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色彩规划

2024-08-29

居住区色彩规划(共10篇)

居住区色彩规划 篇1

1 居住区色彩规划提出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是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通常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所占比例最高, 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 城市居民一生中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城市的居住区度过, 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地方。

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已从先前单纯追求数量, 解决住宅有无, 过渡到了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追求, 从物质功能主导转向对人居环境的全面关注, 居住区的色彩环境问题也必然为人们所关注。但是居住区色彩规划在国内大部分城市中仍属空白, 没有与居住区规划建设同步开展,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 当今社会发展的迅速, 竞争的激烈, 人们情绪也变得浮躁, 个性表现趋于张扬, 并且建筑装饰材料品种的多样, 质量、价格的差异又能够为色彩选择多样化提供更大可能, 所以居住区色彩空前丰富, 色彩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 居住区色彩多是由个别人的好恶所定, 因此, 污染更为严重。针对居住区的特点, 就如何搞好居住区色彩规划进行探讨, 并提出居住区色彩的规划框架。

2 色彩的特征

2.1 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色彩始自光, 色彩的感觉是由于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七种可见光后刺激人们视觉神经形成的色彩信息。色彩系列是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的。色彩构成的三要素既色相、明度 (亮度) 、纯度 (彩度) 。

2.2 色彩美的存在形式

2.2.1 色彩的对比

当两种或多种色彩放在一起时, 相互求助以增强它的相反特征形成的对照现象就是色彩的对比。其中包括色相、明度、冷暖、补色及面积等对比。

对比是色彩运用中的关键, 任何物态或者是颜色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都是从整体中显现出来, 在对比状态下存在的。而我们的知觉也不可能单独地去感受某一种色, 总是在大体中去感觉各个部分。色彩对比过强易使视觉疲劳, 有不安定之感。色彩对比太弱往往会出现灰、闷、单调的感觉。

2.2.2 色彩的调和

不同色彩之间和谐地联结作用就是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和是色彩取得均衡、协调统一效果的必要条件。居住区中色彩的调和是居住色彩环境的基础, 是建立居住区色彩秩序的关键。

3 色彩的作用

3.1 色彩的生理功能

缤纷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直接的生理反应如有冷暖感、进退感、轻重感、华朴感等。一般波长长的暖色对眼睛作用强, 形成视觉扩散, 从而产生膨胀感, 并感觉距离靠近;反之便产生收缩、距离远的感觉。同样明度高、纯度高的暖色给人感觉是兴奋、华丽, 而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给人一种平静、朴素的感觉。通常, 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要一种直观的平衡, 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种颜色时, 总是要求它的相对补色, 如果客观上没有这种补色的出现, 眼睛就会自动调节, 制造这种颜色的补偿。如看红色过多会生产绿色残像, 看明色过多会出现暗色的残像, 只有视觉达到平衡了, 眼睛才能减轻疲劳。生理学家埃瓦尔德.赫林曾表明, “视觉物质在中等灰色状况下的异化作用与同化作用是相等的, 眼睛和大脑只有在中等灰色中才能变得安定”。人眼在中等灰色下也最容易认识色彩, 视觉不易出现偏差。色彩系列中, 中性灰色是生理需求的平衡色, 是视觉最安稳的休息点。

3.2 色彩的心理功能

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中, 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 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刺激产生共鸣就会在人心理引出某种情感。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无时不在, 色彩的心理需求往往对色彩发生更大、更重要的影响。通常在视觉上平衡的色彩能给人一种舒适、平和的心理感受, 适合大面积使用, 而特殊的目的则需要特殊的色彩搭配, 才能满足特殊的心理需求, 如国旗、信号灯等色彩鲜明夺目, 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 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若是长时间地置身于大面积的特殊环境会有恐慌、烦燥不安的感觉。

4 居住区色彩的构成要素

4.1 建筑

4.1.1 住宅

住宅是居住区的主体, 住宅的色彩选择是居住区色彩规划的核心。通常, 人们把居住区看作家园, 住宅就是人们概念中的“家”, 是人们修养生息的场所。人们把“家”比喻成港湾, 并用“温馨、温暖、轻松、安静”等词汇来描绘以表达内心对家的感受和期待。所以住宅色彩的选择应符合其功能, 造成平和安静或典雅温馨的居住氛围, 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

4.1.2 公建

居住区内的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公共活动设施等由于其使用性质的不同色彩选择较住宅丰富灵活。如行政办公建筑应朴素大方或庄重典雅, 商业服务应是丰富、活泼、充满活力明快的色彩环境, 公建是丰富居住区的色彩环境及景观空间的主要因素。

4.2 道路、广场、停车场

道路、广场、停车场的颜色是居住区不可忽视的色彩组成部分, 道路不仅仅是通道, 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更是展示居住区风貌的主要渠道。道路的色彩又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及道路标志、信号灯、交通指示牌等颜色, 不同的功能要有色彩差别, 既可增强识别性、领域感、安全感又可美化道路自身。

4.3 绿化

绿化是居住区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居住区色彩中最舒适、最丰富的、最美丽的。对于北方城市, 绿化还会随季节的不同而有不同色彩表情和感受。

4.4 牌匾广告雕塑、小品

牌匾广告色彩鲜明, 能够营造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氛, 丰富居住区的色彩。夜晚的霓虹灯、透光彩牌匾亦为夜间的居住区争光添彩。

雕塑、小品是美化居住区丰富居住区文化内涵的重要元素, 其目的是成为一定区域的视觉焦点并能够整合该区域视觉空间环境, 其色彩选择应突显其设计内涵, 在居住区色彩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5 居民、车辆

居住区流动的色彩, 居民丰富多彩的服装, 路上飞驰的各色车辆都是城市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展现了不同的地域、经济环境、民族、文化素质的不同特点。

5 居住区色彩规划

居住区色彩框架构想

居住区色彩体系是由底色、主色、辅色、点缀色组成。

5.1 底色

底色是大面积、均匀、连续的色彩。在居住区色彩调和中起主要作用。底色的纯度 (彩度) 和明度不宜过高, 应平和、朴素, 美丽。生活居住的环境底色应形成安静、温馨、典雅的心理感受既有利于生活休息能放松紧张情绪又可陶冶情操。

居住区绿化有平面、竖向、屋顶绿化等形式, 绿化用地在《规范》7.0.2.3条强制性规定,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所占比例高、覆盖率大、分布广泛, 具有连续性。居住区绿化无疑是居民最为关切的, 逆城市化也说明了人类对绿色自然环境的向往。

绿色的波长居中, 彩度比较低, 属中性色, 是人眼最适应的颜色。绿色是美丽而宽容的, 给人以舒适、平和、宁静的感觉, 象征着春天、成长、生命、希望。对于北方城市, 随着鲜明变化的四季, 绿化也给人以不同的色彩感受。

综上, 将绿化中植物的绿色系作为居住区的底色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5.2 主色

主色顾名思义是体现居住区主体颜色。主色使用量大, 视觉作用大, 所以居住区主色的选择必须尊重其功能, 形成温暖、轻松、愉悦、安全的视觉环境。

住宅是居住区的主体, 从根本上决定了居住区的主色。居住区主色的选择在注重色彩作用的基础上还应综合考虑其地理位置、所在区位、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民族特点等。并根据住宅的高度、体量选择颜色。

5.3辅色

辅助色, 要有能调和各种色相的能力, 色彩应有稳重、温和、朴素感, 低明度偏暗、偏灰颜色, 既不强调, 也不压抑。其面积不宜过大, 否则会有沉闷、压抑感。

居住区中辅色的载体以居住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为宜。《规范》中道路用地占总用地的10%~18%, 在居住区用地中比例最小。

道路、广场、停车场通常为灰色。灰色是一个彻底被动的色彩, 视觉及心理对它的反映是平稳、安定、朴素的。它不仅不会影响临近的颜色, 而且会使其颜色更容易识别, 视觉不易出现偏差。灰色能起到调和各种色相的作用, 是设计和绘画中重要的配色元素。

综上居住区中道路、广场、停车场的灰色宜作为居住区色彩框架中的辅色。

5.4点缀色

最为跳跃的颜色, 作用是吸引人们的视线, 形成视觉焦点, 给人以兴奋、活泼、丰富之感。点缀色明度、纯度高, 宜选择原色、间色等高纯度、高明度的颜色, 如红、黄、橙、蓝等, 点缀色数量不宜过多、面积 (体积) 不宜过大, 过多的点缀色会打乱色彩秩序, 产生色彩污染。

6结语

事物发展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居住区色彩规划也会经历从无倒有、由浅入深的阶段, 本文提出的居住区色彩规划框架构想是希望探索一种共性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划思路。

摘要:当前我国居住区的规划建设规模每年递增, 居住区色彩空前丰富, 导致居住区色彩问题日益突出, 甚至造成色彩污染。分析居住区的特点, 就如何搞好居住区色彩规划进行探讨, 提出居住区色彩的规划框架, 抛砖引玉希望同行或相关行业共同努力, 创造有利与居民身心健康的城市居住区色彩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色彩规划,功能

参考文献

[1]小山, 高红等编绘.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1996, 11.

[2]钟蜀珩编著.新编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12.

[3]珍妮·多比著, 高履泰译.让色彩唱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2.

[4]李莉婷编著.色彩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1, 10.

居住空间中陈设品的色彩 篇2

关键词:色彩;居住空间;陈设品

随着艺术在各领域的普及,人们追求美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居住空间是更能体现出个性品质生活的场所。因此,现实中有些居住空间找寻独特的陈设,以密集的钢架、成片的玻璃幕墙、光亮的金属板材充斥室内空间,这些材料所表现出的生硬、冰冷的质感,使人们对空间产生了疏离感;有些则以刻板的线条、生硬的界面构成单调冷漠的空间形态,使长期生存在其中的人们感到枯燥、厌倦。因此,人们在追求各种独特居住氛围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希望营造温馨、自然、舒适和包容的环境,以达到身心的放松。而丰富多彩的室内陈设以其绚丽的色彩、生动的形态、无限的趣味,给室内空间带来一派生机,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的空间形态,柔化了空间感觉,冲淡了工业文明带来的冷酷感,能给人们以情感的抚慰。

室内空间有各种不同的风格,而陈设品的合理选择与陈设,对于室内空间风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陈设品的造型、色彩、质感等都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能够突出和强调室内空间的风格。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色彩。

陈设品的色彩是构成室内空间色调的主要因素,它对调节室内空间的视觉面积具有关键的作用。当然,在选择陈设品的色彩时应注意空间尺度,如果室内空间比较小,对于大体量的陈设品(如家具等)的色彩应与室内界面的色彩取得协调,具体方法可以是色相基本一致,明度适当对比;可以是色相略有区别,明度保持一致;也可以是色相、明度都一致。如室内大空间中色调单一,陈设品的色彩则可选择与室内界面色彩形成对比的色彩。如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杂乱无章,选择的大体量配饰的色彩应向原空间中面积最大或较大的色彩靠拢,以构成色调。如室内空间的色调灰暗,選择的大体量的陈设品应取高明度的色彩,而小体量的陈设品则应选择高纯度的色彩。

其次,对于陈设品的色彩,还应考虑使用者的要求。人对色彩的喜好是复杂的,对色彩的感情联想因人而异,年龄、性别、文化修养、信仰、社会意识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差异,都会导致不同的色彩审美观,进而影响着居住者的心理以及情绪的变化。如性格活泼的人,可选择鲜艳的色彩,性格沉静的人,则选择淡雅的色彩。儿童喜欢强对比色,年轻人喜欢中度对比色,中老年人钟爱调和色等,不一而同。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色彩在这方面的应用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比如儿童空间把色彩与场景相结合,营造某种故事情节,使儿童避免出现强对比的过度刺激。相反,老人空间使用相对较强的色彩对比,使老人能够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精神焕发。

再次,色调构成整体效果,陈设要选用不同的色相作为基调,在选定时要结合居住空间中整体的装饰色调,适度协调反映出最佳效果,在定色调时还要考虑光源影响,要考虑陈设物的色调对光源的吸收和反射后呈现出各种色彩的现象,不同的波长、可见光会引起人们视觉上不同的色彩感觉。在选择色调时注意到如红、黄、橙具有温暖的感觉,青、蓝、绿具有冷静的反映。依据总体的色调,找寻少量的色调之外的单色进行对比,极容易达到设计中想要的效果。因为只有在两类不同色彩中才能够出现对比,使绿色更绿,红色更红。如果只限定在一种色系中的空间,将会缺少对比所带来的生机。

此外,还要了解光色的特性和它对环境气氛的影响,以便在设计中根据室内的不同功能做相应的选择。灯光光源的颜色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如红、橙、黄色的低色温光源,给人热情、兴奋的感觉,被称为暖色光;蓝、绿、紫色的高色温光源,给人宁静、寒冷的感觉,被称为冷色光。了解了光色的特性,可以在不同特性的空间布置不同的光源,以营造不同的气氛。如会客厅可以布置橙色、红色等暖色光,以创造热烈明亮的会客气氛。卧室可以布置蓝色、淡黄色灯光,以营造宁静、温馨的休息氛围。当然,所营造的任何一种氛围都是为了适应居住者的需要,而各种氛围的营造都是由色彩所决定。

居住区色彩规划 篇3

一、居住区色彩景观规划概述

所谓居住区色彩景观,是指居住区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它是一个广义的、综合的概念,分为自然色彩和人文色彩两类。由于景观色彩变化具有相对长的周期,可能维持几十年到上百年,如果色彩出了问题的话,或许几代人都在忍受这种视觉的污染。色彩景观更能反映一个居住区的审美、艺术和技术水平。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将会给小到一个居住区,大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和遗憾。

二、居住区色彩景观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色彩分区

居住区色彩景观的规划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作为区域范围内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内部需要统一的色彩规划;二是整个居住区范围内不同功能区之间需要统一的色彩规划。为了建立良好的居住环境,形成优美和谐的景观,就必须统一色彩。

2. 场所文化

根据法国色彩学家朗科洛关于色彩地理学的分析,地域和色彩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色彩表现。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体验当地的生活,才能领会场所的精神,提炼出场所的“色彩”,并将这种色彩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来。从大的范围来讲,这种色彩可以是一种民族的色彩、区域的色彩。

3. 标志性

景观色彩在和居住区协调的基础上,不同的区域应具有独特的个性,个性是城市特色的代名词。自然景观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极其丰富的,不同的地域有很强的差异性,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造就了色彩的文脉性。所以一个好的景观色彩设计是不能够忽视其个性特征的。

三、优化住宅区色彩景观的策略

1. 整体规划

首先必须从整体上考虑,把这些不同的色彩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处理好人工色彩之间、人工色彩与自然色彩之间的关系并使其达到和谐统一。其次对居住区景观要确定一个统一的风格,既要注重主色调的选择,又可在不同的功能区中用一个或几个适当的辅助色调使居住区之间的色彩有所变化,这里可以利用对比和调和艺术手法来处理功能区之间的色彩,从而达到协调一致。

2. 尊重自然

居住区色彩景观应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吻合。自然环境是色彩景观的客观物质基础,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纬度高低、地形地貌等,都是形成色彩景观内在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于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居住区景观的色彩要尽量突出自然色, 特别是树木、草地、水体,甚至是山石的自然色。

3. 沿袭文脉

色彩受当地历史和人文因素影响很大,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因民族信仰、历史、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色彩文脉。这种文脉起着对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的作用,它通过物质现象反映出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人文特点。每个地域在发展过程中, 都会因为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特殊的,并为本地居民所喜爱的色调。另外,随着现代工业材料技术和色彩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兴的装饰材料不仅色彩丰富,还可以有效节能和减少环境污染,这些为人工色彩景观的定位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色彩规划中应充分体现。

四、居住区色彩景观规划评价体系探析

住宅区的色彩景观设计,随着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成为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领域。从目前来看,国内真正从色彩景观设计出发,全面把握建筑安全的综合性评价研究并不多见,尚缺乏对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和普适化体系的探索。同时在实践中已开展的评价研究未能从根本上影响设计体系,也无法真正形成设计、管理中的反馈机制。

1. 评价主体

色彩景观规划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自上而下多个管理部门间的相互协作。首先,色彩景观设计,必须在进行居住区总体规划时,将色彩作为一个专项列出,进行专门的规划,使它在具体的色彩景观规划中得到落实。其次,必须指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从事管理工作。此外,还要对按规划实施后的居住区的色彩景观进行监控,以免破坏环境色彩整体和谐的现象发生,才有可能使色彩景观设计走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技术模式:质化、量化和质-量结合。质化方法比较灵活,随机自然的方式收集对象资料,采用定性的方式对色彩景观就行分析;量化的方法则利用测量方法收集各项指标的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到的结果;质-量结合的方式,以量化研究为主要手段,引入质化的调查研究方法,将质的研究方式与量的技术分析结合,具有多元化综合特征。

3. 评价方式

质化的方法主要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质化的方式对社区内的色彩景观进行定性的评价,受访对象的年龄层、职业层、收入层的覆盖均等程度是影响评价是否偏颇的重要指标。对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可以将人的主观评价设定等级,从而进行分级评价。

量化主要是通过表格,硬性的参数来评估测量数据。

五、结论

居住区色彩需要规划,然而,色彩景观规划环节的健全,离不开相关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另外,色彩的规划与管理应该由多方参与,除了专业人员和政府部门的主持外,更应当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唤起公众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共同管理和完善城市环境。唯有如此,才能使景观色彩富有层次和韵律,形成丰富生动而又整体协调的城市色彩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

[3]傅荣国.城市特色与色彩控制[J].规划师, 2003, (1) .

如何制定居住区人防规划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我国需要建设大量人防建筑。对于一个居住区,首先就要制定一个人防建设规划,有相关部门核准人防使用功能以及相应防护级别,由建筑设计师根据建筑平面计算所需的人防面积,经相关人防单位核准进行深入设计施工。下面以北京市某居住区的实际案例进行人防面积的计算演示,(以北京市人防计算规则计算人防面积)。

该居住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规模为117万平方米,建筑为4到16层,分为景宜园,圣华园,雪芳园,福雅园,兆葵园和馥霞园五个居住小区。

第一步,计算小区应建人防面积。

具体计算方法:(1)十层以上(含十层)的建筑,应修建“满堂红”防空地下室,可按其第十层标准面积指标计算;(2)十层(不含十层)以下,基础埋深超过3米(含3米)的建筑,应按其面积(含地下)的3%修建;(3)十层(不含十层)以下,基础埋深不超过3米的建筑,应按其面积(含地下)的2%修建;(4)单建工程(地上建筑投影范围之外的地下建筑)应按其面积的30%修建。如一栋建筑既有高层又有多层,应按上述要求对建筑进行竖向分割后,分类计算应建设人防面积指标。另外,为小区配套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市政站点等可不结合修建防空地下室。如上述项目与其它建筑合并设置,应将其面积指标扣除。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建设人防的总量。经计算,此次规划,本小区应建人防面积99291平方米。

第二步,计算应建人员掩蔽面积。

首先,应计算住宅户数总和(如不好计算,可以用住宅总面积除以90~100平方米即为住宅总户数)。

然后,计算总人口数,即总人口数=住宅户数总和x2.8人/户。

最后,计算人员掩蔽面积,即人员掩蔽面积=总人口数x70%(留城指标)x2平方米/人。本人员掩蔽面积为人防建筑面积。

第三步,计算应建专业队掩蔽面积。

具体由人防部门确定,经验数值为每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个专业队掩蔽部,面积为1000~1500平方米。

第四步,计算应建人防汽车库面积。

专业队掩蔽部附近宜设置人防汽车库以方便战时使用。

第五步,计算应建人防物资库面积。

即:应建人防物资库面积=小区应建人防面积-应建人员掩蔽面积-应建专业队掩蔽面积-应建人防汽车库面积。

第六步,规划总图。

在人防面积计算完成后就是人防总图的功能分区布置。在规划总图时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住宅地下室最好规划成人员掩蔽和专业队掩蔽部,因为住宅多为小开间剪力墙结构,而剪力墙结构对于抵抗战时爆炸冲击波十分有利。其次,在专业队掩蔽部附近设置人防汽车库。因为专业队掩蔽部与人防汽车库之间应有密闭通道,以方便战时使用。最后,规划人防物资库。规划完以上内容后剩下的面积就是人防物资库面积。规划在地下车库内是最经济的。疏散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重点部位,所以关于人防口部的设计就尤其显得重要。

第七步,规划人防出口。

人员掩蔽部、专业队掩蔽部、物资库和人防汽车库的出口均可以共用,但每个出口只可以供两个防护单元共用。特别需要提示的是始终要参看人防部位上层平面图以及出地面平面的设计图,以防止与首层出现冲突,导致口部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人防汽车库的出口应设置防倒塌棚架。

第八步,制图。

人防规划总平面图中有部分图例以及标注还需特别注意,分为以下几点:

区位示意图:该人防工程在北京的大概位置。

图例:应分别标出人员掩蔽部、专业队掩蔽部、物资库、人防汽车库和人防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示意。

四角坐标:在图中标注出附有人防建筑的四角坐标。

指标表:除地块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外,还应制作防空地下室明细表,并标注好每部分人防地下室的各项指标、以及使用功能、防护级别等。

图名:标准制式标注图名为xxx小区人防规划总平面图。

在人防送审期间,由于对规范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区域对于人防设置的不同要求,人防经常会出现修改调整,故此應及时与人防审核人员沟通探讨,

人防工程作为目前城市设计的重点规划项目,已经深入至很多领域包括住宅、公建等项目中。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做好北京市的人防工程,既是巩固北京战略地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土地、改善人居环境。

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初探 篇5

居住区的植物景观本身应该是有变化的动态景观, 伴着岁月的变化, 各种植物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生长, 人类的生活节奏也会随着时间发生相应的改变。植物是形成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 植物的作用在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在日益污染的城市里, 植物能将生活环境和生态自然相联系, 所以, 植物的选择和景观小品搭配是保证一个生态景观是否完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十分重要, 色彩传达给人的是一种心理的暗示, 人们通过色彩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行为, 通过视觉的色彩从知觉、情感和记忆, 思想, 意志和象征的反应和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在景观里, 色彩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极其丰富的, 色彩中的冷暖色调可以营造出宁静和喧闹两种不通的氛围, 色彩能够反应出环境自身的特点进而赋予其灵魂。在景观中如何运用色彩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中有了鲜明的对比, 欧美的景观中色彩浓郁, 浓郁而又大气;东亚景观中色彩淡雅朴实, 韵味十足。色彩反应出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 表达了人类自身的联想, 所以一个景观如果色彩应用得当, 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和情调。

1 景观规划中色彩选择的重要性

居住区环境的色彩是室外空间中植物、道路、水景、小品等所有可见的颜色合称, 包括了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两类。它将人文和自然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同时人们的视野被这些可见的色彩深深影响着。和其他的色彩设计不同, 居住区主要的造景元素是植物, 所有的小区景观里绿色是主要的颜色, 而点缀色是以水体、地面、人工小品等为代表。但个别居住区面积偏大, 楼盘偏多, 为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居住区景观会营造一些比较大一点的用来集体活动的小广场, 以地面铺装为主, 周围搭配以小品、水体, 在此空间内地面与水体和小品的色彩成了主要色, 而绿化颜色反而成了搭配色。所以不管哪类色彩为主那类色彩为辅, 都要运用中色彩的对比性、互补性来进行设计。色彩由于本身强大的变化性, 让很多园林景观设计师开始积极运用色彩来凸出景观本身的表现力, 居住区的色彩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怎样创造出特色分明的景观色彩, 已开始被人们关注。

2 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色彩的作用

2.1 色彩的心理作用

人的视觉对可视光的感受就是色彩。色彩也包含在任何的设计中, 各种颜色对于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人们通过不同的色彩可以感觉到冷、暖、轻、重、软、硬、强、弱、明、暗、宁静、兴奋、质朴、华美, 这些感觉取决于色彩本身的情感效应和待征。颜色可以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和感情情绪, 在设计色彩时不能忽视色彩与心理之间的那种多种多样的变化。

2.2 色彩在景观中的识别作用

景观中的植物搭配和小品要配合整体环境规划的色彩设计, 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景观的重要因素。怎样让业主提高对居住区的识别能力和记忆力, 在很多小区景观中, 日光兰的黄色、植被的绿色、杂种百子莲的蓝色、半花月季的红色等, 都是靠自身的色彩来分辨相互的差别, 加强了景观的辨识性。设计者可以利用色彩本身的识别性, 进行明确差异化的景观设计, 这样就可以强化景观本身的特性。人类对色彩的识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已经普遍地被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这样以来, 突出个性的色彩才可以最持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2.3 色彩在景观中的美感作用

人类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 而是在社会活动中慢慢成熟起来的。色彩的可感性是人们对景观美感的特征之一, 色彩作为视觉语言在环境中发挥的最主要作用就是表现美感。和谐完美的色彩会引发影响人心理和视觉的兴奋感。利用色彩, 可以调整景观造型的比例, 弥补不足, 烘托造型本身的特色。

3 居住区景观色彩的组成元素及特点

对于设计师来讲, 如何利用色彩学来展示调和色和对比色的区别是首要任务。毫无疑问, 对于造景师, 了解怎样最大程度的运用色彩好比如虎添翼。一个完整成熟的居住区景观中的色彩构成分为两个大类, 一是人工色彩, 二是自然色彩。人工色彩就是指地面铺装、雕塑小品和建筑物的人工产物的颜色, 它的特点是可以调配出任何色彩, 比较单一、大气、富含张力, 但缺乏自然感。自然色彩是指景观中的树木、植被、植物、水、山、石等, 大背景配以天空的颜色, 都是为表现大自然中本来的颜色。自然的颜色给人们很强的归属感, 自然色的表现更贴近真实, 比人造色彩更具备活力。所以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色彩, 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 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一个主题, 设计师根据主题来设计。例如旅游景区为了表现本身的特征而重点突出自然色彩, 减少人工色彩;纪念广场则为了表现人文的概念而重视人工色彩;而居住区景观则较为亲和淡雅, 绿化率要求大概30%以上, 所以整个规划中绿色的面积要多一些, 是整个居住区的基调色, 因此植物色彩在整个色彩面积里的比重较大。植物成了城市居住区景观中的主要元素, 而人工色彩的代表物建筑、小品及水体等, 则是以搭配点缀的形式出现的。但是, 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广场设计和休闲区设计中, 人工色彩所承担的内容比重更大一些, 而植物却成了点缀。景观中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的色彩布置方式, 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 设计师们为了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两者的对比, 还会运用一些常规的办法来表现人工元素的自然特性。如在太原星河湾小区景观水体设计中, 设计师为了更加明显的表现水的纯净, 将天蓝色的马赛克用于池面铺砖, 这样以来, 水体在蓝色马赛克的衬托下, 给人感觉非常纯净, 和周边的绿色植物搭配后创造出一块和谐、环境悠然的景观色彩。当然, 自然色彩种类繁多, 景观色彩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 在此特别强调的是植物的色彩, 它没有人工色彩相对稳定, 植物的枝、花、叶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变化,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色彩变化规律。当然, 自然色彩的变化性虽然高, 却也有规律性, 可以人为地通过合理安排和其他色彩、元素进行搭配组合, 得到理想的色彩构图。

4居住区景观色彩的设计原则

3.1“尊重自然”的原则

大自然对人的陶冶来自于山、川、河、流、植物, 所以人们形成了对丰富色彩的喜爱。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自然的模仿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所以居住区景观要尽可能地表现自然色彩。因为只有来自大自然的原生色彩, 才能让居住者缓解工作带来身体的疲劳和精神的压力, 而且还能营造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设计者也只有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后, 通过提炼、提纯、提取后才能总结出合理生动的色彩组合, 进而在进行色彩创作时加以效仿和利用。

3.2“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

居住区和其他类景观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居住区景观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交往。居住区环境是居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 承担了人们每天的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等, 基本包含了人们所有的行为方面, 所以色彩搭配要符合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包括自身的文化特点。以人的行为、生活为设计中心, 心理情感和生理都要充分考虑到, 同时善于把握人的色彩视觉特点, 并用来美化景观的色彩效应和造型功能。懂得合理利用色彩能将小区的色彩变得更加人性化, 才能充分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3.3 色彩“和谐统一”的原则

城市居住区建筑色彩浅探 篇6

色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运用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几乎遍布于世界每个角落。色彩能让我们的感受和交流变得丰富,它属于一种视觉感受,但源于乐器和思想。人们获取外界信息中87%需要通过视觉来完成,而75%~90%的人体活动也是由视觉引起的,其中引起视觉反应最大的就是色彩,所以色彩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建筑,人们主要关注的是空间、形体、结构等要素,在色彩的运用上却很少重视。正如柯布西耶所说的“色彩是被人们遗忘的巨大的建筑力”。建筑色彩是每幢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特性,它不能像绘画一样自由随意,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环境和人的影响。

1 概述

1.1 建筑色彩、人与环境

建筑色彩是指建筑的内外装饰用色,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的外观色彩。建筑色彩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它的运用复杂、缺乏标准,还受主观因素影响,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的问题都具自主性,建筑色彩的设计主要是由建筑师的个人审美倾向所决定,同时它的视觉效果也受到人们的直观评价,这体现了建筑色彩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

建筑色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物质环境涵盖自然环境的层面。建筑色彩应该考虑建筑所处的地域,它必须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人文环境是指建筑所处地域的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它与建筑色彩有如下关联:首先是国家或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色彩;其次,传统建筑、服饰、节日庆典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色彩;最后,一个地区或民族所具有的特定色彩。

1.2 居住区建筑色彩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急剧扩张,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日趋提高,这些要求超越了物质或硬件环境上的各种条件,上升到人性、文化、美学的软件环境上。如今,居住区建筑在效益下注重对技术和功能的利用,而无暇去考虑色彩的价值,导致建筑色彩运用的杂乱无章、盲目,甚至出现“色彩污染”的问题。

2 关于建筑色彩

2.1 色彩体系

目前国际常用的颜色体系有以下几种: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孟塞尔体系、瑞典自然色体系、美国光学学会均匀色体系、德国工业标准颜色体系、奥斯瓦尔德体系、中国颜色体系等。本文对南昌市居住区建筑色彩所做的调查是以孟塞尔体系为参照系的,同时结合中国颜色体系进行分析。

2.2 建筑色彩的作用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在建筑中包含以下功能和作用:第一,物理功能,主要是建筑热工方面的作用和运用;第二,识别功能,主要指建筑群体环境中色彩可作为标识、区分的手段。色彩可为建筑物划分空间层次、显示不同功能区域以及给人们提供导向;第三,美感功能,主要体现在建筑造型上,建筑色彩可以调节比例、突出形体、加强表现力等,同时也可以让建筑融入环境或脱颖而出;第四,情感功能,是指由色彩联想引发的文化象征作用。色彩的象征性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不同色彩的感受和反应。

2.3 居住区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

第一,物质因素,物质状况是决定建筑色彩的首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的影响,从古至今无一例外;第二,社会因素,建筑是一部凝固的人类史,建筑的色彩是随着社会而发展变化的。而社会因素包含社会意识形态、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第三,功能因素,功能因素主要体现在建筑色彩的作用上,它包括建筑的功能及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第四,个人主观因素,建筑色彩设计属于建筑师的艺术创作,必然受到设计者审美观的影响,人作为建筑的行为主体,使用者的审美喜好和习惯Abstract:也应满足。

3 居住区建筑色彩的调查与分析及人对色彩的主观体验

3.1 居住区建筑色彩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色彩理论,占总面积70%以上的色彩在画面中成为主色,它奠定了建筑色彩的基调。搭配色的面积小于主色,与主色形成明显的搭配关系。点缀色的应用面积比较小,起点缀作用。所调查的居住区建筑色彩以建筑色卡为基础,结合计算机进行色彩转换,获得孟塞尔颜色标注参数HV/C。按照孟塞尔体系色相的分类特点,将调查中建筑色彩的使用次数按10个主色相进行统计。

通过统计可知,南昌市居住区建筑色彩的色相有以下规律和特点:1)从分布来看,居住区建筑的色彩从主色、搭配色到点缀色,色相覆盖面逐渐加大。表明搭配色和点缀色的用色比主色更自由。2)居住区建筑色彩的色相大部分在RY的区间内。表明所测量的居住区建筑色彩主要以暖色调为主。3)无彩色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大,由于无彩色在建筑色彩中起到中和与调和作用,也易与其他色彩搭配。同时将无彩色作为主色,也受到江西传统建筑以及中国水墨画的影响。

对于色彩明度的选取和分析,按照孟塞尔体系明度分级的特点,将调查中各明度的色彩使用次数按0级~10级进行分类统计。

从统计中可以得出以下关于色彩明度的规律和特点:1)建筑色彩的明度从主色到点缀色,范围逐渐增大。2)从统计表可知,明度值大都分布在4~10之间,表明所测量的色彩以中、高明度为主。3)居住区建筑外观色彩的主色调明度通常相对较低,而通过搭配色以及点缀色的高明度来突显建筑的特色。

对于色彩纯度的选取和分析,按照孟塞尔体系纯度的分级特点,将调查中各纯度的色彩使用次数按0级~10级进行分类统计。

从统计中可得出以下关于色彩纯度的规律和特点:1)居住区建筑的纯度从主色到点缀色,范围逐渐放大。2)所调查的色彩明度值大多分布在0~4之间,表明所调研的居住区建筑色彩以中、低纯度为主,外观色彩纯度搭配以低弱对比为主。3)0~2之间的低纯度色彩在点缀色中运用最多。

3.2 人对色彩的主观体验

本文通过对居民进行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来评价居住区的建筑色彩。受到好评的居住区建筑色彩具有以下特征:1)选色好。2)搭配合理、构图美观。3)独具个性并与环境融合。

而不受好评的居住区建筑色彩则是和好评相违背的,比如枯燥、单调、选色不当、搭配不合理、构图不美观、缺乏特色以及和环境格格不入等等,不仅缺乏聚居的氛围,还常给人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压抑、难受的感觉。

4 居住区建筑色彩的建议

4.1 关于色彩选取

通过色彩的调查分析以及居民对色彩的感官认知和主观评价,色彩选取首先应满足与环境相协调。在选择建筑色彩时要以环境、气候、风土人情和文化历史为基础,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依据居住建筑的性质,选择温馨和谐的主色调,再由色彩的视觉规律,确定搭配色和点缀色。其次,应结合地域性。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区建筑,由于周边商业服务设施及其色彩繁多,尽量采用高明度或低彩度的色彩来营造一个安静的气氛,可以选取如:淡丁香色,冰白色,银灰色等。而位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建筑则反之。再次,应该通过调查居住者的喜好来选取色彩。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来确定色彩方案。最后,整个居住区或其中一幢建筑都应作为一个整体,色彩的选取应该在满足多样性的同时求得统一。

4.2 关于色彩搭配

如果要让居住区的建筑色彩适宜,应该从色彩搭配上做文章,可以运用对比与调和两种方式来搭配色彩,其中对比主要针对主色和搭配色。

色相对比大致可分为三种:类似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和对比色相对比。居住建筑应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受,可采用浅橙色、樱花红、淡丁香色、胡萝卜色等之间的组合搭配。不宜过大面积的使用色相对比来刺激视觉效果,尤其是较纯的色相对比,以免给人们造成烦躁或喧闹的心理感受。而建筑色彩的纯度对比越弱,配色就更容易形成柔和温馨的氛围。明度搭配按等级和明度差可以分为九个等级,其中高明度的短调搭配柔和轻快,其运用最为广泛。调和是与对比相随而生的方式,为避免建筑色彩因对比而支离破碎,应立足于一种和谐的观念去运用调和方式。

5 结语

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建筑色彩有些过于单调,有些却过于鲜艳,甚至造成视觉污染。我们应该重视这些现状,在管理体制方面、色彩审美观方面和树立色彩特色等方面大力改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本着人性化的追求,贯彻“绿色”和“生态”的概念,将建筑色彩纳入现行的居住区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最终创造出独特、丰富、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潘泰克,理查德.罗斯.美国色彩基础教材[M].汤凯青,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罗文媛.建筑的色彩造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英]罗杰.斯克鲁顿.建筑美学[M].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张衡宇.城市规划中建筑色彩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建筑教育,2007,6(6):56-58.

[6]马卫华,彭重华,黎林.浅谈居住区景观色彩[J].山西建筑,2007,33(8):43-45.

现代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初探 篇7

关键词:色彩设计,室内设计,居住空间

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千变万化的色彩配搭令人着迷。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 必然拥有成功的色彩设计, 空间才能拥有宜居的生命力, 给居住者带来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愉悦。

一、色彩设计的概念以及基本知识

色彩设计是应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和物理特性, 通过建筑、设备、机械等为人类生活环境提供舒适、方便的配色设计, 是现代室内环境调节的一个重要技法。

任何一种色彩都具备三个特征:色相, 明度和纯度。

色相, 指的是色彩的名称, 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

明度, 也叫亮度, 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明度越大, 色彩越亮。

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记住了这些就可以运用最基本的配色手段进行装饰了。

同一色装饰:利用色彩的明暗差别进行搭配, 如深蓝配浅蓝, 这是配色的最初级手法。

类似色装饰:色环上相邻不远的色搭配。如黄配橙蓝配绿等, 两色相互衬托, 增加装饰效果。

对比色装饰:两种较远的色搭配。如红黄蓝三原色中的任何一种颜色, 与另两种颜色的混合色的搭配。这样两种纯度很高的对比色搭配在一起来使用, 会产生十分强烈醒目的装饰效果。

多彩色装饰: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如用一定数量的纯色来装饰, 互相衬托增强装饰效果。

二、色彩的作用及室内空间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1、色彩的装饰与美化作用

色彩是光线刺激眼睛产生神经冲动再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形成的一种感知觉,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把眼睛直观到的色彩信息与自己的色彩审美心理经过综合处理后产生丰富的生理心理反应。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色彩, 作为形式美的重要感性质料, 是构成美的世界必不可少的因素, 是直接影响审美效果的因素之一。

2、色彩对人心理的作用

色彩科学认为, 颜色大体可分冷暖两大类。暖色会令人产生温暖、活泼、快乐和兴奋;冷色会使人感到清凉、谧静、安逸;而中性色彩, 又会使人有和谐、亲切的感觉。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心理效应, 人们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对室内环境设计有了更多的要求。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色彩具有影响情绪的魔力。具有美感的室内色彩搭配可以给居住于其中的人们带来生理和心理的愉悦。

3、色彩对室内空间尺度的作用

色彩还可以调节环境设施的尺度, 并造成远近的视觉感受。从色彩感觉的心理效应来讲冷色有后退、安静、广阔的感觉, 可加大室内的延伸感;当大都是暖色时, 室内就显得拥挤、温暖, 因为暖色有前进感。此外, 不同色彩的分割配合, 也可协调过大或过小的空间, 甚至是划分不规整的空间。

由此可见, 室内设计中色彩起到的重大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特性更好地表现我们的设计, 达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三、色彩设计与居住空间设计

1、空间中的硬装色彩搭配

色相:居住空间的色相选择应注意创造温馨, 宜居的室内氛围。

明度:结合照明、适当地设定天花、墙面、地面色彩的明度是很重要的, 在住宅里, 天花和地面若明度接近, 会给人以安适休息感, 若是天花板比地面深暗的做法, 可取得特殊气氛。

彩度:在住宅内, 大面积的彩度过高会产生过分刺激, 使人易于疲劳, 若高彩度小面积使用, 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点缀提神的美化效果。

室内硬装各部分配色:

墙面色:墙面在室内对创造室内气氛起支配作用, 墙面暗时, 即使照度高也使人感到较暗。暖色系的色彩能产生快活温暖的气氛, 冷色系的色彩会引起居住者寒冷的感觉, 明快的中性色彩可引起居住者明朗沉着的感觉。

墙裙色:为避免墙裙被碰脏, 可降低色彩的明度, 不易被弄脏的墙裙, 上下涂色不必分开。

踢脚线色:应采用比墙面明度低的深色。

地面色:地面色不同于墙面色, 采用同色系时可强调明度的对比效果, 采用较浓色。

天花色:现代住宅的天花一般可采用白色, 或接近于白色的明亮色, 这样室内照明效果较好。

硬装配件色:门框、窗框的色彩不应与墙面形成过分对比。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材料色彩的持久性, 变色是不可避免的, 室内色彩设计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考虑室内大面积色彩时应考虑一定的变色幅度而不破坏室内的总体效果。

2、空间中的软装色彩搭配

软装主要是相对硬装而言的, 它指在完成地板、墙面、门窗等硬装后进行的那部分可以移动、可以触摸到、材质上也比较“软”的后期装修。

室内软装饰体现了居住者的性格。室内软装饰, 在不改变硬装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呈现出不同的气质与面貌。

如果居住的空间不大, 在家具选择上不宜选深色的家具。应当选择一些中性色彩类的家具, 用较浅的颜色推远空间。

在设计房间整体色调时, 要考虑小的饰物应与卧室的整体气氛相呼应。

总之, 软装的色彩选择不可一概而论, 椅子、柜子、书架等功能性强的家具, 可以采用无刺激的色相和彩度低的色彩, 书架、柜子等形成充分的明度对比, 可采用同色系色相, 变化其明度来取得较好的效果。若选用不同色相则可取得对比效果。

3、空间中的硬、软装与灯光之间的色彩搭配

照明与色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强弱不同的光线影响下, 颜色反应也各有不同。一般而言, 物体的表面色彩很容易受周围各种不同情况的影响, 尤其是受光源的干扰最为显著。在灯光下色彩的变化, 我们称为“演色”。

白炽灯发出的色光, 属于低彩度的橙黄色光, 所以在此光源照射下, 物体的色彩会有偏暖黄色调的变化。

日光灯下看的色彩往往使暖色系统显得暗浊, 皮肤都觉得比白天清冷。

彩色灯光的演色性比其他任何光源的演色性都强, 其色彩变化结果, 大致类似彩色玻璃重叠、混合的效果。

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白炽灯的灯丝在2700K的温度, 色温偏暖;3400K的射灯, 色温便较白。

根据光源色温的高低, 制造出来的气氛也有冷暖之分。色温越高气氛越冷;色温越低气氛越暖。如此, 可以配合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塑造不同气氛。

色温必须与亮度有所配合,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有了基本照明时, 当色温低, 即气氛暖, 但亮度很高时, 便会使人感到闷热烦躁;色温高, 即气氛冷但亮度低, 便会使环境显得阴冷晦暗。

决定灯光的色彩之前, 需要认真地考虑居室的硬、软装是何种风格, 追求什么样的气氛, 在结合了空间的装修风格后, 会更易选择。

四、结语

居住空间的舒适性是当代人生活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人们进入室内空间后得到的最初印象, 75%是关于色彩的感受, 然后才会去感知、理解形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色彩是宇宙生命的表象符号, 是最富有表情作用的一种语言符号。

由此可见, 色彩是空间中的介质, 古今中外皆借由其温驯的张力, 诠释运畅自如的空间纹理, 亦为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1]张绮曼, 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2]芦淼.不一样的色彩心理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3][英]艾德丽安.室内设计师专用色彩与材质搭配手册[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红色色彩心理居住空间的设计应用 篇8

人类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地球里,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积累不同的色彩视觉经验。当我们的感官刺激接受到色彩的反应是,我们的大脑会产生一些情绪波动,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颜色的不同对人类的情绪和联想也会不同,大脑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同时也受每个人的年龄、性别、文化、国籍以及个性、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等方面因素影响。每一个不同的环境,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认识,在中国有些色彩象征的吉祥,而在不同于我们文化的西方国家,同样的颜色却是不同的效果和认知。

二、色彩在居住空间起到的作用

居住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创造舒适、安全和富有艺术美感的居住室内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增高,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彩通过认知感官刺激,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的心情。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感体现。在居住的环境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设计。

我们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不仅仅要考虑使用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还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喜好,人生经历和职业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设计出好的设计,符合人们审美观的设计。合理的运用色彩,在室内环境中才可以真正的体现设计的价值,设计的意义。

三、红色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体现

居住空间中运用红色,不仅仅可以作为主体色装扮空间,也可以改变环境风水,点亮整个空间的温馨,让居住者每天可以产生愉悦感,对身心健康和工作都有某些帮助。

1)喜庆的大红。大红色是所有色彩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可以给人们产生很多视觉联想。大红在中

国五千年以来代表着喜庆,代表着一种传统的文化。目前在中式传统室内设计中,古色古香的家具,也能让室内氛围质感热烈。在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叶常常看到点缀。但是大面积的这种色在居住环境中要慎用,否则长时间容易对视力产生不适,严重会造成精神压抑和崩溃。

2)富贵的酒红。在生活中,是酒红的颜色有多数,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陈年的葡萄酒的颜色,就是典型的酒红色。酒红色代表着尊贵个气度。给人一种高档豪华又不俗气的视觉感。在古代,达官贵人喜好用酒红色来装饰自己的房间以及服饰等。在现代,多数设计师会选择在客厅里放一块酒红色的地毯,使得整个居住环境看起来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但又不会让人感觉太多夸张,太过俗气。

3)浪漫的玫瑰红。玫瑰花给我们一种浪漫的感觉,颜色高雅,在视觉上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浪漫情怀。大多数女性喜爱这种颜色,不管是各个年龄层次。在我们的室内陈设中,我们会常常看到玫瑰色的装饰物出现在居住环境中,例如壁画,窗帘,瓷器,玫瑰色是多数室内环境软装的不二选择。

4)温暖的粉红。给人们感觉温馨、可爱、放松的、罗曼蒂克的感觉的颜色应该就是粉红色的,粉红色是少女的颜色,受年轻女性喜爱。适合放在卧室以及婴儿房儿童房使用,给孩子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在目前多数设计方案里,粉红色的装饰多半是女性使用,当然,与灰色搭配,会呈现出一种高雅的视觉冲击。

四、红色色彩搭配使用烘托的居住空间氛围

红色是最原始的色彩人类的最初色彩。早在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用红色来做装饰颜色。红色象征着火热与生命。红色因为色感太强,是很多人不敢多用的颜色,但是当我们把饱和率降低一些,或者把它变浅变灰,强烈的颜色也会变得深沉或柔和。因此在生活中运用的较多。

1、作为同色系

在色轮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轮颜色会由深变浅,有深变浅,被我们称之为同色系。不仅仅有大红、玫瑰红、深红、浅红、罂粟红、粉红等等多种红色。运用色彩的饱和度的不同,以及色度的不同,可以营造出不同戏剧般的惊奇效果和视觉感受。

2、作为强调色

在色彩中,被强调的颜色就是称之为强调色,它的作用很明显,就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主要作用。虽然量少,但是效果惊人。举个例子,在白色空间里,一张亮眼的红色沙发立刻吸引大众的眼球。

3、作为对比色

红色的对比色是绿色,代表着一冷一暖。从色轮上看,一方冷一方暖,对比效果非常吸引大众眼球。体现一种“红花还需绿叶衬的感觉”。在视觉上有较强的冲击力。

4、作为调和色

只要是相近的同义色系的颜色可以构成调和色。只是精细程度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把红色与其他相近的颜色搭配在一起,看似有些浮夸,但其实效果很特别。在室内环境中,经常运用调和色来调整整个房间的基调以及设计感。

五、红色调整空间的运用

红色的不同纯度,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官刺激,造成人的心理上有一种居室似打似小的感觉,另外也可改变整个设计空间整体氛围。

居住空间色彩搭配的差异性直接可以影响人类的心理环境,物体产生热胀冷缩的感觉。色彩改变本身的特定空间,打破本身所固有的空间格局;使得居住环境变得丰富有趣起来,所以说色彩可以界定所有空间。

六、结语

因为室内居住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有各种差异性,运用色彩的功能,色彩的构成。使得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层次的色彩环境,使室内环境空间的色彩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在设计中,不仅仅要体现室内空间的功能,而且要反映整个设计的主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变化,人们在居住空间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生活品位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这一学期设计心理学科的学习,在赵伟军老师的引导学习中,我对色彩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感悟。以及色彩在生活中的功能,色彩在生活中的象征意都有了新的了解,色彩在居住空间中的重要性,色彩的搭配与应用渐渐成为设计中的焦点,色彩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以及艺术上的感官刺激和商业效益。色彩,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它不仅仅是人类的感知系统,还直接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影响着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色彩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对颜色的理解是很片面的.比如,红色等同于温暖,蓝色等同于寒冷,这些思想千百年,在我们脑中根深蒂固的存在着,没有改变。

关键词:红色,色彩的感性倾向,居住空间设计,理性应用,创新红色设计

参考文献

[1]张连生、单德林.色彩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2]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试析城市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 篇9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

公园在居住区中,属于公共场所,主要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成为居民区的主要部分。公园虽然属于居民区,但是其在系统上具备独立性,可以单独成为规划设计的对象。目前,随着城市绿化思想的提出,我国在公园规划方面,投入大量设计研究,通过公园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满足生活需要。

一、城市居住区公园规划的相关特点

城市居住区的公园规划,需要体现生态、绿化、观赏等多个特点,体现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发挥公园的价值,因此,针对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以下相关的特点:

1、体现人性价值

公园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居民的需要,做好人性化的价值体验。公园规划既要体现居民的生活特点,又要起到娱乐、活动等集中化的作用[1]。可以根据居民的年龄结构,在公园规划中适当添加特殊活动场所,例如:设置老年活动中心、青年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区域主要以棋类设施、健身器材为主,青年活动区域则以球类场地建设为主,体现公园设计的职能化,达到人性化的建设状态。

2、生态多样化

生态性是公园建设的基本内容,确保公园规划建设的绿色状态,美化城市居民区。公园的生态规划,主要以人工和自然为设计主体,推进两者之间的融合,利用人工为自然生态,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借助自然生态,为人工开发提供环境。模拟人工思维,融入到实际公园建设中,形成整体的生态系统。如此,既可以展示公园规划设计的生态特点,也可以体现规划设计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

3、地域意境独立

结合城市地域优势,创造独特意境,成为公园规划与设计的潮流。在规划公园建设中,重点挖掘城市特色,不论是人文地理方面的优势,还是传统文化上的优势,都可成为建设公园的来源。在地域意境的营造方面,既要体现公园规划的独立性,又要保障其与居住环境的融合性。因此,地域意境的设计展示,更加符合现代公园设计的发展。

二、城市居住区公园的实际规划与设计

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设计标准,达到规划要求[2]。例如:公园规划设计需要体现审美标准,通过居民观赏,发挥审美特性,展示审美意境。一般城市居住区的公园,并不局限于居民使用,更多情况下其会发展为城市的代表,反映城市建设的价值,对公园建设进行汇总分析可发现,其在规划设计方面,除需要达到审美标准外,绿化、游览、休闲等都是必须实现的内容。

以珠江南国花园为例,分析居住区公园的实际规划与设计。南国花园属于高层结构,公园建设面积将近占据整体面积的40%,公园的规划设计以热带园景为主。公园坐落于居住区的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方便,公园将绿化带作为分割点,将公园分为四部分,以四季为建设主题,体现规划设计的绿化特性。南国花园居住区的公园设计中,在广场附近添加游泳池,重点围绕游泳池,设计多功能休闲场地,包括健身类、游戏类等空间,符合公园对游览和休闲的要求,公园在整体上的评价效果非常高,促使其成为珠江新区的重点娱乐场所,为扩大公园规划面积,在有限的公园区域内,开辟地下活动场所,解决区域限制的问题,促使居民在感受公园气氛的同时,体验公园多样化的功能。

由此可见:城市居住区的公园,为适应现代化的居住水平,需要着重考虑规划设计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保障公园的特殊性,利用居住区特有的环境,在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合理设计与开发,抓住公园规划的特点,采用合理的布局,体现居住区公园的独特风格[3]。随着居民对公园意识的提升,社会需对公园提供更高的建设要求,居民在公园娱乐的高峰期基本集中在节、假日或者一天之中的早晚时刻,所以,公园规划设计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借助外资途径,如:彩灯、壁画、雕刻、文书等,完善公园建设的细节部分,促使居民在游览、休息时,可以感受公园的文化气息,观赏相关作品的同时,获取民族知识和地域文化,发扬并传承中华文化。

结束语:

公园在居住区中的占据主要地位,不仅可以丰富居民的生活,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我国在公园规划设计方面,提倡和谐与舒适,促进多方特点的有效融合。通过公园建设,为居民提供高水平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丰富居民的娱乐方式,为其提供崭新的生活空间,推进居民健康、美好生活的实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浩.城市居住区花园空间的规划设计[J].住宅产业.2011(05):78-80.

[2] 唐正茂.居住区公园景观生态化设计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12(04):26-28.

[3] 梁杰.結合工程实例论居住区公园的规划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1):35-37.

居住区色彩规划 篇10

关键词:色彩符号,色彩心理,色彩污染,居住环境,城市

英国学者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一、色彩心理学问题

色彩心理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色彩。我们的视觉器官对不同波长有不同生理反应,继而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如此由于心理的不同影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人类活动与心理感受的形式。事实上,色彩和心理学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在相互依存中传递信息。在某些生理变化后会产生一些心理活动;另一个方面,在一定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人的生理也发生一定变化。因此,颜色、身体、心理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

(一)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由于不同时代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古典时代认为不和谐的配色在现代却被认为是新颖的美的配色。所谓反传统的配色在装饰色彩史上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一个时期的色彩的审美心理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所谓“流行色”就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物,时代的潮流,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甚至自然界某种异常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心理都可能对色彩心理发生作用。当一些色彩被赋予时代精神的象征意义,符合了人们的认识、理想、兴趣、爱好、欲望时,那么这些具有特殊感染力的色彩会流行开来。

(二)共同的色彩情感。

虽然色彩引起的复杂感情是因人而异的,但由于人类生理构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单一色,或者是几色的混合色,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共同的感情。高明度的色一般有冷感,低明度的色一般有暖感。高纯度的色一般有暖感,低纯度的色一般有冷感。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黑色有暖感,灰色属中。凡是鲜艳而明亮的色具有华丽感,凡是浑浊而深暗的色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运用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补色最为华丽。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研究由色彩引起的共同感情,对于装饰色彩的设计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住宅采用明快的配色,能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娱乐场所采用华丽、兴奋的色彩能增强欢乐、愉快、热烈的气氛。学校、医院采用明洁的配色能为学生、病员创造安静、清洁、卫生、幽静的环境。

二、中国建筑的色彩演进

(一)先秦时期的建筑色彩。

中国建筑的萌芽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但是直到商周时期,中国的建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秦统一全国后建筑风格才趋于统一,建筑室内墙壁出现了以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为内容的壁画,黑、褐、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的建筑色彩才在建筑上得到体现。

(二)唐宋时期的建筑色彩。

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装饰直到唐代才出现。由于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所管,因此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采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唐宋建筑一脉相承,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规模小,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宋代建筑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而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受儒家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宋代建筑用色喜用稳重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

(三)明清时期的建筑色彩。

明代建筑色彩艺术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在清代建筑色彩已到巅峰时期:油漆彩画盛行,施色走向复杂化。其色彩功能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出色。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表现。

虽然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经历了从开端、发展到鼎盛,既而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艰辛历程,但是纵观中国古建筑色彩和彩画艺术的发展里程,仍然可见中国建筑色彩艺术极好地诠释了华夏子孙的审美观:一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中国建筑色彩首先表现在建筑登记和内容上,处于至高地位的宫廷建筑色彩最为强烈,坛庙、陵墓、庙宇的色彩较次之,普通居民建筑的色彩则非常单一;二是多样寓于统一。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论其复杂华丽程度,都会基于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那就是宫廷建筑以红、黄的暖色调为主,天坛以蓝、白色调为主,园林则以灰、绿、棕色做主色调;三是对比寓于和谐。由于建筑装饰色彩基调的高度统一,中国古建筑不论色彩多么的大胆、明快、强烈,尽管许多的互补色、对比色会在同一座建筑中同时出现,而且对比十分强烈,但这种丰富的建筑施色法不仅没有使中国建筑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使其和谐的基调更加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三、色彩符号的心理研究与居住环境的发展

中国的色彩研究起步较晚。学科形成上主要是对西方颜色科学理论的引入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对色彩学的基础理论和色彩度量以及实用色彩方面的研究较多。建筑色彩的研究方面则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居住环境中关于色彩标准的研究。

一类是关于色彩标准的研究,主要有两项重大的研究成果。一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等单位共同进行的“建筑色彩体系和建筑色卡”的研究,确立了中国的建筑色彩体系,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色卡供建筑师和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另一项是针对中国古典建筑色彩的研究,在对全国现存古典建筑的色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的同时,以北京明、清紫禁城宫殿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标准进行了定量的科学研究。这项研究对于我国古建筑的保护、修复有着重大意义,创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数据库,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根据。

(二)单体建筑案例的色彩设计的研究。

一类是关于单体建筑的色彩设计的研究。即与论述建筑的空间、造型一样,将色彩作为建筑的设计语言之一进行研究,阐述如何利用色彩学理论更好地实现建筑设计思想。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个体和建筑室内的范畴,而从外部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角度对色彩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论述则篇幅有限,甚至没有提及。长期以来国内关于色彩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个体的微观层次,缺乏从城市角度进行的宏观的系统性研究,至今未见系统性的论著。建筑师从表达自身或建筑个体的设计思想的意愿出发使用色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则往往凭借主观认识进行评审和指导,这种缺乏控制性规划指导的设计思想对于建成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是极为不利的。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建设造成的“建设性破坏”等现象引起了很多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市民对生存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反映强烈,“城市面貌的设计、控制和管理”这一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城市的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自2000年初,由北京大规模清洗粉饰城市建筑物外立面的举动开始,引发了学术界和广大群众一系列关于城市色彩的讨论。最终提出了“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色彩主要采用以灰色调为本的复合色,以创造稳重、大气、素雅的城市环境”。由于学术界没有一个关于北京市建筑外立面主色彩基调的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因此提出的基本上是一个设计原则,而没有具体的色彩实施方案。为了弥补我国在城市色彩景观研究领域的空白,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对国内外色彩在城市中的运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建立一套可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色彩进行控制和设计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城市空间色彩问题。

色彩是城市美丽的重要因素,颜色的美丽,具有和谐人的身体和精神的良好效果,但是城市色彩的混乱,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色彩污染”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而出现的新问题,即:超越了对城市环境的物质的或说“硬件”环境的各种条件的要求,而上升到人性的、文化的、美学的等“软件”环境的要求。色彩污染是指在城市环境中由于色彩使用的不当而对人们的生理、心理感受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城市景观造成破坏的现象。

由此可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品质要求的意识在逐渐建立。色彩污染的现象是在缺乏系统性控制和统一管理下的自主形成的结果,因此,为了快速改变城市面貌而各行其是的“城市换妆”,或出于种种原因轻率地为城市“规定主色调”等行动都是危险的,如果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下盲目进行实践,便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更大量的城市色彩污染。因此,要建设具有和谐统一、美丽宜人并能够恰当反映地方文化和传统的良好城市景观,需以科学的研究和论证为理论基础,强有力的、可操作的城市色彩景观的管理法规为手段。

四、结语

海德格尔说:“诗意的栖息”。今天,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这句话正是他们现实的一部分。他们的城市,他们的镇,以及他们的村庄,数百年来其建设的整体素质不优于我们,但这个城市仍然给出了一个优雅、温暖、舒服与具有文化气息居住氛围。这种状况与他们的城市色彩环境有直接关系。在这些城市的街道上行走,不觉得混乱的鲜艳色彩,也没有大的广告骚扰,简单和谐景象色彩处处皆是,给人们一种愉快的感觉,这本身就是他们的优雅和文明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像反对噪音和空气一样,高度重视城市的色彩问题,进一步同色彩污染做抗争,美化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2].王传东,田金良.设计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3].廖群.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上一篇:任务转换下一篇:错误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