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规划设计的评析

2024-10-03

住区规划设计的评析(精选9篇)

住区规划设计的评析 篇1

一、市场与需求分析——中国快速老龄化进程为老年住宅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商业空间

1.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

中国社会已快速进入老年化, 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突出显示了这方面的变化趋势

·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

·老年人绝对数量大

·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均进入老龄化

2006年初, 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3亿, 恰好为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 按照联合国标准, 也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在第二届老年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 到2025年, 中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 到2050年, 甚至可能达到40%。 (见图1)

2、中国社会存在三种养老方式导致不同的养老住宅需求:

·子女赡养——多数农村地区的老人和少数城市老人没有固定收入和储蓄, 需要靠儿女提供住所、支付赡养费。过去父母完全依靠子女赡养的重要前提是多子女, 但是随着目前“421”或“422”的家庭结构趋势, 这样的赡养方式给儿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难以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赡养——政府有限的财力主要针对有困难的老人, 如“三无老人”。社会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2004年中国养老保险达到3502亿, 比2000年增加65.5%。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实现完全的社会养老。

·自养。城市老人多为有固定收入的离退休职工, 这部分老人以自养为主。在大、中城市, 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也有能力依靠自己年轻时的积累安度晚年。尽管退休后的老年人收入逐渐下降, 但是他们多数拥有自己的房产。

3. 老年住宅的开发模式及目标客户群

西方国家是国先富人后老, 在人均GDP达3万元以后才步入老龄社会;中国国未富人先老, 人均G D P只有3000元, 就较早地步入了老龄社会。对此中国既无物质上的必要准备, 更缺乏心理上的准备, 突显了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

对于低收入社会保障性老年住宅, 主要应由政府主导开发建设。而中高端养老住宅则应由市场, 房地产开发解决。

中高端老年住宅的目标客户应定位于以下三方面消费人群:

·拥有高收入的中年人

·年轻时财富积累丰富的退休老人

·以及有住房但有改善居住条件、养老条件愿望的老人

对于第一类潜在消费群, 他们的主要目的为给父母购房养老, 并且等老人去世后可以自己使用居住;而第二类人群为富裕的老人, 他们有条件多处置业, 所以对前两类人群以出售房屋所有权为主。对于第三类人群, 吸引他们购买老年住宅的是住区内集中完善又有针对性的助老服务, 所以产品的开发策划定位要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4. 老年住宅的潜在商业价值与银龄产业

·住宅的耐久性为“以房养老”提供了物质基础

·家庭生命周期与住宅寿命周期的不一致为“以房养老”提供了可能性

·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为老年住宅提供了更大的价值利用空间

从国外发展经验看, 由于中高收入老年人具有的较高积累和消费能力, 老年住区相关的医疗, 保健, 保险, 文化, 社交, 学习, 娱乐, 休闲, 旅游等活动具有很高的潜在产业商机, 这一行业领域统称为银龄产业。

5. 购买力、消费水平分析

目标人群的购买能力

·据北京大学《市场与人口分析》报道:城市老人收入水平:截至目前, 全国离退休干部已超过6000万人, 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大概可以达到3000~4000亿, 预计到2025和2050年, 老人的潜在市场购买力将分别达到14000亿和50000亿。众多养老观念已发生明显改变的60~70岁的老人将会在社会养老模式由福利型向产业型过渡的过程中, 对老年住宅的市场起着强有力的支撑。

二、国外老年住宅开发经验

美国模式:美国养老主要依靠市场, 年轻及中年时期收入高, 贷款购买大房子, 年老时出售或以转按揭形式, 转让、出售所有权, 获得现金, 购买较小的老年住宅, 颐养晚年。对于高端客户, 形成专业化老年社区。

太阳城中心 (Sun City Center) 是美国较大的老年社区之一, 坐落在佛罗里达西海岸, 位于坦帕和萨拉苏达之间。太阳城中心从1961年开始开发建设, 从一开始就规划成为佛罗里达乃至全美最好的老年社区。社区内设计建造了各种户型以适应不同类型老人的要求。整个社区内拥有“太阳城中心” (独立家庭别墅) 、“国王之殿” (连体别墅) 、“湖中之塔” (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 、“庭院”和“阿斯顿花园” (出租的独立居住公寓) 以及“自由广场” (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 六大居住社区, 并且共同享用一个邮局、超市、医疗机构、银行和教堂。连体别墅中的一套住宅价位从9万美元到20万美元不等, 并且还可以选择全部、部分或不需公共维护保养的住宅。

社区有专为老年人考虑的建筑规划, 小区内实现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 低按键、高插座设置, 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同时, 社区内的空间导向性被强调:对方位感、交通的安全性、道路的可达性均做了安排, 实施严格的人车分流。有报道说, 老年社区中的老年人比美国平均人口寿命高10岁。

欧盟模式——社会养老为主, 子女不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 养老主要由年轻时工作期间交纳养老金承担, 西方国家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和长久以来巩固完善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 为社会养老提供了基础。然而, 西方高标准的社会养老也造成习惯了高福利生活的人们很难将福利水平降下来, 因此老龄化也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担。近年来欧盟国家出现新的趋势:鼓励家居养老。

作者本人在德国参与过不少老年住区的开发设计工作, 国外在此类建筑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整体的规划, 和人性化细部设计, 从平面布局到构造细部, 注重老年人的使用特点, 安全性, 耐久性。

瑞典是世界上社会福利和公共保障系统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瑞典老年住宅开发也有多年历史和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比之下, 中国拥有传承千年的“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儿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为父母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 希望老人老有所乐, 得到良好的照顾。独生子女夫妇子女少的状况也会使老年人更多地依赖社区服务和选择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同时, 随着老人消费观念的转变, 他们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 尤其是晚年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这一系列因素的演变, 为养老房产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商业空间。

三、老人住宅产品分类与特点

老年人需要的住宅, 可以有多种模式, 有多种投资主体, 并且各种模式之间, 还有一定的交叉。中国未来老年住宅开发有以下五种模式:

1) 新建适老化通用住宅 (Altengerechte Wohnungen)

2) 新建住区中开发部分老年住宅

3) 专门老年社区

4) 老年公寓

5) 养老院, 敬老院

1. 新建适老化通用住宅

适老化通用住宅是指在住宅开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通过潜伏性设计, 把老人的各种需要考虑进去, 贯彻老年住宅的必要技术措施, 使得居住者一旦变老, 各方面体力体能衰弱, 就能及时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来提高老人的自主和自理能力, 让老人自己照顾自己。适老化住宅的主要消费群为尚未进入老年而具有购买能力的中、青年人。

·特点:

1) 至少可以使用40年以上, 即所谓的长效住宅

2) 可以满足所有居住者的需求,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

3) 投入少量资金, 增加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就可以适应改变的需求

·市场空间:

1) 为楼盘增加亮点, 做有责任的开发商

2) 满足父母与子女为邻的消费心理

3) 可以满足老人愿意在熟悉环境中生活得需要

2. 新建住区中开发部分老年住宅

新建住区中开发部分老年住宅, 有三种形式:

·在住区中开发1~2老年住宅

·部分楼栋设置部分单元的老年住宅

·“两代居”

3. 老年社区

老年住区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 成片开发, 建设的老年住宅楼栋的集合体, 配置有老年人辅助设施, 并应具备一定城市功能或配套机能。老年住宅的目标消费人群应定位于拥有高收入的中年人、富有的老人、以及有改善居住条件、养老条件愿望的离退休老人。

·特点

1) 老年人占主体地位, 主要以老年人为主的住区, 居家养老

2) 提供完善集中且有针对性地助老、护理服务

3) 其中有2~3栋以租赁形式经营的老年公寓.

·市场空间:

1) 住宅开发有特色, 有针对性, 区别于普通住宅, 有一定的公益意义。

2) 成片开发, 满足老人不愿脱离社会群体的心理。

3) 住宅的营销模式可以采用销售所有权和使用权两种形式, 有利于部分资金的回笼和循环。

4. 老年公寓

国外主要指城市中为老年人居住而开发建设公寓式产品, 居住在这里的老年人通常生活能够一定程度上自理。老年公寓能为中高经济实力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居住条件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

5. 养老院、敬老院

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带有公益性质的老年居住设施, 用来收养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送养的老人, 提供一定范围的医疗护理服务设施。

这五种产品中住宅适老化课题是所有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都应该重视的环节, 无论从社会意义以及客户需求及产品买点上都有非常重要意义.

老年社区开发, 是规模化地产开发的新领域和发展重点.

四、适合于中国的老年住区开发模式

1. 老年社区的开发要注重市场化特点

老年住区是一种专供老人居住的专用居住社区, 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由于老年住区属于新兴事物, 它是老年人社会化养老和社会化投资并企业化经营的房地产开发的混合体, 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操作方面相对滞后, 所以一般开发商在税费减免、金融支持方面得不到相应的优惠, 对于具有社会化养老性质的老年社区, 开发商需要完全按照市场条件解决项目立项、项目审批、资金筹措等一系列问题。老年社区运营需应遵循市场规律, 走“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道路。

老年社区项目相对于一般房地产项目投资额大、资金回收期长。老年社区项目不同于一般房地产项目, 它不仅包括住宅本身, 还包括许多服务配套项目, 并且在设施、设备规划设计、安装方面都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 总体造价要比普通房地产项目高许多。

老年社区的租售方式比一般住宅更为复杂, 一般住宅都通过住宅销售实现房地产开发的最终目的, 而老年社区则需要根据老年人市场需求的多种形式, 采取租、售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入住, 其中一定比例的住宅面积可以实现销售, 另一部分须满足租用、度假等需求, 并且公共服务设施更需要通过经营来实现收回投资, 因此老年社区的运营模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保证其正常经营。

2. 老年住区开发需要多种产品组合

老年住区中的住宅可以实现多种形式并存, 可接纳各种老人:花园式住宅、居家型住宅、连排别墅、老年公寓并存, 还可以设置养老院或者护理院, 为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考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营造适宜老人居住的“小型社会”。其中以专门老年住宅和适老化通用住宅为主, 适当分布高档别墅和2~3栋老年公寓。应具有适合现代老人需要的多功能住区特征, 不仅适于居住, 还应具有疗养、医疗、保健、学习、娱乐、交流、联谊、观光的特征。

3. 家庭式养老社区更适合中国国情

无论是老年住区还是老年公寓, 都应采取家庭式的居住形式。居住单元可以是一房一厅、两房一厅, 通过公共走道联系在一起的, 公共走道包含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庭院、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以家庭为主的, 而不是目前的老年公寓那样, 几个老人合住一间, 每个人一个床, 就成了老人的空间。

4. 注重社区公共空间建设

老年社区开发需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 包括园区公共空间, 建筑内部空间, 也可以考虑采用公共起居厅的形式, 卧室、卫生间为单元型、家庭型的, 但是将起居厅建成公共式的, 两个、三个、四个家庭合用一个公共起居厅, 这样增加老年人之间的接触、交往, 形成比较好的大家庭气氛。

5. 高质量的服务提升住区品质

提高住区服务人员的素质, 包括专业护理知识和老年人心理关怀知识, 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社区服务进行管理。可以将老年社区的服务职责与志愿者服务联系起来, 提倡全社会的爱老敬老风尚。同时, 志愿者中的专业人士可以定期为老人带来健康保健, 心理咨询方面的帮助。

6. 高水平、高质量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将大大增加养老社区的吸引力

目前, 国家正大力提倡、鼓励和推动社区医疗卫生建设, 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将会使社区医疗保健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对于一个多种老年住宅形式共存, 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老年住区, 一所设施完善且侧重老年人医疗保健的社区医院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与当地政府协商将附近社区医院移至住区内。

五、老年住区规划与设计

老年住区的规划设计, 有别于一般居住区设计, 需要考虑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特别是无障碍设计和使用安全性问题.规划设计重点区域:

1) 园园区室外环境

2) 单元公共空间

3) 起居室

4) 卫生间

5) 厨房

1. 园园区室外环境

·住区要相对封闭, 避免人员嘈杂和道路混乱的交通;种植较大的树木, 形成具有年代感的绿化空间, 环境家具及装饰材料采用与城市居住环境类似的产品, 创造认同感, 创造能满足老年人“安定感”的生活氛围。

·交通设计力求简洁, 人车分流, 减少步行通道和车行道的交叉

·无障碍设施应无处不在, 路面防滑设计

·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采用温暖的有亲和力的木材制作座椅, 增加扶手和靠背

·交通设计力求简洁, 人车分流减少步行通道和车行道的交叉。

·小区内设置公用卫生间, 以方便老人在需要是就近如厕。

·专门老年住区要注重“绿视率”的创造。

·应具有专门针对老人的智能化硬件设备设施;如紧急电子呼叫系统、上门服务呼叫系统、电子门锁、摄像监控设施等。

2. 住宅单元公共空间设计

·相应的照明与标识系统

·入口无障碍设施

·高层住宅要设置担架上下的电梯等;

·地面要采用防滑设计, 使用有防滑功能的粗涩石材和防滑等级地砖。

3. 起居室设计

老人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起居室和阳台内度过的, 起居室的设计应满足老人多方面的生活需要。

·起居室内的采光面积要大, 开启扇应保证一定的数量和面积, 且布置位置应使气流均匀。老人需要晒太阳, 并且不喜欢空调, 所以保证起居室内的自然采光与通风非常重要。

·开窗大小和操作形式注重老年人力量极限和安全性。

·起居室的地面不应设置室内高差, 如台阶、较陡的坡道等。

·在老人经常活动的区域设置墙边扶手, 方便老人行走和适量的运动。

4. 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设计应主要考虑空间尺寸的合理性, 卫浴设备的高度, 地面防滑以及紧急呼叫装置。

·设计要点:

·淋浴间的尺寸应考虑方便老人洗澡时有方便坐下的空间, 或可以放置小凳子的空间。

·调整卫浴设备的高度以适合老年人的需求。

·卫生洁具宜采用白色, 并做好防滑处理, 卫生间装饰颜色应以清淡、易清洁为主。

·卫生间内的暖气需要精心设计, 做好防护且不能影响通行, 放在门后、墙壁上等较为隐蔽、安全的地方, 以免老人被烫伤或碰伤。

·坐便器旁边应设置L形扶手及紧急呼叫装置。

·卫生间的灯光不宜过低, 除洗脸池上方设镜前灯外, 坐便器的上方也宜设灯, 便于检查老人的排泄物。

5、厨房设计

·厨房是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居室空间, 厨房的设计应考虑老人活动的方便性, 水池、炉具、橱柜等的位置应安排合理, 减少老人在厨房内的活动量。另外, 还应注意厨房设施的安全性。

·设计要点:

·厨房的煤气器具应选用可自动断气的安全装置。厨房应安装漏气检测器和火灾报警器。

·水池下部应留出老人坐轮椅操作的空间, 水池和灶具应当邻近不止, 或呈L形布置, 避免轮椅横向移动。

·厨房的吊柜以及操作台的高度设置应该根据老人的身高确定, 800~850mm高的地柜比较适合老人使用。中部柜的高度应在1400-1600mm之间, 可放置调料、杯、盘、碗筷等常用物品。

·厨房的插座应不少于五处, 电冰箱、抽油烟机、台面上的小电器各一处, 吊柜和低柜内还应各预留一处。

六、发展与展望

国外老年住宅开发设计起步较早, 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德国有完整老年住宅设计规范, 部分欧盟国家联合编制了《老年住宅设计导则》。我国未来老年住宅开发设计将逐步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与国际接轨, 洲联·五合国际 (5+1Werkhart) 是中国市场上著名设计机构, 了解掌握国际最新开发设计理念和专业技术, 具有国际和国内规划开发设计高品质住区以及老年社区的经验, 在未来中国老年社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 将能够为政府和开发企业提供国际水准的专业策划和规划设计服务。

住区规划设计的评析 篇2

1在住区规划设计引入城市设计意义

所谓的城市设计,其实就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进行的综合规划设计。而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微观层次,因为城市居住区的整体营造同样也是城市综合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只有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够实现对城市与居住区以及周围环境和文化的整合设计,从而展现一个系统和全局的美学文化观。而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入,则可以更好的反映出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首先,城市设计的引入,可以使住区开发的各项控制指标得到合理确定。因为,城市设计可以进行地块形态和强度的确立,从而帮助住区规划设计确定土地的使用强度和特点及建筑密度等多个内容,继而高质量的完成住区的规划设计。其次,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入,可以从整体角度对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单体设计进行约束,从而实现住区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城市设计较为注重城市环境品质,可以避免住区规划设计忽略住区外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能够使住区开发利益与城市整体利益有机结合。

2基于城市设计的住区规划设计

2.1住区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居住区的空间组合和结构布局是设计的核心内容,一般包含有行列式、轴核式、点群式、周边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多种空间布局类型。其中,轴核式的空间布局就是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引入城市步行街的设计方法,以轴作为建筑布局的骨架,并以核作为空间组合的重点与节点。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中,还包含了沿线营建绿化和设置休闲广场等内容,可以形成空间序列上的节奏变化。从空间布局优点上来看,采取该种方法具有结构清晰和方向性强的优点,可以给居民带来变化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视觉效果[1]。此外,从城市设计角度来看,居住区的空间布局还要完成对各类功能设施的布置。比如,商业服务设施就应该被布置在住区的核心位置或临街位置,以便使居住区内部居民的需要得到就近满足。

2.2住区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从城市设计角度对住区交通组织进行规划设计,需要使居住区的道路系统与城市路网有机衔接起来。在考虑居民交通流向的基础上,需要使居住区的交通组织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要求,以便使居住区与城市更好的融合。而除了在居住区与城市、街区内部层次之间建立交通联系,还要合理进行出入口的设置,以确保居住区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一方面,在分析周围道路规划情况基础上,可以完成对居住区及周边地区的未来人口规模和交通流向的预测,并据此进行城市主次干道的延伸,以便进行城市公共交通的引入。另一方面,在组织街区内部交通时,需要注意使人车分流,并保持街区之间的联系[2]。所以,居住区内部的道路网应该由车行路、入户路和慢行路构成,并以慢行路建立街区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停车方式规划方面,居住区内部主要采取地下停车,而社会中心外来车辆采取地面停车方式。

2.3住区公共设施规划设计

在城市公共设施体系中,住区的公共设施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规划设计住区公共设施时,需要从城市共享角度进行合理布局。考虑到住区及周边地区的服务提供问题,应该进行就业、购物和娱乐场所的设置,以便使居住区周围的配套环境得到改善。而在规划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对外开放的模式,以便使城市的各类交往活动围绕着住区进行,继而使居住区成为城市街道的一道风景。同时,在布置住区的商业设施时,可以采取线性布局类型,以便形成便利的商业网络[3]。而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满足居住区的居民消费需要,还能够形成街区的便利中心,继而使街道更加富有活力。此外,在教育配套设施的布置上,应该考虑居民的实际就学需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以便准确进行设施数量和标准的确定,继而在结合城市道路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其就学服务范围的扩大。

2.4住区空间形态规划设计

住区的空间形态不仅需要有独特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同时也应该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一方面,应该利用住区外部景观资源建设街区的视觉走廊和绿化走廊,以便建立住区与城市的视觉联系。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周围景观因地制宜的进行住区建筑布局,从而通过打造城市休闲空间实现对住区和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此外,需要从群体性角度完成住区建筑的合理布局,并加强对各街区入口的公共区域的景观规划设计,以便使居住街区的归属感得到增强[4]。而这样的布局能够突显住区与城市环境的良好协调性,并且展现一种整体和谐理念。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系统中,住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承担一部分城市功能,并致力于营造城市活力。所以,需要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住区的规划设计,以便使住区规划设计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因此,在进行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该从城市设计角度完成住区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和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从而使城市和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浅谈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篇3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的居住区, 在规划设计上应把握以下原则:

1 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从“以人为本”出发, 建筑与环境并重, 现实与适当超前相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 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户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 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 发挥住宅及居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住宅和廉租住宅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 舒适型住宅应是面积较大, 房室较多, 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 使住宅及居住区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和休闲需求等。当然, 这一切都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获得。

2 居住区内的建筑组合应凸显当地文化内涵, 表现丰富的、有个性的和有特色的主题

居住区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 不宜千篇一律, 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市中心区、郊区、山区、河畔、风景区等等的居住区规划应因地制宜、与大环境结合, 善于发挥地段优势。能借景建居住区则更为理想。应提供更多的游乐、休闲设施和优美景观, 让居民在假日住得舒适, 玩得欢心。

居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 即使是同一开发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 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居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 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 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 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 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等等都取得成功。不但居住区要表现特色, 居住区内住宅组团 (群落、院落) 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 尤其是大型居住区。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居住区, 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居住区越多, 居住区的质量越高、居住区的环境越好, 城市的景观就越美。

3 居住区景观系统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景观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 绿化景观与环境功能的相结合, 强调居住环境的使用性、活动性、安全性、文化性和发展性的综合体现。以人为本, 以生态为本。注意环境的品质、文化特色和立体环境、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特色绿化的应用使绿地空间具有的多样性与功能的相兼容, 形成良性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将居住区建构成一个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的“家园”。

3.1 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居住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是指住宅区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她来自于对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及历史、文化、艺术等人文条件的尊重与发掘。不是随设计者主观断想与臆造的, 更不是肆意吹捧的商业词汇, 而是通过对居住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 对自然、人文条件的系统研究, 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 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与居住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景观设计应立足于自己的一方水土, 尊重地域与气候, 尊重民风乡俗, 真正地关心居民景观于细微之处, 精心创作, 建造了优秀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主题与总体景观定位是一体化的, 正是其确立的整体性原则决定了居住景观的特色, 并有效地保证了景观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 从而满足了居民的心理寄托与感情归宿。

3.2 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表现在视觉上与精神上的享受。事实上, 优秀的居住景观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形式中, 而是从人与建筑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与情感, 作为优美的景致深入人心。决定居住区景观舒适性的第一要素是它的规划布局。以确定的特色为构思出发点, 应用场地知识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 将直接决定居住景观的舒适性。第二要素是住宅本体的形式美。她涉及到住宅的体量、尺度、细部、质感、色彩等多种成分。第三要素是居住区道路设计。作为居民生活领域的扩展, 道路景观具有动态、静态的双重特征。步行道路空间的尺度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绿化、小品来控制。利用车道上面和地形高低落差形成的步行桥, 视野开阔, 可眺望风景。车行道路则要关注两侧景观的连续性。在适当的距离内, 住宅布置要有变化。创造小的开放空间, 使建筑形态在统一的韵律中有对比和变化。第四要素是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具有实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的景观从幼儿到老人都会感到愉悦, 更能丰富人们的室外生活。这些环境设施包括休闲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灯具设施、标识指引设施、服务设施等, 与人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密切相关, 对人的精神陶冶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五要素是居住区庭院绿化、小品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绿化是提高住宅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条件和自然基础, 同时绿化景观的营造也是居住区总体景观中的权重因素。庭院的类型有以活动为目的的广场, 有以观赏为目的的花园, 此外还有水体或游泳池等设施。广场、花园主题的合理选取与风格的适度把握有助于整个住宅区环境品位的提升。庭院可以为居民提供较为宽敞的交往空间, 也让人切身感受到丰富的自然。树木的位置和大小, 有利于保护住户的私密性;根据四季变化栽种树木, 给人以季节感;用上石、水等天然材料, 给人们的生活以安逸感。庭院景观最能体现环境艺术的创意与想象。

美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 居住区环境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 通过对居住区环境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构, 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 是美的基本特征。居住区环境之美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创造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是设计者的最高追求。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有责任有理由按照规划学的基本原则去创造一个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的“家园”, 从而弥补我们曾经缺漏的“课程”, 避免那种“跟风”现象并重新找回自己本该拥有的文化和设计。因为未来的我们更渴望轻松明快、温馨优雅的住宅;更渴望新鲜空气、绿树红花;也更渴望有一块让孩子们自由奔跑的阳光地带, 一片能让老人们安心晨练的净土, 一个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缓解商品社会中城市高节奏带来压力的“家园”。

摘要:本文从居住区的布局、居住区的景观和居住区内建筑的组合三方面多角度的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组合,居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仲谷李锡然著《居住区详细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编写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4]周逸湖宋泽方编著《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篇4

1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 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

1.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1.2娥娜多姿的 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 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1.3在良好的 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 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1.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1.5 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

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化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面貌的美化,对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都很有意义。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环境景观还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应为人所用。

21世纪的人本居住区规划设计将是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打破固式化规划理念,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适宜的居住区。而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2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2.1功能与形式统一

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2]。

2.2设计需经济实用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建筑周围的土壤由于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的环境,须采用耐瘠薄、抗性强的树种。而且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物业管理也跟不上,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不良,因此更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

2.3美化环境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2.4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3]。

2.5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4]。北方地区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北方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绿化设计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2.6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

居住小区房屋建设时,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就地掩埋,土壤状况

进一步恶化,因此应对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还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5]。

2.7合理的组织空间

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化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来组织空间。

2.7.1空间的分割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6]。

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分割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地面高差和铺装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6]。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2.7.2 空间的渗透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有:

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渗透[7]。巧用花架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以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封闭成不同的庭院,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8]。居住区庭院式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小同大异,各具特色,立意明确,回味无穷,融园林艺术、文化艺术、美术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寓教育于游乐之中。庭院式绿化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人称“袖珍花园”。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以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封闭成不同的庭院,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庭院式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小同大异,各具特色,立意明确,回味无穷,融园林艺术、文化艺术、美术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寓教育于游乐之中。庭院式绿化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人称“袖珍花园” [9]。

2.8利用自然景观,体现绿色

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东西更容易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绿化尽可能地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有效的利用,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地当中去[10]。避免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破坏,使住户闻不到自然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不论是新建的居住区还是改造的旧住区,总会有一些现存的植物存在,特别是一些大树要尽量将它们组织到居住区的绿地系统中,通过植物自然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不必等新栽的植物缓慢生长,就会有较好的绿化环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并且不会给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负担。

为提高小区的生活质量,绿化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整个小区内以自然植物景观且多以绿色植物为主,增加整个空间的绿量[11]。在居住区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因为成片的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而且还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在高大的乔木下面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3]。并实现绿化的多样性,建立乔、灌、草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居民能真正感觉到大自然的亲切美好。

3总结

居住小区绿化影响因素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掌握,不可机械照搬。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

浅析居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 篇5

设计必须根据气候的不同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 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2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

居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 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 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 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 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来设计, 并区分不同的地域, 因地制宜。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人们的趣味, 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素质。

3 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

居住区房屋建设时, 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 建筑垃圾就地掩埋, 土壤状况进一步恶化, 因此应对选择耐贫瘠、抗性强、治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 结合种植速生树种, 保证种植成活率和及早成景。还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 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

4 合理的组织空间

4.1 空间的分割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 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 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活动时, 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 丰富视觉景观, 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 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进行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60cm时, 空间还是连续的, 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 没有封闭感, 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1.7m以上时, 视线受阻, 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 封闭感增强。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进行分割, 水面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 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砌筑得法, 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 但要注重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 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

地面高差和铺装材料、形式的变化来体现不同的使用功能, 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 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和图案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装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 绿地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4.2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 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 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有:

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 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 让人们有场所感, 又与外界联系紧密, 相互渗透。

巧用花架: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 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 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 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 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

5 利用自然景观, 体现绿色

为提高居住区的生活质量, 绿化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在整个居住区内以自然植物景观且多以绿色植物为主, 增加整个空间的绿量。在居住区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 因为成片的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而且还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 在高大的乔木下面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并实现绿化的多样性, 建立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 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 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

居住区绿化影响因素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把握, 不可机械照搬。同时, 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使居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

6 结语

居住区绿化规划, 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绿色空间环境, 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 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 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 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宝林.居住区绿化方式浅析[J].林业勘查设计, 2011 (1)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篇6

生态小区又被称为健康小区, 其强调的不仅是绿化, 而且该小区的空间组合、整体布局、自然资源的使用、节能绿化措施等, 都是基于规划角度并从优化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质量出发, 并将此作为主要目标。此外, 在开展小区的规划设计时, 注重布局绿化时的层次感及其风格是否与建筑物协调。与此同时, 也尤为注重绿化对于整个小区的作用, 例如隔热、防尘以及挡风等功能, 并且在心理与视觉上也让居民感觉到轻松, 能够缓解疲劳感。在建设房屋时, 则以社会与自然这两者生态的需要为主要出发点, 注重节能降耗以及人对于人际交往或者空间布局的需求。总而言之, 对于生态小区而言,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健康, 并且在规划设计中也正在致力于将其落到实处。而基于房地产商角度, 则应该改变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观念, 而是要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生态、舒适的家园为最终经营目的。

2 居住区生态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1 对自然生态的规划

(1) 绿地率:景区、水面等绿地面积需要达到整个小区的1/2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则约为28m2; (2) 地面保水:主要是指房屋地基的渗水保水功能, 在规划时应该尽可能地缩减混凝土覆盖面积, 并且充分利用排水系统, 这样便于雨水渗透到地底, 一般而言能够透水的地表面积应该在整个生态小区的80%左右。

2.2 对经济生态的规划

生态小区的总体目标在于节能降耗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使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消费方式变得文明科学。由此, 在建设生态小区的过程中, 应该要使用绿色环保的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 优化能源结构, 扩大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例如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 从而逐渐取代化石能源。采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降低能源消耗量, 同时在小区内部进行绿色生产, 促使居民绿色消费。

2.3 对社会生态的规划

人均具备一种归属心理, 因此, 若要提升居民对于生态小区的归属感则可以建设带有标志性的建筑、吸引居民的宽敞空间或者中心性比较强的广场;配置具有生态性、完备性以及合理性的基础生态设施, 所构造的居住氛围要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小区内部的住宅要具备多样性, 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审美、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此外, 小区还需要有娱乐场所、市民服务站、商业区以及文化区等, 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 丰富闲暇生活。

3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设计

3.1 设计“家园”形象

第一, 所营造的生态小区空间感受应该是祥和与亲切的。因此, 在规划与建设居住区时, 对于其空间尺度要予以大力研究。同时, 小区总体规模应该适宜, 以便配套各种设施, 提升居民归属感。第二, 创设和谐环节的意象, 以便于人和自然更和谐、友好相处。在设计环境时, 应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痕迹, 重点凸显自然生态美。第三, 给予居民清新、简洁、平和的视觉冲击, 对建筑形体与其各个细节部位的处理都应该简洁。第四, 遵循因地制宜, 促使空间环境形象生动有趣、个性鲜明。

3.2 设计环境生态系统

第一, 节水系统。对于生态小区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在于节能降耗, 因此在使用绿色能源之时, 要辅助使用一些能源系统。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 要与住宅设计相协调;管道系统要与给水系统协调一致, 同时做好防雨、防雷工作。在配置供水设施时, 则要选择具备节水以及节能性的系统, 对于一些耗能量较大的器具设备都要予以强制淘汰。第二, 气、热以及光系统。气环境是生态小区要求比较严格的指标之一。一般而言, 室外的空气质量需要达到二级标准, 室内则采用自然通风, 这样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卫生间和厨房都要有通风、换气或者排气设备, 以维持室内空气质量。尽量使用自然光, 同时避免出现由玻璃幕墙或者强光物体所带来的光污染。室内提倡使用太阳能照明灯具, 绿色环保。室内供热则可以采用集采暖、热水以及空调于一体的三联供热环境技术。第三是生态建材系统。即小区内的绿色建材均要具备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等性能。第四则是绿色与垃圾处理系统。植物绿化对于人类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同时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清新、自然以及健康的居住环境, 而充分回收利用废弃物则能够有效节约资源。

4 结语

综上所述, 居住区生态小区的建设实质在于将建筑技术与生态理念充分结合, 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轻松的居住环境。在规划与设计生态小区的过程中, 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 合理使用节能设施,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回收废弃物, 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使得他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 由此一来, 生态小区便成为必然趋势。而实现居民区生态小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离不开规划设计。因此, 明确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与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与人工帮助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环保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贺龙超.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7)

居住区组团绿地的规划设计 篇7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设计

一、前言

丽日花园位于包头市青山区, 规划用地20万平方米, 绿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小区内建筑为多层、小高层板式住宅楼, 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可容纳居住人口约3000人。小区规划中, 交通组织为人车分流, 小区外环线行车, 行车道外侧兼有停车场。宅间路除搬家与卫生、消防车行以外, 均为步行路。我们在绿地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将园林艺术和市政工程融为一体, 以艺驶术, 一举两得。建设成的丽日花园将同时具有工程建筑物的功能和与园林环境相协调的外貌。园林绿地是丽日花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小区的人民生活、城市的建筑、道路系统、地上地下管线布局都有密切关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丽日花园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 必须在小区中按照一定的要求规划安排各类型的园林绿地, 只有形成园林绿地系统, 才能收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实效。

丽日花园环境的园林艺术景观风格定位为美式休闲社区。美式休闲主要是指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与生态性, 倡导以人为主体、强调人与自然互动的设计思想。在园林艺术景观设计手法上, 巧于利用自然又融于自然之中, 将宜人的休闲气氛引入小区, 放弃装饰味强烈的中心广场个性过于突出、单纯展示建筑美的建筑构筑物, 注重人的感觉与生活化的情趣, 强调空间的设计与视线的组织, 以及细部节点认真周到的考虑。园林艺术景观要素都以人的尺度进行空间布局, 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 让人们在放松的心情下, 体味休闲文化。

二、布局与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

1. 布局与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

在小区布局上我们充分依据美式社区的设计思想, 尽可能的保护自然景观及选用乡土树种。锦林花园小区内长达450米的水系自然流畅, 休闲健身步道与水系若即若离, 再加是微地形与植物群落的合理布置, 形成了园林艺术景观层次变化丰富、极富韵味的生态景观走廊。包头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低, 池水不宜过深, 平均水深控制在30~50厘米, 人们可以在水中嬉戏。开放式的水面, 增加了可参与性, 使人与自然互动。一般3个月更换一次池水, 小区内原有一眼深水井, 可作为补水水源。考虑到包头地区气候特点, 池底铺砌鹅卵石, 并点缀自然山石, 即使在冬季枯水期, 也能达到枯水的视觉效果, 是冬景也不乏趣味。

2. 道路设计

丽日花园内的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外环车行, 兼有停车位与人行道, 车行道宽7米, 人行道宽2米, 停车带宽5.5米, 一般每3个停车位间设计宽1米的绿地带, 种植遮荫乔木与大叶黄杨绿篱, 以丰富道路景观。宅前道路均为步行路, 仅在搬家时允许车通过, 或在满足消防、卫生功能时, 允许消防车、卫生车通行。步行路两边分别加宽0.8米, 选用新型耐车压PVC嵌草铺地材料, 植草后与草坪融为一体, 铺地材料完全被草覆盖, 增加了小区内的绿地面积。园区内的休闲漫步小路用卵石与自然石板铺砌, 曲折流畅, 富有情趣。

3. 地形设计

小区内现状地势平坦, 设计出高低起伏的微地形, 有利于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 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引导人们的视线, 使得呆板的草地生动且自然。种植设计结合地形起伏, 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观赏, 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漫步小径跟随着地形上下起伏, 别具特色。通过自然地形组织地表排水, 有效地避免了绿地内的积水, 同时实现雨水收集。

4. 建筑小品

丽日花园内建筑小品作为小区的点缀, 虽小, 倘能匠心独用, 辄有点睛之妙;作为小区的配件, 虽从属而能巧为烘托, 可谓小而不贱, 从而不卑, 相得益彰。其设计尺度是按照人的尺度而建造的, 它所强调的不是气派, 而是融于环境, 与人共处。建材选用本地材料, 饰面材料与建筑外墙面所用材料相呼应, 并较多地使用原木加强环境的郊野气氛。主要的建筑小品有:园椅、拦杆、园桥、园灯等。其精巧的立意将人工融于自然, 并突出包头的地方特色, 除要求园林艺术造型美观外, 更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

5. 铺装广场

铺装广场是小区内居民聚集、交流、活动的场所, 根据楼间绿地的尺度进行设计。在总体规划布局上, 铺装广场一般结合雕塑、喷泉水池、花池、游戏器械、园林构筑物, 形成视觉焦点。广场上预留有树池, 栽种冠大荫浓的遮荫落叶乔木。夏天, 人们在绿荫的庇护下, 在广场上健身、跳舞、坐憩、嬉戏。冬天, 树叶飘落, 人们在广场上沐浴阳光, 欣赏着树木枝干独具特色的雕塑美。绿色植物将硬质广场人性化, 有效地提高了休闲广场的使用率。广场上的铺地材料选用乡土天然材料, 如河卵石、砂岩、板岩、粗面花岗岩, 确保小区环境清新质朴、丰富自然。广场中心或为喷泉、或为雕塑、或为花池, 是人们视线的焦点。

6. 种植设计

小区内植物的配置, 注重季相变化, 四季的景观各具特色。春天, 迎春、锦带、碧桃、榆叶梅、紫丁香、金银木等竞相开放。夏季, 树木苍翠欲滴, 花团锦簇, 紫薇、木槿、大花萱草、丰花月季正值花期。秋季, 元宝枫、栾树等秋色叶树种, 渲染出色彩斑斓的秋景。冬季, 落叶乔木苍劲的枝丫, 展现着天然的雕塑美。小叶黄杨、大叶黄杨、偃柏等常绿灌木仍然碧绿, 金银木、紫叶小檗等满树的红色果实, 为冬季的庭园增添了一抹亮丽。小区内乔、灌、花、篱、草相映成景, 栽植形式多采用丛植、群植等手法, 形成复层生态群落。不同宅间绿地栽种重点不同, 特色各异, 植物群落之间的变化, 由背景植物品种来统一, 栽植手法的统一也使得小区内尽管植物品种丰富, 但在视觉上依然和谐统一。植物群落与草地间的界面呈现自由曲线形式, 典雅而生动。

丽日花园园林艺术从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基本功能需要入手, 通过主题与风格定位、立意与设计思想的把握、缜密的布局与景观构成要素细部的周详考虑,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建成的一、二期工程占地约12公顷, 包括会所与11栋住宅楼, 出售率99%, 售价在3600元/平方米~3800元/平方米之间。三期工程已接近尾声, 出售率已高达95%, 售价在3800元/平方米~4000元/平方米之间。业主对小区的景观环境是较满意的, 据销售人员反应, 许多客户是因为小区优美的景观环境买这里的房子的。在已建成的小区里, 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介绍说, 有些邻近地区的居民, 喜欢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玩耍, 他们对这里自然、休闲的园林环境很有兴趣。小区的建成, 增加了该地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为包头市的高档居住社区的建设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三、结语

包头是内蒙古具有特色的历史名城, 有“草原钢城”的美称;在“建设园林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 丽日花园的居住区绿化工程是包头市实现园林化城市建设的良好开端。丽日花园绿化工程按照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应用生态园林的理论, 运用景观和生态的有机统一, 结合自然地理、人文特征、文化内涵, 创造并形成独具北方特色, 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特征明显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向丽日花园式的若干个生态园林小区是实现包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要硬件之一。

参考文献

[1]唐学山, 李雄.园林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2]高润清.园林树木学.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3.

[3]北京林业大学.花卉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 篇8

1 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富有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 在进行设计时, 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注意的是,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 再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 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 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 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概念后, 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构思, 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 提出景观的规划概念, 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 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 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多方互动的过程。

2 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 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 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等的处理, 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 又涉及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空间组织立意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主题, 硬质景观要同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 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 地方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视觉走廊、空间开合等, 都是通用的。同时, 景观设计要参照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2 体现地方特征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 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 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2.3 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 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 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 (1) 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 (2) 复合材料的使用; (3) 特殊材料的使用, 如玻璃、PVC材料; (4) 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 (5) 重视色彩表现。当然, 特定地段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 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2.4 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 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华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 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 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 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 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 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 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1) 亲地空间, 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 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 (2) 亲水空间, 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 体现东方理水文化, 营造出人们亲水戏水的场所。 (3) 亲绿空间, 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等元素营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 (4) 亲子空间, 居住区中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 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

5 总结

居住区绿化的设计 篇9

1存在问题

1.1 苗木配置及质量问题

小区绿化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 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 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 绿化艺术水平较低。有些承包商为了追求进度和节约绿化开支, 选用的苗木不符合设计规格, 质量差, 不但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观赏效果和绿化的意境效果,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还给以后的养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1.2 养护管理水平落后

居住小区的绿地其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竣工后就全部得到的, 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有些城市居住小区缺乏专业人员养护, 绿地草坪退化严重, 杂草混生, 病虫害防治跟不上, 木本花卉及乔灌木修剪不到位, 造成植物生长不够理想, 未能充分发挥美化、优化环境的作用。

2营造最佳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是关键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设计注重各种交往空间的营造, 满足小区居民的各种生活和娱乐需要, 各种特色空间和趣味空间丰富了小区的空间尺寸, 提升了小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也有助于提升小区居民的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 具有特色的个性空间。小区的整体风格要简约、明快的“中国风”, 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江南园林的婉约别致结合融入到小区的设计中, 创造出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的高品位小区景观。小区整体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设计力求从总体布局和节点的营造、园林植物和园林小品的选取等多角度加以控制和体现。

小区景观结构明晰, 以硬质功能性广场、草坪、保健乔灌木构成“面”, 主要干道以及景观步行道构成“线”, 小型广场建筑小品构成“点”。主步行道以曲线为贯穿, 突出“移步换景”的立意, 也与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 以弧线和直线的转折使总体平面幽雅流畅, 充满活泼和流动感, 引导和围合性强, 空间态势更富“人性化”。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意境的营造, 以少胜多, 追求诗画合一, 给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富有中国传统写意园林意味的“冥想”空间。

3造景过程中植物的配置

3.1 居住小区中植物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突出林荫功能

“绿地不少, 绿荫不足”, 是一些小区绿化的通病。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有生态和造景2个方面的作用。由于乔木树冠面积较大, 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 同时吸收较多的有害气体, 乔木的种植在小区中有利于居民的健康。乔木的选择上, 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2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古朴, 枝干、树形迷人, 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 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 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小区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树种。不能太多, 多则杂乱, 一般选2~3种主体树种, 选3~4种辅助树种。

3.2 在居住小区中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

用乔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4个层次, 再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 通过各个层次, 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应保持三季有花, 四季常绿。

4居住小区中植物的具体选择方案

4.1小区内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小区内道路分别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 宜配植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垂柳、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红檵木球、海桐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桧柏球、千头柏, 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形成自己的特色。

4.2 宅前绿地树种选择

小区内宅前道路多位于住宅楼北, 与住宅楼相距1~1.5m的距离, 考虑宅前为居民经常出入, 常年遮荫, 不适合植物生长, 多规划为方砖铺地, 这部分用地若设计为图案新颖的水泥方砖嵌草铺装,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可与周围绿地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宅间道路以北与住宅楼南是小区中绿地较为宽阔的地段, 多布置有花坛、树坛、圆桌凳、长条座凳等小型园林设施和供居民游憩、休息、散步用的铺装广场。这部分绿地周边以低矮焊铁栏杆或绿篱围植, 绿篱采用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绿地中间以自然式种植为宜, 在圆桌凳、长条座凳旁宜栽植乔木, 如垂柳、栾树、元宝枫等, 为夏季居民停留、休息提供一片凉爽的绿荫, 冬季又不遮挡阳光, 有利于通风。在绿地中结合地形与环境, 栽植树型、花、叶均有特征的灌木, 如连翘、榆叶梅、白鹃梅等, 花灌木宜丛植或在转角处弧形边缘孤植, 数量不宜过多, 并需控制生长, 以免遮光和阻碍通气, 过于茂密的树丛也易形成卫生死角。常绿树宜剪形, 成组点缀于绿地中, 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 在草坪边缘或地形转势地段, 向阳处搭配大面积宿根花卉, 使之与草坪紧密结合, 相互衬托, 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小中见大, 使宅间不大的绿地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 满足居民休息, 观赏的需要。

4.3 小区内小型公共绿地的树种选择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置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 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海桐球、红檵木等常绿树种和连翘、中华绣线菊、木本绣球、紫叶小蘖等花色各异, 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 以衬托景园建筑, 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置1、2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等落叶乔木, 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景墙前用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紫叶小蘖球规则式布置, 或用花色艳丽的低矮宿根花卉丛植, 以打破景墙的平直线条, 使景墙显得更加自然、精致。居住小区绿地内乔、灌木数量不宜过多, 乔灌比宜在1:1.5, 常绿落叶比宜在1:2.5~3.0 , 最好选用大规格的苗木, 做到当年投资绿化, 当年见效。一来有利于对已成形绿地的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二来可早日发挥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总之, 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 只要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 体现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 实行规范的施工程序, 强化有力的养护管理措施, 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及执法力度, 定能使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5结语

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大的环境效能, 实现绿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都需要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 立足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 塑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环境, 营建丰富的人性场所空间, 是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摘要:从设计理念、人性空间设计、植物景观的营造、景观整体风格、景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应该从场地条件入手, 满足小区各种人员的使用功能和游憩需要, 在此基础上营造出具有鲜明风格和宜人环境的人性空间场所。

关键词:居住区,居住区绿化建设,人性场所,植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原平, 杨丹.浅谈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J].山西建筑, 2010 (5)

上一篇:病例分析讨论法下一篇:班级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