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带给教育的启示

2024-08-01

植物带给教育的启示(通用9篇)

植物带给教育的启示 篇1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文艺复兴之前, 德国学前幼儿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被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登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幼儿教育机构, 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儿教育机构, 德国成为幼儿园的发源地。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 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标志着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福禄贝尔之后, 学前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 德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学前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轨, 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综观德国的幼儿教育, 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最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那就是崇尚自然。德国的幼儿教育非常朴实, 处处体现着效法自然, 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而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 两百多年前“发现儿童”的教育家卢梭发出的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早已被那些花样翻新的早期教育模式所淹没了。

一、朴实温馨的环境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很小, 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 但推门进去, 你会觉得豁然开朗, 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马上呈现在你面前。德国的幼儿园是温馨、舒适的, 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现代化设施, 更没有我们想象中价值不菲的奥尔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 它的优雅和朴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教室的屋顶上悬挂的是粗麻绳和轻纱做成的帷幔, 充满了梦幻色彩。匍匐在地毯上的幼儿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在书中描述的想象世界中漫游;墙面上是幼儿随意的涂鸦, 在户外捡来的树枝、干花和枯叶挂在墙面上, 记录着幼儿户外生活的快乐和惊喜。也许因为我们看的几所幼儿园都是极具传统的幼儿园吧, 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旧的, 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 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一段可以留下来的历史。

在我国, 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十分豪华, 昂贵的木地板, 塑胶的活动场地, 琳琅满目的玩具, 很多幼儿园把这些外在的环境设施视为争创示范先进园的硬指标, 这些也是许多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一个衡量标准。诚然, 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必须的, 可是我们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样豪华的设施对幼儿教育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幼儿长大成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 而不是永远呆在宫殿式的房子里。过于现代化的设施也阻碍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林间幼儿园

在上世纪90年代, 德国出现了一种叫做“林间幼儿园”的托幼方式, 这里没有房屋、围墙, 教师在树林里对幼儿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他们组织幼儿在草地上散步、观察动植物, 在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独创性和运动能力。“英国庭园”是慕尼黑的一所自然公园, 后来被开辟成了慕尼黑林间幼儿园, 园内有成片的白桦林和灌木丛, 草地上有清澈的溪流, 在这里入托的15个一岁半以上的幼儿每天上午9时来这里集合。他们或分成几个小组做游戏, 或个人自由活动, 做手工、捡树枝、玩石子、堆泥沙。有喜欢爬树、赛跑的幼儿, 也有乐于观察蚂蚁、蜗牛的昆虫迷。教师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教唱歌以及随时解答幼儿游戏中的各种“为什么”之外, 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安全保护工作上。午饭如同郊游时的野餐, 大家席地而坐, 摆上自带或教师帮助准备的食品, 饭后下午2时左右, 结束一天的活动。

首创这个林间幼儿园的赫本黛拉女士对幼儿园的未来充满信心:幼儿在林子里跑来跑去非常开心, 既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 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压抑心理, 所以他们当中从未发生过吵架、打斗的事, 也很少生病。赫本黛拉给幼儿定了三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不准吃木耳等野生果菜;不准拿着棍棒跑跳;听到哨声要马上向哨音方向集合。

我国的幼儿园, 大多数都是铁将军把门。在我国日益城镇化的今天, 幼儿已经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泥土、昆虫这些来自大自然的事物, 甚至他们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被压缩得少得可怜。在幼儿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能不让幼儿出去就尽量不出去, 就算是出去了, 教师的组织、管理也要占据大部分时间, 很少能看到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些幼儿为了获得片刻的自由而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呆在牢笼似的教室里, 比如经常在上课时间要求上厕所等。对于铁将军把门、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 管理者和教师们有充分的理由:基于安全的考虑。诚然, 让幼儿在户外自由地活动肯定要比让他们呆在教室里排排座要难管理得多, 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怕出事故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 限制幼儿的发展空间, 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得不偿失呢?

三、混龄编班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是混龄编班, 每个班有幼儿16个左右, 幼儿在类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相互交往。幼儿园通常由0至6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组成一个个小组 (类似于一个个班级) , 幼儿园充满着家庭般的温馨。德国幼教工作者主张把幼儿看作一个人, 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背景又要面向未来的人, 一个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交往的人, 一个生活在真实而自然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幼儿园里需要面对各种年龄的同伴, 面对各种成人, 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我国的幼儿园都是小、中、大班泾渭分明, 这样编班有利于管理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果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 德国幼儿园的这种混龄编班的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大多数幼儿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 他们缺乏和不同年龄段幼儿交往的体验, 分班管理致使孩子缺乏与不同年龄段同伴交往的问题在幼儿园不能得到解决, 这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当然混龄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较高, 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的幼儿园不一定非要混龄编班, 可以考虑多设计一些混龄活动, 以帮助幼儿获得与异龄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随心所欲的幼儿

德国的幼儿园像家庭一般温馨, 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他们可以看书, 可以参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 可以独立玩玩具, 当然也可以选择独处。事实上每间教室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提供给幼儿, 幼儿叫它“安静角”。安静角里一般有一个柔软的垫子, 上边有很多布质的柔软的娃娃和公仔、有趣的靠垫, 有的还有个小沙发, 不想参加团体活动的幼儿可以到这个角落, 静静地坐着, 淘气的幼儿也可以在这里翻跟头, 发泄多余的精力。安静角的设计说明德国幼儿教育正视了幼儿的正常心理需求, 幼儿也有独处的需要。同时这种设计也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可观察的表征。当一个幼儿频频走进安静角时, 其实他已经用行为发出了呼声——他需要心理帮助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幼儿来讲最重要的是玩, 要通过玩来教他们, 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 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 至于进行什么活动, 幼儿自己决定, 可以画画、听故事、去娃娃家、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 教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 桃园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l:00、下午2:00, 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 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 每人一块海绵睡垫, 若幼儿躺下去20至30分钟仍未睡着, 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这是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震撼最大的一个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是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回首看看我国的幼儿园的场景:“小嘴巴, 闭起来, 小眼睛, 向前看。”类似这样的规则不停地在提醒幼儿要中规中矩, 不能乱吵乱动。幼儿想要上厕所必须向教师报告, 得到允许后才能去, 有的被教师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幼儿即使再三要求去厕所也得不到允许。总之, 在幼儿园里, 幼儿只能做教师允许的事情。教师有一种权威, 幼儿被告诉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如果有谁违反了教师的要求, 就要被批评, 就得不到小红花。试想想, 如果一个正常的成人被要求这样做, 那他会怎样?在我们教育者的头脑里还存在着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只是幼儿, 是未成年的小大人。我们不懂得像尊重我们身边的成年人一样去尊重他们。

总之, 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的感觉是温馨、祥和、动静有度、没有虚荣、顺从自然。无疑, 这种感觉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植物带给教育的启示 篇2

德国的学前教育渊远流长。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幼儿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被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家乡附近的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学龄前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幼儿教育机构,德国成为幼儿园的发源地。福禄贝尔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德国学前教育事业质的飞跃,同时也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标志着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福禄贝尔之后,学前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德国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逐渐走上正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综观德国的幼儿教育,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最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那就是崇尚自然。德国的幼儿教育非常朴实,处处体现着效法自然,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对照我国的学前教育,两百多年前“发现儿童”的教育家卢梭发出的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早已被那些花样翻新的早期教育模式所淹没了。

一、朴实温馨的环境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德国的幼儿园是温馨、舒适的,没有我们想像中的现代化设施,更没有我们想像中价值不菲的奥尔夫或蒙台梭利的全套教具和特色教室,它的优雅和朴实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教室的屋顶上悬挂的是粗麻绳和轻纱做成的帷幔,充满了梦幻色彩。匍匐在地毯上的幼儿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书中描述的想像世界中漫游着;墙面上是幼儿随意的涂鸦,还有在户外捡来的树枝、干花和枯叶挂在墙面上,记录着幼儿户外生活的快乐和惊喜。也许因为我们看的几所幼儿园都是极具传统的幼儿园吧,教室中的桌椅和教具都是古旧的,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教育者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一段可以留下来的历史。

在我国,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十分豪华,昂贵的木地板,塑胶的活动场地,琳琅满目的玩具,很多幼儿园把这些外在的环境设施视为争创示范先进园的硬指标,这些也是许多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一个衡量标准。诚然,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必须的,可是我们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样豪华的设施对教育幼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幼儿长大成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永远呆在宫殿式的房子里。过于现代化的设施也阻碍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林间幼儿园

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出现了一种叫做“林间幼儿园”的托幼方式,这里没有房屋、围墙,教师在树林里对幼儿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他们组织幼儿在草地上散步、观察动植物,在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独创性和运动能力。“英国庭园”是慕尼黑的一所自然公园,后来被开辟成了慕尼黑林间幼儿园,园内有成片的白桦林和灌木丛,草地上有清澈的溪流,在这里入托的15个l岁半以上的幼儿每天上午9时来这里集合。他们或分成几个小组做游戏,或个人自由活动,做手工、捡树枝、玩石子、堆泥沙。有喜欢爬树、赛跑的幼儿,也有乐于观察蚂蚁、蜗牛的昆虫迷。教师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教唱歌以及随时解答幼儿游戏中的各种“为什么”之外,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安全保护工作上。午饭如同郊游时的野餐,大家席地而坐,摆上自带或教师帮助准备的食品,饭后下午2时左右,结束一天的活动。

首创这个林间幼儿园的赫本黛拉女士对幼儿园的未来充满信心:幼儿在林子里跑来跑去非常开心,既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压抑心理,所以他们当中从未发生过吵架、打斗的事,也很少生病。赫本黛拉给幼儿定了三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不准吃木耳等野生果菜;不准拿着棍棒跑跳;听到哨声要马上向哨音方向集合。

我国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铁将军把门。在我国日益城镇化的今天,幼儿已经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泥土、昆虫这些来自大自然的事物,甚至他们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被压缩的少得可怜。在幼儿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景象:能不让幼儿出去就尽量不出去,就算是出去了,教师的组织、管理也要占据大部分时间,很少能看到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些幼儿为了想获得片刻的自由而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呆在牢笼似的教室里,比如经常在上课时间要求上厕所等。对于铁将军把门、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管理者和教师们有充分的理由:基于安全的考虑。诚然,让幼儿在户外自由地活动肯定要比让他们呆在教室里排排座要难管理得多,也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怕出事故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限制幼儿的发展空间,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呢?

三、混龄编班

德国幼儿园一般都是混龄编班,每个班有16个左右幼儿,幼儿在类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相互交往。幼儿园通常由O.6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组成一个个小组(类似于一个个班级),幼儿园充满着家庭般的温馨。德国幼教工作者主张把幼儿看作一个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背景又要面向未来的人,一个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交往的人,一个生活在真实而自然的社会环境中的人。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幼儿园里需要面对各种年龄的同伴,面对各种成人,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我国的幼儿园都是小、中、大班泾渭分明,当然这样编班有利于管理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如果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德国幼儿园的这种混龄编班的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幼儿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缺乏和不同年龄段幼儿交往的体验,致使家庭缺乏的不同年龄段同伴交往在幼儿园并不能得到必要的补偿,这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当然混龄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较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幼儿园不一定非要混龄编班,可以考虑多设计一些混龄活动,以帮助幼儿获得异龄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随心所欲的幼儿

德国的幼儿园像家庭一般温馨,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看书,可以参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可以独立玩玩具,当然也可以选择独处。事实上每间教室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提供给幼儿,幼儿叫它“安静角”。安静角里一般有一个柔软的垫子,上边有很多布质的柔软的娃娃和公仔,有趣的靠垫,有的还有个小沙发,不想参加团体活动的幼儿可以到这个角落,静静地坐着,淘气的幼儿也可以在这里翻跟头发泄多余的精力。安静角的设计说明德国幼儿教育正视了幼儿的正常心理需求,幼儿也有独处的需要。同时这种设计也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可观察的表征。当一个幼儿频频走进安静角时,其实他已经用行为发出了呼声,他需要心理帮助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幼儿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去娃娃家、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教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桃园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l: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若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这是德国的幼儿教育给我震撼最大的一个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是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回首看看我国的幼儿园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向前看。”类似这样的规则不停地在提醒幼儿要中规中矩,不能乱吵乱动。幼儿想要上厕所必须向教师报告,得到允许后才能去,有的被教师认为是调皮捣蛋的幼儿即使再三要求去上厕所也得不到允许。总之在幼儿园里,幼儿只能做教师允许的事情。教师有一种权威,幼儿被告诉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有谁违反了教师的要求,就要被批评,就得不到小红花。试想想,如果一个正常的成人被要求这样做,那他会怎样?因为在我们教育者的头脑里还存在着那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只是幼儿,是未成年的小大人。我们不懂得像尊重我们身边的成年人一样去尊重他们。

植物带给教育的启示 篇3

【关键词】:树立自信心 正视自我 注重细节 恪尽职守 培养集体意识

三年前女儿以公助生的身份被衡水中学录取,三年来每一次家长会我都参加,通过和老师家长的交流,教育理念有了不同程度的完善与更新。作为家长,我感觉衡中的“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同样适合中职学生。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把自己最新的感悟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我愈来愈相信,衡中培养高素质的人的教育理念同样适合中职学生。

一、抓住机遇、树立自信心

虽然中职学校和衡中录取的是中考总分数线两端的学生,但作为同龄人,女儿和我的学生们有很多相似点,都渴望被认可。女儿高中前听惯了赞扬,习惯了被肯定;而在十来年的学习中,我的学生们听到的喝彩很少,他们比其他孩子更渴望得到肯定,如何让他们把这种愿望变成现实,并坚持下去,成为习惯,我认为首先是给孩子以自信、战胜自我的精神,鼓励孩子正视自我,完善自我,不抱怨、不畏惧。

2011年7月12日我参加了衡水中学高一新生家长培训会,培训会的主题是教育孩子升入衡中要改变意识,明白自己不再是那个学习成绩的佼佼者,因为同学都是初中学校的尖子生。来到衡中我就是普通人,除了加倍努力,别无选择。也就是新环境决定之前的优势已经成为过去。职中高一年级开学,我担任高一年级就业班普通话教学工作,我教育学生们,踏入高中门槛,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给新同学、新老师留下美好印象,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提供了新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克服困难,实现这个目标。

二、正视自我、看到差距

每个人都需要正视自己,努力奋斗。衡中优美的环境,良好的设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和兴趣小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衡中图片,同学们很是羡慕,我引导学生,作为同龄人,为什么我不能享受到衡中学生的待遇,是因为之前自己不够努力。之前的十几年要么因为家庭的原因,要么因为自己的原因,我们被同龄人甩在了后面,这已经不可改变,要缩小差距,只有努力改善自己。刚开学,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踏实学习,但之前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约束自己,从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加倍努力。

女儿两周一次的放假成为母女交流的大好时机,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女儿的话题滔滔不绝,感到快乐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周围的同学个个多才多艺,踏实好学,我鼓励女儿,现在你和同学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只有努力,别无选择。我以同样的话鼓励我的学生们,之前自己在成绩上的劣势已不存在,新的环境给自己提供了机会,努力就会有收获。

三、改变自我、坚持到底

三个月后,女儿在历次考试中屡战屡败,学号由9变成了34,感觉很受打击,我帮她分析原因,在新的环境中需要改变自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比方说,你学习需要三遍就能学会,小学时,老师一个知识点讲十遍,偶尔溜号走神影响不大;初中时,老师一个知识点讲五遍,你偶尔不做作业,也能全学会,大家认为你聪明;升入高中,老师可能只讲三遍,有些内容衡中老师甚至不讲,主要靠学生自学,你再像之前那样不尽全力,只能是越拉越远。三个月时间过去,新鲜感消失,我的学生们之前一些不良的习惯开始抬头,发现改变自己很难。一些学生开始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本就不够聪明,本来就该不如人。我告诉学生,大家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我,需要坚持到底。我用家长会上刚学来的知识教育学生,要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只需要二十一天。改变自己从小处开始,比如上课习惯东张西望;每天坚持一节课,就给自己一个奖励:买个小零食。二十一天后就形成好习惯。

四、注重细节、提升自己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每个人都要争取做高素质的人。高一开学初的军训、80华里的远足活动,女儿不叫苦不喊累,尤其是活动结束后女儿和同学们捡拾垃圾的场面,让我意识到了衡中学生已经养成并强化了一种从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教育我的学生们,从小处做起,从不乱丢垃圾做起,提升自己的素质。一张废纸能折射出的或许不只是一个人的卫生习惯,还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

女儿提到除了宿舍餐厅,衡中不允许学生在其他地方吃东西,我觉得这是在对他们进行行为教育,让他们的行为更规范。看到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穿拖鞋或者衣冠不整,我提醒他们这是不规范的行为,也许我们的文化成绩不如别的学校学生,但我们同样可以靠自己的言行成为高素质的人。

五、提高成绩、安身立命

衡中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具体目标是低耗时高效益。也就是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精髓,为此教师需要付出几倍的汗水。在和女儿的交流中,她提到英语口语教学由外教老师担任,大多数外教老师几乎不会说中文,主要靠手势和英文交流;为保证学生的英语纯正,英语老師几乎不领读。我从网上下载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吴弘毅教授的讲课视频,下载优秀播音员的作品,开始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让同学们看视频听录音,要求同学们以吴弘毅教授或中央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发音为准,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因为毕竟我处于方言区,普通话中肯定有方言成分,容易误导学生,我抓紧一切机会尽全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这样做需要几倍于平时的工作量,但同学们因此接触到了更加标准的普通话。做为职高学生,大家提高普通话水平,有利于提高自身形象,在面试中抢占先机。

六、树立集体意识、共同面对挑战

衡中高三年级班主任老师习惯每次都把学生按宿舍分成几组,哪组同学考试年级名次进步最大就奖励全宿舍同学好吃的零食,宿舍里任何一个同学不全力以赴都不可能获得奖励,为了获得奖励大家互相监督,互相约束,共同提高。职高高一新生不少同学之前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在课堂上搞小动作,说话、玩手机、看杂志等,我要求同学认真听课,如果本节课所有提问同学都能一次答对,奖励全班同学观看自己选择喜欢看的视频,如果哪位同学不注意听讲,不能一次读对字词,就会影响大家不能在课堂上欣赏自己喜欢的视频。此办法一用,课堂纪律有很大的改善。

云计算技术带给干部教育的启示 篇4

1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为干部教育网络化提供条件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等概念的发展和商业实现, 其技术实质是计算、存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IT软硬件资源的虚拟化, 云计算在虚拟化、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编程模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向:虚拟机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分布式编程与计算、虚拟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云计算的业务接口、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等。尽从云计算的这几个关键技术来看, 它就会为我们党校系统现有的干部教育网络化带来一次飞跃式的进步。在这些技术中, 虚拟级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的作用最为突出。

1.1 虚拟机技术

虚拟机技术就是把服务器进行虚拟化, 这也是云计算技术的重要基石。这个技术可以让中央党校把干部教育的资源全部集中起来, 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下发给省、市、县等不同的党校, 这样可以大量节省基层党校对设备硬件的投入。

1.2 数据存储技术

云计算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 并为用户提供服务, 这是因为它可以同时实现对不同网络的大带宽接入, 具有分布式、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 这就可以实现在干部教育过程中的资源共享, 我们可以把大量的数据存放到相应的主服务器上, 学习者利用终端设备按需进行接收这些数据即可。

2 云计算技术的安全性为干部教育网络化提供保障

云计算技术必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们党校系统的教育网络必须具有严密的安全性, 因为在我们这个系统中有很多资料是有保密级别的, 是不能被外界所获得的。而云计算技术恰恰能够满足这个对安全性的要求,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数据集中存储

减少资料及数据的泄露, 这也是云服务供应商谈论最多的一个。在云计算技术出现之前, 数据常常很容易被泄露, 比如说我们使用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U盘、移动硬盘等, 这些设备内部常常会存有大量的资料和数据, 设备丢失或被别人打开使用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这样就对数据的保密造成了威胁。但是随着云技术的不断普及, 数据丢失也将会大为减少, 因为数据是集中存储在一个服务器上的, 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知识对资料有读取、查看的权限, 没有存储的权限, 这样即使设备丢失或被别人使用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2.2 密码强度可靠

使用密码破解工具定期对密码强度进行测试, 减少密码破解时间, 并更能保证密码强度的可靠性。使用分布式密码破解测试密码强度, 工作量会波及到很多相关机器, 从而影响使用效率。在云条件下, 设立密码破解专用机器, 既可以提供工作效率, 又可以减少敏感数据外泄和工作超负荷的发生。

2.3 日志无限记录

日志往往都是事后的, 如果磁盘空间不足, 可以重新分配, 并不会影响日志的存储使用。云存储可以随心所欲地记录标准日志, 没有日期限制。在云计算技术中, 你可以根据你的日志实现实时索引, 如果需要, 还可以根据日志记录探测到计算机的动态信息, 轻松实现实时监测。现在, 大部分的操作系统都使用C2审核跟踪模式支持扩展日志记录, 这种方式能够保证系统能够保护资源并具有足够的审核能力, C2模式还允许我们监视对所有数据库的所有访问企图。现在, 我们在云环境下更容易实现这一目的, 而且Granular logging也会让取证调查变得更加容易。

2.4 可靠机制构造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自定义“安全”或者“可靠”的状态。通过离线安装补丁, 减少系统漏洞。镜像在安全的状态下做到实时同步, 而即使离线VM也可以很方便地在断网情况下安上补丁。更容易检测到安全状况:通过你的工作环境副本, 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少的时间执行安全检测。在安全工作环境上前进了一大步。

3 设想中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干部教育系统

流媒体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部署, 分为we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直播服务器和流服务器, 如有必要可在数据中心架设采集工作站搭建网络电视或实况直播应用, 在各级党校中部署录播系统或直播系统的教室配置流媒体功能组件, 这样录播实况可以实时传送到流媒体平台管理中心的全局直播服务器上, 同时录播各党校优秀的课程也可以上传存储到相关的流存储服务器上, 方便今后的检索、点播、评估等各种应用。具体的实施过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3.1 远程课堂

在互联网上通过系统进行在线实时收看远程教育频道, 方便地实现远程听课、在线学习, 更解决了一些领导干部由于事务繁忙不能及时来党校上课的难题。同时将信号推到各级组织部的平台, 供其它学员, 在家、办公室或出差在外地, 实时学习, 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观看课堂录像, 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全国党校学校资源的共享。

3.2 电视转播

通过平台将电视的模拟信号实时采集并直播出去, 这样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教育电视台, 如中央十套、教育电视台等。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己教学规划确定所选的频道然后采集在平台上, 当然可以定期调整。观看着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观看。可以轻松的将平台的电视频道建成包含数百频道的大型网络电视台。采用云计算方式, 中央党校可将各级党校的信号融合, 并整合后再传给没有直播采集信号的党校,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减少学校的重复投资,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总之, 云计算技术的产生是IT产业中的有一个创新的技术, 它会给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便利, 我们党校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培养干部的地方, 更应该把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干部教育活动中来, 为更好地对干部进行培训打造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

摘要:近几年, 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 并为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变革。云计算技术的关键技术和安全性为干部教育网络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本文通过对云技术的分析, 构建了干部教育网络化的新模式。

红军长征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5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移,被称为“长征”。长征的故事,让后世的人们惊叹不已:一支曾被“打败”的军队是如何脱困,这支队伍为何能扭转不利局面,最终淬炼成钢的。我今天看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这本书,很认真地审视这段历史,边看相关的故事,边进行思考:

原来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遭到失败,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错误的指挥和领导不但使革命前功尽弃,而且贻害无穷。冒险的机会主义失败,中国革命遭重创,面对敌人步步为营的铁桶合围,革命根据地战士尽管浴血奋战,还是节节失利。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只好分别集结陆续出发。

10月21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由于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中央军委决定抢渡湘江。红军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人员锐减。12月中旬红军抵达湘黔边,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覆亡的危险。

这段经历,再次证明了红军当时处境的险恶,红军的生存与否,命悬一线。能够洞察先机,及时扭转不合时宜的方针政策,不计较暂时的退却,才使有生力量保存下来,这是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随机应变结果。中共党史的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风的基础其实是从多次挫败中吸取的教训,她往往以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危难之时显身手,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共产党人,在面临生死之际,英明地选择了能够带他们走出险境的领袖,这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所以选好领头人,领导者的魄力和风采同样是一个团队核心灵魂。组织问题解决了,大家的行动便有了灵魂人物的指挥。所以遵义会议后,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主力随后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后来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以当地少数民族为向导,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这也是一个启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胜利始终是与人民走在一起的胜利。与人民和谐相处,共产党人才能够如鱼得水。这是今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我们也应该明白的:以人为本,走和谐之路,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条件下,与时俱进的延续和发展。

然而历史总有一些遗憾:总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向西转移。9月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

这里又是一个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真理和核心领导,中央只有一个,一切听从正确的领导才会胜利。西路军后来的遭遇,多令人惋惜和唏嘘呀!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一切与大局为重,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植物带给教育的启示 篇6

据新华社“新国际”微博4月18日报道, 韩联社报道称, 韩国沉船上有300多名高中生, 而带领这些高中生出行的一名学校副校长被救出后上吊自杀。警方称, 该副校长52岁, 被发现吊死在一棵树上。虽然没有留下遗书, 但警方称很明显是出于“内疚”。

警方称, 这名姓Kang的副校长上吊的地点选在珍岛的一座山的一棵树上。这座山就在安置失踪者家属的一座体育馆附近。警方称, 很明显, 这名副校长是因为自己被救起, 但仍有200多名学生失踪而感到“内疚”。

据韩国媒体报道, 该副校长曾被警方问询, 情绪低落, 不稳定, 负疚感强烈。

植物带给教育的启示 篇7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 改革和创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 在教育界, 有胆量创造的人, 即是创造的教育家”, 这是“第一流的人物”, 他们“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即是创造的精神”。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今天, 陶行知教育思想依然彰显着辉煌的价值, 对于当前深入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具有发人深省的启示。

二、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每学期的开学初, 我们都会深入教学一线, 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 对无锡全市历史学科教学进行调研。近年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并强烈感受到,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对于教学、对于教师的身份认同等方面出现了亟须解决的危机现象, 初中历史教学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研意识缺失, 教研组、 备课组建设亟待加强。

通过调研发现:其一, 一些学校尤其是乡村初中学校, 历史教师的教研意识普遍很低;和其他学科相比, 市区的历史学科自主教研活动相对较少, 教研氛围与环境都不理想。其二, 相对于高中来说, 相当部分的初中历史教师的职称普遍为一级, 高级职称的教师凤毛麟角。这些都说明, 初中历史教师的学科素质正在整体下滑。初中历史备课组、教研组建设、教师的教研意识已然成为初中历史学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自我认同感低, 知识结构陈旧。

调查发现, 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一些所谓的小学科教师普遍存在自我认同感低、职业倦怠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相互冲撞, 现实境遇与理想憧憬渐行渐远。表现在专业技能方面, 教师的学科理论与教学理论缺失, 学习能力退化。此外, 相当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陈旧, 且与高中历史课程和教学要求脱节。再加上绩效考核、学科地位的冲击, 致使一些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 出现隐性的职业逃避现象, 最终导致教师对专业发展前景惶恐不安。

笔者认为,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博大精深, 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其思想与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 陶行知教育思想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学习研究和运用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 已成为当今深化初中历史新课改、推进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二之选。

三、学习创造教育思想, 推进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 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作为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师, 可以学习并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不断改善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 提升教研意识, 以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

1.课程的变革 ———树立创造教育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该既包含历史学科的科学精神, 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 是一个多元的知识结构。创造教育需要具备创造思想的教师, 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新课程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 改变以往由高校专家设计课程、教师亦步亦趋执行课程的现实, 将课程开发、设计、整合的权利交给教师, 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具备课程开发、设计的意识与能力, 使课程的实施不仅通过教材来体现, 更通过广泛的资源开发与建设来体现;不仅通过课堂来体现, 更要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不但通过学习具体的知识来体现, 更要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来体现。二是树立整合的课程观。陶行知指出:“我们的实际生活, 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 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新课程也强调, 课程整合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 重视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师生关系的变革 ———平等与民主。

新课程下, 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 而是一个解构者, 在解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文化的建构与再建构。“师生观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对关系, 直接关乎教育的质量。”师生关系已成为“教育质量的支点”。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支撑, 新课改就是一句空话。陶行知先生也指出, “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 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 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因此, 我们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教学关系。

3.学习方式的变革 ———问题意识。

植物带给教育的启示 篇8

编者按:山东省地缘辽阔,在经济和文化上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反映出这种特质——它既是全国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又有教育部“农远工程”重点扶助的落后地区。可以说,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它很像是全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

基于此,本刊编辑部邀请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区域比较”总课题组,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透析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从建设到应用都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山东省各地市在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网络教研、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都具有不均衡性特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也存在不同的需求。面对这种状况,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十分关注构建和谐均衡的网络教研、关注教师的集体成长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良性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期选题策划,使读者深入了解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问题和经验,并为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生殖进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9

鱼类和青蛙,雌雄个体同时将卵细胞和精子产在水里,在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受精率低,孵化率也低,孵化过程中全靠自然水体的温度,受环境影响很大,孵化出的幼体即在水中游泳,自行觅食,死亡率也很高。这些动物的父母是典型的“只管生,不管养”。大量的后代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幸运儿能够存活下来。它们必须靠大量产卵,以量取胜,才能保证物种繁衍。

爬行动物的受精方式,进化为体内受精,提高了受精的成功率,而且在受精卵被排出母体之前,外面被层层包裹了许多营养物质,和一层厚厚的保护层———卵壳,卵壳里面还能形成羊膜,羊膜里的羊水为胚胎发育提供了水环境,因此称为羊膜卵。羊膜卵的产生使爬行动物的生殖过程完全脱离了自然界水体的限制,也使爬行动物真正进化为陆生动物。但是,大家学过《海龟下蛋》这篇课文吧?海龟妈妈为小海龟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找一处向阳温暖的沙滩,产下卵并用沙子埋起来,然后就游回了大海。也就是说,爬行动物仍然是不能照顾后代的物种。小海龟靠着阳光的温暖孵化,出壳后的生活也需要完全自理。

鸟类的生殖行为第一步就是筑巢,为即将出世的宝宝营造一个安全而温暖的家。而且进化出了孵化这一行为,鸟妈妈或鸟爸爸亲自用体温为卵的孵化过程提供恒定的温度,在枯燥乏味中要坚持长达几十天,小鸟终于破壳而出了!可是小鸟还不能生活自理,亲鸟还要照顾它一段日子,觅食、喂养,直至小鸟能独立生活为止。这样的生殖方式,使得后代的孵化率,和孵化后的成活率都大大提高了,同时也使亲代更耗费精力。因此,鸟类的生殖不再以量取胜,变成了少而精。

哺乳动物进化出了最先进的生殖方式———胎生。胚胎发育的过程主要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且通过胎盘,母体源源不断地为胎儿输送营养物质。这是胎生与卵生最本质的区别,因为卵生动物的胚胎发育期间,营养只能来自当初卵细胞中储存的有限的营养物质,而不能再得到母亲的补给。母亲的子宫提供的不仅仅是营养物质,还有减震、抗压的安全环境和恒定的温度。再没有比生长在母亲的身体中更加安全的地方了!不但如此,出生后的宝宝还能得到来自母亲分泌的乳汁继续喂养,这是最完美的营养,这又是一个进化。

人类也属于哺乳动物。作为万物之首,生殖方式上有什么进化表现呢?动物界里胎儿与成年个体的比例,人类是最大的,头部也是全身最大的部位。胎儿大,表明身体发育更充分,头大,说明大脑发育更充分,这就是进化的表现。人类没有强大的尖牙厉爪,大脑就是人的最强的武器。但是高度的进化也带来高度的风险,人类的分娩过程在动物界里是最危险也是最痛的。自古以来,女人人生中最危险的一关就是生孩子,许多母亲死于难产,即使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母子的生命安全基本得到保证,但是痛苦和艰辛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分娩的痛苦,一是来自胎盘和子宫内膜的剥离;二是来自骨骼结构的改变(俗称“开骨缝”),以适应直径达10厘米的胎儿头部。也就是说,人类的生殖方式并没有太高明的进化,与其它哺乳动物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只是把这种方式的好处发挥到了极致,把这种方式的风险利用到了极致。如果说进化表现,则更多体现在了出生后对孩子的漫长的照顾和教育上。母亲成功娩出胎儿后,身体会十分虚弱,稍不注意,会落下各种“月子病”,即便如此,母体还是会分泌乳汁为孩子的继续发育提供最完美的营养,因此需要全家人的悉心照料。直到大约满一周岁时,孩子才蹒跚学步;直到3岁左右,孩子才能基本做到自己吃喝拉撒;直到十岁左右,孩子才能基本做到表达内心感受,学会做些家务劳动;直到20岁左右,孩子才可以独立面对社会;其实,现代社会,大部分孩子上大学,读研,读博,将近30岁才参加工作真正实现独立,在此之前,一直是靠父母养活。这段时间在整个人生命中的比例更是长得惊人!除人类之外,没有一种动物是这样做的。

上一篇:置换地基下一篇:体育诚信缺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