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2024-06-17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共9篇)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篇1

河北为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养老补助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18:10 河北为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养老补助

针对农村原民办、代课老师晚年收入来源没有保障,生活比较困难的实际,作为河北首个试点城市,秦皇岛正式启动相关方案,将在2011年12月21日至31日首次为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养老补助,使他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秦皇岛市共有离岗的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一万余人。按河北省政府要求,发放养老补助所需资金,省财政直管县按照省、县5∶5的比例分担;非直管县按照省、设区市、县2.5∶2.5∶5的比例分担。

秦皇岛规定,凡年满60周岁、2003年底以前曾在农村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教师岗位上工作满3年(含3年)以上、离开教师岗位后再没有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目前仍是农村户籍的原民办、代课教师,达到60周岁的,从到龄次月起享受养老补助。因刑事犯罪或违反国家政策、规定被开除或清退的原民办、代课教师不享受此次养老补助。

该执行标准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加工龄补助的办法发放养老补助。基础养老金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工龄补助按每个工龄每月20元的标准发放,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由所在县(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

据悉,从今年1月1日起,这项惠民举措将在河北省全面推开。关于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身份及任教年限认定办法的指导意见

为妥善做好我县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养老补助工作,根据秦政[2011]204号、昌政[2011]8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的身份和任教年限的认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放范围

凡年满60周岁、2003年底以前曾在农村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教师岗位上工作满3年(含3年)以上,离开教师岗位后再没有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目前仍为农村户籍的原民办、代课教师。符合上述规定的人员达到60周岁的,从到龄次月起享受养老补助。

因刑事犯罪或违反国家政策、规定被开除或清退的原民办、代课教师不享受此次养老补助。

二、审核认定办法 有下列条件之一,可作为原民办、代课教师身份及从教年限认定的依据: 1.县教育局保存的原民办、代课教师花名册等相关资料。2.县档案部门保存的能反映其原民办、代课教师工作简历等资料。

3.原任教学校及其乡镇或主管部门保存的能反映原民办、代课教师的有效信息资料,如民办教师证书(代课教师证书)、教师任用通知书、聘书、资格证书、师生合影、工资(工分)或补贴津贴表、分工表、考勤考核表、教育教学有关的个人荣誉证书及其他学校工作档案资料等。

4.不能提供上述材料的人员,需提供同期原任教学校或其主管部门3人以上的证词(证明人须是所任教学校的原任领导、同事及现在有公职的原所教学生),并经乡(镇)认定工作小组调查核实,公示无异议后,报县认定工作小组审核确定。

三、审核认定程序

1.个人申请。提交个人申请,填写《昌黎县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资格认定表》(一式三份),并提交如下材料:

(1)个人书面申请(经本人签字、按手印)

申请中需写明申请人姓名、出生年月日、文化程度、家庭住址、户口类别等基本情况;何时在何校任教,任教何年级、何学科,校长是谁,同事是谁(分、分学校注明);什么时间,什么原因离开教学岗位,自离开教学岗位至今是否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申请人的联系方式及住址。个人申请须经所在村初步审核同意并加盖公章。(2)身份证复印件。

(3)户籍证明(证明是否农村户籍)。

(4)原始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原始凭证需提供原件、复印件;相关证明人出具的证明材料要说明被证明人任教学校、起止时间、任教科目等情况,同时要注明证明人的详细住址及联系方式)。

(5)由村委会出具没有因刑事犯罪或违反国家政策、规定被开除或清退的有效证明。

2.乡镇认定工作小组进行登记、初审核实。

乡镇认定工作小组对原民办、代课教师进行登记,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建立个人档案。对材料不完整的要联系本人补齐材料;对不能提供有效原始材料的人员要由专人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可采取查阅资料、走访证人(核实书面证词)等办法;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要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所有证明、证据材料复印件必须有提供单位的公章和核查经办人签字;跨县任教人员原则上还应提供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

3、初审公示。公示期为7天。乡镇认定工作小组将初审认定结果在乡、村、校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有异议的,按照“被举报人举证”的原则,凡本人对公示信息有异议的,由本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对其他人员公示信息有异议的,由被举报人补充证明材料。

然后由乡镇认定工作小组对被举报的人员进行查证核实,并将查证核实的信息再次进行公示。对公示仍有异议的,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举报人提供证明材料,报县认定工作小组进行查证核实。

公示无异议的原民办、代课教师在个人公示信息上签字后,乡镇工作小组将辖区的原民办、代课教师的相关信息初审合格后,汇总上报县认定工作小组。4.县专项认定工作小组进行审核认定。县专项认定工作小组对各乡镇报送的初审材料进行复核,并受理举报问题的调查处理。复核结果反馈到各乡镇,再次在乡镇、村、学校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无异议后,汇总报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

5.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审核结果确定符合发放养老补助条件人员名单。县教育局将经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后的人员信息进行存档、上报。6.发放名单报市教育局、财政和人事部门核准,并报省教育、财政和人事部门备案。备案后将备案名单再次在乡镇、村、校进行公布。

三、其它相关问题

1、年满60周岁时间截止至2011年10月31日。

2、任教时间有间断的可以累计,任教年限一律按照周年计算,累加后尾数不足一周年的按一年计算。

3、如发现上级档案中有涉及申请人的相反证据时,证明申请人所述经历不实,可直接认定申报人弄虚作假,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申报资格。被取证对象协助申报人弄虚作假的,按相应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及有关国家规定处理。

4、组建档案。物证原件、复印件,调查取证原件复印件要按年份排序,加盖本级或上级行政公章,主要审核负责人签字。外加封面组档装订,和其他申报表格材料一起,每人一个档案袋。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篇2

代课教师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并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回避的议题。事实证明, “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对于代课教师这一议题, 我从2006年以来一直在持续关注, 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 连续三年都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相关议案。2010年的两会上, 我提出了两个针对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提案《关于“代课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议》和《关于尽快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的建议》, 并在我的研究团队的协助下, 草拟了三个办法——《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解决办法》《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 以期能将媒体、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代课教师问题的视角从问题的揭示、情绪的渲染转向“问题如何解决”。

据我所知, 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的解决。重庆、广东、辽宁、陕西、安徽等省、市, 都已经或正在着手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但是, 由于代课教师问题的形成极为复杂, 它的解决不是教育部门可以独立解决的。它的解决涉及人事部门的编制问题、财政部门的经费问题、人事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养老金问题, 还涉及各级政府教育投入如何分摊的问题。除此之外, 还涉及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补充机制问题、人事聘用制度改革问题。目前, 社会及媒体过于关注问题的揭露, 我们期待公众、媒体的焦点能放在可行性解决方案的讨论上。而要获得可行性的方案, 我们必须要清楚问题解决的理路, 为此必须明确如下问题: (1) 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2) 问题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3) 问题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4) 问题解决的关键点是什么? (5) 问题解决应本着什么样的指导原则? (6) 问题解决的路径是什么?

二、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标

代课教师为什么要清退或转正?清退和转正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清退和转正解决了代课教师所有的问题了吗?要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要清楚的是“代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因为这关乎我们进行问题解决的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清楚为什么会存在代课教师;其次, 要明白代课教师的存在解决了什么问题;最后, 也要了解代课教师的存在又导致了什么样的问题产生。

1. 为什么会存在代课教师

中国要成为民富国强的国家, 要从大国迈向强国, 这是全国人民的期盼, 更是国家的长远战略。要实现这个战略, 需要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这需依托于教育。目前, 普及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既定方针,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师资长期缺乏, 教育投入也远远不够, 各地政府要承担起义务教育的重任, 在早期不得不聘请大量的民办教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 由于政策的原因, 民办教师逐渐退出舞台, 但却出现了代课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出于财政的考虑, 代课教师也就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一种现实的选择。

2. 代课教师的存在解决了什么问题

由上可见, 代课教师的存在, 帮助地方政府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承担起了国家赋予的义务教育的重担;使得一些原本办不了学校的地方有了学校, 使得一些原本接受不了义务教育的孩子有了书读。因此, 代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对于他们的付出, 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回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尊重这一事实, 尊重他们在特定条件下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 国家经济如此迅速地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此迅速地提高, 毋庸置疑的是, 这与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切的背后, 也流淌着代课教师的汗水与心血。

3. 代课教师的存在又导致了什么问题产生

不可否认的是, 代课教师的存在也导致了许多新的问题产生。比如, 代课教师整体水平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代课教师薪资过低, 很多地方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嫌疑;在代课教师聘用和转正过程中, 缺乏规范性管理, 在某些地方甚至还存在权钱交易和腐败问题;大量违规的操作, 导致了教育领域中的不公, 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 导致代课教师经常面临被辞退或被清退的困扰, 以致长期缺乏职业安全感;代课教师被辞退或达到退休年龄后, 由于社会保险长期被忽略, 加上整个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救济制度的不完善, 从而导致“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生活贫苦”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由此可见, 代课教师问题是中国教育领域中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与代课教师相关的诸多问题的存在,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必将影响中国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开展, 最终会影响到许多地方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但是, 我们必须认识到, 代课教师的存在本身不是问题, 因为代课教师的存在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因此, 代课教师问题不是简单的清退和转正的问题, 清退和转正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代课教师这一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应该是:如何使他们的身份合法化?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如何规范招聘与管理的程序?如何杜绝各种不公现象?如何提升他们的素质?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完善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解决他们的养老、医疗和救济等问题?如何解决离岗代课教师目前所面临的窘境?

如果我们认为代课教师的存在影响到了中国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并把代课教师视作毒瘤加以清除、辞退, 那么我们选择解决的问题就错了。问题选错了, 目标自然就偏离了。那么, 无论各地政府采取何种措施, 都难以真正解决问题。因为, 代课教师存在的土壤还存在——在农村教育师资的补充机制不够完善和地方财政资源无法保障基础教育的情况下, 对代课教师进行全部清退或转正, 那么老的“代课教师”可能不存在, 而新的“代课教师”可能又会产生。而相伴随的问题必然仍会出现。

三、代课教师问题的根源

如上所述, 代课教师整体水平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但是, 代课教师的使用是一种权宜的选择, 是现实条件下作出的理性选择。既然使用了代课教师, 自然需要接受这一现实——相对于正式的教师群体, 代课教师群体的总体素质略低。但对于师资空缺并无好的方法加以补充这一事实, 代课教师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在中国农村师资补充机制得不到质的发展时, 禁止代课教师的使用是不理性的决策。

除了师资水平的问题之外, 代课教师薪资过低、社会保障体系缺位、聘用和转正不规范、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 根源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 针对代课教师, 国家长期缺乏清晰的、规范的管理政策。截至目前, 国家针对代课教师除了要“禁止使用”和“逐步清退”等几个相关的政策之外, 几乎没有出台任何政策或法规以规范代课教师的聘用与管理、明确他们的薪资支付、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 更没有相应的培训、转正与清退机制。由于政策的缺位, 导致代课教师在岗时工资水平过低、社会保险缺位、在岗培训难以保障, 甚至职业安全感都无法保证, 时常面临清退、合法权益被侵犯等困境;而被辞退或退休后, 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 养老、医疗等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二是, 地方政府财政资源不充分是造就中国代课教师问题的长期存在并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目前, 县乡级财政普遍吃紧, 但承担的责任却很大。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 无论采取何种措施, 都需要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划拨出一笔预算, 专项用于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如果将“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责任继续抛给县、乡一级的地方政府, 那么“代课教师问题”无论如何解决, 都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四、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 代课教师问题要解决, 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 制定统一政策以规范管理。

针对在岗代课教师如何转正及管理, 离岗代课教师如何进行经济补偿及补交养老保险, 要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政策。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 才能保障代课教师获得合理的薪资收入, 才能确保其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才能促进其稳定有序的进入与退出, 才能确保各项程序公平公正。

2. 各级政府要合理分摊费用。

针对代课教师的诸多问题, 无论选择何种手段、路径, 中央政府及省级政府都不应当额外增加县乡级财政的负担。尤其是对于西部不发达省份, 中央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目前, 将问题解决的责任尤其是财政投入方面的责任压给县、乡级地方政府, 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

五、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路径

基于上述的分析, 我们认为, 现阶段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至少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 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在岗代课教师最基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事实上, “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关键既不是“是否转正”, 也不是“增加薪资”, 而是如何利用相关法律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因此, 政府要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首要的就是利用《劳动合同法》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 让他们能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步, 要尽快制订《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解决办法》, 并据此解决在岗代课教师的出路及管理问题。在办法中, 要根据教师在岗时间、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是否通过考核且胜任教育教学岗位等条件进行分类处理, 确保所有代课教师都能得到公平妥善的对待。

第三步, 长期而言, 国家要尽快完善当前的人事聘用制度, 在中小学努力推行教师聘任制。可利用教师聘任制补充师资, 以“聘用教师”替代“代课教师”来解决学校的师资缺乏问题。“聘任教师”与“代课教师”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聘用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 并达到规定学历;二是要同工同酬;三是经过二期合同后, 考核合格, 符合条件, 应该录用为正式教师。但是, 当前在一些地区, 教师聘用制推行起来仍然有困难。因此, 新聘代课教师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所以, 在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的同时, 也要制订出《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 以规范今后代课教师的录用、培训、考核、薪酬、辞退等操作程序, 使代课教师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或完善有关政策, 规范代课教师的录用、培训、考核、薪酬、转正与解聘的操作程序, 使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能有法可依。因此, 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执政、依章办事。

代课教师问题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但是, 要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必须厘清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理路:代课教师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关键点何在, 并据此设计出问题解决的路径, 只有如此, 代课教师问题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管理政策;合法权益;人事聘用制度

一、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析

1.代课老师存在的原因

在我国,实现民富国强并从大国向强国转变,这不仅是全体国人的愿望和期盼,更是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而实现这一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便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依赖于教育。

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以及一些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长期缺乏,此外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相对不足,因此,各地政府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的规定,就不得不大量聘用民办教师。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因为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民办教师才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以及现实需求,代课教师这一特殊岗位便出现了。从财政方面的原因出发,各级政府选择代课老师继续农村的基础性教育具有很強的现实意义。

2.代课老师存在的现实意义

如上所述,代课老师不仅有助于国家倡导的义务教育得以顺利开展,还有利于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的大大节省,既让一些缺乏教育资源的地方顺利开办了学校,同时也让这些地方的孩子顺利接受了教育。因此,在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代课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作出了极大贡献,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相较于代课老师的辛勤付出,国家以及社会给予的回报远远不够。因此,基于这一事实,整个社会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代课老师的重要性以及其产生的现实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已历经30多年,国家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不可否认的是这与国家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而这一切也离不开人民教师包括代课老师的努力和付出。

3.代课老师存在的影响

事物的存在通常都具有两面性,代课老师的存在也不例外。一方面,代课老师为农村偏远地方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其存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第一,农村代课老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且整体教授水平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二,代课老师因为并不属于编制范围内,因此他们的薪资待遇普遍较低,且在绝大多数地方,他们并未被纳入基本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在聘请代课老师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甚至会出现金钱或权利交易的情况,从而导致腐败问题的

产生。

第四,对于聘用代课老师中出现的一系列违反规定的运作,都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五,对于农村代课教师的福利保障问题,我国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使得代课教师的工作并不稳定,且会面临随时被解雇或清退的困扰。

第六,由于针对代课老师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若是代课老师被辞退或退休后,他们也无法正常享受国家的政策,这不仅会给他们自身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

问题。

由上述可知,在中国的教育行业中,代课老师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关于农村代课老师的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还会严重阻碍农村孩子的健康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农村代课老师问题并不是由其本身导致的,而是特殊背景、环境下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利用清退或转正这一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农村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意见

1.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

对于农村代课老师的聘用、转正、退休以及养老等问题,需要加快制定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政策。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不仅对农村代课老师的薪资待遇以及社会医疗等方面提供法律性援助和保障,还能在确保其工作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各项程序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

2.政府间的通力合作

对于农村代课老师的一系列问题,各级政府应该通力合作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及对策,而不能为县乡级政府增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特别是一些并不发达的地区,国家要适当加大扶持力度。在我国现阶段,一味将解决问题的重担转移给地方政府,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农村代课教师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解决农村代课老师问题的策略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出发。

1.合法权益的保障

根据相关现行法律,如劳动法,充分保障农村代课老师的基本性合法权益。实际上,解决农村代课老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其合法权益,而不是转正、加薪等方式。因此,为了更好、有效地解决代课老师问题,政府的首要问题就是应该通过对已出台法律、法规的充分利用,有效保障代课老师的权益,从而让他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2.相关制度的制定

针对目前农村代课老师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快制订相关制度和规定,并按照制订的制度解决农村代课老师问题及加强对代课老师的管理。在制度中,对于代课教师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给予不同的解决措施,只有从代课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确保所有老师的问题都能得到合理、完善的解决。

3.人事聘用制度的完善

针对农村代课老师这一特殊的岗位,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快完善人事聘用制度,并在各农村小学积极推行这一聘任制。通过对教师聘用制度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

量,还能有利于国家及政府实施统一化的管理。相较于代课老师,聘任教师的特点体现在:一、聘任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达到相关制度中规定的学历;二、工作与薪酬紧密联系且成正比,工作越重、薪酬越高;三、在二期合同的基础之上,通过考核并达到合格的标准,就应该被正式聘用为教师。

然而,也有部分地区,教师聘用制度并不能顺利推行,这就意味着代课老师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依然存在。因此,在推行聘任制的同时,也应该加快对相关管理方法的制订及加强相关政策的完善。通过制度、方法与政策的共同推行,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代课老师的聘用、考核等操作程序,还有助于对农村代课老师的统一管理,从而使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法可依及有章可循。

总而言之,现阶段,代课老师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中的焦点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先理清解决的思路及脉络,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再根据实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关乎政府的执政形象,关乎社会的和谐化发展,更关乎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国家及政府应该加大问题的解决力度,从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审慎长远的眼光看待农村代课老师问题,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快对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岳伟,于利晶.农村代课教师的利益表达机制及权益维护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3(8).

[2]赵雄辉.农村代课教师队伍问题亟待重视[J].当代教育论坛,2012(4).

[3]刘丽平,李旭波.西部地区农村代课教师有关问题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4).

[4]刘冲,杜文军.农村代课教师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10(11).

[5]唐彪.农村代课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5).

[6]孙来勤,张永秋.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困境、归因分析及反思[J].中国农业教育,2010(5).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篇4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像周支农这样的代课教师的老年生活困难,湖南前不久出台了《关于做好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有两类人员可获得此种补助。一类是,1986年12月31日以前经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登记在册进入民办教师队伍的原民办教师;一类是,1999年12月31日前经教育行政部门(含原乡镇教育办和现履行教育管理职能的中心学校)备案进入代课教师队伍的原代课教师。

与此同时,这两类人员还要符合在公办中小学连续或累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含5年),已离开教育教学岗位且未被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录用、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未到龄的,需等到60周岁)。补助每人每月数额为60元到120元不等。

如何发放 按月发放,满60周岁后次月就可领取

年满60周岁,也符合其他条件,但是教学工作没有满5年的怎么办?通知说,这一类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由各市州、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并尽快组织实施。

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中的下列人员不列入补助对象范围:纳入计划内离岗退养的;在本通知执行前已去世的;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被开除、辞退的。

通知明确,生活困难补助由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按月发放。从2014年10月1日起计发。2014年10月1日以后年满60周岁的,从到龄次月起享受生活困难补助;2014年10月1日以前超过60周岁的,从2014年10月1日起发放,其以前超过的年限不予补发。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篇5

代课教师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 他们没有任何名分却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 为“普九”和“两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历史贡献。代课教师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状况下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由于代课教师没有合法的入职程序, 加上质量参差不齐, 基于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质量提出的要求, 国家对这部分群体采取的是“清退”的政策。但通过各种途径, 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生存状况不佳, 利益保障缺失, 特别是要将他们全部“清退”, 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他们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令人同情。从开始的承认、任用到现在的否认、清退, 国家对代课教师态度的巨大转变势必要引起关注。有来自代课教师群体的反对声, 也有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专家和学者, 他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该政策的可行性。大都是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背景等方面分析代课教师的现状, 由此提出关于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种种建议, 很少对代课教师清退政策本身用制度伦理精神去研究和反思, 本文旨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本着公正原则建构一种合乎实际、彰显德性的代课教师分流政策。

一、代课教师清退政策概述

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文件要求明确“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 逐步清退代课人员”。此决定可以看成是国家全面“清退”代课教师的开端, 各地也逐步开始“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 代课教师人数由1997年的100.55万递减到2005年的44.8万。该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包括研究专家以及新闻媒体, 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与此同时, 政府的态度也日益强硬。2005年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逐步取消代课教师, 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2006年3月又提出在短时间内“全部清退”代课教师;到2007年代课教师的数量已由2005年的44.8万下降到37.9万, 并指出还将继续加快清退并总结出两条主要办法, 分别是源头上控制和从实际情况出发, 以人为本妥善解决在岗教师。同时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坚决辞退代课教师”, 而对于具体的清退办法以及清退后的保障措施并未作详细部署。

各省均是以国家的政策为总纲要, 结合本省实际清退代课教师, 因具体实施方案各有不同, 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河南省把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合为一体, 在《河南省政府批转省教委关于清退计划外民办教师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规定“凡在1989年全省首次中小学民办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中, 没有取得省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和《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证书》被聘任中小学教师职务并在省教委备案的民办教师, 均属计划外民办教师, 都是这次清退的对象。”所谓“计划外”民办教师是由于当时师资短缺而走上教育岗位的, 同样作出了贡献, 对被清退的教师没有出台任何安置措施, 一清了之, 这势必会引发问题和矛盾。广西省在2004年面向社会人员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 主要对象是经县级部门批准录用的有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 且招录工作与清退工作同时进行,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给予代课教师指标问题, 被清退教师后续安置问题都无明确表明, 导致代课教师对结果不满, 上访、告状等社会问题频现。最受社会关注的还是甘肃省渭源县自2006年开始大规模清退500多名代课教师, 结果得到的只是每人300到800元不等的清退费, 进而造成了联名上访的不良影响。像渭源县这样通过全面清退的办法, 且只发放少量补偿金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让代课教师无所适从。

二、基于制度伦理视角的代课教师问题反思

代课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 草草清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矛盾, 这是不科学且缺少人文关怀的举措。代课教师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 不能享受和公办教师相同的待遇, 却长期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超量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被“清退”后又没有合理的保障措施, 生存状况堪忧, 这对他们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所以对代课教师清退政策进行伦理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 制度伦理的内涵

1.主要思想。制度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 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毫无偏颇地一视同仁, 即是公平的正义。制度伦理是指伦理化的制度, 也就是制度本身所蕴含的伦理追求和道德要求, 强调制度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 包含三个主要原则:公正、普遍、历史。

任何一项符合伦理精神的制度必定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 社会制度的基本道德原则主要包括正义和效率, 其中首要德性是正义。“也就是关于社会基本结构即社会的主要制度在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社会合理的利益或负担之划分方面的正义问题。”制度公正的必要性来自制度的公共性, 是为所有人而制定的, 具有普遍性, 这也就使得公正成为制度的本质要求。“正义原则的基本内容为:第一, 必须提供每个人的基本物质需要, 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第二, 在最期望得到的社会地位的机会分配方面, 社会体系必须尽量照顾处境最不利的阶层的利益;第三, 如果要有经济不平等, 必须使这种不平等的安排能够尽量增加最贫穷阶层的财富。”所以, 一项符合制度伦理的政策在整合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和调节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时应该表现出伦理性和公平性, 并将这一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在制度所规定的准则里, 正义、平等原则处于基础地位。同时制度伦理不仅关乎对一项制度进行伦理评价, 还要将符合伦理精神的道德上升为制度以保证伦理精神的实现,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所以, 综合上述思想可以得出:制度伦理关注的是制度的合伦理性, 追求的是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2.分析框架。为对代课教师清退问题进行更全面, 客观的分析, 用一种人性化和正义的视角去反思我国当前的代课教师清退办法, 采用基于公正的制度伦理思想是十分合适的。由于制度和伦理二者不可分割, 我们研究制度伦理除了探讨其自身的定义、原则及演化外, 还必须涉及该制度本身的伦理追求, 我们认为其核心思想就是公平、合理、正义, 而这种道德的判断又会影响到制度的变革与稳定。在对代课教师清退政策概述及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 以公平原则为导向分析代课教师面临清退时在机会、过程和结果中遭遇的种种不平等对待, 用制度伦理的精神去审视, 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并试图提出相应的, 真正人性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代课老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 草草清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矛盾, 这是不科学且缺少人文关怀的举措。

(二) 基于制度伦理视角的分析

公平正义是全体社会成员追求的理想, 一定程度上的公正是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罗尔斯也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其实, 代课教师确切的身份应是一群“弱势群体”, 因为他们完全符合“弱势群体”的特征: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且有困难的群体;他们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他们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明显处于劣势, 社会权利相对匮乏, 得到的帮助与扶持较少;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换而言之, 他们是一些需要他人帮助、支持、甚至是救助的群体。从人道主义的角度, 对于弱势群体, 全社会都应该给予扶持和帮助, 帮助他们摆脱悲惨命运, 但是现实中代课教师被清退的做法完全是南辕北辙。

1.“清退”方案不完善, 导致机会不均。代课教师是一群值得尊敬的生命体, 针对他们的政策应做到起码的尊重。虽然教育部发言人指出“对于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 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 对于其中表现比较好的代课教师, 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来参加招聘, 参加招聘后, 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 这在理论上是给代课教师提供了一个重返教师岗位的机会, 但是实现这样的机会是渺茫的。代课教师没有编制, 不能和在编教师一样平等地享受教师技能培训的机会, 他们本身的教学水平和相关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 使得原本基础薄弱的他们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 这种机会上的不平等肯定会导致“清退”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择优聘用的办法流于形式, 难以满足道德伦理要求。其次, 相关的配套措施也没有到位, 具体的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不明确, 各级政府的责任划分不清晰, 财政经费的落实问题, 相关监督机制的建构以及对代课教师的长期扶持机制等问题没有做到具体细致, 而代课教师与有编制的教师在福利待遇上不能同日而语, 在经济上不堪重负, 在这种本来就不平等的基础上还要清退他们, 这根本没有顾及代课教师的利益, 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所以缺乏制度保障的“清退”政策难以顺利进行。

2.“清退”程序简单随意, 有失公平。首先, 我们必须审视“清退”一词使用的恰当与否。“清退”的意思是清理退还, 似乎代课教师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 这样的字眼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代课教师是被无情地赶下讲台的, 这对他们这样一群生命体毫无尊重可言, “尊师重教”不仅没能体现反而是一种莫大的讥讽。

虽然教育部官员说“清退”进程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但同时也表达了要尽快“清退”的愿望, 这必然使各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地加快“清退”进程, 盲目地“一刀切”。大部分代课教师只是收到一纸文件就不得不离开工作多年的教学岗位, 有的甚至只有单纯的口头通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代课教师惠志敏就是如此, 2006年8月, 他落选当地的中小学教师招考后, 虽然没有接到明确的清退文件, 但他被口头告知“再不能回学校上课了”。这样的做法谈何对代课教师的尊重?代课教师作为地位平等的主体在这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都处于被动地位, 毫无主动参与的权利, 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完全忽视了他们的利益诉求。

3.清退补偿不到位, 人性关怀缺失。为中国基础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代课教师在被迫离岗时, 应得到相应的足额补偿。但在《南方周末》2008年1月10刊登的《最后的代课教师》一文中提到甘肃省渭源县的代课教师的“一次性‘清退’费按照教龄长短——15年以上的800元, 10~15年的600元, 5~10年500元, 5年以内300元。”要拿到这微薄的补偿也是不容易的, 必须经过多次的讨要才会得到, 更有甚者是一无所获。根据制度伦理中的正义原则, 在进行社会资源分配时应尽量照顾处境最不利的阶层的利益, 代课教师是一群弱势群体, 再就业必定困难重重, 但是政府“一退了之”并未给予他们政策上的倾斜或是资金补助, 失去工作后就算有少量的补偿金而缺少后续的保障机制也解决不了被辞退代课教师长期的生活困境, 他们的处境会越来越难, 这种不平等的安排也并没有增加代课教师的财富。同样是教师, 同样在教学岗位上作出了贡献, 代课教师的贡献甚至更大, 但在离岗后, 在编的教师有超出在岗工资多倍的退休金, 有一系列保险, 而代课教师的后续生活无人过问。这种结果上的极不平等明显体现了政府在“清退”过程中忽视代课教师利益, 缺少人性化的处理手法。

一项政策的实施应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平等, 但是如今的清退政策不仅没有做到公平, 反而拉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 逐渐形成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这是不符合制度伦理的要求。

清退代课教师这一政策的出台, 虽然体现了国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决心, 却没有体现对离岗教师的生存与生活的人文关怀, 没有提供合理的、合乎德性的方案, 没有出台合理的配套措施 (如制订具体补偿标准的办法, 财政经费落实的方法, “清退”过程对代课教师的扶助机制等) 以体现公平的原则。代课教师得到的只是一纸通知和微薄的补偿金, 离开了教师岗位, 没有妥善的安置措施, 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只好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 从原来处在教师队伍底层转到社会的底层, 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一项政策的实施应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平等, 但是如今的清退政策不仅没有做到公平, 反而拉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 逐渐形成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这是不符合制度伦理的要求。

三、基于制度伦理精神的代课教师分流政策

1.分流政策的合伦理性分析。正义、公平是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 要践行这一道德理想就必须使伦理上升为制度, 提高道德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又不失道德本身的自觉性和示范性。对于被清退的代课教师来说, 在物质上, 他们失去了工作, 生活将无着落, 重新就业困难重重;在情感上, 他们一腔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被浇灭, 积极性严重受挫, 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针对现行的代课教师清退政策, 我们应在遵循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一刀切的“清退”做法有失公正, 应因人而异, 实行分流措施能更好地促进代课教师的顺利退出。

分流政策应做到从实际出发, 充分尊重了代课教师的主体地位, 代课教师最后的出路都是在社会资源合理均等分配的基础上决定的, 这样的安排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极大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减少社会矛盾。

2.分流政策的建构与实施。代课教师整个群体人数多, 质量参差不齐, 但是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类亚群体: (1) 学历层次较低的中青年教师 (约占45%) ; (2) 学历较高的中青年教师 (约占37%) ; (3) 学历较低的老年教师 (约占14%) ; (4) 学历层次较高的老年代课教师 (约占4%) 。对整个群体进行分层, 避免了陷入“一刀切”的误区, 优势的教师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也对农村地区受教育者负责。所以, 分流政策既考虑了实际又体现了对代课教师的合理安置, 是科学公正的。

总体而言, 对于代课教师要统一承认他们作为教师的身份, 而不仅仅只是承认他们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这是从心理情感上给他们以慰藉, 让他们找到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为他们以后的权利保护及利益诉求提供一个着力点, 这也是伦理上的起码要求, 才符合公正的原则。具体来说, 代课教师有转正、同工同酬、完善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利益诉求, 所以针对不同的群体要区别对待。

第一, 本着充分利用资源、人尽其才的原则, 代课教师群体中有一部分持有教师资格证,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教育经历, 完全有资格和能力胜任教师岗位, 但一直是编外人员, 对于他们要实行“代转公”招聘考试, 择优录取成为公办教师, 能和公办教师有同等的待遇。

第二, 代课教师大都工作在边远、贫穷的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面临严重的师资短缺, 优秀教师不断流失, 如果将仅有的代课教师全部清退又没有充足的师资来补充, 当地的基础教育将面临瘫痪的危险, 教育质量失去保证。所以, 要为那些不具备转正资格又继续在岗的代课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纳入当地的教师培训计划, 提高现有代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帮助其更快达到公办教师的资质要求。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尽量做到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以便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第三, 对于经过培训之后仍不符合教师资格但有工作能力的人员, 根据实际情况, 督促他们离开教师岗位, 鼓励他们自谋职业, 自主创业。政府可借鉴有些地区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做法优先在教育领域创造一些合适的岗位, 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 在各方面给他们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帮助, 促进他们顺利再就业。

第四, 其中年老的面临退休的代课教师, 由于他们在职期间确实为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但工作期间福利待遇低, 承受巨大的压力, 退休后生活难以保证, 应根据他们的代课年限及资历发放相应的补偿金, 以公办教师的标准纳入社保及相关的医疗保险, 秉持人道主义的精神让那些终身致力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老教师老有所养, 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当然, 要真正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还需要一系列相关的补充措施。科学核定农村学校的生师比, 确定合理的编制, 改变编制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局面, 走出“有编不补、有岗无编”的怪圈;同时为防止出现新的代课教师, 杜绝恶性循环, 在源头上一定要把好关, 严格教师资格制度, 禁止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走上教师岗位, 这样一来代课教师的数量会不断减少直至消失。最根本的还是国家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 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和教师待遇,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升专业性, 增加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防止出现大量优秀的农村教师流失现象。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篇6

为妥善解决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老有所养问题,近日,经自治区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关于解决民办教师、代课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精神,被辞退或清退的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按其户籍和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对尚未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属于财政补助对象人员,由其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报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时,再按规定办理参保登记和补缴养老保险费。按照上述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原民办教师退养人员的原有生活补助照常发放,发放标准和资金渠道不变。现仍在教学岗位工作的代课人员,按自治区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参加养老保险。

符合以下条件的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参保补缴当民办教师、代课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用,可由政府给予适当补助:1986年12月1日前在公办中小学校经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聘用或认可聘用(备案)的民办教师;2003年7月11日前在公办中小学校经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聘用或认可聘用(备案)的代课人员。

关于财政补助标准和责任分担,对被辞退或清退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按其当民办教师、代课的累计年限(不足一年按一年算),由户籍所在地政府发放补助,按其工作1-5年、6-10年、11-15年、16-20年、21年以上(含21年)5个档次,分别给予每人每工作一年500元、700元、900元、1200元、1500元的补助。补助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与设区市财政或县级财政按照6∶4的比例分担。现仍在教学岗位工作的代课人员,教学单位缴费部分由工作所在地政府负责解决。被辞退或清退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原任教地与户籍所在地不属于同一县级行政区域的,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资金,由原任教地政府统筹安排。

《意见》规定,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办理当民办教师、代课期间养老保险费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逾期不再办理补缴手续。

兴安县全体民办代课教师对“关于解决原民办教师 代课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意

见”的建议

兴安县人民政府、教育局:

我县民办代课教师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已上访近5年之久,由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0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联合下发的“关于解决原民办教师 代课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一文,表明我区各级人民政府对民办代课教师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让全体民办代课教师看到了希望。

但老师们普遍认为“解决意见”不够完善,没有充分考虑我们的实际困难,仅限于养老保险的补助,且补助偏低,若按这样的标准绝大多数的民办代课教师买不起养老保险。为此,我县全体民办代课教师一致就“解决意见”提出如下请求:

一、“解决意见”实施范围应为:

1、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聘用的;

2、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乡(镇)、村公办学校(含民办公助学校)自聘的;

3、已经退养的8位老民办教师。

二、辞退补偿:

应按实际教龄,每工作一年给予当前公办教师年平均工资一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

三、养老保险:

1、应按国务院办公厅[1997]32号文件参加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养老保险,而不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且由用人单位为民办代课教师补缴在工作期间的养老保险费;

2、若本人自愿不参加或无能力参加的,可发放一次性养老补助金;

3、县人民政府对民办代课教师开通无息贷款通道,让每一位民办代课教师参加养老保险。

四、纳入城乡低保:

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民办代课教师,统一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由政府实施救助。

五、发放抚恤金:

对因疾病或意外身故的民办代课教师,他们的父母和子女仍需供养,根据教龄长短向其家属发放不同层次的抚恤金,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六、医疗保险:

应与公办教师一样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

七、开通就业绿色通道:

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未就业民办代课教师实现再就业。

以上建议是我县全体民办代课教师的共同心声,望政府部门郑重考虑并采纳为盼,让我们感受党和政府对全体民代教师的关怀和温暖,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兴安县全体民办代课教师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篇7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原民办教师和原代课教师自查工作的通知》(粤教师[2016]11号)的精神,五华县原民办教师和原代课教师自查认定工作小组对我县陈武炬等原民代教师的身份和工作年限进行了审核(含外县户籍本县任教人员),现将审核情况予以公示(详见附件)。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对象的身份、工作年限等有异议的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向五华县原民办教师和原代课教师自查认定工作小组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提倡签署或自报本人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反映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借机诽谤和诬告。

公示时间:2016年11月23日至11月29日

受理单位:**原民办教师和原代课教师自查认定工作小组(设在教育局218室)

地址:*******北路345号 电话:******

******原民办教师和原代课教师

自查认定领导小组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篇8

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皂角小学按上级文件和会议要求认真开展了此项工作,于2013年4月16日组织召开了关于原民办教师养老和 医疗补助专题工作会,校长就此项工作传达了县、教委文件和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按上级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具体细化了工作及职责。

一、工作安排及进展

2013年4月17日正式开展工作:接待、解释、登记、查证原始档案佐证材料等。88年真顿文件、1985-2000年九月报表民师花名册和工资单原件已找并制作复印件方便查询(1900年工资单遗失),现已接受登记38人,2人通过学校审查。

二、存在的问题

1、师人员分散,不少已经外出,填报表格时间较慢;

2、我校档案从85年开始,有几位85年前的教师只能登记; 我校一定按照上级要求搞好这项工作。

原农村代课教师补助 篇9

他们大都分布在正式编制教师不能去、交通不太便利、经济又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教学点或小学。工资水平不等,多的月工资在1300~1400元,少的只有几百元。

虽然教育部早就明文规定清退和取消代课教师,但始终禁而不止。到目前为止,根据调查测算全国仍有代课教师2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学。

我们对个别省的调查发现,代课教师实有数量少则在1万~2万人,多的近3万人。他们大都分布在正式编制教师不能去、交通不太便利、经济又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教学点或小学。工资水平不等,多的月工资在1300~1400元,少的只有几百元。

调查发现,有的代课教师为了生存不得不兼职其他工作。从学历上看,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大专毕业生及少量本科毕业生。有些在小学或教学点任教的代课教师大都承担着多科教学任务,但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并不是很理想。个别代课教师授课内容有知识性错误,他们能把知识给学生讲明白就算很好了。某市对全市的在职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本体知识的摸底测试,发现不及格的教师大都是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的代课教师,还有个别教师成绩在个位数。

代课教师一般居住在本村或附近村庄,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过得去就可以。他们获取外部教育教学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还有的是其他教师去中心学校开会获得。代课教师外出培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地方教师队伍缺编难补、空编不补、有编乱补

农村代课教师之所以禁而不止,根本原因就是教育发展对教师资源的刚性需求与政府提供的师资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这表现在财政与编制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在教师供给上存在缺编难补、空编不补、有编乱补的问题,致使农村学校代课教师问题难以根治。

我们分别对经济发展发达、欠发达县以及省级或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因为国家从起针对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实施特岗教师工作计划,其教师需要问题基本解决。而没有实施这一计划的地区,因财政困难和社会关系复杂等因素使得教师队伍缺编难补。

我们对河北省某省级贫困开发工作重点县实地考察,并与县教育局局长交谈中发现,该县自到近没有补充一个正式教师。因为当地的经济不是很发达,是吃饭财政,教师工资又是当地财政的重要支出项目,用该县主要负责人的话讲就是,如果教育的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50%,再对教育的投入就要慎重考虑,因为其他方面的.支出也要保证,特别是一些应急性的支出。这种情况下的教师补充即使有了空编也难以为之。

另外,我们在对个别县级市(因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等主要因素才能成为县级市)调研中发现,即使财政还能支持教育的发展,但因补充的量较大,加之人际社会关系复杂使得教师队伍建设空编不补。

对河北省某县级市的调查发现,按相关标准核算,该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中及特教学校共约应配教师9400人,相比实际在编教职工6684人及实际在岗合同制教师(代课教师)579人之和,总计缺编2100余人。如果将这些缺编的教师岗位一次补全,县财政负担过重,只能选择重点急需的学科教师进行适量补充,其他学科教师也只有招聘一些临时代课教师来解决学生上课问题。

更重要的是,该县多年来积存的各类毕业生较多,想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也很多。有些县也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录用教师,但因县域内选择范围有限,各种社会关系比较复杂,为了不因招聘教师引发新的矛盾,就只能招聘一些临时教师,一方面可以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又能平衡相关矛盾,由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就出现了地方负责人不作为问题。

再有,个别地方政府对教育口头上很重视,但遇到实际问题教育就变成次要,尤其是师资投入见到的政绩远不如对教育的硬件投入来得快和更显著。

单纯依靠地方政府难以解决好代课教师问题

虽然从国家制度层面上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责任方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然而,由于历史性的问题和地方财力的有限性,难以解决好代课教师问题。因此,调整财政支付结构,由中央财政承担部分支付责任,对地方政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给予适量支持。这不仅事关教育均衡发展,更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成功与否。没有农村教育的良好发展和现代农民素质的提升,农村小康社会也是不可持续的。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师资支持已有成功案例--特岗教师计划。这一计划实施10年来,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有了很大促进,是当今教育管理体制下的深层改革与创新,符合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特岗教师计划最初是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扶贫开发地区教师数量短缺问题。我们建议拓展特岗教师计划的功能,适量扩大特岗教师的服务范围,在不改变特岗教师计划基本政策的条件下,本着“总量控制,按需投放,重点突出,适当调节”的原则,支持地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三年特岗教师计划不仅解决教师的数量问题,而且对教师的质量也有基本的保障,经过3年的岗位锻炼,一来可以检验特岗教师是否具有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素养和道德操守,同时也能培养特岗教师了解基层,热爱教师工作的职业情怀。

上一篇:西餐厅全套服务培训内容下一篇:商品学调查报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