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居住区论文

2024-10-07

生态居住区论文(精选12篇)

生态居住区论文 篇1

项目名称:Salburua生态居住区

项目地址:西班牙Vitoria-Gasteiz

项目时间:2001年-2006年

委托方:Sociedad Urbanística Ensanche-21/Jaureguizahar

建筑师:Inaki Abalos,Juan Herreros,Renata Sentkiewicz

项目团队:David Sobrino(项目协调),Juan Jose Gonzalez,Elena Cuerda,Christian Leibenger

结构工程师:Obiol y Moya(Agusti Obiol)

电气工程:Jose Manuel Abalos,Carlos y Ekain Atorrasagasti,Beatriz Ingles

监理:Carlos Atorrasagasti

模型:HCH Model

建筑面积:24,200平方米

项目预算:10,384,129欧元

摄影师:Jose Hevia

Salburua生态居住区位于西班牙北部的Victoria市区。生态居住区的四栋建筑带来很强的垂直性空间感,而又是设立在Victoria市区的边缘,它们就像是Salburua地区向外界延伸的地标,伫立在那里,与四周的湿地绿洲河流打着招呼,说Victoria的市民要来这里与自然环境亲近。

亲近的途径不是返璞归真,相反是现世味很重的科学技术。根据Victoria的自然气候,四栋建筑通过轴向旋转,从太阳光照充足的三个方向上吸收热量,在借助建筑的太阳能吸热壁实现日间的蓄热和夜间的释能,从而降低对能源的无谓消耗。宽敞的玻璃带来充足的日光,环绕四周的湿地风景也一并越过窗子涌入室内空间,在外部,湿地与建筑的衔接方式要舒缓很多,一潭池水,成为视觉上的过渡环节,同时起到夏季降温解暑的功效。

From the verticality of the tower typology,the site's position in the city makes the two principal applications of the project evident:finishing off the axis which articulates the new enlargement of Salburua and 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great fenn at its feet.

The architects propose to divide each of the towers foreseen in the plan in two,organized around the axes present in the location,creating a complex that pivots around the park road by providing dynamic views and serving an integrated bioclimatic conception in which the towers garner energy from the three most favorable orientations,guaranteeing through their proportions optimum use of the solar radiation in Vitoria's climate.

The entire ground surface passes into the public domain,thus transforming into a largesheet of water to be proposed at the base of the towers;a liquid garden that completes the visual axis of the extension and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typical of the territory into the city.

生态居住区论文 篇2

1.1 小区绿化阶段

1995年以前,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深受前苏联小区模式的影响,采取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的分级结构模式[1],居住区空间也随之划分为三个层次,居住区空间环境主要表现为居住区绿地空间(这里的绿地是广义的绿地概念,包括各种绿化和水体等要素)。小区模式的居住环境实际上被视作城市园林体系的一个类别——居住区园林,因而在具体设计手法上,很自然地多采用中国园林传统的设计手法,如分区组景、叠山理水、对景借景、小品点景等。居住区园林的空间要素包括各种植物、水体、山石、小品、铺地等;居住区园林设计则主要包括空间组织、场地划分、植种配置、园林小品设计等工作。与此相对应的居住区绿地也采用三级(或两级)布置方式: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1]。

总的来说,居住小区的环境要素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绿地、室外活动场地(游憩场地)和园林小品,这一阶段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可概括为“绿化+场地+小品”的小区绿化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环境设计集中表现为绿地的分级与组织以及环境要素的配置,强调绿化覆盖率。此时,绿化覆盖率的高低成为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

在这一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均由建筑师包办,环境设计工作是建筑设计完成以后的工作延伸和深化,并未从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分离出来,也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职业。

1.2 景观设计阶段

(1)国内园林设计思想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需要优美宜人、舒适休闲的绿色空间环境。环境意识的加强,导致人们择居价值观的改变,当前房地产开发策划理念也从“卖地段”走到了“卖环境”市场营销阶段。可以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内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时期,居住区园林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岭南园林为例,适应南方湿热气候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些园林做法被引入到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如低层架空、屋顶花园、绿化引入室内等做法。环境意识的加强,使身居高密度城市居住区的人们更加向往大自然的绿色环境。

(2)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 景观设计学源于西方传统的风景园林学,其内涵丰富、研究范畴广阔:从社区到大地区域;从物质环境到人文艺术环境[2]。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国外景观设计思想逐步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1998年以后,景观设计学在国内的应用领域从最初较大尺度范围的景观规划逐步进入到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领域。以广州、深圳为例,国外景观设计事务所在两地承揽了大量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任务,给珠江三角洲地区住宅建设带来了新的风气,改变了城市居住区单调的面貌,提高了城市居住区乃至城市区域的景观环境质量。可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是珠江三角

洲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外因。

这个时期,建筑设计工作与景观设计工作开始分离,大量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工作由专门的景观设计事务所独立完成。从群众投票选出的2001年广州最受欢迎20个明星楼盘(由《南方日报·南方楼市》举办)来看,入选的均是在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营造上做足了功夫,大部分均聘请境外知名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

(3)国外景观设计思想与岭南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起来的岭南现代园林得以融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思想,自此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逐步走出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局限。这一时期的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绿化覆盖率固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整体的环境却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中西结合的手法普遍被采用,并逐渐成为环境设计的主流,构图的形式美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则而得以应用。与小区绿化模式的环境观相比,景观设计的环境观考虑的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形态的环境,还包括自然、生态、文化等。

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并与岭南园林设计思想的融合,已逐步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主导思想。由此而确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想,由于其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演化进程中的转折点,使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小区绿化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演化

2.1 外延的扩大

(1)设计立意、主题的建立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织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2)设计范围的扩大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闲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致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区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3)设计过程的深化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设计的总体构思。设计范围的扩大、设计过程的深化、设计内容的综合性,使得景观设计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由专门的景观设计师从事。

(4)设计手法的丰富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将现代的几何构成手法和流畅的曲线形态糅合到环境设计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化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2 内涵的丰富

(1)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求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生态思想的融入,赋予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更为深刻的内涵,使居住区景观设计走出了狭义的视觉美学的概念范畴,使其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环境走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层面。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学效益,贯彻“3R”原则。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中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就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总体而言,视觉美学层次的景观环境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在生态技术的应用方面尚有待更进一步的加强。

(3)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味,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4)对艺术意境更高的追求 艺术之于人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物质层面的规划设计,只有升华至艺术才能使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城市之中,这也是居住区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从单纯的功能性需求提升至更高的艺术层面,并且呈多元化倾向。就居住区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而言,主要是体现在园林、小品设施、植物配置以及空间氛围等环境构成要素的景观效果上。就艺术风格而言,则不拘一格,或表达都市现代抽象艺术,或追寻乡土气息,均依据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构思而定。

(5)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2]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讲求图案的构成美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例如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住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感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6)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动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者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例如,广州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7)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环境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居住区内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均好性”成为住宅景观设计的准则。打破小区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化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8)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目前,环境设计的主题化倾向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加强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法之一。广州奥林匹克花园以体育为概念的环境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逐步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建设模式并形成品牌而向其他地区推广。走向景观生态模式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设计指导思想看,是确立了景观建筑学融合岭南园林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想,摆脱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局限,从而使居住区环境设计从分级绿地组织和环境要素配置走向营造宽松舒适的休闲生活环境;从强调绿化覆盖率走向注重居住区环境的整体生态效益;从以功能性为主走向以全面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环境设计根源于人们全方位的生活感受(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展望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的未来发展,居住区环境将会越来越强调生态设计思想,因此,居住区环境设计模式可以称为景观生态设计模式。

生态居住区论文 篇3

关键词 生态理念;城市居住区;景观更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2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生态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度日益升温,如何营造出绿色的生态城市居住区已成为人们最注重的话题。这时,有关生态理念的城市住区景观设计便应运而生,如何才能在整体上把握城市居住区的生态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何为生态理念的城市住区景观设计

1.1 设计概念

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广泛地应用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出具有合理的建设结构功能,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能源与资源,并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居民能够身心健康的城市居住区。

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生态建设所必须的一部分,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设计设计生态居住区,通过生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质量,将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同时,生态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还从整体上考虑了自然、社会和人的所组成的和谐系统,创造出了具有多样性的居住环境。由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其本身并不产生能源,属于城市中的消耗主体,因建筑活动自身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和影响作用,所以在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中更应该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来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通过调整居住环境中的生态理念的生态关系和生态因子使城市居住区变成具有人工生态、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能够高度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场所。

1.2 设计特点

作为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最突出的设计特点就是节能与生态并存,以”生态、绿色、环保“作为标志。首先,在材料的选择、建筑物的设计和绿色植物的搭配上,应尽量避免制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其次,在设计手法和设计的理念上,应充分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对材料的选择上,要选用低污染和绿色建材的建筑材料,确保对人不会造成伤害。

还有,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要具备合理的区住条件。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应该建设在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区域,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1)就是要做到远离污染源,城市居住区不能建筑在污染盛行风的下方,或是建筑在重度污染的河道的下游两边;

(2)城市居住区的建筑地点可以考虑建在已有的大型绿地上,按照”借景”的原则,将居住区布局在绿地的周围。

(3)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完备的生活、娱乐配套设施也是生态理念城市居住区的一大特点。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完善的设施是满足居民休息、娱乐、和保持健康等社会活动的基本需要。

完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应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快速的输入、输出,包括通讯系统、交通系统、供电供水系统、供暖系统等;

社会保障系统则包括:邮政、银行等商业设施、医疗卫生和保安设施等;文化教育娱乐系统包括:娱乐设施和居民休息设施等。

2 国内外居住景观设计的对比

日本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建造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例如:日本的美琳别墅,其设计的风格较偏向回归田园,风景的景观尺度适宜,在乱石堆砌的挡土墙上,四季花草都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小区内,山水辉映,流水穿插于各步行道路之间,并在每个节点上用花岗岩堆砌出精美的地面装饰,将生态的设计理念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日本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也充满了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将艺术与文化充分地表现力出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园林的景观规划和项目规划建筑方案是同步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保证小区内的景观与建筑能够相和谐,从而使小区的实用功能和景观功都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而我国,在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将人文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质量放在首位,往往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紧度,没有充分使得久居在闹市居民的身心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释放和享受。

3 我国未来生态理念城市居住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 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对居住区的设计风格和建筑风格发展方向来看,未来我国的居住区风格将变得更加地人性化和合理化。由于人们对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通过市场经济下的选择,现如今,盛行的“万国风格”将从单纯地“盲目从洋”回归正常,更多的居住区将选择适合于自身气质的建筑风格,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

同时,富于个性化的居住环境也能给居民带来亲切感和自豪感,给生活带来无限的趣味。在这一个性化的形成中,建筑物、设施小品和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就要求居住区内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有可识别的特征,不能千篇一律。

3.2 向高密度发展下的立体景观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和房產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能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程度,使得城市居住区不断向高密度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也应顺应“高密度”的发展趋势,不断向立体景观的方向发展。

立体生态市居住区立体景观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指利用地面之上的各种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栽植于人工环境之上,使得绿色植物能够覆盖地面之上的各类建筑物,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方式,使得屋顶、围栏、壁面等都实现生态绿化。

立体景观设计因其设计占地面积少,能充分利用空间,能在整体上达到增强生态化的立体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软化建筑物的轮廓,从而创造出更加舒适而亲切的景观环境。

4 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无疑将成为21世纪人类首选的理想发展模式。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部分,而居住区内景观设计又是人类居住环境中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只有发展生态理念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水平。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4

随着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 设计人员“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生态的规划设计原则的主旨在于利用可再生能源,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过程应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自然与生态的视角强调居住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 把“生态”作为解决当前居住区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的良策。“生态”的居住区应该追求的不仅仅人还有自然的健康, 充满活力且具有持续力强调居住区的构成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 不能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

1、城市生态景观要素

从生态学角度看,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 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 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1.1 斑块

是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其形状、大小、类型、异质性及其边界特征变化较大。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格局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单位面积上斑块数目关系到景观的完整性和破碎化。景观的破碎化对物种灭绝有重要影响。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 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斑块面积越大, 能支持的物种数量越大,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也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园林绿地系统中的斑块一般指各级公园、各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等。

1.2 廊道

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 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 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是一个通道。城市中绿色廊道一般有三种形式: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

1.3 基质

在景观要素中基质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作为背景, 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 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

2、生态原则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实施

2.1 正确合理选择环境和确定环境的功能

选择和确定功能是决定其他设计的基础。居住区的建造活动应尽量少干扰和破坏优美的自然环境, 并力图通过建造活动弥补生态环境中已遭破坏或失衡的地方。

2.2.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已确定的环境, 应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尽可能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 维持其完整性, 使居住区像共生的生物那样, 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和融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对现状植被的保留。长久以来, 城市或住区建设中, 先砍树、后建房、再配置绿化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我们屡见不鲜。生态学知识告诉我们, 原生或次生地方植被破坏后恢复起来很困难, 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和人工维护。因此, 保护比新植绿化的意义更大。

(2) 与环境水文特征结合。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结合水文特征的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 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 进行直接渗透和储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3) 保护当地土壤资源。在进行居住区环境的环境处理时, 要发挥表层土壤资源的作用。表土是经过漫长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适于生命生存的表层土, 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综上所述, 适宜的环境处理是形成居区生态环境的良好起点, 必须认真调查、仔细分, 避免盲目地大挖大建和一切推倒重建的方式。同时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将其视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3、绿化景观设计的开放性和生态性

生态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 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 涉及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真正地融入小区。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 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 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 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在一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应选择耐踏草种, 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草坪不止是观赏的, 它同时应该是可利用的。大面积的丛植密植可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 净化空气, 利用原址上的树木建设居住区, 如目前沈阳正在建设的城建北尚居住区就是一个利用生态的好例子, 居住区内利用原有地形和树种, 大面积保留了原址的树木。该居住区内绿化景观不是单纯建筑的附属, 而是和居住区浑然一体的, 它正是利用了原有自然景观保护了生态环境, 证实了生态绿化景观不仅仅靠建设, 重要的是保护和利用, 摈弃了以往居住区规划是把建筑作为主体, 开发商只关注经济利益, 尽最大可能在有限面积上多建建筑面积, 建筑主体完成后再辅以绿化.没有把空间作为主体的错误做法, 值得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参考。

4、结语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 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的日渐凸显, 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减慢或是得到改善, 我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重视, 环境的生态化是我们追求最佳居住环境, 生态区居住区的概念进入我们居住区空间环境, 也是我们理想的居住环境。随着建筑业的日益增长式的发展, 居住区生态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加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 作为设计者, 一切以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出发点, 不断增强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们居住的环境生态化普及做出努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发展逐渐向着个性化、生态化发展, 生态居住区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产生, 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人们居住的环境都有着深渊的意义, 本文从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以及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为城市生态化不断前进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檀敏.工业建筑设计的几点认识与体会[J].科技资讯.2009 (26)

[2]王滢.居住景观设计的要点[J].甘肃科技.2002 (12)

生态居住区论文 篇5

创造富有个性的生态居住小区--以河南省南阳市圣园居住小区为例

一、设计理念的由来 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这里历史上既是东汉武帝刘秀的发迹地、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著作地、诸葛武侯躬耕地,还是张衡发明浑天地仪的地方.

作 者:张连华 李黎 何波 Zhang Lianhua Li Li He Po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规划设计院刊 名:小城镇建设英文刊名: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年,卷(期):“”(9)分类号:F2关键词:

生态型景观设计在居住区的塑造 篇6

关键词:生态型;景观设计;居住区;问题;措施

城市小区绿化可以说是城市绿化系统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当中出现的新型绿地类型[1]。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飞速拓展,市民对于居住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居住区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地当中占据的比例不断上升,并且成为发展城市绿化的重要途径。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景观设计雷同。最近几年我国很多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贪大求洋的问题。在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忽视我国的当前国情,盲目追求国外景观设计的风格,将外观样式生硬地添加到我国的文化背景当中,完全未能同我国居住环境以及传统文化相融合,导致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出现标准化以及框架化的发展趋势[2]。很多地区的房产项目没有自身的典型特色,体现不出自己的个性,景观设计千篇一律的问题严重。

第二,盲目追求创新。现代居住区在景观设计方面往往忽视布置合理与否,忽视项目成本,片面追求景观设计的丰富新颖,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当中没有综合考虑居住区地理条件以及附近生态环境,景观设计没有地域特点以及文化特色[3]。很多居住区片面追求形式的塑造,同附近的自然环境不够协调。比如很多小区忽视地区自然条件允许与否,就进行水景设计,加大了日常修理维护的难度与成本。

第三,过度追求豪华。随着人们生活追求的提升,人们更追求高享受以及高情感的生活,高档居住区的数量越来越多[4]。很多开发商抓住人们对贵族生活的向往,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迎合人们追求洋气的心态,过度强调装饰而忽视内容,导致园林景观的设计缺乏实质意义。

第四,片面强调绿化率。当前人们日益重视居住区绿化,开发商顺应潮流掀起居住区绿化热。部分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盲目追求绿化设计的趋势。比如很多居住区把已有的土生土长的植物砍掉,然后移入其它有着更高观赏性但是加个昂贵的景观植物,带来严重的浪费[5]。

二、居住区塑造生态型景观设计的措施

第一,合理搭配园林植物。所谓合理利用以及搭配园林植物就是需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貌地形,减少土方施工量。这样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建设资金的投入,并且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显得自然真切并且朴实无华。自然起伏的地形要比整齐平整的地形更容易令人感到温馨、自在以及浪漫,更加富有诗情画意[6]。园林植物选择的过程当中,应当尽可能选择使用乡土植物,在此基础上适当选用部分观赏价格高、适应性强的园林植物,从而改善居住区植物的种植结构。施工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模拟自然环境进行布置,合理搭配乔木、花草以及灌木,从而创造出理想的四季景观。

第二,重视人性化绿化设计。人性化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需要格外重视人性化。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动、休闲以及交友,所以园林绿化营造的环境氛围需要充满生活气息,达到景为人用的效果,富于人情味。人们可以在树荫下聊天、乘凉或者是散步。所以在住宅入口以及分户入口,都需要进行绿化,确保人们尽可能多地接触绿色并且欣赏园林景观,能够在居住区当中随时享受新鲜空气以及鸟语花香。

第三,提高园林绿化标准。高质量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对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关注居住区的质量成为生态型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人们对生态新园林绿化的要求不局限于草地或者是花坛,而是力求同附近环境的有机协调。在合理使用植物、园路、园林小品以及铺装的基础上,尤其需要重视园林景观同文化以及生活只见的密切联系,在空间的组织方面实现一步一景以及景随步移。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需要同时兼备实用性以及观赏性,在绿地系统当中构筑开放性的格局,并布置娱乐文化设施,将运动、休闲以及交流等方面的设施有机融合到园林景观当中,营造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的园林空间。

第四,发挥园林生态效益。要想发挥园林的绿化生态效益,需要通过花草以及树木的种植来实现。所以以绿为主是居住区生态型景观设计的核心。当前部分园林设计过度重视标志性的建筑,占用过多空间构建园林小品,影响到绿化面积的合理使用。事实上乔木下有灌木,而灌木下有花草的种植结构,能够真正体现以绿为主的生态型设计,也是增加绿量的重要途径。合理的植物景观通常是园林小品甚至是坐凳、铺装的独特背景,借助于质感以及色彩等方面的对比来发挥点缀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其他含义是居住区的园林绿化一方面要平面化,另一方面要立体化。铜鼓哦使用墙壁来种植攀缘植物,能够弱化居住区建筑的几何线条,提高这部分空间的美化效果与彩化效果,改进居住区的生态效益。

第五,强调塑造整体感。设计人员应当从整体层面塑造居住区生态型景观设计的特色,这种特色需要根据地区的环境、气候、自然条件、文化以及历史等因素而具体确定。所以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已有的表象挖掘居住区的外部特征以及内部特征。这些不能随意进行联想,而是需要综合分析居住区的生活功能以及设计规律,系统研究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来科学把握现代园林设计技术,提炼升华得到同居住活动水乳交融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也需要系统安排居住区的景观层次结构,合理的结构层次是塑造环境整体效果的重要前提。就园林环境来说,主要结构层次包括居住区公园绿地、宅旁绿地以及组团绿地等,构建成一个互相联系并且层次清晰的园林系统,设计人员的贡献就是把这部分层次系统完善地形成整体网络。简言之,景观设计的核心在于确保同居住区的景观定位相一致,园林空间层次需要进行系统安排,从而决定景观特色,有效保证景观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体现出不同时期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设计人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要求设计人员用不断探索研究,通过生态型景观设计,来构建居住区的绿色空间环境,改善居住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让居民得到重返自然的享受。这也是当前背景下实现城市居住区持续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吕静,赵苇.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10(1):31-35.

[2]张耐红.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J].安徽建筑,2014,6(5):22-23.

[3]张存乐.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与发展新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5,30(23):48-51.

[4]许甘芸.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2014,8(3):63.

[5]程永华,赖丁红.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浅析[J].现代园艺,2014,12(10):159-161

浅谈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 篇7

1.2构建保健型生态植物群落, 创造保健型绿色居住区环境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体现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 以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养生保健等的需要。丰富多彩的植物, 不仅能改善物质环境, 而且还有益于调动人们的情绪, 使人心平气和, 促进健康。人们一旦来到绿色环境中, 不但缓解了生理和心理压力, 植物所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

保健型植物生态群落应因地制宜, 掌握植物公司、循环和竞争的原理以及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理论, 熟悉各种植物的保健功能, 将乔、灌、虅、草等植物配置成群落, 构建和谐、稳定、美观且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生态植物群落。在保健植物群落中, 设置儿童游戏场和适合中老年人下棋、读书看报、体育活动的设施等, 使之有益于人们健康。植物能散发出各种不同的气体, 可通过肺部及皮肤进入人体, 起到防病、健身、益寿的作用。有些保健植物能抑制和杀死病毒、细菌, 如松柏类植物散发出的气体, 对结核病等细菌有防治作用;樟树散发出芳香性挥发油, 能帮助人们祛风湿、止痛;长期在银杏林中锻炼, 对胸闷心痛、痰喘咳嗽均有益处。

1.3利用植物抗污染、滞尘、减噪等功能, 创造绿色环保居住区环境

针对交通流量大或周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居住区, 选择抗污染、减噪、滞尘能力强的植物, 构建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形成绿色屏障, 充分发挥其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消减噪音等生态环保效应, 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据测试, 杨树、香樟、女贞等减噪功能较强, 夹竹桃、八角金盘、蚊母、珊瑚树等灌木也具有较好的减噪功能。如果乔灌联手, 并与地形起伏配合, 形成“隔音坡”、“吸音谷”, 则能收到更佳的减噪效果。

2 发展立体绿化, 改善居住区生态功能

2.1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使传统的地面绿化上升到立体空间, 是一种将建筑技术和绿化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技术, 使城市建筑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得到完美的结合和充分的发挥。不仅在保护建筑物、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增加绿量及生物体含量、创造良好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生态效应, 同时, 截留雨水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能大大地节省资金, 尤其在世界普遍缺水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具体表现为:大雨过后, 可以减少排入城市下水管道的水量, 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节省资金, 另外, 屋顶绿化的截留雨水将得以储存, 供自己使用, 并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扩散到大气中去, 调节气候, 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

2.2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通过利用介质物体的表面, 向物体索取绿化空间, 以达到节约土地、增加绿量、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更富绿化层次、有助于提高生态质量, 美化生活环境。同时, 可以美化建筑、雕塑、园林小品, 拓展园林空间, 增加植物景观层次变化, 可以遮掩丑陋之处, 赋予枯燥、呆板的物体以生机。垂直绿化可以分为附壁式, 篱桓式、棚架式、立柱式、悬蔓式, 阳台窗台绿化等形式。

在选择垂直绿化植物材料时, 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 适地适栽, 依据功能要求、生态要求、观赏要求、和绿化方式要求, 考虑植物攀援习性和攀援能力的强弱以及生态特性和观赏特性的不同, 考虑植物材料与被绿化物在色彩、形态等方面的对比和调和、层次和背景、起伏和韵律、主体和衬托等关系。如秋叶变红的爬山虎等最适合配置在灰白色或白色墙面上, 而红色的砖墙上较难展现其深秋的风采。考虑到单一种类观赏特性的缺陷, 在攀援植物造景中, 应尽可能利用不同种类之间搭配以延长观赏期, 创造出四时景观。

3 重视雨水维护利用, 维护居住区环境生态平衡

将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集蓄储存, 达到显著消减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 优化小区水系统、较少水涝和改善环境等效果。雨水集蓄利用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等环节和各种关系。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浅析 篇8

现如今, 种上些树就说是原生态景观, 挨着片树林就说是城市的绿肺;有片水就说湖, 有个包就说山;有点绿化草坪、人车分流的道路就是“生态社区”。这是一种片面的想法, 仅仅停留在对生态设计的浅层次的认识上, 与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概念相差甚远的, 没有真正把握生态设计的内涵, 没有真正和当地地域特征、文化、植物相结合。只是形式上的认为有花有草有树有道路就是生态设计, 仅仅成了某些楼盘炒作的包装。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现代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伴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最贴近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 对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作为现代城市最普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它对城市整体景观面貌和城市规划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以简单的“园艺绿化”为主, 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现如今,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进程越来越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不仅对居住建筑的本身, 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渐重视, 也认识到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而目前, 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远远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职能缺失, 没能从建设环保、生态、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出发, 缺乏整体发展规划, 导致城市环境规划严重滞后, 居住区环境没有合理规划和建设。

二是房产开发商在绿地的规划上有弄虚作假的行为, 改变建设用地性质, 没有切实贯彻执行政府批文, 使居住区居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物业公司对居住区景观没有足够重视, 也缺乏足够的园艺保养相关技术人员, 致使管理不善, 后勤保障不到位。

四是开发单位缺少足够的建设资金, 养护经费短缺, 没能从环保生态, 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大局出发, 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五是居住区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存在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车辆碾压绿地、破坏公共环境设施等行为。

因此,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不能孤立对待任何一个方面, 必须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 制订完善的设计、施工方案, 提高后期景观维护和管理, 保障居住区景观的正常使用, 真正提高居住区生态化水平, 建设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但从景观设计方面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植物景观生态化设计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植被绿化, 而是要创造出造型各异、色彩绚丽的景观植物, 满足人们感官的欣赏需要, 改善居住区小的气候环境;是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合理种植绿化植物, 设计、创造出适宜的、优美的景观小品, 以起到改善居住区生态气候环境, 提升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的作用, 使居民欣赏到高品位的环境景观, 享受到和谐的居住区生活, 推进建设现代城市和谐社区的进度, 构建和谐社会。

二、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居住区景观的好坏, 它为居民提供户外生活的游憩空间, 绿地景观不仅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 而且能改善地区小气候和生态环境, 改善城市大的生态环境, 创造出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景观。因此, 应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 结合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 开展生态绿地景观设计。

三、铺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铺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应统筹考虑功能与视觉审美的需求, 用材种类不宜太多, 以免造成混淆迷惑的感觉。硬质铺地应以一种材料为主, 再以其他材料为辅形成视觉的多样性, 主要用材可贯穿整个设计的不同地点, 以便建立统一性。在设计时, 应结合平面图、透视图两方面考虑, 在平面图上, 应注重创造引人注目的式样, 与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在透视图上, 平行于视线的铺装材料, 应强调铺装面的宽度, 垂直于视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其深度。

四、水环境生态化设计

在环境景观中, 建造水景是一门科学。水不仅仅能带给感官上的美感, 而且还有许多实际的功能。如它可以调节微气候, 可以有效地降低周围的气温并增加空气的湿度, 另外, 喷水池还可以过滤空气, 减少空气中灰尘。除了物理上的功能外, 在空间意义上, 水体可用作区域的划分, 可以拓展空间, 将有限的空间距离加大。水体还可以作为景点, 作为区域中心, 创造富于趣味的空间。

五、道路规划设计

居住区交通与日常生活行为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生活性特征。按交通功能划分, 交通类型包括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和应急性交通。居民所关心的道路的通达性主要包括:上、下班 (学) 交通的可达性;公交站点位置与距离;购物交通便捷;自行车停车场 (库) 位置与距离;宅门到城市道路距离;消防救护救灾通道;住区交通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和局部分行”两种组织模式。

六、停车场设计

停车场的生态设计更注重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运用生态材料和植物来营造更为绿色和环保的停车空间。在停车场的设计过程中, 通过规划、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应尽量做到合理规划, 材料节能, 方便使用, 效果美观。

七、居住区公共设施设计

居住区的儿童游乐设施、休息设施、服务设施、景观小品设计等公共设施应具有实用性、功能性和观赏性, 同时更应注意使用的安全性。这些设施可种类多样, 造型各异, 反映不同空间的属性, 是居住环境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八、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

建筑本身就是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 是城市整体环境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 因此, 居住区建筑景观生态化更是必不可缺少的。而由于我国长时间内, 只重视其实用功能, 对建筑的能耗和景观艺术效果缺少足够的重视, 带来了诸多问题, 残酷的现实是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生态破坏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 建设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生态建筑已成为必然。

九、废弃物回收利用设计

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过程中更应重视居住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尽可能选择可再生的材料, 进行重新回收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废弃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废物再生利用, 重点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污水处理循环使用。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 合理规划水环境, 优化水资源结构, 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 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 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

十、高效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是洁净的、可再生的, 无须消耗燃料。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无噪声、无污染、安全可靠。其能量随处可得, 不受地域限制, 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 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无须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无人职守, 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这些优点都是常规发电和其他发电方式所不及的, 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 资源丰富且遍布全球的自然能源。太阳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最引人注目、开发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清洁能源, 未来全球能源的主流将是太阳能。

总之,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就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科学理论, 将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素放到整个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来考虑, 结合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城市发展、邻里氛围等众多因素, 保持人文生态环境的延续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出环境优美的、和谐的人文社区。

摘要:居住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景观生态是现代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景观生态化设计将使居住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城市环境生态平衡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更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重要表现, 可以积极地推动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谢天, 许纪存, 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 2003, (6) .

[3]金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篇9

生态小区又被称为健康小区, 其强调的不仅是绿化, 而且该小区的空间组合、整体布局、自然资源的使用、节能绿化措施等, 都是基于规划角度并从优化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质量出发, 并将此作为主要目标。此外, 在开展小区的规划设计时, 注重布局绿化时的层次感及其风格是否与建筑物协调。与此同时, 也尤为注重绿化对于整个小区的作用, 例如隔热、防尘以及挡风等功能, 并且在心理与视觉上也让居民感觉到轻松, 能够缓解疲劳感。在建设房屋时, 则以社会与自然这两者生态的需要为主要出发点, 注重节能降耗以及人对于人际交往或者空间布局的需求。总而言之, 对于生态小区而言,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健康, 并且在规划设计中也正在致力于将其落到实处。而基于房地产商角度, 则应该改变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观念, 而是要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生态、舒适的家园为最终经营目的。

2 居住区生态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1 对自然生态的规划

(1) 绿地率:景区、水面等绿地面积需要达到整个小区的1/2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则约为28m2; (2) 地面保水:主要是指房屋地基的渗水保水功能, 在规划时应该尽可能地缩减混凝土覆盖面积, 并且充分利用排水系统, 这样便于雨水渗透到地底, 一般而言能够透水的地表面积应该在整个生态小区的80%左右。

2.2 对经济生态的规划

生态小区的总体目标在于节能降耗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使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消费方式变得文明科学。由此, 在建设生态小区的过程中, 应该要使用绿色环保的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 优化能源结构, 扩大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例如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 从而逐渐取代化石能源。采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降低能源消耗量, 同时在小区内部进行绿色生产, 促使居民绿色消费。

2.3 对社会生态的规划

人均具备一种归属心理, 因此, 若要提升居民对于生态小区的归属感则可以建设带有标志性的建筑、吸引居民的宽敞空间或者中心性比较强的广场;配置具有生态性、完备性以及合理性的基础生态设施, 所构造的居住氛围要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小区内部的住宅要具备多样性, 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审美、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此外, 小区还需要有娱乐场所、市民服务站、商业区以及文化区等, 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 丰富闲暇生活。

3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设计

3.1 设计“家园”形象

第一, 所营造的生态小区空间感受应该是祥和与亲切的。因此, 在规划与建设居住区时, 对于其空间尺度要予以大力研究。同时, 小区总体规模应该适宜, 以便配套各种设施, 提升居民归属感。第二, 创设和谐环节的意象, 以便于人和自然更和谐、友好相处。在设计环境时, 应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痕迹, 重点凸显自然生态美。第三, 给予居民清新、简洁、平和的视觉冲击, 对建筑形体与其各个细节部位的处理都应该简洁。第四, 遵循因地制宜, 促使空间环境形象生动有趣、个性鲜明。

3.2 设计环境生态系统

第一, 节水系统。对于生态小区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在于节能降耗, 因此在使用绿色能源之时, 要辅助使用一些能源系统。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 要与住宅设计相协调;管道系统要与给水系统协调一致, 同时做好防雨、防雷工作。在配置供水设施时, 则要选择具备节水以及节能性的系统, 对于一些耗能量较大的器具设备都要予以强制淘汰。第二, 气、热以及光系统。气环境是生态小区要求比较严格的指标之一。一般而言, 室外的空气质量需要达到二级标准, 室内则采用自然通风, 这样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卫生间和厨房都要有通风、换气或者排气设备, 以维持室内空气质量。尽量使用自然光, 同时避免出现由玻璃幕墙或者强光物体所带来的光污染。室内提倡使用太阳能照明灯具, 绿色环保。室内供热则可以采用集采暖、热水以及空调于一体的三联供热环境技术。第三是生态建材系统。即小区内的绿色建材均要具备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等性能。第四则是绿色与垃圾处理系统。植物绿化对于人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同时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清新、自然以及健康的居住环境, 而充分回收利用废弃物则能够有效节约资源。

4 结语

综上所述,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建设实质在于将建筑技术与生态理念充分结合, 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轻松的居住环境。在规划与设计生态小区的过程中, 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 合理使用节能设施,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回收废弃物, 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使得他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 由此一来, 生态小区便成为必然趋势。而实现居民区生态小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离不开规划设计。因此, 明确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与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与人工帮助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环保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贺龙超.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7)

浅谈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原则 篇10

一、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1) 生态测算形式化, 生态设计缺少参照依据

在国外, 居住区环境设计前会对居住环境进行较精确的生态测算, 设计时会充分利用测算数据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而在我国, 设计前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测算是出于满足规定的要求, 而不是为了为设计师提供参考数据。受这样的因素影响, 设计师在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较低, 规划设计过程容易忽视对当地的土壤、材料、文化、气候、地形的详细考虑与分析, 从而降低了能解决场地问题的原有材料的利用率,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环境生态空间的功能划分不合理

由于近些年人们对环境景观在营建视觉效果上的作用过度看重, 使得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不再是为住户营建舒适的室外空间, 而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感和震撼力, 为开发商营造出尊贵、奢华的形象。外加上设计者过于强调对景观主题的表现与营建, 致使设计中对居住区环境空间功能的划分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过于偏重塑造超大尺度的人工空间, 忽视宜人小空间的预留与设置

居住区设计中大型的广场、恢弘的轴线, 在规划图上可能是协调的, 但就人的尺度而言这些较大面积的空间和较多的硬质铺装构成的人工空间并不亲切。特别是在一些风格偏欧式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 规模较大的开放式广场、超长的中轴线、大型的跌水等也许符合开发商的要求, 但所营造的空间并非是居民喜欢的空间。对于这些规模较大的景观节点而言, 居民更喜欢私密性相对较高的组团式、宅间式环境设计, 并且希望自己的窗前屋后能围绕以更多的植物而非硬质设施。

2. 水体使用过度

作为生命之源, 水景对于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水景的营造主要是出于满足开发商取得更好宣传而获取更大利益的目的。从而使得居住区的水景设计更偏向于形式化, 忽视水对于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之后维护费用的考虑。而不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水资源短缺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大规模将水体纳入居住区环境设计中, 如果缺乏生态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指导, 势必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环境问题。而在大多数时间处于无水状态的水景所展现的景观效果, 也势必无法得到大多数居民的满意。

(3) 片面理解生态概念, 绿化材料选择不合理

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将提高居住区绿化率片面理解为多植树多种草, 将提高居住区档次归功于种植珍奇苗木、成龄大树。于是不顾居住区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因素, 用大面积的草坪、较大量的名贵树种代替居住区基址上原有的经济植被, 以达到体现高质量、高绿化率住宅的目的。但由于本身气候、地质条件的不适宜, 一些名贵苗木的长势并不能达到设计之初的理想效果, 特别是在遭遇一些极端天气后, 名贵苗木大面积死亡的案例也数见不鲜, 而随之带来的管理、维护费用就不言而喻。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带来植物资源的浪费, 也会增加居民所需承担的物业费用。

二、加强生态设计, 改善居住区环境

所谓生态设计 (Ecological Design) , 是按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带些过程和产品及工艺流程的系统设计。生态设计遵从本地化、节约化、自然化、进化式、人人参与和天人合一等原则, 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 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 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 以提高竞争能力。

(1)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应符合地方性原则

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根植于它所在的地方。对于每一个居住区环境设计而言, 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居住区所处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能利用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需要遵循哪些自然法则。居住区环境设计特色的表现不在于将其他地方的特色搬过来多少, 而在于对本地特色的深入挖掘。在满足居民物质、能量、空间需求的基础上使居民获得更好的精神享受与满足是居住区环境设计最根本的目的。

(2)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具有艺术美学性

艺术美学性是居住区环境设计需要具备的特征之一, 也是生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而这里所提到的功能, 既包括使用功能, 也包括观赏功能, 二者缺一不可。在我们的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中也决不能一味追求生态而使环境设计缺乏艺术美学价值。我们所提倡的生态设计是兼具审美与环保的生态, 设计过程中将两者全面地体现出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与根本追求。

(3) 居住区环境设计要具有科技性特征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运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这里提到的科技性特征, 一方面包括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硬质景观及辅助设施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工艺、施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另一方面也包括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生态学理论以及相应的循环、发展理论等。而在现代化居住区中, 一些用来控制、监测居住区的环境状况并及时对居住区环境进行修复和调整的科技设备的使用使得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理念能更好地被践行。

(4)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由于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 人是社会交往的主体, 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活动, 因此在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仍是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因此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齐全的使用功能, 环境的布局及植物配置上要考虑到人的方便与安全, 只有这样, 我们的生态设计才更有价值、更有实际意义。

(5)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充分重视对基址原有生态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一个装饰性背景的问题, 也不只是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而是需要把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社会的环境、诲人的老师、神圣的场所来保护。”这是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的一个论断。作为设计师而言, 所要做的不是以居住区为中心来塑造周围的环境, 而是将居住区这个框架巧妙地布置在基址的环境中, 使居住区的建立对基址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并通过适当的调整规划使两者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

(6)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植物造景所带来的生态性

植物具有防风、固沙、遮阳、隔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杀菌防病以及改善小气候等作用, 而且能美化环境, 增加居民的归属感等。对于居住区的居民而言, 所喜爱的不是自己家门前窗外有多少硬质景观, 而是植物绿化环绕门外窗前, 所以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上对于宅间空地、组团空地的景观设计就变得极为重要而植物造景的在其中的运用自然成为最佳的选择。当然在考虑到植物造景所带来的生态性的同时, 也要注意所选择植物对居住区居民的安全是否存在威胁, 避免将生态效果虽好但本身带刺或有毒植物种植在居民容易接触的地方。

(7)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充分思考空间利用的有效性和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能够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舒适、方便、安全。居住区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通过对植物的合理运用创造绿色活动空间, 从而满足居民进行各种户外活动的需要。居住区环境的空间设计也应该是开、闭相间, 动、静结合的。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设计及地形处理以及居住单元架空层的空间利用, 营造出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活动空间。与此同时, 充分突出植物造景的空间感, 为居民营造出生态、绿色的活动空间, 从而达到空间环境生态化、功能化、多样化、景观化、便捷化的效果。

(8)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符合社会的价值取向

居住区的面向对象是大众, 居住区环境是人的生活方式在环境中的充分表现, 自然而然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在建国初期, 受恢复生产,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社会大环境影响, 居住区设计更多的是满足人们居住的物质需求, 对于周围环境的设计主要走平民化的路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态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居住区环境在满足物质及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注意讲究生态效应,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更多地去审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9)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符合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环境设计在追求、达到生态理念, 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要从经济性原则出发尽可能地降低造价成本。这里所要考虑到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造价成本不仅包括环境景观建设本身所需要的费用, 还要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和养护费用。不能仅仅为了达到售楼初期的景观效果而不计后期影响, 营建设计后期实用性不大的硬质景观或配置后期养护成本较高的植物。

三、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展望

(1) 居住区环境常规设计与生态设计的比较

与常规居住区环境设计相比, 居住区环境的生态设计有更明显的优势与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材料使用上, 常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过多使用高质量材料, 使低质材料变为有毒、有害物质, 遗存在土壤中或释放到空气里;而生态设计则循环利用可在生物质, 废物再利用, 维修灵活, 可变持久。

第二、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上看, 常规设计是将两者对立起来的, 而生态设计则是视两者为同一的, 因此生态设计的眼光更长远, 更符合现在及将来的居住区设计趋势

第三、从生物、文化和经济的多样性上看, 常规设计使用标准化地设计, 造成高能耗和材料浪费从而导致生物、文化和经济多样性的缺失;而生态设计则会以维护当地的多样性为出发, 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经济支撑。

第四、从整体系统上看, 居住区环境常规设计常画地为牢, 以人定边界为限, 不考虑自然过程的连续性, 从而使环境设计较为拘谨, 活动空间不够舒适、自然;而生态设计则旨在实现系统内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使居住环境更加自然和谐, 给人以这正的轻松、愉悦之感。

(2)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前景

“十一五”以来, 我国都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建设工作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均确立了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总体思路。未来城市建设朝更加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将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语

生态设计作为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及方法, 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应该被更加重视起来。从目前来看, 虽然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化设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与发展, 但其普及范围以及运用的规范性、合理性、经济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此处仅提结合有限资料总结出数条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 改善居住区环境的设计原则, 而对于不同地域对于原则的运用存在的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生态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 2011, 17 (6) :3-9

[3]朱春福.关于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J].低低温建筑技术, 2007, 3:24-25

[4]魏士宝, 胡维平.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 22 (4) :17-20

[5]亓萌, 谭倩, 刘燕.回归质朴的居住区环境设计[J].华中建筑, 2004, 22 (4) :115-116

[6]何磊.论人居环境园林设计原则[J].城市建筑, 2010 (32) :297-298

[7]李海湛.关于人居环境中的园林设计原则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09, 35 (19) :355-356

[8]杨霖, 卫何.浅议现代居住社区中的环境设计手法[J].城市建设, 2009 (29) :355-356

浅谈居住环境的生态观 篇11

关键词:居住环境 科技 协调

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割裂越来越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理问题、心理问题。人们转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居住环境的生态观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现代科技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居住是人所特有的存在形式,人怎样居住,也反映了人怎样生活。居住使人与环境产生了密切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联系。自工业革命以来,都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由此也带来了人们居住观念、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变化。工业生产的不良发展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将目光更多地关注到了改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上来。这就使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都市让人们远离自然生长的地方,它使人们不是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充满了征服自然的欲望,是现代科技使人们远离了昔日的乐土。因此,“回归自然”、“拥抱大自然”成为了今天人们所追求的梦想,并已经在被努力实践着。

二、居住观念的变化

随着人们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城市绿化的日益发展,近年来,德国建筑专家提出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构思:未来城市里的民居应该逐步创造条件,向植物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植物生态建筑”。如在德国的汉诺威市,建筑师和生态学家联手合作,共同设计规划,建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为“莱尔草场”的住宅区。民居具有浓郁的回归自然的色彩,其结构为砖木骨架,四壁用木材,显得朴实无华。

这种植物生态居住环境的概念符合了人们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也是健康环境的代表。但是,人们对于自身所营造出的人工环境也不能因此而过于苛责。人工环境代表了人类争取更大的生存自由的技术和水平,它毕竟凝结着长期以来人们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是人们得以顺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努力地重造已经被改变了的自然环境的时候,还应该对都市本身的运转系统给予同样的关注。它才是我们长久生活、居住的地方。

三、都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都市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们以破坏或利用自然环境的方式扩大其居住范围,其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究其根源,还是为了生活得舒适和愉快,而不断追求行为上的方便这一因素。如人总是力图尽量迅速地、方便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这样就常常在没有道路的地方修筑道路,架设桥梁。可以见到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人们在花草地上踏出的坚实的道路。这也并不为奇。人们改变一处自然环境,使其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某个地域内一个生态系统替代了另一个生态系统的过程。在都市这个生态系统中,也同样存在着能量循环和生存竞争。当人类打破都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时,就会受到平衡失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险,当人们努力维持系统的良性运转时,就会得到平稳的发展。

以往人们在改变生活环境的时候,过多地关注了物质、物理上的便利,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反映。人对居住环境的依赖关系和需求,既有物质层次和生理性的,也有精神层次的和心理的、社会文化的需要,这也是影响系统的一个因素。

四、居住环境生态化的具体内容

首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与居住小区的规划上,应当以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与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合为宗旨。今天的人们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重新追求这种符合中国人审美观的环境,通过周围环境的生态化设计达到我们亲近自然的意愿。

其次,综合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弥补居住环境的不足。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遵循尊重当地的地质地貌,在不破坏当地的植被、水文等情况下加大对绿化空间的设计。在现代建设逐步地蚕食我们原有的绿色空间时,我们要试图通过一些人为的手段夺回绿色空间面积,综合考虑植物的多样性配置和水体的巧妙引入。

水生植物在生态居住区的应用 篇12

1 水生植物的种类

凡生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通称为水生植物, 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在园林中, 对水生植物的分类按其生活习性、生态环境, 可分为浮叶植物 (浮叶花卉) 、挺水植物 (挺水花卉) 、沉水植物 (观赏水草) 、海生植物 (红树林) 以及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滨水植物。

2 水生植物在居住区景观中的意义

2.1 观赏意义

“浮香绕曲岸, 圆影覆华池”;“波明荇叶颤, 风热萍花香”。诗中的水生植物景致给人一种清新、舒畅之感。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观叶、赏花, 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同时水生植物在居住区水景中的应用可以丰富水面, 软化僵硬的驳岸, 而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居住区的生态野趣化, 野趣最宜以水生植物配置来体现。通过种植些野生的水生植物, 如芦苇、香蒲、慈菇、荇菜、浮萍、槐叶萍;水底种植一些眼子菜、黑藻、苦草等, 则此水景定能野趣横生, 给人们居住环境带来大自然的气息。

2.2 水生植物的生态学意义

水生高等植物能有效净化富营养化湖水,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也是人工湿地系统发挥净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以往国内生态居住区内水体保持水质的方法多采用机械循环或使用化学药剂, 这样不仅会消耗很多能源, 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利用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功能既降低了物业成本, 还能美化环境, 同时让居民能够认识湿地,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 居住区水生植物选择的原则

(1) 荷花。睡莲科睡莲属, 多年生挺水植物, 分株或播种繁殖。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 是良好的美化水面、点缀亭榭或盆栽观赏的植物材料。 (2) 芦苇。禾本科芦苇属, 播种或分株繁殖。其净化水质的效果较好, 如将芦苇布置在自然式水岸边, 别有一番野趣。 (3) 水葱。莎草科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 茎杆高大通直, 青翠碧绿。其变种花叶水葱, 在茎秆上有黄色环斑, 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水葱多于初春分株繁殖, 栽种初期宜浅水。水葱茎秆挺拔翠绿, 常用于水面绿化或作岸边点缀。 (4) 黄菖蒲。鸢尾科鸢尾属, 是多年生湿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 花色黄艳、花姿秀美、观赏价值极高。植物品种需与小区景观设计风貌相协调。规整现代风格的驳岸多采用浮叶植物, 如睡莲、萍蓬草等。而山石的自然驳岸多在岸边石缝中栽植挺水植物或湿生植物, 如黄菖蒲、水烛、再力花等。

4 水生植物布置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第一, 水面种植不能过满。小水面最多30%~40%的水面浮满叶子或花, 大水面在10%~20%。1株睡莲种下去, 占地0.33~0.67m2, 但发出的枝叶足够33.3m2的池塘享用, 也就是用1%~2%的地方种植物, 像睡莲、萍蓬草、荇菜等, 将是满池浮叶, 不断发展。直立的植物, 如香蒲、灯心草、菖蒲、芦苇等, 丛生而挺拔。有的植物喜欢浅水, 以其屏障作用为背景是好的, 但是遮挡视线, 小水面安排1株或几株, 点缀角隅, 大池可以成片种植由它蔓延。

第二, 水生湿生植物有强烈的无性繁殖能力。无性繁殖方式有集群式的和游击式2种模式。特别是游击式无性繁殖要注意控制其生长繁殖范围。将植物材料放入容器中固定其繁殖速度和范围。

第三, 自然形成的或人工建造的水池, 大多中间深, 四周浅, 种植之前要清楚植物生长需要的水深。

第四, 水域视线的来源一方, 如临窗一面或接近道路的一面, 请少种或不种。植物要隔水相望才有倒影, 所以, 要在离视线来源稍远的一方, 高低有序的种下去才好。视线如果来自四面八方, 植物在岸边的种植要断断续续地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 免得封闭。

第五, 自然式土岸切忌等距种植或规则修剪, 以免失去其自然本色。

第六, 景观水域基质在放水或种植前必须清除其杂草或其它种子。对此, 不能掉以轻心, 否则会使水景杂乱无章。

第七, 水域种植的基本格调要事先依四周景物决定下来, 并与使用目的相结合。是野趣、淡雅, 还是华丽、喧闹、多彩。然后再选择植物种类,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八, 水质的处理要合格, 并注意换水周期。

5 结语

上一篇:综合自动技术下一篇:环境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