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

2024-09-05

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共12篇)

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 篇1

摘要:分析了绿化设计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绿色小区和生态小区的区别,针对北方居住小区的开发,提出了居住区生态绿化应实行的原则,以帮助居住区绿化设计人员搞好绿化设计,从而使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绿化,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绿化设计成为了重点之一。

绿化系统本身包括有三大功能:1)树木花草的生态平衡功能;2)休闲活动功能;3)景观文化功能。但一般消费者在识别一个小区环境的好坏时,重点看小区如何绿化以及绿化的程度。其实,尤其在北方,小区绿化不是简单的铺草皮,栽小树,竖雕塑,引清水等。小区是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新建小区的绿地也越来越多,但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树荫却越来越少,小区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应分中心、组团、庭院三级绿化,既要考虑日照要求和绿化空间,又要考虑相互间的适当高度差,步移景异,形成特色。有不少人误认为绿色小区和生态小区是一样的,其实两者有着质的区别。绿化更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环保工程。

例如在彭阳县有典型的北方特色,缺水且风沙较大,而草坪又是高耗水的产业,偏偏草坪是开发商迎合“绿化”的佳作。夏季,在小区找不到人称为最好的“保护伞”的乔木,而草坪吸收热量、遮挡紫外线的作用微乎其微。开发商做环境讲究“黄土不露天”的视觉享受代替不了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人们需要的最终还是优美的环境质量,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不仅是园林艺术的骨骼,更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角。许多地方,大片草坪中间没有铺设人行曲径,人们只能隔栏相望,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也达不到社会需要的标准。

小区绿化一般也局限在“平面上”,在南方一些城市可以把绿化做到窗台、阳台及屋面上,以及挡土坡面或山墙上,甚至在小区的角角落落都可以进行绿化和园林的设计,这也就是近几年来所倡导的立体绿化。当然,绿化率的指标数值能体现小区的绿化程度,但更重要的是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为了摆设。

只有遵循生态学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首先在功能上,尤其在北方小区开发中,绿化应实行“三多三少”原则:

1)树木要多,草坪要少。a.从其经济性考虑。草坪种植后的维护费用要大大高于树木,不仅需要专用的养护设备(如剪草机、疏草机、打孔机、喷灌设备等)定期浇水、施肥,而且还需不断更新草坪,物业管理费往往是承担不起的;b.草坪不适应北方的气候特点,一遇漫长的冬季,枯黄的草坪便毫无景致而言。即便是草坪,也应该采用多花草坪、混合草坪,甚至是自然植物草坪等,以降低维护费用,同时尽可能创造野生生物的环境,使小区绿化自然化、多元化。

2)高大植物要多,低矮植物要少。绿化植物的高矮应与建筑相协调,绿树掩映的住宅楼会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大自然的温馨。种植高大植物还要摒弃“遮光论”,即人们往往认为北方住宅需要光照,树高了挡光。其实北方地区只是冬天需要光照,而此时树叶已掉光,只剩树干,挡不住阳光。而夏季太阳对地球是直射,阳光照不进室内,室内也无需阳光。

3)自然景观要多,人工雕琢要少。小区的绿化并非整齐划一就好,自然景观更有其观赏性。考虑到经济性,现在西方不少发达国家正在走城市绿地景观自然化的道路。如果在北方小城市小区住宅开发中,能够结合北方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搞好绿化。

其次在形式与美观上应结合以下原则: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区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繁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

4)主基调及主景。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所说的这个园林中的主景。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不可能不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是好的,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的就是优秀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区的主基调的问题。现在的园林不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内容的园林。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最后,小区的绿化尽量顺应自然,不要求太多,但要求精,巧夺天工,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要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绿脉)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形式美观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接近自然的环境中。尽管人们对小区“绿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搞好绿化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摆设。

参考文献

[1]李浩年.风景园林规划50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培植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吴玲.地被植物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

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 篇2

摘要:居住区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居住区中社区的园林绿化水平则是居住环境优劣的重要判断标准。城市居住区景观园林的设计亦是整个城市综合面貌的体现。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一、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

1、功能与形式统一的原则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能增加人们的亲近感,强调地方特色,做到不同地域、不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气候特色、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对户外活动的不同要求,做出不同的设计,不可盲目照搬。在空间组织上则应考虑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如:老年人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散步、聊天,年轻人则喜欢有更多的空间能自由活动或锻炼身体,幼儿则会更多的喜爱到户外游戏。园林景观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方便及突发事件后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员疏散问题。

2、经济实用的原则

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必然伴随着经济的投入,而设计过程中则应考虑怎样采取最合理的投入换得最良好的效果。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以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有充分的户外活动场所为宗旨。同时设计应适地适树,要以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简便的树种为主。在居民区的绿化中,栽种珍惜树种要慎重使用。

3、美化环境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的设计,是以自然为依托与参照的空间环境设计,不仅具备平面构图,同时也含有立面构图。好的设计是把植物、构筑物、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也受着自然条件与时空变化的制约。一个好的景观园林设计作品,必然能因地制宜,美化居住空间,给居民带来美的享受及良好的居住感受。

4、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以人为本

小区的景观设计是直接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植物配置与整体设计风格的均衡、对建筑的烘托,居民生活中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更应列入考虑范畴。同时,花木搭配也可以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首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并以不同地域为区分,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非单纯的迎合人们的趣味,而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打造出优良的居住环境,从而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二、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要求

人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自然美感与韵味的设计往往更

能在人的脑海中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感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多的将区域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加以有效修饰及利用。同时,为了形式上的单一与枯燥的美感而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破坏的行为也是设计中不可取的。比如区域原有的年限久远的大树,可以将其组织运用到景观设计系统中,通过其自身的不断生长来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也免去了重新栽种新的植物,等待其缓慢生长,这样做不仅很好的利用了资源还节约了大量资金,并且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也会更加轻松。

三、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内容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 总的来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畴内,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被、打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休憩环境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有赖于运用有效的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景观设计,使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仅具备日常使用的功能,而且还赋予其美学欣赏价值,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又会产生一定差异。在我们生活及居住的环境中,最大范畴的景观设计当属城镇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一般又会从地理,生态以及城市所在地域的气候等角度综合考量后出发;在我们生活区域中的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则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以及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通常分为硬景观(hardscape)和软景观(softscape)。硬景观通常是指人工设施,一般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则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

四、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1.园林设计与建筑风格相结合现在楼盘多为古典主义、地中海风格、法式、意式风格。结合这些异域风格,一些园林配合着外形极具风格的建筑可以显示出独特而完美的意境,让居民不仅贴近自然,而且还能感受到异国风情。将园林景观和建筑风格相结合,可以融合更多设计元素、避免单一的建筑风格,给居民乃至整个城市主体眼前一亮的感受。

2.景观设计应具备多样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切忌单调,避免住房者的审美疲劳。住宅区的园林设计区域有限,这就更要求在园林设计上体现出特色,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风光。力求做到一步一景,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同时也让业主在社区内闲庭信步时,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不一样的景致,促进居民在绿色家园中寻找到归属感

3.设计风格上注重“中西结合”:

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审美上,东西方都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也很直接的体现在了园林景观设计上。西方文化遗留下来的传统使人们在景观设计上通常以“直”为美,这体现在整个设计的布局上则为规划式、对称式,并且讲究几何造型,表现出大手笔、大面积的绿化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则更讲求含蓄内敛、追求意境,这在景观布局上则体现为虚实、大小、远近、显露等方面的结合。

若想在绿化上做到“中西结合”就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既吸收西方“大手笔”的绿化风格,又不能遗失我们传统文化中虚实结合、远近相宜等气质,以达到东、西方绿化风格的完美结合。

4.以植树造林为主要的绿化手段:

比起草坪、花卉,树木片林调节环境的功能要强得多,从生态效益上讲,植树造林是搞好城市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的最直接途径。因此,在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该尽量多的采用树木种植,并注重落叶树种与常青树种的比例。此外,对“大树进城”应有合理规划、谨慎行事。

5.景观设计中应表达文化意蕴:

文化内涵是绿化建设的灵魂,要注重将本地文化融入园林景观建设中,这样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与风采。既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物种的优势,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又可以将园林建设与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古树名木、人文建筑等人文景观相结来,突出景观所折射的城市及区域的历史背景;同时,适量运用雕塑、园林小品等艺术形式来突出景观设计主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浅谈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S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167-01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居住区的绿化,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居民的生活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宗旨

1)以人为本的宗旨。居住区的园林设计要按着以人为本的宗旨。首先要了解居民的各种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了解到各类居民的基本要求。这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设施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娱乐、活动、休闲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生态和谐的居住区环境;其次要让景观环境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2)坚持生态的宗旨。应尽量保证不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努力创造更好的资源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以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维持本土文化的宗旨。一是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二是要体现社区文化。每个地区乃至某个地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韵和民间传说,要传承自然纯朴的文化,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三是要避免盲目追求奢华而大量栽植不同地区的树种。这样很难做到与自然和谐,相比之下多栽植乡土树种更易建造生态社区。

2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条件

1)立地条件。现代居住区大多建有地下工事,其上土层较薄,大乔木难以生存,绿化设计时要从现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市政管网、配套景观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功能分区的要求。居住区应包括公共区、私家花园区、配套公建专属景观区,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率要求、方便居民活动的屋顶绿地。绿化设计应着重从视觉环境、嗅觉环境、人文环境方面来分析各功能分区的要求。

3)绿地指标要求。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不少于1.5m2/人。绿地率:新区建设≥30%;旧区改造≥25%;种植成活率≥98%。

3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内容

1)道路。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4级,道路宽度根据小区潜在需要应合理设计。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

2)园林绿化。适宜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大体可分为7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水生植物及竹类。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在建筑物的南面,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以免影响到室内采光及通风;乔木距离建筑物5m左右,距离地下管网2m左右;灌木距离地下管网和建筑物1.0~1.5m左右。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不能隐蔽的地方应该有外部装饰,以便与环境融合。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合理分散;一般性群落结构一般控制为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例为3∶1,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为3∶1,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比例为8∶1,地被草坪覆盖率达85%以上,具体到某个小区的绿化配置情况视小区所处环境及需求而定。概括地讲,垂直绿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攀援绿化。可应用爬山虎、地锦、络石、薛荔、凌霄等具有吸盘的藤本植物,沿墙面、石壁、篱笆攀爬;二是阳台绿化。在阳台、窗台上种植藤本、花卉和摆设盆景,不仅使高层建筑的立面有着绿色的点缀,而且像绿色的垂帘和花瓶一样装饰了门窗,使优美和谐的大自然渗入室内,增添了生活环境的生气和美感。三是屋顶花园。利用广大的楼顶面积,进行精雕细刻的园林布置,以优美的园林植物和精巧的亭廊、花架、假山、喷泉、水池等园林建构物和雕塑小品,构成美丽的空中花园。

3)水景。居住小区内的水体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如果对居住小区内的水面及河道管理不好,对周围污染物的排放不严加控制,很容易成为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生活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景观设计师在居住区水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树立管理和养护服务的思想。水景保持的关键是管理和养护,只有管理和养护到位才能最终体现水景的效果。②设计要符合真正生态的水景。把生态的思想贯彻到每项水景设计中,即使有的项目人工成分较大,不易看到生态效果,设计师也必须融合这种概念。

4)假山、置石。应注意与人文艺术相结合,提升小区的整体人文气息;山水的融合可创造更加丰富的生态景观小气候。

4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注意事项

1)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忌用有毒、带刺、带尖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如夹竹桃、红叶小檗、构骨等;在运动场、活动场不宜栽植大量飞毛、落果的树木,如杨柳、多球悬铃木、构树等。

2)因地制宜设计水景。水离不开容器,因此水景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其形成离不开其存在的环境,因地制宜是水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再者要考虑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亲水平台处设置浅水区,对高差过大的连续水景,在观赏区应加设翻护栏,在可能存在的隐患区加设警示标志。

3)小区景观设计中附属建筑与小品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景观必须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如果在一种红墙绿瓦的历史城区内,设计现代风格为主的景观小品和附属建筑,不但不会让人感觉到美,反觉得是对现有景观的一种破坏。二是景观设计要合理定位和因地制宜。因此,人工景观开发跟周边建筑、自然山水的关系应是相互渗透的,应呈现出一种自然生长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李余.浅析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J].安徽林业,2010,1.

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 篇4

关键词:居住环境,绿化建设,生态效益

1 存在问题

最近, 笔者就曲靖地区20多个新建楼盘进行实地调查, 总体感觉近年来曲靖地区的住宅景观质量明显提高, 无论是高档住宅, 还是中低档楼盘, 不仅把景观建设做为重点, 对小区的绿化建设也很重视,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总体而言, 不少小区绿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1 过分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 忽视软质景观的营造

我国的住宅建设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开发商为迎合市场, 过分强调景观视觉冲击, 不结合也不考虑中国的实际, 盲目照搬国外设计, 如夏威夷风情、荷兰风车广场等, 忽视宅旁绿地、配套公建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的建设, 忽视绿地的生态效益。许多楼盘在入口处、小区内建设大面积的广场、大型的水景、假山、雕塑等, 不仅占用了有限的绿地, 耗费大量的资金, 还使小区内的绿地分割成零碎、孤立的点状, 形不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繁衍的植被群落, 造成夏天烈日炎炎, 无绿荫可挡, 冬日寒风呼啸, 无遮无挡, 昼夜温差大, 不利居民身心健康及植物的生长。同时, 各种景观设施的高额运转、维护费使入住居民不堪重负, 最终使许多景观形同虚设, 有的干脆就成了摆设。

1.2 规划、建设没有因地制宜

许多居住区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 没有重视原有树木、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 一律先填沟推山, 搞平基地后再规划、设计, 抹掉一切自然的意趣。居住区在设计过程中, 规划、建筑与园林专业也没有充分协调、配合, 大多数的居住区规划由建筑师或规划师独立完成后, 留出建筑布局所剩余的地块供园林填空, 使园林设计不仅无法利用原基址的自然因素, 还只能在建筑的夹逢中进行景点创作、植物配置, 绿地得不到有效组织利用。

1.3 注重绿地面积而忽视绿地质量

园林主管部门对居住区绿化的管理还只停留在绿地面积达标与否上, 对绿化的质量还未能依法纳入行业管理。有的开发商只是把绿化做为楼盘的卖点, 发展先期投入少, 偏爱简洁、明快的草坪绿化, 不注重生态功效长久、养护费用相对低的生态绿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许多居住区普遍采取少量乔木+少量灌木+大面积草坪的绿化形式, 结构单一, 形成“绿地不少, 绿荫不足”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 林木种类单调、数量缺乏、室外曝晒, 养护成本加大, 也给植物病虫的暴发和蔓延提供了便利。

1.4 小区绿化缺乏特色

一些景观设计师由于不熟悉本地的乡土树种, 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周边环境、历史沿革等因素, 居住区绿化树种选择单纯依赖建设单位和设计师个人的喜好, 或照搬借鉴其它, 大量选用外来树种, 如棕榈科植物, 或在外地极有观赏价值但在本地生长不良或根本不能生长的树种, 摒弃了许多适应性强、观赏性好的乡土树种, 造成小区绿化不仅没有自己的特色, 也体现不出地方特色。

2 对策和建议

2.1 协调好规划、建筑和园林的关系

居住区绿地规划要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同步进行, 统一规划, 使绿地均匀分布, 绿地指标、功能平衡, 方便居民使用。还要改变追求形象美、视觉美的单一价值取向, 注重营造柔软的植物景观, 营造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最佳的绿色空间。特别要注意的是, 原有地形、地貌河湖水面及成年树木、古树的保护在规划阶段就要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把它们合理地组织到景观中去, 采取尽量保留和利用的方法, 稍加整理使其快速成景, 不仅可以大大节约造价, 还能创造出富有特色并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空间, 为居民造福。

2.2 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利用居住绿地, 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园林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是和叶面积成正比的, 因此, 在居住区绿化用地有限的情况下, 要增加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据观测, 乔木的叶面积是其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 灌木只有5~10倍, 草坪就更小了。所以, 居住区绿化要以高大乔木为主, 通过增加复层种植的垂直高度和体积, 而增加单位绿地的叶面积, 但也要防止过密, 要考虑到小区内的通风、通气、透光等问题, 乔木的比例不能过大。其次, 同一地区乔、灌、草复层结构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优于灌、草型或以草坪为主的绿地。乔、灌与适量的空旷草坪结合, 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 使植物能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分、土肥等自然资源, 产生比草坪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再次, 单一品种绿化植物的抗逆性有限, 难以达到综合绿化效果。如乔木遮荫效果好, 而防风降尘作用远不如草坪, 所以, 建议居住区内的绿地要营造乔、灌、地被、草组成的复层群落, 这样可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

2.3 重视乡土植物在居住区绿化中的作用

曲靖地区有许多适应当地水土、生命力强、能突出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如滇朴、榔树、黄连木、滇润楠、短萼海桐、石楠等, 不仅适应性强, 树冠生长良好, 养护成本低, 还能代表本地区的植被文化, 反映地域特色, 居住区绿化可适当多选用这些树种。

2.4 充分发挥植物自身优势

曲靖地区较常用的鸟嗜植物有山里红、枇杷、大叶女贞、滇朴、马桑、冬樱花等。居住区绿化还要注重耐荫植物和垂直、攀援植物的应用。藤本植物不仅姿态优美, 茎蔓、叶、花、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而且生长快, 蔓叶茂密, 遮阴效果好, 特别是其叶镶嵌性能好, 在墙面上排布稠密, 西晒墙上若攀援此类植物, 不但能挡阳光直晒, 其叶面蒸腾还可降低室内温度, 降低墙体的累积热。此外, 攀援植物还具有防火、滞尘、防污等作用。攀援植物还可用来解决工程上的遗留问题, 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不致于过于生硬, 缺乏生气, 甚至有的局部还会被突显出来, 成为新的亮点。较适应曲靖地区的藤本植物有紫藤、炮仗花、藤本月季、大花老鸭嘴、凌霄、迎春、绿萝、常春藤、爬山虎、三角梅、金银花等。耐荫植物不仅可构建复层生物群落, 增大单位面积的绿量, 解决林下黄土裸露的难题, 稳定群落结构, 降低养护成本, 还能增加物种及生物群落多样性, 居住区绿化要尽可能利用耐荫植物来营造复层结构, 充分发挥生态效益。较适应曲靖地区的耐荫植物有八角金盘、合果芋、麦冬、红花酢浆草、加拿利常春藤、肾蕨等。

2.5 加强养护管理

植物生长有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 其生态效益发挥的最佳时期不是在工程结束的初期, 而是要通过长年累月的养护管理才能实现。养护好坏关系到绿化美化成果, 若管理不善, 受内外界因子双重影响, 植物会生长不良, 重者还会造成死亡, 影响景观效果。所以, 要对它进行精细周到、科学合理的管养, 使之健壮生长。因而绿化管理不能只停留在保洁、保活上, 要纳入居住区物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可委托园林绿化专业队伍进行管理, 并保证资金的投入, 切实做到重建重管。

3 结语

现代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篇5

现代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important for modern society. Crea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area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and receives increasing atten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new methodologies and new attempts for landscape design for residential areas.

作 者:仇拥军 Chou Yongjun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园林绿化管理所,乌鲁木齐,831400刊 名:中国城市林业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年,卷(期):7(3)分类号:S7关键词: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Methods

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 篇6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由城市中各种环境所组成,城市居住区是城市环境的最基本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绿化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化更是热点中的焦点。随着各个小区用地的不断增加,使得居住区绿地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对话、谋求环境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已成为园林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居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当今社会,人们重视的是如何改善人居环境、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绝大多数人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环境,人们则希望生活在园林化的小区,享受多元化的服务,多数人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有茂密的树林、蜿蜒的小路、开敞的绿地、简单的聚会场所和儿童活动设施,这样可以亲近大自然,又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居住区里作为构成景观环境的绿化则起到重要作用,而城市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重要的生活境环境,因此,如何利用植物的实用作用和社会经济价值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今居住区的植物景观绿化设计的现状

(一)小区植物景观单调,树种少

绿化中树种种类的多少,标志着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物种的丰富程度,体现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的重要途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稳定性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它体现着城市园林建设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是城市园林绿地质量的重要标志。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既是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又可以丰富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形态、色彩、季相和层次。

(二)城市植物景观系统的破坏

在现代小区环境中,由于开发商和设计者盲目看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此外,为了街道的整齐和气势的营造,往往整条街栽种单一树种而不维持原始状况下多树种的混种,最终导致物种多样性的破坏。甚至有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被截干去枝,甚至死亡,这对其原生的生态系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三)植物景观“千篇一律”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应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将人的思想感情寓于景观和花草树木中,使之更具内在的文化韵味。在居住区景观营造中,合理运用雕塑、园林小品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主题,不能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将各种植物堆在一起,修剪成型,使得城市居住小区缺乏特色。

二、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 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效果,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因此,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的选用和种植

适地种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植物景观设计应与地形、水系相结合,充分展现当地的地域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

(二)植物的文化内涵的展现

营造居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住区地域的历史及精神的挖掘、提炼。注重结合住区的地域特征;注重体现住区居民的喜好;注重植物的精神属性。植物景观和园林中其它的景观一样都需要有文化涵义,中国自古花文化异常丰富。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牡丹花就是洛阳的市花,代表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中国文人将园林花木的生态特征赋予或寄情于景,这样便赋予园林植物一个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居住区内在居住区绿化布置中不一定要追求奇花异木,可采用表现居住区主题和设计者意图的植物。

(三)充分发挥植物自身优势,提升小区健康指标

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植物自然生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随季节、随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基于居住区的健康指标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在选择保持四季常青的基础上选择无毒的乔灌木;应多种植具有生长快、管理粗放的植物;小区内种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植物;还可以种植象桂花、杜鹃、桃花四季飘香的植物;在植物绿化结构上草地、灌木、乔木三重立体绿化。在优先选择优良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花期及开花月份等,掌握好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总之,植物景观应充分发挥它自身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所以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设计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玉梅.居住区绿化设计及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0(3).

[2]吕静.居住区绿化空间设计初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

[3]施卫.居住区绿化经济性问题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1996.

居住区绿化的设计 篇7

1存在问题

1.1 苗木配置及质量问题

小区绿化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 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 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 绿化艺术水平较低。有些承包商为了追求进度和节约绿化开支, 选用的苗木不符合设计规格, 质量差, 不但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观赏效果和绿化的意境效果,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还给以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1.2 养护管理水平落后

居住小区的绿地其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全部得到的, 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些城市居住小区缺乏专业人员养护, 绿地草坪退化严重, 杂草混生, 病虫害防治跟不上, 木本花卉及乔灌木修剪不到位, 造成植物生长不够理想, 未能充分发挥美化、优化环境的作用。

2营造最佳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是关键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设计注重各种交往空间的营造, 满足小区居民的各种生活和娱乐需要, 各种特色空间和趣味空间丰富了小区的空间尺寸, 提升了小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也有助于提升小区居民的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 具有特色的个性空间。小区的整体风格要简约、明快的“中国风”, 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江南园林的婉约别致结合融入到小区的设计中, 创造出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的高品位小区景观。小区整体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设计力求从总体布局和节点的营造、园林植物和园林小品的选取等多角度加以控制和体现。

小区景观结构明晰, 以硬质功能性广场、草坪、保健乔灌木构成“面”, 主要干道以及景观步行道构成“线”, 小型广场建筑小品构成“点”。主步行道以曲线为贯穿, 突出“移步换景”的立意, 也与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 以弧线和直线的转折使总体平面幽雅流畅, 充满活泼和流动感, 引导和围合性强, 空间态势更富“人性化”。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意境的营造, 以少胜多, 追求诗画合一, 给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富有中国传统写意园林意味的“冥想”空间。

3造景过程中植物的配置

3.1 居住小区中植物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突出林荫功能

“绿地不少, 绿荫不足”, 是一些小区绿化的通病。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有生态和造景2个方面的作用。由于乔木树冠面积较大, 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 同时吸收较多的有害气体, 乔木的种植在小区中有利于居民的健康。乔木的选择上, 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2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古朴, 枝干、树形迷人, 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 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 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小区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树种。不能太多, 多则杂乱, 一般选2~3种主体树种, 选3~4种辅助树种。

3.2 在居住小区中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

用乔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4个层次, 再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 通过各个层次, 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应保持三季有花, 四季常绿。

4居住小区中植物的具体选择方案

4.1小区内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小区内道路分别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 宜配植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垂柳、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红檵木球、海桐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桧柏球、千头柏, 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形成自己的特色。

4.2 宅前绿地树种选择

小区内宅前道路多位于住宅楼北, 与住宅楼相距1~1.5m的距离, 考虑宅前为居民经常出入, 常年遮荫, 不适合植物生长, 多规划为方砖铺地, 这部分用地若设计为图案新颖的水泥方砖嵌草铺装,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可与周围绿地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宅间道路以北与住宅楼南是小区中绿地较为宽阔的地段, 多布置有花坛、树坛、圆桌凳、长条座凳等小型园林设施和供居民游憩、休息、散步用的铺装广场。这部分绿地周边以低矮焊铁栏杆或绿篱围植, 绿篱采用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绿地中间以自然式种植为宜, 在圆桌凳、长条座凳旁宜栽植乔木, 如垂柳、栾树、元宝枫等, 为夏季居民停留、休息提供一片凉爽的绿荫, 冬季又不遮挡阳光, 有利于通风。在绿地中结合地形与环境, 栽植树型、花、叶均有特征的灌木, 如连翘、榆叶梅、白鹃梅等, 花灌木宜丛植或在转角处弧形边缘孤植, 数量不宜过多, 并需控制生长, 以免遮光和阻碍通气, 过于茂密的树丛也易形成卫生死角。常绿树宜剪形, 成组点缀于绿地中, 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 在草坪边缘或地形转势地段, 向阳处搭配大面积宿根花卉, 使之与草坪紧密结合, 相互衬托, 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小中见大, 使宅间不大的绿地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 满足居民休息, 观赏的需要。

4.3 小区内小型公共绿地的树种选择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置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 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海桐球、红檵木等常绿树种和连翘、中华绣线菊、木本绣球、紫叶小蘖等花色各异, 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 以衬托景园建筑, 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置1、2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等落叶乔木, 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景墙前用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紫叶小蘖球规则式布置, 或用花色艳丽的低矮宿根花卉丛植, 以打破景墙的平直线条, 使景墙显得更加自然、精致。居住小区绿地内乔、灌木数量不宜过多, 乔灌比宜在1:1.5, 常绿落叶比宜在1:2.5~3.0 , 最好选用大规格的苗木, 做到当年投资绿化, 当年见效。一来有利于对已成形绿地的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二来可早日发挥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总之, 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 只要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 体现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 实行规范的施工程序, 强化有力的养护管理措施, 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及执法力度, 定能使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5结语

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大的环境效能, 实现绿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都需要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 立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 塑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环境, 营建丰富的人性场所空间, 是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摘要:从设计理念、人性空间设计、植物景观的营造、景观整体风格、景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应该从场地条件入手, 满足小区各种人员的使用功能和游憩需要, 在此基础上营造出具有鲜明风格和宜人环境的人性空间场所。

关键词:居住区,居住区绿化建设,人性场所,植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原平, 杨丹.浅谈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J].山西建筑, 2010 (5)

居住区绿化设计探讨 篇8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科学家计算, 一个城市中居住和生活用地如果占50%左右, 居住区绿地规划面积应占总用地的30%以上, 平均每人5~8m2, 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因而其布置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2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2.1 公共绿地

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一般为1 000m2左右, 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和自然环境条件, 可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小游园、街头花园等几种形式。

2.2 专用绿地

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旁的绿地, 如俱乐部、影剧院、幼儿园、少年宫、中小学、商店、医院、旅馆等用地的绿地。

2.3 宅旁和庭园绿地

指住宅建筑四周的宅间、宅旁庭院的绿地用地, 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可满足居民日常的休息、活动、娱乐需要。

2.4 道路绿地

指居住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布置。

3 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原则

3.1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居住区绿地规划要在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统一规划。以居住区公园 (居住小区中心游园) 为中心, 以道路绿化为网络, 以住宅间绿化为基础, 协同市政、服务、文化、环卫等建设综合治理, 使居住区绿化自成系统, 并与城市绿化系统相协调。

3.2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原有树木、建筑和现有条件,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节约用地和投资。

3.3 注意植物造景

以植物造景为主, 适当布置园林建筑与小品。植物材料的选择配置力求管理简便, 富于季相变化, 充分发挥改善环境的作用。

3.4 统一协调

居住区绿化要有统一的格调, 同时也要注意与建筑布局协调一致。

4 居住区绿地设计

4.1 公共绿地

(1) 居住区公园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 其布局与城市小公园相似, 设施较齐全, 内容丰富, 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小型水体, 有功能分区, 除花草树木外有一定比例的建筑、活动场地、园林小品、活动设施等。因居住区公园的游人主要为本居住区的居民, 游园时间多在早晚, 因而要加强照明设施, 注意芳香植物的应用。

(2) 居住小区小游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200~300m, 利用率高, 因此要位置适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原有绿化基础, 尽可能和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布置, 使居民的游憩和日常生活相结合。

(3) 组团绿地通常结合居住建筑和道路旁的空间布置, 主要是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的场所。组团绿地的服务半径为100~200m, 使用率高, 布置时要注意绿地周围道路系统及人流方向, 留出足够的铺装地面, 以方便居民休息活动。同时注意一个居住小区的各个组团绿地要各具特色。

4.2 专用绿地

在居住区内, 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内专用的绿地, 要符合各自功能的需要。专用绿地同时也是居住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绿化应结合周围环境的要求加以考虑。专用绿地如能与小区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会使小区绿地更显宽阔, 增大其卫生防护功能, 并加强视觉效果。

4.3 宅旁绿化

宅旁绿化即住宅四周或两栋住宅之间的空间绿化, 在住宅区绿化中所占比例较大, 约占小区绿化总用地面积的50%, 其用地面积不计入公共绿地指标内。宅旁绿化与居民室内外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绿地布置应与住宅类型、层数、间距、建筑组合形式、地形等密切配合, 保持各幢楼之间的绿化特色。建筑物遮挡会造成大面积阴影, 因而要选择耐荫树种, 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树木的栽植不要影响采光通风, 高大的乔木要在建筑物5~7m以外种植, 并注意与各类管线间留出足够距离。入口处灌木采用对植、丛植, 注意不应种植有刺植物, 以免扎伤居民。墙基、角落等处以绿色植物在建筑墙体与地面之间加以过渡, 如种植铺地柏、鹿角柏、麦冬、葱兰、玉簪等。为防止西晒, 可于西山墙种植攀缘植物, 或在西墙外栽植高大的落叶乔木。住宅旁的生活杂务用地可用绿化将其遮蔽。如宅间有30m以上的空地, 可在其中设置儿童或成人游憩等场所。适当栽植庇荫大乔木, 树下设置儿童设施、坐凳、桌、椅等, 以便老人、儿童就近休息。

4.4 道路绿化

居住区的道路将小区公园、宅间、庭院连成一体, 是组织联系各类绿地的纽带。道路绿化应根据道路级别、性质、断面组成、走向位置、地上地下管线设施和两边住宅形式而定。道路一般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小道三级。

4.4.1 主干道旁绿化

主干道 (区级) 宽10~12m, 有公共车通行时宽应10~14m, 红线宽度不小于20m, 连系着城市干道, 与居住区内部的次干道和小干道相接, 车行人行并重。其绿化可选用体态雄伟、树冠宽阔的落叶乔木作行道树, 以行列式栽植为主, 同时注意各条干道的树种选择应有所区别。转弯处绿化应留有安全视距, 不致妨碍汽车驾驶人员的视线。在人行道与居住建筑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 以起到防尘隔音的作用。

4.4.2 次干道旁绿化

次干道 (小区级) 的车行道宽6~7m, 连接着本区主干道及小路等, 是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的纽带。以人行为主, 通车为次。植物配置应活泼多样, 注意选择季相变化丰富的树种, 令每条道路都各具特色。配置形式应与宅旁绿化、小游园的绿化布局协调呼应, 以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次干道的地形常有起伏变化, 当两边标高不同时, 可在较低一侧配置常绿乔灌木以增强地形起伏感, 在较高一侧种植草坪或低矮的花灌木以减少地势起伏, 从而使两边绿化有均衡感和安定感。

4.4.3 小道旁的绿化

小道是联系各住宅的道路, 3.5~4.0m宽, 以行人为主。行列式住宅各幢楼前应选用不同树种, 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布置, 以便于识别门户。靠近住宅的小路旁绿化, 不能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同时注意乔灌木适当后退0.5~1.0m, 以方便救护车、搬运车靠近住户。小路交叉口可适当放宽, 结合休息场地布置, 丰富道路景观。此外, 在人流来往较多的地方, 如公共建筑、商店门前等, 可相应扩大道路铺装面积, 设置花台、座椅、活动设施等, 使其与小区的公共绿地融为一体, 创造活泼的活动中心。

5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与树种的选择

植物配置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生态习性, 满足不同的绿化需求;树种的选择要灵活多样, 使植物能综合发挥其绿化功能。

以植物造景为主, 提高绿化覆盖率, 以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考虑四季景观和及早普遍绿化的要求, 采用常绿和落叶, 乔木与灌木, 速生与慢长, 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式;植物配置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树形、色彩要富于变化, 种植绿篱、 花卉、草坪, 使乔、灌、花、篱、草相映成趣, 丰富空间变化, 以打破建筑物的单调感, 同时各类绿地应各具特色;管理方便, 兼顾经济价值;多用攀缘植物绿化墙面、围栏, 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儿童游戏场忌用带刺、有毒、有臭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6 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市民更加渴望能够拥有一个花园式的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 相信不久的将来, 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花园式居住小区会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要:搜集、整理了居住区绿化的有关资料, 并进行了科学分析, 从居住区绿地规划结构、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特点、自然环境条件及居民游憩、娱乐习惯、植物特性等方面评细地探讨了居住区的绿化设计。

关键词:规划结构,规划原则,设计特点,植物特性,配置原则

参考文献

[1]陈树国.观赏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1.

[2]李光晨.园艺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探讨 篇9

关键词:居住,绿化,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居住面积也逐年成倍的增长, 居住区绿化在城市绿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小区绿化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新建居住小区中绿化率已基本达到30%或以上, 但就整体状况而言在功能认识、整体协调和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或误区, 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1 我国居民区绿化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规范不完善

(1) 管理不规范。居住区规范规定一般新建区绿地率不低于30%, 旧区改造绿地率标准不低于25%, 由于房地产开发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造成不少居住区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2)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直接依据, 而绿化是居住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却没有与小区建筑、道路同步考虑。长期以来, 由于一些开发商重经济、轻环境, 在小区建设中对建筑的建造作精心的规划, 而把绿化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指标”, 绿化用地不纳入修建性规划中。

1.2 绿化设计单纯重视视觉观赏

(1) 在许多小区的绿化设计中, 设计师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视觉观赏上, 把绿地作为公共交往的主要场所方面, 而忽略其生态功能, 绿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宗旨, 而很多小区环境陷入绿色的误区, 大片绿地占用人们的休憩空间, 也降低了树木可以作为绿色屏障, 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

(2) 许多小区占用绿地, 建筑假山、小品等构筑景物, 满足视觉效果, 绿地硬质化实际上减少了居住区的绿化面积。同时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 结果使环境反而显得杂乱无章, 不成体系, 对居民的身心造成伤害。

1.3 绿化缺少人性化

(1) 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绿化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 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粗糙, 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2) 绿化设计盲目跟从, 丧失个性, 忽视地方文化特色。居住区绿化应该适地适树, 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

2 我国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建议

居住区绿化建设是住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 是对城市绿化的补充和完善, 是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区绿化应该是为居民休闲、观赏提供空间, 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工具。

2.1 严格规范

(1) 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根据政府的有关绿化政策法规, 结合居住区发展要求确定规划原则, 要想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 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 使规划到位, 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游憩康体设施, 供居民游憩赏景及进行各类活动的公共绿地。从政策法规上严格把关,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新建小区加强绿化规划设计的审批程序、施工过程跟踪监管和建成竣工的验收程序, 使之科学合理, 符合要求。

(2) 绿化规划施工规范化。协调规划、建筑、园林各专业人员的合作关系, 做到环境绿化与住宅设计同步进行, 发挥各自专业的特长, 相互渗透、同步协调。充分体现绿化的美学功能、生态功能, 最终提高整个居住环境的质量。

2.2 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1) 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 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 只有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 使居民产生认同感。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 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园, 有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2) 居住区的绿化建设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要正确处理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关系, 在居住区范围内, 开放式绿地和宅旁绿地相结合, 统一规划好居住区绿化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营造一个可以满足小孩嬉戏、成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休闲, 既令人赏心悦目, 又能令人感到优美、清新、高雅、舒适以人为本的园林艺术环境, 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 使环境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2.3 绿化的科学性

(1)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 降低维护成本, 而且显得朴实无华, 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 更富有诗情画意。

(2) 增加立体绿化比例。立体绿化是包括阳台、平台、屋顶、墙面的绿化。立体绿化对于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 绿地率与容积率的矛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立体绿化可多选择种植攀缘植物, 主要是利用一些植物如爬山虎、紫藤、牵牛花等具有吸附、缠绕、卷须等攀缘功能, 以绿化暴露的建筑墙面、矮墙、围栏、加压房、配电室等, 也可在小区绿地内增加立柱、拱架、花架等, 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

3 结语

居住小区绿化影响因素较多。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居住区的绿化水平, 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早日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 我们要在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同时, 努力搞好居住区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一整套工作, 使住宅区园林绿地在美化环境、平衡生态、治理污染、保护人类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利宝.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探讨——以宿迁市几大典型住宅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 .

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篇10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0引言

园林绿化设计, 具体地讲, 就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以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为依托, 通过植物的种植, 对区域地形进行适当的改造, 打造出便利而又富有美感的居住环境。设计的园林景观又能很好地凸显映衬原有建筑的特色与风格。优秀的园林绿化设计作品, 不仅为居民打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同时也给原有建筑赋予了美学价值, 并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1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

1.1 功能与形式统一的原则

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能增加人们的亲近感, 强调地方特色, 做到不同地域、不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气候特色、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对户外活动的不同要求, 做出不同的设计, 不可盲目照搬。在空间组织上, 则应考虑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 如老年人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散步、聊天;年轻人则喜欢有更多的空间能自由活动或锻炼身体;幼儿则会更多地喜爱到户外游戏。园林绿化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方便及突发事件后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员疏散问题。

1.2 经济实用的原则

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必然伴随着经济的投入, 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怎样采取最合理的投入换得最良好的效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应善于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少动土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以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 有充分的户外活动场所为宗旨。同时, 设计应适地、适树, 要以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简便的树种为主。在居民区的绿化中, 栽种珍贵树种要慎重。

1.3 美化环境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的设计, 是以自然为依托参照的空间环境设计, 不仅具备平面构图, 同时也含有立面构图。好的设计是把植物、构筑物、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也受着自然条件与时空变化的制约。一个好的景观园林设计作品, 必然能因地制宜, 美化居住空间, 给居民带来美的享受及良好的居住感受。

1.4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以人为本

小区的绿化设计是直接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 设计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植物配置与整体设计风格的均衡, 对建筑的烘托, 其中, 居民对生活中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更应列入考虑范畴。同时, 花木搭配也可以简洁明快, 树种选择应首选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的植物, 并以不同地域为区分,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非单纯地迎合人们的趣味, 而是通过合理的设计, 打造出优良的居住环境, 从而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2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要求

人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 在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中, 具有自然美感与韵味的设计往往更能在人的脑海中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感觉。在设计过程中, 可以尽可能多地将区域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 加以有效修饰及利用。同时, 为了避免形式上的单一与枯燥而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破坏的行为也是设计中不可取的。比如区域原有的年限久远的大树, 可以将其组织运用到景观设计规划区域中, 通过其自身的不断生长来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也免去了重新栽种新的植物, 等待其缓慢生长的问题, 这样做不仅很好地利用了资源, 还节约了大量资金, 并且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也会更加轻松。

3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内容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 总的来说, 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畴内, 通过改造地形, 种植植被, 打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休憩环境的过程,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运用有效的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景观设计, 使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仅具备日常使用的功能, 而且还赋予其美学欣赏价值, 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会产生一定差异。在我们生活及居住的环境中, 最大范畴的景观设计当属城镇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一般又会从地理、生态以及城市所在地域的气候等角度综合考量后出发;在我们生活区域中的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则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以及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 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硬景观通常是指人工设施, 一般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则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

4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4.1 园林设计与建筑风格相结合

现代居住楼盘多为古典风格、地中海风格、法式、意式风格。结合这些异域风格, 一些园林配合着外形极具风格的建筑可以显示出独特而完美的意境, 让居民不仅贴近自然, 而且还能感受到异国风情。将园林绿化和建筑风格相结合, 可以融合更多设计元素, 避免单一的建筑风格, 给居民乃至整个城市主体眼前一亮的感受。

4.2 园林绿化设计应具备多样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切忌单调, 避免住房者的审美疲劳。住宅区的园林设计区域有限, 这就更要求在园林设计上体现出特色, 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风光。力求做到一步一景, 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 同时也让业主在社区内闲庭信步时, 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不一样的景致, 促进居民在绿色家园中寻找到归属感。

4.3 设计风格上注重“中西结合”

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审美上, 东西方都存在一定差异, 这种差异也很直接地体现在了园林绿化设计上。西方文化遗留下来的传统使人们在景观设计上以“直”为美, 这体现在整个设计的布局上则为规划式、对称式, 并且讲究几何造型, 表现出大手笔、大面积的绿化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 则更讲求含蓄内敛、追求意境, 这在景观布局上则体现为虚实、大小、远近、显露等方面的结合。

若想在绿化上做到“中西结合”就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既吸收西方“大手笔”的绿化风格, 又不能遗失我们传统文化中虚实结合、远近相宜等气质, 以达到东、西方绿化风格的完美结合。

4.4 以植树造林为主要的绿化手段

比起草坪、花卉, 树木片林调节环境的功能要强得多。从生态效益上讲, 植树造林是搞好城市绿化, 提高绿化覆盖率的最直接途径。因此, 在居民区园林绿化的设计中, 应该尽量多地采用树木种植, 并注重落叶树种与常青树种的比例。此外, 对“大树进城”应有合理规划、谨慎行事。

4.5 景观设计中应表达文化意蕴

文化内涵是绿化建设的灵魂, 要注重将本地文化融入园林绿化建设中, 这样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与风采。既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物种的优势, 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 又可以将园林建设与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古树名木、人文建筑等人文景观相结来, 突出景观所折射的城市及区域的历史背景。同时, 适量运用雕塑、园林小品等艺术形式来突出景观设计主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5结语

随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不断提升,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日益凸显了它的作用与意义, 在为居民营造和谐美好的居住氛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 应遵循重要的基本原则及设计要求, 对于设计内容也应该具备合理有效的把握, 设计过程中严格参考相关注意事项, 这样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园林景观, 为居民提供温馨的栖息港湾。

参考文献

[1]孙逸增.居住区景观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11) .

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 篇11

【关键词】寒冷地区;老年居住建筑;绿化设计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最新数字统计,2002年全世界的老人在60岁以上的为6.29亿,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0%,而我国从1999年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7%,这些数据还会增加,这就在说明着全世界包括我国都在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护理和居住等问题也得到来自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不再简单的归类为卫生保健机构范畴,而被当做老人之家。在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类别分别为: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護理院、老年公寓和疗养院等。植物绿化设计在方法上对这一类建筑就存在一定的针对性,使其在美化老年居住建筑的同时还能更好的给老年人提供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慰藉,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老年人处于身体和心理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身体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变化,作为他们长期居住的建筑内部环境,对于建筑和其内在环境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建筑活动空间要求。对于内部环境要求存在以下几点:

(1)老年人的视力和听力都出现老化现象造成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减轻这种现象带来的不适;

(2)提供能够被一种以上的感官方式接受的信息,这样可以弥补一种感官上的弱势,比如通过增加就餐环境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信息来增加对食物的视觉和嗅觉的联系;

(3)减少具有光泽表面的物品的使用,因为表面反光能造成视觉上的眩晕感;

(4)为老年人正常活动和特定活动提供足够的阳光;

(5)防止过多的周围环境的噪声,否则会影响对目标信息的获取;

(6)通过各种信息指引方位,比如地面和墙面的纹理,阳光照射的角度等;

(7)尽量的提供多种信息作为室内交通识别信息,使得老人能够根据自己能识别的信息来对熟悉的环境建立联系,比如在门厅摆放艺术品和颜色明显的植物方式来提供识别标志。

最早1961年在《变老》书中提出:“当一些人年老的时候,由于这些人把自己从社会结构中某些位置中撤退出来,他们将会脱离某种角色和责任,这种理论叫撤退理论。”这种现象会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出现失落感,植物是老年人重塑责任感的首选,给老年人提供一种生活上的依赖感。

针对于这种室内环境要求,结合寒冷地区内部环境出现的问题,老年居住建筑中植物生态环境设计注意要点:第一,植物是提高老年人生活乐趣、给老年人提供一定依赖性的精神寄托,就需要选择健康安全性较高的植物;第二,控制植物颜色和气味;第三,植物摆放作为提示信息的功能比较多,在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可以选择植物作为提示;第四,在摆放上注意尺寸和高度问题。

根据以上要点结合,设计方法如下:

(1)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在健康安全的原则的基础上选择能够提供保持室内湿度效果较好的植物。由于寒冷地区冬季室内环境干燥是老年人生活环境中最需要重视的,因为随着身体的衰老,皮肤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程度更为敏感而产生不适。所以在老人经常活动的空间中选用植物时可选择水生花卉,这种植物利用水养的方法可以减少由于通风和消毒不好的盆栽植物菌类的生成。选择上比如富贵竹、水养吊兰、水养绿萝等这种类型的植物。

在光线充足的窗口和大厅中,选用植物时,注意选择叶片细小,表面粗糙,有绒毛或者有颗粒种类的植物,防止产生眩晕感。比如:铁线蕨、红豆杉、文竹、散尾葵等。

其它室内环境中,可以选用正常健康类型植物,但要控制植物颜色鲜艳、气味浓郁的种类特别是餐厅。减少植物颜色、气味对老年人视觉和嗅觉上的干扰。

(2)在植物摆放形式方面,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视线的模糊等问题,在老人活动范围内,应采用点式孤植和线式列植居多的植物摆放形式。

老年人卧室可根据习惯在窗台和书桌上放置小型植物或者盆景以点式孤植的方式进行绿化。

在建筑的阳角处,为了避免老人的碰撞发生事故,摆放大型盆栽作为提示作用。

在阴角处利用点式设置几架摆放小型垂吊盆栽,美化立面的同时也是对老年人一个提示作用。

寒冷地区建筑走廊设计都在比较阴暗的一面,走廊两头有开窗。对于老年人视觉较差的情况下很难辨认。在老年健康住宅的主要通道中采用列植的方式,在每一房间入口摆放中、大型植物,可提供交通空间在视觉上的联系,和提供不同空间界线提示,用来增加提示信息。

(3)在植物摆放位置方面,考虑老年人对尺度的要求也不同与年轻人,植物摆放高度不宜过高,植物全株在老年人触手可及的位置最为适宜,大约在1米2左右。

结语:老年居住建筑是当今出现不久的建筑类型,服务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在室内绿化上就要从老年人自身身体和心理出发考虑,选择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为最基本要求的植物绿化设计方法是室内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布拉福德•珀金斯(美)等著;李菁译.老年居住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赵晓征.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王意成等.景观植物百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黄鹂,1987,女,汉族,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刘维彬,1951,男,汉,教授,建筑学,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 篇12

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对建筑群的渗透和共享,与区域环境的呼应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性化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设计,首先要符合国家的规范及法律法规,规范是人性化设计的最低标准。然后就是园林景观环境设计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做到绿化景观与环境功能相结合,强调与提高居住环境的使用性、活动性、安全性、文化性、发展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3)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原始地貌、生态环境,还有居住区所在城市的时代经济发展背景特征和地域文化的背景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4)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5)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节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6)立体绿化发展。现代的绿化越来越趋向立体空间发展,更多的利用了停车库顶、屋顶、阳台窗台、棚架以及建筑外立面等进行绿化,使绿色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互相交融、渗透营造室内外良好的景观环境。立体绿化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量,软化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与绿地形成自然过渡,而且还能减少屋顶、墙面材料的热辐射,减少局部的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屋顶绿化就像在建筑顶面增加的隔热层,能降低顶层住户的室内温度,产生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2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趋势

居住区绿地的布局应以达到环境与景观共享、自然与人工共融为目标,充分考虑住宅区生态建设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保持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地貌,发挥最大的效益。住宅区的绿地布局系统宜贯通整个住宅区的各个具有相应公共性质的户外空间,并尽可能地通达至住宅。绿地布局应与住宅区的步行游憩布局结合,并将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纳入其中。

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景观,通过形态与空间的合理布局所形成的景象通视来实现,带形的景象布局形态在许多情况下,更有利于较多的景象入景。不同特征的景象区段增加了住户的选择性,通视也更富有人性。营造一个带形风景的社区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2)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是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3)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20世纪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4)规划设计过程。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及时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所以应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可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商、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3 结语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

摘要:简要介绍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以及发展趋势,从设计角度探讨了居住区景观规划的方法,并提出了景观设计中一些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对营造生态化、宜人化、舒适化的居住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设计原则,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文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刘蔓.景观艺术设计[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用户加工程序编制论文下一篇:马铃薯微型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