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

2024-08-06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共10篇)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 篇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摘要: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居住小区 景观 规划设计 生态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小区景观设计,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设计原则

(1)空间组织立意:小区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4)因地制宜原则

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小区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1)强调居住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是设计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共享居住区的环境资源;其次,加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相认、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小区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

(2)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向多元化发展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3)小区环境景观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3、以绿为主的小区景观生态效益

以绿为主的小区景观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绿地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4、不断创新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是求园林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

结束语: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注:参考文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居住区详细规划》编者: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居住区规划设计》编者:《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3、《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七分册编者:总主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最新【精品】范文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 篇2

我国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近年出现的住宅社区房屋编排灵活生动,绿化空间变化多端,在和谐的环境中体现缤纷的色彩,大大提高了社区人民的生活品质。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一个居住小区要想真正打动消费者,让广大客户自愿掏腰包,就必须在满足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后进行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候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从住宅建设上来看,从南至北,从东到西,房地产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千篇一律的园林景观、千篇一律的坡屋顶、千篇一律的“欧式”概念炒作……重复的噪声和形象展示已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规划设计首先要体现地方特色,尊重本土文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吸取外来的优秀文化来催化引发自身的发展,这也是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首要条件。

1 居住小区的规划与创新

居住小区是组成城市的一个单元,也是城市和社会的缩影。其规划设计的好坏和建成的使用,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宁,同时也反映了居民在生活和文化上的追求,关系到城市的面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关系,以居民的居住感受为第一考虑要素,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营造出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

1.1 居住小区的规划

个性和独创性始终是我们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也体现出了差异性和小区居民的归属感。规划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就是立意,它是整个小区设计的灵魂,具体的设计也是以此为主线展开,因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伊始就要确立主题化的设计思路,主题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来确定。

住宅使用主体是人,因此小区的规划设计不论怎么创新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从住宅的户型设计、住宅的内在品质上应强调均衡性、多样性、协调性和完整性。把现代居住理念和地方文化特色有效地结合,突出体现地方文化内涵,是住宅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区规划中已成为一个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强调住宅能提供生活服务和理想人居生态环境。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指出:“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1.2 居住小区的创新

青岛这几年随着房地产开发的不断推进,房地产大鳄不断进入,给青岛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气息,从开发的楼盘来看,开发商多数结合了青岛的特点,制定了适合本土的规划设计和销售策略。本地开发商也在不断汲取外来文化,青岛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本土文化的挖掘、发挥却远远不够。回眸近年青岛住宅及小区的规划设计,正在经历一个文化与创新过程。期间也有些不值得提倡的现象,如为了商业目的简单甚至拙劣地抄袭、模仿西方、沿海建筑样式。

万科、绿城、宝龙等大型房地产进入青岛之后一直保持自己的特色,青岛万科“魅力之城”物业在市场上拥有“金牌管家”的美誉。在魅力之城,万科物业设置了酒店式的专职管家,深化服务细节,充分体现服务品质。万科·魅力之城秉承万科企业23年来对细节的完美苛求,从地块选择到住区规划;从建筑设计到景观围合;从有限的室内空间到无限的服务精神;将对产品细节的完美追求进行到底。

“房产品是人的自然生存空间,也是人的精神发展空间,房产品是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房产品是艺术的创造和建设者生命价值的体现”。这是绿城集团的开发理念,经验丰富的绿城房地产公司时刻坚持做品质地产的先行者,一切以品质为根本。特色建筑———地中海风情的西班牙式和意大利式的风格建筑是青岛绿城·理想之城最大的优势。多层以四层为主,局部五层或三层,是绿城·理想之城独有的产品特色。以丰富的形态和细节突显楼盘的高档精致,并相应形成富有特色的庭院环境,体现社区整体的休闲氛围。

青岛市在生态小区的建设上也进行了尝试,从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三方面下功夫,已经有很多楼盘接近或达到这个标准。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2 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最初的几个邻里单元组成一个邻里单位到现在成熟的商业化小区,中国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正经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也是赋予开发商、设计人员、居住者共同的时代使命。

摘要:对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多年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从不断创新的小区规划设计如何更好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需要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小区规划设计不断创新的方法,以提高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质量,从而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仲谷,李锡然.居住区详细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浅谈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 篇3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对话、谋求环境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已成为园林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的重要的生活境域,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因此,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建立。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区的性质规模、构成,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原则、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1绿化。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1.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1.1.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

1.1.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1.2道路。中国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1.3驳岸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1.4铺地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1.5小品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5.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

1.5.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1.5.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2.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原则、设计理念、内容及手法

2.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居住区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泼、富有创意,结合生态园林要求,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创造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2.1.1小游园的设计原则。小游园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主要活动方式有观赏、休息、游玩、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等。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场地间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紧凑,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2.1.1.1场地:一般设在入口附近,稍靠边缘的独立地段上。儿童游戏场不需要很大,但活动场地应铺草皮或选用持水性较小的砂质土铺地或海绵塑胶面砖铺地。

2.1.1.2园路:园路的宽度和绿地的规模与所处的位置、功能有关。绿地面积在0.5hm2以上,主路宽3~4m,可兼做成人活动场所;绿地面积在0.5hm2以下,主路宽约2m,次路1.2m左右,通常最小宽度为1.2m,以两人可对行为宜。路面用碎石、卵石、毛石等铺砌园路。

2.1.1.3小广场:按形式可分为规则式或不规则式。小广场的标高一般与园路的标高相同。

2.1.1.4园林建筑与设施:由于小游园面积不大,所以园林建筑与设施应小巧玲珑、各具特色,摆放在适当位置,一般有坐凳、坐椅、花坛、花架、园灯、宣传栏等。

2.1.2组团绿地的设计原则。绿地组团是结合居民建筑组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公共绿地,面积不大,靠近住宅,居民尤其老人和儿童使用方便。由于住宅组团的布置方式和布局手法多种多样,组团绿地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也就千变万化。要求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不同的功能区域中间以绿化或小路隔离,互不干扰,各得其所,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游憩环境和社会交往场所。

2.1.3住宅庭院的设计原则。

2.1.3.1庭院处于住宅群环境中,因建筑物所造成的阴暗部分较多,所以选择和配置耐荫树种十分重要。保持居住环境安静,也是庭院绿化的一个主要任务,如以植篱分隔庭院,可降低噪声。植篱以高2m左右、宽1m左右效果较好。

2.1.3.2庭院的空间尺度、树种的大小、高低要与庭院的大小、建筑层次相称,应以绿化设计的立意为前提。居室外种植乔木与住宅墙面的距离,一般应在5~8m,避开铺设地下管线的地方。通常以落叶树为好,常绿树要避免直对窗口。

2.1.3.3花木配置宜采用孤植、丛植方式,栽植于靠近窗口或居民经常出入之处,以便近赏,充分提高花木的观赏效果。

2.1.3.4室内外和院内外的绿化相结合,要考虑将自然环境和住宅环境联系起来,使两者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2.1.4居住区道路绿化。道路两旁种植行列式乔木遮荫,根据道路的宽窄,可选择种植中、小乔木,如香樟、广玉兰、女贞、银杏等植物。

2.1.5居住区绿地的树种选择。

2.1.5.1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

2.1.5.2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

2.1.5.3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

2.1.5.4选择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阴暗部分,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2.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2.2.1设计原则。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2.2.2植物配置。

(1)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2)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 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3.结语

居住小区景观营建研究 篇4

张少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不断对居住小区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提出在新形势下建设高品质居住小区景观的途径,使居住小区景观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营建

Abstract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improve, the position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people’s heart gradually improves as well.People keep on putting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This paper tries to bring forward the approach to building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landscape in a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residential landscape better service for people.Keywordsresidential commun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居住小区景观是城市居住小区乃至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小区在城市建设中比重不断增大,个别城镇已经达到40-50%。因此,居住小区景观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建设的水平,影响到城市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以及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因此,加强对居住小区景观的研究,提高居住小区景观建设水平,势在必行。

我国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简单绿化阶段:建国初期至上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滞后导致人们对居住小区的要求是有房可住,这一时期居住小区景观建设以简单绿化为主。

景观美化的阶段:上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经济的大幅增长,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有房可住,还要求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一时期居住小区景观的营建以美化为主,形式、风格多样。

生态健康的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态和谐概念的普及化,使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目标逐渐从风景优美向生态健康过渡。

目前我国居住小区的景观发展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人们不断对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满足人们自身需求,营建新形势下的居住小区景观,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景观大环境意识

营建居住小区的景观必须要有大环境意识。而目前大多数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营建属于就事论事,尚未将其放入景观大环境中考虑。

1.1符合城市规划:居住小区景观必须放在居住区景观的范围下考虑,进而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关于本地块的绿地布局和规划,才能延续城市绿脉,与城市绿地景观溶为一体。

1.2考虑居住小区周边具体环境的影响:在对居住小区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对小区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使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符合周边山水建筑格局。如周边有绿地、自然山脉,那么景观建设中必须考虑景观的延续性,从地形上预留景观绿色通道;如周边有高大建筑,我们在景观植物设计中应考虑耐阴植物设计,而不应将小区景观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考虑。2 多学科交融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传统居住小区景观营建采用的模式属于“先规划----再建筑----后景观”相互独立的设计方式,容易使人产生景观即绿化的思想,导致人们心理归属感的丧失、邻里关系的淡漠、文化的空虚等一系列问题。而从现在景观意义上来讲,规划作为景观的底版,而建筑则是景观的元素,三者是相互贯通的。

居住小区的景观营建需要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景观)三个专业相互结合,同时要深入进行生态学、城市设计学、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多学科贯通研究。不应当将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孤立的对象,同时景观设计者应该形成以景观设计为核心,多学科相互了解的知识底蕴。在具体的景观营建过程中,应多层次、多学科的去考虑。景观地域意识

小区景观作为具体地域的实体,必须溶入当地环境才能达到其最佳效果。

3.1景观与文化:居住小区的景观必须和当地文化结合,文化具有地域性,这样就形成了无法复制的景观。另外景观与文化融合也提高了景观的品味与内涵。

3.2景观材料:居住小区的景观材料的选择必须以当地材料为主。硬质景观应采用当地的山石等建筑材料,软质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当地的景观材料是最经济的,也是最适合当地环境。因此在当地景观效果最好,最容易形成优美景观。人性化、精神层次

景观的服务对象是人,居住小区景观作为与人最接近的景观形式必须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如健康、心理、精神等。

4.1 公众参与性:在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中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模式,国外很多城市建设中都有公众参与提议。在进行居住小区景观建设中,要考虑居住小区的景观使用者,即多考虑小区业主的需求,而不是纯开发商的商业化需要。

4.2 景观健康性:营建居住区景观时,应选择对小区居民和周边人群健康的景观材料,如排除一些漆树等易过敏树种、二球悬铃木等掉毛球树种等。同时可采用一些桂花、菖蒲等这些可以散发对人体健康有益物质的树种,以及木槿等对有毒气体有较强的吸附性的树种。

4.3 人性化风格:景观营建风格应以自然式为主,排除一些大面积的广场铺装、喷泉式非人性化的景观、营建绿树成荫、有自然地形变化的自然式景观。

4.4 健康与交流:健康与交流是人们必需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居住小区需营造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有利于邻里交往的场所来缓解居民的生活压力,淡化彼此陌生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居住小区中的一块篮球场,一排座椅等,都可以形成一片交流、心灵慰藉的空间。

4.5 精神层次:在居住小区景观的营建中应注意对景观意境的营造,所谓“一花一草见精神”。如松柏,耐寒、常青,群植可营建肃穆环境,孤植可意喻坚强不屈的品格。竹,秀逸有神韵,品格虚心能自持,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另外花岗岩的厚重,太湖石的轻巧,传统园林的曲径通幽,西方景观的规则大气都能展示不同的景观意境。5 景观生态性

生态学作为科学与社会的桥梁,是一门连接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居住小区景观在城市中占重要地位,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场所。只有面向生态过程的景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5.1 引入绿量概念:现行居住小区绿地指标如绿地率、绿地覆盖率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属于平面的指标而不是立体的指标,不能完整反映出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指标,在此应引入生态学上的绿量概念,对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进行空间化控制,增加立体绿化的比率,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廊架绿化等,提高居住小区的景观生态性。

5.2 确定景观过程论:把景观当成一种过程去理解,从小苗木到大树,景观本就是一种过程,尽量不搞大树移植。而目前很多居住小区,为了商业目的,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移栽或种植超大规格而不是适龄的苗木。这种急功近利、违反生态规律的做法为日后管理埋下隐患,那些由于断根截枝处理而深受重创的苗木很难恢复,达不到应有的生态效益,同时缺乏了这些大树,原生长地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5.3 生态型设计:居住小区景观营建应符合当今社会发展主题—和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因此有必要引入生态型设计。例如使景观水体与雨水、污水形成一个完整水循环系统;营建生态建筑如太阳能灯,带发电功能的景观风车等。景观艺术化

居住小区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必须是美的,但不仅限于视觉美,应是一种艺术美,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居住小区景观是一种自然与人工、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融哲学、教育、心理、美术、音乐等于一体的综合美。居住小区的美不仅要包括地形地貌、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物质因素,还包括人文、历史等社会因素。以及符合整体布局美、主题形式美、四季景观美、章法韵律美等美学法则。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住小区景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居住小区景观必须立足景观大环境基础、以多学科理论为指导,挖掘地域特征,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精神等多方面需要,形成一个生态稳定、形式优美的理想家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涛,杨永胜.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3.1.[2] 胡纹.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3] 黄晓莺.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4] 林其标等编著.住宅人居环境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5] 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M].中国园林.2004(01):2—5.[7] 夏海山.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 夏健,蓝刚.景观系统在居住小区形态规划结构中的作用[J].规划师.2004(08):41-44.[9] 杨松龄编著.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0]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袁野,王维华,李英涛.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辩疑[J].中国园林.2001.03.[12] 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希望老师多批评指正!再次感谢。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篇5

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小区主干道是人流量、活动范围最大的`区域,设计时必须强化合理化设计绿化、小品与铺地,其决定着整个小区的景观面貌。在道路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系统的功能,必须做好绿化带宽度的预留工作,绿植主要以行道树为主,既能达到美化的效果,也能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保证在设计时,绿化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高度,以禁止过高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为了凸显道路设计的功能性,应设置更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与造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能对人进行引导,此景观主要设计在道路的拐角处、入口处等位置,以起到提示与指示的作用。

2.2不断优化植物配置体系

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之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植物配置所呈现出现的绿化效果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居住小区中,植物配置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孤植、群植、林植等多种形式,应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在小区内两边的行道树可选择树形较小的树木,尽量选择乡土类植物,不仅可节省植物成本,还可大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树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禁止选择带有飞絮的植物,以保证人们在户外活动时不受到干扰。在植物配置时,应强化配置的层析性、多样性与主题性,按照实际的小区环境来设定多种植物类型和群落,融入一定的花卉,进而打造一种生态且自然的状态,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在植物配置时,提倡层次性设计,高层设计绿色植物,中低层位置设计乔灌木以及各种花卉,最底层设计草坪,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环境,让居民在小区环境中有种置身自然环境的状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生活需求。

2.3完善公共娱乐设施配置

在绿地建设中,公共娱乐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居民提供日常的休闲、健身与娱乐服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设施,主要分为老人区、儿童区、青年区等,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与锻炼,能大大满足居民的公共娱乐需求。在儿童游乐场中,应设置一系列的游戏区,在儿童滑道上必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在满足儿童娱乐的同时,还能保证儿童的安全。在老人区域,应在器材上铺上1层薄薄的海绵,地面应选择塑胶,以避免老人跌倒或摔倒,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绿地景观设计是居住小区设计的重要内容,能改善整个小区的面貌,增强小区整体景观的生态性与美观性,还能净化小区内的环境,阻隔噪音,以此来优化整个小区的环境,进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居住环境。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贯彻人性化的理念,设置人性化的空间,及时满足居住区内的各项功能要求,强化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等,以此来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与健康指数。

参考文献:

1马美娟.居住小区绿地的人性化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4(24)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 篇6

(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2) 植物配置。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 。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适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 hm2 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 %以上。

浅谈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环境创新 篇7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 外部轮廓缺乏韵味, 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 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式住宅体型, 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 缺乏变化和生气, 无新鲜感和人情味, 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 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 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 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 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有的甚至居住多年邻里间尚不知姓名与职业, 更谈不上有什么互帮互助的友情, 以往庭院中的和睦相处、热情相待、彼此关怀的邻里关系已荡无存。由此, 家中老人无聊无快乐之所, 邻里间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无信息沟通。更有甚者, 使某些偷盗分子有机可乘, 竟堂而皇之地以搬家名义将家中贵重物品洗劫一空, 而邻里间却全然不知。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努力的问题, 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 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 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 建筑形成单一, 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得比较少, 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 力求达到人与自的完美结合, 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 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 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 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 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 如苏州的诸园林等, 这些庭园, 原为私人游憩, 怡情休养之所, 常连于宅旁屋后, 故当时设计, 不崇庄严伟大, 但求静精巧, 计划不重对称, 免呆滞之, 而须曲折, 有引人人胜之概, 常以建筑为主体, 以花木为培衬, 觉有天之真趣, 给人感情之舒适, 陶醉之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之上来看, 其心理手法之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而出发, 符合人的审美情感。有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的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 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 取之自然, 还之自然, 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 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 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 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 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 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 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 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 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 从远处看, 轮廊参差错落, 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 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 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 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 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 绿地相连, 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 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 各具特色, 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 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 扩大居住空间, 方便居民的活动, 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 如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F吉全德所说:“过去采用单纯的单元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的混合方式, 但在被几乎有无限可能的, 多样变化的住宅类型混合修建的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方法, 不但使建筑物适合于每个住户的特殊的居住形式, 而且将它们设计成有机整体, 也就是把建筑物组合成一系列相互补充的形态, 由单纯的平面变成连续的建筑复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 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 创造了一系列的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环境, 壁如:荷兰某居住小区, 用地6公倾, 人口23000, 整个小区由7个大小不等, 层数不同, 类型多样的住宅组团组成, 以此形成独特的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又如德国某地居住小区, 用地148公顷, 人口24000, 7200户。居住区由20个环形住宅团组成, 每个组团用地90×150米, 由7栋层数和类型都不同的住宅组成一个半形敞的院落, 每个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 各具特色, 院内有大片绿地和设有儿童游戏和老人休憩场地。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 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一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地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 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 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 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 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 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 篇8

关键词: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

1、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在激烈的职场、商场中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代化生活节奏让人们闲暇时相互交往变得越发疏远,而精神层面渴望交流、慰藉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于传统“一扇铁门挡住邻里关系”的居住环境产生了思索,对居住地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居住地已经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给人提供一个住所,它更多的是应附属怡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观、人性的关怀、便捷的邻里交往空间以及真正的“家”的感觉。居住小区亦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的设计,同时还是一个生活环境。甚至精神环境的设计。它必须兼备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2、現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地景观主要构成元素

2.1绿地景观。绿地景观是居住者对居住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居住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是小区生态环境的“绿肺”,除了具备本身承担的绿化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外還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水质、降低噪音、减轻光污染、缓解热岛效应等在居住区范围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

2.2道路和铺装。居住小区的道路及铺装是小区景观的骨架,是优化小区居住环境和完备居住小区功能的基础,是邻里之际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人们感受小区景观特色和居住风貌的标志。铺装和道路在居住小区绿地中形成居民散步、游览的道路及围合成一定的游憩空间、活动场地,可供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交往,游玩、娱乐、健身、散步、休憩。

2.3水体和驳岸。水是居住小区景观环境中最有灵性、最活跃的因素,它不仅具有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湿度、吸尘降噪、有效改善居住小区小气候等生态调节作用,人们的生活活动亦与水密切相关。在高楼林立的都市环境,渴望返璞归真、接近大自然的人们,总是会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营造各种各样的水体景观,增添居住区景观层次,在水体景观中探求意境与抒发情绪。

2.4小品。小品在居住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在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中,景观小品以其轻快、活泼、精致、优美的姿态活跃其中,成为改善环境、提高环境空间艺术水平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如装饰性小品景墙、花窗、雕塑;设施小品景观垃圾箱、景观音箱、广场灯、草坪灯;展示型小品树木标示牌、阅览栏;服务型小品椅子,凳子、儿童乐园,健身器材等。小品的存在既可以丰富景观效果,同时小品本身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使其存在产生更多价值和意义。

3、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3.1生态设计原则。绿化是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构成主体,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应首先考虑居住小区环境的功能要求,按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的生态习性合理配置,需要注意植物群落之间生态互补作用。甚至是园林病虫害相互栖生关系,将生态的合理性配置放在首要考虑。要有足够的绿地面积,足够的绿色量,充分发挥植物生态效益。其次才是要考虑植物之间平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和形态的变化。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住者游憩需要,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为主,形成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的绿化景观层次。设计过程中注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是现代居住小区增加绿量的不错的手法,如围墙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避免过多使用绿化效应相对较弱的大草坪,或以单调树种排列的树种。尽可能选用乡土种种,种植绿化过程中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注重与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设计中确保植物生长所需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空气等生态条件与不同植物不同生态适应能力达到生态互补。

3.2文化设计原则。计成在《园冶》的开章中就指出:世之兴造,"三分匠,七分主人"。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要与住宅建筑、道路、建筑小品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配置方式应丰富多样,既要发挥功能性需求,又要能为居住者创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借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内在的含蓄与外在表现之间的桥梁。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作为一项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融入了创作者与使用者的情意,是借造园景物表达情意的境地。同时,小区居住者审美感知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素养之上,并伴随着情绪活动的过程。居住小区的园林意境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为的赋予园林绿化景观各种文化信息,或诗情画意、或名人轶事、或神化传说、或民俗风情,或科学技术等。居住者对小区景观的感知不仅决定于客观景物本身,与居住者个人的修养、心境、感悟力都密不可分。

3.3低碳设计原则。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以来,中国在各行各业中都提出了“低碳”这一共同的话题。“低碳”概念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范畴的大部分领域: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景观等等。“低碳”思想在已成为日益改变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国际思潮。而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也在通过建筑、规划、景观等设计领域寻求一条低碳发展之路。而对于居住小区的“低碳景观”并非简单的反映碳排放量的降低,而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生态的景观环境这一目标的更高追求。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在后期管理和维护主要集中在植物的修剪养护和水体的维护等方面,其中水景设计的合理性是许多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较为关注的一个环节。以北方居住区景观为例,考虑到北方冬季的气候原因,水体结冰。水面枯叶等污染严重,水景设计更要合理谨慎。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探索雨水收集这一理念,比如根据场地的条件形成自然水系收集雨水,溪流旁边利用水生植物起到蓄水同时净化雨水的作用,使之成为可以利用和灌溉的资源。低碳设计还表现园林绿环中选择固碳释氧能力强的乡土树种,禁止为了达到奢华的景观效果而大面积的运用草坪和水景等设计误区,在设置的景观小品体量和数量不宜过大,过多,注重小品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等诸多方面。

nlc202309081349

4、关于现代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的认识

4.1更加注重生态设计的原则。居住小区环境质量的优劣除体现在艺术层面上,更體现在生态层面上。生态设计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等作用,还体现在对居住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近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居住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营造这种“近自然”空间,更多注重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尽可能的减少人工层面的改变和干预,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4.2 更加注重景观文化延伸的原则。推崇文化园林是近年来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热点,设计者們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是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策划与规划,通过营造景观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让景观成为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文化景观营造过程中既要有空间上的变化,也有时间上的变化。反映出各自文化特点及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居住小区景观文化的设计包括对地域自然状况的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与居住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还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设计中既要突出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挖掘、提炼和发扬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形成具有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的景观文化。

4.3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原则。随着居住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理念的日益成熟,设计中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本效应,按照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从行为和需求入手。配置人工和自然要素,为使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设计中更多关注居住者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创造适合居住者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营造出亲水场所,配合硬软景观有机融合,构造自然情调的绿色空间环境,健身活动场地和设施等,在细微之处注重人性关怀的体现。

通过建设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花园式的居住小区以达到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质量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使久居闹市的人们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居住者与园林工作者共同的夙愿。

参考文献

[1]宋宁,邓妤.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与设计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5(9).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 篇9

居住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主要就是指居住小区内部的商店、小型的超市等公共建筑。 这些商业性的公共建筑与规模大、消费档次高的大型商业区相比,规模十分小、资金投入少,并且布局是十分分散的,处于居民住宅的从属设施,往往得不到居民的重视。 但是就其功能而言,居住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分布在居民住宅最近的位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提供了最直接便利的服务。 小区商业建筑不仅仅包括便利店等超市,还包括了药店、餐饮、鲜花、面包店等,它们的规模比较小,所需要的面积也比较小。 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它们的服务半径。 常见的居住小区商业设施的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成片分布、成街分布、成街成片混合分布。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 篇10

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姓名:王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陈红

摘要: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的外环境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郑州市一些室外空间环境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的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并对其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与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论。这次调查研究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外部空间的使用状况、交通系统规划状况和景观绿化设计状况,分析其室外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针对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和展望,为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实态研究

引言

1、研究城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体系的目的及意义

二十世纪以来,居住问题被世界各地所普遍关注,成为一个关涉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和实验科学大师弗兰西斯培根曾在《论园林》一书中写道:“人类先造美宅,再造花园”。他既精辟地概括了作为一项精神层面的活动,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的;而且他也向我们引出了居住问题的发展趋势与居住区环境的设计方向。居住区环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居住区的环境质量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 居民关注的重点从单纯追求自己住房内部空间的合理舒适,逐渐转向对住宅及居住区的室外空间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花钱“ 买”环境开始成为人们居住生活追求的新目标。因此,改善居住空间室外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使其得 到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创造出良 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为建筑师和规划师所应关注及解决的重要课题。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地处中原,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化和住房分配政策的落实,城市住宅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房地产业空前兴旺。现在的居住区设计不再满足于最初的户外绿化点缀,而是注重室外环境设计和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加独特的个性,追求精致与完美,并逐渐使优美的居住区室外环境成为房地产卖点,这些新兴的居住区为 郑州市的住宅形象注入了活力,把住宅产业带入一个新的时代。但在一些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也存在着诸如交往空间不足、交通停车混乱、景观设计缺乏细部以及管理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更好的创造体现当地文化特色,适应社会习俗、功能合理、安全舒适的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这就使得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及对其规划设计上的优劣得失进行 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且初步建立相应的评论显得迫在眉睫。本文试从郑州市居住小区的发展现状入手,力图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多个典型居住区的室外空间环境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总结优点,找出不足,以期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并为郑州市住宅产业尽一些微薄之力。

2、研究内容

中国的房地产业从探索到初步形成到向理性发展的二十年,也就是中国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从萌芽到初步发展的阶段:即从初期的居住区绿化设计阶段到后来的居住区环境规划阶段。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各个时期涌现出

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的成熟与深入,国外的设计事务所也积级参与了进来,他们带来了西方的设计理念,也为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全新的观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良机。

本课题以郑州市居住区为调查研究对象,对郑州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的室外空

间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辅以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适应于郑州地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对策,针对性更强,为郑州市居住区规划实践和未来道路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

3、研究方法

本文从实态调研入手,通过对郑州市居住区的实况调查,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思想的调

查总结,有针对性的探讨如何根据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生理环境等地域性特点,居住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居民对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基本要求等,进行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及研究,针对每一个要点,力求找出实施 的依据和可能性,并通过分析比较,进行初步的评论。本文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对典型案例进行评述,通过查阅现有资料、文献为基础,搜索理论依据充实研究框架和分析论证,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也许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偏差,但是本论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1)对郑州市近年来一些典型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进行实际调研并作梳理,为人们更加

全面地认识居住区室外环境规划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2)作为研究适应于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对策的论文,也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希望为郑州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以提升居住区设计的 整体品质。也希望本文中的一些观点能够为有兴趣研究此领域的同仁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基础框架和进一步研究,为促成居区住室环外境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尽一些微薄之力。

4、论文结构

居住区是居民聚集、休憩和活动的场所,居住区环境反映的是该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方

式与生活观念,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引言部分引出问题所在,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提出论文的主要框架。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近年来居住区发展概况和国外居住区相关规划理论。

第二章阐述了城市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和一般原则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通过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实态调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描述和资料整理,分析了郑州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手法和特色并对其做出评论,另外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第四章基于对郑州市居住区的实况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一些方法,提出了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优化措施

结语部分,论文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第四章 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优化措施

通过以上对郑州市居住区的实况调查,从己经建成的小区的成功经验,以及实况调研

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结合论文中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方法,得到了一些启发,在建筑设计者营造精美环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客观实际,以人为本,处处为使用者着想。接下来,本文将针对郑州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为郑州市居住区建设与设计提供参考。

41、人性化的空间场所设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安全性、空间的领

域性及邻里交往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双休日的设立,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居住区建设越来越重视休闲空间的设计。而一些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却常常忽略了功能空间的多样性。一些居住区规划追求“ 大硬化、大草坪 ”的模式,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具有亲和性的小空间,一些居住区 环境不能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开展多种活动的需要,只是加强老年人和儿童的活动设施和场地,而忽略

了中青年人以及残疾人的活动要求,造成居住区内所有居民同处一个活动空间,这样以来,既降低了室外活动的质量,也由于活动设施的针对性不强而增加了活动的不安全因素。

411、把握庭院和休闲场所的空间尺度

大尺度的空间具强烈的力量感,邻里交往较弱,公共交往性强,较适合于居住区中心

庭院的公共空间;小尺度则更具有人情味与亲切感,尺度宜人,又不感到压抑,较适合于住宅组团的户外庭院。中心绿地也应进行适宜的空间处 理和尺度分割,以减弱空旷感,方便人的活动,居住区环境设计宜以近人尺度为原则,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这也要求中心庭院的尺度不能过大,大的小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中心庭院分设为尺度适宜的不同的组团庭院空间。在居住区室外空间组织上,设计者还应对入口、广场、休闲设施、宅间小空间等公共空间环境部分的设计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居住区的识别性、归属感和公众意识。

412、提高空间使用率

一些居住区为居民创造的活动空间和设施不当,把居住区建成了公园,居住区室外环

境越来越漂亮的同时,可供多种户外活动的场所越来越少,舒适度也不够。而居民主要活动内容有:散步、聊天、晨练、休息、玩耍、纳凉等。不同的户外活动需要不同的场所。例如:座椅设在道路的两侧,人们坐在聊天时不断的被打扰;儿童游戏场所,看孩子的大人无处可坐;晨练区位置不恰当,造成对住户休息干扰;休息、游乐、健身、灯光、卫生、管理等设施不全,特别是标识、指引设施不全、不详细、不准确,不便于人们的使用。由此可见,与大广场相比,小型或袋型空间、1m左右高度植物围合的半封闭空。间及架空层、长廊、亭台、树荫等灰空间就更加方便人们休憩、躲雨、乘凉。因此,恰当的设置活动空间及设施,可以提高场所空间的使用率,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中应多加运用。

413、完善休闲场所与活动设施老人和儿童是室外休闲场所的主要使用者,设计应

多为这两类人群考虑。树荫下的石凳、小范围的围合空间、蜿蜒曲折的步道、户外简易实用的健身设施、儿童嬉戏场地等都是高使用率的空间。而中青年居民的运动场地也是不可 缺少的,且形式应更多样化、多层次化。普通居住区应设置小型篮球场、羽毛 球场、乒乓球台等室外活动场地,供各种不同的活动人群使用。而一些高档居住区或大型居住区应设置网球场、室内游泳池,室外游泳池一年中只适用于夏季,其他时候多为空置,比较浪费用地,不如将游泳池设于室内 更人性化。

42、安全方便的交通与停车设计汽车家庭化对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影响是深刻的。由于私人小汽车拥有率的提高,居住区内通行和停放的小汽车也日益增多,人们对居住区规划提出了诸多问题,如停车场库如何设置、停车位指标如何确定、停车场库类型如何选择、步车矛盾如何解决等。近年在这些方面我国已有初步探索和尝试,并取得许多有益经验。

421、选择合理的停车方式停车方式涉及到经济和造价问题。它的选择与城市的车

辆拥有率、居住区的建设造价等有很大关系。地面停车场使用方便,但不节省土地;地下停车安全、便于管理且节省用地,但造价却很高;住宅底层架空停车库综合效益好,但对小区院落内部生活有一定的干扰。因此,在居住区规划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多方案比较来选择一种或多种停车方式相结合。

422、方便安全的停车布局

停车场布局是居住区规划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停车布局种有两种,一是集中式布局,一般布局在小区或组团中心及出入口处,采用的方式以停车场或车库为主;另一种是分散式布局,一般接近住户,布局在道边、住宅院落与院落之间或住宅的底层。但不管哪一种,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确保居住区居民生活的宁静和安全;

2、要布局在合理的可接近的范围内,步行距离在10米以内为好;

3、应尽量避开主要步行出入口、人流密集处和儿童游戏场;

4、要配合绿化和景观设计,如停车场地坪适当下降,用植物来掩蔽噪声等。

423、步车矛盾的解决方式在国外,相当长的时期内解决步车矛盾均采用人车分离的作法。人车分离的措施,对提高汽车集中地区的安全性和促进汽车交通的顺畅,的确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然而也正是因为分隔的关系,却带来了“汽车优先”的观念,即使在原本汽车不该受到礼遇的地区,汽车也能因为人车分隔而高速行驶。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欧的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既走人又可行车的道路体系,即人车共存体系。所谓人车共存道路是指:在不威胁到行人、自行车的通行及沿街住户生活行动的范围内,允许汽车通行的道路。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小区干道的科学设计:如采用短的回路、尽端路、T型路与集散路相接,道路局 部缩小路面,改变路面材料,采用大弯道、路面驼峰等,自然地控制了小区汽车的速度,使其车速低于20公里/小时以下,基本减少汽车对行人安全的威胁,己达到人车共存。无论是人车分流还是人车共存,其目的都是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都需要做到抑制交通,避免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避免片面的做法,达到抑制交通的目的,应从变更道路网、改造道路空间、创造生活化的道路环境等综合考虑,在特定的情况下采取人车分行与人车共存相结合的做法,形成安全舒适的居住区道路环境。

4.3、可赏可游的景观绿化设计

431、“小分散大集中”的小区绿化趋向

居住区绿化不仅具有视觉感观的愉悦性,还可以隔音隔热、防风防尘、杀菌消毒、改善小气候等,对小区整体室外环境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是衡量居住区居住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几年来的住区规划设计中,小区绿化逐步趋向小分散大集中,在小区中心公共场地周围集中设置绿化,并与文化活动设施及景观小品粗结合,加强小区的整体景观性和可识别性;而在组团或宅间分散设置一些树木花草,既能增强组团的私密性,又兼具观赏性与趣味性。这样既扩展了小区中心空间,有丰富了小区景观,为小区的整体空间设计创造了较好的前提。

432、合理的绿化配置

目前很多居住区设计中,为了加强图面效果和近期效益,往往采用封闭式的中心大绿地。大绿地强调气势,注重艺术性多过功能性,更像公园。而分散组团式绿化更加人性化,既保证了较好的私密性与安全感,也使得绿色深入到 每栋楼前。另一方面,铺设大草坪从景观效果上确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与树木相比,草坪的管理及维护费用是一般乔木、灌木的好几倍,而其所发挥的生态效益则远远不及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落。因此,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应 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复合设计,品种也宜多样化,形成一定比例的立体化种植,这样既可形成丰富的绿化轮廓线,又可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绿化景观,同时为居民提供一定量的遮荫、纳凉场所,降低大地的热辐射强度。乔木为主的立体垂直绿化布局也有利于居住区噪声的吸收与阻隔,为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居住环境打下了基础。

433、人性化的景观绿化设计

居住区室外景观与绿化设计应切实从使用者利益出发,避免过多修饰,并应结合自然生态,将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在一起,这是二十一世纪建筑学向广义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绿化设计应考虑物种的生长和生活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和空间布局,建立综合立体的绿化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绿化体系。

结语

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涉及到许多专业人士参与、涵盖多方面领域技术共同合作和应用的持续发展的领域,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己经从室内转向室外,从局部转向整体,从形式表层转向更系统的深层研究,这也是单一的建筑学科无法解决的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这有赖于更多相关学科的介入和更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

1、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地域化的室外空间 居住区室外环境建设不仅要建设良好的物质环境,还应该发扬“人本主义”精神,创造 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性。对于设计者而言,不应只停留在形式表层上,室外空间设计不仅要注重色彩与体量感,而且要找出室外空间与文化背景及地域特征的内在联系,赋予其个性。以共同的心理认同建立普遍意 义的行为规范,以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构成住居文化的基本特征。居住区室外环境是人们思想、意识、文化的体现,对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地域文化风格特色可以加强居住区的识别性,使居民对其居住环境进一步产生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易于形成融洽、稳定的社会关系。全球化趋势使传统文化延续面临严竣的考验,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必然缩小地区文化间的差异,并间接导致了居住区环境建设的风格趋同。必须把民族 的文化特色提炼出来,从居住区地域文化和当地居民参与入手,加强居住区的 地域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

2、以人为本。丘吉尔曾经说过:“人造住宅,住宅造人”。意思是说,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影响着人的生活,规范着人的行为。居民是城市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环境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与建设时,各方面都应以居住区居民为中心,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根本目标,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满足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应以居民为主体,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相应生保和境障随居录活平提,居生的求有的活障环保。着生水的高对住活需也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应充分满足居民发展变化的需求,通过居住区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和舒适宜人的环境设计满足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并应兼顾到各类群体(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占据大多数的中青年人等)的需要,为其提供全面、安全、方便的环境设施,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2、广泛的民众参与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中应强调居民参与。

只有把研究对象放在“人”的身上,加强公众参与,才能把环境设计从物质建设转向社会发展的领域。对于设计者,应通过各种方式集中居民有关建筑造型、花园设计以及环境中的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议作为设计依据,发展一种留有余地的弹性设计方法,强调使用者的参与和建设自我居住环境,让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和想法在住宅区内合理的得到体现,使居民对环境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使设计者、居民、管理者三方共同协作,建设优质的居住环境。

3、健康的室外空间环境

从六七十年代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到我国近年来“山水城市”的提出,生态设计正逐步深入到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去。人们需要的是一种能满足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同时,这种环境的设计不是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因素及有限资源,合理进行设计,改善人类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建立生态住区。在这方面,需要我们强化生态意识,拓展知识面,借鉴和吸收多方面的经验。

室外空间环境研究是一个既有悠久历史,又有崭新前景的综合性课题,本文由于时间、篇幅与水平所限,只能阐述一孔之见,许多有关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得出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研究,事实上,这也只是居住环境的一个片断而己,希望本文总结的一些问题和分析能对这一趋势的深化尽微薄之力。

后记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随着此篇论文的完成即将结束,在此谨向曾经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过我的老师、同学、亲人和朋友致以真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陈红副教授,在近一年的资料整理与论文写作中,导师从论文选题、框架及内容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导师的指导和鼓 励是这篇论文顺利完成的保证,也拓展了我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三年来,陈老师在我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

面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帮助。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科研风格以及每一次的教诲和启发都使我 受益匪浅,这些都将是我今后道路上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在此,再次向陈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感谢张建涛教授、张东辉副教授、郑东军副教授、陈雾霞副教授在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给予的宝贵意见和帮助。感谢资料室陈艳丽老师、李彩霞老师以及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我查阅资料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同学王奕文、王丽娜、李靖红以及王宁、季强、吕燕红、谢坷、沈辉等许许多多的朋友和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以及论文讨论中,他们的观点直接或间接地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启发。感谢本论文的诸位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们。

上一篇:2020观在战疫中成长有感下一篇:学院宿管部检查工作述职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