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化

2024-10-22

农村教师专业化(精选12篇)

农村教师专业化 篇1

要想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关键因素。只有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课改才可能持续发展。而教师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在庞大教师队伍中,占绝对多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其生存状态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根据我们课题《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的研究结果分析,前景显然不乐观:农村中小学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问题。因而,我们试图透过农村教师生态状态的分析来找出并帮助他们解决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那么,新课改启动至今近十年时间过去了,它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哪些影响?又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哪些直接的变化?自2008年以来,我们对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近40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的省级课题的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学校集体坐谈等形式,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探究。

1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现状一: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短缺,致使学校和教师办公条件差,办公用品缺乏。其次是教学设备的奇缺。在城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幻灯片等)普及的时候,一些农村偏远的中小学教学用的教具甚至需要自制。第三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远低于同等层次的城区学校教师,也低于乡镇中心学校、中学,导致年青教师、优秀教师逐渐流失。一些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主要是“老民师”转正),学历低,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甚至出现六个年级只有4-5名教师的情况。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屡屡强调新上岗教师首先满足农村需要,设立特岗教师,也不能扭转这一局面。在问卷和个人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当我们试图让教师们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现在的主要生存状态时,农村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自己生存状态的评价是有一定差距的。

小学教师中,认为自己生存状态较好与较差的几乎各占一半。生存状态较好的农村教学群体中,他们常会用到“累但快乐”、“痛并快乐着”、“乐观”、“快碌而满足”、“经济较较差但精神满足”等词句来描述。生存状态较差的农村教师群体一般认为由于自己家里主要经济来源、生活压力太大(子女上学、就业、成家、尚有父母等)、生活太紧张、教学压力大(对新课改不太适应,觉得现在教书更难教了),身心疲惫,处于亚健康状态,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家庭状况和个人心理决定的,有的教师家里收入较高(夫妻双职工或者有其他经济来源),自然生活境况较好,有的教师家里只依赖自己一个人工资,如果再遇上重大事故(生病等)自然生活境况较差;这也与教师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能够实现自我满足的教师自然觉得生存状态较好。

而中学教师普遍对自己生存状态评价较低,这与中学教师工作更苦更累,以及学生要参加中、高考升学压力增大有关。这也导致在中学教师中,由于新课改生发的课堂教学变革虽然受学生欢迎,但难以直面升学的分数、压力,使得更多中学教师认为是课改对自己生存状态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和更大的压力。

在回答对自己的人生如何评价,平时能否品尝到教师成功的乐趣吗?这个问题时,只有二成五的教师觉得自己能经常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自己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

现状二:现有学科设备不合理,重智育轻德育美育,重主科轻副科。

在很多农村小学,基本上只有语文、数学二门主科,英语基本上开不起来(除了乡镇中心小学可能开设了),副科中也仅仅开设了体育、音乐(不教简谱、只带着哼几句)、美术,而且音乐、美术也没有专业教师。农村中学由于面临着升学压力,副科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开的,导致主课教师课时任务较重,又没有课时费,因而教师教学积极性也下降很多。

现状三:教师管理混乱,职业认同感不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现在各农村学校教育经费奇缺,致使学校无力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适当的奖励,致使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老师工作热情不高。在课题调查中对问题:“您认为目前农村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吸引力吗?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农村教师职业吗?”的回答,只有不到二成选择“有机会还会选择教师职业”,坚决不会再当教师的占了四成多。对问题“你对教师这职业怎么评价时”,选择不喜欢的、厌倦的占了课题研究所涉及的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只有四分之一选择了喜欢这份职业,认为教师是自己这辈子追求的事业。这些数字与当前社会对教师、教育的片面看法相呼应,表明了农村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使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欲望大大降低,所处的生活压力、社会期望压力太大,也使得不少农村教师无法有效地排解内心的压力进而提升从业的信心。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也发现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由于工作压力更大、工作时间更长以及农村教师收入较低(与城市同等水准的教师相比),受关注程度不足,教学环境更差和社会对教育、教师要求更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师的心理压抑(对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对等),社会对教师期许更高但对教师的要求和现状却视而不见所带来的郁结情况,职称评审、评优等活动的不合理带来的愤怒等,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又对教学提出各种培养标准和兼顾升学率的苛刻要求,这对教师是不公正的。

生存状态决定着我们会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会接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我们只有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才能够去要求我们的农村教师们能够满腔热忱地投身于农村的教育事业,提升我们国家的普遍文化程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现状四:农村教师缺少完善的专业发展平台的支持。

课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参加过市级以上教师培训的不到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十,近百分之九十的教师只参加过以我们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学科集中培训为代表的县级培训,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也认为培训中未能完全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培训中成效不高。

2 从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看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其专业发展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有“语数不分家”的说法,在中学副科很多由非专业教师教授,另外由于农村很多学校教师短缺,导致许多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疲于奔命,又从何谈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1 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其精神需求缺乏关注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对您的业余生活如何度过的?这个问题的调查发现:只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在备课,批改作业,钻研教材,而看书学习提升自己专业发展的不到五分之一,许多教师的业余生活是打牌、上网、看电视或辅导自己小孩,忙家务中度过的,由此可见,单调、乏味的生活,导致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认同度不高,反映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没有真正从教师的精神层面来关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2 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效果不理想

农村教师由于条件制约,基本上只能参加我们进修学校组织的县级培训,而这种培训主要侧重于理论的更新灌输,而涉及到实践性的知识又与新课改联系甚深,许多培训中展示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面向城区学校教师,广大农村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学校条件不足,在教学中根本无法实践,结果是培训结束,他们说,这样的课上得确实好,但却是我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 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出路

现有的生存状态无法给农村教师提供完善的专业发展条件,但是只要我们针对农村教师的现状,帮助他们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发展特点的职业化发展道路,在现有条件下也可能使农村教师的专业健康有序地进行。

(1)关注农村教师精神层面的要求,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只有切实关注农村教师的精神需求,才能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只有引导他们合理地释发精神压力,才能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这也是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2)探索一条本地特色,合适本地农村教育特色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农村教师对于帮助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帮助农村广大人口具备一定文化知识、掌握特别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村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农村教师重建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重现农村教师的价值,应该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因此,要想帮助农村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应该在对农村教师加强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外,还要着力开发结合当地实际生成的乡土课程资源,使得他们教授的内容能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即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突出农村教师的特点和价值。

从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专业化道路上的种种阻碍,只有切实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拓宽专业发展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感到满足和愉悦,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生存状态令人担忧,这也使得他们在专业化发展中遇到种种障碍。教师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个人专业化发展。只有社会真正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才能保证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切实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窘境,才能实现他们在专业化道路上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专业化发展

农村教师专业化 篇2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社会为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目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学校发展水平不同,城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学校管理层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发展策略,走出一条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促进策略;城乡教师差异;因地制宜

从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兴起以来,教师专业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一、农村与城市学校的特色差异

(一)农村与城市教师的组成结构差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教师的学历层次逐年提升,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中小学教师中的主体。根据2016年最新统计,目前中国普通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近六成,普通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超过35%。同时,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由于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许多大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更愿意留在大中城市学校任教,而不愿选择更为偏远的农村地区,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师学历偏低等问题,制约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农村与城市教师收入水平差距。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师工资与城市教师工资仍然有一定差距,医疗保险等福利措施也很难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代课老师的待遇更是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农村教师面临的生活压力使其缺少专业化发展意识和主动性,对其专业地位的改善与提升造成了不利。

(三)农村与城市教师工作环境差异。从学校硬件配置来看,农村中小学和城市学校存在明显差距,多数没有配备电脑、多媒体等教学用具,甚至某些贫困地区连教室、上课桌椅等基本设施都严重短缺。从教师面临工作压力来看,农村教师数量的不足使得许多教师身兼数科,或者负责同学科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繁重;而城市教师则受到更多升学率压力、家长对教师期望值过高等方面的压力。从教师学习氛围来看,农村同一学校同一学科教师较少,无法进行经验和知识的横向交流;而城市教师面临升学率、科研、职称评比等竞争压力,教师之间关系相对紧张,教师敝帚自珍,也不利于互助提高。

二、农村与城市学校教师专业化过程实施的策略比较

(一)采用不同的职后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为了促使教师不断进取,美国许多学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利用一定时间外出学习、进修,并以此作为提升工资和晋升等级的重要条件,事实上,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短板通过职后培训可以补充。因此城市学校完全可以效仿,鼓励教师定期进行在职培训,如将其列入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安排优秀讲师进行教学培训,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为教师在职培训创造便利条件,并根据学校的能力为部分有困难、具有学习意愿的青年教师或者老教师提供资金帮助。

(二)学校制定合适的教师专业化激励考核制度。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与奖惩挂钩的一种终结性评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学校过分强调“升学率”,或者缺少对教师正确的评价方法,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师,也不能面向全体教师,造成部分教师觉得“专业化是优秀教师的事”,得过且过,提不起积极性,制约了教师的全面成长。学校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有如下原则:①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年度工作考核等联系起来;②消除年龄、身份界限,全体教师共同发展;③从教师教学成果(包括学生成绩、才能成长)、科研成果、论文著作、教育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三)校本培训模式的多样化的推进。由于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学校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模式,农村教师要立足于学校和教学实践,在教、学、研一体化中主动参与,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历练自身,不断自主发展;在形势上要灵活多样,如在某些地区教师数量稀少,同行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区域合作,以小型学校依托中心校的大校本培训模式,或与城市学校实现一对一的校校联合模式来推进校本培训的开展。在城市学校,应对校本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将课题研究、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加快教师行业专业化的脚步。

(四)重视反思同是促进农村与城市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有效策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没有地域和发展阶段的限制性,农村和城市学校都可以通过制定管理策略,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和提高。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路径探索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

新一轮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适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由于多种因素,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可见,如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广大一线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教师专业化的界定

教师专业化或称教师专业社会化,是教师职业化的一种,指的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侧重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侧重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本文所要探讨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侧重于教师个体专业化。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师来源复杂,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地区,由于工作环境的艰苦,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从教,加上原有优秀英语教师向城市流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短缺。如此,学校管理者不得不从其他非英语专业者报考英语教师岗位中的师范毕业生中招教师,有的甚至不得不从教数学等学科的教师中分出一部分精力来教英语,教师来源成分复杂。

2.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法陈旧。许多英语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采用传统教法,坚持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教学,课堂满堂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成绩的测试为主,在教育方式中,许多教师都有过体罚学生的经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及学习动机都不利,也不利于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3.教师专业主体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较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对影响学生学习及发展的因素全面考虑不足;英语课程与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及能国不足,其本身的课程与教学在更广泛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较差,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目标等方面。

三、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师德修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农村地区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英语教师只有抛弃功利化思想,扎根农村教育事业,才能真正使教师队伍稳定,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提升自我职业荣誉感。

2.落实反思性教学,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具体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如:写教学日志,总结课堂英语教学成功的方面及不足之处;对课堂自我教学行为的观察以及进行教学录像,录音等对自身教学技能进行分析,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3.广泛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在与同辈或优秀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提升自我。校本教研活动是常见的教师所参与的教学活动。通过中青年教师上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赛课,摹课活动等方式,英语教师可以以听课,合作上课,相互评课,交换教务日志等方式,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相互学习中成长,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自我的专业化水平。

4.完善在职培训,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在职英语教师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学历培训(函授本科教育),组织短期培训班培训,参加学术会议专题学习,网络多媒体视频培训等,并将所学内容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应用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切合农村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运用到具体英语教学活动中去,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5.各级管理部门应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如: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财政支持力度及政策支持,以改善他們的工作环境,提升个人收入,缩小与城市学校教师群体的差距,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从而让英语教师在农村环境工作中找到幸福感,提升工作满意度,在工作中真正有时间与精力去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四、结语

教师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在加强自主专业化意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多方面利用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农村地区整体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智忠.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J].基础英语教育,2009,02

[2]李晓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路径新探[J].河池学院学报.2014,12

[3]张凤娟.影响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J].基础英语教育,2014,08

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篇4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与城市相比, 农村的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存在很多问题。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1.农村部分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 观念陈旧。由于培训机会少, 在职教育又不能注重实效, 许多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教学长期处于简单机械的重复状态。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有逐年退化倾向, 而且得不到及时提高。

2.由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选择农村就业的人数比例较少, 加上农村学校中的优秀骨干教师大多被调选入城市中, 致使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 而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 农村教师进修学习以及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 这对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又是一大阻碍。农村学校一些科目 (如外语、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 , 由于缺少专业的教师, 一位教师往往身兼数职, 俨然成了全能型教师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3.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 教育评价影响专业发展的方向。

4.对农村教育而言, 新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地区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 这就给农村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也就对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

5.个别教师由于受农村环境的影响, 形成了懒散懈怠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不思进取, 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教学技能, 不能一心扑在教学实践中, 甚至有部分教师有“跳槽”的现象。

6.部分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教学理念陈旧, 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重视不够, 不能将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到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当中。缺乏对教学管理的创新思维和新课程实施的创新精神。

以上问题严重束缚着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和个体的良性发展。

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长期探索, 不断进步的过程。

1.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学校管理者应规划学校教师发展目标, 要倡导宽松的环境。教师们在专业方面要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要营造农村教师群体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学习氛围、研究氛围和发展氛围, 促使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运用技术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个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得以不断提升,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机制不断趋于成熟。

2.教师要制定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对今后的专业发展, 教师自身可以根据自己的追求, 循序渐进地设计自我发展的方向以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3.营造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农村小学要给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 让教师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创设更多的机会, 要让教师能够走出去, 长见识, 使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而是将此看成是自己继续发展提升的需要, 并且从中达到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幸福感。

4.切实改进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个新说法, 是注重教师积极参与的自主性评价, 也是不断促进农村教师积极进取的激励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培养他们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因此, 就要注重农村教师内部动机来评价和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 构建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教师评价模式。就要设计评价内容, 扩大评价领域, 建立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技能、教育科技能力、敬业精神、情感态度、教育教学特殊能力以及人格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多元评价模式。

5.交流互动式校本培训要常抓不懈。校本培训是帮助教师继续培训和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它立足于教师的实际情况, 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校本培训中, 制订培训计划, 开展系列培训活动。既要重视培训模式的形成, 又要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境界进行引导。要鼓励教师用心教学、用心研究, 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把理论转化为方法。综上所述,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是一项面向未来、效益无限增长的工作。农村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提高, 也体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视, 对农村教师职业的关心和呵护。我们坚信未来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一定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定能满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探 篇5

【摘要】我们从事山区教育事业,在这岗位上,深深体会如果在三至五年内,在自己教育生涯的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工作成就感,业绩没有突破,那么他们这一生的工作热情将会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磨灭。面对如今新课改的步伐,加强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成为学校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如何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养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认为,农村基层学校应该深入了解、研究青年教师,并对培养策略进行认真研究与反思,才能提高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探索The countryside grade teache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itially searches Ye Yu’ai

【Abstract】We are engag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education, on this post, deep experience, if in from three to five years, cannot obtain the work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own education profession’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achievement has not broken through, then their this life the work warm in the time will pass obliterates slowly.Step which changes facing the present new class, strengthens the countryside school young teacher to raise the work, becomes the school to raise the teache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most important.However, how to enhance the young teache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raise work duty to be very arduous earnestly.We believed that the countryside basic unit school should the inquire deeply, the research young teacher, and carries on to the raise strategy studies earnestly with reconsiders, can enhance the young teacher to raise the work pointed and the effectiveness.【Key words】The new class changes;Countryside teacher;Career development;Exploration1

从“五尺片农村完(村)小教师现状”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五尺乡拥有 17个自然村,居民地分散,交通不便,导致校网布局很不合理,三所学校分别分布在西川、少茅洋、双水、五下四地(2006年撤并一所)。完小的学生数都不到100人次,全乡教师52人,公办教师 35人。在编制紧张、每所学校相隔很远的情况下,带来师资培训困难、教育资源又浪费的恶性循环,代课教师的培训成为五尺片开展师资队伍素质提升的拦路虎。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教育信息闭塞是教研工作难以开展的焦点。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搞好全片三所完小、一所中心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促进农村完(村)小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2008年以前,全片教师发展与提升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设备落后,困难重重:完(村)小的学校在经费、师资、设备等各种客观条件受到严重的限制,在开展教科研或其他工作中存在着重重的困难,学科带头人缺乏,尤其是代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带来师资培训、教学管理、教研开展等诸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有效开展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破在眉睫。1.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完(村)小教师由于代课老师的比例过高,他们的教科研意识薄弱,再加上缺乏学科带头人,教科研途径狭隘。同时,各方面的资料信息不流通。因此,教师在思想方面形成一个误区,认为教改理念的理论学习事不关己,形成了得过且过的心理。

1.3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课改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提高,且有逐年退化倾向;(2)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专业精神匮乏;(3)个别教师心态浮躁,学风教风不扎实。

由于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知识不广,又没有收集足够的教学理念与信息,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因此,普通教师在三至五年内无法体验成功,甘于平凡,沉溺于目标单一的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2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内在动力

来自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我认为,这种内在的动力主要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要认清时代寄予教师的专业化新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对教育的依赖,人才多样化的培养需求对教师的厚望,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教师与教师间专业化的日新月异,都迫使我们加快专业化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职业品质。

新世纪的教师应当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力求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跟上甚至超前于时代,新颖而富有吸引力。教师的这种观念与行为还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习惯。

2.2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如果说教育质量是教育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那么,教师就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之根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社会期盼离不开教育,人才培养更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

综上所述,专业化发展就更显重要了。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教学生如何做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更是我们教育与教师的价值所在。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同样更显重要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3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3.1促使教师队伍从“传统型”走向“研究型”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和灌输者”,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应该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学校群众性教科研活动,使教师研究活动制度化、常规化,促使教师乐于研究,勇于探索,从研究中获得乐趣,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

3.2学会并坚持教学反思:只有学会并坚持教学反思的人,才能成为“专业型人才”。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学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学生生理及心理变化,使自己和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3.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阵地: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学校理所当然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环境。

4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4.1高尚的师德修养培训。“教以德为先”,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问题。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道德关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他的职责。

教育的前瞻性要求教师有发展的意识,提倡教育教学中少教一些一时有用的东西,多教一些一生有用的东西,注重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传授,有“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意识。

4.2集中培训,解决实践中共同存在的困惑,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当主动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及发展趋势,通过案例引导教师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4.3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积极开展并响应校本培训活动。将教师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密切结合起来,通过新老结对、专题研究、集体备课、观摩研讨、典型示范、评价激励等形式,营造敬业爱生、善于钻研、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师风,促使教师更好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吃透大纲或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选好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4.4教研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把教研、科研、电教和教师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中培训教师,使教研活动课程化、科研成果课程化,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实际从教能力。

4.5骨干教师培训,旨在培养学科首席教师,引领学科教学改革。选派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在改革实践中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实践智慧,强化教师的参与、体验和感悟,关注教师从教育理论到教育行为的转化过程,突出培训的先进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任重道远,是一项面向未来、效益无限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我们一定要站在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去俯瞰教育,俯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去落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参考文献

[1]刘秀荣,王晓霞.论教师专业发展及特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2 [2]邓三英.教师专业发展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农村教师专业化 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农村一线的数学教师,仅仅能够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显然已经不够了,那么,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发展的前提

由于新《课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形式的开放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课程学习的自主性、课程理念的的先进性,要求小学数学要教师不断地更新、充实和扩展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除了要具备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也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所以说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让数学教师专业化也是发展的趋势。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认识,也是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丰富的过程,能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精神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观。

二、加强自身学习是发展的基础

1.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寒暑假的教师培训、教育机构组织的讲座等都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专家们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很深入,可以开阔教师的理论视野,使一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其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因此,凡是我们有条件参加的培训或者相关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认真学习。

2.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近几年我都有幸参加上级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来自不同县区的名师向我们展示了优质课流程,新型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全体数学教师深受启发。从接到观摩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制定一个完善的学习计划,所见所闻所感都做好详尽记录,并把精彩的课堂以光盘的形式带回到学校,让更多的数学教师去欣赏、去学习,同时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心得和体会。

3.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加强自身学习。在远教资源里不仅有实用的素材,也有很多优质课例,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更要有效的去利用资源,我校教师苏振华利用下载的课例上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用比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作用,独具特色,得到了乡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充分证明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化技能。

三、从信息技术入手,为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

自2009年4月我校开通了无线网络以来,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专业化发展平台。我校加大了信息技术学习和利用的培训力度,组织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多次培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实践和经验,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网络上有大量的素材,为我们教师制作课件提供帮助。

2.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也建议教师在知名教育网站上注册、开博客。记录下教学当中的点点滴滴,上传优秀的教学设计,或者是一次数学课后的反思和体会,虽然有可能存在着不足,但Internet网没有区域界限,我们能得到的是专家、同行的指点,与他们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发挥教研组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認真抓好教师备课,要求做到备单元教学计划,计划要详实,包含内容、目标、文本分析、重难点、教学措施、课时安排等;备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要用好、用活教材;备具体操作,要把教案转化成师生的共同学习方案。我们教研组做到每月一查,并及时反馈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到学科教研活动之中,进而达到教师在学科教学能力上的提高。根据新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等特点,我们让教师在教研课的选题上达成统一,比如教学空间与图形。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相同点,但教学方法上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就要去深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又对本年级的教材理解的更深,无形之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另外在集中评议时,鼓励每个成员说出心中的设想,进入真正交流思考的境地,鼓励教师说真话,共同评价这堂课哪些地方行为、语言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哪些操作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忽略了个性化的培育,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等,达到真正促进的目的。

3.组织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培训,在每个学期我们都会选择一些优秀课例,或者是关于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专家讲座等,为大家播放光盘,在做好记录的同时加强交流和探讨,这样的形式每学期都不少于8次。教师们都觉得很有收获,应该不断充电,完善自我。

4.抓好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要充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的开课设想要认真听取,对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再稿时还对各种细节问题提出忠告。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客观地评价他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一定教龄的中老年教师,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我还设想对于所开的公开课在评课活动结束之后,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把这堂课重新安排、设计,写出更好的教案,并附上教学反思,让教师学有方向,思有思路。

五、进行总结反思,深化发展

数学教师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地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在这点上,我们学校的做法是让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后有总结性的反思,鼓励教师在重点课例后有评价性反思。

1.评价性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及时总结: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 从而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

2.总结性反思着力对自己在单元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农村教师专业化 篇7

一、学科专业引领的含义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从普遍意义上讲,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与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同义, 泛指是一切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导向性、牵引性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包含学科性引领、专业性引领和学科专业引领。普遍看来, 学科性引领、专业性引领和学科专业引领三者似乎没有多大差别, 而事实上, 这三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学科性引领, 主要以改善所教学科知识结构和体系为目的, 以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学习方式的认知构建、学科精神的培养等为主要内容;专业性引领, 主要以改善教师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为主要目的, 以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儿童心理与发展原理、教育教学技术、职业道德素养、职业心理素质等为主要内容;学科专业引领则是学科性引领与专业性引领的有机整合, 是基于学科教学实践并回归学科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引领。

学科专业引领不仅具有学科性和专业性的特征, 而且具有融合性和合目的性的特征。所谓融合性, 即指学科性与专业性的相互渗透, 有机整合。在学科性与专业性有机整合过程中, 学科性是基础、前提和必要条件, 专业性是重要保障。学科专业引领的融合性要求我们, 在引领实践中对问题或困惑进行分析与判断时, 既要考虑学科性知识的因素, 也要考虑专业性知识的因素, 在组织引领内容、设计引领方案和实施引领行为过程中, 不能让学科性与专业性分离。学科专业引领的合目的性, 指学科专业引领将学科性和专业性引领的目的整合起来, 共同生成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具体的学科专业引领实践中, 融合性起着维系专业发展目标达成的作用, 合目的性是学科专业引领的核心价值所在。

学科专业引领实践, 不仅基于学科教学实践, 而且回归学科教学实践。学科专业引领能否从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回归学科实践, 能否有效地发挥学科专业引领应有的作用与功能、促进学科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化协调发展, 虽然涉及的问题很多, 但是, 引领机构和引领者能否树立学科专业引领的意识和理念,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规范学科专业引领活动和行为, 至关重要。

以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例, 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是“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初步掌握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新知识的能力”[1] 。不难看出, 这是基于具体学科教育教学实践, 并且要回归教学实践的信息技术培训, 而不是普遍意义的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对象应该是相同学科的教师群;培训者应该是相应学科的教研员或培训教师, 不仅要对相应学科教学实际比较熟悉, 而且要具备信息技术实践的能力。然而, 有的地区却搞成培训对象学科不分, 培训者学科不分 (只考虑计算机操作能力强) ;搞成普遍意义的信息技术培训。这样, 没有从实际出发, 目标和要求也难以达成。这不能算是学科专业引领, 所以, 普遍的参训教师表示“不满意”。

二、学科专业引领的主要内容

学科专业引领涉及的内容较具体, 包含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理论与观念、心理知识与素养等等。笔者仅简要概括如下:

1.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与设计

引领机构或引领者, 要对具体学科教师群的学科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心理状况、学历状况、教育能力、年龄结构以及专业发展需求等进行专业调查、综合分析、整体把握, 帮助其进行具体专业发展规划与设计, 并进行规划与设计的目标管理和指导。

2.对所教学科本质的认知

要使该学科的所有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本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或了解。对学科本质的认知, 包括对学科的性质、价值、构成学科知识的体系、该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与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等的认知。

3.对所教学科教学内容的认知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度是提高教学效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教学内容的认知, 包括对基本内容的内涵及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前后知识的相关联性以及思维方法等的认知。

4.对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认知

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价值、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知和理解, 不断克服陈旧和过时的教育观念,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5.对学生的认识、理解和分析

这里的“认识、理解和分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学生群体共性与个性的认识、理解和分析;二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认识、理解和分析。

6.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及能力的训练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学意外的处理等训练。

7.教学监控能力形成的训练

主要指教学计划、教学测量、教学评价、信息反馈与调控等的训练[1] 。

8.教育、教学研究状态的形成性训练

主要指“在教学的状态中研究, 在研究状态下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形成的训练。

9.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充实

这里的相关, 主要指与所教的学科相关, 与青少年、儿童教育相关。农村教师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 因此, 普通教育学原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 应该是学科专业引领中不可缺失的内容。

10.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实践证明, 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和职业心理品质, 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能动作用, 千万不容忽视。我们不仅要帮助农村教师正确地进行职业认知、专业认知, 还要有效地进行自我认知,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 形成健全的人格, 追求自我更新, 追求主动发展。

以上十个方面的内容并非彼此孤立, 而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关系。

三、学科专业引领活动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尊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诉求的原则

学科专业引领的目的, 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最终形成专业素养。对于农村教师来说, 虽然专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很多, 但是, 有的困惑不具有普遍性, 并且是暂时的, 通过主体自身一定程度的努力完全可以解决;有些困惑具有普遍性, 是主体自身不能解决或者不能完全解决的, 如果学科专业引领缺失, 可能长期制约其专业发展。作为引领者主要关注的应该是后者, 要解决普遍存在并且可能长期制约其专业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主体自身清楚、明白, 也许不很清楚明白, 引领者要善于把握和激发。也就是说, 引领者首先要“引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需要, 激发并维持专业发展的动机, 还原引领的本意 (引领本意为形容盼望的殷切) , 只有盼望的殷切和恰当的引领, 才可能是有效地引领。

2.坚持学科性与专业性有效整合的原则

学科专业引领从操作层面上讲, 可以是课题研究引领、教研活动引领、理论培训引领、课程改革引领、教学实践引领、名师帮带引领、组织行为引领、专家指导引领等等, 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是, 内容上必须是学科性和专业性的有效整合, 必须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走回归教学实践的路径, 促进农村教师学科知识水平、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学科精神、心理素养等的和谐发展。

3.必须坚持发挥农村教师主体性的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 特别需要主体能自觉地认识并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使自己能够沿着既定目标坚忍奋进。可以说, 主体性越鲜明, 专业发展行为指向、目的和方式就越明确。因此, 学科专业引领不仅是学科内容与方法、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理论与观念、心理知识与素养等的引领。引领者要善于调动教师主体的积极性, 使农村教师感到有成就感;要帮助农村教师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保持应有的专业发展效能感和专业发展热情。在具体的学科专业引领过程中, 切忌把学科专业引领搞成知识的存储与记忆。引领者与被引领者要共同追求引领过程的主动性、创造性、审美性, 通过学科专业引领实现共同发展。

四、学科专业引领的策略

1.深入教学实际, 把握引领诉求

深入教学实际、把握引领诉求是学科专业引领活动的重要内容。要使引领真正有效, 首先要深入教学实践, 贴近一线课堂, 了解学科的教学实际, 了解教师的实力。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引领诉求, 才可能确定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引领目标。

2.尊重引领诉求, 精心设计方案

一个好的引领方案, 可以说就是引领成功的一半, 所以, 认真策划和精心设计必不可少。引领方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 但是, 至少应包括对象分析、引领目标、引领内容、引领方法和信息反馈等。学科教师的引领诉求是制订引领方案的基础, 是引领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 在策划和设计引领方案时, 必须尊重学科教师的引领诉求。

3.加强信息沟通, 进行引领反思

信息沟通包括事前沟通和事后沟通以及过程中的沟通。信息沟通是促进引领反思的条件和依据, 有效地信息沟通是有效反思的保障, 所以, 在设计引领方案时, 要认真地设计信息反馈的措施, 确保信息准确和可靠。引领者要建立与被引领者相互畅通实用的信息沟通方式, 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建立学科教师QQ平台, 实现网络沟通, 开展网络教研引领。

4.加强理论学习, 增强引领智慧

引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与学科教师一样, 要做好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没有较高理论素养支撑就难以通过问题的表象把握问题本质, 就难以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就有可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就不能“深入浅出”, 就难以有所创新。

5.拓展引领活动, 创新引领方法

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适当地扩展和延伸, 因此, 学科专业引领需要活动的拓展延伸和方法的创新。拓展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使活动更具生命力, 更加物有所值, 而并非是标新立异, 所以, 拓展和创新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拓展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合作”和“互助”, 否则就不能算创新。

6.关注生命价值, 构建和谐关系

和谐的引领关系是学科专业引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和谐必须以民主、平等为前提和条件。学科专业引领, 对于引领者和学科教师来说, 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要达到双赢就必须构建民主、平等的引领关系, 切勿居高临下。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引领关系必须关注学科教师的生命价值, 尊重其人格, 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科教师, 要从本质上唤醒农村教师的生命意识、启迪农村教师的精神世界, 构建适当的专业发展方式, 使专业发展成为实现农村教师生命价值活动的载体。

摘要:学科专业引领是基于学科教学实践, 学科性与专业性有效整合的引领;它与学科引领、专业引领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学科专业引领具有融合性和合目的性的特征, 更符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引领的实际需要。学科专业引领没有固定模式, 但具体实践中应坚持其基本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科专业引领

参考文献

农村教师专业化 篇8

一、引言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把课程改革列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改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 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参加了新课改的培训后, 一方面跃跃欲试, 想大显身手;另一方面却又因不适应新课改, 产生了种种困惑。如何破解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是关系到农村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的困惑及原因

面对农村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形成了以“满堂灌”和“题海战术”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和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观念。如何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怎样认识新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是在新课改背景下, 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可回避的挑战。

1. 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困惑的主要表现

(1) 不会做

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对于如何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如何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无从下手。他们因缺少新的教育理论和新课改实践的经验而往往“穿新鞋走老路”, 使教学行为流于形式化, 表面化。

(2) 不敢做

囿于农村中小学校自身条件, 实施新课改的条件和配套措施不完备, 再加上农村学生家长对新课改的不理解, 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和老师不敢放手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做。他们担心新课改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降低升学率, 得不到学生家长或社会的认可, 变得畏首畏尾, 或者迫于形势的压力做一些表面化和形式化的改革。

(3) 不愿做

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采取冷漠的态度, 存在排斥心理, 缺乏克服新课改所带来的困难的信心, 不能主动参与到新课改中去。

2. 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困惑的原因

在新课改背景下, 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上述种种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自身的内部原因, 也有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学历水平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较重、在职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少以及面对新课改的信心与经验不足, 教师间缺少交流等状况。外部原因主要有: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少、师资力量薄弱及其他教育资源配给不足、办学管理体制不健全、新课程发展机制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等。笔者认为, 破解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的种种困惑, 关键在于提升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 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自身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使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学校课程改革与开发中“平等者中的首席”。因此, 农村中小学在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应当把课程改革看作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 引导农村中小学教师走出一条完善自我、主动发展的自强之路。

借鉴调研的一些成功经验, 笔者认为, 在新课改

种途径。

1. 学会从“做”中学

“做”中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育理念之一。所谓从“做”中学, 就是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学习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并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建立和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如何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摆脱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是每个农村中小学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 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做到新课改理论与教师自身实践的紧密结合, 要把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农村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内在规律上, 进而把握农村学生的学习需要, 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最喜欢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之一。目前,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信息闭塞, 缺少与他人交流的弊病。因此, 农村中小学要努力建立起教师间相互交流的机制, 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合作和交流, 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除了与同行交流外, 农村中小学教师还要经常和学生、家长、社会其他人士交流, 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选读一些教育大家的著作, 学会与大师交流,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3. 倡导反思教学

倡导反思教学、做反思型教师, 是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 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所谓“反思”, 就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农村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反思, 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经验。笔者认为反思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我反思。表现在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 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 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二是与他人合作就共同性的问题进行反思。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和其他教师等, 都应对教师的反思研究给予支持合作。没有这种支持, 教师的反思就无法深入开展, 如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会等就需要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支持和配合。如他人的教学经验、他人对自己的教学感受、各种理论原理甚至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关注和理解。这一反思有利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教师只有学会创造性反思, 才能不断地思考、发现并提炼出实践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把教学的信念和技巧内化之, 去研究自己的教学, 从而加速自我完善过程。

4. 坚持和完善“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专业化发展机制

所谓“走出去”就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走出农村, 到城市学校特别是优质学校去参观学习, 学习他们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经验, 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领导要积极地创造条件, 打破区域间的壁垒, 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本县、本市、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以及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 并使之形成制度。目前, 教育部、财政部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推广的“国培计划”就是一项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现有的条件下, 农村中小学教师“走出去”往往难以推广到每个人, 其影响是有限的。因此, 把校外的优秀教师、专家请进农村学校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许多城市学校也把“送课下乡”作为“助农”、“支农”的重要方式。“送课下乡”的方式有效地传播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 惠及了所到学校乃至当地其他学校的教师。笔者调研到的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多年来就采用“送课下乡”的方式, 与吉林省、山西省吕梁地区等几十所农村中小学建立起城乡学校间的携手互助、协同发展, 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 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 促进了当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的今天,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不再是他们的孤军奋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要形成合力, 共同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不断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从而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农村教师专业化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知识和技能

1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无论在学历层次、教师数量和质量,还是在编制上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1)教师构成复杂,学历层次较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多为学科转岗教师(部分转岗教师因为正在进修英语专业而改行教英语);或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培训,专业知识欠缺,教学基本功较差。学历多半是原来的中师毕业,根本就没有英语底子;还有部分民办转正(高中学历)和社会招聘代课教师。虽然不少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取得专科甚至本科学历,但是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全日制毕业的教师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仍然较差。

(2)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村小没有配备英语教师,英语课有的由班主任兼职,有的几所村小配备一名专职英语教师,实行跨校教学,工作量很大,教师质量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

(3)教师缺编,致使学生英语学业两级分化严重。农村小学教师缺口大,新教师的补充多采用聘用代课教师、教师转岗、社会招聘等方式,受编制和财政制约很难找到应届对口专业的大学生。不少学校硬是“赶鸭子上架”,勉强去开设英语课,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致使学生在英语入门阶段就形成了严重的语言固化,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 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必须具备如下知识和技能条件。

2.1 必备的知识条件

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要具备必要的功能意念和话题知识,以及语言学习理论;必须具备条件知识,包括教学理论知识即传统的三大门“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具备教学实践知识,包括教学的策略和技巧、任务型教学法和语言学习评价等;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世界知识、文化知识和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知识;必须具备前沿知识,也就是最新发展的知识,包括现代科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语言发展知识。

2.2 必备的能力条件

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1)英语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的技能;(2)教学技能。包括使用教材的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构建模式技能和应用教学技巧的技能;(3)教学实施技能。指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技能、教学实施和课堂管理技能、使用教学手段的技能;(4)教学评价技能。包括教学反思技能、教学评价和案例提炼技能、经验总结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资源开发和利用技能;师生合作技能和创新技能。

从英语教师专业化必备的知识结构看,是需要教师去更新、补充知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上面所列举的知识体系里,功能意念和话题知识、语言学习理论、教学实践知识、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都是目前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要要求。从技能方面看,新课标对教师在资源开发和利用、师生合作、创新和教学研究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还是具备自我生成能力,主动提升,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学、科研“专家”。

显然,上面所列举的知识和能力条件只是教师专业化的“静态”形式;其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英语教师要通过校本培训、行动研究、参与式研训、反思式教学等途径来通向教师的专业化。

3 对农村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质疑

长期以来,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并没有被认同,甚至被人们所忽视,在农村更是如此,连教师自己也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专业人员。教师自己对职业专业性的认识都很模糊。

其实,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英语时,是对这门课程抱着期待、带着新奇、充满兴趣。他们宛如一张白纸,等待着英语教师去描绘,用什么技法?描绘出什么?这一切全由教师掌控。老师教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熟练的技能;还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英语学科正确的认识;还要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并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等,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面所概括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现状,比照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和职业要求,我们不禁要问:目前这支教师队伍能承担得起中国广大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任吗?鉴于此,笔者认为一拥而上地去开设英语课程不可取,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必须降温,在条件严重缺乏的地区必须推延开设时间。

当然,不开设英语课程也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政府、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将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必须统一认识,进行谨慎,深入的探索。同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不遗余力地建设教师队伍。采取因时、因地而宜的方法,待时机成熟方能开设,切莫跟风和盲从。中国人民大学的胡明杨先生就说过:“如果小学外语教学的师资问题解决不了,让一些自己的英语都没学好,发音全是中国腔的老师去教小学生,一旦养成习惯,将来再改正比登天还难,还不如不学。”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打算开设英语课程的农村小学,应对本校英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充分论证,然后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递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成立专家委员会,确立英语教师专业化评价体系,依据标准进行调研,检查核实,认为确实具备开课资格,发给开设英语课程许可证,然后学校方可正式开设英语课程,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一刀切、一拥而上。从几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也要视情况而定,因为这一切的决定因素都是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的数量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学校转型中的教师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6.

[2]吴欣,杨晓青.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33-335.

[3]安凤歧,梁承锋.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15.

农村教师专业化 篇10

关键词: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 立足学校, 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课堂为主阵地, 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 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校本教研, 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素质

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倡导《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 这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 它明示了如下制定专业化量表的基本准则: (1) 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 照料他们的学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公平对待学生;教师的使命不停留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 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形成达于知识的多种途径。 (3) 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探讨适于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作业;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 (4) 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验证自身的判断, 并不断作出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 丰富学识。 (5) 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

二、校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要活动形式是行动研究。现代学习理论认为, 人的智慧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理性智慧, 理性智慧可以用语言表达, 通常说的知识就是理性智慧;另一种是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不可言传, 只能意会, 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但要有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的支持, 更要靠实践智慧的发展, 这种实践智慧就是“学科——教学”知识。教师的实践智慧要靠实践, 靠实践经验的积累, 靠“自悟”, 即对自己行动的研究和反思。校本教研是解决教师的实践智慧问题的行动研究, 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 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归纳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 然后用实践去验证, 结合教师间的学科研讨活动, 辅之以专业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 促进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 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校本教研的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1.制度保障

建立科学、高效的制度是校本教研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1)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教研组、备课组管理制度。

农村学校要制订有关部门的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对活动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要有处室具体落实、检查, 以保证校本教研的效果。

(2) 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健全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核心。教育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反思、交流与互助提供了平台, 也为教师展示个性、表达思想的提供了舞台。主要应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二次备课要求、行动研究制度 (小课题研究制度) 、教科研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内部交流制度 (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传帮带制度、观摩课 (达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 制度、经验交流制度、课题研究推广制度等。

2.专业发展与评价

(1) 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起研究讨论并确定出切实可行的“科教兴教”规划和校本教研的远景、近期目标, 主要内容应包括: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对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每一时期 (学期或学年) 校本教研的主题内容、活动形式等。

(2)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计划。

农村学校领导在指导帮助和审核时, 本着“发展与提高”的原则, 针对教师各自的需求、年龄、水平以及其他具体情况具体要求, 保证制订的目标能对教师自我发展起到激励促进作用。

(3)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农村学校构建教师自我体验式的发展性评价, 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途径、评价方法实行多元化, 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如定期组织各种校内外交流展示活动, 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平台;教师间相互评价;领导点评、师生互评等。同时, 还应建立健全的评价制度有: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校本教研成果评比与推广制度、教师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基本功达标考核制度、教师成长记录制度等。

四、基于校本教研的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1.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优势, 确保校本教研的落实

农村中小学的学科教研组, 教研活动主要是面向培养合格的教师, 夯实基本功, 提高基本教学能力。主要应引导农村学校开展学习、研讨教学常规活动;指导开展观摩专题性示范课例的互研互学活动;运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通过开展说课、上课、评课, 汇报课、教研课、优质课活动, 增强教师综合素质, 提高教学效果;引导教师围绕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某些重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收集资料, 整理思路, 建立教研专题, 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课例研究,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丰富活动内容, 充实活动形式, 提高活动实效

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应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和教师成长需求, 有计划开展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以促进形成一种具有浓厚学习与研究氛围的学校文化、教研文化。

(1) 每周例会。

教研组活动要坚持“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内容) , 会上让教师畅所欲言, 表达个人的观点、看法、意见和建议, 组长做好详细记录。

(2) “三课”活动。

每位教师按要求上好“三课”。汇报课、优质课、研究课, 按“说课-上课-评课”进行, 倡导能上反馈课。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教学内容, 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设计和教学, 分析得失。同课多轮:就是一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教案及评课记录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3)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活动包括研究课, 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情境分析、失误反思等,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师徒结对。

充分利用农村学校领导、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帮扶年轻教师, 促进双方互助, 共同学习, 共同探讨, 共同提高。

(5) 任务式评课。

就是每位听课教师各带着不同任务, 多角度进行观课、评课活动。基本流程为:预定关注点——多角度观课——分项评析——多项交流——共同提高。课前, 先由听课老师确定具体任务, 确定其关注某两项教学技能或某些理念的渗透情况, 集中听课后, 评课时各人就其关注点进行深入评析。实现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析交流, 提高观摩、评课实效。

(6) 集体备课。

要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有条件的农村学校或教研组、备课组可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查”的备课制度;小规模农村学校或教研组可实行“共同确定研究课例或主题——个人思考, 中心发言——相互交流, 形成共同解决方案——同上一课, 共同观摩——解剖“麻雀, 诊断问题——反思提高, 表达成果”的集体备课制度。

3.寻求专业引领, 推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在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 只有注重专业引领, 才能为校本教研提供方向指导和学术支持, 使校本教研得到实质性进步和持续性发展。

(1) 家专题报告和讲座。

专家专题报告和讲座可以多种多样, 其一是播放专家讲学录像和教学录像:通过专家报告, 向教师传输前沿信息, 让教师了解课程与教学的现状, 让理论走向实践。其二是教研室的理论指导和教学现场指导活动。教研员结合农村学校需要作专题报告, 或深入各中小学进行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研讨活动, 帮助教师提高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其三是校内专题讲座, 由高级教师、骨干教师轮流主讲, 主讲人发言后由教师提出问题, 共同研究。

(2) 开展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市、县教科研课题。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促进科学理论转化为教学成果, 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 完善已有的经验,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教师个人反思活动,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个人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自我反思, 才能主动研究, 才能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1) “案例与反思”研讨, 通过案例与反思不断促进教师的反思, 让教师在案例分析与反思中接受与时俱进的课改观念, 并用以指导教学。反思内容分五个部分:精彩回顾、理念剖析、作业情况、教育摘录、教学随想。使教师在反思中逐渐形成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的职业生活方式。

(2) 教学叙事。教学叙事就是“讲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通过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追忆评析, 剖析学生或教师的成长历程。让教师透过成长个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养成时时留心教育教学的习惯, 促进专业不断成长。

(3) 教后记 (教学日记) 。并择优汇编“教学反思集”, 以激励教师勤写教学反思, 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每周一篇反思日记, 每月一份案例分析, 每月一个教学叙事, 每个学期一个校本课题, 每个学期一节研究课。

总之, 教师专业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标之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本教研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阵地、是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提供教师发展空间、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S].十七大报告, 2007, (10) .

[2]李秉德.我对教师专业化的一些思考[J].教育科学, 2002, (7) .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个人的冲击[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9) .

[4]高峡.校本教研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9) .

[5]刘世星.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J].全球教育展望, 2007, (9) .

农村教师专业化 篇11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信息素养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认识。这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信息的利用、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及创新信息等等。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首先教师要有对信息的敏锐,对信息及信息工作的感觉。从思想上便明确信息对教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搜索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其次,教师要具备对信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对信息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再次,教师要具有对信息加工处理和创新的能力,这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的核心内容。教师能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及有所创新,凝结出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最后,教师在处理信息的同时还应该遵循信息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规范。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是教师信息素养健康发展的保证,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理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是拥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具有积极的态度,利用对信息理论及知识掌握,保持高尚的伦理道德对信息进行利用、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及创新的教师群体,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不断的专业培训及自我教育学习的基础上,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呈现特殊的特征。作为一名合格农村教师,应该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但大多数农村教师又达不到此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2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从两者的含义可以看出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对拓展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加强专业情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反过来,教师专业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在其专业素质上的发展,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1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能拓展农村教师教学知识

农村教师由于接触面的狭小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相对封闭性,学科知识结构更新慢,使得教师教学知识的拓展尤为重要。

信息时代的发展本身改变着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观念、认识趋于现代化。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开始突破被动接受者,成为时代的创造者。

(1)培养农村教师信息意识使教师有意识地去接触新的信息与知识,做好时刻接受新知识准备。而不是封闭闭塞,对学校之外的事情不闻不问,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放的心理状态更适合新知识的开展与融入,这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及准备。教师在积极的信息意识促进下,积极地上网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信息,积极地阅读最新的书籍资料,从电视媒体、报纸传媒、电子资源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2)农村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改变了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农村教师由于其生活条件的相对封闭性,获得发展专业知识,大多数是被教育专家及教育研究人员所既定的知识,虽然能够掌握,但并不是内在的吸收。教师的信息能力,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所发现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及创新,获得全新的知识。

2.2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能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把知识高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农村教师要实现信息素养的提高,就不能仅仅是一名讲授者,课堂的独裁者,而是走向多元化发展。

(1)农村教师信息意识的加强能够使农村教师以一颗敞开的心扉来接触信息时代知识的影响,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2)农村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使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获取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资源,还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熟练使用各种媒体,编写电化教育教案,改善教学手段;总结创新自己的信息经验,达到理论升华,认识教育规律。

2.3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能加强农村教师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对自身发展的意愿及职业认同感。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使教师开阔了眼界,与他人在网络进行交流经验分享,提高职业认同感。

3 农村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既然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但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仍有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教师信息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应用意识淡薄,有的教师认为备课麻烦,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抱以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首先,农村教师应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为获得相应的学位进修学习;其次,短期的培训与交流,农村教师应该积极与同行互相交流经验,得到信息使用体验,在短期的培训中吸收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再次,进行校本培训,主要是指学校组织的培训,包括小组学习、信息技术课观摩等等;最后,俗话说熟能生巧,农村教师经常接触信息技术及媒体,形成一种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

总之,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高素质教师的支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全民素质提高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理论与实践,2002(8).

[2] 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2003(12).

[3] 康慕云,姜健.浅谈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0).

[4] 蒋梅芳,魏登尖.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12

学校教育的老一代教师, 或多或少有过务工、务农、从商的经历, 他们对于农村教育事业的贡献确实毋庸置疑的。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生养的土地, 在最艰难的时候撑起了农村教育, 因为知识使一部份人改变了命运, 切实改善了农民生存现状, 也给国家培养了一些栋梁之才。随着时间的流逝, 他们缺失了工作的激情, 抱怨、责备、无奈、犹豫始终伴随左右。这一代人更关注的是自己及儿女的生活环境, 对于学校的工作只有本份使然, 自己的事大于学校的事, 这样的教师在学校里只是少数。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 可现状是什么?大部分安于现状, 得过且过, 坚持不懈一年又一年的做教书匠, 教教材的教书匠, 不思进取近乎麻木的生活, 就一点就可以证明:除了教材以外的书籍, 一年你能读几本就能说明这一点, 有的教师别说一年读几本书, 就是几年读一本书的老师也不多, 用麻木这个词我看不过分。新生代教师, 因为网络的因素, 视野开阔了, 但缘于经历的因素, 表现过于感性, 很容易患得患失。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大于对教学的反思, 谈论到社会头头是道, 可谈论起教学却道道是头, 没有出路。对前途的忧虑大于对教育的担忧。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根本中的根本, 农村教育解决了, 我国的教育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看看农村学校的学生和城市学校的学生比例就什么都不用解释了。一个部门的管理的关键在于他的软肋, 找到了最弱的部分管理, 把弱变强, 那么强者更强, 整体不就上去了吗?

2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2.1 学习专业知识, 树立教育理想

我们的农村中学教师大部分一生做教书匠, 一天天围着一本教材转, 我们学校有一位考上研究生的教师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学校的教师头十年事青年教师, 再十年事中年教师, 三十年后是老年教师, 有的教师不老心也老了。”这句话有道理, 这里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我请教各位一个问题:到现在有多少老师研读过第八次教学改革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毕业以后到现在你研究过教育学心理学吗?研究过中学生心理学吗?你能吧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串成一个整体来把握吗?比如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时, 想到它和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了吗?是啊我们很少做这些工作, 可恰恰这些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所有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知识不断的在更新, 我们就要不停的学习专业知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 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 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 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 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经验型教师, 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教育专家李镇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 不为职称, 不为荣誉, 只为这我的乐趣本身。”教育家魏书生为了当教师, 费劲千辛万苦, 在长达6年之久的奔波中, 历经150多次申请, 才走上教师岗位。正是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成和对教育孜孜以求的精神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教育生涯。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 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理基础。有了它, 教师专业化成长才有了“核动力”。

2.2 让读书成为习惯写反思成就梦想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书是逆境中的慰籍, 书是文人精神的巢穴, 生命的禅堂,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早霞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在学习中取得知识, 在战斗中取得勇气。知识就像砂石下的泉水, 掘的越深, 泉水越清。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 那么就会不断在减少。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 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书都读得来的人, 还怕有什么做不来呢!”书是知识的结晶, 写一本书一个人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有的书要耗掉作者一年几十年甚至毕生的精力, 而我们只用几天多则几十天的时间就归为己有, 这是多么划算的事啊!何乐而不为呢?读书是快乐的, 当你苦闷的时候读书, 你会变得快乐;当你快乐的时候读书你会更快乐。我建议老师一个学期读三本书:一本教育类专著, 一本哲学类书籍, 一本艺术类书籍 (最好读本名人传记) 。不出三年你就会发生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变化。要坚定不移的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想加一句:“思而不写则费 (浪费) , 就是说不把你思考的东西写出来就浪费了。”我想学习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自己的东西, 那表现形式就是写成文章传达给别人。写教育日志, 写教学反思, 在不断的总结和思考中你就得到不断的进步。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提倡读书, 提倡教师写教育日志, 实际上就是反思自己的教学, 自己 (下转第117页) (上接第106页) 的生活。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2.3 要培养高尚的师德, 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才喜欢这门学科”这是许多学生、家长、老师说的话!“亲其师, 信其道”这是师德的力量, 在教学中, 师德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怎样衡量师德也没有具体的框架, 这些东西都表象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比如:我们和学生见面的时候通常学生礼貌的问候一声老师好或叫一声老师, 师生的见面就结束了。各位老师想想在学校师生路遇学生给你说两句话的时候有吗?如师生问候完之后, 学生再问一句:“老师你去做什么来?”等等。也许很少, 可当你有的时候就说明你和学生达成一片了, 这是师德的力量。

做教育要有定力, 对教育要有崇高的信仰, 做教育要持之以恒。用心去管理我们的学生, 我想把教师管理学生分成三种境界, 也可以说成三等:三等教师用体罚, 我们现在禁止体罚学生, 因为体罚及解决不了问题有和学生之间产生敌对;二等教师用说教, 这是现在我们普遍采用的方式方法;一等教师用眼神, 能用眼神管理学生。这眼神便是心灵的碰撞。当我们用心爱我们的学生, 爱我们的学校, 爱我们的专业, 当我们的爱形成对教育的大爱时, 那时学生就会和你心灵对接, 你的眼神学生就能领会, 就能按你的眼神行事。

高尚的人格造就高尚的道德, 师德也是这样, 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会有高尚的师德, 当然人人都会遇到困难, 就看你面对困难的态度。高尔基在《海燕》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乌云遮不住太阳, 是的遮不住的”, 困难就像乌云, 大部分人对待乌云的态度是埋怨, 是指责, 是发牢骚, 那有什么用啊?乌云还是乌云, 困难还是困难, 关键是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只有找到了穿透乌云的天梯, 才能站在乌云之上, 也才能把困难踩在脚下, 那时你抬起头, 看到的仍是灿烂的阳光、蓝蓝的天!

上一篇:中国货币发展分析下一篇:天然气销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