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理高考知识点

2024-08-14

天津地理高考知识点(通用7篇)

天津地理高考知识点 篇1

2018年高考天津卷考试说明(地理部分)

I学科命题指导思想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突出学科特色,体现试题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性,重点考查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主干知识。Ⅱ.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 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Ⅲ.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部分选修课程,以及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参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图版地理教科书必修

1、必修

2、必修

3、选修3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下册,8年级上、下册,以及《乡土地理》。必修1模块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的主要成因和危害。必修2模块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工业的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途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必修3模块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建设的地理条件、基本内容,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存在的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选修3模块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两种基本类型和特点。我国世界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某区域旅游资源的评价。3.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影响。某旅游景区中交通、服务设施的规划。结合旅游资源信息,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旅游安全的影响因素,旅游事故的防范措施 4.旅游业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义务教育课程考试内容 1.地球与地图

能够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确定任意点的经纬度。

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能够解读和运用等值线分布图、柱状图等图中的信息,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2.世界地理 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能够根据图文资料,阐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个地理概念。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能够阐释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及成因。能够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能够根据地图描述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能够阐释聚落(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及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够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能够利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某一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能够根据图文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因素。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评价某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利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含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能够根据图文资料,说明某一国家(含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能够利用图文资料,说明某一国家(含中国)的主要产业部门及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地理条件。

能够用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对某一国家(含中国)民俗和特色文化的影响。3.中国地理

能够在我国政区图上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和行政中心。知道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

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人口的总数、增长趋势、分布概况及人口国策。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地形(地势)、气候、主要河流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比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四大地理单元内部的地理差异,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够根据资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4.乡土地理

能够根据地图说明天津地理位置的特点。

能够利用图文材料,阐释天津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能够举例说明天津某区域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Ⅳ.试卷结构

地理部分试卷包括第1卷和第2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包括11道题,共44分;第2卷为非选择题,包括2~3道题,共56分。

高中地理必修

1、必修

2、必修3的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含乡土地理)的内容约占90%;高中地理选修3的内容约占10%。

天津地理高考知识点 篇2

(一) 命题特点

历年高考地理试题, 都非常重视对识图、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能力的考查。从考查内容上看, 主要是以经纬网图、等高线图为命题背景, 考查识图、析图能力, 有时会涉及面积的估算、地形特征的描述等;从考查形式上看, 有的试题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有的试题则设置一定的试题情境, 且试题情境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

(二) 复习要点

知道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比例尺的概念;能熟练掌握地图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地图比例尺和经纬网知识, 准确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以及图中某区域的面积;能在一般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中判别方向;能利用经纬网地图确定某地地理坐标, 判断某区域的具体位置;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能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等判断地貌类型;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区域水系特征;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计算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海拔)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确定瀑布位置;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确定水库与大坝的位置, 确定港口的位置, 确定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的位置, 确定引水线路、输油线路的位置, 确定宿营地的位置, 确定工业区、农业区、居民区的位置, 确定气象台、疗养院的位置;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并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观察点的透视情况。

(三) 专项练习

下图中的南极“高速公路”是美国在南极地区冰面上修建的, 其起点站是麦克默多, 终点站是南极点, 全程1600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A.60°S B.66°S C.76°S D.86°S

2.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麦克默多站驱车前往南极点, 其前进方向大致为

A.先向西南, 后向南 B.先向东南, 后向南

C.一直向东北方向 D.一直向东南方向

3.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L, M, N。

(2) 图中O处是断崖, 其相对高度 (H) 的范围是。

(3) 图中P、Q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不高于米。

(4) 图中河流①②③中, 水流较湍急的是河, 理由是。

(5) 在图中a、b、c、d四个地点中, 能观测到Q山峰的有。

(6) 该地区欲建一水库, 坝址宜选在 (不考虑地质条件) 处, 理由是。

(7) 为解决用水问题, 甲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在e、f、g、h四条引水方案中, 最适宜的线路是, 理由是。

(8) 甲村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理由是 。

参考答案:1.C 2.B

3. (1) 山脊 鞍部 峡谷

(2) 50米≤H<150米

(3) 100

(4) ② ②河流经地区等高线较密集, 河床落差大, 故水流较湍急

(5) c地和d地

(6) N N处位于峡谷口, 在峡谷口处建坝, 坝短, 工程量小, 能节省投资, 同时N处上游为盆地地形, 库容量大

(7) e e引水线路最短, 工程量小, 且水能自流

(8) 水稻 根据该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甲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优越, 适宜水稻生长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转换

(一) 命题特点

运用各种图表资料, 分析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质运动、水体运动 (如洋流与水循环) 等的运动过程、特点与形成原因, 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突出对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

(二) 复习要点

(1) 地球运动:

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规律;掌握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如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和洋流流向、大气运动方向等的影响;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能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能熟练判读各类光照图;能熟练掌握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计算方法。

(2) 大气运动:

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能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现象;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和运动方向;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理解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能根据相关图表、文字材料, 简要分析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的类型、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地质运动:

能通过绘制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山脉的成因, 以及火山、地震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理解内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 水体运动:

知道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能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补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某地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了解世界洋流分布情况 (洋流名称、流向、性质等) , 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简图, 能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会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如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运、海洋污染等的影响) 。

(三) 专项练习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下图是“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的时刻,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交会对接时刻, 太阳直射84°W

B.“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正常工作所需的动力主要是天然气

C.在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中, 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D.交会对接时刻, 北极点阳光普照

下图所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 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为1015百帕。据此回答3~4题。

3.这段时间, 北京市风向的变化情况是

A.东北变为西南 B.西北变为东南

C.西北变为东北 D.东南变为西北

4.这段时间, 北京市风速的变化情况是

A.先增大, 后减小 B.先减小, 后增大

C.渐渐变大 D.渐渐变小

5.冰壶是深受加拿大人喜爱的一项运动。冰壶为圆壶状, 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四大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 , 回答6~8题。

6.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B.欧洲西部:环节②水量1月份最小

C.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夏季最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最小

7.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南水北调可以减少环节①的水量

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⑥的水量

8.如果图示地区位于亚热带, 则图中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减温增湿 B.减温减湿

C.增温减湿 D.增温增湿

参考答案:1.A 2.A 3.C 4.C 5.B 6.A 7.C 8.D

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内容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考查形式看, 试题多以表格和景观图片的形式提供相关地理信息, 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考查综合判断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二) 复习要点

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并能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通过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 能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体地理环境发生改变 (即触一发而动全身) , 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 理解并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熟悉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归纳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以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知道各种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理解不同纬度地区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差异及其原因, 同一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 以及不同坡向同一自然带海拔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影响山地雪线高度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三) 专项练习

广东省丹霞山自然保护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内陆盆地, 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长期作用, 形成了如今的丹霞地貌。读丹霞山景观图, 完成1~2题。

1.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 发育了红壤, 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网稠密, 水循环活跃。这些自然特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图示景观相符的是

①气候干旱, 降水稀少 ②流水侵蚀显著 ③土壤贫瘠 ④风力侵蚀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图是陆地水平自然植被与热量、水分的关系图。读图,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带从甲到乙的变化, 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②自然带从甲到乙的变化, 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③自然带从甲到丙的变化, 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④自然带从甲到丙的变化, 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图是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形成南坡山麓自然带的水热条件与气候类型一致。

(2)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差异很大, 这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类似于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

(3) 简要分析南坡自然带比北坡丰富的原因。

(4) 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1.A 2.B 3.C

4. (1) 亚热带季风

(2) 垂直 从赤道向两极的

(3) 南坡为阳坡和海洋水汽的迎风坡, 水热充足, 且南坡地势高差大,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

(4) 南坡地处迎风坡, 降雪量大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内容看, 侧重考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能源的消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 重大的环境问题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形式看, 多以时事背景为命题素材, 以表格、景观图、趋势图等提供各种信息, 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从考查能力看, 重在考查学生从图表资料或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近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能源问题, 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二) 复习要点

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了解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的特征、组成与分布特点;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综合分析自然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明确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准确分析资源型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存在的问题, 以及综合整治措施;准确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熟悉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 ;结合具体案例, 准确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地区和资源调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图表资料, 明确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自然灾害的涵义, 能以某种自然灾害 (如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滑坡、泥石流等) 为例, 说明其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并知道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 专项练习

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 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出现旱情。下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气象干旱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干旱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河北、山东、北京

B.陕西、北京、天津、安徽

C.湖北、河南、安徽、江苏

D.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2.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强, 旱区长期受冷气团控制

B.夏季风势力强, 锋面雨带位置持续偏北

C.亚洲高压势力强, 沙尘暴频繁影响我国

D.全球气候变暖, 出现暖冬, 蒸发量增大

3.此次干旱对冬小麦影响较大。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9月16日, 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 (锋面雨) , 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 形成新一轮大洪水。下图为此次强降雨的降水量分布图。

(1) 该锋面系统最有可能是 (类型) , 锋面位于降雨区的侧。

(2) 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 汉江的水文特征出现等变化。

(3) 试分析汉江流域此次洪水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 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填写下表。

5.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 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 经济发展迅速。但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 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 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为20%~30%。

(1) 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 同时使提高。

(2) 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 因此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 其都对我国经济的造成很大压力。

(3) 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和相对落后。

参考答案:1.D 2.A 3.C

4. (1) 冷锋 南 (东南)

(2) 流速变快、水位升高、径流量变大、含沙量增大

(3) 降水强度大且集中;上游地形起伏大, 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 排水不畅。

(4)

5. (1) 资源分布不均匀, 资源组合不协调 生产成本

(2) 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3) 水资源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

五、人口与城市

(一) 命题特点

人口类试题多以数据、图表、时事材料等为背景, 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人口年龄结构与老龄化问题、人口合理容量、人地关系等为命题重点。

城市类试题多以图表为背景, 且试题材料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其中,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化过程, 城市化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方案的评价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 复习要点

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人口分布特点;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般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 , 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会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明确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 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能结合有关人口数据、图表等资料, 说明人口发展的规律、问题及对策;熟练掌握判读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能利用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 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影响;能理解和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涵义, 能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能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资料, 分析我国目前的人口特点 (如人口增长特点、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特点、人口迁移特点等) , 以及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能结合实例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并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城市区位因素的关系;会利用图表、数字等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 (城镇) 布局为例,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 (城镇) 服务功能的差异;能应用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原理, 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能在某城市地图上指出该城市具有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区, 并归纳其分布特点;能用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等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解释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各功能区的形成原因;能利用典型实例阐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能从人地和谐发展的角度提出、评价城市规划, 特别是对多种城市布局方案进行比较, 要学会有效提取、利用相关信息, 全面分析影响城市布局的主导因素和城市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从中选择最合理且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三) 专项练习

下图是香港土地利用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工业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商业中心区

B.商业中心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商业中心区、高级住宅区、工业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中心区、低级住宅区、工业区

2.对香港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

①地租水平 ②地域文化 ③收入差异 ④宗教信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北京时间2011年4月28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向社会发布。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 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87%, 比2000年上升了1.91个百分点。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 (女孩为100) 是118.06, 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

材料三:下图为流动人口变化图。

(1) 从普查结果来看, 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2) 如何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3) 广东省人口超过河南省, 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试分析其原因。

4.下图是太湖平原某大城市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因素的影响。

(2) 早期, 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①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②大型超级市场:;。

③蔬菜基地:;;。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城区不断扩展, 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

参考答案:1.D 2.C

3. (1)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偏高;流动人口大幅增加。

(2) 倡导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宣传和贯彻男女平等, 保障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严格控制性别鉴定行为;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解决人们养老的后顾之忧。

(3) 广东省经济发达, 就业岗位多, 人们的收入水平高, 教育和医疗条件好, 生活环境好。

4. (1) 交通

(2) 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3) 靠近铁路、公路, 交通便利 位于郊区, 地租便宜 接近市中心, 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 交通便利 靠近河流, 水源充足 靠近城市, 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 交通便利

(4) 化工厂现已被新城区包围, 而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源有严重污染, 故需迁出城外。

六、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 命题特点

往往以世界或中国区域图为背景, 以文字材料和图表形式呈现信息, 且注重因果式组合, 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设问。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向, 以及区域交通线、交通站点、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 复习要点

能熟练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能分析农业主要区位因素的变化;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并能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原则, 并能正确认识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在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并能对不同的工业区位和发展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找出其区位优势及存在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世界重要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特点的分析, 借鉴其经验和教训, 以指导我国和家乡的工业生产;能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掌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能结合案例准确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以及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区和移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知道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并能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结合案例, 分析交通运输站点布局的原因, 并对其进行正确评价;结合案例, 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以及交通线建设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三) 专项练习

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下图为京沪高速铁路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为掌握列车具体位置和设计合理的营运时刻表, 应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技术、GPS技术 B.GPS技术、GIS技术

C.GIS技术、RS技术 D.数字地球、RS技术

2.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①缓解南北向运输长期紧张局面 ②促进我国交通运输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 ③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④促进沿海与内地的资源调配和产业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读我国某区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2) 该地区的种植业以 (农业地域类型) 为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对④地的大片荒地予以保护, 试分析其原因。

(3) 此地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 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 根据相关知识, 简述该区域平原地区加强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

4.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大省, 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为了促进共同富裕, 江苏省制定了苏北崛起、振兴苏中的发展战略。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中为江苏省部分城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2004年) 。

材料二:下图中箭头表示江苏省内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

材料三:下表中为苏北某县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 (部分) 。

(1) 材料一中三个城市相比,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 单位工业产值能耗最大的是。

(2) 材料二图示箭头中, 表示江苏省产业迁移方向的是, 表示江苏省内人口流动方向的是。 (填字母)

(3) 从苏北某县的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 该开发区的工业部门以指向型为主;从招聘的职位来看, 其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 劳动力数量需求较。

(4) 江苏省政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苏北各市的工业化进程, 请简述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参考答案:1.B 2.C

3. (1) 林地 耕地 草地

(2) 商品谷物农业 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

(3) 昼夜温差大, 冬季气候寒冷, 农作物病虫害少, 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

(4) 发挥种植业的优势,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

4. (1) 苏州市 淮安市

(2) b a

(3) 廉价劳动力 低 多

(4) 优势条件:矿产资源较丰富;土地廉价;水源较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等。限制性因素:工农业基础落后;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较低;科技与教育水平较低, 技术人才缺乏等。

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命题特点

往往以具体案例切入, 以图表资料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考查的重点内容有: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各种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壤盐碱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 创造性地解释环境问题的成因, 并提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合理方案;通过对有关数据、图表等资料的分析, 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土整治、农业结构调整、工业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交通线路选址等具体案例, 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

(二) 复习要点

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能根据某地有关资料分析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并能结合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知道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人类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所造成的问题, 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知道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作用;理解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能分析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能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态度审视、评价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明确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知道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持有的态度、肩负的责任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 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地域广大, 由北向南、从东到西, 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 形成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 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各种人为因素所占比重示意图。

(1) 据材料二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针对该生态环境问题, 可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2) 材料二图显示甲地草原退化、沙化严重, 请分析其主要成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 据材料三分析导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可采取的措施是。

(4) 下图是材料二图中乙地改造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简化框图。请将下列各项的代号对应填入该图内的①~⑤处。 (每个字母限用一次, 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粪肥

B.喂养牛羊

C.增加粮食产量

D.提高经济效益

E.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

2.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8月13日, 壳牌石油公司英国分公司发布公告说, 该公司运营的一处位于北海海域的油田发生漏油事故。

(1) 海洋污染主要是因为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以及海洋上的和。目前最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是 。

(2) 该海域泄漏的石油向东北方向扩散, 原因是

(3) 该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北海渔场, 其形成原因是:。石油泄漏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4) 保护海洋环境要遵循原则、以防为主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和原则。

3.下图是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各区县中, 平均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是。

(2) 2010年北京市二氧化硫平均浓度空间分布总的特点是。

(3) 二氧化硫浓度超标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

(4) 为了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 北京市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1. (1)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缓坡修筑水平梯田;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2) 气候干旱, 降水稀少;风化、风蚀作用强 (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开垦草原或过度垦殖

(3) 过度樵采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沼气等能源, 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4) ①—E ②—A ③—B ④—C ⑤—D

2. (1) 生产活动 生活垃圾 石油污染

(2) 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

(3) 寒暖流交汇;水域浅, 光照充足, 饵料丰富;位于温带海域;位于河口处 影响:覆盖海面, 隔绝空气与水的交换, 鱼类窒息死亡;鱼类、贝类中毒死亡。

(4) 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

3. (1) 通州 (2) 南高北低

(3) 酸雨 土壤、河 (湖) 水酸化, 腐蚀建筑物, 危害人体健康等

(4)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宣传,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植树种草, 增加绿化面积。

八、中国地理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内容上看, 注重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治理等;从命题形式上看, 主要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 或以我国重点地区和热点事件为切入点, 并结合文字材料, 综合考查区域位置、区域地理特征, 尤其是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建设、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 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等。

(二) 复习要点

行政区划;各类地形的特征与分布, 以及各类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河流开发与治理;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等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工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城市、交通运输建设、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

(三) 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于2010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根据规划, 成渝经济区涵盖了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

材料二:2010年12月22日, 我国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 (昌) 万 (州) 铁路通车。其造价是青藏铁路的两倍, 是我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材料三:下图为成渝地区图。

(1) 该地区多、等地质灾害。

(2) 该地区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是, 原因是 。

(3) 宜万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它的通车说明因素对铁路修建的影响越来越小。

(4) 图中M河段开发的重点资源是, 开发过程中应做好该流域上游地区的建设。

(5) 与珠三角经济区比较, 成渝经济区有哪些优势条件?

2.海南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为我国的边疆省区。前者位于沿海地区, 岛内常规能源相对缺乏, 目前正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后者位于内陆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海南、新疆两区域的相关内容, 填写下表。

(2) 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提出了“打造低碳海南、共建生态绿岛”这一目标。请从能源消费的角度, 提出具体的建议。

参考答案:1. (1) 滑坡 泥石流 (地震)

(2)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多沿河分布 地势平坦, 利于城市建设;交通便利且农业发达, 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河流可以提供交通和水源条件

(3) 地形复杂 (或地质条件复杂) 自然

(4) 水能资源 生态环境

(5)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廉;旅游资源丰富且富有特色。

2. (1) 见下表。

(2) 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节能: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适当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减排:增加科技投入, 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或将污染物处理后达标排放。

九、世界地理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内容上看, 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如气候类型、地形特征、水文状况、植被类型、资源状况、农业生产、产业布局、城市分布、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环境问题等;从考查形式上看, 多以区域图为背景, 结合热点问题, 如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及其他事件, 考查问题或事件发生地在自然、人文方面的地理特征;从考查能力上看, 主要考查区域定位能力, 从区域图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描述、阐释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的能力, 比较两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以及探究、评价现实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等。

(二) 复习要点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各大洲、大洋的形状及主要特征;掌握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差异性, 并分析其成因;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关注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热点区域成因 (如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宗教矛盾、历史遗留问题、西方大国介入) 等, 其中热点地区主要包括世界地缘政治敏感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经济持续增长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等;能从区域差异入手, 比较两个或多个区域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差异性;能从区域特征出发分析区域环境中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

(三) 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2011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晤期间, “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并规划“金砖国家”未来合作的蓝图。

材料二:下图为“金砖五国”分布图。

(1) 关于“金砖国家”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都是发展中国家

B.B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C.R国面积辽阔, 农产品大量出口

D.I国人口增长较快

(2) 图中C、I两国具有鲜明特色且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分布区影响该类农业发展的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3) B国近年来资源迅速减少, 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请你就该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2.南京某中学社团在暑期上网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 下图中为考察区域和活动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比较③⑤两地气候的差异, 填写下表。

(2) ②③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 ③→④→⑤气候变化对应自然带的变化, 其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特征,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反映了的地域分异规律。

(4) ①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不利影响是。

参考答案:1. (1) D

(2) 季风水田农业 (或水稻种植业) 水旱灾害频繁

(3) 森林 选择性采伐和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的管理与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如旅游等;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2. (1) 见下表。

(2)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地形

(3) 整体性 由赤道向两极

(4) 夏季高温多雨 (或雨热同期, 或夏季水热条件好、水热组合好) 多水旱灾害

天津地理高考知识点 篇3

一、史地政三学科单独命题,文综统一考试

2009年天津高考文科综合改变了以往政史地综合命题的组卷方式,采用了各学科单独命题、统一考试的方式,就是政史地三科各自单独命题、分值相同满分100分,按照政治、历史、地理三科顺序组卷,在150分钟内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科答题顺序作答,这种组卷方式一是使得各个学科命题更加自主灵活,二是体现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

二、命题更加突出能力立意要求

2009年天津卷地理试题在保持了以往“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考要“积极引导教学,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命制的试题,有几方面变化值得关注。

1、试题设计突出地理文字和图表信息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在各种示意图的设计上较之往年更加侧重分析、判读能力,如选择题的第1、2小题和6、7小题以及第8、9小题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第7小题突破了一般统计图表的设计思路,重点考查了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运用必要地理知识的能力。

2、区域地理试题设计侧重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

在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说明中,有一个重大变化是将“世界地理分区的内容,作为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背景及素材”。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综合题的第13小题巧妙地将“田纳西河流域、鲁尔区莱茵河流域”的图文案例材料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试题没有要求学生记忆教材中原有知识机械作答,而是在提供了大量的地形、气候图表信息和相关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这样的试题设计必将对今后高中地理教学带来重大影响,特别值得教师进行研究和反思。

3、提问涉及的地理知识有一定拓展性,试题答案较为开放

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相当一部分参考答案提供了1~3个接近或相似的答案,主要原因是试题的设问比较灵活,正如考生出了考场后的感觉“不是依靠记忆教材就能回答正确”,需要结合题目给出的有关信息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4、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选修课考查内容与必修课融合较自然

为了更加积极地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天津的考试说明要求文科班学生选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课程,且这两门课程在高考中的比例约占20%。从试题设计中看,这两部分教材的知识考查不是孤立进行提问的,而是以学生熟悉的京津冀地区为背景,与必修课程整合在一起设问。例如,利用天津北部地区近几年日益兴旺的“农家乐”旅游为题材设问,使得考生感到亲切、轻松,但同时也需要结合情境独立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也必将引导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更加注意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

三、考核内容突出主干知识,试题难度适中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的设计依然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天气系统、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产业布局、地图的知识及判读、区域开发与治理、洪涝灾害原因分析、旅游地理评价、城乡规划等。

总体看来,试题的设计符合“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命题指导思想,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新题型”。从考生作答情况看,今年试题的难度比近几年略低。例如,地球运动的知识只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而且不需要考生经过大量复杂的计算或画图才能解决问题;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也在提供了足够背景条件的前提下设问,不需要考生花费时间猜测这个地区究竟是哪里。

四、保持了天津试题的鲜明特色

2009年的天津地理试题保持了近几年自主命题的“天津特色”。例如,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景观图、以家乡的区域背景和区域发展为案例、注重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考查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思维过程等。综合题13题第二问的设计思路在近几年的天津试卷中多次出现,这种“结构式”的问题组织方式对学生调动、归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五、对试题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点 篇4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70°之间,属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特征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大气环流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将大西洋暖湿气流输送到内陆

气候差异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西欧的气候与农业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空气湿润,云量较大,阴雨天较多,日照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适于多汁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

②、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雨热不同期)——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油橄榄

③、农业生产——耕地、劳力都不足——农业现代化对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都很重视——欧洲农业为次要生产部门。农牧结合和集约化水平高为重要特点。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园艺业发达,主产葡萄和苹果。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绵羊为主。

高考地理西欧知识:欧洲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

1. 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2.影响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平原呈波状起伏)

3.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欧洲多为平原,且山脉走向为东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内陆的海湾;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地形成海洋性气候 )

4.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明显;自西向东由海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①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

②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

③常年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

5.比较分析英国本岛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西侧乳畜业发达,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且纬度高,热量不足,只适合多汁牧草长的生长;东侧发展种植业,为背风区,降水稍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光热的需求)

6.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分析其发展条件;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

②煤、铁、石油等工业原料丰富,开发早;

③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工业积累早,资本雄厚)

7.法国的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8.分析巴黎盆地做为重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法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区位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发达;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9.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分析低坝的好处; (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

10.德国地势特征;(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为平原)

11.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①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②所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量平稳;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⑤河口处为着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值高)

12.试比较德国南北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北部地势平坦,但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只生长牧草,主要发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为森林和牧场,南部的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主要发展种植业)

13.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碳资源、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区(法国洛林)、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充足的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广阔的市场)

14.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过程分散,多实行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成为“分散型工业化”)

15.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廉价劳动力丰富;20世纪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涨价,大企业和重工业发展利润小;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经济高度开放)

16.“阳光·海难”是西班牙在西欧旅游宣传的主题,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现象的成因;(西班牙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晴天多,阳光充足;海域水静浪小,海滩广布,适合海浴;西欧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阳光不足,不适合海浴,对阳光和沙滩有强烈的向往;西班牙“投其所好,做此宣传)

17.冰岛是世界上大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分析其成因;(冰岛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减少了石化燃料的使用;该国经济结构以旅游、金融等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的发展,降低了废气的排放量)

18.俄罗斯濒临三大洋,但海运并不发达,分析成因;(除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因纬度高都有较长的封冻期;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海沿岸港口与外洋联系,都必须经过别国的海域;国内工业与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铁路运输比海运的成本要低,距离也更近)

19.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下游的农业却不够发达,分析原因;(大河下游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候湿冷,土壤较贫瘠)

20.俄罗斯大河(自南向北流向)众多,但航运能力较弱,分析原因;(所处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地形起伏较大,流速快,开发航运难度大;河流自南向北流,且纬度多,常有凌汛发生;大河所处地域,人口少,远离经济中心,开发价值不大)

21.分析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沼泽的形成成因;(①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③河流众多,地表不分充足;④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22.俄罗斯大河众多,但只有伏尔加河下游形成农业区,分析其自然区位条件;(纬度相对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且土壤较为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23.俄罗斯乡村居民多用圆木建筑居所,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地理原因;(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寒冷,木屋可有效隔冷;古代乡村居民多以游牧业为主,木屋便于拆卸;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可就地取采)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5

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和反射;晚上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3、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热低冷高(高低压是相对水平方向而言的);画图(海陆风)

注意:实验及步骤

5、三圈环流:(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

季节移动:7月北移、1月南移。

6、东亚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陆地:1月是亚洲高压,天气:寒冷干燥;

7月是亚洲低压,天气:高温多雨

7、亚欧大陆两岸气候差异:会考纲要

8、热带雨林:受赤道低压控制(上升气流),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则终年湿润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

冷锋

冷空气强大

大风、下雨、降温(锋后下雨)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暧锋

暧空气强大

连续性降水(锋前下雨)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相当

如5、6月份长江:梅雨天气

10、气旋(低压):气流辐合上升,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压):气流下沉辐散,天气晴朗

11、台风(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频率强度;灾害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寒潮:冬半年,尤其是秋末和春初农作物易遭冻害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篇6

1、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6、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7、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8、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9、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0、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1、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4、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6、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地球自转、公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7、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天津地理条件分析 篇7

关键词:天津,多种因素,地理条件分析

自1404年明王朝设卫筑成以来,天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经历了萌芽、初创、成长、腹地扩张和轴线发展等阶段,以海河水系为轴线,自西向东逐渐发展。

1 区域位置

1.1 纬度位置和范围

天津市处 于东经116°43' 至118°04',北纬38°34' 至40°15' 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属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

天津东起汉沽区汉沽洒金坨村之东陡河西排干大渠,西至静海县的黄崖关附近,南至大港区翟庄子以南的沧浪渠,王并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南北长约189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1.2 海陆位置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母亲河海由海河的干流和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组成,贯穿市区,蜿蜒72公里,东流入海。是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朝白新河、蓟运河等河流的入海地,被称为“河海要冲”和“九河下梢”。

1.3 战略位置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北与首都北京毗邻,距北京120公里,战略位置显著。分别与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沧州地区接壤,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2 气候条件

天津虽面临渤海,但受内陆海湾影响较小,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景象多姿。

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左右,市区高于各县,由南向北递减。平均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在季节分布上,全年75% 左右的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12、1、2三个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3% ;在地区分布上山地降水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辐射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25-130千卡 / 平方厘米,高于江南和西南地区,全年以5月份的总辐射量最多,是太阳能利用的好地方。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主要集中在7、8两月。

3 自然资源

3.1 矿产资源

天津有充足的油气资源。燃料矿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气等。渤海和大港两大油田均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油气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有40亿吨,油田面积大概100多平方公里,天然气地质储量1500多亿立方米,煤田面积80平方公里。

3.2 水资源

海河作为华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条,在中游附近汇合于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河在金钢桥附近的三岔口汇合成海河干流,由大沽口入海。干流全长约为72公里,平均河宽100米,水深3 - 5米,历史上可通航3000吨海轮。

引滦入津输水工程作为天津80年代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每年可向天津输水约10亿立方米。天津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的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370立方米,地下水作为天津市为稳定可靠的供水水源,地下水蕴藏量丰富,水质最好,全市共有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3.4亿。

3.3 海洋资源

天津地处渤海沿岸海洋资源丰富,南起歧口,北至涧河口,长达153公里。渤海盛产多种鱼、虾、贝类水产品,素有“天然鱼池”之称,有着丰富的海水资源、滩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滩涂面积约370多平方公里,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是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等。天津沿岸还是我国主要产盐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盐产地,拥有中国最大的盐场中,国最著名的海盐产区就位于这里,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1/10。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十分可观。

3.4 土地资源

天津市土 地资源丰 富,耕地面积48.56万公顷,占全市土 地总面积 的40.7% ;山地、丘陵面积有560平方公里 ,占全市土 地总面积 的4.7%。园地面积37324公顷,占3.13%,相对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8345公顷,占18.33% ;交通用地32937公顷,占2.76% ;水域面积辽阔 , 排灌调蓄能力强 ,利用率低,水域315089公顷,占26.43% ;未利用土地67845公顷,占5.69%。在全部土地面积中,国有土地501.68万亩,占28.06% ;集体土地1286.28万亩,占71.94%。

土地资源特点是 :人均占有耕地少,平原多于山地、丘陵,水域面积辽阔 , 排灌调蓄能力强 , 利用率低,农业用地中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以盐碱地为主的未利用土地集中分布在全市东部地区。

4 交通

4.1 公路

以放射状公路为主,以国道和部分市级干线为骨架的网络系统,以外环线沟通各条放射公路共同形成了天津公路网。通过天津的国道主干线有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福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拉丹高速公路和拉丹高速公路津唐支线 ;国道有京哈、京塘、津同、津榆公路和山广公路。市级干线有 :津围、津北、津沽、津岐、津汉、津静、金钟、津霸、津永、津杨、津涞、津港等公路。

4.2 铁路

天津位于津山铁路和京沪铁路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京沪高速铁路、津保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交汇于此,是北京通往上海和东北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天津市区拥有东、西、南、北四个火车站,出行方便。

4.3 水运

天津港我国最大的人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同时也是河、海兼备的港口。201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北塘港位于东南蓟运河与永定新河河口交汇处,有3个1000吨级泊位,吞吐能力为8×105吨,环渤海地区港口众多,在排名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5名的港口中,有8个集中在环渤海地区。

5 经济

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天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经济发展重现活力。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市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并且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和国家战略之中,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5.1 工业发展

目前天津已经形成以汽车制造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为主导,以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产业先导及都市型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结构,使天津的工业逐步融入到全球化体系之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5.2 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明显,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向市民提供蔬菜类、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副产品的城郊型农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6 科技

天津在科技演研究方面,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金费投入强度已位列于全国第三。其中包括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药技术以及信息产业化等多个领域的多个科研单位。拥有享誉世界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分别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的业务主机天河一号和曙光计算机天津产业基地设计生产的曙光星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在京签订协议,三地将加强在国际科技合作信息方面的交流共享,让国际科技项目、人才、信息等在区域内实现高效对接,科技信息互通有望领跑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根据三地签订的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将加强在国际科技合作信息方面的交流,共享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和港澳台地区科技合作渠道,推动区域内国际科技资源与产业对接,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开展技术、项目、人才、信息、成果的合作与交流。

上一篇:公安述职述廉下一篇:安全生产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