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林业产业化

2024-06-23

农村林业产业化(精选8篇)

农村林业产业化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林业已经由传统林业逐步向现代林业发展和过渡。实现林业的产业化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林业实现科学和健康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解决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分析和解决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思路

一、林业产业化基础理论研究

(一) 林业产业化基本概念

林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林业产业除了林木产业还有林木生产中的附属产品, 林业产业的基础是林木产业, 林木产业具有在生产和开发上的特殊性。林业产业化就是在林业生产的组织上和林业资源的管理上进行的科学化的管理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林业产业的开发和保护的认识正在逐步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林业产业的相关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 林业产业化的作用

一是增强了林业的稳定性和计划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宏观配置, 林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提高了各个系统之间互相协作的作用, 整体上更好地发挥了林业资源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林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提高了林业生产的产出率, 促进了林业产品市场的发展, 保障了林业市场的健康和平稳。

二是完成了林业的市场化经营, 实现了新的社会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林业产业化道路, 使林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在实现了林业生产价值的同时, 也促进了林业的发展。

三是提供生态环境产品, 发挥公益效益。林业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开发, 在获得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保护。保护与开发并行, 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二、我国目前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 合作经济组织+林户

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通过同一区域内家庭之间的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实现规模化生产。家庭主要以生产为主, 依靠经济组织实现产品的销售, 同时经济组织通过销售的市场情况, 为林户的生产提供信息。合作经济组织一方面为林户提供生产信息、负责林户产品的销售和在生产过程中为林户提供技术支持等, 实现生产、销售、布局、信息等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具有投资少、收益高的特点。在林户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之前, 自发形成规模, 适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二) 企业+林户

以企业为主导, 以林户生产为基础, 实现订单式的生产。企业负责销售和回收, 通过这种合作实现企业和林户的双赢局面。企业通过对于林户产品的收购保证生产资料的来源, 通过对于林户产品进行加工, 从而使产品升值, 获得利润。林户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 将产品定向销售给企业, 降低了林户的经营风险。这种模式下企业为林户分担了林户的经营风险, 林户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供了生产资料的保障。企业的要求使得同一生产区域内林户生产产品单一而密集, 这种模式具有专业化较强的密集型生产的特点。

(三) 林业专业技术协会+林户

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下, 技术协会主要对林户进行技术、信息和销售的支持, 其主要的重点是对于林户的技术支持。技术协会的主要功能是对于林户提供技术推广服务。

三、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探源分析

(一) 资源因素

我国森林资源具有分布不均匀和人均占有量较低的缺点。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

(二) 林业管理的体制因素

1. 我国林业产业化法律制度不完善

第一, 在林业中体现产权主体的国家、集体、经营合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界定不清楚, 各级组织及机构与其管理者的关系也不清楚。第二, 产权的客体, 包括林业用地、林木、林业生产技术、林业生产条件在内的多种产权的占有、使用、分配、经营等没有明确具有法律意义和可操作意义上的科学划分。

2. 林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集体所有的林地其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开始分离, 林地以承包、“树随地走”等各种形式分到农户手中, 农户成为最基本的产权组织单位。农户追求经济目标的短期市场化行为与农区林业的公益性目标就会有一定的偏离, 无法达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

四、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一) 明确林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

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 以科技为支撑, 以生态环境改善为条件。引导广大林户走林业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道路, 实现林区农业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二) 明确我国林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思路

构建林业产业化模式必须遵循产业化内涵的发展思路, 明确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发展思路, 是引导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上要有新突破, 在目标市场上寻找能够发挥林区产业比较优势的地位, 并以此来引导林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选择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三) 明确我国林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原则

建立科学的林业发展模式, 既要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市场化, 同时要注重资源可持续性的合理开发, 不能以生态换效益, 要保障林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 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分配资源。通过市场调整林业的发展路线, 合理配置和使用林地资源。

五、制定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 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一)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林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相比较, 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在生长周期上要远远长于农业。其次在产品开发上, 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不但是林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而且是关乎到社会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也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为加强林业的保护和发展, 国家应加强对于林业的政策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

(二) 完善林业产业化法律制度

进一步推动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健全,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产权关系, 在法律上确定生产者的合法经营地位, 促进经营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保障林业市场生产和经营的平稳发展, 解决生产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三) 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产业化进程

完善林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林业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对于林业生产提供产前的市场信息, 通过对市场供求信息的整体把握, 为林业生产提供方向, 减少资源的浪费, 提升林业生产的效益, 提高林农的收益。二是对于林业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推广和指导林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 保障林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三是对于林业生产后产品的销售提供有效的销售渠道, 加强林业产品的后续加工, 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建立稳定健康的产业市场。

参考文献

[1]董岳.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2]杜文凯.河南省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3]王尚明.林业产业化是湛江林业发展的根本之路[J].林业经济问题, 2003, 05:282-285.

[4]王焱, 王晓红.21世纪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 2004, 04:20-24.

[5]戴兴安, 胡曰利.论林地制度创新和林业产业化[J].林业资源管理, 2004, 06:5-8.

[6]耿玉德.我国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化研究[J].绿色中国, 2005, 06:31-35.

[7]王新春.山东省菏泽市林业产业化进程及实现途径研究[J].现代园林, 2006, 10:35-38.

[8]李碧珍.产业融合:林业产业化转换的路径选择[J].林业经济, 2007, 11:59-62.

[9]顾寒琳.吉林省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10]谷国锋, 顾寒琳.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吉林省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1, 05:56-62.

农村林业产业化 篇2

我国是世界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小。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森林资源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32 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人均森林蓄积量9.421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57%。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和高速增长的经济需求,我国属于森林资源稀缺型的国家。因此林业产业化对我国林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林业产业化定义

林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或林业协会的组织带动,将小规模的、分散的、盲目的、效益低下的林业生产通过产业龙头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对林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规模、高效益的生产经营状态的林业产业形式。

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在提供现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三大类产品——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的生产部门中,只有林业是惟一专门从事生态产品生产的部门,其他两类产品都由多个部门生产、供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由此可见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林业产业化作用

实施林业产业化,是在符合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了林业的稳定性和计划性。林业产业化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了林业的生产结构,发挥了产业系统各环节的协作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了林业经营与市场化改革的矛盾,实现了规模效益。同时,又在一定程序上

提高了林业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的可靠程度,使林产品市场更加稳定。

2、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社会性结合,创造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林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使其各个组成部分各环节均密切结合,推动更大合作,为林业的现代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提供生态环境产品,发挥公益效益。林业产业化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通过加强各环节联系,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降低了林业资源的浪费,保证了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以企业为代表的在从事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为企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等。其具体作用在一下几方面:

1、企业以森林资源为经营对象,从事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包括种植与培育森林资源、苗木花卉生产与培育、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野生动植物人工驯养繁育与加工、林副产品加工、森林沙漠旅游,以及林产品专业批发、流通、服务等都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2、企业在从事大规模的林业产业化生产活动中,可以享受政府给予的相关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

3、能占有大量的森林资源,为企业融入更多的固有资产,推动企业的发展。

4、能提高企业本身的知名度,打造更为良好的企业形象。

林业产业化重在企业的参与

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对林业十分重视,各省各市都在极力开展林业产业化,而林业产业化的带动凭借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林农个人由于人员,资金的匮乏,也不能形成一条很好的产业化道路。唯独企业,它能融合原始资源,拥有强大的人力,资金。因此全国各省市都大力支持鼓励当地企业走林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如安徽省出台了《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监管暂行办法》、巢湖市开展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工作、河南省颁发了《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达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现代林业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的意见》。林业产业化企业也是层出不穷,如升达林业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早在2008年就准备走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设成四川地区林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据了解升达林业通过走林业产业化道路,在2009年,营业总收入达56278.54万元,利润总额1782.91万元,而2010年营业总收入迅速增长到68649.22万元,利润总额也增长到4014.41万元。升达林业生物资产以林木资产为主,该公司控制原料林244852.77亩,其中拥有林权证林地228899.77亩,另外,公司通过定向培育方式,营造原材料130607.94亩。因此林业产业化离不开企业这个大东家,企业走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

市级城市坚持走林业产业化道路

2011年3月,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林业工作大会,全面总结十一五林业工作,分析当前林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十二五林业发展思路,安排部署今年林业重点工作。2011年主要完成八大目标: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森林绵阳、林业三大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源管理、双增目标及资金投入等,七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重建任务,深入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创建森林绵阳营造优美的人居和发展环境,推进“三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高三种能力保障林业事业发展。四项创新工作:一是争创省级森林城市。二是建设林业产业园,力争到2015年林业产业园总投资41亿元,实现销售56亿元,创税4.1亿元。三是建成野生动植物产业园。项目概算总投资约2.1亿元,建设周期为两年,建成后营业收入约为5000万元,年均经营利润约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10年,主要是做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动物制品加工销售、野生植物培植、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四是加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工业原料林10万亩、经济林10万亩,沿绵阳六大通道逐步建立“观光林业产业带、核桃特色经济林产业带、桉树工业原料林产业带”。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1、政府加强对林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的保障。各地政府应支持林地流转政策,积极配合企业个人办理相关流转手续。以便向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顺利前进。

2、注重对森林资源培育和质量的提升,确保林业产业化的基础建设。

3、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将林业的无形资产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加强林业系统化的发展,形成一条林业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将林业用途从单一使用林地中树木逐渐向林产品开发过渡,加强林产品的开发,面对我国市

场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增长和国际林产品的居高不下,林产品发展施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林业的对外开放,努力扩大林产品的贸易。首要措施

1、加快对林地的流转工作。迅速占有市场资源。以便开发之时能有更为充足的原始资源。

加快林业苗圃产业化规范化建设 篇3

【关键词】林业苗圃;产业化;规范化;建设

1.林业苗圃的设施建设

我国苗圃设施陈旧、简陋,这是现有全国苗圃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投资建设了有代表性的苗木示范基地,建设了数量不多的温室和大棚,但总体上与农业、花草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基层苗圃绝大部分处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就以经济较发达的北京地区来看,设施陈旧、简陋也是普遍存在。一些苗圃仍沿袭大水漫灌、经验育苗的做法,对于圃地营养诊断、苗木配方施肥、全光照喷雾育苗等较为先进的设施还相当少。从源头上加强苗圃先进设施建设和苗圃的硬件配备,以先进的装备、生产工艺和管理手段提高苗圃科学化程度是现代化育苗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苗圃急需要从两方面做好工作。

(1)从速对我国苗圃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整,调减或重组低生产水平、缺乏设施的苗圃,建立规模面积和设施基础好的苗圃。取消面积过小,缺乏基础设施的苗圃。据目前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国营苗圃2300余个,4000余个国营林场和森工系统的苗圃,5000多个集体育苗单位和万户个体苗圃,就北京市统计,约有3488个苗木生产点。一些苗圃地面积仅1亩左右,面积超千亩以上的苗圃甚少。集体、个体及面积小的苗圃基本处于原始生产状态,设施陈旧、简陋,处于低水平传统小农经营状态。据2000年全国抽查4个省,17个树种的48苗木,仅60%合格,有的地区个别树种全部不合格。从长远来看,需单独建成中心苗圃,形成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林木培育基地。

(2)加大现代苗圃设施建设力度。苗圃设施建设是林业工程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在各级林业部门统一规划下进行,获得人、财、物诸方面的支持,并作为林业建设的行政措施,才有可能顺利发展。但从有关情况反映,林业苗圃设施建设远离上述要求,林业工程规划有关对现代化苗圃建设的要求,与对工程技术要求相比,悬殊甚大,诸如投资不明确,规模无定格等问题十分突出。上述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严重制约林业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2.林业苗圃的科技支撑

提高苗圃科技支撑是苗圃发展的根本。我的实践体会,苗圃从业人员对培育的苗木不仅要较好地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而且必须了解对土壤、水分、光热条件的要求以及土壤理化结构、酸碱度比例。同时根据苗木不同生长期需要水、肥、光照条件进行科学调配,达到满足苗木生长的最适状态。并辅以移植、疏苗等管理措施,促进苗木的生长。这是当前我国苗圃最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目前,从国营大型苗圃到中型和个体经营的苗圃,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灌溉不科学、管理粗放等缺乏科学规范要求的操作,致使许多苗木在圃地生长时间过长,出圃苗木中形质指标达不到要求,合格苗仅占总苗木的左右,三类苗占半数以上。苗圃低水平生产经营状态,直接影响了国家林业建设的速度。依靠科技,用先进技术武装苗圃,同时苗圃要实行苗木生产指标体系,科学地测定苗木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实现苗木标准化、规格化目标。

3.林业苗圃的人员素质提高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苗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需要有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而且还要有苗木生理、林木育种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从目前我国苗圃人员现状来看,许多苗圃参加操作人员绝大部分是招收的临时工,既没经过相关技术培训,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对林木种苗知道得更少,只是完成劳动任务。我曾遇见一件十分尴尬的事,在一次苗圃除草时,发现除掉的竟是小苗而不是杂草,幸亏纠正及时,才免得大损失。问其何故,他们说分不清苗与草的区别。还有播种小粒种子时,复土过厚,苗芽拱不出土就全部死亡。据调查一些较大型的苗圃,专业技术人员屈指可数,绝大部分处于无专业技术人员状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集体和个体苗圃尤盛,其目标是育苗卖钱,获得经济利益。而多数国营苗圃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危困,原有位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改行或调走现象十分普遍,致使绝大部分较大的国营林场或苗圃严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一些个体苗木经营者或苗贩子,到处弄种贩苗,假苗、次苗充斥市场。前几年出现的杨树苗混乱现象,代价是惨重的。据年国家林业局统计资料,集体、个体苗圃生产的苗木占绿化造林苗木的七成左右,国有苗圃产苗仅占总产苗量的三成。全国苗圃处于分散小规模状态,科技对苗圃生产经营贡献率很低,这于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任务与要求极不相称。

4.林业苗圃的产业化、规范化建设

规模经营与集约化生产是现代苗圃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实行苗木订单培育,苗木规格标准化、指标化是当代苗圃生产的重要特征。当今我国苗圃经营水平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尤其在大面积人工林建设、全国城镇绿化规模与速度加快的新形势下,苗圃能否产业化生产大批量种苗,满足绿化造林需要,能否迅速培育出种类齐全、品质优良的苗木满足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已上升为实现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课题。当前,从大型国有、集体苗圃到个体专业育苗户,看市场育苗,围着市场转,什么苗木经济效益高,就育什么苗的现象,十分令人担忧。这种无序生产,盲目育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林业生产力的浪费。近年来,国家对种苗生产与经营已制订了有关规范条例,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须从苗圃规范体系着手,把握源头方可治流。要逐步建立现代化苗圃调控体系,整合与整治苗圃生产经营,纳人规模、规范运行轨道。适销对路的苗木品种和高质量的苗木是造林成功的首要环节。当务之急,要强化苗圃系统管理,把苗圃育苗与绿化造林用苗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苗圃育苗质量与绿化造林效果的统一。这就要求苗圃规模、集约、科学三位一体,使我国苗圃摆脱低水平重复状态。建立区域性高标准苗圃,或林木育苗基地,规模化生产,以先进的育苗设备与技术,取代分散、小面积原始经营的苗圃。多年来,一直强调良种壮苗的培育和生产,这是个大概念,用现代的观点看,要确定苗木质量的指标化和标准化,在要求苗的高、粗、根系等数量化的同时,对苗木耐土壤盐碱度、抗病虫害能力应有科学测定指标,具体确切表明苗木的形质状态。

5.林业苗圃种植材料创新

(1)创新种植材料。据各地苗木生产资料反映,种苗单一、抗性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育苗寥寥无几。因此,创新种植材料、开发多树种育苗已成为我国发展林业、建设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2)特形、异形和异色种植材料的培育。现代城市建设以建筑、绿化配套为工程标准,为苗圃发展大量特形、异形和异色等多种种植材料提供机遇。许多城市选用园形、垂枝形和方形绿化材料取得了良好视觉景观不少城市启用色相树种,四季有景色,赏心悦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也有利用不同树种嫁接花色艳丽的灌木,提高空间视觉效果,成为城市园林一景。

【参考文献】

[1]洪振威.浅谈我区林业造林的技术措施.科技与生活,2010,(23).

[2]韦新良,何莹.森林景观效果生成因子的相关性[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5).

关于拓展林业产业化的思路 篇4

目前在发展林区林业过程中, 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1.1 正确处理好林区林业发展关系

这是保证林区林业稳定发展,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条件。林业是现代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林业既有保护和促进作用, 又有争地、争劳力、争技术和资金的矛盾, 在我国林区人多地少的条件下, 林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林业的发展。否则, 如果不顾林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单纯强调林业的重要性, 林业的发展就会失去生命力。

1.2 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是一项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功能产业, 它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是同林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经营目标, 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是不同的, 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林业生产发展的角度出发, 主要追求的是生态效益, 这是林区林业发展的基本动因。从发展商品经济、增加收入角度出发, 人们追求的则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商品经济社会里, 如果忽视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单纯追求生态效益, 林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1]。

1.3 正确处理好营林和林产品加工之间的发展关系

在整个林业生产过程中, 营林是基础, 林产工业是综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中心环节。正如专家学者指出的“没有工业的林业, 是没有价值的”, “没有工业的林业, 是森林遭到破坏的一个原因”, 而“木材利用工业迫切要求林业的发展”。目前广大林区林产工业发展不足, 技术落后, 工艺水平低, 已影响着一些林区林业事业的发展。因此, 在林区林木资源不断增加的基础上, 以市场为导向, 因地制宜的积极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努力开拓林产品的利用途径, 通过深加工、精加工增值, 已成为促进林区林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在这方面, 一是要根据当地林业资源特点, 搞好林产工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二是要按照市场需要, 重视林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 不断开拓新产品;三是建立林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经济体系, 促进林区林业生产逐步走向区域化、系列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之路。

2 促进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2.1 加大林地流转力度

一是打造流转平台, 林业局建立了林地流转工作机构, 做好林地流转服务引导;同时对经营面积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或大户, 优先安排补助资金和项目, 并加强技术服务。二是由政府主导, 村级组织, 调动多方力量, 参与林地流转。三是采取多种流转形式, 建立林地流转工作的乡村干部考核机制, 促进林地的规模集约经营[2]。

2.2 整合林业专项资金

加紧对涉林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 将退耕还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项目资金与林业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涉林项目资金的作用, 运用市场化手段, 将政府扶持资金作为资本金, 投放给各类市场主体, 以此吸引当地能人和外地富商进入林业产业领域。

2.3 增加科技储备

针对林业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实际情况, 我们应不断增加科技储备, 重点抓好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良种的引进、选育和栽培技术, 名特优果品早期丰产优质集约化栽培管理技术, 林果灾害生物防护技术, 林果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同时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充分利用典型示范作用, 积极创办林业科技示范服务基地, 并大力开展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林区职工的技术素质和科技水平, 加快林业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此外, 运用资金大力扶持引导林区职工兴办林业基地, 实行优惠措施鼓励林产工业的发展, 重点做好科技、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4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千方百计地争取国家对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投入, 充分利用好国家开发项目资金。林业部门应主动与财政、计划、金融等部门密切配合, 按照发展和保护林业的要求, 扶持一批林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点项目, 要拓宽融资渠道, 大幅度增加对林业资金的投入。争取在用于林业综合开发、重点建设项目经费中划出一部分资金, 专门用于解决相应的科学技术问题。要通过加强科技合作、募集社会资金和争取社会资助等渠道, 开辟资金来源, 保障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的需要。积极鼓励林区职工投资投劳。要进一步完善好林区职工用工制度, 积极组织和安排劳动力向山上转移, 动员千军万马, 齐心协力, 真抓实干, 都来为推进林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显身手, 建功立业[3]。

综上所述, 林业是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关系生态安全的伟大事业。我们应充分依托林业资源优势, 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培育林业支柱产业, 精心谋划, 狠抓落实, 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于萍.浅谈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经济.[J].现代园艺, 2011, 4.

[2]杨银辉.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

发展林业产业 增加林业职工收入 篇5

发展林业产业 增加林业职工收入

乌苏林场管护着天山中东部东西长150千米、南北宽10千米的`国有林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而且职工年收入由的8 565元增加到目前的23 560元,企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走上了一条林兴民富的健康发展之路.

作 者:马景明  作者单位:乌苏林场 刊 名:新疆林业 英文刊名:FORESTRY OF XINJIANG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农村林业产业化 篇6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64-2

林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基础性产业,维护着生态平衡、国土安全,具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和多重功能,能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我县林业经过5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正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过渡,实施林业产业化是实施林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五华县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之称,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56.6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04.09万亩,疏林地1.20万亩,灌木林地7.64万亩,未成林地8.00万亩,无林地32.7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1%,森林活立木蓄积量461.14万立方米,林业产值68721万元。建设好新农村,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出路就在于发展林业产业化。

1 林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总体素质不高

我县林地面积大,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3.9%,但其森林资源现状并不乐观,“三多三少”现象仍然存在。林种结构不合理和林分质量不优等问题还长期存在,乔木经济林、竹林占比重偏小,中齡林多,幼龄林和近成过熟林少,后备资源和可伐资源相对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培育业缺乏项目支撑,发展后劲不足,森林旅游业起步较晚,尚未真正形成规模。主要公路沿线人工杉木林全面进入间伐、主伐期,加上造林承包期到期不能主伐和间伐,以及林业本身体制机制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1.2 林业产业集约化经营能力不强

我县的林业产业化未能摆脱传统林业粗放经营的方式,森林分类经营、集约度难以达到现代林业要求,长期以来,因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靠天收”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大多数农户都把种树作为一项与生俱来的技能,而不将其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对林业科技知识的认同偏低。在林地、树种、资金等有限资源的规划使用上,没有“科学、集约”的指导思想,缺乏系统性、合理性。

1.3 林业产业发展势单力薄,林农增收难

产业发展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龙头企业。林农增收困难,致使以种植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发展滞后,资源基础薄弱,难以支撑林业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林业产业经济实力、竞争力不强,缺乏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对全县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现象还很突出。

1.4 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林业产业技术力量薄弱,创新意识不强,林技培训和推广普及力度不够,推广网络不健全,力量严重不足。一些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久拖未解,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2 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及对策

2.1 科学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实施林业产业发展战略,做好林业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150万亩生态公益林、60万亩速生丰产林、30万亩油茶、10万亩优质柿花、100万株珍贵绿化苗木等“五大基地”,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和发展绿化苗木业、花卉业为突破口,拓展新兴产业,发展速生丰产林,巩固提高人造板和家具业。在西部山地丘陵地区,加快速生丰产林、名、优、特、稀经济林、柿花和油茶基地建设。西南地区,发挥好传统木材主产区的作用,发展速生丰产林、林产化工、毛竹、松香、木材、林果等加工业。中部沿江丘陵地区,重点建设好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油茶产业及森林食品生产基地。适度发展人造板、家具、松香及其他林副产品深加工。东南地区包括县属国营鸿图嶂林场, 重点发展桃驳果、巴戟、紫胶产地。县城周边地区,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加大林分改造力度,形成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森林生态景观效果,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的特色生态旅游品牌,构建温泉、山地、森林和自然生态旅游黄金线路。利用本地自然风光、森林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发展森林旅游业。利用择伐迹地保留母树多,树冠营养面积大,开花结实多,发展养蜂业,提供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

2.2 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培育龙头企业,以行业繁荣带动产业发展;开创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大投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对优质种苗的补贴,对油茶林基地建设和林业龙头企业的种植业、养殖业、林产品加工项目等,积极争取财政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贴。支持重点林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及中小企业额贷款、林农联保贷款和森林保险等业务。落实林业税费政策,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争取更多免税或减税政策。

2.3 进一步深化林业各项改革,理顺林业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林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全力破解影响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获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发家致富的创业平台,充分释放120多万农民和356.64万亩林地的巨大潜力,为实现林业科学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利用人力资源。以依法理顺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关系为根本,以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探索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管理新体制为重点,规范林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新时期林业发展新趋势,依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强化管理、服务等意识,转变单位职能,科学合理设置机构,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瓶颈”问题,促进林产业科学发展。

2.4 搞好技术服务,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扎实抓好林业产业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林业产业从业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林业产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在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级林业科技部门本着“积极扶持、技术指导、配套服务、规范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为个体和私营造林者提供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和种苗培育,以及相关林业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五华县林业局.五华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R].

[2] 五华县林业局.五华县2010年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数据[R].

[3] 郭清和,黄杰辉.广州市林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2000,16(3):15-20.

世界林业产业化模式及启示 篇7

产业化是指一个产业内的各项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产业体系。不是各项活动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稳定高效、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有机完整系统。林业产业化是指以社会需求及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以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正确确定主导及支柱产业,分类、分区生产,协同经营,实行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最终形成多条长的上连基地、下连市场的结构合理、有机构成的产业链组成的产业体系。

二、林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及特点

纵观世界森林自然资源各国基本都经历了开发、利用、改造的过程,林业由开始的薪材林木利用,一直延伸到如今的多功能利用。从林业所有制结构来看,荷兰国有林占31%,私有林占41%;美国私有林占59%,公有林占27%;瑞典私有林占50%,公司林占26%;德国私有林占66%,国有林占35%;加拿人公有林占91%,私有林仅占9%。可见,私有林占大部分国家相当大比例,对私有林的科学合理管理对林业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林业合作组织是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私有林经营的主要集中力量,总结出了国内外五种主要林业合作组织模式。

(一)国家、区域、地方三级协会网络体系模式

以芬兰为主要代表的这种模式,其具体实施措施是以国家层面的农业生产者和森林所有者联盟就私有林法律问题和有关政策与相关政府进行协调;以区域层面的森林所有者联盟主要指导基层森林经营协会的运作,负责指导本区域私有林的管理及发展;地方层面的森林经营协会主要负责为成员提供与森林有关的各种服务,包括:木材经营销售;森林抚育和造林等生产经营活动;信息服务和技术的供给;种苗造林等生产资料的购买。

这种林业合作组织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有法可依,法律健全,定位明确。芬兰在1886年就颁布了第一部《森林法》,经过多次修订,对私有林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森林法》的颁布规范了林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保证了私有林主的合法权益。

(二)林场主协会模式

以瑞典为主要代表的林场主协会模式,瑞典私有林占多数,发展至今的林场主协会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管理组织结构:农场主联盟,区域级的林主协会,基层的林主协会。农场主联盟是国家级的林主协会联盟。国家级和区域级的林主协会为基层林主协会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另外也协调有关私有林的法律和政策问题,参与国际间合作。基层的林主协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下属有一批林业企业,为私有林主提供育苗、造林、森林管理、木材采伐加工、销售等服务。

林竹协会内部管理规范,有明确的规章和管理制度。林场主协会模式的实施极大地解决了私有林权分散所导致的森林经营管理问题,为林农提供了技术信息服务,保证信息在各级之间畅通传输,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

(三)林主中心模式

以法国为代表的林主中心模式,这种形式的显著特点是保持产权归私人所有,国家通过一定优惠政策归并林权,极大地减少了林主数量。林主中心模式的实施使林主中心担任替代了政府对私有林的经营管理工作,性质为半官方的协作组织,国家林主中心下设若干个地方林主中心,地方林主中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管控的基金,主要向国家林业局负责。地方林主中心的任务是制定最佳森林经营方案和地区森林管理战略,参与私有林管理相关文件的制定和批准,严格管理私有林的采伐。

(四)林主协会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模式

这种合作组织模式主要以德国为代表,林主协会主要是代表林主争取法律和政策上的利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则主要通过森林经营、林产品销售与流通领域的合作来提高私有林的经营管理效益。私有林主协会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是私有林管理的主要力量,使私有林在经营中应对市场和抵抗灾害能力加强。

(五)森林组合式模式

这种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是以日本为代表,森林组合组织从上到下划分为四级:全国森林组合联合会、都到府县森林组合联合会、森林组合、组合员联合会。上一级为下一级负责提供相应的设施利用和服务,下一级为上一级出资参与其运营。森林组合提供了包括营林、造林、治山工程、林产品销售、物资的采购供应、信贷等方面业务,森林组合的运营机关由总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个机构组成。森林组合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同时也具有经济合作组织的属性。这种模式的服务全面便利,组织程度高,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效益。

三、林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林业产业化发展与林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相关,林业产业化经营为林业产业化提供了可靠基础,要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对林业进行产业化经营。林业经营模式主要有三个模式。

(一)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德国林业经营模式,经营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可持续的经营途径获得木材和其他的林产品,维持森林自然特征及保持良好的生态外部环境,遵循近自然经营和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德国于1975年开始正式实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誉为林业标准的经营模式。但其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集约化程度高、森林资源分布均匀、国家采取经济扶持、经济实力雄厚等条件,如今国内外实行这种经营模式的国家很少。

(二)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追求森林的多种效益,其中生产林目的是生产木材产品,非生产林主要是为满足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需求,要求某一种类型的森林主导发挥森林的一种效益,经济效益优先,遵循森林多功能理论和林业分工理论。前苏联、中国、法国、新西兰等国都属于这种模式。

(三)森林多效益综合利用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经营目标是保护濒危珍稀物种,向社会不断提供可持续的林产品和服务,综合发挥森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遵循新林业及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印度、瑞典、日本等国都属此模式。印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采取了一种“生态林业”战略经营管理;瑞典林业经营的传统思想是保证森林永续生产,于1975年开始实行森林多效益的经营理念,即在发挥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最大获取森林的经济效益;日本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国有林旨在提高森林生产力,以便充分发挥森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经营方针,到20世纪80年代后调整为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管理的模式。

四、世界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森林经营法律法规,确保林业产权明晰

在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法规,如《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法》等,对于森林经营主体行为、管理单位、经营环节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也存在许多漏洞,如对于森林经营环节中的采伐、更新等应采取的方式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我国林业相关主管部门应通过不断修改森林经营相关法律法规和森林经营的基本准则,明确森林经营的主客体及经营权的取得和限制等事项。此外,积极组织制定林木产权交易的法规和政策,将产权交易纳入到法制化轨道,尽快出台符合林木产权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加强国家对林业的资金扶持

做到政府对林业扶持资金的充足到位,逐步做到公益林以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以社会投入为主的投资机制,确保林业建设的投资到位。

首先,增大公益林建设投资。国有林的宜林地、荒山荒地、低质疏林、火烧迹地因缺乏资金,严重限制了公益林的建设速度,国家应加大这方面的扶持力度,有效建设国有林区范围内的公益林。另外,不断加大林业事业费投资。将林业投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将森林资源管护、森林抚育、林病虫害及火灾的防范、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经费列为财政经常性预算项目中。

(三)建立民间合作组织,构建林农专业合作组织

山区农民长期生活在信息交通都相对闭塞的农村,他们缺少获取市场相关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在还没有正确清楚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情况下与长期从事林木经营销售的商贩们进行交易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建立民间的合作组织能为林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咨询,还可进行林业经营的技术指导,使林农的收入保持增加。

(四)政府适度放权,做好“守夜人”角色

无论是日本森林组合还是瑞典的林主协会,在本国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法律对其职能和地位予以明确说明,使林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有法可依,有条不紊。合作组织在对外事务和内部协调中,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可以遵循参考,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政府并不介入合作组织的日常管理事务,不对林业合作组织的内部政策进行干涉。政府对林业合作组织是扶持而不是领导,是帮助指导而不是代管,确保让政府成为林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充当“守夜人”角色。

我国在全国开展林业合作组织时,可由政府带头,因地制宜,帮助各地建立有助本地发展的合作组织,大胆放手让其最大发展,政府只扶持而不介入,从而逐步降低合作组织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合作组织应在经济市场中不断摸索,借鉴他人成功经验,逐渐由弱小走向强大,才是林业合作组织健康的发展模式。

摘要:林业产业化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通过总结林业产业化理论,提出林业产业化和林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归纳国内外林业产业化典型的五种合作组织模式及特点,分析以德国、美国、法国等为代表的林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及对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产业化,产业化组织模式,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董智勇.世界林业发展道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关百钧,魏宝麟.世界林业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关百钧,施昆山.森林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1995,(4).

[4]关百钧.亚洲林业发展战略[J].世界林业研究,1991,(1).

[5]邵青还.德国:接近自然的林业——作经济组织的效益成本分析[J].乡镇经济,2007,(2).

[6]施昆山,关百钧,等.热带林业行动计划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1995,(1).

[7]高立英,王爱民.建设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6):36-37.

[8]龚长兰,肖洪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效益成本分析[J].乡镇经济,2007,(2):50-53.

[9]华桂宏.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组织创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 篇8

关键词:林业产业 对策研究

一、福建林业和林业产业概况

福建发展林业条件优越。我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04.2毫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十分适合林木生长,自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林分综合生长率达8.66%,明显高于全国林分林木平均生长率4.47%。且区位优势明显,是林业对台合作交流的前沿平台。二是福建生态环境优良。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4290万亩,占林地30.8%。自然保护区85处(国家级10处、省级22处,市县级53处)、保护小区3300处,保护面积占陆域面积6.8%。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8个、省级128个。据专家评估全省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超过7000亿元(不包括沿海防护林);全省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7.8%。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评比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是全国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优的省份。三是福建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林业用地1.37亿亩、占土地总面积75.3%,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林地面积1.1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一,其中竹林1490万亩、居全国第一;森林蓄积量4.8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其中人工林蓄积量1.9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木本植物1943种、陆生野生动物828种,均占全国1/3。四是福建林改全国率先。2002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又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有效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和“国家得绿,林农得利”目标,成为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五是福建林业产业发达。年产商品木材近600万立方米、毛竹2亿多根,人造板、松香、活性炭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85家、境内外上市林业企业15家。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3枚、省级名牌产品156个,省著名商标92枚。2011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56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涉林人口约占农民总数的四分之三,涉林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1年农民人均涉林收入2082元、增加365元,约为全省农民增收贡献5个百分点。截止至2012年福建省在境内外上市的林业企业已达17家,是全国林业上市公司最多的省份;今年来,有9家林业企业入选2012年至2013年度福建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名单,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枚、“福建名牌产品”55个。

1.福建林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木材:2010年全省木材生产完成1455.4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51.7万立方米。2012年1-5月全省累计完成人造板498.8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64%;木地板23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96%。木质家具完成771.43万件,比上年增长23.65%;紙浆16.17万吨,比上年降低9.6%;机制纸及纸板249.29万吨,比上年增长9.33%。

2.出口增速保持良好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新市场开拓,林产品出口仍保持平稳增长,但较去年同期增幅放缓。2012年1-5月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7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3.林业经济效益增长平稳

2012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96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累计完成销售产值93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产销率97.32%。

二、我省林业产业存在问题

1、林业政策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林业产业发展问题

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天然林的木材采伐量下降,这对林业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就目前实施的林业政策来看,除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以产业发展为主外,其余五大工程都是生态建设,这些工程的实施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无偿的财政资金也有一定额度,工程期满后,财政是否还能保证项目和人员所需经费难以确定。所以,从现在起,就必须考虑林区工人和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计问题,必须注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注重生态的林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林业;而不注重产业的林业,是缺乏活力、没有后劲、没有希望,也没有地位的林业。没有林业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难以为继,没有林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的成果也难以巩固。限于资金、资源、技术、市场、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最可能的选择是依托林区和林木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包括林下种养殖业、林产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林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缓解人口、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消耗的压力,支持生态建设。

2、林业投融资政策不健全,投入资金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林业发展缺乏资金投入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林业投资以政府投资和社会公益性投资为主,市场引导的产业发展性投资只是辅助部分。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林业建设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其中,发展和保护资金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林业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我省林业产业对策思考

1、要健全林业产业政策,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为林业重点工程区的替代产业、主导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替代产业的壮大,实现林业产业向非林产业转移。在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同时放开小企业,大力调整林区资源利用结构和林业经济结构。国有林区应当尽快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局面。可以鼓励林区林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野生动物养殖、生态旅游和花卉盆景种植等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要为林业产业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支持

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天保工程中的富余分流下岗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分流职工的转岗培训,促使下岗、转岗人员实现再就业。要为林业劳动力转移到林区外就业提供政策支持,以便减少人类生活对森林的依赖,促进森林保护。

3、要健全林业产业投融资政策

首先,确立公共财政投资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使政府投资林业法定化,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投资范围,完善政府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第二,继续实行林业治沙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吸引低成本保险基金的介入、加大对造林投资主体的信贷扶持;第三,拓宽林业建设的社会资金渠道,广泛地向社会筹资,建立生态效益受益者补偿受损者政策;第四,建立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国家公益林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森林生态效益交易市场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自我积累;第五,为完善社会资金投入林业提供政策保障,必须制定林业优惠政策和林业税费减免政策。同时,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森林、林木和林地转让市场。

4、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最近,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提出今后将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把发展森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实现兴林富民战略支撑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意见》指出,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主要依托的森林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中显示出强劲动力。在《意见》中还提出了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推动地方性法规制定,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将森林旅游发展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将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林业基本建设中央投资计划,扩大林业信贷对森林旅游的扶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这个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我省发展林业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发展森林旅游业,这也同时是一个新兴环保的产业,是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5、积极发展林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

目前林产工业企业许多在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这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发展的一种积极选择,例如人造板企业向上下游、木地板企业向整体家居的拓展。东方不亮西方亮,多元化的优势可分散经营风险,品牌有延展空间,销售终端有互补优势,消费者有一揽子解决的方便。但問题是拓展的目标与资源是否匹配,如企业家的驾驭能力,各个层次人力资源的招揽和使用,企业的融资能力,设备、技术、物流等条件以及运营的经验,新品类终端产品售后服务能力的建设等,甚至要考虑到新项目建设和试产期老项目的营业收入能否支撑企业,其经营现金流能否满足扩张愿望在总量和时间上平衡。

6、大力发展林业高科技产业

林业高新技术的特点决定了林业风险投资相对于一般风险投资不仅投入多,而且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加可观。投入多是由于林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长、涉及的因素也特别多,为此,世界各国都力图使林业研发经费保持较高水平。林业发达国家往往更高,风险更大。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对林业高新技术研发的影响特别大,而且林业高新技术产品还要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但是,林业高新技术一旦研发成功,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其效益十分可观。因此,要加大对林业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投入“ 尽快建立起一个新的林业科技投融资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渠道筹集林业科研经费。应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打通为林业和其他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的渠道,为风险投资机制顺利运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比如,政府可以和金融机构及其他定向募集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专门为林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服务的担保基金,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林业高新技术产业;采取相应措施,细化产权交易单位,允许个人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的介入;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的现有条件,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降低进入林业风险投资的最低保证金水平;简化各种手续(给林业风险投资者适当的经济补贴,由政府直接出面或委托建立有政府背景的中介机构,对其他中介机构亦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条例,规范风险投资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与对策的研究林业勘察设计》:2001年第01期 作者:王光;杨云

2、《福建林业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林业产业》2006年第10期 作者;黄家铭;唐忠

3、《关于金融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沈阳干部学刊》2009年第03期 作者:王爱群

4、《关于创新科技管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林业经济》2011年第07期 作者:梅秀英

上一篇: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下一篇:焦磷酸质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