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共11篇)
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篇1
1 设计理念和目标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理念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因此, 在居住区的开发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保证本地的原生态, 营造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在几千年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 中国人养成了喜爱清新、恬静的居住习惯, 因此在居住区的绿化规划过程中, 要尽可能的将绿化目标贴近于人与自然相融合。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最好能够做到规划的方案源于自然, 但是又高出自然。居住区是人们建造设计的, 所以不可能100%地原生态, 因为其中还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因此, 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做到尽可能将地形与地貌和环境相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种清新舒适的气氛, 也给人们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空间, 这样人们在居住的过程中就能远离城市的喧嚣, 让人们在身心上得到彻底的放松。很多身处在喧嚣城市中的人, 都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回家之后看到小区的枝叶繁茂的小树林, 一片鲜花盛开的花圃一段蜿蜒辗转的小径。当他们看到这些的时候, 在内心上会有一种自然的回归, 让自身的心境从浮躁之中沉静下来。
2 绿化规划原则
在绿化规划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要始终牢记, 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给居住地的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居住区环境的原生态, 最终造成居住面积减少和交通不便。在绿化规划的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保证城市生态平衡, 既满足人们居住的基本要求, 又满足总体功能布局。
在绿化规划过程中要遵循以下4种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功能优先原则、区域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观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应该遵循此原则,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延续生机。在居住地绿化方面, 更应该坚持此原则, 让居民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中, 是做到本性回归重要的一步。
生态功能优先原则就是要满足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在环境质量得到保证之后再去追求审美功能上的效益。在这个原则中要严格按照居住区碳氧环境指数、环境噪声指数、空气清洁度指数和有害气体浓度指数等指标, 确保这些问题不会出现在规划后的小区环境之中。
区域性原则是指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各不相同, 在规划建设过程当中, 要注意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 建设符合本地域的环境绿地。
在居住区的绿化过程当中, 植物的选择和分配十分讲究, 必须因地制宜,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 坚持科学性原则。在规划的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的地形合理布局植物, 并且最大限度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地貌。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金的投入, 降低维护所需要的成本。
3 景观设计
居住区的规划要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以及活动需要, 这时就需要对居住区的主要景点着重设计。居住区的主要景点都有园林小品。这些小品在塑造居住区的文化内涵和提升审美情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秀的小品往往能够活跃空间氛围,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1 凉亭
亭子是开放式的小建筑, 其主要作用是让人们临时休息和安静闲聊。在居民活动频繁的地区建造一个6角亭, 既可以美化小区的空间环境, 又可以让人们进去休息, 既具备了实用价值, 又具备了美学价值。
3.2 景观墙
景观墙的运用能够恰到好处地将空间分割开来。例如在健身区的后面建造一扇景观墙, 在墙的前面种植一排青竹, 在墙上绘上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图画, 在墙的旁边摆设2张长椅, 既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 又可以分割空间, 让空间变得富有生趣。
4 结语
居住区是人建造的, 其目的就是让人们能够惬意地生活, 因此承包商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 而不顾人们的需要。进行居住区的绿化规划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因此要从人与环境和谐的角度出发, 创造优美的、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对环境的要求也提高了。现代人们追求的理想型居住区必须具备舒适、自然、绿色环保的条件。在这些因素中“绿化”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居住区的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 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增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市居住区的现状出发进行了分析, 在居住区的设计理念和目标、绿化规划原则和景观设计上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态设计,景观设计,植物配植
参考文献
[1]丁金华, 成玉宁.迈向生态化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新建筑[J].2003 (1) :18-20.
[2]黄一如.现代居住环境的探索和实践[]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篇2
关键词城镇居住区;绿化规划;管理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城镇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遵循绿化规划原则,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建筑,满足功能需求。
1居住小区绿化的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文明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二是居住小区的绿地规划设计和整个城市绿化建设结合起来,和小区总体规划结构、住宅设施、公共建筑三合一布局,形成丰富多彩的空间。三是采用自然、活泼的布局手法多样化的设计和树种配置,设计要有新意和特色[1]。
2居住小区绿化的布置手法
在居住区绿化布置时,力求能体现当地特色,充分利用绿化空间,根据因地、因时、因材制宜的原则,创造绿化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度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等要求。
2.1组团绿地的布置
居住区较集中成片的绿地,主要是公共花园、小游园、中心绿地等。布置手法应多样化,以植物为主要题材,创造各种意境。小游园及中心绿地等应根据地面面积的大小,布置设计成开放、半开放或封闭形,外缘采用规则式,种植手法采用自然式,以使活动空间自然、灵活适用。为了创造出安静虚实高低错落的对比空间,布置时以封闭式配以几何图案的手法为主,辅以被植物、草坪、造型修剪和雅形树与石景[2]。
2.2道路及空间绿化
2.2.1道路。居住小区中心的干道两侧考虑到车流和噪音灰尘等污染因素,一般采用带状绿化,种植3~4行桧柏、国槐或垂柳及绿篱、花灌木等,起隔音防尘作用,又起到美化小区环境的作用。小区的道路绿化一般以亚乔及灌木为主,不至遮挡居室的采光。
2.2.2宅间。充分利用阳台、屋顶、围墙等进行垂直绿化,形成多层次绿化空间。如选用藤本月季、蔷薇爬山虎等品种,除了栽植植物外,也可增加山石、水池、石桌凳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满足居民休息娱乐的需要。
2.2.3其他。为了便于维护花木和渲染环境,高大的假山不适宜碓砌在开敞的居住区绿地,这些绿地以布置精巧的亭子、绿廊或点缀石景、雕塑等为宜,也可以布置花坛。绿地内的硬质铺装和园林设施地应低于地表面积的30%。可在园路、广场附近及林荫下设置坐凳,以供群众休息,同时绿地边缘的围栏要低矮通透,富有运动感[3]。
3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选择
3.1选用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
由于建筑环境的因素,居住区绿地的土质都比较差,因而在保证改良土壤、实施客土栽植的前提下,绿化材料应选择耐瘠薄、生长健壮、少病虫害、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如垂柳、国槐、皂角、京桃等。
3.2选用冠幅大、枝叶茂密的落叶阔叶树
夏季天气炎热,阔叶树种的冠幅较大,枝叶繁茂,可使绿地有较大的遮荫面积,又能吸附尘土和减少噪音,而且这些树木冬季落叶后不会遮挡阳光,有利于通风采光。
3.3选用耐阴树种与开花灌木、常绿树与攀援植物搭配
居住区绿地处于房屋建筑包围之中,阴暗部分占绿地的较大面积,只有选择耐阴树种,才能使其生长良好,发挥出树木的绿化效果[4]。如连翘、丁香、锦带花等观花灌木,若修剪和养护管理合理,春、夏、秋3季均可开花。
3.4大力发展草坪与地被植物
草坪与地被植物需要进行适期养护与修剪,草坪材料宜选用耐践踏、对杂草竞争力大的品种,利用草坪和地被植物是解决居住区绿地内杂草丛生的最好办法。
4居住区绿地的养护管理
一是加强居住区绿地的植物保护工作,病虫害防治工作从5月下旬开始就要定期进行。二是定期给植物施肥、修剪等,做好日常的植物养护管理工作。三是做好宣传工作,强化爱护绿地、爱护花草树木的全民意识,防止人为损坏绿地的现象发生。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普遍绿化的基础,没有丰富多彩、功能齐全的居住区绿地,城市的普遍绿化就没有根基。因此,大力开发居住区绿地建设,应成为城市普遍绿化的重点。
5参考文献
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居住区绿化;规划;建设;绿地养护管理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1—0074—0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1英德市区居住小区的绿化美化现状
1.1居住小区绿化发展状况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宽松的工作环境。而在广东英德市区新建的居住小区绿化中,真正为居民生活和栖居而美化的并不多见。大量出现的是样板示范区和美化的营利房产,其目的是展示政绩并供市民参观或是招徕其购房。这种倾向把居住环境作为展品,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住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导致居住小区绿化走入了歧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英德市区新建的居住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景观多样性也愈发丰富,进而构成了现代滨江城市高尚居住小区的总体形象。
1.2英德市区居住小区绿化存在问题
1)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擅自改变居住小区绿地的使用性质,如摆摊设亭、建停车场等,挤占绿地无视法规(图1)。对随意折枝、摘花、砍伐树木和占用损毁绿地的行为查处不力,助长了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
2)居住小区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上报居住小区规划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但到具体施工时,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规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到投入使用时,问题接踵而至,如停车场、商业配套设施等。为了缓解矛盾,开发商考虑补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居住小区绿地。
3)管理体制不顺,管养主体不明确,居住小区绿化养护管理经费不足。近几年来,英德市区部分居住小区因为产权不明晰或居住小区绿化管养主体不明确而造成管理不到位、绿化养护经费投放不足,导致绿化出现“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
2加强英德市区居住小区绿化的建议与措施
2.1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
1)提高英德市区新建居住小区绿化水平,必须做到规划科学、设计合理,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如执行居住小区绿化面积不少于小区总面积30%的规划指引、居住绿地面积人均1 m2的设计要求,建成符合规划与设计要求的居住绿地。
2)进一步完善居住小区的配套设施,为居住者提供功能齐全的服务。如居住小区的基础设施除了绿地、阁亭等园林构筑物外,可增设幼儿教育设施、商业网点、医疗保健站点、文化娱乐与体育活动场所、市政设施。
3)居住小区绿化规划设计注重理念创新和经济实用、设计手法多变。儿童活动区的植物搭配要合理,品种要丰富,色彩明快,比例适宜。成年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作遮荫,可采用自然流畅的生态景观林带与花灌木大色块绿化结合,营造出适合人们晨练散步、休憩游玩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绿化应当以乔灌木为主,辅以地被植物覆盖地面。植物配置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数量搭配,尽量利用色叶、观花、观果植物,表现季相变化和层次感,使景观春季繁花吐艳、夏季绿萌清香、秋季霜叶似火、冬季翠绿常延,与居住者常年的生活规律同步。如可选择玉兰Magnolia denudata等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植物,也可选择乔灌木花草、常绿与落叶乔木、速生与慢长植物,以及萌芽、抽叶、开花、结果时间相互交错的植物搭配来营造季相变化,达到视觉效果和生态效果兼收的目的。
2.2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增加资金投入
建立稳定、多元化的居住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渠道,是提高英德市区居住小区绿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房地产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应加大绿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管理。
1)管养主体按年度制定出支出预算,确保绿化养护经费足够到位。
2)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在居住者中筹集绿化养护经费,使居住者既尽到义务,又对绿地增加一份责任和情感。
3)鼓励居住者认建认养绿地,增强居住者的爱绿、护绿意识。
2.3完善和创新居住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1)明确居住小区绿化管养主体,理清职责,切实加强对居住小区绿化的保护和管理。
2)居住小区绿化管养主体,应在已建立起来的居住绿地养护管理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要明确并界定居住小区绿化养护管理主体、管理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落实管理责任制及绿化养护措施。
3)实行养护招投标,走公共资源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实现管养分离,节约养护成本。
4)不断摸索新常态下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养护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创新管理模式,促使居住绿地质量的稳定提升。
2.4多管齐下,确保居住绿地安全
1)强化全民绿化意识,充分利用媒体大造声势,提高居住者爱护居住小区绿化的自觉性。要坚持不懈地对居住者进行绿化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懂得、认识居住小区绿化的功能和作用。
2)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遏制破坏绿化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控制树木的伐移审批手续。对于不按绿化法规缴纳有关费用的房地产开发商,不予办理绿化审批手续;凡是居住小区绿化未达标的,一律从严审批开工项目;居住小区有被挤占和破坏的绿地要限期腾出,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实施绿化。
3)加强植保和养护技术研究,提高居住绿地养护的科技含量。为确保居住绿地植保工作及养护管理的规范有序和实效性,要认真做好居住绿地的病虫害预测预报,还有生物天敌的试验和应用,及生物防治方法的推广工作。
2.5应用多种园林植物材料,提高居住小区绿化品位
英德市区一些居住小区绿化经过多年的实施、总结和应用筛选,培育出适应本地生长的乔灌草配套的基调树种,推广应用了一些适合居住小区特点的植物。如银杏Ginkgo bilob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asa等乔木,具有较好的功能作用。但是居住绿地发展迅速,反复使用相同植物品种的绿地让人感觉雷同。因此,建议居住绿地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植物应用品种,增加如毛杜鹃Rhododendronpulchrum、月季Rosa ehinensis、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山茶Camelliajaponica等观花植物,多品种共存,实现植物多样性(图2)。
3亟需处理的几种关系
3.1居住小区绿化规划与建设的关系
英德市区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关键在于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规划原则,还要看规划起点的高低。要建成高标准的绿化环境,就必须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既要有科学的规划,还要有建设的可行性,为高效能管理打好基础。
3.2居住绿地建设与城市自然保护的关系
居住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载体,由此也成为开展城市生态自然保护的主要场所。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保护,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花种草,而是在现有城市自然本底的基础上,恢复景观的本土性、整体性、多样性和自稳性,并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空间。在开发强度高的英德市区展开自然保护活动,就必须有效组织包括居住区绿地在内的城市各类绿地,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绿地体系。
3.3居住小区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的关系
居住小区绿化“三分种,七分管”,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但就目前英德市区居住小区绿化现状而言,“重建轻养”“只建不管,甚至弃管”的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小区的绿化,只要严格遵循其规划并在建设中执行施工规范、抓好施工质量,就能充分体现出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创新管理模式,落实绿化养护管理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和执法的力度,建管同步,一定能做好英德市区居住小区绿化的升级。
4小结与讨论
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篇4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人们对小区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标准。其中人们更加重视居住小区的景观绿化设计, 因为其在提高和改善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方法来营造高品质的小区环境。过去住宅小区的景观绿化设计未能实际提高小区的环境品质, 仅仅停留在“填空式绿化”上。现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打破了原来的固化规划理念, 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 设计出以最好居住条件为核心的最佳居住小区, 全面体现出小区的“经济功能”, “环境功能”以及“社会功能”, 构建出最适宜居住的小区。
1 关于城市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设计原则
1.1 以人为本[1]现代居民小区的构建最终目标就是为居民提供
住所有必要的活动例如休闲娱乐、人际间的交流等等, 主要是为居住小区的居民提供服务, 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所以小区的环境以及居住氛围要充满生活的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综合规划, 特别注重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需求。现如今好多园林设计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些“欧陆风情”、“巴里岛景观”等等。本人愚见, 居民住宅小区园林的根本是为了方便小区居住人的休闲、运动和交流, 所以, 景观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气氛要充满生活的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充满更多的人情味。在景观绿化设计中类似“欧陆风情”、“巴里岛景观”这些可以借鉴, 但是不能一味的照搬, 因为照搬就很容易与实际情况相脱离, 应当以当地特色植物为主运用到住宅绿化设计中, 从而更加符合本地人的口味, 突出人性化设计。
1.2 因地制宜居住小区的景观绿化要因地制宜, 在经济适用的
前提下, 巧于借用, 充分利用原来的地形地貌, 以最少费用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 尽可能体现出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本地文化氛围相融合[2]。最终满足居民生活, 营造出接近自然, 并且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除此之外, 我们应根据住户的意见进行园林设计, 再设计理念上充分融入生活习惯的元素。
1.3 注重特色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 居住小区的绿化景观规划要注重特色, 因此要不断创新。
每个居住小区要各有特色, 要从多层次多方位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创新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创造性劳动, 而是非常艰辛的, 设计者应该在拥有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在规划构思上要体现出构建物群的主题风格与特色, 力求自然与协调。同时, 景观创造要结合与之相关的文化、民情、习俗等元素, 从而蕴含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最终体现“文化建园”的科学根本内涵。原材料上的使用, 要多选用新型、环保的绿化景观材料。
2 关于现代的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的具体设计
2.1 小区道路及步道的设计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要体现出人性
化, 要主次分明、引导性强, 要为车辆的进出以及居住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一方面, 道路要在宽度上利于交通行径;另一方面, 还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尽量多采用人车分流或环行道的形式。人们在小区中主要是进行休息散步等活动, 尤其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 并非只限于小区的小花园。因此, 步道的设计要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前题, 实行“应曲多于直”, “宜窄不宜宽”的原则。力图做到有收有放, 树影相映, 因坡而隐, 遇水而现, 或高或低, 形成一系列的连续的道路空间, 有效地组织小区内的景观规划。道路曲、折、直的转换与建筑群、小品花园相依相存, 道路的设计线形要与建筑物的布置, 排列相互沟通, 和谐结合。
2.2 小区内的广场设计:
现代居住小区广场的设计要从功能出发, 给居民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 以满足人车的集散、社会交往、老年人的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 把大型广场化整为零, 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小区广场的形式应该多采用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 无需一味去追求场地本身的整体性, 尤其是广场的外延要避其生硬, 比如采用虚隐的方式, 跟周边小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2.3 小区的景观设计的融入:
小区的景观设计构想是在小区规划的初始阶段, 它并不是针对小区的环境来作设计, 而是从宏观的概念布局入手, 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规划, 把整个小区作为一个具有居住功能的景观来进行设计的。应该增添一些人文色彩, 添加些有文化底韵的元素, 最终达到化景物为情思, 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从而放松小区人们的心情, 缓减紧张情绪, 调节和减轻居民的疲劳, 达到陶冶居民的情操, 最终达到小区设计的根本“居民的休闲和愉悦”。景观小品要突出特色, 体现出“简远”、“疏朗”、“雅致”, 使它的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给人无限遐想。
2.4 绿化树种的选择与植物配置设计植物配置要做到层次分明,
要注重色块的排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配置时, 也应该注意植物层次的搭配。用乔灌和地被等多种方式来混合配置出四个层次, 分别为:高、中、低、地四个层次, 然后设计出空间的分割与联系方面的配置, 通过每一个层次, 使空间充分体现出自然的节奏。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意春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荫好乘凉, 秋季多变看叶果, 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根本的要求, 是保持小区三季有花, 四季常绿。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 草木花卉在管理时是比较烦琐的, 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成为造景要素。在设计的时候务必要从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态长势等各个方面来考虑, 以达到植物布置互相协调。
3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与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3]
3.1 景观设计与规划设计的一致性。
传统的设计程序有居住区规划, 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其中景观设计通常是为了完善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的补充所采取的方法。所以, 对建筑设计来说景观设计就是缝隙的填充, 设计时较难一气呵成, 较难达到与建筑融合的十分贴切。而在整体规划化设计中, 景观设计对整体规划起着主导作用, 它是规划构思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始终存在。
3.2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
体现出景观的意识, 而设计景观的时候要体现出建筑的意识, 注重两者的内在联系, 尽可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首先要考虑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需求;然后要考虑小区环境是人们修身养性、缓解压力的地方, 需要一个充满闲情、平和安静的氛围。最后, 当设计一个意图提供纯美学享受的景观时, 美学的品质和意义尤重要。
3.3 小区环境中的景观绿化既是居住环境的实体, 又是居住建筑功能的延伸。
小区外部空间也属于人们的居住空间, 所以要把景观作为人们居住空间的其中一部分来设计。通过巧妙构思的设计与立意, 给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形态, 是展现整个居住小区的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在户外也能感受到家的氛围, 从而吸引居民更多地进行户外活动, 邻里之间更多地进行人际交流。只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设计不足以引起人们逗留, 当它给景观赋予实际的建筑功能时, 景观的这部分空间才具有意义, 才能更好的成为居民的活动场所。从这个角度来讲, 景观也算是建筑功能的延伸。
4 结束语
提高对居住小区绿色环境的重视, 全方位建设生态、绿色住宅已成为而下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 提供绿色空间环境, 是用来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前提下, 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居民生活环境, 使居住小区景观与建筑自然和谐、融合完美。
参考文献
[1]李培裴, 杨洪丽.浅谈如何搞好城市居住小区的园林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6) :137.
[2]刘放.浅谈城市居住小区的景观绿化设计原则[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5) :144.
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 篇5
关键词:居住区;设计;绿化
前言
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 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到了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绿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以植物为主的居住区绿化,不但能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而且花草树木的布置,以及少量建筑小品、水体等景观的点缀,既软化了生硬的建筑,又美化了居住区的面貌。
1.2植物布置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2 居住区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绿化用地或绿化率“缩水”
现在的住宅产业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少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比如,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约占居住区总面积的60%,绿化率的标准不能低于37%,而不少居住区却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2 绿化设计中功能性考虑不足
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3 软景与硬景比例严重失衡
目前,许多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少得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
2.4植物选用不当
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居住区植物配置应注重乔、灌、地被、草坪等空间搭配形式。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
2. 5园林小品设计不合理
园林小品的使用在居住区内很普遍,在小区绿化中,如果合理地设置一些园林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但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居住区内滥用园林小品,或者排成一行似展览会,没有主次或与环境格调不一致,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或者粗制滥造,毫无观赏价值的意境美。
2.6园林风格与居住区风格不协调
当前一些居住区绿化忽略了这一点,更有甚者,盲目遵循“什么时尚造什么,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则,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结果使环境反而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对居民的身心造成伤害。当然,有正确的绿化方法和措施还不够,要使已建好的居住区绿色环境得到长久的维持,稳定生态系统,还需要每一位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因此,提高居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加强园林科学知识普及,成为居民区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的必要保障。
3 居住区绿化设计应遵循的规则
3.1 居住区绿地中设置适度游憩空间
居住区绿地中需要有一定的游憩空间,需要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儿童设置一定的活动面积,有居民散步游览的道路,可活动的铺装场地、游戏场和简易安全的活动设施,适当安排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服务内容。
3.2 植物布置结合赏景功能经济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根据居住环境的功能要求,按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的生态习性合理配置,要与住宅建筑、道路、建筑小品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配置方式应丰富多样,既要符合发挥绿化功能的要求,又要符合为居民创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绿色环境的要求。
3.3 发展垂直绿化
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面积和空间进行垂直绿化,在可能条件下进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的空间层次和绿地,有利与改善和提高居住区的气候环境。
3.4 注重建筑空间尺寸
居住区绿地规模有限,城市公园小品设置的体量不宜过大,否则与建筑环境的空间尺寸不相称,其设置的数量也不宜过多。
4 绿化空间的延伸
4.1.开拓垂直绿化,走立体绿化之路
住宅建筑的立面绿化有利用生态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明显的改善着小气候。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降低夏季室内温度,提高小环境的空气湿度,增加含氧量。墙面绿化植物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热的70%左右,太阳光使植物的水分蒸发,在灼热的阳光下,植物消耗掉大量的太阳能。空气中水蒸汽增多,气温就会下降,植物有吸附空气悬浮尘粒子的作用灰尘也就少,这些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4.2.营造屋顶花园,开辟绿化新空间
屋顶的绿化不但可以增加一部分植物种植面积,而且还可以使屋顶雨水的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雨水形成蓄存在屋顶上,屋顶密封层中的温度只会缓慢地上升到25度左右,而在严寒的冬季,温度也不会降至零下。由于温差较小,整个屋顶的热荷载明显的小于绿化的砂石平屋顶的热荷载。
目前的住宅建筑在屋顶的荷载设计上基本在150KG/平方米,这就要求在营造屋顶花园时,绿化苗木种植土层、过滤层和防漏处理层以及雪、雨等自然因素的总重量不得超过150KG/平方米。
4.3.充分利用空间,大力发展阳台和棚架绿化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对居室和道路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阳台绿化,不但能满足人们屋内摆花的需求,改善居室空间环境,还能美化建筑物外立面。而棚架绿化,除了有遮荫、美化等效果外,更能弥补居住区绿化用地不足的缺陷,为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目前,居室摆花与阳台绿化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的时尚。选择常绿耐荫的温室观叶花卉,如文竹吊兰、花、龟背竹、叶常春藤等等,都能很好的改善居室环境。
棚架绿化的优点更是自不待言,植物选择除了紫藤、常春藤等攀缘植物外,还有葡萄等经济植物,不但能增加绿色,创造经济效益,还能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真可谓一举多得。
5结论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水平及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与国外相比都有极大的差距。开拓居住区新型绿化空间,加强居住区绿化设计素养,无疑是缩小这个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利用建筑物以及一切可以进行园林绿化的场所,进行居住区绿色空间的再创造,建成花园式的小区是人们的期盼,也是园林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02
【2】杨向杰.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住宅科技,1997.06
浅析居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 篇6
设计必须根据气候的不同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 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2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
居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 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 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 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 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来设计, 并区分不同的地域, 因地制宜。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人们的趣味, 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素质。
3 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
居住区房屋建设时, 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 建筑垃圾就地掩埋, 土壤状况进一步恶化, 因此应对选择耐贫瘠、抗性强、治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 结合种植速生树种, 保证种植成活率和及早成景。还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 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
4 合理的组织空间
4.1 空间的分割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 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 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活动时, 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 丰富视觉景观, 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 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进行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60cm时, 空间还是连续的, 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 没有封闭感, 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1.7m以上时, 视线受阻, 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 封闭感增强。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进行分割, 水面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 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砌筑得法, 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 但要注重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 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
地面高差和铺装材料、形式的变化来体现不同的使用功能, 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 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和图案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装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 绿地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4.2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 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 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有:
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 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 让人们有场所感, 又与外界联系紧密, 相互渗透。
巧用花架: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 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 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 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 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
5 利用自然景观, 体现绿色
为提高居住区的生活质量, 绿化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在整个居住区内以自然植物景观且多以绿色植物为主, 增加整个空间的绿量。在居住区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 因为成片的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而且还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 在高大的乔木下面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并实现绿化的多样性, 建立乔木、灌木、地被、草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 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 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
居住区绿化影响因素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应灵活把握, 不可机械照搬。同时, 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使居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
6 结语
居住区绿化规划, 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绿色空间环境, 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 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 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 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宝林.居住区绿化方式浅析[J].林业勘查设计, 2011 (1)
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 篇7
1 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园林绿化首先要了解居民的各种基本需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 要照顾到各类居民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这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设施及景观小品的尺度、色调等方面, 使人们在交往、娱乐、活动、休闲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 创造一个生态和谐的居住区环境;其次要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 通过美化生活环境, 为居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人们以前提倡小区内有花园, 如今更向往住在花园, 这就要求规划时应该更加体现一种创造自然的深度。
1.2 坚持经济、实用性的原则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经济状况, 特别要注重节能、节材, 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 反对盲目追求奢华;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达到优良的性价比;这样才能使更多普通人住上高品质的生态小区。
1.3 坚持生态的原则
应尽量保证不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 努力创造更好的资源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 以实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1.4 坚持乡土的原则
一是要尊重历史, 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 做到保留在先, 改造在后;二是要体现社区文化。每个地区乃至某个地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韵和民间传说, 要传承自然纯朴的文化, 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三是要避免盲目追求奢华而大量栽植不同地区的树种。这样很难做到与自然和谐, 相比之下多栽植乡土树种更易建造生态社区[2]。
2 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要求
2.1 立地条件要求
现代居住区大多建有地下工事, 其上土层较薄, 大乔木难以生存, 绿化设计时要从现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市政管网、配套景观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2 功能分区要求
居住区内功能区应包括公共区、私家花园区、配套公建专属景观区, 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率要求、方便居民活动的屋顶绿地。绿化设计应着重从视觉环境、嗅觉环境、人文环境方面来分析各功能分区的要求。
2.3 绿地指标要求
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 m2/人;小区 (含组团) 不少于1 m2/人;居住区 (含小区或组团) 不少于1.5 m2/人。绿地率:新区建设≥30%;旧区改造≥25%;种植成活率≥98%[3]。
2.4 其他要求
如光照要求和消除噪音等方面要求。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 并考虑用于室内的光调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高反射性材料, 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 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户外的广场及道路铺装尽量不采用光面的材质, 必须使用的地方应该尽量做防滑道处理。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 d B, 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 d B。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高密度绿篱墙、人工微地形、水景造型、专用的屏障设施等进行减噪、防噪。
3 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内容
3.1 道路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4级, 道路宽度根据小区潜在需要应合理设计。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 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 避免往返迂回, 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 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 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在地震烈度不低于6度的地区, 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城市旧区改建, 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 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 m;小区路:路面宽6~9 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需辅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 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 m;组团路:路面宽3~5 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需辅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 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 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 m[4]。
3.2 游乐场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 应符合表1的规定[5]。
(%)
公共区应设置在居民区的中间, 方便所有居民的使用, 应该设置儿童、老人专用活动场地;广场周边宜种植适量庭荫树和安置一定数量的休息座椅、健身器材, 为居民提供休息、健身、交往的设施, 在不干扰邻近居民休息的前提下保证适度的灯光照度;儿童游乐场一般均为开敞式, 游乐场地必须阳光充足, 空气清洁, 能避开强风干扰, 应与住区的主要交通道路相隔一定距离, 以避开车辆对儿童的影响, 游乐场应离开居民窗户10 m远为宜, 以避免空间坠落物的袭扰。
3.3 绿化
适宜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大体可分为7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水生植物及竹类。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 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2]。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 起到遮阳降温作用。在建筑物的南面, 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 以免影响到室内采光及通风;而在建筑物的西、南面, 需要种高大阔叶落叶乔木, 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乔木距离建筑物5 m左右, 距离地下管网2 m左右;灌木距离地下管网和建筑物1.0~1.5 m左右。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 不能隐蔽的地方应该有外部装饰, 以便与环境融合。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 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 形成绿点、绿带、绿廊合理分散;一般性群落结构一般控制为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例为3∶1, 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为3∶1, 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比例为8∶1, 地被草坪覆盖率达85%以上, 具体到某个小区的绿化配置情况视小区所处环境及需求而定。概括地讲, 垂直绿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攀援绿化。可应用爬山虎、地锦、络石、薛荔、凌霄等具有吸盘的藤本植物, 沿墙面、石壁、篱笆攀爬;应用葡萄、紫藤、金银花等具有缠绕性能的植物和蔓性月季、木香等长蔓性藤本植物来点缀装饰小游园和庭院等。二是阳台绿化。在阳台、窗台上种植藤本、花卉和摆设盆景, 不仅使高层建筑的立面有着绿色的点缀, 而且像绿色的垂帘和花瓶一样装饰了门窗, 使优美和谐的大自然渗入室内, 增添了生活环境的生气和美感。三是屋顶花园。利用广大的楼顶面积, 进行精雕细刻的园林布置, 以优美的园林植物和精巧的亭廊、花架、假山、喷泉、水池等园林建构物和雕塑小品, 构成美丽的空中花园。垂直绿化的好处很多, 由于其占地少, 既充分利用了空间, 提高了城市绿量和绿化覆盖率, 增强了绿化的立体效果, 又通过美化光秃的墙面、土坡等提高了环境质量。由于蔓性攀援植物随着物体外形轮廓变化, 从而软化了建筑的生硬轮廓并与城市绿化融为一体, 会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装饰效果。通过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和蔽荫效果, 可缓和阳光对建筑的直射, 使夏季墙面温度大大降低。有关资料表明, 受阳光照晒时, 绿化覆盖的墙面比无覆盖的墙面的温度低13~15℃。冬季落叶后, 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的辐射热, 其附着在墙面上的枝茎又形成了一层保温层, 起到了调节室内气温的作用。另外, 垂直绿化还可以减低墙面对噪音的反射, 并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烟尘。可见, 大力提倡垂直绿化, 搞好垂直绿化, 对提高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 综合利用城市空间, 绿化美化环境, 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水景
居住小区内的水体为封闭水域, 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 如果对居住小区内的水面及河道管理不好, 对周围污染物的排放不严加控制, 很容易成为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生活垃圾的受纳体, 从而导致水体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致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 水体变黑变臭, 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景观设计师在居住区水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树立管理和养护服务的思想。水景保持的关键是管理和养护, 只有管理和养护到位才能最终体现水景的效果。这里要注意的是, 水景的规模要与该项目相符合, 切不可“贪大求洋”, 造成后期管理和养护过高, 不能承担的后患。
(2) 设计要符合真正生态的水景。把生态的思想贯彻到每项水景设计中, 即使有的项目人工成分较大, 不易看到生态效果, 设计师也必须融合这种概念[6]。例如中水、雨水、冷却水的收集和使用, 利用喷泉增氧、喷雾产生负离子, 利用水循环流动构造跌水、湍流等景观, 无不是美观又生态的做法。
3.5 假山、置石
应注意与人文艺术相结合, 提升小区的整体人文气息;山水的融合可创造更加丰富的生态景观小气候。
3.6 园林建筑
首先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 之后考虑与景观的融合, 做到使用与欣赏兼得。
3.7 园林小品
小品与功能指示牌、室外音箱、灯具结合使用, 做到一物多用。
3.8 音箱照明
室外音箱与建筑小品结合, 提高居民区儿童的童趣与求知欲望;照明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 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
3.9 园林灌溉
使用先进灌溉技术, 提高水利用效率。
4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注意事项
(1) 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 忌用有毒、带刺、带尖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以免伤害儿童, 如夹竹桃、红叶小檗、构骨等;在运动场、活动场不宜栽植大量飞毛、落果的树木, 如杨柳、多球悬铃木、构树等。
(2) 因地制宜设计水景。水离不开容器, 因此水景的设计不是孤立的, 其形成离不开其存在的环境, 因地制宜是水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再者要考虑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亲水平台处设置浅水区, 对高差过大的连续水景, 在观赏区应加设翻护栏, 在可能存在的隐患区加设警示标志。
(3) 小区景观设计中附属建筑与小品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景观必须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如果在一种红墙绿瓦的历史城区内, 设计现代风格为主的景观小品和附属建筑, 不但不会让人感觉到美, 反觉得是对现有景观的一种破坏。二是景观设计要合理定位和因地制宜。很多项目在施工队拿着设计完整的图纸进场时, 发现图纸跟现场是完全脱节的, 施工过程有时候还常常损害一些珍贵的人文历史资源。因此, 人工景观开发跟周边建筑、自然山水的关系应是相互渗透的, 应呈现出一种自然生长的格局。
(4) 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 更不要留下盲区, 尤其是小品、驳岸、道路转弯及有台阶处。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 应尽量采用新工艺, 使用更加节能的光照设备。
摘要:居住区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总结了现代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 指出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园林设计,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卢黄忠.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 2007, 33 (14) :353-354.
[2]陈洁.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浅析[J].城市, 2006 (4) :56-58.
[3]李旭光.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规划师, 2005, 21 (8) :52-54.
[4]吴峻, 鲁长亮.论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园路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33 (14) :354-356.
[5]王婷婷, 刘柯三.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09 (13) :352, 347.
居住小区绿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篇8
作为一个现代文明城市, 无论从生态要求和美学原则来说, 都必须有较大的绿量和丰富的绿貌。世界先进城市绿化标准为人均公共绿地30平方米以上, 绿化覆盖率40%以上。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的每个境域和角落, 这绝不是单靠几个公园和几排行道树所能解决的问题。
许多人都认为居住小区应该多搞些绿化, 但由于目前住房及财力紧缺, 建设单位多把资金用在建房上, 至于绿化问题要等到将来有条件, 或政府部门拨款再建,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在同样的资金条件上, 以不同的开发指导思想和设计水平所产生的居住小区的环境, 就含有好与坏, 合理与不合理, 舒适与不舒适的差别, 就单位而言, 无论住宅的建筑质量或使用功能怎样无可挑剔, 但就因为处于不良的环境中, 人们也感到枯燥无味。人们对住宅并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 而且还有心理方面的要求, 应该满足人们接近自然地要求, 建房时为了改善人们居住条件, 绿化同样也是为了改善人们生活条件, 是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所以不能等闲视之, 不能单纯为了建房就放弃卫生条件的改善, 公共绿地应按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建设。也有人认为绿化建设可以搞, 但不必在居住小区内建设, 而集中在居住区, 城市公园里。笔者认为, 绿化的目的, 是改善和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的生活价值、生产价值和创造力。况且集中最在居住区或公园的绿化绝不能代替居住小区的绿化。首先, 居住区和公园的绿化与居住小区的绿化相比, 一般较远, 来去不便, 除节假日家务事不忙的人才有可能带着孩子去逛, 但大多数人由于家务繁忙, 舍不得花上大半天时间到居住区公园去游玩。如果居住小区内设有一块公共绿化区、再适当设置一些儿童游乐场、老人休憩区、休息座椅等, 会更加方便居民使用。如双职工下班回家以后, 5岁以上的儿童就可以单独在小区游园玩耍, 老年人茶余饭后可集聚在一起谈天、散步、锻炼身体, 同时也可照看本居住小区的孩子。其次, 只有居住小区里的绿化才能改善居住小区里的卫生条件, 而居住区或公园的绿化不能代替居住小区的绿化。
绿化对居住小区建设的重要性已尽人皆知, 但佳木斯市居住小区绿化条件普遍较差, 目前尚未引起重视。有的小区内除了楼房, 很少见到行道树, 宅旁绿地;有的小区曾规划过一些绿地, 但尚未开发利用, 也有的由于某种原因将绿化用地变成了建设用地。
佳木斯市现有经过市规划审批委员会审定批准的规划居住小区和组团14个, 现已实施建设的11个, 分别是永安小区, 杏园小区沿江小区, 铁西小区, 桥南东小区, 桥南西小区, 北市场小区, 德祥小区和光明组团, 建业小区, 中心小区, 这些居住小区都按国家规定的城市规划绿地指标要求规划了小区公共绿地, 但在实际的建设中, 除了杏园小区, 铁西小区, 光明组团外, 其余小区至今为按规划要求建成公共绿地, 仅以永安, 北市场, 桥南东, 桥南西小区为例, 这四个小区总计规划住宅建筑面积67.7万平方米, 现已建成了51.4万平方米, 应建绿地4.1万平方米, 而到现在为止, 仅建成绿地0.32平方米, 占规划绿地面积的8%, 还剩3.78万平方米绿地没有建成。讲过测算, 如果补上这些被甩下来的绿地, 需要动迁675户, 房屋2.4万平方米绿地开发建设共需设资2580万元。
小区规划绿地不能全部贯彻实施,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建设单位对最大经济利益的追求, 忽视绿化规划建设。
在城市的诸多开发建设单位, 对“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 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的城市建设方针认识不足, 只重视本企业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我市永安小区, 地处我市中心地段, 其开发单位共有九家, 都争抢好的建设用地, 而不承担绿地建设, 给小区改造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对这样的问题, 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 已向市政府, 市规划审批委员会提交报告, 市规划审批会第39次会议明确规定:今后凡在新的小区建设住宅, 必须按规划和和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80) 建发城市492号文件规划定额指标及建设规模均摊绿地动迁安置费, 并做了相应的规定。然而, 有的单位只追求经济效益, 搞小动作, 躲避缴纳绿地费。还有的单位不但设有缴纳绿地费, 而且在卖商品房是借此向买房者收取绿地费, 但没有上缴, 而留作企业自用。笔者认为对这样的开发单位应没收绿地费, 并对主要领导加以处罚。
2控制措施不利因素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的的总和占居住小区用地面积:新区不应低于30%, 旧城改建区不应低于25%是建设单位在建设实践中, 为了争取多建房, 往往在规划方案已明确之后, 仍千方百计要求在住宅用地上增加建筑面积, 或提高建筑楼层, 或增插楼座, 或在高层住宅下增加公共建筑项目和面积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住宅用地上建筑密度过大, 住宅楼附近很少有供居民就近活动的空地。上述问题的出现, 主要是由于规划管理部门控制措施不利, 各部门协调不够, 顶不住有关领导的压力。如我市的中心小区已做到了“统一开发, 配套建设”, 四个开发单位同时开发, 但三个单位没有按动迁比3%的公共绿地被甩下, 后开发的小区绿地仍没有解决。
3小区绿化管理不善等因素
现在我们对小区配套建设方面缺乏经验, 存在管理程序不严密, 管理手段不力的问题。在执行审批的过程中, 只批建筑, 不批绿地。在市容监察方面, 乱批滥建现象时有发生, 在小区比较繁华地段, 小商亭, 小车库, 小吃部等随处可见, 使小区居民没有一个安静, 整洁, 充分绿地的环境, 有的小区甚至连房前屋后也很少有能供居民使用的空地。
鉴于上述绿化难以实施的原因,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市政府应制定强有力的政策, 近期以配套建设为主, 服务部门协调起来, 以市政府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为主, 城市规划管理局, 市政府动迁办公室为辅, 市计委, 质量监督检查站积极配合, 严格把关, 并按新开发住宅建筑面积比例拆迁小区规划公共绿地内房屋, 并及时缴纳绿地同意建设费, 在主体竣工验收时, 绿化建设不合格不予验收。
第二, 今后凡新开发住宅楼或单位建设住宅楼应在小区内安排批建, 如在小区外建设的以组团为单位考虑组团绿地, 达到人均0.5平方米的指标, 杜绝单位设计, 单体审批。
第三, 小区应增设绿化管理专业人员, 并与小区管理办公室联合起来, 对小区内的花草树木进行日常管理, 美化小区环境。
第四, 对已建成的小区, 应加强绿化建设, 因地制宜, 见缝插针, 逐步增加绿化面积以满足小区卫生要求, 提高小区绿化覆盖率。
综上所述, 居住小区的环境建设, 实质上是居住小区实体环境的建设,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城市总体规划中开始, 一直延续到小区的管理工作之中。居住小区绿化建设不仅是技术问题, 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因而, 居住小区的绿化建设不能只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从发展过程中去完善小区环境, 以共同创造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结合的居住环境。
摘要:居住小区绿化更适合居民, 特别是老人及儿童使用,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提出几点建议。
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篇9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 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面对日渐成熟的住宅市场和购房者,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随着经济的发展, 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 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 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宅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此时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 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2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2.1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要强调生态性
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 注重生态效益, 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 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10年前我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可概括为“绿地+场地”的小区绿化模式, 之后虽有提高, 也只是强调绿化覆盖率。小区的生态园林不是有空地种草, 有空间栽树的简单绿化过程, 而是真正从食物链以及物质循环的角度来进行植物品种之间以及与建筑物之间的选择与搭配, 以确保各种植物品种与所处地域共生、共享、相生。
2.2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在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重点和前提。它也是园林设计的前提。居住区绿地是人们劳累一天后的休闲运动交流的重要场所。“以人为本”的设计要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要求出发, 分析居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 合理设置健身场所和运动器械尤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小孩子的活动需要。
2.3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到经济的原则
经济原则就是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 注重节能、节材, 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 反对浮华铺张, 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 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 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 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 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 进行植物配置, 创造复层结构, 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 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 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居住区的各类绿地有各自的功能要求, 但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 改善和保护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因此, 绿地的植物配置应以绿为主, 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绿地结构, 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2) 植物配置应遵循多样性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园的素材, 也是观赏的要素, 要科学地配置各种植物才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 构成生态美景。植物多样性对植物保护有重要意义, 植物多样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能够形成一个生态链, 使物种之间相互制约, 协调发展, 不易受到危害, 在树种选择上应尽量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的乡土树种。
植物多样性是景观多样性的需要, 景观多样性依赖于植物多样性。乔灌木结合, 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 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 适当点缀些草花,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做到“四季有景, 三季有花”, 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 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 植物配置要考虑种植的位置。
植物配置要考虑种植的位置与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距离, 避免有碍植物的生长和管线的使用与维修。一般乔木需距建筑物5至8米。灌木距建筑和地下管网1.5米。树丛的组合, 从平面与立面构图, 色彩, 季相等方面要有变化, 在高层建筑四周气流较强, 不宜种植高大乔木。
4 配置方式
居住区的绿地结构比较复杂, 在植物配置上也应灵活多变, 不可单调、呆板。
4.1 点、线、面相结合
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 面积较大, 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 利用率高, 要求位置适中, 方便居民前往, 一个小区一般有2至3个。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 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等, 植物多丛植, 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 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开花灌木或藤本, 如银杏、香椿、樱花、石楠、爬墙虎等。面是指宅旁绿化, 包括住宅前后及两栋住宅之间的用地, 约占小区绿地的50%以上, 是住宅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
4.2 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
居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 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 限制
了绿量的扩大。但另一方面, 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 (建筑表面积) , 为主体绿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的结构特点, 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 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 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 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 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4.3 疏密有致, 注重空间层次感
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 种植设计应做到疏密有致, 即宅旁活动区多为稀疏结构, 使人轻松、愉快, 获得充足的自然光, 在垃圾场、锅炉旁和一些环境死角外围密植常绿树木, 道路上用遮荫小乔木。空间上, 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 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 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 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 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 因此, 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 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 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
5 华北地区常用的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地被植物、水生植物
5.1 乔木
行道树:悬铃木、广玉兰、杨树、樟树、栾树、银杏、独干女贞、槐树、柳树;
庭荫树:梧桐、银杏、槐树、朴树、白玉兰、枫香、马褂木、石楠;
园景树:雪松、龙柏、紫叶李、龙爪槐、桂花、梅花、樱花、丁香、龙柏、笔柏、石榴、白玉兰;
抗污染树种:臭椿、榆树、朴树、刺槐、桑树、合欢、女贞、石楠。
5.2 灌木及藤木植物
十大功劳、南天竹、火棘、石楠、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构骨、海桐、凤尾竹、丝兰、紫叶小檗、腊梅、海棠、棣棠、月季、紫茉莉、紫薇、木槿、红继木、石榴、红枫、青枫、侧柏、笔柏、云南黄馨、爬山虎、连翘。
5.3 地被植物
草皮:高羊茅、早熟禾、狗牙根;
地被:爬地柏、枸杞、酢浆草、三叶草、美女樱、沿阶草、葱兰、地被菊。
5.4 水生植物
荷花、香蒲、千屈菜、芦苇、水生鸢尾、睡莲、芡实。
6 结语
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篇10
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
1.居住区绿化的基本功能
说到居住区绿化,必然主要采用的媒介是植物。这种以植物为主要媒介的居住区绿化,首先,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噪音进行吸收,对周围的气温进行必要的调节、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改善小气候;其次,必要的园林小品、得体的水体的点缀和花草树木的巧妙布置,除了能够对生硬的建筑进行软化,还能够对美化居住区周围环境。
2.优美的植物布置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设计师对居民区绿化都会采用形象优美、而且价格相对不高的植物,使这些植物的观赏性、功能性和经济性能够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试想,当你的小区处在绿化优美、环境优雅的地方,自然会愿意出来活动,这样就有利于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和人们身心健康。
综合以上两点,居住区的绿化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面貌的美化以及对人们心理良好的促进都有非凡的作用。
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可用的绿化用地大大缩减,绿化率无法保证
绿化用地大大缩减和绿化率无法达标是目前房地产业存在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由于历史遗留,或者现实的种种因素影响,很多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比如,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用地约占居住区总面积的60%,绿化率最低标准为37%,而很多居住区却往往达不到以上标准。可以肯定的是,绿化用地的减少,对居民的生活和体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绿化设计中往往达不到“以人为本”
目前,以下事例经常存在。比如,有的楼盘隔离带采用绿地或草坪,却没有考虑到居民出行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需要绕行二十分钟;也有一些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考虑残疾人的行为,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还有一些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简单粗暴,没有能够细致、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3.本末倒置,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比例非常不协调
当今,不少园林绿化者或管理者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非常薄弱。本来就非常有限的园林可用面积内,设计者更多的不会以植物造景为主,与之相反的,他们更加崇尚亭台楼榭,假山叠石等,如此以来的设计,会使得城市中本已非常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不协调。
4.各园林要素与居住楼体风格及人文环境难得统一
当前一些居住区绿化忽略了各园林要素与居住楼体风格及人文环境的整体统一与和谐,有一些居住区,甚至盲目遵循“时尚潮流追风”的原则,拿来主义,东凑西拼,造成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的不协调,不搭配,不统一,如此以往的结果就使得居住区整体环境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不能让居民耳目一新,舒服享受,反而觉得非常别扭。
除此之外,在使用正确的绿化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上,如果想要使已经建好的居住区绿色环境得到长久的维持,稳定生态系统,还需要每一位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因此,提高居民的绿色环保意识,加强园林科学知识普及,成为居民区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的必要保障。
居住区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居住区绿地中设置适度游憩空间
居住区绿地中需要有供居民活动的游憩空间,比如,在居住区绿地中,有必要老人和儿童设置一定的活动面积,现在老年人健康意识很强烈,可以设置老年人用的健身器材,和儿童活动的简单设施,安全为首。当然,还应该有供居民散步游览的道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可以设置不同的服务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植物布置——结合赏景功能经济
(1)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根据居住环境的功能要求,按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的生态习性合理配置
(2)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之间组合平、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和形态,并注意意境,应该结合住宅建筑、道路、建筑小品,与周围的环境与设计互相映衬,互相支撑,力求和谐统一。
(3)植物配置方式应力求丰富多样,在发挥绿化功能的前提下,还要能够为居民创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绿色环境。
(4)居住区绿地除了应该有足够的绿地面积,同样的重要的是,还必须有足够的绿色量,在单位面积上拥有最佳的绿色体积量和叶面积指数,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生态效益。
3.拓展绿化空间——发展垂直绿化
前面已经提到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我们的绿化空间总是很非常有限,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面积和空间,进行垂直绿化,这样就可以有效拓展绿化空间。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进行屋顶绿化,这样设计会增加绿化的空间层次和绿色量,有利与改善和提高居住区小气候环境。
4.整体和谐——注重建筑空间尺寸
居住区绿地规模的有限的,它的功能要求也与城市公园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设置的建筑小品体量不宜过大,否则,就会出现与建筑环境的空间尺寸不相称的情况,并且,考虑到整体协调统一,其设置的数量也不宜过多。
结束语
综上,目前居住区绿化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园林从业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居住区绿化设置一些基本原则,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更好的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与施工研究 篇11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施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得人们对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民对住宅的要求也从“居者有其屋”的普通住宅转向“居者优其屋”的绿色健康住宅。
1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基本理念
1.1 低碳生态的设计理念
“低碳”概念是基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提倡减少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 各国政要及生态专家都致力于构建低碳的人居生态社区, 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低碳生态理念也深入影响到我国景观设计师设计工作, 在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强调“低碳生态”, 就必须针对性地使用软质景观的2大要素“植物”和“水景”在生态体系中的有效运用, 利用自然界本身的自净化、自循环能力, 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低碳生态居住区的目标。
1.2 以人为本, 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
“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居住区园林环境建设的“以人为本”理念, 就是强调以人的生存、发展为中心, 根据居民的心理、生理需求及行为规律, 设计和营造出令人愉悦的人居空间和周边环境, 满足人们身心健康要求、审美要求。在环境绿化设计中, 摒弃片面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 跟风赶时髦、短期效果的不实之举, 切实从群众的需求出发, 精心设计, 创造舒适、方便、优美的绿色环境, 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和谐共处。
1.3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除了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 还应对空间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发挥, 使得居住区整体环境风格协调、融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例如道路布置、路面铺砌、照明设计、水景组织、小品设计、公共设施等, 除具备实用性外, 还应兼顾其艺术性, 考虑居民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注重居住区环境的整体性、实用性、趣味性、艺术性的结合。首先, 景观设计要呼应居住区设计的整体设计风格主题, 如现代化风格的住宅区可采用现代景观造景, 体现现代文明特色。地方特色风格的住宅则采用符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造园手法。其次, 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 除了满足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外, 还应该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把握景观的动态性, 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此外, 根据居住区园林绿化点线面结合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 突破传统空间的布局手法, 将人与景观有机结合, 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 构建全新的空间网络。
2 结合设计理念, 创新发展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2.1 质量管理, 成本控制
居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程期限等要求的前提下,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进行控制管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成本费用。加强对居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控制, 有利于有效提高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 园林绿化施工前, 根据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及实际的工程数量、市场价格, 根据统一定额和收费标准预测施工成本, 然后将成本目标细分各个单项工程、施工队伍进行管理。通过纵横分解、层层包干、明确责任, 并定期考核,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达到质量管理、降低施工成本的最终目的。
2.2 合理利用植被, 因地制宜选择绿化物种
由于不同的地区、城市所处的气候地理条件的不同, 居住区绿化所选择的植被应因地制宜, 从本地区自然条件出发, 尊重自然规律。从自身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等实际情况出发, 追求绿化的实际效果。施工过程中, 要本着改善环境质量、改变城市前瞻效果, 避免片面追求美观, 贪多求大、求气派、大兴土木, 而忽视本地区实际的气候情况、树种的适应性, 导致资源的浪费、经济的损失、后期的养护困难, 绿化工程也达不到预期的观赏效果。如在北部地区, 由于气候原因, 降水量少, 就要避免大面积铺种草坪等需要大量浇水的植物, 要积极推广使用耐旱的草种、树种, 充分挖掘本土植物资源, 利用乡土树种, 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降低绿化成本及后期的养护成本, 形成居住区绿化的地方特色。
2.3 施工绿化面积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
居住区园林绿化施工时, 要符合一定的小区绿化环境标准, 其中要求要有足够的面积:如新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低于30%, 旧区不低于25%;绿地指标组团不低于0.5m2/人, 小区不小于1m2/人;同时, 绿地还要有充足的日照时间, 满足居民区活动的要求, 成片的绿地应满足不少于1/3的面积在标准的日照覆盖范围之外等。
3 结论
不少居住区园林存在着奢靡成风, 投入重金打造豪华昂贵的园林景观, 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抑或为节约成本, 随意种植植物作为居住区园林绿化设施, 能够合理兼顾经济性和生态效益的居住园林绿化较少。建立节约型社会, 必须强调可持续发展现代园林建设。在居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与施工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创新发展, 努力建造质朴而不简约的居住区园林绿化, 为在喧闹市区的人们建立一片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居住天地, 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景成.浅谈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7)
【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推荐阅读:
居住区生态绿化设计09-05
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09-27
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07-22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05-21
优化居住区规划设计08-1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论文10-29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10-04
城市居住区绿化08-27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08-21
居住区园林绿化05-18