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创新设计

2024-07-03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共12篇)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 篇1

居住建筑套型, 即住宅室内的空间平面组织方式, 决定着住宅室内空间的利用情况, 其设计科学与否, 不仅影响着居住建筑的空间功能搭配, 也影响人们的居住体验。因此, 居住建筑的套型, 是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 要在充分考虑住宅空间平面面积、开门方向、窗户方向的基础上, 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只有充分考虑多种设计细节的人性化套型设计方案, 才是科学、合理的。

一、当前我国居住建筑套型设计存在的缺点

我国的建筑设计在几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在居住建筑套型设计方面, 也更加科学、人性化, 更加符合人们居住的需求、符合套型设计发展的趋势。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当前我国居住建筑套型设计中, 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妥善改进的缺点:

(一) 住户之间空间共用过多

居民在住宅使用过程中, 需用用到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 这些空间本该是住户单独拥有的, 但是在一些住宅建筑设计中, 设计者为了节省空间, 往往将卫生间甚至厨房设计为多户人家共用。虽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 但是仍然存在这种存在厨房、卫生间共用的住宅建筑, 不仅让住户感觉生活不方便, 影响了人们的正常起居, 也使居住建筑管理起来更加混乱。存在住户之间共用厨房、卫生间的情况的居民建筑, 很容易出现卫生间无人打扫、厨房脏乱的情况, 导致很多人选择在自己室内的客厅或者卧室中做饭。调查发现, 居民建筑中共用厨房、卫生间的情况, 是非常让住户反感的, 这种共用卫生间、厨房等功能房间的居民建筑设计方式, 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居民建筑设计的需要, 必将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二) 套型设计方式千篇一律

目前我国室内房屋套型设计, 类型并不多, 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设计师在套型设计过程中, 往往照搬常用的套型设计模型, 并不会对居民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 也没有对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做到充分的考虑, 更没有结合建筑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 这样的设计方式必然导致室内套型设计方式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甚至造成套型设计不科学、无法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情况发生。这种套型设计考量不够、模式单一的情况, 不仅不利于居民建筑实用性能的提升, 也不利于居民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 相关从业者应当认识到这一点。相比于国外户型、套型设计多样化的情况, 我国在居民建筑套型设计方面仍然需要进行改进, 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居民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多样化、现代化。

(三) 套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居民住宅建筑套型设计, 看似简单, 实则复杂, 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包括设计面积、房间数量、房间布局、供暖排气、管道布置、居住者生活起居等等多方面的内容。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细节因素, 才能使套型设计方案足够科学。然而, 由于我国目前居住建筑套型设计过程过于简单, 往往难以充分考虑应当考虑的设计因素, 所以会很容易使套型设计方案可行性降低, 造成套型设计方案人性化程度不够、不利于居民生活起居等情况的发生。例如, 一些套型设计方案无法保证卧室的私密性, 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又例如, 一些套型设计方案卧室和卫生间距离较远, 导致住户洗漱不便。

二、居住建筑套型创新设计策略

创新, 是进步的源泉, 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同样如此, 通过合理的套型创新, 可以让居住建筑的套型设计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更加满足人们的生活实际需要、更加得到住户的喜爱。在此, 提供一些可行的居住建筑套型创新设计思考方向:

(一) 房间按照功能组合

居住建筑套型中, 不同的房间功能是不同的, 例如, 厨房的功能是供住户烹制食物, 卫生间的功能是供住户洗漱、洗澡、排便, 卧室的功能是供住户休息。因此, 为了使居住者在居住过程中对各个房间的利用更加方便, 可以按照功能的相关性和人们普遍的生活习惯, 将不同的房间分组设计, 增加居住者的使用舒适度。例如, 人们在生活中, 洗漱往往是在早起之后、睡觉之前进行, 因此, 可以将卫生间和卧室的位置设计为相邻, 这样可以方便居住者起床后和睡觉前的洗漱、洗澡等行为。又例如, 厨房和餐厅的功能是有关联的, 因此应当将厨房和餐厅的位置设计为相邻或者相通, 使人们的烹饪、用餐更加方便。又例如, 客厅的窗户往往会比较大, 有较多的阳关照射, 因此, 可以在客厅窗户外设计阳台, 使住户晾衣服更加方便。总之, 不同的房间功能虽然不同, 但是根据其功能使其进行适当的组合设计, 可以大大增加套型设计的实用性和人性化程度。这种设计方式, 也是当前居住建筑套型设计的主流设计方式。

(二) 合理分配各功能空间的面积

在居住建筑套型设计中, 所设计的面积是有限的, 要在有限的面积中增加各个房间的使用效果, 就需要根据各个房间的功能, 对其具体面积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 居住建筑的功能空间包括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餐厅、阳台等, 其中, 客厅是待客、议事、聚会的场所, 因此, 其设计面积需要相对大一些;卧室要求有足够的舒适度, 因此其设计面积也不应太小;厨房、餐厅、书房的面积根据住宅整体面积灵活确定, 在保证其功能得到良好发挥的同时, 也不可因为太小而影响住户体验;卫生间、阳台的面积可以根据住宅整体面积稍微缩小, 以增加其他功能房间的面积, 增加住宅套型整体设计的科学性。合理分配各功能空间的面积, 可以让住宅套型设计更加人性化, 增加了住户使用的舒适感。

(三) 私密性和隔音设计

在住宅套型的各个房间中, 住户的行为是不同的, 因此对各个房间的私密性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 客厅是待客、聚会的地方, 其私密性要求就不高, 反而要求宽敞、明亮, 同样, 阳台的私密性要求更低, 而卧室、卫生间、书房, 由于功能和客厅有区别, 因而私密性要求就较高, 尤其是卧室, 要求有良好的隔音设计、私密性设计, 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 在套型房间设计中, 要根据房间功能, 进行必要的私密性设计和隔音设计。具体设计方式为, 主卧室不应和厨房相邻, 卫生间不应正对客厅和住宅门, 卧室应该有良好的隔音设计等。在人们对住宅套型设计要求越来越多的今天, 私密性设计和隔音设计, 已经成为了一套舒适度足够的住宅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住宅套型设计是不断变化的, 只有紧随时代的脚步, 迎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增强套型设计的人性化程度, 对住宅套型设计方案进行适当创新, 才能让居住建筑套型的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更加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相关居住建筑设计者应当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 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更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只有真正在住宅套型设计上下工夫, 真正考虑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 才能使住宅套型设计工作不断进步, 才能真正改善现代人的居住体验, 并让居住建筑套型设计凸显时代的特性。

摘要:随着我国居住建筑设计施工的发展, 当前我国居住建筑设计施工更加注重建筑的套型。良好的居住建筑套型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居住的舒适感, 也可以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效益, 使所建设的居住建筑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在当前, 我国的居住建筑套型设计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 更加注重套型的创新设计、套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对当前我国居住建筑套型创新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套型设计创新策略, 希望对相关居住建筑套型设计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居住建筑,套型,创新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丁聪.城市住宅套型设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2]梁树英.基于居住需求分析的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 2010.

[3]余媛.住宅套型多功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4]李蕊.我国集合住宅套型设计适应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 篇2

 扉页

一、调研小区简介及分析

1、绿地滨湖国际花都——————————————————————————————————————————————————————1

2、滨湖前城——————————————————————————————————————————————————————————1

二、33层住宅 1、33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2

2、户型分析——————————————————————————————————————————————————————————3

三、18层住宅 1、18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4

2、户型分析——————————————————————————————————————————————————————————5

四、11层住宅 1、11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及户型分析———————————————————————————————————————————————6

五、6层住宅 1、6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及户型分析———————————————————————————————————————————————7

六、调研总结体会———————————————————————————————————————————————————————8

七、课程建议——————————————————————————————————————————————————————————8

一、调研小区简介及分析

1、绿地滨湖国际花都

位置:合肥市经开区宿松路与慈光路交叉口 绿化率:35% 层数:33层、18层

简介:位于滨湖区和经开区的交界,交通较为便捷,与南艳湖毗邻,气候 条件好。开发商自建幼儿园、小学、商业裙楼及住宅底商,自身配套完善。建筑立面为经典ARTDECO风格,是一所中高档小区。

2、滨湖前城

位置:合肥市经开区清潭路和习友路交叉口 绿化率:30% 层数:6层、11层

简介:位于滨湖启动区域,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合肥一中、合肥46中、合肥师范附小、168中学、合肥学院等环绕周围。建成时间较早,主打学区 房,小型小区。

二、33层住宅 1、33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

A户型:

三室二厅二卫

面积:111.53㎡ B户型:

二室二厅一卫 面积:70.53㎡ C户型:

三室二厅二卫

面积:100.51㎡ D户型:

二室二厅一卫

面积:73.88㎡ 2、33层住宅户型分析

A户型:

 主卧室空间大,南向采光充足。南北两侧凸窗,通风良好。 各部分面积充裕,住户在装修上和家具摆放上可选择性多。 厨房略小、餐厅位置稍显局促。

B户型:

 建筑各部分方正实用,交通面积小,布局紧凑。 低总价,享受高质环境。 主卧室进深稍短。 没有南向采光的卧室。

C户型:

 南向采光充足,各卧室使用舒适。 流线清楚,动静分区明确。 厨房略小,餐厅位置稍显局促。

D户型:

 客厅和主卧室南向采光优秀。 面积小,总价有优势。 次卧室使用不方便。

三、18层住宅 1、18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

A户型:

五室二厅三卫 面积:

161.71㎡ B户型:

四室二厅二卫 面积:

136.68㎡2、18层住宅户型分析

A户型:

 主卧室南向采光充足,客厅采光稍有欠缺. 流线合理,动静分区。

 功能上设立了佣人房,设计考量充分。 总面积太大,总价高。

B户型:

 卧室和客厅南向采光优秀。 流线合理,动静分区。

 功能上设立了佣人房,设计考量充分。 厨房通风不好,并且一侧有西晒。

四、11层住宅 1、11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及户型分析

A户型:

二室二厅一卫 面积: 97.7㎡ 分析:

 客厅和主卧室南向采光优秀。 设计了一间储藏室,使用功能可多变。 卫生间设计老旧,厨房面积稍小。

五、6层住宅 1、6层住宅标准层平面图及户型分析

A户型:

三室二厅二卫 面积:

104.3㎡ 分析:

 两间卧室南向采光优秀,使用舒适。 厨房和餐厅配合好  客厅面积大,可操作性强。

 有一间卧室没有采光,厕所通风不畅。

六、调研总结体会

就本次调研有以下几点缺点:

(一)调研过程中,没有合理的安排好各位成员的工作。

(二)调研目标主要集中在学校周边,小区的区位基本没有差异性。

(三)获取调研目标的资料难度大,有些获取的资料与调研真实情况有一些不协调。通过本次调研同样也收获了很多:

(一)了解到了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尤其对住宅的户型设计有了充分了解。

(二)了解到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规范问题,对交通设计有了一定了解。

(三)了解到了居住建筑的几种立面处理手法,例如立面三段式、ARTDECO风格。

(四)对于目前建筑行业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从中感受到了很大压力。

七、课程建议

对于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觉得老师的考察式教学十分有用。更多的通过实践学习到了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也使得课程更加有趣。对于此项课程有以下建议:

(一)坚持考察式教学方法。

(二)可采用建筑模型进行教。

(三)作业审批之后,对于典型例子,用投影仪进行交流学习。

居住区建筑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居住区 现状 空间平面设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30-01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房屋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居民区建筑设计研究时就需要多方位的考虑,按照居民的要求进行建筑设计,设计出既符合人们要求、绿色无污染又能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居民区建筑。这对建筑施工和社会发展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问题

1.1 户型单一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居住区的户型结构严重失调。房地产商比较偏重于大型户型,开发大型户型的比例相对比较大,所以导致大小户型失调。

1.2 质量问题

在建筑设计时,一些建筑设计师会考虑到成本方面的问题,进而为了降低造价,忽略了设计住房的长久性,这样不仅会影响社会长久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设计问题

居住区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居住而建房。很多时候,居民只能接受建筑师设计的居住格式、结构,居民无法给建筑设计提出意见。在房地产开发商眼中重视的是建筑的施工过程,对建筑的设计过于草率,没有考虑到居民实际需求的住房结构设计。由于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师都属于初出茅庐的状态,对施工开发和设计居民住房没有经验。对户型中的细节开发不够了解,导致很多居民住房设计空间不合乎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建筑设计师不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生活上购买一些高科技生活用品做出合理的设计。

1.4 安全设计不到位

居住区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面积扩展及空间延伸的作用,是展现生活质量和精神层次的空间。因为居住区人员活动量较大,居民素质及生活水平会相互影响。为了使居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居住区成为提高居民素质的活动区域。居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必须在设计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比如:一些居民区在酒吧、网吧等类似的环境下建设,这样不仅会使居民的思想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目前的开发商为了得到利益最大化,只考虑地皮的造价,对周围环境的选择并不重视。另外,对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也过于疏忽,很多开发商都没有设计系统的居住区安全防范设施。

2 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建议

2.1 按客户实际需求设计

在确定户型标准的情况下,在设计居民住宅区布局时应考虑到其配套的合理性。比如在设计卫生间、卧室、厨房时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居民需要的隐私空间与开放空间分离。根据客户的要求合理掌握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做到即实用方便又能有良好的造型。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室内可用面积,在设计想法上,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尽量满足居民在空间设计上的构思,在保证不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但维护了消费者的想法,还能有效提高设计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在空间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效果。还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作储存,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墙壁式的橱柜,并合理的将空间分层,尽量创造出更大的储存空间,间接性的增大室内面积。以这样的设计理念作为空间设计的标准,促使居民使用面积最大化。

2.2 追求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

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是空气质量的保障,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采光及通风效果及其建筑原材料的选择,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合理的设计。利用当地可用资源展开设计,做到利用可再生资源及绿色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作为设计的宗旨。在设计居住区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控制各种施工材料,如果设计中需要采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材料,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替换或重新构思,保证从建筑前期就可以杜绝有害物质混淆在建设中。

2.3 结合当地环境

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室内设计的空间、造价、环保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文因素。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但要根据他们居住的环境来判断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及文化内涵。设计居住区建筑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及需求。一些地区的居民因为地区环境因素,常年都处于暴晒的状态,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物长时间接受阳光暴晒,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筑的朝向问题是一直影响消费者选择居住建筑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多层住宅区建筑的朝向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耗能量的多少。由于朝阳的居住建筑,接收阳光的面积大,有效改善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得到平衡,减少空调等家电的使用率,促进居民节约能源。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多层居民建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朝向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状态朝向的居民建筑。

2.4 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布局

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布局设计布局主要以周边、行列及自由式为主;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下可能还会使用斜列式的布局方式。而这几种平面布局都有显著的特点,周边式的通风效果差,而行列及错列式之间的变化是最普及的平面布局形式;具有封闭性,他们普遍都受地形的影响。居住区的建筑对通风效果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布局时,应使用自由式的布局,因为自由式的布局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和受光效果,更符合居民区建筑的要求。

2.5 提高建筑设计师素养

在居民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水准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建筑设计师经验不足是普遍出现的现象。因此建筑商在选择设计师时要做好岗前培训及实地考察,并对设计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一些经验丰富或有非常强的专业水平的设计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

2.6 建立居民区建筑安全体系

在设计居民区建筑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居住区的安全问题。为了给居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小区的室外面积控制在监控范围内,并实行一人一卡的方式来控制外来人口入内,通行卡必须是由本人身份证办理,如有丢失必须本人拿着身份证进行注销,并从新办理。将每户居民住宅内都设计一个安全报警器,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并选择四周环境人文素质富有正能量的地点进行建设,避免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3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节约环保,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居住建筑的主要方向。而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方针,将建筑设计住房以舒适、环保、节能、美观、科学的设计为基本原则。因为建筑设计主要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科学的住房环境,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晓泉.浅谈居住区商业建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190.

[2]郭旭博,韩永杰.浅析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C].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9.

重庆某建筑边坡居住建筑基础设计 篇4

关键词:建筑边坡,稳定性,斜向受荷桩,P-Δ效应,m法

1工程概况

重庆某规划小区B1/B2栋为山地边坡建筑,切坡后形成一两阶台地,最高一阶台地建筑为12层,较低一阶台地建筑为18层,全都采用抗震墙结构体系。该建筑边坡切坡前后的剖面及其原始的坡面线和切坡后的轮廓线示意见图1。

地质情况:沿原始坡面线分布一层黏土平均约为0.8 m,在依次沿着坡面线为强风化和中风化页岩。页岩产状内倾,勘察资料揭露岩石完整,无软弱结构面。地质剖面示意见图1。

2基础设计面临的几个问题

2.1 基础稳定性的问题

在坡地建房,必须解决好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问题,对于多层建筑物浅基础,按照文献[1]基础边缘离边坡坡顶必须有一定的水平距离,见图2,即满足以下不等式:

(注:a不得小于2.5m)

条形基础:a≥3.5b-d/tanβ (1)

矩形基础:a≥2.5b-d/tanβ (2)

式中 a—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

b—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基础底面边长;

d—基础埋置深度;

β—边坡坡角。

同时,还要满足文献[1]中相应的地基稳定性验算要求。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下式要求:

MR/Ms≥1.2 (3)

在对本建筑设计时,笔者作为勘察负责人提出,采用桩基础,保证桩基嵌入稳定岩层中,解决好稳定性和基础边缘离边坡坡顶必须有一定的水平距离,同时按大多数文献的研究表明此建筑物的桩基础必须具备抗滑,尤其是临空面处桩基,以此基础桩对边坡进行支挡。

2.2 基础桩的受力特点

对此岩质边坡,按照文献[2],此时边坡岩石压力可按下列规定计取:

(1)对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以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侧向土压力方法计算侧向岩压力;破裂角按45°+ϕ/2确定,Ⅰ类岩体边坡可取75°左右;

(2)当有外倾硬性结构面时,侧向岩压力应分别以外倾硬性结构面的参数按6.3.2条的方法和以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侧向土压力方法计算,取两种结果的较大值;除Ⅰ类边坡岩体外,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倾角和45°+ϕ/2两者中的较小值;

(3)当边坡沿外倾软弱结构面破坏时,侧向岩石压力按6.3.2条计算,破裂角取该外倾结构面的视倾角和45°+ϕ/2两者中的较小者,同时应按本条1和2款进行验算。

因此,边坡处的桩基受力除了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外,还有边坡的侧压力,受力十分复杂,其受力简图见图3,因此,其计算相当复杂。

按结构力学的理论推导,斜向受荷桩由于水平力与竖向力耦合作用,在水平力作用下桩产生挠曲,中部截面在竖向力作用下,弯距会因挠度而有一附加弯矩,同时挠度会变大,这种效应为p-Δ效应。

2.3 抗震的问题

按文献[3]中的4.1.8条,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宜大于1.6。故在设计中应根据边坡是土质或岩质及其高度对地震影响系数作一修正。由于对建筑坡地,大多数时候设计成掉层建筑,从汶川地震震害来看,这类建筑应采用抗震缝分开。

3解决措施

3.1 解决稳定性的问题

采用以下措施:桩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对于建筑边坡的最外一侧临空的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桩,同时截面高度与宽度比在1.5左右;破裂角按45°+ϕ/2确定,同时桩基必须嵌入破裂角以下稳定岩层中一段长度,长度用软件计算确定;采用多排桩,用基础梁拉结各桩,共同抵御岩石侧向压力,同时一层地面还采取刚性楼板,以此来解决对临空桩的侧移限制;桩自身必须有满足不能压曲的要求。

3.2 解决抗震性的问题

本建筑结构决不能设计成掉层建筑,建筑边坡台地上下建筑用抗震缝分开,同时用地梁和一层地面的刚性楼面来解决建筑边坡边缘的临空桩的抗震问题,同时方桩之间采用挡土板连接。

3.3 斜向受荷问题的解决

在很多文献中,对这种受荷桩都采用各种假设,而在设计中,笔者认为,由于边坡桩受力复杂,因此,在采用合理的模型上,临空处的一排桩采用预应力锚索,解决其临空状态;同时,临空处一排桩与内侧几排桩采用地梁和刚性楼面连结;除了临空面桩基和下一阶台地最外侧桩,其余桩都采用不对称配筋,岩石压力作用侧配筋较大。按照本地的人工挖孔桩经验,大多数桩基设计成扁桩,即沿岩石压力作用方向,其高度很高,这样加大桩基沿岩石压力作用方向的抗侧刚度。

按文献[4]的研究,山地建筑边坡建筑采用桩基础时,可以在桩上安装锚杆(索),同时桩底端的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要折减,本工程只在临空处的一排桩采用预应力锚索。

对于斜向受荷桩的p-Δ效应目前许多文献都有研究,提出了许多数值解法,但是都是基于许多假设条件,因此,笔者针对此问题,认真分析了本工程的采用桩的抗侧刚度较大,而竖向力也不是太大的情况下,用理正采用m法计算桩基的水平位移,同时对最大弯矩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此系数按文献[5]的相关条文确定。

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当支护结构产生位移后,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岩石压力会减小很多;同时桩变形都是小变形,而桩本身的抗弯能力和刚度较大,而桩本身的抗失稳能力也较强,因此,综合参考了文献[5]的规定,只采用同时对最大弯矩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简化计算。

4斜向受荷桩计算

对于本工程,采用理正岩土软件对斜向手荷桩进行简化计算,同时桩的相关要求满足文献[6]条文的规定。页岩的基本参数取值如下:c=60kPa,Φ=65°。

桩的断面尺寸为:1.5×2.2 m,桩身混凝土取C30,桩的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桩顶荷载按上部结构计算选取,岩石压力按文献[1]取值,计算按实际边界约束条件。

计算结果如下:调整后内侧最大弯矩7 916.598(kN·m)距离桩顶17.000 m,外侧最大弯矩为4 249.156kN·m,距离桩顶7.000 m;最大剪力为2 504.895 kN,距离桩顶14.000 m,桩顶位移最大位移12 mm。在设计中,最后对桩身采用了两道预应力锚杆,进一步减少水平位移和减少P-Δ效应。最后,临空处桩采用的配筋如图4所示。

5深入探讨

很显然,对于建筑边坡上的坡地建筑,必须进行有限元分析,包括在边坡切坡过程的开挖卸荷分析。页岩抗拉强度低,较大的拉应力时会破脆。开挖中,其地应力会随边坡开挖而改变,因此传统的岩石强度指标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或单轴自然状态抗压强度指标没考虑开挖卸荷的影响,李建林等人针对卸荷岩体做过专门研究,卸荷岩体的力学性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提出以下三点意见进行深入探讨:

(1)在项目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必须统筹考虑,当规划和方案确定时,然后再对山地进行切坡,这样可以对切坡按拟作法进行处理,减少对边坡切坡的影响,同时又可减少时间效应对边坡的不利影响。岩质边坡一般较陡,坡角较大,为了改善用地需求,往往会对边坡切坡,因此存在开挖卸荷和拉力缝的问题,因此拟作法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2)在西南山区建筑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对山地加以改造利用,但在施工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工程建设,最好统筹安排,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坡地建房尤其是高层建筑时,边坡的加固费用是很高的,因此必须从经济与社会角度去寻求最佳的建筑方案。

(3)由于传统的软件无法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合适的数值方法,最好是上部结构和地基整体建模计算分析在这方面,目前比较好的软件有ANSYS和FLCA3D等。应尽量按施工进度来建立模型,考虑开挖进度和建设进度等各种工况来进行仿真分析。同时要对页岩的本构和破坏准则深入研究,最好是对岩石的原始地应力进行测试,以便考虑合理的岩石侧压力。

6结束语

在对本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笔者针对山地建筑边坡建筑基础设计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在山地建筑边坡建小高层建筑基础可采用桩加锚杆体系,桩的截面较大,挡土侧桩配筋较大,不能构造配筋,所以基础造价高。同时当无法采用锚杆时,可以采用桩里面配置型钢的形式,其配置的型钢多种多样,最见的几种截面见图4。采用桩身配置型钢主要就是桩身的抗弯刚度加大很多,提高了抗弯和抗剪能力,又可减少桩的断面。

(2)当桩处于临空时可采用方桩,这样好对纵筋配筋,又可以配箍筋提高抗剪性能。同时当桩身刚度较大时,可以只以弯矩和位移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该系数可按文献[5]确定,这样计算的结果可供设计采用。

(3)必要时采取在一层地面设刚性楼板和地梁,减少临空面桩顶处的水平力集中和水平位移,而且有必要设计成多排刚架桩,这样作的目的既可以解决抗震问题,又可对临空面处桩顶有一个很刚性的约束。 [ID:6630]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3]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吴曙光.建筑岩质边坡稳定与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居住建筑设计有哪些评价指标? 篇5

括建筑功能指标和社会资源消耗指标两大部分,主要参考指标如下:

(一)平面指标:平面指标用以评价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和合理性,

1.平面系数K1=居住面积/建筑面积(%);

2.平面系数K2=居住面积/有效面积(%);

3.平面系数K3=辅助面积/有效面积(%);

4.平面系数K4=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二)建筑周长指标这一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例。

1.单元周长指标=单元周长/建筑面积(m/m2);

2.建筑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健筑面积(m/m2)。

(三)建筑体积指标:这一指标是房屋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例,是评价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

(四)人均、户均造价指标这一指标是总造价与总人数及总户数之比例,

(1).人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居住总人数(元/人);

(2).户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总户数(元/户)。

(五)面积定额指标面积定额指标用于控制设计面积,每户建筑面积一般应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制定控制指标。

(1).人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2).人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3).人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4).人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5).户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m2/户);

(6).户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总户数(m2/户);

(7).户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总户数(m2/户);

(8).户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总户数(m2/户);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 篇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36-01

摘要: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作为重要的垂直运送工具,电梯正被广泛的使用,电梯是大型建筑物内的一种大型的机电产品。电梯电气是建筑电气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当中却容易被忽略,由于设计的不完整导致了电梯在投入运行之后产生了种种的问题,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本文主要总结了在电梯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梯;设计

通常电梯机房是设置在井道上面的。普通电梯的梯井可以连通,同时电梯的机房也可以合并使用。而消防电梯的梯井应该和其它点头道的电梯井分开晋升设置。相应的电气控制设备应该由制造厂商提供,安装单位应该配套提供电气控制设备的电源进线和出线。

1配电设计

在配电设计中,需要注意:①电梯的负荷分级和供电的要求要和建筑的重要性和对电梯的可靠性要求要一致,同时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居住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电梯一般为二级,重要的为一级,通常货梯和医用电梯为三级,重要的为二级,普通的多层公共建筑的电梯为三级,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应该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②电梯的供电,最好是从变压器的低壓出口处分开重新组成供电系统。一级负荷电梯应该有两个供电电源,不能接入别的级别的负荷,二级负荷电梯最好有两个供电电源,在供电时可以通过两个电源送到最后一级配电装置处,并进行自动切换。如果变电系统的低压侧是单母线分段而且断路器采用的是自动投入方式时,可以采用单回路进行供电,也可以通过应急母线的单回路供电。三级负荷电梯的供电,最好是采用专用的回路进行供电;③在每一部电梯都应该设置单独的隔离电器和相应的保护装置,而且应设置在便于操作和进行维修的地方,从机房进口处可以直接接近,如果几部电梯共用机房,每一部电梯的隔离电器要能很容易识别出来;④电梯电源的主开关最好是采用低压断路器,要根据持续负荷电流和电动机的启动的电流确定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流。要保证通过电流保护装置的负载、时间特性设备负载以及时间特性曲线向配合。

2一些相关的设置和控制

2.1电梯井道照明。

在封闭式的电梯井道要设置永久性的电气照明,要以三十六伏特的安全电压进行供电,在照明电压器的低压侧最好是要设置隔离电器和相应的保护装置,严禁把露在外面可以导电的部分直接接地或者是通过别的方法和大地连接。在维护修理期间,电梯井道要持续照明。最好在井道最低点的五十分米之内,要装置一盏灯,在中间每间隔七米要设置一盏灯,在底坑机房要分别设置控制开关,在井道里安装的灯具要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并要对其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

2.2电梯机房照明和电源插座。

机房应该有固定的电气照明,在底板表面上的照明大于或是等于200lx,在机房内靠近入口相对方便的地方设置一个控制开关,这样就会方便控制机房中的照明设备。在机房内要设置一些电源插座。

2.3滑轮间照明和插座。

在滑轮间要设置永久性的电气照明,并且要有足够的亮度。在房间内接近入口处方便的位置设置一个开关,这样可以方便进入滑轮间控制照明设备,在滑轮间要设置一些必要的电源插座。

2.4轿厢照明和电源插座。

在轿厢内要设置永久性的电气照明,而且要保证控制装置上的照明度要大于或等于50lx,同时地面上的照明度最好也要大于或者等于50lx。如果照明度是白炽灯的话,最少要保证有两只灯泡进行并联。要有能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电源,如果正常的照明电源被中断的话,紧急电源最少可以供一瓦的灯泡用一个小时左右。如果正常的照明发生故障的话,要自动将照明电源接通。在轿顶要设置一些必要的电源插座。

2.5底坑插座。

在底坑距离五十分米的地方要设置一个电源插座,而且插座要用一定的防水能力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必须要达到IP21的标准。

2.6层站照明。

在层门附近,层站的照明在地面应该大于或者是等于50lx,使得使用者在将层门打开进入轿厢时能看的更清楚,就算轿厢内的照明出现故障,也能看的清楚。

3线路敷设

3.1选择线缆。

在进行电梯供电导线的选择时,应该安装电动机的电流和相应的工作制度来确定,导线的连续工作载流量不能比计算电流小,如果线路比较长时,还要对线路的电压损失进行校验。

3.2配线的选型。

依据配线不同的用途,配线可以选用导线、硬电缆和软电缆,它们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保护方式和敷设方式。①导线可以用在除了电梯驱动机动力电路之外的全部线路当中,如果敷设在塑料或者是金属制成的导管上,或者是通过一种等效的方式来保护导线;②电缆不是只能用在井道或者是机房的墙壁上,在导管、线槽或者是类似的装置内部也可以使用;③只能在导管和线槽或者是能起到等效的保护作用的装置中才能使用普通的软电缆。

3.3线缆敷设。

给电梯供电的电源线路,不应该敷设在电梯井内。除了电梯的专用线路之外,其它的所有的线路不能沿着电梯井道进行敷设。在机房内的配线应该使用电线管或者是电线槽进行相应的保护,而且应该是阻燃型的。如果井道内的电线和电缆采用的是明敷设,应该是阻燃型的,而且要有一定的耐潮湿性,如果采用非阻燃的电线和电缆,要采用阻燃的电线管或者是电线槽进行相应的保护。

3.4线缆的防水措施。

要对消防电梯的动力和控制的电线和电缆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在电梯的门口设计高度为4—5厘米的慢坡即可。

4防灾及报警装置

要在消防电梯的撤离层靠近层门的楼梯处设置消防专用的开关,可供发生火灾时使用;同时为了满足乘客在电梯内有时需要外部救援,应该在电梯内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

5结束语

电梯是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因此电梯的电气设计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电梯的电气设计时,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朋朋,张瑞.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电梯的电气设计[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

[2]李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电梯的电气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

[3]高长德.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电梯的电气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 

[4]郑春杰,张颖.现代建筑电梯的电气设计[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11(6).

浅析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篇7

据统计, 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使用了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 以上的物质原料, 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 左右的能源。 建筑的运行能耗已成为全社会能耗的重要组成, 我国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相当于同纬度欧洲国家的2 ~ 4倍, 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大力发展节能建筑, 推进绿色建筑, 降低建筑能耗, 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居住建筑能耗的现状

目前, 既有居住建筑能耗较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体型不科学, 能量损失大。建筑的结构简单, 外墙面积较大, 特别是多数的既有建筑和村镇建筑受在建时经济条件的制约, 以低层建筑较多, 建筑虽为单层结构, 但是屋顶高大, 建筑体型系数大, 散热量指标比多层建筑高20% ~ 40% 。

2) 门窗大且气密性差, 热量传输快。建筑外窗基本采用的是普通玻璃铝合金推拉窗, 门窗框与外墙气密性差, 热量传输很快。现代建筑为加强室内采光, 采用大落地窗或宽大阳台, 此种方法虽然对利用太阳光是有益的, 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室内外通过玻璃热量的传输。

3) 屋面处理简单, 保温隔热性能差。大多数屋面尤其是平顶屋面没有采用隔热措施, 像一些平顶屋面仅仅是在屋面铺一层架空砖就算做隔热作用了, 其隔热的效果较差, 几乎没有保温的作用, 还会造成屋顶漏水。

4) 墙体热工性能差, 热阻系数小。既有居住建筑的墙体一般用厚24cm的实心粘土砖, 有的在外表刷墙漆或贴磁砖作为保护层, 但基本没有保温措施, 热工性能较差, 空调和采暖的能耗都较高。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会采用一些空心粘土砖或粉煤灰砖等, 但都不能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散失与传输。

5 ) 地面根本没有保温隔热措施 。 对于一些地暖的居住建筑, 会有约30% 的热量通过地面传输和吸收, 热量散失较大 。

2屋面节能

屋面不仅是失热构件, 也是受太阳辐射影响最直接的构件, 对顶层住户影响最大。通常有平顶和坡顶2种形式。

坡顶屋面通常会在檩条上采用竹板、水泥板或其他类型的保温材料做支撑结构, 加瓦面做顶面进行防水和隔热, 其整体结构简单, 平顶屋面通常为单层混凝土层、隔热层和防水层3层结构, 有的既有居住建筑根本没有隔热层, 同时有的平顶既有居住建筑是在混凝土层和防水层上设置架空屋面层。

鉴于以上2种顶层结构的剖析, 屋面节能主要有设置架空层、坡顶和在屋面防水层下加保温层3种结构形式。

架空层构造做法是在楼板上架设空的大阶砖和水泥板做隔热, 有的在大阶砖面贴敷铝箔限制大阶砖向楼板的高温辐射在夏天可以减少太阳的直接辐射, 降低室内温度。通过两层屋面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太阳辐射热和室内对楼板的传热, 实现降低屋顶表面温度和房间空调能耗的目的。此种做法结构简单, 但不能有效起到保温节能作用。

保温楼面的结构做法是在下层楼板和面层防水层的中间加绝热保温材料做保温层, 增加楼板的热阻。此处采用的绝热保温材料可以为岩棉, 要求绝热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导热系数小、热阻大等优点。

坡屋顶屋面结构通常采用屋架结构, 提高屋面高度, 形成有一定坡度的屋顶。坡屋顶屋面较为实用, 防水、保温、隔热功能较好。坡顶屋面结构中可以采用岩棉作为绝热保温材料, 因为坡屋顶有瓦面等做屋面, 对绝热保温材料的物理性能要求比保温楼面低, 选材较容易。在坡屋面顶棚设置隔热层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热阻和热稳定性, 而且成本不高, 在目前的城镇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较为实用。坡屋顶效果图如图1所示。

3墙体节能

墙体节能技术通常分为单一墙体节能与复合墙体节能。

单一材料墙体依靠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及其他力学性能来实现保温隔热。优点是构造简单, 施工方便。单一墙体节能主要方向是改善和提高墙体结构材料的热工性能。加气混凝土、空洞率高的多孔砖或空心砌块是目前常用的单一节能墙体材料 ( 见表1) 。

复合墙体节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 对外墙保温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在目前的材料技术水平下单一墙体已经难以满足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 人们研发了复合墙体节能技术, 就是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导热系数更小的高效绝热材料。根据构造不同, 可以分为外保温层、内保温层及夹心保温层等, 其结构如图2所示。

内保温是指将绝热材料 ( 如岩矿棉板、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等) 复合在承重墙内侧, 技术不复杂, 施工简单易行, 造价低。但其有改造施工时对住户影响较大; 同时由于材料、构造、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容易出现裂缝; 承重能力差, 不便于住户进行二次装修; 占用室内使用空间; 容易出现热桥现象等缺点。所以当建筑节能标准较低, 对保温隔热性能要求不高时可使用。夹芯保温是指在墙体中间安设绝热材料, 绝热效果好, 对保温材料要求不严格, 玻璃棉、岩棉等材料都可使用。但这种技术施工难度大, 易产生热桥现象, 且会降低外墙的强度和抗震性, 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外保温是指把绝热层通过黏结层粘于基层墙体外侧, 再覆以保护层和饰面层的保温方法。常用保温材料主要为岩棉板。这种保温方法具有墙体热阻大、热工性能好、墙体内侧热稳定性高、热桥效应少、保护主体结构、增加建筑有效空间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是目前比较好的墙体改造方案, 全国多地都已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施工规范。

4门窗节能

在围护结构中, 建筑外门窗热工性能最薄弱, 其能耗约占建筑围护结构总能耗的40% ~ 50% , 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重要因素。 通常采用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门窗等节能形式。

1) 中空玻璃门窗是在两片玻璃之间有一干燥的空气层或惰性气体层, 空间的水分被干燥剂吸收。

2) 真空玻璃门窗是在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 真空层厚度为0. 1 ~ 0. 2mm, 中间设微小的支撑物, 比中空玻璃有更好的保温特性。

3) 大门通常采用防盗门, 很少有人会强调其防火保温性能, 所以防盗门中也要采用岩棉作为夹层, 满足大门的不燃烧绝热保温性能, 提高其真正的价值。

5地面节能

不管是高层建筑还是低层建筑, 都存在地面的热量散失, 即使是2层以上, 同样存在热量的散失。目前的建筑普遍是对地面直接铺混凝土或地板地砖, 有些既有建筑的室内地面还是土地, 以上的方法对地面的热量损失无作用。其实地面吸收和损失的热量约占建筑能耗损失的45% , 如果在地面上铺一层保温隔热材料 ( 如岩棉、EPS等) , 在隔热材料上开槽供取暖穿管, 隔热材料上再铺混凝土、 地板或地砖等, 这样就不仅可以很好的满足取暖和隔热作用, 还可以起到楼层间的吸音作用, 减少地热采暖的热量损失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6结语

浅析居住建筑室内设计 篇8

居住建筑空间可概括为两种形式:单元式居住建筑和别墅式居住建筑。尽管其形式各有不同, 但居住建筑空间环境却遵循着相同的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是以户为基本构成的, 合理的空间布局是室内设计的基础。空间的位置组合、顺畅的交通流线、恰当的朝向、光照通风是居住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因素。

根据功能的需要, 居住建筑被划分为动和静两部分。这两部分不同性质的空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 而又相对独立的关系。

生活行为包括生理要求层面与精神需求层面。其功能应为舒适、方便、温馨、恬静, 并以是否符合使用者的意愿、适应其特点和个人要求为依据。首先, 抓住生活行为的基本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 研究人们所具有的个性, 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其对应的空间。因此, 优秀的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应充分联系生活的实际与相应的空间关系, 并将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也就是说, 既是设计居住建筑空间, 更是设计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要求设计者能以多风格、多层次、有情趣、有个性的设计方案, 来满足不同住宅类别、不同居住标准, 和不同经济收入群体对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设计师要从分析生活行为开始入手, 认真对待细节,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 即使在固定了平面形状的单元户型中, 也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生活。以下是室内设计师根据生活行为学, 对原平面进行的再创作。

如果从功能方面分析居住建筑空间, 便可将各种特定用途的空间排列组合起来, 这就是居住建筑平面布置与交通流线的处理。居住建筑在空间设计上应体现以起居室为全家活动中心的原则, 合理安排起居室的位置。各功能空间应有良好的空间尺度和视觉效果, 功能明确, 各得其所。为保证居住的安全与舒适, 各行为空间应有合理的空间关系, 实现公私分离、食宿分离、动静分离, 各空间之间交通顺畅, 并尽量减少相互穿行干扰。合理组织各功能区的关系, 合理安排设备、设施和家具, 并保证稳定的布置格局。要有足够的贮藏空间, 应设置室内外过渡空间, 用以换衣、换鞋、放置雨具等。

居住建筑的功能空间包括: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卫浴间等基本空间。在设计时可根据整套居住建筑面积的大小细分为门厅、走廊、子女室、更衣间、贮藏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和支持的有机体。在设计上首先决定各个空间的位置、面积、方向等基本因素。如起居室、主卧室、餐厅等空间, 要设置在方向、位置都比较好的部位, 同时需把握交通流线的因素, 做到动静分区合理, 以使各个空间的关系顺畅有序。

2 居住建筑室内的公共空间

居住建筑室内的公共活动场所是供家人共享以及亲友团聚的日常活动空间。其功能不仅可适当调剂身心, 陶冶情操, 而且可沟通情感, 增进幸福, 既是全家生活聚集的中心, 又是家庭与外界交际的场所, 象征着合作和友善。家庭活动主要内容即:谈聚、视听、阅读、用餐、户外活动、娱乐及儿童游戏等内容。其活动规律和状态因家庭结构和家庭特点以及年龄段而各不相同。设计上可从空间功能上依需求的不同而定义出:门厅、起居室、餐厅、视听空间等等属于家庭公共空间。

3 居住建筑室内的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是家庭成员各自进行私密行为的空间。它能充分满足人的个性需求, 其中有成人享受私密权利的禁地、子女健康而不被干扰的成长摇篮以及老年人安全适宜的幸福空间。设置私密空间是家庭和谐的主要基础之一其作用是使家庭成员之间能在亲密之外保持适度的距离, 从而维护各自必要的自由和尊严, 消除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获得自我表现和自由抒发的乐趣和满足, 避免干扰, 促进家庭的和谐。私密性空间主要包括卧室、书房和卫浴间等。卧室和卫浴间提供了个人休息、睡眠、梳妆、更衣、沐浴等活动的私密空间, 其特点是针对多数人的共同需要, 按个体生理与心理的差异, 根据个体的爱好和品味而设计;书房和工作间是个人工作思考等突出独自行动的空间。针对个性化而设计是这类空间的特点, 强调性别、年龄、性格、喜好等人性因素。目的是要创造出具有休闲性、安全性, 独创性的, 令家人自我平衡、自我调整、自我袒露的空间区域。

4 家务操作空间

为了适应人们生活、休息、工作、娱乐等一系列的要求, 需要设计一系列设施完整的空间系统来满足家务操作行为的空间, 从而解决清洗、烹饪、养殖等问题。家务活动的工作场地和设施的合理设置, 将给人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充分享受其他方面的有益活动, 使家庭生活更舒适, 优美而且方便。家务活动主要以准备膳食, 洗涤餐具、衣物, 清洁环境等为内容, 它所需的设备包括厨房操作台、洗碗机、吸尘器、洗衣机, 以及储存设备:冰箱、冷柜、衣橱、碗柜等。

家务操作行为中有一部分属于家庭服务行为。为一系列家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 以使这些行为不致影响居住建筑中的其他使用功能。同时, 设计合理的家务操作空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使有关膳食调理、衣物洗烫、维护清洁等复杂事务, 都会在省时、省力的原则下顺利完成。而家务操作区的设计应当首先对相关行为顺序进行科学的分析, 给予相应的位置;然后根据设备尺寸及操作者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设计出合理的尺度;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使用现代科技产品, 令家务操作行为成为一个舒适方便, 富有美感的操作过程。

5 居住建筑室内空间的功能与形态

5.1 居住建筑室内的基本功能及发展趋势

尽管居住建筑设计和装修日益多样化、高档化和个性化, 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建筑的设计形式及其品味, 然而, 功能依然决定着形式。如今, 居住建筑的功能早已由单一的就寝和吃饭发展成多样化, 随着生活内容的变化, 其功能愈发完善, 包含了休闲、工作、清洁、烹饪、储藏、会客和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空间系统。居住建筑内部各种功能的设施越来越多。这些必备的设施, 影响到了空间的形态和尺寸。

首先, 建设部推出的《住宅整体厨房》与《住宅整体卫浴间》行业标准, 使居住建筑的使用功能更趋科学化。大力提高厨房和卫浴间的设施标准, 在大面积实现厨房燃气化的条件下, 相应配置抽排油烟机、热水器、消毒柜、微波炉等相关设备。厨房操作面、储物柜等, 应推行工厂加工制作、现场安装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整体化厨房设备易于维护和保养。因此, 这些功能上的要求又制约着造型形式, 而一切形式都要顺应功能的发展。

第二, 户内建筑空间除厨房和卫浴间之外, 应为大开间构架式的布局, 从而使不同的住户可以根据家庭人口组成及使用功能的要求自行分割居室, 分割手段可采用相对固定的轻质隔断或组合式高柜的家具, 即从根本上消除装修所带来的破坏结构承重构件的现象, 为住户充分争取住宅内可贵的使用空间。

第三, 居住建筑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 应按无污染、不散发有害物质的"绿色"装饰材料来要求, 装饰材料应通过国家监测标准, 并应争取通过IS0国际质量检测标准。

居住建筑室内设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既有一般, 也有特殊。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应该鼓励与众不同的构思和个性的表现。以避免千人一面, 我们希望看到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标准和特点, 这个标准无所谓正确或不正确。

5.2 动静分区明确, 主次分明

动与静的区分是要采取物理手段和必要的分隔措施加以解决的。然而, 动静区域的合理分布显得更加重要, 经过推敲的平面交通流线图, 可以有效避免混杂斜穿, 以保证动与静的分离。卧室的门直接朝向客厅, 会令主客均感不适;卫生间的门直接朝向客厅, 也会使人感到尴尬。所以, 在原平面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形成顺畅又科学的平面布局。

居住建筑限额设计方法研究 篇9

高层居住建筑地下车库的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左右, 其建造用材量控制与项目住宅产品类型、项目用地条件、结构选型和结构承重体布置密切相关。

1.1 限定合理的车位单位面积

项目的用地条件决定了不同项目的地下车库面积与住宅楼基底面积的比值各不相同, 楼栋间距和柱网的布局又决定了住宅楼基底空间内是否可以布置车位。同时, 住宅产品类型不同, 其车位尺寸取值也各不相同。例如:经济适用型住宅开发项目的车位尺寸, 可参照大众polo和帕萨特车型的平均值进行取值, 而生活改善型住宅开发项目的车位取值, 一般为帕萨特和奥迪A6车型的平均值。所以, 以上诸多因素都与车位所占的单位面积密切相关。

根据以下相关技术措施, 对地下车库停车车位的单位面积进行限额数值控制, 其限额数值见表1。

1.1.1 根据项目开发档次选择设定地下车库柱网基本模数尺寸7.8m、8.1m或8.4m。根据车辆和车道排布情况确定以下部位的柱网尺寸:仅用于车辆通行的车道柱网为6m、边跨纵深柱网为3.9m、4.2m或4.8m。车辆纵向排布时, 其柱网尺寸为7.8m、8.1m或8.4m (见图1) 。其柱网位置的设定应与住宅楼结构墙体开间尺寸相对应。其地下车库分类停车位尺寸限额指标、空间尺度限额指标、柱截面尺寸限额指标见表2、表3、表4。

1.1.2 应使车道两侧均设置车位, 并应有效利用住宅楼体内空间停放车辆, 提高停车效率, 并满足设置部分独立车房的目的。

1.1.3将地下车库人防疏散口、消防疏散口以及通风井设置于地下车库的边角部位, 并与建筑物一层空间 (山墙边角空间) 结合, 规整地下空间, 增加车位数量。 (见表2、3、4)

1.2 限定合理的剖面尺度

地下车库的剖面尺度与项目所处区位、结构选型、开挖深度、停车数量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地处城市中心的高性能型住宅开发项目, 其用地范围较小, 停车数量较多, 开挖深度较大。所以, 一般会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 增加地下空间层数, 尽量减少开挖深度。

1.2.1根据地勘情况, 适当提高场地标高。通过优化梁板结构选型、以及通风管道的布置 (利用车头空间) , 确定合理的剖面尺寸, 减小基础开挖深度和施工降水 (地下水位较高时) , 缩短坡道长度, 其剖面尺度限额指标见表5。

1.2.2根据当地政府已批准的规划条件和规划布局, 合理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地下使用功能空间和管线空间, 合理设置地下空间层数, 并将室外排水管线设置于地下车库范围之外。

1.2.3根据底层住户 (商铺) 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和单方混凝土用量等相关因素, 确定是否在住宅楼地下室空间内设置夹层空间。

1.2.4在地下车库坡道入口处设置多道挡排水设施, 并在其底板均匀设置一定数量集水坑, 避免在车库底板上加设排水垫层, 减少结构层高和土方开挖量。

1.3 确定合理的技术措施

可根据项目不同的场地条件、气候条件和车库的设置范围, 选择是否设置采光通风窗 (井) 。例如:夏热冬冷地区地下车库的采光通风窗 (井) 可结合底层架空空间或地下车库的人员疏散出口设置下沉庭院 (窗井) 。

为减小地下车库顶板荷载取值, 可通过优化消防车道进入组团的路线, 使大部分车库顶板之上不通行消防车辆, 以减小地下车库顶板的荷载取值。

1.3.1根据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 在地下车库顶板开设采光通风洞口或采光通风窗井 (也可利用竖向高差在地下车库侧墙上开设门窗洞口) , 减少机械通风量。

1.3.2合理划分人防与地下车库防火分区, 尽量减少疏散出入口、通风机房、防护墙体和门体的数量。

1.3.3根据组团规划布局和冻土层深度, 合理确定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 优化 (缩短) 消防车道进入组团的长度, 减少地下车库顶板荷载取值。

1.3.4根据项目开发档次、停车数量以及出口管理方式, 选择设定地下车库出口坡道的数量和宽度。其地下车库坡道净尺寸限额指标见表6。

2、建筑及结构专业限额设计方法

2.1 限定钢筋和混凝土用量

2.1.1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 优化不同层数住宅主体结构模型和荷载取值, 限定钢筋和混凝土的单方基准用量, 其限额用量值见表7。

2.1.2根据项目具体情况, 在剪力墙上开设洞口, 减少剪力墙长度, 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解决两种材料交界处墙体开裂的问题。

2.2 限定围护结构材料用量

限制围护结构用材的主要方法是规整建筑形体和协调窗材和饰材的模数关系, 这就应避免为了造型的“丰富”或流行的“概念”而进行“堆砌符号”式的造型设计。

2.2.1控制建筑体形系数 (小于0.3) , 其“墙积比” (建筑物外墙面积与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之比) 数值控制为1~1.3。减少对抗震计算和保温节能的不利影响, 降低墙体材料用量。

2.2.2控制建筑物外门窗洞口面积, 减少外门窗用材和规格型号。控制其窗积比数值 (标准层外门窗面积与标准层面积之比) 和开窗数比值 (开启门窗扇个数与窗体个数的比值) , 其限额数值见表8。

2.2.3对门窗洞口尺寸进行模数化控制, 使窗体洞口尺寸模数与型材模数相协调, 减少材料损耗, 节约订货成本。

2.3 限定饰面材料用量

2.3.1 利用建筑外饰面分隔线的宽度, 调整建筑外饰面材的排材方式和排列模数, 减少外饰面材的损耗。

2.3.2 使厨卫空间模数与内饰面材的模数规格相一致, 减少因切割材料所造成的损耗。其内饰面材与卫生间和厨房空间模数对应关系见表9。

3、设备专业限额设计方法

设备专业的限额设计方法主要包括:负荷量计算取值优化和线路管线布置优化两方面的工作。可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 (BIM模拟) , 选取更接近现实的负荷量计算取值, 降低设备用房面积和设备机组功率。线路管线布置的优化主要是指地下车库设备机房布局和管线路由的优化, 减少管线长度和用量。

3.1 给排水专业

3.1.1采用经济合理的给排水方式:采用无负压给水系统, 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的压力, 节省电能, 减少设备用房面积, 给水设备的供水压力和流量经计算确定, 避免流量扬程过大。潜污泵选型按实际所需经计算确定, 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投入。室外消防用水量采用室外小市政提供, 减少消防水池的容积。地下车库给水设备设施限额指标见表10。

3.1.2优化管材及设备选型:各类管材及附件按部位分类选用, 不同部位选用不同材质和等级的管材, 其分类选型方法见表11。

3.1.3选用经济合理的生活热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采用分户局部热水系统, 由分户燃气炉 (燃气热水器) 提供生活热水, 或采用太阳能集中 (或分户) 供热 (电热或燃气补充系统) 。节省热水供回水管道系统、热水交换设备、锅炉等设备及用房。

3.2 暖通专业

3.2.1 地下车库采用经济合理的排烟通风系统:利用地形高差在地下车库侧墙开设窗体或窗井, 增加自然排烟和自然通风, 减少机械排烟和机械通风量, 降低设备造价, 减少管材用量。其设备限额指标见表12。

3.2.2优化地下车库通风机房位置:通风机房设置于住宅楼地下用房, 不占用地下车库车位面积, 并设置局部夹层或采取降噪措施降低设备噪音。

地下含筋量内容备注1.表中数据是覆土1.2米的取值, 覆土每增加0.3~0.5m, 含钢量增加5~10 kg/m2。2.住宅和人防地下室按照桩基考虑, 若采用天然筏基, 此部分含钢量增加15~20kg/m2。3.若为两层地下室时, 含筋量每平米可减少10kg/m2。

3.2.3 采用合理的地下车库保温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地下车库除铺设保温材料外, 还应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处设置热风幕, 对有防冻要求的设备机房采用局部电采暖, 有效降低设备造价。

3.2.4 优化管材及设备选型:各类设备、管材及附件按部位分类选用, 不同部位选用不同材质和等级的管材。

其分类选型方法见表13。

3.3 电气专业:

3.3.1合理布置电气机房:所有电气机房 (如变配电室、弱电机房、住宅配电间、弱电间、消防安防控制室等) 均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以减少线路长度。电气机房内设备布置间距均采用规范要求的最小值, 以减小机房面积;电气机房设置于住宅楼地下室内, 避免占用车位。

3.3.2优化电缆及导线的选型:不同用电负荷等级的用电设备选用不同耐火等级的电缆、导线;均选用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截面的电缆和导线。

3.3.3优化导线敷设方式及路由:不同场所的电缆、导线选用合理的导线敷设方式及路由, 各种布线用线槽、保护管的截面积均选用经过计算后的最小截面积, 并可局部选用非焊接钢管 (SC) , 住宅户内所有强弱电线缆保护管均选用中性硬质FPC管。其各用途电缆选型及敷设方式见表14。

3.3.4尽可能减少出线回路: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合并出线回路, 减少电缆根数和减小布线线槽的规格。

4、示范工程测评和技术应用

4.1. 工程项目概况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建幸福里居住小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经济开发区内,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共47173m2, 总建筑面积约8.93万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11万m2, 地下建筑面积1.82万m2, 容积率1.5。设置有幼儿园、社区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等配套服务设施。通过了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标准评审, 是高层居住建筑限额设计工作方法研究的示范项目之一。见图2。

4.2.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建幸福里居住小区—限额设计方法实施项分析表, 见下表

参考文献

[1]戚红林.面向节约型社会的绿色住宅建设研究.《山西建筑》2008 (07)

[2]王若竹, 钱永梅, 王雪飞.绿色住宅建筑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设计技术研究.《建筑技术开发》2010 (12)

[3]刘毅红.谈限额设计与投资控制.《中外建筑》2004 (04)

[4]王冰.限额设计—房地产项目造价控制的有效手段.《浙江冶金》2011 (01)

浅析居住建筑人性化设计 篇10

关键词:居住建筑,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

一、前言

住宅作为人的居住环境, 是人生存的基本空间, 是承载家庭结构的基础, 应该是健康、舒适、合理的环境。在我国人口数量急速增长, 住房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但是住宅的设计和建设为了简单迅速, 缺乏考虑众多因素, 存在着“数量大、质量不高”的问题。当住户使用住宅时, 发现很多地方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要求。面对如此问题, 顺应“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提出了住宅人性化的要求, 不再只是单纯为了简单迅速的建造模式而设计, 而是为住户提供具有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良好的室内环境、合适的部品尺寸、可靠的安全保障以及满足住户个性化需求的室内环境。在研究住宅人性化设计时, 我们需要寻找当前居住的室内环境存在的问题, 并用人性化的设计方法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二、住宅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居住空间环境在住户未使用住宅之前很难得到对于室内环境好坏的评价, 当真正地发现不足之处时, 由于设计水平带来的问题往往得不到预期赔偿, 许多住户在使用自己的住宅之后, 对不少的问题提出抱怨。问题主要集中在室内功能性空间面积的不足或缺失、辅助用房 (厨卫) 的采光和通风不好、厨房排烟问题、室内空间噪音干扰问题等, 在这些问题下, 住户对于室内环境的感受是不舒适、不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是住户生存的最低、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住宅室内环境人性化的设计的原则:

1.适当的室内空间尺度

适当的室内空间尺度是对住宅最基本的功能要求, 虽然对于空间尺度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 但是我们可以总结有关数据应用到室内空间的实际设计中去。在空间尺度这方面, 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要值得关注。

2.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

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是居民可以直接从空间中直接感受到的, 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舒适和健康。给室内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需要我们对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尽最大的可能运用好自然本身带来的采光、通风等方面的物理条件, 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实际的措施满足室内物理环境要求。

3.可靠的室内安全保障

对于住宅的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住宅结构稳固、设施可靠、环境安全、意外防护这些方面。除此以外还有心理方面的保障、住宅布局组团合理、注重各住户间的私密性、室外环境的干扰度、小区治安措施完备等。

4.传统的地域文化特征

我国的版图广阔, 在不同地区, 有不同地理气候、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 这些都对住宅人性化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现代的住宅中巧妙地运用传统地域文化符号, 可以很好地赋予建筑亲切温暖的感觉。建筑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居住空间中独特的中华文化应该得到延续和发扬, 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5.顺应居住者个性要求

居住者的个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居住者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心理特征、审美标准、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住宅具有个性化并不是为每个人都设计一种住宅, 住宅需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变性, 普遍性主要指的是通用户型的设计, 可变性指的是因人而异的室内空间布局、部品等。这样的住宅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对住宅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6.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住宅的设计具有指导和决定的作用, 即住宅的“适应性”设计。但是住宅的“适应性”终究是有限的, 设计的时候更应该注重整个住宅的适应性变化。其次再考虑住宅内部空间良好的可变性, 并且居民对室内空间随家庭结构的变更具有个人的选择权、控制权。

7.和谐的邻里交往环境

邻里关系是社会中家庭基本单位下的组合关系, 和睦的邻里关系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谐的邻里关系对于创造健康住宅环境是非常有利的。在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下, 设计时应提供更多邻里之间的交往活动的空间 (例:大的休息娱乐平台、良好的小区互动环境) , 满足人们日常交流的需求。

8.生态与智能高科技环境

随着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 (人性化) 的情况下, 我们在设计建筑的时候要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室内物理环境、良好的室外景观、为室内创造良好的绿色室内环境等, 这个环境是健康、环保、节能和生态绿色的。在可能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利用现在高科技的手段为室内添加智能设备, 应用智能化的手段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 让生活更加智能便捷。

三、室内各空间人性化设计

1.客厅人性化设计

客厅的位置适当、大小适中, 与住宅的总面积匹配, 是客厅的人性化设计的首要要求。其次客厅要与其他部位连接紧密、位置通透, 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但要做好客厅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 如客厅与餐厅之间要相对独立、有明确的分界。客厅可以与阳台相连, 利用阳台进行阳光蓄热, 阳台也可以满足住户观赏户外风景的需求。

2.起居室人性化设计 (区别于客厅)

起居室的人性化设计, 首先要起居室与客厅的设计分开来, 起居室是用于休闲, 客厅用于招待客人的。虽然现代住宅中起居室和客厅的功能大都融合在一起, 但是起居室相对于客厅来说具有其私密性, 是住户单独的空间, 能够满足住户日常私人室内活动的需求。据调查大多数住户并不希望客人进入其私密的空间, 所以在起居室人性化设计中, 条件允许时, 可以为住户设计具有私密性的起居室。

3.入户空间人性化设计

入户空间是户外空间与户内空间的过渡, 入户空间会给进入此住宅人对于该家庭的最初印象, 在入户空间人性化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要尽量使入户空间的光线充足、视野开阔。当然作为入户空间, 难免会有室外的尘土被进入室内的人带入室内, 所以作为入户空间清洁问题值得关注。入户空间的储物功能也是很重要的, 入户空间主要是便于对鞋类和雨具的存放。

4.卧室人性化设计

卧室是居住环境里面具有较强私密性的空间, 卧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住户睡眠、休息以及安静的学习、谈话环境。住宅卧室人性化的设计, 首先考虑卧室的最佳朝向, 好的朝向可以获得好的光照条件, 卧室最好是方正的体块, 便于常规家具、部品的摆放;对于两室以上的卧室, 主卧易配单独的卫生间, 卧室所处位置应尽力远离入户门和客厅。避免在客厅直接开门, 减少其他区域对卧室的干扰, 其次对于不同的人群, 人性化的设计也是各有不同:儿童具有多动的天性, 儿童卧室的设计要具有足够的安全防护;青少年处于积极的学习阶段, 要具备合理的光照条件;老年人体弱可以利用内部空间建造阳光室, 满足老年人房间舒适温暖的要求。

5.厨房人性化设计

厨房在居民的家庭生活中作用非常明显, 为人们提供日常饮食服务的空间, 包括洗切、烹饪、备餐以及餐后整理的活动, 每天大概两到三小时需要耽搁在厨房。在进行厨房人性化设计时, 我们要以为业主创造洁净明亮、操作方便、通风良好的厨房空间为目标。我们可以按照家庭炊事的行为, 合理地设置家庭炊事流程, 按照人体工学原理及炊具储存的需要, 合理地设计操作台、洗涤池、炉灶、橱柜等设施, 从而达到厨房布局合理, 空间充分利用,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主妇家务劳动负担的目的。其次在进行炊事活动时有火、煤气等使用以及产生大量烟气, 要注意防火以及与起居室餐厅的隔断, 防止烟气进入室内, 注意通风排烟, 在可能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保证厨房更多的自然采光, 让厨房更加明亮。

6.餐厅的人性化设计

餐厅的位置应考虑与厨房靠近,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独立设置, 餐厅面积限制可以与厨房合并。也可以采用轻质隔墙或家具分隔成独立的用餐空间, 餐厅空间可以使用暖色调, 增强住户进餐的食欲。从节省和充分利用空间出发, 目前的餐厅和客厅大多采取合并的做法, 使用折叠的桌椅满足就餐人数临时增多的用餐, 在小空间的现代建筑中这样的做法最佳。

7.卫生间人性化设计

卫生间是住宅中必不可少的功能空间, 随着居住质量的改善提高, 卫生间不仅仅是解决简单个人卫生问题, 更加注重空间的舒适感。高品质的卫生间应该可以满足住户的便溺、洗浴、盥洗、家务等需求。在人性化的设计中卫生间要具有足够的宽度且采用三分离式的设计方法, 三分离式的卫生间在使用卫生间的集中时间, 不同的功能之间不产生影响, 满足多人使用。为了提高使用卫生间者的舒适度, 通风和采光在卫生间也是必要的。卫生间安全方面要把燃气管道设置在室外, 避免燃气的泄露造成事故。在老人使用的卫生间宜设置扶手和紧急按钮, 满足老人的急需。

8.阳光房人性化设计

阳光房的人性化设计, 首先要保证阳光房的安全性, 要符合科学的力学结构, 拥有比较好的承重性与抗风压稳定性, 阳光房系统的使用要符合人体工程学, 简约易用、便于维护。其次阳光房中可以种植植物起到绿化居室环境陶冶情操、休闲的作用, 可以设置水管方便浇花, 地面要做好防水、排水。第三阳光房可以作为活动休闲空间, 设置应该具有灵活性, 可能的情况下设置可变的遮阳设施, 根据住户需求灵活可变。

9.老人房人性化设计

老年人居住的空间人性化设计中, 简洁是主要的, 不宜布置过多的家具, 防止老年人发生碰撞。居住空间要有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 最好室外有绿化环境, 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 可临近通道、卫生间布置, 方便老人出行以及便溺活动。在老人房的装修上要做到温馨、舒适、方便, 为老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设计时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选用一些朴素而深沉的色彩, 这样有利于休息和睡眠, 消除疲劳, 平息调养。选材上要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环保材料, 以木质等质地较柔软的材料为宜。光照上, 可以利用高效的暖色灯具, 从科学的角度看, 色彩与光、热的协调和统一, 能给老年人增添生活乐趣, 令其身心愉悦, 有利于消除疲劳、带来活力。

四、总结

没人能够准确地预见我们未来生活的样子, 争取到舒适健康的生活是每个居民的期望。住宅作为居民舒适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是大家值得关注的问题。完美的住宅是不存在的, 人性化住宅是居民舒适健康生活的开始, 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地方法解决人性化住宅的问题, 积极学习、思考、探索人性化住宅的设计方法。对于人性化住宅设计研究和探讨还有更多的空间需要我们去发掘。

参考文献

[1]严丽红.住宅的人性化设计[J].山西建筑, 2005, (第13期) .

[2]杨晗泽.对人性化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J].房地产导刊, 2015, (第2期) .

[3]李静, 李硕.人性化的现代住宅室内设计要求[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第4期) .

[4]吴良镛著,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居住建筑创新设计 篇1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吃、穿、住、行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作为人们重要的居住空间,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应做好建筑节能设计,建设绿色环保建筑,这样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实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此进一步探讨影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因素,以此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水平。

建筑节能设计的概述

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外部环境。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外部环境是影响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朝向、布局等因素;②建筑单体节能设计。对于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其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对建筑能耗的效果具有直接作用。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因素

1.平面尺寸

对建筑体形系数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S=F/V,在公式中,S代表为建筑体形系数,F为建筑表面,V为建筑体积,从该计算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种,即平面尺寸、外立面凹凸程度以及建筑高度,其中平面尺寸主要包括两种参数,一种为建筑进深,另一种为开间,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两项尺寸参数,即户型平面的进深和面宽。对于该参数的设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小进深、大面宽,此类平面可以有效的扩大散热面积,增加冬季太阳辐射,另种为大进深、小面宽,此类平面有利于冬季保温,但是采光以及通风效果不好。所以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应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优化平面尺寸,以满足建筑节能设计要求。

2.建筑高度

使用功能对建筑空间高度其到决定性作用,建筑空间的高度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有所不同,而且建筑高度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建筑材料的消耗,同时还能影响室内热量的损耗,所以必须合理确定建筑层高,以此达到节能的效果。按照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确定住宅层高宜为2.8m,这主要是因为这个高速可以满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3.窗墙比

建筑热量损耗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围护结构的传热耗量,占总散热量的70%-80%,另一种为门窗缝隙消耗热量。建筑围护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其中透明部分主要指的是外窗,与屋顶和外墙相比,外窗的热工性能较差,而且其传热量会随着外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窗墙比,根据我国相关规范规定,寒冷地区不同朝向,其窗墙比取值也不同相同,见表1:

4.围护结构材料

由于围护结构热量损失占据总热量损失的很大部分,所以减少围护结构的热量损失至关重要。所以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主要应控制好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为建筑围护结构的形式,另一方面为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而影响热工性能因素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结构形式,由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围护结构不同,热工性能也不相同,二是围护结构的选材,保温材料的导热小,会使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降低。据调查发现,剪力墙是住宅主要的结构类型,所以般情况下,外窗采用的为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该材料的热工性能较好,同时外墙和屋面采用模塑聚苯板以及挤塑聚苯板。

5.建筑结构类型

建筑有许多不同的结构类型,居住建筑通常包括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以及高层住宅,不同类型的住宅,采用的不同的结构也不同,

由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围护结构材料也不同,进而影响耗热量水平,所以正确选择建筑结构类型对建筑节能设计也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仍然也需要进步加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更新节能设计思路。节能设计理念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指导,对建筑节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建筑设计人员必须不断更好节能设计思路,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设计,尽量避免出现不良的设计情况,对建筑物能源消耗问题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应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将节能设计理念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保证建筑节能设计质量。

2.做好建筑户型规划工作。户型是购房者的关注重点,同时对建筑节能设计也至关重要。目前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小高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大大了节省土地资源,实现了节约的目的。所以应做好建筑户型规划工作,优化建筑平面设计,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

3.加强对建筑朝向的设计。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重视建筑朝向问题,这是因为日照时间、面积以及风向,对建筑物的热损耗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必须保证建筑物为最佳朝向,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建筑物。

总结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窥探 篇12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小区的配套设施, 如教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绿化设施等, 都在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因此在新时期,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应严格遵循新的依据和设计要求, 以此提高居住小区的整体质量, 切实达到人们的要求。

1.1 个性化的建筑装饰

在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除了满足基本的公共建筑功能以外, 还要注重对公共建筑整体审美情况和外观的设计。在坚持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统一协调的条件下, 个性化的建筑装饰在设计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对此, 可以设计出与众不同、富有创意的建筑装饰, 合理运用色彩、形状等要素来丰富个性化的建筑, 提高公共建筑的整体设计质量, 突出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设计理念。

1.2 公共建筑的卫生有更高的要求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卫生设计和日后的处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建筑本身的卫生处理, 主要是公共建筑的采光、日照、通风情况, 公共建筑产生的噪音、对空气污染的程度等, 需要及时处理, 防止为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二是公共建筑能否及时处理小区的垃圾问题, 这就要考虑公共小区垃圾站的功能发挥了。所以, 在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要注意卫生问题的处理, 避免出现现有的小区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住宅的舒适满意程度。

1.3 建立特定的场所

居住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休息的场所,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公共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 除了对基础设施, 如教育、绿化、市政等建设以外, 还要把人们的户外活动和休息娱乐的基础设施设计考虑在内。公共场所是向所有居民开放的免费休息健身场所, 优秀的场所设计可以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 提高小区的整体质量。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的社会, 小区的公共建筑大多是为老人和孩子提供服务, 所以在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休息健身场所的设计, 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1.4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

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是居民对小区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共建筑的功能之一。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在设计时, 要遵循便利性的原则, 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 要合理布置小区所有建筑的格局和位置, 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为了实现这一要求, 就要求在设计时, 尽量缩短小区的路线, 使它的服务半径减少到最小。此外, 还要保证小区内部的交通顺畅, 方便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1.5 公共建筑的可识别性和安全性

公共建筑可识别性主要是使公共建筑具有特色, 能够与小区的其他建筑和其他小区区别开来, 具有本小区的鲜明特色 (图1为居住小区空间布局) 。公共建筑的可识别性具有更高层次上的意义, 是在满足居民的基本住宅需要以后, 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时, 注意可识别性。提高公共建筑的可识别性主要是通过实现公共建筑的多功能性和多样性来实现的, 可以根据居民小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小区内部的绿化情况、广场等综合考虑, 由此增强公共建筑的可识别性。

2 居住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主要就是指居住小区内部的商店、小型的超市等公共建筑。这些商业性的公共建筑与规模大、消费档次高的大型商业区相比, 规模十分小、资金投入少, 并且布局是十分分散的, 处于居民住宅的从属设施, 往往得不到居民的重视。但是就其功能而言, 居住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它分布在居民住宅最近的位置,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提供了最直接便利的服务。小区商业建筑不仅仅包括便利店等超市, 还包括了药店、餐饮、鲜花、面包店等, 它们的规模比较小, 所需要的面积也比较小。所以在设计时, 要考虑到它们的服务半径。常见的居住小区商业设施的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成片分布、成街分布、成街成片混合分布。

3 居住小区的教育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的教育建筑是小区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重要的功能。高级的居民住宅小区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和小学等教育基础设施, 在教育基础设施设计时, 要遵循两个原则:

(1) 学校的设计应该具有鲜明的特色, 能够作为丰富小区的重要元素。在居住小区教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要使学校与小区的整体实现协调一致, , 既不显得突兀, 也不容易和其他的建筑相混淆。教育的功能决定了学校建筑的特殊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把学校作为重点设计对象, 表现出学校建筑的特点, 以提高公共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设计水平;

(2) 坚持学校与小区相协调的原则。主要包括学校与小区绿化、住宅楼、道路之间的协调, 还包括与小区整体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在小区整体的协调上, 要注意学校的外观和占地面积是否与小区互相协调, 是否能够成为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还要凸显出学校建筑的特点与不同。此外, 对于学校建筑, 要能够为小区的整体外观和设计做出贡献, 提高居住小区的质量。在微观层面上, 好注意学校的外观形状、颜色、规模、面积等, 是否符合小区住宅的实际情况与需要。

4 居住小区的公用类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市政公共建筑主要指的是居民公用的设施, 包括广场、健身设施、绿地、垃圾处理设施、车棚等。在设计时要考虑全面, 协调好居民之间的关系, 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用类建筑的功能, 充分考虑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是否满足了居民的需要。在大量的考察中, 一种典型的居住小区公用类设施的设计是以下情况:首先商业设施主要分布在小区的入口和出口, 由此可以实现商业设施的经济效益, 并且也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其次是小区的活动场所最好与小区的绿化相连接, 环境优美有利于人们的外出锻炼, 而且也可以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与氛围;最后教育设施通常布置在比较安静的部分, 多位于绿化区域内。图2为几种不同位置的小区车棚设计。

5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住小区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居住小区由较低层次的水平发展为较高层次的水平, 不仅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居住小区内部的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也变得更加完善。居民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设计关系着小区的整体质量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所以, 设计人员应当结合现代的需求, 始终奔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为广大居民设计出舒适、美观且实用的公共建筑。

参考文献

[1]杨臣.关于现代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 2011, 09 (6) :132-133.

[2]潘可杰.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3) :207-207.

上一篇:固井安全下一篇:护理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