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论文

2024-07-01

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论文(通用12篇)

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论文 篇1

一、引言

现代水景住区自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开始流行以来, 这股流行浪潮很快就影响到中国, 蔓延到广州、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内陆省份。近年来,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建筑的高度密集、环境的严重污染, 城市居民更加渴望能够与纯朴自然、亲切优美的湖光水色零距离接触和朝夕相处。因此, 住区水景设计也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事实上, 深圳由于地理位置优越, 区内山、湖资源丰富, 气候湿热, 经济发达, 为水环境设计与建设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其设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水的景观特性

水景住区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 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一) 流动性

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 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 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 风这一时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 在平静的湖面上,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一派诗情画意。

(二) 倒影和反射

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 扩大景面, 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 水面波光粼粼, 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 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 波光晶莹, 色彩缤纷, 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三) 可塑性

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 无形而消极, 本身没有固定形状, 但通过容器或喷头, 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 活物也, 其形欲深静, 欲柔滑, 欲汪洋, 欲环绕, 欲肥腻, 欲喷薄……”, 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四) 声、色特性

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 基底的不同, 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 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 是透明的液体, 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 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三、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 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 并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 延伸、引导空间, 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 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

(一) 空间的拓展

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 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 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 延展了空间范围, 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 水中的倒影, 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 使水面产生虚空间, 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二) 空间的延伸引导

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 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 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 从而起到引导作用, 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 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 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三) 空间的层次

水景作为视觉对象, 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 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 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 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 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 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四、水景在城市居住小区中的功能与作用

(一) 营建环境景观的要素之一

水有诸多美学特征, 水的风韵、气势、清音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水的清洁纯净, 给人以清新、亲切、透明的美感;当水面有雾气缭绕时, 像轻纱笼罩, 尽显朦胧之美;水体的水平基面与建筑的竖向基面形成对比, 使空间丰富而有情趣。同时, 水体与其他景观要素如山石、植物结合构成丰富的景色, 可丰富居民的视觉感受, 如水边、水中植物的姿态、色彩及水中形成的倒影, 虚实相生, 有时绚丽夺目, 有时幽静含蓄。由湖泊、喷泉、瀑布、小桥流水、河塘、游泳池等诸多水景形式结合植物、山石、亭台楼阁、构筑物, 可以组成居住小区中重要的景观节点。各种构筑物, 景观小品在水体的声、光、影、色的作用下, 形成了宜人的空间景观。

(二) 能改善居住小区生态环境

居住小区中的水, 对于改善居住小区环境微气候以及城市区域气候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吸尘降噪、增加负氧离子四个方面。

较大面积的水体或水系统, 可以改善整个住区的小气候, 影响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对于较小的水体, 可以改善局部地段或建筑室内的微气侯。这是由于水的蒸发吸热在炎炎夏日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为水蒸气上升, 使得水面上空形成空气负压, 周围较冷的空气则进入补充, 如此强化了区域范围的自然通风。此外, 水环境可以湿润地表, 有效地避免土壤和岩石的风化, 对于区域内地下水循环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三) 为居民提供休息娱乐活动场所

居住小区的水景, 不管是潺潺的溪流还是宁静的池塘或是激荡的瀑布, 往往是居住小区景观中最富生气最吸引人的元素。由于人亲水的天性, 滨水空间一般为人们聚集和交往的重要场所。水是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载体, 可以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所以在居住小区水景设计中, 可以结合水体设计码头、水滑梯、戏水池、喷泉等水景游乐设施, 以及考虑垂钓、游泳等活动, 真正为人们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社区公共场所。

(四) 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长环境

水含有丰富的溶盐、矿物质、有机质及微生物等, 为各种不同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生长、繁衍的水生生境, 有利于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进而维持水体及其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

(五) 具蓄排水功能及防灾抗灾功能

水景住宅中的水体, 特别是大面积的水体, 可以在雨季起到蓄积雨水, 减轻市政排污压力, 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的作用。而蓄积的水源, 又可以用来灌溉周围的树木、花丛、灌木和绿地, 若经过处理, 甚至可以用作景观用水, 生活用水如冲洗厕所。特别是在干早季节和震灾发生时, 可以用作饮用、洗漱等生活用水, 还可用于地震引起的火灾扑救等。

(六) 提升楼盘价值, 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精神生活、文化艺术的要求也随之增强, 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也应运而生了多样的强调文化内涵与环境品质的各种住区, 尤其是各种亲水、滨水、临水的水景楼盘, 更是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受到了社会的追捧。由于水的文化、景观、生态优势, 使其在现代居住小区开发中体现出很高的经济价值, 而且是其他元素所不可替代的。水成了环境的主导因素, 甚至成了购房者决策的主要因素。由于水景的稀缺性, 同一区域楼盘的价格会大不相同。根据地域环境和文化特色不同而创造出独特的水景, 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及自豪感, 而且树立了房地产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 从而带动企业其他相关房产的销售。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 水景的设计要注重美学感受的营造, 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 注重水景的开发利用, 尺度节制,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建立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 增强邻里交往, 营造诗意、画意、情意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装饰网http://papers.ccd.com.cn/index.aspx?Page=21.

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论文 篇2

关键词: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借景手法

1引言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建手法之一,其是一种在人类视力所及范围内,将美好、宜人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段。近年来,借景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人们创造了美观宜人、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住户的身心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都市市景。

2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某种意义上,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质量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发展质量,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就目前而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由物质要素及精神要素构成,其中物质要素囊括人工要素及自然要素。自然要素包含水体、地貌、气候、山石及植物等,而道路、建筑及设施是人工要素的主要成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精神要素包含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等。从本质上看,精神要素是抽象化的,在景观设计中合理地利用精神要素能够有效地体现现代居住区的人文气息及文化内涵,而物质要素是具化的,其是客观存在的,有效地利用物质要素能够打造出和谐美观的居住区景观形象[1]。

3空间借景的目的及作用

3.1空间借景的目的空间借景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常用技法,其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之中。通俗地讲,借景手法的目的是利用周边一切可利用的事物来增添景观设计工作的魅力,使人们置身于景观之中能拥有愉悦的心情,能够被景观深深地吸引,流连忘返。应当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目前,城市居住用地日趋紧张,居住区空间一般较为拥挤、狭窄,在此情形下,景观设计师利用先进的借景手法来使居住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住户足不出户便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妙之处。

3.2空间借景的作用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运营借景手法能够有效地拓宽人们的视野,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美化环境,展现居住区域的人文背景。借山水、借动物、借植物等是借景工作的主要内容,将大量自然景物“借”到居住区内,极大程度地增强居住区环境的可观性。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借景手法将大量景物移至居住区中,不仅能够使居住区的环境更加地美观和谐,还有利于住户放松身心,能够缓解住户的心理压力[2]。

4空间借景手法在现代居住区中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现代居住区中大尺度空间借景手法的应用

①把握城市的风貌特征。现阶段,住宅区俨然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构成成分,因此,住宅区的景观对城市总体景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实际的住宅区景观设计工作中,应当有效地把握城市的地貌特征。具体的住宅区设计应当与城市的整体自然地貌相适应、相融合,如果城市背靠群山,则住宅区应当适当地多添设一些假山,若城市面朝大海,水域密集,则应当在住宅区中多设置有关“水”的元素。②联系城市的经济特征。在运用借景手法来设计居住区景观的过程中,应当善于联系城市的经济特征,如此能够是居住区景观更加地契合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律。举个例子,山西大同是举世闻名的“煤都”,该市中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适当地结合煤炭经济,例如在居住区中种植一些红色的花卉、树木,如此能够给人以红红火火的感觉。在主打科技产业的上海、杭州等城市中,景观设计师可以在居住区内设置一些采用了先进技术的设施,例如布设音乐喷泉,如此能够有效地体现住宅区的科技感。

4.2现代居住区中中尺度空间借景手法的应用

现代居住区中中尺度空间借景的基本模式。在园林设计艺术发展的初期,艺术表现手法相对较少,而目前,随着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中尺度空间借景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设计手法。现阶段,中尺度空间借景手法在现代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住户渴望自身所生活的空间具有层次感、美观性,而中尺度的空间借景手法正可以有效地满足住户的心理诉求[3]。某居住小区项目分为二期开发,属于园林式住宅小区,在小区的景观设计工作中应用中尺度空间借景手法,收到了极为良好的成效。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按照实际理法来划分,则可以分为借外景及借内景,业界又将内景借称之为对景。我国的传统园林中,财力雄厚的园林主人一般将水域作为构图的虚拟中心,这种做法在江南水乡的园林中尤为常见,典型代表为苏州园林。当前,许多现代建筑区沿袭了传统园林的规划设计模式,围绕着“水”来做文章,即在水边布置令人赏心悦目的景物。

4.3现代居住区中小尺度空间借景手法的应用

就目前而言,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中虽有大量的园林,但与古代园林相较,现代园林似乎缺乏一丝韵味,如果在设计城市园林的过程中完全照搬照套古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则极有可能促使现代园林成为“四不像”,难以吻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笔者认为,在应用小尺度空间借景手法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取古代园林设计之精华、弃其糟粕,寻找最适合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借景手法,在实际的景观设计过程中确保情景与周围的景色相融合、相协调,不会令人产生突兀感[4]。借声是小尺度借景手法的重要构成成分,被人们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之中。所谓的“借声”指的是将自然界中的声音“借”到相应的景观之中,从而使景观散发出自然气息,是人们在都市之中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阶段,借声已不再局限于借自然之声,“声音”的范围不断地扩大,有借歌声、借乐声等。目前,不少城市居住区中设置了音乐喷泉,喷泉在喷水的的同时向外传递美妙的歌声,使人们既能够欣赏到美妙的喷泉,又能够享受悦耳的声音,一举两得。

5如何完善居住其景观设计中的借景手法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引入借景手法有效地提升了居住区景观的层次感与自然感,进一步强化了住户的生活质量,所以,有必要不断地完善与革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借景手法,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运用借景手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对空间借景的方式进行完善,实现巧妙利用空间借景技法的目的。应当提升对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在正式开展设计工作前对居住区进行考察,选择采光及通风较好的区域。绿色植物能够舒缓人的心情,因此,应当多选择一些绿色性植物。除此之外,应当利用独特的绿化草坪、景观建筑等因素来表现居住区的特殊韵味,设计人员要善于站在居住者的角度上思考景观布置的合理性,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多倾听开发商及住户的意见与建议,结合人体工程学、建筑美学等学科的知识来最大程度地保障景观设计工作的质量。

6结语

源自园林设计的空间借景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居住区景观的层次感、为住户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广大的景观设计人员应当掌握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借景手法的精髓,照顾到住户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如此方能有效地提升景观设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城市现代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居住区 园林 规划设计

居住属于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住宅区环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人们不断追求的更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室内环境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后,住宅区外部环境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目光。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后,产生了对更美好环境的追求。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给规划行业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与此同时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设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功能上看,居住区环境设计既不同于景观设计,也跟园林绿化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居住区室外环境是对室内环境进行了延伸,对居民的生活境域进行了扩大。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很多功能问题:例如通风和日照等物理环境的改善、建立适宜不同年龄的居民休闲区域,社区生活垃圾的清运等服务性功能,社区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性功能。总而言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美观的现代城市居住区。

1 居住区园林规划的美学要求

园林形式美是由园林的构成要素演化而成。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规划居住区园林时,必须首先要充分了解所设计园林所具有的自身特征和规律,充分认识规律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正确运用这些规律来进行构思和设计,设计人员要在不断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园林自身美的规律。

1.1 组合中的节奏韵律 在社区当中,道路两旁一般都会布置行道树,以前的行道树大多是以一种或两种植物重复出现,这种简单的韵律在现在看来已经显得单调并且缺乏必要装饰效果,而改变这一局面就是采用多树种和多排列组合的韵律来交替。乔木树、花灌木和草丛花坛之间的交替排列,使得园林节奏韵律感大大丰富。另外对于景观植物的人工修剪也应该做出改善,修成一色的平头这种形式应该避免,在修剪的过程中要把各种形式的变化加入其中,方正的城墙状、起伏的波浪状,富于变化的形式就能在形体造型中把节奏韵律体现出来。

1.2 景观植物的内在节奏韵律 在居住区园林布局当中,图案式花坛的应用目前越来越广泛。花坛中花草树木呈现高低错落、色彩分明、此起彼伏的形态,这就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韵律感。植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在花斯和绿化期上有很大的区别,合理的安排配置可以使得在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开花落,并且不同季节花坛呈现出不同的花色,这就放佛在演奏一曲时间的交响乐,置身其中的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般的美妙。

另外花坛的节奏韵律也不能单单靠景观植物的自身来体现,通过与其周边的景观事物的相互配合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在水体旁边会种植花草树木,植物在水中的倒影同蓝天白云一起相映成趣,随风轻动的树枝和随水漂流的花瓣,这种协调的韵律之美会让人怦然心动。

1.3 园林山水和建筑中的节奏韵律 从整个社区园林的角度来看,其中的植物、山水、建筑都不能看作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体现整体的韵律美,充分发挥节奏和韵律的作用,合理的搭配可以把上述的景物具有诗歌书画一样的美感。就要注重。設计人员可以把建筑做成带有各种多变的曲线,在重复中富含着变化,这样的处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势,实现实用和美观的目的。在整体布局中避免单调的重复和在重复中求变化,就是韵律感的根本所在。

2 目前居住区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

尽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园林规划无论从设计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往往是千篇一律,或者把欧美的设计理念照搬过来,使得成果在整体的感觉不伦不类。这反映了设计师目前的浮躁心理,只去追求形式,而忽视了设计作品与环境相互协调,在学习西方设计理念时忽视了其设计背景与我国目前设计背景存在的差异。另外设计师往往只负责自己的单独工程项目,缺乏对项目整体性的考虑。另外一方面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优胜劣汰。开发商普遍存在着求快、求新和求超越的心态,上述的这些心态使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2.1 景观植物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盲目引进,忽视了对当地环境适宜性的思考,结果就容易导致栽培的植物成活率很低,即使存活成功也相应的增加了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就是居住区中使用的植物过于单一,没有体现生物的多样性;最后是盲目地移植大树,开发商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导致实际工程中种植以生长多年的大树,而结果往往是既增加了成本,又对现有生态资源造成了破坏。

2.2 建筑与景观植物缺乏协调性 从居住区的要求来看,园林建筑的最好是以休憩为主的建筑,例如亭、廊和花架。但是目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多居住区处于追求耐久性和管理方便性的目的,在实际的建设当中兴建了大量形体简陋的混凝土花架。虽然部分能够满足功能性,但从居住环境的整体来看,会严重影响景观建筑的可观性以及和景观植物之间的协调性。

2.3 建筑缺乏特色 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得目前的国内的设计呈现出跟风和照搬的特点,作品严重缺乏特色和个性。把国外成熟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一些住宅区经典作品生搬硬套,不加分析和不分地域地照搬到国内来应用,建出一些缺乏当地特色的建筑。过多的景观出现在了其不适应的环境中,显得孤立的和毫无表情,拼凑和嫁接的痕迹明显,并且内容上看不到生活气息。

3 对策和建议

正对上述目前国内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研究了如下对策。

3.1 对绿地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目前的情况经常是,在宣传上绿化覆盖率存在商业炒作和欺诈的行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宣传,并且在在项目报批和验收过程中,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政策,把绿地率严格的控制起来。

3.2 尽快制定“园林小区”的行业标准。使得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有规范可依,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更加专业的设计出景观优美的园林居住区。

3.3 加强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要培养出同时兼顾到生态、建筑和园林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实践中政府部门、设计单位和高校要相互配合,高校在教学模式中加强各相关学科的教学,设计单位给予学生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政府部门在其中协调配合。使得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具有“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的水平,从而创造出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居住区园林精品;其次是要加大培养园林工程的监理型人才,目前国内居住区园林规划领域的监理力度还明显不够,而其他专业的监理人员由于不具备植物学的知识背景,很难从事这一主业。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中注意加强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和土壤学等理论的教学,培养出能够有效督促景观建设的人才,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刘红滨.居民行为与居住区环境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李文.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3):75-76.

[6]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科学之友,2010年04月:160页.

论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 篇4

一、水的景观特性

之所以水景住区深受人们的喜爱,毋庸置疑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灵动、柔美、韵味、无论是哪种都可以给人们带来无穷的趣味。

受地球重力的影响,水一般都是自高向低处流的。正是因为这个原理使得水处于不断循环的运动中,水的柔美、活泼的特性也因此体现出来。相反湍流的瀑布、卷起的海浪、激流、涌泉等由于它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所以给人们带来的视听感受也不同,有清脆的,也有强烈的。另外,风也是促成水灵动性的一个重要要素,在平静的湖面上,微风和狂风又给水带来了不同的动感。

水的倒影可以扩大景物的宽度和深度,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有光的建筑物下,经过水面的反射,绿树、蓝天白云和建筑交织的倒影,使视野开放收合。建筑物及景观的倒影,经过逆光、反射,就会显得格外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增加了建筑环境的诗情画意。印度的泰姬陵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泰姬陵的布局很单纯,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青青草色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建筑物前的水池映射出泰姬陵清亮的倒影,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再加上喷泉飞溅起,水雾呈现朦胧感,就会闪动出动人的场景。飘忽变幻,景象十分动人。

水是一种溶液,没有任何形状。但是通过密实的各种介质,如塑料袋、玻璃制品等却能塑造成多种状态。现代设计中,设计师们利用玻璃容器,筑彻式水槽来塑造水的立体特性。一般这样特性适用于海洋水族馆,别墅花园,庭院水景设计,水幕墙设计等。

水本身是没有声音,没有颜色的液体。但由于水流量的大小,所产生的声音也不一样。涓涓细流发出的就是悦耳动听的水声,相反瀑布、海浪发出的就是轰隆的强烈视听。无论是哪种水声,都可以给人们带来空灵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但自然界中植物花草以及水中的动物却赋予它特别的色彩。水中各种生物不仅可以赋予水色彩感还可以带来丰富的灵动感,水边植物花草以及建筑物通过水的倒影又可以赋予水五彩缤纷的色彩增加水质的美感。

二、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在欧美,很久之前就开始流行水景住宅小区,而水景住宅小区的流行风随着我国住宅的商品化运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我国总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城市开发用地的日益紧张,设计师们也将水景开发运用于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并且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延伸,引导空间。因此,水景住宅小区也逐渐的成为人们购房的首选。

规模较大的空间,如小区中心广场,水景观的运用可以拓展广场的空间范围。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灵动的动感,使水面产生开阔,虚无的景象。同时对住区环境有一定的美化作用。同时在室内空间中,水景观的运用也可以增加室内的空间延伸感。

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可以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因外界的器具的不同,可以使其形成多种形态。增强其可塑性。园林景观中可以将水景观做成点线面等3种形态。通过不同的器具高度塑造不同的高低,大小,厚薄层次。同时也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建筑物的交相排列、造型、色彩度等在水中形成层叠倒影,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

水本身是无声无色的,但在现代住区水景观的设计中,水可以把附近的景观建筑物,花草树木等的倒影从呈现出来,给水景观增添出与建筑物对应的色彩;同时如广场小区的喷泉,假山水池,不仅可以体现出水的灵动性,还可以给人带来动感的视觉体验。

三、居住区水景设计的要求

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区水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符合人们的视觉欣赏要求,艺术价值也很重要。但这些也不是最重要的,居住区水环境设计最先要考虑是否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再考虑其欣赏与艺术价值。

水景的面积并不是说越大越好,要仔细考虑它所发挥的作用,如居住小区,根据小区的面积,人流量等选择合适的水体面积以取得最佳的观赏效果。一般在园林景观中,水池的面积占园内总面积的30%左右为最佳。如观赏倒影用水池,池水要干净透明才可以清楚观赏到。一般需要将主建筑的长轴线与水池的长轴线重合,水池面积应与建筑物的大小、高度与距离协调;如果是做室内水景观设计,首要应该对比水环境设计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利弊,其次才考虑它的艺术性与观赏性,若方便人们日常生活要求,便可采取。反之则不可采取。

水虽具有灵动性,但人工水景一定要维持好水景的水质工作。

四、水景与人工要素的和谐处理

在现代园林风格中,水因其柔美、灵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当然,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现代园林设计中,水景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慢慢发展成某些居住环境设计的景观主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水资源也越来越宝贵,水景设计固然能带来美的享受,但是如果设计不合理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居住小区水景环境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入的问题,在执行设计之前有必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城市居住小区营建适宜的水景,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现代居住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注意水体景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的协调,做到景观美,更要注重对人的要求与方便生活,实现人性化水景景观。使水景环境与人们的要求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三者和谐发展。

五、结论和启示

总的来说,水景的设计在现代住区设计中也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在做设计是应该首选了解水的特性,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水的特性。注重美学感受的营造,但也要注重水景的开发利用,尺度节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建立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增强邻里交往,营造诗意、画意、情意的情感体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环境设计会在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位置,人们也会通过水环境的设计更加了解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使水环境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又得以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环境设计自古以来都很受人喜爱,灵动,柔美,活波是水的重要特性,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水不蕴含着无穷的诗意。因此现代住区设计中,水环境设计也日渐兴起。文章主要探讨现代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住区水环境的开发,利用与要求。

关键词:水的特性,水景开发与利用,水景与人工的和谐处理,居住区水景设计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重庆出版社,2009.

[2]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刘思痮.水体设计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林家阳,总主编.曹一华,秦怀宇.环境设计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5]冯示安.水体环境设计安全原则[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

[6]金涛,杨永胜.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与营建[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进展 篇5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进展

摘 要:“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住宅建设与景观有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拥有美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居住区景观环境倍受房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居住区开发设计中,景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景观环境是一个小区成熟的标志,也是购房者所青睐的焦点。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人居,已成为全社会的目标和愿望,也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本文综述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概括了居住区设计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在设计和规划方面的遵循并针对居住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居住环境;美学原理

研究发现,城市人约有三分之二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1]。景观规划设计方式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景观设计范围最重要的内容是住宅小区景观,主要针对人们的生活起居和工作环境中的日常活动,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栖居环境。住宅小区景观是指以小区人群为本,小区外部过渡带以内为范围,综合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和艺术感性的构成手段,以设计出适宜人类停留空间为目的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综合体[2]。

1.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1.1居住区景观设计涵义

现代英语中的“景观”(landscape)一词大约出现于西方十六与十七世纪之交,作为一个描述自然景色的绘画术语引自于荷兰语,意为“描述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后来亦指所画的对象——自然风景与田园景色,也用来表达某一区域的地形或者从某一点能看到的视觉环境[3],景观设计不再是修补建筑缺憾的“美化”手段,不再为少数权贵炫耀其权势而专有,而是作为一个实践主题几乎了涵盖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方面面[4]。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1.2居住区景观设计分类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将景观设计分为9大类,其中设计元素根据其不同特征分为功能类元素、园艺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 这三大类元素与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

观和照明景观等九类设计共同组成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5]。

2.居住区景观设计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居住环境作为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的任务,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场所,担负一定的社会功能。

影响居住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可概括为两大类: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可简单地视为外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可视为内在环境[6]。人类的居住形式正是在这两类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展现出自身的丰富多彩。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7]。

3.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重点体现地方特色的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8]。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岛,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

3.2 丰富规划人居舒适性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表现在视觉上与精神上的享受。事实上,优秀的居住景观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形式中,而是从人与建筑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与情感,作为优美的景致深入人心[9]。决定居住区景观舒适性的第一要素是它的规划布局,以确定的特色为构思出发点,应用场地知识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将直接决定居住景观的舒适性。第二要素是住宅本体的形式美,她涉及到住宅的体量、尺度、细部、质感、色彩等多种成分。第三要素是居住区道路设计,作为居民生活领域的扩展,道路景观具有动态、静态的双重特征[10]。第四要素是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具有实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的景观从幼儿到老人都会感到愉悦,更能丰富人们的室外生活。第五要素是居住区庭院绿化、小品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绿化是提高住宅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条件和自然基础,同时绿化景观的营造也是居住区总体景观中的权重因素[11]。

3.3 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11]。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

3.4 合理利用自然坏境的设计原则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发展的基本方向。居住区景观设计第一

步就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第二步,就是要进行自然的再创造,即在人们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12]。不论是在住宅本体上或是居住环境中,每一种景观创造的背后都应与生态原则相吻合,都应体现出形式与内容内在的理性与逻辑性。

4.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4.1 人们对居住景观设计认识的局限性

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而未重视人的行为及心理需求。

4.2 景观设计还局限在植物造景方面

景观设计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13]。

4.3景观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而轻视内容

目前许多小区的景观设计,在内容上过于强调装饰性的景观,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14]。

5.居住区规划设计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规划建设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等高标准小区是必然的,但我们更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市场发展,面对不同收入阶层和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应向多档次和可选择的方向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求已经越来越引起居民的注意[15]。

5.1 居住区的空间布置要以人为本

住宅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科学化应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16]。居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交通、景观绿化等功能上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而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次。要优化居住区空间和功能结构,防止为了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17]。对于住宅区空间的布置,“区内各部分,视其不同之性质,规定人或建筑面积之比例,以保障充分的阳光与空气”,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控制好群体规模和空间效果,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宅区有充分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等等。

5.2居住区的配套设施要经济实用

目前的住宅大多数以居住区形式为主,而且要求居住区应配备一套完整的公共基础设施且比重为一,这样的小区实际上成了一个缩小的城市,几乎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大量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低效率利用,而对居民来说,实际上承担了一份额外成本[18]。

5.3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融洽和谐

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以自然环境为主,人工环境为辅,要以借景为主,建景为辅, 着力创造能优化人群身心素质、富有地方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城市总体景观的品质[19]。

5.4居住区的绿化规划要简单自然

居住区环境不仅是整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而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又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20]。其实, 居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因此,人们对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21]。大多数人类住区绿地包含一些无论在年龄,大小,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人类对绿色的渴望,往往表现为升值的好处和冲动,就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 [22]。城市绿地(开放空间位于市区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植被覆盖种植面积的设计)接受人类频繁的使用和影响。他们需要不断管理并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开明的政府不断改善城市的数量,质量,位置和城市绿地系统的传播,成功地创造了一些宜居绿色城市[23]。

总之,小区景观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模式,能够体现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多元性、人文性、地域性和生态性,并对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24]。因此,对景观设计师而言,更应该注重理念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生态和谐环境的住宅景观。

6.结束语

居住小区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他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现代居住区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即以人为本。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的发展和形式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小区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峰等.景观设计在建筑中的延续——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初探[J].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35

(5)32-34.[2]王蓓等.论居住区景观设计[J].地理学报,2001,56(1):64—74.

[3]杜鹰.关于“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几个重大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6(1):428.[4]鲁政.当代景观设计之美[J].现代园林,2007,20-23.[5]王宜军.关于城市居民住宅区环境绿化问题的思考[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O04,25(5):114—11.[6]孙英.探索新路创造精品——新形式下小区规划的思索[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6-60.[7]刘艳青.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25—27.[8]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33(6)42-43.

[9]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6-60.[10]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1.[11]赵霞等.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审美评价[J].现代园林,2008,33(1):41.

[12]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33(6)42-43.[13]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3(2)21-25.[14]曾德生等.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O04,25(5):

114—11.[15]俞孔坚等.《景观设计营造家园概念》[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O04:18—23.

[16]甘文成.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展望[J].现代园林,2008,33(1):41.

[17]金忠河等.居住小区景观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J].北方园艺, 2005,(2)1.[18]龚兆先.现代居住区物质景观发展模式初探[J].城市规划,2001.2.[1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韩朝晖.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7,(6)1.[21]李军.浅谈住宅开发项目的环境设计[J].建筑知识,2001.5.[24]王茂林.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理念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12.[22] Smardon, R.C.1988.Perception and aesthetic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Review of the role of

vegetation.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5:85–106.[23] Jim, C.Y.2002.Planning strategies to overcome constraints on greenspace provision in urban Hong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析 篇6

居住环境的好坏对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为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政府部门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由于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所以,想要充分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景观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之外,还要确保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来使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若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遵循必要的设计原则。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创生态原则

首先,在对设计元素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对现有植被、建筑、地形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在不改变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设计,确保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的可再生资源作为设计元素,将其与自然生态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以此来实现生态景观的连续性。其次,要结合城市特有的生态系统,将更多大自然中的原创生态元素融入其中,形成和谐、有序的城市生态体系。

2.经济原则

与城市公共区景观设计不同,居民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的搞绿化。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尽可能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达到最佳的提升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将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为基础构建人工景观,同时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设计成本,而且还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具艺术气息和感染力。

3.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居民,所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至关重要。首先,设计师需要对居民的需求进行全面掌握与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选择,从而将景观设计的休闲性、实用性、家园性和参与性充分体现出来,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其次,设计师还要从居民的年龄结构框架出发,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应的活动场所,以此来使景观设计符合不同群体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方法

构思和构图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两项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中缺一不可,只有做好上述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景观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

1.构思

景观设计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设计构思具有直接联系,在此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说,设计用地的具体规划、景观作品需要具备的功能、如何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以及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措施等。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束,期间所有设计工作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对于设计中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则应该拟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幅度增强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使景观设计工作顺利开展。

2.构图

构思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以此为依据进行构图。就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构图来看,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构图。其中,平面构图主要是指设计图纸的绘制,将景观设计中涉及的绿化面积、小品位置及交通道路等按照比例用平面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而立体造型构图则主要是指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度的立面投影。一般来说,立体造型构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景与借景。对景与借景是环境景观设计常用的方法,其中,对景又可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两种,不同对景方法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不相同,直接对景给人的感觉比较直观、一目了然,间接对景给人的感觉则是若隐若现,极富空间层次。(2)隔景与障景。所谓隔景,主要是指利用好的精致将杂乱的精致遮挡起来,将景观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居民群众。而障景则是指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改变方向的方法用实体来完成。(3)尺度与比例。尺度与比例也是当前现代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各部分的空间,设计师都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比如说,在对中心广场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需要对居住区内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活动频率进行充分考虑,把握好设计尺度。如果尺度过大,就会导致广场过于空旷,没有氛围。但如果尺度较小,则会失去一定的私密性。所以,在对景观各个部分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对其尺度和比例进行科学确定,确保其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全面而又系统的工作,不仅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城市建设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城市建设部门需要提高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结合居住区实际情况,对景观设计进行合理的构思和构图,绿化居住区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舒适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湖南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住区水环境重要性初探 篇7

现代水景住区自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开始流行以来, 这股流行浪潮很快就影响到中国, 蔓延到广州、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内陆省份。近年来,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建筑的高度密集、环境的严重污染, 城市居民更加渴望能够与纯朴自然、亲切优美的湖光水色零距离接触和朝夕相处。因此, 住区水景设计也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事实上, 深圳由于地理位置优越, 区内山、湖资源丰富, 气候湿热, 经济发达, 为水环境设计与建设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其设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生态住区是一种新型而又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并为消费者所亲眯, 得到广大客户的主持, 并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 现已逐渐得到推广。生态住区体现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越来越多发展商考虑到当地的特色、信息、材料, 使用自然光、自然风、自然水。众多外来发展商更是明确打出生态招牌, 华发生态园主办中山生态人居论坛, 提出“原生态环境中种别墅”的开发理念, 在园区内杜绝单纯为景观而人为设计的景观, 要求将整个景观系统融入到园区的生态环境中去, 做到生态和景观的天然合一。

2 现代住区水环境的设计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 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 并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 延伸、引导空间, 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 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 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 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 延展了空间范围, 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 水中的倒影, 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 使水面产生虚空间, 产生开阔、深远之感。空间的延伸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 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 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 从而起到引导作用, 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 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 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水景作为视觉对象, 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 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 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 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 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 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基于对基地自然环境的充分了解, 遵循开发的策划理念, 设计上注重利用水景、硬质铺装、植物等多种造景元素, 通过不同的水景处理方式既表达了东方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也体现了有趣味的西方人的“维理”观念的特征。入口广场的线状水景:住区的中部设计了一条轻松而令人陶醉的景观轴线:入口广场—休闲步行街—圣菲诺钟楼—水岸广场和码头, 构图上反映出纯粹的意大利广场式布局和建筑装饰风格。燕栖湖的自然式水景:燕栖湖与天鹅湖水脉相通, 设计中为了有效利用燕栖湖水面资源, 一方面尊重其自然式布景;另一方面结合建筑形式对水面轮廓进行了部分梳理改造, 局部拓宽和挖进, 整理邻水界面。这不但加大了湖岸线总长度, 并且增加了水面的空间节奏感, 消解了两岸较为硬质的景观物质;湖岸由叠石砌成, 被各种自然植被覆盖, 野趣横生, 水面上根据高差设计了两处叠水瀑布, 为止水如镜的湖面增加了无限的动感;湖水边缘自然延伸到了的TOWNHOUS的四组水庭、会所和泳池, 沿着湖边或绿树成荫的小码头, 以缓坡形式慢慢淹没深入湖面的入口广场, 长长的木栈道顺着湖岸向水面延伸……湖水、建筑、植物融为了一个整体。点状几何式水景:除却以上较大的水景以外, 住区中还有分布于建筑组团内部的点状几何式水景。

3 现代住区水环境重要性

居住区水景的实际情况, 多为人工湖与水池形式出现, 如果设计合理并能控制住污染源, 这将大大降低治理的难度及成本。对于控制污染源, 我们有如下解决方法:选择好的水源, 如果水源的水质不能达标, 则应对水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 方可引入人工湖内;如有条件, 可在湖泊边设计排水沟, 以防止绿化污水流入人工湖;定期打捞漂浮在人工湖上的树叶、枯草等杂物, 以防止它们向水中释放营养物质;控制饲料的投加量, 并要加强管理, 以防止各种清洁污水流入人工湖与水池。水生态系统治理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 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理想的nars水景系统:是一种自净为主微动力为辅的、低养护成本的、综合了各种方法的一种水景生态设计和综合治理技术。nars水景系统大多同时承担设计和治理, 就避免了传统水治理的大量养护成本, 减少了治理的弊病, 也节省了大量的工程费用。nars的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nars底质综合治理、nars水质综合治理、nars微生物菌群、nars水生动植物系统和其它措施。nars自然水景系统的创新点或技术特点;相比传统治水方式, nars自然水景系统的特点有:nars注重前期治本, 破坏藻类爆发的条件, 使得藻类不再爆发, 从而达到水质的长期清澈。而传统治水方式注重的是后期治标, 所以传统的水治理方式始终是在被动的位置, 而nars采用多种方法来加以设计和治理, 并收集天然降雨, 结合景观设计, 动静相宜, 化被动为主动建成一个具观赏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水景。不用换水, 雨水利用, 节约水资源;日常维护费用很低, 用最自然最生态的手法迎合人性和市场的需求,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自然生态设计使得水岸、水面、水中、水底景观生动美丽有活力。运用nars技术治理底质和水质, 能使水体清澈自然。为体现观赏性, 种养些如鱼虾水草等水生动植物, 营造出生动美丽的水岸、水面、水中、水底景观。nars系统可以保持水质长期稳定, 清澈美丽, 日常维护成本低廉。同时nars自然水景系统的设计与治理可用于很广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赵博.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EB/OL]. (2010-05-16) .[2007-12-10].

[2]杨永胜, 金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 (1) [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现代住区环境安全的几点思考 篇8

1 住区环境安全的概念

安全,在客观意义上,表明对所获得价值不存在威胁;在主观意义上,表明不存在这样的价值会受到攻击的恐惧。安全实际上是一种安全主体与其外界环境以及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在这种和谐共存状态下,客观上有效防御了危及人类安全事件的发生,主观上人们拥有了安全感。

本文的住区环境安全主要从社会层面来理解,包含三方面的含义:1)人身安全,如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等;2)治安安全,如防盗、防破坏等犯罪防治;3)人文生态环境安全,这里特指社会分化带来的住区环境系统危机,潜在的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中。

2 住区环境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

2.1 人身安全

保障安全的对象首先是生命、身体。人身安全可分为以下两类:

1)交通安全。

随着私家车剧增,小区的交通安全问题浮出水面,原因很多。在管理上,一方面小区道路交通管理不在法定道路管辖范围内,另一方面物业难以管理“违章”,即使小区有限速标

牌,小区保安也没有强制处罚权利;小区规划设计先天不足,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

2)防灾抗灾安全。

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灾害现象包括火灾、建筑物倒塌、地震、敌人空袭、能源及供水系统等生命线功能的丧失等。对这些灾害现象要以居民为中心,从时间和空间现象的角度来认识。

2.2 治安安全

治安安全主要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突然遭到身体、财产等方面的损害,例如杀人、抢劫、盗窃等犯罪活动。犯罪率的增加主要在于住区“领域性”和“可监视性”都得到弱化和降低。可监视性降低具体表现为,建筑日趋封闭,建筑高层化、地下化导致规模大而复杂的空间增多,夜间人口减少以及人们社区意识的淡薄等。领域性降低表现为地域认同性的丧失。

2.3 人文生态环境安全

住区是人类生存、活动于一定地域的社会结构体,而每一个区域社会结构体都有其地理、文化、民俗、习俗、组织行为、心态上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某种生态行为和结构[3]。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强劲推动之下,城市住区出现地域性结构分化。城市的住区空间既是“地理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空间”,这里提到的“人文生态环境安全”研究的侧重点就在于住区社会性方面的特质,是利用生态所蕴含的和谐、公平、平衡的理念来协调住区的社会关系,缓解日益加剧的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问题。

3 住区环境安全的应对策略

3.1 住区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道路实行“人车分离”(如将停车场设在小区四周或地下)对预防交通事故很有效,但实现完全分离较为困难。另外,道路规划要求形成有序的分级道路网,道路的宽度和人车分离系统要有机动车专用道和行人专用道,建筑要有足够的停车场等等,这些都是保障交通安全必须考虑的。

3.2 住区空间设计与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相结合

从居住区空间设计上讲,需要保障开放空间和开敞空间引入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开放空间、开敞空间、树木、花墙、行道树、公园绿地等具有防止火灾蔓延,抑制建筑物成片倒塌、减轻地基盘灾害的作用。建筑附近的河流、水井是消防活动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同时这些自然元素除了具有防灾效果外,还具有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的作用。

3.3 加强社区建设

所谓社区是指具有地域性纽带的社会组织单位,或者说是具有地域性的利益共同体。它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地域性,公共联系纽带,持续的亲密首属关系,归属感及一套社区成员公认的行为规范和秩序[5]。虽然实质上人们是相互分离的,但是可以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来改变城市内部的微观环境,从“思想”上维系社会组织性和统一性。

3.4 积极应对住区空间分异

3.4.1 住区空间分异的社会背景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载体,它不仅仅表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张,同时也是一个利益重构和社会阶层的分化过程。

1)住房制度带来分配方式变革。

改革前的中国住房由国家统一建设,按照职务、职称、年龄、工作年限等进行分配,居住者没有选择住房的权利,基本上不存在住房市场。住房商品化改革后,不同的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不一样,加之对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供应政策,加快了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2)城区快速扩张带来利益失衡。

城市化的急剧扩张让我国的基础设施、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城市建设进入大规模全面发展时期。一方面城市扩展对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加,加上政绩冲动与相互攀比,大拆大建、大规划、大广场、大草坪等对耕地资源的浪费,导致大量农用地被征占。另一方面,转型时期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将其自身作为利益主体,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住区社会阶层化。

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区房地产开发塑造了富有地域特征的住区:高收入居住区、中低收入居住区和低收入居住区;富人区和穷人区,住区的“社会阶层化”显现。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占据城市核心地段,享有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较高的生态质量和景观品质;而弱势群体只能被迫迁往郊区或被指定的低标准社区,使得贫困人口的社会交往网络进一步恶化。

4)城乡二元模式。

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住房未统一主流的住房分配体制,租赁成为他们获取住房的主要方式。外来人口在大城市的聚居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地缘为纽带的聚居,如北京的“浙江村”;聚居于大城市扩张时期形成的“城中村”;外来人口以集体户的形式,在企业中集体居住。在这三者当中,“城中村”因其优越的区位、贴近工作场所和低廉的租金,成为城市外来低收入群体“天然”的聚居区。

3.4.2 缓解居住分异的措施

1)进行住区混合用地规划。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优质区位的竞争将使不同经济能力者居住于城市不同的位置,形成阶层性社区,造成不同阶层间的疏离与敌视。政府可以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通过适度的混居形式缓解。具体包括在住宅社区中强调多样化的人群结构、多样化的房屋设计、多样化的住房契约、差异化的价格、混合的功能、明晰的公共领域等。

2)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综合利用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等经济技术指标来调节用地的市场需求,刺激房地产投资行为。保证地产开发运作公平、公开。

3)完善住区配套设施。

政府可以提供优质公共产品来增强住区的潜在价值,吸引投资者和中高收入者入住,进而达到混居和谐的目标。考虑到不同人群对公共服务需求层次的差别,在住区规划中应针对不同住户市场和地区设施状况,对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定位。

4)城市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外来工、农民工的生活居住问题。

打破长期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城市化必须通盘考虑农民进城的就业问题、居住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是乡村—城市、农民—市民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一个空间、场域的转移,更是心理和社会的调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城市政府必须给予农民必要的帮助。

4 结语

住区环境安全既是一个规划管理的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住区环境安全的本质特征就是可持续性。

摘要: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住区环境安全呈现的新特点,界定了住区环境安全的概念及含义,指出住区环境安全主要分为人身安全、治安安全和人文生态安全三类,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安全,住区规划,社区建设,居住分异

参考文献

[1]肖贵平,胡安洲.关于安全科学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5(1):27-31.

[2][日]浅见泰司.居住环境评价方法与理论[M].高哓路,张文忠,李旭,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3]柴笑虹.城市居住分异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3):161-162.

[4]中国安全生产网.北京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EB/OL].http://www.cworksafety.com/101813/101947/95546.html,2008-07-30.

[5]王颖.城市社会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篇9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0引言

园林绿化设计, 具体地讲, 就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以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为依托, 通过植物的种植, 对区域地形进行适当的改造, 打造出便利而又富有美感的居住环境。设计的园林景观又能很好地凸显映衬原有建筑的特色与风格。优秀的园林绿化设计作品, 不仅为居民打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同时也给原有建筑赋予了美学价值, 并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1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

1.1 功能与形式统一的原则

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能增加人们的亲近感, 强调地方特色, 做到不同地域、不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域的气候特色、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对户外活动的不同要求, 做出不同的设计, 不可盲目照搬。在空间组织上, 则应考虑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 如老年人需要安静的环境休息、散步、聊天;年轻人则喜欢有更多的空间能自由活动或锻炼身体;幼儿则会更多地喜爱到户外游戏。园林绿化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方便及突发事件后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员疏散问题。

1.2 经济实用的原则

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必然伴随着经济的投入, 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怎样采取最合理的投入换得最良好的效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应善于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少动土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以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 有充分的户外活动场所为宗旨。同时, 设计应适地、适树, 要以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简便的树种为主。在居民区的绿化中, 栽种珍贵树种要慎重。

1.3 美化环境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的设计, 是以自然为依托参照的空间环境设计, 不仅具备平面构图, 同时也含有立面构图。好的设计是把植物、构筑物、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也受着自然条件与时空变化的制约。一个好的景观园林设计作品, 必然能因地制宜, 美化居住空间, 给居民带来美的享受及良好的居住感受。

1.4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以人为本

小区的绿化设计是直接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 设计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植物配置与整体设计风格的均衡, 对建筑的烘托, 其中, 居民对生活中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更应列入考虑范畴。同时, 花木搭配也可以简洁明快, 树种选择应首选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的植物, 并以不同地域为区分,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非单纯地迎合人们的趣味, 而是通过合理的设计, 打造出优良的居住环境, 从而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2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要求

人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 在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中, 具有自然美感与韵味的设计往往更能在人的脑海中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感觉。在设计过程中, 可以尽可能多地将区域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 加以有效修饰及利用。同时, 为了避免形式上的单一与枯燥而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破坏的行为也是设计中不可取的。比如区域原有的年限久远的大树, 可以将其组织运用到景观设计规划区域中, 通过其自身的不断生长来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也免去了重新栽种新的植物, 等待其缓慢生长的问题, 这样做不仅很好地利用了资源, 还节约了大量资金, 并且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也会更加轻松。

3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内容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 总的来说, 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畴内, 通过改造地形, 种植植被, 打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休憩环境的过程,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运用有效的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景观设计, 使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仅具备日常使用的功能, 而且还赋予其美学欣赏价值, 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会产生一定差异。在我们生活及居住的环境中, 最大范畴的景观设计当属城镇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一般又会从地理、生态以及城市所在地域的气候等角度综合考量后出发;在我们生活区域中的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则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以及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 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硬景观通常是指人工设施, 一般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则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

4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4.1 园林设计与建筑风格相结合

现代居住楼盘多为古典风格、地中海风格、法式、意式风格。结合这些异域风格, 一些园林配合着外形极具风格的建筑可以显示出独特而完美的意境, 让居民不仅贴近自然, 而且还能感受到异国风情。将园林绿化和建筑风格相结合, 可以融合更多设计元素, 避免单一的建筑风格, 给居民乃至整个城市主体眼前一亮的感受。

4.2 园林绿化设计应具备多样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切忌单调, 避免住房者的审美疲劳。住宅区的园林设计区域有限, 这就更要求在园林设计上体现出特色, 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风光。力求做到一步一景, 让社区保持更多的新鲜感与活力, 同时也让业主在社区内闲庭信步时, 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不一样的景致, 促进居民在绿色家园中寻找到归属感。

4.3 设计风格上注重“中西结合”

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审美上, 东西方都存在一定差异, 这种差异也很直接地体现在了园林绿化设计上。西方文化遗留下来的传统使人们在景观设计上以“直”为美, 这体现在整个设计的布局上则为规划式、对称式, 并且讲究几何造型, 表现出大手笔、大面积的绿化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 则更讲求含蓄内敛、追求意境, 这在景观布局上则体现为虚实、大小、远近、显露等方面的结合。

若想在绿化上做到“中西结合”就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既吸收西方“大手笔”的绿化风格, 又不能遗失我们传统文化中虚实结合、远近相宜等气质, 以达到东、西方绿化风格的完美结合。

4.4 以植树造林为主要的绿化手段

比起草坪、花卉, 树木片林调节环境的功能要强得多。从生态效益上讲, 植树造林是搞好城市绿化, 提高绿化覆盖率的最直接途径。因此, 在居民区园林绿化的设计中, 应该尽量多地采用树木种植, 并注重落叶树种与常青树种的比例。此外, 对“大树进城”应有合理规划、谨慎行事。

4.5 景观设计中应表达文化意蕴

文化内涵是绿化建设的灵魂, 要注重将本地文化融入园林绿化建设中, 这样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与风采。既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物种的优势, 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 又可以将园林建设与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古树名木、人文建筑等人文景观相结来, 突出景观所折射的城市及区域的历史背景。同时, 适量运用雕塑、园林小品等艺术形式来突出景观设计主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5结语

随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不断提升,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日益凸显了它的作用与意义, 在为居民营造和谐美好的居住氛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园林绿化的设计中, 应遵循重要的基本原则及设计要求, 对于设计内容也应该具备合理有效的把握, 设计过程中严格参考相关注意事项, 这样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园林景观, 为居民提供温馨的栖息港湾。

参考文献

[1]孙逸增.居住区景观设计[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11) .

现代居住区园林空间设计 篇10

居住区绿化空间环境设计最早发展于经济发达国家, 20世纪50年代, 大工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迫使各界人士开始重视绿化环境设计。20世纪70年代, 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 提出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安全、舒适、卫生、方便”。20世纪80年代, 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 提出“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 许多学说都包含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

2居住区绿地分类及设计原则

2.1居住区绿地的分类及功能

(1) 居住区公共绿地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 适宜各年龄组的居民使用; (2) 宅旁绿地居住区最基本的绿地类型, 一般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化, 它是供本栋楼居民使用, 是居住区绿地内面积最大, 居民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绿地形式; (3) 居住区道路绿地是居住区内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 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 (4) 专用绿地是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绿地的统称; (5) 其他绿地。

2.2 居住区绿地功能

2.2.1营造绿色户外环境, 体现生态功能。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 可以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清新幽静的户外空间, 有利于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 同时也有利于遮阳降温、调节气温, 降低风速, 改善居住区小气候。

2.2.2美化环境功能。进入新世纪, 人们对居住绿化环境的要求, 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 而且在质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 婀娜多姿的花卉, 丰富的植物景观, 加之适当的地形、水体的处理, 建筑小品的布置等, 形成优美的居住环境。

2.2.3设置多功能的户外活动空间, 有利于居民的社交和健身活动。今天处于信息时代,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通过各种绿化空间、社会交往空间、休闲活动空间及公共设施的创造和建设, 形成良好的多功能户外活动空间, 为居民的社会交往创造便利的条件。

2.2.4防护功能。居住区绿地也具有疏散人口、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功能。同时园林植物还能吸收、过滤放射性和有毒有害物质。

2.3 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原则

2.3.1因地制宜原则。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 如地形、地貌、原有树木, 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降低建设成本。提倡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园林植物, 既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又能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此外, 充分利用劣地、坡地、洼地作为绿化用地, 并且要保护原有绿地的古树名木。

2.3.2总体布局统一原则。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在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 使各项绿化指标符合标准, 功能要求符合要求。研究证明:居住区绿地占居住用地的30%~60%, 人均绿地面积5~8m2, 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绿地的功能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3.3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居住区所包含的各项功能是为居民服务的,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息的要求。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 人们会追求一个健康、舒适、祥和的空间环境。

3居住区绿化空间植物配置原则

(1) 注重四季景观及绿化效果, 乔灌木相结合, 常绿植物和落叶树结合, 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 使乔、灌、花、篱、草相映成景, 做到四季常绿, 三季有花。 (2) 植物种植形式要多种多样, 道路两侧要成行栽植, 其它地方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种植形式, 自然活泼, 改变住宅楼群的单调和呆板。 (3) 园林设计中, 植物的种植种类不宜太多, 以免杂乱, 又要避免种类太少, 景色单调。要到达多样统一, 在统一的基调基础上, 树种力求变化。 (4) 园林树种宜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 尤其是乡土树种。

4其它配套设施

在居住区其它配套设施中, 采用体现自然的休息坐凳、景观廊亭, 使人更加贴近自然环境;采用形式多样的铺装, 丰富园林景观。在居住区的广场上设置健身器材, 还有在居住区所需的照明、灯光、绿地的养护设施等的环保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居住区的功能是否完善, 是否利于居民休闲、活动的必要条件。

总之, 居住区园林绿化环境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多个专业密不可分。为居住区的居民设计出适合人居、休闲、活动的居住小区环境, 是我们每一个设计者的首要工作。

摘要: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 而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城市中是分布最广, 与人的关系最密切, 服务对象也最广泛。一个好的设计师应遵循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运用各种园林元素, 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居住空间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原则,以人为本,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宁妍妍, 赵权牢.园林规划设计学[M].沈阳:白云出版社, 2003

城镇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篇11

关键词:居住区;空间环境;环境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面积的新建住宅蜂拥而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就是要求居住区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就我国当前居住区空间环境来看,很多设计师并没有充分注意到居民的精神层面需求,更多考虑的是空间构成与环境的广告效应,反而让居民的实体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理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角度出发,让居住区空间环境更具人性化特征,满足居民的精神与物质需求,最终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邻里相处的空间环境,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居住与生活质量。

一、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是人们赖以生活与交往的重要居住空间,人们可以在居住空间里与邻居进行交流与交往,并形成对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应该来说,居住区在某种意义上是居民家庭生活之外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它使得居民的家园概念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那么,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师就应该充分意识到设计人性化的重要性,要让居民生活在一个和睦的邻里环境中。这就是说,设计师在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小区居民。因此,设计师必须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作为根本的设计原则。这是因为居住区居民在居住区空间环境中必然会进行社会交往,而居住区空间环境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居住的居民服务。这就是说,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应该符合人的习惯与爱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些空间环境应该不断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居住要求,不仅要为居民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还应该让空间环境具备一定的层次性,让居民身处其中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有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征,比如说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或者针对残疾人进行无障碍通道设计,最终让居民生活空间更为舒适;

(2)空间整体性设计原则。居住区空间环境是为居民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专门设置的。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不同的活动氛围。这些空间环境在为居民提供相互交往场所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然也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这就是说,居住区空间环境在平面上看来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实际上又存在着融会贯通的关联,它们通过不同角度相互交织在一起,与整个居住区融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能够让空间环境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保持最大程度的统一性。这是因为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居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交往情况。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自然、社会以及人为因素,精心布局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与交往空间。

(3)领域归属感原则。居住区空间环境会给居民一种空间方面的领域性心理感受,让他们体会到这个空间就是他们的领地,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事实上,这是居民对居住空间环境给出的积极反应。人们所处的空间环境归属感越强,他们针对这个居住区的关心程度就越高,参与到这个居住区空间中去进行活动与交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人们在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也会不断增加。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同时还有利于构建和睦健康的邻里关系。反之,如果居住区空间环境经常被闲置在那里,就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无法为人们的交往与活动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一般来说,设计师的设计应该让空间界限清晰,比如说可以分为实体边界和象征性边界。其中,实体边界可以让居民直接获得一个较为明确的空间范围,象征性边界则可以让居民获得某种心理上的空间感。此外,设计师还应该注意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要做到功能定位明确,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让人们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为居民营造一个多方位和多类型的交往空间。相反,如果居住区空间功能定位模糊不清,就会让身处其中的居民无法领略到领域性和娱乐性。

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构成要素

(1)植物方面的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植物来与周围空间环境进行科学配置,让居民的空间环境更具层次感,并通过对植物的色彩与形体等进行布局来让植物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让居住区空间环境能够在植物的衬托下变得丰富多彩。具体来说,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这就是说,设计师在进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不仅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更要在外部通过植物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让居民可以在舒适的空间环境里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中的植物设计不仅要具有绿化的装饰性作用,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达性。这就是说,居住区中的绿地应该设置在居民可以到达的地方,让居民散步和休息,还可以供儿童进行玩乐。当然,这里的植物布置应以不遮挡人们的视线与道路为基本标准,这样,才可以让居民与居住区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其次,设计师应该对空间领域进行合理划分。比如说,设计师可以通过植物的不同高度和种类来区分空间的界限,这种植物构成的平面和空间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居民可以在这些植物的合围中体会到空间存在感与归属感,并进一步促进他们交往活动的开展。此外,植物的设计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美化功能,让居住区空间环境更具人性化特征,居民可以在宜人的空间环境中进行自由活动与交往。

(2)水体方面的设计。任何一个居住空间中都不应该离开水。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水这个永恒的设计主题。水具有灵气,它可以让居住区空间变得活泼跳跃,减少建筑物的生硬呆板,让毫无生气的建筑物在水的映衬下开始变得有亲切感。事实上,人们生来就具有亲水性,小区中被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场所就是有水的景观。人们乐意在水边开展户外活动。在此,水对于小区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意义。这些水体的设计如果合理的话,可以大大提升居民的居住外部环境,让居民得到生态化的居住环境。水体旁边的植物种植、堤岸设计以及小品配置等,都会对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首先,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设计师应该让水体具有一定的可亲近性。设计师可以在水上木道上、小桥上建设一些亲水平台或漫步道,这样,居民就可以在这样的水体设计中亲近大自然。当然,设计师还应该根据水体的功能来进行深度方面的设计,如果是供儿童玩耍嬉戏的,就应该让水体的深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还可以在水底绘制一些丰富多彩的图案,让整个水体对儿童来说更具吸引力。其次,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中还应该让水体促进交往空间的形成,比如说可以设置一个小喷泉,居民就可以在欣赏小喷泉的同时自觉形成一个交往圈子,设计师还可以在周围提供一些座椅等适合休闲娱乐的工具。

(3)小品设施方面的设计。在居住区空间环境中,设施小品是整个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说,它没有那些居住区中的主体建筑物来的重要,但是,它依然有着重要的点缀作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师应该巧妙运用一些小巧精美的设施小品,让它们为小区空间环境装饰起到点睛的作用。设计师可以在对整个小区居住环境进行布局的时候,把一些实体桌椅或者雕塑等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物,或者把小区地面就设计成颇具特色的图形等,也可以把小区里的标牌、垃圾箱等设施设计成空间环境的一部分,让它们融入环境中,从而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氛围。具体来说,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时的设施小品应该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是,设计师又不可以让这些设施小品只是具有简单的使用功能,更应该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让其在小区空间环境里成为一件艺术品,让居民在使用它们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心灵层面的愉悦感。同时,小区的设施小品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不仅可以增强居民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让居民获得一种交往的趣味性。事实上,这些居住区里的设施小品可以通过造型、色彩以及功能来体现出不同的乐趣,不仅可以深深吸引居民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为良好的邻里交往奠定一定的基础。此外,设施小品在小区里的放置位置也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比如说座椅尽可能地放置在游乐场旁边,雕塑则应该放置在居民活动时较为显眼的地方等。这些设施小品在小区内的位置还应该不要影响到居住区的居民出行。

参考文献:

[1]陈乐谞.浅析居住区环境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湖南林业科技,2008,(01):68-69.

[2]张程.浅析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的要点[J].山西建筑,2006,(09):21-22.

[3]赵庆华.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J].山西建筑,2002,(06):12-13.

作者简介: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浅析 篇12

现如今, 种上些树就说是原生态景观, 挨着片树林就说是城市的绿肺;有片水就说湖, 有个包就说山;有点绿化草坪、人车分流的道路就是“生态社区”。这是一种片面的想法, 仅仅停留在对生态设计的浅层次的认识上, 与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概念相差甚远的, 没有真正把握生态设计的内涵, 没有真正和当地地域特征、文化、植物相结合。只是形式上的认为有花有草有树有道路就是生态设计, 仅仅成了某些楼盘炒作的包装。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现代城市环境景观建设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伴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最贴近人们生活、休闲的场所, 对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作为现代城市最普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它对城市整体景观面貌和城市规划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以简单的“园艺绿化”为主, 仅仅是建筑设计的附属品。现如今,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进程越来越快,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不仅对居住建筑的本身, 特别是对居住区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渐重视, 也认识到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而目前, 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远远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职能缺失, 没能从建设环保、生态、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出发, 缺乏整体发展规划, 导致城市环境规划严重滞后, 居住区环境没有合理规划和建设。

二是房产开发商在绿地的规划上有弄虚作假的行为, 改变建设用地性质, 没有切实贯彻执行政府批文, 使居住区居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物业公司对居住区景观没有足够重视, 也缺乏足够的园艺保养相关技术人员, 致使管理不善, 后勤保障不到位。

四是开发单位缺少足够的建设资金, 养护经费短缺, 没能从环保生态, 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大局出发, 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五是居住区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存在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车辆碾压绿地、破坏公共环境设施等行为。

因此, 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不能孤立对待任何一个方面, 必须对居住区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 制订完善的设计、施工方案, 提高后期景观维护和管理, 保障居住区景观的正常使用, 真正提高居住区生态化水平, 建设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但从景观设计方面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植物景观生态化设计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植被绿化, 而是要创造出造型各异、色彩绚丽的景观植物, 满足人们感官的欣赏需要, 改善居住区小的气候环境;是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合理种植绿化植物, 设计、创造出适宜的、优美的景观小品, 以起到改善居住区生态气候环境, 提升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的作用, 使居民欣赏到高品位的环境景观, 享受到和谐的居住区生活, 推进建设现代城市和谐社区的进度, 构建和谐社会。

二、绿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居住区景观的好坏, 它为居民提供户外生活的游憩空间, 绿地景观不仅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 而且能改善地区小气候和生态环境, 改善城市大的生态环境, 创造出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景观。因此, 应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 结合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 开展生态绿地景观设计。

三、铺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铺地景观生态化设计, 应统筹考虑功能与视觉审美的需求, 用材种类不宜太多, 以免造成混淆迷惑的感觉。硬质铺地应以一种材料为主, 再以其他材料为辅形成视觉的多样性, 主要用材可贯穿整个设计的不同地点, 以便建立统一性。在设计时, 应结合平面图、透视图两方面考虑, 在平面图上, 应注重创造引人注目的式样, 与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在透视图上, 平行于视线的铺装材料, 应强调铺装面的宽度, 垂直于视线的铺装线条强调其深度。

四、水环境生态化设计

在环境景观中, 建造水景是一门科学。水不仅仅能带给感官上的美感, 而且还有许多实际的功能。如它可以调节微气候, 可以有效地降低周围的气温并增加空气的湿度, 另外, 喷水池还可以过滤空气, 减少空气中灰尘。除了物理上的功能外, 在空间意义上, 水体可用作区域的划分, 可以拓展空间, 将有限的空间距离加大。水体还可以作为景点, 作为区域中心, 创造富于趣味的空间。

五、道路规划设计

居住区交通与日常生活行为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生活性特征。按交通功能划分, 交通类型包括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和应急性交通。居民所关心的道路的通达性主要包括:上、下班 (学) 交通的可达性;公交站点位置与距离;购物交通便捷;自行车停车场 (库) 位置与距离;宅门到城市道路距离;消防救护救灾通道;住区交通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和局部分行”两种组织模式。

六、停车场设计

停车场的生态设计更注重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运用生态材料和植物来营造更为绿色和环保的停车空间。在停车场的设计过程中, 通过规划、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应尽量做到合理规划, 材料节能, 方便使用, 效果美观。

七、居住区公共设施设计

居住区的儿童游乐设施、休息设施、服务设施、景观小品设计等公共设施应具有实用性、功能性和观赏性, 同时更应注意使用的安全性。这些设施可种类多样, 造型各异, 反映不同空间的属性, 是居住环境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八、建筑景观生态化设计

建筑本身就是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 是城市整体环境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 因此, 居住区建筑景观生态化更是必不可缺少的。而由于我国长时间内, 只重视其实用功能, 对建筑的能耗和景观艺术效果缺少足够的重视, 带来了诸多问题, 残酷的现实是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生态破坏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 建设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生态建筑已成为必然。

九、废弃物回收利用设计

居住区景观生态化设计过程中更应重视居住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尽可能选择可再生的材料, 进行重新回收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废弃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废物再生利用, 重点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污水处理循环使用。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 合理规划水环境, 优化水资源结构, 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 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 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

十、高效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是洁净的、可再生的, 无须消耗燃料。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无噪声、无污染、安全可靠。其能量随处可得, 不受地域限制, 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 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无须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无人职守, 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这些优点都是常规发电和其他发电方式所不及的, 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 资源丰富且遍布全球的自然能源。太阳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最引人注目、开发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清洁能源, 未来全球能源的主流将是太阳能。

总之,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就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科学理论, 将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素放到整个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来考虑, 结合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城市发展、邻里氛围等众多因素, 保持人文生态环境的延续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出环境优美的、和谐的人文社区。

摘要:居住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景观生态是现代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景观生态化设计将使居住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城市环境生态平衡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更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重要表现, 可以积极地推动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谢天, 许纪存, 等.生态小区特征和指标体系探讨[J].四川环境, 2003, (6) .

[3]金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冲突问题下一篇: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