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卷解析

2024-06-05

高考历史全国卷解析(共8篇)

高考历史全国卷解析 篇1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Ⅰ卷)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别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判断出,D选项正确。A、B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C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匠”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高,B错误。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判断,C错误。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的结论无法得出,D错误。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B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错误。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正确。A、B、D的结论都无法根据材料得出,“确定了”“认清了”“消除了”都是完成时,片面解读了材料或者完全错误地解读了材料,跟材料意思不符。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答案】A 解析: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共将要成立的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既可以积极争取承认又不急于争取承认,因为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A正确。西方国家只是试探建交可能性,不能说明放弃支持国民党,B错误。C选项无法体现,新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标志着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新中国积极争取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不急于获取西方国家的支持,D项错误。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根据漫画采矿的信息,结合1953年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实施初期,D选项正确。A项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B错在“开始”二字。C项是在1965年。

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具有人文精神,D正确。A、B、C选项根据材料都无法体现。而且根据所学知识,雅典民主属于奴隶制民主政治,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度,保留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实行财产等级制,承认了贫富差别。

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正义者同盟的名称、口号(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都发生了更改,且名称、口号、目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说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在1848年,故B错。工人阶级开始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故C错。社会主要矛盾应该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D错。

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A说法错误。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D说法错误。

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8信息可以看出,增加的成员国主要是亚非国家欧美国家和大洋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因此A正确。BCD选项结论无法从图中信息得出。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

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24-28:CDABC 29-33:CADDA 34-35:BA

41.(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42.略

45.(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46.(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美法采取缓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

47.(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高考历史全国卷解析 篇2

2014年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三份试卷很平稳, 就选择题与填空题而言, 相比往年, 今年的试题出现一些变化, 其中新课标卷Ⅰ第12小题基于三视图加大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 另外两份试卷基于“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条件”突出考查转化与化归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导数应用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解法, 供读者参考.

试题1 (新课标卷Ⅰ) 如图1, 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 长为1, 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 则该多面 体的各条棱中, 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

解析:本题考查视图能力, 要求考生会根据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通常运用长方体模型帮助想象构建, 突破难点.

如图2, 基于正方 体构造出 三棱锥D ABC, 取棱BC的中点E, 连结EA, ED, 容易算出最长的棱是

评注:基于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是三视图知识点的最高要求, 在复习中应重视长方体或正方体模 型对辅助 发展空间 想象能力 的作用.

试题2 (新课标卷 Ⅱ ) 设函数, 若存在f (x) 的极值点x0满足,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A) (-∞, -6) ∪ (6, +∞)

(B) (-∞, -4) ∪ (4, +∞)

(C) (-∞, -2) ∪ (2, +∞)

(D) (-∞, -1) ∪ (1, +∞)

解析:本题考查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和极值点的求法, 其中整数参与运算求解是难点.

评注:由题设得到的不等式“存在整数解k”, 这不同于“对一切整数k恒成立”, 因此, 要以左边关于整数k的取值对实数m加以限制.

试题3 (新课标卷Ⅱ) 设点M (x0, 1) , 若在圆O:x2+y2=1上存在点N, 使得∠OMN=45°, 则x0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

解析:如图3, 记B (0, 1) , C (1, 1) , 则当x0=1时, 点M即为图中的点C, 取点N为点B, 有∠OMN = ∠OCB=45°;

当|x0|>1时, 在圆O上任取一点N, 都有∠OM1N < ∠OM1B<∠OCB=45°, 即在圆O上不存在 点N, 满足∠OM1N=45°;

当|x0|<1时, 有∠OM2B>∠OCB=45°, 从而在圆O上存在点N, 使得∠OM2N=45°.

综上所述, x0的取值范围是[-1, 1].

评注:本题是填空题, 因此不需要陈述解法, 结果应该容易得到.若要完整地表 述出解法, 则要基于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 才能设计出精致的解答.

试题4 (大纲卷) 若函数f (x) =cos2x+asinx在区间 (π/6, π/2) 上是减函数, 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 .

解析:本题考查函数单调性的条件, 通过导函数化为不等式恒成立的参数条件, 为严谨起见, 下面分类求解.

综上所述, 所求实数a的范围是 (-∞, 2].

评注:本题也可 由导函数f′ (x) =-2sin2x+acosx= (a-4sinx) cosx, 得到函数f (x) 在区间 (π/6, π/2) 上递减的充分条件是a<4sinx, x∈ (π/6, π/2) , 即a≤4sinπ/6=2;否则a>2, 则f′ (x) 在 (π/6, π/2) 上开始一 段取负值, 即f (x) 只在 (π/6, π/2) 的开始一段是递减的, 这不符合题设条件, 舍去.

高考历史全国卷解析 篇3

材料一

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解析】直接阅读材料,概括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即可。

【答案】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解析】注意两则材料附注的时间信息。分析原因要结合1946年的时代背景,从抗战后的形势、国共力量对比、民主力量的壮大、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二战后的世界形势等角度分析。分析原因主要依托所学知识(教材内容)。

【答案】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

【答案与材料的关系】

[材料一\&材料二\&第(2)问第一小问答案\&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由各党派自行提名\&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2)——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2),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1),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2),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2)……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解析】本题需要解读材料并结合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内容来回答。注意材料中的“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以此来对比《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回答本题既需要分析材料,又需要依托教材内容。

【答案】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从“措施”和“目的”两个层面对比作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解析】结合凯恩斯主张提出的背景,即一战的教训,以及材料中“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所体现的欧洲一体化精神、“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体现的可能引发战争等角度分析。

【答案】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種罂粟,煎熬烟膏,开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

(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

【解析】阅读分析材料,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

【答案与材料的关系】

[\&材料\&答案\&认识\&大为风俗人心之害\&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海口守巡员弁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腐蚀官吏\&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弊将何所终极\&白银外流危及财政\&措施\&查禁海口洋船\&严禁走私进口\&嗣后如有……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拿获究办\&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只准易货,毋许易银\&不许以银易货\&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惩办吸食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

【解析】回答评价类试题一般要一分为二,既要分析其积极性,又要分析其局限性。因为本题提供的材料无从体现道光禁烟政策的“缺陷”,新课标教材也没有涉及,致使多数学生无从答出其局限性。

【答案】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

Ⅱ备考建议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继续保持了往年“取材自由、形式灵活”的特点,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全方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大多数题目,学生只有做到对各册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并调动考纲要求的多种能力,采用多种技巧,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命题人员注重题型创新,突出能力考查(如必考部分的观点评论题对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检测学生信息提取、知识迁移、语言组织、价值判断等综合能力,加强对学生思维层次的考查。与去年的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尽管继续“超越教材”,但非选择题部分的某些参考答案能从教材中寻找到“痕迹”(去年的试题答案几乎无法从教材中寻找依据)。针对新形势下高考试题的特点,笔者对今后的历史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拓宽认知空间,开拓历史视野。

新课改实施以来,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就历史学科而言,全国共推出四套新课标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原为大象版)。四种版本的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写人员对课标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历史观点不同等原因,导致四种版本教材的素材取舍、内容详略、语言表述甚至史学观点等方面有较大出入。新形势下的高考不可能以某一版本的教材为主,高考考的是“历史”而不是“历史书”,这已成为命题人员和相關研究人员的共识。当前的高考命题出现了“去教材化”的倾向,离“课本”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进一步扩大学习的空间和领域,挖掘相关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尤其要拓展课标所包含的隐性探究知识。有鉴于此,建议同学们适当关注一下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以弥补只使用一种教材存在的的知识缺失和观点偏颇。此外,学习时要留意新的历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努力拓宽知识视野(历史小论文题,继去年突出“全球史观”之后,今年侧重体现了“文明史观”——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2.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不要盲目搞“题海战术”。

历史史料浩如烟海,高考命题常命常新,高考试卷尤其是历史科目不可能出现陈题旧题。所以,实行题海战术耗时费力,盲目做题未必高效。虽然新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任何考试策略、技巧只有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起作用。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条件。

3.注重史料研读,提高感悟能力。

全国II卷高考作文解析 篇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

2020年全国Ⅱ语文卷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在“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对考生的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该作文体现了宏大的时代背景,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及暗含了当下肆虐世界各国的的疫情。引导当代青年去思考自己之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一篇演讲稿,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醒考生对应用类文体的关注,体现了大纲中强调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实用性。

2、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即以一名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这里需要考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材料设置的特定情境。做为世界青年中的一员,中国青年中的佼佼者,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声。因此在语言表述上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演讲稿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富有文采和感染力的文体特点。

3、写作角度:

作文材料一共给出了三个语段:

第一个: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墨子语段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强调不论是个人、家族还是国家之间要相爱,不能独善其身。约翰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外。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和世界都紧密相连。这种大爱的情怀和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关系就具体地体现在下面的两个语段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疫情向中国袭来时,世界毫不犹豫地选择援助中国。“黑夜终将消失”疫情席卷世界时,中国挺身而出地回馈世界。可见,三则语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整体理解,核心思想是团结协作、互相关爱、和谐进步。至此,我们可以选择的立意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辈责无旁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之使命,世界之眼光国家有界,大爱无疆携手同行,未来可期。

4、写作指导:

需要考生关注时事新闻,不能闭目塞听,而且要善于思考,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可以写新冠疫情中国内、国际间的合作,也可以拓展到经济、文化艺术上的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救援等领域。同时,要注重青年人在国家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使命担当,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修养,不仅要做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还要具备广阔胸襟和世界眼光,放眼全球,共同建设地球这个共有的家园。

★ 北京卷解析及范文

★ 最新广东卷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范文浙江卷

★ 山东卷高考作文范文

★ 浙江卷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范文北京卷

★ 2022年福建卷高考作文

★ 江苏卷高考作文范文800字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江苏卷高考作文

高考全国Ⅱ卷数学试题综合解析 篇5

本年度陕西省高考数学试题依然采用全国Ⅱ卷,从大多数考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得100分容易,120分以上难,特别是阅读量的增加,解答题顺序的调整,不难感受到学科素养下命题的导向新变化。

试题特点一:试题相对稳定,顺序有所调整

20试题仍然延续了全国高考数学新课标卷稳中求变的风格,主干知识保持不变。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三角函数” “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六大板块依旧是考查重点,体现了高考对主干知识的重视程度,如理科试题中,概率统计22分、立体几何17分、解析几何22分、纯粹三角17分,参数方程与极坐标10分、绝对值不等式10分。函数与导数37分,导数与三角结合与往年不同,但一、二问难度不大,较往年分值增加,尽管放20题的位置,但难度稳定。变化较大的还是解答题顺序上有调整, 19题由立体几何换成解析几何,与往年相比运算量减小, 20题由常规的解析几何变更为立体几何题,但难度不大,问题的设置常规,证明线线平行、面面垂直及线面夹角的正弦值,只要考生有较好的运算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就能解决。压轴21题的导数问题在预料之中,相比难度略有提高,但第一、第二问容易入手,难度适中,所以可以看到试题在整体平稳的基础上,试题顺序进行动态调整,排列顺序上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试题特点二:创设生活情境 落实科学育人

全国Ⅱ卷发挥学科特色,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真实素材设计数学试题的问题情境。理科第3题(文科第4题)以志愿者参加某超市的配货工作为背景设计,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的网购、配货,是考生身边的真实情境,试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很基本,考生只要读懂了试题内容,运用概率的基本知识便可求得问题的答案,对考生提高获得感及稳定考试心态都有良好的作用。试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体现了对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考查;同时,试题的情境具有时代性,对考生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这些材料试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水平和应用能力,对推理步骤的严谨性,答题过程的条理性,解题过程的探索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试题特点三:聚焦数学思想 突出核心素养

试题整体运算量不大,注重了数学思维的考查,侧重对逻辑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如理科第4、5、7、8、9、10、14、16题等;注重通性通法和对数学思想的考查,淡化了特殊方法、技巧解题,如理科第1、2、6、13、15、17、19 (1)题等。

高考历史全国卷解析 篇6

今年河南语文高考作文题为“跨越,再跨越”,材料以“双奧之城”北京为背景,展现北京从到2022年的发展变化。

更多资料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考满分作文

欲有为

很多人都想做个有为的人,因为“有为”能体现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成果,也最能让自己的努力被他人看到。“有为”,是一个人应该努力达到的一种为国为民奋斗的境界。而行可为之事,则是有为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可为?可为、是法律与道德所允许做的事,是在社会和人们认知下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有为之人、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人,是对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可为能纠正错误的认知,让有为的定义变得正确,让社会对有为的认知变成积极向上的认知。如果社会大环境对于可为之事没有准确的定义,那就不会有“有为”。

可为,还能改变过去腐朽的文化思想、推动有为的出现与发展。错误的文化思想会阻碍有为之人的出现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改变、剔除它们,让有为的出现与发展更顺利。

可为,为有为提供了基本规范。无论怎样,有为都不会超出可为的范围,它们的关系就像地球与太阳,有为之人不会做出超过可为的事。但在可为中,有为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可为,是有为的基础,而有为是可为的发展与进阶。有为的人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可为之事做好。

高考全国卷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篇7

关键词:全国卷,历史,教师,新要求

从2016年开始,福建省高考将采用全国卷进行考试。作为高中历史组教师,要适应从省卷到全国卷的转变确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认为高中历史组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 充分利用教研和大备课组活动时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历史组教研活动每周都要进行,我们会针对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了应对高考试卷的变化,从2015年开始高中大备课组就把教研的主题定为“如何应对高考全国卷”。2015年以来我们高中大备课组主要活动有:第一,全体高中教师深入学习考大纲以及考纲的说明;第二,深入研讨近五年来全国卷的高考试题;第三,每个高中组的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并且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第四,请高中毕业班的教师介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适应高考试卷的变化;第五,在教研时间做高考试卷真题,然后大家共同探讨试卷中的一些题目。通过开展大备课组活动,每个教师都能够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因此,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

2. 历史授课应当依标不依本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教育部为指导高中历史教学而出版的书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根据这一课程标准所通过的教科书有很多版本,其中主要有人民版、人教版和岳麓版这三个版本,每个版本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我认为教材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当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授课,在适当的时候有必要增加一些历史课本中所没有讲到的内容,以此来丰富课标对历史知识的要求。此外在高考复习时还应当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来进行高考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3.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1)强化历史基础知识。只有把基础知识掌握好,才有可能具备相应的学科素养,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抓基础、强落实,必须让学生把一些基础知识牢牢掌握好。因此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鞭策学生及时去复习和识记基础知识。

(2)适当解释历史概念。历史概念对历史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历史概念,教师应当适当解释。在解释的时候,教师应当查阅相关的资料,要确保解释准确且易懂。历史概念的解释也可以放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来理解。例如,在解释“人文主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些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人的地位和价值都得到肯定。所以教师可以作出如下的解释:“人文主义指的是肯定人,注重人性,尊重人存在价值的一种思想。”

(3)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学生学习历史不能单单记某年发生某些事,而要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如果没有历史知识体系,学生很容易遗忘或者混淆一些知识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可以以专题为线索来归纳知识点,也可以打破专题的局限,对几个专题或者几本书的知识进行归纳。

(4)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阶段特征,特别是中国古代史部分。因此教师可以把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也可以以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来介绍其所处时期的阶段特征。

4. 高考复习要把通史复习和专门史的复习结合起来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部分是按照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来介绍的,介绍的实际上是专门史。高中学生学习历史也是学习专门史,学生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学习要分成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学习,学生通史的观念有所欠缺。因此高考复习时加强通史复习是十分有必要的。通史复习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来复习,把古今中外的历史用时间串联起来。教师可以画时间坐标,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标注上去,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更加直观地记住。

5. 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高考全国卷总体难度系数比省卷要大,因此它除了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之外,对教师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高中教师也必须及时去充电学习。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史学方面的理论,还应订阅相关的期刊和报纸,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高中历史教学的工作。

高考历史全国卷解析 篇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名师真题解析

从命题形式上看,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延续了2015年的设计理念,继续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样给出了三个既定角度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避免了考生套作、仿写,甚至抄袭的弊端,体现了试题的稳定性,可谓一脉相承。

从材料内容上看,今年的考题突出比较分析的过程,注重考查思辨能力,明确针对2001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有效学习”“阅读”“实践”等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关注课外阅读,关注生活体验,关注社会现实,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民族自信心、他信力及国家文化软实力。

立意上可以在三条途径中选一条或多条去写,但必须注意三点:第一,内容上可能和别人相同,但技巧上要尽力做到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第二,处理材料时要突出写作要求中“比较”二字,体现辩证分析能力。第三,要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体现综合观照的能力。

具体构思时,可以先界定“语文素养”的概念,化虚为实,把“语文素养”转化为诸如字词句段、语修逻文、语感培养、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等内容,使其对自己写作有利。也可以对三种途径所指内容分别具体化,显示思维的深度开掘能力,如把“课堂有效学习”转化为课本、老师、教学方法、使用媒体、组织形式及评价方式;把“课外阅读”转化为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促进交流、启迪思想、传承文化;把“社会生活实践”转化为做中学、做中悟、做中思,在经历中积淀、在氛围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在挫败中成功、在体验中成长等,然后按此思路从古今中外的人和事中选材,在句式选用上注重整散句和长短句结合,并注重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突围角度一:引用化用内涵丰,反复扣题主旨明

名师支招:想好了文章主题,但苦于语言干瘪,表达不够丰满,内涵不够丰厚;或者惑于主题表达不够清晰。不妨把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文章,或略加改造,起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也可在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反复扣题,让急于抓住文章主题的阅卷老师懂得你的良苦用心。

我读故我醒

□一考生

我读故我醒,当然我所说的阅读不仅仅是读书,还有阅人、历事。

既然艺术起源于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那么,有艺术存在,天地万物于我就变得真实、强烈而深刻;有阅读存在,人类生命意识里那些诸如审美情趣、品德修养、个性思维等沉默的语文素养就会被激活,这种原始的触角就会时刻敏锐。我坚持阅读,所以我永远醒着,哪怕在世界的神经末梢。

沿着人类历史屐履的河流一路行走,一路阅读,语文素养怎会得不到经典文化的浸润?

人类善于阅读自然,创造了历法、圭表、日冕和漏刻,于是有了时间的概念;懂得阅读占卜记录,龟背上长出了汉字,金木水火土从五行中脱胎。于经典的长卷中读“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数和春天一样光鲜明媚的表达方式呼之欲出;读“坎坎伐檀”,一条古铜色的臂膀突然感觉到了铿锵的节奏,并在雨滴敲打瓦罐的韵律中得到了印证;读一双在水湄浣纱的素手,倏然间领略到了那一圈圈柔软线条的流转和奔腾,并从月下婆娑的竹影中,读出了抑扬顿挫的笔致。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通过阅读,音符、节奏、韵律、曲调、线条、色彩、明暗都可感知,触目皆有,俯拾即是。梧桐叶子上长出的宫商角徵羽告诉我一切美的意象都可以用音乐来描绘,并需要一双安静的耳朵来解读;天光云影提醒我注意光影的变幻和比照,波痕和涟漪教给我如何用简单优美的线条勾勒情绪。阅读的慧眼教会我发现他们深藏不语的灵魂。于是,所有的材质在刹那间苏醒了,陶土、冻石、陈木、棉麻、璞玉、青铜……因为阅读,人们的思想愈加深邃辽远,棱角渐渐圆润。于人事上学会了韬光养晦,懂得了以柔克刚;于处世中,便多了胸襟和气度,有了丘壑,有了留白,有了虛实相生。

“我读”意味着一种清醒。未来的大劫难里,唯清醒可保自由。

阅读的世界,我高贵地醒着。

【高分权威解读】

1.引用化用,修辞增色。文章将视角伸向古典文化,或直接引用诗句,或间接化用典故,语言凝练明净而富有表现张力。句式丰富灵活,对偶排比修辞运用自然,朗朗上口,读来令人齿颊留香。

2.定义概念,为我所用。文章从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角度立意,但是对阅读的范畴进行了有利界定——不仅仅是读书,还有阅人、历事。这样其实是对阅读和生活实践两种途径的综合立意,写作更自由。

3.首尾呼应,反复点题。文章开篇和结尾均与题目呼应,起承转合多次反复扣题,或明点、或暗扣、或实指、或虚指,主旨鲜明,中心突出。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19分=总分58分

突围角度二:标题醒目思路清,排比用例对仗工

名师支招:考场作文构思时,担心段落之间层次不清,可采用小标题作为分论点从不同角度来论证;也采用排比用例的方法,用工整的句式集中写一组或几组排比式的材料,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

写不尽语文课堂芳菲情

□一考生

齐聚文房四宝,泼墨挥毫。写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下“莫莫高山,深谷逶迤”,难忘那流香的课堂,丰厚过我的语文素养。

nlc202309081911

难忘的“一”字情结

一个秋雨绵绵、杨柳依依的秋日,小小的我在语文课堂上拿起铅笔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字,那一刻,懵懂的我就深深迷上了那一道道的黑白印记。学书伊始,趴在高高的桌上,费力地握着铅笔,重复着一个个的“一”字,看着那笔迹浸入纸中,仿佛觉得是一个个精灵在纸上舞蹈,心中多了些许莫名的喜悦。后来,语文课堂上学习用毛笔写大楷小楷,每天从“蚕头燕尾”的“一”字世界出来之后,我总是很欣赏手上的斑斑墨迹并闻着墨香,恋恋不舍。曾经的那些课堂,我都记着;曾经的那些纸张,我都留着;曾经的一个个“一”字如一棵棵林中佳木,久久地在我的语文世界中生根发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叫我如何不爱她

每当走进语文课堂,仿佛复原了历史——有时凝重,有时鲜活,是阳春白雪也好,是下里巴人也罢,她都没有胭脂粉黛,也没有娇柔妩媚,而是沉稳持重,在朴素的美中尽显典雅。偏旁部首如泉水叮咚,玉珠滚落,绝非一些仅仅代表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死的符号,它们分明是些充满智慧、充满感情、善歌舞、会呼吸的、活的精灵;字词句段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不仅积淀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还凝聚着丰富的民族心理、民俗风情;语修逻文赋予我们表达意志的权利和自由,超越时空的本领与才能。语文课堂上,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变战争为和平。使我们可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能够浅吟低唱,喁喁私语;帮我们表达了爱心,助我们伸张了正义,叫我怎能不爱你!

十年语文,如花解语

十年之中,从一个个的“一”字到经典名篇,安闲的语文课堂教我字字相析,如花解语;教我哲思理趣,家国情怀;教我端正生活,大气做人。它既记录了我在语文课堂的成长,也见证了我在语文素养上的跨越。陶渊明孤云独去,李太白梦游天姥,苏东坡赤壁酹月,朱自清荷塘漫步,语文课堂的学习使我品到了自然的水流花开与生命的喜乐哀愁,明白了山川草木中藏尽了人世的窈窕美意;姜太公直钩垂钓,曹孟德横槊赋诗,岳武穆精忠报国,毛润之指点江山,密集的语文素养让我领教了风流人物的慷慨与霸气,懂得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与荣光。

一笔,一墨,一纸,一砚。我会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写下去,写好每个字,写好每段人生,用既得的语文素养,坦然面对自己的生命,书写自己的灵魂。但只恐写得下重帘不卷留墨韵,写不尽语文课堂芳菲情。

【高分权威解读】

1.标题醒目,结构严谨。文章题目明确醒目,章节标题生动文雅。结构上以文房四宝打头,以笔墨纸砚结尾,用三个小标题分层述说课堂学习之于语文素养的作用,层层递进,思路清晰。

2.选材独到,内蕴深厚。本文精心选取语文素养中的偏旁部首、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哲思理趣、家国情怀等作为语文课堂学习基点,尤其对小学刚学的“一”字进行了特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提升素养,水到渠成,巧用哲学思想,内蕴深厚。

3.排比用例,对仗工整。作者举例时极尽排比对偶之能事,在第二小节中隔句散对,舒缓流畅;第三小节将八位名人事迹分成两组,组内排比,气势恢宏,说服力强,充分表现了高深的语文素养。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19分=总分58分

突围角度三:句式灵活气势宏,环环相扣说理深

名师支招:担心作文中出现病句被扣分就避免写长句子,尽量多用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句子,长短句、押韵句相间频现,句式就显得灵活多变;在分析问题时,从正反两方面用全面发展的辩证眼光看问题,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方可说理深透,水到渠成。

佳作片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文字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形成素养,受益终生。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三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佳佛心印,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乐观旷达。(《“三境”提升素养,语文浸润人生》一考生)

【高分权威解读】

1.句式整饬,气势磅礴。本文句式灵活多变,多用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相间,押韵句频现。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通过对偶、排比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以磅礴氣势彰显论点的无可辩驳。

2.环环相扣,说理深刻。作者运用系列比喻手法,把语文素养及文化自信比作大厦,把课堂学习比作基石,把课外阅读比作支柱,把社会实践比作华盖,环环相扣,生动形象深刻透彻地说明了三种途径之间的关系,感染力极强。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19分=总分58分

上一篇:关于电子专业求职信下一篇:你幸福我快乐陈怡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