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分析

2024-06-20

林业发展分析(精选12篇)

林业发展分析 篇1

前言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实现科技型林业, 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因此, 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 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1.1创新意识欠缺, 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 林业实现快速发展, 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 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 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 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 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 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 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体制建设滞后, 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 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 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 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 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 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 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 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科研成果过少, 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 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 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这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限制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 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 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 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技术创新队伍, 以及提高林业单位人员的素质, 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2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1转变观念, 加大资金投入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 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 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 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 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 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 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 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 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 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完善机制, 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 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 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加强培训, 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 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提高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作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 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3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1帮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 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 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 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 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 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 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 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 培养新型林业品种, 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 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 提高了林木成活率, 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 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 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 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 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 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 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 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 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 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 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 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 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 2014 (10) .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1) .

[3]郭明, 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 2012 (11) .

[4]唐元, 吴军.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4) .

林业发展分析 篇2

由于我国地形和气候等原因,导致林业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在整体上西部明显落后与全国,加上林业投入不足、林业体制、机制不完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最后,由于人们对林业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只看到其经济价值,大肆乱砍乱伐,造成开发与保护不合理,浪费大量物力人力,到最后森林生态系统还是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再加上管理体系不完善,执法不严等等,导致林业资源虽总体上有所上升,但是与耗费还是不成比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种植与管理齐抓,不断加强保护和管理。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措施:

1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工程性措施

林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不仅给我们的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给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更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整治措施,尤其是采取工程性措施。首先,应该采取工程措施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确保天然林面积和储量不再锐减,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与发展,要切实做到保护现有资源,不断扩大林草面积,加快林业的培育步伐;其次,切实提高我们对林业资源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切忌忽视其内在和价值,加大投入,积极倡导退耕还林,不断扩大人工林的面积和储量,使比较严重地区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得到减轻直至解决;最后,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全面系统的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给稀有动植物更大的生存空间,使稀有物种得到保护,更保护了自然,保护了湿地,旱涝灾害等问题不再成为我们生命的威胁。

2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管理性措施

林业资源的保护单纯的从工程上出发远远达不到要求,更需要狠抓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管理机制、体制,采用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加强林地林权的管理,防止资源的流失;其次,应该调整林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改进管理制度,加强森林利用率,重视森林的砍伐和木材加工的管理,加强林业建设的法律化,规范化,提高森林的质量,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加强现有林业的监测,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系统,重视林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林业信息化平台,完善森林事故的预警和应急系统,全面保证林业发展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加强森林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森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不断提升管理人员质量,积极倡导团队合作,加强森林管理意见的交流和森林执法的环境;我们还应该大力提倡旅游业,保护生态,保护林业资源,调整林业产业链结构,从政策上为林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物质保障。

彰武县林业产业发展分析 篇3

关键词:林业产业;结构;概况;产值;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4-0014-03

林业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而且是保护环境的社会性公益事业。彰武县是一个受制于林业生态屏障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县区,其林业产业结构配置状况具有两重意义:其一是在县域经济发展框架下配置林业资源,可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森林资源生态建设的耦合发展;其二是将林业视作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林业产业结构配置状况对县域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林业产业对彰武县经济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政策项目带动下,彰武县林业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因此,对彰武县林业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是有必要的,可以从中发现新时期彰武县林业产业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发生变化及林业产业结构中不合理的因素。

1 彰武县概况

1.1 自然条件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边缘。东部与康平、法库两县相连,南部与新民市相接,西部与阜蒙县相邻,北部与内蒙库伦旗和科左后旗相连。彰武县属于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平均风速1.9 m/s,年均温度7.1 ℃,年均日照3 200 h,年均相对湿度61%,年均无霜期156 d,年均降水量510.2 mm,降雨多集中在7—8月,平均冻土深度1.11 m。主导风向冬夏不同,冬季是西北风,夏季是西南风。土壤大部分是风沙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1.2 林业资源

彰武县林地面积14.10万hm2,占其国土面积的38.6%,其中有林地面积11.74万hm2、疏林地面积0.15万hm2、灌木林面积0.48万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0.13万hm2、无林地面积0.72万hm2(宜林地面积0.55万hm2),森林覆盖率36.1%。活立木蓄积量为375.3万m3,包括有林地蓄积量359.8万m3、疏林地蓄积量2.1万m3、四旁树蓄积12.8万m3、散生木蓄积0.6万m3,林价近20亿元。年平均增长立木蓄积20.0万m3,年平均可采伐立木蓄积20.0万m3,年平均木材出材量14.0万m3。在11.74万hm2有林地面积中,过熟林面积1.29万hm2,立木蓄积60.4万m3;成熟林面积1.43万hm2,立木蓄积86.9万m3;近熟林面积0.84万hm2,立木蓄积56.7万m3;中、幼林面积0.59万hm2,立木蓄积171.3万m3。

彰武县林种结构看起来比较合理,公益林面积占主导地位,总面积为8.85万hm2,其中地方公益林面积4.71万hm2,国家公益林面积4.14万hm2;公益林总蓄积334.4万m3,其中地方公益林蓄积239.9万m3,国家公益林蓄积94.5万m3。

彰武县有林地划分为四大林种,即防护林、特种林、用材林、经济林,其营林面积分别为65 446.0 hm2,2 799.4 hm2,28 450.7 hm2,4 379.9 hm2。虽然防护林面积占主导地位,但经济林对彰武县林业的产值贡献最大。彰武县是全国比较重要的杨树主产区,其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彰武县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彰武县周边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的木材主产区,按半径150 km计算的话,年采伐量可达180万m3;按半径300 km计算的话,年采伐量可达800万m3。这些都为彰武县发展林业提供了必要的林木资源。从周边地区收购大部分林木产品,在林业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当地生活环境,起到生态维护作用。

1.3 林业产业及林业基础设施

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彰武县主要销售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初级产品,林业产业经济效益比较低。但近几年来,随着北方家具基地的建设,彰武县林业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提高。目前已有60家投产运营的林业企业,其中有27家达到规模以上。林业企业的主要产品包括板材、地板、实木家具、橱柜、木门、沙发、床垫、纸箱、散热片、石油工具、家纺、防水材料、生物科技、食品等20多个种类,超过千个品种。尤其是集板材加工、家具制造、地板生产、包装配套、商贸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林产品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林业产业化经营雏形开始显现。

彰武县全县范围内共设有24个乡镇林业站,均为标准的“六有”林业站,即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场地、有必要办公设备、有交通工具;共有5个国有林场;共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27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仅2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7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70人、占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1%。

2 彰武县林业产业产值现状分析

彰武县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在2007年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此后林业第二产业产值获得迅猛增长,而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在增长到一定数值之后竟然下降并一直保持不变,详见表1。

从产值增长速度来看: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从2003年的22 281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90 500万元,增长了3.06倍,平均每年以34.0%的速度在增长,其中2009年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99.3%,2012年的增长速度最慢、呈现出负增长趋势。林业第二产业产值从2003年的90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415 000万元,增长了460.00倍,平均每年增长50.00倍,增长速度极快,其中增长最慢的是2007年、仅增长了32.6%,增长最快的是2011年、增长了3.32倍。林业第三产业产值从2003年的59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0 000万元,增长了16.00倍,平均每年增长1.77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2008年、增长了3.18倍,增长最慢的是2010年、呈现出负增长趋势。总产值从2003年的24 197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515 500万元,增长了20.60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2011年、增长了99.0%,增长最慢的是2003年、仅增长了1.0%。

从产值结构分布来看:2010年之前,彰武县林业产值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的贡献,占总产值的63.0%;2011年之后,彰武县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大部分,其中2012年林业第二产值占到总产值的80.5%。这说明彰武县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导位置逐渐由林业第一产业让位于林业第二产业。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之前,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在此之后产值逐渐下降;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总产值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总之,从彰武县2003—2012年产值现状来看,彰武县林业三次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的速度最快;第三产业产值虽然前几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后几年产值一直保持不变,甚至表现出负增长;而第一产业在2010年之前一直稳步增长,但是在这之后产值逐渐下降,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由以上分析可知,彰武县林业产业存在很多不容忽略的问题。彰武县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产业基础作用不牢固,发展速度缓慢;第二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增长速度迟缓,甚至在逐年倒退。从现有的旅游资源来看,基本上是以欣赏自然风光为主,未能够与当地特色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自然保护区管理不完善,缺少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管理,造成保护区资源的严重浪费。

3 彰武县林业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彰武县人才支撑体系对于彰武县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增加人才培训渠道,培养出与林业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技能人才,同时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体系。二是要建立完善的资金支撑体系。为鼓励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改变林业投资单一化现状,实现林业投资多元化发展,彰武县必须从政策上加强对林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为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保险等金融活动提供政策支持。三是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将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包括建立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组织人员专门对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四是要建立完善的林业扶持政策体系。继续完善林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彰武县林业扶持政策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林业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简化手续,提高办理效率。同时推行林业标准化建设,做好林业未来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孙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林业经济,2008(1):48-49.

[2] 姜微.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及调整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3] 宋超智.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 翟印礼.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议[J].新农业,2009(11):6-7.

Abstract: The 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e in Zhangwu county is is extremely complexe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seen a rapid development in forestry industry stimulated by the national policy. This pape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overview of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forest resources of Zhangwu County, and its forestry industry and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makes analysis of its present output value in forestry industry, defines the unreasonable factors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分析 篇4

林业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承担着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的重要职能。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是减少自然灾害, 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 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 保障木材安全和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

2 林业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林业建与对林业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林业的发展无论如何都以森林资源的存在和扩大作为根本。中国森林资源的状况决定了林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森林资源的变化对林业的发展规模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 林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使用和发展方式也影响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3 林业生态建设

3.1 林业生态建设的作用

建设生态林业即在达到林业产业作为产业本身需要获取利润的目的基础上, 拓展林业产业对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最大可能性。生态林业的建设, 能够有效改变目前粗放型林业产业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状态, 减少森林资源的破坏性使用,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目前林业生态建设的情况

由于洪涝灾害和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灾害如土壤沙漠化和雾霾天气严重等土地、气象方面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第一个值得记录的就是人工林的增长。自“天保工程”开展以来, 中国人工林以每年500万hm2的速度增长, 进入21世纪后, 人工林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除了人工植树外, 以飞机播种进行树种播撒的造林方式也加快了树林增长的速度。现在, 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已有4700万hm2之多, 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 堪称世界首位。

4 林业产业发展

4.1 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产业是指那些使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企业, 林业产业发展的表现集中体现在林业企业的建立、投资规模扩大和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其经济效益的达成直接作用于社会的表现, 就是为国家提供税收, 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林业企业的建立除了这2个作用之外, 还能够使林区周围居民摆脱过去的“靠山吃山”的落后经济状况, 为山区和林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条件。除此之外, 林业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表现在林业产业发展带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反过来作用于林业建设上。林业产业是依托于林业建设而诞生的产业, 一切林业企业所进行的专利技术发明和产业模式开发, 都与林业建设息息相关。林业产业的生产技术发展, 实际上也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建设的行为。

4.2 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

首先, 国有大中型森林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使得林业系统成为为GDP增长贡献最多的五大产业之一。目前, 林业所包含的产业已经涵盖了轻工业、医药行业、旅游产业等多个方面, 据2003年林业利润产值报告, 林业全年总产值已经高达4000多亿。保守估计, 10年来, 林业产值的增长绝不输于其它主要行业。其次, 林业本身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林业科技贡献率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21.2%提高到90年代中后期的30.3%。林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 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防沙治沙法》等, 这些法律的颁布保障了我国森林保护活动有法可依, 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是, 林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使林业发展的作用并未达到理论上的效果。一方面林业企业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组织, 即使有先进科技支持, 还是不能克制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集约式的产业模式并没有被推行到所有的林业企业中去, 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林业企业, 仍以砍伐树木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4.3 林业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一直是林业产业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球都以“可持续发展”为产业主要的发展模式的情况下, 林业企业作为对环境保护负有重要责任的产业, 再坚持粗放型的产业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进入到生态绿色的产业模式当中, 避免林业产业陷入由于砍伐输出和原料输入 (造林) 的速度不平衡导致无木材可用, 无土地可植树的产业恶性循环中。面对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消耗的矛盾, 国家政府也将大力介入到其中, 未来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家森林保护和产业限制法律的制约, 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可能不再是林业企业的选择题, 而是被固定的发展线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环境下, 我国的森林资源使用状况朝着绿色、可持续、科学的方面演进, 在未来,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将是林业产业的主要模式, 而中华大地也必然会被大面积的森林覆盖, 重焕神州风采。

摘要: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以期为我国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林业提供帮助。

林业发展分析 篇5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森林面积却在不断减少,林业资源问题被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地步。森林资源在林业资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具有天然净化器的美称,森林资源对城市的生活以及生产等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因此我国乡镇开始设置林业规划,且积极地设计出科学的造林技术,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笔者将以四川中江县为例,分析研究乡镇林业的基本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造林技术策略,以期能够为乡镇林业发展规划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乡镇林业;发展规划;造林技术

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一旦楼房建成,家家户户都要购买家具和装修,木材是必不可少的。人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重视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种现象一旦长期维持下去势必会导致森林资源愈发匮乏,最终消失殆尽。以中江县为例,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9576.9公顷,占总面积的22.55%,非林业用地面积170380.9公顷,占76.45%[1]。加强乡镇林业的相关建设能够保证整体林业规划布局的科学化,需要引起先进的管理技术,只有保证好乡镇的林业建设顺利开展,才能够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一、分析乡镇林业规划设计

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2]。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以及森林本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是其他任何措施所不可替代的。中江县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粮、油产量分别进入全国百强县排行榜,蚕茧产量连续名列四川前茅。

1.造林位置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地理位置选择与林业资源的总体质量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进行位置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造林位置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只有种植合适的树木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二,造林位置要远离耕地,最好选择坡耕地,既不会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也不会在造林实施过程中遇到阻扰。

2.造林树种的选择

在确定了造林位置之后,需要对树种进行合理的选择。简而言之,树种的选择需要考虑相应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成活率等。中江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种植以柏木为主、栎类、桤木、枫杨、白杨等为辅的混交林。在乡镇林业规划中,应该以主要栽植树种为主,配合其他树种种植为辅,保障科学完整型,整理归纳好造林树种类型。在造林位置的基本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下,对其生态布局进行优化设计,继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参考[3]。

二、乡镇林业造林技术策略分析

中江县林业建设长期坚持“绿山富民奔小康”为目标,围绕生态林业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发展与保护这两条主线,坚持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先后开展了长防林、农田林网、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步伐,不断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经济,努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类多样化

种类多样化也就是说在树种的选择上应该多多挑选多品种的树木来种植,在多样化的种植搭配方面需要考虑大植物与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保持各个不同物种之间能够有循环。在乡镇林业的.规划设计初始阶段需要研究造林树种的多样化,基于此,满足人们的短时间需求;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需要构建多样化的森林体系来进行混合种植。简而言之,只有注重林业资源的多样化才能够不断补充不同物种之间的有序循环,与此同时加强对病虫的防御能力。

2.苗木本土化

不同的乡镇自然就有不同的气候以及环境条件,因此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也相应出现不同的特点。在选择苗木时,首先需要符合本地的土壤条件,结合相应的种植技术,才能保证苗木能够健康地成长。利用本土化苗木种植技术优先使用本土的苗木,并且在本土进行种植,而不是盲目引种。基于此,保证了苗木能够对本土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又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3.物种适地化

物种适地化需要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其一,边缘种植化原则;其二,因地制宜化原则。从边缘种植化原则来看,银杏树比较怕洪涝,所以应该选择高山坡进行种植,桃李树需要更多的光照所以需要种植在林地边缘。对于乡镇树种的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适当引种其他地区树种,建设具有特色的林业景观。从因地制宜化原则来看,将物种适地化技术与因地制宜策略相互结合起来,继而选择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能够为本土树种的生长环境提供更可靠的保证;除此之外,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土壤的特性以及光照的基本情况等。

4.结构复层化

结构复层化指的是林业设计过程中除了需要将多元化的品种进行充分选择之外,还应该注意不同层次之间的混合种植方法,将树种进行混交处理,实施不同的结构复层化技术时保持不同树种的自然条件能够高度一致。基于此,充分保证苗木管理方法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和培育,定期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和病虫灾害情况。对发育良好的苗木进行二次检测,直接淘汰发育效果较差的苗木。另外,可以大力发展混交林,形成层次多或冠层厚的林分结构,起到防病治虫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江县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要注意森林生态系统体系、水土流失、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林业产业化程度、森林资源管护任务、林业的投入以及城镇绿化水平方面的问题。

作者:蒋春蓉 单位:中江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云海英,云雪峰.乡镇林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5(1):14-15.

[2]彭应俊,李晓明,郑德胜等.特色林业绿色美景――南充市林业建设成就巡礼之三[J].中国林业经济,2012,11(3):I0002-I0002.

林业发展分析 篇6

关键词 林业生态;沟域经济;低碳循环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18-02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明确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怀柔区作为北京市生态涵养功能区,提出了建设“生态怀柔”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琉璃庙镇作为怀柔区的一个窗口,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探索低碳循环路径,发展高端休闲养生,打造沟域经济典型,建设生态旅游强镇。作为林业工作者,怎样结合市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琉璃庙镇生态林业,实现我镇十二五发展目标,与大家共同探讨。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中,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生态林业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和林业生态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林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林业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1 基本概况

琉璃庙镇位于怀柔北部山区,距怀柔城区45公里,东临密云县四合堂,南接怀北镇、雁栖镇,北靠汤河口镇、宝山镇,西与延庆县四海为邻。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34公里。境内云蒙山最高峰海拔1?414米,最低处海拔224米。琉璃河、白河构成琉璃庙镇充裕的水系。全镇辖域面积225.367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9?89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90%。现有用材林防护林13?928公顷,经济林680公顷,薪炭林5?289公顷,四旁树40万株。全镇25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3?051户,7?906口人。2011年财政收入3?0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1元。

境内山高坡陡,气候变化很大,年平均气温在6度-10度之间。无霜期变化很大,白河流域无霜期在160天-180天之间,琉璃河流域低于160天。常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云蒙山、崎峰山降雨在600毫米-800毫米。

岩石主要为黄冈岩、石灰岩、片麻岩。土壤以褐色土分布最广,中山以上多棕壤土,土层薄,持水量低。阴坡植被以辽东栎、油松、山杨、杂木林为主;阳坡以山杏、荆条、酸枣、绣线菊、胡枝子等灌丛为主,有侧柏林分布。

111国道纵贯南北,柏平路、琉四路横连东西。古老传承的敛巧饭、现代惊险刺激的汽车场地越野赛闻名遐迩。便利的交通,奇特的山峰,优美的风景、传承的文化遗产给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境内有云蒙山、白河湾、龙潭涧、溪水湾等多个景区。

2 林业生态发展现状

琉璃庙镇围绕生态涵养发展功能区建设,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生态林管护、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围绕西湾子葡萄沟、二台子欧榛生态园、核桃一条沟、后西沟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实施,发展生态林业,提升富民实效;围绕安洲坝生态综合治理、琉璃河农业观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白河湾工程、溪水湾工程、废矿生态修复工程、十百千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打造了生态旅游强镇;围绕生态村搬迁工程实施,完成了13个行政村村庄、道路绿化、美化。系列项目的实施,赢得了“琉璃山水,秀甲京北”的美誉。

2.1 生态建设改善了人文环境,打造了宜居城市

据《京津风沙源绿化工程建设》资料报道:北京市每年冬季风速降低了40%,扬沙日减少34%,空气悬浮颗粒物下降22.3%。怀柔区怀柔镇空气质量报道多是优良天气,城区的环境改善说明了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琉璃庙镇植被覆盖率由88%增加到90%,截流蓄水面积增多,冬季大风、扬尘天气明显减少,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蒸发量减少。防护林的防护效果明显。据有关资料报道:防护林防护的土地与对照对比,平均风速降低21%-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0%-17%,夏季气温降低0.5℃-2.3℃,蒸发量减少32.5%。

2.2 生态建设遏制了泥沙流失,涵养水源

琉璃庙镇位于密云水库上游,近年依托生态建设项目,在琉璃河修造拦河坝、拱形坝50多条,护林坝、护村坝、小流域治理5?000多条,有效地达到了截流蓄水的作用。工程造林5?000多亩,垒树盘3万多个,遏制了水土流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控制和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有效的遏制了泥沙流量,为保护密云水库这盆净水做出了贡献,实现了生态涵养功能定位。

2.3 生态林业发展,提高了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琉璃庙镇现有防护用材林13?928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30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蓄积1?000万立方米,发展干、鲜果树3?599亩,年生产干鲜果品1?200吨,产值3?000万元。全镇人均30亩林地1亩果树,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人均收入可提高2?000元。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综合收入。

2.4 生态林业建设有效促进了“三大效益”显现

1)促进了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退耕还林、退耕还果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不仅满足市场干鲜果品需求,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还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林木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涵养水源的目的。到2011年全镇现已退耕还林、还果4?000亩。建立了千亩云岭示范园区,板栗成活嫁接改造、鲜杏开花结果,欧臻、葡萄已成规模。农业观光示范园提供干鲜果品采摘,吸引了众多游客,提高了农民的综合收入。

2)为实现旅游强镇奠定了基础。林木覆盖率提高,泉水清澈了,云蒙山、龙潭涧、白河湾、溪水湾等各个景区门庭若市。创建了后山铺、双文铺、青石岭、狼虎哨等市级民俗村。

3)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农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得到充分就业,民风和谐,社会治安

稳定。

4)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随着植被的保护和繁茂生长,为野生动植物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野生动植物种类资源逐年增加。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山区有野生动物100余种,植物81科,659种,经常出没的山羊、野鸡、野兔、狍子等数量逐年增加。各种鸟类繁衍生息,种类、数量逐年增加,良好的森林资源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

5)改善环境推进镇村建设步伐。林业生态系列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琉璃庙镇的投资环境,先后吸引了六家水产企业,在琉璃河两岸养殖鲟鱼、虹鳟鱼,15家企业从事观光旅游、餐饮住宿行业。五个市级民俗村1?000户2?500人参与观光旅游服务工作。全镇25个行政村,先后有13个行政村进行了生态搬迁改造,促进了琉璃庙镇经济快速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琉璃庙镇在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林业资源生态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林业生态建设使林业资源总量提高了,但营林、用林水平较低。如农业观光园建设,果品产量、质量有待提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利用特色树种,吸引观光游客,产生经济效益的意识还不够;观光接待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自然景观,挖掘林业资源潜力,产生最大经济效益,效果不明显。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

3.2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突出表现在各种机制的不够完善和制度不够健全,如生态林管护补偿机制、林木二次交易政策等,导致依法治林不能完全实现;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全民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3.3 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一是林业产业的主体,仍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品种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分布不尽合理,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不强;二是林业产业的亮点产业,即观光果业,组织化、规模化不够,小生产与大市场结合不力;三是林业产业的新兴产业,包括林下经济、花卉、蜂产业等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充分激活其潜在价值。

3.4 科技兴林需要进一步加强

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与市场对接上存在不足。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良的树种普及力度不够,传统树种经多年栽培性能逐渐退化,不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生长;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还需要革新,力度还需要加强,特别要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

4 林业生态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怀柔是首都生态涵养功能发展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琉璃庙镇是怀柔北部山区的节点和经济门户,如何又快又好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协调好生态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协调好生态涵养功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资源“三个效益”的统一。

紧紧围绕琉璃庙镇十二五发展规划主题,在林业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上实现高起点、高目标、大发展。指导思想是: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林业生态发展为目标,以生态旅游为动力,以科技指导为保障,促进富民兴镇,实现山川秀美。探索一条适合本镇林业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之路,打造京北低碳型生态休闲名镇。总结白河湾、溪水湾沟域经济经验,要进一步发展生态林业,必须做到“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两大目标,抓好三大工程,强化四项重点,实施五项保证”。

1)突出一个主题:突出生态涵养功能区域主题,加快精品生态林业发展步伐,提高生态林业综合收入。

2)明确两大目标: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构建绿色村镇、科技村镇、人文村镇;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林业产业服务体系,构建质量优、效益高的增收富民格局。

3)抓好三大工程:

一是生态绿色屏障工程。生态绿色屏障工程即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天然生态林管护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四项绿化,提升林业资源碳汇能力,提升林业资源生态贡献率。

通道绿化。在镇域内的怀丰路、琉四路、柏平路、琉崎路、前青路、东青路等公路两侧,高标准栽植彩色、常绿风景树木,把区域内交通干线建设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民俗旅游观光奠定基础。

河系绿化。围绕琉璃河、白河两岸营造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速生丰产树种(如214杨、沙兰杨等),发展速生用材林,营造速生用材林生产基地。以云岭生态示范园为龙头扩大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如欧榛等,升级改造农业观光示范园。

村镇绿化。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高质量管理、树种灵活多样、乔灌花草搭配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绿化美化剩余行政村。实现村在绿中,房在树中,村庄布局园林化,庭院生产专业化的造林绿化目标,为民俗旅游创造优美的环境。

荒山绿化。在公路两侧的近山上,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栽植彩色常绿树种,增强生态旅游社会效益。

二是林果产业富民工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高效产业”,突出产业效益化。抓好果品工程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品牌、销售体系建设。

突出果品特色,形成规模。以二台子村为核心,进一步扩大欧榛种植面积,提升欧榛种植园档次,建成集采摘、内容观光、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经济园区,提高经济效益。升级改造现有农业观光示范园,如后西沟农业观光园、白河川生态农业示范园、西湾子葡萄沟等。

提高果品质量。加强果树专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培养专业科技队伍,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使果品能够适应市场,适应生活需求,增加果品收入。

实现果品产业化经营。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加强镇域内农民营销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以欧榛、大枣、板栗等果品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促使农民联合经营,规模发展,创建精品化、精致化特色品牌,抵御各种经销风险,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新兴产业创新工程。首先是打造旅游强镇。借助林业生态资源、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强镇的目标。其次是特色苗木种植。把特色苗木种植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一个切入点,积极引导大力支持。第三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如林下种植药材、养殖蘑菇等。第四适量发展林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

4)强化四项工作:一是强化科技兴林。积极组织推行优新品种栽植,高新技术、高效种植模式的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贡献率。二是强化林业开放。通过租赁、招标等形式开发林业资源,鼓励林业资源二次交易,吸引人才、资金加快林业生态发展步伐。三是强化林业体制改革。积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开发林业资源的积极性,促进林业快速发展。四是强化依法治林,优化法制环境。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规范各种生产经营行为,坚决打击破坏林木资源的违法行为。

5)实施五项保证: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创造良好的林业生态建设环境。镇党委、政府加强对林业生态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琉璃庙镇十二五发展规划;二是大力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加大科普宣传,申报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大手笔,做大生态旅游强镇;三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林费用补偿筹集机制。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少数人投入,多数人受益”、“部分地区投入,全社会受益”的局面;四是提高林业队伍人员素质。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法律、业务精、高效益的林业技术队伍,奋斗在生态建设的第一线;五是认

真学习和贯彻林业政策法规,依法造林、依法管林。实现林业生态规划建设,将会有效的改善琉璃庙镇生态旅游环境,实现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增强森林资源固碳能力,促进沟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琉璃庙镇十二五发展规划[M].

[2]怀柔区十二五园林发展规划[M].

[3]琉璃庙镇林业档案资料[M].

对林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分析 篇7

1 林业发展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林业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森林作为林业发展中的主要组成, 其吸收二氧化碳, 同时释放大量氧气,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温室效应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制约。所以, 林业发展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1.2 林业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目前, 在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林业对于我国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来说,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主要利用的能源, 大都是以煤、石油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而且, 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城市正在大量兴起, 其碳排放基数比较大, 尽管我国现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控制碳的排放, 但是要达到我国制定的预期目标, 仍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说, 建设以林业发展为主体的生态环境, 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与方法。

2 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以林业为主要的生态环境还很薄弱

尽管现今我国增加了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森林质量也在总体上有所提高, 但是部分地区的林分质量与防护功能还是稍有欠缺。像是某些地区的林场, 由于培养的人工幼苗等比重较大, 没有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 从而降低了自身的生态防护能力。

2.2 荒山荒漠急需绿化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尽管我们在对其的绿化保护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对于部分地区, 其造林困难, 给我们的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3 林业资源的保护方式陈旧

从我国林业保护的整体而言, 我们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方式还是较为陈旧的, 其主要体现在森林防火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上。而且, 某些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自身的经济建设步伐不一致, 使得其自身的林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从而降低了林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 加强林业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

3.1 加强对林业发展中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

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也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其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林业作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做到的是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因此, 对于我国的林业建设, 我们要将低碳的经营模式落实到林业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当中, 切实提高林业经营的效率。而且, 在林业发展建设的经营工作中, 我们还要将对林业发展中森林资源的保护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加强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并根据我们林场周围环境对森林树种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 从而提高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对林业发展中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

要使得林业发展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就要从林业发展中工程建设的科学环保技术入手, 加强林业发展中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 提高林业建设的技术水平, 从而保证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

同时, 我们还要分析林场周围的不同气候条件, 从实际出发, 对树种配置的方案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研究, 从而使得我们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保证林业发展中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 发展其的有效性, 以保证林业发展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

4 总结

现今, 林业发展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低碳经济是应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所遭遇的环境问题而提出来的, 对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而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是发展低碳经济所不可忽视的资源。因此, 我们要重视林业发展中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防护, 从而提高林业经济的效益, 使得林业发展为低碳经济扩宽发展空间, 并促进其的增长与发展。

摘要:林业发展是建设我国生态环境的基础与前提, 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所以, 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 就要认识到林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联, 对林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究, 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经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凌.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J].科技探索, 2013 (11)

[2] 才慧.浅析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新农村, 2013 (10)

[3] 宋洪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17)

林业发展分析 篇8

1 林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1.1 森林的重要性

森林是大地生态系统之上的主要的生态系统, 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量二氧化碳, 为人类生存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同时, 森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将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以缓解温室效应带给人们的危害。此外, 森林在防风固沙、固土保水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 防护林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

1.2 科学的林业生产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森林虽然是可再生的资源, 但在林业生产中也要坚持走科学可持续之路。林业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保证森林资源可以得到高效的运用外, 还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森林资源满足人们对林业不断增长的需要, 促进循环经济的增长[3]。

1.3 林业生产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能源支撑着社会的各项发展, 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资源的重要性。怎样节约资源, 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 实现能源的优化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国外, 太阳能、风能已经被广泛使用, 在我国, 用玉米制作燃料以及电动车的普及也是为节约资源[4]。我国在林业生产中研制出了林业生物质能源, 这种能源就像玉米秸秆做燃料一样, 可以代替煤矿, 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在这种资源的生产过程中, 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5]。

1.4 林业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生态文化的发展,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意识与文化都是非常抽象的东西, 怎样将生态文化引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让人们接受理解生态文化, 林业生产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林业生产作为一种物质文化被大众所接受, 通过林业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的过程, 让人们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意义, 帮助人们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在社会上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风气。

2 广西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现状

广西在我国珠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生态地位非常重要, 但因广西的地质情况, 广西的生态环境又是非常脆弱的。广西地区的整体生态功能性不强, 水土流失严重, 即使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 但森林的保护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广西如果要发展林业, 就必须狠抓生态建设问题。广西政府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为分类管理提供保障;利用生产政策促进林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完善林业社会化的服务保证体系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合理开采

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之中, 要坚持严格的采伐制度, 不能无节制的开采, 最后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现在的森林开采主要有以下3个层次:首先, 要注意开采的森林蓄积总数是多少, 有哪些树种, 树种之间的搭配等这些问题进行综合的了解。因为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人们在从中获得利润的同时, 要让这个系统保持平衡, 保持这个系统的多样性不受到破坏。对于用于开采的森林, 可以人工的去灌溉, 种植有利于森林生态发展的树种, 用一些人为的形式来达到保护生态的效果。另外, 在采伐的过程中, 要仔细的观察森林自然景观特征, 是否存在自燃隐患, 树木生长的情况等, 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保证森林能够茁壮成长。如果所检查的林区存在健康问题, 就要及时的喷撒农药。

3.2 实行分类管理

这里所说的分类管理, 其实际就是根据树木能够改善哪些生态问题、所需的养分种类、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不同功能, 以自然环境的差别, 将森林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针对每个区域不同的特点进行管理, 这样分区域的管理办法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林业分类管理的过程中, 要加强林业管理体系的建设, 从树木的种植, 开采, 生产, 这一系列的发展使用中对林业的生产发展做出规范与管理, 约束树木的砍伐, 提高使用的效率, 保证森林的生态平衡, 做到林业与经济共同发展。

3.3 边保护边生产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林业的发展不是对森林一味的索取, 在发展林业的同时, 还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 保护稀有的树种, 保护环境的多样性。在保护林区的生态平衡的同时, 要多建设森林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平衡。

3.4 推广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在我国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退耕还林不仅能够扩大树木的种植面积, 缓解全球温室化的问题, 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沙漠化, 防沙固土。并且种植的树种是政府通过调查适合当地种植的, 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环境, 还能提高人民的收入。在有的地区, 退耕还林之后, 等到树木长到一定的程度, 就在林园里搞养殖业, 这样既有效利用了资源, 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一举多得。

3.5 优化林业生产的结构

优化林业生产的结构是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林业资源, 满足社会经济文化需求的关键。

3.5.1 林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

林业生产结构应该遵循保优、促新、联动这3个原则, 它的意思就是, 在保持原本就有的林业生产优势的同时, 还要积极的培育有利于发展的新品种, 以此来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促新就是开发新的产品, 提高竞争的优势。同时, 带动附属产业的发展, 从最根本促进林业的发展, 努力提高效率, 促进可持续发展。

3.5.2 林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战略

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讲, 应该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 大量种植树木, 在种植的同时, 大力发展养殖业。因为这样能充分利用资源, 形成一定的可持续循环模式, 动物的粪便是树木最好的养料。要加强防护林的种植, 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 树木的种植是改善环境, 恢复农耕的唯一办法。种植的树种可以是生长较快的经济型树木, 也可以是珍贵的名贵特级经济林。

从工业的角度来说, 林业生产要重视新产品的开发, 更新制造的技术, 在生产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将低层次的原料, 经过科学创新加工, 制作成更加昂贵的用品,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 使利益最大化。

从服务业的角度来说, 现在的人们都渴望回归自然, 林园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只要合理的种植树木、花卉, 发展旅游业, 这样就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 结语

林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必须要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促进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方法, 让林业生产带动周围产业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但林业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发展, 所以要通过提高树木的种植面积, 避免大面积的采伐, 影响林业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顺.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产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 .

[2]杨晓红.王文哲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 .

[3]刘瑞芬.林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4]谢海娟.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农业科技, 2010 (2) .

我国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篇9

1.1 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首先, 就要从林业技术开始改革。要想使林业发展进入快速、稳步发展的阶段, 就必须转换传统的林业产业结构, 提高林业生产力和产业的素质。通过林业技术的创新, 建立一个新的林业产业体系, 把建立和改善林业产业技术当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分清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改革与创新林业技术, 才能为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与支持。

1.2 林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 林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革, 能够引领并推动大多数科技力量进入林业这一个市场。所以我们要强调林业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遵循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 不断发挥运用市场中的科技资源, 提升林业技术在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作用。为了达到林业产业科技发展的要求, 应树立新的观念, 使林业技术能保持在林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 加大科研力度, 增强自身创新的能力与水平。为了林业产业科技发展, 必须真正地拥有并且树立林业产业作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新观念, 同时要转变单纯依靠外部技术和引进设备的传统方式, 通过提高创造与科研水平, 加快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 达到加快林业发展的目的。

1.3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发展林业, 我们不仅要提升林业技术, 还应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一味地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要建设健全林业生态网络体系, 改善生态环境,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 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 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和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它们对林业生态环境起着极大的作用。为此, 我们要拥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后盾, 在严峻的现实环境下, 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环境, 加大林业技术的创新力度, 从而达到发展林业经济的最终目标。

2 现阶段林业产业的发展态势和技术应用

我国总体林业资源丰富, 是林业产业的大国, 林产品的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 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 我国又并非林业发展的强国, 林业发展还主要局限在第一产业内, 第二和第三产业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还具有较大差距。为此, 加大我国林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科技兴林的步伐, 打造属于我国专有的新型技术是我国林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现阶段, 我国林业领域正朝着科技化和科学化方向迈进, 一些林业技术的研发成果已经应用到了实际生产领域当中, 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 这仅仅是林业行业探索的一小步, 我们还要不断致力于林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开发, 实现我国林业的全方位发展。

3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1 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存在严重缺口

林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行业自身的前景, 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 林业为我国建筑行业和家具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原料, 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也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要。发展林业需要大笔专项资金的投入, 从技术的研发到专业设备的购置都需要十分庞大的经费开支。我国林业研发的资金来源还主要限于政府的单方面投入, 并没有广泛的社会资金的支持, 这就严重削减了林业研究的经费, 直接制约了林业科研的开展。

3.2 林业部门内部缺乏系统的管理

如果说林业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林业发展的客观原因的话, 那么林业部门内部管理不善就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观因素。林业技术研发需要在管理制度上具有很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 这包括人员和资金的管理两个层面。一是研究人员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 降低了研发效率, 浪费了研发资金;二是研发资金管理和利用不到位, 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还有擅自将资金挪为他用的情况发生, 导致科研经费不足。

3.3 新型林业技术的普及受到制约

技术在研发出来后, 传播和推广不力也是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要想林业发展取得真正的效果, 就必须将先进的科技加以广泛的普及, 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实现林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在我国, 各级林业部门不重视林业技术的推广, 就使技术与实际作用相脱离开来, 阻碍了农业的进步。

3.4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林业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不足也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因素,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可以通过提高人员待遇, 加强林业发展前景的普及以及对林业重要性的宣传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林业领域中来。

4 如何改善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4.1 资金方面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对效果显著、利益价值较高, 且具有市场潜力的林业技术项目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或是经费的补偿, 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充分保证政府职责对林业技术发展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其次, 对于林业科研机构来说, 应该加强同国家重点企业的合作和交流, 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 以增加经费获取途径, 以促进林业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4.2 技术方面

就目前我国林业生产技术来说, 过于重视对国外先进林业技术的引进工作, 许多高新科技依赖于国外引进, 相关技术设备也多由发达国家提供, 技术转化和技术研发力度的欠缺, 消化能力的不足, 致使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受到严重制约, 因此, 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最需要重视的问题。首先,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林业产业技术发展保证全面的支持, 以市场发展为导向, 尤其是对林业单位, 应该充分考虑地方林业经济发展趋势, 挖掘适合于地方发展的林业技术项目, 如苗圃种植技术以及苗圃病虫害防治技术, 对于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 应该对这些项目加大重视力度, 加强研发力度, 做好职责部署, 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步伐, 实现地方林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4.3 加强林业技术的普及与宣传

林业技术的普及和宣传需要各级政府和单位的积极配合。政府要加大林业知识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印制宣传资料和进行专业人员的基层宣讲来提高技术的实际应用率, 对于林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认真研究和解决;林业单位也要认真履行宣传义务, 开展好对林业生产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 扩大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范围, 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5 结束语

林业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前提保证, 先进林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直接影响林业发展的水平, 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探索的过程中, 尽管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效, 但从宏观角度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提高我国林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带动整个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在今后的林业发展过程中要从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 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使林业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 陈裕德.新形势下林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 2009 (3)

林业发展分析 篇10

我国在20世纪末期启动了生态林业工程, 这是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立的基础, 也标志着我国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工程进入了正轨。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环境恶化也得到了初步遏制, 个别地区出现了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好转的迹象, 但对于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趋势仍然显得办法不多。一些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还有一些区域的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 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较高, 使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十分严峻。

2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辩证关系

2.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

我国在发展林业产业的过程中, 要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 不惜牺牲生态效益, 这显然是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违背的。但是若注重生态保护而不去进行经济效益的开发, 则会导致林业生产入不敷出, 使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出现倒挂的局面。所以, 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 既需要对林业生产进行经济方面的开发和利用, 让经营者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又要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 做到有序开发、合理盈利、持续发展、服务社会。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讲,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着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通过经济效益的获取, 林业生产可以扩大其规模,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林业生产的扩大化, 可以为林业经济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使林业经济更好地盈利。

2.2 林业生态建设制约林业产业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有充足的资源进行不断供给, 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我国在经过改革开放探索后, 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于林业经济建设也应如此。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执行并不甚理想, 个别地区为了使经济发展, 过分强调当地的GDP和财政收入, 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对林业产业进行掠夺式开发, 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灾难性的破坏, 当地林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几乎为零。事实告诉我们, 必须在林业开发的基础上重视林业保护, 保证生态林业的多样性, 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 所以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 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林业生态建设。

2.3 林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对植被的种植和保护, 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作用, 减少沙尘天气。一些高大植株的种植和保护, 可以起到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等作用。此外, 在城市中使用绿色植物作为隔离带, 会给满是钢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一些灵动的色彩, 同时植物对城市的灰尘有吸附作用, 还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2.4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关系

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林业建设, 归根到底都是以树木和植被作为基础的, 若没有植株作为基础, 一切都是空谈。所以, 从保护植物的层面讲, 林业开发与林业保护是一致的。从林业开发的立场看, 木材是经济的直接来源, 木材的数量决定了财富的多寡。从林业生态建设的立场看, 地区内的绿化率直接能够体现当地环境质量的高低。当林业开发过度时, 会降低绿化率与森林覆盖率, 这会导致当地的空气质量以及环境质量下降, 最终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能力减弱, 树木产量降低, 进入恶性循环, 使林业产业的获利下降。因此, 良好的生态建设是发展林业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实现林业经济价值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木材和林业副产品的销售, 那么就需要有一个长远稳定的林业发展体系, 来保证木材的数量以及副产品的加工链。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如果过度乱砍滥伐, 破坏了林业的生物链, 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不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同时也造成木材供应出现中断, 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 无法实现持续不断的木材和副产品的供应。所以说, 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兼顾林业生态效益,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 小结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 人们在发展的认识上经历了“用环境换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经济与环境对立”等阶段。进入新世纪后, 我国开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将林业与生态建设结合在一处, 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林业健康发展, 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现, 使我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统一。

参考文献

[1]史小娟.试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林业科技情报, 2013 (01) .

[2]黄海雷.探析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 2012 (07) .

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 篇11

我国林业发展相对缓慢,而且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对于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林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紧跟经济增长的步伐,关键就在于林业技术的创新。因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研究技术方面的创新工作,积极主动地研发林业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型的现代林业。所以,林业部门或企业应该注重加强林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林业技术,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斷创新出适合我国林业发展的林业技术。与此同时,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技术创新经验的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影响了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我国林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林业技术创新的意识欠缺。加入了WTO以及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我国林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在这里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林业技术的意识非常淡薄,创新意识比较缺乏,使得这些地区的林业发展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尽管有的地区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不足。我国林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林业产业比较集中的大部分偏远和落后地区都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新技术,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地区林业发展的恶性循环,缺少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林业的生产效率上不去,企业就更没有资金来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人才,根不能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因此,资金不足是各地林业尤其是偏远和经济落后地区技术创新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林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而实际生产的林业部门或企业很少参与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中,这就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离,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此可见,林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于生产者本身,而不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所以,林业部门或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技术创新研发中,才能将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林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的短缺。目前我国林业技术的科研成果比较少,而且林业技术的利用率也比较低。林业技术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林业生产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国家缺少对其的资金投入,进而导致了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没有技术创新的人才,就不能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林业技术创新人才。

林业技术创新的建议和措施

培养技术创新意识,加大资金支持。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行为和习惯。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使其能够自觉地转变工作思路,积极主动地研发林业新技术。各地区的林业部门或企业可以通过开办技术创新领域的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国家还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展示国内外最新的林业技术及其成果,让林业工作人员来到园区参观和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行动。

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成果,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明确主体地位。林业部门或企业是林业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林业技术创新等研发工作中,林业部门或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在研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林业部门或企业的具体需求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研发出适用于实际生产的林业新技术。

培养技术创新人才。针对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短缺的现状,林业技术创新工作首先要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林业部门或企业需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在职教育。例如林业部门或企业可以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工作人员讲解林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去先进的企业参观学习、参加在职培训课程等;林业部门或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方法,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的工作中来。

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技术的创新,使得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新的林业技术应用后,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都得到了合理化、精确化地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而且林业的创新技术还有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这些林业技术有利于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林业技术创新,推动了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通过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林业发展中营林机械的作用分析 篇12

1 营林机械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

营林机械是指有关森林的采伐、培育、种植所涉及的所有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和。主要包括拖拉机、电动机、育苗机械、采集机械、处理机械、造林机械、防火机械、病虫害防治机械等。新时期下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条就是植树造林,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环境系统。如果没有营林机械,只凭人工在沙漠上种树,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回绿洲的面目,所以,对于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营林机械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国林业发展早期的营林机械都以伐木工具为主,并且由于科技落后,大部分的工具都是进口。由于早期我国林业的主要内容就是伐木,所以,其它工具都是十分简陋,甚至有的拿农业工具代替。随着木材砍伐过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应该保护森林,所以,营林机械的使命也在悄悄的变化。例如:林业的发展也转变了形式,营林机械也从过去的注重伐木转变到注重造林改造。各种有助于造林的机械逐渐被重视,并且得到了发展。营林机械在采种、选种、育种、除草、育苗、选苗、喷灌、除草等工作都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由于植树造林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想要在短时间内做到高效、高质量的造林,就必须需要营林机械的配合。

2 营林机械的发展方向

林业的发展取决于营林机械的发展,而林业的发展原则又为营林机械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一些以生态环境为先,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才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战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营林机械从结构、材质、工艺上都逐渐发生发生变化,对于营林机械未来也朝着更轻便、更易携带、功率更大、危害更小、噪音更低等趋势发展,越来越人性化的设计,越来越高效率的设计,这都是研究人员对营林机械的研发方向。

2.1 营林机械引进、改造与自主研究并行

目前我国营林机械研究方面仍处于一种落后水平,所以,我国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机械,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机械进行改造。在引进先进机械的同时,也要吸取先进的经验,以上2种途径同时进行,可以有效加快我国林业建设的步伐。

2.2 向便携式机械发展

按林业生产特点和我国国情,便携式林业机械在产品品种和数量上将是上升趋势,除目前己有的油锯、风力灭火机等外还将发展草坪修剪机、微型绞盘机、上树打枝机等。人工林更新机械如割灌机、40马力以下的小型集材拖拉机用于病虫害防治的高扬程喷雾机或喷烟机风力灭火机和其它灭火机械及检测装置。

2.3 向成套生产线方向发展

林木种子处理、工厂化育苗竹材加工、集成材、油漆、刨切单板、二次加工、小径木加工等方面都将有成套设备。专业化生产线连续化、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有些生产线将采用计算机控制。

2.4 向深度加工方向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短缺将是长期的,因此,对林产品必须进行深度加工以扩大对社会的有效供给缓解林产品紧缺矛盾。另外可将木材加工剩余物加工成各种燃料等。例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宾馆草坪使用的低噪音草坪修剪机、小型油锯以及园艺工具等;采伐用高性能油锯、枝丫收集及木片加工机械等。

2.5 向环保方向发展

营运机械应该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功能全、环保安全性、存放空间轻松的特点,具有启动装置卓越,低噪音的工作环境,高效率的节能,清洁的废气排放无烟和无刺激气味等功效。确保“安全、环保、节能”这些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环境的好坏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尽管植树造林是改变环境比较有效的手段,但真正可以改变环境的是人的内心,所以,只有从改变人们的思想做起,让人人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是保护、改变环境的最有效的方法。大的方面来讲环保节能,最后“安全、环保、节能”问题己被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也采取相关措施限制非环保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恩皓营林机械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1(7)

[2]吴福家.浅谈营林机械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1(3)

上一篇:非遗民间舞下一篇:深化技工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