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精选6篇)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 篇1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元主题, 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从基本的“遮风避雨”上升到对舒适性、健康性的追求,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飞速进展的今天, 生态小区的建设已成为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重要工程, 不仅可为居民提供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 亦是环境保护、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居住小区绿化工程以其环保性、人本化的特点得到了普遍欢迎, 为城市建设添上了明亮的一笔, 故研究其植物造景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1.1不重视生态问题。在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 许多企业怀有急功近利心态, 忽视长远利益,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绿化面积, 吸引购房者注意, 甚至是为了搏人眼球, 未能考虑小区实际环境特点, 就移植一些大型乔木如香樟, 人工痕迹表露无疑, 既未收到装饰美观的效果, 还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得不偿失。
在发达国家, 绿化发展成熟的城市设计都会遵循“最少干预原则”, 根据该地区原本的植被、水分循环、气候、土壤等环境特点合理选择适宜的树种、草种, 将人类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保证自然生态圈合理循环。
1.2绿地景观单调。目前的小区绿化建设千篇一律, 多以杨树、银杏、五角枫等几种乔木搭配常见落叶树为主, 配以常绿的矮灌木和整齐草坪, 同时, 树种搭配比例也时常存在不协调情况, 考虑到小区清洁问题, 落叶树种选取较少, 导致绿化景观层次不够丰富的现象, 给人单调、呆板的不适感。
1.3绿地布局不合理。小区内时常存在树种配置与建筑布局相互遮掩的问题, 比如乔木离居住建筑距离太近, 影响了底层住户的通风、采光;乔灌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不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影响管线的正常运作, 缺乏“以人为本”的小区设计理念。同时, 只停留在地面栽植, 以平面布局为主, 地面种植草坪, 配以独木, 点缀花灌木, 给人以绿地生树的感觉, 立体美感不足, 未能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空间。
1.4养护水平较低。许多企业未能兼顾长远利益, 惯于一次成型的错误理念, 导致小区绿地缺乏专业人员维护, 树木病虫害不能得到防治与及时治理, 乔木枯死情况时有发生, 而枯死枝桠也不能及时得到清理, 对树木健康生长造成了威胁, 同时, 草坪不能被定期修剪, 造成草场退化, 杂草肆虐, 不仅丧失美观装饰功能, 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2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
设置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基本要求是营造和谐的环境,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增强居住舒适性。在此基础上, 根据具体小区的实际情况, 可以增添具有特色的其他项目, 但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2.1适应性原则。如前文所述, 选取造景植物时应综合考虑小区的实际情况, 适地适树, 如北方小区内就应考虑植物的抗寒和抗旱能力。移植树木后, 应创造适合其存活生长的环境, 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 应考量区域内原有生态系统的组够及功能, 避免人类活动过多干预, 如国外提出的“野草回归城市”理念, 若能根据当地特点适当保留部分野草, 不仅可使草坪生机勃勃, 还可增加景观多样化美感。
2.2生态功能性原则。植物自身具有诸多环境功能如调节小气候、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毒气体、杀菌、降噪等等。在当今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居住区植物配置中, 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结合实际环境科学选择, 合理应用, 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改善景观条件、保持生态平衡。
2.3经济性原则。绿地面积是考量绿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在有限的面积上实现优化的功能也是对企业提出的考验, 同时, 选取的植物也应根据居民需求保证一定的经济型, 并不需要独树一帜, 花大价钱大精力移植特殊树种, 应结合当地乡土植物进行选择, 合理搭配, 经济适用又不失美感。
2.4协调性原则。如前文提出的问题, 很多小区植物造景缺乏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 出现相互竞争、相互遮挡的情况, 这对于小区绿化是十分不利的。在移植过程中应注意平面上的疏密, 竖向上的林冠线, 注重景观层次, 观赏效果;应根据建筑特点选择植物搭配, 在色彩、形状、布局上尽量消除突兀感, 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处。
2.5景观文化性原则。“春兰早芳, 秋菊晚秀, 浊醒夕引, 素琴晨张”, 景观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园林建设的特有主题, 自古以来, 文人墨客的笔墨中就不乏对园林艺术的描写。小区绿化更高层次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不仅仅是表层, 而是精神的合一。若能将文化内涵赋予植物造景, 既是对居民涵养的熏陶, 也是对我国文化的传承。比如松柏常与陵墓联系, 不适宜在居住区大量使用。
3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造景的建议
3.1 绿化植物的选择
3.1.1形成季相变化。为了增强协调性, 应根据不同树种的落叶习性进行搭配, 以其不同生态位的差异进行互补, 充分展现植物的枝、干、叶、果、花等观赏特性, 保持不同季节景观的美感。如银杏、杜鹃花配置群落模式, 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 色彩缤纷;夏天银杏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 色泽清凉;秋天银杏叶片转黄, 金玉满堂, 在不同的季节里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3.1.2加强本地树种的运用。最能突显当地的地方特色的非地方植物莫属, 绿化中如果能够将主要乔木种植选择地方乡土树种进行种植匹配, 再与灌木、草坪搭配, 必定能营造出独具魅力的地方绿色风光。选用本地树种不仅造价较低, 经济适用性高, 还可减轻后期维护负担, 本地树种自身习性与小区环境的契合, 使得其成活率较高, 生长速度也较快, 可有效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3.1.3尊重居民喜好。小区植物造景的直接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舒适和便利, 因此, 要根据小区居民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配置, 应对居民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查, 结合区域环境合理选择, 只有居民认同的植物选择才易使居民产生归属感, 实现小区绿化造景的意义。
3.2加强植物造景施工和养护工作。无论设计如何精美, 配置如何协调, 都要经过施工人员的工作才能呈现在居民面前, 所以一定要保证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 避免因投机取巧心理存在导致的随意更改设计图行为, 应对施工队伍进行严格审查后再动工, 并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此外, 林植物前期的选择树种和设计固然重要, 后期的养护亦是关键所在。常言道“三分种七分管”, 要搞好小区绿化, 就要了解种植类型和各种品种的特征与特性, 抓好肥、水、病、虫、剪各个方面的养护治理工作。
城市居住区的植物造景, 应充分挖掘植物的自身特性, 顺其自然, 实现层丰富的自然植物群落发育, 重视生态理念,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刘贵鹏.小区绿化景观特点施工技术[J].2014 (10) .
[2]邓锐.北京居住区植物配置情况调查研究[J].绿色科技, 2012 (3) .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 篇2
(张纯1 阮煜1 薛君艳1)(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712100)
摘要:主要对居住小区绿地树种选择、植物配置、栽植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居住小区绿地植物应用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居住小区 植物应用 树种选择 植物配置 养护管理 Analysis Defects in the Residential Greening and Suggestions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hoice of trees,allocation of plants ,and management of plants in residential area,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tree-planting in residential area and give some advice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s.Keywords:residential area;plant application;choice of trees;design with plants;conserve and manage.居住小区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植物以其良好的造景功能和生态功能成为园林绿化中的首要因子。其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园林建设质量的评定,本文就居住区绿地植物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后期的绿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1.居住小区植物应用存在问题
1.1绿化用地或绿化率“缩水”:该现象是现代房地产业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建设部1993年颁布《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要求新建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
1.2大面积的草坪铺设:不少的居住小区为了追求短期效果,不注重绿化所处地域、功能要求,大面的铺设草坪,以求达到“大而绿”的观赏效果。其虽然视野开阔、结构简单,但存在以下问题:
【7】①研究表明,由乔灌草结合组成的绿地,其综合生态效益为纯草坪的5倍,遮荫效果几乎为零。②空间无变化,景观单调,丧失园林复层种植结构所展示的高低错落、丰富多彩的三维空间。③占用了居住区绿地的铺装面积,使人无法进入绿化环境空间中去,无法给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空间和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④养护管理费用高,单一草坪的管理费用是一般乔灌藤草组绿地的3—5倍。
1.3盲目的大树移植:为达到景观速成的目的,大树移植已成为时下流行的做法。其虽然在景观速成营造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大树根系在移植前未进行“缩坨断根”处理,移植时主根根系及主干枝大部分被切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树形被破坏,加之对新生长环境的不适应,长势衰退,成活率较低。另一方面,是以牺牲大树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局部的、暂时的绿色繁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曾以“高价的城市绿化”为题报道贵州省耗巨资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古树名木大树的移植造成大量树体死亡。因此,盲目的大量应用大树移植,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来看,此举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4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近年来“南树北移”“北树南移”成为一种趋势,而乡土树种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植物种不活,就用仿生植物代替,景观效果大大打折。诚然此举为丰富本地景观起到了一些改善作用,但从某些方面看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如少量采用棕榈、芭蕉类植物营造热带风情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大量应用①成本较高②遮荫防晒效果较差,且防尘、防污、隔音等功能大不如乡土阔叶常绿树种。③有些异地种植后需较长时间的驯化适应过程,生长势减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旦遇到异常气候,容易死亡。④还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病虫害的传播。
1.5重建筑轻植物:即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失衡。园林植物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季相、色相变化,不同的布置组合形式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装点人们的生活空间。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达到最佳景观效果需一段时间,因此为适应房地产商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在原本硬质景观突出绿化空间不足的基础上生搬硬套亭台楼阁、雕塑小品、假山叠石。一方面形成无主次节奏或与环境格调不一致的效果,另一方面占用了原本就不足的绿化空间,且其施工建设又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景观更难发挥作用。
1.6植物造景形式单一,无特色:大部分的小区绿化,好像其中心绿地都在克隆,形成少量乔木+少量灌木+大面积草坪的绿化形式,结构单一,空间层次效果差。宅旁绿地统一的修剪整齐的绿篱,中间加几株修建整齐的黄杨球,观花植物几乎都是月季,少其他花卉类植物。由于楼前绿化方式一样,难以辨别不同楼号。有些从草皮灌木到乔木全部修剪的整整齐齐,时间一长,使人容易厌倦,也容易导致植物的老化。再有一种情况,则是大杂烩,每一个角落里都塞满了不同层面的植物,根本找不着何是基调树,何是主调树,给人一种相对混乱的感觉。原因在于没有根据小区所处位置和居住人群的年龄、职业等提炼小区的文化内涵,因此造成小区绿化无特色、无文化内涵、绿化无新意。
1.7 没有做到适地选树:即没有使栽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绿化地区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应了解绿化区内不同立地条件如土壤肥力、酸碱度等,保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分条件,如不适宜的酸碱度则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另一种就是不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将喜阳植物栽植到阴面,将不耐水湿的松柏类植物栽植在水边,或不考虑几年后乔木大树荫对下方灌木、花卉生长的影响,或将植物种植过密,导致互相竞争,影响正常生长,难以保证预期的景观效果。如刺槐、丁香两种植物的花香会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配置时应将两种植物各自丛植、片植。
1.8 栽植养护管理不到位:由于“重设计、轻养护”,养护管理投入资金少,人员水平低等影响,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病虫害较多,杂草丛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如种植时工人种植技术不熟练,责任心差,有些将水泥碎石添于土层之下,当树木根系生长时,接触到水泥等碱性物质,便呈现叶片黄化等病症;缺乏修剪、除草、治虫、浇水、防冻等一系列的养护工作,影响了绿化效果。有些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人为破坏还比较严重。2.居住小区植物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植物应用在树种选择、配置上做法是否恰当,关键是看这是否符合综合性、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经济性的原则。
2.1 功能上的综合性:即保证植物生态功能和造景功能的充分发挥,要做到两者兼顾、平衡,不能因此失彼。
2.2 生态上的科学性:在植物群落的组成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丰富植物种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并做到软质景观为基础,硬质景观为辅。
2.3 风格上的文化性:植物景观一样具有文化内涵,应根据小区的文化内涵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发挥不同种类在文化气氛营造上的作用。如梅兰竹菊、玉堂富贵就是有代表性的树种。并在景观营造上,使各地段有所差异区别,营造不同特征、不同文化的小区绿化。
2.4 配植上的艺术性:利用不同植物的姿、色、香、韵,运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景观的营造;如“强调和对比”原则在植物色彩搭配上的运用,“韵律和节奏”原则在植物平面和立面景观营造上的应用;“多样统一”原则在植物同属不同种上的应用。
2.5 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植物种类选择和景观营造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一方面不能以景观需要为由作“高价绿化”,在保证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及后期管理成本。3.居住小区绿化植物应用的改进措施
3.1 植物群落多样化:居住区绿化应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小区为出发点,通过增加植物层次,植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上的绿量,形成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保证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上的合理性、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生态型小区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直接体现。根据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将乔、灌、藤、草、花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且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根据“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增加植物种类数量,增加植物群落对有限空间的利用。可选用具有防风、降噪、抗污染、吸收有毒物质作用的树种和香花树种,使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生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形成春花(白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秋实或彩叶(银杏、马褂木、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增加绿量,保证小区的绿化率。
3.2 重视乡土树种的应用:乡土树种是经大自然淘选的本土最适宜的树种,其耐贫瘠、抗风、耐旱、抗病虫等特性可使绿化养护管理更为简便,尤其重要的是当中的许多品种能在城市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如银杏、雪松、龙柏、无花果、合欢、月季等树木和花草。因此,只要种植得当,即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符合树种的生理需求,就能最大程度发挥特性,达到栽种目的。因此普遍的绿化种植还是应以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此外,特色乡土植物发掘和使用对建造特色园林,创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3 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多采用青年期树种,因其种植后,恢复生长所需时间短,生长势强,满足一定的造景要求,经3-5年,即可进入壮年期,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这样不但降低了成本,且避免了大树移植造成的成活率低和快速进入衰老期的问题。如确需对少量古树名树进行大树移植,应提前进行“缩坨断根”处理。
另外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确定种植位置,满足树木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做到适地适树,还应考虑群落生长一段时期后相互对光线、水分、养分等的竞争问题,保证群落中个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如大乔木下可种植珍珠梅、构骨、忍冬等耐荫灌木;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不同的深度,考虑树木间的株行距,减弱根系的竞争现象,保持和谐共存,共同发展。3.4 创建有特色的居住小区:小区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或特定的周边环境,小区绿化要体现于之相适应的小区文化,不同树种的选择,不同的植物造型,形状各异的小品都能创造出不同的小区文化,“杨柳抚岸”能突出临河小区的特色;“碧草茵茵”体现出现代小区的气息,竹丛中一块天然巨石,漫步其中,回归自然之意则油然而生;密植中的漫步道,给人以幽深宁静之意。小区绿化应根据小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因地绿化,合理配置植物,恰当选用小品,避免“雷同”和“仿效”。克服“欧洲风”和“南方热”,让居住区绿化设计富有个性,别具特色,创建有自身特色的居住小区。
3.5 植物配置采用多种形式
3.5.1 点、线、面相结合: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树木花草种植形式要多种多样,除道路两侧种以成行成列的树冠宽阔,遮荫效果好的树木外,可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转变成曲线,打破成列住宅群的单调和呆板感。以植物布置的多种形式,丰富空间的变化,并结合道路的走向、建筑、门洞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3.5.2 各具特色:植物材料的种类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统一中有变化,各组团、各绿地在同一基调的基础上,又各有特色树种,如玉兰院、桂花路、丁香路、樱花路等。植物配置要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石楠、三叶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坛植和棚架等。
3.5.3 注重季相和色彩变化: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选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滤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景物色彩构图,对比色向配置的景物能给人以强烈醒目的美感,邻补色给人以清雅和谐的感觉,协调色一般以蓝、黄橙或橙、绿紫二色配合均可获得良好的协调效果。
要体现春、夏、秋、冬景的植物景象,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如可将雪松、油松、云杉、白皮松、银杏等散植于草坪中,四周配以丁香、连翘等花灌木,路边配置萱草、紫花地丁,地被菊及草木花卉等地被植物,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3.5.4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宅旁绿地,植物的配置不能影响底层住户的采光、通风;植物的配置要发挥绿化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活动区要有植物进行分割,以避免干扰;绿地以敞开式为主,居民可以自由地出入,种植不得妨碍交通;儿童活动区树种选择上忌用有毒、带刺、带尖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活动场地不宜栽植大量飞毛、落果的树木,如杨柳、银杏(雌株)、悬铃木等;要考虑高层居民俯视的绿化效果。3.6 加强施工与管理
施工前应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建立现场测量控制图,组织图纸会审。施工时,要确保草木随起,随运、随散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根部暴露时间,以利成活。起苗前适量修剪树枝。运到工地后存放于阴凉潮湿处以防日晒风吹,或暂时进行假植。将落根树种包裹材料打开,放在沟内,根部盖上土,并保持湿润。带有土球及草袋包装的植物,用土、稻草或其他适当材料加以保护。栽植前检查坑的大小、深度是否与根系、土球的规格标准一致,不符合的应进行修整。栽植时保持树木上下垂直,树干弯曲时应使树顶与根部保持在一垂直线上。行道树的弯部应在向路的一侧。最后进行种植和回填土。栽植时注意树木形状,把丰满美观的一面栽在迎面。定植后进行灌水,每次灌水后及时用细面土封住树盘以免水分蒸发或土表开裂透风。头一次灌水后注意扶正树身以免歪倒,大苗应设支柱。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植物长势的好坏关键在于管理,因此植物种植成活后,应对草坪进行定期的除草提纯,对树木要及时剪去徒长枝、枯枝、内膛过密枝,及时摘心,以保持树木具有丰满完美的树冠。定期观察苗木长势,做好苗木除虫和施肥工作,保证苗木叶色翠绿。关注天气预报,在寒害和大风来临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寒害来临前用稻草或草绳将不耐旱树木主干包扎起来;在树干基部以上1.5m处涂白,降低昼夜温差,杀死害虫。地被植物加盖薄膜。大风来临前加固树木支柱,删减密枝、注意绿地排涝等。
为了避免人为破坏,可以采取宣传、报道等方式来提高小区居民爱护绿地、爱护家园的意识,为绿化长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4.结束语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绿地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因此植物的应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改善生态环境,遵循植物造景的原则,确立居住区环境以植物为主的观点,从功能、生态、文化、配置、经济上的要求入手,因地制宜地设计不同的景观效果的人工植物群落。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不断总结创新,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
参考文献:
[1] 沈钦明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探讨•林业勘察设计 2005(1):75-78 [2] 徐 彤 城市小区园林绿化建设之我见•科技咨询导报 2007(3):129 [3] 王 利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种植浅析•现代农业科技 2006(2):91-92 [4] 马荷素 北方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河北林果研究 2002,17(4):352-354 [5] 杨承清 居住区绿化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6):1044-1059 [6] 杨祖山等 居住小区绿化刍议•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20(1):186-188 [7] 陈自新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6)[J]•中国园林 1998(6):55-56 [8] 辛转雷等 居住小区绿化初探•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49-151 [9] 苏血痕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广东园林 2006,28(5):1-4 [10] 刘桓名 走出误区——浅谈居住区绿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22(3):31-33
咸宁市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配置研究 篇3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配置;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TU98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1-0034-04
Plant Disposition in Xianning Urban Residential Quarter
Wang Zuli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ianning437100)
Abstract: Xianning urban greening situ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methods of sampling survey in five residential quarters including “Fuxingcheng”, “Hangtianhuanyuan”, “Yueliangwanhuayuan”, “Guiquanxiaoqu”and “Dushihuating”, and we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monotonous greening form, simple structure, low-level sense of hierarchy, deficient plant diversity and out-of-place plant layout. Then,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lant selection and disposition according to its existing greening situation.
Key words:Residential quarter;plant disposition; Xianing city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意识的强化,人们对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小区的绿化水平也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咸宁是一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典型江南山水园林城市,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居住小区绿化是咸宁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咸宁市5个住宅小区绿化现状的分析,并就植物配置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建设咸宁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指导。
1区域概况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全国有名的“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咸宁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2′~114°58′,北纬29°02′~30°19′,地处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丘陵、平原兼而有之;土壤类型以红壤所占比重最大;气候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 ℃,极端最高气温41.4 ℃,极端最低气温为-15.4 ℃, 年平均降水量1 577.4 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754.5 h,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 d。冬季偏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伏旱、倒春寒和洪涝等。
2研究方法
抽取福星城、航天花园、月亮湾花园、桂泉小区、都市华庭等5个居住小区,每小区设3块样地,样地面积10 m×10 m。记录各小区内样地的相关信息,运用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态学基本原理进行统计分析。
3植物配置现状及分析
3.1种类组成
经抽样调查后统计分析显示,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的见表1。
3.2配置特点
3.2.1“乡土”特色
咸宁植物资源丰富,特色与珍贵品种繁多,是中国桂花之乡,桂花资源十分丰富。在调查的居住小区中都大量栽植了不同规格的桂花,以桂花、樟为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并结合一些优良的乡土树种,如栾树、杜英、枫香、玉兰、石楠、银杏及竹类植物等,营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的居住小区绿化景观,打造了“香城”特色。
3.2.2注重植物的适应性
居住小区内楼房建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难以保证光照;居住小区的土壤掺杂了不少建筑垃圾,难以保证土质;居住小区都有比较好的排水设施,难以含蓄水分;这些,造成住宅小区内的植物种植环境是比较恶劣的,所以,要特别注重植物的适应性。调查中发现抽样的5个住宅小区植物配置上都能选用一些耐贫瘠、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管理比较粗放的植物作为主要的绿化树种。如:樟、国槐、悬铃木、栾树、银杏、女贞等。
3.2.3丰富不同季相植物色彩
在调查的居住小区内,已从过去简单的漂绿上升到植物造景的层次,注重了绿化品质,呈现出常绿的中亚热带风光,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像,体现出一定品位和时尚的多姿态绿化小区。如春景有杜鹃、紫荆、金叶女贞、月季、石楠、等,夏景有广玉兰、紫薇、合欢、栀子花、金丝桃等,秋景有桂花、枸骨、红枫、银杏、无患子等,冬景有梅花、罗汉松、雪松、海桐、腊梅等。同时,特别注重用灌木组成色块,常见的有组成绿色块的四季桂、瓜子黄杨、大叶黄杨等,红色块的红花檵木、红叶石楠,黄色块的金叶女贞、金边黄杨。
3.3存在的问题
3.3.1植物种类丰实度不足
物种多样性是构建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但是,据调查,咸宁居住小区内在乔木方面樟、桂花二个树种使用频率达50%以上,在观花植物中桂花占有很大比重,在灌木方面大量使用也只有石楠、红花檵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杜鹃、四季桂、蚊母等树种,树种选择显得单调。特别是地被植物、草本花卉应用不足,咸宁市大多住宅小区都不太重视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小区绿化仅以常绿树种、观形灌木、绿篱、草坪相配置,只有绿叶而没有鲜花,缺少层次及色彩的变化。
3.3.2植物造景形式单调
在调查的小区中,植物配置过于平面化,在立面上动态透视效果不佳,公共绿地结构简单,几乎无空间层次,都是由少量乔木+绿篱灌木+大面积草坪组成。宅旁绿地是清一色的修剪整齐的绿篱,中间种植少量修剪整齐的火棘球、石楠球、黄杨球,并且楼前绿化方式高度雷同,难以辨认不同楼栋。有些从乔木、灌木、草皮,全部修剪得整整齐齐,有些为了追求现时的效果,采用同一树种大量密植的手法,严重影响通风采光,使人容易厌倦,也容易造成植物加速衰老退化,直致过早死亡。
3.3.3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咸宁小区绿化中没有注重乔、灌、花、草、藤的结合,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较低。调查的居住小区绿地多数为乔木—灌木、乔木—地被、灌木—地被等两层结构,少数为乔木—灌木—地被三层结构,层次单调,没有营造出自然和谐、舒适怡人的生活空间,不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不注重立体绿化,围墙、墙面、阳台的绿化、彩化不足,在调查的5个样点中攀爬植物使用频度相当低。
3.3.4植物栽植位置不当
调查发现,桂泉小区一些乔木(如:樟、桂花、广玉兰)栽种离居住建筑距离太近,加上树木经过多年的生长已经枝叶茂密,严重影响了周围住户的通风和采光。另外,将耐阴植物栽植在南面,将喜阳植物栽植在北面,将松柏类植物栽植在水边,不考虑乔木对其下方灌木、花卉生长的影响,这些都难以保证预期的景观效果。在调查的多个样点还存在植物栽植大杂烩现象,每小区域内塞满了不同层面的植物,分不清何是基调树、何是主调树,给人一种相对杂乱的感觉。
4建议
4.1合理选择绿化植物
4.1.1充分考虑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性,做到物尽所用
居住小区绿地植物种类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生态功能、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发挥。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更深层次的作用。一是无害性。应选本身不产生污染、无毒、无刺尖、无异味、不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二是有益性。应选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能消除毒害物质和杀灭细菌病毒的树种。三是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适当。居区小区楼房密集,相互遮挡,采光本来就不足,常绿树更加影响冬季采光,加之落叶植物能给人们以季节变换的节奏,所以,需要改变目前常绿树过多、落叶树过少的状态,咸宁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应在7∶3较适宜。四是以阔叶树木为主。在我们民族心理上,针叶树的松柏类有庄严肃穆之感,居住小区内应尽量少使用针叶树,以阔叶树为主体。五是适当选择蜜源植物和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昆虫,呈现出“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4.1.2充分考虑环境特点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
要最大程度地达到植物栽种目的,就必需使环境条件符合植物的生理需求。咸宁居区小区各类型绿地选择的主要树种如下:公共绿地以雪松、樟、广玉兰、杜英、桂花、白玉兰、栾木等乔木为主体,将乔、灌、草与水、路、地形进行艺术组合,构成主题化组团景观,营造优美靓丽的各具特色的人工生态型植物群落。道路绿地应以樟、广玉兰、栾树等常绿乔木为主,下植杜鹃、蚊母、四季桂、金叶女贞等耐荫常绿花灌木,构成浓郁的带状景观。人行道以栾树、樱花、白玉兰、合欢等落叶乔木为前景树种,常绿乔木为背景树种,达到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观叶,冬季有阳光的效果。在宅旁绿地中,楼群的背阴面应尽量选择耐荫树种;近窗应选择紫薇、海棠、月季、杜鹃、木槿、山茶等花灌木作为主要景观树种,避免影响采光。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方应选择浅根性树种或只栽植草坪;在建筑垃圾多、土质较差的地方应选择生长耐瘠薄、耐粗放、易成活的树种。
4.1.3充分体现咸宁地域文化特征,突出“桂乡”特色
咸宁市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共有乡土树种83科201属384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7属9种,占总数2.3%,被子植物77科194属375种,占总数97.7%。其中,咸宁市乡土树种中,种数排在前5位的是蔷薇科Rosaceae 14属43种、樟科Lauraceae 6属23种、壳斗科Fagaceae 6属23种、蝶形花科Papilionace 13属20种、木犀科Oleaceae 9属19种,这5个科共有48属128种,其属数占总属数24%,种数占总种数33%[1]。 乡土树种是经大自然淘选的本土最适宜的树种,其适应性、耐贫瘠性、抗病虫性等特性更有利于绿化养护管理,对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乡土植物还代表了咸宁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是反映咸宁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对建造特色园林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居区小区绿化种植应以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特别应注意,桂花是咸宁的市花与市树,应该利用桂花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合理地配置,使咸宁居住小区赋予浓郁的“香城泉都”地方文化气息。
4.2合理配置绿化植物
4.2.1以建设生态型小区为出发点,形成近自然的人工植物群落
在咸宁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模拟咸宁本地的地带性群落结构,以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群落为最高目标,遵从“生态位”原则和生物多样性原则,从平面和立体二方面着手进行布局,营建以木本植物为主题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位”的植物各得其所,有效利用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植物环境,提高群落的自然维持和演替的能力,形成稳定性强的人工顶级植物群落,维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
4.2.2在總体布局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多种方式
居住小区的点是指其公共绿地,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阴、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2],裁种植物时应综合采取孤植、丛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多种配置方式。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绿化,主道绿化选用枝叶茂盛、遮阴效果好的乔木,以行列式栽植为主,各条主道的树种选择应有所区别;小道可以在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草坪,特别是转弯处不能种植高大的绿篱,以免遮挡人们的视线。面是指宅旁绿化,植物配置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选择落叶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和冬季享受温暖阳光有明显的效果,在建筑物荫影面宜种植耐荫植物,在靠近窗户的地方不宜种高大乔木,只能配植灌木和草坪,以免影响采光。
4.2.3在景观效果上,注重季相和色彩变化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季相和色彩变化。首先应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按层次搭配,花色花期不同的植物之间分层配置,这样能使园林景观丰富多彩;其次合理地运用色块也是现代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一定数量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之成为视线的焦点,充分体现出群体美感;另外,居住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3]。
参考文献
[1]张德炎,蒋家和.咸宁市乡土树种资源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82-88.
[2]徐志鸿.浅谈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6,8:46-47.
[3]黎伯钢.浅谈居住小区绿地园林植物的配置[J].绿色大世界,2007,06:70-71.
(责任编辑:唐 岚)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 篇4
1 城市绿化的原理
城市的生态性绿化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对城市中的环境进行生态化模仿和艺术加工来认为的建造地带性的生物群落, 在认为模仿的时候要遵循生物种类的构成结构和生物的演替规律, 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也就是我们的植物造景,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拟自然的对植物的特征和习性来进行栽培设计, 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使用本土的植物, 尽量不使用外来物种, 否则不能保证生态的稳定。在生态化绿地上模拟本土生态群落的自然性演变, 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环境的原生态系统。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我国逐渐进行了生态绿化的研究。在植物的种类上主要就以当地的树种花卉来进行栽培, 通常也是以幼苗和较小规格的树苗来进行移植, 以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优势。
2 城市居民小区存在对植物造景的误解
城市小区中是人们生活和休闲的地方, 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小区绿化的要求也慢慢提高, 因此植物造景来对小区的环境进行绿化和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对小区进行植物造景的时候不仅要满足美观大方, 还要求有生态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求。于是这对于植物造景的施工和规划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进行小区的植物造景的时候, 因各方面的影响, 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 才导致了所用的植物造景的效果达不到人们想要的效果。以下就具体情况来进行叙述:
(1) 在进行植物造景的设计和要求的时候, 盲目的进行跟风模仿, 希望通过植物造景后效果能非常明显。在一些小区的业主以及一些小区的管理部门不懂的植物造景的原则和目的, 就对施工单位提出很快达到非常特殊优美的植物造景的要求, 并且希望立竿见影, 一次成型。施工单位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大型树木和稀奇植物, 甚至还会经常遇到反季节的种植, 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导致之后的存活率很低, 即使存活下来的植物也生长缓慢更需要后期的大量维护和大量的经济投入。虽然达到了短期成型的植物造景的效果, 但是从整体来看经济投入过大, 苗木也会死亡, 生态也会造成一个较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的让这些外来物种的成活率提高, 还需要做好平时的养护如对树干上的病虫处理后要涂上保护剂来保护树木的伤口, 此外, 如冻伤, 灼伤还有修剪树木的伤都需要保护剂的保护, 常见的保护剂有油漆, 凡士林等。此外, 在日常护理中要做好防虫害防日灼等处理, 通常在冬季将树木的枝干涂成白色来达到保护树木减少病虫害和延迟春天的萌芽期的目的。这些都都要投入人力物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植物造景的成本。
(2) 要求新奇的特色, 盲目引进新奇物种。在一些城市所进行的植物造景的建设中, 还在对国外和某些名胜景区的稀奇的植物和设计存在追捧和盲目的引用。尤其对于许多外来引入的植物没有进行试验研究就盲目进行栽种。移植来的新植物会因为本地的气候或者环境土壤的不能适应而发生病虫害, 大量的冻死或者难以正常生长而不得不改换其他植物。对于我们本土的植物来说, 不能发挥其本土的优势, 新引入的外来物种抢占了市场, 对植物造景的效果也会大大折扣。
(3) 过于追求常绿的要求, 导致造景的植物种类单一。在一些小区中, 业主和管理人员认为四季常绿就是绿化, 从而忽视了小区绿化的其他功能。导致小区中大量栽培如小叶榕这一类品种单一生长速度快的树种。但是小叶榕生长过于快, 在刚进行绿化时能够达到业主的需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树木的树冠迅速增大, 枝叶会慢慢低垂, 会导致居民的通行和低楼层的采光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也对那些中下层的低矮的灌木草坪灯植被产生威胁而不能正常生长。最后导致绿化植物单一, 甚至变成绿色的荒漠。
3 植物造景在绿化小区时的应用原则
(1) 土壤环境与树木植被相适宜的原则, 多用本土植物。植物的生长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 根据自然的规律, 本土的植物就是最适宜本地的土壤环境的植物。但是对于外来的树种, 他们很难适应已经发生大量改变的气候环境, 即使能够存活也需要细心照料。而本土树木就不一样, 他们已经对本土环境具有很好的依赖, 对其进行移植和栽培的时候不需要太久的缓苗期, 对于后期的生长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基本不需要太多的后期的照料投入。
(2) 少栽大树, 多种树苗的原则。在植物造景的时候大树的价格高, 成活率低, 所以在进行植物造景的时候要多种小树, 不仅可以减少成本, 提高树木的成活率还可以降低前期植物造景的难度, 同时也降低了后期养护的成本, 这样更有利于生态的平衡。
(3) 植被的合理均衡调配, 尽量模拟自然的植被群落组合, 丰富植被的物种。在居民的小区环境中, 对小区植被的合理配置是植物造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对植物造景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先对植物的数量和品种进项合理的搭配和确定, 做好大乔木, 小乔木, 灌木丛和草坪花卉的合理配置, 达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进行调配。通过植物造景来达到可持续的健康的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4) 充分利用小区的自然条件来进行植物的配置造景。小区种可能本身具有一些比较好的自然条件, 如土丘, 水池, 喷泉等。在进行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优势, 根据地势和水体的走向来在岸边和路旁种植一些观赏性的植物, 水边可配置芙蓉红枫等喜潮湿的植物。水体中可种植睡莲和荷花这些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的植物。还可以根据小区的本身地势, 再向阳面来栽培喜阳的植物, 在阳光难以照射到的地方种植喜阴的植物。
4 结语
城市中的居民小区中的植物造景是近年来一直不断发展的一个设计工程, 这个工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工程, 在种植植被的过程中要有长远的计划, 不断的去丰富和改善, 才能使我们的小区越来越靠近以人为本的生态环境。由于土地的逐渐开发, 城市居民小区内的植物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持城市的生态的稳定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在进行植物造景的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运用好生态绿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来顺应自然的规律对城市小区中的绿化进行植物造景。这对提高巨门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居民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进行适时适树的种植是植物造景应该遵守的基本的规则, 为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生态的平衡性, 采用多种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搭配是植物造景中提升造景效果的有效手段。生态环境的和谐和景观的美化是我们进行植物造景所能达到, 而且是应该都达到的一个植物造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司巍之.做好城市生态绿化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 2012.10∶182.
[2]谢庆军.园林植物造景在小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 2010.7 (7) :27-28.
浅谈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设计 篇5
1 居住区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植物造景是居住区环境建设成败的重要一环, 植物造景的好坏已成为房价高低的重要筹码。居住区植物造景的价值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
1.1 植物是改善和保护居住环境的主体
空气中细菌含量是评价居住区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 植物绿化与此息息相关。植物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等功能。研究表明植物绿化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含菌数从而净化和改善居住的环境。合理安排居住区植物造景, 加强绿地环境卫生的管理, 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洁的游憩活动场所。
1.2 植物是维护居住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人们在生活休闲的同时都向往大自然, 特别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有利身体健康。植物是维护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通过植物造景体现一种生机盎然的生命美。
1.3 植物造景是构造环境空间形态的核心
通过植物造景可创造私密、稳定、安全的空间, 也可以创造自由、开阔、喧闹的空间, 植物造景的不同直接影响人的心境, 丰富的植物空间可给人不同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 可以满足人们对空间的不同需求。
1.4 植物造景是展现地域特征和乡土风貌的载体
我国大多数地区是典型的大陆东海岸气候, 地区差异明显, 根据地域特征, 合理选择园林植物种类, 做到以乡土植物为主, 展现当地植被特征。如椰子树就是典型南国风光的代表, 而在北方城市白杨树则永远默默地代言它的无畏精神。我们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上, 不仅能看出一个地方性格和身份, 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和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 植物造景就是展现地域特征和乡土风貌的载体。
2 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的误区
现代居住区建设中, 对人的功能需求考虑的愈来愈周到, 从儿童游戏场到老年人休息空间, 以及青年人交往空间的人性化等无不体现着这一领域的发展精度。但居住区中过分整洁的植物景观, 失去了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不讲科学的逆境栽植, 造成了高昂的费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 形成了如出一辙的园林景观。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造景设计存在严重的误区。
2.1 冠名生态景观却违背生态之原则
目前大多数绿地新建成都喜欢冠以“生态”两字, 而其设计的手法和内容却与真正的生态含义不符, 生态园林只成了口号。不少居住区绿色少, 硬地多, 植物阴性和阳性的种植位置错乱, 违背“以人为本、植物相生”的原则。
2.2 片面追求高档次, 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
现在的不少居住区为了打造高档社区, 在植物的选择上“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认为“高档次”绿化就是植物的品种与众不同, 为了营造南国风情, 异域景观, 大量引种加纳利海枣、银海枣等南方热带树种。有的还大量运用在该地区根本不能生长的植物树种, 不惜代价, 不顾后果。只为显示环境的昂贵, 技术跟不上, 死亡较多, 破坏生态, 浪费社会资源。
2.3 注重眼前效果, 忽视长远的持续发展
为追求眼前的景观效果, 要植物造景经常盲目的密植植物, 每平方种有P30cm的杜鹃36株, 很植物密密麻麻的种在一起。在这有限的空间内有这么多植物需要生长, 能满足植物其生长的窨吗?合理的种植无论对植株的生长, 还是对植物资源的利用, 都有积极的作用。
2.4 盲目种植大树, 忽视植物的生态习性
目前植物造景存在着误区, 认为小区大树越多档次就越高, 许多大树从山上或农村房前屋后移来, 损害了原有的良好形态, 降低了生态效益。即使大树移植后能良好的生长, 如盲目的大量运用大树, 难道大树是取之不尽的吗?植物都有其生态习性, 有自己适合的生态环境, 随意改变其生态环境, 会影响其生长, 同时对生态资源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5 软景与硬景失衡
目前许多园林的植物造景意识不强, 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 不是以植物为主, 而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的硬质景观, 使景观空间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没有考虑保护环境、改善生态, 没有考虑居住区绿色空间的多样化功能, 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 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3 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之间存在的问题
设计和施工是两个不可分离的子项, 谷话说“三分设计、七分施工”, “三分种, 七分养”的说法。都知道植物造景在景观中的重要性, 但有时实际操作中却事与愿违。因为很多设计师对植物的品种、习性、效果、市场物源、价格不了解, 甚至有时不认识某些植物, 造成施工现场与图纸上种植设计相差很多。近年来, 人们居住的室外环境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但由于设计和施工的脱节, 导致园林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精品难觅, 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设计拙劣, 图纸内容过于简单, 加大理解图纸的难度, 使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些设计者为迎合开发商前期包装、销售的需求, 违反常规种植, 用不适合场的新的外来植物品种, 来获得甲方青睐, 造成施工难度增加和后期养护费用高昂。许多植物种植设计者设计文件缺乏完整可靠性, 只是“一图了事”, 只有一张植物种植设计总平面图, 没有大样图, 图中的内容表达不清, 施工人员无法完全理解设计意图, 让施工者无从下手, 现场施工时临时更改设计的情况很普遍, 造成设计与施工脱节。
3.2 设计与施工缺乏配合和沟通, 造成实际效果和原有设计意图差别很大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特别是在植物配置中, 要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选苗到现场施工, 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 无法预期的问题更是时有发生。但大多数设计师并不愿意下工地, 缺乏主动性, 一些节点的处理就不那么尽人意, 这样一来很难体现设计师原来的设计意图。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 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3.3 种植配置没有权衡植物病虫害的相生、相克关系
一个好的植物造景, 既要布局合理, 又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 特别是在居住区绿地中应避免人为造成植物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实践证明, 以什么树作主体, 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 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在种植配置时应避免出现上述类似情况。
摘要:浅谈居住区植物造景的重要性、植物造景设计存在的误区及植物造景设计与施工之间存在的问题, 植物造景不仅要停留在视觉感受上, 更要深入人们的心理需要。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施工
参考文献
[1]蒙薇, 杨华, 车代弟.人—植物空间—情感[J].中国园林, 2010, 10:91~94.
[2]杨学定, 唐东芹.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 2011, 2:97~100.
居住区滨水植物造景设计研究 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对居住区滨水环境, 更希望能够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住宅区滨水周围优美和谐的植物景观是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实现的, 景观理论不仅与人的美感认知息息相关, 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上海市居住区滨水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种类单调, 群落多样性低
经过多年的驯化, 包括乡土树种在内, 上海市目前可以应用的绿化树种可达900多种, 但上海市居住区滨水植物常用仅有50多种。尤其灌木类植物使用的频率更低, 藤本类植物除了爬山虎和花叶常春藤外, 其它藤本植物几乎很少见到。
2.2 彩叶树种运用较少
据统计分析, 上海秋天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来适合树叶变色, 同时, 园林科研所已探索出一整套为树叶变色“助力”的养护技术。但目前应用在上海居住区滨水景观上的彩叶树种涉及的种类和数量都太少。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良的彩叶树种, 提供一个更加优美的住宅区滨水景观。
2.3 新优品种运用较少
新优园林植物作为传统园林植物的有益补充, 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我市的植物造景和生态园林建设当中。但在当前的上海居住区滨水景观中, 新优品种的运用较少。深入推广新优植物的种植, 使传统园林植物与新优园林植物和谐相处, 将更有利于创造优美, 健康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2.4 配置不合理
在有些植物配置过程中, 不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不考虑滨水的生境条件, 一味追求形式, 建造一些不合理不稳定的植物群落, 造成各种生物成分比例失调, 降低了绿地系统自身维持机制, 导致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同时, 群落的配置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 也破坏了居住区的整体景观效果。
3 居住区滨水植物造景原则
3.1 生态性与观赏并重原则
滨水区绿化的生态效应主要通过绿化植物的构建, 结合河岸带生境特性共同发挥其生态功能。因此生态效应原则主要考虑绿化植物特性和滨水区绿化的生境特性。观赏性原则主要考虑滨水绿化区域内的美学价值、景观协调性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影响滨水绿化美学价值的主要因素是绿化景观布局、形状、线条、颜色、结构等方面的园林艺术性, 主要体现调和及对比两个方面。景观协调性强调绿化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从而体现住宅区滨水绿化的美学价值和环境适宜性。乔、灌、草、花相结合, 常绿与落叶, 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孤植、丛植、群植相结合,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使居住区滨水景观绿化疏密有致, 四时有景、丰富了景观效果。
3.2 景观和谐性原则
充分考虑绿地的整体布局、地势走向、地面上下空间等立地条件,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实现绿地内整体景观的和谐;重视与绿地周边环境的景观、文化等相协调, 实现绿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3.3 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色彩多样性和景观变化的多样性, 还要体现在植物应用形式的多样化。色彩上使用色叶观花乔灌木, 从质和量两个角度, 达到规模化的景观效果;同时结合使用点缀等方式, 突出绿地的春花和秋色叶的景观;从四季变化的角度选择植物, 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 实现时间上的季相景观变化。尽可能避免块状混交与片状密植, 多采用散植、丛植等自然式种植, 尤其是花灌木的植物的配置研究和推广, 增加群落物种种类, 形成疏密有度和高低错落的群落层次结构, 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改善绿地系统自维持机制, 提高绿地群落构建水平。
4 上海市居住区滨水植物造景模式
4.1 开敞型空间的最佳植物造景模式
4.1.1 碧桃-紫叶李-小刚竹+云南黄馨-八角金盘-南天竹-丝兰-金叶女贞+麦冬-草坪。
在植物配置设计中, 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 进行色彩组合与搭配。通过植物叶、花、果和枝条等显示的色彩, 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 创造出一个优美的滨水季相景观带。视觉通透, 空间开敞, 植物品种丰富, 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观赏的活动场所。
4.1.2 垂柳-布迪椰子-红叶李-苏铁+夹竹桃-红花继木-南天竹-洒金桃叶珊瑚+鸢尾-草坪。
该植物配置与驳岸、水中的景石及其周围的环境都非常和谐。柔条拂水的垂柳打破了硬质驳岸的规整, 散置的景石和周围彩叶的红花继木、南天竹、洒金桃叶珊瑚相伴, 配有紫色的水生花卉, 构成一幅开敞自然的植物景观群落。
4.1.3 垂柳-香樟-日本晚樱-红枫+八角金盘-南天竹-丝兰-迎春花+草坪。
这组植物群落配置的主要特点是, 常绿和落叶的大乔木成为远景, 是整个滨水景观的基调树。春天开花的日本晚樱、迎春花及秋季观叶的红枫、南天竹成为观赏的近景, 使得静静的河岸四季充满了生机和情趣。将视线和空间有机结合, 视野开阔, 仅有的散置大乔, 构成了整个开敞的虚空间。
4.2 封闭型空间的最佳植物造景模式
4.2.1 香樟-垂柳-红枫-石榴+红花继木球-金叶女贞+草坪。
该景观植物形成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在植物设计上, 既满足了植物的生态习性, 又体现它的观赏功能, 即植物种类间组合的群体美;还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 来营造时序景观, 给人不同的感受, 体会时令的变化。在植物品种的应用上, 灌木层和地被层品种、层次丰富, 充分发挥出植物的艺术性, 达到了一定景观效果。
4.2.2 水杉-银杏+杜鹃-云南黄馨-溲疏+草坪。
该景观植物配置上简洁大方, 秀丽挺拔的水杉和色叶树及开花的灌木构成富有层次的封闭空间, 使滨水景观自然生态。
4.2.3 香樟-垂柳-广玉兰+云南黄馨-杜鹃-洒金桃叶珊瑚+水葱-花叶芦竹+草坪。
该景观植物让人产生亲切感和宁静感。是由乔、灌、草、水生植物等组成的结构紧密型林地。在景观布局上, 构成岸线景观的实空间, 为游人提供了一个林间漫步的私密性较强的空间。
4.3 混合型空间的最佳植物造景模式
4.3.1 植物构成为垂柳-紫叶李-碧桃-八角金盘-云南黄馨-金叶女贞-丝兰-草坪。
该植物景观中, 背景是姿态柔美的高大垂柳, 中间层是紫红色的紫叶李和花叶繁茂的小乔碧桃, 一派桃红柳绿的景象。沿岸布置的八角金盘、金叶女贞及丛植的云南黄馨都与散置的静态石头和动态水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观。在植物群落配置上, 不仅层次丰富, 而且色彩搭配相宜, 成为游人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在碧水的衬托下, 动静相宜, 滨水效果呼之欲出。
4.3.2 香樟-加拿利海枣-银杏-红枫+杜鹃-斑叶海桐球-黄馨-金叶女贞-丝兰-南天竹。
该植物景观通过空间营造的手段, 形成多样化的多功能区。植物搭配疏密有秩;高低错落, 层次丰富;色彩协调, 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滨水休闲活动空间。
4.3.3 香樟-加拿利海枣-红枫+杜鹃-鸢尾-草坪。
该植物配置突出了水生植物、驳岸及陆生植物的完美结合, 后面再配有热带植物和乡土树种, 营造出一个既舒适又优美的滨水休闲、活动空间。
5 结语
居住区滨水植物造景设计时要求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以再现自然, 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 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的, 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目标, 不断提高上海居住区的滨水植物配置设计
摘要:总结了上海居住区滨水植物景观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滨水植物造景设计的原则, 从美学和生态学以及植物学的角度出发, 总结出上海市居住区的各种滨水植物的配置模式, 对今后上海居住区的滨水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居住区,滨水空间,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郭春华, 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 2005.4.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设计】推荐阅读:
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设计06-06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06-22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05-21
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07-2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08-21
某旅游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10-19
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论文08-29
居住生活小区10-16
居住小区现状调查09-06
居住小区景观建设研究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