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必考总结

2024-11-1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必考总结(共11篇)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必考总结 篇1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③消费调节着生产。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意:(1)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实力、国防实力和民

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

对策: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②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6、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维权:①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必考总结 篇2

一、200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重视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仍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摆在了突出位置。2009年高考政治科命题突出了学科的主干知识, 依据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原理设计的试题所占比重较大, 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 处处渗透着对各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很多题目的背景材料, 都和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密切联系, 答案均来自于教材, 客观题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该特点。

如: (江苏2009年高考15题) 发展基层民主, 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 () 。

A.业主委员会B.消费者协会

C.居民委员会D.乡人民政府

本题考查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在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 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属于社会团体;D项属于基层政权机关。

二、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对今后加强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启示

“题在书外, 答案在书中。”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基础知识是根本, 最基础的知识最具有生命力, 最基础的知识最具有迁移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础知识要有全面的把握, 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础知识讲清、讲透。为此,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要努力引导、帮助学生过基础知识这一关。具体可以采用五个步骤进行复习:

(一) 掌握基础知识

1.要按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做到“点点清”, 所谓“清”, 一要准确;二是要理解, 教师讲得透, 学生才能学得透, 然后才能记得准。“点点清”也就是对基础知识要全方位复习, 复习到位, 教师可以把知识点编成一个个问题, 然后逐题过关。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高效的课堂和及时的课后复习相结合。有的学生不太重视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 以为课下背背就可以了, 使得对知识的记忆粗枝大叶、一些政治术语掌握不清, “翻书就会, 合书就忘”。在课堂上, 老师应要求学生跟着自己认真听讲, 认真理解, 在理解中逐步记忆。

3.易混知识要区分。准确记忆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区分易混易错知识点。

(二) 编写知识结构

要构建网络, 重视联系。不仅要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做到“点”、“线”、“面”结合, 形成一个知识块或知识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 一方面, 要及时把学科内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 把握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 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 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 从政治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等等。还要把握教材与热点之间的联系, 把时政热点问题回归到教材的知识网络中去, 用教材知识分析说明。虽然许多教辅资料上都有知识结构, 但是同学们还要自己整理, 因为亲自动脑筋, 动手编写的知识结构, 对自己才最有用, 最能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 根据知识结构, 复习基础知识

一边对照学生自己编写的知识结构图, 一边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检查基础知识是否过关, 如果对某些知识仍然感到陌生, 或者理解得不到位, 应当立即回过头来及时复习, 直到弄懂为止。

《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知识点, 要点点清楚, 让自己达到“有书就如无书, 无书就如有书”的境界, 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注意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

把握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 还要整理出完整的线索和脉络, 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例如复习《经济生活》时, 要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消费、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等知识的内在联系。

(五) 注意讲练结合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必考总结 篇3

近两年新课程区高考政治试题,既继承以往高考试题的优点,又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研究这些优点和特点对今后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一、200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重视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仍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摆在了突出位置。2009年高考政治科命题突出了学科的主干知识,依据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原理设计的试题所占比重较大,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处处渗透着对各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很多题目的背景材料,都和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密切联系,答案均来自于教材,客观题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该特点。

如:(江苏2009年高考15题)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

A.业主委员会B.消费者协会

C.居民委员会D.乡人民政府

本题考查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在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属于社会团体;D项属于基层政权机关。

二、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对今后加强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启示

“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基础知识是根本,最基础的知识最具有生命力,最基础的知识最具有迁移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础知识要有全面的把握,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础知识讲清、讲透。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努力引导、帮助学生过基础知识这一关。具体可以采用五个步骤进行复习:

(一)掌握基础知识

1.要按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做到“点点清”,所谓“清”,一要准确;二是要理解,教师讲得透,学生才能学得透,然后才能记得准。“点点清”也就是对基础知识要全方位复习,复习到位,教师可以把知识点编成一个个问题,然后逐题过关。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高效的课堂和及时的课后复习相结合。有的学生不太重视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以为课下背背就可以了,使得对知识的记忆粗枝大叶、一些政治术语掌握不清,“翻书就会,合书就忘”。在课堂上,老师应要求学生跟着自己认真听讲,认真理解,在理解中逐步记忆。

3.易混知识要区分。准确记忆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区分易混易错知识点。

(二)编写知识结构

要构建网络,重视联系。不仅要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还要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一个知识块或知识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把学科内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从政治学角度去思考经济现象等等。还要把握教材与热点之间的联系,把时政热点问题回归到教材的知识网络中去,用教材知识分析说明。虽然许多教辅资料上都有知识结构,但是同学们还要自己整理,因为亲自动脑筋,动手编写的知识结构,对自己才最有用,最能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根据知识结构,复习基础知识

一边对照学生自己编写的知识结构图,一边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检查基础知识是否过关,如果对某些知识仍然感到陌生,或者理解得不到位,应当立即回过头来及时复习,直到弄懂为止。

《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知识点,要点点清楚,让自己达到“有书就如无书,无书就如有书”的境界,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意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

把握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整理出完整的线索和脉络,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例如复习《经济生活》时,要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消费、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等知识的内在联系。

(五)注意讲练结合

通过练习去巩固和落实所学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而错题重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效果也非常明显。不应把方向和主要精力都放在猜题、押题上,而是要努力遵循课改要求、尊重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规律、领悟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研究新课改以来的高考试题,这才是方向和根本。我们也才能在以后的高考中不会痛失基本分。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4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高考物理必备基础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θ/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方计划如下

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要坚持做到一个不落,有所侧重。

一个不落是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要点,因为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足够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高三物理教材上每句话都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物理学中更难学的还是力学,因为学生很有可能混淆不同的概念,毕竟物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一直比较抽象。所以,同学们做题的视乎有时候甚至是运用到自己的想象力。情况不同,对力的分析也不一样。对于这些比较难的专题同学们就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学习。

另外,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阶段,尽量将自己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因为考卷上的题目大部分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这时候我们的物理综合能力就显得和重要了。不会因为某一个知识点不知道就解不出题目。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5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必考总结 篇6

1.高二数学数列知识点数列概念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

②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点击查看: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

=a1+(a1+d)+(a1+2d)+······+[a1+(n-1)d]①

Sn=an+an-1+an-2+······+a1

=an+(an-d)+(an-2d)+······+[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

三、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1.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2=ab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a1*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1*q’n)/(1-q)(q≠1)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na1

3.等比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an=a1=s1(n=1)

an=sn-s(n-1)(n≥2)

4.等比数列性质

(1)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q、r、p成等比数列,则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指数幂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5)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

(6)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7)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2020高考数学复习技巧总结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同学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你这么做有那么多困难呢?原因是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理解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水平。

因此,每天做作业之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课本的相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能否如此坚持,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是当练习不匹配时,老师通常没有刚刚讲过的练习类型,因此它们不能被比较和消化。如果你不重视这个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但使用现在做主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问题,并总结我们自己的收获。

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复一日,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的内容和方法。俗话说: 有钱难买回头看 。做完作业,回头细看,价值极大。这一回顾,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应该看看我们做得对不对;还有什么解决办法;问题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是什么;解决办法的实质是什么;问题中的知识是否可以与我们所要求的交换,以及我们是否可以作出适当的补充或删除。有了以上五个回头看,解题能力才能与日俱增。投入的时间虽少,效果却很大。可称为事半功倍。

有人认为,要想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功到自然成。数学要不要刷题?一般说做的题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问题就会无从谈起。因此,应该适当地多刷题。但是,只顾钻入题海,堆积题目,在考试中一般也是难有作为的。要把提高当成自己的目标,要把自己的活动合理地系统地组织起来,要总结反思,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3.主动复习总结提高。

进行章节复习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时是教师替学生做总结,做得细致,深刻,完整。总结自己做高中,老师不仅不做,据说,,没有复习时间,也没有说什么时候总结。

那么怎样做章节总结呢?

(1)要把课本,笔记,区单元测验试卷,校周末测验试卷,都从头到尾“读”一遍。在标记它们的同时读取它们,并指出稍后要提取哪些内容。养成在任何时候标记材料的习惯,并告诉自己下次阅读材料时要读什么。临时坚持这个习惯,学生就能由博反约,把厚书读成薄书。积累起自己独特的,也就是最适合自己复习的材料。

(2)把本章节的内容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一部分是典型问题。的使用总结),列进这两部分中的一部分,不要遗漏。

(3)在基础知识的疏理中,要罗列出所学的所有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要做到三会两用。即:会代字表述,会符号表述,会推导证明。同时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应用。

(4)把重要的,典型的各种问题进行编队。要尽量地把题型分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问题间的来龙去脉。就像我们喜欢集体健美操表演一样,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看看他去哪里,做什么。我们必须向下看,看看观众的结构和变化。不然的话,陷入题海,徒劳无益。这是提高高中数学水平的关键。

⑤总结那些尚未归类的问题,作为备注进行补充说明。

⑥找一份适当的测验试卷,比如德智教育官网的本节试卷,一定要计时测验。然后再对照答案,查漏补缺。

4.重视改错错不重犯。

一定要重视改错的这份工作,做到错不再犯。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告诉学生所有可能的错误,只要有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应该提出,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这叫“一人有病,全体吃药。”

高中数学课没有那么多时间,除了一小部分那几种典型错,其它错误,不能一一顾及。只能谁有病,谁吃药 。如果学生“生病”而忘了吃药,那么没有人会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要注意什么。如果能及时改错,那么错误就可能转变为财富,成为预防针。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改错,这个错误就将形成一处“地雷”,迟早要惹祸。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上不去,是因为太粗心。其实,原因并非如此。打一个比方。比如说,学习开汽车。右脚下面,往左踩,是踩刹车。往右踩,是踩油门。其机械原理,设计原因,操作规程都可以讲的清清楚楚。如果初学驾驶的人真正掌握了这一套,请问,可以同意他开车上路吗?恐怕他知道他还缺乏练习。一两次你能正确地完成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会犯错误。练习的数量不够,才是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大家一定要看到,如果自己的基础知识漏洞百出、隐患无穷,那么,今后的数学将是难以学好的。

5.积累资料随时整理。

要注意积累数学复习资料。把课堂笔记。区单元测验,各种试卷,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每次阅读时,都要标记下一次阅读的关键点。这样,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6.精挑慎选课外读物。

精挑慎选课外读物。学生学数学,如果不注意看课外读物,一般地说,不会有什么影响。高中很不一样。高中数学考试是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高中生,不管老师的水平有多高,如果他只围着老师转,肯定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打开一扇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不要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一旦脱离学校教学和自己的教师教学体系,也会有一半的效果。

7.配合老师主动学习。

配合老师主动学习。高一新生的学习主动性太差是一个普遍存在问题。小学生,常常是完成作业就尽情的欢乐。飞鸟二世高中生基本相同,听话的孩子也能学好。高中不是这样的,虽然家庭作业比较多,但只知道做作业是绝对不够的;老师有很多话要说,但谁该做什么,老师没有一个地指定。 高中生必须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为未来大学生向学习方法的转变做好准备。

8.合理规划步步为营。

高中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每个学生都几乎要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进步很快,开发一个更长期的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如第一学期结束时,你的计划实现类的平均分数,第一年,实现第一个三年级等等。此外,还要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对自己零散的时间进行详细的安排,并及时做出合理的小调整。

9.课前预习教材。

高中生要学好数学,就可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是为了提前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看看他能听懂哪些内容,不能听懂哪些内容。只有这样,老师讲课时,才有针对性地听问题。

10.上课专心听讲。

许多高中生不擅长数学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们听不太仔细。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已经理解了,不认真听,而是在自己的时间里,但往往不做正确的问题。上课时专心听讲往往比课后自学好。

11.准备笔记本。

高中生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不适合你记住公式和概念,这些东西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笔记本主要是为了记住老师给出的例子。毕竟,教师是很有经验的,他们给出的例子是有代表性的,对数学结果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12.背好数学公式。

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篇7

化学高考知识点

1、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返回目录

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返回目录

化学高考注意要点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一般键角是109°28‘,但是白磷(P4)不是,因为它是空心四面体,键角应为60°。

2、一般的物质中都含化学键,但是稀有气体中却不含任何化学键,只存在范德华力。

3、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但是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一般含氧酸根的中心原子属于非金属,但是AlO2-、MnO4-等却是金属元素。

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则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还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非金属单质。

5、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6、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极性键(如NaOH),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Na2O2);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一定含有极性键,还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

7、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还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只含极性键(如甲烷),也可能只含非极性键(如氧气),也可能两者都有(如乙烯)。

8、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MnO4-等都是阴离子。

9、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就是极性分子。

晶体结构

1、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但NH3、H2O、HF却例外,其熔沸点比下面的PH3、H2S、HCl大,原因是氢键的存在。

2、一般非金属氢化物常温下是气体(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但水例外,常温下为液体。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分子晶体的高,例如水银和硫。

4、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小于钠的密度。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6、一般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但也有例外,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但其熔点却高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

7、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晶体,而共价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

8、含有分子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离子晶体,但却含有水分子。

氧化还原反应

1、难失电子的物质,得电子不一定就容易。比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子。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是指其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多少(如Na能失一个电子,Al能失三个电子,但Na比Al还原性强)。

3、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变成金属单质(如Fe3+被还原可生成Fe2+)。

5、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

6、一般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是有些物质却不一定,如HClO4中氯为+7价,高于HClO中的+1价,但HClO4的氧化性却弱于HClO。因为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不仅与化合价高低有关,而且与物质本身的稳定性有关。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虽高,但其分子结构稳定,所以氧化性较弱。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篇8

1.由城市转向农村: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三次武装起义使我党逐渐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

2.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3.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考英语必考语法知识点 篇9

1语态和时态

— Do you see those people on the little sandy island?

— Yes, they _______ handkerchiefs for the last half hour. I wonder why.

A. were waving B. waved

C. had waved D. have been waving

【正确答案】D

【高考考点】考查现在完成进行时。

【详细解析】这个挥手帕的动作是在半小时前开始的,然后一直在挥,一直挥到了说话的这个时候,所以我们用现在完成进行时强调一个动作的持续。A选项为过去进行时,B选项为一般过去时,C选项为过去完成时,这三个时态都是和过去有关,和现在无关。题干中出现last或者是last half hour,recent等这类词的话,我们一般都会选择现在完成进行时。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2名词性从句

The information could be helpful to ____ will take over the job.

A. those B. who

C. whoever D. anyone

【正确答案】C

【高考考点】考查名词性从句。

【详细解析】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此题考的就是介词to后的宾语从句,whoever在从句中作主语。A、D两个选项需要在后面加上who;B选项是who在名词性从句中表示疑问,e.g. Who will take over the job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3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

— David, we went to Lake Geneva for the weekend.

— That _______ a very nice change. I wish I had gone there.

A. must be B. must have been

C. could be D. could have been

【正确答案】B

【高考考点】考查情态动词。

【详细解析】must表推测,“肯定……”,must be表示对现在和将来事实的推测;must have been表示对过去事实的推测。这里表示一个肯定的推测,又因为是上个周末的事情,说明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故选B;C选项could“可能”,表示轻微的怀疑或委婉的陈述看法,e.g. His story could be true, but I hardly think it is.他所说的这个故事可能是真的,但是我基本上不相信;D选项could have done是虚拟语气,表示“过去本能够做某事却未做”,e.g. You could have done better, but you didn’t try your best.你原本是可以做的更好的,但是你并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4代词

Knowledge begins to increase as soon as one individual communicates his ideas to _______ by means of speech.

A. other B. another

C. the other D. an other

【正确答案】B

【高考考点】考查代词。

【详细解析】other用作代词时,意为“另一个;其他的人(东西)”,不单独使用:the other,the others,others;another用作代词时,表示没有具体所指的“另外一个”。e.g. One person may like fishing, while another may prefer hunting.一个人可能是喜欢钓鱼,而另一个可能喜欢打猎;the other表示“两者中的另一个”,表示特指;D选项没有这种用法。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5非谓语动词

Almost everyone of the graduates wants to deliver the keynote speech at the graduation ceremony. For the speaker, _______ is an honour.

A. invited B. being invited

C. be invited D. inviting

【正确答案】B

【高考考点】考查非谓语动词。

【详细解析】A选项invited是过去分词不能充当主语;C选项be invited不是非谓语形式;D选项语态错误,应该用被动。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遇到动词要考虑四点:① 先判断是谓语还是非谓语;② 主语;③ 主语和非谓语动词的主/被动关系;④ 非谓语动词与谓语动词的时间关系。e.g. Being exposed to the sun for too much time will do harm to one’s skin.在太阳下暴露太久对皮肤有害。e.g. The girl’s being educated in a good environment is what her parents have expected.这个女孩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教育是她父母所期望的。

6定语从句

Today’s college is appropriate as a setting for a society _____ its members must acquire and manage knowledge from a wide variety of sources.

A. which B. so that

C. where D. of which

【正确答案】C

【高考考点】考查定语从句。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关系副词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college,where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A选项which是一个关系代词,只能充当主语或宾语;B选项so that“为了……”,引导目的状语从句,在这里逻辑不对;D选项of which是“介词+关系代词”结构,先行词college放到定语从句中,应该是说“in the college”,所以这个介词应该用in。故正确答案为C。

7动词

When problems such as energy crisis, pollution and population explosion _____, people are asked to share the bitterness and endure the hardship.

A. are arisen B. arise

C. arising D. arisen

【正确答案】B

【高考考点】考查动词。

【详细解析】从题干可知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缺少谓语动词,故排除C、D两项;arise“出现、发生”,是不及物动词,无被动语态。故正确答案为B。

8状语从句

They didn’t want to admit to any shortage of food _____ it might reveal a weakness to be exploited by their enemies.

A. in order that B. or else

C. but for D. for fear that

【正确答案】D

【高考考点】考查状语从句的连词。

【详细解析】A项in order that引导目的状语从句;B项or else“否则”在此处用句意不通;C项but for表示“如果没有,要不是”,它往往用在虚拟语气中;D项for fear that也引导目的状语从句,但它表示“生怕某种不好的事会发生”。e.g. Shut the window for fear that it may rain.把窗关起来,以防下雨。根据句意可知,他们不愿意承认食物短缺,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敌人知道,然后利用他们的这个缺点。故正确答案为D。

9固定搭配

Without solutions _____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ere can be no “harmonious society”.

A. of B. for

C. to D. on

【正确答案】C

【高考考点】介词的用法。

【详细解析】solution to…“解决……的方法”,为固定搭配,故正确答案为C。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还有哪些名词后面跟介词to。

【access】have access to有通道/有使用/有见到(某人/某物的机会或权利)

【answer】answer to对……的回答

【approach】approach to sth./ approach to doing sth.做某件事情的方法

【attitude】attitude to sth.对待……的态度

【contribution】make contributions to sth.对……做出贡献

【damage】do damage to sth.对……造成损坏、破坏

【devotion】devotion to sth.对……的奉献

【entrance】entrance to某地方的一个入口

【introduction】introduction to sth.对……的介绍

【limit】the limit to sth.对……的一个限度/限制

【objection】the objection to对……的反对

【reaction】reaction to sth.对……东西的反应

【response】response to sb./sth.对……人(或物)的回答/回复

10主谓一致

— _____ five hundred dollars a big sum to a Chinese family?

— I’m afraid not.

A. Is B. Are C. Were D. Will be

【正确答案】A

【高考考点】主谓一致。

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篇10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盆地判断的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判断在某处建梯田的理由

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线路的选择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 篇11

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重要知识点有: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及计算。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快乐的一天小学生四年级作文下一篇:财务科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