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精选11篇)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1
1 林业技术对林业发展的有益之处
1.1 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首先, 就要从林业技术开始改革。要想使林业发展进入快速、稳步发展的阶段, 就必须转换传统的林业产业结构, 提高林业生产力和产业的素质。通过林业技术的创新, 建立一个新的林业产业体系, 把建立和改善林业产业技术当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分清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改革与创新林业技术, 才能为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与支持。
1.2 林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 林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革, 能够引领并推动大多数科技力量进入林业这一个市场。所以我们要强调林业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遵循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 不断发挥运用市场中的科技资源, 提升林业技术在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作用。为了达到林业产业科技发展的要求, 应树立新的观念, 使林业技术能保持在林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 加大科研力度, 增强自身创新的能力与水平。为了林业产业科技发展, 必须真正地拥有并且树立林业产业作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新观念, 同时要转变单纯依靠外部技术和引进设备的传统方式, 通过提高创造与科研水平, 加快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 达到加快林业发展的目的。
1.3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发展林业, 我们不仅要提升林业技术, 还应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一味地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要建设健全林业生态网络体系, 改善生态环境,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 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 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和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它们对林业生态环境起着极大的作用。为此, 我们要拥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后盾, 在严峻的现实环境下, 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环境, 加大林业技术的创新力度, 从而达到发展林业经济的最终目标。
2 现阶段林业产业的发展态势和技术应用
我国总体林业资源丰富, 是林业产业的大国, 林产品的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 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 我国又并非林业发展的强国, 林业发展还主要局限在第一产业内, 第二和第三产业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还具有较大差距。为此, 加大我国林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科技兴林的步伐, 打造属于我国专有的新型技术是我国林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现阶段, 我国林业领域正朝着科技化和科学化方向迈进, 一些林业技术的研发成果已经应用到了实际生产领域当中, 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当然, 这仅仅是林业行业探索的一小步, 我们还要不断致力于林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开发, 实现我国林业的全方位发展。
3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1 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存在严重缺口
林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行业自身的前景, 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 林业为我国建筑行业和家具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原料, 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也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要。发展林业需要大笔专项资金的投入, 从技术的研发到专业设备的购置都需要十分庞大的经费开支。我国林业研发的资金来源还主要限于政府的单方面投入, 并没有广泛的社会资金的支持, 这就严重削减了林业研究的经费, 直接制约了林业科研的开展。
3.2 林业部门内部缺乏系统的管理
如果说林业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林业发展的客观原因的话, 那么林业部门内部管理不善就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观因素。林业技术研发需要在管理制度上具有很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 这包括人员和资金的管理两个层面。一是研究人员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 降低了研发效率, 浪费了研发资金;二是研发资金管理和利用不到位, 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还有擅自将资金挪为他用的情况发生, 导致科研经费不足。
3.3 新型林业技术的普及受到制约
技术在研发出来后, 传播和推广不力也是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要想林业发展取得真正的效果, 就必须将先进的科技加以广泛的普及, 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实现林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在我国, 各级林业部门不重视林业技术的推广, 就使技术与实际作用相脱离开来, 阻碍了农业的进步。
3.4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林业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不足也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因素,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可以通过提高人员待遇, 加强林业发展前景的普及以及对林业重要性的宣传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林业领域中来。
4 如何改善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4.1 资金方面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对效果显著、利益价值较高, 且具有市场潜力的林业技术项目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或是经费的补偿, 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充分保证政府职责对林业技术发展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其次, 对于林业科研机构来说, 应该加强同国家重点企业的合作和交流, 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 以增加经费获取途径, 以促进林业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4.2 技术方面
就目前我国林业生产技术来说, 过于重视对国外先进林业技术的引进工作, 许多高新科技依赖于国外引进, 相关技术设备也多由发达国家提供, 技术转化和技术研发力度的欠缺, 消化能力的不足, 致使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受到严重制约, 因此, 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最需要重视的问题。首先,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林业产业技术发展保证全面的支持, 以市场发展为导向, 尤其是对林业单位, 应该充分考虑地方林业经济发展趋势, 挖掘适合于地方发展的林业技术项目, 如苗圃种植技术以及苗圃病虫害防治技术, 对于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 应该对这些项目加大重视力度, 加强研发力度, 做好职责部署, 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步伐, 实现地方林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4.3 加强林业技术的普及与宣传
林业技术的普及和宣传需要各级政府和单位的积极配合。政府要加大林业知识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印制宣传资料和进行专业人员的基层宣讲来提高技术的实际应用率, 对于林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认真研究和解决;林业单位也要认真履行宣传义务, 开展好对林业生产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 扩大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范围, 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5 结束语
林业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前提保证, 先进林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直接影响林业发展的水平, 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探索的过程中, 尽管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效, 但从宏观角度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提高我国林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带动整个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在今后的林业发展过程中要从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 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使林业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 陈裕德.新形势下林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 2009 (3)
[2] 黄建华, 吴火和, 高楠, 等.福建省林改后林业科技服务发展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 2009 (4)
探讨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 篇2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营林造林
从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的、粗暴的林业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加紧发展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工业,恢复被战争破换的国家和社会,因此林业要为我国进行工业建设而服务,所以大量的天然林被破坏,大量的数目遭到砍伐,虽然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建设有所发展但是林业发展却被阻碍和破坏。第二个阶段是在文化大革命介绍之后,是我国进行不断发展的探索时期,但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摸索阶段,因为在这一时期各项有关林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仍然不是十分明确,但却开始进行一些长远发展计划的制定,对于林业的发展十一个春天的时间。最后就是在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今天,建筑业、交通业等等现代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森林资源的占用和利用程度明显上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剧了林业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林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发展的支持力量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从认识自然界发展到利用自然界,在利用的过程中不符合发展实际的改造自然,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森林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原料,是起球生态平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可以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前我国的林业可开采区正在逐渐减少,同时人类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在人类的破坏之下也越来越脆弱,严重影响着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逐渐减少对于林业的发展产生众多不良因素,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二)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和长远的眼光
现代社会的生存着,他们放弃了前人的精益求精,开始追求在任何事情上面的随意效果,管理中不专心。比如,认为已经管理了就一定会收到效果,不注重细节。使得那些偷偷砍伐树木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利,在一定成度上破坏了生态林业的建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今天,人们的目光变的肤浅,只重视眼前的利益,没有深思熟虑的去做一些快速得到金钱的行为,忘记了将会带来的严重的后果在环境这一方面就表现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极度浪费。乱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成为今天林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法制保障
尽管我们处于科技发展的时代,但是面对我国广阔的土地,不同类型的质地,人类的难题就更多了 ,技术不能得到广泛的普及,技术无法很好地利用,面对在林业中遇到的问题,人们无法形成一个非常适合的发展模式。林业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单一,有些地区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林业发展中,过分的注重对于木材的培育和采伐,经济林规模较小等等。我认为这是林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当中,有关林业发展的制度和建设十分落后和不完善,林业法规较为缺失,林业发展中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和保障措施,缺乏严明的执法机构和部门,所以在林业发展中的制度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二、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措施探讨
(一)大力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是要求我们在发展时要做到生态和经济的有机统一,就是我们人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证我们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换句话来讲,就是我们人类的各种发展活动都要有一定的限制,保证自然环境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我所了解的知识。生态林业可以划分为山区林业和平原地区的林业,对于不同的林业也有不同的功能。山区林业它更注重的是在保护环境下达到经济收益的最高,这种保护生态环境方法是要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式,并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产品,促进经济的反展。平原林业所注重的是环境的保护,他所要求得经济效益就较低。在林业的发展中要加强生态林业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道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并且要提高对于天然林业的保护,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二)转变林业发展观念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该革新人们的观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新的日程,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比如颁布一系列促进林业建设的法律措施,防止偷盗者的不断增多。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奉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合理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红线,提高保护森林的意识。
(三)加强相关林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就是缺乏相关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和大量的破坏森林,为了金钱而做出很多违反犯罪的行为。在目前我国林业的法制建设当中主要依靠的法律法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母的在于更加有利的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是我认为在林业发展法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虽然这一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不良行为,胆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比如说要加强对于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分类,可以按照商品林、经济林等分类对于资源资源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和开发,因地制宜的进行开采,不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同时在林业的发展当中要不断提高对于木材经营加工等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
(四)奉行预防为主,引进先进技术
近年来国际之间的交流不断的加深,林病虫害也在不断的扩大它的危害范围。比如说美国的一种病虫就是通过运输而传到了我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内,并且通过铁路等多种运输扩大了它的危害范围。所以我们应该严格自己的监察制度,防止病虫通过机场和车站等密集的地方传入国内,我们要设立严格的法律法规,使病虫的范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推动林业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采用微生物剂来杀死危害森林的害虫,也可以利用天敌的功效,用最环保的方法保护森林。也可以利用物理中的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消灭害虫,控制林木发生重大的病虫害;正确的使用农药,还可以用飞机超低容量的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防治为主,保护森林。
三、总结
林业是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的发展和管理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经济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身边的自然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萨日娜;孟宪龙;滕玉;井洛丛,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的几点思考.
[2]农民致富之友 2013-05-25.
[3]祝伟友,九三管理局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吉林大2012-12-01.
[4]费本华;樊宝敏,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浅析,世界林业研究 2007-10-15 .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3
1 基本情况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 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 西部紧靠黄河。全境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 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西部占全市50.10%的面积是黄土丘陵沟壑区, 其沿黄河部分与黄河峡谷区是全市红枣林的主要分布区;中部占全市36.70%的面积是土石山区, 是全市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中东部占全市4.30%面积的黄土阶地区, 是吕梁山向平原的过渡地段, 是全市核桃主要分布区;东部是占全市面积8.20%的平原区, 是主要产粮区和农田林网区。
2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2.1 产业现状
吕梁市林业产业主要可以划分为经济林栽植和加工产业、林下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木材加工产业、木本花卉产业、林木种子苗木产业、森林旅游产业六大类, 而其中的主导产业是经济林产业。
2.1.1 经济林产业
经济林产业以沿黄河岸边红枣林和吕梁山边山区核桃林以及北部冷凉区仁用杏为主。而红枣和核桃已经形成规模化、良种化种植。经调查, 全市经济林总面积21.94万hm2, 其中结果面积13.24万hm2, 果品产量达到40 345.87万kg, 经济林果品总收入10亿元, 干果总收入9.90亿元。在干果中, 红枣总面积11.25万hm2, 结果面积9.38万hm2, 产量达到19 496.70万kg, 红枣总收入6.94亿元。形成了以骏枣、梨枣以及木枣系列的团枣、油枣、雪枣等为主的优良品种系列。核桃总面积7.92万hm2, 其中结果面积2.75万hm2, 果品产量达到了8 186.60万kg, 核桃果品总收入2.81亿元。形成了以汾州核桃的晋龙一二号为主的优良品种系列。各类杏总面积2.64万hm2, 其中结果面积0.98万hm2, 果品产量达到850.25万kg, 总收入1 632.60万元。在杏总收入中, 其中仁用杏 (核) 果品总收入542.60万元;肉用仁果品总收入125万元;山杏 (核) 总面积0.78万hm2, 其中结果面积0.46万hm2, 果品产量达到174.7万kg, 总收入243万元。以大面积的山杏和引进的河北龙王帽、一窝蜂系列品种为主, 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其他柿子、红果、花椒、文冠果等类都呈现零散分布状态, 在面积、产量、收入上还没有形成规模。柿子总面积760 hm2, 仅在汾阳、孝义有分布, 其中结果面积680 hm2, 产量达到391万kg, 总收入782万元。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 吕梁市经济林面积发展已经占到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5.54%, 规模已经相当可观。特别是以红枣、核桃和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已经形成了规模化栽植、基地化建设、良种化培育, 为今后经济林果品加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目前, 吕梁市的红枣、核桃、仁用杏等加工企业也正在快速发展, 林产品加工业已从单一的果品企业向多品种、深加工方向发展。吕梁市经济林加工产品企业已经由零散的、小型的、家庭式的经营方式, 向规模化、工厂化模式转变。经调查, 目前吕梁市共有各类经济林企业867个, 其中加工型367个、流通型500个, 从业人数13 133人, 年销售收入43 074.80万元, 年转化林产品数量20 852万kg, 上缴税金2 720.82万元, 占全市国民经济收入的3.40%。全市有5个企业产品出口, 年出口5 941万kg, 年出口创汇1 440万元。而比较成规模的、大型的经济林果品加工企业有:岚县宜芳食品有限公司、丰达园食品有限公司, 兴县宝峰枣业有限公司、山西天渊枣业有限公司, 柳林县红林枣业有限公司, 石楼县黄河枣业有限公司。
从分析中可知, 经济林龙头企业的加工转化能力与经济林整体产量相比, 加工转化率为51.68%。这说明, 吕梁市有一半的经济林果品是以原材料出售, 半数的果品不能在本地实现加工增值。加工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加工品种也需要进一步研制开发, 特别是在果品酒类和饮料方面需要加强, 以适应新的更大的市场。
2.1.2 林下资源开发利用
近年来, 林下药材、森林食品等种植和养殖业得到有效开发。经调查, 吕梁市森林食品主要有平菇、香菇、木耳、山野菜、蕨菜、黄花菜等, 资源规模达9 800 hm2, 年产量144.32 t, 年销售收入629.60万元, 年利润391万元, 从业人员为13 000多人。在森林食品中, 以木耳、山野菜为主, 木耳面积达到8 100 hm2, 山野菜达到了1 334 hm2。林下药材资源面积7 400hm2, 产量119 t, 销售收入210.50万元, 利润87.70万元, 从业人员6 780人。其中甘草335 hm2、党参2 067hm2、猪苓473 hm2、柴胡4 535 hm2。主要分布于林区土石山区及少数丘陵区。林下养殖业主要有猪、鸡、兔、牛、羊、鱼等, 养殖规模15.26万只, 从业人员13 592人, 年销售收入3 345.05万元, 年利润2 507.50万元, 。
2.1.3 木材加工产业
木材加工业也逐步由零散型向规模型发展, 但加工类型主要为原木、板材、家具、木地板等半成品和少量成品, 无造纸等精加工企业。全市用材林资源8.31万hm2, 蓄积676.68万m3, 主要涉及的树种有油松、落叶松、刺槐和杨柳。以中幼龄林为主, 林分质量中等偏下, 人工林面积只有6 900 hm2, 蓄积85.16万m3;天然林面积7.62万hm2, 蓄积591.52万m3。但用于造纸等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非常小, 仅孝义市和临县有少量毛白杨和欧美杨, 面积仅334 hm2。
2.1.4 木本花卉植种产业
全市木本花卉种植面积51.98hm2, 销售量226.24万株, 销售额568.16万元。
2.1.5 林木种子
全市年采集林木种子109万kg, 其中良种14万kg;年林木种子销售量64.41万kg, 收入85.04万元。其中良种销量3.76万kg, 收入37.22万元。
2.1.6 森林旅游
全市进一步开发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神龙沟森林旅游区、柏洼山生态公园、胜溪湖生态园、曹溪河生态观光区、卦山和玄中寺森林旅游区等一系列森林旅游项目, 正在加强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 使森林旅游业稳步推进。
2.2 林业产业现状分析
1) 经济林产业基地规模已经形成, 优良品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加工企业虽然已研发出了本地的名、特、优特色产品系列, 但多数仍以小型和零散型为主, 大型的、生产能力强的企业还比较少。仍有半数的经济林果品以原料进入市场, 不能在本地实现加工增值。零散家庭式的小型加工业由于技术和质量跟不上, 急需向规模型龙头企业迈进, 确保加工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合格。确保经济林加工企业从业人数和就业人数的增加, 以带动社会其他产业的发展, 最终带动本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林下资源利用多、开发少, 只是利用了现有的林下野生食品、药材, 林下养殖也多为野放的牛羊, 缺少成规模的产业型农牧场、林下绿色食品、药材等的人工种植几乎为零。需要成规模地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 并注意不破坏森林植被。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增长, 充分利用林下空间, 培育森林食品、药材等;养殖业要在一定范围内以牧场形式进行圈养, 以保护森林资源。
3) 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滞后, 成规模基地少, 导致木材加工业向大林区寻求原料。要尽快扭转向防护型森林资源寻求木材原料的局面, 大力建设沟道和平原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使速生丰产用材林成为木材加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
4) 木材加工企业多为小型的半成品加工业和家具加工业, 缺少成型的、成规模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因缺少品牌优势, 不能很好地占领本地市场, 导致外地木材产品涌入。需要在规模经营和品牌创新上有新突破。
5) 木本花卉业经营规模小, 名优品种少, 难以形成优势, 占领不了市场。要在大量研发本地木本花卉、引种试验和规模发展上下功夫。
6) 森林旅游业受区域、文化、观念、经济条件、服务质量、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限制, 导致栽下了“梧桐树”却引不来“金凤凰”。希望地方政府部门引起重视并制定优惠政策。
3 结论与建议
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4
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恶
报应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林业发展存在一些弊端,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林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林业发展的有效对策,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林业产业不仅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更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下文将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对该省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促进现代林业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的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达到1.7万种以上,占全国总植物种类总数的52.8%,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在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目前云南已经初步建成门类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建立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湿地公园1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8处。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40%上以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了集体林确权面积2.7亿亩和营造林3634万亩。截止2015年底,林业总产值达到了2800亿元,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3倍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年收入突破2000元。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一)云南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的优越、气候适宜、森林资源的丰富等明显优势,为云南的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在林业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科技力量较弱,林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云南省的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发展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例如:云南共有6559种天然药材,但是真正被开发出来的药物资源还是很少的。
另一方面,由于创新能力和科技力量较弱以及管理运行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林业资源的开采技术还不到位,云南省一些林业资源还沉睡在深山老林中,尚未被利用。所以林业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省内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云南省的林业产业主要集中在滇中经济圈,而其他地方的林业资源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林产业的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各地区间林产业发展的差距明显。
3、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明显
环境标准体系认证、林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森林认证等都属于社会化服务的范畴。
云南省虽然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近年来林产业发展也更上一层台阶,但是其社会化服务功能未能跟上发展的步伐,这可能会导致云南省一些林产加工企业在国际化贸易中面临着不平等待遇和关税问题。这严重的影响到云南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林业产权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云南省在对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相关林业产权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省内存在着树木资源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划分不规范的现象,这可能会降低大家对投身于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事业的积极性,是云南省规模化建设商品林基地的阻碍。
5、林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感受到林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产的发展,投入的发展资金与往年相比增加不少,但是,由于由于云南的林业资源面积广且分布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开采难度较大等原因的制约,导致国家所投入的资金和云南林业发展需求的资金数目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资金的短缺是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云南省林业发展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提高林业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改善林业产业结构、例如:改善人工林种植和维护技术、定向单株培育技术、复合经营技术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培训,培养他们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装备,全面提高云南省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林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市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二)建立健全的林业产权制度和林业管理制度
完善相关林业产业的制度和加强林业产业的管理制度,对云南省的林业的采伐必须要有政策的保障,明确森林树木的产权和林地的使用权,依法保护林业户主的合法权益,调动大家的造林营林的积极性,促使林产业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还要建立林产业的管理体制,督促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的步伐,促进林地的合理流转。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云南省林业产业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国家林业专项资金的支持、银行的投资贷款以及省内的经济支持。云南省的林业产业较为复杂,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的重大项目补贴经费的,把云南的林业产业作为省内首要产业,加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地利用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投资贷款,推动云南省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还要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林产加工企业合理地开采林业资源,延长产业链和鼓励个体林产业经营等方法提高云南省整体的经济效益,为林业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
(四)积极学习现代化林业知识,改变传统理念
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经营林业产业在云南省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生态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改变陈旧的发展观念,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和需要的新理念,促使人们对林业经营理念的科学化和创新化。
(五)完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首先要加快云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其他价值从而达到提升产品精加工的能力,以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例,加快湿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有利于推动云南省林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立,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其次,建立特色园区,发挥产业园的整体优势,推动附近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六)建立林业产业的预警信息系统
要随时注意市场的动态并加以分析,及时掌握投资动向、价格变化、原材料信息等市场发展信息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要向省内乃至社会发布实时信息,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帮助相关林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了解投资信息和争取的做出决策。
(七)科学的建立林产业工作队伍
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劳动者起到主导作用,我们要加强对林业农户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鼓励大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到林业培育等技术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林业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要打造一批专业的林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对云南省的林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八)充分发掘云南省林地开采的潜力
云南省有丰富的森利资源,我们在大力发展商品林的同时,还要充分地利用云南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黄连木等树种,成立林木能源示范基地,推动云南省生物柴油项目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效益。
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林下土地资源的优势,发展林草、林药、林菌等相关产业,提高林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率,促进云南省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语:
林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在今后发展中,我们要把林业科学研究和林业生产结合在一起,全面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5
摘 要:林业产业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没有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就很难全面、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天津市林业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天津;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32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Industry in Tianjin
ZHANG Yue-hong1, LIU Shan2, ZHANG Jie2, LIANG Ya-nan3, GAO Hai-jian3, CHEN Xue4, SUN Guo-hao1, ZHANG Miao1, YANG Hong-chen1, ZHANG Wei-wei5
(1.Jixian 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Jixian, Tianjin 301900, China; 2.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Tianjin 300074,China;3.Baodi 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Baodi, Tianjin 301800, China;4.Tianjin Forest Seedling Demonstration Base, Tianjin 300074, China; 5.Tianjin Beichen District Plan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Beichen, Tianjin 300400, China)
Abstract: Forestry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i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forestry is very difficult to b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opportuniti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forestry industry in Tianjin are introduced in four aspects.
Key words: Tianjin; forestry industry;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林业产业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没有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就很难全面、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天津市林业产业现状
1.1 经济林现状
目前,天津市已建成天津市小枣基地、天津市津西北水果基地和蓟县干鲜果品基地三大经济林基地,同时开展山区及滨海葡萄基地建设和冬枣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东部滨海地区鲜食与酒用葡萄产区;大港、静海、津南冬枣、金丝小枣产区;津西北水果及设施栽培产区;蓟县北部山区特色优质果品产区。经济林生产面积9.3万hm2,年产各类干鲜果品24.1万t,产值约9亿元。
1.2 林木种苗情况
目前,天津现有苗圃751个,其中国营苗圃27个,集体苗圃113个,民营苗圃611个。实有育苗面积8 318 hm2。其中:国有苗圃1 085 hm2,占苗圃总数的13%;集体苗圃476 hm2,占苗圃总数的6%;个人育苗6 757 hm2,占总育苗面积的81%。各类苗木总量达到21 612.6万株。初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人育苗相结合的苗木繁育格局。
1.3 花卉产业情况
全市现有花卉种植面积397 hm2。全市现有大中型花卉市场13个,花卉企业74个,拥有现代化温室34万m2,日光温室75万m2。花农1 867户,从业人员5 000余人,年销售额近亿元。形成了园林、农林、农垦、乡镇集体、独资等多种形式的花卉生产、经营实体。
1.4 森林旅游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共有森林公园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和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保护区1处)。依托蓟县的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武清区的港北森林公园、滨海新区的官港森林公园和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坻区的青龙湾保护区、武清区的大黄堡保护区、静海县的团泊保护区、滨海新区的北大港保护区开展森林旅游。天津市积极推进以森林公园为主,自然保护区为辅的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以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全市生态建设。
1.5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目前,天津市在蓟县西龙虎峪镇、宝坻区牛家牌镇、静海县王口镇和台头镇,形成了利用林地从事食用菌种植和畜禽养殖生产的林业产业模式。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利用林下的自然条件,通过科技支撑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以及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从而成为天津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林农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2 天津市林业产业存在问题
2.1 森林资源不足、质量不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天津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人均有林地面积和人均蓄积量都相对偏低;二是森林质量不高,多年来,随着天津市外环线绿化带、“625”工程、绿化天津建设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林分质量水平仍然偏低,对于木材生产的贡献仍然不够;三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仍然存在,为保障京津冀(环首都地区)的生态安全问题,今后天津市将主要开展以储备林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储备林的采伐限额受到一定约束,而速生丰产(商品)林数量仍然偏少;四是投资风险较大,林业产业是基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业,而林木资源的生长周期比较长,遇到的自然风险相对较大。
2.2 产业基础薄弱
天津市处于平原少林地区,林业生产主要是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没有大型的林业企业,林产品加工企业相对规模小,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核心竞争力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林基地的建设,天津市出现了以经济果品加工的企业,但此类企业以小规模企业片为主,尚处于起步阶段,仍以传统技术为基础,资源增值率低,管理水平低,稳定性差,缺少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2.3 森林旅游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环境的影响之下,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旅游景点规划设计单一、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天津市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天津市林业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天津市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为天津市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为:要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生态建设步伐,通过林产品深加工并辅以科技支撑手段实现林业产业发展。因此,天津市要积极开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以基地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林农增收。继续发展湿地旅游、珍稀名贵树种、林下经济等新兴产品产业。
4 政策建议
4.1 落实《决定》精神
要深刻认识发展林业产业意义重大,把发展天津市林业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既要发展生态建设又要发展林业产业。要将天津市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协调实施,进一步引导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对以下方面投入给予适当补贴。
4.1.1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对天津市从事林木种苗、花卉、速生丰产林、林下复合种、养生产等,需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做保障。单靠农民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无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各级政府应按照区域经济规划,对水、电、路基础设施给予适当资金投入,引导区域化、规模化生产。
4.1.2 设施栽培政策补贴 凡在天津市利用温室大棚从事种苗、花卉、果树生产的,其设施建设费用,应参照天津市设施农业补贴标准给予补助。
4.1.3 育苗良种补贴 对于使用林木良种进行苗木生产的,应按生产面积给予良种补助。
4.1.4 科技项目支撑 对天津市森林资源培育、良种引进、林产品加工的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设备的引进、吸收、推广等应给予科技项目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示范,带动生产方式、规模、质量的提升。
4.2 发展林业主导产业
未来,天津市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要发展林业主导产业,如附加值比较高、带动力比较强的产业,主要包括木浆造纸业、林下经济、生物质能源、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以上林业产业的产值在林业总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提高天津市林业产业的水平,必须发展这些主导产业。
4.3 发展林业基础产业
森林培育是林业产业的基础产业,要大力开展以速生生产林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林分质量、大力培育珍稀树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天津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3 发展林业新兴产业
除了发展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之外,还要发展一些花卉、粮油等新兴的林业产业,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随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林地承包给了农民,通过开展林下种植(林粮、林棉、林药、林菌)、林下养殖(林禽、林畜)和森林观光给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广阔平台。
4.4 要实现林业企业的基地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
在林业产业企业环节,要试行林业企业的基地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基地化:是原料要由基地供给,既能保证林业企业正常生产,也能保证林业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不落下风。规模化:目前林业产业很多产品的规模效益比较明显,林业企业要有大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的道路,可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来获得规模经济。现代化:就是用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提升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品牌化:现在的市场对品牌的要求非常高,品牌价格和市场差异非常巨大。目前,林业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要重视品牌经济的阶段,所以林业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自己的经营品牌。
4.5 要做大做强林业企业
要建立林业产业工业园区,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林业产业集群,既能节约土地又能节约运输成本,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区域特点,把自然的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的生产力,同时进一步延伸林业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政府的管理不应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而是要积极应该适应市场经济改革要求,进行规划引导,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同时进行必要的经济杠杆调节,还要搞好相关服务,主要是加强预测预警、中介服务等。
参考文献:
[1] 李宏,唐守正.林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2):41-46.
[2] 耿玉德.林业产业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2.
[3] 孙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林业经济,2008(1):44-49.
[4] 王育民.高科技产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竞争力[J].林业经济,2000(3):27-33.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6
1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
随着有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增大, 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前期规划缺乏前瞻性;其次,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的资金不足;再次, 现阶段的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不高;最后, 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不高。
1.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前期规划缺乏前瞻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而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而目前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规划缺乏前瞻性, 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很多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者尽早的获取利益, 在规划的过程中进行设计造假。除此之外, 由于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综合运用, 并且还需考虑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生长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还包括了各级规划。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 对于各级规划十分欠缺, 通常只是规划了总体的目的, 对于各个不同环节的目标考虑不周, 甚至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而且, 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在不同地区的启动时间和目的各异, 使得我国总体的林业生态工程出现交叉、重叠等不良现象。
1.2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的资金不足
我国的地域广阔, 需要进行生态建设的地域也是十分广的, 因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任务就十分繁重。虽然我国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由于林业生态建设所耗费的时间长, 需要消耗资金的地方太多, 使得资金仍然十分欠缺。通常情况下, 我国相关的林业建设部门会通过评估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和重点项目, 在这些重点项目中投入充足的资金, 这样, 使得整体的生态环境建设不能及时得到改善,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资金尤为缺乏。
1.3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不高
和其他工程一样, 林业工程也需要恰当的监管, 从而保证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关键的地方。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 林业生态工程缺乏相应的监管团队, 或者监管团队的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甚至连相应的管理制度都没有及时落实。林业生态工程管理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责任分工不明而出现责任空缺或者责任重叠的现象。除此之外, 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广, 因而对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然而实际的林业监管团队的综合素质并不能达到要求, 精通林业专业技术又懂得管理方法的人才在很多地区十分欠缺。
1.4 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不高
在造林的过程中, 很多地区采取的都是散乱作业的方式, 因而施工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造林的过程中, 由于树种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树木的存活率相对较低, 不能发挥出原有的林区的作用。除此之外, 在抵抗病虫方面的质量也存在欠缺。这些质量问题使得林业的生态效益不能及时发挥。
2 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水平的对策以及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
2.1 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水平的对策
要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水平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方面, 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认识水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建设, 还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只有大家都认识到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才可以减少乱砍乱伐以及肆意捕杀动物的现象, 才可以使林业生态建设有序的开展, 不被破坏;第二方面, 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只有将各地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序的结合在一起, 才可以使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而, 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有关部门要做好整体规划工作, 实行生态工程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 从而保证总体利益的最优。
2.2 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来看, 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 根据自然区域的差异形成复合生态经济体系。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 注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尊重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 从而使我国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 完善现有的监管模式和质量管理方式, 促使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朝着科学管理, 高效管理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了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有关人员要努力完善自身的水平,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更好的参与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当中。并且, 有关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使社会各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得到提高, 使社会各界力量都可以积极投入到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当中。从而使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更高, 效率更高, 使整个社会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程.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资, 2013, 32 (22) :33-34.
[2]张成福.浅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J].防护林科技, 2013, 6 (2) :11-12.
[3]白进军.小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科技资讯, 2013, 33 (22) :11-12.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7
1.森林分布结构发生变化
气候是决定森林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将改变森林分布格局。黑龙江省的森林类型主要包括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气候变化将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目前最易受影响的地区主要在广西、四川、重庆、广东、安徽、浙江、湖北及内蒙古等地。森林群落优势树种不大可能在几十年内就改变其特性,因此气候变化对森林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中国主要造林树种兴安落叶松、红松、油松、马尾松、杉木等以及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秃杉等,在气候变化后,生长和分布受到影响。程肖侠根据林窗模型分析显示:以兴安落叶松为例,兴安落叶松是中国主要用材树种,占针叶林资源的28%左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山地,北界和西界位于国境线,南界位于北纬43°N左右,东界位于东经133°E左右。程肖侠等根据林窗模型估计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2030年适宜分布区的南界将北移约0.1~2.7个纬度,北界、东界和西界的变化不大。至2030年,适宜面积约减少9%左右。林区内,小兴安岭中部适宜区将缩小约10%,大兴安岭西北部地区的适宜范围将增加。
2.主要森林树种发生变化
树种的分布是水分和温度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温度决定着树种的南北界限,水分决定着树种分布的东西界限。如果其中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或不适宜,树种就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不能生存。
黑龙江省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从北到南热量的差异,形成了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的依次分布:寒温带针叶林在大兴安岭以兴安落叶松为主,而在小兴安岭以云冷杉为主;温带针阔混交林在大兴安岭上由蒙古栎和兴安落叶松组成,在小兴安岭则形成了云冷杉阔叶红松林。由于近四十三年来黑龙江省的寒温带与温带的热量界限发生了大幅度北撤,这种生态地理区域界限的变迁,使该区域森林主要树种天然分布界线亦存在变化的可能。
对于海拔差异不大的地区,树种的变化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如果温度升高,则未来的时间里森林分布向北移动,反之则向南移动。
在山区,树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高度上,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下降,因此,当温度升高时,森林垂直分布带将出现上移的趋势,反之则向下移动。
3.林木生长速度的变化
俗语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水是生命之源”,温度和降水是树木生长的必备因素。如果温度和降水适宜,则树木的生长速度快,表现为树木的年轮较宽,如果温度和降水有一方不适应,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速度。树木的生长要求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树种的生长适宜温度有明显差异。当低于某一温度时,树木就停止生长,温度太高也不利于树木生长,在下限温度和最适宜温度之间,树木随温度升高而生长加快,超过最适温度,生长减慢。
年轮宽度的逐年变化是衡量气候对年轮限制的一项很好的指标。产生这种逐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在一定区域内,作为对气候的反应,树木年轮就会出现逐年较大的变化。如果气候没有明显的逐年变化,年轮宽度也就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尤其在林线,年轮宽度是温度变化的一个很好的指示物。
二、黑龙江省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森林资源不足,森林质量下降
黑龙江省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是建国以来,为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大批天然林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林。由于森林采伐过量,使大径级木材比例大大减少,且多为国家保护的公益林,在中幼林中,人工林比重很大,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易于死亡,且处于低产期、低效益的状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远不如天然林。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2.森林的碳汇功能不显著
碳汇林业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手段。发展碳汇林业有很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碳汇林业的生态效益,但是经济效益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植树造林来抵减其CO2排放,而国际碳市场的价格近年来不断上涨,如果能将这部分碳汇转化为经济效益,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3.森林火灾与虫害危害严重
气候变化引起干旱天气的强度和频率增加,森林可燃物积累多,防火期明显延长,早春火和夏季森林火灾多发,林火发生地理分布区扩大,加剧了森林火灾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出来。2000年以来,东北林区夏季火严重,森林火险期明显延长,夏季火对森林造成的危害更大。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林是中国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反应最剧烈的地区。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干暖化趋势明显,特别是频繁出现的夏季持续高温干旱,使很少发生林火的夏季森林火灾频发,有时甚至超过春季防火期林火发生的次数(赵凤君等,2009)。黑龙江省1980—1999年气温升高,火点和火面积质心均向北和向西移动,反之则向东和向南移动;火点和火面积质心随降水量增加会向西和向南移动,反之,则向东和向北移动(王明玉等,2003)。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事件会导致林木大量折断和死亡,火险增加。(赵凤君等,2009)。
4.林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小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财政支出重点主要放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上,意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关系全体人民的生存环境的项目—林业投入却相对较少。2000—2009年,黑龙江省的林业总产值逐年大步上升,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却相对较少,用于缓解气候变化的支出如防火设施的支出更是少。
三、黑龙江省省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成因
1.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黑龙江省林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集体、农民及民营资本投资等。对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林业基础设施来说,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其投资主体理应是各级政府。同时林业的多功能性,也要求政府在林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导致林业基础设施投资数量偏少且长期不能到位。
2.监管力度不足
中国是林业大国,同时又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监管。中国的主要负责机构是碳汇办。但是,地方上却并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指导林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致使政策制定不到位,措施不得当等弊端显现出来。因此,黑龙江省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监管气候变化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督体系,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
3.政府的投入不足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加大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的投入力度,但是财政对于林业的投入却远远不够。林业基础建设薄弱,病虫害、火灾难以预防或及时发现。农田水利设施发展水平较快,但是山区营林时的灌溉却得不到解决,一旦遇到春旱,树木的成活率会降低。
4.科技水平较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持。有了先进科技,就可以加强“三防”监管体系,将火灾与病虫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有了先进科研成果,政府就可以依托先进的成果制定合理的政策规章,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在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中开设林学专业的并不多,因此,科研水平不高。
5.企业与个人的参与程度不够
企业由于其生产、服务或交易活动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因此企业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而植树造林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必要为企业构建一个捐资造林获取二氧化碳、提前储存碳信用的平台。中国绿色碳基金是以植树造林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专项基金。推动鼓励企业捐资造林、积累碳汇的相关政策出台,在未来国家如果给企业设定减限排指标量时,允许参与中国绿色碳基金的企业积累的碳汇额度抵减一部分排放量。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8
1 木里县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木里县的林业产业发展, 已经在改革的深化下得到了相应的转变, 但是总体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木里县有林业行政主管部门1个、森林公安局1个、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1个、州属森林工企业4个、县属森工林场4个。从木里县的林业资源情况来看, 其位于四川省南部, 林业面积达90万hm2, 占总面积的70%多[1]。1999~2005年, 全县的退耕还林以及配套荒山造林有10666.67hm2。1998年木里县实施天保工程后, 森工企业就全面地转向生态公益林建设以及森林资源的保护, 显著提升了森林的覆盖率, 森林植被也逐渐得到相应的恢复。
2 木里县林业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虽然木里县的林业产业发展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改善, 但是和当前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还没有满足实际需求, 在治理的效率上相对较低。木里县从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后, 对企业员工在五险一金方面的管理还没有实施动态化管理, 在员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资金的缺口也随之加大。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 也出现了不足的问题, 这就对林业产业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境[2]。由于木里县的海拔相对较高, 在交通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所以, 造林的整体效果有所欠缺。
再者, 木里县的林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没有和时代的发展相契合。受传统体制的管理, 木里县的林业管理都是将管理监督和经营生产等集为一身的发展, 无法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在经营的机制上较为僵化以及产权制度没有得到完善, 资产化机制以及管理的方式也比较滞后等。林业产业的管理方面主体不够明确, 有些林业站没有编制等, 这些问题对木里县的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另外, 木里县的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难度大。木里县在森林植被方面主要是以云杉和天然冷林为主, 长势比较缓慢, 所以, 成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3]。同时, 地表的植被容易遭受破坏, 这就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缺少对林业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森林管理难度大。林业的产业化发展比较滞后, 基础建设方面明显不足, 使得后续的产业很难得到有效发展。
除此之外, 木里县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持不到位, 使得林业生产的总体成效较差。服务体系上不够健全, 保障能力也比较差, 执法困难, 同时, 林业职工的薪资待遇方面还有待提升。
2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特征、作用以及模式分析
2.1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特征、作用分析
要想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 就要能够明确其作用的体现, 主要体现在有着较高的依赖性。产业化建立的各条产业链条和森林资源提供的加工生产对象是分不开的, 森林资源就是产业化的基础。林业产业化的周期相对较长, 森林资源的培育与农业种植和牧渔养殖等相比, 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得到实现。林业产业链较长, 在对森林的培育以及加工和销售等各个方面都是比较重要的, 只有加工每个环节得到了充分完善, 才能形成完成的链条[4]。林业的产业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 有稳定生态平衡的作用。
实施林业产业化, 能够有效加强林业的稳定发展, 能够有效解决林业经营和市场化改革间的矛盾。通过林业产业化发展, 也能有效实现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性, 创造出新的社会生产力, 从而为林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林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够提供生产环境产品以及发挥公益效益。
2.2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分析
从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来看, 主要有企业加林户, 合作经济组织加林农, 专业批发市场加林农, 林业专业技术协会加林农, 中介组织加林农等几种模式。
3 木里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 木里县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要明确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现代化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将木里县建设成生态县, 为人们提供环境优良以及生态良好的生态家园。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发展林业产业化。
第二, 木里县的退耕还林工程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实施。在管理层面进行有效强化, 退耕还林的树种以云杉和云南松为主。由于木里县海拔较高, 气候条件比较恶劣, 树木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 在短时间内经济效益不够显著, 这需要加强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对树木进行补植、抚育以及管护等措施综合性的利用, 才能有效保障造林的成效[5]。
第三, 进一步完善征、占用地, 退耕还林置换方案。针对木里县的实际情况, 主要是坚持“占一补一”的原则, 然后对没有完成以及新增的征、占用地, 要限时完成退耕还林。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 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意愿, 因地制宜, 结合实际编制科学的造林方案, 精心组织实施, 保证造林质量。
第四, 转化林业利用资源, 扩大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基础, 转变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利用天然森林资源向利用人工林资源进行转变, 节约木材, 加大木材的利用效率。只有从多方面考虑, 才能有利于木里县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 针对当前我国木里县林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要和实际相结合, 制定完善的策略。本文对木里县的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详细探究了问题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 对木里县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伍荣善, 覃德文, 杨钦潮, 聂珍臻.广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J].绿色科技, 2014 (9)
[2] 马兰珍.广西南宁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与技术, 2015 (14)
[3] 霍霈.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系[J].现代园艺, 2015 (12)
[4] 曹禹红.着力推进广西三江县发展林下经济之管见[J].农业与技术, 2015 (10)
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9
关键词: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宁夏
林业生态产业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 自治区内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风沙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植被等森林资源严重匮乏, 生态环境十分薄弱。自治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提出了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该项目集中在黄土丘陵区和干旱风沙地区,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恢复、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林业体系建设和毛乌素沙地百万亩整治与沙产业开发建设项目等。保持林业生态建设的持续进行, 是提高宁夏自治区内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笔者长期从事基层林业生态建设, 根据工作实践对全区林业生态建设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建设现状
宁夏是我国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根据自然条件和地貌特征分为川、沙和山3种类型, 宁夏南部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六盘山土石区, 占全区总面积的50%;中部处于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边缘, 是全区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 占总面积的20%;北部为引黄灌区, 是经济作物和粮食种植区。由于宁夏被毛乌素、乌兰布和腾格里3个沙漠包围, 全区土地荒漠化面积297.4万hm2, 占全区总面积的57.2%, 目前宁夏现有林地面积196.67万hm2, 占全区总面积的37.8%;区内林木覆盖率仅为9.84%, 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 为了改善宁夏地区生态环境, 宁夏加快了天然防护林、退耕还林以及平原绿化等林业项目建设, 目前全区森林资源显著增加, 林业质量显著提高, 自治区内土地荒漠化程度显著减轻,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整体遏制, 局部好转”的新时期。
2 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小
经过多年的努力, 宁夏自治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但是还存在规模小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如宁夏南部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项目, 在退耕地上种植杏, 但是由于杏品种和土壤等原因, 杏的产量低, 且品种较差, 限制了杏产业的发展, 影响农民从事退耕还林积极性, 进而影响林业生态产业发展, 很难形成规模化。
2.2 科学技术水平低
林业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等, 近年自治区虽然加大了林业建设的投入, 但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少。研究表明, 近年宁夏自治区内林业生态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现代林业科技的使用是分不开的, 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使林业科技在全区林业生态产业中使用率较低, 如果能提高林业生态产业中科技的使用率, 则会促进林业生态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3 劳动力素质偏低
目前, 在宁夏自治区从事林业生态产业建设的以当地农民为主, 且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林业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开发内容, 不仅包括植树造林、抚育管理等造林技术, 也包括采收和市场营销等内容, 目前对林业生态产业的管理和经营主要采用粗放式, 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导致林业生态产业经济效益偏低。对林业生态产业管理和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由于从事林业生态产业的工人水平较低, 严重制约了林业生态产业的经营和管理, 进而限制了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 加强对林业生态产业的领导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应该认识到林业生态产业建设的长期性、必要性以及艰巨性,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消费观, 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态安全,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确保林业生态产业安全、快速发展。应由相关领导组成林业生态产业建设小组, 定期对林业生态产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并从技术、人员、物质等方面保证林业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引导其向规模化发展[1,2]。
3.2 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进林业建设专业人才, 帮助新进专业人才落户,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在林业生态产业建设队伍的比例, 为林业生态产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提高人才培训力度, 加大人才培训范围, 提高现有林业生态建设人才的专业水平, 保证林业生态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3,4]。
3.3 加快科技创新
各级林业科技主管部门应该加快推进林业科技体制创新进程, 以市场导向和经济效益为方向,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提高林业生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并形成知识产权, 同时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激励机制, 有效保护自主创新成果, 为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
参考文献
[1]周立军.宁夏沙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2]唐晶晶, 李生红.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2) :235-236.
[3]马丽群, 朱燕娟, 郭海峰, 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 :204.
黑龙江林业的现状及发展 篇10
摘 要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有大森林之美称,是国家的重点林区之一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本文探讨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黑龙江 林业 发展方向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中国总面积的4.7%。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一、黑龙江省林业概况
1.森林资源
全省林业经营面积312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38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89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大兴安岭以落叶松为主体,小兴安岭则以红松阔叶天然复层异龄混交林为主体;红松在小兴安岭大面积分布,小兴安岭是红松的故乡。松嫩平原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三江平原基本是少林地区。黑龙江省地方国有林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老爷岭等主要山脉和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地区,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绥芬河等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和涵养地,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华北地区农业的天然屏障。
2.林业管理
林业管理三足鼎立。由于历史的沿革,黑龙江省林业管理机构有三家,即省林业厅、龙江森工集团(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林管局)。按照职责分工,省林业厅是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林业工作;省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森林工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林业工作。按现行管理体制和管辖范围,省林业厅系统有13个市(地)林业局、68个县(市)林业局、360处国有林场、79处国有苗圃、883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及乡村集体林业和农垦、煤炭等10个有林行业,林业经营面积2.3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03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4.29亿立方米,林业职工近10万人。龙江森工集团辖4个管理局、40个林业局、140个县团级以上林业企事业单位,林业经营面积1.51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22亿亩,森林总蓄积量6.38亿立方米,林业职工65.8万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辖10个林业局,林业经营面积1.25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0.76亿亩,森林总蓄积量4.31亿立方米,林业职工22万人。
3.林业经济现况
黑龙江省林业经济总体比较困难。表现在:林业经济总量不足,全省林业经营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林业经济总量2005年253亿元(系统内),仅占全省GDP的4.18%(高金芳在省森工总局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可伐资源枯竭,小、中、大径材比例由1962年的2∶3∶5降为6∶3∶1,每公顷蓄积量由1962年的98.8立方米降到74.7立方米,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两大林区森林蓄积都出现了负增长;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成分比例大,集体和个私经济发展缓慢;林业企业负担沉重,森工企业的社会性费用支出吃掉了企业利润的90%,林区职工收入低,年均仅为7000~8000元。
4.林权改革
集体林权改革已在全省全面展开,按照国家的统一部属,集体林权改革要在十一五末期完成。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在黑龙江省率先试点,作为唯一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地,黑龙江省伊春市于2006年4月启动。黑龙江省是国有林区,其林权改革,主要是国有林的产权改革,其载体主要是国有林场。目前,伊春市作为改革试点,已在5个具有典型性的国有森工林业局的15个林场进行,试点规模在120万亩。这一区域的主要特点是:林农交错,浅山区相对分散,森林零星分布,易于分户经营。主要由企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逐步建立国有民营、统分结合的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新机制。对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公益林和商品林,还是由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经营管理。继伊春市在我国第一个推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后,黑龙江地方国有林业在全国又率先推行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改革试点,改革的实行,将对黑龙江省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增加林业职工收入、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黑龙江省林业与芬兰林业的比较
芬兰和黑龙江省的林业产业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地理、气候条件相似,两地同处北半球,芬兰的纬度还要更高一些,国土面积比黑龙江省还要小一些,但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差距,这种差距是巨大的,全方位的通过考察与比较总结了以下几点。
1.芬兰的林业产业链健全,历史悠久
芬兰由于缺少矿产等自然资源,很早就制订了《森林法》,以保护森林资源,现在已经形成了从育种、苗木栽培、养护到采伐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下游的造纸及造纸设备、造纸化学品等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2.芬兰的林业产业规模大
芬兰的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等行业成为其经济支柱,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芬兰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
3.芬兰的林业管理体制完善,适应市场经济林业的经营由企业、森林的个体所有者及行业协会自主经营管理
芬兰绝大部分林地归个人所有,拥有林地或是为了维持生计,或是为了休闲消遣,但产权归属决定了林地是个人的一份产业,林地所有者集权、责、利于一身,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取得这份产业的初衷。这种产权制度是林地所有者进行精心管理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而国家的法律、法规则确定了管理的水平和标准,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
4.芬兰的林纸一体化结合的好处
由于纸业与林业之间存在无法分割的关系,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成为彼此的必然选择。政府与企业的积极推动,对其林纸一体化建设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成就了当今世界知名的造纸(设备)企业如斯道拉-恩索、芬欧汇川、美卓、维美德等。
5.芬兰的林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业
在生态平衡与森林开发并举的方针指导下,芬兰政府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森林法规与林业政策,芬兰的森林法对未来100年的的经营作出了规范,禁止掠夺性经营和破坏森林资源。比如在采伐后,如果业主没有合理有效地造林,按照法律规定要暂时收回林地的经营权,同时业主还要承担造林费用。另一方面,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幼林,保持生态多样性。再就是通过认证制度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个认证体系叫做芬兰林地认证体系(FFCS),它也是泛欧林地认证体系的一部分。
三、黑龙江省林业未来的发展
我省林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机遇。我国近年对原木及纸浆的需求持续增长,而这种需求有相当部分靠进口才能满足。据海关统计,2007年1-10月共进口纸浆707万吨,总金额36亿2304万美元。黑龙江省是我国的林业大省,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由于历史及国情有很大不同,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芬兰的模式,只能按照我们的国情,制定适合我省的发展模式。
1.结合国家颁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好本省造纸产业政策
最近颁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指出,“东北地区要加快造纸林基地建设,加大现有企业改造力度,提高其竞争力,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制浆造纸企业”,因此,我省造纸企业的发展重点不应是建设更多造纸企业,而应是引导现有造纸企业向林业发展,形成林纸一体的造纸企业,要有完整的产业链,突破造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瓶颈。
2.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培育森林资源
让造纸等林业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到造林、营林活动中来。企业在技术、资金以及管理上都有个体业主无法相比的优势,同时也减少了林木的流通环节,使双方受益。
3.注重保护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继续加强江河源头、湖泊周围、水库周围、保护区及脆弱地带、不易更新地块的天然林保护,实行封山育林、严禁采伐。
4.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木材集散地,境内外的黑河、绥芬河、东宁口岸每年从俄罗斯进口大量木材,木材加工产业比较发达。黑龙江省共有306家企业经营家具出口贸易。其中,私营企业224家、占73.2%,国有企业52家,外资企业27家,集体企业3家。出口总值超千万美元的企业仅1家,超百万美元的企业只有45家。从出口产品的丰富性和贸易伙伴来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扩大与林业发达国家、如芬兰、瑞典、新西兰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林业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但我们相信,黑龙江省的林业产业已经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们也会达到芬兰林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蔡体久,姜孟霞.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实践及可视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程国彬.伊春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林业勘查设计.2007(1):21-23.
[3]高永剐,温秀卿,姬菊芝.1961-2003年伊春林区气候变化趋势对林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121-128.
[4]李尔彬,蒋敏元.循环经济及林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要素分析.林业资源管理.2007(2):20-24.
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11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 黄河中上游地区, 区内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 风沙灾害多发, 植被稀疏, 森林资源匮乏。全区按地貌特征和自然条件大体可分为山、沙、川3种类型区。其中, 南部为六盘山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 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0%;中部为严重风沙危害区, 地处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边缘, 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20%;北部为引黄灌区, 是宁夏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区, 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0%。宁夏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 平均年降水量仅为292 mm, 中部干旱带和黄河平原降雨量仅为180 mm左右, 年均降水量、水资源量和耕地平均水量均居全国末位。宁夏也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西、北、东三面分别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 是风沙通过宁夏全境进入祖国腹地和京津唐的主要通道和前沿地带, 也是新沙源产生的主要地区。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297.4万hm2, 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7.2%, 其中沙化土地118.3万hm2, 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22.8%。
宁夏现有林地面积196.67万hm2, 占国土总面积的37.85%, 其中森林面积55.51万hm2 (含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39.98万hm2) ,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8.07万hm2, 宜林地面积83.73万hm2。全区林木覆盖率为9.84%,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全区林业系统共建立自然保护区6处, 总面积49.03万hm2。其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 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区湿地面积25.60万hm2, 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5%。
近年来, 宁夏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平原绿化、黄河防护林、绿色通道等重点林业工程, 全面实行封山禁牧, 加强林木资源管理, 全区生态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城市林业得到加强, 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 生态状况初步改善, 全区生态建设进入“整体遏制, 局部好转”的新阶段, 呈现出“质量与效益同步, 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特点。南部山区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500km2, 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0.908万hm2。中部沙区累积治理沙漠化土地逾33.33万hm2, 初步遏制沙进人退的局面。北部引黄灌区累积造林7.60万hm2, 栽植林网树木2亿株, 取得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2 宁夏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宁夏自然条件严酷, 经济相对落后, 林业产业基础薄弱。宁夏林业发展紧紧围绕川区奔小康、山区脱贫致富的大局, 按山、川、沙分类指导的总体框架, 从林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在抓好资源培育,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的同时, 以市场为导向, 以现有资源为依托, 把培植林业主导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因地制宜, 有重点、有步骤地启动发展林业产业, 取得一定的效果。
宁夏一直重视林业产业的培育, 以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林纸一体化、森林旅游为主导的林业特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目前, 全区枸杞、葡萄、红枣、苹果等优势特色经济林基地面积达到16.47万hm2, 形成以中宁为核心, 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葡萄产业带;中部干旱风沙区的红枣产业带;银川、吴忠、中卫等城郊的设施果品、花卉及特色果品产业带;宁南山区黄土丘陵区的杏产业带。区域种苗花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区林木种苗总面积达到1.01万hm2, 年产苗木逾3亿株, 种子400 t, 总产值逾3亿元。全区花卉产业经营企业达280家, 销售额达1 100万元。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和设施园艺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成为节假日休闲的新活动, 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基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3 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林业生态产业是与林业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林业产业[1]。宁夏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干旱风沙区和南部的黄土丘陵区。在干旱风沙区开展以沙漠化治理与沙产业综合开发为主的“毛乌素沙地百万亩整治与沙产业开发建设项目”, 在南部黄土丘陵区, 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项目。为了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增加农民收入, 林业生态建设必须和林业生态产业开发相结合。
目前, 在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开发领域, 初具产业化规模的有柠条饲料加工、饲草加工、中草药种植、鲜食杏及果核销售、果脯加工、生态旅游几个方面。在林业生态产业方面取得初步发展, 但是其产业化程度低, 真正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对比宁夏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 可以看出, 目前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林业生态产业规模小, 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宁夏林业生态产业是伴随宁夏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起来的, 起步较晚, 规模性和经济效益较低。如南部山区的杏产业, 虽然退耕还林栽植大面积的山杏, 但是由于山杏品质较差, 鲜果和杏核产量低, 相关的产业仅局限于采摘出售鲜果、杏核、晾晒果脯几个方面。没有大型的企业参与其中, 所有相关采摘、加工、营销工作限于农民和个体经营者。产业化程度很低, 市场份额低, 经济效益低下, 没有转化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再如与之相关的苜蓿和柠条, 是优良的饲料加工原料, 在宁夏生态林业建设中, 有大面积种植, 但是苜蓿的利用仅限于饲养家畜, 饲用柠条加工技术已经成熟, 但是其加工利用程度普遍不高。全区的苜蓿和柠条饲料加工企业屈指可数, 其资源优势没有显示出来。
3.2 科技水平不高, 科技含量低
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与科技含量密切相关, 全区林业生态建设所创造的大量资源植物的利用主要依赖于科技转化。纵观全区林业生态相关产业的发展, 科技没有起到引领作用, 科技支撑能力十分有限。在南部山区, 山杏、山桃、苜蓿、柠条、沙棘等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都局限于种子、药用、饲养家畜等初级利用阶段, 其科技含量普遍很低。以山杏为例, 山区气候条件适合于山杏生长, 但其品质较差, 产量低, 山杏可以通过高接换头技术进行改良, 把品质较低的山杏改良为优良的食用杏, 其产量也可大幅提升。同时, 如果采用深加工技术把山杏鲜果加工为优质果脯, 把杏核加工为杏仁露饮料, 其经济价值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目前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在整个种植、管理、采收、深加工领域没有全面的科技投入, 其经济效益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3 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 在宁夏林业生态产业领域, 从业人员以农民为主, 而且大多数都是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低的留守人员。在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中, 造林、抚育管理, 到采收、市场营销整个过程, 都是采用粗放式的经营和管理, 没有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而导致林业生态产业的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含量不高, 林业生态产业无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
3.4 缺乏龙头企业, 市场化程度低, 没有形成产业链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宁夏在林业产业市场化运作方面明显经验不足, 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 没有形成品牌效应[3]。林产品仅限于上游的粗加工阶段, 产业链尚未形成。这就导致宁夏林业生态产业无法真正的形成消费市场, 营销局面滞后。如杏仁露在国内市场知名, 但是宁夏没有一家从事杏仁露加工的企业, 与之相关的仅限于出售原料———杏仁。
4 宁夏林业产业发展建议
宁夏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很快, 但是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滞后, 造成大量资源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局面。从宁夏林业生态建设来看, 多年来的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工程的实施产生大量的可利用资源植物, 这些包括南部山区的山桃、山杏果品, 可做饮料的沙棘浆果, 可作为优质饲料原料的苜蓿和柠条, 可用于编织的杞柳, 可食用的黄花菜等;在风沙区有可用于加工饲料的柠条和苜蓿, 药用植物甘草, 可作为药用植物肉苁蓉和锁阳寄主的柽柳等。从南部到北部,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深入, 培育大量可利用植物资源, 但是这些植物资源的利用仅限于原材料出售和少量的初加工。林业生态产业尚未规模化、市场化, 其效益很低。因此, 在宁夏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中, 一方面, 应积极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利用更多的宜林荒地, 开展相关林业生态技术研究;另一方面, 还应该积极扶持植物资源开发和研发力度, 进行农民技术培训, 加强资源产出;加大投资力度, 发展市场和龙头企业, 这样才能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4]。
摘要:分析宁夏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总结宁夏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林业生态产业,现状,建议,宁夏
参考文献
[1]陈建领.坚持生态产业并举加快现代林业建设[J].中国林业, 2010 (1) :18-19.
[2]李振华.发展林菌循环经济生态产业互补双赢[J].浙江林业, 2011 (5) :30-31.
[3]曲丽丽, 田国双.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分析与政策建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46-49.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07-25
林业产业06-30
乡林业产业10-02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09-11
郑州林业产业发展研究09-23
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05-28
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08-18
林业产业现代化05-30
农村林业产业化06-23
林业发展的现状与举措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