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历史全国卷预测

2024-07-23

2019年历史全国卷预测(共10篇)

2019年历史全国卷预测 篇1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综-物理试题

命题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2018年和2017年相比增加了半定量的题目,考题科学、合理,灵活性较强,整体难度有所下调,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类题型中几乎没有拔高性的题目,但是容易题也偏少,难度中等,所以预计在学科高分段和低分段区分度不大。

一、试题考查的内容

(一)选择题

选择题4力、4电,14-18题是单选题,19-21是复选题。其中15、16、17、18、19、21题6个考点属于每年的必考考点,14、20题2个考点是常考考点,20题是料定的今年的必考考点。力学模块4个题。14题主要考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5题考查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8题考查动能定理或者说功和机械能改变的关系;20题考查双星运动的特点及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关系。电学模块4个题。16题考查点电荷的电场及叠加;17题考查感生和动生电磁感应的规律;19题属于楞次定律半定量的探究题;21题考查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电势差、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功和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实验题

实验题仍然是“小力大电”的模式。力学实验5分,电学实验10分。22题力学实验是测定弹簧的劲度,直接用胡克定律的正比规律,还考查了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23电学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了描点、作图、读表等实验基本功及替代法测电阻。

(三)计算题

24题考查烟花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仍然是以能量为中心考查,掺杂着动量作用的环节,中低档难度。2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大组合场,先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再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洛伦兹力运动求解,复杂性、综合性不大,中偏上难度题。

(四)选做题

选做3-3(1),以状态变化图线给出变化关系,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气体压强的微观决定因素即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压强、做功、热交换问题,难度较大。3-3(2)是一个气体连接体的问题。考查理想气体双气缸等温变化问题,难度较大。选做3-4(1),考查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即光路、折射定律、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3-4(2)以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给出波的传播关系,分析、求解传播。考查机械振动机波,难度适中。2018年的选做题,3-4的一组题比3-3的一组容易些。

二、试题的特点

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纳入必考内容,是考虑完善力学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所以动量和动量守恒在14题中考查动量和动能的表达关系、在24题中动量变化只作为一个物理环节,不以动量守恒为中心命题,这和迎考中预测的方向是一致的。原子物理今年没有直接命题,在25题中出现了氢核、氘核的表达符号,知道表达含义、读出信息条件就可以了。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察的五种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结合国家要求和物理学科特点,高中物理还是着重考察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构建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培育支持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第18题中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等力学规律,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四项考查要求中基础性和应用性在实验题中体现都比较明显,基础实验和探究设计实验相结合,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常识、基础知识,从做得的图线在读取坐标值,这是实际应用。例如,第15题要求考生对物体的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念有深入的理解;第16题考查库仑定律,是基本的典型的问题,而素材却不拘泥于教材。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则主要体现在大题的答题中。例如,第23题以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为情景,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4题考查了能量和动量的作用,算是一个小小的综合。14题以高铁列车为背景材料,这也是中国百姓亲身体验的科技进步;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要求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和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紧密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示物理研究的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2019年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首先,重视考试大纲、新课标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命题的方向。潜心研究2018年的大纲和说明,领会命题改革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认清形势、深化教学、创新教学,尽快适应全国新课标卷的要求。

第二,浏览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知道模块的调整情况,教学要契合新课程标准调整的方向,不要过高抬举动量的地位。第三,深入研究近6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体会试题特点、命题方向,精准教学。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合。

第四,重视基础知识,回归课堂教材。电学复习重基础,力学复习深挖掘,热、原复习找中心,知识分层、习题归类,时效教学。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强化训练,每章复习完学会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和思维导图。

第五,强化主干知识的专题讲座和反复训练,掌握重点模型的分析方法;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题的规范性训练。

2019年历史全国卷预测 篇2

1.从细节入手考查历史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及活用知识的能力

全国卷Ⅰ的试题中,考查了唐代文化、经济南移、民族融合、抗日战争、封建专制、工业革命、美国宪法、世界联成整体等知识点,考查的知识点本身不偏不怪,都是历史学习中的主干知识,但是命题的切入点却很细致巧妙,不易做答。

比如,14题立意明确,即统一王朝对文化交融的影响。唐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故而在文化上也出现了南北交融的特点。唐文化的内容学生们都比较熟悉,所以考题切入点另辟蹊径,细致到了只考具有南方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备选项有:初唐书法、秦王破阵曲、飞天壁画、唐三彩。答案选择的是初唐书法,因为初唐书法三大家主要受东晋王羲之的影响,故初唐书法能体现南方文化的特征。

2.通过新史料、新情境带出历史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

继2008年全国卷Ⅰ历史题出现了11题材料型选择题后,今年的选择题中有10道是材料型选择题。题目中所提供的新史料、新情境分别有:姓氏的来源、中国古代南北户数变化、《天津条约》的条款、李大钊的言论、抗战将领的谈话、法国人的看法、美国宪法的内容、英国记者对工人钟表的报导、针对全球化的言论。

这些新史料、新情境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新”,即新鲜。对学生而言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二是“近”,即贴近主干知识。除了属于文化常识类的姓氏题外,其他题目材料虽新,但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的相关内容,落脚点还是回到了课本知识。新史料、新情境的题目应当说是很符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历史研究本身就是从大量的史料中进行分析、研究、筛选,最后得出历史结论和历史认识。历史也是一门研究型的科学。在试题中出现一些史料(包括现象、言论)让学生判断分析,就是对史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小规模运用,即符合历史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新时代高考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查方向。

3.命题贴近现实,热点问题冷处理,隐性考查

此特点既兼顾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需要,又起到了一定的反猜题作用。粗一看,今年的题热点不明显,而细一看,这套题中还是涵盖了若干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思想解放、民族关系、国共合作、宪法问题、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新中国的建设问题等。

热点问题冷处理的典型是37题(32分),该题考了中国古今的农业税及认识问题。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出了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当年,大家都认为高考一定会考,结果2006年没考,2007年没考,2008年也没考。正当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可能不会考的时候,却在今年突然出了这一道重磅大题,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谁也不能否认三农问题是长效热点。该题有三问题,第一问考查学生对古代税收特点原因的认识,第二问考查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农业税的变化及原因,第三问考查学生对取消农业税的认识。这些问题除了在整体上切合三农热点外,第二问其实是关注了新中国的建设问题,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热点有关;第三问其实是考查了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认识,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热点有关。

热点问题隐性考查的典型是23题、39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明显影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今年的题没有考最热的金融危机问题,却考了金融危机背后所反映的全球化问题。其中23题考了全球化的近期表现,而39题则考了全球化早期阶段之三角贸易。

4.文明史观贯穿始终,体现新课改理念

文明史观是近年来在高考中最常出现的史学范式。文明史观与过去的史观相比,最主要是淡化了阶级斗争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还包括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从今年的高考题来看,几乎所有的题目都体现了文明史观,其中分值最多的是文明的交融、碰撞、影响问题,如唐代文化题、辽夏文字题、“夷”称呼的废止题、全球化题、三角贸易题。

5.继续出现文化常识类题目

从全国卷Ⅰ来讲,2007年首考谥号题,开创了此类题型之先河,2008年考了山水阴阳题,今年则考了司马姓氏的来源。文化常识类的特点是,知识点在历史课本中没有介绍,但是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说应当知道。这对学生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类题的知识通常跟地理、语文等其他学科交叉。

二、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命制的创新性特点

在继承了前几年高考命题的成功取向的同时,今年的高考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有的特点也许并不是全新,只是对原有特点的调整、强化或者延伸,但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

1.文综的考查从拼盘式走向相互交融

自从有了文综考试以来,最为人们诟病的问题之一便是三科的拼盘,名为文综实为不综,各考各的。今年的试题试图改变这种状态。典型的试题为37题第三问和39题第五、第六问。

37题从传统来讲,它是一道纯粹的历史题,但是今年却不一样。其中第三问的题目是: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该题分值有8分之多,答案的四个要点在历史课本中没有,但是政治科都强调过。学生们如果思维转不过弯来的话,只想着从历史的角度发发感想而不是政治思维的角度来答题的话,丢分会很多。学科渗透题很有可能成为以后命题的趋势。

2.在选择题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试题要有区分度和相当的难度。从以往的试题来看,增加历史试题难度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是考查历史的细节,即考查学生容易忽略的课本中出现过的知识;二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今年的试题坚持了这样的方向,如初唐书法的特点在课本中有介绍,属于考细节。农业税的大题考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但是今年的高考在选择题方面比以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但是要历史知识纯熟,还要有较高历史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高分。

如第21题: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这道题的难度在于,答案选中的“共和主义”这个概念在人教版老教材的课文中根本没有出现过,课文中只出现过“共和制度”、“共和国”,而且没有解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了解“共和制度”和“共和国”的概念。按照《新华词典》的解释,这两个词的核心意义是跟“选举”有关。分析此题时,第一,注意题目的关键点为“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和“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第二,根据所学知识,认识到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第三,分析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两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自由、平等、民主都是英美两国标榜的共性。但英国却保留了君主和贵族制,而美国没有君主,不允许贵族的存在,区别就在于美国的原则是共和原则。故排除ABC。第四,共和主义可以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最后选出正确答案B。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2009年的高考选择题难度提高,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一些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仅仅是问题的开始,问题答案的获取更多依靠的是所学的历史知识及历史思维能力。第二,材料不设置阅读障碍,而是重视整体思维能力的考查,对考生提出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第三,题目的立意在于抛弃旧课程时代的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直接考查历史事实的减少,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的内容增多

今年的高考中,从问题项来看,原因类2题(13题“这主要是因为”,15题“主要因素是”),对比类1题(16题)。“材料表明”类3题(17题“这表明当时的中国”,20题“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的法国”,22题“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强调的是”类2题(18题“李大钊强调的是”,23题“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主要、最”程度类4题(13题“主要是因为”,14题“最能体现”,15题“主要因素是”,21题“主要原则是”)。从这些题眼不难看出,高考的命题趋向更多的是考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直接考对史实的了解的题几乎消失。

4.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37题第三问是请学生谈谈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这就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而且分值达8分之多。

三、从2009年全国卷Ⅰ历史题看教学对策

从多年的经验来看,历史科的高考往往走在了中学教师的前面,历史高考的难度及命题方向常常会带动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发展、新变化。2009年的高考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教学应当与时俱进,跟上教改的步伐。

一是在教学中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史观等新的史学范式指导历史教学,重新构建知识系统。二是关注新课标教材,借鉴新课标教材的史学新结构和史学新观点。三是强化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的细节问题、小字及阅读课文都应加强关注。四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教学过程处处留心,引导学生以历史知识来关照、对照现实问题。五是在教学中强化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六是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学”到“想学”,从“学会”到“会学”,从“答问”到“提问”,从“学知识”到“用知识”,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思维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019年历史全国卷预测 篇3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I卷)

理科数学

1.已知集合,则()

A.B.C.D.答案:

C

解答:

由题意可知,又因为,则,故选.2.设复数满足,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则()

A.B.C.D.答案:

C

解答:

∵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3.已知,,则()

A.B.C.D.答案:

B

解答:

由对数函数的图像可知:;再有指数函数的图像可知:,于是可得到:.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则其身高可能是()

A.B.C.D.答案:

B

解答:

方法一:

设头顶处为点,咽喉处为点,脖子下端处为点,肚脐处为点,腿根处为点,足底处为,,根据题意可知,故;又,故;

所以身高,将代入可得.根据腿长为,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可得,;

即,将代入可得

所以,故选B.方法二:

由于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极为接近,故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可估值为头顶至咽喉的长度;根据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是(称为黄金分割比例)可计算出咽喉至肚脐的长度约为;将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相加可得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为,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可计算出肚脐至足底的长度约为;将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相加即可得到身高约为,与答案更为接近且身高应略小于,故选B.5.函数在的图像大致为()

A.B.C.D.答案:

D

解答:

∵,∴为奇函数,排除A,又,排除C,排除B,故选D.6.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下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个阳爻的概率是()

A.B.C.D.答案:

A

解答:

每爻有阴阳两种情况,所以总的事件共有种,在个位置上恰有个是阳爻的情况有种,所以

.7.已知非零向量满足,且,则与的夹角为()

A.B.C.D.答案:

B

解答:

设与的夹角为,∵

∴.8.右图是求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A.B.C.D.答案:

A

解答:

把选项代入模拟运行很容易得出结论

选项A代入运算可得,满足条件,选项B代入运算可得,不符合条件,选项C代入运算可得,不符合条件,选项D代入运算可得,不符合条件.9.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则()

A.B.C.D.答案:

A

解析:

依题意有,可得,.10.已知椭圆的焦点为,过的直线与交于,两点.若,则的方程为()

A.B.C.D.答案:

B

解答:

由椭圆的焦点为,可知,又,可设,则,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得,所以,可知,根据相似可得代入椭圆的标准方程,得,椭圆的方程为.11.关于函数有下述四个结论:

①是偶函数

②在区间单调递增

③在有4个零点

④的最大值为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C

解答:

因为,所以是偶函数,①正确,因为,而,所以②错误,画出函数在上的图像,很容易知道有零点,所以③错误,结合函数图像,可知的最大值为,④正确,故答案选C.12.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在球的球面上,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分别是,的中点,则球的体积为()

A.B.C.D.答案:

D

解答:

设,则

∵,∴,即,解得,∴

易知两两相互垂直,故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故选D.13.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答案:

解答:

∵,∴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的斜率,∴切线方程为.14.记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答案:

解答:

∵,设等比数列公比为

15.甲乙两队进行篮球决赛,采取七场四胜制(当一队赢得四场胜利时,该对获胜,决赛结束)根据前期的比赛成绩,甲队的主客场安排依次为“主主客客主客主”设甲队主场取胜的概率为,客场取胜的概率为,且各场比赛相互独立,则甲队以获胜的概率是

.答案:

解答:

甲队要以,则甲队在前4场比赛中输一场,第5场甲获胜,由于在前4场比赛中甲有2个主场2个客场,于是分两种情况:

.16.已知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的直线与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两点.若,则的离心率为

.答案:

解答:

由知是的中点,又是的中点,所以为中位线且,所以,因此,又根据两渐近线对称,所以,.17.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设.(1)

求;

(2)

若,求.答案:

解答:

(1)

由得

结合正弦定理得

又,∴.(2)

由得,∴

∴,∴

又∴

又∴

∴,∴.18.如图,直四棱柱的底面是菱形,分别是的中点.(1)

证明:平面;

(2)

求二面角的正弦值.答案:

(1)

见解析;

(2)

.解答:

(1)

连结和,∵分别是和的中点,∴且,又是,∴,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平面,平面,∴平面.(2)

以为原点建立如图坐标系,由题,,,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令得,由得,令得,∴,∴二面角的正弦值为.19.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斜率为的直线与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1)

若,求的方程;

(2)

若,求.答案:

(1);

(2).解答:

(1)设直线的方程为,设,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消去化简整理得,,依题意可知,即,故,得,满足,故直线的方程为,即.(2)联立方程组消去化简整理得,,,可知,则,得,故可知满足,.20.已知函数,为的导函数.证明:

(1)在区间存在唯一极大值点;

(2)有且仅有个零点.答案:

解答:

(1)对进行求导可得,取,则,在内为单调递减函数,且,所以在内存在一个,使得,所以在内,为增函数;在内,为减函数,所以在在区间存在唯一极大值点;

(2)由(1)可知当时,单调增,且,可得

则在此区间单调减;

当时,单调增,且,则在此区间单调增;又则在上有唯一零点.当时,单调减,且,则存在唯一的,使得,在时,单调增;当时,单调减,且,所以在上无零点;

当时,单调减,单调减,则在上单调减,所以在上存在一个零点.当时,恒成立,则在上无零点.综上可得,有且仅有个零点.21.为治疗某种疾病,研制了甲、乙两种新药,希望知道哪种新药更有效,为此进行动物实验.实验方案如下:每一轮选取两只白鼠对药效进行对比实验.对于两只白鼠,随机选一只施以甲药,另一只施以乙药.一轮的治疗结果得出后,再安排下一轮实验.当其中一种药治愈的白鼠比另一种药治愈的白鼠多4只时,就停止实验,并认为治愈只数多的药更有效.为了方便描述问题,约定:对于每轮实验,若施以甲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乙药的白鼠未治愈则甲药得1分,乙药得分;若施以乙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甲药的白鼠未治愈则乙药得1分,甲药得分;若都治愈或都未治愈则两种药均得0分.甲、乙两种药的治愈率分别记为和,一轮实验中甲药的得分记为.

(1)求的分布列;

(2)若甲药、乙药在实验开始时都赋予4分,表示“甲药的累计得分为时,最终认为甲药比乙药更有效”的概率,则,,其中,.假设,.

(i)证明:为等比数列;

(ii)求,并根据的值解释这种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答案:

(1)略;(2)略

解答:

(1)一轮实验中甲药的得分有三种情况:、、.

得分时是施以甲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乙药的白鼠未治愈,则;

得分时是施以乙药的白鼠治愈且施以甲药的白鼠未治愈,则;

得分时是都治愈或都未治愈,则.

则的分布列为:

(2)(i)因为,则,.

可得,则,则,则,所以为等比数列.

(ii)的首项为,那么可得:,………………,以上7个式子相加,得到,则,则,再把后面三个式子相加,得,则.

表示“甲药治愈的白鼠比乙药治愈的白鼠多4只,且甲药的累计得分为4”,因为,,则实验结果中“甲药治愈的白鼠比乙药治愈的白鼠多4只,且甲药的累计得分为4”这种情况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而的确非常小,说明这种实验方案是合理的.

22.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

求和的直角坐标方程;

(2)

求上的点到距离的最小值.答案:

解答:

(1)曲线:由题意得即,则,然后代入即可得到

而直线:将代入即可得到

(2)

将曲线化成参数方程形式为

所以当时,最小值为

23.已知为正数,且满足,证明:

(1)

(2)

答案:

见解析:

解答:

(1),.由基本不等式可得:,于是得到.(2)

2019年历史全国卷预测 篇4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31. 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34.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1929~1930年

类别

1930~1931年

烟煤业-12.3-19.1

金属矿业-6.6-18.3

制造业-7.2-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圣人)(仁人)

(智人)

上(愚人)

老尧、舜 孟子

子贡

齐恒公

秦始皇

宋襄

李斯

夏桀

商纣 周文王 屈原 范蠡

商鞅

吕不韦

孔子 荀子 廉颇

韩非

荆轲

陈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 《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题号 24 25 26

答案 D B B D D C C A B A C A

41.(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42.略

45.(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46.(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

47.(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019年历史全国卷预测 篇5

历史评价影响类

1.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 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辨证思想 C.韩非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 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5.有学者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实质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B.容易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C.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D.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权力

6.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主要得益于()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四百人会议

7.古代雅典制度在当时就有人视其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统治。中世纪时期,雅典民主制基本不为人知。文艺复兴后,雅典民主制被西方人重新发现,17~18世纪,民主仍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肯定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界的主流观点。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出()A.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B.历史结论取决于现实的需要 C.历史评价总带有时代性

D.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 8.《西方文化概论》在评价罗马法时说道:“它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反映了极其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属于罗马法中常变常新的动态部分。”这里的“它”指的是()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9.对于二战中的中日战争,一种叫法为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另一种叫法为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对此评价合理的是()A.两种叫法无本质上的区别B.前者凸显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 C.两种叫法都不利于史学研究D.后者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别

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与英国相比,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A.让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 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

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 11.一位历史学家写道:“从民族的历史看,军事失败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缘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文中的“军事失败”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14.“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 C.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D.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进程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美国的对外扩张及战争,美国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美元过剩”的影响是()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标志着美元体系的崩溃 C.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平衡

D.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

16.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高考全国卷英语作文预测 篇6

1.目前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2.骑自行车的益处,如能环保有利健康等。

【参考范文】

Good morning, everyone,

I’m Li Hua from Xingguang Middle School. The topic of my speech is “Let’s Ride Bicycles”.

As is known to all,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ars have become a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 bring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our life. However, they have also caused some problems such as air pollution and traffic jams.

How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s then? As far as I’m concerned, riding bicycles is a good solution. For one thing, bicycles don’t need any petrol and they are energy-saving. For another, bicycles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cause they won’t give off waste gas. What’s more, riding bicycles is a good way for us to exercise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our health.

Therefore, let’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build up a low-carbon city by riding bicycles. Come on and join us!

广东高考全国卷预测作文 篇7

苏轼是处在北宋的后期,这一时期是北宋从鼎盛到衰落的转变时期,作为有自我意识觉醒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在传统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积极的入世,强调作为一个士大夫个人的修养,即用自己的文字去干预社会,达到“致君尧舜上”的艺术理想。另外一方面,苏轼又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现实的逼迫下慢慢屈服,思想中有了倾向于佛老一家的思想,因此我们认为苏轼在饱尝生活和仕途的颠破流离之后,逐渐形成了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苏轼被贬黄州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我们知道的《黄州寒食帖》是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行书作品,被人称之为第三行书,在这部书法作品里,他用惊心动魄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孤苦困顿的情境下百感交集的人生况味,体现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

苏轼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但也仕途不顺几经贬谪,即使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从人生巅峰到低谷,他都坦然面对,没有过多的郁郁寡欢,没有沉沦,没有埋没,而是一往如既的对生活充满着追求,希望和激情,这正是让我敬佩的地方。

他一生的风雨,换来他的泰然一笑;坎坷的仕途,只为造就他的绝美华章。或许仕途并不适合他,换号浮沉的过往,放下也好,仕途只是磨砺了他,他真正需要的或许只是把酒赏月,一世遥。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他那种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我们只是一介凡人,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之。

高考全国一卷英语作文预测 篇8

有些重点中学为了在自主招生或直推中以示公正,往往会公布学生的成绩或排名,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With the adoption of the quality-education policy, many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Meanwhile, many middle schools still find a good way to publicize to scores and ranks to introduce good candidates to key universities fairly. Competition is part of our modern life. If I know the exact position where I am, I will spare no effort to catch up with others. Besides, we will face the pressure that making scores publicized applies to us. We, Senior Three students, have no choice but to adapt ourselves to all the pressure, which helps us develop our full personality. Though no one is to blame except myself if the ranks are made known, test scores are private. In many experts’ eyes, individual student should have his own right of privacy. It’s time for education authority 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to promote quality-education, where every student can really improve himself.

高考英语作文全国卷二预测满分 篇9

When I was very small, I like to read the books withpictures, because I did not know the words.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喜欢看那些有图片的书,因为我还不认识字。

One day, I saw the interesting pictures in the book, Isaw the turtle and the rabbit, but I did not knowwhat it said, so I asked my mom.

有一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有趣的图片,我看到了乌龟和兔子,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讲的是什么,因此我问妈妈。

She told me that the turtle and the rabbit were racing, I said there was no doubt that therabbit would win, but my mom smiled and said the turtle won at last because the rabbit was soconfident and slept for a while and missed the time.

她告诉我乌龟和兔子正在比赛,我说肯定是兔子赢,但是妈妈笑笑,说乌龟最后赢了,因为兔子那么自信,睡了一会,错过了时间。

I was shocked, I learned that lagging behind doesn’t mean lose, if we insist, we will have thechance to win.

我很震惊,我学到了落后并不意味着输,如果我们坚持,就有机会取得胜利。

2019年历史全国卷预测 篇10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商汤将捕捉鸟兽的网去掉三面,体现了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拥护,推翻了夏桀,故A正确。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不是材料主旨。D项对材料解读错误。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由于西汉需要缴纳高额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重农抑商是汉代的重要经济政策,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免除了实物田租,征收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无法操纵税收,其操纵的是物价,D错。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缩短宰相任职时间,分散了相权,目的是防止宰相把持朝政形成专权、加强君权,因此C 正确。增加宰相数量并非扩大二省职权,A错误。B选项并非目的,而是客观上可能产生的效果。D选项的说法与统治者的目的相反。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D正确。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错。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地方督抚上奏,在各国公使面前,利用国际法,与日本进行外交斗争,维护自身利益,是一种近代外交观念,因此D正确。A选项在材料中无反映。B选项错在“已经解体”。地方督抚有向皇帝上奏和建议的职责,并非干预决策,C项错误。

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革命未成功原因:“我党组织之法不善”,俄国革命6年就成功了,就因为“组织之法”好,即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孙中山强调的是学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方法。故C选项正确。孙中山并非信仰社会主义,其目标还是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故A和B错误。D选项并非政党组织方法,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补充说明:此题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孙中山吸取了此前革命失败的教训,借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意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一个像布尔什维克一样团结而有力量的政党。因此改组了国民党,并制订出“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的计划,想通过国民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然后逐渐进行民主改革,最终达到资产阶级宪政目标。

30.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期间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改革: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世代遭受欺凌,突然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自然会激发抗日热情。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抗日根据地”,不难得出A的结论。B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1949年才实现,C项错。D选项过于绝对,错误。

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奶奶和阿姨的尺子,一个做新衣(仍然体现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一个做测量,无法体现“工业化为中心”,故A错。二者都是女性,都是为建设国家做贡献,因此B正确。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兴起,故C错。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村、农民和农业,集中一切资源发展城市重工业,D选项说法错误,且材料无法反映。

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期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解析:根据罗马共和国的时间信息和平民与贵族斗争等信息可以推出,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变革。A选项说法错误,贵族随意解读法律受限制,并非特权取消,当时仍然是奴隶社会,贵族仍享有特权。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颁布,罗马法形成体系,故B错。自由民获得公民权是在万民法时期,D项错误。平民与贵族斗争,成文法出现,贵族随意解释法律受到限制,这一时期属于公民法时期,公民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因此C正确。

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单位:百万)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奴隶贸易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A项正确。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错。材料给出的是“欧洲”的信息,并非英国一国从事奴隶贸易,且“日不落帝国”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黑奴贸易只是之一,故C错。奴隶贸易达到极盛,主要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因此D项错误。

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B

解析:1836年,俄国不属于资本主义,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才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A错。B选项符合题目信息。据材料信息可知,这部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体制之下,社会的黑暗,应该属于现实主义。讽刺的应该是专制体制和人们对专制权力的崇拜,拜金主义无体现,D项错误。

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B

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代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

马歇尔计划40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60-70年代,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植物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订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订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层面统领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宝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

“十年浩劫”是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哦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

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回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方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

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

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作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的创建。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8分)

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

上一篇: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下一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