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小专题知识点

2024-06-07

地理高考小专题知识点(精选7篇)

地理高考小专题知识点 篇1

小专题训练——城市通勤

通勤是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大数据测算显示,近年来下图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下图为2018年5月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热点城镇之间的通勤规模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近年来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

A.周边城镇产业升级,就业机会增多,就业人数提高

B.中心城区房价较高,城郊之间快速交通的大力发展

C.周边城镇居住、生产条件好,生活、生产设施齐全

D.中心城区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增多,收入提高

2.城桥镇与中心城区之间的通勤要依靠越江通道,该越江通道最好的设计方案是()

A.采用浮桥设计,降低修建成本,利于汛期泄洪

B.采用渡船形式,保护水生生物,保证行车安全

C.全部采用桥梁设计,提高通行效率

D.部分采用江底隧道,利于水上交通

就业和居住是构成城市生活的两项最基本要素。在经济转型和郊区化进程中出现了就业和居住的空间分离职住分离现象。上述职住分离现象在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图为上海市不同区域示意图及2015年平均每日不同区域间通勤(由住地到就业地)流动人数(单位:万人。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为“十”,流出量大于流入量为“一”)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分区中,就业和居住人数相对平衡的是

A.中心城北区

B.浦东新区

C.中心城南区

D.近郊区

4.按城市土地利用划分,中心城南区主要是

A.文化区

B.商业区

C.行政区

D.居住区

5.上海市通勤交通压力最大的区域可能是

A.远郊区到浦东新区之间

B.中心城北区到浦东新区之间

C.近郊区到远郊区之间

D.中心城北区到南区之间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6~8题。

图1

6.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7.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8.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1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4~10题。

9.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10.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材料一近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但是在城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地方的城市建设进入了误区,将加速城镇化等同于加强城市建设,不考虑地方的实际经济情况,透支未来进行城市建设。

材料二现代田园城市是以良好的生态基础为基底,以多中心、多组团为新型城乡空间格局,以经济、社会、生态、交通一体化作为城乡发展模式,拥有人性化、现代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分工明确、分类精细的社会性城市功能,由多级城乡组团构成的城市,也是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生活的城市。

材料三下图为现代田因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研究思路图。

(1)

说明我国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原因。

(2)

从城市等级结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产业类型等方面分析现代田园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区别。

(3)指出影响现代田园城市等级规模的因素。

1.B人口流动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缩短人们出行的时间距离,所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近年来显著增加,是由于中心城区房价太高,大部分人群虽然在市中心上班,但是由于收入水平与房价之间的差异,只能住在较为偏远的周边城镇,而连接二者的纽带主要得益于快速交通的大力发展,故B正确。周边城镇的产业升级,中心城区就业岗位增多与通勤人数增加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CD错误。故选B。

2.D城桥镇与中心城区之间的通勤要依靠越江通道,越江通道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成本、水上交通的通行、江中的水生生物等方面,综合分析,该越江通道建设中部分采用江底隧道方案,可以减少对水上交通的影响,故D正确。采用浮桥设计水影响水上交通,采用渡船,效率较低,全部采用桥梁成本太高,ABC错误,故选D。

3.B根据2015年平均每日不同区域间通勤流动人数图示可知,流动人数越接近0,该地区的就业和居住人数就越平衡。图中显示,浦东新区的流动人数仅为-1.7,与其他地区相比,最接近0,所以得知就业和居住人数相对平衡的是浦东新区。故B正确。

4.B根据图示数据,结合材料

“流入量大于流出量为“十””,可以得知中心城南区人口流入量最大。就文化区、商业区、行政区、居住区来说,商业区是消费人群最集中的区域,可以推测出中心城南区主要是商业区,故B正确。

5.D

上题已知上海市中心城南区主要为商业区,可以推测,住宅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北区。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很大,所以中心城北区和南区之间的通勤交通压力也是最大的,故D正确。

7.“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

8.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

【点睛】第1题从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两个知识点去分析解答问题。第2题通过题干中“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可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为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其既能在乡村务农、又能在集镇务工。第3题采取的有效措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大别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来进行。

10.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判断和推理,容易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从市中心到郊区方向),故该地附近最可能为住宅区,居住用地类型比例最大,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1)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人中期加速阶段,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乡发展不均衡;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镇化质量低;现代田园城市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高效的生活。

(2)现代田园城市由城、镇、村共同组成,而传统城市只包括城市本身;现代田园城市各功能区比较分散,形成多中心、多组团、网格化的空间格局,而传统城市功能区多为集中式布局,采用单中心模式;现代田园城市产业类型以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传统城市的产业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3)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工作半径;人口分布密度。

地理高考小专题知识点 篇2

(一) 命题特点

历年高考地理试题, 都非常重视对识图、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能力的考查。从考查内容上看, 主要是以经纬网图、等高线图为命题背景, 考查识图、析图能力, 有时会涉及面积的估算、地形特征的描述等;从考查形式上看, 有的试题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有的试题则设置一定的试题情境, 且试题情境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

(二) 复习要点

知道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比例尺的概念;能熟练掌握地图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地图比例尺和经纬网知识, 准确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以及图中某区域的面积;能在一般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中判别方向;能利用经纬网地图确定某地地理坐标, 判断某区域的具体位置;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能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等判断地貌类型;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区域水系特征;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计算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海拔)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确定瀑布位置;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确定水库与大坝的位置, 确定港口的位置, 确定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的位置, 确定引水线路、输油线路的位置, 确定宿营地的位置, 确定工业区、农业区、居民区的位置, 确定气象台、疗养院的位置;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并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观察点的透视情况。

(三) 专项练习

下图中的南极“高速公路”是美国在南极地区冰面上修建的, 其起点站是麦克默多, 终点站是南极点, 全程1600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A.60°S B.66°S C.76°S D.86°S

2.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麦克默多站驱车前往南极点, 其前进方向大致为

A.先向西南, 后向南 B.先向东南, 后向南

C.一直向东北方向 D.一直向东南方向

3.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L, M, N。

(2) 图中O处是断崖, 其相对高度 (H) 的范围是。

(3) 图中P、Q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不高于米。

(4) 图中河流①②③中, 水流较湍急的是河, 理由是。

(5) 在图中a、b、c、d四个地点中, 能观测到Q山峰的有。

(6) 该地区欲建一水库, 坝址宜选在 (不考虑地质条件) 处, 理由是。

(7) 为解决用水问题, 甲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在e、f、g、h四条引水方案中, 最适宜的线路是, 理由是。

(8) 甲村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理由是 。

参考答案:1.C 2.B

3. (1) 山脊 鞍部 峡谷

(2) 50米≤H<150米

(3) 100

(4) ② ②河流经地区等高线较密集, 河床落差大, 故水流较湍急

(5) c地和d地

(6) N N处位于峡谷口, 在峡谷口处建坝, 坝短, 工程量小, 能节省投资, 同时N处上游为盆地地形, 库容量大

(7) e e引水线路最短, 工程量小, 且水能自流

(8) 水稻 根据该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甲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优越, 适宜水稻生长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转换

(一) 命题特点

运用各种图表资料, 分析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质运动、水体运动 (如洋流与水循环) 等的运动过程、特点与形成原因, 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突出对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

(二) 复习要点

(1) 地球运动:

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规律;掌握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如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和洋流流向、大气运动方向等的影响;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能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能熟练判读各类光照图;能熟练掌握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计算方法。

(2) 大气运动:

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能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现象;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和运动方向;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理解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能根据相关图表、文字材料, 简要分析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的类型、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地质运动:

能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山脉的成因, 以及火山、地震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理解内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 水体运动:

知道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能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补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某地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了解世界洋流分布情况 (洋流名称、流向、性质等) , 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简图, 能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会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如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运、海洋污染等的影响) 。

(三) 专项练习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下图是“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的时刻,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交会对接时刻, 太阳直射84°W

B.“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正常工作所需的动力主要是天然气

C.在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中, 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D.交会对接时刻, 北极点阳光普照

下图所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 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为1015百帕。据此回答3~4题。

3.这段时间, 北京市风向的变化情况是

A.东北变为西南 B.西北变为东南

C.西北变为东北 D.东南变为西北

4.这段时间, 北京市风速的变化情况是

A.先增大, 后减小 B.先减小, 后增大

C.渐渐变大 D.渐渐变小

5.冰壶是深受加拿大人喜爱的一项运动。冰壶为圆壶状, 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四大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 , 回答6~8题。

6.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B.欧洲西部:环节②水量1月份最小

C.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夏季最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最小

7.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南水北调可以减少环节①的水量

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⑥的水量

8.如果图示地区位于亚热带, 则图中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减温增湿 B.减温减湿

C.增温减湿 D.增温增湿

参考答案:1.A 2.A 3.C 4.C 5.B 6.A 7.C 8.D

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内容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考查形式看, 试题多以表格和景观图片的形式提供相关地理信息, 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考查综合判断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二) 复习要点

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并能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通过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 能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体地理环境发生改变 (即触一发而动全身) , 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 理解并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熟悉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归纳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以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知道各种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理解不同纬度地区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差异及其原因, 同一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 以及不同坡向同一自然带海拔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影响山地雪线高度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三) 专项练习

广东省丹霞山自然保护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内陆盆地, 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长期作用, 形成了如今的丹霞地貌。读丹霞山景观图, 完成1~2题。

1.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 发育了红壤, 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网稠密, 水循环活跃。这些自然特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图示景观相符的是

①气候干旱, 降水稀少 ②流水侵蚀显著 ③土壤贫瘠 ④风力侵蚀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图是陆地水平自然植被与热量、水分的关系图。读图,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带从甲到乙的变化, 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②自然带从甲到乙的变化, 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③自然带从甲到丙的变化, 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④自然带从甲到丙的变化, 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图是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形成南坡山麓自然带的水热条件与气候类型一致。

(2)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差异很大, 这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类似于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

(3) 简要分析南坡自然带比北坡丰富的原因。

(4) 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1.A 2.B 3.C

4. (1) 亚热带季风

(2) 垂直 从赤道向两极的

(3) 南坡为阳坡和海洋水汽的迎风坡, 水热充足, 且南坡地势高差大,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

(4) 南坡地处迎风坡, 降雪量大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内容看, 侧重考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能源的消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 重大的环境问题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形式看, 多以时事背景为命题素材, 以表格、景观图、趋势图等提供各种信息, 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从考查能力看, 重在考查学生从图表资料或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近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能源问题, 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二) 复习要点

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了解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的特征、组成与分布特点;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综合分析自然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明确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准确分析资源型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存在的问题, 以及综合整治措施;准确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熟悉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 ;结合具体案例, 准确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地区和资源调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图表资料, 明确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自然灾害的涵义, 能以某种自然灾害 (如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滑坡、泥石流等) 为例, 说明其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并知道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 专项练习

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 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出现旱情。下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气象干旱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干旱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河北、山东、北京

B.陕西、北京、天津、安徽

C.湖北、河南、安徽、江苏

D.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2.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强, 旱区长期受冷气团控制

B.夏季风势力强, 锋面雨带位置持续偏北

C.亚洲高压势力强, 沙尘暴频繁影响我国

D.全球气候变暖, 出现暖冬, 蒸发量增大

3.此次干旱对冬小麦影响较大。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9月16日, 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 (锋面雨) , 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 形成新一轮大洪水。下图为此次强降雨的降水量分布图。

(1) 该锋面系统最有可能是 (类型) , 锋面位于降雨区的侧。

(2) 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 汉江的水文特征出现等变化。

(3) 试分析汉江流域此次洪水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 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填写下表。

5.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 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 经济发展迅速。但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 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 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为20%~30%。

(1) 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 同时使提高。

(2) 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 因此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 其都对我国经济的造成很大压力。

(3) 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和相对落后。

参考答案:1.D 2.A 3.C

4. (1) 冷锋 南 (东南)

(2) 流速变快、水位升高、径流量变大、含沙量增大

(3) 降水强度大且集中;上游地形起伏大, 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 排水不畅。

(4)

5. (1) 资源分布不均匀, 资源组合不协调 生产成本

(2) 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3) 水资源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

五、人口与城市

(一) 命题特点

人口类试题多以数据、图表、时事材料等为背景, 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人口年龄结构与老龄化问题、人口合理容量、人地关系等为命题重点。

城市类试题多以图表为背景, 且试题材料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其中,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化过程, 城市化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方案的评价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 复习要点

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人口分布特点;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般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 , 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会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明确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 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能结合有关人口数据、图表等资料, 说明人口发展的规律、问题及对策;熟练掌握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能利用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 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能理解和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涵义, 能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能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资料, 分析我国目前的人口特点 (如人口增长特点、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特点、人口迁移特点等) , 以及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能结合实例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并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区位因素的关系;会利用图表、数字等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 (城镇) 布局为例,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 (城镇) 服务功能的差异;能应用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原理, 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能在某城市地图上指出该城市具有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区, 并归纳其分布特点;能用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等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解释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各功能区的形成原因;能利用典型实例阐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能从人地和谐发展的角度提出、评价城市规划, 特别是对多种城市布局方案进行比较, 要学会有效提取、利用相关信息, 全面分析影响城市布局的主导因素和城市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从中选择最合理且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三) 专项练习

下图是香港土地利用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工业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商业中心区

B.商业中心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商业中心区、高级住宅区、工业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中心区、低级住宅区、工业区

2.对香港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

①地租水平 ②地域文化 ③收入差异 ④宗教信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北京时间2011年4月28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向社会发布。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 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87%, 比2000年上升了1.91个百分点。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 (女孩为100) 是118.06, 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

材料三:下图为流动人口变化图。

(1) 从普查结果来看, 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2) 如何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3) 广东省人口超过河南省, 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试分析其原因。

4.下图是太湖平原某大城市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因素的影响。

(2) 早期, 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①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②大型超级市场:;。

③蔬菜基地:;;。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城区不断扩展, 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

参考答案:1.D 2.C

3. (1)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偏高;流动人口大幅增加。

(2) 倡导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宣传和贯彻男女平等, 保障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严格控制性别鉴定行为;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解决人们养老的后顾之忧。

(3) 广东省经济发达, 就业岗位多, 人们的收入水平高, 教育和医疗条件好, 生活环境好。

4. (1) 交通

(2) 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3) 靠近铁路、公路, 交通便利 位于郊区, 地租便宜 接近市中心, 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 交通便利 靠近河流, 水源充足 靠近城市, 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 交通便利

(4) 化工厂现已被新城区包围, 而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源有严重污染, 故需迁出城外。

六、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 命题特点

往往以世界或中国区域图为背景, 以文字材料和图表形式呈现信息, 且注重因果式组合, 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设问。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向, 以及区域交通线、交通站点、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 复习要点

能熟练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能分析农业主要区位因素的变化;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并能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原则, 并能正确认识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在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并能对不同的工业区位和发展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找出其区位优势及存在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世界重要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特点的分析, 借鉴其经验和教训, 以指导我国和家乡的工业生产;能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掌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能结合案例准确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以及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区和移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知道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并能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结合案例, 分析交通运输站点布局的原因, 并对其进行正确评价;结合案例, 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以及交通线建设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三) 专项练习

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下图为京沪高速铁路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为掌握列车具体位置和设计合理的营运时刻表, 应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技术、GPS技术 B.GPS技术、GIS技术

C.GIS技术、RS技术 D.数字地球、RS技术

2.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①缓解南北向运输长期紧张局面 ②促进我国交通运输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 ③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④促进沿海与内地的资源调配和产业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读我国某区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2) 该地区的种植业以 (农业地域类型) 为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对④地的大片荒地予以保护, 试分析其原因。

(3) 此地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 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 根据相关知识, 简述该区域平原地区加强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

4.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大省, 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 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中为江苏省部分城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2004年) 。

材料二:下图中箭头表示江苏省内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

材料三:下表中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 (部分) 。

(1) 材料一中三个城市相比,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 单位工业产值能耗最大的是。

(2) 材料二图示箭头中, 表示江苏省产业迁移方向的是, 表示江苏省内人口流动方向的是。 (填字母)

(3) 从苏北某县的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 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指向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 其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 劳动力数量需求较。

(4) 江苏省政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苏北各市的工业化进程, 请简述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参考答案:1.B 2.C

3. (1) 林地 耕地 草地

(2) 商品谷物农业 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

(3) 昼夜温差大, 冬季气候寒冷, 农作物病虫害少, 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

(4) 发挥种植业的优势,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

4. (1) 苏州市 淮安市

(2) b a

(3) 廉价劳动力 低 多

(4) 优势条件:矿产资源较丰富;土地廉价;水源较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等。限制性因素:工农业基础落后;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较低;科技与教育水平较低, 技术人才缺乏等。

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命题特点

往往以具体案例切入, 以图表资料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考查的重点内容有: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各种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壤盐碱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 创造性地解释环境问题的成因, 并提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合理方案;通过对有关数据、图表等资料的分析, 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土整治、农业结构调整、工业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交通线路选址等具体案例, 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

(二) 复习要点

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能根据某地有关资料分析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并能结合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知道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人类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所造成的问题, 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知道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作用;理解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能分析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能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态度审视、评价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明确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知道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肩负的责任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 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地域广大, 由北向南、从东到西, 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 形成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 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各种人为因素所占比重示意图。

(1) 据材料二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针对该生态环境问题, 可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2) 材料二图显示甲地草原退化、沙化严重, 请分析其主要成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 据材料三分析导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可采取的措施是。

(4) 下图是材料二图中乙地改造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简化框图。请将下列各项的代号对应填入该图内的①~⑤处。 (每个字母限用一次, 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粪肥

B.喂养牛羊

C.增加粮食产量

D.提高经济效益

E.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

2.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8月13日, 壳牌石油公司英国分公司发布公告说, 该公司运营的一处位于北海海域的油田发生漏油事故。

(1) 海洋污染主要是因为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以及海洋上的和。目前最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是 。

(2) 该海域泄漏的石油向东北方向扩散, 原因是

(3) 该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北海渔场, 其形成原因是:。石油泄漏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4) 保护海洋环境要遵循原则、以防为主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和原则。

3.下图是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各区县中, 平均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是。

(2) 2010年北京市二氧化硫平均浓度空间分布总的特点是。

(3) 二氧化硫浓度超标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

(4) 为了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 北京市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1. (1)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缓坡修筑水平梯田;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2) 气候干旱, 降水稀少;风化、风蚀作用强 (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开垦草原或过度垦殖

(3) 过度樵采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沼气等能源, 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4) ①—E ②—A ③—B ④—C ⑤—D

2. (1) 生产活动 生活垃圾 石油污染

(2) 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

(3) 寒暖流交汇;水域浅, 光照充足, 饵料丰富;位于温带海域;位于河口处 影响:覆盖海面, 隔绝空气与水的交换, 鱼类窒息死亡;鱼类、贝类中毒死亡。

(4) 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

3. (1) 通州 (2) 南高北低

(3) 酸雨 土壤、河 (湖) 水酸化, 腐蚀建筑物, 危害人体健康等

(4)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宣传,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植树种草, 增加绿化面积。

八、中国地理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内容上看, 注重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治理等;从命题形式上看, 主要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 或以我国重点地区和热点事件为切入点, 并结合文字材料, 综合考查区域位置、区域地理特征, 尤其是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建设、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 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等。

(二) 复习要点

行政区划;各类地形的特征与分布, 以及各类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河流开发与治理;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等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工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城市、交通运输建设、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

(三) 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于2010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根据规划, 成渝经济区涵盖了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

材料二:2010年12月22日, 我国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 (昌) 万 (州) 铁路通车。其造价是青藏铁路的两倍, 是我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材料三:下图为成渝地区图。

(1) 该地区多、等地质灾害。

(2) 该地区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是, 原因是 。

(3) 宜万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它的通车说明因素对铁路修建的影响越来越小。

(4) 图中M河段开发的重点资源是, 开发过程中应做好该流域上游地区的建设。

(5) 与珠三角经济区比较, 成渝经济区有哪些优势条件?

2.海南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为我国的边疆省区。前者位于沿海地区, 岛内常规能源相对缺乏, 目前正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后者位于内陆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海南、新疆两区域的相关内容, 填写下表。

(2) 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提出了“打造低碳海南、共建生态绿岛”这一目标。请从能源消费的角度, 提出具体的建议。

参考答案:1. (1) 滑坡 泥石流 (地震)

(2)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多沿河分布 地势平坦, 利于城市建设;交通便利且农业发达, 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河流可以提供交通和水源条件

(3) 地形复杂 (或地质条件复杂) 自然

(4) 水能资源 生态环境

(5)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廉;旅游资源丰富且富有特色。

2. (1) 见下表。

(2) 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节能: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适当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减排:增加科技投入, 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或将污染物处理后达标排放。

九、世界地理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内容上看, 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如气候类型、地形特征、水文状况、植被类型、资源状况、农业生产、产业布局、城市分布、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环境问题等;从考查形式上看, 多以区域图为背景, 结合热点问题, 如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及其他事件, 考查问题或事件发生地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地理特征;从考查能力上看, 主要考查区域定位能力, 从区域图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描述、阐释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的能力, 比较两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以及探究、评价现实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等。

(二) 复习要点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各大洲、大洋的形状及主要特征;掌握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差异性, 并分析其成因;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关注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热点区域成因 (如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宗教矛盾、历史遗留问题、西方大国介入) 等, 其中热点地区主要包括世界地缘政治敏感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经济持续增长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等;能从区域差异入手, 比较两个或多个区域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差异性;能从区域特征出发分析区域环境中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

(三) 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2011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晤期间, “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并规划“金砖国家”未来合作的蓝图。

材料二:下图为“金砖五国”分布图。

(1) 关于“金砖国家”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都是发展中国家

B.B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C.R国面积辽阔, 农产品大量出口

D.I国人口增长较快

(2) 图中C、I两国具有鲜明特色且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分布区影响该类农业发展的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3) B国近年来资源迅速减少, 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请你就该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2.南京某中学社团在暑期上网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 下图中为考察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填写下表。

(2) ②③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 ③→④→⑤气候变化对应自然带的变化, 其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特征,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的地域分异规律。

(4) ①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不利影响是。

参考答案:1. (1) D

(2) 季风水田农业 (或水稻种植业) 水旱灾害频繁

(3) 森林 选择性采伐和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的管理与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如旅游等;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2. (1) 见下表。

(2)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地形

(3) 整体性 由赤道向两极

(4) 夏季高温多雨 (或雨热同期, 或夏季水热条件好、水热组合好) 多水旱灾害

高考地理第二轮小专题复习策略 篇3

一、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误区

1.复习范围过多,太过追求全面。

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同学们记不住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是因为复习面过大,且没有进行足够的训练。有人认为,如果不做全面复习或不做足够的练习,就不能提升地理能力、巩固地理知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大范围地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加重了复习任务,更不利于集中学习某部分知识。例如,在复习气候特征时,这部分知识点较多,很多同学进行复习时,往往希望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希望了解全部的气候类型的特征。

2.复习难度分配不合理,简单问题复杂化。

在一个班级中,成绩自然会出现分层的情况。教师在进行第二轮辅导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复习难度和范围不当或不合适,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复习难度过大,一些基础较差、地理能力不足的同学就会感到很吃力;如果难度太小,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能轻松完成,从而使复习不具有挑战性,不能起到巩固知识和锻炼、提升能力的作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很多教师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辅导时都将这部分内容定的难度过大。他们为了突出其重要性,在讲解很简单的知识时,往往还讲解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的知识。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自然地认为这部分内容非常复杂、难度非常高,产生畏惧心理,在课下进行自主复习时选取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辅导资料。显然这不利于第二轮复习作用的发挥。

3.形式单一,第二轮复习目标模糊。

传统的复习形式主要是书面的习题练习、口头告知复习内容等。在实际复习中,书面的习题可能会存在数量过多、难度不当等问题,再加上课下复习因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和第二轮复习距离高考还有一段的时间,有些同学还没有紧张感,不会将其当作真正的复习任务来完成。我们都知道复习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复习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对这一阶段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复习内容、进度、步骤什么的,都人云亦云,没有因人而异地制订复习计划,致使复习效率低下。

二、以气候特征为例,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我们知道,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

1.气温。

在第二轮复习中,同学们应该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和细节上的集中整理,应先将“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成因,并能正确区分各种气候类型”确定为复习目标。首先,我们要清楚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天气状况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而下垫面中又包括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要针对这些因素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记忆。其次,在选择复习难度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来合理选择高中低不同难度的试题。复习题的选择要注重质量,并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难易度也要按照同学们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安排。

2.降水。

与第一轮复习相比,第二轮复习中不会有更加细致的知识解释,所以复习范围和目标也与第一轮复习不同。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和下垫面两个层面的知识,清楚下垫面因素中还包括海陆位置、洋流以及地形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要按照往届高考题中的考点,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另外,高考试题设计形式新颖,经常利用数据或者图像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考查。我们要清楚,无论命制的题目形式怎么变化,考查的落脚点都是在对气候类型的判读上。因此,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至关重要。

地理高考小专题知识点 篇4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汉普顿开往美国纽约(如图Z10-1),横穿大洋时在(50°14′W,41°16′N)处与冰山相撞而沉没。据此回答1~2题。

图Z10-

11.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很可能是顺着哪条洋流漂来的()

A.阿拉斯加暖流B.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大西洋暖流D.拉布拉多寒流

2.“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东侧是大洋洋脊,该洋脊位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

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处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处

读我国某水系图(图Z10-2),回答3~5题。

图Z10-

23.图中河流Q段土地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4.下列关于该流域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

B.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

C.流域内的河流含沙量较低

D.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土

5.R地水资源短缺严重,目前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是()

①节约用水 ②提高水价 ③采取海水淡化措施 ④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流域调水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辽宁舰日前进驻青岛胶东航母基地正式服役。据图Z10-3回答6~7题。⑤实施跨

图Z10-

36.青岛胶东航母基地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7.青岛胶东航母基地海岸地貌的特征很可能是()

①地势平坦 ②地势险峻 ③滩涂广阔 ④坡陡水深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读南欧局部示意图及甲、乙、丙三城市气温、降水量图(图Z10-4),回答8~9题。

①②③

图Z10-

48.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分别对应()

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③、乙—②、丙—①

C.甲—②、乙—③、丙—①

D.甲—①、乙—③、丙—②

9.造成甲、乙两地冬季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风带、气压带B.洋流

C.地形、海陆位置D.太阳辐射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总面积为130平方千米,是全囯有名的产盐地之一。读图Z10-5,回答10~11题。

图Z10-

510.下列关于运城盐池湖水盐度高的原因的叙述,关系不大的是()

A.为内流湖

B.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湖底有较厚的盐矿

11.图示区域涉及的省级行政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4月9日,中国南极考察队开展了第29次科学考察活动,并利用天文光学望远镜获得观测数据。读图Z10-6,回答12~13题。

图Z10-6

12.大风是南极科考活动的障碍之一。下列科考站中,风力较小的是()

A.长城站B.中山站

C.昆仑站D.东方站

13.南极地区利于天文观测的主要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烈B.有极端最低温

C.地形相对平坦D.天气晴朗干燥

二、综合题

14.读图Z10-7,回答下列问题。

图Z10-7

(1)描述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

(2)比较图中河流的A河段与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的差异,并根据图中信息说出判断依据有哪些。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

(3)利用图Z10-7和材料信息,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

15.读图Z10-8,其中图(a)为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a)

(b)

图Z10-8

(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据图(b)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专题限时集训(十)

1.D 2.C [解析] 第1题,阿拉斯加暖流在太平洋上,故A错;东格陵兰寒流在南汉普顿以北,故B项错;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故C项错;拉布拉多寒流自北向南,将冰山带来,故D项正确。第2题,该地大洋洋脊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此处为生长边界,属板块张裂区。

3.B 4.C 5.B [解析] 第3题,此图表示辽河流域,河流Q段为农牧过渡地带,过度农垦导致荒漠化的产生。第4题,从河流流向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故A项错;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非季风区,故B项错;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故D项错;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低。第5题,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海水淡化成本、技术要求高,难以实现。

6.B 7.D [解析] 第6题,航母基地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属于黄海海域。第7题,航母排水量大,要求水位较深,便于航行和停泊;海岸地势陡峻便于保护航母的安全。

8.C 9.C [解析] 第8题,甲地位于外海,受西风影响大,冬季降水多,对应②;丙地深入内海,受西风作用减弱,冬季降水量减少,对应①;乙地位于山地背风坡,地处内海,受西风作用更弱,冬季降水最少,对应③。第9题,甲处于外海,且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乙位于内海,且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10.C 11.C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看出,盐湖没有出水通道,为内流湖;位于中条山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湖底盐矿丰富;此地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属于东部季风区影响范围,降水比西部地区多。第11题,根据黄河河段分布,可知图中涉及山西、陕西、河南三省。

12.C 13.D [解析] 第12题,昆仑站海拔高,距极地高气压带近,水平距离上的气压差小,在同一水平面上,昆仑站气压梯度力小;中山站、长城站、东方站离极地高压较远,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大,所以相比而言,昆仑站风力较小。第13题,天文观测要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南极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便于天文观测。

14.(1)位于非洲西部,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临大西洋(几内亚湾)。

(2)地形起伏的差异:A河段沿岸地区地势低平,起伏和缓;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大,呈阶梯状。判断依据:A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稀疏,有沼泽分布;B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密集,有瀑布群分布。

(3)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形较平坦开阔;是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农业商品率高,工业相对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物流量大;是尼日利亚旧都,是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能为物流业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任答4点即可)

15.(1)分布特点: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由东南向西北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点 篇5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1

导管和漏斗的位置放置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2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3

实验操作中7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4

主要实验操作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知识5

需要温度计的实验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①加热KMnO4制氧气 ②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地理高考小专题知识点 篇6

(一):地理计算专题

1.经纬度计算:

①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②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

③ 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④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

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

⑴ 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⑵ 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

⑴ 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⑵ 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⑶ 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⑷ 日期界线有两条:

① 时间界线:

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

② 空间界线:

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③ 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⑸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① 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

② 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延伸: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① 纬度低(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

② 天气稳定,大气能见度高;

③ 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

④ 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

⑤ 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

例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是哪些?我国即将在海南文昌建立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其优势条件又是哪些?

① 酒泉发射基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绿洲之中,*近兰新铁路,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干燥少雨,大气能见度高,适于发射的天数多。

②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纬度低,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可以避开地面人口稠密地区,安全性好。

例2:试分析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的有利条件?

① 当地人烟稀少;

② 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空气能见度高;

③ 地形平坦开阔。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A.概念:

①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

②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影长=h×ctga(h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

C.太阳方位问题:

① 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

② 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

③ 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日出方位问题:

① 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 3.21-9.23,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③ 9.23-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④ 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落;

⑤ 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E.几个度数间关系:

① 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

② 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

③ 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

=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

=90°-直射点的纬度

④ 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

=极点(出现极昼)的太阳高度

=1/2×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

F.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低。

G.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丰富。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H.空间分布:

① 太阳高度的分布:

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

②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时空分布规律总结:a.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b.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I.太阳辐射的应用:

① 为了充分采光,一般民居门窗向阳敞开,北温带朝南,南温带朝北。

街道布局为了使所有房屋获得充分光照,一般与子午线呈30-60度夹角。

② 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喜阴植物多分布于阴坡或林荫之下。

树木向阳一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

③ 阳坡一般温度高,相同自然带(包括雪线)一般要比阴坡高。在我国华北地区,阴坡(北坡)因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

④ 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200米。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光合作用旺盛,渔业资源丰富。

⑤ 多数农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故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能解

决灌溉水源问题,就能获得优质高产。

⑥ 农业生产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种、间作等,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

⑦ 汽车尾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8.昼夜长短计算:

①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

② 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③ 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

④ 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

⑤ 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⑥ 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⑦ 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⑧ 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

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 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 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③ 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④ 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

①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浅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攻略方法 篇7

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侧重于对于某种专项知识点的复习,自此知识点的基础概念与原理来进行复习,以此做到真正理解相关知识,有效性的整合知识体系,在处理问题时较好的应用基础概念与原理的一种“微导入”式的复习行为。

设计复习教学的最初流程为采用专项知识点,其采用的内容涉及到复习教学的能否成功?所以,采用的专项知识点一定要有着侧重点,确定复习专项知识点可按照下述四个方面来进行:

1.注重“经常性的考点”,构建起整体性的知识结构体系

从历年来的高考地理考试的内容来看,可以明晰的体现出所占比例较大的考题都是与《考试大纲》内的难点与重点相互吻合的。在高考当中部分主要知识点在试题中经常性的显现,形成了在高考当中“经常性的考点”,对此必须在专项复习当中尤其要进行重视。例如,河流自身具有的特性和形成的影响、板块漂移运动和产生地理灾害、人类进行活动的所处区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等方面。

2.注重“能力显现”,促进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

从近几年在高考当中从试题上集中体现出“能力显现”,重点在于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能力(分析不同地理图表的方法)、空间思维能力(分析空间构造、特性、关联性)、地理方面的计算(时空间距的计算)、研究问题技能(研究地理问题的意识)等的考试试题涉及知识点。所以,在此轮专项复习当中,教师应明确定位学生的“能力显现”掌握状态:学生掌握的较好的是哪部分的能力,掌握的不好的又是哪些方面的能力,并有针对性的来重点复习专项部分。处理好复习“能力显现”当中所具有的问题,重点是做好总结,寻求出处理问题的良好方式方法。例如,分析日照图的三个基准点:第一,是判断晨昏线与经纬度的方法是以地球的自转方向来进行确认;第二,判断日期是以晨昏线和经纬线的关联性来作为确定;第三,是寻找晨昏线和赤道之间的交汇点经过的经线来确定时刻。例如,判断自然或人文要素整体统计图应该注重的5个流程:

(1)读取地图名称,认知图示的基础性的概念;(2)认真细致看图例,认知图像具有的相异的点、线、面所隐涵的信息内容以及意义;(3)确定坐标,寻找与全部要素相互对应坐标,认知坐标的相关概念等;(4)读出数值,取得与图像相关的内容,认知在时空当中全部要素的分布原理;(5)寻找联系,对于全部要素间的内部关联性进行思考,并得出问题的答案。

3.注重“热点”,对主题进行掌握

通常在设计高考地理试题时非常注重“热点”问题,立足于“让学生注重于现今人类自身在生存和进步当中的关键性问题,注重具有我国特色的国情”上来对“热点”进行考查,让学生在处理“热点”显现的部分问题时能够合理应用到地理学科的原理。

第一,对于“热点”问题的本质作为把握,即是什么主题?如发生的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其本质应为“如何来正确面对自然灾害”;在国家的开发中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等区域经济“热点”问题,其本质应为“对于各类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寻找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第二,对于地理考试的知识点和“热点”的本质在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注重复习知识时要具有侧重点。地理“热点”问题具有着部分的时效性,有部分问题也有着一定的衍生性,长期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等,在复习地理时应对于此类“热点”时进行持续关注。

4.对于“错误之处”持续关注,突破考试瓶颈

“错误之处”,即为在考试当中考生经常性的会出现错误之处,也即为在掌握知识的薄弱之处。所以,必须在考试前认真分析考试氛围及内容(分析分析出错的起因、掌握知识点的实际情况等),判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比较分析最近的几次考试试卷的考题解答情况,来寻找出学生掌握知识点以及解答问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潜在得分的“错误之处”,复习时应具有侧重性和对应性,来对于考试当中存在的“瓶颈”进行有效的突破。此种方法,能够在一定时段内较好的促进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

二、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的教学处理对策

推行地理专项教案来引导复习的学习,需要解决好下述的几个实际问题:构建起师生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氛围;促进学生自我研究的求知欲;给予学生进行复习的自主的学习时间;对于学生进行复习的自主进程与成效给予充分尊重;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研究的进程等。专项教案来引导复习的学习具体推行举措:

(1)课前预习准备阶段。在上课前将教案给予到学生,使得在上课前学生就能够认知复习的目标,对于复习的学习需要进行课前预习的提前准备工作。在课前即可完成预习基础知识内容,对于在学习内容当中具有的难点与重点的问题、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标示,必须对于学习内容的难点与重点的分布范围和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认知,在复习当中能够做到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有序的推进实施学习。

(2)课堂教学的学习阶段。实施知识构造——学习研讨,教学课堂当中,在教学的基础知识内容方面能够提出问题,由学生来积极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实施。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进行重点的主要知识学习,并以学习小组的课研方式来进行实施,使得所有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研究,汇聚教案当中所显现的诸多问题,并有效落实所有主要知识点的既定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处理学习当中遇到的各种的难点与重点的问题。

教授认知方式——深入精讲,应安排学生自己先解答在教案当中的存在的例题,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解答题目的汇总当中,可安排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述自我的见解,行之有效的来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并针对学生在解答问题当中显现的代表性的解题错误进行重点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寻找出错误,进行知识的内化以及提升。

最终,指导学生对于解答问题应具有的思路与方式进行总结,立足于此,教师应拓展部分例题的练习,使得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多样化解题的能力。

推行技能方面训练——精确练习,练习可提升知识的递进发展,形成知识性的技能,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预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

(3)进行课堂知识小结。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应让学生对于课堂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总结。

上一篇:一年又一年散文下一篇:计算金融学期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