑵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最近五年单元知识点高考题展示 篇6
A. turning upB. putting upC. making upD. showing up
解析:C make up编造;turn up调高, 出现;put up张贴, 挂起, 搭起;show up出席,显眼。句意为“村子里每个人都喜欢杰克因为他擅长讲述和编造笑话。”
2. The president spoke at the business meeting for nearly an hour without ____ his notes. (2005, 浙江)
A. bringing upB. referring toC. looking upD. trying on
解析:B refer to参考;bring up扶养, 养育;look up向上看, 查阅;try on试穿。
3. Don’t leave the water ____ while you brush your teeth. (2004, 天津)
A. runB. runningC. being runD. to run
解析:B leave sb./sth. doing让某人/某物处于……状态。句意为“你刷牙时别让水流着。”
4. He looked around and caught a man ____ his hand into the pocket of a passenger.
(2004, 北京春季)
A. putB. to be puttingC. to putD. putting
解析:D catch sb. doing逮住某人正在做……; catch sb. do逮住某人做(强调整个过程)。句意为“他环顾四周, 逮住了一个男人正将手伸进一个旅客的口袋里。”
5. She has set a new record, that is, the sales of her latest book ____ 50 million. (2004, 福建)
A. have reachedB. has reachedC. are reachingD. had reached
解析:A D不符合语境;the sales of her latest book作主语, 谓语应采用复数形式, 排除B;用现在完成时表示动作的完成结果。故选A。
6. The teacher, with 6 girls and 8 boys of her class, ____ visiting a museum when the earth-quake struck. (2004, 北京)
A. wasB. wereC. had beenD. would be
解析:A 句意为“那位老师和她班里的6个女孩、8个男孩在地震发生时正在参观一个博物馆。”首先根据意思, 排除D;另had been doing为过去完成进行时, 表示在过去动作之前, 某个动作正在进行, 不符合语境;句子主语为the teacher, 故谓语动词应用单数was。
7. All the employees except the manager ____ to work online at home. (2004, 广东)
A. encouragesB. encourageC. is encouragedD. are encouraged
解析:D 本句的主语为All the employees,故根据主谓一致的原则, 先排除A、C两项;又因encourage sb. to do(鼓励某人做……)的被动语态为sb. be encouraged to do, 故D正确。
8. We live day by day, but in the great things, the time of days and weeks ____ so small that a day is unimportant. (2007, 湖南)
A. isB. areC. has beenD. have been
解析:A 句意为“……几天和几周的时间是如此的渺小, 以至于一天根本微不足道”。本句用来陈述事实, 用一般现在时态;空白处所在句子的主语是the time, 谓语应用单数形式。
9. As a result of the serious flood, two-thirds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area ____.(2007, 陕西)
A. need repairingB. needs to repairC. needs repairingD. need to repair
解析:A 本题考查主谓一致和非谓语动词。分数、百分数修饰名词, 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取决于名词, 此处tow-thirds修饰buildings,故谓语动词取决于名词复数buildings, 排除B、C两项, need doing=need to be done意为“需要被做”。
10. Progress so far has been good. ____, we are sure that the project will be completed on time. (2006, 浙江)
A. HoweverB. OtherwiseC. ThereforeD. Besides
高考之后:依然坚守知识的信念 篇7
几百个日夜的煎熬, 换来三天的“决战”, 进而奠定人生的基调, 这多少有些残酷。但不管如何, 考试终于结束, 所有为此心事重重的人们可以舒口气, 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了。击掌、拥抱、谈笑、呼啸……一切曾经的压抑, 都尽情释放吧。
我们深切期待, 经过这一次命运的抉择, 所有的人都能得尝所愿。然而, 无奈的是, 高考仍是座独木桥。虽然,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使这桥变得越来越宽———比如今年, 从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 预计平均录取率接近62%, 但毕竟许许多多怀揣大学梦想的年轻人还会落榜。从独木桥上走过去或走下来, 都是一次难得的磨炼。成败与否十分重要, 但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安知下一个节点不是新的转折?考试可以失利, 但我们希望, 那些年轻的心灵不要因此就对知识产生怀疑。当就业的诸种隐忧或现实考量扑面而来时, “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依然值得坚守。
独木桥难过。每年高考前后, 这是必有的话题。因为激烈的竞争, 学业的紧张, 实在让人揪心。也在激烈竞争之下, 某些人为求一己之利, 或滥用权力, 冒名顶替, 或依仗权势, 胡乱加分, 又或互相勾结, 抄袭舞弊, 凡此种种高考衍生的弊端和乱象, 多年来广受诟病。然而, 平心而论, 在裙带关系网络繁复纠结的当下社会, 高考制度仍是一个最为公正透明并深受社会公众信赖的制度。所以, 尽管不如意的事情常有发生, 但人们对高考寄望之重更彰显了制度的力量。我们所要做的, 不是无谓的喟叹, 而是身体力行, 将这一制度变得愈加公正和透明。
同样重要的是, 在“高考生”之外, 我们还应将目光转向那些“弃考生”。今年, 全国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加高考。如此之众, 当是对高考乃至整个社会的警醒。他们之中, 除了极少数选择别的就学途径, 绝大多数弃考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比如家境贫寒、学力不济、外力强制等。“弃考生”们没有看到考题的面目, 更没有辩论试题对错的兴奋, 在同学走上考场时, 他们多半早早收拾行囊, 走上打工创业之路。在热闹的高考新闻中, 他们的落寞行踪, 有多少人看得到?我们的社会准备了多少机会, 能够让他们一展身手和抱负?社会流动的通道又有多少可以弥补他们弃考留下的遗憾?这些, 都是讨论高考必须直面的问题。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如何拿高分 篇8
一.“基础”重优化
既然是基础知识, 就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 它们多数是以记忆为基础的。高考语文是选拔性考试, 重在考察能力。但, 没有丰厚的积累就谈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积累厚重, 且能运用自如, 方能形成能力。所以, 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优化教学过程。
1、先学后讲
要高效地学习, 学生是内因, 必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只有用心理解, 用心领悟, 方有收获。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 喜欢听老师满堂灌, 没有压力感, 想听就听, 不想听就不听。
鉴于此, 在每复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 首先留时间让学生自学, 老师指出自学范围和要求, 鼓励他们提出一些有见地的问题。课堂讲解该知识点的时候, 首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学的感受心得, 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疑问, 甚至, 书上有哪些错误, 怎样才更加完善些, 等等。对于那些缺乏自觉性的学生而言, 抽查几个最基础的问题, 检查他们自学的情况。这部分学生, 虽然缺乏学习自觉性, 但也有自己的尊严, 由于害怕回答不上来当众出丑, 会迫使自己在自学的时候认真对待。因此, 老师可以让抽查成为他们自学的外动力。当学生人人过手, 个个落实之后, 老师就可以讲解了。
2、精心备课
老师在讲解的时候, 务必做到重点突出, 层次清楚, 例子详实。复习用书的内容必须吃透, 该合并的合并, 该删除的删除, 改增加的增补。特别是最核心的内容不能遗漏。并且要补充一些典型的例子, 最好是用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做例子。当然, 这需要用心备课,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难点”重技巧
对于难点, 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技巧无定法, 只要有利于理解记忆, 就可以用尽千方百计。我给学生讲过自己巧记的事例, 比如我国常见的十大矿产资源, 我记了一遍又一遍, 还是记不住, 于是我编成了一句话:“列宁的千金同女婿心贴心”, 意为列宁的女儿和女婿关系很好, 这一句话就包含了九大矿产资源。几十年过去了, 我还记忆犹新。那么, 语文知识有哪些技巧可用呢?
1、记少记特殊
字音字形内容多, 变化复杂。除了多练多查字典之外, 也要学会掌握技巧, 比如, 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 带“察”这一偏旁的字, 除了“擦”和“嚓”这两个字是平舌以外, 其余的都是翘舌。在记忆多音字的时候, “扁”除了在词语“扁舟”中读pian之外, 其余都读bian。通过记少不记多, 记特殊不记普遍的方法, 可以减少记忆的混乱,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总结分类
任何知识内容, 只要去留心总结, 总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 多音字粘, 词性不同, 读音不同, 动词读“zhan”, 形容词读“nian”。“屏”字, 名词读“ping”, 动词读“bing”。除了复习用书上讲的一些分类规律,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然后花一定时间交流。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可以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达到全体学生共同积累、提高的目的。
3、特殊记忆
对于无规律可寻的知识内容, 可以采用特殊记忆法。比如在准确记忆容易混淆的“戊戌戍戎”四个字时, 我发动学生自由创造记忆方法, 于是有学生提出, “戊”里边没有, 即“无”, 同“戊”读音相谐;“戌”里边是读音的声调;“戍”同样是读音的声调。于是几个字一下子就区分开了。再如“痉挛”的“挛”, 很多学生容易误写成“孪”, 于是有学生脱口而出:痉挛就是手抽筋。于是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再比如成语“鸠占鹊巢”, 是“喜鹊”的“鹊”, 很多学生却容易记成“麻雀”的“雀”, 于是有学生这样记忆:喜鹊个头大, 和斑鸠差不多, 麻雀个头小, 斑鸠不可能占据麻雀的巢穴……通过这些方法, 既保证了记忆的准确性, 提高了记忆效率,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专题积累
对于一些非常特殊的内容, 既找不到什么规律, 又不能创造出妥当的记忆方法, 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 这就需要学生专项积累, 经常过目, 特别是重庆方言中和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字, 容易受方言的影响。比如“咸”容易读成“han”, “街”容易读读成“gai”。再比如一些特别的读音, 如“暴虎冯河”中的“冯”, 正确读音是“ping”, 这些特殊的字, 需要专题积累。
三.“考点”重直觉
对于高考必考的考点, 每个考点常考的类型, 都要给学生建立一种条件反射, 做题的过程中, 看到什么就应该想到什么。下边以标点和病句为例, 谈谈我是如何给学生建立条件反射的。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 常考的标点有顿号、冒号、引号、问号、括号、波折号等等。比如, 选项中一出现顿号, 就要马上想到顿号前后是不是并列的词组, 顿号出现在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 就要看看能不能用“和”、“跟”、“同”、“与”代替。选项中一出现冒号, 马上就要想到冒号后引出的内容范围到哪儿结束, 结束的地方是不是句号。或者, 冒号后边的内容是不是对以上内容的总结。再比如选项中一出现引号, 马上就要想到句末标点该在引号外边还是里边;选项中一出现问号, 马上就要想到整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陈述句, 是不是倒装句, 是不是选择问句……
病句一共有六大类型, 但各个类型又有很多种类, 所以比较复杂。题目中经常考察的类型, 以及这种类型怎么出题, 考察的角度是什么, 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律, 在讲完基本的类型之后, 对于那些经常考察的种类、出题的方式, 来一个总结, 让学生对此建立条件反射。
搭配方面:一看到两个并列的动词作谓语, 就要想到用“乘法分配律”分别和后边的宾语搭配检验;同样, 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名词作了宾语, 一样要分别和前边的动词进行搭配检验;一看到句子主谓判断句, 就要马上想到主宾搭配是否恰当。语序方面:一看到多个并列的词语, 就要马上想到这几个词语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这几个词语是否能构成同等并列关系;一看到关联词语, 也就要马上想到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结构方面:一看到介词“对”, 就要马上想到是否是主客倒置;一看到有两面词, 比如“轻重”、“是否”、“好坏”等词, 就应该马上想到是否一面对两面不当……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四.“盲点”重要求
这里的盲点, 就是不常见的、生僻的知识。这里的要求, 就是高考考纲的要求。高考语文考纲要求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 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所以, 对于那些不常见的、生僻的知识, 高考考纲没有作过高要求。
如果考试题目中, 出现了一些不常见的、生僻的字词, 那么一般都不会以错误的形式出现。把这些不常见的内容夹杂在考题中, 就是故意“混淆视听”。比如, 在考察多音字的题目中, 如果这个多音字以最常见的读音出现, 一般是错的, 而以次读音的形式出现, 就一般是对的。再比如, 考察形声字的题目中, 以该字声旁的读音出现, 一般是错的。在考察同音字的题目中, 如果某一选项几组词是形近字, 读音一般都不完全相同。
在了解了这些规律以后, 很多时候都可以凭语感、凭直觉答题, 当然, 语感和直觉是建立在一定功底和基础之上的。高考不仅仅是考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和应试技巧也会影响临场发挥。出现生僻的考题, 是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考察, 也是对考试“排除”能力的一种检验, 凭语感、凭直觉答题绝不是投机取巧。
高考知识点 篇9
关键词:整合,效率,特点,备考
一、广东省的高考模式中生物卷的结构特点
广东省高考模式:3 (中、英、数) +理综 (理、化、生) /文综 (政、史、地) , 理科综合卷共300分, 每科100分。生物卷结构:6道单选题, 2道双选题, 4道非选择题。考试范围:必修1、2、3, 选修1、3。特点:考试范围大、内容多;试卷题目少;每道选择题已经由原来出一个知识点发展到出四个知识点, 非选择题运用一两个材料出到多个章节的知识点、综合性更强。
二、整合生物学科知识的意义
1.目前广东省高考的考试模式, 理科综合中生物试题特点为:“试题少, 内容多”, 一条题中对知识的综合性要求更高。所以, 在生物科的高考备考中运用这种整合知识的方法, 会收到明显的备考效果。
2.通过生物学科知识的整合,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角度认识而加深记忆;同时, 通过这种方式的整合, 知识之间就能产生互动, 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加强, 学生应试能力亦得到提高。
3.我们平时所讲的原创题实际上就是:题目的材料是新的, 但所考的内容仍然是书本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特别是重点和难点知识。由于试卷结构的改变, 目前这类题目已经发生变化:由一个材料考一个知识点, 改进为由一个材料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 从而考到多个知识点。这些考到的知识点既是各章节的重要知识, 同时它们往往有着某种联系。所以, 对知识进行整合, 对目前生物科试题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对提高得分率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如何整合生物学科知识
通过某种共性整合生物学科内的知识, 构建知识小专题, 并比较这些知识的异同, 使知识成为除书本结构之外另一种清晰的类群。
1.书本通过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历史来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 所以可以对生物科学发现史知识进行整合。
2.生物特异性的本质是因为基因的特异, 但要表现出来则决定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特异性在多个章节的知识中有体现, 所以也可以对特异性知识进行整合。
3.单独地学习生物进化, 学生会觉得很抽象, 不易理解。如果结合遗传与生态学则比较容易明白, 所以可以对对生物进化理论、遗传和生态因素知识进行整合。
四、整合生物学科知识的案例
(一) 对生物科学发现史知识的整合
1.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罗伯特虎克—列文虎克—施莱登、施旺—魏以肖。
2.酶的发现:巴勒特—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切赫和奥特曼。
3.光合作用的发现: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恩格尔曼—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
4.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 (假说) —摩尔根 (证据:果蝇) 。
5.证明D N A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斯—艾佛里—赫以希和蔡斯。
6.激素调节: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巴甫洛夫。
7.植物生长素: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
8.内环境稳定的调节:贝尔纳—坎农—目前。
(二) 对特异性知识的整合
1.抗体与抗原。
2.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3.激素与靶细胞。
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
5.载体与运输 (协、主) 。
6.水通道、钠能道、钾通道的通道蛋白。
7.酶的催化作用。
8.人类白细胞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 :器官移植。
9.每个物种的特异性:生物隔离:自然条件下, 不发生基因交流。
10.DNA、mRNA、tRNA、DNA探针。
11. (1)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D N A (基因) 的多样性。 (2) 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序和空间结构不同;根本原因:D N A (基因) 的多样性。
(三) 对生物进化理论、遗传和生态因素知识的整合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 过度繁殖:即“J”型增长:食物和空间充裕, 无天敌, 气候适宜。
(2) 生存斗争:生态因素: (1) 非生物的因素:阳光、温度、水。 (2) 生物的因素:种内 (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和种间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
(3) 遗传变异:变异: (1) 不可遗传的: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2) 可遗传的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自由组合、交叉互换) 、染色体变异 (结构变化、数量变化) 。
(4) 适者生存:抗药性问题;人类制疫苗问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个体、种群、物种。
(2) 变异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 、染色体变异 (结构:缺失、增加、移接、颠倒;数目:个别、染色体组) 。 (1) 自然的; (2) 人工的:人工诱变。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 生物进化的本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2) 自然选择的对象:直接的对象是某性状;实质对象是基因;效应是个体生存的机会。
(4) 隔离形成新物种
(1) 品种与物种: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新品种, 不是物种。
(2) 华南虎与东北虎, 是亚种, 还是同一个物种, 因为未形成生殖隔离。
(四) 对显色反应知识的整合
1.淀粉———碘液———蓝色。
2.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温水浴) 。
3.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II———红色。
4.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无色———浅蓝色———紫色) 。
5.D N A———二苯胺———沸水浴———蓝色。D N A———甲基绿———绿色。
6.R N A———吡啰红———红色。
7.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8.CO2———澄清石灰水———混浊。CO2———溴麝香草酚蓝———黄色 (蓝——绿———黄) 。
9.酒精———重铬酸钾———灰绿色 (酸性条件下) 。
10.花青素———红色 (酸性条件下) ———蓝色 (碱性条件下) 。
(五) 对反应方程式类知识的整合
1.光合作用:6CO2+12H2O——— (光照/叶绿体) ———→C6H 12O6+6O2+6H2O
2.呼吸作用:C6H12O6+6O2+6H2O——— (酶) ———→6CO2+12H2O+能量
3.无氧呼吸:C6H12O6—— (酶) ———→2C2H5O H (酒精) +2CO2+少量能量;C6H12O6—— (酶) ———→2C3H6O3 (乳酸) +少量能量
4.水的光解:H2O——— (光) ———→4H++4e+O2
5.A TP的水解:A TP—— (酶) ———→A D P+Pi+能量;A TP的合成:A D P+Pi+能量——— (酶) ———→A TP
五、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操作
1.在常规教学工作中, 要经常留意, 不断发现各章节知识点的共性, 并据此将其进行整合。整合次数多了, 老师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2.在高三的备课小组内可以分工协作, 每个人做不同的整合, 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备课小组的备考速率和效率。
3.整合完成后, 对于有变化的内容可以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同时, 对相同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的专题将其联系起来, 应用于各个专题当中, 从而使整合的专题内容更丰富, 功效更强大。
参考文献
[1]佚名, 《整合学科知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2]李刚, 《基于整合观念的AIS学科知识体系创新设想》, 中华会计网校
高考化学中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篇10
知识不等于能力, 有了知识不等于有了能力。知识是能力的源泉, 丰富了知识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反过来, 提高了能力又能促进知识的掌握。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那么如何才能实施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呢?
一、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 着力于基础的教育, 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 而大搞“题海战术”, 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使学生负担过重, 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安邦先生在《全面的化学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一文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 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以发展, 故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 发现“新”现象, 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 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如:观察、实验、电化教育、参观等) , 采用多种启发方式 (如:讲述、谈话、提问、讨论、实验、读书指导和各种各样的练习等)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二、要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 就必须立足“双基”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化学学科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自学能力是主线、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即“双基”) 为载体。没有正确的知识就谈不上转化为能力的问题, 没有能力的培养, 知识是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的。所以, 教学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 着力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不单单是为了应付高考, 而是掌握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它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益。
三、正确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辩证关系, 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要想将知识顺利地转化为能力, 那就绝不能让能力和知识的关系失调。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谓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 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 快点掌握, 别偷懒!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们被迫地把没有咀嚼的食物囫囵吞咽下去, 开始时感到胃里不舒服, 以后就生起病来, 以至无论什么也不能吃了……。”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毛病。正确的知识通过能力的训练可以转化为能力, 能力又可以丰富正确的知识, 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将正确的知识变为真正的有用的可靠知识。再用这个被能力丰富了的知识去再一次指导实践 (再次能力训练) 又会产生第二次飞跃———使知识变为更可靠更有用的创新知识。这是完全符合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的。
一年一度的高考备受世人关注, 从媒体热炒的“状元”身上我们不难发现, 如今高考能够取得不俗成绩的, 都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在如今的高考中并不占优势, 透过这个现象能让人们明白, 死抱着“题海战”“、疲劳战”不放已远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注重能力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将是时代主流, 势不可挡。无论从整体看, 从个体看还是从高考命题看, 升学竞争实际上已是全面素质的竞争。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束缚, 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立足“双基”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已经是当今教学的首要任务, 是我们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摘要:从近年来的理综化学高考命题“实施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趋势, 分析探讨化学教学重心由注重知识传输向注重能力培养的策略。指导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化学,知识,能力,转化
参考文献
[1]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学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 1989, (1) .
高考语文语言知识综合训练(四) 篇11
答: 。
2.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答: 。
3.请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与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答: 。
4.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诗句。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且表达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
。
。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5.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我喜欢出发,喜欢思索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于是我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 , , 。
6.下面是某校高三同学在毕业前和班主任畅谈友谊时,对“友谊”的不同表达。请在横线上写两句运用比喻修辞、结构相似、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
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站航程;
语文课代表说: ;
化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种超强的催化剂,能让不可调和的物质融为一体;
数学课代表说: 。
7.仿照下面两处画线的句子,各写一个句子。
青春是一个美梦,却终有梦醒的一天;
;
青春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却终有凋落的一天。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不知不觉已然漏去;
;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阵阵香气,想要珍惜它已离去。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8.请根据示例,给“人性光辉”栏目写一则导语,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句式不要求相同。
【示例】栏目:历史天空
导语:在历史的长河里,伟人以其思想的光芒成为照耀世界的一支明亮的火炬。他们伴着一盏青灯,坚守着精神家园,不为物役,不做钱奴。追随伟人吧,追随意味着发现,追随意味着提升,我们的人生积淀将一天比一天厚重,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本大书,成为最好的自己。
栏目:人性光辉
答: 。
9.雅致中学将举行以“和谐之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开头有称呼语;说明主办此次演讲比赛的目的或原因;运用排比修辞。
答:: 。
10.燕子矶,位于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上。山顶有一巨石伸入江面,形如飞燕,故名“燕子矶”。燕子矶有永济寺,寺上有一副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
上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学史知识 篇12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卷, 常出现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 下面把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物理学史力学部分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汇总, 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G·伽利略——1609年确定了斜面体的运动定律, 并且证明物体沿斜面的运动是匀加速的.1632年出版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书中特别论述了惯性原理和相对性原理.1638年出版《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书中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落体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落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
J·开普勒——1609年出版著作《新天文学》, 书中阐述了行星运动的前两条定律, 并且提出重力是一切天体所固有的性质的思想.1619年出版著作《宇宙谐和论》, 提出行星运动的第三条定律, 还有引力的思想, 以及月球是海洋潮汐的起因的思想, 提出力的概念, 并提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R·笛卡尔——1644年出版著作《哲学原理》, 书中首次清楚地表述了惯性定律, 还论述了他的动量守恒定律 (笛卡尔把速度看成标量) .
R·胡克——1660年发现了固体弹性定律 (也称胡克定律) .
牛顿——1660年推导出了万有引力与吸引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1660年出版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该书包含了力学的主要概念和公理体系, 特别是力学的三条主要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H·惠更斯——1669年出版著作《论物体在碰撞作用下的运动》, 书中给出了弹性体对心碰撞, 提出动量守恒定律, 提出动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