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

2024-08-27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精选12篇)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 篇1

0引言

随着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 设计人员“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生态的规划设计原则的主旨在于利用可再生能源,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过程应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自然与生态的视角强调居住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 把“生态”作为解决当前居住区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的良策。“生态”的居住区应该追求的不仅仅人还有自然的健康, 充满活力且具有持续力强调居住区的构成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 不能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

1、城市生态景观要素

从生态学角度看,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 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 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1.1 斑块

是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其形状、大小、类型、异质性及其边界特征变化较大。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格局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单位面积上斑块数目关系到景观的完整性和破碎化。景观的破碎化对物种灭绝有重要影响。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 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斑块面积越大, 能支持的物种数量越大,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也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园林绿地系统中的斑块一般指各级公园、各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等。

1.2 廊道

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 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 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是一个通道。城市中绿色廊道一般有三种形式: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

1.3 基质

在景观要素中基质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作为背景, 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 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

2、生态原则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实施

2.1 正确合理选择环境和确定环境的功能

选择和确定功能是决定其他设计的基础。居住区的建造活动应尽量少干扰和破坏优美的自然环境, 并力图通过建造活动弥补生态环境中已遭破坏或失衡的地方。

2.2.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已确定的环境, 应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尽可能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 维持其完整性, 使居住区像共生的生物那样, 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和融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对现状植被的保留。长久以来, 城市或住区建设中, 先砍树、后建房、再配置绿化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我们屡见不鲜。生态学知识告诉我们, 原生或次生地方植被破坏后恢复起来很困难, 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和人工维护。因此, 保护比新植绿化的意义更大。

(2) 与环境水文特征结合。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结合水文特征的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 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 进行直接渗透和储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3) 保护当地土壤资源。在进行居住区环境的环境处理时, 要发挥表层土壤资源的作用。表土是经过漫长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适于生命生存的表层土, 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综上所述, 适宜的环境处理是形成居区生态环境的良好起点, 必须认真调查、仔细分, 避免盲目地大挖大建和一切推倒重建的方式。同时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将其视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3、绿化景观设计的开放性和生态性

生态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 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 涉及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真正地融入小区。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 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 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 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在一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应选择耐踏草种, 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草坪不止是观赏的, 它同时应该是可利用的。大面积的丛植密植可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 净化空气, 利用原址上的树木建设居住区, 如目前沈阳正在建设的城建北尚居住区就是一个利用生态的好例子, 居住区内利用原有地形和树种, 大面积保留了原址的树木。该居住区内绿化景观不是单纯建筑的附属, 而是和居住区浑然一体的, 它正是利用了原有自然景观保护了生态环境, 证实了生态绿化景观不仅仅靠建设, 重要的是保护和利用, 摈弃了以往居住区规划是把建筑作为主体, 开发商只关注经济利益, 尽最大可能在有限面积上多建建筑面积, 建筑主体完成后再辅以绿化.没有把空间作为主体的错误做法, 值得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参考。

4、结语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 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的日渐凸显, 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减慢或是得到改善, 我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重视, 环境的生态化是我们追求最佳居住环境, 生态区居住区的概念进入我们居住区空间环境, 也是我们理想的居住环境。随着建筑业的日益增长式的发展, 居住区生态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加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 作为设计者, 一切以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出发点, 不断增强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们居住的环境生态化普及做出努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发展逐渐向着个性化、生态化发展, 生态居住区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产生, 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人们居住的环境都有着深渊的意义, 本文从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以及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为城市生态化不断前进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檀敏.工业建筑设计的几点认识与体会[J].科技资讯.2009 (26)

[2]王滢.居住景观设计的要点[J].甘肃科技.2002 (12)

[3]刘华东.浅析当下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某些误区和弊端[J].科技风.2008 (20)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 篇2

一、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二、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三、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四、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五、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六、结语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 篇3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性

引 言

现代居住区是当今人类生活的重要活动区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住区的建造过程里,需要消耗大量的工业能源,并且破坏了自然资源环境的天然景观。在新型的生态化时代下,营造生态景观环境的现代居住区是一种必然的需求,它对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1 生態景观环境的内涵

生态景观环境的内涵在于以生态规划理念为出发点,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从生态布局及生态处理技术等,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率和能源的低耗损失率,减少对人类环境的伤害,营造出生态,绿色,健康,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使其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效益。在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过程中有两方面的要求:①确保整个居住区域内系统的生态景观平衡和谐;②又能保证与周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整体协调一致[1]。

2 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原则

从生态规划理念及可持续原则出发,运用相应的生态布局构思和生态处理技术,系统性的将人类的需求,环境的作用,建筑工程的经济性以及景观的美学艺术性全面统筹,形成和谐生态景观环境,使居住区的绿色生态化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最大效益的实现。

2.1 地域优势最大化原则

地理环境对区域的整体发展影响是双向的,有利有弊,这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难题。因此生态景观环境在营造建设的过程中首要原则便是:充分利用地理条件的独特优势,克服地理环境的先天劣势,遵循因地适宜的理念,将对地理环境的损伤性将至最低,以地域优势最大化原则来进行区域的规划设计。根据地域特点和环境特质进行生态景观环境的方案规划设计,使居住区具有“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的功能与作用[2]。

2.2 生态系统平衡性原则

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种都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功能就是能够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不断地循环再生,各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彼此能够以最佳的方式和谐相处。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及其保护越发被人类所重视,其中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在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居住区的建设需要通过生态处理技术,使能源和物料能够在该区域系统发生有机的生物和化学作用,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转换。获得平衡性的生态系统,通过循环作用改善居住区的气候环境,实现自然性质的通风,加强空气湿度,维持采光自由度。此外,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节能维护,综合平衡水系统,冷暖系统,废物处理系统等建立,以此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营造生态化的景观环境系统。

2.3 多元文化和谐融合原则

现代居住区的生态景观环境规划和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人类营造舒适,和谐,灵性的居住区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类精神追求层次的提升,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维度面,对于居住区域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所蕴含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整个区域的建设必须处理好多元文化间的关系,促进彼此的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状态,使得多方面的关系利益能够有效的协调,形成一个繁荣,生机,绿色,灵动的人类宜君之地[3]。

2.4 建筑生态美学原则

美学情韵是一种精神韵致。生态景观环境是生态学和美学和谐统一的整体,其营造的过程无论是在建材的选择,色彩的调和,外观的塑造,质感的呈现,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均是崇尚自然生态的祥和,同时又兼顾传达着美学的精神韵味和文学的人文关怀,这是天人合一的唯美极致。每一个现代居住区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都应当呈现着人类与自然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精神的分享,给人无限的震撼和悠久的感动,唤醒起人类对自然,对环境,对生态的无限感恩和珍视。

3 生态景观环境的管理维护

生态景观环境的管理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今后的管理中,需要进一步深化人类对于生态观念的认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更新经济生产发展的资源密集度消耗的观念,加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绿色生态科技的引入,树立建设生态可持续化城市的观念。此外,通过科学化,专业化,法制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制定一套生态景观环境的管理维护方案,全面推进现代居住区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和建设,实现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

3.1 制定科学化的管理方法

以前生态环境的管理修护仅仅依靠化学农药,抵抗害虫,虽然天敌减少,但害虫抗药性增强,后期的控制更加困难,不断增加剂量,造成过多农药残留物,对植物毒害性很大,通常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毒性效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生态景观环境的管理维护,需要密切联系区域的地理特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方法上要邀请园艺专家和农学学者来进行指导,同时进行深度调查和征求意见,在充分的论据的支撑下,研究并制定生态景观环境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生态区域里的物种结构,明确区域土壤所蕴含的养分,制定肥料的最佳配比,运用有效的施肥方法,科学的指导生态景观环境的保护,促生态系统的有序和谐发展。

3.2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生态景观环境的管理维护必须要由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来实施完成。在此之前,由于信息交流范围的狭窄,技术管理的相对滞后,人类整体的生态意识贯彻还不够彻底,相当一部分居住区的生态景观环境的管理机制执行不到位。现行的管理体制中,应当成立专业化的景观环境管理技术小组,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应当是根据区域生态平衡的需求以及员工的专业属性来划分相应的岗位职责,调整绿化、环卫、河道、维修等专业队伍,实现人尽其才,建立专业化素质人才。同时,强化区域生态景观环境标准化管理,积极开展绿色管理维护技术,采取生态、生物、化学、物理全方位控制,形成新型管理模式,从园区的一棵树,一个果,都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优生学”。

3.3 营造社会化的管理氛围

生态景观环境是一项生态化事业,它有着解救生命危救,让人类生存环境更加和谐和生态系统更为平衡的现实意义。同样,生态景观环境也是一项社会化事业,它有着提升人类精神层面的价值意义,促进人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和平共处,彼此尊重。整个社会和媒体应加强对生态景观环境的宣传力度,扩散其在整个社会层面的影响力。让每个社会民众都能够怀着崇敬的态度来认可并参与其中,使生态景观环境延续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的理念不断融入每个人的心灵中。

4 结 语

在现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生态景观的营造已成为了首要考虑的核心部分。高品质的生态景观环境是人类宜君之地的一个显著性标志。配置齐全,功能优化的生态景观小区糅合了生态学,美学,建筑学,经济学等元素在内,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随着信息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富裕的人类应该追求的是富足,富足的内涵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还应当是精神的丰腴,应当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现在的人类意识到唯有经济与文化和谐,物质和情感统一,人与自然才能融洽相处,整个人类才能生生不息。现代居住区生态景观的营造正是对这一追求的演绎和传承,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感受美与生命。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自然资源学报,1998(1):12-15.

[2]王军,等.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资源科学,1999(2):21.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浅析 篇4

现如今, 种上些树就说是原生态景观, 挨着片树林就说是城市的绿肺;有片水就说湖, 有个包就说山;有点绿化草坪、人车分流的道路就是“生态社区”。这是一种片面的想法, 仅仅停留在对生态设计的浅层次的认识上, 与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概念相差甚远的, 没有真正把握生态设计的内涵, 没有真正和当地地域特征、文化、植物相结合。只是形式上的认为有花有草有树有道路就是生态设计, 仅仅成了某些楼盘炒作的包装。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现代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伴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最贴近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 对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作为现代城市最普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它对城市整体景观面貌和城市规划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以简单的“园艺绿化”为主, 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现如今,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进程越来越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不仅对居住建筑的本身, 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渐重视, 也认识到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而目前, 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远远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职能缺失, 没能从建设环保、生态、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出发, 缺乏整体发展规划, 导致城市环境规划严重滞后, 居住区环境没有合理规划和建设。

二是房产开发商在绿地的规划上有弄虚作假的行为, 改变建设用地性质, 没有切实贯彻执行政府批文, 使居住区居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物业公司对居住区景观没有足够重视, 也缺乏足够的园艺保养相关技术人员, 致使管理不善, 后勤保障不到位。

四是开发单位缺少足够的建设资金, 养护经费短缺, 没能从环保生态, 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大局出发, 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五是居住区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存在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车辆碾压绿地、破坏公共环境设施等行为。

因此,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不能孤立对待任何一个方面, 必须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 制订完善的设计、施工方案, 提高后期景观维护和管理, 保障居住区景观的正常使用, 真正提高居住区生态化水平, 建设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但从景观设计方面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植物景观生态化设计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植被绿化, 而是要创造出造型各异、色彩绚丽的景观植物, 满足人们感官的欣赏需要, 改善居住区小的气候环境;是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合理种植绿化植物, 设计、创造出适宜的、优美的景观小品, 以起到改善居住区生态气候环境, 提升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的作用, 使居民欣赏到高品位的环境景观, 享受到和谐的居住区生活, 推进建设现代城市和谐社区的进度, 构建和谐社会。

二、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居住区景观的好坏, 它为居民提供户外生活的游憩空间, 绿地景观不仅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 而且能改善地区小气候和生态环境, 改善城市大的生态环境, 创造出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景观。因此, 应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 结合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 开展生态绿地景观设计。

三、铺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铺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应统筹考虑功能与视觉审美的需求, 用材种类不宜太多, 以免造成混淆迷惑的感觉。硬质铺地应以一种材料为主, 再以其他材料为辅形成视觉的多样性, 主要用材可贯穿整个设计的不同地点, 以便建立统一性。在设计时, 应结合平面图、透视图两方面考虑, 在平面图上, 应注重创造引人注目的式样, 与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在透视图上, 平行于视线的铺装材料, 应强调铺装面的宽度, 垂直于视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其深度。

四、水环境生态化设计

在环境景观中, 建造水景是一门科学。水不仅仅能带给感官上的美感, 而且还有许多实际的功能。如它可以调节微气候, 可以有效地降低周围的气温并增加空气的湿度, 另外, 喷水池还可以过滤空气, 减少空气中灰尘。除了物理上的功能外, 在空间意义上, 水体可用作区域的划分, 可以拓展空间, 将有限的空间距离加大。水体还可以作为景点, 作为区域中心, 创造富于趣味的空间。

五、道路规划设计

居住区交通与日常生活行为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生活性特征。按交通功能划分, 交通类型包括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和应急性交通。居民所关心的道路的通达性主要包括:上、下班 (学) 交通的可达性;公交站点位置与距离;购物交通便捷;自行车停车场 (库) 位置与距离;宅门到城市道路距离;消防救护救灾通道;住区交通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和局部分行”两种组织模式。

六、停车场设计

停车场的生态设计更注重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运用生态材料和植物来营造更为绿色和环保的停车空间。在停车场的设计过程中, 通过规划、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应尽量做到合理规划, 材料节能, 方便使用, 效果美观。

七、居住区公共设施设计

居住区的儿童游乐设施、休息设施、服务设施、景观小品设计等公共设施应具有实用性、功能性和观赏性, 同时更应注意使用的安全性。这些设施可种类多样, 造型各异, 反映不同空间的属性, 是居住环境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八、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

建筑本身就是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 是城市整体环境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 因此, 居住区建筑景观生态化更是必不可缺少的。而由于我国长时间内, 只重视其实用功能, 对建筑的能耗和景观艺术效果缺少足够的重视, 带来了诸多问题, 残酷的现实是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生态破坏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 建设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生态建筑已成为必然。

九、废弃物回收利用设计

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过程中更应重视居住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尽可能选择可再生的材料, 进行重新回收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废弃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废物再生利用, 重点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污水处理循环使用。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 合理规划水环境, 优化水资源结构, 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 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 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

十、高效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是洁净的、可再生的, 无须消耗燃料。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无噪声、无污染、安全可靠。其能量随处可得, 不受地域限制, 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 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无须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无人职守, 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这些优点都是常规发电和其他发电方式所不及的, 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 资源丰富且遍布全球的自然能源。太阳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最引人注目、开发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清洁能源, 未来全球能源的主流将是太阳能。

总之,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就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科学理论, 将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素放到整个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来考虑, 结合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城市发展、邻里氛围等众多因素, 保持人文生态环境的延续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出环境优美的、和谐的人文社区。

摘要:居住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景观生态是现代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景观生态化设计将使居住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城市环境生态平衡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更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重要表现, 可以积极地推动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谢天, 许纪存, 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 2003, (6) .

[3]金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 篇5

关键词:居住区;文化特色;景观设计;应用细节

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原始居民数量骤降,各类新建的现代居住区也开始呈现出趋同的迹象,至此居住区文化特色逐渐消失。长此以往,不仅模糊了居住区自身的可识别特性,同时,不利于传承周边城乡的特殊文化。因此,尽快理清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细节,显得尤为紧要。

1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贯穿融入文化特色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依靠其特有的文化,但这部分文化的衍生却历经极为漫长的蜕变过程,并且时刻经受自然生态和人文因素2方面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条件,人文因素则容纳政治、历史、宗教和艺术等,宏观角度观察认证,它们都是居住区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客观表现,需要在景观设计中予以淋漓尽致地凸显。现代居住区设计的一切景观,都要在迎合城市空间布局、地形和气候等要求基础上,蕴藏主流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最终全面满足当地居民在历史沿革期间衍生出的生活习惯。归结来讲,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特色要素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1)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审美需求。

(2)经过文化基因植入以强化居住区的可识别特性。

(3)凭借独到的景观艺术欣赏功能,持续丰富居民的视觉感官效应,并维持居住环境的多样性。

(4)透过景观设计和文化特色的融合,激发居民强烈的归属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维持该类群体安定和谐的生活交流秩序。

2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融合应用的路径

2.1文化特色非物质形态要素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地域文化特色,其可以说是城市改革发展的灵魂,尤其贯穿到居民区景观设计环节中,该类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需要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予以全方位呈现,确保居民可以长期保留原有的优良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因此,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主体,切勿盲目关注甲方规划需求,同时,针对居住区居民生活内容和习惯做出系统化校验,目的是了解该类居住区域居民存在和不同于其它区域的需求。这部分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将透过公共空间塑造加以呈现,即该类空间中的景观设计风格和环境氛围,都不允许和统一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发生冲突。如私家园林的景观设计风格,契合吴语区居民隐逸于山水的精神需求。北京原始居住区主要包括四合院和胡同,居民一切生活都在房前和树下开始,因此,在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环节中,理应着重借鉴传统活动场所的位置,为居民设计开放传统的文化交流广场景观,方便他们随时聚集于此下棋、聊天或是晒被子,使得居住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特色得以有机传承。

2.2文化特色物质要素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交接

人眼不容易清晰观察到4000m以外的景观,一旦人眼和景观的距离达到500m时,视线就变得模糊,缩减至250~270m时,看到的景观轮廓才算清晰,维持达到几十米范畴时,便可以识别花木等自然景观。依照人的视域范畴,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想要有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必须选定一类人眼识别能力最强的区域范畴。

2.2.1居住区建筑类景观设计方面。尽管建筑设计工作是建筑师的核心职责,不过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人员,应注意针对相关物质文化要素加以引导控制,确保彰显出标准的地域文化特色。再就是基础设施的定位工作,尽量保持低调状态且位于配角位置。至于景观设计形式,则可考虑在居住区盛行的宗教或是传统民俗活动之中抽取特定符号,设计尽量内敛。整体上确保映射出居住区整体的文化氛围,最终顺利地表达出特有的现代城市性风格。

2.2.2居住区自然类景观设计方面。在配置植物过程中,保证结合小品建筑,进行特定场所传统文化氛围衬托,同时,结合活动场所位置有序地布置一些树冠较大的树种,并且想方设法维持活动空间整体和景观设计的协调美观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尽快创设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和存在多样化景观的现代居住区,需要设计主体预先针对居住区所在的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准、民众生活习惯等要素加以全方位把控。之后深入性挖掘居住区的传统人文内涵,提炼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物质形态,并在居住区内部不同类型景观中予以整体性设计。相信长此以往,势必为我国现代居住区合理化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协调化发展以及居民各类生活、文化和审美需求满足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许景.基于人性化设计观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xx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析 篇6

居住环境的好坏对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为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政府部门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由于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所以,想要充分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景观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之外,还要确保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来使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若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遵循必要的设计原则。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创生态原则

首先,在对设计元素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对现有植被、建筑、地形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在不改变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设计,确保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的可再生资源作为设计元素,将其与自然生态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以此来实现生态景观的连续性。其次,要结合城市特有的生态系统,将更多大自然中的原创生态元素融入其中,形成和谐、有序的城市生态体系。

2.经济原则

与城市公共区景观设计不同,居民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的搞绿化。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尽可能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达到最佳的提升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将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为基础构建人工景观,同时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设计成本,而且还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具艺术气息和感染力。

3.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居民,所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至关重要。首先,设计师需要对居民的需求进行全面掌握与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选择,从而将景观设计的休闲性、实用性、家园性和参与性充分体现出来,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其次,设计师还要从居民的年龄结构框架出发,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应的活动场所,以此来使景观设计符合不同群体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方法

构思和构图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两项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中缺一不可,只有做好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景观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

1.构思

景观设计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设计构思具有直接联系,在此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设计用地的具体规划、景观作品需要具备的功能、如何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以及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措施等。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束,期间所有设计工作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对于设计中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则应该拟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幅度增强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使景观设计工作顺利开展。

2.构图

构思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以此为依据进行构图。就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构图来看,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构图。其中,平面构图主要是指设计图纸的绘制,将景观设计中涉及的绿化面积、小品位置及交通道路等按照比例用平面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而立体造型构图则主要是指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度的立面投影。一般来说,立体造型构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景与借景。对景与借景是环境景观设计常用的方法,其中,对景又可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两种,不同对景方法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不相同,直接对景给人的感觉比较直观、一目了然,间接对景给人的感觉则是若隐若现,极富空间层次。(2)隔景与障景。所谓隔景,主要是指利用好的精致将杂乱的精致遮挡起来,将景观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居民群众。而障景则是指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改变方向的方法用实体来完成。(3)尺度与比例。尺度与比例也是当前现代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各部分的空间,设计师都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比如说,在对中心广场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需要对居住区内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活动频率进行充分考虑,把握好设计尺度。如果尺度过大,就会导致广场过于空旷,没有氛围。但如果尺度较小,则会失去一定的私密性。所以,在对景观各个部分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对其尺度和比例进行科学确定,确保其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全面而又系统的工作,不仅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城市建设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城市建设部门需要提高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结合居住区实际情况,对景观设计进行合理的构思和构图,绿化居住区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舒适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湖南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 篇7

1 何为生态理念的城市住区景观设计

1.1 设计概念

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广泛地应用生态学的原理, 规划出具有合理的建设结构功能, 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能源与资源, 并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 使居民能够身心健康的城市居住区。

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 也是城市生态建设所必须的一部分, 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设计设计生态居住区, 通过生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质量, 将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同时, 生态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 还从整体上考虑了自然、社会和人的所组成的和谐系统, 创造出了具有多样性的居住环境。由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其本身并不产生能源, 属于城市中的消耗主体, 因建筑活动自身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和影响作用, 所以在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中更应该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意识, 以此来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并通过调整居住环境中的生态理念的生态关系和生态因子使城市居住区变成具有人工生态、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能够高度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场所。

1.2 设计特点

作为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 最突出的设计特点就是节能与生态并存, 以”生态、绿色、环保“作为标志。首先, 在材料的选择、建筑物的设计和绿色植物的搭配上, 应尽量避免制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其次, 在设计手法和设计的理念上, 应充分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 在对材料的选择上, 要选用低污染和绿色建材的建筑材料, 确保对人不会造成伤害。

还有, 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要具备合理的区住条件。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应该建设在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区域, 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1) 就是要做到远离污染源, 城市居住区不能建筑在污染盛行风的下方, 或是建筑在重度污染的河道的下游两边;

(2) 城市居住区的建筑地点可以考虑建在已有的大型绿地上, 按照”借景”的原则, 将居住区布局在绿地的周围。

(3) 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完备的生活、娱乐配套设施也是生态理念城市居住区的一大特点。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完善的设施是满足居民休息、娱乐、和保持健康等社会活动的基本需要。

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应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快速的输入、输出, 包括通讯系统、交通系统、供电供水系统、供暖系统等;

社会保障系统则包括:邮政、银行等商业设施、医疗卫生和保安设施等;文化教育娱乐系统包括:娱乐设施和居民休息设施等。

2 国内外居住景观设计的对比

日本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建造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例如:日本的美琳别墅, 其设计的风格较偏向回归田园, 风景的景观尺度适宜, 在乱石堆砌的挡土墙上, 四季花草都充满活力, 生机盎然。小区内, 山水辉映, 流水穿插于各步行道路之间, 并在每个节点上用花岗岩堆砌出精美的地面装饰, 将生态的设计理念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日本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理念, 同时也充满了人性化与个性化的, 将艺术与文化充分地表现力出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园林的景观规划和项目规划建筑方案是同步进行的,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 保证小区内的景观与建筑能够相和谐, 从而使小区的实用功能和景观功都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而我国, 在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时, 将人文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质量放在首位, 往往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紧度, 没有充分使得久居在闹市居民的身心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释放和享受。

3 我国未来生态理念城市居住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 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对居住区的设计风格和建筑风格发展方向来看, 未来我国的居住区风格将变得更加地人性化和合理化。由于人们对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 通过市场经济下的选择, 现如今, 盛行的“万国风格”将从单纯地“盲目从洋”回归正常, 更多的居住区将选择适合于自身气质的建筑风格, 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

同时, 富于个性化的居住环境也能给居民带来亲切感和自豪感, 给生活带来无限的趣味。在这一个性化的形成中, 建筑物、设施小品和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就要求居住区内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有可识别的特征, 不能千篇一律。

3.2 向高密度发展下的立体景观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和房产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能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程度, 使得城市居住区不断向高密度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也应顺应“高密度”的发展趋势, 不断向立体景观的方向发展。

立体生态市居住区立体景观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指利用地面之上的各种不同立地条件, 选择适宜的植物, 栽植于人工环境之上, 使得绿色植物能够覆盖地面之上的各类建筑物, 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方式, 使得屋顶、围栏、壁面等都实现生态绿化。

立体景观设计因其设计占地面积少, 能充分利用空间, 能在整体上达到增强生态化的立体效果,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软化建筑物的轮廓, 从而创造出更加舒适而亲切的景观环境。

4 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 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无疑将成为21世纪人类首选的理想发展模式。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部分, 而居住区内景观设计又是人类居住环境中的重要部分, 由此可见, 只有发展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水平。

摘要: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各国都在努力探索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新方向, 毋庸置疑, 生态理念的城市住区景观设计将是城市发展最理想的方向。由此, 以生态学和景观设计学为理论基础, 并结合其他领域内的知识, 深入而全面地对我国现有城市住区的景观设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作出详细的探讨, 并通过和国外城市住区的景观设计对比, 归纳、分析出我国未来城市住区的景观设计发展方向。

居住环境绿地景观生态设计 篇8

1 绿地布局

1.1 立地条件

要实施绿化栽植, 必须有适宜的土壤、水肥等, 也就是必须有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 这些环境要素中住宅区原生态表土是前提, 而以往住宅区开发中随意弃土、整土, 无意中破坏生态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规划中模拟自然的起伏地形固然可以增加绿地面积, 形成区域环境有利于地排水, 提高住宅景观品位, 但不能忽视原生态表土的保持, 应尽可能保护土壤, 保留野生生物。

1.2 绿地面积

绿地量的多少, 应在小区的总体规划中给予保证, 一般应确保35%以上的绿化率。同时, 绿地自身的绿化率应大于70%, 即绿地中的硬质景观, 包括道路、铺地、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30%以内, 绿地越大, 建筑容积率越低, 绿化级别越高[1,2]。绿地的类型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和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应符合其定额指标, 包括居住区内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一般绿地人均指标及绿化覆盖率。尤其是应有足够的公共绿地面积, 如居住区小游园、游乐场等, 以满足居住、休闲、散步、消遣的需求。

1.3 绿地位置和形状

绿地位置最好设在建筑物的南面, 以利于植物的生长, 特别是对喜光开花植物的生长有利。小区集中绿地不宜放在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物的背阴面。在建筑阴面布置植物应多为耐阴性藤本或灌木及地被植物。公共绿地应照顾老人健身、交往和儿童活动的需求, 应结合在一起布置, 选择就近、避风、向阳、交通方便处。

绿地形状以块状为好, 据资料报道, 宽度以大于12 m最佳, 对绿地中的动物、微生物生存繁衍有利。尽量避免细而狭长的条状绿地, 当然这点应在布局时灵活掌握, 尽力而为之。

2 水景的生态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 小区的水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活力。大面积的水面, 能以其宏伟的气势, 引起人对大自然的遐想, 并能将周围的景色进行统一协调。小水面则以其优美的形态、美妙的声音给人以神态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 绿景和水景交融更是生动而美妙。同时, 水能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因此, 水是自然景观的再现。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以“水景”作为住宅环境之“亮点”, 建造“水景住宅”, 但在追求“水景”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才能真正达到“绿色生态水景设计”。

2.1 水面积总量不能太大

水面积总量太大对管理、生活、交通不利, 一般不宜超过绿地总面积的20%, 水体的线性设计宜相对集中, 忌分散而细长, 水面形状以聚合为主, 以蜿蜒细流为辅。

2.2 水要清并使其流动

水池要清澈见底, 同时创造水池高差, 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 产生落水、跌水、水梯、叠水、涌泉、水雾、水帘等动态景观, 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 提高氧含量, 增强水的自净能力。“流水不腐”是理水的座右铭, 同时有意识地造出水声, 创造“回归自然”的佳境。如能在水体环境中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 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观赏鱼类等, 即使在小环境, 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并能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动植物。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 使人们真正享受到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2.3 满足人们的亲水欲望

首先, 水要满, 人能接近水面, 地面和水面相距在0.5 m以上时则使人产生观景之感。

其次, 养殖的水生动物以及动态水景也应尽可能让人能够接近。水中汀步尽可能接近水面。另外, 设垂钓池、戏水池、观鱼池等也能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人的亲水感[3]。

2.4 驳岸形式及材质的选择

利用缓坡入水、植植物护岸、自然山石驳岸、条石驳岸、沙砾卵石护坡、碎石、泥沙底等再现自然水景。在利用中应注意和周围景色的协调, 有时钢筋驳岸更显整齐洁净, 也不能一味追求自然而弄巧成拙。同时, 如能对雨水进行回收, 利用自然水浇灌花草树木则更是绿色生态居住区的重要标志。

3 植物的种植

3.1 乔木为绿化骨干

树木有显著的生态功能, 夏季可遮荫降温, 冬季可减少地面散热, 起到保湿、挡风的作用, 是最好的气温调节器。同时, 树木具有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隔离噪音等卫生防护功能并具有较长寿命, 植物配置时一般应占绿地面积的1/2左右 (指近中期乔木冠幅投影面积) , 其余1/2则是草坪及地被植物, “导则”规定乔木中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比例为1∶1~2, 具体应根据当地气候来确定, 冬季较阴冷地区应多配置落叶乔木。

3.2 注意树木的配置设计

高大乔木可根据空间大小、方位、景观等需求作为主景, 设计时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等多种形式, 种植的位置一般不能离住户窗口太近, 尤其是南北窗户, 特别要求在南面窗口外6 m以内不得种植常绿乔木。在楼房西侧的绿地中应多种落叶乔木, 以遮挡西晒。同一小区中, 乔木树种不宜太多, 又要避免单调, 一般选2~3种为主体树种, 3~4种为辅助配置。种植以小块混交最好, 忌单一的片林 (竹林除外) 。居住区内干道两侧的行道树不宜列植, 打破城市行道树的种植方式, 不拘一格。小区中心广场, 地坪或停车场地, 力争乔木嵌入式种植[3]。

3.3 植物的种植应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

随着植物物候的变化, 其色彩、形态、生气表现各异, 从而引起园林风景的季相变化。因此, 在植物配置时, 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物候变化, 通过合理布局, 组成富有四季特色的园林艺术景观。适当考虑种植一些叶色富于变化的树种如银杏、无患子、红枫、紫叶小檗、柿树等, 以及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花卉如大花马齿苋、鸭跖草、美人蕉、芍药、蜀葵、醉鱼草、萱草等, 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如腊梅、桂花、薄荷、丁香等, 观果植物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 采用自然活泼的手法, 追求温馨、轻柔、优美的浪漫情调, 在一年四季保持绿色基调的前提下, 产生季节性的色彩变化。做到“三季有花, 四季有景”。同时, 应充分考虑植物在空间上的层次变化, 从高大乔木、中、小乔木, 到灌木、地被植物巧妙配置, 产生高、中、低、层次空间的丰富变化。既丰富植物品种, 又能使三维绿量最大化。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及功能性。

3.4 忌种植对人体有毒害及对人们日常活动有干扰的植物

在植物种类选择时, 应全面考虑其生长条件, 形体、姿态、色彩优美, 管理粗放并对人体无毒害、对人们日常活动无干扰的植物, 如无臭味、无飞絮、飞粉、不招惹蚊蝇等树种。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忌用有毒、带刺、带尖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以免伤害儿童, 如夹竹桃、凤尾兰、枸骨、漆树等。在运动场、活动场地不宜栽植大量飞毛、落果的树木, 如杨、柳、银杏 (雌株) 、悬铃木、构树等。

3.5 植物绿化要平面与立体相结合

居住区绿化逐渐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与垂直方向结合。目前,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 除了进行水平地面绿化之外, 更多的是在围墙、屋顶、阳台上实施绿化, 让整个的居住区更能突出一定的人文气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 就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 如会所的屋顶、楼的顶层、立体的墙面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绿化, 使绿化得以延伸, 以弥补绿地空间的不足, 增加绿化面积[4]。如攀援植物的充分运用, 北方常用的品种有地锦、紫藤等, 南方有十姊妹、常春藤、络石等。

4 结语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既不同于城市公共绿地的绿化, 又不同于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 应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经济条件、风俗习惯及气候、土壤条件等综合考虑。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设计理念, 真正找出适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实用、独具一格的设计方案, 真正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建设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EB/OL].[2011-09-21].http://wenku.baidu.com/view/f13718205901020207409ct3.html.

[2]上海市绿化管理局, 上海市住宅发展局.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EB/OL].[2011-09-21].http://www.docin.com/p-65594989.html.

[3]虞金龙.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探讨与实施[J].园林, 2002 (1) :19.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 篇9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整个现代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伴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最贴近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 对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作为现代城市最普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它对城市整体景观面貌和城市规划也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落实到具体设计实施工作中的最终落脚点, 而景观生态设计是有力的技术保证, 能有效改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效果, 是解决城市住区环境问题的最好方法。一个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不能仅限于建筑的存在和景观的建设, 还要达到住区环境的整体优化, 促成生态环境的协调, 达到“社会的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多种条件的满足, 即人文环境的满足。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以简单的“园艺绿化”为主, 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现如今,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不仅对居住建筑的本身, 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渐重视, 也是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发展一种新的趋势。

一、单纯的植物绿化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以简单的“园艺绿化”为主, 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 绿色植物的除尘、消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等是人们所熟知的。这种模式下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集中表现在植物种植和绿地的分级, 过分强调绿化覆盖率, 景观设计还处于单纯的植物绿化型。

目前, 绿化覆盖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重要参考指标。从开发商、设计师到消费者, 对城市住区的景观环境的认识还都停留在粗浅的阶段, 没有进行合理的调配, 只是单纯的把植物绿化作为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不仅对居住建筑的本身, 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渐重视, 也是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发展一种新的趋势。

这一时期, 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包括景观设计主题的确立, 设计范围的扩大, 设计手法的丰富以及“以人为本”、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等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

如今, 环境意识的加强导致人们择居价值观的改变, 加上市场竞争的强化, 房产商不得不重视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 高品位的景观设计已成为主要卖点。“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居住区环境建设资金投入越来越大, 开发商不惜重金对居住环境景观进行生态化设计, 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元素趋向多元化。

以郑州市为例, 目前有很多居住社区, 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 从较早的老城区改造, 到现在逐步发展到城市的边缘郊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 房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商品房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的大量调查, 居住区的档次高低各有不同, 规模大小也各不相同, 居民的数量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 居民的生活状况也有较大程度的差异。

对城市中心居住区而言, 主要是对原有老城区的改造, 再度开发和利用, 重新整合土地资源, 居住区面积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居住区周边环境相当较好, 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和成熟, 比较适合居民快速入住, 居住区内部环境发展也较快。

对郊区居住区而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中心区域的用地已不能满足现有房产市场的用地需要, 居住区在逐渐地向城市郊区和城市新区延伸, 各类型房产商就大肆圈地, 向郊区市场进军, 新建居住区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商品房价格也节节攀升。

新建居住区的开发建设, 对现有城市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但由于肆意的开发和建设, 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破坏, 影响了生态平衡。

这些居住区远离城市中心, 交通相当滞后, 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使得居住区入住率较低, 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原有环境生态遭到破坏基础上建设的居住区环境景观也不能令人满意, 没能达到开发宣传时的景观效果, 住区居民的满意度大大较低。但不论是城市中心居住区, 还是郊区新建的居住区, 在环境景观的建设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景观设计次序颠倒, 浪费资金的投入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设计过程, 它是相对独立的, 内容繁多、程序复杂、涉及知识广, 设计次序的前后关系直接影响到居住区景观的最终效果, 也直接影响到建设资金的投入。常态下, 环境景观设计先于建筑设计, 必须对整个待建居住区的环境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环境评估, 实地调研, 尊重原有自然山水和原生态植物, 初步进行景观的前期规划和实施, 待建筑设计进行过程中, 也要进行部分景观设计, 最终配合建筑设计完成整个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但现实中, 我国的很多地方, 都违反这一程序和原则, 等建筑设计完工之后, 以较大的资金和精力进行环境景观设计, 虽有一定效果, 但投入甚大, 且维护成本极大, 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最终导致住区生态环境系统不完善, 而这一资金投入则转嫁于购房者的身上。

(二) 片面夸大景观设计的形式和效果, 误导消费者

现在, 很多开发商为了吸引消费者, 盖高档会所, 引进名贵的景观植物, 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维护成本很高, 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花木不能供人休闲乘凉, 池水不能供居民嬉戏, 反倒成为人们的束缚。在楼群之间“见缝插针”地造景, 导致居民活动空间、交流休闲场地等功能区域不足, 公共游玩设施严重不够。居住环境景观在视觉上虽然日渐漂亮, 但居民之间的关系却日趋冷漠。小区景观表现形式千篇一律, 追求豪华和排场, 没有地方特色, 更无生态可言。

(三) 违背生态设计原则, 破坏和谐生态环境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确定“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 建设和谐生态化住区景观环境。房产商大规模地开发新社区, 本身就背离了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 违背了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绿地面积过大, 导致社区容积率低, 占用其他功能用地, 增加商品房成本和物业管理的开支, 而这些高额的费用无疑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

再就是水景污染。在住区内部修建大型的水体景观, 既破坏了生态环境, 又浪费了大量的资金, 加重了的负担。由于人工水体景观的日常能耗和维护费用过高, 不能正常运行, 造成池中无水、水中无鱼的尴尬局面。甚至有些居住区里的水变成死水, 渐渐发出恶臭, 影响了整个小区的环境。

还有就是用材污染。设计中偏重天然建材, 以破坏植被为代价, 突出辉宏的人工硬化与铺装等硬质景观。殊不知, 绿地景观环境的开发与设计, 必须与自然风水特性相吻合, 必须按自然的本来面貌加以升华。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应当对本土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进行保护。

(四) 缺乏景观专业技术人员, 致使后期维护不善

居住区景观需要精心的维护, 但由于缺少足够的景观专业技术人员, 致使维护不善, 景观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 植物、绿地生长不好, 有些甚至死亡, 大量景观小品由于维护不善而严重损坏, 原先设计的各种生态循环系统也没有发挥作用。因此, 应加大力度聘用专业技术人员, 提高景观后期的维护力度, 提高环境景观的观瞻效果, 达到建设生态居住区景观的目的。

因此, 为配合建设可持续性节约社会的发展要求, 而进行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生态化设计也是势在必行。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稳步发展, 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建设可持续性节约社会的大环境下, 也必须进行住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那么, 以人为本, 生态化设计便成为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发展的永恒主题。

摘要:居住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景观生态是现代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落实到具体设计实施工作中的最终落脚点, 能有效改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效果, 是解决城市住区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现状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谢天, 许纪存, 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 2003, (6) .

[3]金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 篇10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亲和性,人性化

0 引言

绿色生态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生态旅游功能的高品质居住区,集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要求

1.1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1.1.1 以人为本,休闲亲人的原则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使居住区环境更具亲和力。

1.1.2 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

居住环境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重要作用。同时,居住环境本身又应反映城市空间的文化和地方性特征,文化是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所在,内涵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仅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够的,寓教于乐是人们历来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 因地制宜,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首先,构成居住环境景观的设施要满足实用的功能,不同的活动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随着我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居住环境设施要考虑安全和无障碍设计的问题等等。其次,通过对居住环境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构,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多样的特点,是美的基本特征,通过形式、色彩、质感等赋予环境以特定的属性,来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一个美的景观环境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人的情操。居住环境景观设施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尊重现状,优化提升环境品位。通过对现有建筑、结构、场地、消防等条件的充分分析,对景观环境作进一步的提炼,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特殊的地理、植被、景观现状条件,创造与居住区建筑相结合的,亲切宜人的景观主题及其美好的空间体验。

1.14绿化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努力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态型景观环境。生态型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趣和情感的寄托,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2.1 注重环境景观的亲和性

环境景观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趋势。环境构成要素以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环境的主角,设计时,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使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1.2.2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是住房商品化特征的体现。在规划时,首先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院落空间安全安静的特点,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出温暖、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1.2.3 追求景观的文化审美性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环境的文化性还体现在环境与人的行为互动过程中,美好的环境提升居民的自觉意识,促进环境品质的提升。

1.2.4 考虑景观空间的多样性

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下、地面、空中三个空间层次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景观的纵深感日益加强。为塑造形式更加立体,内容更加饱满的景观空间,可以采取其多样性的设计手法,突破传统的材质搭配与空间互动,提炼古风,演绎今景,融入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使设计结合自然。如:常以季节变化作为激发点,引导人们回到生活的细节,体味四季交替的自然之美,体味晨露,朝夕,花开,叶落。这就是设计结合自然带来的人与环境的巨大共鸣。同时,景观空间的创造,还应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

1.2.5 面向未来性

面向未来,就是要面向需求特点的变化,面向需求的趋势,要提高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质量和功能水平。另外,设计时还要增进居住环境的便利性,营造轻松的生活空间。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

2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要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入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商、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2.1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1.1 确定设计立意,彰显整体景观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巧妙立意。立意要从其历史文脉、环境、气候、自然条件的特征、特别是从入住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整体上确立居住环境景观特色,使居住区环境形成水、绿结合,人文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景观,通过对居住生活功能、规律的分析,对地理、自然条件的推敲,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居住活动紧密交融的环境景观特征。

2.1.2 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科学布局住区景观

首先,根据现状用地条件,结合居住区休闲空间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和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进行功能分区。再以确立的特色为构思的出发点,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在居住区的景观营造中,充分利用项目周边的自然景观优势,结合人文景观的设计,在小区的外向景观和小区内环境营造上,充分表现出现代人追求现代、时尚的居住风格,不仅有中心景观区域,也要有组团式景观,追求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做到景观的均享性,力争户户见景。

2.1.3 合理组织景观的构成要素,优化环境

景观构成要素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地形、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物象;二是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三是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这些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设计时要把握好各景观构成要素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在居住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使它们有序列地为人所感知。居住环境由于居民背景的不同,各自对景观构成要素的形式感觉也不同,因此应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应当具有整体性。连续性,使不同居民都能找到适合其观察环境方式的视觉景观。

2.2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程序

2.2.1 项目情况调查与分析

首先,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其次,要对基地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所有原始资料。

2.2.2 研究相关资料

首先应整理、归纳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再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了解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及设计周期等,并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的构想,然后,着手进行环境景观的方案设计。

2.2.3 树立亲环境的设计宗旨

规划设计时,设计师要树立亲环境的设计宗旨,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美观、舒适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2.2.4 采取分空间进行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来进行,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的不同,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组团系统。一个居住小区的景观常分为入口活动区、中心活动区、亲子活动区等,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景观特点,如:水景景观、绿地景观、园建小品等,设计时要寻求一种合理的景观动线将各园林景观融汇成一个整体,分空间进行设计时,要做到局部特色与整体效果的统一。在强调绿地本身的功能分区时,还应注意绿地的使用功能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变化,或者使用功能还具有可变性及复杂性的特点。设计师景观规划设计时,除了注重主要景观园林意境的提炼外,还要注重因时、因地的人文环境创造,注重观赏性与参与性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2.5 提出维护、管理、运营计划

制定维护管理生态绿地配置设施原则,针对维护各项目,拟订维护人力及维护计划。探索公众参与绿化建设新路子,注重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进行管理,绿化管理中,注重植物的绿化配置与养护管理相结合,着力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2.3 居住区绿地景观分区设计处理

2.3.1 居住区入口绿化的设计处理

居住区的入口是界定小区内外不同环境空间的标志,是视觉驻留点。因此,居住区入口的绿化设计要考虑不同层面的因素:一是体现居住区本身的特色以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社会、文化特征;二是处理好与周围建筑、道路的关系,尤其是小区内道路和城市道路的关系;三是便于居民的使用。

2.3.2 居住区中心广场和公共绿地的设计处理

中心广场是提供表演及聚会的重要场地.一般连接社区中心、广场设计以林木和铺地来减弱城市道路所带来的分离感,广场有时会设置喷泉作为空间的焦点,自然的“绿”与“水”也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重要因素,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常与服务设施相结合,成为居住区中最吸引人的亮点。根据居住区的用地情况,公共绿地的位置常出现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布置在居住区外侧,使其成为外向型空间;二是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使其成为内向型空间

2.3.3 居住区道路绿化的设计处理

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绿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起到连结、导向、分割、围合等作用,是连接居住区各项绿地的纽带,所以,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结构,人、车流量,道旁的地质和土壤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二是植物配置要考虑到四季效果与生态效益。注意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采用多层次的配置方式。三是居住区主要道路要考虑交通安全,在交叉路口和转弯处要符合视距三角的要求。在该三角内只能用高度不超过0.7m高的灌木、花卉和草坪,不能选用高大的乔木。

2.3.4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的设计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形成了居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等建筑。庇护性经管构筑物应随邻近居民主要活动路线设置,使其易于通达,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2.3.5 居住区内的小品景观

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主要有花台、栏杆、座椅、圆桌、凳以及雕塑、宣传栏、果皮箱、圆灯等。小品景观作为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形成居住区面貌和特点的重要因素。它的设置应根据居住建筑的形式、风格、居住环境的特色、居民的文化层次与爱好以及当地的民俗习惯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材料。

2.3.6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处理

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合理设置。常见的居住区的水景类型有:瀑布跌水、生态水池、喷泉和倒影池等。在形式上则根据不同的空间区域进行相应的布局。一般分为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自然式水景多与植被、山石、地形组成具有自然韵味的景观。规则式的水景多与广场、建筑物配合造景。喷泉多与广场结合,或独立成景,或与水池结合组景。

总之,居住区绿地景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树立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坚持生态建绿理念,根据人的生态行为规律和心理审美要求,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注重雕塑、小品与绿地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相融,努力营造生态型、观赏型、游憩型、又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居住区绿地景观。

参考文献

[1]唐廷强等编著.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训[M].东方出版中心,2008.6.

[2]Landscape Design杂志社编.日本最新景观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3.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城市生态;植物景观设计;左岸春天小区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70-02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居住区环境的质量。同时,人们对现代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居住区的前期绿化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因为合理科学的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可以实现真正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植物配置在居住区景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对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条件都非常重视,最典型的事例是我国1994年将“改善人类住区环境”作为重要内容列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1],成为我国开始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转折点。

(二)研究意义

近二十年以来,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居民对于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环境质量和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房产楼盘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调研居住区植物景观和植物配置的成功案例和设计特点,研究提高植物景观的质量和设计方法,对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近十年以来,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对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水平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构建成为改善居住区环境质量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对此,国内的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建设高质量的住宅区环境,围绕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有不少学者对居住区内植物景观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吴焕忠等人[2]研究了广州市岭南花园居住区的景观绿化设计方案,围绕居住区绿化能够降低噪声、实现碳氧平衡等生态效益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范王湘等人[3]对成都市居住区绿化效益的多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得出了有益的結论。

二、长沙市左岸春天小区实例分析

(一)长沙市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长沙为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长沙市南接株洲市和湘潭市,西抵娄底市,北达岳阳市、益阳市,东挨江西省宜春市、萍乡市。

2.气候环境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

3.植物资源

在湖南的植被分区上,长沙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一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植物亚地带一湘中、湘东山丘盆地栲稠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毛竹林、油茶林及农田植被区一长、株、潭丘陵植被小区。

(二)左岸春天小区概况

长沙左岸春天项目位于湖南长沙市浏阳河风光带以南,319国道以北,东二环与城市主干道车站北路之间,是长沙市二环内不可多得的高档欧式人文社区。项目开发总面积21万㎡,总投资5亿,容积率1.83,建筑密度17.56%,绿化率高达65%以上,园林植物配植有20多种。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文以长沙市左岸春天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调研居住小区中各种类型绿地,包括入口空间绿地、中心绿地、儿童游乐场绿地、组团绿地、道路及宅旁绿地等,通过拍照,记录植物种类,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从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与应用方面,对该居住小区常用的植物种类进行了总结,针对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景观,从植物配置方式、植物空间构建、植物的色彩之美等方面分析了其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案。在理论研究与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小区植物景观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初步优化建议。

三、左岸春天小区植物景观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

1.小区入口

入口的景观是居住区环境的组成部分,而入口景观的好坏决定了人们对小区的第一印象。由一个花式喷泉为前景,后面的建筑衬托形成一个整体的对景,道路的两旁的雕塑更增添了法式风格的艺术景观。中间的花坛部分的的植物由外层到内层为金叶女贞,红花檵木,最里层的是侧柏。

2.儿童游乐设施处

儿童游乐设施位于主入口建筑后的环形绿地,在游乐设施四周以乔灌草配置的方式对场地进行围合,规范场地范围。在该场地中:下层植物为麦冬和紫花酢浆草,中层为金叶女贞何红花檵木灌木球,上层为桂花。在儿童游乐区用桂花作为基调植物,可以给在此游玩的大人和小孩良好的嗅觉享受,并且植物颜色搭配丰富,紫花酢浆草开花为紫色,金叶女贞新叶为金黄色,红花檵木四季为红色,开花为丝状粉红色,麦冬和桂花为深绿色,植物丰富的颜色与儿童游乐区主题相符合,该种植物景观设计给该场地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3.幼儿园公共设施绿地

小区内部的幼儿园,位于小区西边尽头,幼儿园的植物配置是以杜英,香樟,樱花,桂花,银杏等乔木组成,通过乔木在幼儿园场地边界处栽植,对园区内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但从栽植春季开花的樱花、和秋季黄色变黄的银杏来看,园区内的植物景观设计为四季有景的,而内部的详细情况由于栏杆阻碍且不对外人开放,未能得以机会调查。

nlc202309030119

(二)道路两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调查与分析

整个道路的植物配置所选植物四季景观分明,首先由四季为红色的红花檵木和春夏粉色花的杜鹃形成绿篱,构成色彩丰富的下层空间;中层由冬季开花的山茶和春季开花的樱花组成,中层的高度正好在人的水平视线上,形成很好的不同季节的开花景观;上层种植香樟,杜英,银杏,柚子树等丰富的背景乔木,杜英秋天叶片背面部分成红色,银杏实很好的秋色叶树,柚子树形成独特的观果景观,香樟、杜英、柚子为常绿树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常绿背景的效果。

(三)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

左岸春天小区的宅旁绿地主要由两块大型的绿地组成,分别为小区西部和小区东部的居民楼之间的绿地。

1.小区西部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小区西部的宅旁绿地从一座欧式亭子开始,亭子后面种植了两排高大的棕榈,凸显小区欧式风格的氛围。再往宅旁绿地深入,就是居民楼楼下的宅旁绿地,内部的小道两旁的绿篱以金叶女贞为主,并配植红花檵木和小叶女贞等灌木球,其余还配植麦冬、苏铁、八角金盘等植物,上层由观花植物樱花构成。

2.小区东部宅旁绿地

小区东部的宅旁绿地也是由一座抬高的欧式特色亭子开始,道路铺装与西部不同,东部宅旁绿地的游步道以木栈道为主,不但种植了高大的棕榈和模纹地被,而且在前道路两旁添加了些许的花色,如月季和海棠等等增添了植物的色彩性,每条道路的尽头、人的视线焦点上,都设置了一个雕塑作为视线焦点和美化丰富场地的作用,增强了小游园的艺术感和点缀了小区的欧式风格主题。

四、左岸春天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的优缺点

(一)左岸春天植物景观设计的优点

1.层次感强

左岸春天小区的植物配置的优点是层次感强,由外到内由低到高层层分布,高矮依次叠加,地被植物的选择独具匠心,不同的种类运用在各种不同的地方,使得整个绿化布局合理,整体感十分强烈。

2.绿化率高

左岸春天的绿化率高达65%,是小区中绿化面积中上等的一个级别,为居民接近自然创造了绿色的环境条件;同时,绿化景观作用的植物材料本身就具有多种功能,它能美化居住区的小环境,净化空气,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3.满足小区居民的基本需求

居住区绿地环境是居民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通过各种绿化空间,比如紫藤廊架和通过植物围合规划的小游园等,为居民的社会交往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居住区绿地所提供的设施和场所,还能满足居民室外体育、娱乐、游憩活动等需要,得到“运动在家园”的生活享受,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邻里交往。

(二)左岸春天植物景觀设计的缺点

1.植物多样性的欠缺

左岸春天的植物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缺点是欧式风格主题植物多样性的缺乏。由于长沙地理气候等原因,局限了植物的选择,未能够直接体现欧式风格这一特点。可多增加一些蔷薇科植物和花境的营造,增强植物的色彩,在植物布局上应更加大胆,不拘一格。

2.小区局部绿地季节性植物景观缺乏

小区的局部绿地植物配置未能体现植物季节多样性这一特点。如入口门前的花坛里没有花朵的点缀,少了欧式风格植物色彩丰富这一特点,全年清一色的绿而缺乏花朵的点缀,因此显得单调,不能因为植物色彩不到花开季节而忽略这一点,可以根据季节更换入口花坛内的植物,植物景观设计达到四季开花,四季有景可赏。

五、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植物配置方式上,充分考虑了植物的适地性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公共绿地和道路两旁采用了规则方式布局,在其他绿地类型中采用较为自然的布局方式。小区的宅旁绿地与道路绿地的划分方式十分明显,小区绿地具有明显的整体感。小区植物配置形成的植物景观满足了小区居民健康生活的需求。左岸春天居民小区的绿地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是植物多样性不高,没有季节性的植物搭配,开花植物少。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Z].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吴焕忠,刘志武,李茂深.住宅区绿化与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 21(8): 56-57.

[3]范王湘.成都市居住区绿化效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3:20-26.

作者简介:王雅洁(1992—),女,汉族,湖南邵阳人,风景园林学硕士,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浅论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篇12

关键词:城市住区,生态住区,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1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 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经从安居提升到更高的要求。居住环境与房屋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 同时也是地区环境与城镇的主要构成内容。小区与房屋的自然环境也逐渐被买房者、居住者关心[1]。本质层面上的城市生态小区景观设施是一项推动城镇社区长期稳健发展, 改变生活环境的品质, 推动生态技术不断提升的不可忽视的工作, 同时也是目前生态城建设亟待深层次探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2 城市生态住区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城市生态住区, 指的是基于生态学理念, 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社会工程、环境工程等先进措施与领先技术而打造的环境、社会、经济稳健前进, 生态长期循环, 信息、资源等全面运用, 人民身体健康、生态和人有效结合与生态品质有最大化保证的居住社区。住区景观建设作为建设城市生态住区的综合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 是实现城市生态住区的一个手段, 一样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以有助于实现能源节省、生态、健康的目标, 保证环境体系达成人和生态的和谐与良性循环[2]。

3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国内房地产市场也在逐步扩大, 商品房价格逐步攀升。通过调查发现, 城市居住区的档次及规模、居民数量及生活状况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说,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景观设计次序不合理, 资金浪费严重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内容繁多、次序复杂、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在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其设计次序对居住区景观效果及整个建设资金的投入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 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先于居住区建筑物的设计, 因其需要对整个居住区的环境予以全面评估, 并实地勘察, 在尊重居住区原有山水及植物的基础上, 对其景观予以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此外, 在对居住区建筑物进行设计时, 需要跟进部分景观设计, 并最终完成整个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国内很多地方都违背了这一程序, 都是在居住区建筑物设计完成之后, 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景观进行设计,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相比而言投入过大, 且在整个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运维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居住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最终导致整个城市居住区生态系统出现漏洞, 并将由此产生的资金浪费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3.2 夸大景观设计的效果, 给消费者造成误导

当前, 为吸引消费者, 很多开发商将目光转移到高档会所的建设上, 引进大量名贵植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因这些名贵的景观植物短时间内无法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 产生较高的维护成本, 部分生命力不旺盛的植物还会出现死亡情况, 最终导致居住区植物花木无法供人休闲乘凉、池水不能供人嬉戏的局面出现。此外, “见缝插针”式的造景方式随处可见, 导致居民交流、活动空间不足, 公共游玩设施严重不足。虽然城市居住区景观造型越来越漂亮, 但是居民之间的关系却越加冷漠, 各个居住区景观造型千篇一律, 缺乏地域特色, 更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3.3 违背生态设计原则, 破坏和谐生态环境

房地产商大肆开发新居住区的方式本身就违背了节能降耗的要求, 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居住区绿地面积过大, 明显降低小区容积率的同时, 又增加了物业管理开支和商品房成本, 这些巨额投资都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此外, 很多居住区内部都修建了大型的水体景观, 不仅浪费了大量财力, 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加重了经济负担。因人工水体景观需要高额的日常维护费用, 一旦资金紧张, 无法正常运行, 则会导致池中无水、水中无鱼的局面出现。再者就是建材污染, 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过于倚重天然材料, 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3.4 景观运维人员专业性不足, 后期维护不善

城市居住区的景观造型需要精心维护,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导致后期维护不善的情况十分普遍, 很多居住区的景观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 无法达到预期设计, 绿地、植物生长堪忧, 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

4 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设计的准则

4.1 人性化准则

城市生态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当保护城镇人民的身体健康, 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其打造更舒服、更惬意的生活环境。

4.2 经济和高效准则

要实现人类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定要减少运行费用, 高效运用所有的自然资源, 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来达成住区的自然生态过程。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的潜力, 应尽可能地使用再生材料, 尽可能地循环使用场地上的材料, 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 减少加工、生产、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

4.3 共生与整体原则

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住区景观设计整体性原则, 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和谐共处。

4.4 再生与循环原则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多样性, 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恢复能力。城市生态住区的景观建设中, 应利用生态系统的再生功能与循环, 建造住区的绿地环境景观。

5 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设计的方法与要求

5.1 确保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 满足生态平衡

5.1.1 充分利用自然水, 加强地表的水循环

(1) 利用滞留池与储水池储蓄雨水, 且可以全面利用地形, 构成浅沼泽、小规模湿地、池塘等丰富多样的方式, 一方面补充了水体的景观, 另一方面又搜集了雨水; (2) 在居住小区的公用空间中, 能够用部分沉降的场地, 来储存雨水, 将储存的雨水汇到城镇居住小区的水体系中进行循环利用, 亦或用来补给城市居住小区的景观用水; (3) 通过墙面垂直和屋顶绿化截留的雨水, 改善屋顶的环境; (4) 人行道、公共活动场地、露天停车场要采用透水的铺装材料, 以期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3]。

5.1.2 保证城市住区绿地系统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1) 在住区里面, 应当让带状的公共绿地当做连接整个小区的桥梁, 组群绿地应当全面和该桥梁连接, 公共绿地和房屋全面接触, 构成环保体系; (2)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下, 将各个级别的绿地作为小块分散在有关规模的用地中心中, 道路将各个小块连接起来, 因为道路的面积与嵌块的大小对生态网络的连贯性与总体性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应当在并不充足的用地中, 延展绿道的面积, 应当尽可能加大嵌块的规模; (3) 绿道方向应当和夏天风向保持对应, 如此有助于夏天通风。

5.1.3 保证住区植物景观和植物类型的丰富性

(1) 经过运用草、乔木、灌木融合的群落型栽种方法, 构成层级清晰、生态交替的多层群落, 增强营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丰富性, 提升生态体系的抗逆性与稳固性, 经过运用丰富多样的配置形式, 构成坡地、花溪、草地、湿地、疏林、密林等形式多样的植物景观; (2) 增强绿化, 争取在形成春花、夏荫、秋色、冬绿的有趣景观的同时, 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3) 要有规划地引入异地植被, 尽可能地运用本土的树木种类, 来达成保护本土生物物种稳固性的目标, 保持乡土景观的特点, 减少养护和栽种费用; (4) 运用具有生态保护效能的植被来净化大气、消灭细菌, 提升环境品质; (5) 栽种蜜源植被和果树, 招徕类型多样的动物, 来推动小区环境中植被、动物、人的和平共处[4]。

5.2 保证居住环境舒适健康, 以人为本

5.2.1 创建有趣安全的步行空间

(1) 居住区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是儿童戏耍的主要活动空间, 也是居民出行和散步的主要通道, 因此, 在住区的道路绿化建设中, 要注意使车辆停放点相对集中, 要做到人车分流, 确保具有保护性的人行通道, 实现通过减少机动车而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2) 在小区内设置休息座椅、避雨廊等其他公共设施, 可将小区内道路局部拓宽, 变直为曲, 增强道路空间的闲适性和趣味性, 为居民提供环境质量高、有趣安全的步行空间; (3) 增多道路的绿量, 增加道路的绿化带, 使它们成为居民休憩、步行的林荫道[5]。

5.2.2 营建更多含有自然元素的生态景观

在城市生态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 通过呈现每一个自然元素, 让人们感受到冬去春回、花开花落, 而更加真实地体会自然、理解自然、感受自然, 应充分借助住区环境周围的自然气象的变化, 借助千姿百态的近水远山。具有美感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月色阳光、雨雪云霞、春花秋实、碧水青山、夏荫冬枝、鸟语花香都能使居民在生态自然美的熏陶中培养出关心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操。

6 结语

近些年, 城市生态住区尽管已得到人们的关注, 可是其建造是一项困难、繁杂而巨大的项目, 需要园林、设计、建设等多个领域长时间的奋斗, 持续地归纳与探究。坚信伴随人们对生态认知的深化与社会的前进, 人们会逐渐构成部分本质层面上符合循环发展理念的城市生态居住小区, 达成和生态和平共处的理想理念。尽管很多的国内外的设计人员均在此些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究, 可是当前依旧难以找到在所有方面均与城市生态住区的要求相一致的社区, 也证明了城市生态居住小区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需要人们长时间的探究和奋斗。伴随社会的前进, 坚信人们会逐渐构建与城市生态居住小区相一致的住宅社区, 达成人们生活生态化的远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鲍家声.可持续发展与建筑的未来——走进建筑思维的一个新区[J].建筑学报, 2015 (10) :44-47.

【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6.

【3】孙鹏, 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城市规划, 2015 (9) :19-22.

【4】韩耀辉.浅析都市农业景观对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影响[J].艺术科技, 2015 (10) :112-113.

上一篇:Wiki互动模式下一篇:最优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