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2024-07-21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通用13篇)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篇1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本文通过介绍植物景观的概念,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的关系等浅谈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逐步走向生态设计这一趋势.

作 者:李玢 作者单位: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广西・桂林,541002刊 名:科协论坛(下半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年,卷(期):“”(4)分类号:X22关键词:植物景观 生态设计 城市文化 绿化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篇2

1 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元素,以其独特的生理特性,能够对被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新改造,公园植物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促使公园植物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状态,提高整个公园生态效益的发挥;第二,通过多样化植物景观的塑造,提升公园绿色景观环境品质,丰富整个城市的景观面貌;第三,给市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第四,乡土植物材料的推广应用,能突出体现所处城市植物的自然、人文特色景观;第五,更好地向广大游客讲述植物的生态功能、价值和意义,推动植物生态环保的科普宣传教育。总之,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能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的生态作用,对于公园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植物种植乡土化

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而保留下来的,最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它使用的投资、管理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然更新、养护,所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地方风格。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应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以选择乡土植物为主,提高合理的搭配,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稳定、持久、和谐的植物景观。

2.2 生态效益最大化

公园植物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元素,在提供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在设计中,首先要保护原生态的植物及环境,减少对自然群落的干扰破坏;其次,科学的配置是发挥植物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不但要从美学和造景角度,更要从植物生长的生态位原则与发挥生态效益角度来考虑,合理选择植物品种,科学地设计和搭配,构成一个稳定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景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2.3 植物种类多样化

植物种植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结合外来植物的使用,充分利用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性和变种的筛选与驯化,让地带性植被成为公园绿化的主角,让野生的乔木、灌木、地被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有利于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运转,减少养护成本与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4 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

自然植物群落是对本区域生态适应后形成的,群落稳定并且功能良好,在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中,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遵从生态位原则,合理地进行植物品种选择和结构配置,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丰富物种的自我维持的绿地系统,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2.5 体现城市植物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

乡土植物既体现了地域的自然风情,也是当地一项重要的文化特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乡的植物景观是独具特色的、永远的记忆。有鉴于此,目前在城市公园植物设计中,都有意识地大量启用乡土植物,并与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等融合在一起,构筑具有区域自然特色和城市个性文化的绿色景观,丰富和提升生态绿化的内涵和功能,提高公园绿化品味[3]。

2.6 植物种植养护管理减量化

公园植物景观应树立自然、大气、简朴、节约的生态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资源,形成资金资源投入和良好环境产出之间比值的最大化,尽量避免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通过合理的植物种植设计以及新技术的使用等方法,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自然能动性,达到节约能源和减少资源耗费的目的。

3 柳侯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营建方案

3.1 建设的意义

柳侯公园位于广西柳州市中心,是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始建于1906年,公园现已发展成占地15.5 hm2的综合性文化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公园分为南、北、中3个区,南部为文化古迹区,中部为文娱活动区,北部为花卉盆景园(见图1),公园自然植被环境基础好,对柳州市中心区域环境的改善有很大作用。

柳州是一座老牌工业城市,污染较严重,植物对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尤为突出。在柳侯公园中建设植物生态景观,有利于加强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柳州市中心的环境质量,向广大游客传达植物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意义。

图片来自旅游联盟广西柳州旅游资讯中心:http://www.tourunion.com/info/htm/5938.htm,2013-01-30。 The figure from travel league information center of Liuzhou city of Guagnxi,http://www.tourunion,com/info/htm/5938.htm,2013,1,30.

3.2 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3.2.1 营造小范围的热带植物特殊景观

柳州地处热带及亚热带交界的地理位置,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特性,目前在露地条件下,柳侯公园中生长着一定数量的热带植物景观,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体现柳州的地域性植物特征。

(1)目前公园已有的热带植物景观。

盆景园的黄葛榕抱苦楝、小草坪西的榕树抱槐树,是公园已形成的绞杀植物景观;能形成独木成林的植物有榕树、垂叶榕和黄葛榕等;板状根植物有大型榕树和垂叶榕等;老茎生花、结果的植物有笔管榕和聚果榕,空中花园植物有巢蕨和肾蕨等[4]。

(2)通过人工引根、靠接等方法,促进热带植物景观的形成。

在原有植物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人工引根和靠接等方法,可大大缩短自然条件下景观形成的时间,促进热带植物景观的形成。景观1:根据小叶榕气生根发达的特征,结合柳州奇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公园长势好的小叶榕旁设置奇石,并人为将小叶榕的气生根引导到石头上生长发育,制造出树抱石的原始森林景观。景观2:对公园内现有榕属植物,如榕树和黄葛榕,选择气生根发达的植株,从主干上采取人工引根下地的方法,或者缠靠在板根上的方法,形成独木成林和板状根的景观。景观3:对公园内现有的在高大树上附生的榕属植物,适当选择,采取人工引根的方法,形成榕抱树的绞杀现象。景观4:在园内选取五六株种植距离近、长势良好、气生根发达的小叶榕,人工引根下地,让树与树之间枝条靠接,组成一个多树成林的景现。

在这一系列景观的树下,种植各种半耐荫的花灌木、地被、藤本植物,又将藤本植物引到树干、根茎上,营造一个小范围的板根、茎花、藤缠树的热带自然生态林[5]。

(3)建立热带植物景观解说系统。

在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的热带植物景观旁,设立文字和图片结合的说明牌或者电子触摸屏,说明自然界中这些热带植物景观的成因和效果以及植物生长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3.2.2 注重市树市花的应用,营造地域性植物景观

市树市花是适应当地气候及地理条件并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柳州市树为小叶榕和柳树,市花为杜鹃、三角梅,它们体现柳州人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在公园绿化中应用市树市花可体现独特的地域风貌。

(1)地域性植物文化景观的保留和再现。

在柳州,一些与柳宗元有关的植物已形成特定的柳州文化。例如:柳宗元在《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写到:“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描绘了柳州榕树的景观特色。在公园盆景园内已形成榕抱树绞杀景观的黄葛榕,由于盘根错节,苍劲古朴,柳州人一直把它当作柳宗元时代的千年古树来供赏,并重点保护此树。又如:在柳州有“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千古佳话,而且柳州、柳江、柳树、柳宗元,都姓“柳”,市民一直对柳树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在柳侯公园中,柳树以及叶子在农历二月间全部落尽的有黄葛榕、笔管榕等植物有相当数量,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延续和发展了柳宗元诗句中的意境,继承和宏扬柳州古老、自然的植物文化。

(2)以小叶榕等榕属、柳树、杜鹃、三角梅等为主的乡土树种的大量运用。

柳州可利用的榕属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公园中榕属植物有小叶榕、黄葛榕、笔管榕、橡胶榕、斜叶榕、钝叶榕、地瓜榕等,杜鹃、三角梅等适合在林缘、溪边、石旁等处栽植,在公园的绿化中,有意识地加强小叶榕等榕属植物、柳树、杜鹃、三角梅等为主的乡土植物的种植,营造浓郁的地域植物特色,让更多的游人知晓柳州的市树市花及其寓意内涵,激励更多的市民热爱自己的城市。

3.2.3 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拟选址在公园花圃后面的坡地上,目前这里种植的植物主要有:小叶榕、天竺桂、朴树、柳树、红花羊蹄甲、木棉、桂花、山茶、白兰、蒲桃、蒲葵、鱼尾葵、鸡血藤、南天竹、杜鹃、石蒜和海芋等。在植物群落的建设中,在加强对原生态植被保护的同时,增加乡土植物品种,如:小叶榕、苦楝、花榈木和洋紫荆等乔木、当地野生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冬青、络石、马蹄金、弓果黍和假俭草等,营造一个近自然的、多样化的植物群落。

3.2.4 植物生态作用的展示

为了让游客更真切实在地体会到不同植物群落在空气净化和增湿降温等方面的生态作用,拟在公园的不同区域,选择3组场地作对比试验。

所选择的3个试验场地分别是:第一个是在公园正门处,距离城市主干道约10 m。第二个是在公园内思柳轩旁边的广场空间中,这里的植物以单一的、高大的樟树为主,距离城市主干道约80 m。第三个是在公园花圃后面的坡地上,这里植被生长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品种丰富,距离城市主干道约200 m。

在这3个场地,分别放置有空气温湿度测定计、负离子检测仪和PM2.5的自动监测仪等,测量不同植物环境中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PM2.5的含量等,每组场地中配备相应的电子显示仪器,每4 h就会自动显示相关测量数据,并且游客在3处场地,用电子屏幕可以同时看到3个试验场地的不同测量数据。

通过3个场地测量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看出,3个场地中,对于植物的降温增湿、净化空气中的生态作用是依次加强。在这里,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让游人真切地体会到:不同植物群落在降温增湿和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不同生态作用,相对单一的植物空间来说,近自然植物群落效果更为显著,可见丰富度、优势度越高的群落改善小环境温湿度等的生态功能就越高。

3.2.5 完善公园植物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教育功能

公园内的主要植物都要挂上铭牌,牌上注明植物名称、主要生态习性和价值等信息,在园内游人密集的地方,以科普展板、橱窗或电子展示窗等图文并茂的多种形式介绍植物学的相关知识,让游客在认识、欣赏各种奇花异木的同时,了解植物的名称和用途、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人们对于植物的热爱、对植物维持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人们生态环保的意识。

植物不仅能形成优美的景观,更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肺、城市中公众活动的场所,在其建设中,通过植物生态景观的营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公园植物生态作用的发挥,解决城市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让游人在欣赏优美景观的同时,了解植物对于人居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激发人们热爱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摘要:公园植物作为所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其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能更好地发挥公园植物的生态作用,对公园生态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柳州市柳侯公园为例,提出了在公园中植物生态景观营建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柳侯公园

参考文献

[1]秦春林.对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J].北方园艺,2011(24):127-129.

[2]舒怡达.关于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1(9):74-75.

[3]欧阳育林.把森林引入城市——构建城市近自然生态植物群落[J].中国建设信息,2007(2):44-45.

[4]王小斌,丰晓春.在柳侯公园营造热带植物景观的建议[J].中国园林,2001(3):82-83.

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前言: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反映了人们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注与向往。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剧,给人们居住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在大量的建筑物不断地建造,却忽略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这直接影响到了居住人民的身体健康。国家提出了建设环保型社会的倡议以来,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则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生态公园其实就是要时刻体现出生态学的理念,建立一个纯自然的森林体系,能够真正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很多人都认为公园设计不过是城市的装饰物罢了,其实公园的植物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公园的建设,将是有效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带给人们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唯一途径。因此,做好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将对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概述与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

1.1了解下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内涵

城市生态公园与普通的公园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创造出有独特个性的生态化环境。而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就是以互惠共生、相互竞争等生态原理作为理论指导,来综合考虑各种植被的搭配,尽量保持原有场地的自然条件不被破坏,如植被群落、自然土壤的性质等,并选择适合当地生存环境的本土植物,来建设复合多样的植物群落。另外,因为每种植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植物的生长形态、生活习性等,设计者就需要很据每种植物的特性,通过合理的搭配将各自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在搭配模式合理的前提下,更应注重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此建立起能长期维持生态平衡的城市公园的景观系统。

1.2浅析下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几种结构

在以往的城市公园植物设计的时候,多是按照观赏性质、气候特点、植物类别进行分类的,而本文的研究方向会将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分为以下几种结构:原生植物景观、人工植物景观、自然恢复景观三种。首先来了解下原生植物景观,从字面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所选的植物多为当地的原有植物,这些植物的特点就是较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且成本造价比较低,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当地植物设计出的景观。其次是人工植物景观,它是指建设在城市区绿化面积内,通过后期移植、人工搭配所形成的景观。最后自然恢复景观,是指在原有景观植物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进行完善补充,来打造更丰富的植物群落。总而言之,无论是那种设计方案,最终的目的就是来改善城市人们的生活环境,并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1.3 探究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意义

上文中已经提到,随着环境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峻,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了。由此可见建设生态公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然的需求。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生理特性,它们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所以在建设城市公园时,设计师会有意识的引进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其作用首先就是为了使公园植物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程度,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就是通过对整个植物景观进行改造,来改善和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们在工作之余,真正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总而言之,一个好的植物设计不仅能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化境,还能恢复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最终形成固定的植被模式。

2.解析下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2.1 遵循并贯彻“生态”的理念,注重还原大自然的真实情景

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生态”这一个概念,要合理的选择植物品种,运用不同的设计搭配手法,尽可能的体现植物的“绿意”。同时还要结合现在的科学技术,将植物及大自然的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实的体现出生态一体的意义。现在的城市居民厌倦了高楼大厦,他们渴望身边充满绿意。所以设计者应充分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进去,来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生态公园。

2.2 设计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文化及特色打造独特的景观风格

我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城市生态公园并没有统一的类型。所以,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设计者要考虑到当地的地方文化及特色,如北京的胡同文化、陕西的民歌等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设计出不同的风格,才能吸引当地人民。其次,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及气候条件选择本土树种,保证成活率的同时也能形成当地特色的植被景观。最后,科学合理的引进外来树种,两者相互搭配以丰富当地的植物群落。

2.3应用新技术护理生态公园的植物,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设计生态公园时,应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概念。例如,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还要体现出自然、节约的生态理念,尤其是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要本着“低成本、免维护”的原则,结合灌溉、施肥等高科技技术,来有效的节约成本和资源。形成节约和环境效果双赢利的局面。

3.小议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的方法

3.1融合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出独具个性的本土自然景观

怎样才能够设计出大自然的植物景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生态公园的植物必须是多种多样的。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以本土植物为主,然后根据设计的需要,适当地引进外来的植物,这样才能满足大自然植物群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需求。还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注重地带性植物生态性和变种的筛选与驯化的工作,这将大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其次,自然植物群落有稳定性的特征,在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合理的搭配。因此,一定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充分的了解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系统地规划植物种类的选择及配置。只有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植物群落才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也更能符合大自然植物群落共性和个性的特点。

3.2将生态景观的所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景观植物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栽植,需要结合其它元素,如整体建筑风格,周围环境、地形标高、硬质铺装、当地资源优势等等,打造出相互配套的并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系统,因为建筑本身展现的是刚性,而植物展示的是柔性,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环境变得更为和谐。具体操作方法是设计师要根据总体建筑风格搭配本土的苗木形成基本种植模式,个别节点处添加外来品种或者造型独特的苗木形成个性种植区域。总而言之就是应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包括植物本身的姿态、色彩、味道等打造出美丽的生态景观,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的生态美。

4.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是未来的主要发展需求和必然趋势。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调节城市生态系统。未来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应该有意识的以“生态”为指导原则,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共赢美好绿色未来”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鲁菁.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9

[2] 李峰.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研究[D]. 安徽农业大学 2010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篇4

2.2层次分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景观配置单调的`情况,需要运用相应的绿草、花卉以及乔木等不同的植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做到多层次艺术搭配,从而使得层次以及色彩更加丰富鲜明。

2.3注重季节性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园林植物配置的单调性[3],同时还需要注意景观的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景观能够显示出不同的自然风光,引导人类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3 总结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分析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另一方面探究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通过分析明确,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以及城市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例如统一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等,同时还需要选择正确的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生态型园林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静,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9)

2.谢红霞.关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意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篇5

花镜设计主要是指利用观花的地被植物,种植在灌木丛、树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和建筑物前,经过精心设计以及自然的生长规律形成自然美丽的花镜群落,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这种地被植物的设计可以使原来相对单调、空旷的绿地变得五彩缤纷,和周围的景观协调地融合在一起。花镜设计中要尽量选择花期不一致的地被植物,以便在不同季节都能有花开放,给园林景观增添色彩。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地被植物的色彩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要保证协调一致。

4.2矮生灌木、草地等地被植物景观

矮生灌木具有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异、季相变化丰富的特点可以用于增加园林景观层次、丰富园林景观,是植物群落中不可缺少的类型。在矮生灌木地被景观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配置效果,既能增添和影响整个绿地的空间变化,满足植物造景需要,又能有效地覆盖地面、增加绿量的效果。而且矮生灌木地被植物可以进行大面积栽植,丛生性强、枝叶茂密、铺地速度快,能快速覆盖地面,形成群体的观赏效果。

4.3树旁地被植物景观

在树木旁边使用一些适宜地被植物,可以与树木形成统一的景观,使园林景观整体效果更加活泼,轻盈。这种地被植物不仅能够覆盖地表面的光秃,自然衔接道路,还能增添许多明亮的色彩,使路人感到清新和谐。在一些自然生长的植物中,喜阴性地被植物还能弥补光线不充足带来的缺陷。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地被植物由于其多方面的优势,将成为城市园林景观未来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被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地域的环境特色,综合考虑科学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以及艺术性原则,结合现代精神,合理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高质量城市园林景观。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为创造出景色优美、健康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厚高.地被植物景观[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2]玛莎.北京城市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3]盘璇.对景观设计中的地被植物配置探讨[J].广东科技,2008(9).

★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论文

★ 论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细读的运用

★ 包装设计中设计管理运用分析论文

★ 城市园林求职简历

★ 花卉词汇

★ 花卉策划书

★ 儿童文学中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运用论文

★ 生态城市创立中环境工程的运用论文

★ 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篇6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关键,在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必须保证场地选择的适宜性,尽量利用并保护原土地资源。例如,在我国北方某城市园林建设中,工作人员在场地选择时运用低碳理念,采取如下措施:保护场地中土壤的营养,在具体设计中,工作人员遵循“保护土壤自然属性,增加绿植覆盖率”的原则,在绿植种植时选择表层土,其主要集中在自然土壤上部15~25cm位置。工作人员先将表层土转移进行集中保护,带到完工后再进行表层土覆盖,并且尽量避免挤压土壤的团粒结构,如果出现挤压破坏情况,则必须通过翻耕等措施对其进行恢复。同时,在绿植生长中,必然会出现杂草,如不进行有效处理,杂草会与绿植争抢养料,进而影响绿植生长,基于此工作人员在考虑清除彻底性和农药残留影响等因素后,采取了地膜包裹杂草的方式,通过太阳照射提升温度,进而达到灼杀杂草的效果,并且工作人员将除掉的杂草当作肥料使用,增加了绿植的养分。此外,工作人员考虑到园林绿地分散且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场地处理时注重利用空间,以此提高绿地的使用率。比如,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在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屋顶绿化工程,实现了园林绿化的协调性。

3.2渗透低碳理念,保证植物选材的科学性

园林植物结构体系对低碳排和高碳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植物选材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固碳效应,进而选择恰当的植物类型。例如,在我国南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遵循低碳理念,采取如下措施:(1)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该地区的乡土树种以红毛山楠、单性木兰、假苹婆为主,工作人员依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总体要求,在植物品种选择方面以上述树种为主,有效降低了运输、栽植和维护中的碳排放;(2)注重植物生长速度的搭配。在具体设计中,选择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搭配方式,工作人员将香樟与蒲葵搭配种植,在避免出现大面积枯林的同时,保证碳汇效益的最优化;(3)注重植物的树形大小。在植物搭配过程中,树形大小起到了关键作用,必须保证搭配的合理性,以此呈现显著的层次效果。比如,在乔木和灌木种植中,工作人员结合二者的不同优势,在比例和数量方面进行协调,以此保证空间层次的丰富性,进而以此为标准开展具体的植物选材工作。

3.3应用低碳理念,保证植物配置的合理性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应用低碳理念,必须充分考虑植物的形式与结构,其中树木的群落类型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植物。例如,在某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在设计中对配置关系与绿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综合比较选择自然式的配置方式,由于自然式配置具有较小的郁闭度,进而能够保证生态效应最优化。比如,在自然式草坪配置中,工作人员注重主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选择树丛作为主景配置,以水杉、圆柏等树种为宜,并且为了保证主景的协调性,在配置中选择单一树种,每株之间设计差异间距,且植株体量也具有差异性,以此呈现疏密有致,统一却不呆滞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考虑到林冠层次和林分类型与绿量的关系,尽量保证林分类型和林冠层次的丰富性,比如,在本次园林设计中主要按照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小灌木→宿根花卉的层次进行配置,并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进行搭配,进而达到最大的绿量和生态效益。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使景观环境贴近自然,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运用低碳理念的同时,对经济性投入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自然与城市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植物设计中的运用,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苏志国.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4).

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 篇7

国家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就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 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促使我国对矿产的需求量不断上涨。矿产资源的急速开发, 为植物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矿区的开发, 对土地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开发矿产资源, 本身就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因此对土地也有着大量的破坏。其次, 开发矿产资源之后的土地由于受尾矿坝、倾卸固体废石和地面塌陷等问题影响而使土地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 并且在矿产开发过程中, 大量的粉尘与有毒物质沉积于地表, 改变了地质的结构, 使植物景观等生态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甚至水土流失等恶性灾害, 导致生态建设难以恢复[1]。由此可见, 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更为矿区的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更容易因此而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因此, 做好矿区植物景观生态建设, 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

2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理念

矿区不同于其他的一般地区, 前文阐述过矿区的地质特点, 因此矿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也应根据矿区的实际条件来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一般分为化工矿山、有色金属矿山、煤矸石山和煤粉灰堆场等, 植物的生态建设要以绿化造林为主, 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矿区的污染, 以此来执行服务于环境的生态建设。在矿区进行生态建设的每一步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保障, 具有高投入的特点, 并且对植物的维护力度也要加强, 因为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有着极高的回报率[2]。以山西省为例, 曾经在矿区种植了大量的乔木和灌木, 并撒播草本植物, 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0%, 到了后期, 整个矿区的植被覆盖率超过半数, 并逐渐开始有了动物的出现, 一座废弃的矿山变成了一座活山, 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规划

首先, 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同时考虑到生态建设的功能。要以改善环境和重塑自然景观为主, 并同时做好原有植被的保护, 将植物品种的生态功能最大化发挥。

其次, 在对矿区进行植物景观综合治理的规划中, 要结合矿区的实际气候特点来进行, 做到因地制宜地构筑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生态系统, 以恢复土地的结构, 促进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良性发展, 减少水土流失。

最后,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矿区各景观区域之间的关系, 并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矿区植物景观的信息化建设和有序化管理。

矿区植物景观生态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植物的选择。矿产开发地区一般以山区居多, 春季常见大风和沙尘天气, 因此应考虑选择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树种, 有利于防风和防尘, 并且常绿的植物景观更能增强视觉冲击力。常绿植物与其他植物的比例以4:6为宜。其次要选择适合在当地过冬的树种和展叶期较早的树种。最后一点就是尽可能根据矿区的地理位置选择本土的植物, 也可以少量搭配经过改良的外来树种, 以丰富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矿区的地理环境和周边环境较差, 并且空气污染严重、土质贫瘠呈弱碱性, 因此要选择耐碱、抗性强的植物品种。在进行矿区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时, 也可以利用植物的群落关系, 使之能够相互创造更为适应的生存环境, 此时就需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进行植物的选择。

4结语

综上所述, 社会的工业化进程, 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人类的发展, 不能仅仅依靠经济的建设, 更要注重对大自然的保护。矿区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 因此, 做好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工作更为重要。本文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生态的现状, 并提出合理的矿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做好矿区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建设, 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也逐渐加大, 造成了我国矿区的植物景观等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加快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文明建设, 已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加强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 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共同进步, 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和谐和统一。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建设, 不仅能够维持稳定的生态平衡, 更能够使矿区具有具体的利用方式和体现一定水平的生产力。基于此, 本文将对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矿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 黄锵杰.煤炭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探讨[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2 (4)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 篇8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意义;原则;策略

一、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意义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突出园林设计的生态特征,在设计中应遵循减少使用建筑材料的原则,以植物配置为主要方法搭配园林景观,最大程度保持景观的生态特征,因此植物的配置对园林的生态设计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第一,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满足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对空间构造材料需要,通过不同植物搭配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构图生态化,减少常规建筑材料使用率,提高园林生态水平。

第二,在生态园林空间构造中大量使用植物配置能够涵养园林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园林设计的生态意义

第三,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能够优化园林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植物自身生长季节周期变化,使园林景观随季节更替表现出动态变化,极大地展现园林景观中的植被多样性,体现园林生态设计的特点,第四,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提高不同种类植物间的交互性,通过充分利用不同植物自身生长特性进行植物配置有机组合,能够完善园林植被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有害化学制剂的使用量,提高园林的整体绿色生态环境,最大程度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

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 协调、统一原则。

由于植物品种不同,其颜色、形态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合理搭配植物线条、形态以及颜色,既要和谐统一,又要生动活泼,避免变化过多使得整体园林杂乱无章,同时也避免过于单调而使得整体园林呆板,应当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以全面展示园林结构的多样性。

2. 均衡原则。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不同植物的姿态相差甚远,而植物枝叶发育情况与生态态势不同,给人们的感觉也各不相同,如有的植物颜色较浅、体积较小、枝叶稀疏,则会给人一种单间轻盈的感觉,反之则会给人一种深沉、厚重感。所以这就要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遵循均衡原则,正确掌握各类植物的姿态、属性,结合人们对于植物配置美的需求,并采用预见性的眼光来配置植物群落季节性景观与动态变化景观,以保证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稳定性与观赏性。

3. 生态性原则。

植物种类不同,其生态作用也各不相同,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将植物的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在充分利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也要避免植物物种间的竞争,从而构建起一个生态功能完善、结构科学、相对稳定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系统。

三、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策略

1. 以季节性为参考配置植物种类。

不同植物种类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季节性特征,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植物四季更替的变化,还应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设计中以季节性为参考,遵循“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原则来合理配置植物种类,让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四季都具有特殊的景致,避免园林植物过于雷同、单调的情况出现。首先,应全面挖掘植物季节性变化的特征,合理配置各类植物,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观赏效果。如,在选择树种时,可以合理搭配早春开花的丁香、桃花、迎春,晚春开花的玫瑰、蔷薇,夏季开花的紫薇、木槿、秋天观果的山体红、海棠,观叶的银杏、枫叶以及冬季的龙柏、油松等,通过合理运用各类植物季节性变化的特征,来构建起一个春天开花不同时,夏季郁葱不单调的园林景观,让整体园林植物配置效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自然特征。此外,还应将地方气候环境的变化考虑在内。因为随着季节变化,阳光照射时间与强度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将常绿植物比例控制在30%左右,且合理搭配灌木、乔木、草坪、落叶树等,避免园林景观过于单调。

2. 合理配置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

在城市生态型园林设计中,应当合理配置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通过将淡雅的绿叶与鲜艳的花朵相搭配,能够延长人们的观赏时间,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让人们能够在欣赏美丽鲜花的同时,也能观赏到淡雅的绿叶。如,在进行花木配置时,可选择对比度较强、颜色鲜艳的植物,如红枫、红叶李等紫红叶色的植物,以及到秋天会变黄叶的银杏、变红叶的槭树类等,这些植物都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不但有效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而且还能有效延长观赏期。此外,梧桐、柳树、香樟、草皮等四季常绿的植物也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选择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植物来配合,以提高景观观赏性。

3. 重视园林植物层次化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重视园林植物层次化的配置,通过色彩搭配、植物分层配置等方式来提高园林景观的层次性,避免出现景观单调的现象。如,可多层设置灌木、乔木、地被、花卉等植物;分层配置不同花期、花色的植物,以增加植物景观的色彩,延长园林景观的观赏期。此外,前景树应低于背景树,且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为最佳。或是将具有较大色度与色调差异的前景植物与背景植物相配合,以加强衬托。

4. 突出本地特色。

由于每座城市的规模、发展、自然资源以及文化底蕴都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应当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因地制度,突出地方特色。因此,应尽可能选用本土植物进行造景。因为本土植物在当地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物种进化与自然选择,能够高度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在植物配置中选择本土植物造景还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降低园林景观维护与管理的成本。此外,采用乡土植物配置能够形成当地特有的园林景观与植物群落,有利于乡土文化特色园林景观的形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做好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广大设计单位应采取较为有效的策略将此项工作做好。为此,上文在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基础上探究出了一些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策略,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爽.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5):129-129.

[2] 王颖.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10).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篇9

3.1.1河流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协调的原则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中,为了保证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设计时通常会考虑到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当然,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在尊重河流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充分拓展城市河流景观的各种生态功能,注重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使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更好的提高城市的服务质量。

3.1.2河流景观与生态的同步原则城市的发展中对于城市河流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人民回归自然的需求,因此在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表现出其开放性、美观性以及舒适性的原则,结合河流生自然态系统,在保障自然为主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实现河流景观与生态同步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的同时,还要保护河流物种的多样性,实现生态河流的课持续发展性。

3.1.3文化传承的设计原则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流,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特殊的文化和景观,因此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保留城市河流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让文化能继续传承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河流景观,并且结合河流生态的多项功能,以及自然的景观和人文的景观元素,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上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3.2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

3.2.1河道的景观设计方法城市的河道一般处于城市人民居住的社区、商业以及文化娱乐等特俗地段的位置,这些地方建筑物集中,交通也比较密集,因此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上不能过于的蜿蜒,不过在解除河道瓶颈的基础上能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还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好原来废弃的河道[3]。为了满足河道泄洪的需求,对于复杂的河道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保持河流的通畅,也可适当的放弃河流的休息空间来加宽河道的宽度。在河道的底部和两边要尽量的避免硬质水泥的铺设,让其保留原有的土质能有利于河内生物的生存,还能让河流的自然渗透的水资源,弥补城市地下供水不足的情况。

3.2.2河岸的景观设计方法对于河岸的景观设计,应该尊重河岸水的自然属性情况。河岸上的自然空间是河流与河滩衔接的地方,也是河流生态景观的主要地点。现代城市中关于河岸的设计多半都是使用的混凝土设计的直岸,周围的植被非常简单,这样的设计并不能达到河岸生态景观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河岸的景观设计上,应该使用的是软式的河岸而不是用钢筋混凝的硬式河岸,这样既可以防止河水对河岸的破坏,还有利于周围生物的生长,河岸应仿造自然的河岸,边坡进行放缓,而不是做成垂直式的河岸,这样能有效增加河岸的生机。对于河岸周边的绿化,可以优先采用藤蔓式的植物,并且根据不同水位在河岸周围配备不同季节的植物,为河流的水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条件。

3.2.3河滩的景观设计方法河滩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空间,它是河道的边缘,也是城市在建设时的重要地方,为方面人们的游玩,一般会在在河滩上设计一些平台等,方便人们在河滩游玩时更接近河水。对于河滩的景观设计应该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并在周围的设计上布置一切相应的树群,让人们在即使身处城市中心也能体会大自然的魅力。河滩的周围的绿化建设,不仅能建设优美的绿化环境,夏天的时候能通风庇荫,冬天还能防风。当然,在河滩的设计上还要保证河流内生物的稳定生存,以及物种之间的各种生态间的关系特征,并能与自然的河流形成生态系统的网络化,这种设计既能满足河岸景观设计的优美性,还能维护河流中物种的多样性。

4结束语

河流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进行设计时,首先应该是以工程技术为依靠,表现出河流的景观艺术,技术和艺术的相互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河流景观设计,而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为城市创造出了优美绿化的社会环境,并且维持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加快了我国对于城市河流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积极推动了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规划工作,为身处城市中心的人民营造了一个更健康绿化的河流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宏.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2]汪娟.浅析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

[3]田飞.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4]苏娜;张德顺;韩永军;;城市受损水体的生态修复及其对水景观营造的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城市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 篇10

钱学森曾说过:“山水园林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在文化社会空间环境中,倡导文明建设,文化休闲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在数量上得到迅速提升。城市文化空间的景观设计将现代休闲与历史文化精神相互融合,体现出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一 城市文化空间内涵

城市文化是文化社会空间的延伸,具有文化娱乐休闲的性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发展中将现代休闲与历史文化精神进行融合,既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又展现包容了社会和谐风貌。现代城市通过各种休闲设施来缓解市民的工作压力,提升生活质量。一方面反映出城市生活浪漫和多姿多彩的情调、折射城市管理系统有序规范的精致生活的城市理念;另一方面使传统特色的景观、自然风貌折射出人文精神的人居环境。

城市文化空间是指人们感知和体验城市文化的各种场所,承载的是多种多样并不断变化的城市多元文化类别。从狭义上讲,城市文化空间是指能够承载城市传统文化的空间,包含有物质文化遗存、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等。也叫文化空间环境,这种环境一旦失去传统文化的活力,就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标本。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来说,文化空间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首要内容。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历史性城市已经或者正在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划定了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城市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有效的工作,但文化城市的建设更需要整体系统的文化空间的梳理和塑造。我们也还看到一些城市在改造和建设中破坏了历史文化环境,因此,挖掘城市历史信息、整理城市历史格局、并与城市当代空间叠合,是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前提。

二 城市文化空间的传承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空间环境中,偶尔瞥见的一墙、一砖、一瓦,都会勾起对于城市过去的遥想。城市承载着地域文化,通过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地域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的文化内涵、人文风情、历史变迁。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看,城市环境的更新向来就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城市空间的拓展相伴随。一个城市在开辟新区的同时,也要保护老城区,逐步区拉开整个城市的布局,这也是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国有许多城市也在鼓励划分出历史性区域,对历史性的旧建筑物进行

整修,改造为休闲和娱乐性的空间环境,使城市的历史风貌区重新变得更有活力。但是在上个世纪下半叶,中国城市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造,一些极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城遭到破坏。大众的城市记忆往往是通过城市中遗留下来的物质空间和历史遗迹来延续。城墙作为中国历史城市常见的格局构成要素曾经普遍存在,但如今大部分已经灭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高楼。承载市民传统生活的古街巷,在现代交通的压力下被加宽取直,失去了体现传统生活的空间尺度。历史悠久的城市一般都有丰富的地下文物埋藏,但在城市开发的热潮中,许多被发现的重要地下遗迹被隐瞒、破坏。人们的城市记忆发生断裂,传统文化空间被特定时期的城市建设侵吞,完整的文化空间被碎片化、甚至完全消失,现代生活的繁荣表象掩盖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失落。随着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竞争力要素地位的提高,我国近年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逐渐从文物个体的保护转向整体性、多层次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通过整合城市历史文化遗迹和城市公共空间,使得城市历史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得以传递。

三 景观设计中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空间在视觉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文化景观上,是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通道。在城市文化景观设计中更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其作法就经常表现为把一些遗产通过建设绿色通道连接起来。借鉴遗产廊道理念,整合乡土文化景观资源,建立集生态和文化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教育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区域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以遗产休闲活动为出发点。基本理论服务于一种新型休闲方式的生态基础设施,这便是以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休闲活动为核心内容的休闲方式。把文化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一起被通过连续的廊道连接和保护起来,进行整体性的解说和展示,也就意味着游憩、生态和文化保护等多目标的结合。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城市的文化景观一直是设计界瞩目的话题。这是源于设计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造物中,并通过造物具体设计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载体。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某种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也可以说是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从文化的传统中找到创造的依据。也是设计者关心城市文化的动机所在。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篇11

摘要:随着植物科学的完善,人们对园林植物的认知越发清晰,园林植物对城市的绿化作用也越加明显,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观念的增长,使得传统的园林植物种植已经不能满足现人们的眼光,缺乏艺术气息,“植物造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植物造景的根本其实就是植物景观的搭配,这也是营造艺术贴近自然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应用

一、公园园林植物造景的理念

在公园园林植物营造景观时,多数以本土植物为主,外地珍贵驯化后的品种作为辅助。因本土植物经过长期的生长,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土质等,在适应性和抗性上特别高,非常容易存活,而且不会经常发生病虫害等。而相比本土植物,外地珍贵驯化后的品种,在上述的特点中明显不如本土植物,所以用以辅助园林植物的造景,既可以观赏枝叶,又可以观赏树干。

在城市公园植物造景中,不顾植物的生长习性,胡乱种植,只为美观效果提高,经常会发生植物不适应气候,或与其他植物发生冲突,进而导致植物死亡的现象,这对日后植物的养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浪费资金。在植物造景中,应该考虑需种植的植物生长习性,以及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等因素,并且尽可能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既要注意乔木和灌木以及植被的搭配,还要形成层次感和多样性,但不能只图美观,而至植物与死地,这违背了生态法则,因此植物造景中生态原则是其核心所在。

二、公园园林植物造景在城市中的应用

(一)提高景观效益

现在我国的城市中,大多都是高楼林立、道路错综复杂、桥梁数不胜数,而这些景象使得人们远离了自然,并且过单调。而园林植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拥有着自然的特性美,通过运用艺术手法,將植物造景,使得植物的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形成让人流连往返的自然景观。而在城市中将公园绿地点缀在高楼、道路以及桥梁附近,就可以使得建筑等设施拥有了生命一般活了过来,丰富了城市的景观,使得其更加的多彩。而植物随着四季变化,在色彩和形态上都会发生变化,更使得其成为了城市环境中独特的风景,凭空增加了城市的美观和其魅力。

(二)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性极高的风景

红花还需绿叶配,往往公园中单独种植的树木,都会因为附近的植物,使得单独种植的树木格外引人注意,例如白杨树其主干笔直,将其单独种植,附近配以松树,因松树多显得曲虬苍劲,会让人感觉白杨树有一种气宇轩昂的气势。而这些单独种植的树木往往成为了,园林景观中的主体的一部分。

(三)利用园林植物衬托公园建筑

植物的枝叶可以呈现一种不规则的自然曲线。在园林造景中经常会利用其枝叶的特点,衬托出人工塑造的如假山、雕像等基础设施,例如种植常绿树作为雕像的衬托物,通过色彩的衬托,强调该地域的空间,让人们对该低于的雕像印象极其深刻。体型较大并且给人庄严的感觉的建筑物附近,通常选用高干粗枝的树种,显得该建筑物更加的严肃。

三、植物造景在城市园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植物造景毕竟在国内,出现以及发展的时间过短,一些植物造景在园林应用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例如色彩的搭配、形式与功能的不统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日后园林植物造景长期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植物色彩搭配的问题

在植物造景时,往往会忽视季节变化所带来的植物色相的变化,甚至有些城市中的公园,在树木的选择上,将常绿树作为主体,过分的强调“四季长春”,这就使得该公园缺乏了季节性的美感,色彩过于单调,显得极不协调。总的来讲,植物的搭配千篇一律,显得极为呆板,没有色彩的对比,并且在层次感上太差,最终导致公园无法体现出其独特的观赏效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个性”。

(二)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问题

上文提出过,不能只是注重,绿化的美观效果,而忽略植物所需求的生长环境,而这说白了就是植物形式与功能的不统一,大多数公园植物造景时,只注重形式,也就是观赏效果,却忽略了植物的功能问题,例如在公园中种植大面积的观赏草坪,这回事的植物难以发挥其应用的生态效应,还会造成管理养护的不便,增加了投入的资金,最重要的是不方便游人的活动以及休息。举例说明,有一种植物叫做蓝桉,该植物在生长时,不允许旁边存在任何植物,这就需要在植物造景的时候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不能因为美观,使得两相犯冲的植物种植在一起。

(三)过于重视绿化移植忽略的绿量

在大多数公园中,基本都是成片的草坪,用以观赏或是休息使用,但却忽略了乔木以及灌木等植物的种植,其实草坪的生态效益远远要小于乔木和灌木。根据相关的资料调查,相同面积的灌木和乔木其绿色枝叶的数量是同等草坪的25-50倍之间,这之间的差距极为惊人,但在我国城市的公园造景设计中,灌木和乔木的种植量却少的可怜。合理的种植植物,对品种进行有效的搭配,才能使得植物生态效益有效提高。

四、结语

生态原则、艺术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都是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核心所在,根据城市气候环境,土质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种植,进而使得公园景观美化,增加城市的魅力,提高生态环境。植物造景在城市的应用中,一定要切记季节的变化和层次感分明以及树木的主次明显。最终使得其具备丰富又多彩并且完整的观赏特色。

【参考文献】

[1]杨玉.植物造景在社区公园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4,(14).

[2]洪施施.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安全性及其设计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23).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篇12

生态建筑的特殊空间虽然说是一个新的名词, 但实际上早就贯穿在生活之中。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在城市中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创建一种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植物能够正常地生长, 并且, 这一环境可以是自然存在的, 也可以是人为创造的。这种空间绿化属于生态建筑中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部分。在这种环境下种植的植物能够结合自身的状态、特性改变其周围的气候, 美化环境。除此之外, 还能够陶冶情操, 具有观赏的价值。所以, 怎样能够使那些最近建成的或者是即将建成的不同的建筑具有特殊空间的性能, 是一个特别关键的事情。如何合理、科学地实施绿化策划, 使得植物能够更好地展现其生态效益, 这一问题是将来必须首要处理的事情。

一、生态建筑中特殊空间的种类

了解和划分建筑及构筑物的类别,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对此特殊空间条件下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促进对这一特殊绿化空间的有效利用。一般将建筑特殊空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室内绿化空间, 即植物必须通过人工措施才能生长的建筑物内部空间, 如图书馆、科技馆等可种植的室内大庭园;二是室外绿化空间:植物可以自然、半自然生长的建筑物外部或依附于建筑物的空间。

(一) 室外绿化空间

在生态建筑中, 室外空间重点包括的范围就是建筑物和周围的事物表层的绿化, 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垂直空间以及平面空间的整体绿化。针对垂直空间的绿化而言, 重点就是垂直方向的绿化, 属于在垂直水平上或者是基本垂直的水平上实施的绿化, 这种方式的绿化所占用的面积是非常小的, 有的甚至不需要占用面积, 涵盖了庭院围栏、窗台、建筑墙面等;针对平面空间的绿化而言, 不仅涵盖了屋顶上的花园和庭院, 还涵盖了停车场之上的公园和地表的绿化等。

(二) 室内绿化空间

在这里, 室内空间重点包括的范围是内厅堂, 还被称作是中庭空间。这种环境的绿化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博物馆、公共设施、商业大型设备、饭店宾馆、办公大楼等。但是, 如上所列的建筑不仅要注重中庭空间, 普通的室内空间的绿化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由于它们都被归属为室内空间。室内空间的绿化, 有着很大的作用, 不但可以美化修饰环境, 还能够为健康、环保提供条件, 同时还可以调节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等。所以, 普通的室内空间主要涵盖了洗手间、客房、楼道廊厅、办公室、餐厅、宴会厅、会议室、如门厅、楼梯间等, 这些都在空间绿化的范围之内, 而且这些将是未来建筑绿化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生态建筑中特殊空间实施绿化及种植的设计

(一) 墙体的绿化

对墙体实施绿化通常涵盖以下的两个状况:一是将攀援类的植物贴附在墙体上完成绿化;二是依照不同的状况将墙体规划为立体花墙完成绿化。在整个过程中, 困难指数非常高, 同步实施策划、种植、管理。这是由于墙体的绿化如果不能够同步实施, 可能会对建筑的整体效果产生制约。壁面的绿化相对于墙体而言就非常容易了, 而且造价也很低, 通常都是用有藤蔓的植物开展绿化的, 因为这些植物能够下垂、缠绕、吸附在墙壁上, 绿化的方法种类特别多, 有下垂攀爬并用型、下垂型、攀爬缠绕型、攀爬吸附型等。使用最频繁的藤蔓植物的种类也非常的多, 有金银花、丝瓜、牵牛花、茑萝、凌霄类、地锦类、薜荔、南蛇藤、紫藤、常春藤、爬山虎等。

(二) 规划种植屋顶上绿化植物

屋顶绿化在整个的绿化过程中也是非常关键的, 这体现出一种造园艺术, 对其开展规划也涵盖很多方面的事物, 具体的有日常养护、选取适合种植的土壤、植物搭配、屋顶排水防水结构、结构承重等。在以上的这些事物中, 至关重要的是选择土壤和植物, 其中, 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的特征, 要经受得住干旱的考验, 同时还要和土壤相适应。在屋顶上种植植物的土壤深度通常为7到9厘米。而土壤的选取可以是自然的, 还可以是人为制造的;在屋顶上种植植物必要的防水措施还是要实施的, 材料的选取尽可能地是富有隔根作用的;倘若可以将排疏板用在屋面的排水上, 排水效果会更好;选择什么样的绿化植物是相当重要的, 具体的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根系浅、生长速度慢、抗旱耐寒、管理方便等, 例如灌木、小乔木、宿根花卉、地被等, 如果能够选择乡土植物, 那就更合适了。倘若想要选取部分外来的品种, 也是能够接受的, 八角金盘、甘坪十功劳属于耐阴植物。而太阳花、凹叶景天、圆叶景天、八宝景天、佛甲草属于耐旱植物。美人蕉、茶梅、慈孝竹、花叶活血丹属于保健植物。

(三) 窗台和阳台的绿化

窗台和阳台在整个建筑物中正处在中间的位置上, 是被架空的空间, 这部分空间是建造师在策划时提前规划出来用于绿化的空间, 所以, 对窗台和阳台实施绿化的难度系数非常高, 通常这部分的绿化规划比较容易, 重点在于选取植物的类别和具体位置, 就类别而言, 通常是适应能力强、根系浅、耐干旱的藤蔓, 具体说来, 有兰花、月季、柑橘、九里香、米兰、茶花、杜鹃、牵牛花、常春藤、金银花、炮仗花、天门冬等, 另外, 如果有条件, 完全可以依照配套设施开展个性化的规划。

(四) 架空层的绿化

在建筑物中, 由于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支柱实施装修, 这就形成了很多独立的空间, 被称作是架空层, 在对这个空间实施绿化的时候, 主要是与墙面以及柱子结合开展, 可以参考中国园林的造园风格, 能够在这个空间建造水池、种植池和廊架, 这样能够将园林的特色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不仅有利于居住还能够观赏。架空层是在建筑物中间的独立空间, 那么接收阳光以及通风存在着障碍, 所以选取植物特别重要, 尽可能地选取根系浅耐阴旱类型的植物, 具体的有麦冬、四季桂、洒金珊瑚、花蝴蝶、竹芋、八角金盘等, 因为这个空间的特殊性, 使得这个空间中对植物的高度有所规定。

(五) 内庭的绿化

针对内庭的绿化而言, 主要涵盖两个形式, 一是室内的空间;二是庭院的空间。因为内庭空间涵盖的范围有差别, 所以在规划布置的过程中也应该差别对待, 也就是说, 在实施绿化规划的过程中, 要具有针对性,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绿化植物。室内空间在选取植物的过程中,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选取些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室内环境类型的植物, 例如:冷水花、常春藤、吊兰等;接着可以选取能够保健杀菌, 并带有一定芳香类型的植物, 有柠檬、胡椒木等;倘若内庭的绿化空间非常宽敞, 那么就应该选取颜色鲜艳、形态稍大类型的植物, 主要有:榕树、三角椰子、美丽针葵、散尾葵等。庭院的绿化规划相对于室内的就容易多了, 重点就在于依照外部的环境选取适合的植物, 其中中性或者是荫生的植物最受欢迎, 具体的有:茶花、桂花、广玉兰、丝兰、苏铁、蒲葵、杜英等。

三、结语

生态设计、植物景观、城市文化的融合 篇13

从历史文脉延续与现代景观发展关系的角度分析,当代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缺失,不仅是受到全球冲击下的西化影响,我国设计师对本土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也有所欠缺。于是现阶段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在全球一体化加速进程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处理地域文化与其周围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在延续地域历史文化的同时,又要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做到和而不同,美而迥异。

1 城市地域性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因地理分布不同为基础的,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的,以现实为表象的人文精神活动的总和。地域文化主要说的是一个地域与其他地域不同的地方如民间建筑、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说到地域就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一个城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特点正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地域性的概念要求必须是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等的结合。一个城市如果想很好地表达自身的历史文化,通过城市景观设计来表达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以地域文化为背景的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过去、回忆过去,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情结。

2 地域性文化设计元素的获取

城市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城市的文化,景观设计的元素可以从城市文化方面进行获取,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建筑方面、材料及城市的彩色等。进行提取后可以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分解、抽象和重构,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设计元素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获取:

2.1 从历史文化方面获取

西安的大雁塔广场,祥龙造型的仿唐路灯,整个造型上是条大气磅礴的祥龙,灯柱的图案是中国典型的脸谱造型,色彩浓艳,造型大胆,让人仿佛回到盛世唐朝。除了路灯,几乎大雁塔广场上出现的所有建筑和小品都采用了仿唐设计,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宣传城市文化。我国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这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依据。

2.2 从传统建筑符合中提取

有时我们经过一个城市会看到一些城市的公交站牌的造型设计借鉴了该城市传统建筑的造型元素,这样就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同时也传达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如中国传统的合院空间、天井空间都是在历史文化与意识形态下共同建造的,是人们在实践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在景观设计中运用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元素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2.3 从传统图案纹样与色彩中提取

上一篇:职工代表大会实施意见范文下一篇:环境整治调研报告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