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思想

2024-07-01

植物的思想(共3篇)

植物的思想 篇1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自幼随父辈生长在江苏如皋,李渔19岁时父亲去世,不久他便回到了家乡浙江兰溪,41岁以后,离开家乡去杭州,从此便开始了他一生卖赋以糊其口的生涯。他50岁时,从杭州迁居金陵,住了近20年,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二十年来负笈四方,三分天下几遍其二[1]”。

1 李渔植物造景3项主要内容

1.1 自然属性的分析

植物自然属性可以从植物的内在和外在2方面看:内在,即指植物的自然生态习性,植物内在生长环境需求;外在,即植物的外在美,植物花、果、叶、整体形态等部位的观赏价值。

1.2 尊重自然习性的植物栽植

李渔在植物种植方面,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追求其自然属性,进行适地适树、生态栽植。李渔在《种植部》一书中,对植物的生态习性认识较深,讲到草木的种类繁多,但按大概的差别将其可分3类:即木本、藤本、草本。木本坚硬、寿命较长,是根深的原因;藤本的根略浅,枝干较弱需要扶持,寿命一般仅1年;草本的根系更浅,经霜就死,寿命不到1年,这些都是受根影响。

1.3 自然观赏特性的植物应用

李渔对植物自然属性中的观赏价值进行了总结和应用,指出观赏特性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观赏价值。从植物的观赏特性分析,体现了植物的花、果、叶、整体形态等方面的审美功能和观赏价值,使不同的植物,在园林造景中营造了具有种种不同审美价值的景观。

1.3.1 美丽色彩。

花卉在视觉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李渔在分析总结《闲情偶寄·种植部》时,谈到园林植物的花色是五彩缤纷的;赞美植物的色彩时,提到红色的玫瑰、石榴、山茶、杜鹃,洁白的白玉兰、梨、梅花、李,黄色的桂花、腊梅,紫色的紫荆、紫薇、木槿等。

1.3.2 美妙芳香。

香味也是人们鉴赏花木的一项重要内容,植物的气味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诱导作用,人们置身园林之中,不仅要有视觉的享受,也要有嗅觉的冲击。李渔在造园时对植物的花香,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植物花香在植物造景中的作用,确立了其地位,具有改善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精神享受的作用。他在《种植部》中谈到了淡雅之香的海棠,醉人之香的桂花,浓香型的木香、兰花,麝香型的瑞香,还有玫瑰、真珠兰、蕙等不同类型的香味。

2 李渔植物造景思想实例分析

李渔自出机杼、标新立异、依山拟景、因地制宜,集屋室、山水、树木、花草于一园,井然有序、各得其所。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植物造园思想,从实际出发,总结造园理论,再将其理论运用到植物造景中,使植物在造园中得到更合理的应用。在他主持修建的芥子园中,有浮白轩、丹崖碧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李渔讲造园固然离不开山水,但没有绿化配合,园林的美好境界也难以形成。李渔在芥子园内种植了桂花、海棠、山茶、梅花、石榴、枸杞、芭蕉、竹等,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花木,这些植物也是历代金陵和园庭绿化中使用的乡土树种,可见其在造园绿化布置时,注重植物自然属性的应用,讲求自然生态,注意“适地适树”的绿化原则,按植物的生长习性栽植,使植物的自然美得以体现。芥子园内,李渔还充分保存了原有地基上的多年大树,在建筑布局时,既保存了树木,又使建筑、叠石与绿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芥子园形成一派秀丽清新的园景。

3 结论

3.1 植物的自然习性被放置于整体的观赏背景下

李渔将植物按其自然习性栽植,按植物的自然美进行配置,将植物在适地适树的条件下进行栽植,合理进行搭配,展现植物自身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自然景观,反映大自然的美丽。

3.2 将植物的品格升华到人性的高度

李渔爱花、赏花、种花,对各种花木观察非常细致,追求文人雅士的生活艺术观和审美观,在对花木的欣赏中寻求一种自我超脱和精神寄托。在注重植物的自然美的同时,将花木拟人化,赋予人的精神品格,提高欣赏品味,以花喻人,使欣赏花卉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摘要:李渔在《种植部》中记录了约70种园林常见植物,对园林中各种常见花木的外在美、内在美进行了评价,表达了他对各种花木的审美体验和个人感受。本文通过李渔对植物自然属性的分析,归纳出植物按自然习性的栽植特点,对植物观赏特性中色彩、形态、香味的类别进行了划分,总结了各方面的特性在植物造景中的作用和应用,结合芥子园的植物造景特点,说明了李渔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思想和植物应用的主要观点,对李渔的植物造景思想给予了很好的证明。

关键词:造园思想,植物景观,李渔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2]李渔.闲情偶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3]赵滢.中国传统园林植物的人文思想[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植物的思想 篇2

我们都知道动物为了生存,会与同类或异类展开战斗来抢占自己的领地。那么植物也会争夺地盘吗?答案是肯定的。在俄罗斯的基洛夫州生长着两种云杉:一种是喜欢温暖的欧洲云杉;另一种是耐寒力较强的西伯利亚云杉。虽然它们是亲密的“兄弟”,但抢夺地盘时它们对彼此也照样毫不留情。几千年前西伯利亚云杉一直占据上风,但后来因为全球变暖,欧洲云杉便开始活跃起来。现在,它已经把西伯利亚云杉逼到了悬崖边。看来植物间的战争丝毫不逊于动物,只不过它们的战争是慢性战争罢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等情绪,那么植物也有情绪吗?答案也许会让你感到吃惊,植物居然也有情绪。那它是如何表达的呢?如果把植物的叶折断,它们就会因为“疼痛”而“哭泣”。西红柿生长过程中如缺水,它们会发出“呼喊”声,如果一定时间后还喝不到水,它还会“呜咽”,要是还不给水,它就要“哭泣”了。除此,人们还发现植物喜欢听古典音乐。实验证明经常受到音乐熏陶的含羞草会比同伴高1.5倍左右,而且叶和刺也更加饱满。而当植物悲伤时,它们浑身的叶片都会垂下来,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这些植物是不是很可爱啊?

植物的世界真是有趣又神奇,虽然它们无法用语言跟我们交流,但科学家们却读懂了它们的世界,解开了一个又一个谜团。

作者:柯桥小学四(1)班 钱思语

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篇3

一、在教学中注意辩证思维,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1]绪论里,提到学好植物生理学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并非是形式上的思想教育,而是有很大的实用性的,对于学习自然科学的人,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这种科学的方法来学习植物生理学能事半功倍,这不仅要在绪论中重点提及,而且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这种观点。

(一)在介绍生理过程的矛盾运动方面,要强调这些过程并非是相互对立的

如:水分代谢中的吸水与失水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些过程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虽然从整体来看,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是通过蒸腾散失出去;光合固定的许多物质和能量是通过呼吸过程分解消耗掉的,而且光合的某些过程与呼吸的某些过程可以说是反向的反应,但这些矛盾的过程,同时也是统一的过程。蒸腾拉力是被动吸水的动力,是水分运输的动力。吸水是失水的基础,而失水又是吸水的动力,两者通常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使植物正常生长;光合固定的物质是呼吸消耗的底物,同时光合和呼吸所需的ADP和NAD(P)是共同的,许多中间产物是共通的,且光合释放的O2可供呼吸使用,呼吸放出的CO2亦能为光合所同化,所以说光合和呼吸又是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植物体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正是在许多矛盾运动中发展构建了植物纷杂而有绪的生命。

(二)在介绍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强调内因与外因的

关系,强调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影响要一分为二。

1. 在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上,同样的外因,如相同的不利环

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程度相差很大,这主要和植物本身的因素有很大关系,这里就要强调不同植物种类、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等都会在内因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水分代谢中要合理灌溉,就必须了解植物的需水规律,找出不同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否则若在水分临界期缺水,就会造成严重减产;而在不需要水时,如种子风干蜡熟期进行灌溉也会造成减产。

合理施肥也要在了解作物需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以较少的施肥量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逆境中植物的抗性也是以内因的变化为条件。

2. 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上要强调抓关键,抓限制因子。

植物是生长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许多环境因子和内部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一般会有某个或某几个因子起主要作用。如光合作用中,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温度、水分、矿质营养、CO2供应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同时不同内部因素影响光合速率(如不同部位、不同生育期等)。若在特定植物、特定部位、特定生育期下,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矿质营养适宜、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由于在一般环境中CO2浓度为限制因子,若能提高CO2浓度,如增强通风或进行CO2施肥,则光合速度能迅速提高。

3. 在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问题上,要注意强调环境因子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如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而抑制消极作用,则植物能生长良好。通常环境因子如温度、水分、肥料等都要适宜才是最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温度对于代谢生长来说一般都有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产生消极作用,只有最适温度才是最适于代谢生长的。逆境胁迫对植物生长来说是不利的、是消极的,但是适度的逆境对植物的健壮生长也是有好处的,而且,不同的逆境种类之间还存在着交叉适应,即植物遭受了一种逆境以后可以提高对该逆境和别的逆境的忍受能力。

此外,还要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为学习知识方便,教材[1~3]通常都将各种代谢过程分开来进行讲解,环境因子的影响也是各个区分开介绍,生长发育各个知识点也是分开介绍的。而实际上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各种代谢生长都是在这一个统一体中进行的,环境的影响也是作用在这一统一体上,各个生长代谢过程相互间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因此,要注意在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它们联系起来。例如,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又是不能分割的过程。水分的吸收与矿质营养的吸收同在根部的根毛区进行,水分的运输和矿质营养的运输途径也是一致的,从根部向上运转的动力主要为蒸腾拉力,矿质营养是溶于水中进行运转的。再如,光合作用是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的,如光照、CO2等,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到光合速率,同时这些因素相互之间也有影响。如光照的强弱也会影响到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因此在考察CO2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也要考虑到光照的强弱。

通过在教学中贯穿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辩证的方法讲解一些现象和观点,使学生真正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影响,自觉地应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

(一)说明学说的不完美性,培养学生大胆怀疑,勤于思考的习惯

以有机物运输的机理中三个学说各自的优缺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1. 说明压力流动学说的特点为:

运输由上而下单向运输,从源到库的运输不耗能,但合成利用有机物需耗能;运输不同于被动扩散,是由总浓度高到总浓度低流动。

有利于此学说的证据有:茎的不同高度筛管溢流的浓度差于有机物运输是一致的。

不利于此学说的难题:(1)筛板阻力大,实际所存在的压力势不足以使糖液保持如此快的运输速度。(2)无法解释实际存在的双向运输的事实。

2. 说明收缩蛋白学说的特点为:由收缩蛋白收缩伸展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原生质流动,需耗能。

有利于此学说的证据:观察到筛管中的微纤丝网,发现其运动。但未有进一步的证据。

3. 细胞质泵动学说的特点为:胞纵连束中环状蛋白质丝反复有节奏收缩张弛,产生蠕动,将细胞质泵动,需耗能。

有利于此学说的证据:(1)筛管中有原生质的存在。(2)光镜下见到胞纵连束。(3)可解释双向运输的现象。

不利于此学说的是:(1)未见过筛管中原生质流动现象。(2)胞纵连束的波动过程未直接观察到。(3)电镜下未见到胞纵连束(可能是制片中破坏掉了),胞纵连束是否存在尚无定论。

说明这三种学说各有利弊,尚无定论,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出任何一种学说的提出都是要经过多方证实,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集众家之长不断改进,尽量与事实相符,即使是已得到大家承认的学说也可能会有其不完全正确的地方。任何理论学说,都是需要经过不断检验的。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不迷信书本知识。

(二)结合植物生理学产生的过程,注意对学生正确认识论的引导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却有很早的历史渊源,植物生理学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类从农业生产中总结了很多的栽培方式、粮食贮藏技巧等,可以说是植物生理学雏形和基础,也给植物生理学提出了很好的研究课题;由于受认识能力和手段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解释全部的生理现象,这样就出现了19世纪以来,理化科学和试验手段改进对植物生理学的促进作用,从学科脱颖而出到重大发现层出不穷,人们不断探索生理现象本质;最后形成的理性知识再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农林业生产,回到实践中去。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规律,然而知识是无止境的,随着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和太空科技的发展,人类必将在植物生理学科中取得娇人的成绩。

总之,在植物生理教学中可以结合理论知识,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筹资活动下一篇:信息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