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

2024-10-20

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共12篇)

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 篇1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居住小区不再仅局限于居住功能的需求, 对于环境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甚至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楼盘的销售情况。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 将景观与居住功能相融合。并对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

1 居住小区的概念

居住小区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1]。

居住小区在城市规划中的概念是指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 具有一定规模的, 并且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2]。

2 居住小区景观的要素

2.1 地形

园林地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它是园林的骨架, 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根据楼盘现有阶段发展趋势来看, 居住小区内的住宅楼将以高层为主, 这就使得楼间距增大, 为景观建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为防止空间在平面上单调就必须营造足够丰富的地形, 产生有开有合的高低相间的空间组合, 同时也可利用地形来围合私密空间, 增强移步异景的效果。

2.2 水体

俗话说有水则灵。水体形态包含的内容基本有:湖泊、溪流、跌水、叠水、喷泉、涌泉等。水体景观价值如下:

1) 水体景观具有形、影、声、色、甘、奇六个方面的美学特色;

2) 水体景观表现在水与山体、水与生物、水与气候、水与建筑物等, 通过相互结合、交融渗透, 会形成许多奇妙的、雅致的胜景。特别是水与石的结合会形成许多优美的山水景色;

3) 水体景观的延伸空间, 最主要的是强调水岸的景观价值。水与岸本身就是阴阳交合、互相依存;

4) 水体景观是由具象的欣赏价值上升到抽象的寓意价值层面, 如通过人工水景的不同处理, 来表达一定的美好寓意;水体景观的欣赏价值无疑是为了表示文化的特质, 来丰富文化的内涵, 提升文化的品味。

2.3 建筑

居住小区景观建筑是除房屋建筑以外的供观赏休憩的各种构筑物, 其具有景观、观景与使用的多重身份。如景观墙、花架、葡萄架、亭子、走廊、门楼、平台、假山水池、喷泉水景、草坪、甬路、木地板、栅栏、活动场地、门卫房等。

2.4 植物

植物在居住小区景观中占有主体地位, 是软质景观主要构成要素。植物在小区中起到美化环境、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的作用, 在保护居住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同时也有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调节湿度、降低风速等作用。

2.5 道路

居住小区的道路:居住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3]:

第一级:用以解决居住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10~14 m, 车行道宽度6~8 m, 人行道宽1.5~2 m;

第二级:是居住小区内的支路, 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 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 m;

第三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 一般宽度不小于2.6 m。

此外, 在居住小区内还可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其宽度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

2.6 其他要素

由于现代居住小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 与景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所以现在居住小区的景观融入了新的要素:如背景音乐、采光井、车库入口雨棚、人行出入口雨棚、排烟井等等。

3 居住小区绿地设计的要求

3.1 地形

1) 因地制宜。园林地貌处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宜山则山, 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 进行适当的改造。

2) 师法自然。园林地貌创作要借鉴自然, 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 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掇山理水手法, “做假成真”, 使园林地貌“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出于自然高于自然[4]。

3) 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 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 施工时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长。在造景方面, 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 山水须有建筑、植物等的点缀;园中建筑及其他设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

3.2 水体

小区园林中的水景, 多为人工砌筑而成。水景的形式相当丰富。

1) 按水体的形式可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

2) 按水流的状态可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

3.3 建筑

1) 统一协调。

景观建筑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包括色彩、体量、质感, 并在视觉上融为一体。

2) 功能性与景观性结合。

景观建筑还要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 现代化的居住小区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功能性与观赏性有机结合。

3.4 植物

植物在居住小区的景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阿娜多姿的花草树木, 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 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点缀, 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 增加层次, 美化居住小区的面貌, 使居住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 起到“佳则收之, 俗则屏之”的作用[5]。

1) 植物的选择。

居住小区一般人口集中, 住房拥挤, 绿地缺乏, 环境条件比较差, 植树造林人为损害较大, 所以在居住小区绿化中, 除了要符合总的规划和统一风格外, 还要充分考虑选用具有以下特点的树种:

(1) 对环境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应当优先使用耐瘠薄、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 这样可以保证树木生长茂盛, 绿化收效快, 并具地方特色。

(2) 树冠高大, 枝叶茂密的落叶、阔叶乔木, 在酷暑的夏季, 可使居住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 枝叶繁茂, 能吸附一些灰尘, 减少噪音, 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安静, 空气新鲜, 冬季又不遮阳光。

(3) 常绿树种和开花树种。可以利用常绿树种作为基础色调, 保证冬季常绿例如大叶女贞树、广玉兰、石楠等。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 儿童游戏场附近, 宜栽姿态优美、花色、叶色丰满的植物, 如红枫树、叶李、紫薇等。

2) 植物配置。

在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时, 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在对不同小区的植物配置时, 要因地制宜, 结合不同的地点, 采用不同的配置方法, 其常用的一般原则如下。

(1) 乔灌结合, 常绿和落叶, 速生和慢生相结合, 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在树种搭配上, 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 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

(2) 植物种类不宜繁多, 但也要避免单调, 更不能搭配雷同, 要达到多样统一。

(3)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 树种力求有变化, 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 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

4 居住小区景观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小区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居住小区不单单是居住的功能, 也是人们修身养性, 思想与感情交流的地方。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但在目前, 各居住小区绿地还存在很多问题, 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小区绿地标准。所以居住小区在进行绿地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问题, 力求做到最好, 满足居民的需求和现代居住小区绿地的标准。

摘要:近年来各地居住小区建设不断增加, 小区绿地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小区景观建设的优劣, 将直接关系到居住环境的好坏。分析居住小区各个部位的绿地设计, 最终是要达到使人们身心健康, 生活舒适的目的。文章对小区景观建设及绿化的发展趋向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朱家瑾.居住小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赵建民, 任有华, 等.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何晓华.住宅区园林绿化规划与景观设计实用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4]郭淑芬.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袁栋.浅谈居住小区绿化设计[J].城乡建设, 1999 (8) :25-26.

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 篇2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是居民日常休闲和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小区绿化的基础。同时,宅旁绿地对整个居住小区住宅建筑起到了美化、装饰、标示的效果,合理地设计宅旁绿地,能使植物与建筑景观相得益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宅旁绿地作为小区点、线、面绿地系统中面的绿化形式它不但影响小区居民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小区绿地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

1、居住小区宅旁绿地的特点与设计原则

1.1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的特点

1.1.1 贴近居民,领有性强。宅旁绿地是送到家门口的绿地,其与居民各种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宅旁绿地属于“半私有”性质,常为相邻的住宅居民所享用。因此,居住小区公共绿地要求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而宅旁绿地则可以由住户自己管理实行自由的绿化模式,而不必推行同一种模式。

1.1.2 绿化为主,形式多样。宅旁绿地通常面积较小,多以绿化为主。宅旁绿地较之小区公共集中绿地相对面积较小但分布广泛,且由于住宅建筑的高度和排列的不同,形成了宅间空间的多变性,绿地因地制宜也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宅旁绿化形式。

1.1.3 以老人、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宅旁绿地的最主要使用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老人、儿童是宅旁绿地中游憩活动时间最长的人群,满足这些特殊人群的游憩要求是宅旁绿地绿化景观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绿化应结合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配置植物,合理组织各种活动空间、季相构图景观及保证良好的光照和空气流通。

1.2 宅旁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1.2.1 以人为本,设计规范。满足居民全方位的身心活动的需要,追求实用效果,营造人文关怀的景观内容,住宅小区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做到有章可循。

1.2.2 景观、生态、社会效益并重。宅旁绿地关系到一个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小区绿地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因此,宅旁绿化应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创造景观,营建良好的社区环境。

1.2.3 因地择树,充分符合场所特点。宅旁绿化应配合住宅的类型,居住建筑的平面关系,层数和楼的高低,间距大小,向阳或背阴等不同环境进行设计。居室南面应考虑通风采光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宅旁绿化则要考虑背阴面的特殊要求。

1.2.4 装点建筑,绿地内外互相渗透。绿化景观与住宅建筑形式协调,使树种的形态、大小、高度、色彩、季相变化与庭院的大小、建筑的层次相协调。注意内外绿化景观的结合过渡,使宅旁绿地与相邻道路绿化,公共绿地的组团绿地、中心游园等小区绿地景观相互渗透,形成良好整体效果。

2、宅旁绿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绿化景观单调,植物配置过密 许多小区绿化仅以常绿树种、观形灌木、绿篱、草坪相配置,只有绿叶而没有鲜花与芳香,缺少季相、色彩及层次的变化。同时,为了追求即时的效果,常采用密植手法,一段时间过后,植物就变得很密集,影响了通风和采光,同时空间变小也让人产生压抑感。

2.2 植物配置主次不分,实用性不强 植物配置过于追求种类,过于杂乱,致使景观特点不突出,从而忽略了主调树种。同时,注重了植物的复层搭配的景观艺术效果,却忽视了为游人,特别是老人、儿童创造游憩活动空间的实用功能。

2.3 树种选择不当,后期养护不到位 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使种植地配置的植物生长和景观表现效果不理想。绿地内草坪和绿篱疏于修剪,难以形成良好的景色。病虫害防治滞后,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

3、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3.1 绿化树种的选择 植物选材是宅旁绿化景观设计成败的重要一环。植物的选择、搭配特别要注意完善宅旁绿地的功能要求和与小区的建筑风格、色彩协调。

3.1.1 丰富绿化内容,避免景色单调。整个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树木应该丰富多样,但具体到各个宅旁绿地应具特色。要考虑四季景观及早日普遍绿化的景观效果,合理采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长树,乔、灌、花、草与蔓生植物,观形、赏花、闻香与取色结合的植物配置。

3.1.2 符合生态要求,满足生活需求。住宅周围因建筑物的遮挡而造成的阴影区,树种选择要注意耐荫性,保证阴影区域的绿化效果。结合宅旁绿地空间狭小的特点,合理应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住宅建筑南向窗前,以低矮灌木和枝叶疏朗的落叶中小乔木为宜,满足低层住宅对通风采光的要求。

3.1.3 养护管理方便,生长抗逆性强。宅旁绿地分布着高密度管网,同时游人活动频繁,通常养护管理水平比中心游园等小区公共集中绿地要低。因此,植物应选择当地生长健壮、抗性较强适宜粗放管理的优良树种,以减少后期养护管理成本。

3.2 绿化设计与空间组织 宅旁绿地绿化空间的设计好坏与游憩赏景条件关系密切。因次,宅旁绿地设计要注意通过绿化创造各种空间环境。绿化空间的组织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植物造景可利用乔、灌木、地被等植物的高低、大小、疏密等的不同,形成开敞、封闭、半开敞等不同的视景空间,为居民的公共及私密活动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如密植的树丛,树带、篱垣形成封闭及半封闭空间能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绿荫当庭的孤植乔木形成封顶开平的空间形式及明快的缀花草坪形成的开敞空间为居民的沟通交流、户外活动提供了方便的交往场所。并可根据实地环境,组织空间多样的变化,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喜好居民活动的要求,丰富邻里沟通的生活内容改善住宅楼封闭疏远的人际环境。植物的高度低于人的视线时,空间有一定的范围感,但观景不受影响。植物高于人的视线时,空间界定明显而有领域特征,便于组织不同的景色环境,安排静态观赏内容。

3.3 绿化设计与住宅建筑 植物景观影响着建筑环境的方方面面。建筑环境与绿化景观存在着互为衬托、互为融合的关系。住宅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方面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生命力,多是几何硬线条。因此,需用软质的绿化植物的质地、肌理及色彩来衬托、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线条和丰富外墙立面景观。同时建筑也因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植物不同的配置形式,使其构图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如通过花台、花境、花坛、花带、绿篱、对植、列植、墙附等多种植物景观形式,进行建筑的墙角及基础绿化,墙面的垂直绿化,建筑入口的重点绿化等可美化建筑构图,表现环境主题。住宅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应不影响室内采光、通风,以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建筑物北面,可能终年没有阳光直射,因此应尽量选用耐荫观叶植物。在建筑山墙处,可列植物高长树木或进行垂直绿化。

3.4 绿化植物的色彩是丰富而易于变化的。利用色彩来美化建筑环境时,要对植物的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建筑的外墙面较暗淡时,植物的颜色应明快些,而建筑墙面为浅色时可种植一些深绿植物,形成一种“粉墙花影”的画面;灰白色墙面前,适宜种植开红花或红叶植物;而红色墙面前则适宜种植开白花或黄花的树木。

3.5 绿化设计与居民活动 住宅周围的绿化应以居民的日常生活的户外活动需要来确定植物的种类和配置的形式。

充分利用植物的线形、色彩、体量、质感等景观设计元素,进行各种乔灌木、藤本、宿根花卉与草本植物的生态构筑。使居民能在美好的绿化环境中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宅旁绿地中不同活动内容应有不同的绿化形式,如:晨练、遛鸟、下棋等积极休息活动处,种植庇荫效果好的落叶乔木,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交谈、赏景、阅读等安静活动处,种植一些树形优美,花香、色彩宜人的树木及时令花卉,为居民提供舒适园林环境;在儿童区,选择色彩明快、耐踩踏、抗折压、无毒无刺的树木花草为宜;在散步区,以季相构图明显的自然带植乔、灌、花、草复层种植形式为佳,有利于人们心情的放松。

在连接入口的通道,可形成台阶式、平台式和连廊式绿化形式,让居民一路由绿色、花香送到家门口。

4、结语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个性的绿地。随着小区建设的日益发展及居民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的形式及宅旁绿地的空间组合也将更加多样。如何根据住宅周边自身的特殊环境,合理的选择植物和采用相适宜的植物景观配置形式,创造生态环境良好的人居生活户外空间是宅旁绿化设计首要面临的问题。

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 篇3

概述

1.居住小区内景观设计现状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区以及其他带状、块状的公共绿地,居住小区内部绿地景观能够满足住区居民的交通、休憩以及社交的多种需求,但是仅供小区业主使用。

2.开放式街区景观特点

开放是居住街区有两种发展模式,第一种TND模式,以邻里社区为基本单元,400米左右为半径,公共设施围绕邻里中心布置;第二TOD模式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步行5-10分钟为半径规划设计社区。两种街区形式的公共景观区都有更为舒适的步行距离和更多的、更开放的绿地空间,给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更合理以及更丰富的社会交往空间。

居住街区没有像居住小区一样明显的内外之分,而是有多变边界域即建筑周边与街道之间的灰空间,街区外界底层空间的商业与绿化、小品、广场、公共设施构成了复合的边界空间,为生活在此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从建筑内部到城市道路的缓冲带,为城市增添活力。

现有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与

开放式街区景观设计比较分析

1.规模比较

理想的开放式居住街区一般半私密性区域邻里式院落大约容纳100—150户,封闭式的居住小区一般容纳3000~5000住户,相对较小的组团容纳的住户是300~1000户。相交下城市街区有更合适的交往尺度。

2.公共景观区

居住小区内部的公共景观功能主要针对小区业主的需求进行设计。区域内部的景观设计带有明显的风格特征,休闲运动设施相对比较完善,缺点是只针对本小区住户开放,并不面向公众开放。

居住街区的公共景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半公共的邻里院落,另一种是在居住区周围分散布置的城市广场、邻里公园、小型公园等公共区域。

开放的居住街区相较原有封闭式的居住小区有更多的开敞空间,居住街区内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步行5~10分钟即可到达邻里中心或商业服务区,拥有更宜人的步行距离;开放式的居住街区少了居住小区的围墙,增加了建筑临街面更多样化的建筑边界景观。

3.通达性

我国现有的居住小区被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均不穿过居住小区内部,城市道路与居住小区周边围墙平行。交通出行道路的可选性较差,城市道路较为脆弱,一旦城市主干道发生拥堵,不能从周边道路得到有效缓解。

城市街区内部有丰富的路网,街区内部的道路没有车行以及人行的限制,并且能够及时缓解车流及交通压力。由于每一个街区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200米,缩短了街口与接口的距离为步行提供更舒适的步行空间,有助于节能环保。

未来中国城市街区景观的发展方向

1.景观面积分散化

居住街区中丰富的路网将居住区分成了若干区块,一种是集中型的市政公共景观空间如多种规模的城市公园、商业广场,均以点状模式分布在城市住区当中;另一种是住区周边的道路景观,以带状的形式贯穿在居住街区当中,为城市丰富的生活次街的塑造提供更多空间;第三种庭院内部景观,分散于各个街区内部,由于庭院景观具有一定半公共空间的特性的同时具有非常多变的形式

2.公共景观形式多样化

(1)多种形态的城市广场:对于城市街区来说,广场不是盲目求大,面积可大可小,重点是为市民活动提供开敞的室外空间,并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城市特征。

(2)邻里公园:邻里公园主要为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内的居住区住户服务,园区内应考虑幼儿、学龄儿童、青年、中年、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多种活动,包括为退休及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为年轻人提供非正式的休闲活动区,比如日光浴、野餐、散步、闲坐空间等等;由于邻里公园需要容纳功能较多,一般面积要在1h㎡以上。

(3)小型公园:一般情况下,小型公园的选址应是的周围四个街区为半径范围内的使用者可以不穿越主要街道而步行抵达。小型公园主要服务对象是幼儿、6~12岁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儿童活动需求以及场地的安全性。

(4)庭院景观:指的是每个街区内部围合的半公共空间,设计丰富的、具有强烈可识别性的中庭空间,通过外廊、休息平台给街区内住户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

3.公共景观人性化

现有的小区外围道路较长,传统的城市规划当中大型的城市广场、公园一般距离居住小区较远,大型公园以及广场的尺度较大,容易产生空旷感、区域限定感不强,虽然设施设备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对于大人日常的散步、儿童的玩耍等活动来说距离较远。居住街区中的小型公园能够解决这一状况,一般的小型公园面积都在1h㎡一下,虽然面积比较小,但是贯穿在日常生活的街区当中,为人们在茶余饭后提供更多的、更近的活动空间。

结语

我国的住区建设需要不断发展、进步、完善而又长期的过程,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亲人城市空间,以及更大面积的城市公共景观是今后居住建设的重要环节,这种推动性的发展需要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以及景观设计师的不断专研、实践、和不断努力,相信在我国居住区建设会向着人性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 篇4

1.1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任务与要求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构成, 即人、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 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目前, 我国许多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只停留在填空式绿化, 生态性和私密性有所提高, 但户间的交流逐步减少, 人与人之间多为陌生冷漠, 即物质的构成逐渐完善, 精神文化构成缺失, 是目前居住小区环境的主要特征。

另外, 小区景观的设计在图纸上往往表现的美妙绝伦, 但事实上, 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 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夏日里, 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 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 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 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距离感, 设计中缺乏人性化的考虑。

1.2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小区景观设计的宗旨是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 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设计师的职责是帮助人们, 让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近年来, 人们对于景观环境的设计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 小区景观设计并非只是在空地上配置花草树木, 而是一个集总体规划、空间层次、建筑形态、竖向设计、花木配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而人性化概念。同时, 伴随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国内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水平也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今后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会更加注重个性化与人性化。

2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 面对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 休息时间的人们, 更愿意陪伴自己的家人宅在家中, 而平时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便是住宅小区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购房安家时, 极其关注小区内的景观环境设计。一个空间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行为, 而行为会影响人的性格, 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由此可知, 环境空间对人的影响是如此深远。因此, 对建筑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是充分考虑小区内人们的心理需求, 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精神关怀,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提高的反映, 同时还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审美追求。

3 趣味性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趣味性”———情趣、有趣, 也即是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在严肃而残酷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需要语言的幽默感来调节生活的情趣, 而居住小区是人们家门口的环境场所, 将趣味性通过环境空间的具体形态表达出来, 是景观设计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的体现, 本文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 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 分别为小区广场、小区庭院以及小区景观小品。

3.1 小区广场设计的趣味性

小区广场是住区公共空间中最有活力、最具标志性的部分, 亦是住户之间展开交往交流的平台。广场的环境质量也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区广场是整个居住小区环境的“动”环境, 这一空间多强调人的活动性和交流需求, 小区广场设计的趣味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1 丰富广场景观

目前, 许多居住区由于管理和设计等方面的原因, 居住区广场等许多公共空间沦陷成为停车场, 所以在设计上就要避免可能形成停车场的空地, 可以通过丰富广场景观, 适当增加景观的竖向高差, 形成丰富多变的、具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让小区的人们感受到广场内景观的情趣变化, 从而参与其中, 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

3.1.2 小区广场的多样形式

小区广场的形式, 是人们对广场在视觉上的第一感受, 通过视觉上吸引人们, 让空间的形式本身充满个性与趣味。可以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 尤其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 从而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此外, 小区内的广场设计, 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通过增添小区广场的绿荫, 拉近广场空间与人的距离。

3.1.3 小区广场的合理功能

小区广场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 它可以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它的合理功能是趣味性的表现之一, 如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 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 在小区内尽量避免出现集中式的大型广场等, 尺度太大使人很难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距离感。合理功能会让人们从内心乐意去亲近这个空间, 从人的心理出发, 带领人们体会空间的趣味性。

3.2 小区庭院设计的趣味性

庭院是一个可供休闲娱乐的室外空间, 庭院空间作为家与外界环境的过渡空间, 是室内空间的延续, 增强小区庭院的趣味性设计, 有助于室内环境质量的提高, 使室内空间获得较完美的“背景”环境。对其趣味性研究, 首先得了解它的空间属性, 庭院属于居住小区环境的“静”环境, 环境的空间尺度相对较小, 具有一定私密性和隐蔽性, 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 以营造出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为目标。小区庭院设计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3.2.1 丰富的空间层次

庭院空间的趣味性, 首先得在空间上有丰富的层次, 空间的层次不但是指主体情感所寄寓的多层次物理空间, 还包括与物理空间构成虚实互动对应多层次关系的主体想象空间。在庭院空间中如果无层次或层次单一, 会给人们感觉乏味, 那就谈不上趣味性。我们在庭院设计时, 可用植物、景墙、地形及不同的地面铺装来划分空间, 创造丰富的庭院空间, 使人在体验空间时, 有一波三折的层次变化, 给人们在情感上展现出起伏与波澜, 从而令空间整体结构的功能得以扩大, 给空间中的人营造出心灵的趣味感。

3.2.2 光影效果的处理

光能改变质感, 塑造情感空间的质量, 庭院空间中各界面和元素的色彩、形态、材质都是通过光影展现出来的。庭院设计中可运用大自然光影变化的规律, 使庭院空间呈现出多个层次, 形成较强的景深感, 从而营造出视觉上的趣味感。如用明亮的空间来衬托暗的形体, 可令空间更富趣味与想象。影在庭院中的使用更是容易达到意境效果。如白色墙面上的班驳树影, 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和自然情趣。

3.2.3 庭院平面布置的人性化

庭院设计人性化旨在营造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设计师作为一个情感场所的营造者, 在对庭院平面布置时, 应先了解小区内的居民的文化背景, 以及他们所需要的情感归属等生活情趣, 通过设计, 将其转译和表达出来, 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 或是生硬、机械的平面构图, 空间分隔, 而是通过人性化来传达设计的趣味性。

3.3 小区景观小品设计的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住宅小区景观小品的发展如火如荼, 小区景观小品设计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它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设计中注重与小区环境相统一, 注重小区文化主题的塑造, 以及景观小品自身的实用价值。它的趣味性主要通过内在形式构成与外在艺术语言这两方面呈现出来。

3.3.1 景观小品设计的内在形式构成

每一个景观小品的创作都不是漫无目的的组装和拼凑, 它是设计者主观情感、审美价值观的体现。各个景观小品有着不同的内涵, 通过了解整个小区文化主题, 拟定好每个景观小品的主旨寓意, 让小品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营造出小品的趣味性, 从而加强整个小区的文化审美情趣。如苏州园林内的铺地小品设计中, 图案与寓意无不与整个园林意境相互统一, 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3.2 景观小品设计的外在艺术语言

现如今, 住在小区的景观小品设计出现抄袭, 千篇一律的现象, 小到垃圾箱、椅子, 大到雕塑、壁画、亭台楼阁, 大同小异, 缺乏特色, 让人们的视觉审美情趣大打折扣, 住宅小区中的景观小品是人性化的考虑, 亦是外在形式与内在文化的体现, 它们不仅是功能性的一个座椅一个楼阁, 同时也是设计师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作品, 它们的存在应该丰富和装饰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通过外在的艺术美感, 使小区内的人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从而调动人们内心对空间的趣味性探索。

4 结语

趣味是一种心理情感, 空间有了趣味的融合而生气盎然, 富有灵气这也是我们现代生活所要追求的居住环境,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 是小区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考虑, 趣味性设计是既注重空间的功能性, 也注重空间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 可以引导人们走出家门, 有利于人们在户外空间的情感交流, 是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精神关怀,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提高的反映, 同时还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审美追求。

摘要:结合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研究的意义, 并从小区广场设计、庭院设计、景观小品设计三方面探讨了趣味性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郭淑芬.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张平平.浅议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理念[J].山西建筑, 2011, 37 (13) :33-34.

[3]林其标, 林燕.住宅人居环境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4]其敏, 张丽安.情感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5]李劲松.园院宅释[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6]华怡建筑工作室.住宅小区环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浅析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篇5

引言

居住区园林己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人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人、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以下探讨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

1.2 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十场地十小品”小区绿化模式。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日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州门营造恰人的空间,从而增添划门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能够营造全面满足各层次人需求的生活环境转

浅析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2.7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渊本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以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人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人口,都引人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中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引进一些经过驯化的优种植物。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小区步道设计

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

浅析新中式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新中式;居住小区;院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3-0000-00

收稿日期:2013-02-28

修回日期:2013-05-13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community landscape design fully excavates and promotes Chinese splendid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 reinterpreting our ancestors’ lifestyle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with the modern technique and material. It focuses on the spiritual feeling that the landscape bring to the people.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Yangzhou Hu Pan Yu Jing garden fully re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and traditional cultures of Yangzhou, creating a courtyard living space with traditional charm by referring to the archaic courtyard and the blueprint of Ge Garden.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New Chinese style; Community;Courtyard;Traditionmal culture

新中式风格的居住区是极具中国情结的住区环境。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长期禁锢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重返传统民居建筑的乐园,亦让长久流于“崇洋”思想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回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对扬州湖畔御景园景观设计案例的介绍,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 项目概况

扬州湖畔御景园位于扬州城北片区,总用地面积为66 559㎡。东临安庄路,南临邗沟路,西临友谊路,北临安庄新村。基地紧邻片区商业中心,地段优越;周边公交线路多,交通便捷。距瘦西湖5A级风景区仅700 m,北临保障湖,南临邗沟风光带,基地景观资源丰富。

2 项目的认知和解读

2.1 建筑风格及景观空间结构

建筑整体为古朴大气的现代唐风风格,既具有现代人文气息,又具有中国传统韵味,有意用大唐盛世时的奢华典雅韵味来映衬今天的太平盛世。整个建筑群低调而奢华(图1),洋溢着浓郁的皇家气息,与“御景”题名互相呼应。

住区内围合的建筑将空间分为一条纵向轴线和多条横向轴线(图2~3)。横向空间呈线性带状,结构紧凑,与中心景区交汇,形成完整的横向景观序列。纵向轴线位于整个居住区空间的中心,自始至终,重点打造。

2.2 扬州传统民居建筑及园林文化

民居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起居、人际交往、举行各种仪式等活动的场所。社会的多样性也要求院落功能具有多样性。扬州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的一种,院落即为其空间组成的最基本单元,大致分为入口院落、厅堂院落、内宅院落和服务用房院落四种[1]。而大型的宅邸多半有个很大的后花园,供主人种花养草,怡情养性。有的还建有亭台楼阁,掇山理水。

南方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名声显赫,特色鲜明,风格迥异。而扬州园林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作为连接南北园林的纽带, 将南北园林文化巧妙融合于一体,在各自独立的南北两派中架起桥梁,完成了北雄南秀的完美过渡[2]。其中,个园四季假山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3 设计理念

通过对居住区建筑风格的解读和扬州传统文化的认知,本案决定采用新中式的景观设计思路,取个园四季假山之立意,在基地中心空间打造出具有四季特征的园林景观——春华、夏荫、秋实、冬韵。横向带状的组团空间延续中心景观的设计思路,通过抽象扬州民居院落与建筑的图底关系——方正严谨的天井构图,结合隋唐府邸的建造模式,形成宅间前院、中院、内院直至中心后花园的景观设计思路(图4)。

3.1 项目的定位及目标

重拾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的院落和天井文化,通过对四季之境的模拟和建构唤起居者对扬州个园的追思。于瘦西湖畔精心雕琢别具皇家特色的御景园,营造“幽居个园间,坐拥瘦西湖”的生活情趣。使居者在日常生活中即能感受到传统民居建筑与园林景观交融的精妙。

3.2 设计原则

3.2.1景观与建筑的共生 在景观设计时,扬州湖畔御景园摆脱了以往景观和建筑割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想局限,将新中式的设计思想发挥到极致。统筹考虑整个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脉络以及建筑与景观的关系,让景观成为建筑外部空间的的延伸,作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交融,互为风景。

3.2.2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推动,而现代化的生活质量需要传统的人文价值来提升,居住区景观设计则成为调和传统与现代矛盾关系的关键。御景园的空间结构设计采用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的院落布局格式,形成渐进的院落组合,模拟传统的天井空间,用传统的设计语言演绎过去的生活场景,增加现代社会的古典韵味。景观细部设计结合古典园林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并使用现代材料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现中式传统住宅的神韵与精髓。

nlc202309020403

3.2.3“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上,一方面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手法,考虑群落的丰富性以及植物搭配的美好寓意等,达到生态防护和怡情养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空间上与水面、置石、道路、建筑等元素相互协调,以达到植物的生态习性、景观审美要求和整体居住空间意境的完美结合,寻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中, 分割与组合空间是丰富和扩大空间的基本手法之一[3]。故而在新中式住区景观空间的处理上,借鉴古典园林空间组织的手法,把整个空间分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天井空间和四季花园景观,各空间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既主次分明, 又互相依存、互相呼应, 相得益彰,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感受到传统居住空间的凝炼唯美,感悟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返璞归真。

4 景观格局

4.1 横向宅间空间

抽象古典院落的构成元素与建筑盛唐之风的基本格调相契合,重新阐释和演绎传统院落文化,取严谨方正的天井构图,模拟传统入户的天井空间,打破内外景观的界限,让景观重新成为建筑外部空间的延续,在横向上形成前院、中院、内院三进院落(图5),每一进院落在具体景观细部设计时以一个季节景象为主题,最终进入特定季相的后花园。让居者既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扬州传统天井空间的精妙,畅享盛唐奢华典雅的韵味,又能体验到个园四季景观的情趣。

宅间用不同高度的景墙和竹子Phyllostachys viridis围合限定院落空间,围合天井的景墙取古典园林景墙的一般形式,材料的质地和颜色与居住区建筑墙面保持一致。通过小径转折的引导以及景墙、门洞、漏窗的处理,精心构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前院空间一般设置石桌,摆放枝干遒劲的盆景,强化前院空间的庄重。中院天井在避开交通流线的地方摆放小水缸,小水缸内置少量水体,栽植水生植物,有比拟和装饰的作用,模拟传统天井蓄水聚气之布置。内院则较为自由活泼,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方正天井以自由的路线相连,用个园四季假山对应的石材镶边,契合主题季节景观,刚柔并济。其间设置景观亭、廊架、休闲平台以及棋艺小座等休闲设施,满足居民日常娱乐休憩的需要。

4.2 纵向中心空间

在纵向上,中心四季景观提炼个园四季景象的组成元素,形成住区景观的主要轴线——春华、夏荫、秋实、冬韵,以浅水、叠石贯穿整个中心空间。运用现代材料和手法效仿传统建筑设计,于空间节点处构筑亭、廊、轩、榭等景观建筑,保留古典建筑的文化符号,再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住区环境。通过四季植物的点缀和围合,构建极具皇家气息的御苑景观,再现盛唐之大气磅礴。

4.2.1 四季花园空间的界定 扬州个园冬景处的风音洞以其“冬去春来”的美好寓意而享有盛名,湖畔御景园主入口处的春华园以个园的风音洞为蓝本,通过现代材料和设计手法的表达,作为整个小区主入口的照壁(图6)与结尾的冬韵园景墙遥相呼应,而用来分隔四个花园的空间的两片景墙则沿袭宅间景墙的形式,两片景墙间或设置方塘,或栽植高大的点景乔木,通过植物的围合和水系的联通,成为四季花园之间的过渡。

4.2.2 理水叠石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 [4],湖畔御景园的景观设计考虑到人的亲水性,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手法,师法自然,以一条水系贯穿整个中心空间。

主入口处对称设置的喷泉开启中心景观序列,此处较大的水面彰显住区景观的蓬勃生机和大气。由此,水体绵延而去,润泽四个中心花园,利用水面的蜿蜒收放,抑扬顿挫,形成几个主要的观景点,并设置亭廊轩榭等园林建筑,供居民驻足赏景,放松身心,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一览园林胜景。冬韵园是水体的收尾,水面中心设置小岛屿,中心孤置体量较大的宣石,水从宣石中缓缓溢出,似乎水面另有源头,给人无尽的遐想(图7)。

每一个花园都有特定的季节属性,和个园四季假山的立意吻合,故而春华园多使用象征春意的笋石,结合竹子等植物比拟生机勃勃的春景。夏景水体的驳岸则使用对应的湖石,玲珑剔透。秋实园多采用粗犷的黄石,或用作水体驳岸,或结合秋季植物孤置,自成景观。冬韵园则运用稳重的宣石,配合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等傲雪植物,模拟个园的冬景意境。

5 结语

新中式景观设计贵在“新”,它延续了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予以再现古典园林之美,既不失传统的凝炼唯美,又不乏现代气息。扬州湖畔御景园秉承新中式景观设计思想,运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再现了传统民居建筑中天井的韵味和扬州个园四季景观的意境,希望通过该案例的介绍,能够给园林设计师们进行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带来一些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过伟敏,王筱倩.扬州老城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的“形”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3):133-135.

[2]汤锴媚.浅谈扬州园林的特色发展[J].科技资讯,2011(16):248.

[3]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9.

[4]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审稿编辑:赵晓铭 韦松林

作者简介:

汪辉(1973- ), 男,重庆人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E-mail:nfu-wh@163.com

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 篇7

1.呼和浩特市居住小区发展概况

呼和浩特市居住小区的发展紧密呼应着我国房地产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末这一时期, 我国居民的住房一直是按福利分房的政策来解决的,这期间呼和浩特市建造的代表性小区有:团结小区、汇通小区等。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指出改革的方向是住房商品化。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后发现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进入一个全新时期。这一时期呼和浩特市建造的居住小区比较多,比如:威龙小区、曙光小区、通信小区、图书馆小区、望兴园小区、公安厅小区、金泉小区等。从1998年到2003年,这一轮的房地产市场逐渐上扬,这一时间段呼和浩特市建造的小区包括:八一小区、左右城、金宇文苑、中海锦绣城等。从2010年至今,房地产的发展日趋成熟,政府也在不断调控供给、调控需求、调控结构,这一时期呼和浩特市的代表性小区包括:呼和佳地、 阳光诺卡、城市维也纳、中海外滩等。

2. 呼和浩特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呼和浩特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紧随着居住小区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通过调研发现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80年代, 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下面将对四个不同阶段的居住小区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980年代,以居住为主要目的,这一时期的景观设计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几点:1小区建造年代较早,缺乏景观设计的通盘考虑,小区景观设计仅停留在零星的绿化层面上。 2小区公共交往空间缺乏,人们交往区域大都停留在小区主要交通道路两侧。 3小区绿地率较低,大部分宅间绿地被停车场所替代,部分小区几乎看不到绿化植物存在。4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极度缺乏。5小区道路坑洼不平、积水严重,影响小区整体形象。6停车位不足,停车混乱。

1990年代,这一时期的住房开始注意小区环境塑造,但也存在相应问题:1小区的景观缺乏系统设计,仅在小区集中开敞的空间中有景观设计内容。2小区已经注重了公共交往空间的营造,但是公共交往空间相对集中,数量偏少,宅间缺乏邻里空间。3小区绿地率基本达到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的标准,但植物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植物配置也缺乏设计。4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缺乏。5小区景观后期维护较差。 6停车位不足,停车混乱。

2000年代,开始注重居住品质和居住环境。 这一时期建造时间相对较近,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1小区景观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元素较为混乱,例如在金宇文苑小区中中国传统亭、欧式亭、现代亭同时出现,和小区环境融合感较差。2小区功能分区混乱、主次不分。3小区绿地率达到我国相应标准, 植物物种相对丰富,但植物配置设计感较差。4小区景观施工粗糙,视觉效果差。

2010年代至今,居住区小区景观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受到重视。这一时期建造时间较近,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小区建筑风格混乱,导致了景观设计内容盲目跟风。2小区功能分区中缺乏对老年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的人性化关注。3小区景观对地域特色和文脉的挖掘不足。

3. 呼和浩特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由调研分析来看,呼和浩特市各个时期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在解决策略方面也需要对症下药。1980年代小区景观重在创造交往空间;1990年代小区景观重在对功能空间进行准确划分与定位,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实际需求;2000年代小区景观注重对设计内容的优化;2010年代至今小区景观注重对设计风格、地域特色、文脉的引导。

1980年代的住宅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些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呼和浩特市市委、市政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市所有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对于小区景观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有针对性地改造:1对小区的景观进行系统化设计, 尽可能地为居民创造优美的小区环境,同时注意设计内容与小区环境的融合程度。2注重公共交往空间的营造,在部分绿地中植入交往空间,充分利用常用的园林建筑如:景观亭、花架、长廊等创造出适合居民交往的空间。3在满足交通和消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辟公共绿地,提高小区单位面积的绿量。4增加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5对小区道路进行整治,做好竖向设计, 做到小区不积水、不泥泞。6旧小区用地比较紧张, 需要对小区停车位进行重新划分,禁止乱停车,有效保证小区整体环境观感良好。

1990年代的住宅伴随着房屋的商品化,小区环境与1980年代比有所提升。这一时期对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1小区的景观需要进行系统化设计,注重功能区域的划分。2在不同的功能分区中创造出尽可能多的邻里交往空间,同时注意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使用需求,设置亭廊以及数量足够的桌椅以诱发人们的交流活动。3植物景观需要在现有植物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补充乡土树种,丰富小区内的植物物种,同时注重植物景观层次的塑造,注意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的有机搭配,注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调和与对比。4增加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注重小区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方便居民生活。5强化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保证施工质量。强化物业管理,提高小区景观后期维护,美好的环境需要居民和物业共同去维护。6在小区空地中增建停车场,缓解停车压力, 禁止乱停车。

2000年代,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在居住环境上有了更大提升,小区的景观环境品质也明显进步。这一时期建造时间较近,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包括:1小区需要系统化设计,设计理念和内容要与小区的整体环境相融合,设计内容和设计元素要紧扣设计主题,不能随意拼凑。2对于功能分区需要有明确认识,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功能分区的相互关联与分割,比如可适当将老年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有效结合,方便老人活动的同时又能照看小孩。3小区植物配置在满足基本设计原则基础上要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四季有景。4选择能力较强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

2010年代至今,属于近几年建造的居住小区, 小区景观设计整体设计水平较高,所营造的居住环境也能深得居民喜爱。针对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包括:1小区建筑也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建筑的风格也影响着小区环境。在呼和浩特这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量异域风格的建筑, 西班牙风格、简欧风格小区时常映入我们的眼帘, 博人眼球的效果尚可,但是这些异域建筑风格和呼和浩特市的地区环境格格不入。小区景观为了呼应建筑的实际观感也就盲目跟风,也出现了大量异域风格,这类问题的需要政府部门、开发商、设计单位共同努力才能解决。2在老年人活动区中要考虑老年人身体特征与活动特点,增加必要的标识系统, 强化环境的可识别性。儿童活动区要考虑少年儿童的身体特点和心理需求,应铺设软质铺装材料,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儿童活动区应考虑到一些辅助性的细节设计,比如在活动区周围设置一些成年人的休息设施。3小区景观需注意对于地域性和文脉的发掘,真正做到设计的景观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同时能对地域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4. 对未来呼和浩特市新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建议

结合前面的分析与探讨,作者认为,未来呼和浩特市新建小区的景观设计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突出地域文化,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内蒙古作为蒙元文化的发源地,呼和浩特作为晋商文化的融合地,结合呼和浩特市自身文化,能发掘的文脉有很广,表达形式也很多,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中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对地域文化有意识地去体现、去塑造。这样才能增加我们的文化认同感, 增加地域归属感,同时对于地域文化的尊重和恰当表达也有助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的地域自豪感。

(2)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提升环境亲切感。

景观设计师应更多地考虑居民的行为需求,进而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性的生活、娱乐、休憩的小区场所。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既要满足居民的使用,又要注意从人的尺度、情感、行为出发,充分考虑日照、遮阳、通风等环境因素,尽可能地满足使用群体的需求,使居民都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户外休闲活动的乐趣,提升小区环境的亲切感。

(3)信息化手段介入,方便居民生活。

目前居住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呼和浩特市已在建几处智能化小区。对于小区景观而言,可以配合这些智能化系统的建立展开一些衍生设计,比如:在小区的园林建筑处设置wifi发射点,方便青年人在活动之余也能不耽误工作;可以在小区景观中为老年人和儿童设置一些临时警报触发点,以备不时之需,充分彰显对他们的关爱等。这些细节在信息化时代将能更好地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5. 小结

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 篇8

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城市环境一样表现出复杂而多元的特征。城市居住宅区景观在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三个层面上, 同城市环境景观、居住行为和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所以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1 合理配置功能

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生活品质的高低。人在居住环境中从事不同的活动, 这些不同的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 满足环境景观的功能性要求。上班、上学的人群需要用最短的距离走出居住区, 所以交通型道路的设置要尽可能便捷而不迂回、绕远;休息、娱乐的人群需要有更多的空间便于交往, 所以庭院中的园路要曲折而有趣;随着汽车走进普通百姓家庭之后, 为了环境的安全性, 需要考虑人车分行的问题。随着我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居住区内的一些主要景观, 如零售店、杂货店、小超市等应该设置在居民上下班出入方便的地方等等。

1.2 组织优美景观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像任何艺术创作一样, 也离不开美学上的基本原则, 必须满足形式美的规律和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精神追求的不断加强, 人们需要美的的居住环境, 进而在其中产生自豪感、尊重与被尊重。中国的居住环境景观之美, 除了源于形式所产生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的直接感受外, 还更加重视深层之美。

1.3 贴近自然环境

居住环境景观设施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同时, 尤其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使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保护和利用环境地形、地貌、地物、水体、绿化等, 顺应地形、地貌各种自然生态条件。为了家园, 为了可持续发展, 人们开始寻找人与自然的协调方式。实际上与大自然的贴近也是人的本性, 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创造, 应该充分利用山地、滨水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创造与众不同的住宅区环境景观。在整体上, 借用住宅小环境外的城市景观、远山、绿水等, 都有助于创造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感受。

2 阳光嘉园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分析

阳光嘉园小区坐落于南京市黑墨营路东侧, 紫金山北侧, 处于紫金山、红山、玄武湖“两山一水”自然环境中。小区占地面积为10万m2, 绿化率为50%。小区中心设有大型游泳池、网球场, 大型荷花池景观, 东面为该中心区的主要游憩绿地, 入口处设有自然式叠水景观, 以鸢尾作为镶边材料, 叠水、木桥与列植的樱花, 预示了空间的可达性。起伏的地形让整个绿地景观更为丰富, 沿着樱花步道而上, 就到了整个绿地地势最高处, 一株高8m, 胸径20cm的桂花树颇具文化气息, 每逢秋时, 满树桂花飘香而来, 深受居民喜爱。该区域北面为疏林草地, 供人们游赏, 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 春季观花植物有:桃树、垂丝海棠、白玉兰、樱花等, 夏季观花植物有:紫薇、栀子花、月季等, 秋季以桂花为主, 冬季以梅花为主。常绿树种有广玉兰、香樟、枇杷、杜英等, 落叶树种以榉树为主。整个绿地空间结构丰富, 疏密有致, 层次分明, 季相明显。

该小区组团绿地总面积为1600m2, 呈东西向条状结构。南侧为4幢与6幢, 西面为7幢, 整个绿地功能分区明显, 东侧临近停车场, 选择了一些抗污染性强的树种, 以棕榈为基调, 形成了较好的群体景观效果。中间为服务半径10m的大型硬质广场, 广场设有坐凳、景墙、廊等小品设施, 沿着广场边缘地带种植了大量的低矮灌木, 以篱植形式为主, 植物选择为金叶女贞、红花继木、金边大叶黄杨。该区域的重要节点部位设置一长廊, 取名清风廊, 与低矮的海桐球相呼应。西侧以乔+小乔+草的配置模式, 突出自然式植物造景, 上层乔木采用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方式, 植物选择为合欢、桂花、杜英, 中层以紫叶李、紫薇、桃树为主, 下层铺设草坪。

3 当前居住小区中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的现状

通过对南京阳光嘉园小区的景观布置的实地查看及走访调查, 笔者发现当前居住小区的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存在些许问题:

3.1 居住区景观设计缺乏实用性

“绿地率”是我国进行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评价最重要的指标, 近年来, 城市居住区绿地率普遍偏高, 超出了规范中的标准。但通过数据表面想象的居住区环境景观却与实际景观效果反差较大。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陷入华而不实的误区, 这样的景观表面气派, 实则缺乏实用价值, 难以体现“以人为本”。

3.2 不少作品生搬硬套引用模式, 未能因地制宜

在居住区绿化环境建设中, 许多开发商为了将绿化环境作为“卖点”, 互相攀比, 互相抄袭, 在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的场所特征, 导致居住区环境绿化“变昧”, 这主要体现在有些开发商一味地迎合人们“回归自然”的亲水心理, 在一些不该挖湖的地段营造所谓的“湿地景观”、“溪流景观”, 生搬硬套, 而不去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 缺乏对周边环境的考虑, 使营造出来的景观不伦不类, 失去了光彩。

3.3 重视整体规划, 细节考虑不周, 缺乏亲切感

植物配置是环境绿化建设中一个重要设计内容, 大到整体质量, 小到一棵树的位置都需要设计者的反复推敲, 同时, 居住区立地条件又较为复杂, 地下管线分布密集, 住宅区又趋于大型化, 这些均为居住区绿化建设与管理带来了难题, 若处理不好这些细节, 将会影响小区的整体效果。一些居住区绿地在整体应用形式上无疑是较为成功的, 但在一些重要的细节部位, 却未能充分考虑, 结果是既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 同时, 人们也感受不到家园的温馨。另一方面, 景观设计师与施工的严重脱节, 使一些复杂的地形、山石、水体以及植物配置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居住小区中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的建议

4.1 小区的景观设计需注重经济实用性

经济适用的设计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居民小区绿化一般是在建筑、道路以及附属设施完成以后进行的, 由于受到建筑、道路、各种管线等条件的制约, 绿地条块较多, 缺少连贯性和整体性, 土壤条件差, 场地不平整等。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地形地貌构筑园林景观, 如利用小区建设后的低洼空地做个小水面:在无法种植的绿地空间做雕塑、汀步、活动场地或堆砌假山, 在有地下井盖的地方树立宣传栏、报栏等。

4.2 小区的景观设计应强调以人为本

居住小区的绿化要首先要以人为本, 人、建筑、绿地有机融合,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 营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一些新建小区中, 用大面积的草坪、色块、形式各异的雕塑、喷泉等, 来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 营造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以人为本并非一味地迎台人们的趣味, 过分地追求视觉效果而不考虑景观的实用性, 更重要的是绿地景观的内涵、层次和品味符合人的需求。

4.3 小区的景观设计应强调美感和生态型

美观的原则美观就是外形好看、漂亮, 它是小区绿化景观的一个基本要求。首先是绿地的整体美, 植物与建筑之问, 植物与建筑小品之间, 不同植物之间搭配得当, 和谐自然, 浑然一体, 整体性强。其次是形体美, 利用各种植物的姿态、叶形等, 通过树木的个体和群体表现出来。孤植的树木外型要美观太方, 群植的树木之间搭配要一致。如常选用雪松作为主景树, 种植在草坪中心, 尽显其自然潇洒的姿态, 选用黑松或女贞成片种植于绿地一角, 体现其群体美。三是色彩美, 利用各种植物的叶、花、果等, 合理配置, 体现植物的层次感、色彩变化和季相变化, 如汇统花园, 大量应用模纹色块, 营造的植物景观色彩艳丽, 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另外, 相间种植不同时期开花植物, 能够延长花期, 使小区绿地鲜花不断, 美景长存, 如榆叶梅和碧桃、月季和紫薇的搭配应用。

摘要:概述了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以南京阳光嘉园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为例, 简述了该小区中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的特点。探讨了当前居住小区中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的现状。从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人文性、美感及生态性等角度对居住小区中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居住小区,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卢丽琴.浅析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19) :24-26.

[2]彭慕海, 王霞.北方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J].辽宁林业科技, 2003, (3) :31-32.

[3]仇元峰, 冯海翔.浅谈居住区绿化的误区[J].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 2005, (6) :35-37.

[4]申立群, 陆世光.刍议居住区环境园林化建设[J].北方园艺, 2000, (2) :5-7.

[5]石焱.上海市居住区绿化现状的分析及建议[J].上海建设科技, 2001, (6) :17-20.

[6]宋丽华, 曹兵, 何嘉, 刘志荣.银川市宁华园、燕鸽湖基地居住区绿化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防护林科技, 2001, (4) :19-22.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篇9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探讨

1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1.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

1.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1.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

1.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1.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1.7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

2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2.1 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2.2 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

2.3 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2.4 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3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4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5 总结

按照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营造好环境已经是居住区开发策划的重点,也是市场销售不可缺少的卖点。另一方面,美丽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面,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居住小区景观生态设计浅析 篇10

一、以绿为主, 突出植物造园

(一) 定出主调、基调树种, 做到杂而不乱

植物品种丰富, 树形各异, 在有限的空间内种植花木, 就要考虑取舍问题。首先应定出主调品种, 它体现着居住小区绿化的特色, 是该居住小区绿化的主要景观。当然, 主调品种可以是一种, 也可以是几种, 例如可以是把春季花卉碧桃、紫荆、樱花等, 汇集到一起, 来展现春花烂漫、妮紫嫣红的情景。主景也可以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春季可以是连翘, 夏季都要做到取舍得当, 重点突出。其次, 要选出合适的基调树种。基调树种是配衬, 用以突出主景。它在数量上占比例较大, 可贯穿整个居住小区绿化。例如国外一些园林, 常在大面积的草坪上, 种植簇草花、草坪这个基调品种选择得都很好, 它有效地突出了草花的艳丽。

(二) 居住小区绿化建设之中融入乡土树种和草坪

乡土树种较之其它树种易成活、长势旺盛、病虫害少、易于管理, 并能充分地体现出人本主义的指导思想。因此, 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乡土树种应重点考虑进去。草坪是近几年兴起, 并很快推广的地被植物, 它简洁明快, 吸尘能力强, 绿化效果显著, 作为居住小区绿化的底色, 不仅使黄土不裸露, 而且对其它花木, 有着很好的陪衬作用。

二、居住小区绿化景观生态设计

居住小区的绿化规划, 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 注重生态效益, 以提高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 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 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景观设计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 提高居住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 (道路、建筑、广场) 比例较大, 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 设计时, 应合理分配景观诸要素 (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 的比例关系, 重点突出植物造景, 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 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 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 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功能的建筑小品, 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二) 提高居住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居住小区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是决定居住小区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 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 设计多层结构, 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 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三) 注重居住小区中的节能生态策略

在景观规划中要充分的发挥各景观元素的节能生态作用, 从技术上给予建筑所需的生态环境支持;从环境保护和节约的角度, 充分考虑经济上的节约。

1) 保护原有地基中的生态环境, 做到尽可能的节约可利用的资源。其实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与节约式是可以划等号的。例如, 原有基地里的树木和沃土都是很重要的生态环境特征, 同时将他们保留下来也可以对之后的人工景观设计提供一些设计元素, 也节约了成本。设计者在方案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其实投资的多少和景观的美观与生态并不一定划等号, 在掌握开发商的心理后, 就应该了解到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能在较为经济的情况下达到开发商要求的美观和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两方面的要求。

2) 利用各种景观类型, 充分发挥景观环境对小区微气候的调节作用。设计者在规划方案阶段就要把景观规划的地块组成及其内容与住宅单体规划进行整合设计。在进行整合之前, 设计者先要了解住宅单体需要什么样的景观生态支持。

(四) 植物配置方面的景观设计

1. 植物配置的空间处理

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 可分为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 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 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而居住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 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 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 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 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 因此, 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 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 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

2. 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

居住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 根据前面心理学中人们对于安全感需求的原理, 居住小区中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 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为此, 应做到:

1) 一个居住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 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 夏则绿荫暗香, 秋则霜叶似火, 冬则翠绿常延。

2) 一个片、区或某幢建筑周围应该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

三、结语

浅谈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篇11

关键词:居住小区 园林景观 设计

一、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误区

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首先是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的利用率较低,目前很多居住小区中景观的实用价值没有充分实现,很多设计虽然具有美丽的表现形式,但其实用价值经常被牺牲掉。尤其是居住小区中的广场,很多没有针对性,不能兼顾不同使用人群,并且只注重观赏效果,供人们休憩的室外家具比较少,致使人们不能充分利用公共空间的完善功能。无法停留、休憩以及交流。

其次是植物和水景设计片面注重观赏效果植物设计忽视其遮荫、防护等功能效应,仅仅为了存在而存在。许多活动场地、交通游览步道没有遮荫树,在炎热的夏天让人只能望日兴叹。

再次,“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没有被很好采用居住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时尚的设计风格,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园林景观设计要做到理解和尊重人的思想和行为需求。要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齡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人性关怀的服务理念。

2、景观的艺术观赏性和文化性不能很好体现

首先是不重视多方向观赏效果,多数园林景观与建筑外立面相谐调,注重其室外观赏效果。对于住户来讲,在室内欣赏室外的风景的感受也非常重要,但是在调研的很多小区内室内观赏效果非常不让人满意,主要是鸟瞰效果、色彩搭配、植物组合布局等方面。许多是草草处理景观和道路、停车位的关系,导致混乱一片,视效果较差的景观,规划师和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合理布局绿地、合理解决好停车功能、活动集散功能,同时同林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合理解决景观观赏角度、观赏层次,使作出的景观设计才能达到园林上良好的俯视效果和立体效果。

其次是有些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滥用园林雕塑小品,园林雕塑小品的使用在居住小区园林景观中很普遍,在景观设计中,合理的设置一些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有一些居住小区内泛滥园林小品,或者设置过于密集,没有主次节奏;或者与环境格调不相融合,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

3、“虎头蛇尾”的设计误区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对销售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开发商在一期时,会把园林做得很好,但随着销售的好转,二期,三期会减少投资,园林景观越做越差,形成了“虎头蛇尾”的设计误区,其实这种设计思路是不正确的,因为楼盘的景观没有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至使一二期之间的设计断层,导致楼盘整体景观质量下降,或呈现出一种“狗尾续貂”的效果。

这种对后期园林景观的不重视,是得不偿失的。园林景观不仅仅是小区的形象,更是对住户的一种承诺,因为住户会这么认为,后期的房价高了,而园林景观下降了,这是一种对住户不够负责的表现。开发商应有大局观念,不能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后期的景观设计,其实,在二、三期工程建设中,继续继承一期的设计风格,保证园林景观效果,对开发商来说,不仅可以得到住户的信任,更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知名度与公司品牌的打造。例如广州推出的“时代廊桥”楼盘,该楼盘在园林设计上就从整体把握了设计的风格及连贯性,强调东南亚风情,除了首层全部架空4-6米,令楼盘更为通风外,还选用了可降温的大面积水景,在水中修建了11座形状各异的带顶廊桥,为业主营造了一种放松舒适,又别有风情的“家”的感觉,使得该楼盘从开始销售就呈现出火爆的卖场,全面房屋很快就销售一空。这不仅仅是销售,是信任,更是品牌。

二、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与方案

通过上面所分析设计误区或不足之处,以下将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其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特点,在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方面提出以下应对方案。

1、实现功能价值

园林景观的设计往往会出现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情况,一个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首先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功能的需求,应该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符合现代居住形式,适合不同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的居住小区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首先,要在设计前制定空间使用调查报告,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作出详细的居民空间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上研究中所提到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社会和行为心理需求而产生使用要求;还有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气候等因素。通过这样的调查报告,再结合设计的小区的人口密度、居民数、面积、容积率等,安排设计空间的内容和这些内容应当把握的数据。

其次,小区园林景观的总体平面布局应合理,虽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像规划设计那样有许多控制参数,但容量的控制依然至关重要。比如,根据每个小区个体的特点,整体上把握开敞与私密空间的比例,每个空间中软硬质景观的比例,这样才能促成功能的合理。此外,需实现不同规模的景观空间的合理分布,避免空间尺度过大或过小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过大无法形成有精神的场所,并且在艺术和功能上无法控制,造成浪费;过小无法驻留,缺乏意义。保证各空间的独立性及连贯性,避免相互干扰以及避免空间的滞涩。另外,还要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比如对外界噪音、污染等不利环境的隔离,设计合理的健身运动场地。

2、提升观赏价值

在满足居住小区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就需要在文化与艺术的美学的层面上进行创造,这个创造的过程应当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并且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因为园林景观最终是为人的使用和欣赏而服务的,如果居住小区的景观缺乏观赏价值,得不到认同感,那么园林景观也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无法吸引人们向往。对于如何的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需要从整体和细节上全方面着手去考虑。

首先,要创造多层次的美感体验;美是人类居住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在景观中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在多层次美感体验中最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视觉体验。居住小区中的不同位置,比如室内或室外,高处或低处,视觉感受都是不同的,除了要考虑室外处于环境中的审美角度外,还要考虑在楼上外望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景观单体的艺术化处理;景观单体是实现景观效果的基本元素,因此细节上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景观单体由于其涉及范围广,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如何达到与整体环境风格统一又不失个性上,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景观单体在设计上首先应当贯穿着环境所具有的品性,与环境协调统一,如天津万科水晶城中的入口雕塑,通过以传统材质为主表达空间归属感和空间意义,又结合现代的样式暗示高品味的住区生活。

3、要保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作为人们生活主要场所的居住小区,对于环境的要求就更高,保证居住小区生态效益的均好,内部物质流动的良性是至关重要的。居住小区中的生态设计要考虑不同地域特点的通风、采光、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适应场所的自然条件,将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生态,并尽可能地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而消耗的能源,保留当地的地域性特点。通过这些手段维护居住者身体健康、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美,实现居住小区自然系统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对传统伦理道德和文化的不断需求,以及对健康的不断追求,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前所未有的在功能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设计。因此,要构建满足人们心里需求和实际需求的现代的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就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琚利民,居住小区环境设 [J] -山西建筑2003(13)

[2] 白伟岚,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的探讨 [J] -中国园林2000(01)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初探 篇12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 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 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 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 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 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 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 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 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 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 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 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 包括各类园景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 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 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 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 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 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 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 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 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 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 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 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 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 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 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 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 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 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 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 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 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 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 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 (如各种园景小品等) , 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 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 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并以此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 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 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 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 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 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 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 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 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 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 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 景观设计要求讲究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 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 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 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 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 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 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 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 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 居住者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例如, 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 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亲水空间, 受到人们的喜爱。

2.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 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 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 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 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 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 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 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 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 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 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 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 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 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 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居住区景观环境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 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 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 都引入绿化, 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 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 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 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 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 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 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 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 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 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结构配置合理, 层次丰富, 物种关系协调, 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 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 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 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 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 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 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 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 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 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 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 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 舒缓人们的神经, 调节人们的情绪。

4、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有调查表明, 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 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 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 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 当曲则曲, 当窄则窄, 不可一味追求构图, 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 应曲多于直, 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 树影相荫, 因坡而隐, 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 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 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 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 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 不仅尺度不合适, 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 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 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 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 小区内的广场设计, 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4.3 架空设计

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 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营造架空层的园林景观, 首先要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 遵循设计的理念, 考虑视距的比例, 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 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手法, 让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 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深景深的作用。

上一篇:植被设计下一篇: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