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共12篇)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1
可持续发展林业应满足生态系统健康, 完整的多样性, 良好的环境涉及到林产品可持续生产和其他许多方面, 体现了现代森林观的多重价值, 同时对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善, 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种作用几乎渗透了人类生存空间的每一个领域。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这个概念涉及到当代人和未来人的所有要求, 目标是提高人类福利和森林的综合效益。这个概念意味着木材生产, 保护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的积累, 这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人类的福祉才是最终实现。它也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林业战略相一致, 其目标是通过世界可持续发展, 保证森林的数量、质量, 提高人类生存环境条件。可持续森林管理的概念是为了保证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在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同时, 管理、维护和促进森林资源的长期健康经营, 永续利用。
2 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分析
关于林业建设, 新时期我国的相关任务, 旨在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工作内容包括: (1) 现有林业发展森林资源的全面培养, 以满足林产品的市场需求; (2) 对野生动物和稀有的国宝, 珍贵的植物应加大保护力度; (3) 加强在沙漠边缘的沙漠化治理, 重点实施造林工程, 沿海一带实施重点防护林工程造林; (4) 绿化荒山、梯田、在运河两岸城市和农村周围加强植树造林; (5) 加强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目的商品林基地建设; (6) 实施生态建设战略, 加强城市林业、森林公园及城市周边景观林带建设, 实施森林围城战略, 实现城市的美化、净化。 (7) 结构和管理系统应该跟上市场的步伐, 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加快林业管理机制创新, 充分调动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8) 促成天然林保护, 启动森林、沙源治理的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 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实行重点保护, 并采取必要措施发展和增加可持续发展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林业科学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任何一个行业, 如果想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应用科学技术, 林业发展也是一样, 如果不是单一追求经济发展, 就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最好的方法是将科学和技术用在林业的发展上, 不断提高科技含量。
森林资源的数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确保强劲的生产率, 因此必须保护森林资源, 积极培育森林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品林经营, 是国家的基本产业经营的一种模式, 它通过自我融资, 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 以加快森林资源培育, 同时确保林价制度的全面实施, 使森林培育有充足的资金,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3.2.1 旅游业的发展。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区, 可以考虑发展旅游业, 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改善和提高, 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有更好的前景, 加强环境保护势必推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3.2.2 农林结合。
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 结合当地的农业和林业的实际情况。农林结合不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而且也可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2.3 以林养林。
这种方法较为科学, 可以提高苗木发展森林, 林木加工, 也可以发展经济果林。农民也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菜结合、林禽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 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3.3 完善相关法律机制
(1) 立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 确保对自然生态规律的尊重, 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 (2) 坚持依法治林的原则,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结合森林资源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保护和管理, 确保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的实现。
4 小结
盲目开发森林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使原始森林资源的枯竭, 严重破坏生态规律, 是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的严重损坏, 这是不可取的。
要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还可以吸取国外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为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认识, 加强政策的执行, 坚决树立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当今科学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 林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生产率和可再生的森林生态系统, 提升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通过培育森林的全面发展, 起到保护森林动物和植物生活环境的功能,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要:针对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分析, 结合中国林业的发展现状, 对中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对策, 所以本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志红.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J].山西林业.2010 (1)
[2]刘凌峰.浅析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河北农业科技.2008 (5)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2
如何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自然环境条件还是相对比较优越的,森林资源总量还位于世界前列,人工林面积更是居于世界首位;但我国的林业工作还是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其发展的现状远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的标准。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人类已经逐步重视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对可持续性发展认识的提高,对生态环境、林业资源等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植入到林业管理中,已是当前我们所迫切需要做的任务。所谓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指对林业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与发展,使其满足当代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对林业的需求与发展。
目前,国家对林业需求主要是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林业管理以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1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林业资源是有用的、可更新资源,但是若人类使用完了以后却得不到持续维护的话,我们的后代将再也享用不到这些资源,为此我们需要通过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改善人类的福利,造福后代。但当前林业可持续性发展还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问题,如下: 1.1林权结构模式单纯
在我国,森林资源基本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此林业产权结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现,但却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2采育失衡,利用不全面
近年来我国虽在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积蓄量上有所增加,但人均拥有的比率还是远远底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还出现锐减现象。主要是存在采育失衡的http:/// http:/// http:/// http:///
状况:年森林采伐量大于森林的生长量,采伐后未进行森林更新。采伐的木材利用不全面,只有2/3的材积作为原木运出,剩余的丢弃,且加工后出材率仅为60-80%。
1.3生态补偿机制未健全
所谓生态补偿机制即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因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生态资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地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应对资源所有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过努力、付出过代价者,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但目前这一机制还未法律健全化。
1.4林业保护的监管缺乏力度
虽然目前国家在林业保护和管理工作上有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并派驻森林监管机构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毁林垦地等行为进行管理,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来恢复森林植被、挽回损失。但是,一些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还是缺乏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的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占用林地审核制度以及对破坏林地案件的监察力度还欠落实到位。
2做好林业管理的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教育
要做好林业管理,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各级部门及林业企业的主管领导应合理全面地分配工作人员,将林业的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年初做好计划、目标,年中进行检查,年底结束后总结。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督促、落实工作,出现问题要彻底检查,决不怠慢。
同时,还要广泛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各林业企业要不断地对职工(尤其是管护人员)开展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对职工进行林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员工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破除广大员工原先“靠山吃山”的陈旧http:/// http:/// http:/// http:///
观念,最终为做好林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建立起“靠山育林”的新观念,在根本上屏弃传统“以砍伐为生、靠木头吃饭”的错误观念。其次,对生活在林区以及自然生态区的农牧民也要加强森林管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如:举办活动、宣传单、报纸、电视广播等,或者局部干部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宣传,最终提高群众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2.2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
要做好林业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林业的管理主要包括林政资源管理和林业保护两大块,林政资源管理又包括林业的法规、林权、资源、采伐及木材经营等管理。因此,需要建立“多层保护”的管护机制,既可以明确管护人的责任、权利,又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工作,全面实行伐区管理责任制度,采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超额采伐、非法占用林地、毁林造房等行为,杜绝乱砍滥伐现象,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每一片伐区签订林木采伐管理责任书,落实伐区责任人,并签订伐区作业质量跟踪管理责任书;伐前,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察室需要对林业规划设计进行抽查;伐后,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于年底由林业部门统一组织伐区质量检查验收。完善的管护制度是一切林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而林业管理的职工是生态资源管护的最直接施行人员,其工作质量及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林业管理工作的成败,为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已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通过它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更好地落实责任,以达到对林区监督和管理的目的,并将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不同林地,情况不同,所采取的管护制度也可以不同)。要求林业企业的员工签定管护协议,对他们的管护范围、职责和义务等http:/// http:/// http:/// http:///
进行明确,利用协议的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对那些玩忽职守、作风不良的职工予以更换调整,充分调动林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林业管理的质量。
2.3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做好林业管理更需要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的培育。林业管护包括了对木材流通的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森林的防火工作、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护等等。首先,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运输监督检查行为(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放、统计等程序);其次,强化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开展季节性的灾害普查,实行植物检疫证运输,严格防范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再次,认真贯彻国务院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加强森林防火的建设与管理,做好火灾预警检测、防火道、林火阻隔等措施,并对周边职工民众进行火灾应急演练,降低火灾发生造成的损失;最后,加强对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的管护,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有效提高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森林资源是林业的物质基础,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对林区采伐后进行资源培育,不断地增加森林资源并提高森林质量,否则,当我们将资源耗尽却不给予及时培育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享用不到这些资源。所以,要求建立森林资源培育与发展激励机制,对育林项目工程予以资金补助。
3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般来说,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是指在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锅炉配件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已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我们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http:/// http:/// http:/// http:///
首先,应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要利用飞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开展对良种壮苗与优良树种的结构进行研究,培育优良种苗,利用先进技术实施科技造林、防渗膜价格科技兴林;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增强林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改变传统的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模式,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既发展了经济又保证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
其次,对林业科技体制进行创新改革。以科技为核心,通过实践与现代信息科技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林业科技体系,使林业经营管理合理化、精确化、科学化、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脱离生产建设的问题,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采用承包、山东太阳能转让及服务、联合开发等形式,让科技成果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最后,优化林业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的林业发展模式;造林规模化、多样化,如建立苗木基地、经济果林或苗林结合、禽林结合、果林结合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各个领域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多,林地占用问题日趋严重,且世界环境变化日趋复杂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捕杀野生动物、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加强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篇3
1.1林权结构模式单纯
在我国,森林资源基本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此林业产权结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现,但却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2采育失衡,利用不全面
近年来,我国虽在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积蓄量上有所增加,但人均拥有的比率还是远远底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还出现锐减现象。主要是存在采育失衡的状况:年森林采伐量大于森林的生长量,采伐后未进行森林更新。采伐的木材利用不全面,只有2/3的材积作为原木运出,剩余的丢弃,且加工后出材率仅为60%~80%。
1.3生态补偿机制未健全
所谓生态补偿机制即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因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生态资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地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应对资源所有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过努力、付出过代价者,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但这一机制尚未法律健全化。
1.4林业保护的监管缺乏力度
虽然目前国家在林业保护和管理工作上有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并派驻森林监管机构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毁林垦地等行为进行管理,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来恢复森林植被、挽回损失。但是,一些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还是缺乏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的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占用林地审核制度以及对破坏林地案件的监察力度还欠落实到位。
2.做好林业管理的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教育
要做好林业管理,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各级部门及林业企业的主管领导应合理全面地分配工作人员,将林业的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年初做好计划、目标,年中进行检查,年底结束后总结。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督促、落实工作,出现问题要彻底检查,决不怠慢。
同时,还要广泛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各林业企业要不断地对职工(尤其是管护人员)开展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对职工进行林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员工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破除广大员工原先“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最终为做好林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建立起“靠山育林”的新观念,在根本上屏弃传统“以砍伐为生、靠木头吃饭”的错误观念。其次,对生活在林区以及自然生态区的农牧民也要加强森林管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如:举办活动、宣传单、报纸、电视广播等,或者局部干部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宣传,最终提高群众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2.2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
要做好林业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林业的管理主要包括林政资源管理和林业保护两大块,林政资源管理又包括林业的法规、林权、资源、采伐及木材经营等管理。因此,需要建立“多层保护”的管护机制,既可以明确管护人的责任、权利,又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工作,全面实行伐区管理责任制度,采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超额采伐、非法占用林地、毁林造房等行为,杜绝乱砍滥伐现象,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每一片伐区签订林木采伐管理责任书,落实伐区责任人,并签订伐区作业质量跟踪管理责任书;伐前,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察室需要对林业规划设计进行抽查;伐后,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于年底由林业部门统一组织伐区质量检查验收。
完善的管护制度是一切林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而林业管理的职工是生态资源管护的最直接施行人员,其工作质量及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林业管理工作的成败,为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已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通过它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更好地落实责任,以达到对林区监督和管理的目的,并将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不同林地,情况不同,所采取的管护制度也可以不同)。要求林业企业的员工签定管护协议,对他们的管护范围、职责和义务等进行明确,利用协议的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对那些玩忽职守、作风不良的职工予以更换调整,充分调动林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林业管理的质量。
2.3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做好林业管理更需要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的培育。林业管护包括了对木材流通的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森林的防火工作、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护等等。首先,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运输监督检查行为(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放、统计等程序);其次,强化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开展季节性的灾害普查,实行植物检疫证运输,严格防范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再次,认真贯彻国务院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加强森林防火的建设与管理,做好火灾预警检测、防火道、林火阻隔等措施,并对周边职工民众进行火灾应急演练,降低火灾发生造成的损失;最后,加强对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的管护,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有效提高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森林资源是林业的物质基础,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对林区采伐后进行资源培育,不断地增加森林资源并提高森林质量,否则,当我们将资源耗尽却不给予及时培育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享用不到这些资源。所以,要求建立森林资源培育与发展激励机制,对育林项目工程予以资金补助。
3.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般来说,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是指在生态、经济、社会3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已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我们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要利用飞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开展对良种壮苗与优良树种的结构进行研究,培育优良种苗,利用先进技术实施科技造林、科技兴林;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增强林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改变传统的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模式,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既发展了经济又保证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次,对林业科技体制进行创新改革。
以科技为核心,通过实践与现代信息科技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林业科技体系,使林业经营管理合理化、精确化、科学化、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脱离生产建设的问题,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采用承包、转让及服务、联合开发等形式,让科技成果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优化林业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的林业发展模式;造林规模化、多样化,如建立苗木基地、经济果林或苗林结合、禽林结合、果林结合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4.总结
我国林业管理概况及发展探讨 篇4
1 我国林业管理的概况
1.1 林业管理的初期阶段
建国之初, 我国整体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都比较落后。在林业管理方面, 主要是从事木材生产。由于建国之初帝国主义的封锁, 我国木材生产均来源于国内林业资源的采伐。为了改善我国的经济条件, 国内大生产, 生产项目大量增多。而工业领域需要的木材资源也逐渐增多。当时国民的思想认识也不够, 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不够重视。这些因素致使原始林业资源遭受过度采伐。
1.2 林业管理的恢复阶段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 国民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有所提高, 开始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林业管理方面, 强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国家也颁布了相关的林业扶持政策, 林业管理不仅仅是保护原有森林, 更是开展了人工造林。尽管如此, 林业资源的增长速度依旧较为缓慢。
1.3 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在新时期, 世界各国开始提倡环境保护。我国林业管理也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即可持续发展阶段。国家给予林业项目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并加强林业资源的培育和管护, 加大采伐区的监督管理, 实行社区共管森林经营制度。林业管理从原本的单一型事业, 渐渐转变成生态建设主体。造林方式也从人工造林转变成为经营化造林。
2 我国林业管理的发展
我国林业管理,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开发多功能型的林业, 将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综合化的进行发展。除此之外, 科学合理的对森林的结构、形态进行建设。
2.1 综合开发林区
开发和利用林区, 不单单是采伐木材。可将林区发展成为森林旅游, 运用花卉、园艺等手段提高林区的美感。对森林进行美感的规划, 是人类的意识所趋。只要推行一些维护自然生态稳定和平衡的措施, 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规划造林景观、抚育幼林景观、更新森林景观等。该开发模式能够发挥出森林的培育潜在功能和人们的游赏功能。比如建造花木园区, 供游客赏看。除此之外, 还可在林区内种植绿色产品, 比如茶叶、果树等。通过一体化的产、供、销, 综合开发林区, 协调发展林业的内部产业。
2.2 采伐与育林相结合
我国森林面积处于世界前列, 但是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贮蓄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建国之初我国大面积森林毁坏, 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及时造林可以增加森林资源量, 确保可持续的利用森林资源。普及林业保护的知识、宣传植树造林的意义, 只是林业管理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关于林业管理物质利益, 在林业管理发展的过程中, 会逐渐衍生为以经营单位和林农开展造林活动。经营单位与林农不可能无偿的开展植树造林, 其积极性的调动, 必然是要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 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林业税收。一些林业税收是多余的、不合理的, 要及时取消。严格控制好林业管理的经费, 规范使用用途。除此之外, 营造林要因地制宜, 结合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合理规划造林工程, 确定树种的类别, 这些都对林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2.3 提升林业的科技水平
我国林业生态资源脆弱的致命因素便是科技水平低。我国运用科学手段开发和利用林业的时间较短, 林业管理方面很少应用到科学技术。在林业管理的发展中, 必然会重视科技水平的力量。科技水平主要在营造林、林产工业和宣传林业信息方面发挥作用。在营造林方面, 生物技术能够培养出高存活率的树种, 该树种抗虫害、雨蚀的能力强。而栽培技术和树种遗传基因技术, 能够改善木材的品质和品种。可使得管理人员收集信息更为方便, 信息来源也更为广泛。以科学技术向林农宣传林业知识, 林农遇到林业生产的难题, 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到需要的信息。
2.4 采伐区有了更全面的监督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 需要更多的林业资源。林业发展受到滥砍滥伐行为的制约, 若要实现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严控该现象的发生。因此, 在林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 将严管林业采伐区, 明确主体间的责任, 林业管理人员需有一定的责任意识。采伐区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好责任制度, 将伐区内的管理责任归纳入考核范围内, 认真负责林业资源的监管。不会出现无证运输和采伐的现象。同时, 关于过度采伐的问题, 要重点处罚, 避免出现有碍于林业持续发展的现象。
2.5 林业管理经营近自然化
我国林业管理发展趋势将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向自然化发展。近自然经营管理先观察自然生态林的能量流动、地理地质、气候水源和物质循环信息。根据森林资源的特征和状况, 采取相应的人工设施和技术, 完善自然生态林的原有生态。本着依靠自然原有的力量来经营森林, 构建一个近似于自然生态的模式, 最大化的提高森林生态内的生产力和自然循环力, 近自然经营管理能够更完美的保护林业资源。
3 结语
我国林业资源较为稀缺, 如果林业资源可持续的发展, 则不能用扩大农业经营的方式实现。目前, 我国林业占用问题较为严重。我国需构建一个新型的林业科技制度, 遵循市场导向机制, 运用科学技术, 和谐的进行林业管理。林业资源的采伐和保护, 要遵循适应性、可持续发展、预防性的原则。我国林业管理, 需改革林业体制、因地制宜, 向生态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 张莹.浅谈我国的林业管理概况与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 2012 (18) .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5
摘要:森林资源是我们身边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的一项自然资源,森林的高覆盖率可以令周围生物种群的数量增多,也能令附近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而且森林还具有除尘降噪等功能,对人们的生活可算是百利无害。正因如此,对于强化林业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健康发展;研究探讨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从未间断,面对需求日益加大的人类社会,我们在向林业资源索取木材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保护。这样才会使林业资源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还能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的森林资源管理是人们较为重视的一部分,有关部门也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曾经的管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不符合现代发展的一些陈旧做法剔除,制定出了对现在资源管理情况有益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监控系统进行了完善。由此,我们现在的森林资源管理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当前我国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变得更为节制,对于市场的供应也有着一定的控制。对比曾经,我们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已经翻了一倍有余,这些都离不开合理的资源管理以及国家对森林资源采伐的控制。现在我国的林业资源不断在提高数量的同时也证明了我国林业资源在向着更加良好的态势前进。
即使是当前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实际的林业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由于我国占地面积广,所以森林资源的分布比较零散,这给森林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监管的过程中,因为不能及时有效的对整体进行管理和控制导致部分地域的森林破坏较为严重。而且还有些人依旧为利益对森林乱砍滥伐,占林为耕,这些都对森林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下面,本文将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1、利益当前,目光短浅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想要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放松警惕,对于林业的保护也是如此。部分林业行业的目的不是保护其发展而是要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这就导致森林资源被严重的进行了人为破坏,乱砍滥伐的现象将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同时也将土地防洪防涝的能力大大降低。保护森林,发展可持续能源变成了没有行动的口号。
2、国家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法律、规范不够完善
在制度、法律、规范方面,目前还处在“人治”状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钻漏洞的机会,有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有;另外,没有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过多。
3、管制措施不合理,手段不高
现在依旧没有找到最切合实际的林业资源管制制度同时加以执行,林业资源管制中包含考察、计算、策划、计划、管制、监察、开采砍伐,必须要创建完善的林业资源管制手段制度,使管制资料能够整体分享。要完成迅速精确的考察、计算,整体的策划、计划,高效率的管制,强力的监察,合理的开采砍伐依旧是个长期过程。
(4)很多森林地区没有合理的森林运行计划。因为众多主观抑或客观的缘故,国内很多森林地区运行企业还没有制定可实施的林业运行计划,在每年预测采伐量时数量不准确。
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直接感受到。往往其最先受人关注,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
想要完成林业资源管制以及生态森林的有效结合,想要保证经济以及生态利益同时有所提高,就一定要完成森林的永续前进。林业的永续前进重点体现在社会合力、生态支撑力、经济状况三方面。社会合力就是讲人口数量、道德与品质、文凭、体制等情况。生态支撑力就是生态本身的调控能力以及承载状况。经济能力就是资源存储情况、资源运用效果、利益增长状况等。要想完成林业的永续前进就要搞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1、科学发展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起到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带来的生态以及经济利益。在实际工作中获取了许多有用的协调手段。包括:林业与农业联合,使用合理的管制手段,创建林农联合的很多运行方式。集中探索使用林业开发的新形势,使其拥有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利益。例如林草联合、林药联合、林禽联合、林菜联合、林果联合等栽植形势。调节产业构造,促进经济增收,同时生态利益也有所提升。集中栽植开发经济果林以及速生丰产林等,并且能够迅速提升经济、生态、景观利益。
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从“人治”转变为“法治”。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逐步由“人治”过渡到法治。
结语:林业资源管理将是我们现在以及未来都要坚持去做的事情,人类对于资源的保护不能停止,只有坚持去做才能为我们的生活以及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当前的林业部门要注重对于生态林业的发展,看重眼前的利益很可能令之后的损失更大。所以,我们要真正将林业的发展从口号变为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今后我国的林业资源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6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88-02
近年来社会发展在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不断进取,伴随而来的也出现了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与此同时,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显现了出来,逐渐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核心环节。目前,不管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分析林业的地位与作用,林业在国家和个人的生活中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国民经济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林业生产观念的改善与优化,国家逐步开始从政策和资金等几个方面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和扶持,迎来了林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促使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合理发展。
一、林业经济发展难以进行的关键因素
1.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
社会在发展,经济也在不断的进步,但往往只看到了利益所在,忽视了本质的东西,这就跟人们的观念有关系。人们观念落后,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了。众所周知,林业在短期内是不能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的,而往往作为获利者却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只着重于广种薄收,超载放牧,面对那些对林业实施的优惠政策抱怀疑、观望态度,总是在敷衍造林,而却不行动,这样的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林业面积不合格,达不到标准,极大地影响了林业发展的进度。
2.经济支持欠佳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相对于我国而言,在林业经济方面的发展却是比较落后的,这是我国林业发展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然而在当今各项制度都不全面的社会条件下,尤其是对林业环境发展没有完全保障的情况下,要想加大力度发展林业经济存在很大的困难。
3.植被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
在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后,通过几年间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那些明确并且严格保护的地区,植被恢复明显,发展很迅速,但是任何事情总有意外,那些没有加大力度治理的地方却仍然存在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植被资源的现象,这使生态环境的建设遭遇阻碍。
4.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
林业产业不单是发展方面存在困难,在其开发利用方面也比较滞后,龙头企业跟优势企业资金短缺,产业方向上的拉动也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林业经济管理概述
森林资源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也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作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目前的工作是从各种林业生产工作顺利的起始点和结束点进行工作,而且是林业企业的核心内容。在经济管理方面,首先要以实现和实施为基础,有必要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开始分析,确保他们的工作可以通过森林培育,保护和其他环节的使用,保护林业工作平稳连续发展。
1.林业经济的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工作,以及各种林业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过程,一般从培育、保护和利用其他部门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工作作为开始,这样对林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林业经济管理是保护森林资源来维持各种效益的关键,公益林业生产基地和主要成果的科学使用也是维护林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是基于林业生产周期要设法保护林业生产与自然的长期配合以及发展;从各种风险的林业生产和管理开始实现林业工作的卫生要求;从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期达到森林管理方面的成果和效益有突出的表现。
2.林业经济管理背景
林业生产和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社会问题的共同关注的发展问题。在工作中,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发展的优先考虑的方面。有些人类可以被称为自然环境的破坏者,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起到了阻碍、破坏作用。当前的社会发展,建设文明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题和生产的核心,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作为最主要和关键的工作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相关人员着重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产业结构方面的优化处理工作
产业结构是构建综合性、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大战略,作为一个整体,确保比较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优势,由于经济的竞争优势,使林业经济成功地向森林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同时,更要确保优化的结构和复杂的经济结构调整地均衡发展。作为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的生态建设应努力寻求各种福利和方向的变化。要认识到森林资源也可以用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森林培育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林业的概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提出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最大利润的获得原理的森林,记得合理利用资源,使用资源,比如森林与土地合理利用,并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为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一步一步努力。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对环境和资源必须通过忽略资源依赖的长远利益,资本的依赖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管理密集的周期变化,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动管理和制度安排等创新的概念。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业经济
一是做好示范,以点为基础进行全面的建设。努力做一个好工作,争取将“林药”,“林菌”,“森林鸟”等一系列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全面应用到林业经济管理建设中去。培育一批林业经济示范基地,建立一个典型的模型。二是多输入,加强金融支持。通过拨款,财政支持,并且记住在很多方面,社会参与更加重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提高森林的经济资助。加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三是处理设施,加强引导驱动器。积极鼓励和支持员工发展森林种植,养殖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牵线搭桥,帮助林业经济运营与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品购销关系,扩大销售渠道来解决“困难”的问题,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增长。四是家庭发展经济,国家给予优惠政策,以确保经济复苏,建立生产,加工和销售,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模式。行业没有发展,我们不强大起来,社会怎么发展。目光不能总是盯着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要加强产业投入后续管理。五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劈柴转向碳汇经济收入。碳汇交易文化,通过碳汇收益实现林业碳汇的发展,开发新的林业和经济增长点。
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利用科技发展林业经济
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牺牲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进行发展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林业经济的科技含量,这是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在林业经营模式上进行科技创新。建立起的经营模式应该是效益为目的,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企业为主体。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与信息手段,推动林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
其次,深化林业科技改革。林业研究要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林业研究应该用来指导林业生产,生产和建设的研究不应是两个脱离的部分。鼓励林业科技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人员、技术合同甚至共同成立了一个独立的林业企业使林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形式。再次,加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传统的木材生产,加工制造,技术改造,提高木材的生产、加工、制造、技术含量,提高林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我国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科技种子育苗,并促进,改变树种结构。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检测。
2.鼓励发展生态产业
中国的林业生产面临长期短缺的状况,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利用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这一矛盾:尽管中国计划生育已多年,但仍处在人口的膨胀状态下,而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并没有改变,生态系统仍很脆弱。这些因素都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严重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鼓励发展生态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生态产业是基于科学原则和生态建立一个行业的法律。考虑到双方的产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考虑到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必然是一个行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产业往往会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混体系,使高水平的能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此手段来得以实现。通过控制两个生产系统和稳定度的速度来发展生态工业企业,实现生态效益纳入生态负正效益,变废为宝。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林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为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和技术支持应该作为林业经济整体发展的指导,现代林业以发展为主题,注重生态保护,这也应该是一个国家生态示范区以文明为核心发展的整体建设,以提高林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发展目标,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森林管理,特别是抓林业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改变林业发展模式,提高质量,提高林业的经济贡献能力,生态承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和亮,陈少红,王文烂.加强林地管理促进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1999,(6).
[2]杨建洲.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宏观调控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0.
[3]程平.浅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C]//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1册,2004.
[4]侯元兆.当前中国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2,(3).
[5]曹明海.加强林地管理保护林地资源[J].内蒙古林业,1991,(12).
[6]吴智敏.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构建林业循环经济[C]//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1卷.2005.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7
1 我国林业的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 是一个资源大国, 林业资源极其丰富。然而由于人们的不合理利用, 林业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据显示:对比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第6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的覆盖率由原来的16.55%增加到了18.21%, 年均净增长达到1.779万hm2, 并且这种增长将持续下去, 同时林业资源的结构也在日趋合理化。
2 目前我国林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采育失衡
采育失衡主要表现为树木的采伐量远高于树木的生长量, 十年树木, 一棵树的采伐在一夕之间便可完成, 然而一棵树的成长却要花耗近十年的时间。同时, 对于所采伐树木的利用也不全面。根据数据显示, 仅有2/3的采伐木材作为原木运出, 其它均被丢弃, 且作为原木运出的木材加工率也仅为60%~80%。
2.2 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所谓的生态补偿是指对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 林木作为自然资源, 在被使用人合法利用的过程中, 使用人应向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费用或者对林业环境做出相应的回报, 目前这一制度并未法律健全化。
2.3 林业保护缺乏监管力度
目前, 对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毁林垦地等行为, 地方性的监管部门还缺乏监管的力度, 致使上述事件频频发生。
3 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加大宣传, 全民一起保护林业
林业的发展, 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以提高公众对林业的保护意识, 破除他们“靠山吃山”等一些陈旧的观念。对公众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举办活动等方式实现。
3.2 加强对林业的监管力度
做好林业的管理, 监督工作必不可少。建立起“多层保护”的监管机制, 既可以明确监管人的权利和责任, 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3 加强法制方面的管理
许多破坏森林的举动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 在20世纪90年代, 我国实施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对我们的土地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林业的管理可以参照这一方法,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加以制约。
3.4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基础上, 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 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林业的管理也不例外。做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3.4.1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的系统。
系统首先要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其次要对长远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 从林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进行考虑;最后要不断完善我国的产权制度, 明确林业产权人, 切实保障产权人的利益。
3.4.2 转变林业经营模式, 让市场参与进来。
除了国家的保护林区外, 政府应该逐渐从林业的管理中抽身出来, 让市场参与进来, 让林业的管理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不断创新, 不断向前发展,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5 林政管理方面
3.5.1 加强对林业林权的管理, 严禁林业资源的非法流失。
为做好这项工作, 一方面需要强化对占用征用林业用地的审核和审批, 推动林权登记的进度;另一方面需要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用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
3.5.2 加强对木材运输的监管。
目前, 公路运输“三乱”现象普遍存在, 林业系统应该加大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
3.5.3 加强林业资源林政管理的示范点工作, 提高示范成效。
加强对林业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示范力度, 同时加强对林权管理以及林业资源保护方面的示范。
4 结论
做好林业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方专家也都给出了积极建议。本文是笔者个人对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 希望能够对林业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鋆彬.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J].北京农业, 2011 (15)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8
1 林业的定义及我国林业的发展历史
林业部门包含着很多部门, 其中营林和森林是其中最大的2个部门。2大部门的主要功能是有规划的绿化现有的荒山沙地, 扩大森林的面积和资源;按照科学的方法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森林以及每年不断增加的人工森林, 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断的种植人工森林, 提高我国的森林的覆盖率, 提高木材以及森林中副产品的产量, 保证满足平时国家人民平时的日常需求;通过植树造林, 充分发挥森林的作用, 调节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减缓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保护环境等等, 并对农业高产稳定而服务;其中森林的经营包括对森林的砍伐及种植、对森林的保护, 防止乱砍乱伐, 森林再造和城市森林的建造和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可以分为3个历史阶段。林业的初期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 也可以成为传统林业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林业主要是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大量的、无节制地砍伐森林。林业发展的探索时期。这个时期是从1978~1992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体林业和其他非国家所有的林业进行定性, 也就是固定山权、林业权、划分自留山, 明晰林业生产责任制。从1992年到现在, 在全球林业转型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劣的影响下, 我国林业步入了转型期, 也就是可持续发展阶段。我国林业部已经下发给各个林业下属部门关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
2 我国林业管理措施
我国的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在对林业进行保护的时候, 应该遵循科学的、合理的、稳定的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 我国的南方, 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 应该通过强化森林保护力度和绿化荒山、退耕还林等方式, 并以保护和提高树木覆盖率为基础, 更多的应该想到通过何种方式开展科学林业生产, 增加经济收益;我国的大西北地区, 因为其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 所以林业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护自然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
我国当前的林业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林业建设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计划。我国的华北和南方地区, 因为人民还不够重视植树造林的重要, 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处理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与暂时经济效益的关系和矛盾。对于所出现的诸多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方案去发展林业。
2.1 应用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强化宣传
森林的保护和树木的种植不能只依靠个别的几个部门和有数的几个人来实现。必须通过全民宣传、全民行动。宣传的手段可以通过电视、媒体、广播报纸等渠道广泛宣传教育, 把森林的保护深深的印入人心。尤其是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的时候, 进行广泛的宣传, 带领群众进行现场的植树, 让人人都能参与到保护树木的行列中。
2.2 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 提高经济处罚数额
会发生毁林事件主要还是经济利益的原因, 很多人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去偷伐木材、毁林开地等。从这些年发生的毁林事件中可以吸取经验, 从而制定有效的方案。例如, 20世纪90年代, 我国实施的土地总体规划, 尤其是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森林的保护和绿化以这个事实为依据, 也可以参照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制定出森林的规划。为了确保制定出的规划符合实际并能实施, 规划要通过现场的实际调查汇总出可行性实施方案, 并逐级提交到有关部门进行研讨, 最后由国家制定出规划方案。方案制定出之后要严格执行并落实区域, 落实到个人。
2.3 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
林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体现为:生产周期长, 反本周期长, 经济利润低。根据这些特点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例如, 建立退耕还林补偿基金, 对已经开荒的山林, 给予主动退耕还林者经济上的补偿和其他发面的支持。加大对招商引资的力度, 鼓励和吸引投资者对森林的投资和开发, 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政策。
3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林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任何以破坏而取得的成果都是不可取的。林业发展在看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注重生态效果, 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必须加强调控和出台相应的政策。要制定完善的产权制度, 吸引投资商前来投资, 比如保障森林、树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出台各种对林业投资者的扶持政策, 保障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例如,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银行机构对个人植树造林放宽贷款条件;对林业投资者予以低利息, 长期限的贷款政策等。
3.2 改变林业管理形式,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的管理模式
政府职能需要有所改变, 林业资源管理职能应该脱离出企业, 促使企业能够成为单独的经营体, 在市场环境中生存。还应该持续加大对林业的技术支持, 强化林业科技体制革新, 实行生态技术更新, 进而提升林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能闭门造车, 应该取长补短, 吸取国际上先进科学技术和理念, 不断创新, 坚持不懈地实施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4 结束语
林业管理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植入到林业管理中, 已是当前迫切需要做的。通过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分析, 探讨我国林业管理以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摘要: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是农业和水利的生态屏障, 担负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林业改革不同于一般行业。因此, 在建立市场经济促进林业全面发展中应处理好林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才能确保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9
关键词:乡村林业,发展现状,管理措施,安徽亳州,谯城区
亳州市谯城区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 与河南省鹿邑、永城等县接壤, 地处淮北平原北部, 土地肥沃, 四季分明, 涡河穿境而过, 地理条件优越。但是由于近年来资源过度开发, 工业与城镇化进程加快, 致使谯城区有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雾霾、沙尘暴、河水污染等。因此,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此类问题, 改善人居环境, 必须号召全民动员、广泛参与, 让广大干群从思想深处重视林业的发展, 每年春季在村庄内房前屋后、自留地头、沟塘堤坝、废闲地等大面积植树造林, 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进行立体种植、产业结构调整, 形成一个见缝插绿、借地生绿、租地生绿的长效造林机制, 并大力营造森林长廊, 构建绿色屏障, 逐步实现“镇村在林中, 水在镇村中”的新理念[1,2]。
1 谯城区林业发展现状
一是自1992年以来完成了境内S307、G105、G311和京九铁路两侧1 km范围内万里绿色长廊工程, 基本完成了环县乡道路、生产路两侧的林网建设, 完成大中沟河道两侧宽20~50 m的林带造林, 新增造林4 333.33 hm2, 森林覆盖率达22%。二是党政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都是按上级规划与工作安排来完成任务, 缺乏自主创新[3]。三是造林树种单一, 主要以杨树、泡桐等落叶乔木为主导, 针叶树、灌木、经济林、风景树种少。选用树种有一定缺陷, 如大量栽植的杨树春季杨絮过多, 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身心健康。四是绿化造林主要以道路两侧、沟河两侧与广场居住小区为主, 向纵深发展不到位, 林业绿化造林远景意识淡薄, 管理粗放, 毁林、损坏绿化成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2 乡村林业发展与管理措施
2.1 加大平原地区林业发展, 充分展现其重要性
一是改善空气质量。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每天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释放出大量氧气, 而动物和人类必须依靠氧气才得以生存, 只有多植树造林并注重常青树、观赏树种的绿化, 才能增加有机氧的生成, 吸收废气, 减少污染, 提高空气质量, 增进人们身心健康。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一片繁茂的树林相当于一个天然大氧吧, 平原地带众多零星树木聚集到一起可与大片森林的功能媲美, 对改善人居环境十分有利。二是提供农业生态屏障。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可以减少干热风、沙尘暴, 调节风速、气温、水分、改良土壤。林下也可以种粮、种茶、药材、草, 发展林下养殖等。使农民认识到发展林业不是“林粮争地”, 而是可以大大改观农业生产条件, 调整农业结构, 保护耕地, 从而使林木繁茂, 减少灾害, 实现粮食丰产、畜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三是大力发展平原林业, 可形成木材生产基地, 带动产业发展。山区造林难度大, 而谯城区地势坦荡, 土壤深厚、土质疏松, 交通便利, 整地栽植容易, 水热条件好, 造林成本低, 树木生长迅速, 周期短, 完全可以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种植。引导农民在生态优先的条件下, 做到栽植和砍伐动态平衡, 获得经济利益[4,5]。通过物质利益的追求, 就可以刺激林业“三大效益”的协调发挥, 从而使木材加工业、林下种植和养殖业, 苗木培育、森林旅游休闲文化、木材产品交易运输业等产业得以发展。四是通过扩大种植, 可以形成加工利用等新兴产业, 带动相关第三产业, 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 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减少外出务工, 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2.2 大力营造片林和村片林
(1) 一个村庄或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谯城区近年来由于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需要, 使部分村片林被砍伐或原有老村庄变迁, 从而使原有村庄内多年生乔木和乡土树种受到一定损失, 所以要做到砍伐与栽植相平衡, 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平衡。老村庄内要能补栽尽量补栽, 除了栽植传统用材树种外, 还应打破常规, 多栽植观赏性强、生长快、管理粗放、无飞毛、少花粉、能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的树种, 如水杉、松树类、龙柏、皂荚、玉兰、桂花、蜀桧等, 逐步达到了远观村庄“白天见不到房屋, 晚上见不到灯光, 进入村庄不见阳光”之效果, 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2) 大力发展农田林网和用材林造林。农田林网不但可以美化环境, 而且对农作物也具有重要作用。夏季暴风雨来袭, 小麦、玉米、芝麻等高杆作物很容易倒伏, 这些林网的林木可以有效减弱狂风暴雨对农作物的侵袭, 同时对于干热风的危害也有一定减弱效果。农田林网、防护林也可以涵养土壤水分, 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 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单产。防护林与农田林网应以栽植高大阔叶乔木为主。
(3) 美好新村内造林及绿化。新村建成后楼房多, 道路硬化多, 几乎都是混凝土建筑, 炎热的夏季人置身其中就有被烘烤炙热难耐的感觉。为此, 更应花大气力绿化造林, 做到每条路都要有树, 广场及周围要绿化到位, 做到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并存, 速生与慢生树种互补, 用材林与观赏树种并重。一是广场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速生落叶乔木, 如梧桐、水杉、新品种大叶泡桐、旱柳、黄金槐、欧美杨等, 既能迅速提高遮荫效果, 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木材。二是在公共绿地内增植女贞、雪松、龙柏、蜀桧、石楠、湿地松等常绿树种及竹子。三是加大植被覆盖力度, 以抑制扬尘, 在各围墙周围至道路路牙石内进行查漏补缺, 平整土地, 清除杂物, 栽植植被, 见缝插绿。四是庭院经济和绿化。各居住家庭都要在自己院内绿化花草树木, 比如杏树、柿树、桃树、葡萄、樱桃等果树及杜仲、银杏等药材树, 也可以栽植攀援植物, 以防晒降温, 比如紫藤、凌霄、爬山虎、常春藤等。
2.3 苗木移栽技术及成活后管理
(1) 造林时应当尽量栽植2年以上壮苗, 在运输时应尽量减少时间和路程, 最大限度减少水分流失, 挖掘苗木时尽量少损坏其根系。栽植时本着挖大穴、一填土、二提树、三踩实、行大水的原则, 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谯城区地处偏北方, 冬季会有冻害发生, 多年来一直推广春节前冬修水利、造林整地挖穴, 年后春季植树造林的成功经验。因为冬季挖出土壤会严重冻结, 而春季解冻后变得土质松软, 经风吹日晒能吸收空气中的氮等营养元素, 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一般要求应挖不低于80 cm见方的大穴, 栽后行大水。但泡桐除外, 栽植时一般要求土壤湿润, 适量浇水即可, 根据实践经验, 如果栽植时行大水, 泡桐成活后会长出许多浓密的龙枝, 逐渐枯萎, 不利于成长。若杨树、梧桐等苗木挖出3 d后未栽, 在栽植前应将根部放入水中泡10~15 h, 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北方地区冬夏温差大, 苗木虽然可以发芽, 但很可能是利用自身的水分假成活, 若夏季高温干旱季节水分供应不足, 还可能枯萎死去, 所以应当及时补水浇水。
(2) 苗木成活后第1~2年自身较弱, 应尽量不打杈或少修剪, 这样可以多吸收养分, 加速生长, 尽快长壮长大。第3~4年苗木确保成活后, 要进行一定的修枝剪杈, 把多余的侧枝剪掉。保留一个最粗壮的主干, 使其充分吸收养分, 更迅速整齐的长壮、长大成材。用材林的打杈剪枝应尽可能把侧枝修干净, 不能留小部分枝杈。因为树皮受伤后容易愈合, 如果留有一点小枝杈, 就很难与树干长成一致, 成材后被树干包裹, 影响木材质量。
参考文献
[1]严玲璋.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化[J].中国园林, 2003 (5) :44-47.
[2]李广贤, 卢振宇.浅谈乡村林业发展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 :222.
[3]徐国祯.乡村林业的发展及其意义[J].世界林业研究, 1992 (4) :13-19.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10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福利和回报,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开始关注生活品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林业资源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动林业管理的进步,不断发挥生态文明的力量,促进林业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保护我们所依托的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1 当前我国林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林业管理是科学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是推动林业资源健康可持续的重要基础,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探究如何保护林业资源。首先应该明确生态文明的定义,人们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实现人、自然、社会等和谐共处。当前我国在林业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利于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林业管理技术薄弱,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并非简单式的管理,生态文明如同一面环境放大镜。传统的林业管理作用颇多,但如果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就会凸显出很多问题。当前我国林业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这些都会限制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在林业管理中,没有明确的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使得林业管理常常师出无名,无的放矢。林业管理还缺乏相应的科学的管理技术,这制约了林业管理的水平,一些落后的陈旧的管理技术,不仅难以收获相应的管理效应,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的资金、资源的浪费。其次,在林业管理中,针对林业资源管理的技术投入不足,创新力度不够,一旦出现新的问题或新的情况,林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就容易受到限制。再次,在林业资源管理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当前林业资源的管理开支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政府一旦收紧银库,林业资源的管理资金就很容易出现断裂。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完善的社会支撑体系,社会力量投入不足,开发缺欠,都制约着我国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最后,在林业管理中,我国林业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林业管理人员,缺乏完善的林业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一些基层林业管理人员基本为退休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不少林业基层管理人员对于树木的选种、栽植、培育、防虫防害等并不精通,自然难以提升林业资源的质量。数据表明,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普遍较低的专业素养,使得我国的林业面积大幅度较少,除一些山火等不可规避的自然因素外,绝大部分是人工养护能力不足。
2 生态文明下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真正推动生态文明,也才能最终造福人类。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传统的林业管理凸显了诸多的问题,为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林业管理,实现管理创新,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林业的和谐发展。
2.1 将林业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构建完善的林业管理制度
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完善的领导团队是林业管理的重要根基。当前我国林业管理中,并没有一个统筹管理机构,这使得林业管理存在混乱的局面。因此,作为林业资源的地方性管理机构的上级部门,要科学统筹,重点安排,构建完善的林业资源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个负责人的管理区域,实现扁平化管理,积极推动管理创新,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方案。同时还应该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有效提升林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此外,在林业管理中,充分的全局性的管理制度是林业管理的基础,林业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当地林业资源的特点,全面分析当地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根据林业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更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林业资源的管理有制度可依。此外,还应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林业资源的管理,积极监督举报管理人员的失职行为,及时为林业管理出谋划策。通过完善的奖惩机制来调动林业资源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2 加强林业资源的功能定位,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林业资源的管理中,存在着相对混乱,整体管理不良的问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林业资源的特点和功能定位不准确,使得林业资源浪费情况突出。因此,为推动林业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对林业资源进行准确地判断和定位,明确林业资源的功能,明确林业资源的特色和作用,从而实现更加针对性的管理。此外,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还应该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创新,紧紧根据形势,结合林业资源的自身特色,不断挖掘更加节约更加高效的林业资源管理模式,积极吸引林业资源管理他方的先进性管理方法,积极进行自我创新,综合性提升林业资源的管理质量,不断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林业资源的立法保护,推进社会支持及技术支持
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构建生态文明,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当前林业资源的立法保护不足,这使得在林业管理中存在着明显的法律空白和漏洞,难以真正提升林业资源的管理水平。因此,为有效地保护林业资源,必须构建完善的林业资源法律保护体系,及时修改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法律法规,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法制化、法规化。同时,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允许公众参与林业资源的管理,允许社会资金融入林业资源的管理资金池,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在尊重其生态价值的基础上,为社会大众谋取福利。此外,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还应该加大科学投入,创新林业资源管理、养护、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林业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性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文明下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
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重加强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只有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可以大大地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1 不断提升病虫害的预防预测的精准性
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时,首先应该加强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根据森林资源所处的生长环境,针对该环境下森林资源的主要病虫害,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预防预测工作。病虫害的预防预测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各个区域的森林资源的管理部门,要加强森林资源的巡视,要强化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监测。生态文明视角下,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预防预测工作,不是短期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需要结合森林资源的生长环境及气象状况,加强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长期预防预报工作。
3.2 加大森防的科技含量,不断改进防治手段
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保护工作,需要依托于科学的防治手段、先进的防治技术,同时还必须注重防治手段及技术的生态环保性。首先,在森林资源的防治环节中,必须立足于生态林业。在森林树木的栽植、培育过程中,要尊重生物的多样性,要结合生物生长环境来挑选适宜的树种,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次,在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上,要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其他生物的危害。最后,在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上,要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3.3 加强林木检疫的宣传力度,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生态文明视角下,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必须加强林业资源林木检疫的宣传力度,使得林业管理人员能够提高认知,加强林木检疫的规范性和日常性。首先,林业管理人员要加强林木的规范性检疫,定期定点对林木资源进行检疫。其次,加强林木检疫还必须着重对某些特殊区域的林木资源进行严格的检疫,比如公路干道两侧的林木,长期受汽车尾气的影响,其病虫害比较复杂,且具备一定的变异性,因此必须加强对该路段林木资源的有效防治。此外,在林木检疫的过程中,要对林木的生长源地、途径源地等进行科学的路检。最后,对于进口或者从外地引进的树种,引入地的森林部门要加强这部分林木资源的严格检验,严禁携带病毒的林木进入引入地,同时对于与引入地不相适应的林木,要减少引入,尽量采用其他物种来替代。
4 总结
在当前林业资源的管理中,构建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必须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有效提升林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将林业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完善的管理机构,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技术投入、立法保护、资金扶持,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性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涛,张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2013(6):58-58;
林业机械发展及应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发展 林业机械 护林
林业机械化是森林培育、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核心生产力,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全面推进林业机械化发展,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加快造林绿化和林业机械标准化建设,提高木材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林业行业技术素质等。同时也是林业资源利用率的发展趋势。林业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林业机械化不单是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并对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林業机械的发展历史。
1892年第一台拖拉机在美国问世后很快在林区获得应用但由于不适应林区复杂的自然条件效率较低。1 9世纪后期仿效采矿工业在林区开始使用铁轨道、木轨道和简易车辆搬运木材。20世纪初森林铁道开始用于木材运输。1913年美国制成蒸汽机集材绞盘机1914年德国制成第一台双人用动力链锯。从此林区开始用动力锯锯木和用绞盘机拖集木材。40年代末期苏联制造出履带式集材拖拉机。1957年第一批四轮驱动、折腰转向的轮式集材拖拉机问世因速度快、重量轻、耗油少、效率高而获得迅速发展。50年代末期各主要林业国都实现了木材生产机械化。6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工业和林区道路网的发展汽车运材逐渐取代费用昂贵的森林铁道运材。运材汽车发展成为具有随车液压起重臂的自装集运材汽车并与拖车组成汽车列车。60年代后期出现的伐区作业联合机是木材生产机械化的重大发展。
二、林业机械的应用
1造林育树
在此方面应用的有割灌机、植树机等。割灌机是造林和抚育幼林用的机械。一般多用于林地清理、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割除灌木、杂草和伐小径木,是小型轻便的机械。在割灌机上增设一些附属装置和设备后,还可用于收割稻麦、抽水、钻孔等,实现一机多用。植树机是机械化植树造林的主要设备,多与拖拉机配套使用.代替人工植树挖坑。一般由发动机如汽油机带动,通过传动装置,利用开沟器开沟植树。目前新型植树机均可随意调节开沟深度和植树深度。不受地理环境和遇到障碍物的影响,工作效率高,速度快。
2 护林
护林方面的机械主要是为了保护林木,防治病虫害。其中有热雾发生器,俗称喷烟机,它是一种小型机械,一般由燃烧、冷却系统,燃油、空气供给系统,药剂供剂系统和启动系统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脉冲喷气式发动机喷发的高温高速气体的热能、动能和灼热的金属表面,使液态油溶性药剂剧烈蒸发雾化。高速气流与相对静止的空气相撞击,扩散成白色烟雾,随自然气流弥漫和渗透到待防治林木的各处。现在研制的热雾发生器,烟剂喷出更高更远,效果更好,其将向降低对人体危害的方向发展。
3 木材生产切削
此类机械包括伐木、打枝、造材、剥皮和削片用的机械。如木材剥皮机,主要由进料机构、出料机构、刀盘、传动系统、底架等部分构成。目前新型剥皮机具有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剥皮效果好、剥皮净度高,木质损伤小等特点。还有伐区作业联合机是用于伐区作业的多工序机器。它运用农业联合收割机的原理,将传统的各个独立工序合并,由2~3台甚至一台机器来完成,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4林业起重输送
我国为营造热带经济林和东北防护林开始引进履带拖拉机、植树机、幼林抚育机等营林机械并引进动力链锯、集材拖拉机和绞盘机等木材生产切削机械和林业起重输送机械。该类机械包括集材、装卸、选材、归楞、等作业用的机械,主要有森林铁道和机车车辆、林用汽车、拖拉机、绞盘机等。我国的林业生产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是对林业机械的应用重视不够。要想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林业生产,就必须大力推广林业机械,使传统的林业种植和生产方法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发展新一代林业机械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的要求,更是发展与振兴林业的必由之路。
三、林业发展的展望
针对目前使用的林业机械与未来机械化程度的需要,林业机械应具有的特点是高效、节能、功能全、环保安全性高,专业的超酷设计,少占有存放空间,轻松的启动装置,卓越的操作手感,低噪音的工作环境,高效率的节能,清洁的废气排放,无烟和无刺激气味。在其设计和制造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制造林业机械应充分考虑人员操作的安全,工作环境的尽量舒适、便捷,劳动强度的降低,工序的简化等。同时应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使操作人员通过仪表装置随时了解机器的工作状态,使机械发挥最大的效能,为使我国林业机械及木工机械制造满足林业生产和木材工业发展的需要,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林业机械”.
2:《2009-2010年林业机械市场调查及发展预测报告》.
3.苏威洲童仲豪叶翰鸿实现网络三维互动—cult3D应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陈达文《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我国林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中国林业机械协会1996年第2期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 篇12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 我国应加强林业管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 我国在林业管理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 现重点提出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 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1.1 林业生产水平不高
现阶段, 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房屋建筑、家庭装修、城市绿化等项目增加了木材的使用量, 增加了木材的消耗, 同时人们也提高了对木材质量的要求。但是, 目前我国林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 林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 且我国林业管理仍处于小农经济主导中, 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
在林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同时, 社会各界缺少对植树造林活动的支持与重视, 影响我国植树造林活动的效果, 造成我国林地流失[1]。目前, 我国林业管理工作费用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 由于缺少社会筹集机制, 造成政府资金压力较大, 对于一些资金需求量大的林业项目, 政府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阻碍了我国林业建设步伐, 进而造成林业建设滞后的现状,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1.2 森林资源总量少, 资源配置不均衡
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还有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少且资源分配不均衡。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更是只有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25%[2]。而且我国森林面积逐渐减少, 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仍处于不断增加之中。
现阶段, 我国缺少专业的林木选种、培植、育苗和经营人才, 大部分林业管理工作人员都没有专业的治林造林技术, 基层林业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高, 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不是与林业有关的专业, 造成我国林业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 不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而且, 现阶段我国缺少相关植树造林宣传和实际活动, 且没有停止开采森林资源, 造成了森林资源配置不均衡, 制约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1.3 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的制度。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资源, 在使用时就应有相关管理制约制度, 根据地区自然资源特点制定相应生态补偿机制, 保证使用者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现象。但是, 现阶段我国缺少相应生态补偿机制, 不能利用法律效力约束自然资源使用者, 在缺少约束和利益驱使下, 常常会发生乱砍乱伐的现象, 严重浪费了我国的林业资源, 甚至一些树木在很细的时候就被砍伐了, 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小, 严重影响了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合理植树造林, 提高森林覆盖率
要实现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就要提高森林覆盖率, 合理开展植树造林活动[3]。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正确认识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加强林业主管部门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政府报告林业发展现状以及林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政府积极配合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 有规划地合理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同时, 还应使社会各界发挥作用, 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平台进行植树造林活动的宣传, 向社会大众传递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社会各界在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后, 积极配合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 在林业管理部门规划下, 社会人员能够自发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 初步实现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2.2 合理配置森林资源, 创新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
在提高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率的背景下, 要实现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合理配置森林资源,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人口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对森林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 仅仅增加森林资源拥有量是不够的, 还要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 我国缺少对林业工作人员的管理, 大部分基层林业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不能顺利开展树木选种、培植、育苗等工作。因此, 国家相关林业部门应增加对林业工作人员的重视, 提升林业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尽量选择在大学期间学习林业管理的人才, 为其树立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 使我国森林资源配置处于均衡状态, 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2.3 建立健全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及体系
林业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指引,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森林植被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工作, 更是全体社会群众的工作, 要通过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 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 还要通过建立健全的林业管理法律法规, 加强对林业的保护工作, 使利用林业资源的人们受到法律的制约。此外, 还要加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过渡开采树木的违法犯罪行为, 使林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的秩序之中, 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林业管理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因此, 要及时解决在林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植树造林, 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 合理配置森利资源, 建立健全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及体系等措施, 实现我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涛, 张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 201 (36) :58.
[2]杨盛琳.浅析如何加强林业管理及可持续性发展[J].农业与技术, 201 (34) :77-78.
【林业生产管理及发展】推荐阅读:
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论文08-19
林业生产07-30
林业生产管理07-01
林业生产结构07-25
林业生产建设09-24
林业生产管理策略分析09-24
林业科学发展管理09-16
林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07-26
林业局安全生产情况汇报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