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24-08-06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共12篇)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篇1

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文题]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解]

显然,题目中的“星空”,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要理解“星空”的含义,首先要了解“星空”的特点。

星空是美好的,它高、远,浩渺而美丽。这些特点象征了人生目标、人生境界、人生理想,也可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伟人。理解了“星空”的特点,就可以构思成文了。

怎样理解“脚踏实地”呢?

今年五四,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李丹琳把自己写下的“仰望星空”赠送给总理时,温总理挥毫相和的便是“脚踏实地”四个大字。

“脚踏实地”是一个过程,实现“仰望星空”的过程,是一种方法,实现“仰望星空”的方法。温总理是希望祖国的接班人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也可把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的立意诉诸笔端。

不能忽略题目当中的“与”字,“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有逻辑关系的,在行文中,二者都要涉及到。可以让二者等量齐观,阐述二者同等重要。也可以偏论一方,或着重肯定“仰望星空”,或着重肯定“脚踏实地”。但无论怎样写,都要对二者有所比较,阐明二者的联系,体现思辨能力。

从材料的选择看,用来论述本题的材料不胜枚举,古今中外,都能包含进去。但是在运用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材料与题目的共同点,深刻透彻地进行论述,而不只是泛泛地叙述材料。

此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使学生能够自由抒发,自由表达。

尽管如此,从阅卷情况看,大部分考生的关注点是自己的人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寥寥无几。所以相似雷同的立意多,创新高远的立意少;材料的选择上比较趋同,古人以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等人为多,今人以刘翔、袁隆平、邰丽华居多,外国人中,大部分考生只知道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牛顿、科比、比尔·盖茨。南此可见,展现高远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选材避免陈旧等,是写好此题的关键。

[佳作展示一]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北京某考生

“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让我们的行动脚踏实地。”

这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脚踏实地的行走。

方向如星空,当我们仰望它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带来高远的志向。脚踏实地是通往目标的道路,只有踏踏实实地走过,才能取得成功。

“星空”与“脚踏实地”同样重要。只注重“仰望星空”,便只会夸夸其谈;只注重“脚踏实地”,则只是埋头傻干。只有将二者调和起来,才能获得成功。

在靠四轮马车出行,靠煤油灯照明的时代,一部靠蒸汽提供动力的车被认为是荒诞的,一盏不用点火的灯是不可思议的,这便是瓦特和爱迪生“仰望”时所看到的“星空”。为了把这些高远的志向变为现实,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实践。被蒸汽烫伤也无所谓,找不到合适的灯丝毫不气馁。他们“脚踏实地”,献身科学,孜孜不倦,在“星空”的指引下,“踏实”地走向成功。

试想,如果没有“仰望星空”,他们何来的灵感?没有“脚踏实地”,又怎能实现理想?他们把二者完美地结合,人类才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灯火”才更加灿烂。

一部电影的灵感可能产生于电光火石间,但把它变成现实却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没错,这就是《阿凡达》——震撼全球的力作。梦幻的潘多拉星球,奇异的纳美人,这些奇思妙想都来自于卡梅隆的“仰望星空”。对影片效果的不断调试,对故事情节的反复修改,10年来,卡梅隆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把美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如果《阿凡达》失去了卡梅隆天马行空的想象,潘多拉星球还会梦幻般神奇吗?如果《阿凡达》失去了卡梅隆的脚踏实地,纳美人也许永远不会诞生。《阿凡达》是卡梅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产物,二者的完美结合让全世界都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仿佛两极,只有把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灵动化为有形,有形映照灵动。

“仰望星空”的机会很多,抓住一颗流星便是梦想的起源;“脚踏实地”的荆棘很多,坚持下来,流星也会发出惊艳的光辉。

我还是想说:“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让我们的行动脚踏实地!”

[点评]

这是一篇思路清晰的考场作文。开头干净利落,辩证地阐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论证有理有据,瓦特与爱迪生的例子虽然不够新鲜,但考生重论而不重述,使得两个老例子充满了新意。《阿凡达》的例子使人眼前一亮,弥补了论据陈旧的缺陷,而且新老例子结合,自然流畅,为本文增色不少。

[佳作展示二]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北京某考生

亲爱的孩子:

你不要笑我“迂”——当今社会通讯是这样的发达,我却用这种古老的方式与你沟通。我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因为我知道,唯有无声才能使我从容。

我看到了你的博文。你说你不适应环境,感到了竞争的激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你很喜欢你们的校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但在新的环境中,你却不知该怎样践行这8个大字。

但丁在《神曲》中说:“神将一对双生花播植于人间,自此黑暗不再,两朵花生生不息。”我对这两句诗曾经感到不解,于是,我选择了回溯„„

当硝烟弥漫在雅典上空的时候,希腊战败了,成了强大罗马帝国的附属国。一个文明难道就这样被淹没了吗?我慨叹着。但历史的画卷却向我展示了这样的图景,一边是罗马士兵贪婪地搬运希腊神庙里的雕像,另一边是希腊人把耻辱掩埋起来,埋头踏实地做他们该做的事。我看到一对双生花在废墟中顽强地盛开。我悟了。

黑格尔说:“一个强大民族的立业之根在于其仰望星空。”一个民族的文明是其最好的武器。是的,希腊人懂得仰望星空,明晰于自己更远大的目标——用灿烂的文明征服罗马。他们虽甘于一时之辱,但从未放弃仰望星空。所以我看到希腊人在仰望星空的远大志向的指引下,脚踏实地地创造着孕育着文明,征服了罗马,获得了独立。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开遍山野。

我的孩子,你现在可懂,神赐予人间的双生花就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啊!

你看,五四那天,温总理在北大校园与学子们促膝长谈;你听,温总理与学子们真情唱和,根植于总理和学子心间的不正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吗?

我想,仰望星空是脚踏实地的前提与基础。我的孩子,你关注过“北京将成为国际城市”的新闻吗?中国政府仰望星空,为北京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放眼未来,北京的前景如浩渺的星空,灿烂广阔。

而脚踏实地作为双生花的一支,是仰望星空的立足点。如果一味仰望星空。而不脚踏实地地做,即便再美的星空,也会成为黄粱美梦。你看现今的北京,在提出国际化的目标后,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努力发展立体城市整体规模。自此,双生花开遍京城的每个角落。

我的孩子,我也希望你能拥有这朵双生花。你当放眼未来,仰望星空;你又当为之拼搏,脚踏实地做事,踏实认真做人。

我坚信你的双生花一定会开得绚烂!

爱你的妈妈

2010.06.07

[点评]

本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双生花”的比喻。“双生花”不但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还贯串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本文充分体现了考生的思辨能力,仰望星空是前提,脚踏实地是立足点,认识比较深刻。虽只举了3个实例,但古今与中外结合,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体现了时代感。但丁与黑格尔的名言穿插其间,把文章有机地串联起来。思路清晰,构思新巧,语言从容老道,富有个性和才情。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篇2

13. (x-y) 10的展开式中, x7y3的系数与 x3y7 的系数之和等于.

解析:直接用通项公式

由通项公式, 得Tr+1=C10rx10-r (-y) r= (-1) rC10rx10-ryr.

令 r=3, 得 x7y3 的系数为 (-1) 3C103;

令 r=7, 得 x3y7 的系数为 (-1) 7C107.

故 x7y3 的系数与 x3y7 的系数之和为

(-1) 3C103+ (-1) 7C107=-240.

点评:对于二项式定理问题, 常常用通项公式Tr+1=Crnan-rbr, 再结合方程的思想加以解决.

14.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Sn, 若S9=72, 则 a2+a4+a9=.

解析1:基本量法

S9=9a1+9×82d=9a1+36d=72, 得 a1+4d=8.

则 a2+a4+a9=a1+d+a1+3d+a1+8d=3 (a1+4d) =3×8=24.

解析2:运用性质

S9=9 (a1+a9) 2=9 (a5+a5) 2=9a5=72, 得 a5=8.

则 a2+a4+a9= (a2+a9) +a4= (a5+a6) +a4=3a5=24.

点评:方程的思想 (即转化为基本量 a1, d (q) ) 是解决等差数列 (或等比数列) 的通法 (如解法1) , 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本题运用性质:在等差数列中, 若 m+n=k+l (m、n、k、l∈N*) , 则 am+an=ak+al, 使问题得以简解.记住常用的性质或结论, 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15.直三棱柱ABCA1B1C1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AC=AA1=2, ∠BAC=120°, 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解析:求出半径

在△ABCAB=AC=2, ∠BAC=120°, 可得BC=23.由正弦定理23sin120°=4, 可得△ABC外接圆半径 r=2.设此圆圆心为O′, 球心为O, 在Rt△OBO′中, 易得球半径R=5, 故此球的表面积为4πR2=20π.

点评:有关球的问题, 主要是切接问题、经纬线、球面距离等三大问题.其解题要点是先画特征图, 利用Rt△, 寻找与R有关的数量关系.

16.若π4xπ2, 则函数 y=tan2xtan3x 的最大值为.

解析1:基本不等式法

t=tanx, 由π4xπ2, 知 t>1, 则

y=tan2xtan3x=2t1-t2t3=2t41-t2=-2 (t4-1+1t2-1) =-2 (t2+1+1t2-1) =-2 (t2-1+1t2-1+2) -2 (2 (t2-1) 1t2-1+2) =-8.

当且仅当t=2时取等号, 因此 y 的最大值为-8.

解析2:配方法

t=tanx, 由π4xπ2, 知 t>1, 则

y=tan2xtan3x=2tan4x1-tan2x=2t41-t2=21t4-1t2=2 (1t2-12) 2-142-14=-8.

当且仅当t=2时取等号, 因此 y 的最大值为-8.

解析3:导数法

由解析2得y=2t41-t2.

求导数, 得y=-4t3 (t2-2) (1-t2) 2.

y′=0, 并注意到 t>1, 得唯一极值点t=2.

故当t=2时, y 取最大值-8.

点评:求最值的常用方法有基本不等式法、二次函数法、导数法等.用基本不等式法时应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哈尔滨市第一二二中学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⑧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解】

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延续了2010年“材料+命题”的样式,在作文的开放性和限制度之间保持着较好的张力,有合理的区分度。该文题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调动起考生的情感体验,写出富有生活气息、有个性的和鲜活的文章。文题的提示文字明确指出了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和自由度,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做出文体选择和立意架构。应该说,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是一个能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好题目。

浙江高考近几年高调反对套话作文,所以学生对细节和个人体验的表现不可或缺。写好这篇文章关键看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平时关注当下,关注自身,体现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好的作文往往是在捕捉生活细节和质感中融入文化反思,使文章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思辨性。

这个作文题的二三个关键词是“我”、“时间”、“成功”。作文材料的内核是“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也就是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成功之路。或者是论述如何才能闯出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成功之路。我们不必固执地将“时间”理解为一般意义的物理时间,可以理解成“人生悲喜成败的故事与体验”。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去立意:(1)“我”的时间里做好“我”该做的事,实现“我”的成功,给未来和他人以启示;(2)在自己的时间里,感悟时间的作用,体会他人的成功,并启迪自己走向成功。(3)在“我”的时间里,叙述自己的生活感悟,以此为起点,在现实生活中做好“我”该做的事;(4)重点写在自己当下的时间里,如何科学有效利用时间,从而把握机遇,耕耘岁月,打理人生,守望“我”的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我”是某一个虚拟的个体。我的时间,指的是现在,是当下,切不可完全写成展望未来。

【考场佳作一】

我的时间

浙江一考生

每一个清晨,我都平静地把自己铺成一张白纸,等待阳光到我的心灵里挥毫泼墨。每一个晚上我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的,然后往里面添加风、星星、萤火虫……总之,尽量添加一些诗意的东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认识自己,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

我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我想要的。有人说,眺望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眺望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没有那么高。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

世上有不计其数的成功者。他们头顶光环,令人艳慕,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然而,那是你想要的吗?人生不是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你自己。有的人的幸福犹如瀑布或山洪,有的人的幸福犹如涓涓小溪。

屋檐上鸽子成群,园子里花团锦簇。你喜爱的小狗,即使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喜欢依偎着你安然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这一切都是我急着要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幸福,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么高速旋转的时光里,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又捡起了什么?看着那些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中步伐匆匆的人们,看着那些尾追在名人背后的追星者,以及盲目模仿复制成功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中储满了名利却丧失了蓝天,他们的耳朵塞满了阿谀却失去了鸟鸣。他们失去了自我,迷失在别人的道路与时间里。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我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

我时常背起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枚或黄或红的绿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忧怨,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的头发……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我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兴高采烈地阐述我简单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就像那水边的蜻蜓。

临风吟唱,翩翩起舞。(本文得分60分)

【满分理由】

这篇作文的出彩,不仅是因为作者很好地写出了在“我的时间”中“我”做了些什么。更重要的在“我的时间”中所悟出了“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而且文笔流畅且富有张力,构思新颖而别致。

无论时光如何匆匆,作者总能安然地在自己的那一份时光里寻觅出自己的幸福。“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作者描写了生活中的细微美丽之处,描述了一种安之若素的幸福。随意之处又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这其实也是一种积极潇洒的人生态度。结尾“临风吟唱,翩翩起舞”,简明、含蓄,暗含了文中“我的时间我做主”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有余音未绝之妙。

【考场佳作二】

我的时间

浙江一考生

懂得,所以相信;相信,所以坚持;坚持,所以自主。成功不在于复制,也没有绝对的范本,只有认清自己,自主“我的时间”,才能成就你独一无二的孤本。

总记得周末的校门口前,总是停满了大小不同的车辆。总有眼神疲惫的学生,一出校门便被急切等待的家长搂进怀里,在拥挤的人群中护着他(她),小心翼翼地送进车里。可我从不。我总爱独自拎着书包,慢慢踱回不算太近的家中。一路上,风声、人潮声、喧语声,浸满久离世俗热闹的我。我总庆幸:这一段真正属于我的时间如此可贵!那些平凡而真实的人世风光,一点点扎进我柔软的内心,平和,安定的心性也在此间慢慢养成。我始终相信“我的时间”能给予我更多的力量,于是,我选择自主前进。

龙应台曾说:“在人生的跑道上,有人在5000米赛跑,有人在百米冲刺。而你却在清晨漫步,你会害怕自己会被淘汰吗?不,不会的。”因你知道自己将在哪里成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无需复制他人的成功之路,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在“我的时间”里做自己该做的事。

高三的自主招生,比起往届,范围大大扩展。身边无数的人,都争相竟取报名资格,无数的人想通过先于高考的自主招生获得大学的敲门砖,但我却安之若素,一心当起了“又宅又独”的乖学生,置身事外。能够平静地看待风潮而不生羡慕的,我想是源于对自己的充分认识与对时间的把握。我深知自己不擅竞赛类的难题、偏题。盲目参加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安心专注高考,用那些“我的时间”弄清每一道做过的试题,为将来从容准备,岂不更划算?

身边的朋友也有笑我傻的,但我只是报之一笑。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讲:“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的确有很多人在自主招生里一举成功,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菜”,盲目跟风,不如相信自己,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里发愤苦读,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平坦大道!

在人生的路途里,很多东西是无法参照和复制的,不要迷信别人的传说,认清自己的心性,不为外物琐事所扰,自主过好“我的时间”,即使头破血流,也能练就铮铮铁骨!有很多东西难以出彩,便是少了自己的东西。作为90后的领路人,我们要认真把握自己的时间,才不辜负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灵魂!(本文得分60分)

【满分理由】

这篇满分作文主要胜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胜在文章视角独特,思辨色彩强。作者能够冷静而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的选择,认为要认清自己,自主“我的时间”,说明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字里行间体现出一种高尚可贵的优质品质与道德情操。

二、胜在文章视野开阔。各种事例能够信手拈来,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分析得法,说理有力,特别是恰到好处地引用龙应台和徐悲鸿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中的素材反映出作者良好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底蕴。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篇4

(适用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

请以“某人推出花茶新工艺,但很快被模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他担心会破坏这一市场。于是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最终规范了市场,自己也成了致富带头人。”为材料,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你感觉怎么样?

【专家点评】

昨天中午语文考试结束后,记者走访了南宁市一些考点,部分学生表示,今年作文主要考的是“创新”、“分享”。对此,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语文教师黄德连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因为不少高校均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热门,但今年的题型立意高,相对于全国一、二卷,学生更容易写出好文章。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黄德连认为,今年的作文主题可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创新与分享”或“创新与共享”;二是“规则与人性”或“准则与人性”。黄德连认为,对于考生而言,很容易能从材料中解读出创新或者分享这一角度,但往往忽略了把创新和分享这两者结合起来分析。“这两个角度最关键的一点是,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创新要有分享,规则里要有关于人性的话题,如果缺乏了其中一个,那就是偏题。”黄德连说。他还认为,考生在审题过程中,可能比较难掌握规则与人性方面的立意,因此相对而言,从创新与分享角度出发的考生更容易在作文上取得高分。

此外,黄德连认为,今年的全国一卷比较难,全国一卷是漫画作文,立意点在于学生能够发掘奖惩背后的教育制度问题,即教育不能只有奖惩,还要培养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而全国二卷的作文题目“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则比较简单,但往往越简单的命题,学生越难写出彩。“语文素养提升的话题选取角度有很多,比较好写,但要把文章写出彩,写出高大上的高雅范,对考生而言有点难。”黄德连说。

【范文】

共创共享共赢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机遇变少了,而是提醒我们该与时俱进,学会合作,整合优化,用最少的资源实现经济的最大化,做到共创共享,最后达到共赢。

材料中的`小羽的创业在受到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下,能够起死回生的关键就是学会共享。把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这是一种有合作的竞争。最后,小羽也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带领团队不断创新,自己也收获了成功。积极参与竞争,同时又有合作共赢的心态,成功之神怎么会不眷顾你呢?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亦没有永远的敌人。我们要合作也要竞争,要成为双赢的群体,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同时人作为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这个社会群体而存在,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更要去肩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个材料也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更多高考作文真题资料共享:

1.河南省高考作文题目点评【热点】

2.今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名家点评

3.20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延续传统生活双线

4.分析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别逼孩子说假话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篇5

语文作文试题评析(60分)---------“照片” 作者:李炳璋(高考研究专家﹑高考辅导名师﹑壹课网王牌名师)

2014年高考第一科语文试题顺利结束,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大家都在热议今年高考的作文试题是什么,我想大家每年都乐此不疲的热议语文作文考了什么,不仅仅是因为作文分值巨大,更多的是因为其社会价值---因为作文题目往往包含着重要社会现象、人们思想态度的一种反思等。

【试题回放】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用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文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点评】

在万众瞩目中201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终于神秘出炉并与大家见面了,今年的材料作文是“照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渐渐的失去了原来一些非常宝贵的传统东西。黑白照犹如人的往事,岁月悄无声的流逝时,往事的记忆也变得模糊,黑白照渐渐泛黄模糊,让人朦朦胧胧的想起曾经的自己。彩照的世界,让人匆忙,无暇去留恋过去的往事,匆匆一看,还未勾起回忆便又回到了匆忙的世界。我不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看到这作文题目时第一反应就是,马伊琍所说的话---且行且珍惜!“文章出轨”事件正逢高考命题期间,这个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这个“照片”在某一程度影射出某些事情。如果考生能以更宽的视角去考虑的话,你可以感悟出,剑指唤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且不要麻木地忘记日本侵华的历史。这个是从这个材料整体感悟出的,不过很少有考生会这样考虑的(这个角度是我比较大胆想出来的)。如果考生能从更“高大上”的角度去考虑的话,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东西被“毁”掉了,如某些城市的发展,拆除了大量古建筑,虽然城市变得更加现代化了,但是当我们细细咀嚼时,总觉得这个城市缺了点什么......当我们看见这些关键词:数码时代,照片,记忆,模糊,稀释,珍惜。换句话说,国家只有能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更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纵观今年广东卷高考大作文试题来看,和往年相比,难度基本持平!

以下立意可以作为参考:(1)且行且珍惜(2)科技与历史的冲突(3)处理好发展中的问题

(4)别让时间﹑科技冲淡了“感情” 【命题特点】

(1)题目新颖,匠心独特,有效的避免了“套作”现象。如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照片”和2013年高考广东省作文“一个富翁和三个家庭的故事”。

(2)另辟蹊径体现社会热点,紧贴社会生活,生活气息浓重,彰显人文情怀。如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照片”。

(3)注重思辨性,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如2012年高考广东卷作文。【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随着高考新一轮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预计201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还将大胆创新,弘扬社会主旋律,彰显个人与社会价值。2015届高考考生可以通过以下4个小技巧更好的确定好作文的立意:(1)揣摩命题者意图,联系社会热点焦点现象/问题;(2)高举主旋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到立意不偏不倚,领悟其精神内核;(3)吃透作文材料、抓住关键重点词语和句子;(4)言有尽意无穷,挖掘引申义和比喻义。

【附录】 【拟题方法】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阅卷老师)仔细阅读下文。

从拟题形式上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联想型、关系型、问题型等。例如:《时代的召唤》、《我的时代生活3.0》(范围型)•;《我愿意生活在现实中》、《要正确对生活环境》(论点型);《由•<居里夫人的话>•想到的》《被穿越的现实》(感想型);《我与李白的会面》(联想型);《过去、现实与未来》(关系型);《如此“穿越”恰当吗》(问题型)

拟题原则——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谋篇布局】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写作在确定了立意和题目后基本相同,但材料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开始引题方面以定要结合材料,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引”、“析”、“提”、“联”、“结”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

引述时应注意:

(1)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2)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材料作文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而要联想联系,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考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陈少华语),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全国3卷高考作文题目与点评 篇6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微评:

这类“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作文,看似分享自己的感悟、思考,很简单,但是写好了并不容易,因为涉及到每一个个体,因此,写作的范围很大,但是又规定是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这样也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篇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解读】

这个题目内容突出思辨性,不在审题上设置较高门槛,但在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方面,由于题干中“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的提示,考生普遍反映对素材的运用有些不充分,素材选择也有一定难度。

但只要确定立意后,打开思路,由此即彼,由浅入深,由自身的语文学习经历拓展开来,就能融会贯通,信手拈来。

1.热点素材

前不久去世的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就十分酷爱阅读。她认为:读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日后翻译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唯一满分作文获得者、著有《为生命松绑——一个高考满分作文学生的阅读笔记》的白杏钰,她从大量阅读中收获了思考力、汲取了精神的营养,学会了理性阅读,最终实现从应试写作中突围获胜。

2.人物素材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3.名言素材

写作此文时,考生可联想从题干中这三种语文学习方法方面有关的名言,必能使文章充满哲思。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语文生活的外延相等”,强调社会生活实践对语文的重要意义。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已”,强调课外大量阅读对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朱熹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也都强调了阅读对提升思辨能力的意义。课堂的学习和积累同样重要,俗语说“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开拓,语文素养才能提升。

4.经典素材

如能选择一些较为陌生化的经典素材,反而会给人全新的视觉冲击感。这里试举一例,儒家文化典籍《礼记》中就有“无征不信”的话,意思就是没有实践的东西和理论不能使人信服,这恰恰说明社会生活实践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著名的诗歌《观刈麦》和《悯农》,就是作者深入社会观察之后有感而作的,强调了文学与实践的关系;还比如读《1984》加深了我们对自由的信念;读《月亮与六便士》,让我们懂得了理想与超脱。这些都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高分作文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

柳怡泽

东坡居士曾在《和董传留别》中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欲有“气自华”,必先“腹有诗书”。课堂有效学习保证了阅读能力,社会实践则建立在广博阅读培养的独立人格之上,我以为:课堂有效学习是大量阅读的基础,大量阅读能有助于参与社会实践,博览群书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素材运用亮点1】引用苏轼的名言,为“博览群书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这一中心论点的引出和展开做铺垫,提升文气,先声夺人。

古往今来,儒士孜孜求学,却只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渴望以学为径,一朝腾达,终成富贵。而如此功利名誉驱使之下,被动受之,化为己用,浮躁于句读斟酌,自然无益于语文素养。《大学》中有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课外阅读是对新天地的开拓,格物致知,笃学思辨,提高语文素养,就在此潜移默化之中。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学府求学,嗜读若命,五年来,合衣而睡,废寝忘食。苦读中彻悟经学,启蒙思索现世,立志兼济天下,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由此观之:孜孜嗜读,提升素质,腹有诗书,胸有大志。

【素材运用亮点2】通过分析素材“《大学》八目”,揭示课外阅读是潜移默化、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方法,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人思考。后又用范仲淹的例子强化印证,最后通过两个例子的合力,得出论点。

广博阅读,绝非粗浅涉猎打发时间来求得内心自我认可。荀子《劝学》有言:“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课外阅读正是一种学习,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毫无效果,面对受启发的文字观点,勤于记录,勤于思索,将课外阅读大大“有用化”。老子《道德经》尝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外阅读重在积累,大事作于细,利用好边角料时间广泛阅读。即使是片段时间的阅读,也要端正态度,虔诚谨慎。博览群书,无时不刻,重视思辨。

【素材运用亮点3】本段用《劝学》和《道德经》两个先秦诸子的例子展开剖析,用《劝学》中的句子从反面论证广博阅读,绝非粗浅涉猎,又在此基础上深化,用《道德经》中六句强调阅读重在积累。以上两例的分析,适切性强,内容充实,论辩有力。

教育家陶行知有言“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知行合一”。大量阅读为基础,有了广博的知识、独立的思想,方可指导行为,知行合一。而社会中的实践又可以引导你发现知识所缺,引领你开拓更广袤的知识世界,阅读研究未曾涉猎的领域。《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民国时期教育学家陈寅恪博闻强记,留洋十三年勤勉学习饱览经纶,二十六岁便立志将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此后笃行其志,未曾废止,即使日后年事已高,双目失明,依旧挥汗三尺讲台数十载。故曰:若无“博学之”,何谈“笃行之”?社会实践提升语文素养,必须有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后盾。沉迷盲目的社会体验只会忘却初心,迷失自我。由此,开拓创新,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nlc202309091326

【素材运用亮点4】结尾进一步引用大量事例,尤其是陈寅恪的例子,彰显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并和前面的《中庸》事例结合进行分析,对“社会实践提升语文素养,必须有强大的知识为后盾”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孜孜嗜读,腹有诗书,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无时不刻,重视思辨;开拓创新,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素养之提升终水到渠成。

【阅卷总评】

1.素材丰富,充满传统文化气息。作者在本文中大量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素材,如《老子》《荀子》《中庸》《大学》中的一些句子,凸显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后文又使用陶行知、陈寅恪等民国先生的事例,使文章充满文化韵味。整篇文章来看,不就是作者通过阅读建立起丰厚的语文素养之体现吗?

2.使用恰当,层层深入揭示论点。行文中作者适当引材料,分析材料也围绕论点展开,如第二段先通过《大学》揭示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用范仲淹的例子强化印证,最后得到第二段分论点,在事例分析中不断印证深化。

3.首尾呼应,结构圆融,深化中心。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首尾呼应,起到强调作用,深化了文章中心,使全文得以升华。

【高分作文二】

语文“三部曲”

陕西一考生

从菁菁校园走出,我们风华正茂,求知若渴;涉入浩瀚的古今名著之海,我们书海拾贝,寻求灵魂本源的共鸣;问鼎河山,师法自然,从一鱼一雁中悟出禅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学习语文得用一生的时间。的确,大至晴空万里,小至滚石沙砾,所指之处,语文的内蕴无处不在,广博的语文的确让人学及一生,也用及一生。

【素材运用亮点1】开篇运用排比,巧妙结合材料展开,对“语文内蕴无处不在”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写作的中心。

课堂的学习无疑是学习语文的基石。句读之法,赏析之术,字形字音,病句辨析,虽说诸事巨细,但也千万不可马虎大意,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仲永会无师自通,尚未识字便提笔作诗,况且仲永最后也并非学有所成。

【素材运用亮点2】结合语文知识分析,引用仲永等经典人物素材,鲜明典型,更能引起共鸣。联系经典素材展开深入分析,揭示出写作的中心,有很强的说服力。

高山起微尘。任何一座大厦都是一砖一瓦堆砌成的,语文同样如此。身为学生,课上有良师相授、有同窗共勉,畅游知识的汪洋,此为一大幸事。但更重要的是坚持。“不积小流无以至千里”,不积累就不能学好语文。语文需要的是厚积薄发,只有积累够了,学得多了,遣词造句之间才会有胜于他人之处,字里行间才会更能让人折服。

【素材运用亮点3】名言素材能够彰显文章的文化气息,本文运用荀子的名言展开剖析,写出积累的重要性,语句锤炼,可谓文采和经典相结合。

语文之学习,到了一定境界便贵在思考,思想胜于词藻华美下的空谈,优于金玉其外的浅显之句。然古人书籍,今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当思多览。

伏尔泰曾说:读书使人心眼明亮。书中有我们前所未闻的故事,有我们永远无法经历的人生。而思想便在阅尽书中百态后自然而生。

有学者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自然,语文也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每个人的老师。但同时也不可囿于生活,不为生活所拘,师于生活而不可泥于生活。纵使生活有千百种姿态,取其最为动人处记之;纵使生活千磨万难,也可像塞万提斯的笔触幽默而又深刻。

课堂、书籍、生活三点成线,便可建成高耸的语文大厦;坚持、思考、感受便能得心应手,体味语文博大精深的魅力。

【素材运用亮点4】结尾扣住主题,对“课堂、书籍、生活三点成线”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主旨升华。

【阅卷总评】

1.巧用名言素材增强底蕴。作者文章开篇引用叶圣陶的名言,由此引出中心论点,“语文的内蕴无处不在”,观点的位置鲜明,给阅卷教师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行文中,巧妙引用荀子、伏尔泰等名言,说明语文学习与课堂、书籍、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引用巧妙,增加了论证力度。

2.借用经典素材显文采。行文中作者适当引用材料,分析材料也围绕论点展开,精炼而生动。在围绕论点选择素材方面,作者精心构思,选取了大量教材的例子,突出了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尤其在论及课堂学习方面,从“怎么样”提升深入挖掘,引出了积累和坚持的观点,足见作者观察生活之细,思考问题之深。

编辑/于智博

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篇8

(考生)

剪不断,理还乱

我曾放开心扉,在绿树旁奔跑;我曾蕴意怀愁,在竹林下哭泣。今天我又看到了李煜的愁丝,我细细地翻开诗词,我细细地阅读史书。李煜是“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在那雕栏玉砌之中,他与小周后饮酒赋诗,颇有桃艳之色,然而今日他却被锁在深楼之中,只叹“梧桐寂寞深院锁清秋”,终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死了,清秋依旧,我只惋惜,为什么他不尝试着舍弃富贵,去做乡间竹林中的骚人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柏树茂盛繁密,我飞上树梢,在清明的空气中,闻到了英雄的气息。他是卧龙,身居山林之间,也很清高。但是后来他离开了,去了战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很快乐,因为他帮助了朋友,帮助了那个三顾茅庐以真情把他请出了山的人。他在战争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实,终于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美名。位置的正确与他的坚守位置,让他在阳光中感受到快乐。

今日葬花侬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迎面是风,那风像是利剑深深地插入心中,很凄凉。黛玉满眼泪珠,独自坐在小亭中,她在望,望什么?望山,望云,望母亲。这是个陌生的地方,到处是陌生的人,她在迷惘中已过了好几年。是的,她选择去葬花,日日销愁于泥土中,一边流着泪,一边念着《葬花词》。她最终只是魂归西天,潇湘馆依旧在。位置的偏斜,在这里,却有大块大块的冰往下掉,那稚嫩的双肩岂能顶得住?泪珠如泉涌,是愁是悲的化身。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临黑云压城之势,穿梭在兵戈铁甲之中,终于战胜了割据的“英雄”。他知人善任,他心怀大海,他机智多谋。今日的“贞观之治”显示了他的功绩。然而殿堂之中,有魏征的谏言,谏言像剑,直射心胸;谏言像风,刺骨寒痛。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胸怀大志,包容了,也吸收了。他求贤若渴,总是能让他人的智慧尽情地发挥。魏征故去,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找准了位置,并在位置上充分发挥潜能,其乐无穷。

快乐?悲伤?

晚风轻拂让人醉。我放下书,望着眼前这个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有泉……它太诱人了,在这个位置上,只能感到由衷的欣喜。有人说得好,“快乐是一天,悲伤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地过一天呢?”我不再迷惘,我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演绎人生最美的故事,让苦难中总有快乐相随。点评:

这是一篇富有意蕴的散文佳作,其成功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紧扣话题,主旨鲜明。文章分别描述了李煜、诸葛亮、林黛玉和唐太宗为寻找自己的位置而留下人生的“快乐”或“悲伤”,这样不仅扣住了话题,文章的主旨也得到鲜明地表达。

二、层次清晰,构思新巧。全文采用小标题结构形式,依次描述四个人物在寻找人生之路过程中展现的独特风采与魅力。结尾的感悟,不仅呼应上文,而且恰到好处地深化了主题。文章结构匀称,思路清晰。

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篇9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答案】 C

【解析】句子中的名字、称谓、地名、连词等一般为断句标志,根据句子中意思,连词“且”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B项中,“承宪妻每扬言”一句缺少宾语,不可独立成句;故答案为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答案】D 【解析】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属无中生有,错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答案】B 【解析】文中没有说其中的大臣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故错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答案】(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岂、弗胜、龃龉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啖、囊示、即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一洗”句的意思是曹霸画的马,能够超越所有凡人俗匠画的毫无灵气的马。②先帝的马本身气宇非凡,迎风站立在巍峨的宫殿前,更显飒爽之姿。曹霸听命展开绢素作画,认真观察琢磨,用心思考作画,一会儿的功夫,如“九重真龙”一样的马就跃然画卷上,远远超过了普通画匠们的匠气之马。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怎样做,所以,答案的重点构成在于曹霸作画前的观察琢磨、认真思考(颔联部分)和作画时谨慎落笔、酣畅淋漓(颈联和尾联部分)两个部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先是叙写之前画先帝马的车载斗量的画工们,没有一人能形神毕肖地画出玉花骢的样貌。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先帝玉花的样貌,扬首卓立,神气轩昂。最后写曹霸认真观察思考,拿起画笔,须臾间完成画作,且形神毕肖,仿佛真龙天马下凡,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画作。②诗人运用了烘托渲染和衬托对比的手法,把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与曹霸形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衬托出了曹霸画马技术的高超和审美格调的脱俗。

全国II卷高考作文解析 篇10

二、知人:阅卷教师的特点

(1)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不愿意仔细看,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类。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影响分。

卷面“容颜”须装扮,要讨“考官”心喜欢。

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轻轻地涂,清晰地改;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2)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我们必须想办法使阅卷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向着有利于你的方面发展,否则便会造成直接排斥。

隔皮猜瓜原有“道”,作文写作有“诀窍”。

俗话说得好:“宁可丢了芝麻捡西瓜,不许捡了芝麻忘西瓜。”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作文”比作“西瓜”,因为它在150分的语文卷中占据了60分,比重之大显而易见。当然作文“网阅”的打分也就成了大家关照的重中之重。为公平、公正起见,各地招考委制定了作文“网阅”的新规则:两个阅卷老师打分差距超过7分(7分以内的取两人的平均分)以上,交由第三人批阅打分,如果第三人打分与前两人打分差距还是较大(不大的就取三个人的平均分)就交由第四人(终评人)批阅,并以第四人所打的分为终结分(一锤定音)。关注作文写作,重视作文训练,那种“作文实质上就是碰运气,不用做准备”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应积极准备,科学系统训练。

(3)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按照评分标准写作文是作文稳中求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真正的弄清写作的评分标准。

以基础等级(内容+表达共40分)和发展等级(20分)为基准,并且对评分细则有了补充说明:以“内容(题意)”为主先打“奠基分”(即“内容”或者说“立意”是基准,决定分数的走向),然后在其相邻等级中再为“表达”和“特征”打分,不跨等级打分。(先确定“内容”等级分,即根据“立意”确定等级,然后再给“表达”和“特征”定级)

挹“你”为眼,明眸善睐;裁“你”为带,随风飘举。

a、正确理解“深刻”与“含蓄”。要言之成理,能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或深入本质,或抓住规律,或揭示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含蓄并非朦胧,更不是晦涩,它是委婉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时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b、着眼“真挚”与“现实”。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

c、重视“创新”与“文体。立意”创新“≠大唱反调,体式”创新“≠追求花样,选材”出新“≠写社会阴暗面,语言”求新“≠语言异化。至于”文体“应根据话题和自己的特长而定,最好采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三中常见样式,少采用诗歌、戏剧、寓言等体裁。

d、关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结论:阅卷教师看我们的卷子时间很短,我们必须让自己的作文适应阅卷教师的改卷需求。

三、阅卷教师的忠告

(1)要求你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

(2)要求你不要写危险题材。校园恋情、抨击高考制度;

(3)要求你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

(4)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九十秒:你必须主题鲜明,你必须优点突出。

注意事项

(1)偏题跑题,输定了。

(2)没有题目,题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

(4)不要写错别字,一定写过文章至少读上一遍。

(5)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照应开头,否则损失大。

(6)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

(7)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

(8)文体不要四不像

(9)要多从课本里找素材

(10)不要写与考试无关的`话。如写阅卷教师多么地辛苦,请多给自己一些分,请多同情学生,手下留情之类。

(11)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

(12)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级错误:卷面草,低档;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

(13)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力求作到:以题目贯穿始终;形象具体,感情真挚,主题鲜明。

(14)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力求作到:文通字顺,立意准;掌握技巧,制造亮点。

四、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正确应对三大考题

高考即将来临,基于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细致分析,本文归纳出如下几个范畴,同时列举了出题背景及其可能性和相关的写作方法,希望对考生有所裨益。

(1)人生观、价值观范畴的考题

例如:以“快乐”为话题、以“成功”为话题。

人生观、价值观是自古以来作文立人的永恒主题。正是因为这类主题在平时的教育、学习中被学生不断地接触,难以写出新意,不易区分水平,所以在高考中直接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

但如果遇到这样的考题,写作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立意一定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方向在社会文化中有定论,没有必要为了出新出奇而颠覆传统。

●可以在材料的选择上突出时代感。

●写作的时候注意理性的议论和感性的抒情相结合。

(2)生活中的美德范畴的考题

中国社会20多年来持续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部分美好品德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文以此为作文题,并借此促进学生以及全社会对美好品德的信仰是很有意义的。近几年来,社会诚信渐渐丧失,假名牌发展成假酒、假药;打假发展成假打;情况之严重使总理在高等学府。

对于这样的作文,写作时要注意:

●对题目的解读要深入、细致。比如“诚信”,人言为信,写作时可以强调这一点;比如“宽容”,“宽”和“容”有不同的意义;再比如“合作与竞争”,写作时要揭示出两者的关系。

●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读,赋予其厚重的社会意义。去年上海高考中有一考生“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就是凭借作文中厚重的社会意义而获得了很高的分数。

●避免空谈,要具体、实在。

(3)社会热点范畴的考题

进入21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与新奇的现代文明在各个层面发生交融和碰撞,由此这片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值得我们思索的事情。作为即将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有责任知道事情的发生,有责任思考事情的内核,有责任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出这样的考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于这样的考题,做到下面几点会让文章更出彩:

●见解有新意,不妨颠覆传统。

●正因为可以颠覆传统,所以尤其要言之有理。

●展现出作为青年人的气息。

高考全国卷英语试卷点评分析 篇11

一、知识与能力考查分布

二、试题特点

1.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关键能力”

从整套试卷的取材来看,突出了对人文关怀、节能意识、健康理念、审美情趣的考查,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如,阅读理解A篇考查实际语言应用场景——火车站相关信息阅读,贴近生活,倡导活学活用;阅读理解B篇介绍重复阅读的好处,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指导意义。

七选五阅读语篇选材以“自我接纳”为主题,引导考生积极进行自我对话,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完形填空的主题为人与自我,文风偏散文,作者通过讲述亲子关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并有所感悟。在批判自我中获得对于事物的认知与成长,对于启发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短文改错讲述了“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学做饭的经历,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提倡了劳动精神。

2.关注社科进步发展,培养探索创新意识

试卷紧扣“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语境,语篇涉及了火车失物招领、阅读之美、体育运动、前沿科技等多个方面,贴近生活实际情景,在语篇基础上深入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理解D篇介绍了“植物能源”这一前沿科技,提醒学生关注与生活工作相关的科技动态,引导学生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培养创新意识;在语法填空部分,介绍了中国探索太空的最新研究进展,不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中国自信。

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3.突出“学科素养”,引导英语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英语语言学习者应具有的综合品质。试卷对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着重进行了考查。

阅读理解C篇围绕竞走运动展开,题材贴近生活,在考题中引导考生对竞走运动进行思考,突出了对考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加强锻炼。语言方面,术语较少,生词量不大,但存在部分长难句,对学生分析句子、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年高考全国I卷英语试卷在书面表达设题上,一改过往常考的书信体裁,形式有所突破,避免了题型固化。“李华”意外缺席,对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一定挑战,加强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福建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篇12

江西 董洪文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解】

要写好本题,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理解材料的含义,把握作文的中心。

通读材料,会发现材料的中心在后一个分句上,由运动引出人生,所以,命题者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认识生命的价值。

此外,还要明确句中的关键词 “赛跑”“时间”“路程”的比喻义:人生是一场竞争,生命是短暂的,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价值。

二要选取最佳角度,确定作文的最佳立意。

在人生的赛场上,时间指的是速度,路程指的是长度或宽度。速度、长度、宽度涵盖了人生各个方面,要牢牢抓住关键词“时间”和“路程”,挖掘出“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走了多少路程”的深层含义。其实,文题要考查的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关注及观察社会的广度、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深度”。可选取其中之一作文,比如“有限的人生要活出无限的精彩”“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拓展生命的长度”。当然,如果能上升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或整个国家的高度,文章思想会更深刻。

因为材料思辨色彩浓厚,所以最好写议论文。

【写作思路】

思路一: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人生

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同。你虽然决定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和深度。所以,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精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瞬间的选择,却让生命得到了永恒。

思路二:路程让你的人生丰富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的命运却是不同的,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轰轰烈烈。你是在复制粘贴着你的日子,还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创造,让每一天都是新的,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果是直线,路程就短,人生就单调;如果是曲线,路程就长,内容就多,内涵就丰富,滋味就更绵长。

思路三:人生是一场竞争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在跟人竞争。人从一出生,就站在了赛场的起跑线上,对手林立,稍不注意,就会落在后面。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你能跑多少路程,能不能超越对手,登上人生的领奖台,享受成功的喜悦,得看你洒下了多少汗水。只有汗水,才能浇灌出绚烂的人生之花。

思路四:路程决定不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短暂的,是有限的。但并不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跑的路程越多,人生的意义就越大,就越成功,关键看你是否领会了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本网网 )许三多说: “有意义就是要好好活,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所以说,追求路程多少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主要的是享受沿途的“风景”。走好每一步,用心去丈量,即使单纯,也很快乐。

【考场佳作一】

做人当如骆驼

福建一考生

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

你或许会说: “是马,一定是马!”然而,新东方当家人俞敏洪说,是骆驼。

他相信“骆驼定律”,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冯骥才老先生曾说: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设定一段路程,让马和骆驼比赛看谁更快,骆驼是赢不了马的。然而,以一辈子为限,骆驼脚下的路程却远远超过了马。

竞技体育运动中的赛跑项目,都规定了路程,站在起点便知道需要跑多远,心中自然既紧张又踏实――紧张,因为这是“比赛”,自然不能懈怠;踏实,因为终点就在前方,到达了就功成事毕。然而,人生不是赛场,永远不会知道终点在哪里,前方茫茫未可知,不确定,不踏实。于是我们很可能因为胜利的遥遥无期而止步不前,心生懈怠甚至懊丧;又或者,为一小段路程的领先而沾沾自喜,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般逍遥地睡大觉,像马一样走走停停。

故而,做人当如骆驼。

做人当如骆驼不丧气,不灰心。就说俞敏洪吧,他考了三年才考上大学,上北大之前他的身份不过是“落榜生”。灰心吗?丧气吗?他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去懊丧。然而,他坚信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埋头向前,一定能到达梦想的远方。当年他的同学中,有几个成绩比他好但不幸落榜,便放弃了继续高考,只有他还默默地专注于考大学。今天,在经历了同样长的时间后,俞敏洪显然走了更远的路,而那些曾暂时领先于他的同学,却因懊丧而止步,因而被甩在后头。

做人当如骆驼不自喜,不浮躁。所有的成功都是过去式,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没有时间停下来为成功干杯庆祝的。早慧的仲永,用比他人更少的时间走完了启蒙学习的道路,却一辈子徘徊于那一小段旅途,不能前行。不管他怎么去丈量,人生就定格在那里。

在人生的赛场上,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虽延伸不了生命的长度,却可提高生命的质量,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只要你像骆驼,永不停步。

做人当如骆驼,在人生的有限时间里走得更远。

【点评】

内容:文章开篇夺人眼球,一个设问巧设悬念,引入阅读。文章一改大多数议论文陈旧的样式,在层层析疑中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这般蓄势,是要引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做人当如骆驼。

表达: “做人当如骆驼”,就是要像骆驼那样,向着目标,永不停息,永不止步。作者巧妙地安排文章结构,由“为什么做人当如骆驼”“应该怎样做”展开思路,层层剖析,解决问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发展:作者用比喻手法明确自己的观点,不俗套,新颖、生动、有个性。议论的语言很有逻辑性,事例不多,却很有代表性,叙议结合,彰显出作者的思辨能力。结尾归纳并点题,使主旨得到进一步升华,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考场佳作二】

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福建一考生

望不尽的天涯之路,漫长寂寞。听得见的声声跫音,坚定有力。生命是一次刻苦铭心的旅行,需要一路播种,一路开花。待回首,会发现,生命就如一把尺,每个人的生命之尺长度有限,关键看这把尺的价值。提高价值就要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红尘滚滚,历史的.车轮辗过多少人的精彩人生之路!回首往昔,我们可以看见: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茅庐未出,便知天下三分,卧居南阳,三试刘备爱才之心;面对东吴群儒,他尽显风流,极尽潇洒;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六出祁山,留下千古美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为蜀国竭尽智慧,他在乱世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留下了一尊传奇的千古雕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远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当声。她携着橄榄枝,走入匈奴的营帐。从此,征夫欢呼雀跃,怨妇破涕为笑。她以其温柔和美丽,点染了那一方空灵。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汉元帝至今仍在失落。汉朝唯一的一缕馨香,怎么就落到了一群蛮夷手里?塞北的飞雪,飘了一季又一季;塞北的雁群,飞过了一批又一批。只有皓月明白,她用她的一生荣华换取了汉王朝的半世太平;只有皓月明白,那一缕缕青丝如何熬成白发,幽幽胡笳中,蕴涵着多少乡思,最终又怎样化成一座青冢,三寸春晖。

忍辱负重,为国牺牲。王昭君为汉王朝耗尽青春,于孤独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演奏了一曲深沉的千古绝唱。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任长霞,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她公正廉洁,时刻把人民大众利益放在心中;她除恶扫黑,铁面无私,将一颗真心奉献给人民大众。她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为自己着想。她走了,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流动着的是人民的衷心礼赞。

亲政爱民,朝霞长存。任长霞为人民谋幸福,她在忘我中延展着生命的尺,一路奔跑,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冯骥才曾经说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让我们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

【点评】

内容: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围绕“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提高生命的价值”进行演绎。开头,直接切题――“提高价值就要延展生命的尺,一路奔跑”,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关键要付之于行动,只有“一路奔跑”,永不停息,才能把有限放大以至无限。

表达:文章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在提出观点之后,从三方面进行论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昭君的“忍辱负重,为国牺牲”,任长霞的“亲政爱民,朝霞长存”。在论证过程中,形式整齐,叙得概括,议得精辟,首尾圆合,一气呵成。

发展:文章语言流畅,很有韵味。大量的引用信手拈来,犹如春雨滋润心田,很有感染力。

上一篇:表彰优秀护士的决定下一篇:应聘办公室秘书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