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精选12篇)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篇1
住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空间环境,其外观表现和内涵直接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直观反映出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生活模式等特征。当前我国城市新建住宅绝大多数以住宅区的形式出现,人们要求居住区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环境,而且还要力求创造一个文雅、幽静、美丽的景观。这就要求建筑、景观设计师要科学运用“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通过量度适当的环境设计,构建出方便、舒适、和谐、安全、富有文化底蕴的住宅区去满足居住者的要求。
1. 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设计发展更高阶段的人性化设计,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因此,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让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同时也考虑到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所以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
小区景观设计对于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像物理层次上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语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
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2. 目前居住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误区
城市居住小区是不为城市道路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由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线所分隔。近几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工作的推进,居住小区的建设遍及全国各个城市,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一个亮点。虽然园林景观设计技术水平方面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但仍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它的需求,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2.1 装饰性强,舒适性及实用性较差
园林景观的设计并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它需要带给人美的感觉。同时,它还应该具有舒适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居民们的娱乐休闲、交流沟通、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老人们的健康运动带来便利。而当今开发商们的思维普遍被“洋房”、“别墅”、“欧式风格”这些冠冕堂皇的词汇所羁绊,建设出来的小区也都千篇一律充斥着水池喷泉、硬地广场、雕塑假山,缺乏自然生态的因素,使人们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不适合居家生活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为重,并将观赏性与实用性及舒适性相结合。
对地形、地貌进行改建,不仅费时费力,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是一种很不可取的做法。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地质环境,对现有地貌进行价值性高的规划设计。在追求美观效果的同时,还要注重它的实用价值,以及能否给人们带来便利和舒适感。这样不仅能体现人性化的关怀,更有易于人的身心健康。
2.2 风格相近,缺乏创新
近年来,在不断建设的新楼盘中,很少能有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并经得住时间历练的建筑,相当比例的新楼盘没过几年就已“色衰形旧”,更有甚者由于设计粗糙、色彩杂乱,沦为城市鸡肋和视觉“垃圾”。不仅外来元素加得别扭,连自己的传统特色也丢失了。
2.3 注重前期建筑造型,忽略景观合理植入
大多数的开发商,只想卖出更高的价钱会将大量资金投在建筑的宣传和外形,只是在最后才考虑小区的自然景观,仓促植入不协调的景观,往往适得其反,自然景观的不合理设置加快了景观日后的毁坏。
3.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体现
3.1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早在20世纪初,现代建筑刚刚兴起时,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特别强调居住区里除居住的功能外,还应特别重视满足居民运动和休闲的需要。在其得意作品马塞公寓中,就曾经在屋顶平台上设计了一条长长的环形跑道,以作为楼内居民运动的场所。同时运用粗壮的鸡腿柱将整个楼架空,将楼底的空地全部设计为绿地,这样就将底层的土地争取为居民休闲运动的场所。如此煞费心机的考虑,无非都是为了满足居民运动的需要。因为,现代建筑所带来的高层住宅,使人类的居住远离了大地,所以,必须在居住区的高楼中间,为居民留出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建造小区园林满足其需要。所谓景观人性化就是指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多考虑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可以在休闲广场中,设计散步的林荫道、人造的小园林、休憩的池塘,健身运动设施等等。而所谓运动的景观化就是指将许多运动设施作为一个景点来考虑,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景观化运动,从而也就将运动及休闲设施作为一个景观有机地组织到了居住区绿地系统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独到之处。
3.2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空间作用
现在的小区居住空间不是很大,所以更重视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各类空间有不同的功能。活动空间是供居民进行各种活动的场地,静止空间是供居民室外休息、交往、观赏用的空间,常与各级绿地结合设置,有的可在院落绿化或组团绿地中,进行人工的园林绿化建造,形成居民交往活动、观赏、休闲的中心地带。园林绿化重视室外空间层次的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性,更要注意环境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小区的空间序列更为完整,也使得人性化设计能够贯穿始终。
3.3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协调作用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接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而这些绿色居住区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景观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同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设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使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住宅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性住宅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住宅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接近自然的环境中。
4. 结语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宗旨,小区规划的环保意识提高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促进生态平衡。现今居住小区环保发展的趋势为绿色生活,绿色植物就是主要元素,它既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又能与山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小区规划中充分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人们赢得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创造一个“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小区是当代居住环境设计的新课题。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篇2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住生活中原有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已被逐渐弱化。因此在居住生活中需引入生态理念,主要是山、水、植物等自然元素,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城市景观环境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同时也激化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城市居民,离大自然越来越远,甚至苦心孤诣地将花草树木调教的背离了本原,人类本身也越来越趋于可笑的工业化,这是一种悲哀,更是―种恐怖,因此继承小区的特色景观,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追寻将自然元素引入居住生活空间,进行人工环境内部的调整,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向自然回归。
人类从古代就开始对其生存环境作了许多的研究。西方罗马时代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曾对空气中阳光、风向、水流等环境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并着重阐述了建筑选址的要素。我国明代记成所着《园冶》一书也是一本环境学的重要典籍。他在造园、作景、选石和四季种植以及利用自然环境来选景等方面作了深刻的叙述。中国古代的“上林苑”“阿房宫”及至后期的“圆明园”“颐和园”等都创造了帝王建筑的经典,这是人类利用自然景观创造美好生活空间的真实写照。
“环境”的涵义范畴十分广泛,有生态意义上的、景观意义上的,也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从建筑学领域研究环境,-般都是指城市景观环境。城市景观环境一般也是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诸如山川、河流、树木、建筑、小品等等,是城市比较固定的物质存在物,是人们的视觉可以感受到的,身心能够进行体验的室外空间。所以现在的设计师开始寻求与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和绿色和谐的方法,不断地在追寻将自然元素引入居住生活空间,进行人工环境内部的调整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向自然回归。
人们每天的活动都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空间――住宅小区。在其进行生活、休息、工作,在街道上行走、乘车,在广场上休息、娱乐,小品供人观赏、评价,树木草地调节气候、使人心情愉快等等。同时人们生活在小区内,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这些环境设施为他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一个空间载体。城市景观环境设施正是为了满足这种交流而进行布置的.。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空间的利用和交往的效果。建筑、街道、广场等环境设施的设计,也将各种自然因素融入其中形成宜人的环境。这些足以表现人对自然的重视,使人生活的环境中时时透露出“面临小河;临倚群山”的自然造化之工。
1、山、水是自然中最重要的元素。
人类对山的感情始于几千年前,从猎人巡山,农人开山,到慧人择山而居,僧人临山筑庙,诗人游山玩水,山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在现代住宅的娱乐场所中,山中架亭,既能体验爬山的乐趣又能坐亭观景。
水又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既能够满足人的最基本生存需求,又能以自身特殊的形态给予美的精神享受。千姿百态的自然水环境诱使人类从被动的利用水资源发展到按主观意识用水体造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营造了各异的人工水景。但处理上从形到神都追求自然的韵味。环境水体设计中水的流体造型正是模拟水的这些自然形态以人工构造的方式限定出来的,来达到希望取得的自然效果。
2、植物也是自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城市居民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喧哗、拥挤,越来越多的人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重新沐浴大自然的阳光、空气、鲜花。越来越多的人去农村寻找自然,寻找绿色,从而出现了乡村别墅。但在现代都市中,自然景观越来越少,到处都充斥着人工环境,人们体味不到大自然的阳光、空气、鸟语花香和宜人之景,希望在生活中能重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虽然住宅区中不允许更多的自然风光,但人们采用了象征,融入,引入等手段,利用点、线、面的空间布局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引入自然景观,领略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清新愉悦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芬芳,不一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吗?在室内外种花植树、盆景点缀、模拟自然、联想自然,创造“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自然景色,取得和自然协调的生理、心理的平衡。
假如不是真山,花木配置更严格,仍应“深求山林意味”,植物配置以模仿自然为主。土多石少的假山,乔灌木错落配置,品种多些,构成浓荫蔽目的自然山林,石多土少的假山,花木配置宜疏,使人观赏叠石和树姿的美。植物与其他组景不同,它是有生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色彩、形态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在实际栽植中,在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上应以足够数量的―种或几种花木成片栽植形成“气候”,加强艺术感染效果,突出各景区的风景特征,造成景景不同、季季不同的小区景色。其中,果实也可以作为植物配置的主题,尤其是深秋,忍冬的红果象红色玛瑙挂满枝头,形成一幅幅丰收的画面。
一个小区,甚至一个城市,无论现代化程度多高,都不可能是空中楼阁,而必须依托大地,与自然结缘。人们是现实生活的主角,同时也是环境的主体,一切环境都是为人服务的,人们应该有能力、有义务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章俊华.日本景观设计师户田方树[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吴峻.在秩序中寻求不规[J].ID+C设计与装修, (6).
容飞。绿色的客厅[J].现代装饰,2003(6)。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篇3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一味引进高档花木与装饰性材料,加之景观设计中常常借助霓虹灯、探照灯等耗能量较大的灯具来打造小区景观夜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为此,在日渐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情况下,本着节约理念,科学合理进行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居住小区景观节水设计
任何植物生长繁殖,都离不开水资源,特别是在居住小区景观中,大多都是植物,所需水资源较多,故本着节约理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所需突出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有:
第一,结合地域特色合理设计小区水景,重复利用水资源。对于北方缺水城市,就可具体结合当地地理特色来合理设计出具有多功能的水景,比如设计溪流式水景,这样一来,在多雨季节,就可直接利用雨水资源来为居民提供观赏戏水,即便是在干旱无雨水的情况下,也可借助溪流底部多样化的卵石来吸引居民目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还需逐步提升水的循环利用程度。假如小区景观设计中有瀑布或喷泉等水景观,就可借助潜水泵来给予水加压处理,从而在使水池内的水得到循环利用的同时,也不影响到喷泉瀑布景观欣赏,而且也可借助这些水景使用之后的水资源用于植物浇灌或冲洗厕所等,以此来实现一水多用的效果。
第二,充分利用意境水,适当种植节水型的植物。所谓“意境水”,就是指借助其他一些造景元素来代替水资源,并以此来创造出水的意境美,让人仅需通过想象,就能感知到水的存在。比如在居住小区景观中涉及一些假山、水车与石桥等景观来创设水的意境。同时,为节约水资源的利用,还可迎合当地情况,种植一些节水型的植物,如蒙古莸、胶东卫茅、金叶莸等一些抗旱性与抗贫痔性都比较好的植物。
第三,改变传统小区绿地灌溉形式,实施分区域灌溉。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其绿化园林多是由乔、灌、草等多类型植物构成的多层次人工生态群落,从而使得在一片绿地区域中,可能会有不同植物,而不同植物所需灌溉水量也是有所不同的,故在灌溉过程中,需尽量避免使用胶管连接自来水管,或是采用水拉车的形式来进行直接漫灌处理,而是应该打破滴灌与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间的界限,把不同灌溉形式纳入到同一个灌溉系统中,以此来迎合居住小区园林植被群落多元化特点,如采用地上灌、浅层灌与地面灌、深层灌有机结合的灌溉系统,从而在确保植物群落自然生长的同时,避免水资源浪费。
居住小区景观节能设计
第一,合理利用资源。借助荧光、反光材料与修建好的树枝(干)用来制作小区中的指示牌,利用粉碎树木屑与树皮来铺设树坑,利用稻草与植物干枯枝来制作小区中的草棚或小木屋,以此来营造一个既节能又生态的小区环境,增加景观趣味性。比如兰州地区就可将本地特有的黄河鹅卵石当做景观石铺设在绿地中,以此来凸显地方特色。
第二,合理照明设计。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时常会借助探照灯与霓虹灯等高耗能灯具来创设出小区景观夜景,而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还会产生光污染。为此,在小区景观设计中,需尽量减少这些高耗能灯具的投入使用,多使用一些节能灯具。而且在晚上的时候,也不需要大面积照明,以免影响到植被正常生长,同时充分发挥出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型清洁能源,以此来实现小区景观设计的节约设计。
居住小区景观节资设计
第一,充分应用乡土树种,科学引进外来物种,减少管理费用。居住小区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栽种需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用本土植物,以此来减少植物栽种成本与后期维护管理成本,避免过度强化绿地景观来达到美化效果,避免大量奇花异草与大面积草坪的使用。同时,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本地生长环境且具有一定特色、优点的外来植物,以此来丰富小区植物景观,形成稳定完善的生态系统。
第二,重视植物多样性,合理搭配乔灌草,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节约后期养护管理成本。在城市居住小区中,其植物配置类型有也很多,而结合各种绿地景观功能与使用功能的不同,就可将其分为灌木-地被型、乔木-地被型与乔木-灌木-地被型、乔木-灌木型等,这样的设计,不仅可充分利用空间与土壤资源,提升小区单位面积内容积率与人均绿化率,也可发挥出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近些年来,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踏上了宽松舒适居住环境的创设道路,并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整体可持续生态效益,以此来满足人不断变化的需求目标。为此,新时期,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需本着节约理念,循环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再生能源,科学优化设计,以此来打造成生态型经济型的小区景观。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篇4
园林景观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但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的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 认为园林只是种花植草, 挖湖堆山, 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 许多人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 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 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 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 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2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2.1 自然生态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 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充分利用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 合理布局、精心设计, 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景观环境。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 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作为居住区的主体, 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 强调对人的关怀。具体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方式, 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 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2.3 地域性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 充分表现小区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使绿化设计植根于地方土壤。
2.4 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 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 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3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要点
3.1 环境绿化设计要健全
居住小区绿地设计的内容设置上要健全, 并应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 除中心绿地, 其它绿地应尽可能地均衡布置, 点、线、面有机结合。同时, 还应注意便于居民前往, 并尽可能和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结合。
3.2 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相结合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根据小区实际, 进行规划式或均衡自由式的平面布局, 注重色彩的处理, 以“绿”为主, 但不能太单一, 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同时, 以满足功能为基础, 进行立面设计, 使之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 (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 、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可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并考虑动态透视效果, 以取得稳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3.3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 居住区环境应以绿为主, 采用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 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 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 便于日后管理;应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如法桐、白蜡、银杏、毛白杨、国槐、垂柳、女贞等。草花可选择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 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等。在立体绿化面可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 要有重点、有特色, 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丰富中求统一。
4 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配置
4.1 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 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 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橘林、榆树林等;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 如桅子花丛、月季花丛、丁香树丛、桂花丛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 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 可选择在小区边缘整块绿地上或居住区中心绿地上整合设计。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 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4.2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 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和草坪。在树种上, 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 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 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 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4.3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 树种力求变化
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 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注重选用不同树形 (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 的植物, 如雪松、水杉、龙柏、香樟、广玉兰、银杏、龙爪槐等, 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选用不同高度的植物, 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 布置不同的植物, 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 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杜鹃、金丝桃等密植, 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
4.4 采取规划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
一般小区内道路两侧各植1~2行行道树, 同时可规划式配置一些耐荫花灌木, 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盖。其它绿地可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 组合成错落有致, 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
4.5 植物配置四季有景
在种植设计中, 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织与协调, 通过植物叶、花、果、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 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条带一个季相, 或一片一个季相, 或一个组团一个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 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 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 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5 结束语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 应以植物造景为主,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 还要满足居民多种活动的需求, 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 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 老百姓越来越关心周边环境, 尤其所处居住区的环境。本文分析了目前居住区园林景观现状, 提出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居住小区消防设计文件 篇5
消防设计文件
工 程 名 称 翡翠城西南区块印月苑(多层)建设单位(盖章)杭州翡翠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盖章)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时间
2011年
07 月 日
设计责任人名单:
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签 名)(邬晓明)
技 术 总 负 责 人(签 名)(王宇虹)
项 目 负 责 人(签 名)
专 业 负 责 人 :
总 图(签 名)
建 筑(签 名)
结 构(签 名)
给 排 水(签 名)
电 气(签 名)
暖 通(签 名)
动 力(签 名)
消防设计自审小组 :
(副)组长(签 名)
组 员(签 名)(杨 明(黄结友(黄结友(汪光满(张跃强(李峰(吴健(吴健
(()王海滨 王海滨 贾海涛 崔俊芳 唐丰年 龚 娇 龚 娇))))))))))(目 录
一、消防设计依据„„„„„„„„„„„„„„„„„„ 4
二、消防设计说明„„„„„„„„„„„„„„„„„„ 4
(一)总平面设计„„„„„„„„„„„„„„„„„„ 4
(二)建筑设计„„„„„„„„„„„„„„„„„„„ 5
(三)给排水设计„„„„„„„„„„„„„„„„„„ 7
(四)电气设计„„„„„„„„„„„„„„„„„„„ 9
(五)暖通空调设计„„„„„„„„„„„„„„„„„ 11
三、消防设计图纸„„„„„„„„„„„„„„„„„„„
一、消防设计依据
(一)主要法规及技术标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GB5040-2005)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8、《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neglso/TR7239)
9、安全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公通字[2009]46号)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
10、浙江省建设厅、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建设发[2007]36号)《关于印发“2006年浙江省消防工程技术专家组研讨会纪要”》的 通知
11、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浙公消[2008]180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高层居住建筑消防设计若干问题研讨会纪要》的通知
12、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其他规范规定文件
(二)批准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
1、根据消防局的审核意见及专家论证会形成的专家意见、会议纪要
二、消防设计说明
(一)总平面消防设计(详见 建施Z-03 图纸)
1、防火间距 本工程由五幢四层住宅组成,所有建筑间距均大于6米。
2、消防车道
本工程五幢多层住宅通过组团路与小区道路沟通,组团路为消防车道,车道最窄为
4m,≥4m,车道净高最小为 4 m,≥4m;转弯半径≥ 道路中心线 9 m;道路承载力满足轻型消防车的荷载要求。
(二)建筑设计
1、平面布置
本工程住宅设备用房(电表间,水表间)设于地下室,变配电室128.8平方米,位于地下车库,通过楼梯疏散.本住宅小区消控室位于邻里中心,另详邻里中心设计.2、防火分区
汽车库面积为3542.1平方米,为一个防火分区;变配电室128.8平方米,主体下部为住宅户内空间、设备用房、戊类库房,独立分隔。
3、防烟分区
本工程地下室汽车库防烟分区小于500平方米,由顶棚下挂的不小于500的钢筋混凝土梁分隔.4、安全疏散
本工程地下室汽车库停车数小于100辆,设有一个宽度为7米的双车坡道作为汽车疏散出口;设有十一个楼梯作为直通室外的人员安全出口;楼梯梯段宽度均不小于1.1米, 楼梯踏步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6.7.10疏散楼梯设计要求.疏散距离小于60米.本工程为单元式住宅,地上耐火等级为二级, 地下一级,地上最多层四层.住宅地下部分建筑面积每户均小于500平方米,使用人数少于30人,除设楼梯外,地上地下各设一道疏散门.双向疏散距离满足要求.5、建筑防火构造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承重构件中,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极限≥ 3 h,梁≥ 2 h,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楼板,耐火极限≥ 1.5 h。(1)防火墙、隔墙、管道井
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边缘
水平距离≥2 m,内转角处≥4m。(局部不满足距离处使用乙级防火门窗)
管道井壁采用60厚 混凝土砌块砌筑,耐火极限≥1h。除通风管井外,其余管道井在每层楼板处用耐火极限>1.5h(相当于楼板耐火等级)的钢筋混凝土或防火堵料封堵。
隔墙均砌至梁底或板底且不留有缝隙;不能在防火墙上设置无关的孔洞,设备管线穿越防火墙、疏散走道隔墙、管道井等墙体,应采用不低于墙体耐火极限的防火堵料严密封堵。(2)防火门窗、防火卷帘
本工程防火门、防火窗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甲级1.50h;乙级1.0h;丙级0.50h。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的使用原则为:防火墙上的门窗为甲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或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卷帘两侧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3h。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采用具有自行关闭功能的乙级防火门(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在卷帘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功能);地下室机房门采用甲级防火门;管道井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具体位置、数量详见图纸和门窗表。(3)变形缝
本工程在地下汽车库设有变形缝.四周均为回填土.(4)保温材料防火设计
本工程采用了石材幕墙,建筑高度小于24米,保温材料选用了无机保温砂浆,燃烧性能为A级,采用抗裂砂浆及水泥砂浆做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层完全覆盖,厚度不小于3mm.本工程石材幕墙基层墙体采用小孔页岩砖砌筑,耐火极限不小于1小时
本工程屋面基层为钢筋混凝土屋面,耐火极限不少于1小时,屋顶保温材料为燃烧性能为A级的岩棉板保温板.保温层及防水层均采用不燃材料进行覆盖.(5)装修材料防火设计
本工程的室内设计由业主委托另行设计,其消防设计需另行审核、审批。
本工程中的排烟机房,变配电室等的机房,内部所有装修均采用A级装修材料。
地下车库所有装修均采用A级装修材料。
户内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采用A级装修材料。厨房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采用A级装修材料。
本建筑内上下层相连通的开敞楼梯部位,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厅的顶棚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三)给排水设计 1.消防用水量
根据现行国家消防规范,本工程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项目分为多期开发,已经设计完成一、二、三、四期工程。项目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设置在一期工程地下室,消防水池储水量和消防加压设备的选择以用水量最大和扬程最高的一座建筑为标准,可以满足本工程消防水量和水压要求。
多层住宅及联体住宅部分的消防水量为:
室外消火栓: 20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内消火栓: 10L/s,火灾延续时间2h 自动喷淋(中危险 II 级):30L/s,火灾延续时间1h 2.室外消防
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市政水源供给,设计从高教路DN400的给水引入管接出一根DN150的消防给水管,供室外消防使用,再从场地北侧五常大道上接入一根DN150的消防给水引入管作为室外消防第二路水源。环网上布置足够的室外消火栓以满足本工程室外消防的要求。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3.消防构筑物
在多层住宅的一至四地块之间的会所地下室设有消防水泵房和消防蓄水池。其中消防蓄水池有效容积为180m3,储存 2h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及 1h自动喷淋用水量;在公共建筑(会所)最高层设有效水容积为 18m3的消防水箱。4.室内消火栓系统
多层住宅及联体住宅部分的室内消火栓为独立系统,其中本设计印月苑的地下汽车库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的布置满足地下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内任意地点均有两支同层水枪的充实水柱可以达到,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7m。火灾初期10min的消防水量由会所屋顶消防水箱供给,按下消火栓箱内的启动按钮可以启动消防泵加压供水,泵房增压稳压装置在补压不足时也可以直接启动消防泵。
消火栓供水设备设于会所地下室的消防水泵房内。设备选型:消火栓加压泵为XBD4.8/10-65型水泵两台(一用一备),技术参数为:Q=10L/s,H=48m,N=11KW。为满足高区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要求,在泵房内设置一套消防增压稳压设备(与自动喷淋系统合用),型号按ZW(L)-II-XZ-A型。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竖向不分区。
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设置一个或以上水泵接合器,由室外给水设计时综合考虑。
消火栓箱:地下车库消火栓箱选用单栓室内消火栓箱,参见04S202/20,具体尺寸1800*700*240。内设DN65mm消火栓一个,长25m麻质衬胶水龙带一条,∅19mm水枪一个,启泵按钮一个。
消防泵的控制由设于消火栓箱内按钮启动,其信号传至消防控制中心,消火栓指示灯闪亮。消火栓加压泵也可在消防中心和消防泵房中手动控制启停。消防结束后手动停泵。
室内消防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DN100的采用丝接;大于等于DN100的采用卡箍连接。5.自动喷淋系统
按规范要求,本工程地下车库等部位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II级设计,其喷水强度 8L/min·m2,作用面积均 160m2,系统设计水量 30L/s设计, 火灾延续时间 1h。
火灾初期消防水量由系统的会所屋顶消防水箱供给,之后由各系统的喷淋主泵加压供给。为满足高区最不利点喷头的水压要求,在泵房内设置一套消防增压稳压设备(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合用),型号按ZW(L)-II-XZ-A型。
喷淋给水引自小区自动喷淋系统环管,水力报警阀及警铃分散设置在各个地下车库内。每个防火分区设水流指示器。水流指示器及水力报警阀前阀门均采用信号阀。
自动喷淋系统在室外设置 DN100地上式消防水泵结合器2套或以上,由室外给水设计时综合考虑。
地下车库内喷头均采用公称动作温度为68℃的直立型闭式喷头。自动喷淋供水设备设于会所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内。设备选型:喷淋泵为XBD30/5.4-100型水泵2台(一用一备),技术参数为:Q=30L/s,H=54m,N=37KW。可以满足本工程室内喷淋系统的水量和水压要求。
室内喷淋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DN100的采用丝接;大于等于DN100的采用卡箍连接。7.建筑灭火器配置
地下室汽车库及住宅户内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住宅为2*MFABC/2,车库为2*MFABC/4型,户内灭火器置于楼梯附近的公共空间内,车库灭火器均设置于组合式消火栓箱内。
(四)电气设计
1.地上为多层住宅,无需设置消防报警系统,为保证地下车库内消防设备可靠运行,在地下车库内采用总体式保护方式设置火灾探测器; 本设计选用集中型报警控制系统,在A组团南区会所内设置消防监控中心,其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3h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2h ,并设置直通室外地面的安全出口,消防监制中心内设系统总机,并在各排屋组团的地下车库内设置区域报警端子箱;各区域报警控制室和控制中心的报警总机间实行总线连接。
2.汽车库安装温感探测器,并按消防规范设有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消防警铃、火警专用通讯插孔。
3.有火灾报警发生时,经确认后,联动切断该区非消防电源。
1)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室应根据火灾情况控制相关层的正压送风阀及排烟阀、电动防火阀、并启动相应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排烟阀 280℃熔断关闭,防火阀 70℃熔断关闭,阀、风机的动作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
2)喷淋泵控制:任一水流指示器和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同时动作经确认30s后,即能自动启动喷淋泵,并能在消防控制室及水泵房值班室手动启动喷淋泵。3)专用排烟风机的控制:当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根据火灾情况打开相关层的排烟阀(平时关闭),同时连锁启动相应的排烟风机;当火灾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阀熔丝熔断,排烟阀关闭,排烟风机吸入口处的280℃防火阀关闭后,联锁停止相应的排烟风机,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4)消防补风风机:当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根据火灾情况启动补风风机,当火灾温度达到70℃时,防火阀熔丝熔断,送风机出口处的70℃防火阀关闭后,联锁停止相应风机。消防控制室既可通过控制摸块自动控制风机;还可在联动控制台上通过硬线手动控制风机,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5)防火卷帘门的控制:用于防火分隔的卷帘门由其两侧的烟感探测器自动控制一步落下;在通道上的卷帘门分两步落下,由其两侧的烟、温感组合探测器自动控制。卷帘门关闭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卷帘门下降时,在门两侧顶部应有声、光警报装置。卷帘门两侧设就地控制按钮,底距地1.4m。
6)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后,可根据情况切除相应部位等非消防电源。4.火灾报警系统中报警联动总线采用耐火型控制电缆,报警支线选用阻燃型铜芯软线穿钢管暗敷,消防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用综合接地极,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5.应急照明
在汽车库内设置自带应急电源的疏散指示灯及自带应急电源的照明灯具作备用照明,应急、疏散照明由灯具配套的应急电源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放电时间均不小于60分钟。消防风机房、变电所照明放电时间不少于180分钟。6.消防动力设备布线供电
建筑物内所有消防动力设备线路均采用耐火型铜芯电缆、电线穿钢管暗敷在墙、楼板等非燃烧体结构体内,敷设在防火电缆桥架内;穿钢管明敷设时刷防火涂料处理。消防设备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自动切换。
(五)暖通空调设计 1.防烟设计
低层住宅封闭楼梯间均采用自然排烟。2.排烟设计
地下室汽车库采用机械排烟,排烟量按6次/h换气确定,排烟系统按防火、防烟分区设置。
每一防烟分区设1套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采用HTF系列消防高温双速排烟专用风机,在风机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汽车库排烟系统均与平时机械排风系统合用,平时排风低速运行,火灾时高速运行,排烟时的补风采用车道自然进风方式,对于没有直接对外出口的防火分区,设机械补风系统。3.防火设计
1)通风机房的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
2)穿越通风机房、变配电室等一些重要房间及防火隔墙处的通风管道均安装防火阀。
浅探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同时它又是房地产开发商是否能够经营成功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对商品住宅的销售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有的开发商在住宅建筑未完工,甚至是尚未开工时就进行园林绿化的建设,为客户展示真实的环境景观,如海丰的永安达小区。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惜重金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对其开发项目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房地产开发策划理念也从“卖地段”走到了“卖环境”市场营销阶段。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本意和主题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
1.2设计范围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林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1.3设计过程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林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这作为设计原则。
2.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如棕榈植物、乔木、灌木、滕本植物、地被植物等科学的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追求生活情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强调可参与性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御景园居住区通过喷泉、流水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戏的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5观赏性和实用性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如儿童游乐区: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设计原则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植物配置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棕榈植物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小区道路设计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道路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遮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小区广场设计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 篇7
——唐纳德·J·珀尔格特[1]
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其中住区犯罪的增加显得尤为突出。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虽不是引发犯罪的直接因素,但其所暴露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某些犯罪发生的诱因。住区的犯罪预防应成为居住小区安全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平原城市发展趋于稳定、人口趋于饱和的前提下, 山地住区的开发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相比于平原地带, 山地居住小区的建设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住区的犯罪预防也因其特殊性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以犯罪预防作为出发点,结合以往相关理论,针对山地居住小区在防卫设计上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防卫设计策略,为今后山地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1问题背景
1.1山地居住小区的发展现状
山地城市是指主要分布在山地区域的城市,形成了与平原地区迥然不同的城市形态与环境[2]。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大力发展山地城市已成为了一种共识。以重庆为例,近20年来,城市化率几乎呈现出直线形的变化趋势,与正常的S形曲线发展模式不相符(图1)。城市化的加剧造成了山地城市的过快的开发建设。从2002~2012年近十年间重庆建设的年总竣工面积来看,其发展建设速度可见一斑(图2)。
图1 重 市 市 率(1996-2013)
图2 重庆市年竣工面积(2002-2012)
经统计,重庆年住宅竣工面积始终保持在总竣工面积的约70%,可见居住小区的开发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山地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户型、环境、 景观等往往成为优先考虑的要素,而基于犯罪预防的防卫设计则被习惯性忽略。过快的小区开发建设所导致的小区人数过多、人口流动大、人际交往淡漠、领域归属感不强等现象往往会为某些犯罪行为埋下伏笔。
1.2山地居住小区的犯罪现状
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在带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使得犯罪问题层出不穷。从重庆1999~2012年公安部门受理的治安案件的数量看,犯罪数量虽然在近两年有所下降, 但整体还是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图3)。
与此同时,以盗窃为主要形式的住区犯罪却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这说明,当前山地居住小区以保安、监控等手段为主的安全防卫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住区犯罪蔓延的作用,提升了住区的安全系数,但这些防卫方式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设计人员有责任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设计去控制犯罪的发生 ;其次,小区的规划选址、 流动人员不定等客观因素并不在安保系统掌控的范围内 ; 然后,山地居住小区复杂多变的地形环境给犯罪行为的追踪及遏制造就了一定的难度 ;最后,淡漠的人际交往使得居民不能在犯罪第一时间及时响应 ;同时,一旦小区安保系统出现状况,安全问题就会被迅速放大,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所研究的住区犯罪主要是以入室抢劫、入室盗窃和机动车盗窃为主的社区“入侵性”案件,主要特征如下 :
(1)规模较小:个人作案或小团体(5人以内)作案;
(2)时间较为规律 :多发生于日常工作时间或凌晨 ;
(3)可防性强 :依靠居民与保安即可控制犯罪的发生与蔓延。
图3 重庆公安受理治安案件数 (1999-2012)
2基于犯罪预防的山地居住小区防卫设计的特殊性
山地居住小区遵循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原则,突出整体性、层次性、生态型、有机性的特点, 力求营造出丰富的立体空间。立体空间的构建带来了竖向层次的拓展和横向层次的起伏。从犯罪预防的防卫设计的角度来看,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2.1空间层次的立体丰富
丰富的立体空间层次是山地建筑的显著特征。它不仅创造出多样的空间变化,而且因势利导,与自然融为一体。山地居住小区的立体空间层次大致由台地的标高设计以及建筑的布局方式所共同决定。不同标高的台地之间通过踏步或坡道连接,随山势起伏变化 ;建筑则是在台地的基础上,或直接拔地而起,或依据山体或台地的高差进行建造。
丰富立体的空间层次为防卫设计带来了一些特殊性。 主要有三个方面 :
(1)台地的标高设定。台地的分级处理是消化山地居住小区地形高差的主要方式。高低变化的台地,既是对竖向空间的层次划分,也是对水平空间的有效限定, 能够强化视觉与心理上的领域感。同时,某些孤立台地因其位置偏远、高差较大,往往会成为无人问津的“消极区域”。
(2)私密的露天空间。住宅结合山势,能够通过退台、 错迭等处理手法创造出了一些私密的露天空间,如屋顶露台、入户花园、下沉式庭院等。这些私密空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视线干扰,诱发犯罪行为的发生(图4)。
(3)视觉盲区的生成。立体空间层次的变化易生成视觉上的盲区。当小区住宅采用架空或吊脚等接地手法时,建筑与相应的地形之间会形成大小不定、高度不一的隐蔽空间(图5)。这些空间本身就相对昏暗,影响视线的可达性,人们难以察觉或发现犯罪行为。同时,这些空间受到风环境的影响,冬天时常会给居民带来不适的感觉,往往少有人在此停留 ;罪犯也可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进行掩护。
2.2建筑布局的复杂多样
山地居住小区在规划时受到地形环境的影响,建筑布局往往呈现出小、散、隐的发展态势。依据建筑与地形的关系,山地住宅的布置可分为平行于等高线、垂直于等高线、斜交于等高线、点式等四种方法(图6)。依据《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 , 各个常用的功能房间必须满足自然的采光通风。这就导致山地居住小区的建筑布局多为线形或点式。
线形或点式的布局方式受到地形、采光及防火间距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组群之间很难形成明显的围合或半围合空间,大多是以平行或散点的方式布局。围合或半围合空间属于半公共(半私密)领域,是建筑室内与室外之间必要的过渡区域,有利于居民产生领域感。而山地居住小区常见的建筑布局方式却使得建筑室内与室外的接触过于直接,降低了居民的归属感,减少了预防犯罪的一道无形的屏障。
2.3视线方向的干扰遮挡
在可防卫空间的设计中,自然监视通常是最有效而且最经济的监控手段。通过环境中持续的人流,增加看着环境中眼睛的数量就可以保证空间环境的安全[3]。山地居住小区的建筑与植被由于受到山势起伏变化的影响, 相互之间易产生视线上的遮挡与干扰,这无疑会影响“自然监视”作用的发挥。
图4 受视线干扰的下沉式庭院
图5 视觉盲区
山地居住小区的视线遮挡是建筑、山体、植被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两种可能 :
(1)建筑与植被。山地居住小区的建筑常位于不同标高的台地上。同一高度的植被,由于与各个建筑之间的立体层次关系不同,很难保证对周围的建筑都不形成视线上的遮挡(图7、8)。若一味的采用草坪绿化进行替代,反而会降低了领域空间的立体围合感。
(2)建筑与山体。建筑与山体之间的交相呼应会产生阴影区。阴影区影响到视线的可达性,限制自然监视作用的发挥。同时,建筑与山体相接,还易形成“锐角” 空间(图9)。这类空间本身就很难开发利用,往往会演变为“消极区域”;同时,山体相对于建筑所具有的高度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为犯罪行为进行了掩护。
2.4道路系统的曲折起伏
山地居住小区的道路设计受地形的影响较大。车行道由于受到规定坡度的限制,大多顺应山体的等高线布置。人行道路则垂直于等高线,常以踏步或坡道的形式出现。步道位于山地小区内的景观山体之上,常用于身体锻炼和休闲放松。
车行道因其危险性较大,少有人在此步行,是明显的“消极区域”。人行道路则因其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领域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步道属于公共领域,服务于小区大众,虽有居民参与,但可识别性与归属感较差。 小区路网是罪犯重点勘察的对象。相比于平原居住小区, 山地居住小区的路网设计大多顺应山势起伏,易出现混乱与穿插,为罪犯的逃逸提供多种选择 ;同时,不合理的步道设计会造成局部山体绿化的破坏,出现所谓的“捷径”,为罪犯实施犯罪和逃脱提供便利。
图6 山地住宅的布局方式
3基于犯罪预防的山地居住小区防卫设计策略
从基于犯罪预防的山地居住小区防卫设计的特殊性来看,其设计策略不能只依靠现有的理论成果,而应结合其特殊性,依据现有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1领域边界的限定
明确的领域边界对于预防潜在的犯罪行为十分重要。 居民从出门到离开小区,要经历私密领域、半私密领域、 半公共领域及公共领域的转换。合理的小区规划有助于形成明确的领域层级,强化居民的归属感。从生态知觉来说,私密性层次和领域特征对环境的主人是一种“提供”,对外来的侵犯者则是一种“遏制”[4]。
居民对不同领域空间的掌控力和认知感都不同,明确的领域边界能够强化这种心理暗示。结合山地居住小区的特殊性,有以下三个方面 :
(1)台地分级。不同标高的台地就能形成各自的领域空间,踏步、坡道、绿化等就是这些领域空间的柔化边界(图10)。设计时,应根据领域空间层次的需要合理确定台地标高,并结合绿化、小品、铺装、构筑物等, 强化台地间的领域层级。同时,应避免孤立台地的出现。
图7 植被的视线遮挡
图9 阴影区与锐角空间
图10 台地划分领域
(2)边界提升。山地居住小区的住宅布置有时会紧邻车行道。车行道从属于公共领域,加之人流复杂、用地紧缺等原因,很难直接设置住宅入口。建筑在设计时, 可以依据山体高差,采用退台的处理手法。一层可作为商业、公共用房,二层利用一层的屋顶或采取架空的方式来营造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一、二层之间可以用室外楼梯进行联系(图11)。
(3)建筑围合。建筑组群本身就是一种边界。合理的建筑围合,有助于半公共(半私密)领域的形成且能发挥自然监视的作用。山地居住小区的建筑布局大多为线形或点式,且较为分散。围合空间的营造可以基于以下考虑 :1建筑之间可采取线形与点式相围合,或水平线形与垂直线形相围合的方式 ( 图12) ;2建筑与山体或堡坎相围合 ;3建筑与绿化、小品相围合。建筑围合区域内活动的居民数量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利用尽端路与公共领域相连接。
3.2多种空间的处理
“在私有住宅之外形成一种更强的安全感和更强的从属于这一区域的意识…那么它就扩大了实际的住宅范围。”[5]居住小区的活力在于居民间频繁的交往活动。空间的合理营造与设计对于犯罪预防有诸多益处。
依据山地居住小区的情况,多种类型的空间设计主要归纳为保护私密空间、营造积极空间、激活消极空间。积极(消极)空间是指人们经常(不经常)活动与使用的小区内的公共领域或半公共领域。结合其特殊性,有以下三方面 :
图8 不必要的视线遮挡
图11 边界提升
(1)私密空间的保护。山地住宅在依山就势的建造中,会形成屋顶露台、入户花园、下沉式庭院等私密空间。 设计时主要是防止不必要的视线干扰。屋顶露台设计时, 可以将上层平台的栏杆改成具有一定宽度的花池,改变视线射入的起点(图13[6]);入户花园和下沉式庭院可以采用一定高度的围墙或植被与外界进行视线上的隔离(图14)。
(2)分层入口。分层入口是山地住宅基本的形态特征。 为了避免单元住户的相互干扰,往往会在不同标高位置设置多个出入口。分层入口的设计增大了居民交往活动的范围,加强了相邻住宅楼居民的交流,也扩展了自然监视的区域(图15)。通过细致的建筑设计与环境布局, 合理配置照明系统,甚至可以对一些昏暗闭塞的消极空间进行激活,但入口的位置不宜过于隐蔽。
(3)消极空间的处理。建筑与山体间的融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视觉“盲点”。在“消极空间”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 :激活或隔离。对于吊脚或架空空间,可达区域宜通过布置适当数量的桌椅或休闲健身器材进行空间激活(图16);不可达区域则采用绿化、围栏等措施,对该区域进行视线遮挡和路径拦截。“锐角”空间的处理上, 既可通过在建筑背部加设小卖部等方法加强该空间的人工监视 ;也可通过绿化带的合理布置,阻止他人的进入。
3.3绿化植被的布局
绿化是居住小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到美化环境、调节微气候的作用。从犯罪预防的角度看,正确的绿化布置有助于强化路径的引导和限制行进的方向 ;一定的绿化高度起到了空间围合的作用 ;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屏蔽引发犯罪的有害视线,同时促进“自然监视” 的有利视线。
(1)合理配置植被的高度和密度。对于山地居住小区而言,要综合考虑周围竖向层次、不同标高建筑群的影响,合理配置植被的高度和密度。
a. 对于私密的露天空间,需要避免有害视线的干扰。 可以将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同时进行配置,种植密度高, 形成上下共同遮蔽的封闭屏障。乔木的高度不宜小于2m。
b. 对于半公共领域,应考虑同一植被对于不同标高建筑的遮挡作用,应尽量发挥出“自然监视”的作用。 设计时,可以统计出不同标高建筑所允许的植被高度的范围(不影响“自然监视”作用发挥的植被高度),然后综合取值。确实有困难时,可以拉大植被间的种植间距。
图12 建筑围合
图13 屋顶露台的处理
图14 入户花园的处理
图15 分层入口
图16 架空层的桌椅
图17 公共领域的视线通透
c. 公共领域与半公共领域之间,绿化可作为一种软性边界。当植被高度大于1.2m时,就能形成较为明显的围合空间。不同的领域可能位于不同标高的台地,应以标高较低的领域为准。过低的绿化高度可能会出现居民 “跨越”、“踩踏”的现象,出现“捷径”,为罪犯提供多种选择路径。
d. 对于公共领域,应考虑不同标高台地所带来的高差变化,保证整体区域实现的通透可达 ( 图17)。植被应以草坪和高大乔木为主,且密度不大。高大植被可采用点缀的方式置于绿化草坪或斜坡上。
e. 一定高度的绿化还可加强路径的引导,特别是对山体步道而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大绿化的高度和竖向密度,有效限定空间(图18);一种是增大绿化的宽度,增大居民横穿的难度,但植被的高度不宜低于0.6m。
f. 对于一些架空或吊脚空间,分两种情况。若这些区域不可到达,则增大植被种植的高度和密度,形成绿化屏障,进行路线与视线的拦截 ;若这些区域可达,则根据当地常年的风向,在架空或吊脚周边进行绿化布置, 引导夏季风,阻挡冬季风,增加这片区域的年使用时间。
(2)控制植被与建筑的距离。山地居住小区内的住宅在与山体、特别是与未经处理的自然山体结合时,很难控制其与自然绿化植被之间的间距。过近的距离不利于“自然监视”作用的发挥,而且会对低层住户形成入室盗窃等安全隐患,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安全距离”。
3.4人行步道的设计
从犯罪预防的角度看,山地居住小区的路网设计应当尽可能的减少罪犯逃逸的路径,限定罪犯逃跑的方向, 并将罪犯引入到自然监视的范围内。
基于地形环境的影响,山地居住小区的人行道路与步道都应设计合理的行进路线。人行道路的设计应避免出现过多的交插。公共领域、半公共领域、半私密领域之间,都应限制人行道路的数量,限定好路线行进的方向。 对于高差较大的相邻台地,由于难以发挥出“自然监视” 作用,只宜布置一条单独的人行道路。山体步道的设计则应依据“走捷径”的心理需求,避免过长繁琐步道的出现。同时,步道之间也应避免过多的穿插,且不应与车行道路直接相连,以防罪犯作案后乘车逃逸。步道的出入口宜设置在具有自然监视的区域范围内。
图18 步道的路线引导
4结语
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取决于山地建筑所赖以生存的山地环境[7],而山地环境决定了山地居住小区在基于犯罪预防的防卫设计上的特殊性,所以需要进行专门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山地居住小区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 基于对犯罪预防的考虑,提出了符合其特殊性要求的防卫设计策略,并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希望对今后山地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有一些启示与帮助。
图片来源
图1~3 :黄可 , 童泽圣 . 重庆统计年鉴2013[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当代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篇8
本文将通过对小区生态环境、小区生态环保和小区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来建设舒适性居民小区, 提升城市魅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规划设计居民小区, 才能够真正把我们的小区建设成为舒适温馨、充满活力的家园, 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具鲜明特色。
1. 小区生态环境规划
1.1 小区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生态小区、绿色城市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象征, 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 同时小区生态环境也是影响小区居民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 因此小区生态环境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区生态环境的规划, 不仅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生态建设, 还涉及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
1.2 小区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小区生态环境是影响居民居住生活条件的十分关键因素, 因此在小区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质的特点, 应尽可能在不破坏建筑基地原有河流、山川、树木、绿地等自然地理条件, 同时也应该对原有自然地理条件加以利用, 建造出人造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小区, 使人造建筑融入当地生态环境之中, 使设计的生态小区具有当地特色。小区户外环境一般包括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 其中硬质景观包括小区基本设施、地坪和地面铺装, 而软质环境则以植物的配置和种植布局为主。小区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建造生态化、宜人化、舒适化的物质环境, 同时也可以营造出和睦温馨、充满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
(1) 硬质景观的合理配置
小区硬质环境规划的重要原则是要烘托出小区的主题。小区内部水泥地面铺装、各类健身器材、休闲器材以及雕像等, 都可以看作硬质景观。对于这些硬质景观的配置, 应根据小区内部的地形特点, 进行有规律的设置。例如, 在较为喧嚣热闹的小区地段, 可以更多地设置各类健身器材或儿童游乐场所, 以适应喧闹的氛围;而对于相对安静的小区, 可以配置一些人工假山、喷泉、桌椅等景物, 以适应安静的气氛。通过对小区硬质环境的规划布置, 可以烘托出小区的主题, 展现出小区的特色。通过对小区硬质环境的规划, 与周围的配景相映衬, 为整个小区营造出优越的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空间感。
(2) 软质景观的合理配置
小区软质环境规划的重要原则是小区形象特征的塑造。小区的软质环境以植物的配置和种植布局为主, 小区内种植布局与形态, 应充分考虑到生态小区内部的联系, 尤其是在规划小区的内部, 形成一个环境与功能相互联系的、空间上有层次感、多样性的绿地系统。在生态小区的规划与设计中, 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是十分重要的, 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景观布置和经济实用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 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 植物的选种和配置应对人类的健康无害, 同时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该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次, 从景观布置的角度考虑, 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该有助于小区环境形成面貌, 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适应不同的季节;最后, 从经济实用角度来看, 在满足以上两点的情况下, 应该降低成本, 满足更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
2. 小区生态环保
绿色生态环保住宅, 根据自然环境, 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科学手段, 合理安排组织住宅建筑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使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 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 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绿色生态环保住宅所包含的理念并不新鲜。从原始社会土著人最简单的棚屋到近代农村的乡土民居, 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朴素的绿色生态思想。
2.1 倡导节能、节水和自然通风
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来解决小区照明和热水, 减少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用电浪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中水系统以及家庭直饮水系统, 减少水资源浪费;合理布置小区楼栋位置, 正确引导风向, 确保小区房屋之间和室内的自然通风, 提高居住生活质量。
2.2 环保无公害概念
要求在建筑设计上配合物业管理, 合理有效地处理住宅小区内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生活垃圾应该按照有害类、有机物、无机物3类分类收集处理。垃圾箱和垃圾站的位置应该合理安排, 从而达到垃圾与废料处理的环保无公害目标。
2.3 强化建筑节能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强制条文的规定, 通过对各栋楼的间距调整, 保证住户的日照及合理的视觉要求;要求根据节能实施细则及防火要求, 对建筑物外墙实行保温;在各系统材料和设备选型上必须选择低耗能、环保无污染、低噪音等节能环保材料和设备。
3. 小区服务系统规划
良好的小区服务系统更能够使人民感受到居民小区的温馨舒适, 因此小区服务系统的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区服务系统的规划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本保证, 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因此, 小区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对建设舒适小区, 共建魅力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区服务系统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生活的需求和居民的生活轨迹, 如居民小区的服务设施应该设置在人流交通的必由之路, 这样方便居民顺路购买物品。当然, 对于车辆存放和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对于车辆的放置, 应该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有效方式, 如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应采取集中布置方式, 对于汽车应该一车一位, 整齐排放。而对于垃圾的处理, 以往的住宅垃圾处理都是将垃圾放到楼梯口处, 因此也经常因堵塞而造成臭味四散, 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小区服务系统规划的同时, 可以将废弃的垃圾集中室外收集, 定期清理, 对于垃圾站的建立, 应避免清运垃圾车横穿小区, 造成污染的扩散。
4. 结语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 篇9
1.1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任务与要求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构成, 即人、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 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目前, 我国许多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只停留在填空式绿化, 生态性和私密性有所提高, 但户间的交流逐步减少, 人与人之间多为陌生冷漠, 即物质的构成逐渐完善, 精神文化构成缺失, 是目前居住小区环境的主要特征。
另外, 小区景观的设计在图纸上往往表现的美妙绝伦, 但事实上, 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 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夏日里, 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 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 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 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距离感, 设计中缺乏人性化的考虑。
1.2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小区景观设计的宗旨是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 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设计师的职责是帮助人们, 让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近年来, 人们对于景观环境的设计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 小区景观设计并非只是在空地上配置花草树木, 而是一个集总体规划、空间层次、建筑形态、竖向设计、花木配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而人性化概念。同时, 伴随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国内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水平也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今后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会更加注重个性化与人性化。
2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 面对当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 休息时间的人们, 更愿意陪伴自己的家人宅在家中, 而平时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便是住宅小区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购房安家时, 极其关注小区内的景观环境设计。一个空间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行为, 而行为会影响人的性格, 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由此可知, 环境空间对人的影响是如此深远。因此, 对建筑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是充分考虑小区内人们的心理需求, 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精神关怀,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提高的反映, 同时还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审美追求。
3 趣味性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趣味性”———情趣、有趣, 也即是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在严肃而残酷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需要语言的幽默感来调节生活的情趣, 而居住小区是人们家门口的环境场所, 将趣味性通过环境空间的具体形态表达出来, 是景观设计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的体现, 本文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 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 分别为小区广场、小区庭院以及小区景观小品。
3.1 小区广场设计的趣味性
小区广场是住区公共空间中最有活力、最具标志性的部分, 亦是住户之间展开交往交流的平台。广场的环境质量也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区广场是整个居住小区环境的“动”环境, 这一空间多强调人的活动性和交流需求, 小区广场设计的趣味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1 丰富广场景观
目前, 许多居住区由于管理和设计等方面的原因, 居住区广场等许多公共空间沦陷成为停车场, 所以在设计上就要避免可能形成停车场的空地, 可以通过丰富广场景观, 适当增加景观的竖向高差, 形成丰富多变的、具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让小区的人们感受到广场内景观的情趣变化, 从而参与其中, 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
3.1.2 小区广场的多样形式
小区广场的形式, 是人们对广场在视觉上的第一感受, 通过视觉上吸引人们, 让空间的形式本身充满个性与趣味。可以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 尤其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 从而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此外, 小区内的广场设计, 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通过增添小区广场的绿荫, 拉近广场空间与人的距离。
3.1.3 小区广场的合理功能
小区广场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 它可以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它的合理功能是趣味性的表现之一, 如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 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 在小区内尽量避免出现集中式的大型广场等, 尺度太大使人很难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距离感。合理功能会让人们从内心乐意去亲近这个空间, 从人的心理出发, 带领人们体会空间的趣味性。
3.2 小区庭院设计的趣味性
庭院是一个可供休闲娱乐的室外空间, 庭院空间作为家与外界环境的过渡空间, 是室内空间的延续, 增强小区庭院的趣味性设计, 有助于室内环境质量的提高, 使室内空间获得较完美的“背景”环境。对其趣味性研究, 首先得了解它的空间属性, 庭院属于居住小区环境的“静”环境, 环境的空间尺度相对较小, 具有一定私密性和隐蔽性, 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 以营造出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为目标。小区庭院设计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3.2.1 丰富的空间层次
庭院空间的趣味性, 首先得在空间上有丰富的层次, 空间的层次不但是指主体情感所寄寓的多层次物理空间, 还包括与物理空间构成虚实互动对应多层次关系的主体想象空间。在庭院空间中如果无层次或层次单一, 会给人们感觉乏味, 那就谈不上趣味性。我们在庭院设计时, 可用植物、景墙、地形及不同的地面铺装来划分空间, 创造丰富的庭院空间, 使人在体验空间时, 有一波三折的层次变化, 给人们在情感上展现出起伏与波澜, 从而令空间整体结构的功能得以扩大, 给空间中的人营造出心灵的趣味感。
3.2.2 光影效果的处理
光能改变质感, 塑造情感空间的质量, 庭院空间中各界面和元素的色彩、形态、材质都是通过光影展现出来的。庭院设计中可运用大自然光影变化的规律, 使庭院空间呈现出多个层次, 形成较强的景深感, 从而营造出视觉上的趣味感。如用明亮的空间来衬托暗的形体, 可令空间更富趣味与想象。影在庭院中的使用更是容易达到意境效果。如白色墙面上的班驳树影, 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和自然情趣。
3.2.3 庭院平面布置的人性化
庭院设计人性化旨在营造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设计师作为一个情感场所的营造者, 在对庭院平面布置时, 应先了解小区内的居民的文化背景, 以及他们所需要的情感归属等生活情趣, 通过设计, 将其转译和表达出来, 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 或是生硬、机械的平面构图, 空间分隔, 而是通过人性化来传达设计的趣味性。
3.3 小区景观小品设计的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住宅小区景观小品的发展如火如荼, 小区景观小品设计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它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设计中注重与小区环境相统一, 注重小区文化主题的塑造, 以及景观小品自身的实用价值。它的趣味性主要通过内在形式构成与外在艺术语言这两方面呈现出来。
3.3.1 景观小品设计的内在形式构成
每一个景观小品的创作都不是漫无目的的组装和拼凑, 它是设计者主观情感、审美价值观的体现。各个景观小品有着不同的内涵, 通过了解整个小区文化主题, 拟定好每个景观小品的主旨寓意, 让小品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营造出小品的趣味性, 从而加强整个小区的文化审美情趣。如苏州园林内的铺地小品设计中, 图案与寓意无不与整个园林意境相互统一, 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3.2 景观小品设计的外在艺术语言
现如今, 住在小区的景观小品设计出现抄袭, 千篇一律的现象, 小到垃圾箱、椅子, 大到雕塑、壁画、亭台楼阁, 大同小异, 缺乏特色, 让人们的视觉审美情趣大打折扣, 住宅小区中的景观小品是人性化的考虑, 亦是外在形式与内在文化的体现, 它们不仅是功能性的一个座椅一个楼阁, 同时也是设计师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作品, 它们的存在应该丰富和装饰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通过外在的艺术美感, 使小区内的人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从而调动人们内心对空间的趣味性探索。
4 结语
趣味是一种心理情感, 空间有了趣味的融合而生气盎然, 富有灵气这也是我们现代生活所要追求的居住环境,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 是小区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考虑, 趣味性设计是既注重空间的功能性, 也注重空间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研究, 可以引导人们走出家门, 有利于人们在户外空间的情感交流, 是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精神关怀,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提高的反映, 同时还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审美追求。
摘要:结合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研究的意义, 并从小区广场设计、庭院设计、景观小品设计三方面探讨了趣味性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郭淑芬.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张平平.浅议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理念[J].山西建筑, 2011, 37 (13) :33-34.
[3]林其标, 林燕.住宅人居环境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4]其敏, 张丽安.情感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5]李劲松.园院宅释[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6]华怡建筑工作室.住宅小区环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篇10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探讨
1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1.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
1.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1.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
1.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1.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1.7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
2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2.1 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2.2 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
2.3 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2.4 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3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4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5 总结
按照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质量。营造好环境已经是居住区开发策划的重点,也是市场销售不可缺少的卖点。另一方面,美丽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景观生态模式,将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提高到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局面,也是未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演化进程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对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粗浅思考 篇11
一、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现状和问题
(1)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品质良莠不齐。经济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以及同城之间相比,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在品质和品位上都有很大差距。
(2)《城市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开发商因利益驱动联手规划设计方、施工方,无视《规范》强制性标准和法律的严肃性,调高容积率、配套商业面积超出控制指标、降低公建设施配套标准、加大公摊面积以及越证超建等等,导致居住小区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开始就种下了“重住宅轻配套,重形式轻内涵,重人工轻自然”的祸根,损害了小区业主的利益,甚至还殃及周边地区。
(3)过分追求形式美,注重观赏性,忽视安全性、实用性和参与性。这主要表现在注重视觉效果,而未重视真实空间的环境营造,理应表现其人文关怀的“内容美”未得到充分体现。
(4)规划设计前瞻性不够,影响了业主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幸福感。例如,对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居住小区出入和停放的小汽车日益增多的形势认识不足,导致了不少居住小区的停车难问题。
(5)居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很多小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调查研究不够细致,高档社区户型虽然越造越大,但小区休闲、健身设施却跟不上,很多小户型更是打着经济适用的旗号,压根不重视公共设施的配置。造成小区品质上不去,还出现一些实际问题,如“买菜难”“停车难”“上学难”等等。
(6)规划设计的标准更新与日益发展的时代不同步。例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是1993年制定的,2001年进行了局部修订,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至今。
二、打造宜居、生态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是基础
居住小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土地管理、开发商、规划建设、卫生环保、工程施工、市政工程配套及工程监理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整个系统工程是从规划设计开始的,需要土地、建筑、环保、园林、景观、艺术等等各类规划设计师的协同工作,他们同心协力的设计活动,往往会孕育出一个相对健康的居住小区雏形。在这个雏形里,大自然得到了尊重,资源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宜居生态的居住小区也就在其中了。
(一)宜居、生态的居住小区的基本内容
宜居生态的居住小区,内容很丰富,包括经济、社会、文化、艺术、人文环境等等。例如,小区的环境清洁健康、安静安全、空气清新;建筑精美、人文景观丰富;小区的基本服务配套齐备,居民们能在小区里享受到服务;生活费用合理经济适用;对小区有归属感,邻里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等等。
(二)做好五方面的规划设计是打造宜居、生态居住小区的基础
打造宜居、生态居住小区要重点把握小区选址、整体布局、建筑、绿地、环境景观和市政设施的配套等环节的规划设计,注重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安全防卫的设置和服务系统的完善等方面的和谐协调。
1.居住小区的选址
潘石屹认为,“在现代城的价值量里,建筑安装成本只占35%,65%的成本是地价、拆迁和市政配套费,这65%的成本都是由现代城的地段和环境决定的,所以做房地产,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地段。”可见,打造宜居、生态居住小区,位置选择十分重要。地理位置、生态和环境、人文氛围、建筑空间是人们居住选址的四大要素,宜居、生态的居住小区所处地段应具备以下特点:
(1)处于城市扩张的关节点,拥有便捷的交通系统。小区与快速干道相连接,以满足小区至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区的交通可达性,一般应控制在20分钟车程范围内。
(2)毗邻代表城市发展方向的科技文化型产业,既环保又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3)绿色、自然、无污染的环境。
(4)较大而适度的社区规模。能提供低密度、低容积率的规划设计,从而创造舒适的社区环境和宽松的室外绿地。
(5)能够提供或可能提供方便的购物场所和周到的生活服务、一流的教育条件及良好的医疗设施。
(6)能够提供或可能提供超前的文化艺术场所和运功休闲设施。
2.居住小区的整体布局
居住小区的整体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机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有机体。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用地配置得当,功能组织合理,布局机构清晰,设施配套齐全,整体协调有序。
(2)与周边环境协调互补,避免不良环境影响。
(3)根据规模统筹考虑,灵活确定小区规划机构等级,合理规划小区机构层次。
(4)主体设计应考虑地区特征及个性。
(5)要考虑小区用地内非居住性城市设施的布局,要保证小区机构的完整和居住环境质量,避免不利影响。
(6)应有前瞻性,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小区内部用地可分为居住、游憩、交通、配套服务四类。其有居住功能的是各类住宅;其游憩功能主要有小区内的公共绿地、广场及各类室外休闲运动场所;其交通功能主要包括道路、停车场、公共汽车站等;其配套服务的功能主要是幼儿园、托儿所、小学、超市、社区服务中心、俱乐部、物业管理中心及各类市政配套设施等。
居住小区的建筑规划普遍采用小区—组团的模式构架,规划构架比较清晰,组团规模比较均衡。小区分为多个组团,用地以小区的道路均衡划分,几个组团围合一个公共绿地。
小区内的道路设置宜采用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时应注意:
(1)空间形式要灵活,可通过错落布置营造空间变化,通过步行道路的迂回丰富空间景观。
(2)道路线形尽可能顺畅无生硬弯折,以利于搬家、清运垃圾、消防、救护等生活和安全用车的转弯和出入,又避免过境车穿越小区。
(3)道路宽度要适中。
(4)综合考虑住宅朝向和道路方位。
(5)应尽量避免噪声对居民的干扰,保持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为有效控制车行和车速,步行系统上应设立车行阻碍设施。
(6)道路、绿化、住宅、共建有机结合,使其形成丰富的景观,把步行系统设计成人们休闲漫步的空间。
(7)合理利用地下资源,按照停车位数量从多和集中设置的原则,规划设计大型地下停车场和短直便捷的小区交通性道路。
公共服务设施是宜居生态居住小区的重要内容,从小区的选址开始,就应周密考虑居住小区服务设施如何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良好的关系,应合理设立必要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公共设施。同时,还应完善物业管理体系,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为创建宜居生态居住小区提供保障。
3.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是居住小区的核心主体,也是最重要的主体景观,因此空间组织要有疏有密,高低要错落有致,层次要分明,结构要清晰。
建筑设计是打造宜居生态小区的主要基础。设计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巧夺天工、以人为本”的四大生态观,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态目标。绿色生态的居住小区建筑设计除了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造型、朝向、间距、绿化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需要等因素之外,還应认真考虑以下规划设计的技术要点:
(1)地质环境好,远离污染源。
(2)尊重、保护、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使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
(3)保护水土,避免水土流失和各种自然灾害,科学设计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减少热岛效应。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离噪声的目的。
(4)应用高新技术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5)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的排放。
(6)利用雨水回渗措施,维护土壤生态平衡系统。
(7)科学选种植物,降低绿化的维护成本。
(8)采用人车分流系统,减少人车干扰。以发展的眼光建设地下大型停车场,摆脱停车难的困扰。
(9)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并结合绿化为车辆遮荫。
(10)摸清水资源情况,用科学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
(11)提高用水效率。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按用水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节约用水。
(12)加强雨水、污水的综合利用。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采用多种渗透措施,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4.居住小区的绿地设计
居住小区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小区道路绿地等,小区公共绿地一般分为小区游园和住宅组团绿地两类。小区游园主要供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按功能划分设置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等。居住小区的绿地设计应注意以下要点:
(1)应更加注重整体。绿地设计应与小区规划总平面设计同时进行,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游园为核心,以小区道路绿化为网络,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2)应充分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保护和使用古树古木,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和水面作为绿化用地。
(3)应全面实现功能。设计人工生态植物群落,实现生态功能;设计树木草坪,实现交往、休闲、游憩功能;设计植物景观,实现标志引导功能;构建绿色长廊,实现防护功能。
(4)应合理配置植物。绿地的建设以植物为主,植物选配得好,则四季常青、景色宜人,否则,不但不能达到宜居生态的效果,还可能对人的健康起反作用。居住小区的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要选配健康的植物,不能种植有毒、带刺、易引起皮肤过敏的植物。②要选配环保的植物。宜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的树种,不要种植大量飞毛、落叶和维护成本高的树木。③应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树木花草种植要多种多样,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绿化机构。④要因地制宜。选种适合所在地区土壤、气候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的植物,既尊重生物学又考虑绿化景观效果,展现生态、环境和地域的特点。⑤要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种植品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彩,实现组团与小区、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协调。⑥要注意种植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物、地下管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影响通风采光,破坏管道网络。
5.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环境景观与居住空间是相互依存的,并在居住环境的综合范畴中占据中心地位。居住景观按属性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居住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为了给居民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和舒适、宜人的环境。
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必须坚持社会性、经济性、生态性、地域性和历史性五项原则,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牢牢把握整体性这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组构各种人文要素,构建“人—建筑—环境”的自然和谐,创造出一种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好生态系统,为居民的生活提供舒适的环境。
(1)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使居住小区内外环境协调。例如:临水设置亲水景观;临公园则留设景观视线通廊;毗邻历史古迹就让珍贵的历史文脉融于设计中等等。
(2)小区内的道路环境景观设计应把控好动静两态的和谐统一。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绿化、小品来控制步行道路空间的尺度,以取得较强的领域感。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廊道、停车位做拓扑变形,拓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并通过绿化、铺底把空间划分成满足类似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等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
(3)科学规划设计休闲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灯具设施、标识指引设施等公共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创造和谐的环境景观。
(4)绿化种植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力求与建筑等硬质景观相互衬托。根据居住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公共绿地设置。每一种植物有其各自的造型、色彩和生理特点,配置植物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和所在地区的土壤、气候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易养护、好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與慢生,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自然和谐。
(5)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应服从整体环境,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精美的建筑小品配合公共设施、绿地、植物必然为居民创造出园林式的小区环境。建筑小品景观按功能分为五种:①室外工程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②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③雕塑。自然随意,却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④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⑤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另外,还必须协调市政有关部门,完善市政设施的配套。市政设施配套是指城市开发建设所必备的配套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等各项经济社会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具体指给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通信、管线综合、防灾等等。
总之,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门集社会、经济、文化、建筑、环保、艺术于一身的综合学科,要做好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设计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对上述各项要求了然于心。除此之外,还要求规划设计者有超常的想象力。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试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篇12
1 居住区定义及设计特征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 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 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 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狭义的居住环境指的是住宅区中主体建筑以外的开敞空间及一切自然的与人工物质实体, 自然的物质实体包括气候、地理、水文、土壤、地形、植物等, 人工的物质实体包括道路、室外平台、广场、小品等设施。
1.1 整体化。
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一种强调居住区环境整体效果的艺术, 最重要的是把握对整体的居住区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多种建筑的构件、材料、色彩及周围的绿化、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形成。失去对居住区环境整体性效果的控制与把握, 再美的形式都只是一些碎片节点。
1.2 多元化。
将居住区环境中的人文、历史、风情、地域、技术等多种元素与景观环境相融合构成了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多元化特征。这种丰富的多元形态, 包含了更多的内涵。多元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能让整个城市的形态更为丰富多彩。
1.3 人文化。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人文特征表现在居住区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域文化的特征相适应, 并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的各种需求, 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兴趣的环境空间。
1.4 艺术化。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所有内容, 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功能包含了“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居住区空间包含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两部分。有形空间包含形体、材质、色彩等, 它的艺术性特征一般表现为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立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性能给人带来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等感受和各种精神需求。
1.5 科技化。
居住区环境设计也具有工程技术性的特征。空间组织手段的实现, 需依赖技术手段, 依靠对材料、工艺及各种技术的科学运用来实现的。目前, 在居住区环境中高科技含量明显的增加, 如智能小区的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网络系统、通讯技术等, 层出不穷的新材料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在不断充实与更新。
2 居住区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 以建筑为主体的原则
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 首先要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齐全的使用功能, 并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 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都应与主体建筑相协调。
2.2 用植物优化居住区环境的原则
居住区绿地有两个功能:一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 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二是创造自然环境, 利用各种环境设施建造优美的室外环境。居住区绿地布局应在总体规划时统一考虑, 公共绿地应考虑不同年龄居民的各种层次的需要, 植物配置具有环境识别性, 精品绿化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3 用景观小品点缀居住区环境的原则
居住区环境中的景观小区色彩丰富、形态多姿, 既满足生活需要, 有满足审美需要。在布置上除符合使用要求外, 还应遵循构图的美学法则, 以形成空间环境的趣味性。
2.4 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居住区环境设计水平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 高科技的含量越来越高。应利用智能化的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安全监测与报警系统、现代通风装置及新材料的运用等手段, 提升居住区环境的整体设计水平。
2.5 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
生态保护的实施, 一方面体现在遏止有害物质的使用,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和植物来美化和调节生态环境。
3 居住区规划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要突破居住区规划的小区单一模式
在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中, 住宅小区规划的通病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的排列, 使得期间的绿化也流于单调, 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等较高标准的因素, 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政府部门介入住宅建设的技术领域, 以行政主导的方式推行某一居住区模式, 不利于城市规划中百花齐放、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但主要还是规划设计者主观上没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 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的设计原则, 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脱节, 建筑形式单一, 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说考虑的比较少, 对外部空间处理流于粗线条。
3.2 要促进居住小区规划的多元化
在城市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 居住社区类型多样化, 需求与发展目标多样化, 住宅建设成为一种商品与服务进入市场, 显然以不变应万变的居住区模式是需要迫切改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衡居住小区规划政策的同时, 充分考虑居住小区规划多元化的可能, 促进居住区的个性化发展。
3.2.1 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小城市, 邻里单元可能是恰当的形式;
3.2.2 在经商气氛浓郁的南方城市, 街坊式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3.2.3在历史文化名城, 传统形成的空间格局和机理应得到尊重和延续, 以保护为基础的、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的小型化改造方案显然是适宜的;
3.2.4 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 集生活、工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居住区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推荐阅读: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06-22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08-29
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10-20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07-24
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07-2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08-21
某旅游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10-19
居住生活小区10-16
居住小区现状调查09-06
居住小区中水回用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