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2024-11-03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共12篇)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1

0引言

随着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 设计人员“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生态的规划设计原则的主旨在于利用可再生能源,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过程应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自然与生态的视角强调居住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 把“生态”作为解决当前居住区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的良策。“生态”的居住区应该追求的不仅仅人还有自然的健康, 充满活力且具有持续力强调居住区的构成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 不能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

1、城市生态景观要素

从生态学角度看,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单元, 按照各种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 景观要素分成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1.1 斑块

是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其形状、大小、类型、异质性及其边界特征变化较大。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格局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单位面积上斑块数目关系到景观的完整性和破碎化。景观的破碎化对物种灭绝有重要影响。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 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斑块面积越大, 能支持的物种数量越大,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也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园林绿地系统中的斑块一般指各级公园、各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等。

1.2 廊道

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均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 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 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是一个通道。城市中绿色廊道一般有三种形式: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

1.3 基质

在景观要素中基质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作为背景, 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 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

2、生态原则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实施

2.1 正确合理选择环境和确定环境的功能

选择和确定功能是决定其他设计的基础。居住区的建造活动应尽量少干扰和破坏优美的自然环境, 并力图通过建造活动弥补生态环境中已遭破坏或失衡的地方。

2.2.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已确定的环境, 应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尽可能尊重和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 维持其完整性, 使居住区像共生的生物那样, 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和融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对现状植被的保留。长久以来, 城市或住区建设中, 先砍树、后建房、再配置绿化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我们屡见不鲜。生态学知识告诉我们, 原生或次生地方植被破坏后恢复起来很困难, 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和人工维护。因此, 保护比新植绿化的意义更大。

(2) 与环境水文特征结合。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结合水文特征的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 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 进行直接渗透和储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3) 保护当地土壤资源。在进行居住区环境的环境处理时, 要发挥表层土壤资源的作用。表土是经过漫长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适于生命生存的表层土, 是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综上所述, 适宜的环境处理是形成居区生态环境的良好起点, 必须认真调查、仔细分, 避免盲目地大挖大建和一切推倒重建的方式。同时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将其视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3、绿化景观设计的开放性和生态性

生态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 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 涉及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真正地融入小区。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 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 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 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在一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应选择耐踏草种, 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草坪不止是观赏的, 它同时应该是可利用的。大面积的丛植密植可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 净化空气, 利用原址上的树木建设居住区, 如目前沈阳正在建设的城建北尚居住区就是一个利用生态的好例子, 居住区内利用原有地形和树种, 大面积保留了原址的树木。该居住区内绿化景观不是单纯建筑的附属, 而是和居住区浑然一体的, 它正是利用了原有自然景观保护了生态环境, 证实了生态绿化景观不仅仅靠建设, 重要的是保护和利用, 摈弃了以往居住区规划是把建筑作为主体, 开发商只关注经济利益, 尽最大可能在有限面积上多建建筑面积, 建筑主体完成后再辅以绿化.没有把空间作为主体的错误做法, 值得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参考。

4、结语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 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的日渐凸显, 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减慢或是得到改善, 我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重视, 环境的生态化是我们追求最佳居住环境, 生态区居住区的概念进入我们居住区空间环境, 也是我们理想的居住环境。随着建筑业的日益增长式的发展, 居住区生态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加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 作为设计者, 一切以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出发点, 不断增强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们居住的环境生态化普及做出努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发展逐渐向着个性化、生态化发展, 生态居住区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产生, 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人们居住的环境都有着深渊的意义, 本文从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以及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为城市生态化不断前进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檀敏.工业建筑设计的几点认识与体会[J].科技资讯.2009 (26)

[2]王滢.居住景观设计的要点[J].甘肃科技.2002 (12)

[3]刘华东.浅析当下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某些误区和弊端[J].科技风.2008 (20)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2

1.1 小区绿化阶段

1995年以前,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深受前苏联小区模式的影响,采取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的分级结构模式[1],居住区空间也随之划分为三个层次,居住区空间环境主要表现为居住区绿地空间(这里的绿地是广义的绿地概念,包括各种绿化和水体等要素)。小区模式的居住环境实际上被视作城市园林体系的一个类别——居住区园林,因而在具体设计手法上,很自然地多采用中国园林传统的设计手法,如分区组景、叠山理水、对景借景、小品点景等。居住区园林的空间要素包括各种植物、水体、山石、小品、铺地等;居住区园林设计则主要包括空间组织、场地划分、植种配置、园林小品设计等工作。与此相对应的居住区绿地也采用三级(或两级)布置方式: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1]。

总的来说,居住小区的环境要素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绿地、室外活动场地(游憩场地)和园林小品,这一阶段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可概括为“绿化+场地+小品”的小区绿化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环境设计集中表现为绿地的分级与组织以及环境要素的配置,强调绿化覆盖率。此时,绿化覆盖率的高低成为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

在这一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均由建筑师包办,环境设计工作是建筑设计完成以后的工作延伸和深化,并未从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分离出来,也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职业。

1.2 景观设计阶段

(1)国内园林设计思想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需要优美宜人、舒适休闲的绿色空间环境。环境意识的加强,导致人们择居价值观的改变,当前房地产开发策划理念也从“卖地段”走到了“卖环境”市场营销阶段。可以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内因。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时期,居住区园林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岭南园林为例,适应南方湿热气候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些园林做法被引入到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如低层架空、屋顶花园、绿化引入室内等做法。环境意识的加强,使身居高密度城市居住区的人们更加向往大自然的绿色环境。

(2)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 景观设计学源于西方传统的风景园林学,其内涵丰富、研究范畴广阔:从社区到大地区域;从物质环境到人文艺术环境[2]。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国外景观设计思想逐步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1998年以后,景观设计学在国内的应用领域从最初较大尺度范围的景观规划逐步进入到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领域。以广州、深圳为例,国外景观设计事务所在两地承揽了大量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任务,给珠江三角洲地区住宅建设带来了新的风气,改变了城市居住区单调的面貌,提高了城市居住区乃至城市区域的景观环境质量。可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是珠江三角

洲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的外因。

这个时期,建筑设计工作与景观设计工作开始分离,大量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工作由专门的景观设计事务所独立完成。从群众投票选出的2001年广州最受欢迎20个明星楼盘(由《南方日报·南方楼市》举办)来看,入选的均是在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营造上做足了功夫,大部分均聘请境外知名景观设计事务所设计。

(3)国外景观设计思想与岭南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起来的岭南现代园林得以融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思想,自此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逐步走出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局限。这一时期的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绿化覆盖率固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整体的环境却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中西结合的手法普遍被采用,并逐渐成为环境设计的主流,构图的形式美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则而得以应用。与小区绿化模式的环境观相比,景观设计的环境观考虑的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形态的环境,还包括自然、生态、文化等。

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并与岭南园林设计思想的融合,已逐步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主导思想。由此而确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想,由于其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演化进程中的转折点,使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小区绿化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演化

2.1 外延的扩大

(1)设计立意、主题的建立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织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2)设计范围的扩大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闲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致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区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3)设计过程的深化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设计的总体构思。设计范围的扩大、设计过程的深化、设计内容的综合性,使得景观设计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由专门的景观设计师从事。

(4)设计手法的丰富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将现代的几何构成手法和流畅的曲线形态糅合到环境设计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化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2 内涵的丰富

(1)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求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生态思想的融入,赋予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更为深刻的内涵,使居住区景观设计走出了狭义的视觉美学的概念范畴,使其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环境走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层面。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学效益,贯彻“3R”原则。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中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就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总体而言,视觉美学层次的景观环境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在生态技术的应用方面尚有待更进一步的加强。

(3)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味,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4)对艺术意境更高的追求 艺术之于人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物质层面的规划设计,只有升华至艺术才能使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城市之中,这也是居住区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从单纯的功能性需求提升至更高的艺术层面,并且呈多元化倾向。就居住区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而言,主要是体现在园林、小品设施、植物配置以及空间氛围等环境构成要素的景观效果上。就艺术风格而言,则不拘一格,或表达都市现代抽象艺术,或追寻乡土气息,均依据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构思而定。

(5)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2]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讲求图案的构成美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例如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住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感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6)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动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者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例如,广州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7)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环境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居住区内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均好性”成为住宅景观设计的准则。打破小区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化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8)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目前,环境设计的主题化倾向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加强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法之一。广州奥林匹克花园以体育为概念的环境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逐步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建设模式并形成品牌而向其他地区推广。走向景观生态模式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设计指导思想看,是确立了景观建筑学融合岭南园林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想,摆脱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局限,从而使居住区环境设计从分级绿地组织和环境要素配置走向营造宽松舒适的休闲生活环境;从强调绿化覆盖率走向注重居住区环境的整体生态效益;从以功能性为主走向以全面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环境设计根源于人们全方位的生活感受(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展望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的未来发展,居住区环境将会越来越强调生态设计思想,因此,居住区环境设计模式可以称为景观生态设计模式。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3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生态学;城市居住区

在我国的城市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居住区,城市住房的经济效益在房地产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不断地扩大,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行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优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有着增强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1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

1.1 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性

随着当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对低碳生活的追求,人们在选购居住房的时候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也有非常重要的考量。因此,在建筑过程中,除了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要求外,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设计也要非常重视。在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中,要好好把握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持与自然的协调性,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为人们带来最自然、最环保、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要突出生态理念。

1.2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居住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居住区景观系统也是相对于生态系统而存在的,较生态系统有极大的开发性。但是,在对居住区景观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居住区的建设和环境开发的过程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周围的绿色植物与生物等都会造成破坏。一旦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结构出现问题,其自身的修复活动无法还原,整个区域的生物结构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整个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都能够正常工作,就必须要保证这个系统之内的组成部分保持正常,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保证整个景观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平衡,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

1.3 景观系统的丰富性

当下我国的居住区景观系统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景观设计的机构太过单一,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们无法享受到景观设计带来的真正利益。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真正功能无法实现。影响我国当下景观设计结构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就是设计面积使景观的结构无法复杂、深入,对景观设计造成一定的制约;其二就是在当下城市居住区中,大多数的土地面积都被建筑物所覆盖,房地产企业为了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来建筑住房,所以居住区中的景观基本上都是以建筑为主,也就造成了景观结构的单一性;其三就是当下居住区的环境多数被建筑与公路覆盖,景观设计受到一定的制约。

2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的景观要与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文化背景相协调、相融合,使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系统具有充分的适用性、文化传承性以及可欣赏性。

2.2 保持一定的生态效应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保持生态平衡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整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3 群落的多样性原则

人是群居动物,其自身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土地资源的相对紧张,就需要实现土地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保持群落功能的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3.1 居住区景观的布局

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能够有效地改善居住周围的环境。在城市中,有许许多多的居住区,它们分布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各个区域,这些居住区就构成大大小小的板块,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板块——城市。因此,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这些板块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板块合理地布局,使整个板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对板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某一个系统的板块要具备绿地、河流以及生态花园,运用设计手段将这些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绿地以及建筑用地进行准确的考量,对设计规模进行严格的把控,使景观系统有可实施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在居住区中的道路之间增加公共绿地,使之成为整个景观的核心。绿地系统也要有丰富的层次,对景观设计进行创新,突出景观的新颖性。

3.2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事情就是景观的构成要素,清楚了构成要素之后才能对景观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景观设计的需求。山川、河流、草地、森林等是最基本的自然要素,这些自然要素在景观系统中也是主要的构成。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自然要素来改善和映衬居住环境,也需要配合人工要素。

3.3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有很好的视觉享受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景观内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充分的设计。在对建筑物的边缘进行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边缘区,适当地增加边缘的长度。在选择栽种植物时,也要注意空间层次的表达,提高视觉效果。同时,居住区的水源设计也对整个景观系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对整个景观系统的格局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处理过的水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

4 结语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以及现实经验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都非常多。这对居住区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效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则和理念,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效益,还能够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享受,实现景观设计功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吕亚琴.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

[2]欧亚丽.城市生态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浅析 篇4

现如今, 种上些树就说是原生态景观, 挨着片树林就说是城市的绿肺;有片水就说湖, 有个包就说山;有点绿化草坪、人车分流的道路就是“生态社区”。这是一种片面的想法, 仅仅停留在对生态设计的浅层次的认识上, 与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概念相差甚远的, 没有真正把握生态设计的内涵, 没有真正和当地地域特征、文化、植物相结合。只是形式上的认为有花有草有树有道路就是生态设计, 仅仅成了某些楼盘炒作的包装。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现代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伴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最贴近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 对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作为现代城市最普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它对城市整体景观面貌和城市规划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以简单的“园艺绿化”为主, 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现如今,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进程越来越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不仅对居住建筑的本身, 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渐重视, 也认识到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而目前, 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远远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职能缺失, 没能从建设环保、生态、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出发, 缺乏整体发展规划, 导致城市环境规划严重滞后, 居住区环境没有合理规划和建设。

二是房产开发商在绿地的规划上有弄虚作假的行为, 改变建设用地性质, 没有切实贯彻执行政府批文, 使居住区居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物业公司对居住区景观没有足够重视, 也缺乏足够的园艺保养相关技术人员, 致使管理不善, 后勤保障不到位。

四是开发单位缺少足够的建设资金, 养护经费短缺, 没能从环保生态, 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大局出发, 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五是居住区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存在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车辆碾压绿地、破坏公共环境设施等行为。

因此,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不能孤立对待任何一个方面, 必须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 制订完善的设计、施工方案, 提高后期景观维护和管理, 保障居住区景观的正常使用, 真正提高居住区生态化水平, 建设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但从景观设计方面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植物景观生态化设计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植被绿化, 而是要创造出造型各异、色彩绚丽的景观植物, 满足人们感官的欣赏需要, 改善居住区小的气候环境;是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合理种植绿化植物, 设计、创造出适宜的、优美的景观小品, 以起到改善居住区生态气候环境, 提升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的作用, 使居民欣赏到高品位的环境景观, 享受到和谐的居住区生活, 推进建设现代城市和谐社区的进度, 构建和谐社会。

二、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居住区景观的好坏, 它为居民提供户外生活的游憩空间, 绿地景观不仅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 而且能改善地区小气候和生态环境, 改善城市大的生态环境, 创造出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景观。因此, 应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 结合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 开展生态绿地景观设计。

三、铺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铺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应统筹考虑功能与视觉审美的需求, 用材种类不宜太多, 以免造成混淆迷惑的感觉。硬质铺地应以一种材料为主, 再以其他材料为辅形成视觉的多样性, 主要用材可贯穿整个设计的不同地点, 以便建立统一性。在设计时, 应结合平面图、透视图两方面考虑, 在平面图上, 应注重创造引人注目的式样, 与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在透视图上, 平行于视线的铺装材料, 应强调铺装面的宽度, 垂直于视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其深度。

四、水环境生态化设计

在环境景观中, 建造水景是一门科学。水不仅仅能带给感官上的美感, 而且还有许多实际的功能。如它可以调节微气候, 可以有效地降低周围的气温并增加空气的湿度, 另外, 喷水池还可以过滤空气, 减少空气中灰尘。除了物理上的功能外, 在空间意义上, 水体可用作区域的划分, 可以拓展空间, 将有限的空间距离加大。水体还可以作为景点, 作为区域中心, 创造富于趣味的空间。

五、道路规划设计

居住区交通与日常生活行为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生活性特征。按交通功能划分, 交通类型包括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和应急性交通。居民所关心的道路的通达性主要包括:上、下班 (学) 交通的可达性;公交站点位置与距离;购物交通便捷;自行车停车场 (库) 位置与距离;宅门到城市道路距离;消防救护救灾通道;住区交通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和局部分行”两种组织模式。

六、停车场设计

停车场的生态设计更注重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运用生态材料和植物来营造更为绿色和环保的停车空间。在停车场的设计过程中, 通过规划、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应尽量做到合理规划, 材料节能, 方便使用, 效果美观。

七、居住区公共设施设计

居住区的儿童游乐设施、休息设施、服务设施、景观小品设计等公共设施应具有实用性、功能性和观赏性, 同时更应注意使用的安全性。这些设施可种类多样, 造型各异, 反映不同空间的属性, 是居住环境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八、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

建筑本身就是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 是城市整体环境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 因此, 居住区建筑景观生态化更是必不可缺少的。而由于我国长时间内, 只重视其实用功能, 对建筑的能耗和景观艺术效果缺少足够的重视, 带来了诸多问题, 残酷的现实是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生态破坏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 建设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生态建筑已成为必然。

九、废弃物回收利用设计

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过程中更应重视居住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尽可能选择可再生的材料, 进行重新回收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废弃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废物再生利用, 重点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污水处理循环使用。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 合理规划水环境, 优化水资源结构, 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 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 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

十、高效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是洁净的、可再生的, 无须消耗燃料。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无噪声、无污染、安全可靠。其能量随处可得, 不受地域限制, 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 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无须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无人职守, 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这些优点都是常规发电和其他发电方式所不及的, 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 资源丰富且遍布全球的自然能源。太阳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最引人注目、开发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清洁能源, 未来全球能源的主流将是太阳能。

总之,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就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科学理论, 将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素放到整个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来考虑, 结合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城市发展、邻里氛围等众多因素, 保持人文生态环境的延续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出环境优美的、和谐的人文社区。

摘要:居住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景观生态是现代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景观生态化设计将使居住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城市环境生态平衡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更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重要表现, 可以积极地推动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谢天, 许纪存, 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 2003, (6) .

[3]金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5

城市住区环境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住区环境的生态性是指住区环境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性质,可以从环境满足居民需求的`生态服务功能状况、环境的自然度、大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进行评判.围绕着住区环境的各种物质形式如何体现三方面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斐专家调查法(Delphi法),构建了住区环境生态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作 者:余世金 YU Shi-jin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刊 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年,卷(期):39(3)分类号:X826 X2关键词:住区环境 生态性 评价 指标体系

浅析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规划 篇6

关键词: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自然;资源;精神

居民生活场所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基本生存活动,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的约束下改造客观世界。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中大家对于“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过前者。总之,人居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一、生态居住小区定位和目标

生态化居住小区景观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住区概念的上,要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除了强调自然生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实现环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二、目前生态居住小区设计存在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生态居住小区,有很多解释和说法,大家对生态概念认识还很模糊。居住小区生态环境一般是指居住区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由植被、河道、道路和建筑等构成。因为部分开发商的片面认识,当下很多居住小区为了迎合大众对生态的需求,一味地建绿地,一味地种大树名树,盲目追求绿地率,然而,生态并不是单单指绿化。部分居住小区因欠缺对水循环和更新问题的考虑,再加上日常能耗和维护费用成本较高,小区内的水体景观久而久之,经常出现池中无水、水质恶化、水中无鱼等尴尬局面,影响整个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而且在植物配植前期缺乏对小区户外景观动态的、长远的、发展的考虑,伴随着花草树木的不断成长,会导致比例失调、空间拥挤等一些潜在问题的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居住小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小区内道路流线不合理、建筑间距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违反居住小区设计规范的设计以及居住区周边对居住区造成的声光污染更是对居民造成了生活上的障碍。

三、尊重并提升原场地的自然环境状况

原场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主要指地形、植被等的情况。

景观设计要保护好原有的生态系统,因为破坏后再重建生态系统要困难得多。在景观设计上重生态性,尽可能尊重自然原环境而不盲目的建造人工景观,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可以节省建设费用、体现经济原则,同时也是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融合的重要前提。

尊重原场地的地形,要注意水土的保持,不要做过分的开挖堆叠,污染土质和水质的设计。例如:小区道路和驳岸的设计过渡要自然。道路景观应该与小区内部的生态支持系统联合起来形成具有特殊景观的生态廊道,当与水脉相融合丰富居住小区道路景观的内容。生态驳岸把驳岸上的植被和水域中的植被连成一体,在排水上尽量让绿地中的地表径流通过侧渗进入水域,可为各种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的自然生境,利用水生植物使水体可以“自净化”,形成水路共生的自然生态系统,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在植被方面要尊重现有的植物,对植物配植选择上应该以也以乡土植物为主,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配植植物时要模拟自然的结构形式,形成稳定的、抗性强的植物群落。稳定的植物群落要合理搭配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活地被层等四个基本层,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四、节约资源

例如:居住小区水资源的利用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循环利用”等方式。雨水收集可以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专用容器等汇集的天然雨水,经收集一输水一净水一储存等渠道积蓄并净化的雨水,为绿地浇灌、营造水景、清洁道路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中水循环利用是小区中最常见的中水的处理方式。“中水”指处理过的污水能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满足部分使用要求的水。常见做法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农田灌溉、园林绿化汽车清洗,消防,工业用水等。

再例如:居住小区废弃物处置与垃圾源头分捡。根据2001年5月27日建设部最新通过的《绿色生态住宅住宅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关于此方面的要求,居住小区内的垃圾采取分类收集的办法,将垃圾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日光灯管等);第二类,厨房有机垃圾等可降解垃圾(剩饭、菜叶等);第三类,其它难降解垃圾(塑料、金属、木、石等)。有了分类标准,就可以分类处理。第二类垃圾由设置在厨房洗池中的粉碎器粉碎后直接由下水管道排走,这部分污水可以与粪便污水一起进入沼气净化池进行处理。住宅区内的绿地落叶叶等垃圾采用厌氧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腐熟的肥料作为盆栽花卉植物用腐殖土及花草培养肥料。

五、居住小区精神生态环境的营造

(一)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小区环境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居住小区内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均好性”成为住宅景观设计准则。打破小区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小区的绿化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二)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应用

户外活动为人们轻松自然地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要搞好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要有亲切感、归属感而不感到陌生的生活空间先要从分析居民的行为心理因素入手。领域感、私密感、归属感、空间距离感,都是影响居民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环境景观设计要以此为出发点。

(三)场所功能的强化

使居民与环境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在起步区规划中重点处理住宅与绿化,中心绿化与配套商业设施的结合,水面与中心绿化的结合,中心绿化与主要城市道路绿化的结合,使居民的居住、休闲、购物、邻里交往建立起便捷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居住系统。为加强小区的归属感,增强小区可识别性同样也很重要。结合绿化或水面布置中高层住宅,使高层住宅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和通风条件,在现今高层住宅不好销售的状况下,提高了高层住宅的卖点。成组布置的高层住宅成为各小区的景观标志区,多层住宅围绕中高层住宅周围布置,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多层住宅围绕组团绿地成组团布置,通过对住宅端头的退层处理、前后的错落,形成不同风格的多层组团。不同形式的住宅掩映在绿树、碧水之间,形成舒适、优美、良好归属感的居住环境。

六、结语

专业人员,而其设计决定了各种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措施能否得到实施。对于生态设计的具体措施、方法、形式和标准,不同学科、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或许会多种多样,但需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生态认识,把尊重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稳定、协调和平衡当作最终目的,脚踏实地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可以获得巨大的进步。创造舒适的生态居住环境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开始,围绕这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的跟进。时至今日,生态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進展,研究成果也相对成熟,设计人员对小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理论都已经被付诸于实践,受理论指导和影响,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更加贴近人心,贴近自然。

【参考文献】

[1]鞠小颖,《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杨洋,《基于生态原则的居住小区户外景观设计研究》,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周文娟,《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生态景观的营造》,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7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整个现代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伴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最贴近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 对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作为现代城市最普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它对城市整体景观面貌和城市规划也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落实到具体设计实施工作中的最终落脚点, 而景观生态设计是有力的技术保证, 能有效改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效果, 是解决城市住区环境问题的最好方法。一个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不能仅限于建筑的存在和景观的建设, 还要达到住区环境的整体优化, 促成生态环境的协调, 达到“社会的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多种条件的满足, 即人文环境的满足。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以简单的“园艺绿化”为主, 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现如今,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不仅对居住建筑的本身, 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渐重视, 也是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发展一种新的趋势。

一、单纯的植物绿化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以简单的“园艺绿化”为主, 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 绿色植物的除尘、消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等是人们所熟知的。这种模式下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集中表现在植物种植和绿地的分级, 过分强调绿化覆盖率, 景观设计还处于单纯的植物绿化型。

目前, 绿化覆盖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重要参考指标。从开发商、设计师到消费者, 对城市住区的景观环境的认识还都停留在粗浅的阶段, 没有进行合理的调配, 只是单纯的把植物绿化作为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不仅对居住建筑的本身, 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渐重视, 也是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发展一种新的趋势。

这一时期, 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包括景观设计主题的确立, 设计范围的扩大, 设计手法的丰富以及“以人为本”、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等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

如今, 环境意识的加强导致人们择居价值观的改变, 加上市场竞争的强化, 房产商不得不重视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 高品位的景观设计已成为主要卖点。“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居住区环境建设资金投入越来越大, 开发商不惜重金对居住环境景观进行生态化设计, 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元素趋向多元化。

以郑州市为例, 目前有很多居住社区, 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 从较早的老城区改造, 到现在逐步发展到城市的边缘郊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 房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商品房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的大量调查, 居住区的档次高低各有不同, 规模大小也各不相同, 居民的数量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 居民的生活状况也有较大程度的差异。

对城市中心居住区而言, 主要是对原有老城区的改造, 再度开发和利用, 重新整合土地资源, 居住区面积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居住区周边环境相当较好, 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和成熟, 比较适合居民快速入住, 居住区内部环境发展也较快。

对郊区居住区而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中心区域的用地已不能满足现有房产市场的用地需要, 居住区在逐渐地向城市郊区和城市新区延伸, 各类型房产商就大肆圈地, 向郊区市场进军, 新建居住区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商品房价格也节节攀升。

新建居住区的开发建设, 对现有城市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但由于肆意的开发和建设, 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破坏, 影响了生态平衡。

这些居住区远离城市中心, 交通相当滞后, 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使得居住区入住率较低, 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原有环境生态遭到破坏基础上建设的居住区环境景观也不能令人满意, 没能达到开发宣传时的景观效果, 住区居民的满意度大大较低。但不论是城市中心居住区, 还是郊区新建的居住区, 在环境景观的建设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景观设计次序颠倒, 浪费资金的投入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设计过程, 它是相对独立的, 内容繁多、程序复杂、涉及知识广, 设计次序的前后关系直接影响到居住区景观的最终效果, 也直接影响到建设资金的投入。常态下, 环境景观设计先于建筑设计, 必须对整个待建居住区的环境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环境评估, 实地调研, 尊重原有自然山水和原生态植物, 初步进行景观的前期规划和实施, 待建筑设计进行过程中, 也要进行部分景观设计, 最终配合建筑设计完成整个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但现实中, 我国的很多地方, 都违反这一程序和原则, 等建筑设计完工之后, 以较大的资金和精力进行环境景观设计, 虽有一定效果, 但投入甚大, 且维护成本极大, 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最终导致住区生态环境系统不完善, 而这一资金投入则转嫁于购房者的身上。

(二) 片面夸大景观设计的形式和效果, 误导消费者

现在, 很多开发商为了吸引消费者, 盖高档会所, 引进名贵的景观植物, 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维护成本很高, 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花木不能供人休闲乘凉, 池水不能供居民嬉戏, 反倒成为人们的束缚。在楼群之间“见缝插针”地造景, 导致居民活动空间、交流休闲场地等功能区域不足, 公共游玩设施严重不够。居住环境景观在视觉上虽然日渐漂亮, 但居民之间的关系却日趋冷漠。小区景观表现形式千篇一律, 追求豪华和排场, 没有地方特色, 更无生态可言。

(三) 违背生态设计原则, 破坏和谐生态环境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确定“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 建设和谐生态化住区景观环境。房产商大规模地开发新社区, 本身就背离了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 违背了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绿地面积过大, 导致社区容积率低, 占用其他功能用地, 增加商品房成本和物业管理的开支, 而这些高额的费用无疑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

再就是水景污染。在住区内部修建大型的水体景观, 既破坏了生态环境, 又浪费了大量的资金, 加重了的负担。由于人工水体景观的日常能耗和维护费用过高, 不能正常运行, 造成池中无水、水中无鱼的尴尬局面。甚至有些居住区里的水变成死水, 渐渐发出恶臭, 影响了整个小区的环境。

还有就是用材污染。设计中偏重天然建材, 以破坏植被为代价, 突出辉宏的人工硬化与铺装等硬质景观。殊不知, 绿地景观环境的开发与设计, 必须与自然风水特性相吻合, 必须按自然的本来面貌加以升华。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应当对本土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进行保护。

(四) 缺乏景观专业技术人员, 致使后期维护不善

居住区景观需要精心的维护, 但由于缺少足够的景观专业技术人员, 致使维护不善, 景观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 植物、绿地生长不好, 有些甚至死亡, 大量景观小品由于维护不善而严重损坏, 原先设计的各种生态循环系统也没有发挥作用。因此, 应加大力度聘用专业技术人员, 提高景观后期的维护力度, 提高环境景观的观瞻效果, 达到建设生态居住区景观的目的。

因此, 为配合建设可持续性节约社会的发展要求, 而进行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生态化设计也是势在必行。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稳步发展, 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建设可持续性节约社会的大环境下, 也必须进行住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那么, 以人为本, 生态化设计便成为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发展的永恒主题。

摘要:居住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景观生态是现代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落实到具体设计实施工作中的最终落脚点, 能有效改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效果, 是解决城市住区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现状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谢天, 许纪存, 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 2003, (6) .

[3]金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8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亲和性,人性化

0 引言

绿色生态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生态旅游功能的高品质居住区,集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要求

1.1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1.1.1 以人为本,休闲亲人的原则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使居住区环境更具亲和力。

1.1.2 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

居住环境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重要作用。同时,居住环境本身又应反映城市空间的文化和地方性特征,文化是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所在,内涵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仅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够的,寓教于乐是人们历来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 因地制宜,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首先,构成居住环境景观的设施要满足实用的功能,不同的活动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随着我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居住环境设施要考虑安全和无障碍设计的问题等等。其次,通过对居住环境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构,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多样的特点,是美的基本特征,通过形式、色彩、质感等赋予环境以特定的属性,来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一个美的景观环境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人的情操。居住环境景观设施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尊重现状,优化提升环境品位。通过对现有建筑、结构、场地、消防等条件的充分分析,对景观环境作进一步的提炼,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特殊的地理、植被、景观现状条件,创造与居住区建筑相结合的,亲切宜人的景观主题及其美好的空间体验。

1.14绿化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努力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态型景观环境。生态型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趣和情感的寄托,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2.1 注重环境景观的亲和性

环境景观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趋势。环境构成要素以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环境的主角,设计时,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使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1.2.2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是住房商品化特征的体现。在规划时,首先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院落空间安全安静的特点,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出温暖、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1.2.3 追求景观的文化审美性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环境的文化性还体现在环境与人的行为互动过程中,美好的环境提升居民的自觉意识,促进环境品质的提升。

1.2.4 考虑景观空间的多样性

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下、地面、空中三个空间层次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景观的纵深感日益加强。为塑造形式更加立体,内容更加饱满的景观空间,可以采取其多样性的设计手法,突破传统的材质搭配与空间互动,提炼古风,演绎今景,融入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使设计结合自然。如:常以季节变化作为激发点,引导人们回到生活的细节,体味四季交替的自然之美,体味晨露,朝夕,花开,叶落。这就是设计结合自然带来的人与环境的巨大共鸣。同时,景观空间的创造,还应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

1.2.5 面向未来性

面向未来,就是要面向需求特点的变化,面向需求的趋势,要提高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质量和功能水平。另外,设计时还要增进居住环境的便利性,营造轻松的生活空间。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

2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要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入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商、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2.1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1.1 确定设计立意,彰显整体景观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巧妙立意。立意要从其历史文脉、环境、气候、自然条件的特征、特别是从入住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整体上确立居住环境景观特色,使居住区环境形成水、绿结合,人文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景观,通过对居住生活功能、规律的分析,对地理、自然条件的推敲,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居住活动紧密交融的环境景观特征。

2.1.2 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科学布局住区景观

首先,根据现状用地条件,结合居住区休闲空间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和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进行功能分区。再以确立的特色为构思的出发点,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在居住区的景观营造中,充分利用项目周边的自然景观优势,结合人文景观的设计,在小区的外向景观和小区内环境营造上,充分表现出现代人追求现代、时尚的居住风格,不仅有中心景观区域,也要有组团式景观,追求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做到景观的均享性,力争户户见景。

2.1.3 合理组织景观的构成要素,优化环境

景观构成要素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地形、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物象;二是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三是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这些要素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设计时要把握好各景观构成要素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在居住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使它们有序列地为人所感知。居住环境由于居民背景的不同,各自对景观构成要素的形式感觉也不同,因此应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应当具有整体性。连续性,使不同居民都能找到适合其观察环境方式的视觉景观。

2.2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程序

2.2.1 项目情况调查与分析

首先,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其次,要对基地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所有原始资料。

2.2.2 研究相关资料

首先应整理、归纳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再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了解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及设计周期等,并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的构想,然后,着手进行环境景观的方案设计。

2.2.3 树立亲环境的设计宗旨

规划设计时,设计师要树立亲环境的设计宗旨,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美观、舒适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2.2.4 采取分空间进行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来进行,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的不同,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组团系统。一个居住小区的景观常分为入口活动区、中心活动区、亲子活动区等,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景观特点,如:水景景观、绿地景观、园建小品等,设计时要寻求一种合理的景观动线将各园林景观融汇成一个整体,分空间进行设计时,要做到局部特色与整体效果的统一。在强调绿地本身的功能分区时,还应注意绿地的使用功能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变化,或者使用功能还具有可变性及复杂性的特点。设计师景观规划设计时,除了注重主要景观园林意境的提炼外,还要注重因时、因地的人文环境创造,注重观赏性与参与性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2.5 提出维护、管理、运营计划

制定维护管理生态绿地配置设施原则,针对维护各项目,拟订维护人力及维护计划。探索公众参与绿化建设新路子,注重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进行管理,绿化管理中,注重植物的绿化配置与养护管理相结合,着力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2.3 居住区绿地景观分区设计处理

2.3.1 居住区入口绿化的设计处理

居住区的入口是界定小区内外不同环境空间的标志,是视觉驻留点。因此,居住区入口的绿化设计要考虑不同层面的因素:一是体现居住区本身的特色以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社会、文化特征;二是处理好与周围建筑、道路的关系,尤其是小区内道路和城市道路的关系;三是便于居民的使用。

2.3.2 居住区中心广场和公共绿地的设计处理

中心广场是提供表演及聚会的重要场地.一般连接社区中心、广场设计以林木和铺地来减弱城市道路所带来的分离感,广场有时会设置喷泉作为空间的焦点,自然的“绿”与“水”也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重要因素,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常与服务设施相结合,成为居住区中最吸引人的亮点。根据居住区的用地情况,公共绿地的位置常出现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布置在居住区外侧,使其成为外向型空间;二是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使其成为内向型空间

2.3.3 居住区道路绿化的设计处理

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绿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起到连结、导向、分割、围合等作用,是连接居住区各项绿地的纽带,所以,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结构,人、车流量,道旁的地质和土壤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二是植物配置要考虑到四季效果与生态效益。注意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采用多层次的配置方式。三是居住区主要道路要考虑交通安全,在交叉路口和转弯处要符合视距三角的要求。在该三角内只能用高度不超过0.7m高的灌木、花卉和草坪,不能选用高大的乔木。

2.3.4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的设计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形成了居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等建筑。庇护性经管构筑物应随邻近居民主要活动路线设置,使其易于通达,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2.3.5 居住区内的小品景观

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主要有花台、栏杆、座椅、圆桌、凳以及雕塑、宣传栏、果皮箱、圆灯等。小品景观作为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形成居住区面貌和特点的重要因素。它的设置应根据居住建筑的形式、风格、居住环境的特色、居民的文化层次与爱好以及当地的民俗习惯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材料。

2.3.6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处理

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合理设置。常见的居住区的水景类型有:瀑布跌水、生态水池、喷泉和倒影池等。在形式上则根据不同的空间区域进行相应的布局。一般分为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自然式水景多与植被、山石、地形组成具有自然韵味的景观。规则式的水景多与广场、建筑物配合造景。喷泉多与广场结合,或独立成景,或与水池结合组景。

总之,居住区绿地景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树立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坚持生态建绿理念,根据人的生态行为规律和心理审美要求,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注重雕塑、小品与绿地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相融,努力营造生态型、观赏型、游憩型、又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居住区绿地景观。

参考文献

[1]唐廷强等编著.景观规划设计与实训[M].东方出版中心,2008.6.

[2]Landscape Design杂志社编.日本最新景观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3.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篇9

生态小区又被称为健康小区, 其强调的不仅是绿化, 而且该小区的空间组合、整体布局、自然资源的使用、节能绿化措施等, 都是基于规划角度并从优化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质量出发, 并将此作为主要目标。此外, 在开展小区的规划设计时, 注重布局绿化时的层次感及其风格是否与建筑物协调。与此同时, 也尤为注重绿化对于整个小区的作用, 例如隔热、防尘以及挡风等功能, 并且在心理与视觉上也让居民感觉到轻松, 能够缓解疲劳感。在建设房屋时, 则以社会与自然这两者生态的需要为主要出发点, 注重节能降耗以及人对于人际交往或者空间布局的需求。总而言之, 对于生态小区而言,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健康, 并且在规划设计中也正在致力于将其落到实处。而基于房地产商角度, 则应该改变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观念, 而是要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生态、舒适的家园为最终经营目的。

2 居住区生态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1 对自然生态的规划

(1) 绿地率:景区、水面等绿地面积需要达到整个小区的1/2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则约为28m2; (2) 地面保水:主要是指房屋地基的渗水保水功能, 在规划时应该尽可能地缩减混凝土覆盖面积, 并且充分利用排水系统, 这样便于雨水渗透到地底, 一般而言能够透水的地表面积应该在整个生态小区的80%左右。

2.2 对经济生态的规划

生态小区的总体目标在于节能降耗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使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消费方式变得文明科学。由此, 在建设生态小区的过程中, 应该要使用绿色环保的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 优化能源结构, 扩大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例如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 从而逐渐取代化石能源。采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降低能源消耗量, 同时在小区内部进行绿色生产, 促使居民绿色消费。

2.3 对社会生态的规划

人均具备一种归属心理, 因此, 若要提升居民对于生态小区的归属感则可以建设带有标志性的建筑、吸引居民的宽敞空间或者中心性比较强的广场;配置具有生态性、完备性以及合理性的基础生态设施, 所构造的居住氛围要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小区内部的住宅要具备多样性, 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审美、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此外, 小区还需要有娱乐场所、市民服务站、商业区以及文化区等, 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 丰富闲暇生活。

3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设计

3.1 设计“家园”形象

第一, 所营造的生态小区空间感受应该是祥和与亲切的。因此, 在规划与建设居住区时, 对于其空间尺度要予以大力研究。同时, 小区总体规模应该适宜, 以便配套各种设施, 提升居民归属感。第二, 创设和谐环节的意象, 以便于人和自然更和谐、友好相处。在设计环境时, 应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痕迹, 重点凸显自然生态美。第三, 给予居民清新、简洁、平和的视觉冲击, 对建筑形体与其各个细节部位的处理都应该简洁。第四, 遵循因地制宜, 促使空间环境形象生动有趣、个性鲜明。

3.2 设计环境生态系统

第一, 节水系统。对于生态小区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在于节能降耗, 因此在使用绿色能源之时, 要辅助使用一些能源系统。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 要与住宅设计相协调;管道系统要与给水系统协调一致, 同时做好防雨、防雷工作。在配置供水设施时, 则要选择具备节水以及节能性的系统, 对于一些耗能量较大的器具设备都要予以强制淘汰。第二, 气、热以及光系统。气环境是生态小区要求比较严格的指标之一。一般而言, 室外的空气质量需要达到二级标准, 室内则采用自然通风, 这样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卫生间和厨房都要有通风、换气或者排气设备, 以维持室内空气质量。尽量使用自然光, 同时避免出现由玻璃幕墙或者强光物体所带来的光污染。室内提倡使用太阳能照明灯具, 绿色环保。室内供热则可以采用集采暖、热水以及空调于一体的三联供热环境技术。第三是生态建材系统。即小区内的绿色建材均要具备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等性能。第四则是绿色与垃圾处理系统。植物绿化对于人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同时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清新、自然以及健康的居住环境, 而充分回收利用废弃物则能够有效节约资源。

4 结语

综上所述,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建设实质在于将建筑技术与生态理念充分结合, 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轻松的居住环境。在规划与设计生态小区的过程中, 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 合理使用节能设施,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回收废弃物, 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使得他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 由此一来, 生态小区便成为必然趋势。而实现居民区生态小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离不开规划设计。因此, 明确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与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与人工帮助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环保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贺龙超.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7)

浅谈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原则 篇10

一、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1) 生态测算形式化, 生态设计缺少参照依据

在国外, 居住区环境设计前会对居住环境进行较精确的生态测算, 设计时会充分利用测算数据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而在我国, 设计前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测算是出于满足规定的要求, 而不是为了为设计师提供参考数据。受这样的因素影响, 设计师在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较低, 规划设计过程容易忽视对当地的土壤、材料、文化、气候、地形的详细考虑与分析, 从而降低了能解决场地问题的原有材料的利用率,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环境生态空间的功能划分不合理

由于近些年人们对环境景观在营建视觉效果上的作用过度看重, 使得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不再是为住户营建舒适的室外空间, 而是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感和震撼力, 为开发商营造出尊贵、奢华的形象。外加上设计者过于强调对景观主题的表现与营建, 致使设计中对居住区环境空间功能的划分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过于偏重塑造超大尺度的人工空间, 忽视宜人小空间的预留与设置

居住区设计中大型的广场、恢弘的轴线, 在规划图上可能是协调的, 但就人的尺度而言这些较大面积的空间和较多的硬质铺装构成的人工空间并不亲切。特别是在一些风格偏欧式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中, 规模较大的开放式广场、超长的中轴线、大型的跌水等也许符合开发商的要求, 但所营造的空间并非是居民喜欢的空间。对于这些规模较大的景观节点而言, 居民更喜欢私密性相对较高的组团式、宅间式环境设计, 并且希望自己的窗前屋后能围绕以更多的植物而非硬质设施。

2. 水体使用过度

作为生命之源, 水景对于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水景的营造主要是出于满足开发商取得更好宣传而获取更大利益的目的。从而使得居住区的水景设计更偏向于形式化, 忽视水对于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之后维护费用的考虑。而不论是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水资源短缺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大规模将水体纳入居住区环境设计中, 如果缺乏生态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指导, 势必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环境问题。而在大多数时间处于无水状态的水景所展现的景观效果, 也势必无法得到大多数居民的满意。

(3) 片面理解生态概念, 绿化材料选择不合理

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将提高居住区绿化率片面理解为多植树多种草, 将提高居住区档次归功于种植珍奇苗木、成龄大树。于是不顾居住区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因素, 用大面积的草坪、较大量的名贵树种代替居住区基址上原有的经济植被, 以达到体现高质量、高绿化率住宅的目的。但由于本身气候、地质条件的不适宜, 一些名贵苗木的长势并不能达到设计之初的理想效果, 特别是在遭遇一些极端天气后, 名贵苗木大面积死亡的案例也数见不鲜, 而随之带来的管理、维护费用就不言而喻。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带来植物资源的浪费, 也会增加居民所需承担的物业费用。

二、加强生态设计, 改善居住区环境

所谓生态设计 (Ecological Design) , 是按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带些过程和产品及工艺流程的系统设计。生态设计遵从本地化、节约化、自然化、进化式、人人参与和天人合一等原则, 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 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 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 以提高竞争能力。

(1)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应符合地方性原则

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根植于它所在的地方。对于每一个居住区环境设计而言, 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居住区所处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能利用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需要遵循哪些自然法则。居住区环境设计特色的表现不在于将其他地方的特色搬过来多少, 而在于对本地特色的深入挖掘。在满足居民物质、能量、空间需求的基础上使居民获得更好的精神享受与满足是居住区环境设计最根本的目的。

(2)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具有艺术美学性

艺术美学性是居住区环境设计需要具备的特征之一, 也是生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而这里所提到的功能, 既包括使用功能, 也包括观赏功能, 二者缺一不可。在我们的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中也决不能一味追求生态而使环境设计缺乏艺术美学价值。我们所提倡的生态设计是兼具审美与环保的生态, 设计过程中将两者全面地体现出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与根本追求。

(3) 居住区环境设计要具有科技性特征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运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这里提到的科技性特征, 一方面包括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硬质景观及辅助设施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工艺、施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另一方面也包括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生态学理论以及相应的循环、发展理论等。而在现代化居住区中, 一些用来控制、监测居住区的环境状况并及时对居住区环境进行修复和调整的科技设备的使用使得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理念能更好地被践行。

(4)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由于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 人是社会交往的主体, 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活动, 因此在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仍是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因此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齐全的使用功能, 环境的布局及植物配置上要考虑到人的方便与安全, 只有这样, 我们的生态设计才更有价值、更有实际意义。

(5)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充分重视对基址原有生态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一个装饰性背景的问题, 也不只是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而是需要把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社会的环境、诲人的老师、神圣的场所来保护。”这是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的一个论断。作为设计师而言, 所要做的不是以居住区为中心来塑造周围的环境, 而是将居住区这个框架巧妙地布置在基址的环境中, 使居住区的建立对基址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并通过适当的调整规划使两者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

(6)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植物造景所带来的生态性

植物具有防风、固沙、遮阳、隔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杀菌防病以及改善小气候等作用, 而且能美化环境, 增加居民的归属感等。对于居住区的居民而言, 所喜爱的不是自己家门前窗外有多少硬质景观, 而是植物绿化环绕门外窗前, 所以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上对于宅间空地、组团空地的景观设计就变得极为重要而植物造景的在其中的运用自然成为最佳的选择。当然在考虑到植物造景所带来的生态性的同时, 也要注意所选择植物对居住区居民的安全是否存在威胁, 避免将生态效果虽好但本身带刺或有毒植物种植在居民容易接触的地方。

(7)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充分思考空间利用的有效性和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能够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舒适、方便、安全。居住区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通过对植物的合理运用创造绿色活动空间, 从而满足居民进行各种户外活动的需要。居住区环境的空间设计也应该是开、闭相间, 动、静结合的。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设计及地形处理以及居住单元架空层的空间利用, 营造出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活动空间。与此同时, 充分突出植物造景的空间感, 为居民营造出生态、绿色的活动空间, 从而达到空间环境生态化、功能化、多样化、景观化、便捷化的效果。

(8)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符合社会的价值取向

居住区的面向对象是大众, 居住区环境是人的生活方式在环境中的充分表现, 自然而然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在建国初期, 受恢复生产,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社会大环境影响, 居住区设计更多的是满足人们居住的物质需求, 对于周围环境的设计主要走平民化的路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态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居住区环境在满足物质及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注意讲究生态效应,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更多地去审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9)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要符合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环境设计在追求、达到生态理念, 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要从经济性原则出发尽可能地降低造价成本。这里所要考虑到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造价成本不仅包括环境景观建设本身所需要的费用, 还要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和养护费用。不能仅仅为了达到售楼初期的景观效果而不计后期影响, 营建设计后期实用性不大的硬质景观或配置后期养护成本较高的植物。

三、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展望

(1) 居住区环境常规设计与生态设计的比较

与常规居住区环境设计相比, 居住区环境的生态设计有更明显的优势与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材料使用上, 常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过多使用高质量材料, 使低质材料变为有毒、有害物质, 遗存在土壤中或释放到空气里;而生态设计则循环利用可在生物质, 废物再利用, 维修灵活, 可变持久。

第二、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上看, 常规设计是将两者对立起来的, 而生态设计则是视两者为同一的, 因此生态设计的眼光更长远, 更符合现在及将来的居住区设计趋势

第三、从生物、文化和经济的多样性上看, 常规设计使用标准化地设计, 造成高能耗和材料浪费从而导致生物、文化和经济多样性的缺失;而生态设计则会以维护当地的多样性为出发, 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经济支撑。

第四、从整体系统上看, 居住区环境常规设计常画地为牢, 以人定边界为限, 不考虑自然过程的连续性, 从而使环境设计较为拘谨, 活动空间不够舒适、自然;而生态设计则旨在实现系统内部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使居住环境更加自然和谐, 给人以这正的轻松、愉悦之感。

(2)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前景

“十一五”以来, 我国都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建设工作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均确立了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总体思路。未来城市建设朝更加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将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语

生态设计作为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及方法, 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应该被更加重视起来。从目前来看, 虽然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化设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与发展, 但其普及范围以及运用的规范性、合理性、经济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此处仅提结合有限资料总结出数条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 改善居住区环境的设计原则, 而对于不同地域对于原则的运用存在的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生态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俞孔坚, 李迪华, 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 2011, 17 (6) :3-9

[3]朱春福.关于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J].低低温建筑技术, 2007, 3:24-25

[4]魏士宝, 胡维平.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 22 (4) :17-20

[5]亓萌, 谭倩, 刘燕.回归质朴的居住区环境设计[J].华中建筑, 2004, 22 (4) :115-116

[6]何磊.论人居环境园林设计原则[J].城市建筑, 2010 (32) :297-298

[7]李海湛.关于人居环境中的园林设计原则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09, 35 (19) :355-356

[8]杨霖, 卫何.浅议现代居住社区中的环境设计手法[J].城市建设, 2009 (29) :355-356

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篇11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

一、居住小区的生态理念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最大要求首先是要保证人的健康,使人的生理和精神上都能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上。那么作为环境设计人员,在设计小区环境时就不能只是出于艺术和视觉的追求而弄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是要本着对人们健康负责的态度,将生态环境的理念引入设计当中来,积极为人们营造一个适宜居住的小区环境,从而实现自然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调剂功用。

二、居住环境生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伴随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来自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的各方压力令人们逐步转变了对居住区生活环境的要求,由以往单纯的追求艺术形式与景观视觉效果逐步转向重视居住区生态环境功能,倡导环保生态的绿色生活理念并倾向于贴近自然的生活气息。由此可见在设计居住区环境实践中只有促进社会、自然与经济的协调平衡,才能真正令城市生活实现良性的生态发展与循环,只有以生态学科学原理为基础核心,树立多重目标,促进经济完善,才能令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真正朝着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之路不断迈进。

三、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不符合人和自然的共同需求。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还是舒适,其次才是别的东西。所以在建设小区时不能出于形式美而忽略它的实用性,要保证它是符合人和自然的共同需求的。好比本来是用于人们健身的场地,你却偏偏设计个喷泉或雕塑进去,既浪费空间也和主题不搭,同时还花费不小,可谓毫无意义。

2.不符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自然资源的原生态其实是最大的审美,这也是为何原生态的东西逐渐变得流行的根本原因。但是有些居民因为审美观的扭曲而一味追求表面的美学效果,反而将本该保留的原有景观和地形特征毁坏掉,既失去单纯的美感,又对自然造成新的损伤,非常不可取。

3.不符合自然条件和生态规律。树是环境绿化最该有的设置,因为树的功用很多,既可防风,又能护尘,还可净化空气等。然而却在很多的居住区内被轻视,而代之以草丛。这样本末倒置的设计,导致绿化模式过分单一化,违背了自然规律。

四、生态环境建设之法

1.建设绿色环保居住区。倘若居住区靠近污染区或位于交通密集的地方,那么就要选择适宜的植物来构建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使之成为抵抗污染的天然屏障,让其吸纳有害气体和粉尘并消减噪声,降低污染带来的伤害和嗓音带来的不适,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根据测试,科学家发现杨树、女贞、香樟等具有很强的减噪功能,而夹竹桃、蚊母、八角金盘、珊瑚树等其降噪功能也不弱。倘若顺着地形栽种此类植物,使之在起伏间形成“隔音谷”、“吸音坡”,那么降噪效果将会因此而更加明显。

2.创造保健型绿色居住区。居住区自然以人为主体,所以在居住区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然后再从养生、保健、怡情等角度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各式各样的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居住环境,使之看起来赏心悦目,同时也能使看到的人心绪平和下来,不急不躁,非常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维护。一旦人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当中,其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会得到缓解和释放。同时,植物所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人们对疾病的免疫力。

保健型植物生态群落应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为了使生态植物群落更为和谐和稳定,可以将乔、灌、虅、草等按照既美观且能长期共存的原则来合理构建。在小区场地内,针对儿童可以设置游戏场,针对中老年人可以设置体育器械及用于下棋和读书、看包等活动的设施。不同的植物会散发不同的气体,这些气体会对人的健康进行保养维护。因此要在健身场所的周围合理种植一些植物,如松柏类植物来杀死病毒、细菌,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如种植樟树等来帮助人们祛风湿、止痛;再如种植银杏林来缓解人们的胸闷心痛、痰喘咳嗽等症状。

3.维护居住区环境生态平衡。下雨时,尤其雨水较大时,就会形成水涝,水涝会将小区的污染物冲到各个地方,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因此,在下雨时可在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已然设置妥当的前提下将区内的雨水径流集蓄储存起来,以备后用。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可以让雨水回灌地下来减少水涝。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渗透井、绿地、渗透池等措施来促进雨水的渗透,规模大小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这么做的好处是即能使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涵养,又可以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带来的困扰。而通过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也可利用表层植被和土壤净化功能来减少,从而使环境净化。

4.改善居住区生态功能

4.1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是一种综合性现代技术,它将建筑技术和绿化艺术合二为一,使城市建筑空间与绿色植物完美结合,使传统的地面绿化上升到立体空间。屋顶绿化能够在夏季对建筑物隔热,在冬季对建筑物保温,进而保护建筑物。同时,屋顶绿化还可以将雨水截留,既节约了用水,有节省了资金投入,可谓一举双得,非常适合在当下的这个全世界普遍缺水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其具体表现为:下雨时,部分雨水被截留,城市的排水难的问题因此而缓解,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因此而节省;截留的雨水被储存下来供自己使用,并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扩散到大气中去,进而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4.2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可以分为附壁式,篱桓式、棚架式、立柱式、悬蔓式,阳台窗台绿化等形式。垂直绿化有助于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它可以弥补其他绿化措施的不足,使绿化更有层次。它是通过利用介质物体的表面,来向物体索取绿化空间。通过垂直绿化,既可以节约土地,又能增加绿量,还能使小区的丑陋之处得以遮掩,让本来呆板、枯燥的物体看起来更富有活力。

五、结语

居住区是人类生存的基地,因此生态化的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和建设必须符合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应把注意力转向保护环境的自然性和生态性等方面,将生态学与居住区环境相结合,实现居住环境的生态化。

参考文献:

[1]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2011

[2]任东威.建筑环境空间绿化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生态居住区景观设计 篇12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居民,景观环境,设计

1 引言

1.1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 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 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 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 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2 景观环境规划的内涵

1.2.1 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 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 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 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 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 (如各种园境小品等) , 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 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求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 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1.2.2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生态思想的融入, 赋予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更为深刻的内涵, 使居住区景观设计走出了狭义的视觉美学的概念范畴, 使其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环境走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层面。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 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 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 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学效益, 贯彻“3R”原则。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 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中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就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总体而言, 视觉美学层次的景观环境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但在生态技术的应用方面尚有待更进一步的加强。

1.2.3 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 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 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 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 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味, 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1.2.4 对艺术意境更高的追求

艺术之于人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物质层面的规划设计, 只有升华至艺术才能使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城市之中, 这也是居住区环境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生活质量的提高, 使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从单纯的功能性需求提升至更高的艺术层面, 并且呈多元化倾向。就居住区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而言, 主要是体现在园林、小品设施、植物配置以及空间氛围等环境构成要素的景观效果上。就艺术风格而言, 则不拘一格, 或表达都市现代抽象艺术, 或追寻乡土气息, 均依据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构思而定。

2 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 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 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 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

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 (Kenenth Frampton) 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 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 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 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景观设计师Sheila Wertimer说过, 有时候, 一个人会偶然来到一个显然不是某个景观设计师创作的最佳花园, 而那些花园经常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和原来的设计几乎没有任何类同之处。它们的功能已不再适合当地, 或者因为太过荒芜和杂乱而不得不重新组建。

2.2 问题

2.2.1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 “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 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 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 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 两侧平均不到10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 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2.2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 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 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 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 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 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 不用说, 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

2.2.3 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 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 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 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 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 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2.2.4 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树种的配置来讲, 要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选苗到现场施工, 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 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 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 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 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可以说, 擅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可是, 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 至少是缺乏主动性, 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 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3 原因分析

3.1 决策者

首先是决策者因为担心资金投入过大但最终受益却是不如人意, 而决定减少资金投入, 从而以建筑材料所需低质产品代替高质产品甚至偷工减料, 或者建筑工程受到政府的干预, 无法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建造等原因, 从而无法达到最初预定的效果。

3.2 规划设计师

其次是规划设计师的原因, 规划设计师们可能会受到外界影响, 比如, 人为因素、地理因素、天气因素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无法按照他们自己最初的想法进行规划设计。

3.3 施工单位

最后施工单位与开发商缺少必要的沟通, 导致施工单位施工时往往会与开发商的初衷背道而驰。

4 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的建议

4.1 建议

我通过对杭州市桂花城景观环境规划的研究, 发现当代景观环境规划不是一锤定音的, 必须结合居民行为活动规律的特点, 在充分研究景观环境对居民可造成什么样影响的基础上, 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同时, 也可以适当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案例进行设计, 而不是单凭设计师的构思或者领导意志来随意规划。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必须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游憩、休闲、娱乐等需求, 因此必须要不时对居住区居民进行调查研究, 总结出规划经验, 进而修改原本的规划, 这是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

4.1.1 个性鲜明的建筑设计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追求整体的统一性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 通过对桂花城建筑设计的分析, 我们发现, 每栋建筑单体如果看起来千篇一律, 个性特征不强, 会让大部分居民觉得缺少活力。同时, 一味的单一模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会使原本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桂花城的建筑很好地体现了整体的一致性, 色彩调理上, 绿城·桂花城以赭红、淡黄、青灰为主色调, 使其如同一个自然形成的江南聚落小镇, 整个园区清新典雅、温馨秀丽。另外, 适当加入些国外建筑的传统风格, 可以使整个园区看上去庄重, 大方。大大激发居民对居住区审美体验感。

4.1.2 布局恰当的景观规划

在进行居住区的景观规划时, 必须充分考虑景观环境对于居住区居民行为的影响。运用好植物在庭院中的造景功能来创造出一份“光、色彩、线条”与“功能、美观、比例”取得平衡的庭院植物规划设计。并适当的将传统庭园植物景观融入到城市小区景观设计。达到循环往复, 无穷无尽, 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趣;在审美情趣上, 则追求神似, 不追求形似, 特别讲究因地制宜, 因势随形。主要做到:

(1) 线条与比例的平衡。植物自身就是一个三维定位, 在庭园中是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 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障景作用。

许多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 即把花园孤立起来看。用设计专业的术语来说, 这是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其实, 道理很简单。其一, 花园与房屋是不可分的。其二, 花园边界外边的区域跟花园也是不可割裂来看的。

(2) 光与功能的平衡。现今很多庭院没有根据本地的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就直接把国外的庭院 (例如日本庭院) 直接照搬照抄。却未想过日本园林中两种重要的标志性元素就是水和石头, 这个庭院或许是供冥思和静静欣赏的, 而不是供孩子们游玩的家庭式庭园。它不一定会满足园主的功能需求。

其次, “把握一天中阳光的走向是至关重要的, 它将决定你的坐椅、用餐区和庭院活动的位置。”而气候因素也确实是最重要, 因为它还决定了你所能够栽培植物的种类, 并且对设计也有巨大的影响。而同时, 植物也是会影响着气候。庭院的植物亦会影响着这块小区域气候。

(3) 色彩与美观的平衡。在现代庭园景观设计中, 植物造景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如庭园中各类植物色彩的配植、高低搭配、质感等等。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 有不同的观赏性, 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采用观花、观果、观叶等各种乔灌木、藤本、宿根花卉与草本植物, 利用它们的色彩美、形体美、线条美, 则景色万千。既可孤植以示个体之美, 又能按一定的方式配植, 体现群体美。或是种植诸如黄玫瑰一类的芳香植物, 又使整个花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并增添了浓郁的感觉。一年四季, 植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撩拨起人们不同的兴趣。植物给花园带来了生气, 也使园内坚硬的经管建筑变得柔和起来。如果说硬质景观就像骨骼一样, 那么正确的植物配置会使你的庭园在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生机。

4.2 人本色彩的运动健身休闲设施规划

休闲是居民在居住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可以说是居民景观欣赏要达到的目的。居住区休闲设施规划必须体现人本关怀, 居住区运动休闲设施最好能和景观环境融为一体, 达到一种自然的意境。但是, 要体现对人的尊重, 为人提供舒适、方便的休闲活动空间, 在规划中, 必须全面考虑居住区居民的行为心理, 使休闲设施的功能与人们的行为相一致, 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在使用方便、心理平衡、社会交往和视觉舒适等诸多方而的需求。让“以人为中心”成为桂花城运动健身休闲设施规划设计理念的核心。在街道照明、公厕、公共电话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休闲设施进行系列化, 配套完善相关辅助设施, 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残疾人、老人、推儿童车的妈妈等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在设计中全面体现人性化特点。

4.3 协调统一的周边交通规划

居住区可以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区域, 但是它与其周边的城市交通、城市文化、城市商业、城市景观和资源紧密联系, 有其一定的开放性。在对桂花城的周边交通规划研究中, 我们发现周边交通因素成为影响桂花城居民生活、工作、休息的主导因素。因此, 处理规划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之间的关系, 是影响居住区居民行为的关键, 也是做好其他方面规划的关键。

5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个性鲜明的建筑设计、布局恰当的景观规划、人本色彩的休闲设施规划、协调统一的周边交通规划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发展的首要考虑要素。其中布局恰当的环境景观规划更是现代居住区发展与建筑首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因为他不仅体现了一个居住区的整体面貌, 还对居民的生活、工作休息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 从根本上看, 环境景观是决定居民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的根本。但是, 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也要从体现人本关怀、尊重人本需求的角度出发, 同时根据每一个城市的特色与优势, 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关蓓, 何蔚.植物在庭园景观中的造景功能[J].资源与环境, 2006, (9) :185-186.

[2]王庭熙主编.住宅庭院设计图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15.

[3]彼特.麦霍伊编著, 姬文桂译.小庭院规划指南 (百通集团)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69-197.

上一篇:当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下一篇:词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