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2024-07-17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精选10篇)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1

随着改革开改的不断深化, 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人们的物质文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出现, 可以结合城市湿地立地环境, 结合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 有效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以及审美的需要。因此, 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 应该以地域风格为基础, 利用好当地的各种草本植被以及水生植物所具有的线条以及色彩, 为人们构建出风景如画的自然美。通过丰富自然植被, 增强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性的同时, 也能够彰显出其公园的自然景观。

1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1结合生态系统进行分析遵循循环规律

对于湿地公园而言, 其主要的载体为水。水这个载体是湿地公园的本源, 因此, 必须针对湿地公园的水资源开展行之有效的保护, 从而才能够实现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保护。从这一个原则进行出发, 在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 要对其生态系统进行分析, 在保持其生态平衡的原则下来开展设计。要制定出遵循其湿地循环规律来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1.2以综合整治为基础预留发展空间

城市湿地公园最主要功能主要表现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等。应该说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所以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 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后续发展, 要坚持以综合整治为基础, 制定出科学化、合理化的开发、设计、建设、恢复等一系列的方案, 从而才能够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下更多的空间。

1.3植被演替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而且本身其植被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因此, 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时, 可以利用好其丰富的植被资源, 让其整个生态更加具有价值。应该充分地结合其生态系统的植被演替规律, 优化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结构, 从而可以达到不同生态景观的设计要求, 有效促进不同群落的结构能够稳定在其生态系统中发展。

2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2.1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所谓植物景观所指的是借助大自然中的植被以及群落等元素, 通过人工设计让其能够产生美的感受和联想。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 应该充分地结合其公园的生态特征, 通过人工设计让其植物元素与美学原理进行结合, 配合着城市湿地公园的水与地貌特征来进行景观设计。在其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 需要通过科学化、合理化的搭配, 并且植物所具有的个体特性以及群落所具有的线条美等进行融合, 以不同类型的构图设想设计出一个多维度的动态空间。这样的一种景观设计理念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让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2.2打造具有乡土风情的植物景观

通常情况下, 城市湿地公园基本都是位于城市近郊或者乡村。在进行其景观设计时, 应该利用好其湿地现有的水系以及地貌特征, 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历史, 选择当地特有的植被来营造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景观。比如:我国著名的西溪湿地公园, 就是选择了当地的柿树、河柳、旱柳等植被, 来对其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而且在其公园的中还有1个河塘, 其两侧生长的植物在景观设计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对于整个浏览线路会产生影响的一些植被, 经过优化后, 保留了原来的地貌特征, 只是合理化地对一些水岸曲直的植物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在对西溪湿地公园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 对于植物景观的人为干预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减少。由于减少了人为干预, 促进了其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群落通过自然的演化, 形成了具有极赋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 给游客们带来了清新与美的享受。

2.3打造具有农家特色的植物景观

正如前面所说, 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 可以借助当地的农家风情以及当地的农家植物来设计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其公园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 将当地农家特色的建筑以及农家文化进行了融合。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 选择性地将具有农家特色的传统植物元素考虑在内。采用了单一品种的片植以及混合物种片植的方法, 让其植物景观更加体现出农家特色。其主要选择搭配的植物主要以桑树、香椿、泡桐、木芙蓉、桃、枇杷、梨、茭白、菱角、芦苇等植物, 为其湿地公园增添了许多的植物元素, 同时也为其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2.4打造具有趣味植物景观

对于趣味植物景观而言, 是希望在湿地公园中以较为鲜艳的花、果等来吸引游客的兴趣。在都市生活常居的人们, 希望能够在在节假日回归大自然, 享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所以在进行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 应该充分考虑游客对野趣的需求心理, 设计具有趣味植物景观。同样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在其公园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 针对性地对浏览线路进行了设计。在主要游览的线路中, 设计人员刻意地种植了具有趣味性的植物, 并且保持了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花卉。给游览者打造了一条生态型花卉游览路线, 而且其植物的搭配, 也使得其游览路线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 而且产生色彩以及线条上的变化。不仅让游览者的身心得到了放松, 同时也能够让其接受到植物知识的教育。在西溪湿地公园中, 主要搭配的趣味植物主要以紫云英、毛茛、白三叶、阿拉伯婆婆纳等为主。这也是结合了当地的特色, 让其能够为整个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增添不少色彩。

3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与湿生植物景观构成分析

3.1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分析

水这个载体本身就是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 在水中生长的植物自然也成为了景观打造的一个重点。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 需要结合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来进行划分。通常水生植物可以分为挺水型、浮水型、漂浮型和沉水型4个种类。无论选择那一种植物种类, 都需要坚持所选择的水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的原则。通过合理化的搭配来打造水生植物景观, 让其植物所具有的线条以及色彩能够与整体的景观融合, 通过一段时间与其自然生态的融合, 实现自然水景的稳定。比如:西进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选择, 多以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等为主, 在岸边搭配了耐湿性较强的乔灌木为景观辅助, 让其不同类型的植物以不同色彩、不同花期、不同形状来向人们展示其和谐性的植物景观。让游览者能够体会到一丝清新与宁静。对于水面较大的区域, 可以以睡莲、荷花、芦竹等水生植物来对其水面进行点缀, 让植物在水中的倒影能够更加富有层次感, 增加了游览者的情趣。

3.2城市湿地公园湿生植物景观分析

对于湿生植物而言, 主要是针对其公园内水岸边的植物以及生态交错区域中的水生植物。水岸边的生态环境是水生植物与其它环境植物的一个过渡地带, 在对其特殊环境进行设计是, 需要认真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并且加以综合性考虑才能够让其生态保持平衡, 并且营造出更美的植物景观。在这块区域内, 其生态体系具有自然调节的功能, 同时也成为了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活动地带。所以这块过渡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的良好, 在对此区域进行景观设计时, 应该打造丰富、和谐的景观。在实际设计中, 应该针对性地对选择具有高低错落的植物, 通过不同高度以及不断变化的疏密程度来呈现出其区域中所富有的生机。通常可以采用群植、散植等配置手法, 让其过渡区域形成具有高低落差的视觉感, 同时还可以以不同花期的植物来丰富整块区域内的色彩, 让湿地景观中的静态美得以加强, 与水生植物形成相呼应。通过不断地景观优化, 让湿地公园的水面所特有的宁静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西湖西进湿地为例来对其公园的水际岸边的水生植物进行分析。其植物的选择以千屈菜为主, 然后再配合睡莲组团等植被。让其充分地利用了水这个载体, 为人们呈现出极美的视觉享受。

3.3城市湿地公园湿生植物群落景观分析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 最常采用的设计手法是结合植物的不同特征来搭配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景观特色。通过植物群落景观, 让其公园的整体景观起伏变化的特点。以西进湿地公园为例, 对其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西进湿地通过乔灌木组成复层林, 而且通过人工设计采用错落栽植的手法, 让其景观从视觉上呈现出高低落差的感受。通过搭配四季变化的植物, 让其生态景观更具有协调性, 有效提升了其整体植物群落的观赏性。西进湿地还通过不同特征的树种来制造出较为浓密的树林, 让植物林冠线呈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借景于水体中所形成的背景, 让其景观更加致美。在具体设计与建设过程中, 西进湿地选择了当地乡土物种为主, 这样的一种选择策略, 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金的投入, 也促进了当地生态的恢复, 具有双重性的价值。

4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 对于当前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在对其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时, 应该精心地进行规划, 并且要充分地体现出湿地公园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性, 结合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来完成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从而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的城市湿地建设理念, 让公园中的生态系统能够达到平衡, 并且以持续性地发展势态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化的景观设计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严飞.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3.

[3]王火.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中的理论问题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3.

[4]邢晓.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 2012.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2

摘要:随着植物科学的完善,人们对园林植物的认知越发清晰,园林植物对城市的绿化作用也越加明显,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观念的增长,使得传统的园林植物种植已经不能满足现人们的眼光,缺乏艺术气息,“植物造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植物造景的根本其实就是植物景观的搭配,这也是营造艺术贴近自然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应用

一、公园园林植物造景的理念

在公园园林植物营造景观时,多数以本土植物为主,外地珍贵驯化后的品种作为辅助。因本土植物经过长期的生长,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土质等,在适应性和抗性上特别高,非常容易存活,而且不会经常发生病虫害等。而相比本土植物,外地珍贵驯化后的品种,在上述的特点中明显不如本土植物,所以用以辅助园林植物的造景,既可以观赏枝叶,又可以观赏树干。

在城市公园植物造景中,不顾植物的生长习性,胡乱种植,只为美观效果提高,经常会发生植物不适应气候,或与其他植物发生冲突,进而导致植物死亡的现象,这对日后植物的养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浪费资金。在植物造景中,应该考虑需种植的植物生长习性,以及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等因素,并且尽可能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既要注意乔木和灌木以及植被的搭配,还要形成层次感和多样性,但不能只图美观,而至植物与死地,这违背了生态法则,因此植物造景中生态原则是其核心所在。

二、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在城市中的应用

(一)提高景观效益

现在我国的城市中,大多都是高楼林立、道路错综复杂、桥梁数不胜数,而这些景象使得人们远离了自然,并且过单调。而园林植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拥有着自然的特性美,通过运用艺术手法,將植物造景,使得植物的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形成让人流连往返的自然景观。而在城市中将公园绿地点缀在高楼、道路以及桥梁附近,就可以使得建筑等设施拥有了生命一般活了过来,丰富了城市的景观,使得其更加的多彩。而植物随着四季变化,在色彩和形态上都会发生变化,更使得其成为了城市环境中独特的风景,凭空增加了城市的美观和其魅力。

(二)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性极高的风景

红花还需绿叶配,往往公园中单独种植的树木,都会因为附近的植物,使得单独种植的树木格外引人注意,例如白杨树其主干笔直,将其单独种植,附近配以松树,因松树多显得曲虬苍劲,会让人感觉白杨树有一种气宇轩昂的气势。而这些单独种植的树木往往成为了,园林景观中的主体的一部分。

(三)利用园林植物衬托公园建筑

植物的枝叶可以呈现一种不规则的自然曲线。在园林造景中经常会利用其枝叶的特点,衬托出人工塑造的如假山、雕像等基础设施,例如种植常绿树作为雕像的衬托物,通过色彩的衬托,强调该地域的空间,让人们对该低于的雕像印象极其深刻。体型较大并且给人庄严的感觉的建筑物附近,通常选用高干粗枝的树种,显得该建筑物更加的严肃。

三、植物造景在城市园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植物造景毕竟在国内,出现以及发展的时间过短,一些植物造景在园林应用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例如色彩的搭配、形式与功能的不统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日后园林植物造景长期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植物色彩搭配的问题

在植物造景时,往往会忽视季节变化所带来的植物色相的变化,甚至有些城市中的公园,在树木的选择上,将常绿树作为主体,过分的强调“四季长春”,这就使得该公园缺乏了季节性的美感,色彩过于单调,显得极不协调。总的来讲,植物的搭配千篇一律,显得极为呆板,没有色彩的对比,并且在层次感上太差,最终导致公园无法体现出其独特的观赏效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个性”。

(二)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问题

上文提出过,不能只是注重,绿化的美观效果,而忽略植物所需求的生长环境,而这说白了就是植物形式与功能的不统一,大多数公园植物造景时,只注重形式,也就是观赏效果,却忽略了植物的功能问题,例如在公园中种植大面积的观赏草坪,这回事的植物难以发挥其应用的生态效应,还会造成管理养护的不便,增加了投入的资金,最重要的是不方便游人的活动以及休息。举例说明,有一种植物叫做蓝桉,该植物在生长时,不允许旁边存在任何植物,这就需要在植物造景的时候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不能因为美观,使得两相犯冲的植物种植在一起。

(三)过于重视绿化移植忽略的绿量

在大多数公园中,基本都是成片的草坪,用以观赏或是休息使用,但却忽略了乔木以及灌木等植物的种植,其实草坪的生态效益远远要小于乔木和灌木。根据相关的资料调查,相同面积的灌木和乔木其绿色枝叶的数量是同等草坪的25-50倍之间,这之间的差距极为惊人,但在我国城市的公园造景设计中,灌木和乔木的种植量却少的可怜。合理的种植植物,对品种进行有效的搭配,才能使得植物生态效益有效提高。

四、结语

生态原则、艺术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都是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核心所在,根据城市气候环境,土质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种植,进而使得公园景观美化,增加城市的魅力,提高生态环境。植物造景在城市的应用中,一定要切记季节的变化和层次感分明以及树木的主次明显。最终使得其具备丰富又多彩并且完整的观赏特色。

【参考文献】

[1]杨玉.植物造景在社区公园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4,(14).

[2]洪施施.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安全性及其设计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23).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3

想要更好的进行园林植物的搭配, 首先就要了解园林植物的基本构成, 园林植物是由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相构成, 由于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种类繁多 (乔木、灌木、草花、草坪等) , 所以在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就必须要考虑多种植物混合合理的搭配, 只有搭配的合理才能有着极其明显的生态效益。以下就介绍几种用于园林景观搭配的园林植物:

第一种, 乔木, 乔木由于绿量较大, 能够遮阳挡雨并吸尘减噪等功能, 所以一般乔木种植的时候一般都是被作为行道或者成片栽培等方式, 这样的栽培方式能够使乔木生态作用的发挥达到最优化, 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必不可少的园林植物之一。目前由于城市绿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乔木的栽植也已从往年的栽植幼苗发展到直接栽植半成年或者成年乔木, 但是应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根据苗木的特性来选择移植的方式, 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第二种, 灌木。灌木本身在栽植布置上是一种比较好搭配的园林植物, 其既可以与乔木混栽, 也可以单独栽植。现如今在城市园林造景中最为流行常见的就是密集栽植;

第三种, 草坪。草坪是指主要由人工栽植与管理的园林植物, 其本身能够改善城市环境, 净化城市空气, 杀菌防病与保持水土平衡等生态效用, 在城市的公园之中, 高速公路两旁, 街心广场等场地中都有草坪的种植, 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开阔视野, 还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公共场所。选择优良的草坪作为园林造景中的主景观, 并用其他园林造景植物进行点缀, 可以加强草坪的造景氛围;

第四种, 草花。草花造景一般就是指应用草本花卉来构造园林景观, 并供人欣赏。草花造景是一种效果明显、造景迅速的园林造景方式, 其本身的观赏价值高, 适应能力强、管理方便、投入低等特点都是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草花造景运用频繁的主要原因。

2 园林景观造景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园林景观造景设计中的植物搭配一直都是园林设计人员最为重视的环节之一, 在配置植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景观效应, 还要就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进行不同的搭配,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由于植物在不同场所中具有的功能不同, 所以, 在不同场所中的植物配置也要有着不同的要求, 城市商业区中的植物一般要求高挺秀丽、美观大方, 而且在靠近商业门面的位置还要求不能对商业门面进行遮挡, 所以, 这种要求下就不能选择那种枝叶太过于浓密的树木, 而大多要选择高大秀美但枝叶不密的植物。相对于商业区的植物选择来说, 工业区的植物选择则是要简单很多, 除了必要的树木之外, 草地的占地面积则要更大。城市居民住宅区的环境对于园林植物的要求则是最高, 由于居民住宅小区的园林造景不仅仅是为了住宅小区的绿化, 其本身还有这更重要的职责, 那就是给附近居民提供一个能够休闲娱乐的室外场所, 各种植物花卉的相互搭配要根据空间、时间、环境等不同因素进行不同的搭配手法。从而更好的建造出适合于人们休闲娱乐的绿色场所。因此, 在城市建筑周围的园林植物选择要能够尽量的突出建筑职能, 用以突出设计师对城市园林植物与城市建筑之间设计搭配的整体性。园林景观中的园林植物在相互搭配的同时也许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 园林景观自身的观赏效果也会随之而变。所以, 在园林植物搭配的同时既要考虑不同植物在同一季节中自身色彩与形态上的不同, 比如树叶逐渐枯黄的时间, 落叶的时间, 花卉开放的时间等。只有对植物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变化进行充分的了解, 植物搭配时要从其自身功能、园林设计的意图、城市风格特色与城市季节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才能搭配出更好的城市园林景观。

3 园林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城市园林建设的速度也是不断的加快, 但是在这个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园林建设植物造景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断的凸显出来。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态景观质量与绿量之间所产生的问题, 在生态园林的构建过程中绿量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一个非常有进步意义的成就, 绿量本身不仅包括植物茎叶所占的空间面积, 还包括着一切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益的因素在内。现阶段城市园林生态建设主要有两大弊端的存在, 其一, 草坪占地量过大, 虽然现今社会城市生态环境景观基本上都会出现这种问题, 但是这其中不乏设计者们在设计规划时对于绿量因素的不重视影响的。大量的种植草坪能够在短期内加快绿化面积的成果虽然显著, 但是这种情况同样给种植完成后的管理也同样带来了诸多不便, 例如, 修剪、浇水、打药等日常工序。这种不变不仅仅是浪费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大量的浪费资金, 这种方式是得不偿失的。在城市生态景观绿化设计规划时, 要时刻注意避免大量的使用花草与灌木等低矮植物, 尽量使用高大且浓密的树木来改善现阶段城市绿荫不足的现状。第二个就是对于乔木等木本植物运用的次数过于频繁, 虽然这种模式可以在短期内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它的生态效益, 可也会造成很多的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往往就会促使城市环境建设景观的质量与城市园林建设绿量的严重失衡。在城市园林绿化中, 科学的种植植物不仅能够满足植物的生理状态等需求, 还可以对后期造景效果进行预先判断。当然, 这种预先判断由于在规划和造景过程中的考虑不全面, 也会导致绿化工程结束后的效果不能达到预见时的效果。除此之外, 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规划过程中, 设计人员与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克服固有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结合不同树种, 互取其优避其弊, 达到相映成辉的效果, 从而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的对城市公园景观园林进行建设, 就需要园林绿化工作者在进行植物选择与搭配时, 根据空间环境与具体位置进行分析对比, 在创造良好生态生活环境的同时, 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园景观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4

关键词:凤凰山公园;景观植物;空间营造

一、凤凰山公园简述

凤凰山公园位于凤凰山北边山麓,占地面积约144.44公顷。凤凰山公园的景观以山、水为要旨,形成“一水二轴三环四面五点六线”的主调,即一个水面,两条轴线,三条环路,四个界面,五处广场,六条文化线路。公园通过创造“一山一水,一阴一阳”的生态景观,是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态旅游、商业、休闲娱乐等综合性的国家级公园。

二、功能分区

整个公园总体布局有五个功能分区即:有水生态区、拓展运动娱乐区、生态林地景观区、文化博览区、运动公园区。

有水生态区提倡“山水园林,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水是景观的“魂魄”,来源于整个山体的雨水而汇聚成大的水面,所以,在枯水期局部水面形成干河的形态。这个分区重点要体现林地、湿地景观的山野情趣,在植物的搭配上主要以仿自然的植物群落进行配置,着重有色叶及开花植物的配搭,重视林地的繁疏,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水在密林中,在花海里穿过,融合在湿地之中,在大的湖面区域因势利导用疏林草地或疏林花地与其相接,形成碧波荡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拓展运动娱乐区邻近周围的高档住宅,以“关注拓展年轻人的时尚生活”为主题。本区视“人造生态景观”为特征,体现“移步换景”。选用乡土植物为主要对象,适当选取外来树种进行配置,运用高差变化的场地,精心营造的植物景观,恰当控制空间围合,使空间关系松紧有度,收放自如。

生态林地景观区以“原生态,返璞归真”为中心呼应公园主题。植物通过构成法则进行搭配种植,根据植物生物学各自的特性和生态要求,采用自然的植物搭配方法,创造性地把形态、大小不一的树种、花木及地被植物贯连起来,形成了丰富变化的植物群落,使人们在景观中有解放自己,放飞自由的感受,并且为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了基地。

文化博览区以“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深入开展巴蜀文化研究”为主题,位于公园的主体部分,是凤凰山的最高的地方,集中一些小型公共建筑,突显凤凰山公园的主旋律,使公园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带给游客悠远的思索。植物配置主要采用同类植物相聚的自然方式,在广茂的“林海”之中,园路、广场、建筑物等似藏似露,意境深远。

运动公园区以“全民健身,奥运精神”为主题,布置有高尔夫运动、网球运动等球类休闲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植物配置方案。选材上主要以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香花、开花类植物为主,注重一年四季不同的变化,构成花团锦簇的春天,枝繁叶茂的夏天,多姿多彩的秋天,粉妆玉砌的冬天,景观不尽相同,恰似自然风光,使人在运动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身心愉悦。根据各个场地的围合结构采用人工的植物树群为主,使它们和周围环境协调在一起,营造出的植物空间表现出了强盛的力量和形势,让人耳目一新。

三、绿地空间营造

(一)植被

凤凰山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故植被区划上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植被群落。该公园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四季分明,热量雨量较充沛。根据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结合公园的总体布局,整个风景区的植被规划在空间上考虑了不同郁闭度对整个景区不同部分的空间感受的影响。郁闭度是指树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数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依次为0.9,0.8,0.7等。在绿化规划中,通过背景密林、疏林灌木、疏林草地、草地、树荫广场等种植方式来表达某一部分的郁闭度。

在平面布局上,凤凰山公园的植被空间营造方式是背景林在外围环绕和点、线、面三部分相互穿插结合的特点。

1.以高大乔木为主做分隔背景林,靠近城市道路规划栽种常绿隔离带,紧挨内侧活动区域,着重注意乔、灌、草的分层和色彩配置。为了景区有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隔开外部环境的烦嚣,背景林采用厚密的形式。

2.面——特色景观林、综合林地、疏林草地、湿地植物、草坪

特色景观林:入口广场区和滨水景观区内公共绿地,以高大的景观树种和色叶树种为基调树种。滨水景观区湖岸不间断地大面积栽种色叶树种,营造秋季色彩斑斓、绚丽夺目的植物景观,给人视觉效果非常有冲击力。并且适当地添加矮灌木、四季野花的栽种,使园区到处有景可赏,四季更迭景色。西南角的生态景观区内种植大片观赏经济林,以桃树、李树、柿树、葡萄等为主,形成了花团锦簇,丰收喜悦的景象。还划分一小片面积种植水稻、油菜、辣椒等农作物,形成生态农业教育基地。

湿地植物:北面营造了大片水面,并向公园纵深方向伸展。为了打造天然的植被景观效果,用丰富的湿地物种形成植被层次,集观光、游憩、认知于一体。

综合林地:建筑周边和运动娱乐区、商业娱乐区内,植物的搭配主要以植物的功能性为主。用植物为主营造的封闭及半封闭的绿色运动区空间,主要用密林渗透于林荫道与运动场之间,在树林中隐约可见的运动场地。建筑周围环境和娱乐区根据不同的景观要求,把形态、大小不尽相同的树种、花木及地被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了交错纷杂富有情趣的生态式植物景观。

草坪:按功能要求主要位于滨水景观区的河岸两侧,生活休闲区的放风筝场地和临道路两侧的缓坡,创造开敞空间,根据不同功能需求,提供给游客观赏或游玩的陆上景观和观景面。

3.点—景点绿化

据每个景点的规划意图,对景点周围植被作重点整理。如文化博览区内着重于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二)植物物种构成

nlc202309010209

选取乡土树种作为主要植物在景区大多数区域种植,既容易培植,又可按预定时间达到色彩斑斓、绚丽夺目的效果。在湿地中则更多选用水生的或耐湿植物,如莲、荷、慈菇、芦苇、

水杉、垂柳等。

四、景观空间营造

成都凤凰山公园以山、水为要旨展开景观设计,在融合自然、融合现状的前提下,加以适度的人工改造,形成“一水二轴三环四面五点六线”的主格调。凤凰山公园的景观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依相存,经过精心规划的植物空间的尺度、朝向、以及植物的色彩、种植配置,造就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成都凤凰山公园。凤凰山公园位于成都北边的出入口,它东旁的川陕路从古至今就是出入成都平原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千百年来,这里曾经“铁马金戈入梦来”,也曾“夜放笙歌喧紫陌”。这既是一条交通性道路,也是文化传扬的途径。文化的力量是延续不断的,不只是可书写可看见的文字,它尤如“仙气”般弥漫在蓉的各个角落。成都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通过凤凰山的山和水得以体现。这就是凤凰山公园的主题。

(一)水

充分利用现有东风渠和天然雨水,开挖一个用于蓄水的人工湖和环绕数个山丘的人工小河,形成水山相抱、山水形相映、动静结合的生动景象。同时,在服从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各景点的布局,也应充分考虑与现有的小溪,池塘与人工河道的有机结合,结合向周围渗透的地形,形成错落有致、四通八达的网状水系,从而彰显主题。

规划中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湖作为整个公园的储蓄水库,除第一次储水需从东风渠购买外,运行后完全依靠降雨作为补充。这是因为:第一,东风渠的水其用途主要是农业用水;第二,节约公园的运行成本的需要。

(二)车由线

凤凰山公园东西宽1200米,南北长1600米,位于北部新城南面。根据人民北路北沿线城市设计,凤凰山位于北部新城南北轴线的末端,规划向南继续发散性延续这条空间轴线,联系北部新城与成都市区。凤凰山公园东侧是高档住宅小区,西面是会议商业中心,被人民北路北沿线分隔为两部分,规划通过东西向的绿化通廊,形成景观轴线,加强二者之间视觉与景观的联系。

(三)环路

凤凰山公园占地大,且位于丘陵地带。在充分保护、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的原则下,为了使公园深处的各用地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分别在不同标高处设有三条环形道路,联系不同分区,并通过支状道路与各主入口广场相接,形成完善的交通。

五、小结

凤凰山公园的景观营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而自然和人工化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景观具有不确定性和生长趋势,以及互相渗入的现象。在这个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没有仅仅局限于道路限定的设计范围,展开到模拟自然生长的态势,模糊化公园边界,向周边地块自然伸展,渗入到城市生态中。在园林植物空间组织上,主要是因势利导来分隔和组织空间的。在全盘考量下,利用疏密、高低、厚薄、形状和尺度不同的植物,形成既有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空间,构成公园的主体骨架;在植物空间的尺度、朝向、每种植物的颜色、种植位置都经过精心设计,既造景又提供了赏景的条件。凤凰山环境绿化以中型乔木、灌木为主并设计了大量的林地及生态湿地,公园的绿化质量得到了提高,极大改善空气和环境的质量。景区采取多种生态化措施,在其内部可形成小的循环的生态系统,达到自身平衡与和谐。

参考文献:

[1]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4]吴承照.从风景园林到游憩规划设计.中国园林,1998(5)。

[5]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以公园为中心的考察.史林,2004(5)。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5

带状公园一般为沿着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绿地。带状公园的宽度受用地条件的影响, 一般呈狭长形, 其狭长的绿地具有长轴和短轴的特征, 长轴上头尾距离甚远, 短轴上则空间较为局限。

城市带状公园跟其他城市公园一样, 不仅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 还具有美化城市、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和防灾减灾等多种生态效应。它特殊的呈带状的空间属性, 是城市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有效的将城市绿地形成网络和系统, 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2 带状公园的植物配置原则

2.1 多元性、连续性、本土性原则

带状公园的形态特征及其特殊的功能, 要求其植物景观营造具有多元性、连续性、本土性等特点。在营造植物景观中, 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1]。

(1) 植物多元性体现在满足这么长地段不同人群及不同的景观空间作有变化的植物配置设计, 达到植物与人的和谐和植物景观的变化。

(2) 植物的连续性包含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时间上能体现植物四季的变化, 空间上不管在局部还是总体上, 都能使植物整体有联系。

(3) 植物本土性, 体现的就是植物的文化性, 每个地区都有适应该地区环境气候的优美的乡土树种, 应用乡土树种不仅完美的体现植物的形色香韵之美, 同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发展, 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 从某种程度讲植物的本土性也是表现地域的差别也就是地域文化的不同的一直展示。

2.2 带状公园植物空间组织的原则

(1) 带状公园中的植物景观和其他类型公园植物景观一样, 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包括变化和统一、协调和对比、均衡和动势、韵律和节奏等。这些法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2]。对于带状公园这种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 就应特别注重韵律和节奏基本原则, 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 做到高低搭配, 有起有伏, 产生节奏韵律, 避免布局呆板。

(2) 带状公园特有的长轴短轴的特征决定其植物空间的组织有其特殊的原则。长轴上植物空间的组织应从整体上考虑其延伸性、引导性和方向性, 长轴方向的空间组织就是按照一定的韵律, 将分为若干空间段落的公园应用植物进行空间串连的过程。

短轴方向上应在有限的宽度内尽可能增加空间层次性, 利用植物景观使某些区域不会被游人一览无余, 也增加植物层次性。可采用多层栽植手法, 配置高低不同、色差和质感不同的植物, 避免短轴植物变化单一。亦可根据需要设置障景、对景等植物景观, 达到吸引、引导人视线的作用。

带状公园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 也是较为明显的观赏点, 这就强调其植物空间组织也应注重其整体效果上的变化与美感。

3 厦门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

3.1 海沧湾公园概况

厦门海沧湾公园整体呈带状分布, 东边临海, 且隔海为厦门岛内岸线, 可赏海可观岛景。西边紧邻海沧大道, 与海沧区内重要干道交汇, 而大道另一侧多是小区, 公园更多成为周边居民常去公共场所。北边端点为海沧大桥西岸引桥下, 南边端点为嵩屿码头, 全长5.85km, 宽度10~86m不等, 总面积16万m2。从公园整体带状分布, 宽度以30m以下为主, 即依托城市道路又依托水系, 清晰的体现了带状公园的各种特征, 因此其为典型的城市带状公园 (图1) 。带状范围之长, 为海沧若干空间绿地及几条道路进行了空间的串连, 公园设计应用良好的景观植物, 营造优美的环境, 展现滨海景观和城市风貌, 突出浓郁的地域风貌, 是海沧城市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海沧发挥其重要的生态效应。

3.2 海沧湾公园整体空间布局要素

公园设计上从北至南, 空间布局按照文化体验区、海景观光区、运动休闲区三大区域及9个景观节点进行设置。公园靠道路一侧基本是人行道及自行车道, 沿线原有5m宽的人行道, 现总体配合海沧慢行系统规划, 在人行道内侧画线2m宽作为自行车道, 对其局部根据景观内容进行改造, 比如在靠近停车场区域的人行道采用2m宽的人行道, 接树阵广场区域人行道拓宽至8m宽, 通过大节点与节点铺装整体考虑, 改造后人行道富于变化, 保证整体的连贯性、协调性, 丰富了整个滨海景观) 。公园靠海侧设置海滨木栈道或漫步道, 共铺设木栈道3km、彩色混凝土漫步道1.5km, 沿途设置多种景观文化艺术小品、体育设施及配套设施, 对护岸局部改造, 增加亲水性。海沧湾公园建设突出文化、休闲、运动的定位, 注重滨海景观文化特色的展现。

3.3 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组织

海沧湾公园以植物为依托, 将公园的9个节点很好地串连在一起。

3.3.1 原址现状

(1) 海沧湾周边地区的自然山体植被尚好, 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植被群落结构特征, 海沧大道绿化相对简单, 主要为行列状种植的银海枣, 基地上残存有部分蒲葵、垂叶榕、木麻黄、三角梅等植物。东部海面的岛屿由于受人为干扰少, 植被生长较好。基址中段岸线部分滩涂有零星的红树林分布, 对构成湿地生态系统和具有特色的红树林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应以保护和拓展。

(2) 用地太狭长, 植被单一, 景观绿化不足, 无法形成大面积绿地。因此绿化设计上, 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保留大树及有一定景观效果的植物, 根据海沧湾公园植物设计原则及配合景观设计要素精心设计, 补充大苗种植, 整体绿化植被丰富, 量大, 规格也大, 真正形成生态性滨海景观。

(3) 现状基址中, 全线地形太过平坦, 竖向空间变化单一, 区域内的景观资源由于易于一览无余而显得平淡, 无特色。因此海沧湾公园绿地基本都做微地形处理, 形成有高有低、有坡有平的或遮挡或放开的长轴绿化景观效果。

3.3.2 植物景观设计构思

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 把海沧湾公园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大型带状绿地。根据不同生态习性与功能对各分区进行配置, 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利用植物的丰富姿态、季相变化等观赏特性, 创造不同的空间序列。种植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设计原则要求统一布局, 分区配植, 考虑造景的需要, 这有助于植物来分隔空间, 将乔木、灌木、棕榈科植物及树木高度、形态、物候期、季相等综合考虑, 通过散植、丛植、片植、孤植、列植、混植等多种配植方式, 力求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 结合高大乔木种植, 塑造一条绿色的天际线, 同时起到防尘隔音的效果。在植物群落的空间组合形态上, 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绿坪, 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 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多元感悟空间。

3.3.3 植物景观组织要素

(1) 植物品种的本土性。海沧湾公园植物的选择以适宜本地生长, 且生长健壮良好, 姿态优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为主, 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 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总体基调树种以乡土树种榕树类为主, 公园基调树种为乡土树种印度橡皮榕、小叶榕。除基调树种外主要乔木有红叶橡皮榕、斑叶橡皮榕、大叶榕、高山榕、盆架子、凤凰木、火焰木、大花紫薇、细叶榄仁、鸡蛋花、刺桐、鸡冠刺桐、南洋楹、木棉、美丽异木棉、台湾栾树、重阳木、菩提树、掌叶萍婆、红花及黄花风铃木、水石榕、蓝花楹、垂榕等, 其中棕榈类有皇后葵、蒲葵、狐尾椰子、银海枣、加那利海枣、布迪椰子、棍棒椰子、国王椰子、美丽针葵、散尾葵等。

主要灌木地被有三角梅、千层金、千头木麻黄、台湾赤楠、澳洲鸭脚木、翅荚决明、非洲红花夹竹桃、穗花棋盘脚、扶桑、红花矮种美人蕉、花叶良姜、鹅掌柴、黄金榕、变叶木、非洲茉莉、美蕊花、大花芦丽、软枝黄蝉、红桑、黑金刚、红叶石楠、大叶红草、金边假连翘、蜘蛛兰、文殊兰、长春花、时令花卉、马尼拉草等, 其中修剪成球的主要有海桐球、非洲茉莉球、黄金榕球。

(2) 植物配置的多元性。海沧湾公园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创造适宜的户外空间, 着力营造宜人的环境,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为人服务, 亦是人性化的体现。因公园带状分布范围长, 其服务对象广泛, 为了满足众多不同文化此层次、年龄段的人群需求, 公园的植物景观应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不同的审美情趣作有变化的设计, 达到人与植物的和谐。

公园应用植物常绿与落叶、绿色与彩色、开花与观叶、高与矮等的形、位的不同, 色、香、花的不同, 来满足多元性要求, 使绿化在视觉、味觉的感官效果上都能感受到变化, 让绿化增强景观对感官的愉悦而消除疲劳。单从灌木应用来看, 公园应用的色叶品种有红桑、变叶木、花叶良姜、千层金、黄金榕、黑金刚、红叶石楠、大叶红草、金边沿阶草等;观叶品种有鹅掌柴、扶桑、千头木麻黄等;观姿品种有澳洲鸭脚木、三角梅桩、垂榕柱及修剪成球的黄金榕球、海桐球、非洲茉莉球等;观花品种有红花矮种美人蕉、蜘蛛兰、翠芦莉、杜鹃等。乔木上更是注重应用高层、中层合理搭配, 大花乔木合理应用有地块甚至成片种植, 公园用做主要观赏树种有小叶榕、橡皮榕、重阳木、鸡蛋花等, 还有桩景树如盆架木桩、菩提树桩、掌叶苹婆桩、黄槿桩等。等等植物搭配手法的应用, 使公园植物配置多元化。

海沧湾公园植物组织还注重在局部位置根据功能或景观需求“适地适树”。比如公园沿线2个休闲健身器械结合儿童沙坑的位置, 周边都种植高大乔木, 常绿结合落叶, 使冬暖夏凉, 周边草坪为主, 以利于儿童嬉戏及安全考虑。公园主要的节点或入口处多以较复杂的层叠地被灌木大乔或桩景组合, 而其他宽度较窄地段一般地被以流线的形式, 带状或成片种植, 乔木以自然成群为主, 也在其中点缀些球类或桩景类, 形成即大气又美观的绿化效果;靠海滨海步道这侧, 乔灌木地被配植结合坐凳、步道的变化及沿海防护的需求布置。

公园中同一品种植物并不是同一规格, 有的规格甚至有特大、大、中、小几种规格混合, 按合理的比例配置;另外同科品种也会以不同的色彩、大小组合搭配, 如高大的印度橡皮榕, 周边有时候会搭配红叶橡皮榕、斑叶橡皮榕, 形成一种抢眼的对比。

(3) 植物的联系性。海沧湾公园5.85km长, 其带状性要求其植物的营造更应该考虑植物本身的联系性。植物的联系性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来体现。

时间上, 通过植物季相上植物色彩、质感的变化来弥补因其宽度的限制而可能形成一段距离的植物会相对的单一。空间上5.85km的长轴上, 要保持实体空间的的联系性, 植被需要有基调树种的联系, 因此公园植物根据总体设计三大区域 (文化体验区、海景观光区、运动休闲区) 进行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植物景观配置, 文化体验区以印度橡皮榕、小叶榕、黄槿为基调树种;海景观赏区以印度橡皮榕、华棕为基调树种;运动休闲区以印度橡皮榕、华棕、黄槿为基调树种。短轴上考虑视觉的联系性, 通过视觉的引导、借景、多层次的植被空间, 唤起人游览下去欲望, 进行植物景观联系体验。

在公园特有的区域, 比如节点五有一段绿化宽度空间只有5m左右, 如若简单的自然绿化, 就会让人感觉这段是个道路边分带绿化而已, 不是公园的一部分, 因此设计应用规整的植物垂榕绿墙及细叶懒仁来组合休闲空间, 形成公园里休息的空间, 又使人行道与靠海下层步道连接起来, 即遮挡道路上透过公园的视线, 也使公园整体通过特色的绿化设计联系起来。

(4) 植物的生态性。植物是公园中唯一有生命的造景元素, 需要保证其毕命力的良好展现。因此, 不同的植物存在不同的生理特征, 对阳光、水分、酸碱、冷热的喜好不同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只有尊重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 才能创造出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美好景观效果。此外, 要成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 如改善局部小气侯, 增加空气湿度, 吸附尘埃和有害气体等[3]。

海沧湾公园植物配置充分考虑植物自身的习性, 阳性阴性、喜阳喜阴、喜湿喜旱等, 根据其不同习性进行合理的配置, 比如三角梅阳性植物、美人蕉喜阳植物, 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才容易开花旺盛, 因此不能种植在林荫下;林荫下种植灌木如鹅掌柴、杜鹃、蜘蛛兰等。

公园绿化配置上, 应突出植物本身特有的风情来配置, 观赏乔木及棕榈植物的配置有分有合, 以分为主, 一般不做混搭, 长轴上一般是一段观赏乔木一段棕榈植物 (图2) , 短轴上也是一般各自成丛种植或者分前后分主次种植, 在短轴宽点的位置, 观赏乔木和棕榈植物可以种植在同个短轴位置, 靠道路一侧一般以观赏乔木为主, 靠海边滨海景观步道上配置部分棕榈植物 (图2) 。

公园某些位置景观视线差需要遮挡, 比如排污入海涵洞口位置, 应选用植物整株较为浓密且常绿的树种进行遮挡, 有夹竹桃、垂榕、千头木麻黄等。

公园节点二设置的生态建筑, 是将公园管理间及公厕隐蔽在微地形土堆中, 土堆地形绿化植草, 使生硬的建筑生态化, 既有微地形绿化遮挡视线效果, 又形成高耸的生态坡地, 成为公园滑草的一个好去处 (图3) 。

3.4 对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组织感悟

公园重点突出植物造景, 共种植200余种乔、灌木、地被及时令花草, 营造一个个植物群落, 达到“景随季变, 步移景换”的效果;在树种选择上多选用乡土植物, 充分考虑沿海防风、土壤情况的要求, 有体现亚热带风情的棕榈植物, 有遮阳的本土树种, 也有观赏性较高的大花乔木和灌木, 并应用不少大乔、桩景等树形优美树种进行孤植及丛植。总体而言, 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较为成功, 以基调树种贯穿和联系各个分区, 使园区内基调色彩统一, 而各个分区的骨干树种又有差别, 植物种植, 疏密有致, 高低变化, 色彩丰富。如此将公园长轴分段组织, 变不利由有利。短轴上植物的层次感还较为欠缺, 林冠线变化较小, 当然这些也是因为海沧湾公园本身短轴宽度的限制, 相对不容易在横轴上创造景观。

4 结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状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形态之一, 其狭长之态及范围涵盖之广, 更能在城市中起到生态、文化作用。因此, 要在城市带状公园中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需要充分考虑带状公园的各种特点, 应用好植物的各种习性, 并结合景观要素, 尽量学习和借鉴前辈的优秀作品, 因地制宜地组织、配置植物, 营造出优美的带状公园植物景观。

摘要:指出了带状公园是城市公园的形态之一, 既是群众游览休憩的场所, 也是文化传播的空间;既是向群众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科学知识普及的园地, 也是政府促进社会和谐、培育城市文化的重要资源。对带状公园相关概念、特征、植物配置原则等进行了概述, 分析了厦门海沧湾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措施。

关键词:城市公园,带状公园,海沧湾,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雷艳华, 杨琴军, 刘磊.浅析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以武汉汉口江滩公园一期为例[J].华中建筑, 2010 (7) :144~147.

[2]马军山.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5.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6

1 深圳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理位置

深圳市位于东经113°46’~114°37’, 北纬22°27’~22°52’, 地处广东省南部, 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 东临大亚湾, 西至珠江口伶仃洋, 南至深圳河, 北与东莞市接壤。深圳市南北窄东西长, 所辖范围呈狭长形。多属低山丘陵, 间以平缓的台地, 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1.2 气候条件

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夏短冬,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阳光充足, 雨量丰沛, 气候宜人, 四季鲜花盛开。年平均气温22.5℃,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5h, 平均降雨量1966.5mm, 空气湿润, 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7%[1]。

2 植物资源概述

深圳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植物类型丰富, 观赏价值较高。园林绿化多采用乡土观赏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及攀援植物资源均十分丰富, 其中乔灌木类型129种, 草本类型294种, 攀援植物类型106种[2]。根据园林造景用途的不同, 可以分为水景、广场、草坪、庭院及楼宇边角造景等几大类 (详见表1) 。

3 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城市综合公园中, 植物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 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地配置植物群落, 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3.2 空间性原则

城市综合公园中, 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 如形状、姿态、色彩、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 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 并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 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 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 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同时, 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园植物景观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3.3 观赏性原则

公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游憩、观赏需要, 公园内植物景观美主要体现为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态、质地以及与总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植物的这些特质完善了植物景观的观赏功能, 将营造的公园美景和文化气息传递给居民, 起到陶冶情操、文化教育等积极的作用[3]。

3.4 人性化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发展趋势越来越为人们所提倡, 合宜的空间可以激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 尤其是城市综合公园等公共空间, 它是人们体验、互动的重要场所, 所以要求设计师应该首先了解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要, 从而更好地进行景观设计。

3.5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流的公园环境是要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在设计时, 结合公园整体规划, 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主体因素, 合理布局, 保证之后各个时期的植物景观建设保持协调一致, 遵循可持续性原则。

4 植物配置特点及景观特色

以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心公园为例, 坪山新区中心公园于2008年8月建成完工, 200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 位于深汕公路与丹梓大道交叉处, 北临松子坑水库, 是服务于周边办公和居民生活的高档次综合性休闲娱乐公园。公园设有主入口、东入口及北入口3个广场, 引领视线焦点, 内部有游船码头、林荫广场、滨水休闲广场、景观桥、空中走廊、水中平台、玻璃栈道等景观, 布局合理, 功能性强, 兼具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于一体, 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坪山新区中心公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特色多集中在各个景点, 如空中走廊和亲水平台周边, 植物配置高低错落, 营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效果。从公园南门入园, 穿过广场和水上拱桥后, 即可走楼梯登上空中走廊 (如图1) , 全长数百米。周边种植能反映春天景观的植物, 桃花、小叶榄仁等;搭配种植能反映冬天景色的落叶树种, 落羽杉、梅花、大叶榕、苦楝树、鹅掌楸等, 不但使人感受到四季如春的温暖, 还能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公园借助山野溪流现状, 挖掘人工湖, 形成弯曲的滨水休闲带, 构建小溪叠水的水韵景致, 形成湖波荡影的水景, 构建出景美宜人的自然水生态景观 (如图2) 。周边种植垂枝榕、细叶榄仁、琴叶榕、山瑞香、风车草、莎草等植物, 错落有致, 湖边种植了一排落羽杉作为背景植物, 点缀几株水石榕和美洲榄仁, 在适于游人观赏区域种植了较为矮小的纸莎草和水竹芋等水生植物。还有原有的野生植物群落, 有土蜜树、露兜、水团花和华南忍冬等, 增加了很多野趣。

5 深圳市城市公园存在问题及建议

5.1 科学营造植物景观

深圳市经济发展迅速, 对城市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 很多城市公园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采用过分的多层次、高密度植物配置方式, 为后期养护管理带来难度, 也在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议应该从生态效益、人性化、观赏性、养护管理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科学地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

5.2 适当增加文化内涵

很多城市公园在植物配置方面一味求新, 而忽略了具有“地域象征”的乡土树种。建议在城市公园植物应用中加大深圳市树荔枝、市花勒杜鹃的应用, 如中山公园等, 人工种植形成了荔枝疏林草地, 也可将荔枝树作为孤植树来营造植物景观。

6 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突出城市景观特色, 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经济发展迅速, 生态环境要求较高。为了使深圳城市公园在植物配置中突出特色, 营造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景观, 应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 既要考虑到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地域条件, 又要做到景观配置的形式美, 从而丰富城市景观, 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敬凯.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在深圳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1) :93-96.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7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 该方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萨提 (Thomas L.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 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对各种类型问题的决策分析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1]。该法突出特点是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 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解分析, 并可将人的主观判断和定性分析用数量分析表述、转换和处理[2]。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和现实性。2) 可测性和可比性。3) 简明性和综合性。

2.2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定义及其评价指标的选择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是指在公园范围内, 以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园林植物材料为主体, 遵循一定的美学原理和生态学原则, 由人工建造的, 承载着多种功能的植物景观。能根据层次分析法, 选择“目标层——指标层次结构”建立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目标为第一层次;根据王竞红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3], 结合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特点, 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从生态效应、视觉质量和社会效应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这三个要素指标构成了评价体系的第二层次——准则层。这三个方面又由其各自的影响因素构成的指标因子形成评价体系的第三层次 (见表1) 。

3 判断矩阵的建立

采用如表1所示的递阶层次结构后, 对于递阶层次结构中各层上的元素可依次相对于与之有关的上一层元素表述的性质, 进行两两比较, 从而建立一系列的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A= (bij) n×n具有下述性质:bij>0, bij=1/bji (i, j=1, 2, …, n) 。其中, bij (i, j=1, 2, …, n) 代表元素BiBj相对于其上一层元素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判断矩阵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 一般采用1~9比例标度来对重要性程度赋值。标度及其含义见表2。

4 计算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设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 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ω, 解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ω所得经归一化后, 即为B层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次A层某一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 即层次单排序。

4.1λmax和ω的根法计算步骤

1) A的元素按行相乘;2) 得乘积分别开n次方;3) 将方根向量归一化得排序权重ω;4) 计算λmax=i=1n (Aω) inωi

4.2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 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和多样性所给出的判断矩阵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 有必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Ι=λmax-nn-1, 其中, n为判断矩阵阶数。

若随机一致性比率RI=1.12, CR=CI/RI<0.10, 则通过检验, 否则需要进行调整, 直到满意为止。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见表3。

4.3 指标权重的计算

对于准则层列出计算判断矩阵及计算出权重, 见表4。

按上述方法计算得λmax=i=1n (Aω) inωi=3.0536CΙ=λmax-nn-1=0.0268, 查表得RI=0.58, 故CR=CI/RI=0.046 2<0.10, 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同理, 可计算出准则层中各方面对应的指标层中各要素的权重。在此仅以生态效应因子为例列出判断矩阵, 其余各项可依此列出判断矩阵, 计算结果见表5。

4.4 评价指标及评分

每项评价因子设5个级别, 依其优劣程度赋值, 分级指标数值越高, 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越好。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 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进行打分, 最终算出各指标的平均得分值, 见表5。

4.5 计算方法

通过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 即:B=∑Fi×Xi

其中, B为某植物群落综合评价指数;Xi为某评价因子的权重值;Fi为某群落在某评价因子下的得分值。在本项研究工作中, 确定各个植物群落的评价因子的水平值, 将此值与评价因子的权重值相乘, 即得到各个植物群落的综合评分值。最后利用公式CEI=S/S0×100%来确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等级。其中, CEI为综合评价指数;S为评价分数值;S0为理想值 (取每一个因子的最高级别与权重相乘叠加而得) 。CEI作为分级的依据, 并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把景观质量等级划分为Ⅰ, Ⅱ, Ⅲ, Ⅳ级 (见表6) 。

5 结语

本文初步建立了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准则层的指标进行了分析, 为科学的评价城市公园植物景观打下了基础。在具体运用中, 应结合不同城市公园的具体情况对文中提出的指标加以选择和补充。同时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指标还有很多, 有的指标目前还很难量化。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各权重也存在一定的人为偏向因素。因此, 如何科学的选择评价因素以及在进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比较时确定重要性标度,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昆仑.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观评价中的运用[J].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5, 38 (1) :34-35.

[2]赵焕臣.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3]王竞红.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J].林业科技, 2007, 32 (3) :61-62.

[4]郭泉林.浅探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与手法[J].山西建筑, 2008, 34 (16) :352-353.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8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造景,植物种类,龙塔公园,重庆市渝北区

寺庙园林多选择树型挺拔, 叶色富有变化的植物, 因为植物最终呈现的是历史的、幽雅的、传统的景象。植物经过时代的变迁, 反映着寺庙园林历史悠久的文化沉淀。特定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姿态、气味、色彩等使得寺庙充满诗情画意, 将植物景观的形态美升华到意境美, 同时更进一步深化了寺庙园林的文化氛围。

1 项目概况

龙塔公园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南端, 东侧为天江鼎城小区, 南侧为上品·十六小区。规划用地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东侧用地面积为31415 m2, 西侧用地面积为11178 m2, 总用地面积为42593 m2 (图1) 。规划用地周边东、南、西侧均为居住用地, 北侧是规划的中小学用地, 这些都是人口高度聚集的用地。因此规划用地作为公园绿地应该充分发挥休闲游览和生态功能, 满足周边人们的需求。同时规划用地内有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龙头寺庙, 是渝北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 这使得龙塔公园拥有与众不同的宗教旅游资源。

2 佛教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的表达

2.1 与佛教有关的植物

龙塔公园东部为龙头寺庙所在的山林野趣区 (图2) 。

(1) 进入寺庙的前广场, 种植了3株菩提树, “菩提”的意思为觉悟、聪慧, 用以指人豁然开朗、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 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菩提树有着神话般的经历, 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大彻大悟”的象征。因此, 菩提树的种植增加了寺庙氛围, 营造出了幽静的环境。

(2) 依山就势布置登山步道, 使人们行走于密林之中, 感受到访古寻禅的意境, 步道两侧栽植有大量的七叶树, 树间配以少量的红叶石楠和山茶, 密植的七叶树花期一到, 如白色火炬一般的花序挺立在树冠间, 使古道宁静自然的氛围更加浓郁;同时, 为了打破了植物景观的单调, 在植物配置时有意让红叶石楠和山茶自由地出现, 并且观景平台处孤植着七叶树, 苍劲挺拔的树干如当年佛祖那坚韧不屈的修行意志, 大气翠绿的叶片如佛祖那仁爱慈悲、普渡众生的法手, 适于游人休憩游赏。

2.2 树姿婀娜的长寿树种

龙塔公园在入口景观区种植了多种树姿婀娜的长寿树种, 使得游客初入景区就感受到佛教的文化沉淀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寺庙入口景墙后种植数株楠木古木苍翠, 将现代形式的景墙掩映其中, 体现一种古典神韵美 (图3) 。寺庙前广场设置景亭, 景亭周围成片自由种植罗汉松、玉兰、羊蹄甲、海棠, 形成了幽静古朴的寺庙境域, 使景亭掩映在林木中, 大大深化了宗教的景观意蕴。以罗汉松和玉兰为骨干, 采用多层次构图, 在植物造景上, 间断种植不同的灌木, 低矮的假连翘、黄花夹竹桃、迎春, 大量的植物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把幽静的寺庙公园与喧闹的外界隔绝开来, 形成宁静自然的园林氛围。

2.3 香花植物

花香具有神奇的保健功能, 一年四季有花开, 花香沁人心脾, 有益健康。龙塔公园十分注重香花植物的种植, 当游客漫步在寺庙园林中, 阵阵花香随风飘逸, 会使人心旷神怡, 由外及内地感受到寺庙净化心灵的气息。公园主要采用的有九里香、白蝉、大叶栀子、桂花、含笑、白兰、茉莉、金银花等植物。在服务管理区的东侧是一处观景休闲平台, 游客可欣赏到龙头寺庙西侧的整体景观, 上层以银杏为主, 下层配置白蝉、含笑、桂花, 通过嗅觉、触觉、视觉使得游园者更深入地了解植物景观的意境。

2.4 传统名花和观叶植物

《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许多花卉表现出的风韵美、古典美又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品格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著名观赏花卉和观叶植物在佛教寺庙中也经常出现, 使寺庙园林的景观氛围更加馥郁芳香、生机盎然。龙塔公园休闲健身区的主入口广场 (图4) , 上层乔木以天竺桂、重阳木、枫香、黄葛树常绿树为主, 下层则采用花期长且十里飘香的桂花, 除陶冶情操、增长科学知识外, 还增添了生活乐趣, 裨益身心。此外乔木间断配置海棠、杜鹃、牡丹、菊花这些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传统名花, 起着渲染宗教气氛的作用, 同时也激发了游人的游园兴致。

龙塔公园整体自然式的园路旁还用到了一些观叶植物, 起着调节空气温、湿度, 削弱噪音, 吸附尘埃, 净化空气的作用, 如芭蕉、一品红、金叶侧柏、文竹、八角金盘、红背桂、麻叶绣线菊、美人蕉、吊钟花、鹅掌藤、福禄桐等, 从而使游客在游憩的时候, 避免了因路线过长容易产生单调疲惫感。植物配置时充分结合丛林、登山步道的自然特色, 形成封闭静态的空间, 表现寺庙的神圣气氛。

2.5 乡土植物

结合寺庙景观和原有基址的绿化特点, 将龙塔公园营造成一座大的“生态园”, 利于游园者释放生活压力, 感受寺庙清新脱俗的意境, 同时注重增添绿化效果和乡土树种的运用, 形成绿意盎然的寺庙景观。龙塔公园草坡上随处可见玉簪、美女樱、马蹄金、蒲公英, 山石上攀爬薜荔、叶子花、紫藤、木香等藤本, 山林中隐逸香樟、天竺桂、重阳木、大叶樟、杜英、深山含笑、桢楠、灯台树等植物, 使寺庙公园形成了稳定的绿化景观效果。

3 结语

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 篇9

关键词: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资源分类和评价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在满足于传统的物质消费,而是逐渐向着文化消费的方向转变,旅游作为一种亲近自然的精神享受,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旅游是一种能够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的良好的户外活动,其带来的经济收入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我国,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的增长率是其中最为明显的,尤其是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劣,我国的生态旅游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并将其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特点

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国湖南省,是我国著名的植物景观公园,其占地面积达到了140多公顷,在公园境内,包含有山谷、草原和斜坡以及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能够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源。在公园内,森林的覆盖面积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我国有数的几个森林覆盖率较大的公园之一,在我国具有巨大的绿色旅游优势。除此之外,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还包含多个盆景园,像樱花园、竹园、木兰园、梅园和其他的花卉盆景等,因此,是很多花卉爱好者比较喜爱的旅游胜地。除了一些我国具有的森林植物以外,天际岭森林公园还引进了大量的珍惜森林植物,同时,建立了一个中亚热带的濒危植物保护区,保护着世界上一些面临灭绝的珍惜植物,同时,也为天际岭森林公园带来了巨大的旅游资源优势。另外,植物园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在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生活着大量的国家保护动物,像丹顶鹤、梅花鹿和黄腹角雉等,这些珍惜动物的存在,无形中为天际岭的旅游资源增加了优势。除了这些天然的旅游资源外,天际岭森林公园内还具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设施,像烧烤、跑马、钓鱼等,为游客的旅游放松提供了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同时,这些活动的举办,很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内容

(一)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保护原有森林的人工修复生态型。森林公园中存在的大量的植物景观能够对城市的生存环境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城市更好的改善生存环境。在生态环境中,植物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交换,能够促进生态效益,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效益的好坏同绿色面积的大小具有直接的联系,而绿色面积的大小,则大部分受植物总叶面积的影响,因此,在对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进行绿地覆盖,建造具有更多植物资源的城市公园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绿化面积增加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因此,发展园林城市,是我国未来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措施。森林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改善措施,其中的植物景观能够大大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自然环境。

随着城市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逐渐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园林景观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欢迎。此外,生态园林的也逐渐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资源,其主要是指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界通过自身的修复功能,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生态园林则是根据自然生长规律,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的干扰较少,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同时,结合现有的美学指导,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然后是营造景观植物配置经济性。城市的建设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成,因此,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需要根据节约和稳定发展的理念,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将更多的建设费用,利用到其他的城市建设中去,从而保证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植物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对其进行选择和配置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第一,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尽量选取乡土树种。乡土树种由于常年生长在当地,能够快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提供稳定的景观效果,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和运输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树种的成活率,减少了成本。第二,在选择草坪时,尽量选取地被来代替草坪。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地被同草坪相比较,其养护的费用较低,而且大面积的草坪景观对于当地的生态发展作用远不如地被,因此,在选取植物的搭配时,尽量选取后期管理成本较少的植物,同时,还能提高当地的生态效益。第三,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要注重植物之间的长久生态景观效果。在进行植物的搭配时,需要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结合群落景观的特点,保证生态效益的多样性,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结合自然群落的特点,建造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特点的现代景观模式,避免因植物资源的浪费造成景观出现短效的现象。

(二)体现植物景观融于森林环境观赏性。森林公园是一种独立的公共空间,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郊游和观赏的地点,因此,园内的植物需要根据人们的审美特点,选择能够同当地环境和场地特征相融合的植物,并将其融入到森林环境中,在整体上体现景观的整体一致性。这些特点主要是由植物的观赏性来提供的,因此,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强化,分别是场所的标识、线条得柔化和整体的统一完善。

首先是场所的标识功能。在森林中,人们由于植物的浓密性,很难对方向进行良好的把握,因此,森林公园需要栽植一些特殊的植物来进行方向的指引,利用植物的特殊效果来指引方向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良好的观赏性,并结合一些道路指示牌,吸引游客的视线,从而实现其良好的标识功能。在森林公园中,比较好的标识功能植物有很多,像高大的乔木等,这些植物由于自身的特点,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比较容易记忆,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各种不同的姿态和颜色,通过合理的搭配,使游客产生良好的空间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标识效果。在这些植物中,当地的具有特色的植物也是很好的选择,这些植物能够很好的体现当地的风貌特色。然后是统一完善的功能。植物是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整个公园的整体基调具有统一调控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公园建设完成之后,还可以通过对景观的一些修缮,改变其所在环境的风格,具有统一完善的作用。通过植物的调控作用,能够在建筑物建设完成后,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对建筑物的整体轮廓进行重新塑造,从而将其线条进行弱化,丰富了建筑物的空间层次分配。除此之外,由于植物之间的形态各不相同,能够将景观中的不和谐环境进行美化和修饰,从而保证园内整体景观的和谐之美。最后是线条的柔化功能。为了方便人们在游玩之后拥有一个休息的地点,在森林公园内需要建立一些能够休闲娱乐的场地,像建筑、园林小品等,然后通过植物的流畅性,将建筑物和植物进行完美的搭配,柔化建筑物的线条,缓解由于硬质景观带来的突兀现象,从而将景观和建筑物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形成良好的虚实结合效果,让游客感受到时空和季节的生动变化。

(三)满足游览趋向原始林体验生活的需求性。景观的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服务,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进行景观的设计时,需要将人性化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伴随着景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森林公园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合适的景观空间,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特别是在一些森林公园等公共空间中。在当前的森林公园发展形势下,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享受,实现人文关怀,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了适合不同人的植物空间氛围。

首先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人的生理需求是人类本能的条件反射,因此,其决定因素主要是生理原因。当人们在观赏景观时,影响人们的观赏生理因素的主要是景观的视点和视角等的限制,此外还有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对景观的空间尺度的不同要求,能够使人们在感官上产生一定的舒适感。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时,需要满足人们生理的基本审美要求。然后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类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或者生理上的不同反应,然后,造成不同的行为的产生。因此,在进行景观的设计时,需要根据游客的不同的心理习惯,合理的对景观布局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人们的习惯性心理活动规律,同时,还需要根据人们在欣赏景观时的具体视觉感受,给予游客合适的视觉享受和心理冲击,吸引游客的眼光。人在对环境进行认知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所有感官的感受对其作出最后的总结性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人们的各种心理趋势以及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森林公园建设的开始,就满足人们的追求原始森林的愿望,并在保证园林环境原始的基础上,使游客能够切身参与到森林活动中去,实现景观的游览和体验。最后是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森林公园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尊重人们的行为习惯,合理控制植物景观的空间尺度和大小,并考虑到将植物的姿态和空间分配进行合理的组合,并满足人们的行为要求。在当前的户外活动中,对景观的划分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必要性、社会性和自发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行为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植物景观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创造一种能够进行良好观赏的舒适空间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所需要的合适环境。

总结:综合上述所说,本文对当前森林公园产生的背景以及其建设的意义和功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自身的建设性意见,在我国当前的森林公园建设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我国以及国外森林公园的建设经验,建造能够尽量保持自然原有特点,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充足的精神享受的高质量森林景观。森林公园需要营造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态绿色环境,结合当地的特色生态环境,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雷霄,张谊佳.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方向探析[J].林产工业,2014,41(5):50-51.

浅谈凌河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篇10

关键词:植物,景观营造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园林建设在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方面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园除净化空气、降低嗓音, 改善小环境功能之外, 它在园林艺术中还具有明显的造景功能。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成不仅要遵循科学性, 而且要讲究艺术性, 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自然的园林景观, 实现它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娱乐、享受自然场所。

1 研究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 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现代园林建设中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好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有机的协调, 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 对园林设计的植物造景把握的洽到好处, 园林绿化树种又因有神奇的千姿百态和绚丽的流光溢彩, 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演绎绿色的乐章。

2 植物造景在园林中发挥的功能

植物是园林绿化造景中最重要的因素, 合理的配植园林植物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园林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由于园林植物的形态各异, 颜色多种多样, 生态习性各不相同, 展叶、开花季节不同, 且具有一定的生态保健功能, 通过合理的配植, 借用各种花木的时令及四季景观的变化, 达到四季有景, 衬托主景的艺术效果, 并且可使景观丰富多彩, 展现出旺盛的生机和美感, 体现出设计者的立意要求。

3 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必须从其综合性的功能要求, 从全国的环境质量要求, 从游人活动休憩的要求出发, 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 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的和谐统一, 其指导原则为:

3.1 人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这客观上要求园林师在进行公园营造时, 必须从具有生态园林的思想, 把公园作为一个能为人们提供市区环境良性循环的场所, 作为城市的绿色之“肺”。在植物配植时要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 充分利用绿色植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 调节生态平衡。

3.2 满足人们游憩的需要

综合性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业余时间游憩的要求。在植物营造时, 要使空间有开有合, 种植设计有疏有密。开阔的空间易于人们谈心, 交流以及开展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郁闭的场合则利于人们独处, 静思, 享受工作之余的片刻安宁。

3.3 满足各功能式区的需要

综合性公园一般要分成文化娱乐区, 安静休息区、体育活动区等不同的功能区, 以满足各种年龄层次城市居民的需要。因各地区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各异, 放在植物景观营造时要区别对待, 分别考虑以保证充分发挥各功能为目的, 精心选择一些植物材料, 科学合理地进行配植。

4 滨河公园介绍

河公园依小凌河左岸傍水而生, 是改造滨河带状公园中段生, 1999年破土, 2000年7月竣工。东西长1500延长米, 跨古塔、凌河两个区, 陆地面积11.86公顷, 水域面积100多公顷。园内林荫广场敞怀可容万人。园中共植树1万多株, 草坪3.3万平方米, 栽植花卉、绿篱6万余株, 建设各类景点100多个。

5 凌河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5.1 公园出入口规划与植物景观营造

凌河公园属于规模较小的区级综合性公园, 凌河公园主要入口设置在公园北面, 朝向为流最多的主干道, 入口与一个可集聚大量游人的集散广场相连接, 广场中心设置中央花坛, 夏季鲜花盛开, 使整个广场美观整齐。入口内外有较开阔的空间, 园门建筑采用欧式风格, 比较现代, 高大, 在园门口采用花境, 花钵, 在进入园门的阶梯的斜面上铺设草坪, 在整体配合欧式的风格建筑, 规则整齐, 意在突出园门的商大华丽。

5.2 各功能区规划与植物景观营造

(1) 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是公园的功能区之一, 它使游人通过游玩的方式进行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

凌河公园的文化娱乐区设施主要是露天剧场。位于全园面积最大的广场的中部, 是全园的布局重点, 这里交通便利, 适合将人流量较多的大型娱乐项目安排在此处, 这样可以快速的集散游人。

(2) 观赏游览区

凌河公园中的观赏游览区是全园景色最优美的区域, 此区由叠水爬山廊、双亭、船舫、水榭、山石叠泉等景点组成, 水榭与叠水是此区的主体建筑, 一条长52.5米, 最宽处15.2米, 最窄处4米的带状水池东西而卧, 东临假山, 西连水榭。水池中间一座仿木小桥横穿南北, 小桥流水极为雅致。

(3) 体育运动区

凌河公园的体育运动区设置在公园的次入口处, 该区的植物是以速生, 强健, 落叶晚, 发叶早的落叶阔叶树为主, 树木的叶子以单纯的绿色为主, 没有强烈的反光影响运动者的视线, 该区绿化树种主要有新疆杨、垂柳等。

5.3 园路规划与植物景观营造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承担着引导游人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 一般分为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散步小路三种类型。

(1) 主要道路

凌河公园主路, 沿水面延伸, 主路的宽度在4、5米之间。两旁布置左右对称式行道树, 结合自然式树丛, 树群。主路主要以新疆杨, 银杏, 美国花曲柳列植于两旁, 形成林荫夹道。

由于主路的一侧是水体, 行道树与另一侧的绿化种植相结合, 绿化带是不规划式的灵活种植树, 时而浓密, 时而稀疏, 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2) 次要道路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个分支, 联接主路, 且是各区内的主要道路, 宽度2-3米。次要道路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区, 沿路又有一定的景色可观。

(3) 散步小路

散步小路分布于全园各处, 宽度1.5-2米, 小路两旁的植物景观以接近自然状态, 散步小路是全园风景变化最细腻, 最能体现公园游憩功能的小路。

6 凌河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特色及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 园林设计者结合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的特点, 对凌河公园进行了景观营造。在景观营造上中西式结合, 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 这也是凌河公园突出特色的地方。但在植物配植的选择上我认这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 在植物选择上, 乔灌木树种比较单一, 是园林中一些常用的绿化树种, 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整体效果很好, 但不能引起游人长时间的观赏停留。

其次, 由于植物种类较少, 没有把四季景观表现的淋漓尽致, 引人入胜, 尤其是秋冬两季, 观花观果类植物较少, 园中整体色彩不丰富。

最后, 在各全功能区的植物选择上考虑的欠佳, 尤其在体育运动区中, 不宜栽植杨树、柳树等产生飞絮的植物。

7 结论

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的发展, 和缓和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具重要的意义。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的影响在大体趋势上是有利的。但是, 不应该太过于强调人工环境的营造, 忽视了自然生态景观的特点, 不能充分的表现自然景观, 那么便是曲解了景观营造的真正意义。只有营造出大自然真实的景观, 才能更好实现生态自然, 使人更好的与自然接触, 把文化与景观更好的融合, 也只有这们才能设计也真正的做到“虽由人作, 宛若天开”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何雪松.生态园林建设与设计原则[J].现代园艺, 2014, 06:105.

上一篇:老年人睡眠下一篇:冻结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