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代课带给我的思考

2024-08-12

一节代课带给我的思考(共8篇)

一节代课带给我的思考 篇1

一次代课带给我的思考(武安十中 高亚)

这个星期,初一六班的数学老师请假了。备课组长打算让我代六班的课。说实话,我心里是不愿意的,因为六班数学成绩好,我怕自己讲不好,被六班学生批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在六班上的第一节课是算数平方根,之前已经在我教的七班上了一次,使用了课件,但效果不太理想。在六班讲的时候,我强迫自己不使用课件,以免对课件造成依赖。刚开始我先让学生自主预习十分钟,然后我一步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慢慢引导他们,由于算术平方根是新内容,学生们在之前没有接触过与根号有关的知识,所以在总结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时,我准备了许多例子,让他们从这些例子中体会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结果,这样的一种授课模式在六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得非常好!我在六班的第一节课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功。虽然这对于一名真正的教师来说微不足道,他们或许讲的比我更好,但是,这节课却带给了我很深刻的思考:每一节课,尤其是数学课,它的教学设计可以是多变的,在讲过之后,我还可以再进行反思,反思是否有别的教学模式。难怪那么多的名师都在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的确,有了反思,才会有在下一节课上的进步,才会一步步成长。师大发给我们的学生手册上共有15篇教学反思要写,平均每周一篇。我想,学校的良苦用心就在这里吧。

我非常感谢这次的代课,也十分庆幸我当时没有退缩,才让我有了这些思考。

一节代课带给我的思考 篇2

记得那天下午身为班主任的我出去听课了, 临近放学时, 我刚踏进办公室的门, 和我搭班的英语老师就来向我“倒苦水”了, 说是我们班一位同学下午上课时公然和她顶嘴, 把她气得要死, 让我狠狠教训教训那个孩子。我所带的这个班是全校公认的好班, 学生听话乖巧, 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竟敢公然和老师顶嘴?我连忙询问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英语老师上课拖堂后, 又布置了较多的课堂作业, 让学生课间完成。班上同学都很有意见, 在下面不停地埋怨, 其中XX大声叫了一句:“已经拖课了就不要再布置课堂作业了!”全班同学马上响应, 这让在讲台上布置作业的老师很难堪, 立刻质问那个学生:“你胆子怎么这么大?”学生“顶”了一句:“我不是胆子大, 我只是说了大家都想说的实话。”听到这里, 办公室的老师个个“义愤填膺”——说我们的那位同学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要好好教育。当时的我虽然也觉得老师拖课且把原属于课堂完成的作业放到课后布置有点不妥, 但学生一时冲动, 这样的“直言不讳”也的确太过火了。

于是, 我很快找到了那位学生, 首先给孩子一个“台阶”:“XX, 今天下午纪老师不在, 你有什么事要告诉纪老师吗?”原本想着学生一定会顺着我给的“台阶”下来——“如实”交代事情的经过, 并诚恳地承认自己的冲动, 请老师原谅的。谁知, 学生却问了我一句:“纪老师, 你看过《学生文摘》上的《上帝为谁流泪》这篇文章了吗?”我一下子愣住了, 看来事情原不止我想的那么简单, 它不是一个孩子一时的冲动, 似乎还有很多东西。我马上镇静下来, 请他把《上帝为谁流泪》这篇文章的内容说给我听听。文章讲的是:五年级的一个好学生发飙了, 他壮着胆子质问老师:国家规定不许强迫订教辅读物, 你为什么让我们订好几本?国家规定五年级小学生的作业量不许超过1小时, 为什么你布置那么多, 让我们很晚才能睡觉?……结果, 这个抗议者被老师狠狠地熊了一顿, 小小“起义”被吐沫星子镇压下去。起义者面壁思过后, 泪眼婆娑地向老师道歉并承认错误。文章结尾作者有感而发:“中国的大多数人只会沉默, 剩下的少数人思考并痛苦着。曾看到一句话:人类一思考, 上帝就发笑。反之, 人类不思考, 上帝就哭泣。上帝也许为中国人的懦弱与沉默流了太多的眼泪吧?”介绍完文章后, 学生补充了一句:“所以我觉得今天我没做什么错事, 我只是不想做一个让上帝落泪的人!”

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 你如果还是强加给孩子什么“大道理”, 孩子只会产生抵触心理, 只有正确地引导, 他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事情妥善地处理, 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更带给我很多的思考:

1.学会解读儿童语言的“密码”。事情中这个孩子的大实话对于大部分成人来说是他的“出言不逊”, 其实透过孩子的语言, 他并不是故意要气老师, 只不过想为班级同学说句实话。作为五年级的孩子, 他当然知道每节课的课堂作业是肯定要做的, 说“不要布置课堂作业”只是想提醒老师“现在大家都不想写了, 那就抽个时间再布置嘛”。孩子是可以理解、交流、沟通的, 关键是成人要学会解读儿童语言的“密码”, 用孩子的心理去理解孩子的语言, 不要让孩子认为“成人总是搞不懂, 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成功的教育不在于学生怎么样, 而在于成人的自我改善、调整。

2.先让孩子学会做人。教育的目的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但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 做一个敢说话、会思考的人。落后的教育体制混淆了师生的是非观念, 培养了成千上万不会思考, 不敢思考的绵羊。作为老师, 也许并没有丧失是非观念, 从骨子里并不想镇压“造反”的孩子, 但他们为什么要制造“错案”呢?因为现行的教育制度、评价机制逼着他们把道义真理、人性关怀弃之一旁, 加大作业量, 霸占副课, 提早上学时间, 都是为分数而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 只有分数才能给老师争光, 给学校添彩。和分数与脸面相比, 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又算什么呢?学生不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开始为了老师、家长等说着大人们爱听的“假话”。这样的人即使他是个才, 又有什么用呢?新世纪不需要成千上万的按别人思维活着的“机器人”。

3.学习态度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 学习的态度很重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比教给他们知识, 训练他们能力更重要。因为学习的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故而, 英语老师在学生不乐意的情况下, 布置所谓的课堂作业, 学生只会应付一下, 别讲获得知识, 时间长了, 对英语还会失去兴趣。此时不如先放他们一下, 让他们感受老师的“通情达理”, 等到恰当的时间再来完成作业, 学生必然会认真完成, 受到更好的效果。

一节研究课带给我的思考 篇3

一、深入研究,让语文教学更具科学性

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即语文教学应符合语文自身的学科规律,同时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要上好一节研究课就要抱着研究的角度去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想认识。接下来,我以《假如》为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做的。

首先,研究教材自身的学科规律。《假如》是一首儿童诗,有以下特点:第一,诗歌琅琅上口;第二,内容浅显易懂;第三,情感因素浓郁,能够打动学生内心。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总之,研究教材要读懂文章,理解情感要素;通过理解,发挥育人功能。

其次,研究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低年级学生虽然喜欢阅读,喜欢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但因年龄小,头脑中已有表象少,不能更好地进行加工创造、再造想象,只能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情感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触动不了内心情感,并且注意力时间短,不能有效地连续学习40分钟。结合以上特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课文、趣味识字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我采用了以下方式:抓关键词重读,通过重读“红红的”“快活地”体会被阳光照耀下的小树的温暖。联系生活实际去读,如在导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回想自己一个人晚上在家等待妈妈的情景,从而体会文中小鸟的心情,理解“苦苦等待”的含义,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表演读,做“缩着身子”的动作,体会小树的寒冷。想象读,想象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轻轻叹息,叹息什么?配乐读,在《爱的奉献》中体会作者的爱心。运用以上策略,帮助学生读中理解诗句,读中感悟语言,读中体会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引起共鸣,使读文如同出自内心。

综上所述,备好一节语文课要紧紧围绕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让语文教学更具科学性。

二、精心设计,让语文教学更具严谨性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设计很重要,就像一部好剧要有好的剧本才行。设计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适中、重难点突出、练习设计紧扣本课教学目标,课的设计成功了,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备课时要考虑设计的创新性,结构的严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环节的逻辑性,多方面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重点突出,轻松突破难点,学生学起来才会兴趣盎然。接下来还是以《假如》为例来谈谈我是如何精心设计的。

1.首先,故事讲解,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入情入境地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再配上动画,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课堂伊始就受到爱的熏陶,同时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2.其次,趣味识字,加深文章理解。此环节的设计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利用课件创设识字情境,课件背景为马良的图片,字词藏在神笔的后面。学生们把自己想象成马良,施展神笔的魔力,很快读出神笔后面的字词。

3.问题导读,深化文章主旨的认识。运用一个问题切入:“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听电脑老师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学生先在小组内自学,交流收获与体验,然后教师导学,通过电脑图片、音乐以及动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小树,小鸟和西西,指导学生朗读。

4.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因此,我们把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为仿写诗歌,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让学生受到爱的熏陶。

三、反复磨课,让语文教学精彩不断

一位教育家说过,“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颠扑不破的法则。磨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创新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第一次试讲,发现因教学环节相似,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降低。因此,课的设计改为:第一小节导学,利用电脑图片和美术作品相结合的形式,温暖阳光照耀下的小树和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比较来读,读出感情。第二三小节自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充分琢磨、体会。

第二次的试讲发现在指导朗读上还有所欠缺,学生没有真正走进人物内心。在其他教师的提议下,我又创新了朗读方式,加入了教师的范读。范读时抓住关键词,夸张着读,学生一下被教师的朗读所感染。于是我让学生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对于读的好的孩子让他们上台朗读。学生的小手一双双高高举起。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自己、同学以及我的心!

第三次试讲,我欣然采纳了其他教师的建议,上了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我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当中,闭上眼睛去想象,学生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自然就把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了。学生纯真、善良的心灵已经达到了和诗人的融合。我顺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想画什么?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学生的小手举得是那么高。

想象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想正是自己在教学中充分抓住语言材料,让学生将这些材料通过读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大脑,自己的想象活动才得以完成。

磨课让课堂精彩不断,也让我尝到了甜头。通过这次磨课,我明白了:好课需要多磨,要“以生为本”,课堂再怎样花哨,再怎样热闹,如果不把课堂变成学堂,如果不能让学生感兴趣、有收获,能力得以提升,那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总之,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是抱着研究的态度精心设计,是通过多次磨课不断调整,是教师和学生内心的体验。让我们每一节语文课变得更科学、更严谨、更精彩,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烟花带给我的思考 篇4

转眼间,春节到了。我的亲戚们全都聚在外婆家放眼花。

随着“砰”的一声,烟花上了天,在夜空中绽放它那迷人的笑颜。

我被眼花迷住了。烟花升入天空的过程如此短暂,即使在空中绽放,也是匆匆。烟花有着魅惑的激情之美,仿佛在漆黑的夜空里划过的几颗流星,在它迸发出光芒的瞬间,把所有的缤纷与绚彩展现在人们眼前,留给自己的仅是一堆灰烬。正如泰戈尔的诗中所写的那样:“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静美”。我想:也许烟花心甘情愿这样,再最短的时间内发出最夺目的光。

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像烟花一样的人。辛勤的园丁们、战斗在“非典”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日夜兼战的城市建设者……获得南丁格尔奖的叶欣,死的时候只有47岁。她在“抗非”战场上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她的人格光辉足以影响其他的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光彩夺目的时候应该是他的弟子们功成名就的时候,可单单是为了这一刻,一位成功的教师要付出多少心血哇!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永远都是无怨无悔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如烟花般甘于奉献的人,这个世界才充满了爱。我赞美他们,我以祖国有他们为荣!

此刻,夜空中的烟花燃尽了最后一丝光亮,黯然坠了下来。天空又恢复了宁静。

思考带给我的快乐小学作文 篇5

思考带给我的快乐我喜欢思考,一片悄悄划落的树叶也会引起我无尽的联想,思想被带到远方,于是我快乐。

秋天来了,大雁南飞。

在我的家乡,秋风并不像北国的秋风一样带着刀剥般的寒冷,但分明带来一丝寒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难道正是因为这秋的寒而引发诗人们无尽的哀愁?秋风的劲舞卷起片片黄叶,秃秃的树林只剩几只孤独的麻雀在鸣叫,无人照料的野草也显出憔悴的枯黄……。秋的萧条让人触目伤怀。

但我要这样去质问大地:“难道这秋真的是被束缚在诗人手中的一片黄叶上而不剩下一丝的希望和温暖?”我深深陷入秋的思考中了,这哲学般的思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间流逝,岁月变迁,世间的万事万物生生灭灭都有着自己生命的意义。若说秋的萧条在于那飞落的黄叶,那便未免过于悲观。我要为黄叶喝彩。那被埋藏在泥土下的无声无息的黄叶变化自己的生命形态,为树的`生长贡献着养料,它们的生长虽然停止,但它们却将自己的最后一点价值毫不保留地送给大地。这消失的落叶不也是第二个“春蚕”吗?黄叶不仅是美丽的终点,更是美的起点,我要为黄叶喝彩。

在这逐渐宁静的秋中也有些事物绽放着生命的光彩和希望。当秋风来临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忘记菊花。设若单单欣赏盆中之菊,情趣未免过于单调。且看看那漫山遍野的野菊,一朵一朵花团锦簇,这一朵朵像太阳般的“金花”如勇敢的斗士。这些秋菊不求盆中之贵,只愿在荒山野岭、在百花凋谢的秋天默默开放,也只有它才具备那种与寒秋相峙的精神。而菊正因秋之美更显它的高洁,秋正因菊之美而美。

冉冉升起的红日,郁郁葱葱的油菜田,自由自在的鱼儿……,这不也构成一幅和谐的图画?

秋并不是悲凉的,我要一反古人之情去高声赞美这秋。

站在高堤上,对于这秋的思考让我忘乎所以,我深深知道思考带来思绪,思绪带来思想,思想带来对世间一切事物美的诠释。

新型冠状病毒带给我的思考作文 篇6

初,新型冠状病毒横空出世。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万多例了。其中,武汉作为爆发地最为严重,全国上下做好防护措施。病毒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寒假延期开学,尽量不要出门,不要聚集在人多的地方,粮食不够可以让一个人上街采购粮食,请戴好口罩。

戴的口罩也要注意,那些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不能有效的预防。医生推荐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

因为这次的病毒袭击,不仅无法让学生按时开学,还让医院和口罩厂夜以继日的工作。病毒伤害的不止是生命,还有逝者的亲人的精神。因为病毒,让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因为病毒,让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只能上网课。而对于即将高考和中考的高三、初三的学生的学业更是雪上加霜,更加艰难。唉,病毒什么时候才能控制好呢?

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发现,今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这次病毒,让武汉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武汉的医生也都倾尽全力的去鬼门关把病人硬生生的抢过来,在这一刻,他们就像是战士,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奔赴到前线上,负重前行。既然我们不能帮忙,那便做他们的后盾。我们面对的是病毒,而病毒面对的却是整个中国。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武汉陷入困境,全国人民都在为它加油,也有更多的医生加入到战场上。当我看到新闻上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医生坐上大巴,在深更半夜前往武汉时,我便明白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即使我们力量微小,但是,一人一份力量,全国上下那么多人,那么大的力量,总能抵抗病毒了,武汉,加油,全国为你加油,希望你可以早日挣脱困境!

方仲永带给我的思考 篇7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王安石的随笔——《伤仲永》。文中讲述了有天赋的方仲永,由于后天的“不使学”,以致其才能衰退殆尽的故事。告诉我们,后天教育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受之人”是说后天的教育而不是人自身的学习和主观努力,如果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再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后果将不堪设想。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个人想要成才,不仅要有天赋,还要有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后天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不是天资聪慧的人就可以成才,而是需要不断地努力,积极进取才会成功。

从古至今,举目中外,许多人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背井离乡,漂泊流浪,忍受风霜雨雪,每当夜幕降临,月色朦胧,竹影婆娑,那旖旎的星光,唤着归根的影魂,露珠闪着晶莹的光……这一切,使我想到了大诗人屈原,他小时候不顾长辈反对,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都躲到山洞中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从这些民族精粹中吸收营养,终于成为一位诗人,他是因为把握住最好的学习时间,努力学习,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要把握美好的人生,迈好第一步,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本文亮点,在拿出方仲永悲惨命运结局时,明确道理——不“受之人”就没有成绩。接着分辨什么是“神童”、“天才”,那也无非是后天的艰苦努力造就的,没有天生并永远的神童!古时的屈原,历时艰苦卓越才有巨作,这段文字描写的生动,美妙。结尾用陶潜的诗句——“盛年不再来”,告诫同龄人,努力向上,创造辉煌!思想积极,发人深省!

一节代课带给我的思考 篇8

回首“4.13”事故,虽然时间已远离我们二年多,但那触目惊心、满目狼藉的场面仍然让人难以忘怀,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一起事故的发生,结局是悲剧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给当事者造成身体上的折磨,也给亲人带去心里上的创伤,更给公司安全生产蒙上了阴影。

安全,一个很不起眼的字眼,员工持续学习它、企业管理定义它、国家全面推动它,可即便如此,还有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需要安全吗?我们心里正视安全了吗?我们到底怎样落实安全?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答案。

安全需要习惯。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工作的很顺手。习惯决定了人的行为,行为决定了人的性格,性格最终决定了人的命运,讲安全、重安全,最主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操作习惯”指导,只有正确的、合理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自己平时的“习惯”,善于发现并客观分析自己的“习惯”,保证自身的中心不偏离。那么,事实上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是执行,执行可以形成习惯。

安全需要执行。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安全管理,从一开始就要按照规则去做,重复去做就会养成习惯;好习惯是工作需要,坏习惯就是隐患,并且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爆发。安全管理和制度,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安全管理离不开制度,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制度永远是最主要的,因为制度不会自动地变成行为方式,需要不断地按照规范给被管理者以刺激,我们要达到安全,就要把制度坚决的执行。那么,除了习惯和执行,我们还需要其他的支持吗?那就是重视的心态。

安全需要重视。对于安全,我们需要不间断地持续学习,要把所有杂念归于零点,一切从头开始,我们需要的是一份责任心,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要用心,要有重视的心态。安全事故的产生,其结果就是你忽视它,它就找上你;你重视它,它就远离你。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促成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是在为谁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企业,也是为了家庭,为了责任。

同时,通过学习我很受触动,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与反思。假如我们在工作之前,对环境风险源识别充分熟知、熟悉;假如我们在工作之前,对生产作业细节稍加细致、严谨;假如我们在进装置之前,对安全防护措施逐一检查到位;假如我们在动设备之前,对设备风险本身有更加前瞻性地判断;假如我们在日常工作之前就学安全、用安全,在工作中重安全、固安全,那么,我们的结果又会如何呢?那么,我们还会发生类似地安全问题和事故么?

上一篇:学校校车管理制度篇八下一篇:第二单元 雪域高原 单元分析 初二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