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2024-09-24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精选8篇)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篇1

关于经济类专业本科阶段毕业论文写作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0年12月06日 来源:姚凤民 张建华(广东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本科阶段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积淀程度的体现,是毕业生逻辑思维、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写作功底等显现的重要方面之一。但从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看,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明确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的区别;明确毕业论文拟题和新闻稿拟题的区别;明确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别;明确提纲与目录的区别;明确前言和内容提要的区别;明确毕业论文的标题与内容分层标题的设计格式要求;明确注释中的夹注、脚注和尾注的区别;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区别;明确论文格式层次顺序要求。关键词: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 区别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344-(2004)02-0012-04 写作毕业论文是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个终结点。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检验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度量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水平高度,检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和学识水平。因此,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应届毕业生顺利毕业的必然阶段和必经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就这一点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解释。因而,不论是教学单位乃至教师,还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然而,从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结果来看,其毕业论文的写作还存在种种问题。其原因既有学生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中以主观因素为主;既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教师指导中缺乏重视的思想,其中以学生自身因素为主;既有学生和教师的因素,又有制度和管理的因素,其中以制度和管理因素为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关键是毕业论文的写作者对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清。

因此,对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加以明确,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具有现实与指导意义。

1、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从现实来看,多数同学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不很明确,其表现一是从思想上缺乏重视,认为毕业论文写作是学业之外的负担,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不注意材料的搜集与阅读,不注意材料的加工与整理,不注重材料的分析与运用,网上下载应付或网上拼结应付。二是从写作过程来看。不按毕业论文写作计划和要求写作,拖拖沓沓,直至论文答辩才迟迟交付论文,并以种种理由搪塞,或者在教师的毕业论文的指导期间觅不到学生的仙踪芳迹,让他人代交代写。三是从管理上看,缺乏严厉的管理制度或措施,甚至出现恐怕学生不能毕业而让教师放宽要求,在这一示范作用下,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迟缓。由此可见,必须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一是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世界各国概莫如此。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门课程的考试和考查只是对其单科知识的成绩考核,而毕业论文才是对其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衡量和综合考核。二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积累写作经验和提高科研能力,积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三是体现自身才学和素质的方式手段。毕业论文是对某一问题的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写作的文章,它是厚积而薄发的过程,没有平时各方面的积累积聚是不能写好的。所以,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就可体现和表达出个人的思维及才学素养。

在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目的的基础上,一要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实施全程跟踪。二要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实行严格的要求,树立严肃的学风。三要形成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机制。以此实施双管齐下,方能见效。

2、明确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的区别。从学生论文写作的实际看,多数学生对这几个问题区别不清,认识上存在混淆。所以,往往认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报告是一回事,因而其写作的内容与文体不相符,其影响是很不好的。

学年论文是大学三年级结束时,初步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而写作的论文。通过写作学年论文,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撰写论文的经验,初步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与过程,学会拟题、收集资料、构思、谋篇布局以及写作修改等的基本知识,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其基本要求是题目不宜大,篇幅不宜长,涉及面不宜宽,论述层次与内容也不求很深,写作要求也不甚很高。

毕业论文是应届毕业生在学完所有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而写作的论文,要基本反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其要求的层次比学年论文高,要求有创见和创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较好地解决和分析本学科领域中不甚复杂的问题。

实习报告是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针对实习过程及效果进行所思所想所感而写就的非纯学术性文体的文章,是用切身接触的事实材料进行说明和分析。其基本要素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时间、实习场所、实习方法、实习结果(结论)、实习心得等。写作形式有心得体会、验证式、调查报告式等。

实习日记是以日记体裁记述每日实习的内容、所感所想所思或者是对某一现象与事物的观察结果与过程,是写作实习报告的基础材料。其形式有记事体,即简明扼要地记录一天当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杂感体,即对实习过程中某一件事的观察后,把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速写体,即对事件与场景较为详细地记录下来的一种方式。

由此可见,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必须弄清几个方面的区别,以便更好地明确写作方式和内容以及更好地体现自身的学术素养。

3、明确毕业论文拟题和新闻稿拟题的区别。在毕业论文的拟题过程中,存在少数学生混淆这两者的区别,把毕业论文题目拟成了新闻的题目,以其突出论文题目的新颖。其实,这与毕业论文的内在要求是不相符的。

毕业论文是以研究性、创新性和学术性为其生命力所在,因而在题目上就应突出这一点,其本质是写作者对问题或事物的看法、主张和评论,是自我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新鲜而重要的事实的报道或批评,其突出特点是“新鲜”、“重要”。“新鲜”是指有所发展、创造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风尚等以及包括不同与于常规、常习的异常现象。“重要”是指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而言的。从技术层面上讲,要求交代清楚有关人、事、时间、地点、事因和结果等;从文风上讲,要求鲜明、准确、通俗、朴实和生动。由此可见,新闻稿的内在要求与毕业论文是有本质区别的,其题目的拟定是直观的,见题知其事。所以,在毕业论文拟题或命题时,要把二者区别开来。不仅如此,二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也是有较大差距的。因而,不仅在内容写作上,把二者区别开来,而且要在语言用词上,也要区别开来。

4、明确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别。写作论文就要使用一定的工具来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而这一工具就是资料。例如:研究对象是一本书,那么,所使用的工具则是另外一些相关的书。可见,占有资料和把握资料的多少,对问题的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资料占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占有什么样的资料即占有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才能更为准确科学以及研究问题更有深度更是知之不多。因此,为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与质量,区别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手资料也就是原始资料,举例来说,如果以“邓小平经济思想”为题写作论文,那么,第一手资料就是《邓小平文选》、邓小平讲话原稿以及邓小平讲话录音等。可见,第一手资料是某一资料的原本属性,没有他人的评述或渗透他人观点偏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当然,第一手资料的界定也有相对的一面,如以“邓小平经济思想源泉”为题写作论文,那么,第一手资料则是邓小平从中得到灵感和启发的那些书籍与文章。

与上述情形不同的则为第二手资料。概括地讲,就是他人占有第一手资料所得出的研究结果、评论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译文则是第二手资料,译文的原版则是第一手资料。摘编是

第二手资料,是第一手资料的片段集合。由此可见,在明确这两者的区别后,在写作论文时,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占有哪一类资料更为重要。

5、明确提纲与目录的区别。在毕业论文定稿后,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混淆目录和提纲的区别,认为提纲和目录是一回事,从而使论文的格式不规范,不符合要求。因此,对此必须加以区分清楚。

提纲是写作论文之前的构思或拟写作的思路,是写作论文的框架图或设计蓝图,其任务是把谋篇布局结果与素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纲要性文件资料,并作为写作的初步依据。可见,提纲是论文写作前的工作内容。在论文写作中,根据提纲进行写作,并在写作中不断修改完善提纲,是一种动态的形式。目录是文章正文前所列载的目次,是全文内容层次和内容的反映,是论文写作完成后的定型表现,是一种静态形式。提纲与目录的的区别正如一项写字楼工程,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施工图为“提纲”,交付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分布图为“目录”。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是不能混淆的。依此,在论文写作时,其依据只能叫做提纲,论文定稿后,其放置正文前的只能叫做目录。把握这一差别后,就可避免出现论文格式不规范的问题。

6、明确前言和内容提要的区别。对于写作毕业论文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基本上是第二次写作论文,因而,往往存在前言与内容提要一致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把前言和内容提要相混淆了。关于这一点,必须加以明确。

前言亦称“前记”、“序”、“叙”、“绪”、“引言”等,是由作者或他人写作,刊印在图书或文章的正文前面,有时也可成为独立的文章,用以说明写作的宗旨、缘由或目的、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编写体例等,或对内容加以评述。毕业论文前言与此一致,只不过是要求作者自己亲自写作,且字数与段数少一些,一般控制在200—1000字之间。

内容提要是对所写作的图书或文章的内容、特点的简明扼要的介绍文字,因而又称内容简介、内容说明等。其目的在于帮助阅读对象准确地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内容及价值作出判断,其规格一般为200—400字,其形式包括概括型、描写型、说明型和评论型等。作为经济类毕业论文,一般采用概括型即以非常简单的线条勾勒文章的全貌。

7、明确毕业论文的标题与内容分层标题的设计格式要求。在毕业论文的评阅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论文结构或格式不规范,需要加以明确。标题是毕业论文的“姓氏”,是以最精练的语句表达文章内容所指。因此,标题应写得简练鲜明,一般不超过20个字。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包括总标题、副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其标题的设置一种是直接揭示论点,如《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一种是点明论题的范围,如《论国债风险》。总标题的句式常采用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或祈使句的形式。副标题的设置—是为了指明该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宗旨,对正题进行补充、说明或解释。例如:《总结改革实践探索完善之路———〈安徽农村税费改革实践与探索〉简介》;二是那些明显带有争鸣或商榷性的论文。如《也谈财政的公共性一一兼与某某教授商榷》;三是为了强调该论题所研究的某个侧重点。如《抗击“非典”创新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分标题就是论文内容的分层,其设置是为了清晰地显示出层次,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文章及其内容。分设层次标题一种是用少量精确的文字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冠于本部分第一行上方正中央,有的还加上一、二、三„„等顺序;一种是仅在本层次第一行上方正中央用数码一、二、三„„等表示,起到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若分标题采用一、二、三„„等顺序,则其以下数字格式为(一)

1、(1)①,不能搞乱层次数字符号。

8、明确注释中的夹注、脚注和尾注的区别。注释是作者对毕业论文中的要注释的相关内容或引用的字、词、句加以必要的解释和注明来源出处。其与参考文献是有不同的。注释的方式有三种:夹注、脚注和尾注。

夹注就是在要注释的相关内容或引用的字、词、句后加括号,在括号中写明注文。一是在括号中标明作者、年月,如,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助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化保障事业(郑功成,2000.9)。二是在括号中标明作者、著作或文章名称、出版社、页码。脚注就是在所要解释的对象的页码下端加注。一页中只有一段引文的,在引文末端的右上角以小字号标明“注”或者数字符号。引文在两段以上的则要标明序号,必须以页为单位。尾注就是将注释全部集中于文章的末尾或最后一页。但一定要在被注释对象的后面加上①、②、③或(注1)、(注2)、(注3)字样的注释号码。

9、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区别。大多数同学对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关系并不是很清楚的,从而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必须加以明确。

论点是论文所要表达的主旨,即中心思想。写作毕业论文,关键是要提出一个新颖、鲜明、正确的观点,用以表明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看法与主张,反映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对一篇毕业论文的评判,首先就是看其论点如何。任何一篇毕业论文,如果其论点不明确、不清楚,就必然造成材料不能说明观点、观点与材料互相矛盾。

论据是作者在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毕业论文写作之前,作者总是采集、占有大量的材料,那些在进行写作时被选用到文章中来的材料,就是作论据用的。论据分为三类:一是事实材料,指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包括人、事、物和数字、数据,等等。二是理论材料,指已为人类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所验证了的言论材料,包括

经典著作、寓言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等。三是敌论材料,是指在论文写作中供作批驳的反面材料。

论证是为了阐明一个主张或者证明一个观点,需要举出一些事实与道理作为其根据,来证明这一主张或这一观点正确性的思维过程。论证是通过论证方法来体现,而论证方法就是把论点与论据有机而巧妙地联结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论文整体的手法。论证方法一是立论,就是作者运用各种论据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的一种做法。二是驳论,就是根据自己已掌握的事实材料与理论材料来分析批判对方论点的虚假性或论证的不能成立,从而来确立自己正确的论点的一种论述方法。

在整个论证过程中,论点是统帅、是灵魂,提出“要说明什么”,即是被说明或证明的观点;论据是基础,回答“用什么来说”,即是说明或证明论点的理由、依据;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是将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的纽带与桥梁,是将论点从论据中推导出来的方法和手段。

10、明确论文的格式层次顺序要求。在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评定时,会发现一部分同学对论文的格式顺序不清楚,因而其论文格式就不规范,对此要加以明确。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格式顺序安排可分为七部分,每部分都须另起页,即不同部分内容不得设置在同一页。第一部分为封面,设置在首页。第二部分为评语页。

第三部分为目录页。一定要注意在目录设置中,凡是目录中的最小层次应该保持一致。第四部分按下列顺序编排。(1)标题。(2)作者。在标题的下方署写自己的名字。(3)摘要。(4)关键词。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对文章内容起着决定作用的词语。一般选用3~5个关键词。关键词一般应放置在“摘要”之下、正文之前。作者要在“摘要”下面空1~2行,空两格写上“关键词”字样,然后再分别写出本文的关键词。(5)前言。(6)正文。(7)结论。亦称结束语,是对毕业论文全文的论点作总结性说明,这一部分视情况而设定,一般也可不写。第五部分为注释。

第六部分为参考文献。亦称参考书目,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一般应列出主要书刊和网页上文章的目录作为参考文献,置于文尾。一般顺序为:作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杂志名称,出版年月或期号。

第七部分为鸣谢,这一部分一般可不写。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篇2

一、特色选择题

例1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12题)设函数f(x)=ex(2x-1)-ax+a,其中a<1,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0使得f(x0)<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简评:本题虽然是一个导数应用问题,但如果无视选择题特点,单靠导数会很繁琐.另外, 笔者认为本题立意也在于考查函数增长快慢的知识,检测考生的直觉意识.

对于a=3/4,为探究f(x)=ex(2x-1)+3 4 (1-x)的图象与单调性特征,我们先分析函数y=ex(2x-1).由y′=ex(2x+1),可知它在区间(-∞,-1 /2 ]上是单调递减,在区间[-1 /2 ,+∞)上单调递增,当x=-1/ 2时.根据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增长 快慢的知识,y=ex(2x-1)的图象以x轴的负半轴为渐进线;再结合当x=0时,y=-1,当x=1时y=3e,作出其图 象,如图1.因此,函数的图象以直线y=3 4 (1x)向左上的方 向为渐近 线,再结合函 数y= ex(2x-1)与y=3 /4 (1-x)在区间(0,+∞)上增长的快慢,可绘制函数f(x)的图象,如图2.其中,因此a=3/ 4满足题设,否定选项C,故选D.

例2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12题)设函数f′(x)是奇函数f(x)(x∈R)的导函数,f(-1) =0,当x>0时,xf′(x)-f(x)<0,则使得f(x)>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1)∪(0,1)

(B)(-1,0)∪(1,+∞)

(C)(-∞,-1)∪(-1,0)

(D)(0,1)∪(1,+∞)

解析:令δ(x)=f(x)/x(x≠0),由题意知δ(x)是偶函数.由δ(-x)=δ(x),得δ′(-x)=-δ′(x),即导函数δ′(x)是奇函数.由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当x>0时,δ′(x)<0,所以δ(x)在(0,+∞)上单调递减. 又δ(x)为偶函数,由对称性知δ(x)在(-∞,0) 上单调递增.再由f(-1)=0,得δ(-1)=δ(1) =0,所以当x∈(0,1)时,δ(x)>0,f(x)>0, 当x∈(-∞,-1)时,δ(x)<0,f(x)>0.所以不等式f(x)>0的解集是 (- ∞,-1)∪ (0, 1).故选A.

简评:本题把函数的奇偶性与导数应用融为一体,基于导数运算考查考生构造函数的能力,以及借助几何直观探究函数性质的基本技能.

二、特色填空题

例3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16题)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 ∠B= ∠C=75°,BC =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

解析:如图3,作出四边形ABCD,连结BD,记∠CBD=α, 则0°<α<75°,∠ABD=75°-α, ∠ADB=30°+α,∠BDC=105° -α.

在 △CBD与 △ABD中,分别应用正弦定理,得

令15°-α=t,则-60°<t<15°,可得

,易知其在定义域内为递减的,所以,即

故AB的取值范围是

简评:上述解法是把已知边BC和欲求边AB通过两个三角形关联建立目标函数,其定义域易于确定,计算稍显繁琐.如果连结AC,如图4,引入∠BAC= α,可用正弦定理简捷建立目标

例4 (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6题)设Sn是数列 {an}的前n项和,且a1= -1,an+1= SnSn+1,则Sn=_______ .

解析:把an+1=Sn+1-Sn代入an+1= SnSn+1,得Sn+1-Sn=SnSn+1,即Sn+1(1-Sn) =Sn.由a1=-1,得S1=-1,S2=-1/2,继续推导,得S3= -1 /3 ,S4= -1 /4 ,….假设

简评:本题也可以 这样求解:由,再讨论Sn≠0.若存在某个n0∈N*,使得Sn0Sn0+1=0,则必

即依次继续 下去,得到an=0(n∈N*),这与a1=-1矛盾.

所以Sn=-1/n(n∈N*).

三、特色解答题

例5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20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y=x2/ 4与直线l:y=kx +a(a>0)交于M,N两点.

(Ⅰ)当k=0时,分别求出曲线C在点M , N处的切线方程;

(Ⅱ)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k变动时,总有∠OPM=∠OPN?说明理由.

(Ⅱ)存在点P(0,-a)满足条件∠OPM =∠OPN.

记M(x1,y1),N(x2,y2)(x1<x2),则证明∠OPM=∠OPN,即证kPM=-kPN.

简评:本题注重检测考生化归与转化技能, 需识别出题 设条件∠OPM = ∠OPN的本质———两条直线关于x轴对称.有幸的是此题正好是笔者的拙著《高校自主招生十二讲》(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中的一个结论(详见第七章第一节).当然,本题也可以按照斜率直接求出目标点:设所求点P(0,t),由kPM+kPN=0,得,即,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 上式转化为,即t=-a,即所求点为 P(0,-a).

无独有偶,2015年北京卷解析几何解答题碰巧以椭圆给出类似的设计,本质上都是选用两角的正切构建角相等的代数条件,但是北京卷涉及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可以直接以比例建构对应的代数条件.

例6 (北京卷第19题)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21/2/2 ,点P(0,1)和点A(m,n)(m≠0)都在椭圆C上,直线PA交x轴于点M .

(Ⅰ)求椭圆C的方程,并求点M的坐标 (用m,n表示).

(Ⅱ)设O为原点,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直线PB交x轴于点N.问: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OQM= ∠ONQ?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Ⅰ)由.再由椭圆过点P(0,1),得b=1,所以椭圆

由题意,得直线PA:y=(n-1) /mx+1.

(Ⅱ)由题意,得B(m,-n),所以把点M坐标中的“n”换成“-n”,即得N(m /(1+n ),0).

设满足条件的点Q(0,t)(t≠0),由条件 ∠OQM= ∠ONQ,得Rt△ONQ∽Rt△OQM (如图5).所以OQ2=OM·ON,即t2=m/ (1-n) · m/( 1+n)=m2/(1-n2).再由m2/2+n2=1,得t2=2.

故存在满足 题设条件 的点Q (0,21/2)或Q(0,-21/2).

例7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20题)已知椭圆C:9x2+y2=m2(m>0),直线l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记线段AB的中点为M .

(Ⅰ)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Ⅱ)若l过点(m /3 ,m),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 若能,求出此时 直线l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析:(Ⅰ )设l:y=kx+b(bk≠0),记A(x1,y1),B(x2,y2)(x1<x2).

(Ⅱ)由直线l过点D(m /3 ,m),得k>0.

由(Ⅰ)可得OM:y=-9/ kx.

因为四边形OAPB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即x1+x2=xP,所以

故四边形OAPB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此时k=4-71/2或k=4+71/2.

例8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21题)已知函数f(x)=x3+ax+1/ 4 ,g(x)=-ln x.

(Ⅰ)当a为何值时,x轴为曲线y=f(x) 的切线?

(Ⅱ)用min{m,n}表示m,n中的最小值, 设函数h(x)=min{f(x),g(x)}(x>0),讨论函数h(x)零点的个数.

解析:(Ⅰ)f′(x)=3x2+a,如果a≥0,则f(x)是单调递增函数,与x轴相交,不相切,所以a<0.令f′(x)=0,得

f(x),f′(x)随x的变化情况列表如下:

若切点是极大值点,则f( (-a/3)1/2)=0,无解.若切点是极小值点,则f( (-a/3)1/2)=0,解得a=-3 4.

(Ⅱ)由(Ⅰ)中表格可理解函数f(x)的图象的升降情况,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f(x)与y=g(x)的图象,如图6所示, 两者总有一个交点P,点P与直线x=1的位置关系是影响函数h(x)的零点个数的一个要素.令f(1)=0,得到a=-5 /4.

记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N,结合动态图象,得到有以下结果.

上述五个 结论依次 对应于图 象7,8,9, 10,11.

简评:本题以数学直觉立意,检测同学们数形结合的自觉意识、过硬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清晰的运算求解能力.

例9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21题)设函数f(x)=emx+x2-mx.

(Ⅰ)证明:f(x)在(- ∞,0)上单调递减, 在(0,+∞)上单调递增;

(Ⅱ )若对任意x1,x2∈ [-1,1],都有|f(x1)-f(x2)|≤e-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Ⅰ)证明:f′(x)=memx+2x-m.

因为f″(x)=m2emx+2>0,所以f′(x)在R上单调递增.

令f′(x)=0,得x=0.列表如下:

故f(x)在 (- ∞,0)上单调递 减,在 (0, +∞)上单调递增.

(Ⅱ)由 (Ⅰ)可知,当x1,x2∈[-1,1]时, |f(x1)-f(x2)|max=max{f(-1)-1,f(1)-1},所以题设 条件等价 于

令当且仅当x=0时,取“=”,所以δ(x)是增函数,列表如下:

所以条件(*)化为以下两种情形.

情形一:当x≥0时,em-m≤e-1,记g(x) =ex-x,x∈[0,+∞),则g′(x)=ex-1≥0, 所以x∈[0,+∞),g(x)是增函数,且g(1) =e-1.所以0≤m≤1.

情形二:当x<0时,e-m+m≤e-1,记h(x)=e-x+x,x∈(- ∞,0),则h′(x)=1-e-x<0,所以x∈(- ∞,0),h(x)是减函数, 且h(-1)=e-1.所以-1≤m<0.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篇3

一、史地政三学科单独命题,文综统一考试

2009年天津高考文科综合改变了以往政史地综合命题的组卷方式,采用了各学科单独命题、统一考试的方式,就是政史地三科各自单独命题、分值相同满分100分,按照政治、历史、地理三科顺序组卷,在150分钟内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科答题顺序作答,这种组卷方式一是使得各个学科命题更加自主灵活,二是体现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

二、命题更加突出能力立意要求

2009年天津卷地理试题在保持了以往“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考要“积极引导教学,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命制的试题,有几方面变化值得关注。

1、试题设计突出地理文字和图表信息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在各种示意图的设计上较之往年更加侧重分析、判读能力,如选择题的第1、2小题和6、7小题以及第8、9小题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第7小题突破了一般统计图表的设计思路,重点考查了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运用必要地理知识的能力。

2、区域地理试题设计侧重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

在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说明中,有一个重大变化是将“世界地理分区的内容,作为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背景及素材”。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综合题的第13小题巧妙地将“田纳西河流域、鲁尔区莱茵河流域”的图文案例材料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试题没有要求学生记忆教材中原有知识机械作答,而是在提供了大量的地形、气候图表信息和相关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这样的试题设计必将对今后高中地理教学带来重大影响,特别值得教师进行研究和反思。

3、提问涉及的地理知识有一定拓展性,试题答案较为开放

2009年天津高考地理综合题的相当一部分参考答案提供了1~3个接近或相似的答案,主要原因是试题的设问比较灵活,正如考生出了考场后的感觉“不是依靠记忆教材就能回答正确”,需要结合题目给出的有关信息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4、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选修课考查内容与必修课融合较自然

为了更加积极地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天津的考试说明要求文科班学生选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两门课程,且这两门课程在高考中的比例约占20%。从试题设计中看,这两部分教材的知识考查不是孤立进行提问的,而是以学生熟悉的京津冀地区为背景,与必修课程整合在一起设问。例如,利用天津北部地区近几年日益兴旺的“农家乐”旅游为题材设问,使得考生感到亲切、轻松,但同时也需要结合情境独立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也必将引导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更加注意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

三、考核内容突出主干知识,试题难度适中

2009年天津地理试题的设计依然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天气系统、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产业布局、地图的知识及判读、区域开发与治理、洪涝灾害原因分析、旅游地理评价、城乡规划等。

总体看来,试题的设计符合“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命题指导思想,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新题型”。从考生作答情况看,今年试题的难度比近几年略低。例如,地球运动的知识只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而且不需要考生经过大量复杂的计算或画图才能解决问题;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也在提供了足够背景条件的前提下设问,不需要考生花费时间猜测这个地区究竟是哪里。

四、保持了天津试题的鲜明特色

2009年的天津地理试题保持了近几年自主命题的“天津特色”。例如,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景观图、以家乡的区域背景和区域发展为案例、注重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考查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思维过程等。综合题13题第二问的设计思路在近几年的天津试卷中多次出现,这种“结构式”的问题组织方式对学生调动、归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五、对试题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篇4

解读人: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数学高级教师郭秀玲

大纲精解:打牢基础关注变化

今年理科数学高考大纲的变化不大,但文科学生需要注意了,今年高考文科数学将增加“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3个专题,这3个专题是否选考及选考专题的内容和数量由各省自行决定。

从考纲看考试内容和考查深度变化不大,学生复习时要注意稳中求变,重视基础知识的回归。

命题预测:应用题莫忽视现代背景

一般考纲中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应引起注意,比如今年文科数学中增加的选考内容。此外,学生还要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不要忽视结合现代现实背景的应用题的自我训练。

高考数学命题主要有两类:知识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综合性试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达到一定的深度,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数学思想又是数学知识运用的高层次的体现。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是走出思维困境的武器与指南。

备考提示:学生们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是二轮复习,二轮复习实质上是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综合复习,两个专题应紧密结合进行同步复习。其中,知识专题要抓住主干知识及综合专题的复习,加强各板块知识的综合。

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系统化是高效完成二轮复习的关键。在知识专题的复习上,应明确“主体”,突出重点;在方法专题的复习上,要注重串联考点,掌握通法,强化数学思想的运用。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篇5

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三套高考试卷 (两套新课标卷, 一套大纲卷) , 这三份试卷都凸显能力立意, 注重考查核心知识, 全面检测数学思想方法, 题型保持稳定, 注重通性通法.笔者认为这三份试卷供不同考区选用, 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体现了高考对能力要求的一致性.本文就三个解答题给出解答与简评.

例1 (新课标卷Ⅰ) 已知函数f (x) =x2+ax+b, g (x) =ex (cx+d) , 若曲线y=f (x) 和曲线y=g (x) 都过点P (0, 2) , 且在点P处有相同的切线y=4x+2.

(Ⅰ) 求a, b, c, d的值;

(Ⅱ) 若x≥-2时, f (x) ≤kg (x) , 求k的取值范围.

所以, f (x) =x2+ax+2, g (x) =ex (cx+2) .分别对f (x) , g (x) 求导数, 得

f′ (x) =2x+a, g′ (x) =ex (cx+2+c) ,

f′ (0) =a, g′ (0) =2+c.

∵函数f (x) 与g (x) 的图象在点P (0, 2) 处的切线方程均为y=4x+2,

故a=4, b=2, c=2, d=2.

故f (x) =x2+4x+2, g (x) =2 (x+1) ex.

(Ⅱ) 按题意知, x2+4x+2≤2k (x+1) ex, ∀x≥-2.

取x=-2, 得k≤e2;取x=0, 得k≥1.

所以, 得必要条件1≤k≤e2.

下证充分性:设1≤k≤e2, 令δ (x) =x2+4x+2-2k (x+1) ex, x∈[-2, +∞) , 则δ′ (x) =2 (x+2) (1-kex) .

当k=e2时, δ (x) =x2+4x+2-2 (x+1) ex+2, δ (-2) =0, δ′ (-2) =0, δ′ (x) =2 (x+2) (1-ex+2) <0, ∀x∈ (-2, +∞) , ∴δ (x) 在[-2, +∞) 上递减,

所以, 当x≥-2时, δ (x) ≤δ (-2) =0.

当1≤k<e2时, 令δ′ (x) =0, 得x=-lnk∈ (-2, 0], 列表如下:

∴当x≥-2时, δ (x) ≤δ (-lnk) =ln2k-2lnk= (lnk-2) lnk≤0.

故当1≤k≤e2时, f (x) ≤2kg (x) .

综上所述, 当且仅当1≤k≤e2时, f (x) ≤kg (x) 成立.

另解:把条件“当x≥-2时, f (x) ≤kg (x) ”去掉x=-1, 再分成两段,

∴列表如下:

故δ (x) 在区间[-2, -1) 内的最小值是e2, 在区间 (-1, +∞) 内的最大值是1, 由 (※) 得到k的取值范围是1≤k≤e2.

例2 (新课标卷Ⅱ) 已知函数f (x) =exln (x+m) .

(Ⅰ) 设x=0是f (x) 的极值点, 求m, 并讨论f (x) 的单调性;

(Ⅱ) 当m≤2时, 证明:f (x) >0.

f (x) =ex-ln (x+1) , x∈ (-1, +∞) ,

令δ (x) = (x+m) ex-1, x∈ (-m, +∞) , 则δ′ (x) = (x+m+1) ex>0, 所以, δ (x) 在 (-m, +∞) 上递增, 且δ (2-m) =2e2-m-1≥2-1>0.

∴存在x0∈ (-m, 2-m) , 使得δ (x0) =0, 列表如下:

故对一切x∈ (-m, +∞) , 均有f (x) ≥f (x0) .

其中“=”成立的条件是x0=-1, 但0=δ (x0) =δ (-1) = (m-1) e-1-1, 即2<e=m-1≤1, 矛盾!故“=”不成立.

故当m≤2时, 必有f (x) >0.

另解:当m≤2时, f (x) =ex-ln (x+m) ≥ex-ln (x+2) , 所以, 欲证f (x) =ex-ln (x+m) >0, x∈ (-m, +∞) , 只需证明:ex-ln (x+2) >0, ∀x∈ (-2, +∞) 即可.

下面我们基于函数δ (x) =ex-ln (x+2) 的水平切线, 完成证明.

∴存在x0∈ (-1, 0) , 使得δ′ (x0) =0.

∴当x∈ (-2, x0) 时, δ′ (x) <δ′ (x0) =0;

当x∈ (x0, +∞) 时, δ′ (x) >δ′ (x0) =0.

综上所述, 命题得证.

(Ⅰ) 若x≥0时, f (x) ≤0, 求λ的最小值;

解: (Ⅰ) 按题意, f (0) =0,

(Ⅱ) 对任一正整数n, 有

评注: (1) 三个试题都以导数应用能力立意, 突出对学生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重要数学思想以及运算求解等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 凸显对核心数学知识技能的检测.

(2) 通过上述多种角度探究, 笔者发现这三个题目都留有基于“凸凹性”立意的痕迹, 以不同函数在一个点处的切线立意构建试题, 但“凸凹性”隐蔽得好, 使得试题能够专注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通性通法的考查, 文字表述得通俗简练, 降低了学生理解的困难, 也使有些学生因竞赛先知“凸凹性”而占不到便宜, 专注于对数学探究和构建能力的考查.

(4) 三个题目题型完全延续以前相应试题的形式, 例3增加了一个用函数不等式证明数列不等式, 内容更丰富一些.笔者以为这个题似乎缘于下面的试题:

(Ⅰ) 用a表示b, c; (Ⅱ) 若f (x) ≥lnx在[1, +∞) 上恒成立, 求a的取值范围;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篇6

今年的试题,在选材和命题上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1.选材注重人文性和教育性,选材注意贴近社会和时代,注意体现课改的精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要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引导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柯灵的这篇散文,的确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乡上情结”中所包的已不仅仅是一种对故乡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蕴了中华民族可贵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源。试看今年“非典”时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动人场面,不正是一个有力的注脚吗?

2.设题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测试目标明确,题目的立意、情境、设问的角度、表述的方式合理、有效、准确、简洁。这既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又对课堂教学实际也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以21题为例,该题题干是这样表述的:“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了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节,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题干的内容其实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概述了第四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出了思考问题的依据,最后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的设问有很好指导与暗示作用,符合现在中学生的实际,符合正常的阅读思维流程,有助于引导考生将思维逐步深化。从本题考查的内容而言,涉及到了文章的内容、主旨、章法等各方面,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是近年来在阅读命题上的一个突破。这样的题目也是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

3.答案注重严谨性与灵活性,忠实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以文本的语言材料为出发点,使主观性试题有了一定的客观性标准,但又留给考生一定的发挥余地。比如19题和20题,从设题上就使其答案具有了相对客观的限定,考生必须从第二段和第三段出发,进行归纳和概括。参考答案的设计简洁严密,但对与考生而言则只强调意思正确即可,留给了他们自主组织语言的空间。再如21题,只要把握了结构上对前文的照应,表达上对主旨的深化这两个基本点,考生便有了非常灵活的发挥空间。当然,就当前的教改形势而言,试题答案的开放性还是不够的,比如第22题,是否可以取消选择题的题型,从鉴赏的角度出一道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从而去考查考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去考查他们的创造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结合上述分析,今年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可以给我们如下一些启不:

1.要增强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这种意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根据上下文语意、语境进行理解、分析和鉴赏的意识;二是篇章意识,即从文章的整体思路、结构等大的方面进行分析鉴赏的意识。关于第一点人们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共识,第二点则是我们在今后的阅读训练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显然,今年的第21题在这方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要加强阅读思维能力训练。只有掌握了思维规律,才能保证无论平时阅读还是应试做题成竹在胸。思维方式一般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思维的一般规律是:话题、阐述、结论(抽象思维)或印象、细节、感受(形象思维)。文章就是这个思维规律的反映,古人所谓“起”、“转”、“承”、“合”也就是这个意思。“起”是话题或印象,“合”是结论或感受,“承”“转”就是阐述或细节,这分别反映话题核心矛盾的两个方面,由“承”到“转”就写出了矛盾性质的转变,而文章也正是在这种矛盾性质转变中表现出作者的观点。只有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对这一规律有了深刻感知,分析问题才会更自如,结论也会更深刻。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篇7

(编者注:200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真题及参考答案见本期赠卷,听力音频见本期提供的免费MP3下载)

听力

200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听力部分的题型大体可归纳如下表:

(说明:第7小题看似是考数字,但实际要靠推断才能得出答案,所以归入了推断题中)

从左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高考英语听力还是以细节信息题为主,数字题比例继续下降,但推理题的比例却大幅度上升。由此可以看出,高考英语听力的趋势是增加推理题的数量,这要求大家在备考时除了要重点培养捕捉细节的能力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推理能力训练——这些能力实际上也是对阅读能力的一种提升。平时练习听力时,大家一定要着重培养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听录音前一定要先阅读题目,这样,把握细节题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对细节掌握后,再进行拓展,搞定推理题。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一直是考查语法项目的代表题型之一,那高考英语的单项选择题一般都考哪些语法项目呢?大家不妨一起看看下面这个近三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所考查语法项目的列表。

从这个列表我们可以看出,单项选择基本上涵盖了高中阶段所学的所有语法点,而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景交际等语法项目几乎每年必考,是热点所在。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必须把语法基础打扎实,还要特别重视对一些重点语法项目的掌握。比如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第29题:

29. The wet weather will continue tomorrow when a cold front ______ to arrive.

A. is expectedB. is expecting

C. expectsD. will be expected

【解析】A。考查时态及语态。从句的主语“a cold front”与“expect”之间存在着动宾关系,故应该用被动语态,排除B、C两项。再者,when引导的从句中需用现在时态表将来,而不是用将来时态表将来,所以A项正确。

【方向解读】时态和语态都是现在高考的重点语法考点,每年的难题也大都会出在时态和语态上,所以,把这类题型学会、弄懂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今年的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部分还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即词汇题的考查力度有所增强。全国有部分省市专门在单项选择中设置了多达5个的词汇题。这就意味着,大家备考时,还应对词汇,特别是同义、近义词的辨析特别注意。比如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第34题:

34. After studying in a medical college for five years, Jane ______ her job as a doctor in the countryside.

A. set outB. took over

C. took up D. set up

【解析】C。考查动词短语辨析。先来辨析四个选项:set out表“出门,出发;着手……”之意,为不及物动词短语;take over表“接收,接管”之意;set up表“建立,创建”之意;take up表“从事;占据空间”之意。再结合题干给定的语境:简在医学院学习5年后,开始在乡村当医生。四个选项中只有“take up”可以表示从事某个职业。所以选C。

【方向解读】这类题型是近年中考、高考英语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中的热点问题。对大家来说,应对这类题型,应该从归纳总结形近、义近的词着手,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对比记忆,以达到最好的辨析效果,从容应对辨析题。

完形填空

全国卷I的完形填空文章一直采用的是记叙文,今年也不例外。作者讲述了自己在一家餐馆做服务生的经历,由其间经历的一件事情,吸取教训:要时刻小心仔细,不应该太相信自己。文章整体比较容易读懂。在题目设置上面,大部分题目均为细节理解题,即完全可以通过一句话或者空格周围的两三句话找到答案,顺利解题。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语法、词汇知识以及理解文章的能力。语法,主要考查对固定搭配的掌握;词汇,则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而理解文章,则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文章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选取今年全国卷I完形填空中的一部分,做一下分析。

Before I knew it, the41was full of people. I moved slowly, 42every step. I remember how43 I was when I saw the tray stand near the tables, it looked different from the one I was44 on. It had nice handles (手柄), which made it45 to move around. I was pleased with everything and began to46I was a natural at this job.

41.A. kitchenB. street

C. restaurantD. table

42.A. mindingB. changing

C. takingD. saving

43.A. angryB. calm

C. sadD. happy

44.A. fixedB. trained

C. loadedD. waited

45.A. slowerB. lighter

C. quieterD. easier

46.A. believeB. agree

C. regretD. pretend

【解析】

41. C。由第一段叙述可知,“我”在餐馆工作,当然应该是来了很多客人,餐馆很快挤满了人,其他答案均不符合逻辑。

42. A。该处描述“我”在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样子:慢慢地走,小心自己的每一步,唯恐出错。Change表变化;take表挪动;save表节约;只有A项与后面的step搭配“mind one's step”才能表示留意自己的脚步,与该语境符合。

43. D。由这一段叙述及“I was pleased with everything and....”以及上文提及的“I still felt a little hard to carry the heavy trays”可知,“我”很高兴看到桌旁边有托盘架,因为这可以让自己的服务更轻松。

44. B。由第一段叙述可知,“我”在正式上岗之前,经过了几天的培训,这里提及的托盘架较以前的托盘架不一样,显然该托盘架是以前培训和练习时用的托盘架。其他答案均不符合。

45. D。由该句话的叙述可知,该托盘架有手柄,这理应让“我”在服务的时候来回走动更容易,故用easier。

46. A。由后文的“I was a natural at this job”以及文章结尾最后一句“不要太相信自己”可知,此时“我”非常自信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

阅读理解

今年全国卷I的阅读理解与往年相比,在词汇量、选材、题型设置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题目设置仍是以细节题、推理题、主旨题等常规题型为主。不过,整体上来说,今年推理题的比例有所增加。文章选材还是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同时也出现了应用文等其他文体。可以说,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阅读理解题没有特别的变化,一切保持稳定。

A篇: 一篇记叙文,作者讲述自己多年以后再见到自己的父亲的情形。文章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现在作者发现父亲较以前相比,变化非常大。多年以后,作者终于看到了父亲容易相处的一面,自己现在跟父亲的关系更像朋友了。56、57、58是细节题,59是词汇题。

56. Why did the author feel bitter about her father as a young adult?

A. He was silent most of the time.

B. He was too proud of himself.

C. He did not love his children.

D. He expected too much of her.

【解析】D。细节理解题。依据文章第二段“As a child I loved him; as a school girl and young adult (成年人) I feared him and felt bitter about him”及后文的“He seemed unhappy with me unless I got straight A's and unhappy with my boyfriends if their fathers were not as 'successful' as he was”可知,作者的父亲对自己期望太高,D项正确。这类题型在高考中是出现最多的一种题型,而做题的关键在于忠实原文。

B篇: 本文讲述了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水果——菠萝。讲述了其经过Del Monte Gold公司的改良,产生了新的品种,口感很好,而且还有保健功能,一上市就十分畅销的过程。又讲了其他公司看到该品种的菠萝市场广阔,纷纷开发类似的菠萝,Del Monte Gold公司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将其他公司告上了法庭,但没有胜诉的经历。四个小题均为推理题。

60. 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the new type of pineapple is __________.

A. green outside and sweet inside

B. good-looking outside and soft inside

C. yellowy-gold outside and hard inside

D. a little soft outside and sweet inside

【解析】D。推理判断题。依据文章第二段中的“The new type of pineapple looked more yellowy-gold than green. It was slightly softer on the outside and had a lot of juice inside.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this new type of pineapple was that it was twice as sweet as the hit-and-miss pineapples we had known.”可知,该品种的菠萝与原来的菠萝相比,外面略软,里面更甜。故D项正确。

C篇: 这篇文章的题目主要为细节理解题。语篇大意为:抓到了或钓到了鱼,如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或不想带回去吃掉,该怎么办呢?当然应该放掉。但为了保证放掉的鱼能够存活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东西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D篇: 这是一篇应用文,介绍了几种好的度假方式,并阐述了各自的好处及特色,题目大都要求进行信息查找。

E篇: 这篇是对一本书的内容及作者的介绍。Edward Wilson写了一本关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书,书中介绍了Edward Wilson对于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的看法,并号召我们人类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

短文改错

今年全国卷I的短文改错还是传统的类似学生习作的文章,考点还是那些经典的考点:固定搭配、代词、时态、单复数、连词、介词、冠词等。不过今年考查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有部分题目还需要理解全文的意思后才能做出解答。

书面表达

今年全国卷I的书面表达延续去年的风格,还是一篇提供要点式的作文,难度可以说和去年持平。不同的是,今年的书面表达虽然是提供要点式的,但要点的内容并没有给出,而是需要考生自己发挥的。因而,今年的书面表达也可以说是一篇半开放形式的作文。下面,我们就结合一篇范文,看看如何在高考英语写作中取得高分。

分析题意,我们可以归纳出文章必须包含的几个要点:

1.自我介绍2.信息来源 3.祝贺生日 4.感谢照顾 5.索取照片 6.合适的结尾

下面来看参考范文:

Dear Sir/ Madam,

Greetings from China!

1I'm Li Hua, a student in Sichuan. I've been a panda lover since I was a child. 2About three years ago, I was delighted to learn that Baiyun gave birth to her daughter Sulin. And I've been watching her grow on your website. Now she's going to be three years old. 3I'd like to wish her a happy birthday and 4to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 for your hard work, because of which Sulin and her parents are living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in the US.

5By the way, could I have a photo of Sulin taken on her third birthday? 6Thank you very much in advance.

truly,

很明显,首先范文中六个要点一个不少(见范文中的数字标示),做到了要点齐备——这保证了写作得分的档次不会太低。在这个基础上,这篇参考范文还具有以下优点:

1. 文章结构层次分明,使用了过渡连接词,如:and、now、by the way;

2. 句型多样化,没有出现句式相同的短句,过多的简单句或者简单句的并列;

3. 使用了较为高级的词语和语态,如“was delighted to”、“have been watching”;

4. 使用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型:比如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

没有语法错误和单词拼写错误、要点齐备且具备以上这些优点,这篇范文的得分能低吗?

大家在备考书面表达时,如果已经做到以上几点,还希望分数有所提高,不妨试着适当使用一些倒装、强调、感叹等强势句式,为文章增添一些亮点。

全国高考天津数学试题(文数) 篇8

一、反对猜题押题的旗帜一贯是鲜明的

2016年高考前夕, 各种数学复习资料汗牛充栋, 声称可以猜到高考真题的模拟卷更是铺天盖地.在资料如此泛滥的环境下命制高考题, 为了有意识地回避这些资料, 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体现国家高考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 坚决反对通过猜题押题来应对高考数学, 从考试指挥棒的功能看, 2016年高考数学 (全国新课标Ⅲ卷) 试题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真正全面规避了考前对高考数学的各种猜测与各种模拟.

例1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 绘制了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 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

(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

(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 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5个

解:由图象可知, 0℃在平均最低气温区域的内部, 所以,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 故A选项正确;七月的平均温差大于5℃, 一月的平均温差小于5℃, 故B选项正确;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大约为10℃, 所以,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故C选项正确;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为六、七、八三个月, D选项错误.

说明:本题是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Ⅲ卷文科数学第 (4) 题, 也是理科数学第 (4) 题.该题不涉及高中数学知识, 考前的所有资料和模拟题也不曾提及.从解答过程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给出的“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 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几乎不超出小学数学的范围.由于考生缺乏解决新颖问题的意识, 一些考生连读题的耐心都没有, 一看题目表面比较新, 比较“怪”, 就完全放弃了.还有些考生用头脑中的数学问题类型来“框”“套”, 由于“框”“套”不成功, 最后只能望题兴叹.就这样, 一道既不需要“想”, 也不需要“算”的小学数学题, 最后成了2016年云南省高考数学12个选择题中得分比较低的题目.

可见, 随着人们对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高考数学试卷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全新的问题, 这是高考命题的必然趋势, 考生要有接受、解答新题的思想准备.

面对这种与高中数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新题, 考生必须能够静下来读懂题意, 弄清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要素, 利用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逐步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数学问题.否则, 就像该题一样, 即使问题很简单, 学生仍然摆脱不了失分的厄运.

考后统计结果为:

从2012年开始, 云南省的高考数学卷中, 几乎每年都有一至两道看似与高中数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试题, 谁能猜到呢?

例2定义“规范01数列”{an}如下:{an}共有2m项, 其中m项为0, m项为1, 且对任意k≤2m, a1, a2, …, ak中0的个数不少于1的个数.若m=4, 则不同的“规范01数列”共有 () .

(A) 18个%%%%% (B) 16个%% (C) 14个%%%% (D) 12个

解:由题意可知, a1=0, a8=1, 则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正确选项为C.

说明:本题是2016年云南省高考理科数学第 (12) 题.问题本身及解答方法超出了所有资料和模拟题的预测, 解答这样的问题, 用初中数学中的列表法或树状图显然更有效, 与高中数学有什么关系呢?

自1999年开始, 高考大纲明确指出高考数学是能力考试.从此, 高考数学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能力立意最基本的追求就是创新.因为模仿与数学能力的定义格格不入.然而, 数学教学的现实往往会使考生对高考数学产生误解, 甚至对考试题型、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卷内容、形式、结构与难易程度等形成思维定式.所以, 高考数学无论是内容、形式、结构还是难易程度, 都有意识地规避各种复习资料对当年高考数学中所谓“重点”“热点”的预测, 也都有意识地否定学生头脑中通过训练形成的关于当年高考数学的种种期待.这是由高考数学是能力考试这一性质决定的, 具有必然性, 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左右.

当前, 高考招生各个方面都提倡实施阳光工程.因此, 2016年云南省高考数学试题从内容、形式到难度都与大家的期望大相径庭, 这不仅体现了高考数学是能力考试这一性质, 而且也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以这样预测, 在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以及各方面又好又快地发展的今天, 高考数学更加突显能力考试这一性质, 加之招生考试各个方面都要全面体现公正、公开与公平, 这些都将导致反对猜题押题成为高考数学命题的主旋律, 试题的内容、形式与难度都要服从这个主旋律.

1999年立体几何没有出现大家期待的“串联填空”解答题;2000年的应用题没有以国企改革、医疗改革为背景命题;2001年文、理同考了一道复数方面的解答题;2002年出现了先大胆猜想, 然后以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的新题型;2003年没有出现折纸问题;2004年立体几何试题从形式到内容以及难度都超越了各个方面的预测, 选择题共12个, 而不是众多“权威内部”消息所猜测的10个;2005年的数列试题;2006年的三角函数试题……2016年几乎整份试卷的内容、形式和难度都与社会上的各种预测出入很大.这些都在有针对性地否定人们关于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的种种猜测.

2003年, SARS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全国各行各业, 学校教学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势下, 没有哪个地方预测到高考数学会那么难.同样, 在大力倡导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2012年, 又有谁能够预测到数学课标卷会那么难呢?

人们对1999年以来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但每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 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难易程度, 都与考前预测出入很大, 可以说这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否定考前的各种预测.这一点, 一直是数学教育界公认的全国卷高考数学的一大亮点, 也是与其他省市单独命制的试题相比最为显著的优势之一.

其实, 早在1999年, 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就明文指出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 只是把数学作为考查能力的素材, 这一规定也就成了日后命题方面反对猜题押题的制度与技术保障.

纵观1999年以来的全国高考数学试卷, 难度、内容的形式与结构都突出了这一亮点, 即规避考前有关考试猜测与各种应试热点的因素, 因此, 老师们在复习备考2017年云南省高考数学时, 从指导思想上就要坚决摒弃各种道听途说的猜测, 更不能迷信许多资料对高考数学试题的种种猜想, 以及所谓的“权威”模拟题, 而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 这才是提高学生高考数学成绩行之有效的捷径.

二、强调数学教科书的工具与示范作用

高考数学是基础考试, 与数学竞赛有本质区别.其基础性的一面表现在阅读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与方法都是数学科学中非常典型且通用的, 而不是孤立的解题技巧.高考数学的基础包括数学教科书中的知识、结论、思想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教科书是高考数学内容、形式及其结构的主要载体.考生要想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说到底, 就是要运用数学教科书所涉及的结论与事实、思想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它们建构成纵横联系、泾渭分明的整体网络结构.也就是要解决好“是什么 (知识结论问题) , 为什么 (知识联系问题) , 怎么用 (能力表现问题) ”三个层次的问题.2016年云南省高考数学中任何一个问题的解答方法, 都可以用教科书的理论体系阐述“是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这个问题要用这种方法”, 许多问题直接源于教科书, 这些都表明2016年的高考数学特别重视对数学基础的考查, 即强调教科书的工具与示范作用.

有些考生在一些容易得分也应该得分的问题上失分, 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弄清楚“是什么”这个问题, 犯了似是而非的错误;也有许多考生会背具体的结论但不会用, 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不清楚“为什么”这个问题.考生普遍反映2016年的高考数学试题看似不难, 阅读参考答案也感觉很简单, 但在考场上, 为什么就想不到相应的解法呢?说到底, 还是因为考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 对数学教科书上的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例3下图是我国2008年至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单位:亿吨) 的折线图.

(Ⅰ) 由折线图看出, 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与t的关系, 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Ⅱ) 建立y关于t的回归方程 (系数精确到0.01) , 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解: (Ⅰ) 由折线图中的数据和附注中的参考数据, 可得

因为y与t的相关系数近似为0.99, 说明y与t的线性相关性很强, 从而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与t的关系.

所以, y关于t的回归方程为:

将2016年对应的t=9代入回归方程得

所以, 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约为1.82亿吨.

说明:本题是2016年云南省高考文科数学第 (18) 题, 也是理科数学第 (18) 题, 属于线性相关系数及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这一部分的典型问题, 在数学教科书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它与下题同出一辙.

例4 (2014年云南省高考理科数学第19题) 某地区2007年至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 (单位:千元) 的数据如下表:

(Ⅰ) 求y关于t的线性回归方程;

(Ⅱ) 利用 (Ⅰ) 中的回归方程, 分析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 并预测该地区201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附: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

题目本身已经明确地告诉考生解决问题要算哪些量, 同时还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 从解答过程看, 只需要把有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本来应该是个简单问题, 但由于我们不重视数学教科书, 加上这类问题2014年云南省高考数学曾经考过, 在很多教师眼中, 这类问题除了要求考生机械地进行计算, 几乎没有考查考生其他方面的数学能力.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今天, 有谁能够猜到这样的题会成为2016年云南省高考数学的解答题呢?因为没有思想准备, 这个题目自然也就成了难题.难到什么程度, 请看统计结果:

本题得分不高, 笼统地讲是数学基础不扎实, 实质上是考生对数学教科书不熟悉.

在数学家眼里, 数学的本质绝对不是孤立的问题与解法, 而是一套理论体系与思想方法.学习数学, 核心就是要构建一套理论体系与思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 更要讲道理, 通过分析典型例子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 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 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在数学家眼里, 高中数学教科书是高中数学理论体系与思想方法的教育形态的载体.

只有吃透数学教科书上的例题、习题, 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 以不变应万变.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单纯地考查背诵、记忆的内容, 但认真分析高考数学试卷,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 而教育部考试中心数学学科的负责人多次指出高考数学的每一个问题都源自教科书.

高考试题千变万化, 异彩纷呈, 但无论怎样变化、创新, 都是基本数学问题的组合.所以, 对基本数学问题的认识, 基本数学问题解答模式的研究, 以及对基本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 都是数学复习课的重心.多年的高考试题表明:基础题、中档题不需要题海, 高档题靠题海也解决不了.在复习中, 切忌“高起点、高强度、高要求”, 所谓“居高临下”, 往往投入很大, 却收效甚微, 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 切实抓好“三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最基础的知识就是最有用的知识, 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用的方法.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 夯实基础, 以课本为主, 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 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 揭示其内在联系与规律, 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深化知识的过程中, 切忌孤立地对待知识、方法, 而应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 纵横比较、综合, 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 融概率与统计、代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简易逻辑基础、计算机基础于一体, 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高考数学试卷上所谓的难题、综合题, 并非无从下手, 更不会“偏”和“怪”, 也都遵循一定的规则.从高考数学是能力考试这一性质来看, 高考数学中的难题、综合题也都是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引申的基础上命制的.

当前, 许多教师不重视数学教科书, 更不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这是导致考生不会使用教科书的关键因素, 也是影响考生高考数学分数的重要因素.

高中数学教科书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纲领性、抽象的规定具体化.可以这样讲, 高中数学教科书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数学内容的载体, 学生学习数学基本上是以数学教科书为主要依托.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是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制定的, 它们之间没有什么矛盾, 但功能不同, 因此, 会有一些不同之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是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依据, 而《考试大纲》只是为高考的需要而制定的, 因此, 课程标准的覆盖面比考试大纲更广一些.比如说, 有一些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但未必需要考试.如, 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与难题的简介, 一些历史人物、数学历史发展情况的介绍, 以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这些都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对一个人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高考数学不需要也不可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考查.这是因为就学生目前的知识基础而言, 难以真正理解这些知识, 而如果只考查一些表面的东西, 鼓励学生简单地死记硬背, 则不能考查学生真实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 显然, 这不符合高考数学以考查能力为主这一宗旨.

同样, 有些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但是由于受到考试形式和规模的限制, 高考无法进行考查, 如,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有关研究性学习中的动手实验和探究能力等.也正是因为如此, 才有必要制定《考试大纲》.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 要想正确地指导学生备战高考, 弄清《考试大纲》的要求很重要.但是, 一个人许多方面的能力是相互关联的, 有些内容, 虽然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中没有明确要求, 但对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和深刻程度, 提高学生在考场上的应变能力很有用, 从而对提高考试成绩也有间接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 在复习时也不能完全丢开不管.

所以, 在高考数学备考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数学教材为依托, 指导学生全面复习, 对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没有列出的内容, 不必过分深究.不过要注意, 从2004年开始, 高考数学的题目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类题目有意识地关注并考查考生的主观态度, 以数学教科书为素材, 考查考生对教科书的掌握程度, 对于那些根据典型问题与方法构建的“陈题”, 重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与方法的积累, 即通常所说的对数学基础积累的考查.另一类题目考查较为深层的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自己已经积累的基础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通常所说的对数学基础应用的考查.前者与数学教科书关系较紧密, 直接打下了教科书内容的烙印;后者基本上是从数学教科书的内容引申出去.因此, 依托数学教科书不等于捆死在教科书上.

上一篇:写诗有感散文下一篇:艺术学院科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