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2024-10-25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精选8篇)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篇1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书

设计思想:

创造自然,享受自然

设计说明:

该小区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让环境成为当地文化的延续。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居民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小区内的植物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使居民有一个舒适,安全,阳光的生活环境。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打造特色的植物景观带。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和环境设施小品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小区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创造自然,享受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水体、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设计分析:

1、植物配置分析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植物搭配错落有致,灌乔木相互搭配,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各类乔木和绚丽夺目的花灌木配植一些红枫、棕榈、小叶女贞,以增加植物层次上的变化,为小区增色不少。

2、道路系统分析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

3、特色景观节点分析

不同的景点用不同点方式,利用植物围合而成。设计中具体利用植物造景和不同材质及颜色的铺装来划分空间,以此形成多样化的活动场地,特色的喷泉广场水的循环使用与大自然的规律相互照应,既是举行一些户外公众聚会活动的最佳场地,也是专门为业主们沟通交流搭建的平台。每一个位置,每一个角度,所见均不相同,绝对没有千面如一的平淡,人造的景观与上帝的景观在此合二为一,成为崭新意义上的自然,而生活,与此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特色植物长廊的建造更是体现这一设计理念,丰富合理的植物配置,美化了整个住宅小区的绿化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篇2

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按河北省建设厅的要求而制订的。自2007年起, 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德国能源署 (dena) 在建筑节能领域开展合作, 双方选择了在中国推广建设“被动式房屋”的课题。2011年6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签署了《关于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发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在双方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下, 秦皇岛五兴房地产有限公司在“在水一方”住宅项目中成功地建造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经检测, 其性能完全符合要求。随后编制组在借鉴德国的经验和瑞典被动式房屋标准的基础上, 总结试点经验, 参照中国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 完成了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 术语和符号, 被动式房屋的定义和规定, 被动式房屋的基本设计原则, 被动式房屋的热工和能耗计算规定, 热工计算, 采暖负荷和能耗计算, 冷负荷和空调能耗计算, 房屋总一次能源计算项目和计算方法, 围护结构设计, 照明和遮阳设计, 通风系统设计, 关键材料和产品性能, 防火设计, 施工工法, 被动式房屋的测试, 被动式房屋的认定条件, 各种建筑能耗转化成一次能源和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运行管理, 以及附录和条文说明。

图为:中方团队

图为:德方团队

编制本标准目的是要使设计人员尽快掌握被动式房屋的设计方法。被动式房屋要实现室内高舒适度的同时, 能耗是中国普通节能建筑1/4~1/10。被动式方屋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普通的节能建筑。比如:它即要限制采暖制冷能耗又要限制负荷, 要同时控制采暖、制冷能耗还要限制总能耗;能耗要用一次能源做为指标等等。编制组人员力图系统完整地将被动式居住建筑如何做设计用标准规定出来。

1 新概念的引入

被动式房屋涉及到比较多的新概念, 譬如被动式房屋、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系数、超温频率、可见光透射比、透明材料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玻璃选择性系数、热 (冷回收率) 、防水透气膜、防水隔气膜、太阳高度角等等。这些新的概念是掌握被动式房屋设计的基础。本标准对于一些不常用的术语, 如低辐射玻璃、太阳总辐射、环保工质、潜热等等也做了说明。本标准对33个术语作了详细的解释。

2 被动式房屋的基本设计原则

遵守被动式房屋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实现被动式房屋的基础。被动式房屋要符合紧凑型设计、自然通风要求、自然采光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气密层设置和房屋使用节能产品的基本要求。本标准根据河北省地区特征规定了外围护结构的限值、新风量、隔热设计、防潮设计, 以保证被动式房屋的热工性能和能耗指标均符合被动式房屋的要求。

3 规定了被动式房屋的计算项目

我国设计人员往往忽视建筑热工计算。这会造成设计方案本身会发生结露、室内温度不均衡和夏季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温度过高和能耗超标等问题。标准规定了对被动式房屋应进行热工计算、采暖与制冷负荷和能耗计算, 以及总一次能源估算。热工计算包括冷凝防潮计算和隔热计算。采暖与制冷负荷和能耗计算包括采暖需求及其一次能源计算、采暖负荷计算、制冷需求及其一次能源计算和制冷负荷计算。其中总一次能源估算包括采暖、制冷、通风、生活热水、照明和家用电器的一次能源需求估算。

4 计算方法

本标准的热工计算方法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规定的计算方法验算。包括内部结露计算、热桥表面温度和结露计算和在房间自然通风的条件下, 房屋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的最高温度计算。

本标准的采暖与制冷负荷和能耗计算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进行。特别需要指出的该规范规定了计算原则, 并没有逐一给出计算公式。被动式房屋由于其基本的设计原则使得计算项目变得清晰可公式化。譬如, 被动式房屋的无热桥设计原则, 使得建筑传热可以按二维考虑;完整的气密层规定原则, 可以只计算新风换气和开启外门进入空气的能量损失, 而不考虑门窗的其它渗漏损失。

还需要指出的是, 被动式房屋要求一年四季均处于舒适状态, 即该采暖时就要采暖, 该供冷时就要供冷。所以不能以政府规定的采暖日期进行计算。本标准选择了大致比规定的采暖期前后延长了两周做为采暖的计算起始时间。

被动式房屋需要对总一次能源需求进行计算。其计算项目包括采暖、制冷、除湿与通风、生活热水、照明和家用电器一次能源需求。本标准规定了除湿与通风、生活热水、照明和家用电器的一次能源需求估算值。

6 一次能源的引入

本标准引入了一次能源的概念并引入了一次能源系数。用一次能源来计量能源消费可以引导人们真正追求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一次能源系数参考了我国现有火电等价折标系数和目前德国和欧盟的标准制定的。

7 围护结构设计和关键节点部位的构造规定

被动式房屋的围护结构在设计时就要满足不同于传统节能建筑的规定。这种规定使设计人员有最基本的规律可依。如非透明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透明围护结构必须遵从传热系数、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和玻璃的选择性系数的规定等。

标准规定了不同于传统节能建筑的被动式房屋的关键节点构造。如:在屋面和外墙保温层靠近室内的一侧宜设置防水隔气膜, 在靠近室外的一侧宜设置防水透气膜;外窗宜紧贴结构墙外侧安装, 外窗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耐久性良好的密封材料密封、没有窗墙比要求等等。这样的规定可以避免设计人员常犯的设计错误。

8 照明和遮阳设计

不同于一般建筑, 设计人员在进行被动式房屋设计时要进行采光设计, 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 达到降低照明的用电目的。因为被动式房屋专用窗非常昂贵, 采光设计往往决定了窗户的面积。同时遮阳的设计规定要求设计人员考虑到夏季和冬季的太阳能入射角度, 以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而又尽可能避免夏季太阳造成的冷负荷。

9 通风系统的设计

与普通建筑不同的是被动式房屋必须要采用高效热回收通风装置。本章节对通风系统的布局、管路、新风量、热回收率、过滤等级进行了规定。对空调系统的功能、室内气流组织、风速、送风温度、能效比、环保工质等做了规定。

1 0 关键材料与性能的规定

被动式房屋有良好的耐久性, 其应用的材料和产品也必须满足较高水平的性能和耐久性要求。本标准对关键性材料的性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性能指标要比其它标准中的规定严格。这些材料包括屋面和外墙用防水隔气层的防水隔气膜、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各种材料和产品、外围护门窗洞口的密封材料、屋顶金属扣板和窗台金属板的性能指标、地下室顶板天花板保温用岩棉板。特别指出的是, 考虑到我国目前节能建筑和建筑节能材料的市场现状, 本标准规定了门窗用防水隔气膜和防水透气膜及外墙外保温系统必须由系统的供应商供应。

1 1 防火设计

被动式房屋通常有较厚的保温层。一旦保温材料性能达不到要求, 在火灾发生时会产生灾难性后果。本标准对防火设计构造材料性能、工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其标准要严于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基本的出发点是, 在施工电焊时不会引燃保温材料, 房屋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 不会产生致命毒烟, 使火灾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 2 被动式房屋的测试与认定条件

人们迫切地需要知道房屋按照设计建造完成后是不是被动房屋。本标准给出了一个简单明确的方法即气密性测试, 以及测试结果的认定。采用的方法就是对被动式房屋必须进行气密性测试。房屋的气密性必须满足≤0.6/h, 即在室内外压差为50Pa条件下, 房屋每小时的换气次数。这种检测即简单又能反映问题。两个示范项目的结果表明, 一旦这个测试通过, 则室内环境一定能满足设计要求;如果测试通不过, 则一定是材料或是施工中出了问题。这种检测还帮助人们找到建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 提高房屋的整体质量。

1 3 各种建筑用燃料的CO2排放量计算方法

为了引导人们了解和掌握房屋的CO2排放的计算方法, 引导人们使用清洁能源。本标准给出各种建筑用燃料转换成一次能源和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这里包括标准煤、原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汽油、煤油、柴油、木材、固体生物燃料。

1 4 完整的数据库

本标准提供了供计算使用的完整的数据库。其中包括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张家口、唐山、承德、丰宁、邢台、衡水、廊坊、沧州总计11个城市的全年逐时计算温度、夏季、冬季的太阳高度角、四季计算用太阳总辐射照度、日平均相对湿度表、外窗遮阳板夏季、冬季单位影长表、人体散热系数表、照明散热系数表、设备和器具等散热系数表。

1 5 对国内尚无标准依据材料性能的处理

被动式房屋涉及到屋面和外墙用防水隔气层的防水隔气膜、外围护门窗洞口的密封材料某些性能指标国内尚没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可参考。本标准将这些性能在条文说明中介绍了相关的国外指标。

16相关标准的引用

本标准引用了国内31个标准规范。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房屋部品材料检测方法等等。编制组的指导思想是:利用现有的国内标准规范来达到设计建造被动式房屋的目的。

德国能源署 (dena) 和瑞典驻华大使馆环境科技中心 (CENTEC) 对本标准的给与了技术支持。德国能源署对本标准逐条进行审阅, 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将英文版本特别发给了被动式房屋发明人瑞典Bo Adamson教授。Adamson教授提出了被动式房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为此本标准的增加了这部份的内容。

居住区景观设计浅析 篇3

【摘要】 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达到通过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给人提供良好的交往空间和居住空间。

【关键词】 居住区;景观设计;空间环境

一、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景观设计尺度不宜人

小区景观的设计在图纸上往往表现的美妙绝伦,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2.重平面忽视立体

如果只重视平面景观的规划设计,忽略了立体,那么这也是有缺陷的设计,合理的景观规划应摒弃华而不实的绿化面积,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体效果。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3.绿地成为观赏景观

按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小区中必须考虑留有一定的绿地面积,开发商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在绿地率和绿化率等文字上大做文章,用绿地率代替绿化率误导消费者,片面地追求绿地面积,大种草皮,没有树木,可以节约用地,可以降低成本。草地上禁止入内,本来可以游憩的草坪却成了只能观赏的景色,失去了绿化的本质意义。

二、改善的措施

1.景观开放式设计

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涉及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

2.重视人文气息的培养

现在居民在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时,不仅考虑硬件设施而且还要考虑具有良好的人文气息。

3.小区景观设计应该赋予居民参与的权利

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该主动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设计,听取意见,不但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热爱小区,自觉维护小区的环境,有利于小区的长期管理和发展。

三、趋势

1.注重空间形态的变化

(1)高程变化。居住区的高程变化可以产生有趣的景观效果,甚至在立体层次上更为丰富。对于原有地形就有高程变化的基地,需要在规划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对于较为平坦的基地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土方调配,有意识地在高程上寻求一些突破。

(2)节点处理。整个居住区户外环境应通过网络步行系统进行划分,在住宅出入口、会所周围以及主要组团内部形成规模不一的“节点”区域,为交通组织、公共交往和休闲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这是户外环境中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段,所以与居住区中的其它空间相比,“节点”的景观处理会更加精细。

(3)道路景观。居住区的交通系统是车行系统和绿色步行系统的叠加,呈网络状分布。从美学角度说,与直线形道路相比,曲线形道路所呈现的是不对称的画面构图,随着视点的移动,景观逐渐展现,更具含蓄美。

2.注重景观的“时间性”设计

绿化以常绿为主,增大乔木种植数量,特选常绿大树冠香樟为骨干树,辅以灌木花卉坪翠竹。在植物选择上注重其观赏性、多样性和地域适应性,尽量考虑到花期交错、四季连续的品种搭配,形成层次感丰富、高低错落、色彩纷呈的绿化景观,满足不同季节都有景可观的要求。

3.注重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均能享受这些共享资源;其次要营造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具有归属感的良好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4.注重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区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设计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

四、结语

保定清真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篇4

现状概况:保定清真寺小区基地位于保定市古城东南,用地东临城市次干道环城东路,南邻城市次干道环城南路,北靠城市次干道裕华东路,西临城市支路穿行楼南街,基地总用地面积13.8公顷。现状内为古城区主要伊斯兰回族社区,有一组重要的清真文物建筑,包括清真寺、清真女寺、清真东寺。住宅现状多为低层平房,少量为多层住宅;公建现状包括地区行署南院,市妇幼保健院等较大的公建。

规划主要宗旨:

1.将通过对该社区的整体改造,以恢复清真寺文物建筑的风貌,提高住宅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质量,实现局部保护,整体改造,保持伊斯兰回族社区风貌的目标;并与古城区的风貌保护目标协调一致。

2.通过整体改造的实施,提高小区市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平。

3.对清真寺文物建筑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高度、体量和尺度进行总体控制。4.通过增加公共绿地、广场和休闲设施提高环境质量水平。

5.通过公共建筑、公共停车场、公厕及市政设施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安居工程”居住小区规划说明书 篇5

一、规划区的位置、范围及现状概况

徽州财富广场地块位于城区西南,徽州二中以南,北邻下街,西靠城市干道黄山路,总用地13066.73平方米。

规划范围内现状为粮食局原址。规划区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36.64米,最低海拔 132.94米。

二、规划设计构思

1、力求将财富广场规划成为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导向性,具有良好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地方特色的商住环境。

2、充分利用地块及其周围的环境条件,使广场环境既相对完整,又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舒适、优美、宜人的生活、购物环境。

3、坚持地块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创造良好商住环境的前提下,努力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4、努力创造新颖和灵活可变的住宅类型和多样化的商业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形成丰富多样的商住环境,并为潜在投资者参与创造有利的条件。

5、强化现代意识,开辟足够的交通空间,满足动、静态交通要

求。

6、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扩大地块建设的科技含量,使住宅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总之,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努力把徽州财富广场建设成为舒适、方便、安全、卫生和优美宜人的现代化城市商住一体化社区。

三、规划布局

1、规划结构

规划采用传统院落空间结构。空间上围合但不封闭。广场内绿地、水池、亭廊、建筑安排得相得益彰。开敞但使人感到亲切,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广场、道路铺地、建筑小品、水景营造很好触发了人们的地域认同感。

针对地块现状,广场主入口安排在黄山路上,宽敞的入口起到引导人们的行为流线的作用,入口上方的轻钢雨棚起到延续接街道空间并强化入口的作用,成为该地块的标志空间之一。

2、道路系统

根据人流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情况,规划采用F型路网结构,沿黄山路设置一个主要出入口,下街方向设置一个次要出入口。

主要道路宽度8-11米。

3、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项目及规模

根据规划意见书的内容,本设计在地块的南侧安排有一公共厕所(80平方米),兼顾到内外部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并于地块南侧安排有垃圾收集房。

4、单体设计与群体组合

为满足建筑商品化的需要,建筑底层安排店铺及超市,局部安排住宅。

建筑密度:47.64% 绿地率:13.4% 机动车停车位:110辆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814.26平方米

四、业态规划

财富广场的设计目标是优化徽州区城区的商业结构,定位受众为中高档消费群体,主要以商业百货,品牌专卖为主要经营内容。严禁高噪音、有污染的商业活动,由于项目地块位于学校200米范围内,严禁设置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等),具体商业项目入驻必须经由工商、文化、环保、商务等部门依法审批。A#楼主要安排书店、精品店、体育用品电等,B#楼为超市,其他楼栋商业部分安排服装、食品糕点等无污染的品牌店、老字号等。

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3066.7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1863.3平方米 其中 商业建筑面积:17689.4平方米

住宅建筑面积:2876.9平方米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 篇6

现如今,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1

摘要: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息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市民的审美鉴赏能力。园林艺术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设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本文将分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论述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理念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只是单一的建筑工程设计,需要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打造清新美丽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艺术性是运用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来提高园林的视觉效果,创新园林文化艺术,自然美是让园林景观呈现出天然效果,让市民在欣赏园林风景的过程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本文将简单介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分析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的存在问题,并从合理规划绿地面积,创新园林设计,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和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来探索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

1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分析

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清新优美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主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要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视觉美。注重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则需要构建生态园林,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引用活水修建小池塘,并饲养适量的动物来提高园林的天然效果。

2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

绿地建设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绿地面积需要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仔细查地形,然后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环境,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来设计图纸,但是,大多数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不认真查看地形,甚至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直接绘制图纸,图纸上的比例大小不合理必然严重影响绿地规划设计质量。

2.2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提倡创新园林建设,在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但是,大多数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缺乏创新,部分园林绿地面积过大,植物过于单一,园林建筑样式陈旧,缺乏灵动性。其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文化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没有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资源和现代技术,园林的道路设计不是特别合理,园林点、线、面的搭配不协调。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3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思路

3.1合理规划绿地面积

园林工程师在规划绿地面积时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商贸圈和交通环境来核算绿地面积大小,采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技术绘制图纸,并在图纸上标注准确的比例,确保绿地面积规划的合理性。

3.2创新园林景观设计

创新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借鉴传统园林的优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和先进技术,可以学习苏州园林独辟蹊径的设计方法,科学搭配花草树木与楼台建筑和假山、池沼,不过分追求对称,修建池塘时应引用清澈的活水,在水中放置小巧玲珑的雨花石和鹅卵石,饲养各种美丽的金鱼和鸳鸯、沙鸥、白鹭等水鸟,这样可以赋予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灵动性。此外,可以选用适量的彩灯来装饰园林建筑,雕塑象征现代文明的雕像,使园林景观既有古色古香的美感,又凝聚了现代文化。另一方面,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规划园林道路时应注意设计不同的道路,可以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位置分别设计平坦开阔的大路和鹅卵小径,在假山上布局有规律的山路。而且,园林工程师应注意处理好园林点、线、面的关系,采用依水造景和依绿设景的方针使园林植物、建筑、假山、池塘和喷泉能够形成一幅完美的立体画面。

3.3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

园林工程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在风景园林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河南开封市的园林一般都能够成功再现北宋汴梁城的风貌,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意境,例如牡丹园的美景可以体现“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和“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的诗情画意,水边的轩榭楼台可以重现柳永所赞叹的“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的唯美意境。成都的居住区园林不仅可以呈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而且设计了现代喷泉、花厅和玻璃幕墙的建筑,有效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3.4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

运用植物造景首先要遵循自然性、科学性、生活性与艺术性等四项原则,根据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种植不同颜色和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色彩美、韵律美、意境美和层次感等艺术效果。其次,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栽培不同的植物,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灵动性,例如种植迎春、牡丹、芍药、玉兰、银杏、玫瑰、绣球花、丁香、海棠、玉簪、菊花、水仙和梅花等季节性花卉,让市民在一年四季可以欣赏不同的美景。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特点来营造梨花伴月、杨柳细雨、映日荷花、寒菊傲霜和腊梅报春等独特景点。此外,园林工程师可以利用植物来设计主题景观,像桃花园、葡萄园、芰荷园、玫瑰园、杜鹃园和桂花园等。另一方面,运用植物造景时应该考虑园林景观的灵动性,协调搭配各种元素,使花草树木与道路和假山、池塘、人工湖达到完美结合,创造出林荫路、花径、樱花大道、合欢路、枇杷湖等特色景观。如果道路比较长,可以配置多种不同的植物,并突显出主要景观,例如在草坪中种植一株红玫瑰,创造出“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植物与山石相结合的时候,要让花草树木与岩石参差交错,互相衬托,加强景观的色彩美与立体感。在山石上宜的地方应该采用少量的平伸与悬垂植物,以显示山石的优美线条,并且,要注重让植物的体形枝干与山石的纹理形成对比。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融入创新理念和现代文明,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目前,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普遍存在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和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园林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绿地面积,灵活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认真设计图纸,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创新园林设计方案,注重提升园林的文化艺术美,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让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体现出时代风貌,这样方能全面提高现代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景观的审美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燕,张红侠,白红艳.CAD、3dsMAX及Photoshop在园林景观设计绘图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29).

[2]杨璐,弓弼.浅析我国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J].西北林学学院学报,2011(3).

[3]李星宁.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南方农业,2015(21).

[4]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02)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2

摘要:如今居住区的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等,已经成为判定一类城市综合化建设质量的核心标准,而当中的景观设计理念,正是凭借民族文化优势发展的,其主张以自然为基础、人员为核心,布置清新优雅且生态适宜的居住区环境,借此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因此,需要房地产开发商家多加关注。本文分析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贯穿融入文化特色的必要性,并就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融合应用的路径做了重要论述。

关键词:居住区;文化特色;景观设计;应用细节

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原始居民数量骤降,各类新建的现代居住区也开始呈现出趋同的迹象,至此居住区文化特色逐渐消失。长此以往,不仅模糊了居住区自身的可识别特性,同时,不利于传承周边城乡的特殊文化。因此,尽快理清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细节,显得尤为紧要。

1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贯穿融入文化特色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依靠其特有的文化,但这部分文化的衍生却历经极为漫长的蜕变过程,并且时刻经受自然生态和人文因素2方面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条件,人文因素则容纳政治、历史、宗教和艺术等,宏观角度观察认证,它们都是居住区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客观表现,需要在景观设计中予以淋漓尽致地凸显。现代居住区设计的一切景观,都要在迎合城市空间布局、地形和气候等要求基础上,蕴藏主流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最终全面满足当地居民在历史沿革期间衍生出的生活习惯。归结来讲,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特色要素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1)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审美需求。

(2)经过文化基因植入以强化居住区的可识别特性。

(3)凭借独到的景观艺术欣赏功能,持续丰富居民的视觉感官效应,并维持居住环境的多样性。

(4)透过景观设计和文化特色的融合,激发居民强烈的归属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维持该类群体安定和谐的生活交流秩序。

2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融合应用的路径

2.1文化特色非物质形态要素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其可以说是城市改革发展的灵魂,尤其贯穿到居民区景观设计环节中,该类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需要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予以全方位呈现,确保居民可以长期保留原有的优良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因此,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主体,切勿盲目关注甲方规划需求,同时,针对居住区居民生活内容和习惯做出系统化校验,目的是了解该类居住区域居民存在和不同于其它区域的需求。这部分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将透过公共空间塑造加以呈现,即该类空间中的景观设计风格和环境氛围,都不允许和统一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发生冲突。如私家园林的景观设计风格,契合吴语区居民隐逸于山水的精神需求。北京原始居住区主要包括四合院和胡同,居民一切生活都在房前和树下开始,因此,在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环节中,理应着重借鉴传统活动场所的位置,为居民设计开放传统的文化交流广场景观,方便他们随时聚集于此下棋、聊天或是晒被子,使得居住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特色得以有机传承。

2.2文化特色物质要素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交接

人眼不容易清晰观察到4000m以外的景观,一旦人眼和景观的距离达到500m时,视线就变得模糊,缩减至250~270m时,看到的景观轮廓才算清晰,维持达到几十米范畴时,便可以识别花木等自然景观。依照人的视域范畴,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想要有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必须选定一类人眼识别能力最强的区域范畴。

2.2.1居住区建筑类景观设计方面。尽管建筑设计工作是建筑师的核心职责,不过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人员,应注意针对相关物质文化要素加以引导控制,确保彰显出标准的地域文化特色。再就是基础设施的定位工作,尽量保持低调状态且位于配角位置。至于景观设计形式,则可考虑在居住区盛行的宗教或是传统民俗活动之中抽取特定符号,设计尽量内敛。整体上确保映射出居住区整体的文化氛围,最终顺利地表达出特有的现代城市性风格。

2.2.2居住区自然类景观设计方面。在配置植物过程中,保证结合小品建筑,进行特定场所传统文化氛围衬托,同时,结合活动场所位置有序地布置一些树冠较大的树种,并且想方设法维持活动空间整体和景观设计的协调美观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尽快创设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和存在多样化景观的现代居住区,需要设计主体预先针对居住区所在的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准、民众生活习惯等要素加以全方位把控。之后深入性挖掘居住区的传统人文内涵,提炼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物质形态,并在居住区内部不同类型景观中予以整体性设计。相信长此以往,势必为我国现代居住区合理化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协调化发展以及居民各类生活、文化和审美需求满足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许景.基于人性化设计观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xx

2靳红霞.居住区景观的绿色设计[D].北京建筑大学,20xx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3

1.绿色建筑理念与景观设计的融合现阶段,许多居住区在进行室外景观设计时,过度追求装饰性元素的表达,频繁使用喷泉、雕塑、亭台等设计要素,这其实是对景观设计的一种误解,背离了景观设计追求生态、自然的本质。绿色景观设计在内容及形式上应当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并且要坚持简单、朴素的原则。就这一点而言,景观设计与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采用绿色、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和应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绿色建筑体系下的景观设计一般包括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对原始空间关系的处理,使之与居住区总体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通过较少的投入,简易的工艺,乡土化的树种来实现局部的景观改造,且尽可能避免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保证绿色、节能、环保的同时,取得较为出色的景观效果。

2.绿色建筑视域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2.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将景观设计的消极要素转移至地下,从而为地上空间的设计规划奠定基础。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建造地下车库,可以将车库的出入口、采光通风口同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相结合,使之看起来协调自然,不影响整体的景观效果。

2.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外围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2.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2.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2.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②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2.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2.7种植设计

景观植被应以绿色为主,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并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予以搭配,同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景点的景观特征,实施专题种植设计。对于居住区换热站换气口、消防水池通气口等区域,可利用植物加以遮挡,达到环境美化效果。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风景特色,对不同色彩、类型、高度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构造集“点、线、面”于一体的绿化植被系统,用不同的植物点缀不同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的观景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兼具舒适性和观赏性的生活空间。

3.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体系下的绿色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大方向,对营造优美、舒适、生态的现代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景观设计的研究,在节能、节水、节地等方面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有关要求,使城市景观设计脱离喧嚣与浮躁,回归自然、生态的本质。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市民很少能够看到蓝天白云,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减少。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成为广大居民和众多房地产开发者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适、安全、生态的环境中,但在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进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高品质的需求,既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内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

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布局

首先,应考虑基地内原有形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绿地及活动场地的布置、景观建筑、小品的点缀等。如南京五台花园即利用小区原有的陡坎设计成叠水喷泉。其次,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观景视线,将周围优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区中,小区内外遥相呼应,创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如南京宝船听涛小区即借外部宝船遗址公园景观。

(二)以人为本,创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和交往空间的设置、休憩设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动休憩时更加舒适、方便,创造一个亲切、优美、便捷的居住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的需要。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应做到动静结合、相互搭配,将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和个别交往的私密空间相结合,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区的人文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突出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体现本土特色。对住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应该深入地挖掘,以凸现基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突出小区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传统。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考虑建设与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会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代价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就要在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管理和运行。节约成本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设计要大小适中,既要满足景观需要,又要注意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少动土方,节约造价;在土建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推广当地草种,树木规格不宜过大,要给植物一个自然生长空间和过程,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对大环境生态的破坏。

(五)建设生态型园林,创造多样性植物景观

要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温、遮阳、隔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作用。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性环境效应。所谓植物多样性,就是要建筑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营建以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结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绿量、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和顺应植物演替规律,采用生长习性、形态等有较大差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植,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荫植物资源,乔木与草地之间的生态空间满足了林下植被对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层次。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地方特色。对于同种植物,其规格的选择应大小结合,为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植物种植上,密度不应过大,应留出一定的林间隙地,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养分的供给,创造健康的能进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稳定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体绿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占用绿地的种植方式,包括外墙绿化、屋顶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还能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

结语

景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舒适、安全、方便、卫生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5

一、现代景观审美独特性

科学技术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环境认识的觉醒,景观设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审美主体已由少数人向大众化转变;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景观审美情趣与审美思维发生了转变,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景观设计的全局意识;而对环境功能、经济、形式的关注,要求景观设计作品既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同时要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历史延续性基础上,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角度力求建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山水画艺术特点分析

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山水画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生态观。“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一直抱着亲和的态度,他们积极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山水画的意境塑造。技法是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或雄奇幽静,或空灵淡泊。山水画利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构图手法,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解决了由于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所带来的局限。这种意境既是画境,又是景观设计中的精神空间。山水画的创意构图。山水画以步移景异的欣赏习惯处理构图,采取散点透视展现画卷的视野,这样可以让人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同时也具有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山水画空间并非是单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空间的精神体验,也就是通过画境中的可观、可行、可游和可居的心理模拟,引导人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大多通过寄情于山水抒发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的圣人情趣,更体现了山水画的精神蕴含。

三、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

1.居住区山水意境表现

意境最早见于佛经,是自我对客观的领悟。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哲学观、美学观在画面中的体现,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不同的画面体现的人格与精神意志不同。他们利用墨的皴、擦、点、染,笔锋的转、折、顿、挫,使画面呈现出枯、润、浓、淡等多种形式变化,实现画面意境的表达。利用“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表达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意境营造来说,首先,对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设计者的人格特质与精神意志直接影响着方案构思、立意和风格。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表达以及对构图、布局、意象的安排,充分体现自己对环境、对文脉的理解,也是建构人性化、个性化居住环境的保障。其次,居住区景观需要的是生态、健康、开敞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的文化品质与格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利用植物、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营造环境,做到有目的、有感情地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充分表达设计的主题,也更能表现“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留白等,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控能力,也在画面中营造了内敛、含蓄的视觉感受。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图不仅要符合居住区的功能、绿化率要求,更要按照形式美法则来布局,应依据道路级别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空间,或采用规则式以表现秩序之感,或采用自由式以表现含蓄之美,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外部空间,诱发人们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

2.居住区山水意境营造方法

(1)植物造景植物是山水画景物构成要素之一,常用松、柳、枫、竹、芭蕉等。山水画非常注重植物的配置。常利用植物不同的体态、高低、花色、叶形、进行疏密安排,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同时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象征人的品格与精神,寄托了画家疏远污浊、洁身自好的品格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审美功能与形态特征,营造居住区的山水意境。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体,结合山石、绿地、水体等构建立体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维度的景观效果,让居住者的视线在游憩时可以得到空间的延伸,带来意境的想象。

(2)叠山理水山水画以巧妙安排山石与水,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宗旨。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营造中,叠山理水对山水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山水画中利用皴、擦、点、染等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色彩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景观设计中则利用太湖石、石笋石、卵石、木化石、碎石等不同石料结合地形营造山石意象,在借景、对景、障景、露景等多种传统组景手法的运用中,做到有景、有境。叠山理水是为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无水不成景。水在中国传统以及现代山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的动可以表达激昂高亢、玲珑婉转,水的静能够体现晶莹剔透、水雾袅袅。水作为辅景,增加画面整体性,连贯性,灵动性,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水作为主景,表现了画面的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差、坡道、转弯、阻碍等形成溪流、漫流、叠流等有趣的水形,可以利用山石孔洞、假山、陡崖表现洪流跌落、雪浪翻滚的壮美景观,还可以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形成一汪静水,将水榭、山石、花草倒映其中,增加景物的层次美。

(3)空间韵律山水画空间既能表达出静的空间艺术,同样可以展现动态的时空转换,它是一个叠加的往复循环,同样节奏与韵味的笔墨构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里不停地出现,构置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感,表达画家对精神世界不可遏止的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应做到景观节点间如绘画般起承转合,利用“收放”与“开合”的对比,做到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同时合理设计交通路线,做到步移景异,错落有致,既满足人们对景观美的感受,还要满足良好的通达性。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应注重自然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空间的转折、起伏、相聚、相离都应满足自然景观的生长逻辑,人“游”于空间时要有“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在居住区景观中以空间韵律来体现,满足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理想人居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延续。

(4)色彩写意山水画朴素、淡雅的色彩美学观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色调,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石、植物等都是一幅幅水墨淡彩的图画。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色彩配置,应从整体色调上把握,做到用色精简、雅致。景观建构物以及设施小品的用色,应与主色调协调统一;植物的搭配应做到四季景致不同;同时要避免因工业化生产,造就千篇一律的景观视觉。传统造园中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卵石、方砖、碎石等材质是营造山水意境的重要材料,适当选择利用,更能体现回归自然的空间意境。

四、小结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7

随着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 设计人员“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生态的规划设计原则的主旨在于利用可再生能源,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过程应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自然与生态的视角强调居住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 把“生态”作为解决当前居住区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的良策。“生态”的居住区应该追求的不仅仅人还有自然的健康, 充满活力且具有持续力强调居住区的构成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 不能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

1、城市生态景观要素

从生态学角度看,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 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 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1.1 斑块

是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其形状、大小、类型、异质性及其边界特征变化较大。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格局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单位面积上斑块数目关系到景观的完整性和破碎化。景观的破碎化对物种灭绝有重要影响。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 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斑块面积越大, 能支持的物种数量越大,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也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园林绿地系统中的斑块一般指各级公园、各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等。

1.2 廊道

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 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 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是一个通道。城市中绿色廊道一般有三种形式: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

1.3 基质

在景观要素中基质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作为背景, 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 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

2、生态原则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实施

2.1 正确合理选择环境和确定环境的功能

选择和确定功能是决定其他设计的基础。居住区的建造活动应尽量少干扰和破坏优美的自然环境, 并力图通过建造活动弥补生态环境中已遭破坏或失衡的地方。

2.2.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已确定的环境, 应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尽可能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 维持其完整性, 使居住区像共生的生物那样, 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和融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对现状植被的保留。长久以来, 城市或住区建设中, 先砍树、后建房、再配置绿化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我们屡见不鲜。生态学知识告诉我们, 原生或次生地方植被破坏后恢复起来很困难, 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和人工维护。因此, 保护比新植绿化的意义更大。

(2) 与环境水文特征结合。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结合水文特征的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 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 进行直接渗透和储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3) 保护当地土壤资源。在进行居住区环境的环境处理时, 要发挥表层土壤资源的作用。表土是经过漫长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适于生命生存的表层土, 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综上所述, 适宜的环境处理是形成居区生态环境的良好起点, 必须认真调查、仔细分, 避免盲目地大挖大建和一切推倒重建的方式。同时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将其视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3、绿化景观设计的开放性和生态性

生态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 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 涉及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真正地融入小区。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 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 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 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在一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应选择耐踏草种, 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草坪不止是观赏的, 它同时应该是可利用的。大面积的丛植密植可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 净化空气, 利用原址上的树木建设居住区, 如目前沈阳正在建设的城建北尚居住区就是一个利用生态的好例子, 居住区内利用原有地形和树种, 大面积保留了原址的树木。该居住区内绿化景观不是单纯建筑的附属, 而是和居住区浑然一体的, 它正是利用了原有自然景观保护了生态环境, 证实了生态绿化景观不仅仅靠建设, 重要的是保护和利用, 摈弃了以往居住区规划是把建筑作为主体, 开发商只关注经济利益, 尽最大可能在有限面积上多建建筑面积, 建筑主体完成后再辅以绿化.没有把空间作为主体的错误做法, 值得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参考。

4、结语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 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的日渐凸显, 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减慢或是得到改善, 我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重视, 环境的生态化是我们追求最佳居住环境, 生态区居住区的概念进入我们居住区空间环境, 也是我们理想的居住环境。随着建筑业的日益增长式的发展, 居住区生态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加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 作为设计者, 一切以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出发点, 不断增强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们居住的环境生态化普及做出努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发展逐渐向着个性化、生态化发展, 生态居住区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产生, 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人们居住的环境都有着深渊的意义, 本文从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以及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为城市生态化不断前进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檀敏.工业建筑设计的几点认识与体会[J].科技资讯.2009 (26)

[2]王滢.居住景观设计的要点[J].甘肃科技.2002 (12)

居住区滨河小游园景观设计 篇8

摘 要:在城市居住区建设小游园,不仅给居住区的居民方便快捷地提供了一个可以游玩、休憩、娱乐的活动场所,同时能够促进人们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缓解人们由于紧张的工作带来的压力,解除繁忙的工作带来的疲倦。此外,小游园也美化了环境,使城市的绿化水平达到更好的效果。小游园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融合,与当地的具体地形地貌条件和地域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气息紧密结合,要被当地居民所喜爱。以临夏市西南角居住区滨河小游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在总体布局与景观规划,以及节点详细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小游园的设计方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多样化景观,并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休憩需求。

关键词: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小游园

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筑密度大,导致“热岛效应”逐渐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降低,市民迫切需要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城市之中寻找自然之绿,急需在工作之余能有一片空间来休憩、娱乐,贴近自然,舒缓压力。

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小游园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城市居住区建筑多以单门独户为单元,邻里之间往往缺少交往,而居住区的绿地是最接近城市居民现实生活中的园林,历来人们习惯把门前屋后的绿地看作是美化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型居住区内的小游园绿地,为居民的活动和交往提供了场所,既供人游玩、休憩,又让人享受美感,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结合体[2]。本着游憩、健身、娱乐、审美并举的原则,并结合国内外现代小游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运用传统式融合现代式的园林设计手法,精心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情景交融的庭院式山水园林,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设计背景

临夏市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空气新鲜,清爽宜人,自然灾害少,平均海拔2000m,年平均气温6.3℃,降雨量537mm。滨河小区依大夏河而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周边视野开阔,无明显遮挡物。该小区品质高档,建筑风格为现代中式。

本设计位于该小区东南方向的一个小游园,面积约为2.38hm2。滨河小区目前人口集中,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很低,在小区东南角有大片土地,未充分利用资源,其中树种单调,结构简单,层次感不强,物种不丰富,群落称定性较差,绿化效果不佳,住宅小区缺乏较大的绿地。

二、设计理念

(一)注重地方文化特色

临夏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回族的发祥地之一,为了体现临夏市特殊的文化背景,方案采用不规则式构图,在设计中重点采用地方文化元素。用鹅卵石铺设的游步道以及贯穿全园的次园路呈现环带状,象征着曾经影响临夏市发展的丝绸之路文化,以纪念这条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中心广场的月牙形雕塑,正是当地回族的一种信仰,体现出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塑造人文景观

在小游园的设计中不仅要突出植物造景,而且要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塑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临夏市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在当地的人文景观基础上塑造档次更高的景观,以满足人们各种精神上的需求。

(三)重视休闲功能

在设计小游园时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还要使小游园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做到相互融合。小游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它的休闲功能,即游人在游园过程中产生愉悦、舒适、轻松的感觉[3]。有效的限定外部空间,可以使小游园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在设计中借鉴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障景”“隔景”的手法,优而敞之,俗而屏之,避免一览无余的情景,保持小游园中主要景观视线纯净而完美[4]。

(四)基于简单、点缀

在现代城市的小游园设计中,游园面积较小,在设计中要基于简单和点缀的思想来进行设计,也就是“少即多”,通过较少的元素,创造一些更深刻的效果[5]。

三、植物造景

(一)造景理论

小游园的植物造景要体现地方风格、城市风貌,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花草的选择、配置、构图意境等方面要显示地方特色,多以当地特有的乡土树种为主,即一般选用城市的市树、市花等或在配置、构图时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6]。进行植物配置时注意乔灌草相结合,乔、灌、花卉、地被形成多层次构图。 注意群体美, 利用植物四季变化, 快生、慢生相结合, 近期远期景观综合考虑, 常绿、落叶植物相搭配使用, 增强设计效果。乔木以点植为主, 在树底边缘铺以花坛, 在人行道边缘一侧种植一些四季时花, 形成艺术花境,给游人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象。同时,注意园林植物的时相与季相的变化,使小游园内有“春有绿叶、夏有浓荫、秋有色叶、冬有白雪挂枝”的季相变化,使四季景观不同[7]。

(二)造景方法

在植物的线性设计方面,做到能够突出造型和形状的不规则,用较强烈的起伏、节奏和韵律感来进行种植,避免压抑和呆板。能够突出四时之景的营造,四季景色,做到季季有景可赏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游园景观设计的好坏[8]。整个小游园的效果,通过植物色彩、质感以及造型来体现。游人最容易接受和感受到游园舒适感的色彩,就是自然色和半自然色。游园的内涵,经过植物的顏色、图案来体现。由于面积较小,灌木的种植采用了自然式的方法,以减少纯观赏性的绿地,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三)植物选择

居住区滨河小游园在植物选择上,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的常绿乔木有雪松、高山松、水松,落叶乔木有银杏、毛白杨、柳树、碧桃、紫薇、梅花、枫杨、槐树,其中骨干树种是高山松、水松、雪松、毛白杨,基调树种是银杏、柳树、碧桃、紫薇、梅花、枫杨、槐树。通过精心选择的灌木有小叶女贞、红花继母、冬青、棣棠、榆叶梅、牡丹,花卉有芍药、波斯菊、牵牛花、万寿菊、鸡冠花、雏菊等。此外,选择的草种是耐践踏的和常年青绿的两种类型。

四、道路分析

(一)园路功能

园路组织游园观赏的序列和园林风景的展开, 引导游客按照路线来游赏景物,在滨河小游园的园路采用老人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 以便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9]。游园道路的设计中,要选择能引导游览路线的铺装路面,为了起到游园空间的划分作用,景观设计要与生活密切联系,空间上保证一步一景,正所谓做到步移景异。

(二)园路类别

滨河小游园中的道路可分为主园路、次园路和小路。主园路是两条宽度为4m的直路相交形成,两条主园路的交点正是中心广场的位置,四个端点刚好形成四个入口,分别是西北角的主入口和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的三个次入口。主园路是联系园内各个景区、主要景点和活动设施的路,采用硬质铺装。通过它对园内外景色进行剪辑,组织游览路线,以引导游人欣赏景色;次园路宽度为3m,是围绕中心广场和横跨主园路的一条曲路,通过各个景区,联系各个景点,对主园路起辅助作用。考虑到游人的不同需要,在园路布局中,还为游人由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开辟捷径,所以还设计了快速通往内部景区的小路。滨河小游园中的小路有汀步、鹅卵石小路、游步道,汀步主要设置在通往山地景观欣赏区和自然景观欣赏区的部位,以增加情趣。滨河小游园道路的设计中,采用了透水混凝土以及透水砖来进行铺装,不仅使路面的透水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体现出材料色彩的丰富感,能够达到排水及人性化方面的需求。

(三)功能分区

滨河小游园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既可以观赏景观,又可以放松身心的活动场所。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心理感受不一样,心理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滨河小游园的空间划分和功能分区呈现出多样化,层次较为丰富,从而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多样化的功能需求。根据功能的多样性将小游园主要分为以下10个区:中心广场、隐秘空间体验区、大草坪烧烤区、自然景观欣赏区、儿童活动区、长廊休息区、水景观赏区、山地景观体验区、茶室(老年活动区)、活动区。

(四)节点设计

1.主入口

主入口位于滨河小游园的西北角上,靠近滨河小区的楼盘,以便使居民步行也能很快到达小游园。主入口面积大约为78.3平方米,总体形状设计成一个扇形,以便能与园的整体结构相融合。进入主入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具有特色的花瓣形铺装,使游人产生视觉美感与新奇感。在两侧的花瓣形铺装旁边,设置了两个弧形景墙,景墙的弧度与入口的弧线相呼应,景墙上刻有该园的景观浏览路线,以及一些科普知识。

2.茶室

棋牌、品茶自古至今是人们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为了居民在繁忙的工作后,能有一席安静的休闲娱乐场地,在该小游园的西北方向,即主入口附近设计了一个面积适当的茶室。茶室四周以乔木和灌木围合,减弱了外界的噪声,形成一个安静的环境空间。

3.儿童活动场所

考虑到儿童想要玩耍的急切心理,就把儿童活动区设置在靠近主入口右侧,以便满足小区的儿童能够快速到达玩耍场地的心理。儿童活动区的总体形状是两个不同半径的圆相接形成,这是极为简单的几何构图,符合儿童单纯天真的心理。儿童活动区域中心是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沙坑,儿童天生喜欢以土为伴,而沙坑刚好满足儿童的天性,儿童可以尽情地玩耍。此外,在该区域设置了各种儿童喜欢玩耍的道具,比如跷跷板、滑梯、单杠等,增加了儿童活动的丰富性。同时,放有长条坐凳,便于家长在看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得到休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4.隐秘空间体验区

该区域布置在远离道路较为隐秘的位置,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使人们彻底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解除疲劳。隐秘空间的总体形状是两颗心形图案相对,意味着人们之间的心心相印。区域内部设有特色的铺装,铺装的色彩是暖色系的,体现出该区域温暖的特色,同时在区域内设置了具有古色韵味的石桌和石凳,供人们休憩,并给该空间增添了几分幽静与幽深的气息。区域外侧密植了高大荫浓的垂柳,以及其他高大的乔木,一来种植的乔木形成隐秘空间与其他空间划分的界限,使隐秘空间相对独立起来,形成更加安静的休憩空间,深得游人的喜爱。

5.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处于小游园的中心位置,是整个小游园的中心,其整体构图是一个简单的圆形,广场半径为15米,做了一定的地形处理,便设置了四级台阶,以使广场地势稍高于周围景观的地势,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和中心的效果。广场的中心设置月牙形雕塑,月牙是居住区内少数民族(回族)所崇拜的一个物体,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设置这样的雕塑,主要是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习俗,更重要的是表达出民族之间的融洽与和谐的关系。在月牙形雕塑外围是半径为1.5米的圆形水池,增加了广场的灵动性。

6.长廊休息区

长廊休息区位于广场和活动区的西侧,由一个弧形的花架组成,距离活动区非常近,以便于人们在活动累了之后可以休憩。活动区和廊架两者之间以绿化带隔开,绿化带采用了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在草坪上点植了银杏和桃花,并且密植了灌木金心黄杨。在廊架上攀援缠绕的植物主要是七里香,七里香开花时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并且光顾了人们的嗅觉,使人们在感官上受到极大的享受,在心灵上得到满足。

7.山地景观体验区

整个小游园中,此处地势最高,所以在设计时应用了固有的地势,并未改造,在原来的地势上把这块区域打造成山地景观欣赏区。在该区域最高的位置设置了亭子,是游人的一个登高点,以便游人在全园最高处欣赏展望远处的景观,使游人产生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达到即便在城市里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的效果。在山上種植了不同季节有不同色彩的植物,使用了四季交替、季季有景的造景手法,使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观可以观赏。

8.水景观赏区

水是生物的生命之源,在园林中水是园景的构成要素。这块区域的南侧就是大夏河,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滨河小游园中也设计了大面积的水景。水景的设计方法采用的是自然式手法,从整体看上去恰似自然界的溪水,不过水流的宽度时宽时窄,在宽阔的水域上可设置曲桥,在曲桥上又设计了亭子,当人们走在曲桥上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观,正所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在亭子上人们可以逗留、休憩、观赏,从远处看上去,此地的亭子也是一道景观。

9.大草坪烧烤区

该区域是模仿大自然中的草坪而设计的,为的是能让人们业余时间来此地娱乐游玩,彻底放松心情。大草坪烧烤区位于中心广场的东侧,面积较大,整体形状呈叶子形,是一个接近自然的图案,体现简单的大自然之美。在其上面种植了十分耐践踏的草种,以便人们在上面进行活动。叶子形草坪的叶脉是一个分割界线,在分隔叶脉上种植了不同于耐践踏的草种,是三叶草,三叶草的寓意是幸福,体现了小游园内人们的幸福感。种植了三叶草的叶脉把大草坪分成六个小区域,为人们提供了自然空间,从而人们不需要自己去划分属于自己的空间。

10.自然景观欣赏区

自然景观欣赏区位于东北角,此处地方自然环境优美,地形地势有微小起伏,在设计中保持了原来的自然资源,使之成为吸引游人的主要景点之一。在原有的人文和地势的基础上造景,坚持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为主。在地势的至高点设计了一个亭子,以便游人在此处休息,并欣赏优美的景观。在植物造景上,植物搭配在垂直结构上乔灌草层次分明,在水平结构上层次简洁,又不失色彩的丰富。乔木的种植以集团式为主,主要有三三搭配和两两种植,种植的乔木有柳树、槐树、碧桃、梅花、紫薇、毛白杨。毛白杨树形优美,形态奇特,在此处作为孤植树来欣赏。靠近道路的一侧,营造了艺术花镜,主要以单边花镜为主,营造花镜应用的植物是宿根花卉芍药和多年生灌木牡丹。此外,该区域也设置了置石的景观,在两处设置了南太湖石,以增加游园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五、结语

小游园景观不仅要强调美观,更重要的是强调舒适性,植物造景不宜过多强调装饰性,而应该在适当的美观下加深植物创造生态效应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与关注小游园。虽然小游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广大园林工作者对小游园规划设计的不断探索研究,以及广大市民和政府部門的积极参与与指导,小游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建设能力将逐渐增强。随着城市小游园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不断提高,城市将变得更加适合人们居住。

参考文献:

[1]白梅.邯郸市主城区街头绿地系统评析[J].工业建筑,2003,(06).

[2]瞿辉.谈居住区小游园规划设计[J].江苏绿化,1996,(02).

[3]岳婷,尹亚.街头小游园景观设计探索——以张掖市城南新区街头小游园为例[J].甘肃科技,2013,(16):95-98.

[4]贾敬龙,王宗杰.从文化的角度诠释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胶南市行政广场有感[J].中外建筑,2012,(04):81-83.

[5]刘良宝,曹鹏程,刘艳.现代城市街头小游园设计[J].现代园艺,2013,(08):71-71.

[6]朱蕾.哈尔滨市鸿朗小区滨河游园设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6):09.

[7]任晋峰.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园林,2003,(11):46-49.

[8]张伟.浅谈现代城市街头小游园设计[J].美与时代,2012,(02):63-65.

[9]谷丽荣,许先升.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01):64-66.

作者简介:

梁卿,龙泉驿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园林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上一篇:公司例会制度范本下一篇:在全镇干部大会上的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