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09-27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共11篇)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1

函数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反函数以及具体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因此, 须注意以下几点.

1. 集合是近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集合观点渗透于中学数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所以我们应弄懂集合的概念, 掌握集合元素的性质, 熟练地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同时, 应准确地理解以集合形式出现的数学语言和符号.

2. 函数是中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主要从定义、图像、性质三方面加以研究.在复习时要全面掌握、透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为了提高复习质量, 我们提出下述几个问题:

(1) 掌握图像变换的常用方法 (参照南师大第一学期教材图像变换一节) 特别注意:凡变换均在自变量x上进行.

(2) 求函数的最值是一种重要的题型.要掌握函数最值的求法, 特别注意二次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以及有些问题可能隐藏范围, 因此范围问题是二次函数最值的关键.另外二次分式函数的最值亦应引起注意, 它的基本解法是“Δ”法, 当然有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函数 (a, b>0) 的形式, 而后与基本不等式相联系, 或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3) 学会解简单的函数方程, 认真对待指数或对数中含参数问题的求解方法, 特别注意对数的真数必须“>0”, 注意方程求解时的等价性.

二、三角

三角包括两部分内容:三角函数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变换、求函数解析式、最小正周期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中公式较多, 应在掌握这些公式的内在联系及推导过程的基础上, 理解并熟悉这些公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和、差、倍、半角公式都是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复角 (和、差、倍、半角) 的三角函数.这就决定了这些公式应用的广泛性, 即这些公式可以将三角函数统一成单角的三角函数.

2. 了解公式中角的取值范围, 凡使公式中某个三角函数或某个式子失去意义的角, 都不适合公式.

3. 半角公式中的无理表达式前面的符号取舍, 由公式左端的三角函数中角的范围决定, 半角正切公式的有理表达式中, 无需选择符号, 但与sinα的符号是一致的.

4. 掌握公式的正用、反用、变形用及在特定条件下用, 它可以提高思维起点, 缩短思维线路, 从而使运算流畅自然.

5.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这是中学数学中重要内容之一, 并且与解三角形相集合, 有的还与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相联系, 因此须注意常用方法和技巧:切割化弦、升降幂、和积互化、“1”的互化、辅助元素法等.

三、不等式

有关不等式的高考试题分布极为广泛, 在客观题中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均值不等式的初步应用.经常以比较大小、求不等式的解集、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等形式出现.在中档题中, 求解不等式与分类讨论相关联;特别是近几年来强调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增加了一个代数推理题, 也和不等式的证明相关联.在压轴题中, 无论函数题、还是解析几何题, 也往往需要使用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在复习中应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 掌握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作差、作商、平方作差、图像法.

2. 熟练掌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必须注意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三者缺一不可.

3. 把握解含参数的不等式的注意事项.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 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1) 在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 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2) 在求解过程中, 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 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3) 当解集的边界值含参数时, 则需对零值的顺序进行讨论.

四、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 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 并在此基础上, 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

1.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 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Sn, 则其通项为

若a1=S1满足a1=S2-S1,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an=Sn-Sn-1.

2. 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 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3. 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 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 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 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n的函数, 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2) 分类讨论思想.

已知Sn求an时, 也要进行分类;

求一般数列的和时还应考虑字母的取值或项数的奇偶性.

(3) 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 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 运用整体思想求解.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2

SO3 + 2KI === K2SO3 + I2

NO2 + 2KI + H2O === NO + I2 + 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 + H2S === 4NO + SO3 + H2O

2NO2 + Cu === 4CuO + N2

CO2 + 2Mg === 2MgO + 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 + 2H2 === Si + 2H2O

高考化学部分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3

常见物质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SO4)212H2O 漂白粉:Ca(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炔)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常见物质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常见实验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

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Hg2+ Cu2+ Pb2+ Fa2+ Zn2+ Al3+Mg2+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BrCl-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PbSO4 PbO2 +2e-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2e-=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2e-=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 阴极:PbSO4 +2e-= Pb + SO42-阳极:PbSO4 + 2H2O-2e-=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SiC Si(因为原子半径:Si O).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Br2 Fe3+ S=4(+4价的S)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

2、Fe(SCN)

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

(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4Ag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

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二核10电子的 HF OH、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Na+、Mg2+、Al3+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浓HNO3 SO2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活性炭各种气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裂解气(以CH2=CH2为主)焦炉气(H2、CH4等)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原电池:

1.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2.原理三要点:(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1)定义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回路 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外接电源、形成回路

(3)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阳极 阴极

(4)反应类型 氧化 还原 氧化 还原

(5)外电路电子流向 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4

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他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7、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9、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N、O、S、Cl、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18、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用数学知识解决高考中的地理问题 篇5

一、用数学中的方程解决地理问题

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高考试题地理部分中, 有一组选择题, 这一组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体现出了学科的综合能力, 有一定的难度, 但用数学中的方程解决, 就显得容易多了。现解析如下。

已知月球的公转周期为30天, 并且月亮与太阳的位置在农历初一时最近。有一个在杭州的旅游团, 他们正好看到“雷峰 (塔) 夕照”的同时还欣赏到了“月到中天, 水面风来”的景致 (月到中天是指月亮达到最大高度) 。据此回答1—3题。

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 则该日是农历 ()

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

2.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 则该日是农历 ()

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

3.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 并欣赏到“雷峰夕照”, 那么这时期 ()

A.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B.长江三角洲油菜花盛开

C.松嫩平原稻谷飘香D.山东半岛瑞雪迎春

具体分析:材料中给出的“月到中天”和月球公转周期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说明农历初一日月地在同一条线上, 正午12时, 日到中天, 月也到中天, 这是一个关键点, 从这时开始计算, 三小题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月到中天, 这也说明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变, 月球公转周期为30天, 一天公转12度, 12度相对地球自转只有0.8小时 (地球自转一小时15度) 。这样它们的对应关系就建立了, 0.8小时对应一天。第1题的条件是, 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 这说明地球转过了4小时, 1:0.8=X:4得X=5则月球转过了5天, 应该是农历初五。第2题中的条件是, 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 这说明地球转过了6小时40分, 1:0.8=X:6.6得X=8.3则月球转过了8.3天, 这一天应该是农历初八。第3题中若该旅游团在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 并欣赏到“雷峰夕照”, 18时40分左右欣赏到“雷峰夕照”, 说明杭州昼长夜短是夏季, 应该是华北平原小麦丰收在望。

二、用数学公式解决地理问题

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时区, 区时, 地方时, 太阳高度等等都有公式可计算。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中的一组题。

南极中山站 (69°22′24″S, 76°22′40″E) 时间 (区时) 2009年2月2日9时25分, 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 70°06′58″E) 正式开站。据此回答1—2题。

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 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

A.5时25分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

2.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

具体分析:这道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 而且还测试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在这道题中, 需要我们运用到较好的计算能力来解答。因此, 学生学好地理, 数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 我们可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 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地理计算题, 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用数学图形解决地理问题

有些问题借助于数学上的几何知识, 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可以大大简化学生的解题困难。如2013年全国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一组问题。

上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 解答下题。

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具体分析:该题以我国人口问题为背景材料, 以直角坐标图和文字信息为载体, 考查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影响及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能力。

题中, A、B两项比较两省的“迁入或迁出人口数量”。某省的迁出人口数量=该省人口总数×迁出人口比重, 四川远大于贵州, 广东远大于上海。A、B两项错误。D项条件不足。结合坐标图中给的信息, 可确定浙江的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省, 故C项正确。

四、用平移法解决地理问题

如2012年高考全国Ⅱ卷,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2题。

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30—48小时之间, 甲地可能经历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

具体分析:第1题, 由材料可知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而图中向西距甲120千米的地区的风向, 即为24小时后甲地主要风向。风向画法: (1) 画原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 长江中下游在北半球, 右偏, 形成东南风, 故B项正确。第2题, 根据材料和图形分析, 可知30—48小时该地受低压槽控制, 出现阴雨天气, 但由于运行速度较快, 冷锋不会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 因此C项正确。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篇6

1.硝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2.浓、稀硝酸都有强的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3.硝酸属于挥发性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98%以上为发烟硝酸),

4.硝酸不太稳定,光照或受热时会分解(长期放置时变黄色的原因?保存注意事项?棕色瓶冷暗处);

5.硝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不但腐蚀肌肤,也腐蚀橡胶等,

6。工业制硝酸用氨的催化氧化法(三步反应?)。

7.硝酸可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硝酸盐。

8.浓硝酸可氧化硫、磷、碳等非金属成高价的酸或相应的氧化物,本身还原为二氧化氮。

9.硝酸(混以浓硫酸)与苯的硝化反应

硝酸(混以浓硫酸)与甲苯的硝化反应(制TNT)

10.硝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与甘油的酯化反应

(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殊性”及规律

1.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现象(原因及应用:钝化。常温可以用铝罐车或铁罐车运硝酸)(表现了浓硝酸的什么性质?)

2.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都不生成氢气(原因?)

3.浓、稀硝酸能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表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试管中粘附的铜或银用什么来洗?)

4.与金属反应时硝酸的主要还原产物:

(1)、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生成NO2,而稀硝酸生成NO

(2)、与锌、镁等活泼金属反应,还原产物比较复杂,其价态随金属活泼性增强和酸的浓度降低而降低,最低可得NH4+。

(3)、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中的作用:表现出——酸性、强氧化性(注意:定量计算中应用)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篇7

整风运动1.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八股。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2.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当时整风、反“右”都是必要的。然而,党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反“右”斗争扩大化了。这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3.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为党的指导方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高考英语必考语法知识点 篇8

(1)表选择关系或对等关系的连接词:either…or…,neither…nor…,or,aswellas,and,both…and….

(2)表因果关系的连接词:therefore,so,asaresult,astheresultof,becauseof,dueto,owingto,thanksto等。

(3)表时间顺序的连接词:

the moment,as soon as,at first,then,later,mean while,at the beginning,in the end,before long,for the first time,the minute.

(4)表转折关系的连接词:yet,and yet,but,while,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hand,however,at the same time等。

(5)表解释说明的连接词:that is,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such as,for example,for instance,and soon,etc,

and the like,and what not等。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 篇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θ/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直线运动

理解口诀: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为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理解口诀: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供求平衡不心离;物理方程很关键,一串公式是武器。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九、气体的性质

十、电场

十一、恒定电流

十二、磁场

十三、电磁感应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四: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理解口诀: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神奇公式秒杀高考物理

1.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3.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4.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5.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6.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7.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是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

8.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 篇10

第一片:连续反应情况

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1.CO2、SO2、H2S等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⑴气体少量:生成CO32-、SO32-、S2-(若是氢氧化钡或澄清石灰水,生成对应沉淀)

⑵气体过量:生成HCO3-、HSO3-、HS-

2.Na2CO3、Na2SO3、Na2S等和盐酸的反应(NaH2PO4和Na3PO4类似,不常考)

⑴盐酸少量:生成HCO3-、HSO3-、HS-

⑵盐酸过量:放出CO2、SO2、H2S气体

3.AlCl3和NaOH的反应,

⑴加入少量NaOH溶液:Al3++3OH-==Al(OH)3↓

⑵加入过量NaOH溶液: Al3++4OH-==AlO2-+2H2O

(通入氨气或滴加氨水,只生成Al(OH)3沉淀),

4.NaAlO2盐酸的反应

⑴加入少量的盐酸:AlO2-+H++H2O==Al(OH)3↓

⑵加入过量的盐酸:AlO2-+4H+==Al3++2H2O

(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2AlO2-+CO2+3H2O==2Al(OH)3↓+CO32-,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漂白粉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类似,但是,若通入SO2就是氧化了,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总是生成HCO3-)。

5.硝酸银溶液和氨水的反应

⑴少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⑵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 )2++2H2O

6.Fe和稀硝酸的反应,

⑴少量Fe:Fe+NO3-+4H+=Fe3++NO↑+2H2O

⑵过量Fe:3Fe+2NO3-+8H+=3Fe2++2NO↑+4H2O

⑶Fe过量部分,生成_ Fe3+mol的和Ymol的Fe2+

3(_+Y)Fe+(3_+2Y)NO3-+4(3_+2Y)H+=3_Fe3++3YFe2++(3_+2Y)NO↑+2(3_+2Y)H2O

(前面五种情况的部分过量,参照该反应,进行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即可)

7.⑴NaH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⑵Ca(HCO3)2和NaOH、

⑶Ca(HCO3)2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这几个反应,都是先写少量的反应物,设其为1mol,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各离子的系数比,一定等于其原来组成的计量比。

①澄清石灰水少量:Ca2++2OH-+HCO3-=CaCO3↓+CO32-+2H2O

②NaHCO3少量:HCO3-+OH-+Ca2+= CaCO3↓+ H2O

(第三组巧合,无论谁少量都是Ca2++OH-+HCO3-=CaCO3↓+H2O)

第二片:先后反应的情况

即:几种离子均和同种微粒反应,但有先后情况,结合能力最强的最先反应;前面反应进行完毕后,后面的反应才能进行。(同样可先设少量反应物为1mol,认清反应顺序)。

1.Mg(HCO3)2和NaOH的反应(澄清石灰水、Ba(OH)2反应相似)

⑴少量NaOH溶液:

⑵过量NaOH溶液:

2.NH4HCO3和NaOH的浓或加热反应(稀溶液、不加热写成NH3·H2O形式)

⑴少量NaOH溶液:

⑵过量NaOH溶液:

3.FeI2溶液中通入Cl2或滴加氯水( 注意还原性:I->Fe2+>Br-)

⑴少量Cl2:2I-+ Cl2=I2+2Cl-

⑵过量Cl2:2Fe2++4I-+ 3Cl2=2Fe3+2I2+6Cl-

⑶FeI2溶液和Cl2以3:4反应,首先判断3mol的.FeI2完全氧化失9mol的电子,4mol的Cl2全部还原得8mol电子,9>8说明氯气是部分过量的少量,氯气全部被还原,有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是:4 Cl2+6I-+2Fe2+=2Fe3++3I2+8Cl-(若是FeBr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8Cl2+6Fe2++10 Br-=6Fe3++5Br2+16Cl-).

第三片:互不干涉的独立反应

(这类反应的书写原则和第一类的第7种情况相同)

1.NaHSO4和Ba(OH)2的反应,

⑴NaHSO4少量(只说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至沉淀完全、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至沉淀完全):

H++SO42-+OH-+Ba2+=BaSO4↓+H2O

⑵Ba(OH)2少量(只说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将Ba(OH)2滴加到NaHSO4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将NaHSO4滴加到Ba(OH)2溶液中至溶液呈中性):Ba2++2OH-+SO42-+2 H+=BaSO4↓+2H2O

⑶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加:H++OH-= +H2O,溶液呈中性后继续滴加:SO42-+ Ba2+=BaSO4

2.明矾和Ba(OH)2的反应

⑴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沉淀的质量最大、只有一种沉淀、氢氧化铝全部溶解,1:2这几种说法都是该种情况):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⑵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使Al3+恰好完全沉淀(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2:3):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⑶明矾和Ba(OH)2以5:9反应,此时,Al(OH)3部分溶解,而BaSO4没有沉淀完全:5Al3++9SO42-+9Ba2++18OH-==9BaSO4↓+2Al(OH)3↓+3AlO2-+6H2O

(注意:配平时,先配电荷守恒,再配质量守恒)

第四片:原理不同,产物不同

1.铜和浓硝酸的反应

⑴少量的Cu:Cu+4H++2NO3_=Cu2++2NO2↑+2H2O

⑵过量的Cu(此时变为稀硝酸)3Cu+8H++2NO3_=3Cu2++2NO↑+4H2O

(锌和浓硫酸反应,少量Zn放SO2、过量Zn放H2,原因一样)

2.FeCl3和Na2S的反应

⑴FeCl3溶液过量:2Fe3++S2-=2Fe2++S↓

⑵FeCl3溶液少量:2Fe3++3S2-=S↓+2FeS↓

⑶FeCl3溶液极少量:Fe3++3S2-+3H2O=Fe(OH)3+3HS-

哪些是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篇11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3、叶绿体的色素

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4、叶绿体的酶

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5、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7、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所以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

上一篇:请放开你的手作文下一篇:品读《朝话》,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